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X线诊断

2024-10-13

颈椎病的X线诊断(通用10篇)

颈椎病的X线诊断 篇1

根据颈椎病的发病症状, 颈椎病分为慢性颈椎病和急性颈椎病, 其中慢性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症。慢性颈椎病是由于职业原因, 以及颈部受到冷刺激或者外伤等原因造成颈椎损伤, 以颈椎骨质增生以及椎间盘病变为常见表现, 多见于老年人, 近年来在青年人群中也呈现高发趋势。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手段, 对颈椎病的定性和定位都比较准确, 在CT、MRI等检查方法不断发展的大形势下, 传统的X线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仍不容忽视[1]。现收集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间的179例慢性颈椎病患者的X线平片资料, 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间诊断为慢性颈椎病的病历资料中, 抽取了179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老年患者60~83岁, 平均年龄72岁, 男性50例, 女性48例;青年患者年龄22~40岁, 平均年龄29岁, 男性41例, 女性40例。以对老年组与青年组之间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差异进行统计, 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全部患者中有88%以上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X线平片以正位、侧位、双斜位进行摄影。

1.2 方法

对全部的病历资料以及X线平片资料进行逐一分析, 统计每一例患者的X线表现以及诊断结果, 所有病例均按照颈椎失稳性改变、椎骨继发性改变以及软骨变形改变三类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中, 颈椎的失稳性改变包括颈椎曲度的变化、椎体滑脱以及椎体旋转现象;椎骨的继发性改变包括钩突增生、椎体缘增生、关节突增生, 以及由增生引起的椎间孔变窄, 项韧带的钙化;软骨的变性改变包括椎骨间的关节盘改变、关节软骨改变, 以及由此引起的椎间隙变窄[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资料数据, 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 进行t检验, 以P<0.05作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的整体情况

从我院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间的病例中, 抽取的179例慢性颈椎病患者的整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2.2 病例的X线表现统计

所有患者的X线征象中均有慢性颈椎病的典型改变, 其中老年组以椎骨继发性改变和软骨变性改变为主, 青年组以颈椎失稳性改变为主, 两组之间的表现具有差异性,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3 讨论

慢性颈椎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 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工作中长期伏案, 不正确的坐姿, 或者颈椎受冷导致椎骨受到积累性损伤, 椎骨受到损伤之后发生变性, 从而导致颈椎的关节结构失稳, 慢性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与衰老和年龄有较大关系, 随着近年来电脑使用的广泛化, 年轻患者的患病率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2]。慢性颈椎病的诊断需要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相结合, X线检查是基本检查的一项, 对慢性颈椎病的定性和定位有比较重要的价值, 摄影时多角度的观察, 可以为临床确诊慢性颈椎病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间的179例慢性颈椎病患者, 对所有病例按照患者资料以及X线表现征象进行分类, 讨论慢性颈椎病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表现, 分析X线平片在慢性颈椎病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人的慢性颈椎病表现以椎骨继发性改变 (90.81%) 和软骨变性改变 (85.71%) 为主, 青年人的慢性颈椎病表现则以颈椎失稳性改变 (95.06%) 为主, 发生率都远高于对比组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与彭光旭的报道相一致, 证明慢性颈椎病的老年患者和青年患者的表象征象有所不同。这种结果可能与青年人和老年人的生理特性有关, 颈椎的活动依靠外源的动力和内在的支持, 无论哪个方面出现异常都会导致颈椎病变的发生, 老年人因年龄原因, 椎间盘和软骨都存在一定的退化, 椎骨之间的外源动力和内在的支持力之间的平衡较差, 慢性颈椎病的表现以椎骨的继发性改变和软骨变性改变为主;青年人的生理特点决定颈部的血供尚比较丰富, 在颈部受到外来伤害时恢复能力较强, 具有比较强的内外平衡能力, 因此以失稳性改变为主[3]。

由此次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 X线平片对慢性颈椎病的诊断和定性有较大价值, 但是不可否认X线平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在慢性颈椎病合并椎管狭窄时, 就无法明确判断, 还需要结合CT或者MRI检查进行确诊。

参考文献

[1]彭光旭.136例慢性颈椎病X线诊断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5) :55-56.

[2]张燚, 李杰, 付建英, 等.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价值 (附280例分析) [J].吉林医学, 2011, 54 (30) :6429-6430.

[3]向勇, 王任棠.颈椎病的X线平片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5 (9) :105.

颈椎病的诊断和X线的关系研究 篇2

[关健词] 颈椎病;临床诊断;X线诊断研究

[中图分类号] R81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43-02

近年来颈椎病的临床诊断和X线诊断的介入,使我们更能清楚的了解到患者所患的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以及其继发的病理性改变,累及到颈周围组织结构,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所出现的相应的临床表现[1-2],通过X线的明确诊断,必要时CT更进一步明确诊断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发挥其更好的作用。

1?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颈椎病是近来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它的临床诊断是取正常人坐位时颈部直立、伸屈、转动自如,临床上当发现其静态时和动态时颈部有不同改变时,患者就有一种疾病的潜在,首先如头不能抬起时,要考虑是否属于消耗性疾病,重症肌无力,脊髓前角细胞炎,进行性肌萎缩等一些有关椎病的症状;如见有颈肌外伤、瘢痕收缩、先天性肌挛缩或有斜颈的现象出现[3-4]。有一种斜颈是暂时临床表现,但有一种斜颈则是先天性的表现,先天性的斜颈一般是患者的胸锁乳突肌粗短,如患者的两侧胸锁乳突肌无明显差异,则嘱让患者把头位复位正时,两侧的胸锁乳突肌就有一侧立即隆起现象,这即是本病诊断的临床特征;又有一些临床颈部活动功能受限并有疼痛的患者,就要考虑是否是软组织炎症,颈肌扭伤、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结核等病症[5]。

颈椎病的临床诊断:首先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部位,受压组织及受压迫的程度及临床症状,可分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等[5]。首先是颈型,多不分年龄,常出现在头、颈、肩部疼痛,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显示情况颈椎不稳,适当考虑与其椎间盘退行性变化而所致有关,在X线片不能确诊时,让患者在理解同意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CT即可明确诊断[6-7]。神经根型的颈椎患者,多见于28岁以上的人群,它所表现的是发病急,多数患者有颈椎扭伤的病史,或有颈、肩疼痛向上肢放射痛,或枕部放射痛且伴有串麻感,疼痛麻木范围与颈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X线片表现与临床相符合[8-9]。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年龄一般是在45岁以上,有肢体或躯干麻木,无力及小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其症状时好时坏,应考虑是不是脊髓型患者,不良的发展常能出现瘫痪等[10]。X线片常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颈狭窄,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CT、MRI或脊髓造影,即可更明确其脊髓受压迫情况。临床上椎动脉型患者、颈椎病患者,颈肩疼痛或颈枕痛与神经根型的症状大致相同,但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障碍、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椎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一般颈部旋转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阶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11-12]。交感神经型的患者,临床有交感神经的症状,同时合并有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颈性交感神经型通常有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时有疼痛的感觉;X线片有颈椎失稳,退行性表现,椎动脉造影多以阴性出现[13]。

