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在哪里

2024-09-29

差距在哪里(通用6篇)

差距在哪里 篇1

2011年, 无锡广电在全国城市台中率先选派8名业务骨干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 以电视节目创新与开发为主题进行培训。虽然英国培训老师的直言不讳——欧美成名节目在你们中国几乎都能找到山寨版, 让我们很是尴尬, 但中国电视毕竟已从懵懂中觉醒, 从描红走向自觉。

英国和无锡相隔万里, 无论从政治制度、经济总量、文化传承、民族特性、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 还是从媒体属性、覆盖规模、传播实力、受众市场等专业层面, 两者差别巨大。但是, 经济、资讯全球化消融着物理意义上的落差和距离, 互联网如影随形, 天涯若比邻。我们当前面对的一切, 与他们走过的和正在经历的, 存在相似性。本土为体, 并不意味着排斥国际视野;西风东渐, 我们应当果断动作。

一、专业性、规范化、集约化、市场化切合世界先进潮流, 正中城市广电要害

在威斯敏斯特大学利物浦分院, 我们见识了《X元素》100余页的导演总脚本, 几十个岗位, 130余名职员, 以及灯光、音乐、舞美、摄像等分脚本。这样的“葵花宝典”是BBC人首先倡导发明的, 普适性很强, 遂被业界拥作标本, 成为行业的一种共同语言。类似的大型节目中, 每一次镜头运动, 每一段音乐铺垫, 主持人、评委的每一句话甚至特殊的表情, 都是导演设计好的, 没有“未经设计的”即兴、率性之作。镜头的连接被要求丝丝入扣, 切换动作被规范到音乐的节拍点。《X元素》由FREEMANTLE MEDIA、TALKBACK THAMES、SYCO、ITV、TALK-TALK、THE DUBS六家大公司协同制作, 业务还涉及许多小公司, 纯粹商业化运作, 目的是营销全世界。如同一个大轮盘, 每一根辐条、每一根转轴、每一个节点, 环环相扣。英格兰民族性格中的保守、刻板成分, 甚至习惯性的教条自大、墨守成规常被诟病, 但亲历《百万英镑从天降》直播现场的眩目震撼后, 不得不从内心深处感喟:正是所有工序的科学严密、所有细节的精雕细琢、所有岗位的规范执行、所有专业精英的倾力而为, 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

格鲁吉亚依葫芦画瓢也做了《X-元素》, 英国专家观之不禁哑然。不知所以然地照猫画虎, 火起来才怪呢!国内近几年克隆盛行, 但不得要领, 专业性、规范性、集约化基础太差, 常常贻笑大方。

BBC新闻采集中心6000余人, 号称全球第一, 驻英记者站7个, 驻海外记者站40个, 本土收视规模3400万, 75%的英国人通过BBC的各种平台了解新闻。高度的集约化、专业化和规范运作, 是BBC新闻历久弥新、受众忠实、口碑一流的坚实保障。《每日邮报》描述BBC报道智利矿难时“派出了一支军队”, 现场报道记者4组12人、医院1组3人、广播记者3人、网站采编2人、摄影师1名、电视传输2人、服务保障人员数名, 为此甚至削减了G20峰会报道的预算。新闻采集中心机构清晰, 分工细密, 职责明确, 特别是每日9:00晨会起着至关重要的总领、分配和协调作用, 新闻资源置于服务器上供各方共享, 通过不同的平台满足不同的需求。

BBC的新闻传播理念、竞争战略十分明确:

1.新闻瞬息万变, 观众要求“最新”, 所以BBC必须不断更新;

2.每一个频道、电台、网站的服务对象不一, 必须根据目标人群定制产品;

3.各档节目侧重点不同, 即使内容一致, 也要体现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一个故事, 也要有不同侧重的讲述;

4.白天确保所有新闻节目第一。新闻频道死磕SKY新闻频道, 晚间十点档力压ITV;

5.网站特色鲜明, 可随时链接海量的文字、画面、声响等背景资料及现场细节;

6.以最快速度将新闻发送至手机等移动新媒体, 争取年轻受众;

7.行业记者就是行业权威, 新人应聘的首道门槛是熟识多媒体、技能全面;

8.执照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让所有民众都享受最周到的资讯服务是BBC不变的信念。

可惜时间短暂, 我们无法探其究竟。回想起数年前无锡广电集团就在新闻频率、新闻频道推进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建设, 使得频率频道的发展跨上了新台阶。从当年的ISO9001到如今的“四化”转型, 都是要穴命门, 踏在节骨眼上。可是, 就目前我们的认知水平、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言, 离英国同行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二、遵照传播规律和市场需求, 开发新频道, 培育、维护电视品牌

定位明确是英国电视频道的一大特色。以ITV为例, ITV1是大众频道, 以名牌肥皂剧为骨架;ITV2以年轻受众为目标, 主播美国偶像剧;ITV3锁定高端人群;ITV4针对男性受众、运动健康主题;ITV5是主流电影频道。五个频道定位分明, 没有相互矛盾、相互拆台的。

英国同行开办新频道的基本原则是:

1.严格的SWOT分析, 量体裁衣, 确保受众规模, 最快收回成本 (利用资料储备降低成本、利用成名节目繁衍延伸、买断独特资源、特别节目和特别活动的二次售卖等) ;

2.目标人群清晰, 必须是增添新鲜血液, 而不是拉走已有人群。频道风格开播之日即已晓之大众, 一经确定不会擅改;

3.ITV1是主流, ITV2、ITV3必须是补充, 支持呼应, 共同繁荣, 最忌彼此消弱、内耗;

4.频道内部纵向推介与姐妹频道横向推介相结合, 电视与其他媒体、广告商相结合。自己明白不代表外界知晓, 新频道推出于其他媒体和广告商而言, 是再好不过的新鲜宣传点;

5.开播之日尤为讲究, 一鸣惊人才会夺人眼球;节目风向Program Trend

6.热播节目比如电影, 须与美国市场紧密相接, 力争以最快速度签下播映权、发行权;

7.窄众频道、新办节目切忌与大频道、成名节目硬拼, 讲究躲闪, 巧中取胜;

