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经济学

2024-10-22

二胎经济学(共12篇)

二胎经济学 篇1

一、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

1.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 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末我国总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36072万人,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3199万人, 占总人口的9.7%, 我国人口红利优势已然不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90年到2013年间我国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总体呈下降趋势, 老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由1990年的8.3%逐渐上升到2013年的13.1%, 虽然增长较平稳但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老年人口数量增长比较迅速, 社会抚养压力增大。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接近7%, 2001年首次超过7%, 从此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到2013年老年人口比重已达到9.7%, 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

2. 家庭规模缩小

家庭规模小型化是现代化家庭变迁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全球性的趋势。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家庭平均人数为5.3人, 到1990年缩减到4.0人, 2010年减少到3.1人, 2012年进一步减少到3.02人, 我国已经迈进世界上平均家庭人数较少国家的行列。目前我国家庭数量达到4.3亿户, 位居世界之首。在家庭户构成方面, 我国1-2人的微型家庭数量大幅增加, 3-4人的小型家庭户数量明显减少, 单人家庭数量迅速增长, 我国单亲家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家庭规模逐渐缩小。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的覆盖面较大, 城市家庭规模总体上小于农村家庭规模。虽然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已经处在一个较低水平, 由于工作生活的的压力、现代生活观念的影响, 我国的家庭数量在一定时间内还会增加。在农村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数量逐渐上升, 这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将造成很大影响。

3. 失独现象严重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到现在已经四十余年, 在控制了我国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 增加了我国独子家庭的数量, 也造就了现在低的出生率, 从1990年到201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由21.06‰下降到12.08‰, 从全球来看, 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人口出生率均大于40‰, 欧洲、北美州等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 小于20‰。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很多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孩子夭折或意外死亡, 对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截至2012年我国失独家庭超过100万个, 而且我国失独家庭正在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加。失独现象的加重带来不少的社会问题, 许多家庭心里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已脱离正常轨道, 失独父母养老、医疗等问题由谁来解决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二、单独二胎中生育率的经济分析

1. 生育率的经济理论

生育率微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供需双方存在价格关系的基础之上。“哈维·莱宾斯坦 (1922-1994) 认为, 子女与商品一样, 对家庭来讲, 子女要花费成本, 同时也给家庭带来经济效益。夫妇在进行生育决策时要同时考虑孩子的价值和孩子的成本两个方面的因素, 如果孩子的效益大于成本, 家庭则倾向于多育;而孩子的成本超过孩子的收益时, 家庭则倾向于少生优育。”家庭对孩子的数量需求综合考虑了抚养孩子的成本以及孩子为家庭带来的效益。

2. 生育率因素分析

我国新增人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从每年新出生2000多万人下降至1600万人左右, 最低甚至达到1584万人, 2014年比2013年增加47万人。从全国范围来看, 生育意愿低、实际出生人数少, 是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一个普遍情况, 申请意愿远低于预期情况。2013年11月一项关于单独二胎的政策民意调查显示, 半数以上的受访者愿意生育二胎, 表明单独两孩的政策符合民意。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不愿意生育二胎, 主要原因是经济成本太高, 特别是随着教育成本以及住房压力的增大, 多数家庭欲生育二胎但经济条件不满足, 主观上有意愿, 客观上受限。随着年轻人生育以及家庭观念的改变, 二胎生育意愿在年轻人群体中降低。同时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 一些符合单独二胎的家庭不愿意生育二胎, 而一些不符合单独二胎的家庭更有意愿生育二胎, 这就造成在需求群体上的分配不均, 一个方面也降低了生育率。

三、单独二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1. 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分为三类: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人口与经济之间主要表现在人口与生产力是密切相关的。不同年龄结构类型的人口, 具有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的规模、速度和发展趋势, 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有着较大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转向成年型, 在这一时期由于劳动力供给旺盛, 刺激了经济发展, 人口红利优势显著。而目前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 老年人口的劳动力供给不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在下降, 每一劳动力的人均负担在不断加重, 劳动规模呈现相对缩小的趋势, 经济发展速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 未来5-10年将会形成一个规模适度的婴儿潮, 短期类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小, 但从长远来看, 将会改变我国目前及以后一段时间类的老年型人口结构的状况, 青年人口的增加也将增加我国未来的劳动力人口, 减轻我国老龄化加重的趋势。

2. 增加经济潜在增长率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老年劳动力的反应速度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要慢于年轻劳动力, 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和技术性生产, 特别表现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生产中, 这就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也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国外厂商陆续从我国撤离转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主要基于我国人口红利消失, 成年劳动力减少。这就减少了我国利用劳动力优势进行招商引资的机会, 减少了国外资金的注入。同时, 由于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较低, 为了迎合老年人的需要, 市场上老年产品逐渐增多, 对医疗、保健等服务需求增多, 对年轻化产品需求减少, 降低了居民消费水平, 从整体上来说降低了国内需求以及减少了GDP。

单独二胎的实施, 对婴儿产品行业以及儿童相关行业的影响相对直接。每一个婴儿的出生以及成长涉及多个行业, 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每一个家庭在新生婴儿身上的消费与其乘数效应, 将会增加市场活力, 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认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 短期内不会对GDP潜在增长率产生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程度也非常微弱, 不足0.01个百分点。但在2030年之后, 2031年至2035年,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可以提高7.1%至11.8%;2046年至2050年的潜在增长率可提高15.5%至22.0%。

3. 缓解就业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长状态, 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在明显下降, 这势必造成就业的压力,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年龄结构等也会对就业形势产生很大影响。由于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 劳动生产率总体下降, 市场活力降低, 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将会造成部分失业, 一些产业工人由于受知识水平及技术水平的限制, 无法掌握现代的生产技术, 很难适应现代的生产环境。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 给市场带来了新一轮的刺激与活力, 带动婴儿行业的发展, 从而会增加就业岗位, 缓解部分就业问题, 减轻就业压力。从长远来说, 单独二胎在将来会增加我国市场的劳动力供给, 缓解由于大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用工荒现象, 而且新一代所接受的知识与技术都是适应产业升级所需要的, 将对产业升级带来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养老负担加重, 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 是我国生育政策的一项重大调整与完善, 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 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1]李仲生.人口经济学 (第三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80.

[2]李博涵.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对我国人口规模及结构的影响研究[J].知识经济, 2014, (2) :20-21.

[3]王桂新, 陈冠春.中国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J].人口学刊, 2010, (3) :3-9.

二胎经济学 篇2

“去吧,把班和课安排好。”

这是我本学期第二次请假去做产检,因为这是我孕期必须要做的事情,我接收着二胎时代的各项任务和使命,也看到了二胎时代我们的各种变化。

我的二胎同事

A BEAUTIFUL SPRING

在我们学校,已经有五位同事先后生养了二胎。环环老师是回族,早在今年前,就完成了二胎的使命,收获着儿女双全的幸福。她的脸上总洋溢着笑意,我们同事在一起时,她总会说起她那双儿女,说他们的现在,谈他们的未来。还劝结婚的其他同事早点生娃,趁着自己年轻,将娃拉扯大。

二胎政策放开后 ,李老师成为了学校第一位生育的女老师,三十几岁的她整个怀孕期显得特别辛苦,还带着两个班的数学和承担着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坚韧的性格让她挺过了整个孕期,迎来了儿子的出生。孩子满月后,我和几个同事去看望她,每天吃半只鸡的她,脸色挺好,小儿睡在身边,憨憨的。更把幸福晒在了朋友圈,儿女的合影羡煞了同事的眼。学校里的贺儿和洁儿老师刚生完二胎,在忙碌与幸福的双重体验中。