2?颈椎病的病理表现与诊断

颈椎病患者的病理性临床表现为众多颈椎病患者的颈部位于缺少活动的胸椎和重量较大的头颅之间,其活动度较大,又须支持头部使之保持平衡,故易发生劳损,最容易伤及的部位,通常以X线片显示,CT提示5-6-7颈椎为多见,其椎间盘组织以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而表现出临床各种不同类型的症状。首先是颈椎椎管狭窄,也就是椎间变性,由于急性及慢性创伤与劳损,椎间盘产生退行性变化,使椎间盘变窄,此外膨出之椎间盘可以钙化和骨化;临床也要考虑到有些因素发生骨性和纤维结构的异常,也可导致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压迫其硬脊髓膜和神经根而表现的临床症状[14]。椎管狭窄近代医学认为,退行性、损伤性、医源性、脊髓滑脱、混合性颈椎病管狭窄症的症状也常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存在的。颈椎病最为常见的是椎体骨刺形成,多以48岁以上的男性常见,以及长期伏案工作的教师,职业工人等人群。椎体周围韧带松驰,前后纵韧带失去防止脊髓过度活动之能力,椎体异常活动,可刺激骨膜下新骨形成骨刺。退行性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片多提示椎盘退行变及膨出,椎体后缘及椎弓的骨质增生,时有小关节肥大与内聚,硬脊膜外血管异常等。多数损伤后的患者,移位的骨质与新生骨可以造成椎管狭窄;医源性的在治疗后常只会引起局部椎管狭窄变化,先天或后天所致的椎间盘退变或后纵韧带骨化,常与脊髓滑脱有关[14-15]。总之不论神经根受压,脊髓功能障碍,项韧带退行性变等均能会发生,并有临床众多的表现和现代的科技影像技术,來帮助医务工作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诊断措施。

3?X线片的检查

X线片检查通常是怀疑和半确诊的时候去检查的一个项目。X线片检查能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X线的辐射(医患较为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X线设备的改进,辐射量显著减少,但是日常工作中,选用X线检查方法,在短期内不易多次重复检查,对于X线片检查最合适的位置,典型的颈椎病所引起的病症,在任何一个位置的X线片上都能检测到,对一些X线片改变不明显的颈病来说,此项检查方法更为重要。正位片上仅能发现钩突骨片增生一种X线表现;侧位片尤为重要,它可以发现有生理曲度改变情况:变直、消失、后凸、过度弯曲等,前纵韧带钙化性髓核突出、双边征、切凹征、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关节面硬化,椎体前后骨片增生和椎体滑脱,斜位片能出现钩椎关节增生[16],上关节突骨片增生和椎间隙也变小。因此正位的颈椎断片,仅供临床参考,颈椎常规侧位的检查是很有价值的,其次斜位片,它可以发现正位,侧位X光片不能出现的征象。

4?X线片与颈椎病的临床关系

X线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减弱或消失,椎间隙狭窄,骨刺增生,椎间孔变小等不同症状,侧位图像上可见阶段性不稳[17]。CT的介入检查可显示病变部位与受累神经根的关系。MRI更可清晰显示病变椎间盘向后外侧的突出及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可显。临床实际工作当中,常有患者症状明显,但X线片上与其不符合,X线片能确诊的患者又无临床症状,这种不一致的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颈椎的病理变化以软组织有关,黄韧带可以松驰发生皱折,而突出入椎管,后纵韧带增厚,硬脊膜软组织的纤维化,脊神经根本身因不断受损害,而产生神经鞘膜的粘连及纤维化[18-19]。(2)所拍照的X线片不标准,正侧位均未能发现,忽视了斜位,就很难发现仅有小关节改变和椎间孔变化。(3)患者颈椎管腔的大小,个体上有很大的差异,可能会造成无临床症状表现的X线片存在。因此,不论有无临床表现的患者,只有明确的X线片的诊断及典型的征像者,才可以诊断颈椎病,临床医生才有治疗指南。

5?X线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当今的临床中,X线片的诊断价值具体体现在它能明确诊断颈椎生理曲度的减弱和消失,椎间隙狭窄,骨刺增生,椎间孔大小型(斜位片),以及椎间孔的改变,椎间关节的改变和椎体的骨质增生,椎间不稳(梯形变)。上述征象不仅发现率高,而且代表了颈椎疾病患者的病理变化的全过程,如果在X线片上就能发现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关节面硬化,钙化性髓核突出和小关节有骨质增生等征象,对颈椎病诊断有一定的诊断意义[20]。X线片对那些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又有骨质改变的患者更有诊断意义[21]。

综上所述,X线片与颈椎病的诊断和联系在临床上是分不开的,它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22-24]。深入浅出的去诊断典型或不典型的颈椎病患者,对不同的颈椎病有不同的诊断结论。认真地从病理学的角度对待,结合临床X线必要的检查,诊断和治疗颈椎病可达到较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鸿图,陈瑞萍,胡锬.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颈椎病临床及X线关系[J].中国疗养医学,1996,5(3):59.

[2] 刘成尊.84例颈椎病临床X线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7,2(17):89.

[3] 潘之清,郭永宽.颈椎病X线与临床关系的研究:附1000例X线与临床分析[J].中国康复,1991,6(2),78-80.

[4] 王学海,马彪,成齐.颈椎病100例X线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分析[J].中原医刊,2006,7(33):58.

[5] 太和縣人民医院.颈肩痛及腰腿痛颈椎病·《诊疗常规》[M].安徽:太和县人民医院,2011:422-427.

[6] 孙永章,韦以宗,韦春德,等.颈椎病病因探讨-颈曲与胸椎关系X线片测量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115.

[7] 杜明,付丽.颈椎病的X线诊断价值[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1):69.

[8] 宁政,莫瑞嘉.高血压合并颈椎病的临床X线特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2):108.

[9] 莫群兵,陈凯涛,黄立标,等.健康人群颈椎X线摄片在体检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79.

[10] 张泉宗.颈椎病100例临床X线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22(5):78-79.

[11] 张建波,张英俊,张伟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生物力学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66.

[12] 张建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X线诊断[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3,5(5):108.

[13] 范国光,王书轩.X线读片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0-52.

[14] 林霄.青年型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的影像特征[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77-78.

[15] 周清,荣阳,白娟,等.颈椎病X线诊断价值与影像追踪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103-104.

[16] 王世明.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的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8):96.

[17] 陈旺国.颈椎病的临床与X线诊断·综合临床医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455-456.

[18] 董全忠.颈椎后凸致失稳症的X线测量及影像诊断[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7):56-57.

[19] 王斌.X线检查对颈椎病病因新趋势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83.

[20] 孙进祥.120例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6(11):62-64.

[21] 彭光旭.136例慢性颈椎病X线诊断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55.

[22] 李国铭.老年颈椎病临床分型及CT平扫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13.

[23] 檀大胜.颈椎病的X线诊断[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40-142.

[24] 许永琪.青年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要点[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9):74-76.

46例颈椎病的X线诊断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46例颈椎病患者。男性26例, 女性20例, 最小年龄为28岁, 最大年龄64岁, 平均年龄46岁。其中28~45岁占41.3% (19例) 。46~64岁占58.7% (27例) 。最短病程1年, 最长病程9年, 平均4年。

1.2 临床表现

46例患者头部以下肩部以上出现持续性疼痛以及酸胀, 还伴随手指酥麻无力。21.7% (10例) 患者头部出现偏头痛, 且疼痛还伴随呕吐现象。47.8% (22例) 患者颈部和肩部出现酸胀, 且活动时加剧疼痛感, 少数患者颈部无法扭动, 肩部无法抬起。17.4% (8例) 患者双上肢出现无力、疼痛, 酸麻甚至是肢体活动障碍现象。13.1% (6例) 患者为多处出现疼痛。

1.3 方法

对46例患者的X线征象和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分析所有患者的X线平片征象中发现, 46例患者的颈椎表现形式含有多种类型:占最大部分的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总共有20例, 占43.5%。其次为椎间隙变窄, 总共有15例, 占32.6%。然后为颈椎周围韧带钙化, 总共有7例, 占15.2%。剩下为颈椎椎间孔变小3例, 占6.5%。椎体向前移位2例, 占4.3%。过屈位颈椎1例, 占2.2%。