8.新节目策划推出, 千万不能冲击现有的品牌。

BBC的两个儿童频道CBBC和CBeebies把英国1200万儿童观众细分为2岁以下、2—4岁、4—6岁、6—8岁、8—10岁、10—12岁诸多阶段;BBC3的目标受众是14—23岁年龄段, 它就绝对紧盯这一人群, 声称没有丝毫杂音, 不掺入任何杂质;THE POKER CHANNEL (扑克游戏频道) 开办时, 定位更精准——70%的男性对象, 其中65%年龄在18—35岁, 每人每天至少在线玩一次。只要玩客在网上注册, 那他一生至少被赚走400英镑。

在频道品牌的优化、维护上, 我们可以借鉴的是:进一步明确定位、目标人群、主次关系;尝试“主频道+副频道+数字频道”的运行管理模式, 节目、编排、管理一体互通;既要内部竞争、激发活力, 也要全台战略、合力至上, 以当前情形看, 合力应大于内部竞争力;科学编排, 相互支持, 互为补充。在栏目品牌的开发、培育、维护上, 不妨每个频道集中打造一个全新栏目, 走出去请进来, 邀高端、专业公司专门设计, 对制片人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 严格规范制作流程;既有品牌必须全面创新求变, 没有媒体融合、参与互动就“out”。

三、创意是成功之源, 好节目是“做”出来的

英国电视创意引领国际潮流并非偶然, 概括其原因有三:一个历史悠久、注重实践的传媒教育体系;一个充满竞争、敢于迎接挑战、全媒体运作的传播体系;一个资源配置丰富、人才集合、竞争激烈、监控有度的市场体系。“节目样式创意”是缔造百万富翁的文化产业, 伦敦一地制作公司林立, 实力超强, 精英云集。一则故事足可表明点子的独具匠心:《百万英镑从天降》的兜售人了解到采购编辑是个赌徒, 就揣上2000英镑, 单刀直入, 啪地掷在桌上:如果你能回答5个越来越难的问题, 钞票就是你的。如果回答不了, 可以挑选两个, 也可以求助, 但钞票递减。对方正中下怀, 一下子赢了1500磅。当然, “赌徒”也被这个游戏的创意所吸引。1500磅换来了30亿磅的合同, 缔造了一段游戏节目的神话。

英国同行认为, 创意高于一切, 采、编、制、售都是可以训练的。他们既有恢弘炫目的大手笔, 也有成本相对低廉的小制作, 以及生活中似不经意但又勾人眼球的神来之笔, 让人自愧弗如。

《年轻十岁》专挑不会穿着打扮的普通人, 专家指点迷津, 转眼形象大变, 让人不敢置信。《请把答案卖给我》是另类的竞技节目, 从观众中寻找答案, 有对有错, 有知有否, 现场讨价还价。因为设计精巧, 悬念埋伏得当, 剪接水准高, 比央视《开心辞典》技高一筹。《实习医生》创新“新闻纪录+肥皂剧”模式, 真实展现实习医生群体的环境、压力、面对生死的艰难决定。片中角色均在网站开有博客, 时间一长, 这些人居然成了明星。《令人尴尬的身体》创意出位, 利用人们好奇、求知、探秘的心理, 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现奇病异症, 收视情况极佳, 远比常规的医疗普及节目更活色生香。后来, 节目又开发了儿童版、青春期版。

伦敦现在仿佛成了中国电视人学习创意的“圣地”, 大家争先恐后, 纷至沓来。“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游戏直播、社会角色互换、真相揭秘、社会试验、慈善福利事业、隐形拍摄、真人秀、亲子关系、旅游探险、脱口秀等等, 疆域辽阔, 题材丰富。究竟, 城市台的创意支点在哪里?有了创意, 怎么“做出来”?除了因地制宜, 因台制宜, 还要量体裁衣, 量力而行。

四、融合必定双赢, 网络潜力无限

在英国, 我们见识了什么是媒体融合, 怎样做才是全媒体——所有节目都必须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看电视就意味着与i Pad、手机、网站互动;制作节目必须考虑VOD (点播) 主题, 顺应“数字超市”之势。BBC的i Player网站驰名天下, ITV、Channel4、Channel5、SKY的网站当仁不让, 盈利是第一目的。几乎所有的品牌节目都在网上实时互动, 不断刷新, 网络衍生品背景更新、内容更厚、品种更多, 受众调查的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网络功能。

英国传统媒体与网络、移动媒体水乳交融, 不断创新盈利模式, THE POKER CHANNEL (扑克游戏频道) 可算杰出的一例。

Poker就是把扑克游戏搬上TV, 配套online, 采用“频道+网站+玩客转让+多媒体融合+地方连锁”的模式。它是欧洲最大的网络游戏频道, 每月参与人群超过300万, 以各种方式进入欧洲1300万户家庭, 实现滚雪球式暴涨。拉美、非洲市场渐次打开, 亚洲市场瞄准越南、柬埔寨、中国香港地区。Poker号称是全球最大的扑克游戏“图书馆”和“博物馆”, 自创世界性或区域性的固定化重大赛事, 吸引人气。赢家万众瞩目, 拥有无数fans并源源不断地吸纳赞助, 包装渲染之下, 丝毫不逊色于演艺明星。

Poker频道的总设计师克里斯多夫在培训课堂现身说法:网站POKERHEVEN.COM (游戏天堂) 每月营收100万欧元以上, 其中50%来自于被电视频道所吸引的人群。30万注册用户, 7000户是常客。一般人总是在电视上先看别人玩, 渐渐入门了, 就在网络上试身手。刚开始他不以为网站能赚这么多的钱, 实际上电视频道就是一个天天不歇的活广告, 别的公司只有网站没有频道, 要花上百万打广告, 而Poker巨大的推广窗口、参与平台, 相互配套, 一石二鸟。

欧洲2010年关闭了200多家窄众频道, SKY打包的500多个频道中, 关注度较高的不过7、8个。如此情形下扑克游戏频道高歌猛进, 它的窄众频道的设计策略、赢利模式的新颖独特, 尤其是新旧媒体的高度融合让人惊讶。由于网点几乎遍及全球, 数字频道介入千家万户, 即使遭遇金融危机, 它仍优哉游哉。

