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钉治疗三踝骨折(精选8篇)
空心钉治疗三踝骨折 篇1
摘要:目的:空心钉闭合穿钉在微创伤下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1)2周内的各型股骨颈骨折术前GardenⅠ、Ⅱ骨折采用皮牵引牵引患肢于功能位。GandenⅢ、Ⅳ骨折采用胫骨结节牵引患肢于功能位。(2)由移位的骨折麻醉状态下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利用C型臂透视下证实复位后,作皮肤小切口,先用一枚导针定位,再钻孔拧入2枚或3枚空心钉,退出导针,检查固定牢后,术毕。结果:55例患者经随访6月~5年骨折均愈合,无术后感染和股骨头缺血坏死表现。结论:此方法创伤小,明显减小对股骨头血运的影响,切口愈合快,骨折愈合好,一般患者均能耐受。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折固定术,空心钉
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3月应用多枚空心钉,采用闭合穿钉法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5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该法具有创伤小、手术危险小、操作可靠、大多数病人都能耐受和接受等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55例,男45例,女10例;年龄25~80岁,平均49.6岁,GardenⅠ、Ⅱ10例,GardenⅢ、Ⅳ4例,均为2周内新鲜骨折,以上均经X线检查及CT检查证实,无病理性骨折。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常规采用患肢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并穿“丁”字鞋固定于功能位。术前备皮,根据X线片选好长短恰当空心螺钉备用。硬膜外麻醉后,先行手法复位,C型臂透视证实复位良好,多功能牵引床保持位置。于髋前皮肤外置一斯氏针作为指导针,于大腿外侧上段股骨粗隆下2cm,作皮肤小切口,在C型臂引导下先用一枚直径为2.5mm导针与股骨颈平行方向钻入,经股骨颈达股骨头,深度到达股骨头软骨面下1~1.5cm,以配套的空心钻顺导针方向钻入,深度同导针,测量所需螺钉的长度,攻丝后拧入空心钉。在C型臂X线机下监视螺钉的位置,注意空心螺钉前端螺纹必须通过骨折线。同样方法固定第2,3枚空心螺钉。C型臂X机下正式螺钉长短适当且在股骨头和颈中,活动髋关节,确定固定稳定后,缝合皮肤小切口,术毕。
2 结果
术后55例患者常规普通抗生素治疗3~7天,无切口感染,7~10天出院。术后2周行床上功能锻炼。1月后扶拐下床活动,患肢勿负重。X线复查,骨折线模糊后,逐步负重,骨折线消失后弃拐行走。随访6个月~5年,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现股骨头塌陷及变形。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女性高于男性。主要是基于骨质疏松和骨质软化的基础上。Dorne等人用骨功能不全来描述这类病人。由于年龄、部位和复位质量、内固定的方法、骨折部位血供特殊等因素,发生骨折不愈合15%左右,股骨头缺血坏死20%~30%。早期治疗,准确复位,创伤小且稳定的内固定,尽可能减少血供破坏是确保骨折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选择尽早并有效的内固定应作为新鲜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尤以移位骨折为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选择首先是稳定性好并且对血运破坏少。从治疗结果上来分析,进入股骨颈的内固定材料截面积越大,对骨质和髓腔血供损伤就越大,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就越高。微创可将医源性损伤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此种方法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没有损伤,对股骨头学运没有增加破坏,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疗效。因此,本法具有创伤小、手术危险小、操作可靠、大多数病人都能耐受和接受等优点。
参考文献
[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636~637
[2]赵炬才,张铁良.髋关节外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197
[3]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8~1050
空心钉治疗三踝骨折 篇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住院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45~82岁,平均53岁,其中伴有高血压、心脏病者18例。
器械:应用标准内六角加压空心螺钉(长度90~110mm ,直径4.5mm),以及相关配套器械。
手术方法: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患肢置于牵引床上并充分内旋使骨折复位。经C形臂X线透视机下证实骨折已达解剖复位后,取髋关节外侧切口,在大粗隆下3~4cm处切开皮肤,切口长约2.0~4.5cm,調整好进钉方向(使其与股骨颈及前倾角方向平行),后用电钻钻入1枚导针,使其与股骨颈平行,并再次行C形臂透视,证实导针位置良好,用中空钻头套入导针钻孔,再用中空丝锥套入导针攻丝,后拧入1枚适合长度的空心加压螺纹钉,用同样方法再依次拧入另外2枚螺纹钉,使3枚螺钉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应注意拧入螺纹钉的螺纹应跨跃骨折线且应使钉尖位于股骨头软骨下0.5~1.0cm 为宜。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后,冲洗切口,逐层缝合。术后患肢穿矫形鞋外展中立位制动。
结 果