3 讨论

颈椎病是脊椎病中的其中一种, 在临床上相对比较常见, 且多发生于中老年, 该疾病出现时患者一般在颈部、肩部以及头部等出现剧烈疼痛, 有些严重患者出现活动障碍, 长期任其发展不进行治疗或治疗方法疗效差会造成患者肌肉萎缩, 最后甚至演变为四肢瘫痪。该疾病能够在任何年龄阶段出现, 过去多以中老年患者为主, 但是根据近几年临床资源总结显示, 该疾病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一般颈椎病最为常见和是开始病变表现为椎间盘出现突出或疼痛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 加压的不断增加, 导致椎间盘承受更多压力造成出现骨赘曾生的现象。患者在出现颈椎病时一般颈部明显表现出受累现象, 且受累的部位从开始的颈4~5逐渐向6~7部位靠拢, 最后整个颈部感受到较大程度的受累[1]。造成颈脊神经受到压迫刺激导致颈椎疼痛的的主要原因在于颈部肿的钩椎关节出现变相所致。钩椎关节有前后连个部分, 后一部分连着椎间孔, 是椎间孔的前壁部位, 且该部位和颈脊神经相互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因此当钩椎关节的后半部分出现骨质增生时就是突到椎间孔, 然后慢慢压迫与之相连的颈脊神经, 导致颈脊神经受到刺激并开始出现症状。一般通过X线照射出来的病变后的钩椎关节形状为关节硬化且间隙减少, 同时钩椎关节后半部分的钩突形状异常肥大。

分析颈椎病可以从颈段脊柱的特点分析, 由于颈椎具有特殊性 (枢椎) 和普通性 (C3~7) 两种, 其中普通型脊椎由于其椎体相对于特殊颈椎是一种前低后高的形态, 因此分析一般颈段脊柱表现出来的生理曲度主要是由椎间盘形状特点决定[2]。即当需要了解颈椎间盘是否含有病变时, 一般是通过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进行分析来诊断。颈椎的构成主要是由椎体中的钩突与椎体后外缘的凹陷处相互构成一个钩椎关节。由于钩突随着人体机能逐渐成熟, 其衍生出来的骨质增生会不断影响人体颈椎构造, 因此在年龄不断增长和压力的不断增压相互作用下, 就会造成颈椎病的出现, 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时由于颈椎本身结构的关系, 即上下关节突关节相互对应, 使整个椎体后半部分地方形成关节的突关节, 在身体机能不断下降以及日常不注意保养情况下, 就会非常容易造成关节突关节逐渐形成骨质增生压迫椎间孔神经造成颈椎不适合疼痛, 在增生程度越来愈大的情况下就会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椎间盘容易出现突出症主要是因为椎间盘在椎体间均存在, 是主要的连接结构, 椎间盘中的髓核中心由于处在椎间盘后径的中间和后方交界处, 因此比较容易出现髓核脱出的现象。但是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 颈椎间盘突出相对于腰间椎盘突出比较少见, 分析其原因, 可能是因为颈后部位置的韧带比较厚以及钩突阻碍的原因导致突出可能性较小。

颈椎病出现不同疼痛和障碍类型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在于颈背神经中的前后根排列方式所致, 一般在硬膜囊内前后跟是前后排列的方式, 而在椎间孔的排列方式却为上下排列的方式, 前根在下, 后跟在上, 所有才会造成钩突骨赘对颈背神经不同地方产生压力作用导致出现不同类型疼痛[3]。如疼痛异常的原因是因为钩突骨赘出现相对偏外的位置是压迫神经后跟所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主要是因为钩突骨赘太过于向内部靠拢导致压迫神经前根所致。

本研究中主要是对X线进行对比分析, 了解颈椎病在X线中的征象。X线用于颈椎病的诊断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比较快速且有效的显示出颈椎的具体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 同时还能够在征象中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类型;通过对比多个患者X线和临床资料显示, X线在诊断颈椎病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X线的改变和患者临床症状背道而驰, 即X线改变大患者症状却轻, X线改变小患者症状却种。针对这种情况, 临床医师对患者的资料进行详细检查, 并结合一些权威的文献资料总结出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 患者颈椎构造各异。患者的额椎管管径存在较大差异, 有些患者的椎管相对比较宽大, 因此在X征象中就会显示出比较明显的改变, 但是其实患者症状却比较轻;有些患者椎管较窄, 因此在X线征象上表现不明显, 但是患者症状却比较严重。因此在分析X线征象时需要对患者的椎管管径进行分析后才能下结论[4]。第二, 摄片不足。对颈椎进行X线观察需要对颈椎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但是目前很多颈椎摄片多只是对正面和侧面进行摄片, 对钩椎关节的改变等没有进行比较详细的检查分析, 因此容易造成出现X线症状和临床症状不相符的现象。可见, 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医院加大摄片投资力度, 尽量秉着医者父母心做到对患者负责。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一个是X线平片, 主要是因为侧位X平片比较容易将颈椎体内部的变化清晰显示出来, 如椎间隙的宽度、颈椎是否有失稳现象或髓核脱出等, 同时还能够根据锥孔的前后径估测钩突现象[5]。加上平片相对比较经济, 普通患者都能够接受。

总而言之, 临床上对颈椎病的诊断出来要进行基本的临床症状诊断外, 还需要配合必要的X线诊断, 从而才能够正确的判断出颈椎疾病具体病变部位和程度, 从而更快的对症下药, 提高治愈率。X线由于具有的简易、快捷以及有效的特点, 对颈椎病诊断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值得在临床是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武罗成, 陈义友.颈椎病X线诊断130例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 2009, 15 (3) :96-98.

[2]周清, 荣阳, 白娟, 等.颈椎病X线诊断价值与影像追踪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36 (21) :256-258.

[3]张文龙.青年型颈椎病X线诊断的探讨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35 (3) :156-158.

[4]杨嵘.颈椎病X线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12) :198-199.

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诊断分析 篇4

【关键词】 X线钡餐造影;食管癌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70岁的男性,主要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为三型:①浸润型:管壁呈环状增厚、管腔狭窄;②增生型:肿瘤向腔内生长,形成肿块;③溃疡型:肿块形成一个局限性大溃疡,深达肌层。以上各个型可混合出现[1]。食管癌防治关键在于“三早”──早就诊、早诊断、早手术,而早诊断是关键中的关键,食管与胃肠道影像检查首选硫酸钡造影。现将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经手术和纤维胃镜、病理及X线检查资料完整的80例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38岁~81岁,平均57.5岁;单发癌72例为,8例为多发癌;病理诊断:鳞癌76例,腺鳞癌4例。

1.2 方法 造影前2小时禁食水,吞服混水的Ⅱ度硫酸钡剂,钡、水比例为3~4∶1。食管癌的检查,常规方法是转动病人多轴位透视(特别是卧位、后前位、左、右前斜位等),必要时摄片。

2 结果

80例患者中68例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食管癌,经病理证实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5%。早期食管癌6例、中期食管癌48例、晚期食道癌26例;病变部位:颈段3例,上段12例,中段38例,胸下段27例。

3 讨论

食管癌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癌症,男性多于女性,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1~60岁发病率最高[2]。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食道癌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可确定肿瘤的部位和长度,有助于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下面总结食管癌的X线表现。

