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2024-08-21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精选12篇)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篇1

腹股沟疝为普通外科以类常见的病症, 其主要的治疗途径为应用手术外科治疗, 包含修补术与高位接扎术[1]。传统疝修补术中, 容易有缝合张力大、术后疼痛、存在牵扯感和组织愈合差等缺点[2]。疝手术修补中, 最好是在不存在张力的情况下缝合修补疝的部位[1]。常见的无张力修疝补术主要包括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的材料选用人工复合材料, 材料具有一定的抗菌性。无张力修补术避免了为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而将缺损周边的组织拉拢缝合引起的弊端。近年来, 我院采用充填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治疗腹股沟疝, 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入我院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对照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 治疗组男28例, 女22例, 年龄24~60岁, 平均年龄45.1岁, 病程15 d~21年, 平均病程4.7年;12例单侧直疝, 18例单侧斜疝, 5例单侧复发疝, 5例双侧直疝, 6例双侧斜疝, 4例股疝。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6~62岁, 平均45.5岁, 病程18 d~22年, 平均病程4.2年;10例单侧直疝, 18例单侧斜疝, 5例单侧复发疝, 7例双侧直疝, 6例双侧斜疝, 4例股疝。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研究符合中国临床试验研究法规及赫尔辛基宣言, 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组内所有患者于入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的获取过程符合相关要求。

1.2 治疗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 从腹外斜肌纤维切开皮肤, 分离精索 (腹外斜肌腱膜下方腹内斜肌浅面) , 沿精索下端到耻骨结节, 露出2 cm左右, 沿精索上端游离到疝囊至腹膜外脂肪部位,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手术。对照组进行高位结扎, 将提睾肌缝合, 置平片于精索, 上端补片通过精索开口, 腱膜组织上固定缝合下端补片圆角, 在耻骨缘1.5~2 cm面上, 至少缝合2针以上, 向上牵开腹外斜肌腱上叶, 将补片上侧叶缘与腹内斜肌或腹内斜肌腱膜间断缝合, 上端开口缝合补片, 针数1~2针, 最后缝合皮下组织、皮肤。治疗组中, 在距离疝囊颈3~5 cm处缝扎、离断疝囊, 缝合1针成型后的疝囊及伞状填充物尖端, 填充物从环口处塞入, 底部与内环口边缘保持平齐, 固定缝合4~8针, 平片放入方法同对照组。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补修术的临床疗效, 记录手术时间, 并比较两组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至少随访1年。

1.4 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痊愈:腹股沟疝临床表现完全消除, 病灶彻底得到修复, 患者各项生命体症稳定, 结束治疗1年后, 腹股沟疝无再度发作;有效:腹股沟疝临床表现基本退去或者显著得到改善, 病灶大致得到修复, 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 结束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复发;无效:腹股沟疝气临床表现未出现任何好转, 病灶修复效果欠佳。总有效率= (临床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 (χ2) 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及病人恢复情况

手术过程最短用时24 min, 最长50 min, 治疗组平均用时44 min, 对照组平均用时39 min。术后4~6 h后, 患者均能自由起床活动, 疼痛略轻, 所有患者术后均未使用止痛剂。体温37.5~38.2℃的患者有9例, 并且在第3 d体温正常。术后48 h内17例患者出院, 1周后拆除缝线。表1可得,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 见表2。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中临床痊愈14例, 有效24例, 无效1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组中临床痊愈15例, 有效22例, 无效1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两组病患在临床痊愈率、有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3 对比两组病患恢复状况及治疗费用

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的恢复状况及治疗总费用,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本文比较了治疗腹股沟疝中使用充填式无张力及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均无差异, 证明两种方法均适合治疗腹股沟疝。降低疝的复发及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为手术操作过程的规范性, 因此应给与足够的重视。聚丙烯网塞作为填充材料, 和补片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并且未见排斥反应, 抗感染能力较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更符合疝的生理解剖和临床操作, 效果显著[3]。

腹股沟疝作为外科临床常见与多发的一种疾病, 是指腹腔内脏器因腹股沟区的缺损而向外界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 通常被称作疝气, 大腿和下腹壁交界处的三角区即为腹股沟区, 按照腹壁下动脉与疝环间的关系, 腹股沟疝主要可分为腹股沟斜疝与直疝两类, 大部分病患需要予以疝修补术。随着近些年临床医学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大量的疝修补术正在得到逐步更新, 由最开始的有张力、小张力演变为无张力的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术式具有疼痛小、创口小、住院时间短、操作简捷、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尤其对于复发性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尤为适宜[4], 因而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降低疝复发和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为手术操作过程的规范性, 因此应给与足够的重视。本研究表明, 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为手术及修补料, 应选择个体化术式及修补材料, 术中规范操作, 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 熟悉预制补片原理, 选用个体化材料, 合理放置补片, 为避免移位或卷曲的出现, 应固定好补片或网塞, 避免术后腹压增高及早期的体力劳动过重。治疗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为全新的过程, 具有手术指征广、不需广泛解剖腹股沟的特点, 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术后基本不用镇痛药, 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不良反应性少等优点[5]。

摘要:目的:观察充填式和平片两种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对照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并对两组补修术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及随访复发率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修补方式具有解剖清晰, 复发率低的特点, 但选择个体化术式及选择修补材料方面仍需注意, 并在术中的操作仍需加强围手术期的规范处理, 有效降低或避免出现并发症。

关键词: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有清.充填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2) :132-132.

[2]陈明学.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0) :70-71.

[3]黄两喜.腹股沟疝气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 (5) :866-867.

[4]姚竞智, 徐洪全, 王贻东, 等.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5) :31-32.

[5]傅朝春, 张杰.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500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 32 (9) :54-56.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篇2

摘要:目的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结果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物使用率和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创伤较小,缩短了恢复时间。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的情况,在临床医学上被称之为疝[1]。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以往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在治疗后因为出现了严重疼痛的情况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因此本文选取8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80例患者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为(60.25±5.28)岁,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9例。对照组年龄26~72岁,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8~75岁,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外科学会制定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的诊断及分类标准。其中斜疝为65例,直疝为15例。经诊断,80例患者中没有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在哺乳期妇女和孕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 对40例患者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首先对患者选择持续硬膜外麻醉,做好术前的常规准备,然后选择患者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地方做一个斜切口,切口的长约为4~8 cm,然后将提睾肌切开口,寻找到病灶部位后进行传统的bassini疝修补术。