无论在伦敦、格拉斯哥, 还是在INVENESS、爱丁堡, 目光所及, 传统媒体无不嫁接新兴媒体, 追逐年轻受众, 把参与互动做到极致。两相比较, 我们在媒体融合、全媒体运作方面仍大有可为。

五、编排是技术也是科学, 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编排编辑不仅要对自己的单个栏目、频道和频道组烂熟于心, 还要对竞争频道群了然于胸, 对整体大局、竞争环境心中有数。仅仅是编排调度员明白还不够, 还得让上司明白, 员工明白。

1.兵团作战, 全方位释放能量。英国的SKY高清电影频道播映大片提前6星期宣传, 让观众产生足够的预期;各类推介活动营造气氛, 吸引观众参与, 商业模式五花八门;节目部门围绕大片做节目, 网站大肆包装、推销;SKY的所有子频道倾巢出动, 新闻频道报道不断, 艺术频道介绍剧本和艺人, 生活频道介绍道具、服装、景地。群起群落, 蜂拥而上, 焉有不热之理?相比之下, 单兵作战、常规推介的效果可想而知。现今, 城市台面对的电视剧市场情势严峻, 好剧启动慢, 大戏热不了, 让人十分纠结。

2.“日历”公示早, 预案很充分。SKY编排“日历”非常明了:年度大事、固定事件、可知可控特别事件是编排要素, 最能体现频道特点的要提前预排;年度性事件一般6个月前预告;绝大部分重点节目提前3个月考虑;当晚剧情提前30分钟再做渲染;周末节目为新的一周准备情绪。编排表一旦更改必须广而告之, 品牌节目增添新内容、新的推广点, 第一时间晓以大众, 到底“新”在何处, 引起关注。

3.闻变即变, 顺势而为。SKY有一档面对乡村的节目, 类似央视的《致富经》, 日间十二点播出。没曾想竟引起城市观众极大关注, 兴趣日增, SKY立即挪至晚间适时播出。《天线宝宝》傍晚5至6点播出, 考虑此时段家庭主妇做饭, 孩子放学观看, 早间随便安排了一个时段重播。未曾想早间重播竟收意外之喜:英国的高中生、大学生周末泡吧, 纵情烂醉, 早间酒醒就爱看简单的娱乐节目, 歪打正着, 编排调度随即重点向早间倾斜。

4.时段固定印象:节目固定时段造就收看惯性, 熟识度累积忠诚度。ITV曾落下很大一次编排败笔——《英国达人》轰动欧洲, 在本国就有1800万收视规模。播出季结束之后, 却安排了一个与《英国达人》类型完全不同的节目《囚犯》, 观众兴趣大跌, 收视人群走失, 不仅未延续强势反而整体大流失。所以, 英国当前更流行“强强叠加”、优势延续式编排, 追求更好的附加效益。也有“背反”式编排, 但对类型的对仗、观众的延留要绝对有把握。

5.强大的节目带效应。央视在综合频道尝试以《艺术人生》牵引“精品节目带”, 江苏卫视晚间以《非诚勿扰》带动情感节目带。SKY二套艺术频道每晚七点档“TALK SHOW”如此分布:周一、周二兄弟俩分别主持, 一个天主教徒, 另一个是无神论者;周三音乐专家高端赏析;周四书籍推荐;周五艺术人士展。这样的精心策划、设计和编排, 让观众一直感受与众不同的特点。

6.艺术化编排凸显频道风格。

六、“公共”空间如此广阔, 何必只在民生新闻、方言节目、栏目剧上原地踏步

分析《超级保姆》 (美国版) 的结构, 我们眼界大开。离异家庭, 孩子性格怪异, 专家介入, 最后花好月圆。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美国人在引进英国模式后, 把“电视剧+纪实片”样式发挥得引人入胜。虽然节目不短, 言语难懂, 国情社情迥异, 我们依然看得津津有味。《紧急救助》是电视台与摩托警、交通警、消防警等紧急事件处置部门人员合作采制的节目样式, 精选故事, 精心加工, 纪实性极强, 社会意义大, 各方都需要。《社区邻里观察》把摄像机架到了街道里弄, 直播人性的真实。这样的题材, 我们天天碰到, 处理的结果一般是简简单单、平铺直叙的民生新闻。可是人家就会“膨化”、合理嫁接, 诠释着公共服务的诱人内容。

培训班上, 出现频次最高的就是“故事”, 好像英国电视的密钥就是“故事、故事、还是故事”。故事讲得好, 电视就好看。《肯扬面对》曾是名噪一时的调查类深度报道节目, 主旨是“找麻烦”, 技巧就是找故事、拍故事、讲故事。肯扬亲述, 为了讲好“巧克力背后”的故事, 他一年中多次赴非洲大陆腹地;为讲“诈取死亡保险”的故事, 他乔装打扮, 甚至营造自己的葬礼现场, 前后几个月, 故事演绎得扣人心弦。

面对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 充满人性之美与人性之恶的真实世界, 如果缺少发现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大脑, 被程式化困住手脚, 任何新鲜的事件也会变成干巴乏味的简讯, 生动的现场会被敷衍成常规套路。忽略了情感, 忽视了细节, 最后忽悠了观众。纵观国内城市台荧屏, 一批当年创新、曾经先锋的节目样式在时光的慢慢流逝中, 失却了鲜艳的色彩, 庞大的本土人群正被越来越多地圈进了省台和央视的势力范围。

“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观瞻他人庙堂, 门前稍作张望, 一纸心得, 怎消得如山重压?为明天计, 为生存谋, 低吟蒲松龄一联以励志——

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差距在哪里 篇2

一、短板差距在哪里

短板源于短板理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因此,必须找出薄弱环节(短板),改进该环节,结合两学一做,问问自己的短板差距在哪里?而自己的差距短板主要在于能力不足的地方。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

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没有培养自己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未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

2、业务知识不够钻研。

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会抱有可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自认为专业知识绰绰有余,一种自傲的情绪,不愿更深入地去钻研;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得过且过,在业务方面存有依赖性,所以在工作、学习中比较盲目.还有一方面,缺乏创新精神。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工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事物出现,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产生,对待工作有时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把事情做好。做事情只安于表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有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要学好党章党规,增强党性、提高宗旨意识、树立行为规范;要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真正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实践中:要时刻把“四讲四有”的标准铭刻心头,用以检视自己的言行,一条一条地对照查找不足、一条一条地整改落实,在实践中补齐自己的短板。