术后不需其他外固定,术后3天予半坐位,并在床上行患肢肌肉主动功能练习。2周后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活动。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经观察本级病例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8~12个月。平均为9个月。2例出现退钉,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
讨 论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之一,尤以老年女性较多。股骨颈骨折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以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居多,其骨折后的不愈合及并发股骨头坏死仍是临床上一大难题,其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仍可达10%及10%~25%。
病因:股骨颈骨折大多数是外旋暴力所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骨质疏松脆弱,且承受应力较大,所以只需很小的旋转外力,就能引起骨折。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几乎全由间接暴力引起,主要为外旋暴力,如平地跌倒、下肢突然扭转等皆可引起骨折。少数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则由强大的直接暴力致伤,如车辆撞击或高处坠落造成骨折,甚至同时有多发性损伤。
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中间型、内收型。
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头颈型、经颈型、基底型。
股骨颈骨折的几种治疗方法:①外固定:适用于外展型和中间型骨折,一般多采用患肢牵引或穿抗足外旋鞋8~12周,防止患肢外旋和内收,约需3~4个月愈合,极少发生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②内固定:目前有条件的医院在电视X线机的配合下,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如无X线机设备,亦可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③内固定同时植骨:对于愈合较困难或陈旧性骨折,为了促进其愈合,可于内固定同时植骨。④截骨术:对于愈合较为困难或一些陈旧骨折可有选择施行截骨术,如转子间截骨术或转子下截骨术。⑤人工关节置换术:适应于老年人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临床应用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股骨头的血供破坏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因素。由于股骨头血供的特殊性,骨折后阻断了股骨头的大部分血供,而发生股骨头坏死。
我们应用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46例,全部达骨性愈合,其中2例出现退钉,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疗效满意,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点在于:①手术器械设计合理,通过导向器准确定位,使三枚空心螺钉平行、呈三角形拧入,骨折面应力均匀一致,有效地控制了骨折的成角和旋转移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②当3枚空心钉拧紧时,骨折面可获得足够的加压和稳定。③当术后骨折端因吸收而存在间隙时,钉的无螺纹部分可向外滑动使间隙消失,继续保持骨折端接触。④由于空心钉固定牢靠,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可早期行患肢功能练习,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此外空心钉内固定还有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及并发心脑肺肾等多种内科疾病患者。对于高龄患者及患有其他明显影响身体健康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住院后应及时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进行全面地评估,以决定病人能否进行手术,必要时请相关专科医生会诊,及时控制有关病情,术中应严密监护,确保安全。笔者体会在复位中,头下型及颈中型的骨折颈骨折,有时可见骨的远折端向上移位及远折端的下角嵌插在近折端的断面内,形成股骨头向内旋转,颈干角变小,复位有时较困难,
股骨颈骨折易发生骨折不愈合(15%)和股骨头缺血坏死(20%~23%)两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与骨折类型、复位程度、内固定质量、年龄等因素有关,其中以骨折的类型对预后的影响最大[1],在治疗中我们应做到尽量解剖复位,在本组中有GardenⅣ型5例,由于骨折移位大在复位时较困难,术后愈合较慢,因此对GardenⅣ型及头下型患者建议不采用此种方法。内固定物的质量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在选用内固定物时应首先考虑其对局部血运的干扰、对骨折稳定性的维持等因素,空心加压螺钉自身体积小,故对股骨颈血运干扰小,而且其内固定的稳定性较其他内固定物强,有研究表明其术后股骨头坏死率较低。
股骨颈骨折以早期手术为妥,尽可能在24小时内完成手术。不能早手术者,应及时作患肢牵引,减轻囊内压力,为恢复血供,促进骨愈合,提供较好的内环境。
空心钉治疗三踝骨折 篇3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经皮微创,肌骨瓣,对比分析