学校女老师较多,一旦谁有怀孕的消息,大家纷纷送上祝福,碰面聊几句,再摸摸隆起的肚子,共同关注者一个小生命的到来。学校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会给怀孕的女老师减去几个课时,不让太累。

我的二胎

A BEAUTIFUL SPRING

我的二胎来得很顺其自然,当我想着可以带着大宝到处逛时,他来了,让我和家人进入了二胎时代,我又开始了胎教,开始了粉碎核桃时刻,开始了感受另一个生命的胎动。女儿萱子也开始接受这个妹妹或弟弟。(她喜欢妹妹,就姑且称妹妹吧。)她会跟着我一起去产假,听着小妹妹的心跳。在彩超室里,静静地站在我的身边,看着两位医生阿姨为我做四维彩超,还会问我:“妈妈,你疼吗?妹妹会哭吗?”萌萌的语言逗笑了产检医生。

有时也会把耳朵贴在肚皮,学爸爸的样子听妹妹的胎动;有时会念叨着:“妹妹怎么还不出生呢?”;有时会握着小粉拳为我捶腿,为我盖被。当我批评她或打了她时,她的理由更硬气了。“我还不当姐姐了。”“把我腿打了,没姐姐了。”我被她弄得哭笑不得,顿时觉得我的二胎好像让女儿长大了一点,知道还有一个更小的妹妹陪在妈妈身边。

我们觉得两个孩子会彼此拥有一份手足之情,互相陪伴着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也在抚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真切体验着生命的美好,感受着孩子们带来的苦与乐,生活不就是一次重在经历的旅行吗?丰富而有趣,才是我所在乎的。

鼓励二胎不利于经济增长 篇3

最近有种议论,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大约在2015年前后就将结束,因此,应该通过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来“未雨绸缪”地增加劳动力供给,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对于经济增长和民众福利来说,更重要的是人均意义上的增长,而不是总量意义上的增长,因此,简单地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的数量来推动总量意义上的增长,就可能走向思维的误区。当然,也不能说总量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没有意义,毕竟有很多事情是由“总体实力”来决定的,但是,如果人均意义上的增长快,却能够在提高民众福利的同时,提高“总体实力”,这无疑是更好的强国路径。

“人口红利”即将结束,真正威胁的是养老。如果孩子的数量相对于老人来说越来越少,自然会出现蛋糕不够分的问题,年轻一代的负担过重,也不行。问题是,养老问题的解决是不是只能通过增加孩子的数量来解决呢?主张放松计划生育管制的人基本上采取的就是这样的观点。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缓解养老压力有很多办法。

需要数量还是质量

养老的问题根本上还是需要在经济增长中通过做大蛋糕来解决。这又回到了老问题,经济增长是通过增加孩子的数量来做到,还是通过提高孩子的质量来实现?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以目前中国的状态,如果放松生育管制,大多数家庭都会多生孩子。国家计生委的一次生殖健康调查表明,对于目前的一胎计划生育政策,35%的被调查妇女认同一个孩子的安排,但有57%的妇女偏好于两个孩子的政策,另外还有5.8%左右的被调查妇女偏好于更多的孩子。即使在上海这样发达的城市,生养孩子的成本非常高,人们的生育意愿也不低,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受访者为该市4800名20至30岁的成年独生子女)显示,成年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正在提高。如果不考虑计划生育政策,他们希望生育的孩子数平均为1.46个,50.1%的受访者表示“想生二胎”。

如果孩子的数量从一个变成两个,家庭用于孩子的教育投资不会是简单地加倍。也就是说,在大量人口仍然受到生育管制政策制约的情况下,如果放松生育管制,那么,人们将多生孩子,而平均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投资将下降,人口数量的增长将带来人口质量的下降。这就是经济学里著名的“数量-质量”权衡理论,也已经被经验研究所证实。

同时需要注意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在那些没有生育管制的国家,较高收入和高教育水平的人群面临的生育和扶养孩子的机会成本比较高,倾向于少生孩子。相比之下,低收入和低教育水平的家庭生育率更高,同时,这些家庭给予孩子的教育支出也相对较少。以此类比的话,在中国,如果放松生育管制,那么,原来就不愿生二胎的较高收入和高教育水平人群还是不会愿意生二胎。当然,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有一小部分高收入人群,在现在的制度约束下,宁愿接受罚款也要超生,这部分人的行为也不会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而改变多少。而低收入和低教育水平家庭则将增加生育,这对于提高人口的平均素质也是不利的。

最近,笔者在安徽调研,有一次在枞阳县陈瑶湖镇与几位干部座谈,当问他们是否也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放松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同意”,然后他们说了很多理由,其中,就讲到越是低收入家庭越会多生孩子,并且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的道理。

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证明,孩子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替代关系的确是存在的,而这一点恰恰被主张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的人们忽视了。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后,孩子的数量上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孩子的质量相对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这正、负两方面作用谁更大,关键要看人力资本的相对重要性。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经济增长的目标主要是指人均意义上的增长,而不是总量意义上的增长。从劳动者数量的增长来看,它主要有利于总量意义上的增长,而人口素质,或者更具体地来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才是决定经济在人均意义上增长的关键因素。笔者与刘永平博士的合作研究发现,在当前中国经济的相关参数下,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增长不利的作用是主要的。随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放松计划生育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大。

一个更需要注意的现实问题是,即使现在就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等目前出生的孩子成长为劳动力,至少需要16年时间,到那时,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要远远高过现在,而劳动力数量的重要性将大大下降。这就给通过放松计划生育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提出了新的疑问。

总的来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的国家,提高生育率并不是缓解养老压力的良策。即使提高生育率可以增加劳动供给,但由此造成的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也相应下降,对于缓解养老压力来说,可能得不偿失。

城市的养老压力得靠城市化和移民

对于城市的养老压力,主要应该靠城市化和移民。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养老金压力比较大的实际上就是城市,特别是预期寿命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甚至为负)、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的大城市。不要忘记,恰恰是那些养老压力大的大城市,同时也是控制外来人口拥有本地城镇户籍最严的地方,由于大量城市的移民没有像户籍劳动力那样交纳养老保险,养老金“入不敷出”的问题当然就很严重了。

如果解决养老问题的方式是增加这些城市中年轻人口的比重,那么,是应该放松计划生育政策,还是放松户籍管制?当然是放松户籍管制。中国的城市毕竟不是欧洲的小国,如果一个小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试图通过移民来缓解养老压力,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移民与本国居民之间的社会分割问题,以及本国居民担心外来移民分享本国资源的政治问题。因此,很多欧洲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鼓励本国居民多生育。

而在中国,一个城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全没有必要通过鼓励本市居民生育的政策来解决。首先,简单地通过提高生育率来缓解城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还需要面对新生儿出现天生残疾或疾病的风险。而如果提高移民转变为户籍人口的数量,有两方面好处:一方面,这部分城市新移民的人口素质已经有所保证,特别是当城市政府优先对大学毕业生放松入户管制时,更是对提高户籍人口的平均素质有利。另一方面,相对来说,在城市不断扩容的过程中,移民的平均年龄将大大低于原城市人口,这可以显著地缓解原城镇居民的老龄化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对于农村来说不公平,这种看法没有想明白一点,那就是,城市化进程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对农村也是有利的。

说得通俗一点,当一个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向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生产,他的收入可以成倍地提高,这其中一部分收入通过社会保障税的形式用于支持当前的养老体系,而他本人则在未来退休后获得下一代人的养老支持。同时,由于收入总量大幅度提高,他的收入中还可以有一部分增加用于他的农村父辈的养老。这就是蛋糕做大的好处。