1.2.2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对40例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首先对患者选择持续硬膜外麻醉,做好术前常规准备,然后选择患者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地方做一个斜切口,切口的长约为4-8cm,然后将提睾肌切开,寻找到疝囊后,游离至腹膜外脂肪。如果患者的`疝囊较小则不宜切开,如果患者的疝囊较大,则需要从中间进行横断,在远端疝囊上做好止血措施,在近端进行封闭然后形成小的疝囊。接着将在高位游离的近端疝囊回纳到腹腔中,于腹股沟内环置入填充物,并进行固定,缝合4~8针左右。若疝环较紧可以剪掉2~3片的内瓣,如果是出现内环口比较大的情况,则可同时填入2个网塞。最后在确认已经充分止血后,再在腹股沟管内后放置已经成型的网片,这样可以使精索或圆韧带能够从补片的缺孔通过,并将补片平整的铺放后与腹股沟韧带以及联合肌健进行缝合固定,再逐层的将切口关闭缝合。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物使用率和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结果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其中2例为术后疼痛,1例为尿潴留,1例为低热;使用了止痛药物的为2例,止痛药使用率为5.00%;无术后复发。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其中7例为术后疼痛,2例为尿潴留,1例为低热,1例为阴囊水肿;使用了止痛药物的为10例,止痛药使用率为25.00%;出现了术后复发的为4例,复发率为10.00%,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在腹股沟疝治疗过程中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都是常用的治疗方 法[2]。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虽然能够缝合缺损的腹壁,但是会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常常因为疼痛而长期卧床,至少3 d不能下床进行活动,还需要采用镇痛剂来缓解疼痛感,这就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调查研究显示,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的复发率高达10%~25%,因此在临床上逐渐被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所取代[3]。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以腹股沟区解剖为基础,用于加强腹部沟管后壁的一种修补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缓解传统治疗方法的张力问题,解决了术后多例患者出现疼痛的情况,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特点,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应用在观察组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了其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创伤较小,且缩短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佟建秋,张颖,张振文,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复发疝4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2253-2254.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篇3

【摘 要】目的 对传统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修复过程中的疗效进行比较,证实无张力修补术确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治療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研究对象50例。一组研究对象使用传统的修补方法进行修复,为对照组;一组研究对象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为观察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患处牵拉感、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出后院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中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术后术后疼痛、患处牵拉感、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及出后院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等数据的比较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的修复中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度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疗法。

【关键词】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38-01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42 例腹股沟疝患者, 男性41 例, 女性1 例;年龄36 ~ 77 岁, 平均63. 2 岁。其中腹股斜疝38 例, 直疝2 例, 腹股沟复发性斜疝1 例, 滑疝1 例。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肥大8 例。

1. 2 仪器与方法

1. 2. 1 仪器均采用国产 ( 江苏圣宝罗公司生产的“布山特”) 的定型疝气网塞修补片产品, 包括1 个由二片四叶花瓣疝环充填网塞、1 个网状补片。材料由单丝聚丙烯编织, 不被人体吸收, 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性和组织相容性, 应用后能迅速与机体组织固定及同化融合。

1. 2. 2 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选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常规斜切口, 长约6 cm左右。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和深环后不作广泛剥离, 找到疝囊后向上高位游离至显露出腹膜外脂肪, 并适当游离浅环深层部位的腹膜前间隙。如果疝囊较小可以选择不打开, 将小疝囊完整剥下后直接推入内环口; 但直疝疝囊不能过分地游离组织, 必须严格控制仅在疝囊颈部游离。如疝囊过大则行疝囊横断, 近端缝合重建, 使大疝囊变成小疝囊, 然后再将小疝囊推入深环口, 随即将花瓣形网塞填塞至疝环内, 令病人增加腹压后确认无腹腔内容物从深环处膨出, 使网塞的外瓣与疝环平齐, 以不吸收缝线缝合固定网塞外瓣于内环周围的腹横筋膜上或周围坚韧的组织上以防复发。然后将成型补片作适当修剪、置于精索后方, 铺平后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 最后缝合外层组织各层至皮肤。

2 结果

手术时间35 ~ 80 min, 平均50. 2 min。住院时间4 ~8 d, 平均5. 5 d。术后第2 d可下床活动及进食。术后出现2 例尿潴留, 1 例出现积液, 2 例出现切口局部轻微异物感, 1 例术后持续发热, 经治疗症状均消失。所有病例全部治愈, 无手术死亡, 无切口感染, 无睾丸萎缩, 随访8~ 60 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腹股沟疝常发于老年人, 其与老年人器官、组织退化有关, 常合并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习惯性便秘、前列腺增生及肥大等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因素, 对老年人疝病的产生、进展起到促进作用, 并对疝病的诊治及预后产生影响。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为有张力的术式, 操作复杂, 组织分离广泛, 易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且在短期内易复发。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腹股沟区解剖的认识逐渐深刻, 要求修补术应尽可能保持腹股沟部正常的解剖生理功能, 肌肉组织不应与肌腱一起缝合, 尽量缝合同一层次的组织。新的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修补术等改进的关键就是修补的无张力性及最大限度的不对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结构造成干扰[2]。本文选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真正达到外科手术要求的无张力。同时手术中组织剥离范围小, 对周围组织无损伤, 整个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产生较少。这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无法耐受传统张力性修补术的患者是最佳的选择。本组2 例术后出现尿潴留, 考虑与麻醉方式有关, 经导尿治疗后治愈。2 例切口局部轻微异物感, 考虑与术中网塞未深入疝环而高于腹横筋膜水平, 补片固定时有卷曲的可能性和材料本身作为异物, 未作处理, 自行缓解。1 例术后持续发热, 考虑机体对材料产生异物反应引起的发热, 给与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4 d后体温正常, 痊愈出院。1 例出现积液的病人免疫低下, 给于穿刺抽吸加压束扎后经支持治疗和理疗后好转。

现将无张力疝修补的优点、适用条件、手术要点总结如下: ( 1)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是腹股沟疝的最合理术式, 术中组织剥离范围小, 对周围组织无损伤, 整个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产生较少; ( 2) 适合利用自身组织修补困难的病人, 如老年腹壁组织薄弱; ( 3) 对于无法耐受传统张力性修补术的患者是最佳的选择; ( 4) 宜在围手术期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 特别是对于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病人; ( 5) 在腹股沟斜疝修补中, 最重要的环节是高位游离疝囊, 而不是高位结扎疝囊, 其目的是要形成腹膜前袋状腔来放置充填物, 保证重建的疝囊能够充分内翻, 使网塞完整地塞入内环, 其底部要与腹横筋膜齐平并妥善固定[3]。而在直疝修补中, 最关键的是不能过分地游离组织, 必须严格控制仅在疝囊颈部游离。将变薄的腹横筋膜或腹横肌腱膜在疝囊颈附近完全切开, 这样当回纳游离后的疝囊及上面的薄弱组织时, 出现的缺损会比术前想象的要小得多, 同时充填物在切口下扩张的力量增强区域相当于解剖游离而力量减弱的腹横筋膜处; ( 6) 术中应尽量减少在精索内广泛解剖, 以免造成精索血循环障碍导致术后睾丸并发症。在游离精索时不要损伤神经、不要破坏睾肌鞘, 可防止术后疼痛的发生[4]; ( 7)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必须遵照: 严格操作规程, 严格无菌原则, 术野止血彻底和固定补片到位。网塞的大小及补片的长、宽度可通过裁剪调整, 补片不要折叠、卷曲, 减少术后异物感。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符合腹股沟管生理解剖的手术方法, 适用于各型成人腹股沟疝, 与传统方法相比效果好, 值得在基层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江苏圣宝罗公司产品 (布山特) 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 对42例各类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探讨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 无手术死亡, 无切口感染, 无睾丸萎缩, 随访860个月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各型成人腹股沟疝, 与传统方法相比效果好, 值得在基层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参考文献

[1]马颂章.成人腹股沟疝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4, 34 (5) :386-388.