首先,我们先介绍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早期食管癌只侵犯粘膜和粘膜下层,范围局限,病灶常小于2厘米,并居于一侧管壁,其轮廓往往是不规则略突向腔内的扁平型斑块,常无法显示病变的形态和范围,必须进行细致的检查才能作出诊断。其X线表现为:①局限性食道粘膜皱襞增粗、迂曲、连贯性差,典型者呈虚线状、边界毛糙,这种改变局限于食道的某一段,而食道其它地方的粘膜皱襞无明显改变;②食管壁局限性僵硬,出现病变区钡剂通过减慢和痉挛表现;③粘膜皱襞聚拢,在紊乱毛糙的粘膜面上可出现单个或多个小龛影,直径约0.2~0.4cm,有时仅表现为钡剂通过后局部有钡滞留,多见于糜烂型病变;④肿瘤向管腔内突出,形成小的充盈缺损。早期食管癌病变表浅,X线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我们总结原因如下:⑴对食管的解剖毗邻结构不熟悉,把左主支气管、左房压迹处造成吞钡蠕动后钡剂残存误为病变所致;主动脉弓下缘食管三角区,食管在主动脉弓下缘以下钡剂过后呈一三角形扩张部分,此处粘膜难于显示。或见粘膜皱襞较宽,其后壁有时可稍凹陷,但边缘光整,易误诊为食管早期癌[3]。⑵把起自食管中段的第二蠕动波误为早期病变痉挛性改变。⑶食管内滞留气体误为病变。⑷对食管各段粘膜的正常形态认识不足。食管上段粘膜纤细,排列不规则呈皱纹样改变,而食管左心房压迹处粘膜排列稀疏、平坦,都可能误为粘膜破坏[4]。⑸钡剂通过食管上段时十分迅速,不仔细观察可能会忽略病变。⑹以照片质量欠佳或钡剂涂抹不好造成粘膜皱襞“紊乱”或“中断”,钡剂中混有气泡而误为“粘膜不整”。⑺检查方法:我们用空气和钡剂形成双重对比造影,先服钡剂再服水形成双重对比显示病变,但有时掌握不好,对早期食管癌造成漏诊或造成气泡过多造成误诊。⑻照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性。

其次,中晚期食管癌X线表现:⑴管腔狭窄:在典型浸润型癌,表现为环状狭窄,其上方食管扩张。食管狭窄也见于各型食管癌进展期,范围较大,轮廓不规则,不对称,管壁僵硬。⑵腔内合龙影,充盈缺损:由于癌瘤向食管腔内生长、突出,可造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是增生型癌的主要表现。在溃疡型食管癌中可见一个较大的轮廓不规则的长形合龙影,周围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区即透明带围绕。⑶粘膜皱襞改变:由于肿瘤破坏粘膜层,使正常皱襞消失、中断、破坏。

由此可见,X线钡餐造影对中晚期食道癌病人的诊断准确率很高,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易漏诊、误诊,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X线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 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8.

[2]邵令方,高宗人. 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雜志,2001,39(1):44.

[3]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 4(11):1915早期食管癌的X线征象及误诊原因分析[J].

[4]谢红锋,缪建林.早期食管癌的X线诊断[J].实用临床医学,2006,7(2):120

X线摄影诊断颈椎病58例分析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8例, 均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男42例, 女16例;年龄24~68岁, 其中24~34岁11例、35~44岁23例、45~54岁18例、55~68岁6例;病程8d~5年;临床症状:头痛、头昏21例, 颈部酸胀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僵直等15例, 四肢出现酸胀、痛、麻木、无力等8例, 心慌、心悸4例, 肩背部肌肉酸胀疼痛5例, 具有以上所有症状者5例。

1.2 方法

X线摄影机采用DRX线摄影机, 根据患者的情况摄取颈椎正位、侧位、斜位片, 部分加摄过伸过屈位片。嘱患者屏气曝光, 正位片主要观察有无寰枢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钩椎关节、椎间隙改变等;侧位片主要观察生理曲度的改变、有无椎间隙狭窄半脱位、骨赘及韧带钙化等;斜位主要观察椎间孔的大小、钩椎关节增生;过伸过屈片观察各椎体间有无成角及向前向后的滑脱移位。

2结果

58例颈椎病患者中, 颈椎骨质增生21例 (36.2%) , 椎间隙变窄13例 (22.4%) ,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7例 (12.1%) , 颈椎失稳6例 (10.3%) , 椎间孔变形变窄5例 (8.6%) , 韧带钙化4例 (6.9%) , 椎管狭窄2例 (3.4%) 。

3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 是颈椎椎间盘、钩突关节、关节突关节等退变累及神经、血管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好发于40~60岁, 但近年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 伏案工作多,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及颈部过度劳累等, 导致青年人发病有增多趋势。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的解剖特点密切相关, 颈椎介于头颅与胸椎间, 活动度很大, 负重也多, 在解剖上由椎体、椎间盘、两侧钩椎关节、后关节及四周韧带结缔组织共同构成颈椎闭合性稳定系统, 其四周缺乏其他骨性保护, 相对比较薄弱, 易发生劳损性病变。颈椎病发作时伴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X线检查是颈椎病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2], 正确的X线诊断, 对临床诊治可提供极为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通过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结合, 可明确颈椎病的诊断。

本组58例患者在X线上可观察到以下几种情况: (1) 颈椎骨质增生, 正位和双斜位显示较好, 是颈椎病最常见、最有特征性的X线征象之一, 主要表现在椎体前后缘上角或下角唇样增生及钩突向上、向外的角状、斜板状和唇状骨质增生, 椎体前、后、上、下边缘形成骨赘骨桥, 呈典型鸟嘴样改变[3], 钩椎关节增生, 有侧位裂隙征。易增生的节段依次为C5、C6、C4、C7。本组颈椎不同程度骨质增生21例, 前、后缘增生较多, C5增生最多见。 (2) 椎间隙变窄13例, 是诊断颈椎病的可靠X线特征, X线侧位片观察最清楚, 多见于C5~6、C6~7间, 由于该部位活动度较大, 易因负重或应力作用而使软骨退变, 从而引起椎间隙变窄。椎间隙狭窄是椎间盘退变的征象, 对颈椎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4]。 (3)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甚至呈反弓样改变。好发于C5~6、C6~7, 本组生理曲度改变患者7例, 主要由于颈部附近肌肉因神经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痉挛, 导致肌肉和韧带对其平衡失去作用。 (4) 颈椎失稳6例, 即椎体滑脱现象 (一般不超过3mm) , 多由于颈部长时间处于不良位置, 颈部肌肉劳损, 肌力不协调造成。表现为颈椎自然弧度消失, 颈椎生理曲线呈阶梯状, 由于失稳受累椎体发生旋转时出现双边、双突征。 (5) 椎间孔变形变窄5例, 双斜位可显示得很清晰, 由于钩突增生肥大、椎体后缘及小关节突唇样增生或椎体滑脱, 造成椎间孔变小, 呈哑铃状且失去了正常的椭圆形, 极易对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症状。 (6) 韧带钙化4例, X线片上多见于项韧带钙化, 呈两端圆钝的短柱状影, 部分呈节段性, 钙化部位与病变椎体相对应, 由于椎体不稳, 导致损伤韧带产生变形和钙化。 (7) 椎管狭窄2例, 窄侧位测量椎管前后径11~13mm为临界狭窄, 绝对狭窄为<10mm。

普通X线检查经济、方便, 为颈椎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通过与临床症状相结合, 能显著提高临床颈椎病的诊断水平, 对颈椎病的初步诊断、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卫华.颈椎病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91-103.

[2]苏鸿年, 强军.颈椎病20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6) :8918-8919.

[3]官建华, 陈斌, 杨榕.130名大学生颈椎X线片特点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16 (9) :696-697.