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除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适当延迟退休年龄也是缓解养老压力的重要措施。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已经从1982年的67.8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预期寿命已经达到80岁左右,这已经基本上是一个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了。而中国职工的退休年龄却比其他国家明显要早,那些预期寿命长的城市的职工退休年龄更是显得太早了。现在,很多预期寿命较长的发达国家都纷纷采取延迟退休年龄的办法来缓解养老压力,中国也可以这样做,特别是预期寿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城市,更应该这样做,哪怕是学习发达国家,区分不同年龄的人群,一点点地推迟退休也好。否则,将所有由于预期寿命延长而带来的养老负担都转嫁给年轻一代,这也不公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在人均意义上实现的,同样的高速经济增长如果被更多的人口分摊,人均生活水平便会增长缓慢,这就是今天印度出现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造福于中国人的,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对于资源的占用,对全世界做出了贡献。虽然这个政策有很多争议,特别是来自国际上的批评,但对于这个已经实施的政策,如果要调整,必须非常慎重。

二胎经济学 篇4

一、现阶段我国人口生育状况的客观论述

1. 人口高龄、老龄化趋势显著

通过2014年人口调查结果观察论证, 关于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突破2亿, 几乎达到总体人口数量的13%。按照此类速度, 估计不到2033年, 此类人口数量就会增长到4亿, 同步占据我国总人口的33%, 单位年限内新增加的人口数量将达到1000万人, 最高年份增加到1400万人已经不足为奇。由此看出, 我国人口老龄、高龄化现象着实突出, 后期的养老问题着实不够乐观, 在老人服务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将难以清晰化计数, 最终严重限制社会可持续发展势头。

2. 既有劳动力人口比重严重降低

以2011年人口调查结果为例,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为65656万人, 当中生理年龄维持在15至31岁的人口比重已经上升至27.15%, 并且当中流动农民工比重接近5成以上, 如若将接受教育和残疾无法工作的人口刨除, 作为“80后”的流动新生代农民工占据该类年龄段农村人口的比重也会同步达到65%左右, 证明后期转移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另外, 现阶段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平均值已经上升至117.85, 已经严重超出自然规律下男女出生的正常比值。持续到2014年底, 我国人口总数为13.68亿, 当中新生男女比例为111:100, 相信不久过后此类比例仍旧会快速扩展, 也就是说, 在十年之内, 我国将会存在3000万的男人, 无法找到老婆。

二、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处理好二胎政策和社会消费经济发展关系的策略内容解析

关于协调人口政策和消费经济发展关系的举措, 实质上就是主动克制我国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劳动力资源缩减等危机, 最终贯彻人口赖以生存的经济和社会和谐改革指标的行为流程。在控制生育质量基础上, 大力推行二胎政策, 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导向功效。有关细致化调试措施表现为:

1. 全面关注与精心应对“用工荒”问题

自从我国实施对外改革开放政策过后,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特定区域开始明显衍生出劳动力资源短缺危机。尤其借助国务院发展中心调查结果加以对比验证, 我国现阶段已经转移出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达到2.3亿, 剩下的不过是老弱病残群体。因此持续到2011年, 我国内地用工荒问题急剧膨胀, 包括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都相继衍生用工短缺危机。这类实例充分验证了, 人口红利期过后, 初级工人薪资水准和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会翻倍, 此时吸纳外资的优势便开始呈现弱势迹象, 至于消费、生产性人口比例全面对立, 前者维持上升, 后者呈现下降趋势。在此类背景影响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消费经济发展前景受到全面限制, 失去应有的适应活力。

相比之下, 二胎政策放开可以很好地应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下的劳动力需求不足、用工荒等问题。归根结底, 国家想要获得长效发展进步, 就必须依靠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进行既有产业结构升级调试。而二胎政策放开恰巧能够在适当范围内稳固我国人口数量增长速率, 将劳动力和非劳动力人口比例严重失调问题成功解决, 真正提升我国不同区域劳动生产力水准, 为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指标, 贡献应有的支撑引导力量。

2. 尽量消除隐藏在社会内部的诸多不稳定因素

(1) 内地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偏高迹象的深度遏制

长期以来,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背景下, 有关新生人口性别开始被“人为性”扭曲, 至此人们生育价值观念发生本质性变化, 新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也全面失调。结合2011年新生人口性别调查结果分析, 当中性别比严重超出正常数值且呈现逐年攀升迹象。唯独实行二胎政策放开过后, 人们生育选择权才能被及时拓宽, 有关生育性别选择和歧视迹象才能系统化消除, 最终令我国新生人口比例回归正常。

(2) 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

计划生育政策, 实质上人为地打破了我国人口替换规律, 随后各类人口结构问题全面衍生, 当中尤以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为严峻。实质上, 我国步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 而发达国家步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为5000美元~10000美元, 社会保障问题在我国更加严重。我国人口的比重在2010年就已经达到了国际老龄化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7%。若我们继续实行较低人口生育率的一胎政策, 总和生育率为1.35,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会空前加快, 到2020年将会陷入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困境, 到2050年将高于同期的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老年人口比重将是印度的2倍。若我们选择折中的二胎生育政策, 总和生育率为1.85, 人口老龄化虽仍不可避免, 但可大大缓解人口老龄化引来的社会负担, 促进劳动力结构优化, 减轻因为我国人口迅速老龄化所带来的人口结构失衡、需赡养人口增多、劳动力人口减少、中青年负担危机。有利于开创家庭养老模式, 社会养老保障与家庭养老保障相结合, 维持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人口与社会环境的和诣。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科学合理地把握社会经济和二胎政策放开的协调发展关系,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时刻将核心注意力投射在人之上, 就是全程贯彻人本服务理念, 向社会推广宣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避免新生人口性别人为选择迹象的重复衍生;同时, 竭尽全力地稳定新生男女比例和健康水平, 为今后各项产业发展积累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本。相信长此以往, 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必然会产生较强的促进功效。

参考文献

[1]顾宝昌.二胎政策完全有条件在全国广泛推行[J].商务周刊, 2010, 13 (01) :88-96.

[2]朱秀杰.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关系的重新解读——社会性别的视角[J].西北人口, 2010, 18 (01) :144-152.

[3]刘静.基于人口学理论的中国放开生育二胎政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1, 17 (15) :136-177.

[4]郑丙浩.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研究[D].华侨大学, 2012.

二胎经济学 篇5

2014年1月22日安徽省“单独二胎”政策公布,《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条已修改,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是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可以生二胎。

那么如何办理安徽省单独二胎申请呢?需要哪些材料?安徽省单独二胎申请程序是哪些?安徽省单独二胎申请在哪里办理?下面为大家解答。安徽省单独二胎申请材料

1、夫妻双方提出再生育申请书及户籍地出具婚育情况证明,填写三份《生育证审批表》;

2、持双方的结婚证、户口簿、身份证、孕检单及二张夫妻合照,前子女的准生证(生殖保健服务证)、医学出生证明及户口簿、独生子女光荣证及独保费发放情况;

3、夫妻双方(或单方)父母单位出具证明其独生子女的身份,无单位的由其父母的户籍地出具。

安徽省单独二胎申请地点

可以在安徽省人口计生委网站“网上办证平台”进行申请,也可以向夫妻任一方户籍所在地居委会申请。

安徽省单独二胎办理程序

一、要求再生育子女的夫妻,在村(居)专干协助下填写再生育申请表,并由专干报镇街(园区)计生办审核。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申请和证明材料之日起20日内(需进行病残儿鉴定的除外)提出审核意见,并报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第二胎,想生吗? 篇6

心动组

爱吃玉米的猫:非常想!我总跟老公说,过几年有钱交罚款的话,我一定要多生一个!现在女儿1岁多,我觉得她整天一个人玩好孤单,以后一定要给她生个弟弟或妹妹作伴。而且,等孩子们长大了,有事也好商量着办,又减轻了照顾老人的负担。

小编点评:如果大家都是只生一个,一段时间以后,不但没有了亲生的兄弟姐妹,就连姑表亲都没了,每次想到这个就觉得好惆怅!