二、责任担当怎么做

1、责任担当是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

党员必须履行党员义务,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2、党内法规要求党员要讲奉献、有作为、有担当。

十八大之后,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忠诚、干净、担当,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都谈到了好干部的标准。例如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讲:“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心底无私天地宽”,“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

3、有多少权力就应该有多少责任,有多少责任就应该有多少担当,遇到事情要主动承担责任。

担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对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勇于担责、忠诚履责、尽心尽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尺。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既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和能力素质。“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说的也是担当。

中西方“版代”差距在哪里? 篇3

《出版参考》:请您先介绍一下国外代理公司的起源和作用。

黄家坤:版权代理的出现始于19世纪末工业革命时期。那时,作者的地位不断提高,但由于他们缺少书稿贸易知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版权,更不愿放下文人的清高与出版社讨价还价,因此迫切需要中间人的帮助摆脱这一尴尬局面。于是,他们就委托自己的亲戚或朋友出面替自己同出版社谈判以获得较高的稿酬,最早的版权代理人就这样诞生了。之后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了专业化的版权代理公司。从事该行业的人员一般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还需了解出版流程和必要的版权法律知识,他们在出版社和作者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沟通者的角色。出版社往往不愿支付过高稿酬增加成本,而作者则希望获得高稿酬体现自身价值,两者之间的矛盾仅仅依靠双方的直接交流往往是无法调和的,经常需要通过第三者,也就是代理公司的介入来解决问题,以找到能解决双方矛盾的最佳途径。

另外,代理公司的优势还体现在版贸过程中与国外的沟通方面。贸易本身是信任和信息的体现。由于不了解,国外公司对国内的出版社往往缺少必要的信任,一般不会理会突如其来的中国出版社的信件,而代理公司的介入往往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代理公司最大的资源不仅是作者资源,还包括强有力的市场资源,这可以为出版社和作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促进双方的贸易交流。

2.淘金者的角色。版权代理是书稿的供应商,为编辑的组稿工作提供选题资源,为新选题的立项、开发铺路。这与中国出版社多年来依靠人脉关系组稿,积累作者资源的工作方式有很大的改变。代理公司的作用是发现、选择和培养有潜质的作者,这一职能与出版社编辑的初期工作相似,但这并不表示双方的工作有冲突。原因就在于代理公司的这些工作都是出版公司的编辑们最需要的。出版社的编辑每天也许要面对很多水平不一的作者自投稿件,筛选工作犹如大海捞针,可能会发现天才的作者,但更多的时候是浪费宝贵的时间而一无所获。而代理公司的工作,无疑为编辑选择有价值的书稿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此外,在版权交易过程中,很多繁琐的细节往往让出版社很头疼。比如,书目的筛选,版权的确认,合同的拟订,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版税报告(包括图书的印数、销售数、库存数、退货数等详细内容)等,诸多细节需要出版社处理,而代理公司能够提供规范、清晰的流程服务,缓解出版社的压力。

《出版参考》:国外的出版社是否排斥代理公司呢?

黄家坤:西方特别是英美的大众图书出版社(教育图书和学术图书出版社有不同的版权操作模式)是比较依赖版权代理公司的。当然,前提是代理公司了解图书市场,懂得版权贸易的交易规则和公平衡量作品的价值,才能保证双方贸易的顺利进行。100年来西方版权代理公司的发展表明:越优秀的作者越能吸引有实力的代理人,越大的出版公司越频繁与著名的代理公司合作。这不仅表现在购买版权上,也表现在出版社经常与代理公司合作向境外销售图书翻译版权。这也许可以说明西方大众出版社与代理人的共生关系。

国内有编辑曾告诉我,他们培养了多年的一位作者在成名之后,往往会有其它出版社以重金挖“墙角”。如果这位作者选择了后者,编辑就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其实,这也不能怪罪作者。因为编辑此时代表的不是个人,尽管他们也许由于多年的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当面对作者与第二家出版社的竞争时,他们只能代表出版社的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形下是矛盾的。其结果往往是双方不欢而散。而如果有代理人介入,他们会通过以下的努力使事情结果有所不同:1.维护作者的品牌和利益;2.劝说作者尽量不更换出版社,因为长期合作已经使得出版社更了解作者,这有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3.代表作者跟出版社谈稿酬,在出版社的支付范围之内,尽量满足作者的要求,从而平衡双方的利益要求。代理人就是这样一个微妙的在某种程度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国内代理热情有余管理不足

《出版参考》:您认为中西方代理公司有何不同?

黄家坤:西方代理公司很幸运。首先他们有不错的本土市场,有丰富的作者资源。实际上英美很多的版权代理公司只代理本土作者与本国出版社合作就可以生存得不错了;而日益发展的来自境外的版权需求使他们又拥有更加广泛的国际版权贸易空间,可谓锦上添花。

国内的版权代理市场则没有那么发达,生存相对还比较艰难。首先,就本土市场来说,由于国内的作者还没有形成比较普遍的委托代理人的书稿贸易形式,而国内出版社也没有形成通过作者代理人约稿的习惯,使得本土版权代理市场尚不够发达。其次,就国际市场而言,现在国内的大多数出版社都愿意买版权,中国作者向境外销售版权的市场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也使得国内代理公司代理资源需求不足。第三,国内代理公司自身缺乏国际版权贸易经验和版权操作规范,以及对国内外图书版权信息的把握能力不足,也或多或少地限制了两方面市场的发展。我认识一些国内版权代理工作人员,他们对这个事业的热情丝毫不逊色于任何国外版权代理人,但由于缺少经验和急于求成,在国内客户的选择方面表现得不够慎重,导致后期出现了执行合同不完善的问题。其结果是听到国外授权方抱怨:国内公司和他们完成签约后,就不再对国内被授权出版社的合作执行情况作通报了,甚至有一些书版税预付金都没有付就不了了之,而版税报告也经常不能按时提供。当国外公司询问一本书在中国的销售情况时,往往都是一头雾水,或干脆没有答复,从而就出现了国内代理人热情有余、管理不足的现象。因此,在国内外版权贸易市场都需大力开发的情况下,国内版权代理公司要练好内功,加强行业规范,提高职业操守,无论客户的大小,都要保证一流的服务质量,以赢得作者和出版社的信赖和需求。

《出版参考》:如何看待中国版权代理业的发展?