颈椎病的X线诊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2使用CT、2008年使用CR以来, 发现颈椎病的患者明显增多, 2009年—2012年临床诊断颈椎病109例, 常规下行X线检查, 必要时结合CT常规平扫。

1.2 检查方法

常规使用AGFA-CR摄正侧双斜位片, 必要时行CE9800全身CT扫描, 根据X线平片所示病变确定扫描范围, 层厚1.0 mm, 层距1.0 mm连续扫描, 在软组织窗观察。

2 结果

2.1 神经根型66例, 占65%, 男41例, 女25例, 临床表现为一侧上肢节段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麻木等。

该型X线表现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 椎间隙变窄, 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 部分椎体可见双边征, 椎体前缘、后缘、椎板中央融合处的弧线改变, 生理曲度改变, 椎间孔狭窄, 椎关节及关节突关节肥大变尖变性增生, 颈韧带钙化等。其中2例患者X线表现正常但有临床症状, 占3%, 男1例, 女1例, 其CT显示髓核突出, 突出间盘组织压迫神经移位以及椎间孔狭窄等。3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X线表现异常, 占4.5%, 男2例, 女1例, 均为创伤后发现。

2.2 椎动脉型25例, 约占24%,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黑矇、头痛、恶心、呕吐, 上肢感觉障碍等。

主要X线表现与神经根型相似, 但椎体关节失稳及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明显, 颈椎下侧位及斜位X线平片可发现患椎移位。其中2例患者X线表现正常但有临床症状, 约占8%, 均为女性, 其CT可见椎间盘突出, 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等。4例患者创伤前无症状, 其中男3例, 女1例, 创伤后查体X线诊断为颈椎病, 占16%。

2.3 脊髓型10例, 约占10%, 男8例, 女2例, 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乏力, 行走、持物不稳, 大小便失禁等。

该型的主要X线表现与神经根型相似, 1例X线表现正常而临床上有症状, 占10%, 患者为女性, 其CT检查可见中央后突的髓核, 椎体后缘有骨桥, 黄韧带增生肥厚及后纵韧带钙化等。

2.4

交感神经型8例, 占73.4%, 男6例, 女2例,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呕吐、心动过速及耳鸣、平衡失调、心慌、胸部紧束感。其X线、CT检查结果与神经根型相似。

各种类型颈椎病中, 最典型X线征象是:生理曲度改变;椎体前缘、后缘及椎板中央融合处的弧线改变;椎体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椎体后缘双边征;椎间孔变形狭窄;椎关节及关节突关节肥大增生, 颈韧带钙化。CT主要征象是椎间盘突出, 突出的间盘压迫神经根, 椎管狭窄, 黄韧带增生肥厚以及后纵韧带钙化等。

3 讨论

3.1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 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 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 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 出现瘫痪, 多发生在中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1]。X线平片可显示生理曲度的变直反弓或后凸, 弧度加深, 三条弧线改变即不连续, 小关节与椎体后部重叠, 双边征, 个别椎间增宽或变窄, 椎孔不等大等圆, 韧带钙化等。绝大部分患者X线诊断与临床症状相符, 本组109例中97例X线表现与临床相符, 可见X线对临床治疗可提供有效的帮助。据X线显示病变范围进行CT扫描, 可见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椎间关节增生, 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钙化等改变。横断面上还可显示椎管变形、狭窄、神经根管和侧隐窝狭窄及硬膜囊、脊髓受压[2]。

X线正常而临床有症状者需要进一步做CT扫描方可确诊, 本组病例中5例X线表现正常而有临床症状通过CT扫描进一步确诊。说明X线表现正常而临床有症状的患者, X线表现迟于临床及病理表现。

3.2 颈椎病X线及CT表现复杂多样, X线诊断符合率高。

故颈椎病的检查一般首选X线片, 因为其直观、简单易行, 费用低廉, 尤其适合基层医院, 并对进一步CT扫描范围的确定有很大的帮助。对那些X线表现正常而临床症状和体征阳性者, 或不宜搬动的患者进一步做CT较合适。CT对椎间盘、椎管及神经韧带诊断价值高, 必要时行磁共振检查显示脊髓情况。

参考文献

[1]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637-1663.

颈椎病的X线表现及临床价值 篇7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放射科颈椎正侧位平片诊断为颈椎病235例, 男女比例约0.7:1, 年龄23~79岁, 其中23~35岁19例, 35~40岁20例, 41~50岁81例, 51~60岁68例, 61~70岁36例, 70岁以上11例。病程3个月~10余年。临床表现主要为肩部疼痛, 上肢痉挛性麻木、胀痛, 上肢活动受限, 感觉异常, 间歇性耳鸣、眩晕等, 以上症状以某一症状为主, 可同时出现其他症状。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 椎间孔压痛,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前臂感觉异常等。

收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颈椎正侧位DR片235例, 设备及条件:一律采用国产ZKML-A1型悬吊式DR机, 摄片距离1 100 cm, 摄片条件80 k V, 100 ms, 摄片体位为常规正侧位, 必要时加拍斜位。

结果

235例中颈椎生理曲度变直175例, 颈椎生理曲度反弓形24例, 椎间隙变窄136例, 椎间盘钙化5例, 颈椎周围韧带钙化214例, 主要为后纵韧带、项韧带钙化为主, 椎间孔变小47例, 椎体前后缘连续性改变的45例, 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变窄58例, 椎体前缘、后上缘肥大增生或骨赘形成、骨桥形成等几乎所有病例都能见到, 仅表现为程度差别, 尤其是C5/6, C6/7多见, C4/5次之, 见表1。

讨论

颈椎退行性变是发生颈椎病的最主要原因, 颈椎退行性变是经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硬化、椎间关节退变、韧带骨化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可以称为颈椎综合征[1,2]。由于我们长期工作、生活姿势不当, 颈椎长期承受超过颈椎负荷的压力, 颈椎附着的肌肉、韧带、血管等劳损, 颈椎退行性变就会开始[3];由于颈椎退行性变而颈椎间盘亦随之发生退变, 椎间盘退变后椎间盘纤维环变脆, 当椎间盘发生外力刺激或损伤, 纤维环破裂, 椎间盘髓核溢出纤维环外, 形成颈椎间盘突出, 退变处可有钙化。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后导致椎间关节异常活动和失稳, 早期可出现损伤性滑膜炎, 随之出现关节软骨损伤, 关节间隙变窄, 软骨下骨质增生硬化, 边缘骨赘形成, 关节囊松弛、钙化、关节脱位。颈椎韧带的退变, 在颈椎病中主要是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韧带的退变会限制颈椎的活动, 出现局部僵硬等症状, 另外, 增厚的韧带会压迫神经和脊髓, 影响椎动脉血流量, 并发生继发性椎管狭窄。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及颈椎的韧带退变压迫颈部神经、肌肉、韧带、血管及脊髓而发生症状, 这就是颈椎病。

X线检查颈椎病的常规体位是正侧位, 侧位片示作用较大, 主要观察椎间隙狭窄程度, 椎体骨质增生程度, 颈椎曲度改变, 韧带钙化情况, 颈椎各椎体的连续性, 有无滑脱或脊柱不稳, 小关节退变, 还可以测得骨性椎间孔的前后径和钩突向后增生压迫脊髓的可能性等, 但准确性较CT和MR有一定差距;正位片主要观察椎体序列, 有无椎体发育异常和先天畸形, 钩椎关节和钩突骨质增生情况, 以及棘突偏歪和颈肋等;左右斜位能观察椎间孔形态和钩突增生压迫脊神经的可能性, 前后过伸过屈位属功能形检查, 对颈椎不稳和半滑脱有一定的价值, 但是随着MR的普及, 颈椎双斜位和过伸过屈位临床上已经较少采用。

回顾上述的病例, 颈椎病的X线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3点[4]: (1)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消失, 少数病例可呈反弓形, 椎体前上下缘及后上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唇样骨赘,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硬化毛糙, 可见双边突征, 椎间盘钙化和椎间隙狭窄。椎体周围韧带, 主要是后纵韧带和项韧带等软组织内出现与骨质密度相仿的钙化影, 钙化影的方向常与韧带之纵轴方向一致。 (2) 椎小关节间隙亦常狭窄, 关节面骨质增生毛糙, 小关节和临近椎体后缘的骨赘形成和椎间隙变窄的影响, 可使椎间孔的横径和上下径缩小。 (3) 颈椎椎体的假性滑脱, 主要在侧位表现为椎体后缘棘突欠连续等。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不良学习和工作姿势的影响, 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多数患者, 尤其是年轻患者开始时症状较轻而忽视, 症状逐渐加重后才来就诊。临床上对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有多种学说, 在治疗上更是方法多样, 疗效也是千差万别。其临床症状与分型相对应, 目前比较公认的颈椎病临床分型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等5型[5]: (1)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 引起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常表现为一侧上肢节段的运动障碍和感觉麻木。 (2) 脊髓型:颈椎椎间盘突出, 韧带肥厚骨化等原因造成颈椎椎管狭窄, 表现为肢体和躯干麻木无力。 (3) 椎动脉型: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 压迫椎动脉, 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佳, 患者常有头晕、黑朦等症状, 尤其在体位改变时显著。 (4) 交感神经型:颈椎椎间盘退变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 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 表现为出汗, 心动过速等。 (5) 混合型:兼有上述4型的特点, 有时会有吞咽异物感, 临床上较罕见。临床上根据X线的典型的直接征象 (椎椎孔变窄、骨赘突入椎间孔) , 间接征象 (椎间隙狭窄、椎体唇样骨质增生) , 伴随征象 (颈椎曲度改变, 韧带钙化等) , 加上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多数能做出准确的颈椎病分型诊断, 采取手法、牵引、针灸、针刀、低周波治疗等方法, 通过综合治疗, 颈椎病患者疗效大多满意。同时应指出的是, 由于各人的椎管管径不同, 个体对疼痛的感觉差异较大, 有些临床症状与X线颈椎平片表现不符合时, 需要及时加拍双斜位、过伸过屈位, 或者进一步进行CT或MR检查, 可弥补X线片对脊髓或神经根狭窄和受压程度显示不足、细小骨性改变无法显示的问题。