[2]李绍杰, 唐健雄, 陈革, 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438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 (6) :459-461.

[3]陈双, 杨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技术要点[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 (6) :433-435.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篇5

摘要:目的 探析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均给予进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围手术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腹股沟疝实施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围手术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护理干预

随着我国经济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整个国家的老龄化也越来越明显,而在老年腹股沟疝疾病上,临床显示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对于老年腹股沟疝疾病的治疗大多数都是采用当下正在不断进步的修补技术-无张力修补术,但是一旦在该疾病上的护理不得当,很容易在手术后引发各种并发症[1]。笔者为进一步研究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选取了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均给予进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其中4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并与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同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均给予进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5.3岁,3例直疝、37例腹股沟斜疝。14例复发疝、26例原发疝。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5.5岁,4例直疝、36例腹股沟斜疝。15例复发疝、25例原发疝。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在对老年腹股沟疝疾病的手术前要对患者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尤其是对患者的脏器以及一些病史的检查。这里面主要涉及患者的吸烟史、糖尿病和便秘史的检查。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在术前2w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排痰的训练,同时最重要的就是戒烟。对于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则应该在炎症症状得到控制后再进行老年腹股沟疝疾病的手术。有便秘史的病患要控制其饮食,尽量让其食用高纤维素的食物,同时尽量让其能够顺利的在床上大小便。针对糖尿病的患者更需要注意与控制,根据数据显示,在整个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会高出1/2以上,会对整个伤口的愈合产生影响[2]。在做好这些术前检查的同时,也要做好手术区的皮肤应对准备,为了不让手术区的皮肤感染,对于阴囊和阴部等的消毒处理要尽量做到无损皮肤。而针对前列腺肥大的病患,在术前要按时、按量的服用哈乐和保列治各0.2mg和5mg,1次/d,以便达到收缩前列腺,减少在手术时出血的可能性。

1.2.2术后护理 手术之后,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检测,了解在手术后患者的心肺运行的变化,同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让患者能够有效的进行咳嗽和排痰,适时的进行翻身,当不能够自主的及时咳嗽排痰时,要给予雾化处理以便稀释并排除痰液,方便患者恢复。对于高血压患者,在手术后要让其在舌下含硝酸甘油,而糖尿病患者,则要对其血糖进行及时的监控,以免出现问题。对于患者阴囊首先要观察是否有松弛、渗血、位置低的情况,避免渗血集聚在低位置的地方,若有可以利用“丁”字将阴囊暂时托起。通过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可以在6h后下床活动,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复发率。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处理,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x±s)记录计量资料并用t进行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特点就在于在手术的时候仅仅需要局部麻醉即可,而在手术完成后,住院时间短,一般仅需2~4d就可以出院,甚至有些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当天就可以直接出院,而且病情的复发概率低,由于手术而引起的疼痛感也较低[3]。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对于患者的护理非常的重要,综合考虑老年腹股沟疝疾病的影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伴随有其他的疾病等,需要医护人员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以及一些并发的预防措施,保证在手术前患者的情绪较为稳定,手术后切口较为干净,不会被感染,防止疝复发。同时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有效鼓励与指导也非常有必要,要做好鼓励患者进行振动性咳嗽排痰,出院指导与术后恢复教育等措施,从而降低手术后病症的复发概率[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老年腹股沟疝实施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篇6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 修补术

资料与方法

2003年来收治腹股沟疝病人46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2~88岁,平均58岁,>60岁者32例(70%)。斜疝39例,直疝7例,其中复发性疝2例。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症、肥胖及不同程度便秘者22例。

材料:由美国Bard公司提供的定型产品,即由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包括一张长方形网片约6cm×4cm大小和一个锥形带花瓣网塞,高3cm,直径3cm。

手术方法:术前30分钟应用抗生素1次。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充分游离,清晰地显露腹横筋膜及内环等结构,显露耻骨结节内下方以远>2cm,上方显露腹横肌弓状下缘至少2~3cm,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囊颈部,结扎或封闭后内翻折入。将锥形充填物充填入疝环处,充填物外瓣边缘与腹横筋膜平行,周边缝合固定。网塞置入后最为理想的状态,是自然展开的外瓣刚好卡在疝环的深面,并与疝环边缘适当重叠,做周边间距0.5~0.8cm的间断缝合固定。同时置入网片,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际上是用网片替代了此处的腹横筋膜层。对腹横筋膜松弛宽大的病人,应将网塞分别固定于骼耻束、陷窝韧带、耻骨结节、腹直肌鞘外缘及腹横肌弓状下缘等坚韧组织上。网片的放置与缝合:网片要足够大,以满足覆盖范围的要求。在内下方覆盖超过耻骨结节1~2cm,并缝合固定于其上内方的腱膜组织上。网片上方超过腹横筋膜弓状下缘>2cm,采用连续缝合或间断缝合,针距0.5~0.8cm。其他层次缝合同传统方式。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术后6小时离床活动,7~9天切口拆线。

结 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平均约1小时,所有病人术后4~6小时均能起床活动。切口疼痛时间2~3天,切口疼痛明显轻于张力性修补术,少数耐受差者肌注镇痛剂或口服止痛片即可,1例出现术后伤口持续疼痛,对症治疗1周后缓解。5例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的老年病人,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采取留置导尿管2天后自行排尿。全部病例7~10天伤口愈合后出院,无1例伤口感染。随访2~48个月,无1例复发。

讨 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所用材料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不可吸收,无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粘合固定。术中用锥形充填物塞疝环的形式修补缺损,其突入腹腔内的部分在物理学上有一定的对抗腹压、降低腹压在内环口局部产生压力的作用。再用人工网片修补腹股沟后壁,通过组织的粘合作用及人工合成网片内增生的纤维组织,形成较为坚实的组织结构,达到有效修复腹股沟管后壁的作用,符合正常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Rutkow报告2733例无张力疝修补术,随访6.5年,复发率<0.5%,国内报道复发率<1%~2.3%[4~6]。因此,对于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及前列腺增生症排尿困难者,可以放宽手术指征。本组有22例病人合并有上述情况,术后至今无1例复发。而且由于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时间短,所以此手术更适合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病人。

无张力疝修补术设计科学合理,符合正常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该术式不但拓宽了手术适应证的范围,简化了手术步骤,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符合正常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而且不需要增添特殊设备即可开展。笔者认为此手术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健雄,陈革,黄磊,等.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56例临床经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78-79.