黄家坤:代理人虽然是从西方出版体制中衍生出的一个行业,但它的角色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现阶段,国内的代理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代理在中国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2.它还缺少专业化的行业标准,比如如何做书稿推荐、如何议价、如何提供合同、如何提出版权报告,如何撰写销售报告等;3.这个行业的发展还不够稳定,且参差不齐。其中既有国家批准的代理机构,也有规模不大的私人代理。

要改变中国版权代理业的发展现状,首先,应该是政府推动。政府是版权代理的最大推动者。版权代理业是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业,没有法律根本无法保证其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另外,版权贸易的实际操作也是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还有一些需要理顺和改善的环节问题,如版权登记、纳税流程、外汇支付等都需要政府和从业人员共同努力,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效率化的工作流程。

采访后记:

“二本”文科生的差距在哪里 篇4

一、理论钻研的兴趣和能力较弱

大学本科生在所学学科方面应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理论钻研能力, 这是区别于专科生、中专生的核心标志, 即使对于所谓“应用型”大学本科生而言也是如此。倘若缺乏理论基础和理论能力, 这样的学生 (混同于专科生中专生) 未来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做出大的成果, 发挥大的价值, 更谈不上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以新闻学专业为例, 本科生应具备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文学、法学等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再去掌握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的业务技能, 从而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现在的情况是, 很多“二本”学生入校后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钻研缺乏兴趣, 习惯于学习一些“一学就会”、“一讲就通”的直观性知识和技能, 对那些需要长期积累、深入钻研才能掌握的内容, 或是浅尝辄止, 或是敬而远之, 甚至放弃。这些学生凭借中学阶段“语文好”、“会写作文”进入新闻专业学习, 满足于掌握一些基本框架和方法, 满足于课程考试成绩及格通过, 对于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则是得过且过, 不下功夫, 以为将来只要能够采写报道、编排版面就可以了。然而, 他们不知道, 真正到了新闻事业的战场上, 拿出了作业和作品后差距就明显产生了。缺乏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理论, 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报道不能深入;缺乏文学、哲学、语言学理论, 新闻报道上语言文字的表达难以做到准确、严谨和生动;缺乏新闻学、传播学理论的钻研, 难以在新闻业务方面有所创新, 有所开拓。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各类理论也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撑的, 核心环节缺失就会带来知识链条断裂, 造成能力的欠缺。理论往往不是“一学就会”、“一讲就通”的东西, 越是不学就越是畏惧, 越是不学就越是难学, 而实践起来就会缺胳膊少腿。譬如“读者定位”, 就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理论、贯穿整个新闻工作过程的问题。然而, 在与学生的接触及相关考试中发现, 有部分学生直到毕业也没有搞明白“读者定位”的基本原理及其与相关方面的内在联系。原因就是, “读者定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范畴, 而这些学生缺乏相关理论的积累和支撑。

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不厚实不透彻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体系, 两者之间有紧密的承接关系。缺乏基础知识, 专业就学不好;光有基础知识, 而专业学得不扎实, 也不能成事。新闻专业的基础知识体系包括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逻辑、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范畴, 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知识体系的形成, 主要靠课外的研读自学。根据观察了解, 不少“二本”学生入校后, 课余时间或打游戏玩乐, 或一心打工赚钱, 还有不少同学在淘宝开店, 放弃了课外潜心自学这一重要环节, 基础知识体系难以建筑, 专业知识学习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以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积累为例, 一些同学不愿去研读先秦、汉和唐宋明清, 而网络文学、媒体语言文字却成了他们积累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源, 这样的学习只能是一知半解, 半通不通。下面这则新闻来自某新闻网站, 是一位实习生的报道。短短三四百字的报道中竟有十多处差错, 有文字的差错, 有打字的粗心, 有逻辑上的矛盾, 也有报道上的不规范。新闻报道首先要做到的是事实的准确无误, 文字表达的准确无误, 这是底线。可是, 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记者而言, 这两点都做不到。某网实习生XX1月1日报道:2011年1月1日, 增靓杯上海广播操大赛今天在上海长宁国际体操中心举办 (不准确:应为举行———本文作者阅批。下同) , 经过三轮激烈的比赛。 (错误:应为逗号) 最终新闻晚报、东方网、质监局、增靓生物、上海广播电台以及团市委获得优胜奖 (矛盾:后面的报道中说东方网被淘汰了) 。10点钟整, 上海广播电台在时隔20年之后又在次想起 (错误:应为再次响起) 了第八套广播操的音乐。 (错误:应为逗号) 全部18支参赛队伍在这一刻整齐划一的 (错误:应为地) 展示自己风貌 (不准确:应为风采) 。赛前, 各支队伍使出了各自的绝技 (不准确:称不上绝技) , 长宁区代表队还有专业的化妆师为每个队员修饰妆容。还有是娘子军, 她们甚至连发饰都一模一样 (欠缺:语义不够完整并缺少句号) 第一轮, 所有队伍悉数登场 (词义重复:所有与悉数重复) , 其中9号队是一群年过半百的阿姨, 但她们的表现却最为全场惊艳。第一轮过后, 10个队伍有幸晋级。其中 (问题:这个其中指代不明) 东方网在竞争尤为激烈的第二小组中被淘汰。第二轮, 最后10支队伍进行决赛, 分为2组进行, 由裁判们打分结束 (问题:“打分结束”语句重叠) 。11点20, 比赛正式 (问题:正式二字多余) 结束, 比赛是其次 (矛盾:比赛不是其次) , 拉动全民健身才是这场比赛的真正意义。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这次“大赛”冠亚季军得主是谁, 这个新闻要素在报道中缺失) 在本文作者所主讲的“新闻业务练习”课上, 安排学生轮流上讲台讲解教材《全能记者必备》中的一个章节, 这是对新闻专业大三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 结果有近一半学生的讲解不能达到基本要求。主要问题有: (1) 面面俱到, 不善于提炼章节内容中的重点。 (2) 照着PPT提纲宣读, 没有讲解。 (3) 对专业知识点理解不透彻, “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例如, 有同学在讲解“人物动态”时, 将人物动态新闻混同于一般新闻 (消息) 体裁, 教师指出后他仍然不知所以然, 认为只要新闻中有人物活动则都可算作“人物动态”。为此, 教师只能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 才算基本讲通。这个基本的、简单的体裁问题, 早在一、二年级学习“新闻写作学”时就应解决, 甚至可以无师自通。遗憾的是到了大三, 已经是需要出成果的时候, 还有人对新闻专业的一些基本问题没有弄懂弄通, 将来如何征战沙场!