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X线平片的表现、分型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35例颈椎病的X线诊断结果和分型。结果:主要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椎间盘钙化、颈椎周围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小、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变窄等。结论: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进步, 为颈椎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检查方法, 但是传统的X线平片检查对颈椎病的诊疗和治疗仍有肯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X线诊断,颈椎病,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邢伟, 丁乙.临床X线鉴别诊断学[M].南通:江苏科技出版社, 2011.

[2]王德航, 厉申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 (医学影像学分册)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4]曾献军, 迟海波, 万志刚, 等.颈椎病X线表现及其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 12 (1) :76-77.

颈椎病的X线诊断 篇8

普通X线摄影检查能够清晰显示颈椎椎体及其附件的骨质正常和异常表现, 这为诊断颈椎病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整理2011 年1 月至2012 年6月在门诊部因颈部不适进行整合手法治疗的患者1 690 例, 其中845 例行颈椎DR摄影检查, 845 例未进行DR摄影检查, 对2 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 现将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第1 组行颈椎DR摄影检查的845 例中, 男性480 例, 女性365 例。年龄为28~68 岁, 平均 (56±2) 岁;病程最长7 a, 最短半个月, 平均 (1±0.5) a。 其中, 颈肩部疼痛170 例, 上肢麻木感252 例, 头昏、头痛84例, 恶心84 例, 心慌19 例, 失眠26 例, 胸闷17 例, 气促25 例, 高血压168 例。

第2 组未进行影像检查的845 例, 男性468 例, 女性377 例。 年龄为27~72 岁, 平均 (55±2) 岁;病程最长8 a, 最短半个月, 平均 (1±0.5) a。 其中, 颈肩部疼痛156 例, 上肢麻木感254 例, 头昏、头痛101 例, 恶心87 例, 心慌17 例, 失眠36 例, 胸闷15 例, 气促23 例, 高血压156 例。

1.2 诊断方法

第1 组摄影采用飞利浦直接数字化平板X线摄影系统 (DR) , 摄影条件选择出厂标准条件, 选择AEC曝光, SID 100 cm, 均摄取标准颈椎正、 侧位和双斜位以及寰枢关节开口位像, 胶片打印采用AG-FA Drystar 5500 干式激光相机。 正位片主要观察两侧的钩突有无骨质增生, 椎间隙有无狭窄, 棘突有无偏歪或其他异常;侧位片着重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改变、骨刺及测量椎体矢状径与椎管矢状径;斜位片左、右侧斜位主要观察椎间孔的矢径、高度和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1];寰枢关节开口位示寰齿关节间隙是否对称以及第2 颈椎体棘突是否偏歪。颈椎病X线平片的主要征象包括颈椎曲度变直或后突、颈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及钩椎关节退变、椎间孔变形或窄小、韧带钙化[2]。 颈椎相关改变的X线表现为[3]: (1) 寰枢椎错位示:环齿间距两侧是否等宽、齿轴与环轴是否不相重叠。 (2) 左右旋转式错位示:椎骨后边是否有“双边”或上下关节突征。 (3) 侧弯摆式错位示:颈椎是否侧弯及棘突偏歪。 (4) 前后滑脱式错位示:颈椎上椎体是否脱离其下方椎体向前或向后滑移。 (5) 项韧带钙化及椎体前后纵韧带骨化示: 项韧带及椎骨前后纵韧带是否有软骨变性、无菌性炎症导致修复钙化。 (6) 钩椎关节错位示:X线斜位片能较好地观察, 如有骨质增生唇样状突起致椎间孔形态不规则。 (7) 颈曲变直反张、成角、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示:颈椎曲度改变, 可用测量方法检查颈椎曲线弧距, 正常为 (12±5) mm。 (8) 椎间隙变窄示:与相邻椎间隙比较易确定。 (9) 骨质增生示:椎骨前缘、后缘骨质增生或钩状突呈不同程度的骨赘突出。 (10) 颈椎不稳示:椎骨可轻度前后滑移, 颈椎生理曲度线出现中断及椎间孔狭小变形等。 (11) 混合式错位示:多种错位形式存在。

1.3 整合手法治疗方法

第1 组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选择合适的整合治疗方法。 枕寰枢关节错位、颈椎曲度改变选择仰头摇正法, 颈椎2~6 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选择低头摇正法, 颈椎2~6 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选择侧头摇正法, 第2~6 颈椎侧弯侧摆式错位选择侧搬按法, 第2~6 钩椎关节增生并后关节滑膜嵌顿错位选择挎角搬按法, 各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选择侧卧推正法, 颈椎椎间隙变窄及混合式错位选择牵引下整合法等不同手法治疗[3]。 第2 组未做X线检查, 通过触诊后直接选择仰头摇正法、 低头摇正法、 侧头摇正法、牵引下整合法等不同的整合手法进行治疗。

1.4 疗效标准

(1)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恢复正常, 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 (2)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 无功能障碍, 仅于劳累后略有不适。 (3)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 不影响工作。 (4) 无效:治疗2 个疗程后, 症状和体征无改善[4]。

2 2 组疗效观察结果

与直接整合手法治疗相比, 年龄对照组X线诊断指导整合手法总有效率高5.2%, 特别是50~59 岁组及80 岁以上组高5.7%和14.6%。 体征对照组X线诊断指导整合手法总有效率高5.1%。 颈肩疼痛伴上肢麻木感对照组X线诊断指导整合手法总有效率高10.7%, 而心慌、失眠、胸闷、气促及高血压的总疗效相差不明显。 具体见表1、表2。

3 讨论

3.1 定义和临床意义

由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本身及其继发改变所致失稳、 压迫临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者, 称为颈椎病[5,6]。 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异椎间隙变窄, 椎体后缘增生骨刺或骨唇对颈脊髓或颈神经引起压迫和刺激者;或因上、下椎体相互靠拢, 椎间孔相应缩小以致压迫或刺激颈神经而显症状者皆称之为颈脊椎病[7]196。 根据Jones和SPillane的统计, 颈椎病的发病人群中, 年龄在50 岁以上者占58%、65 岁以上者有75%具有典型的颈椎病的影像学改变[8]。 各种类型的颈椎病的X线征象有些特异性, 依据大多数患者的X线平片结合患者主诉和现病史就可以做出颈椎病的诊断。 如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改变、钩椎关节增生、韧带钙化, 还有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 医生需要准确定性, 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3.2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是椎间盘、钩椎关节、椎间关节的退变、 损伤以及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颈椎力学功能紊乱, 破坏了动力支持系统的平衡[9], 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是主要原因。 颈椎椎间盘退变后变扁并向周围膨出、椎体周围的韧带及关节囊变松弛等, 使脊柱不稳定、活动度增大, 刺激周围的骨膜、韧带、关节囊的充血病理变化反应, 压迫椎动脉造成供血不足, 椎间孔变窄造成颈神经根和交感神经的挤压等。 引起颈椎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颈部损伤。 颈部损伤分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2 种。 如颈部的扭伤、挫伤等为急性损伤, 长期从事缝纫、刻写及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易发慢性劳损。 颈部损伤都引起颈部肌肉、韧带、筋膜与关节的劳损, 使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 使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加速, 加速小关节的增生, 从而引起压迫症状[10]。