2 肖晖,关山,崔志刚.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82-83.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0例, 其中男107例, 女3例;年龄21岁~73岁, 平均年龄47岁;腹股沟斜疝79例, 直疝30例, 复发疝1例。

1.2 材料

均选用意大利Herniamesh公司生产的赫美网塞和补片, 成分为单纤聚丙烯。

1.3 手术方法

①做平行于腹股沟韧带上方1 cm的斜切口,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Camper筋膜和scarpa筋膜) , 暴露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口。②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向两侧充分游离向下达腹股沟韧带, 向上达联合肌腱。注意保护好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神经。③切开提睾肌及游离精索。用电刀切沿长轴切开提睾肌, 止血钳牵开后, 其下方就是精索内筋膜包绕的精索。游离出精索, 以橡皮片包绕精索以行牵引。④寻找疝囊。a) 斜疝疝囊位于精索的前上方, 与精索一起被精索内筋膜包绕, 故斜疝疝囊与精索紧密相连。b) 直疝是发生在郝氏三角腹横筋膜薄弱处突向前而形成的, 故直疝疝囊与精索粘连不紧密。c) 分离斜疝疝囊到内环口。⑤较小的和中等大小的疝囊容易翻转, 回纳于腹腔内。较大的、降入阴囊的疝囊可在腹股沟中点处离断, 近端回纳于腹腔内, 远端彻底止血后开放留于原位。

单纯平片修补术:修剪网片成上方宽、下方窄, 外侧燕尾状的2尾叶。将修剪好的补片平铺于精索后方, 内侧以单股不吸收缝线缝合于联合肌腱上, 下缘与腹股沟韧带间断缝合3~4针, 2个尾叶交叉部超过内环口缝合于腹内斜肌上, 最内下方缝于耻骨结节上的腹直肌前鞘而非骨膜。

疝环充填式+平片无张力修补术:高位游离疝囊后, 根据疝环大小, 选取适当的网塞, 将已成型的伞状锥尖朝向腹膜, 塞入缺损处, 与周围较韧的组织固定,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同单纯的平片修补术。

2 结果

110例腹股沟疝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2例, 予以拆线充分引流15 d左右痊愈。脂肪液化1例, 换药7 d痊愈。术后随访20 d, 耻骨上区疼痛1例, 予以理疗后好转。术后随访半年, 复发1例, 为复发疝术后1个月再次复发, 行腹腔镜手术修补后痊愈, 余109例无复发。

3 讨论

3.1 术后复发

本组复发1例, 为复发疝后行疝环充填式加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后再次复发, 复发时间为术后1个月。原因为隐匿疝复发。

3.1.1 补片移位或皱缩是造成疝复发的重要原因

放置补片前要游离出相应大小的空间, 放置的补片要足够大, 范围内至腹直肌外缘, 外至腹股沟韧带, 下至耻骨结节, 上至弓状下缘上方3 cm。

3.1.2 注意隐匿疝[1]

腹股沟疝可能同时存在隐匿的直疝或斜疝, 特别是在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时, 需将隐匿的疝囊游离回纳, 否则术后极易复发。

3.1.3 患者的全身情况

伴有慢性前列腺肥大、尿潴留、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易复发。

3.2 慢性腹股沟痛

3.2.1 补片固定

在固定网片时缝扎了耻骨结节骨膜可产生局部疼痛, 尤其当患者抬腿时, 网片牵拉刺激骨膜使局部出现明显的刺痛感。

3.2.2 修补材料因素

目前使用的修补材料为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网片及充填物, 质地较硬, 置入人体后网片边缘及其形成的瘢痕对周围组织和神经产生压迫和牵拉, 引起疼痛。

3.2.3 术中神经损伤

术中钳夹或缝扎髂腹下、髂腹股沟或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容易导致术后疼痛, 术中应注意妥善保护。

3.3 抗生素的使用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时机在切开皮肤前30 min~45 min开始静脉给药。有证据表明对高危人群如高龄、糖尿病、肥胖、慢性呼吸道感染、复发疝、放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感染率。

3.4 感染

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开展, 可能会因增加补片置入引起的感染。

3.4.1 非丝线缝合

丝线缝合可导致感染和脓肿形成, 在缝合固定补片及缝合组织时最好使用单股非编织线或可吸收线。也有报道使用黏合胶固定。

3.4.2 彻底止血

血液、渗出液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 对于皮下组织出血不能长时间电凝, 防止脂肪液化形成积液。游离精索、疝囊时要准确地找到间隙, 避免术后血肿形成。

3.4.3 术后切口感染

无深部补片感染时通过换药即可痊愈, 发生深部组织感染, 大部分也能通过彻底充分的引流和静脉使用抗生素治愈, 经过治疗半年或更长时间无效时需将补片取出。

3.5 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

腹股沟嵌顿疝能否Ⅰ期行无张力修补术仍存在争议。杨林华等[2]认为是可行的, 但需要注意选用耐感染性强的聚丙烯补片, 术式为较简单的Lichtenstein术。

3.6 复发疝的手术治疗

避开前次手术创伤所造成的解剖不清和手术难度增加, 是复发疝手术治疗优先考虑的因素。复发后可采用后入路或腹腔镜手术修补[3]。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不改变正常组织结构, 不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较传统张力修补术创伤更小,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复发率降低, 患者下床早、恢复快、痛苦小, 是目前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最为理想的方法, 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福全.预防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 (6) :441-443.