三、缺乏专心致志、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习惯

本文作者在一次对学生的讲话中严肃指出, 大学的不少文科专业已经成了懦夫懒汉的避难所。事实就是如此, 很多人认为文科不需要精确, 比理工科好学;文科的许多领域概念模糊, 结论不一, 甚至没有结论, 比较好混;文科似乎人人都懂, 只要有点语文知识和社会阅历, 能说会道善交往, 将来总能找到工作有饭吃。持这种想法并衍生成一种学习态度、人生态度者, “二本”学生居多。我们在教学中发现, 不善于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缺乏专心致志的习惯, 在“二本”学生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同学上课不带相关教材, 不做听课笔记, 不主动提问题, 而手机、饮料、零食却是课桌上常见的“三大件”, 以此来消磨时间, 同时也消磨了听课的效果。我们也看到, 善于集中注意力, 能够专心致志学习的同学在听课时会对照教材作思考, 不时记下要点和心得, 随时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主动提出疑问和见解。无庸置疑, 缺乏潜心学习的习惯, 是造成学习能力薄弱的始作俑者。如前所述, 新闻学学科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 学生如果不能长期集中注意力于知识的吸取和钻研, 缺失、放弃了某一个或数个重要环节的学习, 前后不能融会贯通, 学习和工作中就会捉襟见肘, 差距自然产生。例如, 新闻采访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采访前的准备”这一重要环节 (常被学生忽略) 要研究的问题是: (1) 这个选题最终要向读者报道什么? (2) 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预先了解哪些背景资料? (3) 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获得那些新闻素材 (由此最终形成完整报道) ? (4) 要获得这些新闻素材需要到何处向何人采集? (5) 到了目的地找到目标人后,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重点观察哪些方面?向目标人具体提出哪些问题?新闻专业学生如果在学习中缺失了对“采访前的准备”这个环节的钻研,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两个同样是新闻专业的毕业生, 同样学过新闻采访专业课程, 一个采访内容充分, 能形成完整报道, 满足读者需求;另一个采访内容则缺胳膊少腿, 不能形成完整报道, 影响工作进程。如果说集中注意力是一种习惯, 那么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就是一种品格。这些品格和习惯的缺失, 应是造成部分“二本”学生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

差距在哪里 篇5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渣学校意味着渣教学,渣教学意味着渣学历,渣学历意味着渣就业,就算以后考了研究生,也有可能因为你的第一学历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

真是这样?二本大学的环境有那么不堪吗?

在Jzc Alex看来,一所不是那么优秀的高校,最可怕的就是给你带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安逸感。

在这类学校里你能找到聪明的同学,能找到用功读书的同学,但是就是很难找到比你聪明五倍但比你努力十倍的人。

迟早有一天,等你真正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那些能吸引风投的创业机会、那些留给下一辈配臵社会财富的渠道,已经被这类人牢牢占据了。

当然,慢慢你还会发现,这类人往往情商高,涵养好,家里也有背景。噢对了,恰好还比你帅。

然而这些人,你在你的大学里,一个都没见过。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被大学耍了。

但是你已经很难去弥补了。就算你还能重新鼓起勇气上路,但还能够给你留下的路,已经很窄很窄了。

How terrified.在波小蟹看来:层次相对较低的环境,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资源匮乏,而在于在最该开阔眼界的年龄限制了人的眼界,在最该严格要求自己的阶段降低了要求的标准,而且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在一些二本三本学校里,那些实际上能力绝不算出众的人,因为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缘故,也会被树立为榜样。

同时学校又热衷一轮又一轮地宣传和神话这些人来鼓吹自己的办学成绩,而且越是层次低,学校的举动越夸张,从挂红榜到开专场报告会。

于是初入大学的你,缺乏对大学生活的基本了解和判断能力,你会不由自主地认为: 哇,过六级好厉害噢——于是你大学四年连四级也没过;哇,课程好难我一定会挂 ——于是你大学四年确实挂了一片;哇,过会计从业好厉害哦——于是大学四年你连个从业也没考出来;哇,考上211研究生好厉害——于是……

可你不知道在另一所大学中(或许就是你的隔壁),你的同龄人(或许曾经是你的同桌),在他们的生活里:

其实,不过六级是难以启齿的事情,大多数人的目标是550乃至600;

其实,‚要挂科了‛是用来自黑的,期末考试绝大多数的人是奔着4.0的绩点去考的,结果你们都信了;

其实,‚什么都没学会‛也是用来自黑的,于是被很多人拿来作为名牌大学无用的主要论据;

其实,各种从业考试是有人能考满分的,大家关注的是司考、cpa、cfa; 其实,研究生学校的目标是海外名校,要么也是清北复交,再不济也得是985...也许你们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别,普通985高校和正经二本能差多少分?根本不是什么天才和常人的差别,考上985的人,若是高考手多抖两下真可能连一本线过不了。

可是四年的耳濡目染,让你给自己的人生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的那些分数了。

是因为这四年你啥都没学会,就学会了瞻前顾后,很多事情还没了解和尝试就已经预判,因为你扒拉扒拉周围的人,好像做到这些事情就是大神了,而我不是大神,所以我一准做不到,周围的环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标准。

于是久而久之,你们的差别已经变成了质的差别。211大学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韩秋生是一个211学校的学生。他所学的专业,就业率只有一半,以后究竟要怎么办,才能去竞争,去适应这个社会?