股骨颈骨折因外界环境中多种高能量暴力因素的增加而频繁发生, 损伤程度较重, 股骨颈部位血供的特殊性是股骨头坏死的前提因素, 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时复位以及适当有效减压并固定是促进患肢骨折愈合根本准则, 选择实践价值高、疗效稳定的手术方法一直是临床治疗的突破点[1]。为分析将经皮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与空心钉加肌骨瓣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就诊于该院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 使用经皮空心钉加压微创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 并与空心钉加肌骨瓣进行疗效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就诊于该院骨科, 患者均为单侧股骨颈新鲜骨折。造成骨折原因为车祸 (34例) 、跌落伤 (22例) 、压伤 (18例) 、其他因素 (16例) 。患者年龄20岁~55岁, 平均 (34.4±2.4) 岁, 其中男59例, 女31例, 左侧股骨颈骨折56例, 右侧34例。根据受伤程度分型 (Garden分型) 属于II型至Ⅳ型, 分别21髋、46髋、23髋。患者均于伤后6 h内送入医院, 待病情稳定, 伤后3~4 d进行复位手术治疗。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治疗, 并配合完成手术治疗, 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 患者无其他合并症, 凝血功能正常。按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组, 观察组患者年龄21~54岁, 平均 (35.2±2.6) 岁, 其中男30例, 女15例, 左侧股骨颈骨折26例, 右侧15例。Garden分型II型~Ⅳ型, 分别11髋、22髋、13髋。患者年龄20~55岁, 平均 (34.4±2.4) 岁, 其中男29例, 女16例, 左侧股骨颈骨折30例, 右侧19例, Garden分型II型~Ⅳ型, 分别10髋、24髋、10髋。组间骨折程度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垫高患侧后完成麻醉, 于髋关节后行弧形手术切口, 大小12 cm。将股方肌蒂设置为中点, 沿股方肌附着粗隆处的四周切取骨块 (形态为长方体4 cm×2 cm×1 cm) , 包裹于生理盐水的纱布内。分离肌肉直至显示关节囊, 动作谨慎, 避免伤害神经, 并进行复位。然后通过C臂监视, 将3枚克氏针打入股骨颈, 以此为引导平行打入打3枚合适大小的空心钉做固定, 分别通过股骨距和中上部股骨颈。再于股骨颈前侧开骨槽, 大小形状与备用骨块相同, 将骨块轻轻锤击嵌入, 并深入股骨头内, 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固定后逐层缝合切口, 放置引流管。术后3 d内积极适应抗生素预防感染。
1.2.2 实验组
术前患肢服用镇痛药盐酸哌替啶。然后固定体位, 局部麻醉后, 通过牵引伸直患肢, 并且外展内旋患肢, 将患处股骨颈复位, 伸直髋关节。C臂监视 (型号Powermobil, 由德国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确保骨折满意复位, 然后于大转子下方将3枚克氏针打入股骨颈, 以此为引导作小切口, 平行打入打3枚合适大小的空心钉做固定, 固定位置和深度同对照组。术后24 h内控制感染, 固定患肢外展体位, 并适当床上锻炼股四头肌。同时口服疗骨胶囊和其他活血化瘀药。术后定期X线检查, 并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掌握注意事项。术后随访2年, 比较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随访对患肢进行Harris评分[2], 评定功能恢复情况, 其中分数在90~100分之间代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为优秀;在70~90分代表功能恢复良好;不足70分代表恢复较差, 另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测, 并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手术情况以及手术效果对比
实验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且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6.7% (3/45) , 低于对照组坏死率13.3% (6/45) ;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 (5.2±2.4) 月, 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随访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优良率为93.3%, 对照组为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 讨论
3.1 股骨颈骨折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股骨颈骨折的发生逐渐倾向于年轻化, 受伤原因多为外力暴力直接作用于股骨颈造成, 骨折程度较重, 错位后不易恢复。活动过程中股骨颈承受力较大, 发生骨折后常因较大的扭矩力作用发生移位, 并且严重创伤软组织。又因股骨颈特殊供血结构, 极易影响正常血运, 骨折常伴有营养血管受损, 供血受阻, 容易诱发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的骨膜层缺乏也是影响骨折愈合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能靠内骨膜恢复, 加重愈合困难性。
及时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股骨颈错位程度, 促进髋关节恢复正常结构。有学者认为[3,4]应力争尽早手术治疗, 避免继发移位的发生, 影响预后, 故将固定时间定为伤后12 h之内, 及时复位, 并清除关节囊内形成的血肿, 充分减压。本着理想复位、加强内固定的原则纠正骨折处学运情况, 维持稳定内环境,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3.2 经皮空心钉加压微创技术的优势