[2]杨林华, 陈涛, 王坚.腹股沟嵌顿疝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 (12) :1043-1045.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417例腹股沟疝患者, 男367例, 女50例, 年龄22~79岁, 平均 (61.4±5.4) 岁;病程4个月~56年。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410例患者采用局麻, 7例采用全麻。局麻用药中含有40 ml 1%的利多卡因, 术前30 min需注入50 mg的杜冷丁。提前标记好切口的位置, 并在切口髂前上棘的内侧2 cm处靠近内环上方、与耻骨上方注射1%的利多卡因20~30 ml, 阻滞生殖股神经的末梢、髂腹下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如有必要则添加0.2 ml的肾上腺素延迟麻醉的时间。

1.2.2 手术方法

417例患者共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Mesh Plug术、Lichtenstien以及腹膜前间隙修补法, 分别为120例、75例、222例。

1.2.2. 1 Mesh Plug术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薄弱的腹股沟管后壁用平片来加强, 缺损的疝环要用网塞填塞, 网塞与平片很好的结合起来使用[1]。进行Mesh Plug手术时, 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到游离疝囊的高位游离, 而做到这个的前提必须要彻底的明白游离疝囊的颈肩技术[2]。很早之前进行的这类手术是不缝合疝环充填物的, 只是后期的手术则固定了相应的填充物, 并不断的完善以减少修补材料的移位[3]。临床常用疝塞来填塞2 cm以内的腹股沟直疝、斜疝以及股疝, 用不吸收线来缝合塞子的边缘。本组中108例患者采用网塞与平片的修补技术。其中12例为单纯使用疝塞, 其余为两者结合使用。这类手术的特点是操作简便, 疗效确切。

1.2.2. 2 Lichtenstein术

把补片放在腹股沟管的后壁, 并固定于周围的组织上。内上缘缝至联合腱, 内下侧缝至耻骨结节处并超出耻骨结节大约2 cm, 外下方缝到髂耻束与腹股沟韧带。高位结扎疝囊, 规范修剪补片, 采用不吸收的合成线来作为固定的缝线, 并选定可以覆盖腹股沟管后壁的平片。对于腹横筋膜与腹股沟管后壁不完整的患者, 在选择平片时就更需要谨慎。

1.2.2.3腹膜前间隙修补法

由PHS、Kugle、国产善愈补片与Milli-kan组成。腹膜前间隙位于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 是一种比较疏松的结缔组织, 而这也正是放置补片的正确位置。只需尽可能的平整放置补片, 在很大程度上补片就可以替代腹横筋膜。这是一种非常可靠安全的修补方法[4]。本组中有222例是采取这种修补方法。患者在手术之后也很少会出现明显的异物感与疼痛感。Millikan的手术方式是在腹膜前的间隙处放置外片和一部分网塞花瓣, 并把中间的花瓣很好的固定在疝环上。而PHS补片主要作用是用在斜疝的患者上, 在进行手术之前先提前找好疝囊颈, 将疝囊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分离有2~3 cm, 待小疝囊完全剥离之后再还纳;而对于较大的疝囊就施行横断, 在近端处进行封闭回纳, 远端旷置;一般在回纳疝囊、海氏三角处游离来应对直疝, 针对偏大的直疝则需切断或者是内翻之后再缝合缩小疝囊;治疗骑跨疝时, 首先将腹壁下的血管给结扎, 把腹横筋膜沿着疝囊切开1周, 使得腹壁下的动静脉与腹膜外脂肪能明显的显露出来, 然后夹起切开的腹横筋膜, 用手指在深层面上结合湿纱布填塞的方法去钝性分离, 空出比补片稍微偏大的腹膜前间隙。再用海绵钳夹住对折之后的PHS上层补片, 将下层补片绕着海绵钳围成伞状, 经疝环置于腹膜前的间隙, 松开下层的补片, 牵引上层补片, 把下层的补片用手指放置于腹膜前的间隙并展平。

2 结果

临床资料表明, 417例手术均获得了圆满成功, 手术时间28~96 min。术后临床表现:术后6 h可起床活动, 2 d则可以恢复正常的体温, 4 d切口处的疼痛感就会消失, 8 d则可以满足出院的条件。术后不良反应:腹股沟部有异物感41例, 阴囊血肿5例, 急性尿潴留7例 (留置尿管2 d之内可自行恢复排尿) , 伤口积液3例 (经局部穿刺抽液以及消炎治疗后痊愈) 。随访6~18个月, 仅3例复发。

3 讨论

伴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凭着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众多患者与权威外科专家医师的赞成与认可。目前在选择手术方式上, 医师以及专家都会推荐患者采取局部麻醉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3.1 麻醉方式的选用

腹股沟疝多发于老年人,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加剧, 发病率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大部分老年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伴随着一些并发症, 而这对采取全麻或者是椎管内麻醉是非常不合适的。相对较经济、操作简单的局麻是更安全的, 老年患者更适合采用这种手术方式。通过本组的实际病例分析来看, 患者愿意接受局麻, 并且也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 局麻在术前不需要过多的考虑患者会有并发症, 术中不需要导尿, 术后也能很快的下床活动, 节省了手术费用, 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3.2 手术方式的选用

目前国内选择较多的手术方式有Mesh Plug和Lichtenstein, 而较少会选择腹膜前间隙修补术[5]。Lichtenstein手术中的控制重点在于疝囊的高位结扎, 即把疝囊颈部游离至腹横筋膜水平, 并露出腹膜外的脂肪, 疝囊高位结扎需要将疝囊与腹横筋膜的连接处分离分开。能否真正修补内环, 取决于内环腹横筋膜是否显露充分[6]。Mesh Plug手术的重点则是在于疝囊的高位游离, 同样是分离切开疝囊和腹横筋膜的连接处, 为缝合固定网塞与腹横筋膜创造条件。因为腹膜前的间隙缺少了实质性的结构, 因此患者很少能感觉到间隙底部补片带来的不适感, 因而也就降低了术后的疼痛率。由于所有的腹股沟疝的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的效果显著, 而且适用非常广泛, 近年来得到了众多医师与专家的肯定和认可。腹膜前间隙修补针对腹股沟疝来讲, 特别是复发疝的治疗既有理论上的研究支持, 也有临床上的经验。不过因为学习曲线比较长, 国内很少有医师可以熟悉这类方法, 所以需要加强疝外科医师对腹膜前间隙的修补术的认知感[7]。

3.3 术后并发症

常见术后并发症状有阴囊内积液、水肿, 切口下浆液肿、切口感染、形成硬结、腹股沟区疼痛以及局部异物感, 很少发生的症状有精索损伤、缺血性睾丸炎、手术区域大纤维团块、皮下出血的形成等[8]。对于采取无张力修补手术引起并发症的原因是因为不少医师对手术的方式认识不足, 没能正确选择修补材料以及缝线, 缺乏手术经验, 没有按照规范操作。无张力疝修补术所采用的材料本身就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 不过, 只要外科医师严格的按照手术规范要求进行手术, 完全是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

3.4 导致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

将补片和神经缝合在一起, 当出现解剖分析的时候就会损伤到神经;网塞或平片没有放在合适的位置, 或者因为缝合不牢固而发生了移位;错将修补材料和耻骨骨膜缝合。需要注意的是本组病例出现复发的患者大部分是早期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患者。在引进腹膜前间隙修补手术之后, 大部分患者接受了此种手术治疗, 精索损伤、术后疼痛、异物感、形成硬结以及切口的下浆液肿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笔者认为腹膜前间隙修补手术可能今后成为开放式的无张力疝修补主流术式。

参考文献

[1]胡学良, 朱振荣.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8例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2) :30.

[2]肖志伟.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 2009, 12 (11) :48-49.