堂堂妈:我想生。其实我一直都想要个女孩子,但是第一胎生了个男孩。所以,等3年后我就打算再生个女孩子,而且要让她跟我姓。

小编点评:遇到男女双方“抢”宝宝姓氏的情况,这的确是一个解决办法。不过,谁能保证第二胎一定是女儿呢?

行动组

安玲:想,而且已经怀上了,可是去办理手续时,计生办的人说要到28岁才可生第二胎,间隔一胎至少要4年。罚款:男方10万,女方10万,再加什么违反计生规定的处罚3干多,现在没钱,年龄也不到,领了张入流记账单回家,暗自落泪由……

小编点评:看来,在决定生第二胎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政策啊!

小春:以前女儿老说:妈你再给我生个弟弟吧。我和孩子爸觉得女儿真懂事啊!现在,我又怀孕了,女儿说出了真心话:有了弟弟你们就可以把注意力多给他点,少给我点!不用老是烦我了。我和老公怎么感觉好像是上当了……汗!

小编点评:好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弟弟出生后,她这个姐姐一定会做得像模像样的。

不为所动组

花月影:不想生了,没那个金钱和精力去多培养一个,只愿现在这个宝宝健康快乐成长,尽我们父母的能力把他培养好就好了。

小编点评:这类想法恐怕是普通家庭中最常有的,养育一个孩子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

emylee:生第二胎之前,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能做到大公无私,会给每个孩子绝对相等的爱。但偏爱的事总会发生,而孩子自己心里最明白。我不会生第二胎,女儿永远是我们唯一的心肝宝贝,父母之爱永远只给她一个人享用!

生育二胎的“成本核算” 篇7

自二胎政策变化以来,内地明星也不再遮掩自己的二胎了。郭涛终于秀出了生于香港的小女儿,黄磊也公开承认“结婚10年,一家四口”。现下只有一个女儿的李湘称“也想要个小情人”。姚晨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想过两三年再生一个”。当然,还有“萌娃”张天天爆出大料:“我妈还想生一个属马的。”

从明星们纷纷或明或暗的生二胎,或可见中国人对于“儿女双全”的期盼有多热切。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在逐年上升的物价和生育成本面前,这个“好”字并不容易凑。

生育成本

小陈和小西是一对80后夫妇,同班同学的他们2002年大学毕业后,分别就职于北京市一家国企和房地产私企。在其他人看来,儿女双全,收入尚可,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对这方面的利弊分析的很清楚,既然他们来了,顺其自然。”小两口的女儿苗苗出生于2008年,儿子林林出生于2012年。

“我们自己也总结过,从支出上讲,第二个孩子比第一个孩子不会超过一倍,但也肯定比一半要高,大致在这么一个区间。”作为母亲,小西坦言,第二个孩子的重视程度和第一个是不一样的,绝对买不过第一个。

“一般叶酸都要吃3个月到半年,1000到2000元不等。”由于两个孩子都是意外怀孕,小西备孕期间所需的营养并没花费太多,而这项费用就省了。苗苗和林林都是剖腹产所生。小西说,虽然时隔4年,但这一块的变动并不大,公立医院实时结算,两个孩子都维持在6000元左右,其中产检4次B超,每次也就200元钱,加上其他的检查,差不多3000元。

儿子林林出生的时候,小西选择住了公立医院的单间,每天400元,不过不能报销。“公立医院还是要省一些,我们打听过,私立医院剖腹产是7万左右。如果选择孕产套餐,基本上私立医院的顺产是七八万左右,剖腹产是10万到15万左右的价格。”相对来说,公立医院还是省很多,小西非常庆幸。

“生一个小孩是6000块钱,2008年是这个价,现在还是这个价,公立医院涨幅不太大。”小陈说两个孩子出生前后,这些支出都是正常的,并不是太大的投入。

除了要准备些在医院孕产的费用,还要购买吸奶器、消毒器、保温瓶等附属产品,小西说大概花了3000块钱左右。“养两个孩子最大的刚性支出,是奶粉纸尿裤,这是省不了的。”在小孩3岁之前,奶粉和纸尿裤支出成为了家庭最大支出。虽然两个孩子差了4岁,但支出相对稳定,并不大。

小陈和小西为孩子选择的是中等价位的纸尿裤,300元一包的能用一个月,200至300元左右的奶粉,每周一罐。2008年,女儿苗苗出生的时候,正赶上三鹿奶粉事件,但小西并没有特别紧张。当时选择的是进口的奶粉,每桶170至220元不等,到儿子林林出生,小西学会了海淘,从国外买,价格相对现在进口的要便宜,但也达到了每桶300元左右。

两个孩子在6个月到2岁期间,开始增加辅食,为了孩子的营养跟得上,小西开始给两个孩子买20元一盒的国内某高端品牌牛奶,这一项的支出基本与奶粉持平,但由于每个孩子都要喝,和之前奶粉的支出差不多。

无论两个孩子的年龄差别多大,除了奶粉纸尿裤,还有一块大的支出是孩子的衣物。“衣服支出变化,取决于孩子的性别和年龄差距,3岁之上的差距,两个孩子的衣服可以传承。

苗苗和林林的衣服,夏天和冬天需要单独准备,春秋季节的衣服也要每年都换。小西给记者看了下衣物,每个孩子的内衣准备4件,春秋、夏、冬三季,每个季节要备3至4套衣服,再加上鞋子,每个孩子的置装费控制在每年5000元钱。

“当然,也有朋友送的,但不能指望这个,该买的还得买。”从2008年到2012年,置装费用从每套150多元涨到了300元左右。

衣物和奶粉纸尿裤消耗不一样,孩子的外套可以选择大一点的,穿3年没问题。小西坦言,第二个孩子的东西没有第一个孩子的买得多,但由于物价上涨,基本是1:1的水平,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生第二个孩子成本要加倍。

育儿成本

回到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生二胎乃至三胎、四胎不会成为普通家庭的困扰,因为多一个孩子对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有限。那时孩子就像是春笋,几乎不管不顾就会茁壮成长,兄弟姐妹共享衣服和玩具也是70后很多人的记忆。

而走过30多年的独生子女时代,人们习惯以精养取代放养,衣食住行以及教育上的花费让第二个孩子渐渐成为不可承受之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更是放大了这个问题。

今年33岁的陈香,5岁的孩子在某公立幼儿园上中班,每月学杂费1500元。“这样的花费在北京算很便宜的了,但是上幼儿园我们还交了3万元赞助费。所以大概三年的学费是6万多元。”

她还给孩子报了英语班,18次课,3500元左右。“这只是第一期,一年念下来得1万多元,但其他家长都报了,我以后也准备一直报下去。”

此外,城市孩子的玩具、衣服,一年各得花“小一万元”。“比如这次双十一,我就给他买了点乐高玩具,两个700多元。现在天冷了,一件小孩羽绒服也一千多元。”每年孩子生病的费用,估计在3000元到4000元。