清华北大的学生也好,常春藤的学生也好,各大洲的名牌大学的学生也好,真的数不过来。他们的生活层次、眼界、实力、经历,都是当前的他远不能及的。

所以他也会有些自卑。有时也在想,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刚来学校的第一个月,觉得很新鲜,但是第二个月后,就慢慢变成失望。尤其是当他看到高中、初中同学都在晒他们的大学时,心里落差很大。

但是,直到有一天。

‚就在寒酸的一教,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去学生会开完例会,已经快接近十点半了。经过我们班教室的时候,看到我们班副班长在那里自习。她是我们专业年级第一。‛

就是这样。相同的条件,当你在消磨着不打眼的时间的时候,有的人正在奋斗不止。当你沉迷于网游与交际时,有的人正在自我完善。

你以为你‚沦落‛到一个‚理应堕落‛的地方,有的人却正在看看抓住一分一秒,不断提升。抱怨和祈求同情,make no sense.你要做的,就是不停地奋斗。你只不过是走到了一条叉路。奋斗,或者放弃。只有当你放弃了,才是绝路,那个时候,再来找出路吧。

非985大学生出路在哪?

直接列举2个例子,你就会明白了。杭电信工李正先:多实践,多积攒人脉

我大一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报名了电子商务竞赛,当然了,我当时除了C语言什么都不会,于是我花了半个学期,网上找各种资料,后来看视频,一点一点学会了用JAVA写网站。最终我们拿到了电商省赛的一等奖。

后来,我参加了全国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我们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潜心钻研JAVA WEB。最终拿到了国赛二等奖。

我们拿了电商省赛一等奖,学校网站上写:创历史性记录。我们拿了外包国赛二等奖,也是创纪录。所以说,我现在也不觉得三本有什么不好,因为你可以让你的学校,变得更好。

这次与我们比赛的有清华的,交大的,等等等等高等学府,我们的创意,丝毫不比他们差,代码也完全不输于他们,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原来,所谓的985,211,也没那么可怕。

图为熬夜写代码,因为我发现,一般半夜写代码,最有感觉。

之后,我们就陆陆续续开始接一些外包的项目来做,然后也渐渐有了一点小钱,这没什么,自己辛苦挣的钱,花起来也心安理得。做外包是很累,但很多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我觉得大学比较重要的就是,多去实践,不要怕,反正也没什么损失,与其在寝室里打lol,还不如上网找找可以干的活。同时,我也在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赚钱,比如卖电脑。我卖电脑也不是为了赚钱,主要还是积攒人脉。

大学里,还一定要记得,多出门走走,多认识人,广交朋友,相信我,毕业时,你的人脉是你的最尖利的一把利器。

我们去了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可以和阿里的工程师有交流的机会,我们甚至还和阿里的CTO王坚王总有交流。在阿里云的那两天,结识了很多超级厉害的人物呀。

我们辅导员问我,以后打算怎么办,我说,我想去阿里巴巴工作~从小就有~以前是个梦想,跟考清华还是考北大一样,就是说说;但是现在走着走着,我发现我可以看到我们的目标了,再努力再努力,万一成功了呢?

学好不好不是关键,我觉得大学只是一个地方,有些人在985、211照样天天游戏,有些人在差一点的学校,照样可以成为很牛的人物。加油!

武昌理工学院韩雪枫:5个建议

大一,我加入学生会,暑假,我获得了第一个实践机会,参加团湖北省委和联通公司共同主办的‚青春在沃‛见习。这个见习活动就是地面销售联通的产品。七月的武汉,太阳毒到可以把人晒化。但我就在武汉的太阳下,走街串巷,到社区、到工地去推销联通的电话卡和宽带。那段日子,我被工头赶,被保安骂,做得我绝望。我当时偏执地认为,三本学生很难找到好工作,如果找到工作,一定会是这种最苦最累的。

大二,我是学生会新媒体宣传的负责人,同时加入了新浪微博湖北省校园渠道团队,我开始组建自己的校园团队。我和朋友创办的贴吧‚山雨欲来风满楼‛也成为在湖北省高中生群体中最受欢迎的贴吧。那时我还加入了一个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那个团队的产品能让用户‚傻瓜式‛制作自己的APP。

天地开始变得宽广,我一度将自己的职业规划设定为进入互联网行业。但马上,刚刚开始膨胀的我就被现实扇了一巴掌。

我的大二将在一个多月后结束,我开始谋划暑期实习。我当时认为自己应该能胜任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实习岗位,于是向数十家公司投了简历。漫长的等待后,所有期待都如泥牛入海。只有一家公司回复了我的邮件。邮件里他们先是感谢我的信任,然后礼貌地写道,‚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我们的实习岗位优先考虑211高校的学生。

大二结束放暑假,当时我正好没事儿,加之小时候也做过记者梦,于是我花了大量时间在新京报、南方周末实习。

刚到北京时我几乎不认识任何人,也找不到师兄师姐。在报社,其他实习生可以轻易找到校友。他们校友的数量可以轻易组成几支足球队——仅我所在的深度报道部,北大的毕业生就有两位。

我只能靠自己。

刚去的我连什么是‚报题‛都不知道,消息也写得磕磕巴巴。晚上躺在除了小单人床连凳子都放不下的隔断间里,我开始思考对策。

我用了一个蠢办法,背和抄。我找来许多消息和深度报道,一篇篇研读,遇到好的消息,我就背下来,碰到优秀的深度稿,我就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敲一遍。一个星期下来,我背了几十篇消息,深度稿也抄了好几篇。也许是拜从小看书读报的带来的积淀所赐,我开始找到感觉。第一次看到‚韩雪枫‛三个字被印上报纸时,那种激动简直无法形容。

离毕业还有几个月,我陆续收到了一些工作邀请,其中既有TOP3的互联网公司,也有不错的创业团队和优秀媒体。有些开出的薪水还相当可观。

作为一个曾经一无所有的三本美术生,一路走过来,我也有了一些愚者之得。首先要善于发现、抓住机会。

360免费WiFi刚刚发布时,我发现它简直是为校园用户量身定做的,因为校园宽带多要使用专门的客户端登陆,导致学生无法使用无线路由器。了解这点后,我给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写了一封私信,阐述了这个想法,并以学生会的名义向他申请,希望得到一批360免费wifi在学校做测试。