[3]肖旭, 胡进勇, 蔡卫华, 等.腹股沟嵌顿疝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13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14 (19) :2384-2385.

[4]王贵昌.善释补片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 30 (6) :898-899.

[5]刘光地.老年腹股沟疝256例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08, 5 (25) :47.

[6]王发明, 刘西江.60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09, 7 (16) :23-24.

[7]任晓军.老年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 :78.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 男27例。女1例。年龄48~76岁, 平均63岁。腹股沟斜疝25例, 腹股沟斜疝嵌顿2例, 腹股沟斜疝嵌顿1例, 均为单侧。其中1例为传统疝修补后复发。入院时均感腹股沟处肿块, 有酸胀, 1例有触痛, 肿块不能还纳腹腔并伴有腹胀, 肛门停止排气便, 疝囊大小5cm×3.5cm×3.0cm×10cm×8.0cm×6.0cm, 1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2例合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2例合并前列腺肥大 (术前无尿潴留) 。

1.2 方法

1.2.1 修补材料

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定型产品, 由聚丙烯单丝编制而成的锥形充填物及成形补片。

1.2.2 手术方法

28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切口采用内环体表投影点到耻骨结节连线, 疝块大者上方可稍延长。腹外斜肌键膜切开后分离至可容纳成型补片大小的范围, 找到疝囊后, 顿性, 锐性分离疝外组织, 疝囊不打开达疝囊颈、嵌顿性斜疝需打开疝囊、观察疝内容物是否坏死 (此1例嵌疝疝内容物为乙状结肠) , 此嵌疝乙状结肠有不同程度的淤血, 水肿、未见血水, 肠管无坏死, 将疝内容物轻轻推入腹腔、疝囊底推入内环口、将锥形充填物充填入疝环内, 充填物的外瓣与内环周围的腹横筋腹固定6~8针, 疝环较大则缝10~12针, 必要时使用2个网囊。游离精素, 在精素后方置入成型补片, 使之平整覆盖在腹横筋膜表面, 补片四周与腹内斜肌, 腹横肌腱弓, 腹股沟韧带, 耻置梳韧带等缝合固定, 最后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皮下组织, 皮肤。术后切口沙袋压迫24h并将阴囊抬高固定, 以减少阴囊积液, 积血。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2 结果

全组术后恢复满意, 手术时间50~90mim, 平均70min。术后24h均下床活动。15例术后应用肌注止痛药1~2次。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 经每天换药引流6d愈合。2例因前列腺肥大及硬膜外麻醉术后出现尿潴留, 导尿对症处理后2~4d恢复。术后住院4~7d平均5d。19例随访5~24个月, 平均15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 所用材料为娶丙稀单丝编织的网孔材料, 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无排异反应[2], 且有一定的抗感染力;网孔, 组织与网片的粘合, 大量成纤维细胞进入网片内, 从而加强局部组织强度。传统疝修补术恢复时间长, 术后局部疼痛较重, 并发症及复发率高[3], 特别是在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中, 因局部组织水肿, 污染、感染使修补失败, 既往主要不行修补, 等待II期处理, 不仅增加患者痛苦, 而且可能造成多次复发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本组病人平均年龄63岁, 除2例术前合并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尿潴留及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外, 其余未发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合并症。术后24h下床活动, 减少长期卧床造成的不便及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无张力疝修补术保存了腹股沟管的正常生理解剖状态, 符合腹股沟疝的治病原则Rutkow等[4]于1995年报告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403例, 经6年随访术后复发率为0.1%, 说明复发率极低。总结各方面报道及临床经验, 我们认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适合于成年患者的腹股沟斜疝和直疝, 特别是老年人。易复性, 难复性和部分嵌顿性疝, 对绞窄性疝的应用要慎重。合并有其他脏器疾病的患者, 在严密监护, 积极治疗合并症的情况下, 也可安全完成手术。术中, 我们要求加强固定, 直疝修补后, 充填物内侧半环与耻骨结节腱膜缝合固定, 斜疝修补后则用补片的尖端与耻骨结节腱膜固定, 补片还应与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联合肌腱弓等处严密缝合, 近期无疝复发病例。

在手术操作时, 还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如果疝囊较大, 剥离时可造成广泛渗血, 须彻底止血, 防止术后感染及阴囊血肿。对于滑疝, 在打开疝囊时须选择疝囊远端, 防止损伤内容物。保留一定大小的疝囊, 以保证疝囊内翻后疝坏充填物有效完整地塞入内环, 边缘与腹膜筋膜平齐妥善固定;网塞充填后不宜过松过紧, 过松则需2个网塞, 过紧则修剪部分网塞内“花瓣”。

术后应注意以下几点。积极有效地处理合并症。因老年性前列腺增生导致急性尿潴留患者, 术后留置导尿2~3d, 可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嵌顿疝患者行疝修补术后可出现假性肠梗阻[5], 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 若出现假性肠梗阻需行胃肠减压或温皂水低压灌肠处理。为预防局部感染, 防止疝修补术后失败, 术后需使用有效抗生素, 若感染一旦发生, 则处理困难, 因为补片已与组织部分融合, 完整去除甚为困难。

总之,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推广普及应用, 其优点已被认可, 其操作简便, 省时、省力、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适应范围广, 尤其适应老年, 目前已在许多基层医院开展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替代传统疝修补术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马颂章, 李燕青.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J].临床外科杂志, 1998, 6:230~232.

[2]ShulmanAG, Amid Pk, Lichtenstein IL.The safety of mesh repair for primary ingainalhernias:results of3019operations from five diverse surgical sources[J].Am surg, 1992, 58:225~227.

[3]Mikkelsen T, Bay-Nielsen M, Kehlet H.Risk of femoral after inguinalhemiorrhaphy[J].BrJsurg, 2002, 89:486~488.

[4]Rutkow IM, Robbins AW.Mesh plugherniarepair:a fouowup report[J].surgery, 1995, 117 (3) :587~589.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8例, 男94例, 女4例, 平均年龄58岁 (44~81岁) 。腹股沟斜疝90例, 直疝4例, 股疝4例。其中嵌顿疝8例, 滑疝3例, 复发疝3例。合并有高血压22例, 糖尿病8例, 慢性支气管炎15例, 前列腺肥大12例, 慢性便秘15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材料:

补片采用北京天助畅运公司生产的“善释”平塞组合疝修补片。

1.2.2 操作及术式: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血尿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便秘、前列腺肥大等疾病者, 术前均予以相应的正规治疗及充分的术前准备。