这样算下来,在北京养一个5岁的小孩,一年需要8万元左右。“这样的费用在北京并不算高,只是中等水平。”陈香说。

伴随着现代育儿观念的流行,早教机构日益火爆。市场吞噬的不仅是孩子的童年,更有年轻父母“赶不上CPI,赶不上房价涨幅”的收入。

为了增强体质,陈香的小外甥上了游泳班,“一个星期4次,一次60元”。现在,他们还报了“亲子班”,一年48个课时,共交1.1万元。这样算下来,孩子一年的花费就要5万到6万元。

“养孩子花多少钱,和你的教育理念是有关系的。”在诸多父母开始给孩子报早教班的时候,小西选择了自己在家教育孩子。这是早教费用的节省开支,小陈夫妇都是研究生学历,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同时教育好两个孩子。

除了教育投入,日常的一些基本设施,如童车、玩具等的必要支出,小西觉得是可以传承的,甚至可以购买二手。

家庭支出实际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小陈夫妇觉得,孩子的玩具跟衣服一样,是可控制的一块内容。儿子林林出生后,就没有买过什么太多的玩具,只是在孩子过生日、六一的时候,会单独买节日的礼物。

“即使是同样的家庭水平,支出取决于家长的心态与观念。有的家长特别害怕孩子缺,但我的教育观念是,孩子不能有太多的玩具,容易分散注意力。他们太小,还没有作选择的能力。”小西说。

到孩子6岁左右,吃穿用方面和大人一样了,需要考虑的是孩子上学后的费用,这是一块极大的支出。据专业人士统计,在一个普通城市,如果小孩能够顺利就读公立学校、省一级高中到国内一本大学,在不算课外学习费用的情况下,从小学到大学的基本教育成本为11万元左右。为此,小陈夫妇也开始为家庭生活做理财规划,基于家庭年收入20万左右的基础上,为每个孩子做了30万左右的教育投资,同时购买了保险,来减少孩子医疗方面的担忧。

此外,养育两个小孩需要的房屋居住条件也不同。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家四口或许还可以住在两房里,但当孩子长大以后,让两个小孩住在一个房间就不再合适,需要更大的住房才能够满足家庭需求,而逐年上涨的房价就会对家庭产生不小的压力。这些潜在的支出成本都可能降低现有生活质量。

精力成本

对于许多30来岁的夫妻来说,生二胎要考虑的不仅是经济成本,而是“精力、体力上吃不消”两个孩子。

5岁孩子的妈妈陈香的周末,完全是在“司机、陪读”的角色中度过的。

周六上午,她靠在芭蕾舞班的镜子边,看着女儿穿着粉红舞衣,和小朋友一起默默听老师的口令抬腿、转圈。下午,她陪着孩子赶赴幼儿英语课堂,窗边挤满了抱着孩子外套的妈妈们。周日上午,她守在绘画班的窗外,偶尔她还客串一把孩子们的模特。下午,她又得“提溜”着犯困的女儿,去参加她最怕的数学辅导班。

从南到北,众多城市家庭,共享着这样的亲子画面。

而陈香并非报班最多的家长,她的目的也不是压榨孩子。“主要是为了丰富她的生活,芭蕾是因为孩子自己喜欢才学的,其他的课程已经尽量少报了。学数学是希望让她开拓视野,让她知道摆小棍、算时间,并不指望她参加竞赛。”

“家庭条件允许的话,肯定要给他最好的”,成为诸多“独一代”家长对自己的要求。

也因此,很多已经每日疲于奔命的城市父母对要二胎持保守态度。一对要了二胎的双独家庭夫妻告诉陈香:“原本以为大孩子可以带小孩子,但没想到,实际上养两个孩子的精力完全是翻倍的,是吃二茬苦,受二茬罪。”

事实上,生育二胎后由谁来带孩子也成为很多想生二胎家庭的困扰。

有很多生育二胎的家庭选择由妈妈辞职回家当全职主妇,带两个孩子。然而真正有条件这样做的家庭并不多,毕竟由一个人工作来支撑一个四口之家是非常困难的。而请父母来带孩子无疑会给老人带了沉重负担。陈香的大学同学李牧在苏州工作,现在女儿主要由婆婆负责“带”。他们家不想要二胎的理由是:“一个孩子就非常累了,老人已经是极限了。如果再添一个孩子,精力真是耗不起,又没有其他老人能来带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请保姆成为必然的选择。有育儿专家建议,从经济的角度考量,如果妈妈的工资小于请保姆的成本,那么可以在一定阶段内做家庭主妇,自己带孩子还是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如果妈妈的工作收入远远高于请保姆的成本,例如广州一般一个育儿保姆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而妈妈的收入在1万元的话,就没有必要辞职了。

但照顾两个小孩要花去的精力必然是大于一个小孩的,尽管可以采取请保姆的方式分担看管小孩的负担,但做父母的也必然是要有所付出的。

生二胎家庭的理财规划 篇8

1980 年出生的王蕊目前在一家外企工作,每月的税后收入为1.5 万元,年末另有5万元左右的年终奖金。妻子豆豆,29 岁,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税后年收入7万元左右。双方均有社保及公司购买的企业补充医疗险。

目前育有一个两岁的儿子,由男方的父母带着。和许多“80 后”小家庭一样,王蕊夫妇和父母一起居住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套三居室中。目前在支出方面,这个小家庭每月的基本支出在3500元左右,另外还有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伙食费在2000左右,娱乐及购物费用为1500 元。此外,王蕊夫妇过年一般会给双方父母各两万元的红包。

在家庭资产方面,目前夫妻两人拥有3万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1万元的活期存款、市值10万元的股票资金及市值10万元的基金投资。由于王蕊在2010 年刚结婚时就颇为看好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因此除自住房之外,夫妻两人还有一套两室一厅的投资房,每月还贷3000 元,租金收入为5000元。自住房与投资房的市值分别为380 万元、300 万元,投资房贷款尚欠30万元。

王蕊平时就很注重家庭理财,除了3个月的流动资金,基本上不会把钱放在银行。他最近看见小区旁边的银行网点在销售几款理财保险产品,大堂经理告诉他:“这几款产品不但能很好地抵御通胀,而且还有保障功能。”

理财需求

虽说从家庭资产角度来说,两人的经济状况称得上比较宽裕,但考虑孩子未来的教育需要花费不小的费用。比如明年孩子就得上幼儿园了,可能得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双方父母今后的赡养也得靠夫妻两人承担,因此两人也担心提上日程的二胎计划是否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品质。如果要生育第二个孩子,妻子的收入可能会受到一部分影响。

另外,如果第二个孩子出生,为照顾到两个孩子今后的出行,王蕊还想为家里添置一辆10 万元左右的代步车,他不知道以现在的家庭财务状况是否能实现这些目标。尤其是除了投资、孩子教育费用基金和养老的盘算外,是否也该同时在保险上做一些规划?像小区旁边销售的理财保险产品,他是否可以考虑买几份?