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种类繁多, 并未达到统一治疗标准, 未形成统一治疗方案。为达到以上理想治疗效果, 满足以上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需求, 临床逐渐优先选择经皮空心钉加压微创技术。该文经过详细的研究分析, 汇总各项数据如下:实验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且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6.7% (3/45) , 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 (5.2±2.4) 月, 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Harris评分优秀者32髋 (71.1%) , 平均分 (88.6±5.3) 分, 患髋功能恢复较理想,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考虑这种方案破坏性小, 内固定牢靠, 无禁忌证[5], 具有较高实践价值, 是一种值的采取的治疗方案, 具体优势如下: (1) 空心螺钉稳定性强, 其具有独特的构造使其抓持力增强的基本优势。而且空心螺钉小, 置入后对血管以及股骨本身刺激性小, 不易造成额外损害。 (2) 操作在C臂监视下进行, 具有微创技术优势, 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 对患者手术耐受性要求低, 适用于任何年龄段患者, 尤其适用于骨折严重、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 (3) 3枚螺钉以平行固定形式置入, 并通过折线, 进一步起到加压作用, 紧密连接骨折端, 增强稳定性。此种置入方法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 避免骨折端发生旋转的可能, 并且增强固定后抗压性, 增强承受力, 不易发生弯曲, 避免活动后螺钉脱出[6]。 (4) 空心螺钉可通过减压作用缓解股骨头坏死, 减少并发症, 使患者提前下床运动, 在活动量大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良好的加压作用和控制作用进一步提升稳定性, 缩短患髋愈合时间。 (5) 此螺钉材料为钛合金成分, 生物相容性较高, 并且耐腐蚀, 不易干扰影响检查结果, 是理想使用材料[7,8]。
综上, 与空心钉加肌骨瓣手术方法相比, 经皮空心钉加压微创技术对患者益处多, 社会效益良好, 应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杰, 张登君, 郭秀生, 等.股方肌骨瓣移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中长期疗效[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2, 35 (5) :370-372.
[2]吴春宝, 蒋仁伟, 唐勇, 等.经皮空心钉与空心钉加肌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 28 (12) :1043-1044.
[3]王祖安, 卜明, 龚举明, 等.经皮空心加压钛合金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医正骨, 2011, 23 (5) :51-52.
[4]马业涛, 宋世锋, 肖海涛, 等.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38) :77-78.
[5]曾强.空心钉内固定加股直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3例[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 22 (4) :509.
[6]吾肯, 祖帕尔, 库瓦提.空心钉结合缝匠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J].新疆医学, 2010, 40 (6) :49-50.
[7]赵振营, 林志荣, 赵喜元, 等.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探讨与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1) :18-20.
空心钉治疗三踝骨折 篇4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踝关节,空心针
内踝骨折是踝部骨折常见的骨折, 多为间接的旋转暴力所致, 内踝远端骨折块一般向下、向前移位, 且常有小的骨膜等软组织皱褶嵌入骨折[1]。踝关节是主要负重关节, 要承受很大的负荷, 踝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 取决于关节的解剖复位。我们自2006~2010年共收治内踝骨折病人61例, 其中单纯内踝骨折36例, 内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25例, 均采用C臂机透视下撬拨复位,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现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61例, 男46例, 女15例, 年龄12~75岁。单纯内踝骨折36例, 内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25例;闭合骨折43例, 附近有创面或皮肤明显挫伤18例。本组采用威高公司Ф4.5mm的空心加压螺丝钉作为内固定材料。
1.2 手术方法
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 术野常规消毒铺巾。患肢伸直稍内旋, 患足中立位。C臂机透视下复位 (内翻型骨折患足外翻;外翻型骨折患足内翻, 透视下定位导针于内踝尖中心, 经皮钻入Ф1.1mm的导针1枚于远端骨块, 利用导针撬拨复位) , 注意透视踝关节正侧位影像, 确定内踝骨块复位满意, 助手维持体位, 透视引导下, 导针直至对侧皮质下。切开导针处之皮肤0.5~1cm, 分离皮下组织至内踝骨膜, 空心钻钻孔略过骨折线, 达骨折近端后, 沿导针拧入一枚Ф4.5mm空心加压螺丝钉, 当进钉有阻力时, 透视下轻微收紧加压即可。若内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 亦可在透视下经腓骨远端外侧 (下胫腓联合上方1~2cm) , 微创置入一枚松质骨加压螺丝钉直达对侧胫骨, 收紧下胫腓关节, 使分离得到复位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 4~6周后去除石膏扶拐下地锻炼。