3.3 数字化X线检查的应用体会

数字化X线检查是确诊颈椎病的常规性检查。它有较高的清晰度, 并有灰白度的调节用来观察颈椎的小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真实的反应变化。 虽然X线平片不能直接观察神经根、 脊髓或椎动脉等组织结构的受压情况, 但其观察到的钩椎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可提示相应神经根受压的程度和相应水平的脊髓定位, 并为临床手法用力的方向、力度提供指导性作用。 颈椎正位片示两侧钩突关节间隙变窄是钩突关节增生, 椎间隙有狭窄则是椎间盘的病变, 棘突有偏歪或其他异常则是颈椎侧弯或侧摆式的错位。 侧位片可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改变、有无骨刺及测量椎体矢状径与椎管矢状径[1], 观察到3条椎线的不连续性则是前后滑脱式错位; 椎体双边征、双突征则是左右旋转式错位等[11]。 斜位片左、右侧斜位主要观察椎间孔的矢径、宽度、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 可用来判断神经受压的程度以及钩椎关节的错位[1]。 寰枢关节开口位示寰齿关节不对称则是寰枢椎错位[7]。考虑到个体感受不同、颈部运动及神经分布变异、症状表现比较复杂、摄影时患者体位的变化等因素, 因此, 在X线检查时必须和临床症状仔细对照, 排除器质性病变, 提高诊断本病的准确性。

3.4 2 组患者治疗疗效对照分析

X线诊断指导整合疗效总有效率较直接整合治疗高出约5.1%。 体征有上肢麻木感和颈肩疼痛伴上肢麻木感的病例占7%~9%, 有效率明显提高。 (1) 从颈椎病患者各年龄组疗效观察结果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有X线诊断指导整合手治疗的疗效都相对要好于直接整合手法治疗。 老年患者X线诊断指导整合手法治疗的作用更明显, 这是因为年龄越大, 患者的骨质增生、肌肉松弛越明显, 在整合手法治疗中的定位、定性需要清楚明确。 (2) 从颈椎病患者各体征组的疗效观察结果看出, X线诊断指导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直接整合治疗。 除心慌、高血压、头晕、头痛症状的X线诊断指导效果不明显外, 上肢麻木、颈肩疼痛、气促等症状有X线诊断指导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直接行整合治疗。 其中, 颈肩疼痛症状的X线诊断意义最大, 作用最明显。 但是, 应注意以下2 点: (1) 有些病例X线改变较明显, 而患者没有临床症状, 如病痛、上肢麻木、头晕、头痛、胸闷等, 这些应考虑先天的椎体改变, 或者是颈椎病的前期代偿性改变。 (2) 有明显典型临床症状表现, 而X线没有明显异常的患者, 首先要排除颈椎以外的病因引起临床症状, 排除其他病因后, 应该考虑是隐性颈椎病患者, 这些患者采用理疗、按摩等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明显。 总之, X线诊断对颈椎病的整合手法治疗提供了治疗手法选择的依据, 提高了治疗效果。

4 结语

颈椎X线平片诊疗技术在颈椎病诊治中的应用和发展, 对现在整合治疗颈椎病病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整合医生可以通过各种体位的X线片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范围、程度, 还可以排除症状类似的其他疾病, 病因诊断效果肯定, 疗效显著提高。 颈椎X线平片作为一种经济、快捷、有效的检查手段, 可在整合手法治疗前执行。 结合当前的医患矛盾, X线平片诊疗技术有必要作为常规检查开展下去, 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和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X线诊断对指导整合手法治疗各型颈椎病疗效的价值。方法:搜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门诊部因颈部不适进行整合手法治疗的患者1 690例, 对其中的845例行DR颈椎普通X线摄影检查, 另外845例未进行普通X线摄影检查, 对2组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行DR颈椎普通X线摄影组的疗效好于未行颈椎普通X线摄影组, 总有效率提高5.1%。结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适当体位的颈椎普通X线摄影检查, 对整合手法治疗颈椎病有提高疗效的作用,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X线摄影,颈椎病,整合手法

参考文献

[1]刘兴高, 李建龙.数字化X线摄影对颈椎病的诊断[J].吉林医学, 2011, 32 (23) :4 858.

[2]郁文明, 吴从健.中老年人颈椎病100例X线表现[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 :409.

[3]钟士元.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M].2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196.

[5]买小军, 王学琦, 卢万春, 等.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17 (3) :221.

[6]李兰贵, 李卫, 吴霞.颈椎病的X线诊断 (附1 000例X线分析) [J].现代医学影像学, 2000, 9 (4) :1 661.

[7]李景学, 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8]高俊, 杜宏利, 荣阳.颈椎管狭窄的MRI表现与进展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5) :42-43.

[9]龙三太, 阳阳.颈椎病发生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41 (2) :191-192.

[10]韦贵康.实用骨关节与软组织伤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78-79.

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X线诊断 篇9

关键词成骨不全先天性骨折放射线照相术

成骨不全症(OI)俗称脆骨病或脆骨-蓝巩膜-耳聋综合征,是遗传性中胚层发育障碍引起胶原蛋白形成不良所致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以骨质疏松导致多发性骨折、蓝巩膜、牙齿改变为诊断三联征,常伴有进行性耳聋,关节松弛和皮肤异常等改变。遗传学上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rmand于1813年首先报道,Lobstein于1833描述此病[1]。发病率由于部分症状较轻而忽视导致确切发病率不清楚,新生儿中大约在5/10万,本病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无统计学差别。

资料与方法

2005年2月~2011年6月收治成骨不全患者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23岁,平均4.5岁,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发骨折,1例蓝色巩膜,头颅呈皮囊状,2例患者牙质形成不全,2例身材矮小,1例听力减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磷及碱性磷酸酶均正常。病理检查,骨组织、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部分区伴纤维增生。追问患者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家族中无多发骨折患者,无明确家族史。

6例患者均行全身多处X线检查。

结果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多发骨折,骨折次数多在2~5次,典型者6个月内骨折3次,均由轻微外伤引起;四肢骨折5例,均为愈合后再骨折。其中1例生后不久哭闹不安,双下肢不能动,摄片双股骨、双胫腓骨骨折,断端弯曲成角,可见骨痂生成;双股骨骨折1例,折端成角,骨折部位可见多发陈旧性骨折,骨盆狭小,呈三角形;右肱骨及双股骨骨折2例,愈合后再骨折,3个月内骨折两次,均为无意间骨折,断端可见骨痂生成,断端成角,胫腓骨呈弧形,干骺端膨大;双胫腓骨弯曲,中段横形骨折1例,不能行走,需拄拐下床,下床不小心扭伤再次骨折。脊柱骨折1例,X线表现为脊柱弯曲,椎体变扁,骨质密度减低。四肢骨折表现为单发或多发骨折,骨干细长弯曲畸形,干骺端相对较大,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不清,骨皮质菲薄,部分患者有多发的新旧骨折,骨折处常弯曲成角呈畸形愈合。

讨论

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是由中胚层发育障碍造成的结缔组织异常病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及胶原蛋白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骨折、蓝巩膜、耳聋、关节松弛。男、女发病相等。临床上4个主要的诊断标准:①骨质疏松和骨的脆性增加。②蓝巩膜。③牙质形成不全。④早期耳硬化这些異常有两项就能确定诊断。由正常的日常活动或轻微外伤造成的多发骨折,是成骨不全的主要临床表现。