本组手术均选择了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式均为预成形 (Perfix) 网塞加补片修补术。常规疝切口, 长约4~5cm, 切开皮肤、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 向内侧分离至与腹直肌前鞘结合处, 向外下方分离充分暴露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 游离精索 (子宫圆韧带) , 解剖疝囊。较小的斜疝疝囊直接经内环内翻。较大的斜疝疝囊予以横断, 远端止血后旷置, 近端在疝囊颈部荷包缝扎后纳回内环。直疝经直疝三角疝环处还纳疝囊。8例患者合并有精索脂肪瘤, 予以切除。于内环下适当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 (Bogros间隙) , 拨开位于斜疝区与直疝区中间的腹壁下血管, 置入网塞, 将网塞前层展开于疝环下方的腹膜前间隙, 将网塞后层瓣状结构与腹横筋膜间断缝合4~6针。充分显露腹股沟盒, 在精索后方将平片充分展开并完全覆盖腹股沟管后壁, 周围间断缝合固定并注意避开其下的神经, 上缘固定于腹横腱膜弓和腹外斜肌腱膜的交界缘, 下端超过耻骨结节1~2cm并缝合至陷窝韧带或髂耻束。术区彻底止血, 嵌顿者予以创区冲洗, 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术后以沙袋压迫创口24h。

2 结果

本组98例全部治愈, 手术时间30~90min, 平均45min。术后6~12h即下床活动。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 其中尿潴留8例, 经导尿等对症处理, 1~2d后好转;术区疼痛伴异物感1例, 经局部对症处理, 7d后渐获好转。无切口感染, 无与修补材料相关的并发症, 无精索睾丸相关的并发症, 无术后慢性疼痛, 无疝复发。平均住院天数6.2d, 平均住院费用4 060.60元。随访1~2年, 无1例复发。

3 讨论

以Bassini、Halsted、Macvay为代表的传统张力性疝修补术以及Shouldice法, 将不同结构的解剖层次缝合在一起, 缝合组织张力较大, 术后疼痛往往重而久, 休息时间长, 并发症多。腹外疝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常合并有心肺疾病、慢性便秘、前列腺肥大等致腹内压增高的慢性疾病, 加之老年人由于组织中的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减少, 导致金属蛋白酶过度表达, 引起胶原降解增加, 交联异常, 因此腹股沟区的肌肉及腹横筋膜发生退行性变而萎缩和松弛[1], 这些病理生理特点, 使传统的疝修补术术后复发率明显增加[2]。无张力疝修补术做到了对正常解剖层次的对合, 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解剖的干扰, 而且对合不具有张力, 网塞可以填压疝囊并分散腹内压力, 平片与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 能有效加强腹壁的薄弱或缺损, 从生理学和生物学角度解决了复发问题。

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是无张力疝修补的理论基础。耻骨肌孔的薄弱和缺损是腹股沟区各种疝发生的根本原因。其上界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下界为耻骨上支, 内为腹直肌, 外为髂腰肌, 整个耻骨肌孔只有一层腹横筋膜抵挡腹内压力。一旦该处的腹横筋膜存在薄弱或缺损, 即将发生疝。腹横筋膜前层贴附于腹横肌及其腱膜后面, 后层由不规则增厚的纤维束和脂肪组织形成, 其内没有血管神经等实质结构, 而且易于跟腹膜分开, 形成腹膜前间隙。这个间隙越来越得到现代疝外科学的重视和应用, 尤其是腹腔镜外科。经典的预成形 (Perfix) 网塞加补片修补术是将网塞置入内环时, 使其下端外圈恰好在内环的肌肉或腹横筋膜边缘。而笔者将网塞的前层展开于疝环下的腹膜前间隙, 正是出于这个修补理念, 这种类似于Kugel术式的做法相对地减少了网塞对疝环的压迫刺激, 从而减少了患者局部的硬结感和压迫不适感。这种做法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对于既往“要根据疝环的大小选择不同型号大小的网塞”的要求不再那么严格, 同时避免了过多的褶皱可能留下的空间, 结合有效的术后加压, 理论上可以降低血清肿的发生几率。

本组病例中, 有8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 均患有程度不同的前列腺增生, 此前亦已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 经导尿等对症处理, 1~2d后好转。有观点认为,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是导致尿潴留的主要原因[3]。1例患者术后术区疼痛伴异物感, 经局部封闭, 结合红外线理疗, 7d后渐获好转。本组病例中, 无1例发生感染, 未发生精索及睾丸相关的并发症, 无术后慢性疼痛, 未发生与补片材料相关的并发症, 随访1~3年, 无1例复发,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的体会是:必须注重术中的操作细节, 同时要注重老年并发症的围手术期妥善处理。尽管对于无菌性的疝修补术来说, 预防性的抗生素应用仍然存在争论, 笔者常规应用2~5d抗生素;围手术期注重无菌观念, 术中严格止血, 轻柔操作, 注重修补材料的妥善放置与固定, 术后创区加压, 严防血清肿。笔者认为, 锐性分离疝囊较钝性分离更加轻柔, 而且值得推荐, 用钳子或手指缠着纱布将疝囊从精索上分离经常被述及和推荐, 但也有观点认为这可能会对精细的蔓状静脉丛产生牵拉、撕扯等损害, 从而引发血栓形成[4]。

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轻, 可以早期下床活动, 从而减少了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 在某些方面相应地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而, 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其复发率低、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低费用等优势在医疗形势越来越复杂的现状下, 为越来越多的医生及患者尤其是基层医院所选择, 这与经济发达地区腹腔镜下的微创疝修补术形成对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补片材料的质量、性能、结构正在不断改善, 与此同时, 医学研究、探索和不断的实践也必将会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带来更多的演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双, 朱亮民, 傅玉如.成人腹股沟区腹横筋膜胶原含量变化与腹股沟疝发病及复发的关系[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 7 (6) :423-425.

[2]朱建, 顾均.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无张力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 2005, 13 (2) :91-93.

[3]陈杰, 那冬鸣, 申英末.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7, 11 (2) :77-79.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篇11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 R65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70-01

国际上近20年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主要是传统方法存在缝合张力和在不同解剖层次上缝合的缺点,更由于修补材料的更新和对腹股沟局部解剖的新认识。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有张力的传统的疝修补技术已逐渐被无张力修补技术所代替。国内一些大中医院也陆续开展此项技术。我院属于一级医院,但自2008年3月起,也采用意大利赫美公司提供的H2T27疝补片,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mesh-plug herniarepair),本组从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进行的60例,术后随访3个月,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性55例,女性5例,年龄21~79岁,平均57.7岁,>60岁者36例(60%)。斜疝58 例,直疝2例,其中双侧疝3例,同时伴有心血管疾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症、过度肥胖及不同程度便秘者10例。

1.2 材料 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礼帽状充填物及成型补片,为意大利Herniamesh公司的定型产品。