2 结果
本组61例患者术后行X线摄片检查, 复位满意, 骨折内固定位置良好。所有患者随访2~3年, 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1.5~3月, 平均2.5月。据患者主诉、踝关节外观、功能及X线征象作四级评价[2], 见表1。本组疗效:优32例, 良24例, 可3例, 差2例, 优良率91.8%。
3 讨论
微创手术对病人心理、生理上的影响较传统手术明显减轻, 是骨科治疗发展的趋势。随着骨折治疗观念由机械力学向生物力学的转变, Krettek 1997提出微创外科技术及桥接接骨板技术的概念, 即MIPPO技术, 其核心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 维持适当稳定, 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地血供, 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地生物环境。人们认识到骨折治疗方法除了维护骨折端机械稳定的同时, 还应充分重视骨折局部软组织血运的保护和骨、骨膜等组织的保护, 也就达到了生物学的固定要求。踝部软组织薄弱, 局部血供差, 且运动量大, 易受损伤发生骨折。在严重外力损伤下已破坏血运, 如再手术切开治疗骨折, 更易加重血供障碍, 造成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可靠的复位及固定、微小的创伤, 是保证踝关节功能早日恢复的先决条件[3]。且空心螺钉固定所产生的坚强内固定效果, 完全符合内踝骨折多钉固定的要求[4]。
临床我们采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手术创伤较切开复位明显减小, 可有效避免大隐静脉及伴行神经损伤; (2) 不加重软组织损伤, 不剥离骨块周围组织, 对骨折处血运破坏减到最小, 有利于保护血运、骨折早期愈合; (3) 扩大了手术适应症范围。由于此手术损伤小 (0.5~1.0cm皮肤伤口) , 手术时间短, 因此对术区皮肤要求较切开复位明显降低, 且无需皮下及骨膜下剥离, 故能有效的避免 (或减少) 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几率, 使部分术区皮肤条件不好的患者手术治疗成为可能。
本手术我们提醒注意以下几点: (1) 术前应仔细分析X线片, 明确了解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 (2) 术中应具备熟练的撬拨复位技巧, 配合以踝关节内外翻手法, 使骨折块达到良好复位; (3) 术中应透视踝关节复位正侧位影像, 确保骨折块位置复位满意; (4) 置钉加压方法:应在导针复位固定后, 空心钻将内踝骨块钻孔, 钻头透视下刚过骨折线为宜, 如此拧入空心螺钉时, 可有效避免产生的旋转应力使骨折块旋转, 螺钉于胫骨皮质下拧紧, 空心钉对骨块仅产生顺钉道的轴向压应力, 将骨块嵌紧。螺钉尾部不宜过度加压, 应避免钉尾沉入内踝骨皮质内, 反而减弱轴向加压作用。
参考文献
[1]侯树勋.现代创伤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255.
[2]苟三怀.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1993, 4:276-277.
[3]陶晨, 翟睿.内踝骨折两种固定术式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 2007, 10 (6) :515-517.
空心钉治疗三踝骨折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文整群选取的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72例小儿股骨颈骨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36例患儿中男孩26例,女孩10例,年龄在5~15岁,平均年龄为(10.28±11.93)岁;对照组36例患儿中男孩24例,女孩12例,年龄在5~14岁,平均年龄为(10.28±11.93)岁。所有患儿均符合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该组患儿中机动车损伤24例,行走跌倒18例,坠落10例;合并伤的患儿2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方法
询问伤情,包括患儿的受伤时间、地点、受伤时身体的姿势等,询问受伤后有无相应的处理。对患儿进行全面体检,观察生命体征,神经、血管、气管等损伤情况,对严重的伤员进行及时的救治,对患儿经行正、侧位X线检查,少数患儿还应进行动力性侧位、轴位等X线检查体位拍片。对于疑有椎体骨折的患儿进行CT检查[2]。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牵引治疗、髋部石膏固定、支具固定、定期康复训练、健康教育、饮食调节等。观察组患儿进行空心钉固定治疗方法,对于股骨颈骨折的儿童进行治疗,对其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需要使用空心钉进行内固定。对于骨折线不明显,尚属于稳定性骨折的患儿可在C臂机X线透视下使用一枚空心钉即可进行内固定,但对于螺旋形骨折或者骨折移位较为明显的患儿需使用克氏针联合空心钉对患儿进行内固定[3],并且需要对患儿进行切开复位,对于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异常增生及疤痕组织需要对病灶进行彻底清除的患儿常需要两个空心钉进行内固定。在对患儿使用空心钉进行内固定的过程中,应尽量将空心钉不超过骨骺处。对于股骨颈骨折的骨折线相对于接近股骨颈骨骺的患儿,为了增加内固定的效果,其内置的空心钉常需要超过骨骺处。在对患儿进行完上述治疗后,需对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骨折处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有情况应立即告知家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2结果