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骨组织的病理学和组织学特征性改变是细胞外骨基质原发性缺乏,骨胶原纤维成熟不足,成骨细胞缺乏使骨膜不能正常骨化,长骨长度仍不断增长,使骨干变细更为明显。成骨不全广泛累及全身骨骼,以管状骨、头颅、脊柱改变最为显著,还可累及皮肤、内耳、巩膜和韧带等组织。蓝巩膜亦是最常见症状,约90%病例可见,系巩膜透明度增加使脉络膜色素显露所致,在角膜周围的巩膜可呈白色圆环状[2]。听力障碍常在青春期后出现,约25%,可为耳硬化或听神经受压所致的传导性量骨痂生长,呈球状或神经性耳聋[3]。蓝巩膜容易导致认识上的不足,听力障碍出现较迟,全身多处反复骨折是最主要的症状。

成骨不全症:最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是骨密度弥漫性减低,躯干骨和四肢骨受累程度是一致的,以管状骨、头颅、脊柱改变最为显著,最轻的表现通常在平片上骨密度无异常。病变最常累及骨干,以下肢骨最常受累,骨干细长弯曲,干骺端膨大,有多发的新旧骨折,断端有广泛而大量的骨痂呈骨化密度不均的肿块影,骨折处常成角呈畸形愈合。笔者收集的病例都有下肢骨折。少数干骺端骨质呈蜂窝状囊性改变。颅骨骨质密度浅淡似软囊袋状,颅板变薄,囟门及颅缝闭合延迟。脊柱轻度后突,椎体呈双凹形或变扁。骨盆狭窄,通常呈三角形。先天性成骨不全的X线诊断并不困难,有时要与严重的佝偻病、软骨发育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甲旁亢等鉴别。在个别病例,新骨形成过多时,可致误诊为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在数月后可自愈,不留任何痕迹,但在少数人可遗留畸形愈合。

本组6例患者,2例出生后不久就发现多处骨折,3例上小学期间多处反复骨折,均为轻微外伤引起。骨折患者多数为婴幼儿,刚出生的婴儿多处骨折,易被误认为产伤引起,小学期间骨折的孩子易被认为顽皮引起,不能够引起大人和医生的注意,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出现多处反复骨折,使患者极端痛苦,生活质量下降,有的甚至导致畸形愈合,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造成不能挽回的终身伤害。正确认识本病,可以提高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早期诊断,避免骨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X线表现是诊断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唐农轩,范清宇.骨科学名词速查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95.

2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5-176.

X线平片诊断颈椎病的意义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颈椎病患者中, 男110、女90例子, 年龄最小为20岁, 最大88岁, 病程最短15d, 最长35a。其中颈型30例, 神经根型80例, 脊髓型10例, 椎动脉型10例, 交感型20例, 混合型50例。主要临床变现:上肢、手指麻木、颈肩疼痛、颈部强直、活动不利、心慌、胸闷、眼花、耳鸣、头晕、恶心、呕吐等。

1.2 方法

200例患者均摄取站立前后位、侧位、左右双斜位, X线管中心线对准第4颈椎, 投照距离为1m。

2 X线平片表现

2.1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经测量本组病例曲度改变100例, 其中变直80例, "S"型改变10例, 反曲10例。

2.2 椎体骨质增生

本组150例均有不同层次的骨质增生, 主要表现在椎体前后缘上角或下角唇样骨质增生, 年龄大者可见上下椎体骨质增生相连成骨桥, 又得椎体形态趋向扁长方形。以椎体后缘唇样骨质增生更有意义。

2.3 小关节及钩椎关节退行性变

本组有30例表现为钩突不同程度变尖、变长、边缘骨质增生, 可有小关节半脱位, 上方椎体向后移位。

2.4 椎间孔的改变

本组有100例椎间孔变形, 以C4~5, C5~6椎间孔变窄多见, 在斜位片上表现为椎间孔失去正常的椭圆形, 而呈哑铃状或不规则性。此征象是平片诊断颈椎病的重要征象。

2.5 椎间隙狭窄

本组100例有此现象, 此征象反映椎间盘特别是髓核退行性变或突出, 表现由椎间隙变窄, 相应关节面致密增白。

2.6 韧带钙化

本组100例有不同部位程度的韧带钙化, 其中以项韧带钙化最多见, 在同一水平的项韧带, 易受到创伤及劳损而出现变性, 产生钙化。其次为前纵韧带、后纵韧带。表现为颈椎周围韧带、软组织内斑片状或条状钙化影, 可出现于前后纵韧带、项韧带等部位, 以后纵韧带钙化更具有临床意义。

2.7 椎体不稳

本组病例有20例可见"双边"或"双突征", 表现为上下椎体弧线消失。

3 讨论

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变性后, 周围骨质、小关节及软组织等产生一系列病理改变, 压迫和刺激神经根、脊髓、颈动脉等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症状。颈椎病已是常见病、多发病, 据统计, 90%以上的伏案工作者患有颈椎病。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颈椎病趋势向低龄化发展。以前认为青年人不会得颈椎病的结论已经过时。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 学习和工作节奏加快, 电脑、电视的普及, 伏案工作增多, 运动量的减少,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及颈部过度劳累等现象普遍存在, 青年人患颈椎病日渐增多。临床表现为:颈肩部不适、酸痛、上肢麻木、活动无力、吞咽困难、胸闷、头晕、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发热、多汗或少汗等。按1984年我国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试行方案) , 一般分型为颈型, 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 脊髓型, 混合型。以神经根最为常见, 以颈5~6最多见, 次为颈6~7和颈4~5之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颈椎病最常见的X线征象, 表现为颈椎呈保护性的曲度变直或后突, 病变处椎间隙前窄后宽。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一个重要指征和客观指标, 其发病与椎体发育、椎体失稳、损伤、积累性劳损、感染等因素有直接关系。颈椎体不稳即上方椎体向后移位, 椎体后下缘至相对的椎板内缘之距离小于12mm, 多可发生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青年型颈椎病平片X线主要表现脊柱形态学的改变。侧位片可以观察椎体后缘双重影像, 成为双边、双突征。此征象对颈椎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中老年以退行性变多见, X线平片为椎体边缘致密发白、粗糙, 椎体前后缘唇样骨质增生, 钩突及小关节骨性关节面致密粗糙、尖刺样增生。小关节及钩椎关节退行性变, 边缘增生变尖, 可有小关节半脱位, 上方椎体向后移位。椎间孔变小, 椎间隙变窄是椎间盘变性的可靠征象, 表现为椎间隙变窄、关节面致密, 椎间孔失去正常的椭圆形, 而呈哑铃状或不规则性, 此外, 椎体前缘形成的骨赘可导致吞咽困难, 形成食管型颈椎病, 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综上所述, 颈椎病在X线平片上具有其特征性, 特别是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改变、骨质增生及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形、椎体不稳对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临床工作中加强对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征象的认识, 如果患者有以上临床症状尽量让患者拍颈椎片, 既经济让患者易接受, 又有助于颈椎病的早期诊断, 而且对预防和抑制颈椎病的进程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X线诊断颈椎病的意义, 提高对该病诊断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临床及X线平片确诊的颈椎病病例200例, 采用颈椎正侧位加双斜位片, 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平片基本能确诊颈椎病, 特别是在颈椎病的早期具有重要意义, 但它在提供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组织的形态学资料方面有比较明显限度。结论 在颈椎病的诊断中, 既要发挥平片诊断的优势, 同时也要考虑到它的局限性, 以便能客观地做出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结论。

关键词:颈椎病,X线平片

参考文献

[1]龚志刚.颈椎病X线平片影像学诊断[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 12 (6) :888.

[2]金征宇, 主编.医学影像学[M].417~418.

[3]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08.

[4]X线诊断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457~458.

上一篇:就业(创业)指导课下一篇:机械测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