具体理财规划建议

备用金规划

王先生当前有紧急备用金4 万元,按照家庭每月开支6500 元计算,则紧急备用金倍数为6,能够满足家庭3 ~ 6 个月的生活支出。为了提高资金投资收益,建议王先生将定期存款改为货币基金。因为货币基金年化投资收益率一般在3%至4%,普遍高于定期存款,而且资金灵活性比较强,一般在提交赎回申请T+0 或T+2 个工作日后,本息便能到账。

教育规划

关于生育二胎,王先生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两岁的儿子及未来的第二个孩子的养育费用和教育费用。按照通货膨胀率3%计算,在上海地区,现年两岁的儿子上中等幼儿园的话,每年的费用大概需两万元,3 年共需要6.18万元;9年义务教育按照每年1万元计算,共需要9.27 万元;3 年高中教育每年1 万元,共需要3.09 万元;4 年大学教育每年2.5万元,共需要10.3万元。因此,未来19 年的宝宝教育费用为30 万元左右。未来第二胎宝宝,前两年抚养费大概在4 万元,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费用同第一个孩子费用应该相差不多,在30万元左右。因此,粗略计算,两个孩子共需教育抚养费约70万元。

采用每月基金定投的方式,假设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每月定投1645元,便能在连续投资19 年后,获得70万元资金。

购车规划

为了让家人出行方便,王先生想为家里添置一辆10 万元左右的代步车。考虑到王先生家庭资产负债率较低,仅为4. 26%,因此建议王先生可以增加负债金额,到银行申请个人汽车消费贷款。车贷一般需要首付30%,即3万元,王先生家庭每月结余13500 元,因此攒足首付相对轻松;贷款额度是车价的70%,即7 万元,贷款期限为5年,贷款利率为8.16%,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每月需要还款1425元。

保险规划

王先生夫妇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建议王先生夫妇在现有社保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增加定期寿险和重疾险,以充分保障家庭抗风险能力。个人年度保费一般建议额度为个人年收入的10%,即王先生夫妇商业保险保额397 万元,夫妻年度保费3.6万元,平均每月3000元。

建议夫妻双方各买50 万元保额的重大疾病保险,同时王蕊家庭责任身故保障200 万元,豆豆家庭责任身故保障100 万元,此项保障每年缴保费3 万元,缴费期20 年。如未发生风险,60 岁时,可转换成退休金,领取约80 万元。此种方法可用一笔储蓄照顾人生不同的两个阶段的重点需求。

投资调整

按照上述规划,王先生家庭每月可以结余7430元,加上现有的10万元股票和10 万元基金,构成流动性资产,将这部分资金和投资收益作为老人赡养资金。建议王先生对现有投资进行适当调整,降低一次性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总量,改为银行理财产品加定期定额投资。具体方法是每月可拿出1 万元购买三五年期理财产品,以长时间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获得稳定收益(置车计划也可从此处支出)。同时,每月还可拿出5000元加上银行的短期1 万元,用作以月为单位的短期理财产品的购买,可以在保证资金高度灵活性的前提下获得比活期更高的收益,以此作为家庭应急责任准备金和生二胎的准备金。

论我国放开二胎政策的原因 篇9

1. 1 我国人口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 年调查显示, 2014年末, 中国人口总数136782 万人, 其中城市人口74916 万人, 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4. 77% ; 农村人口61866 万人, 约占总人口数的45. 23% ; 其中男性人口为70079 万人, 约占总人口数的51. 2% ;女性人口为66703 万人, 约占总人口数的48. 8% ; 不满16 周岁的人口为23957 万人, 约占总人口数的17. 5% ; 16 - 59 周岁的人口为91583 万人, 约占总人口数的67. 0% ; 60 周岁以上人口为21242万人, 约占总人口数的15. 5% , 其中65 周岁以上的人口数为13755, 约占总人口数的10. 1% 。

1. 2 我国人口问题

1. 2. 1 男女比例失调。据资料表明, 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 世界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基本一致的, 一般在102 - 107 的范围内。人口学家把这个指标称为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由于男婴死亡率略高于女婴, 这样到婚龄期时男女性别比例就基本持平。

然而,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 大陆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男性人口为68685 万人, 占51.27% ; 女性人口为65287 万人, 占48. 73% 。 男女性别比为116: 100。

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不仅仅对个人家庭婚姻生活带来影响, 也会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带来冲击。导致嫖娼、卖淫、人口拐卖等犯罪率增加。

1. 2. 2 人口老龄化严重。国际上, 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 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 所以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 物质财富积累严重不足, 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解决我国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所以, 现阶段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是党和国家及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2. 1 单独二胎政策。2013 年11 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 单独二孩) 的政策, 标志着生育政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单独二胎政策即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 第一胎非多胞胎, 即可生二胎。 ( 准确来说应该是单独二孩, 不是二胎) 。

2. 2 全面二胎政策。2015 年10 月29 日, 中共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 即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 第一胎为多胞胎的夫妇, 不可生育二胎) 这项政策的提出可以有效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也需要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3 放开二胎政策的原因

3. 1 我国生育率已经长时间处于低水平状态。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 《经济蓝皮书: 2015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

为,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 4, 远低于更替水平2. 1, 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 “低生育陷阱”。“低生育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 由于价值观的转变、生存压力增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 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

3. 2 中国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在20 世纪, 中国人的养老问题已经从高速的经济发展中凸显出来, 从人口结构上看, 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 从2010 年13. 3% 提高到2014 年的15. 5% 。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 本世纪60 岁以上的中国人已经达到了5 亿人口, 中国已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 且中国人的养老观念是家中养老, 院舍对于老年人并不是一个满意的老年归宿。这样就造成了80 后在成家之后只能成立 “421 家庭”, 即夫妻二人独自赡养四个老人及抚养一个子女。对于这样的家庭压力, 80 后的夫妻叫苦不堪。

3. 3 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转折。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关键诱因。 “刘易斯拐点”, 即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 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 人口红利慢慢消失, 最终枯竭。

1978 年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动, 导致城市务工人员增加, 这不仅仅加速了城市工业化的进程,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如: 城市人口负担加重、城市劳动力过剩等。现如今, 当时的一批城市务工人员已走向迟暮, 加之中国教育的大范围扩招, 使得青年人更愿意以脑力取代劳力赚取所得。老一辈的劳动力主力退线, 但新一辈的并不愿出线, 是出现 “刘易斯拐点”的重要原因。

3. 4 男女比例失衡。男女比例失调是指男女出生性别比失调。这受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的影响。

自古以来, “重男轻女”思想一直深入人心。在21 世纪, 也有许多农村或偏远山区受此影响, 这是男女比例失衡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 1980 年, 城市生育 “一胎”, 农村可生育 “一胎半”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对生育数量进行了限制。

男女比例的失衡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 卖淫、嫖娼等。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 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男女比例失衡。

3. 5 失独家庭之痛。近些年来, 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从1982 年的4. 43 人缩减至2010 年的3. 10 人, 独生子女家庭超过

1. 5 亿户, 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有着沉重的养老负担, 在家庭中承担着顶梁柱的作用。

在媒体上随处可见失独家庭的故事, 如今年杭州失独的老夫妻在独生女去世百日的时候双双自杀, 这不禁让世人警醒, 独生子女政策是现在是否还像从前那样符合中国国情。失独家庭的大量出现更加体现了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 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 我国面临承受了诸多人口问题。严重的人口问题迫使我们积极应对, 尽快解决。政府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及国情先后制订了单独二胎政策及全面二胎政策, 意图有效解决现阶段巨大的人口压力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及男女比例失调等人口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促进经济健康稳态增长。

二胎经济学 篇10

作为人口大国, 经国家卫计委的多轮测算, 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在我国城乡一致放开后, 累计将惠及1500万至2000万家庭, 而且这些家庭主要分布在城镇。相关部门预测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 每年将增加200万新生儿, 但截至2014年8月, 在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间, 仅有70万对提出二胎申请, 大大低于政府部门的预期。本篇文章就这一现象的出现, 从职业女性角度来研读“女性的中国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理念的博弈, 职业理性思维与母性意识的交替”。