随后360公司负责随身wifi项目的王先生联系了我,我们做了简短的交流后,他向我寄送了一批随身wifi。我在学校做了测试,同学们反映很好。随后我将测试结果反馈给了360公司。如果那时我顺势提出要去360公司实习,问题应该不会太大。其次要注意结交人脉。

这个结交并不是刻意地去钻营,而是互惠互利。进入新闻圈以来,我为同行们提供过无数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同行们也为我提供过无数资源。2013年6月,我的微信上只有不到10个记者,现在我的微信上有600多个记者。除了第一个媒体实习,我后面的实习全是通过朋友介绍。

然后要将自己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一招鲜,吃遍天。我的室友刘星,一个酷爱画画的男孩,是有妖气漫画网的签约作者,我在寝室时总看到他对着电脑不停地画,貌似他还拿过不少奖。去年秋招,他PK掉数百人成功入职某一线游戏公司,拿到6位数的年薪。高我一届的学长张向南,学的是人力资源,但是酷爱营销,大学期间就各种不安份。他毕业后成功入职一家业内领先的社会化营销公司,他现在毕业不到一年,已经被公司派到另一个一线城市组建团队。他们也都是三本生。

另外手上要有硬货。

我的实习经历,我参与的数百篇稿件,都能为我的求职背书。我在实习中,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像‚连线采访如何快速找人‛、‚如何通过一张照片,10分钟推测出芙蓉姐姐的住址?‛、‚‘高校酒店卖淫’报道的技术缺陷‛等文章,都有数十万的阅读。这些文章一方面能增加我求职的底气,一方面也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

最后要多尝试。

差距在哪里 篇6

而且现如今,消费者只为购物去某家零售百货商场的动力越来越少,加之品牌雷同和海外代购、网购分流、停车难等问题,传统零售业备受考验。

面对如此困境,传统零售业该如何突围呢?一家有实力、远见的零售企业,应该持续优化百货门店、大力发展购物中心、积极建设电商平台,以及在微信、京东、天猫、APP等渠道拥有不同形式的存在和温度。

开启移动保卫战

在公交、地铁、候机大厅、咖啡馆里,人们用手机或Pad上网聊天、玩游戏、读小说、浏览新闻,已成为现代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移动终端下载音乐视频、预订餐饮机票,或实现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沟通、娱乐休闲,乃至消费方式。

现代社会,人有很多碎片时间,如何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就成了关注的焦点。人总是在移动的,移动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如何将移动产生的需求转化成对商品的需求,使电子商务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追求无处不在的极致体验呢?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网购App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商企业们正加大手机端的发展力度和重视程度,将移动购物定位为企业主要战略,业内客户端竞争逐渐激烈,手机端购物促销活动越发吸引用户眼球。这几个因素推动着中国移动购物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购物体验逐渐提升,网民的移动购物习惯开始形成,移动购物的交易规模随之迅速增大。

一些商家会在网上对滞销的商品进行促销,或者实行价格匹配政策,从而留住更多手头不宽裕的顾客;另一些商家则会在商品上贴上二维码,从而在手机用户进行扫描的时候,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有的零售商甚至推出了手机应用供顾客下载,应用里包含了商店的分布图和实时库存信息不管商家们采取哪种方式,有一点很明确,即智能手机正在改变实体商店里的购物体验。另外,如果想让更多的顾客进行购买,还必须要改善商品在移动设备上的呈现方式。

打好社交进攻战

随着微博、微信及其他即时消息使用者数量的快速增长,中国本土消费者的声音就是一个品牌强有力的代言人。与国外不同,中国的消费者大多对正规机构和权威持怀疑态度,他们在进行购买决策时,更倾向于倾听在社会网络中的其他消费者的意见。现在的消费者反馈信息,不仅能够更快地传到公司,而且还能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评论的消费者的“好友”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

千篇一律的商场,消费者早已审美疲劳。消费者更愿意为情感、为环境、为文化、为娱乐的体验来买单,这将是未来零售业的趋势。也许不久的将来,有效利用社交媒体的公司应该会拥有更大更忠诚的消费群体。一家公司越是让其消费者参与开发新的产品,就越会让其消费者产生主人翁精神和归属感。在国外,日本的服装零售商优衣库就是非常成功的典范。优衣库利用如人人网和新浪微博这样的社会媒体渠道,通过在线游戏等模式,让它的核心客户群之一中国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优衣库的品牌认知与好感。优衣库还通过腾讯的移动信息应用微信向消费者推送促销活动信息,增加店铺的流量和销售额。

未来在中国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智慧购物情景:你拿着一部手机走进商场,和朋友边聊天边玩手机就完成了体验和下单,那边物流已经将货物送到你家,你便省去了提这些大包小包回家的诸式不便。

响应大数据持久战

目前的技术环境下,大数据是零售业发展的契机。手机移动应用与WiFi结合,是大数据搜集的重要接口。通过这个接口,将社交媒体、社交网络、店铺服务交互起来。比如说用户今天来到一家商场,WiFi就能够记录下用户所有的行动轨迹,如光顾时间和频率、路线图、驻留地点和时间等。用户光临的次数越多,被搜集的信息就越多,精准营销的操作空间就更大。

你可曾想过,未来的一天,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你和家人在家中正在列出自己出去购物的清单,一家商场的客服恰好发来短讯,提醒你新到了一些货品,而这些货品很可能恰好也在打折,而这些商品信息也恰好正是你想购买的商品,甚至连你没有想到而需要购买的商品,都在通知的清单中。这就是大数据的应用。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就有待各个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零售业用好大数据,可以换发新的生机,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未来的百货业,就是在黄金地段做精致商品与服务,或者成为购物中心主力店。拥有娱乐、餐饮业等种种优势的体验式大型购物中心是实体商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百货连锁业要转型升级,大数据驱动下的泛渠道发展是首选策略,其中购物中心是重要布局。企业泛渠道发展,把O2O作为重要手段,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让企业无所不在。大企业系统能力的改善,会带动行业、消费、品牌生态的健康发展和员工幸福指数、顾客满意度。这就是大数据,也是互联网思维!

上一篇: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下一篇:手术与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