1.3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按传统方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腱膜上下无须广泛分离,打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并打开,视疝囊大小,小者完全游离疝囊至颈部,大者横断疝囊,远端边缘烧灼后旷置,近端充分游离至内环口缝扎后,不论疝囊大小,颈部均不要高位结扎,使大疝囊变成小疝囊,然后再将“小疝囊”推入内环口送入腹腔,将“礼帽”形状充填入疝环内,充填物底座边缘与腹横肌筋膜平行,周边缝合固定。提起精索,于精索后平铺网状补片,覆盖整个腹股沟管后壁,四周固定。其外方确保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下方与耻骨区腱膜组织缝合。最后縫合外层组织至皮肤。

1.4 术后处理 术后伤口常规沙袋4~6h后可下床活动,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

2 结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最短35min,最长60min,平均50min。所有病人术后4~6h均可起床活动。切口疼痛时间2~3天,切口疼痛明显轻于张力性修补术,少数耐受差者肌注镇痛剂或口服止痛片即可,1例出现术后伤口持续疼痛,2月后缓解。术后5例体温37.4℃~38℃,第2天或第3天体温均恢复正常。1例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的老年病人,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予留置导尿管2天后自行排尿。全部病例8~10天伤口愈合后出院,无一例伤口感染.本组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心肺脑并发症.随访3个月,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我国腹股沟疝病人大部分在基层进行,现阶段广大基层医院仍将传统术式作为腹股沟疝治疗的主要手段。但传统手术方式存在着非生理解剖性的高张力修补这一致命缺陷,⑴即用临近的已有缺陷的组织修补后壁,使疝修补后更易复发;⑵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缝合,既是不同组织间的缝合,又是不在同一解剖位置上的组织之间的强行拉拢缝合,结果张力过大,不符合外科手术原则,不能产生真正的愈合,修补术后留有大量线结,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几率。据报道,复发率高达10%~15%。

无张力疝修补术所用材料有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不可吸收,无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组织形容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黏合固定。术后用“礼帽”形状充填物填塞疝环的形式修补缺损,其突入腹腔内的部分在物上有一定的对抗腹压、降低腹压在内环口局部产生压力的作用,再用人工网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通过组织的黏合作用及人工网片内增生的纤维组织,形成较为坚实的组织结构,达到有效修复腹股沟管后壁的作用,尤其是充填较大缺损,还起到了预防复发的作用,使复发率显著降低。国内报道复发率﹤1%~2.3[1~3]。因此,对于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及前列腺增生症排尿困难者可以放宽手术指征。本组有6例病人合并有上述情况,术后至今无一例复发。而且由于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时间短,所以此手术更适合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病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没有缝合张力,不再破坏正常的解剖结构,加之组织分离少,减少了误伤神经和内脏的风险,特别是不需在深部缝合,避免了误伤大血管的可能,并发症明显降低。本组仅有1例术后出现尿潴留及1例术后伤口持续疼痛。笔者认为术后伤口持续疼痛与术后补片固定过紧压迫精索血运或神经有关,经一段时间直通治疗后好转。

由于此手术是人工材料植入,防治术后感染仍是需要重视的,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嵌顿时间长、绞窄性疝及局部组织有明显炎症水肿者,则不适宜用此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设计合理,符合正常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该术式不但拓宽了手术适应证的范围,简化了手术步骤,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而且不需要增添特殊设备即可开展,笔者认为此手术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以造福于广大的疝病患者。

参考文献

[1]唐建雄,陈革,黄磊,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56例临床经验。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78-79.

[2]肖晖,关山,崔志刚。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21(2): 82.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自我院的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3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33~70岁, 平均年龄为 (50.5±10.4) 岁。所有的患者均为男性, 其中26例患者为斜疝, 2例患者为双侧疝, 2患者为直疝。在所有的患者中10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 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所有的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的障碍以及其他手术禁忌证。

1.2 手术方法

所有的患者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使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首先在腹股沟韧带上切开一个4~5cm的平行切口, 手术切口的下方要充分的游离腹外斜肌腱膜, 并且沿着腹股沟韧带的边缘往下游离到耻骨结节。在找到疝囊后进行锐性分离到内环口。然后对腹横筋膜切开并且充分地游离, 对上层补片进行对折, 以便充分展开下层补片。上层补片上缘和下缘要分别超过腹横肌的弓状下缘和耻骨结节。在上层补片上做一个环口内翻到腹腔的精索开口。使内环口的边缘和填充物的底部平齐, 并在精索的后方平放补片, 以便覆盖填充物, 然后围绕精索后缝合, 以便使圆形开口对合, 缝合补片与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以便固定。最后对患者的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

2 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 (45.5±12.2) min, 住院时间为 (5.2±1.2) d;手术中出血量 (70.5±20.1) mL;手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为3例, 发生率为2.5%。对患者进行了2~12个月随访没有患者复发。

3 讨论

引起腹股沟疝的原因是患者的腹股沟区存在一定的解剖学缺陷, 精索在腹股沟区通过, 但一部分的腹壁强度又较弱, 所以在腹横肌弓状下缘进行收缩时不能靠拢腹股沟韧带, 从而诱发了腹股沟疝。一般情况下腹股沟疝可以分为先天性腹股沟疝和后天性腹股沟疝, 而在临床方面后天性腹股沟疝较多出现[1,2,3,4,5]。

在腹股沟疝的初期可在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的小肿块, 但是只在剧烈活动后才会出现, 当患者用手压肿块或采取平卧位时, 肿块可以自行回纳, 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不适。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 肿块也会慢慢增大, 并时常伴有疼痛, 症状轻者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而症状严重者则有可能发生疝内容物嵌顿或绞窄, 更甚者会危及到生命。

现在临床方面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为主。一般的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 当不同的组织与腹股沟韧带进行缝合后, 就使腹股沟区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 从而使手术修补的部位就长期处于一个张力较大的状态, 容易撕裂组织, 而且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持续时间长, 恢复慢, 疼痛剧烈, 一般情况下体力劳动要在半年以后才能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则可以使患者腹股沟原有的解剖学缺陷得到有效修复, 手术的创伤小, 没有排异反应, 在生物相容性方面较好, 患者不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而且手术后的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相符合, 它的优点有:痛苦小, 复发率低, 恢复快等, 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传统的疝修补术逐渐被其取代, 已成为腹股沟疝治疗的首选。

摘要:目的 对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以便在临床上更好的选择治疗方案。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自我院的30例腹股沟疝患者使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 (45.5±12.2) min, 住院时间为 (5.2±1.2) d;手术中出血量 (70.5±20.1) mL;手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为3例, 发生率为2.5%。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 而且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小, 在临床上是可以推广使用的。

关键词: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疝,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新明, 王世安, 那生巴图, 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60例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 2010, 7 (7) :423-424.

[2]张在发.52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临床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7) :179-180.

[3]郭盛旗.网状平片生物补片在腹股沟疝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42) :7935-7938.

[4]杨治, 张光军, 蒋叶平, 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并发症的预防501例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1, 5 (2) :204-207.

上一篇:改善经济下一篇:中学美育的困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