职业女性所处的成长环境,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观念的熏陶, “贤妻良母”“秀外慧中”“家庭事业双丰收”则成为当下许多职业女性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标准。伴随社会的发展, 教育机会的平等, 职业岗位设置对女性性别歧视的弱化, 职业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 不可忽视的是, 在符合条件的单独二胎条件的夫妇中, 职业女性的比重相当大。她们是否会在事业上升期甚至事业的巅峰期, 选择生育二胎?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分析影响职业女性二胎生育决定的因素。

一、教育程度与女性的生育观

师至洁2009年在《中国十大城市职业女性生存和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接受调查的职业女性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调查显示, 在接受调查的群体中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的比例为72%, 研究生学历的占8%。这份调查报告是借助数字100在线样本调查, 调查对象有所局限。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的教师研究结果显示, 就受教育年数而言, 兄弟姐妹越多, 女性的不利地位越明显, 且兄弟数对女性的影响比姐妹数大。随着生育率下降, 家庭中的孩子数量减少, 性别间的教育差距在年轻的出生世代中缩小了。当代职业女性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 职业女性中年龄适合生育的女性又多为80后, 受80年代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职业女性中来自城镇家庭的适育女性基本为独生子女。

作为独生子女, 出生于城镇的职业女性, 与同时期出生于农村的职业女性相比, 接受了更公平更完善的教育。教育程度的提高正面影响着现代职业女性的生育观, 作为生育过程中最主要的一方, 职业女性有着比男性更理性更客观的生育思维。女性更切身的站在孩子一方来考虑“两孩”的成长培养教育成本、教育环境、经济成本以及生活品质等因素。接受过教育的职业女性更客观的分析二胎将带来的经济压力, 也更看重孩子的受教育环境。因此职业女性更能理智地面对二胎生育问题。

二、职业女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缺少了对“二胎”的规划

我国女性第一次怀孕及第一胎生育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29岁, 职业女性生育一胎时事业并不会受过多的影响, 产假结束后回归职场时年纪在三十岁左右, 经历了孕育过程后的女性, 更加成熟稳重有耐心, 对家庭孩子产生的责任感促使回归职场的女性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有了新的认识, 对工作的责任心普遍提高。

社会群体对生育后回归职场的女性有种误解:顾及家庭与孩子, 工作上精力不集中。其实, 事实恰恰相反, 重返职场的职业女性在母性的感染下, 对家庭子女的责任心增强的同时也酝酿着对工作岗位与事业上的更大的“野心”, 职业女性一旦回归职场, 她们渴望通过事业上的进步来实现自我, 用事业上的进步换取物质上对子女进行养育回馈, 这是爱护子女的母性本能使然。这些优点是新入职的年轻女性不能匹及的。内心的变化激发出女性母性的柔情与韧性, 进而回归后经历职场2-5年的调整期后, 职业女性将迎来职场母亲的第一个事业小高峰。在这2-5年的事业上升期, 她们又会再次面临“二胎”生育选择。

职业女性在生育一胎后再回归职场, 迎来事业上的小高峰的同时, 子女也长大, 入园或升入小学, 看护压力减轻, 职场母亲事业上的成功与家庭生活的轻松惬意, 令职场女性不愿尝试生育二胎。另外生育二胎令事业搁置的危险以及二胎将带来的看护压力也令人望而生畏。因此生育二胎在多数职业女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并未占一席之地。

三、抚养及教育成本逐年增加

美国人口学家伊斯特林提出的生育和供给理论认为, 直接影响孩子的内在因素是价格、家庭收入和偏好。孩子的需求受商品价格、家庭收入的影响较大, 假设家庭收入与商品价格都呈提高的趋势, 那么就意味着家庭中对孩子的商品投资将增加, 时间投资的成本也因商品价格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家庭收入与商品价格的提高推升了父母对子女数量与质量的要求, 成为影响家庭二胎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养育二胎的成本随着物价的上涨也在逐年增加, 现代国人面临的养育子女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教育观念也由过去对子女数量的追求转为对子女质量的专注。贝克尔认为, 父母的偏好总是指向高质量的孩子, 即父母宁愿选择数量少的高质量孩子, 也不愿意选择数量多的低质量的孩子。当下教育观念的改变直接提升了家庭收入中教育投资的比重。父母把对孩子数量上的追求转化为对孩子质量的关注。因此时间与商品投资成为二胎生育成本中必须考虑的两大方面:

(一) 时间投资

三岁之前孩子的看护需要占用一个成年人的完整时间, 在2013年11月18日人民网对“单独家庭”做的一项生育意愿的调查中, 半数受访者表示没有生育二胎的打算, 而在问及原因时, “太累太辛苦”占16.64%, “工作太忙没时间”占9.01%。

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开始关注教育,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习惯。六岁开启义务教育模式, 一、二线城市小学下午三点半就结束一天的学校生活。课外的时间家长有两种选择:家庭中专门一人接送孩子或者选择小饭桌代管孩子。无论选择前者还是后者, 时间或者商品投资都是不可或缺的。三岁之前的看护阶段, 三岁后的学习辅导过程, 都需要长期的时间投入。时间与感情经历上的投资成为当下女性选择二胎生育时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

(二) 商品投资

伴随社会的进步, 人们教育观念亦不可同日而语, 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孩子的教育质量, 各种教育培训机构, 从蒙氏幼儿启发教育, 到各学龄阶段各专业学科的辅导, 已俨然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为了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增加了孩子的教育隐形投资。社会学家徐安琪的调研报告《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显示, 从直接经济成本看, 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达到25万元;到子女上大学再读研, 则高达48万元。

来自2011年《小康》杂志社中国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四个一线城市和十三个二三线城市的居民进行的消费状况调查数据显示, 在二三线城市, “子女教育”以高出一线城市8.4个百分点的得票率位居第三, 前面只有“饮食”和“住房”。另外来自2013年11月18日人民网对“单独家庭”做的一项生育意愿的调查显示, 在问及受访者不愿意生二孩的原因时“经济成本太高”是主要因素, 占56.16%。在二三线城市中, 教育环境的更换与提升都受家庭经济收入的直接影响。生育二胎来自经济上的压力促使职业女性理智思考是否生育二胎。因此她们较之于老辈的女性, 在生育选择上具有了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二胎”的成本收益 篇11

有人说:养儿防老;又有人说:养儿也不能防老。有这样的计算,一线城市家庭养大一个孩子,吃穿用度,教育医疗,十几年下来要耗费百万之多,这笔钱用到任何投资上,带来的回报都不容小觑。十几二十年下来,光一份红利也可以保证衣食无忧。而养大一个孩子,按照今天的经验,未必能有如此回报,搞不好还要啃老。以前说,“教育是最好的投资”,这说法实在站不住脚。生养得越多,只怕赔得越多。养一个孩子,很多父母已然得不偿失,叫苦连连。

周围所有的年轻父母都在谈论二胎的放开。有跃跃欲试的,也有摇头苦笑:“养不起养不起。女孩还好,万一生个男孩,还要给他买房”——从积极的角度看,起码重男轻女的陋俗在大城市算是被遏制住了。

当生育变成“计划”,这件事就成了一个经济命题。计划永远和理性相连,理性就是要权衡利弊。作为计划来讲,什么时候执行最合适,怎样做到收益最大化,风险如何防控,一个好还是两个好,老人帮忙照顾还是请保姆,如何保证事业尽量不受影响,要不要换大房子,幼儿园小学如何解决?……这些事想一想都会头大。

有读者曾给我留言:“人为什么要成家呢?”她分别列举了结婚和单身的种种利弊,得出结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自己过的好处都更大。”

我觉得她说成本收益都分析得很清楚。

她更不明白了:“那些成家的人是怎么想的?这么简单的计算,难道他们都没想过吗?”她跟最好的朋友说了这个想法,对方拿她当外星人,但要讲道理,又没有几个讲得过她。的确,现代社会的好处之一,就是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独立地把日子过好。那何必非要冒险结婚呢?“李老师,你说是因为他们想不通这个道理,还是我忽略了什么?”

也许两者都不是。生活中有的事情,理智上看不到有什么必要去做,做的人似乎也不用理智去想,但就是这么做了。有时是文化习俗的制约,也有时是出于本能。理智计算并不能覆盖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越是人生大事越是如此。因为价值太大,算不出利弊得失。就像问一个癌症病人:“明知道自己会死,为什么还要延续这些无用的治疗?”那种事不能用成本收益去想,否则就没法回答,并且陷入虚无感。

再往深处想一想,人活一辈子,也算个成本收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这么计算的话,人生其实也虚无得很。

我在另一篇文章里说过这个意思。现代社会的好处就是给了人们选择,很多事情我们不必盲目去做,可以想一想,但我们可能又会过度依赖于“想一想”。人生的大事小事都变成计划以后,我们就只能在成本收益的框架下严格地评估和执行。我身边那些想生二胎的人也会说,“孩子有了一个伴,不会孤单”,或者“等我们老了,他们相互之间还能有个照应”,这其实还是在做利弊分析。一旦进入了理性模式,人们做或不做一件事,都必须先找出完美的理由。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34期)

二胎经济学 篇12

一、概念界定

人口增长率, 指一定时间内 (通常为一年) 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常用千分数表示。

人口抚养比, 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 本文中按照15-64岁的劳动人口年龄来计算总抚养比。一般情况下, 人口抚养比比较低时, 可为经济发展创造比较有利的人口条件。

单独二胎政策, 指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二、我国人口基本情况分析

2014年中国0-14岁低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6.5%, 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降低0.1个百分点, 低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断上升, 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同时, 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净减少, 从数据上看, 2011年9.40亿, 2012年9.37亿, 2013年9.34亿, 2014年9.16亿, 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 如表1, 近十年我国人口变化有如下特点:老年人比重逐渐增加, 少儿的比重逐渐降低, 而总抚养比重却出现降低, 这种表现充分体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但出生人口增长率下降的现象, 同时也更加突出了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动“蝴蝶效应”般的影响。然而这种趋势在2013-2014年启动实施二胎政策后就被打破了并且均出现了逆转, 可见二胎政策在政策实施初期对扭转不利局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初露端倪。 (见表1)

由图1可知, 2005-2014年人口增长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事实上1995-2014近二十年都呈这种趋势, 或许二胎政策出台的原因也有基于此的考虑。需要注意的是, 2009-2013年期间人口增长率低于0.5%, 但近两年有回升趋势,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究其原因, 主要受“二胎政策”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2013年政策发布、2014年各地逐步实施后, 人口环比增长率近几年来首次突破0.5%, 回升势头明显。这种转变可以由图2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即2014年的人口出生率有明显的提升, 况且我国人口基数大, 相应的出生人口数的增长量的变动便可想而知。

三、我国二胎政策实施现状

2013年11月15日,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以“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2014年各省二胎政策陆续落地, 具体实施时间如表2。

可见, 人口政策并非同时放开,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有时间选择性地采取措施是理性之举。可想而知, 关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预测, 保证平稳过渡是前提, 同时也要依据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具体地调整下一步的方案。

据《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社科院发布) 显示, 我国目前总生育率只有1.4, 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2015年7月, 国家卫计委表示单独两孩政策效果正在显现, 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比2013年增加47万人, 目前申请数量稳定在每月8万对至9万对。具体来讲, 截至2015年6月30日, 北京市“单独两孩”申请数和办证数分别为44700例和40951例;据预测, 新政平均会让北京每年增加超过5万新生儿。然而2014年8月至11月, 北京市单独两孩申请人数曾出现连续四个月下降, 单独两孩申请量至今依旧远低于预期。

四、二胎政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分析

基于赵进文对中国人口的研究结论, 即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本文采用经济计量学中有限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 对二胎政策实施前1993-2012年二十年间总人口数据与时间 (年份) 、人口增长率与时间分别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回归方程, 最终将预测的2013年与2014年的总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 分析出二胎政策的影响。

(一) 构建模型, 回归分析

利用Eviews得出的总人口数据与时间 (年份) 、人口增长率与时间的回归方程 (1) 和 (2) 如下, 其中T指年份, P指总人口数 (万人) , R指人口增长率 (%) :

从对历史数据的拟合情况看, 总体较为理想。由回归结果可知, 两个回归方程修正后的R2值均在0.98之上, R2指线性回归分析中预测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尤其是在总人口数据与时间 (年份) 的回归方程中, 模型能够解释99.9967%的观测数据;其回归方程的分布滞后阶数为2, 表示总人口数不仅受到当期自变量即时间 (年份) 的影响, 而且受到因变量即自身2个滞后期的影响。此外, F检验统计量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 说明模型的设定是合理的。整体而言, 两方程能较为理想地反映总人口与时间的内在关系。

(二) 对比分析政策影响

根据表示1993-2012年二十年间总人口与时间 (年份) 关系的回归方程, 将年份与之前两年的总人口数代入方程中, 预测出如果2013-2014年不出台单独二胎政策的总人口数, 比较预测的2013年、2014年中国人口总数 (不含港澳台地区) 与《中国统计年鉴 (2014) 》中公布的数据, 如图3, 显然2013年与2014年总人口数的真实值均高于原有趋势下的预测值;关于人口增长率, 2014年的实际值为0.522%也高于预测值0.513%。由此可得出结论, 二胎政策效果明显。

五、结语

二胎政策能改变我国的人口倒三角结构, 对冲人口老龄化压力。但目前关于我国人口发展问题还存在争议, 是日趋严峻的人口形势下“全面放开二胎”, 大幅度扭转局面, 全面扼杀潜在制约因素;还是循序渐进、适时调整?

事实上, 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已经给出了启示和答案, 在实施短短的一年时间后, 我国人口趋势便已出现扭转,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或许为时尚早;况且我国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接生分娩服务等公共服务水平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去应对全面放开二胎可能会出现的“婴儿潮”。不过, 暂时尚不能下定论, 毕竟影响人口的因素很多, 尤其是当前适龄生育者的生育观念等, 因为其生长环境已完全不同于上一代并且信息化时代下生活压力急剧增大, 所以亟需全面放开二胎, 也并非没有可能。总之, 政策服务于发展, 需充分调研实际情况并采取及时的调整措施, 各地可以不同步、不设统一时间表, 取代一贯的“一刀切”, 刺激生育势能平缓释放, 避开“低生育陷阱”。

参考文献

[1]单独两孩一年我国出生人口增47万人[EB/OL]. (2015-02-09) [2015-09-25].http://www.gov.cn/xinwen/2015-02/09/content_2816767.htm

[2]翟振武, 张现苓, 靳永爱.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 2014, 38 (2) :3-17.

[3]北京市“单独两孩”申请数和办证数分别到达44700和40951例[EB/OL]. (2015-07-07) [2015-09-25].http://www.bjhb.gov.cn/wsxw/201507/t20150717_118642.html.

[4]赵进文.中国人口总量与GDP总量关系模型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2003, (3) , 25-31.

上一篇:颈椎损伤预防及护理下一篇:浙江省温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