两组患儿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医生对患儿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组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上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童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增多导致本疾病发生的概率呈上升趋势,儿童的股骨颈骨折与成人有所不同,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为巨大的能量冲击损伤或者在病理性的骨折基础上发生的[4]。该病在儿童的任何阶段均可发生,但发生在青少年阶段的概率较大。对该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儿日后生活质量的关键,若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畸形愈合、骨不连和髋部畸形,对患儿无论是在生活、学习、发育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由于股骨颈的骨折可造成股骨头坏死,因此对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因人体关节结构较之骨干更为复杂,所以导致对于骨关节损伤后传统的检查方法不能明显的发现病变部位的异常,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而对于关节软组织损伤更是无法显示,但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对于骨折部位的损伤显示十分明显[5]。而CT对于关节软组织的损伤较为清晰明显,如椎间盘等损伤等,但在骨折的应用中,因影响因素太多,常会有骨折线不清等情况的发生,所以临床上DR(数字化的X线扫描)在股骨颈骨折中应用的更多。DR在实现了X射线摄影平片的数字化后,同时提高了平片检查的密度分辨率以及图像的清晰度,而针对股骨颈骨折,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具有高度的临床诊断价值[6]。
对患儿进行确诊后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骨科进行外科手术内固定的目的是重建解剖和恢复功能,根据AO/ASIF的原则,骨折内固定是建立在精确的骨折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尽可能的保留骨折部位的血运、早期的功能性活动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治疗。对骨折的患儿进行确切的内固定,而不影响骨折的愈合是每一位骨科医生所需要面临的挑战。空心钉内固定的四大原则为骨折处的解剖复位与重建;绝对可靠的符合生物力学的坚强固定和骨折块间的加压固定;尽可能的保护骨折的局部血运;早期活动骨折处的临近关节,防止骨折病的发生。但骨折后的坚强内固定并不等于骨折的愈合[7]。相关报道显示,坚强的内固定可以产生应力遮挡效应,但是也同样会产生再次骨折和植入物的疲劳断裂。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是解剖复位,使骨骼之间连接完好,节面平整,虽然骨折处易固定,但治疗时也应定期检查固定情况,术后患儿应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下肢及踝部恢复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该文的结果显示36例接受空心钉固定治疗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儿1例,占比为2.78%,其余患儿均愈合较好。由此可见,对小儿股骨颈骨折的患儿使用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较好,且患儿在接受上述治疗后后期并发症较少,并且手术对患儿造成的损伤较小,整体的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使用克氏针联合空心钉对患儿进行治疗可显著的减低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并且相关研究表明,联合内固定可帮助患儿的骨折部位进行快速愈合,其原因在于内固定的较为稳定而愈合加快。使用空心钉对患儿进行内固定效果较好的原因在于,此种内固定的方式符合股骨颈周围的力学要求,并且整体的框架构型不会对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并且由于空心钉的结构较为特殊,主要为螺旋形,能够有效的进行加压固定,并保持股骨颈骨折部位的稳定性[8],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使用空心钉对患儿进行能固定可减少8%左右的并发症产生的概率,并且患儿的骨折部位愈合速度提升了3~5个月。对于股骨颈骨折较为严重,移位较为明显的患儿,需要使用牵引器械进行牵引,在牵引的过程中需要将患儿的髋部外翻20~30°,在对患儿使用空心钉内固定后可将外翻的角度进行缩小,但是前提均是在空心钉进行稳固的内固定下,若固定的不够结实则不可进行强力的牵引[9]。并且临床上通常认为对于年纪较小的患儿,通常在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时候使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并且根据患儿的年龄不同选择的克氏针的直径也有所不同。对于年龄在5~8岁之间的患儿,通常使用的空心钉的直径为4 mm左右,并且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需要使用空心钉的直径会逐渐增加,但最好在术前先测量股骨颈宽度以作术中选材时参考。并且在对患儿使用空心钉进行骨折部位的内固定的过程中,注意空心钉的远端不应超过患儿的骨骺处,因为超过骨骺会对患儿的骺板造成影响,今儿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空心钉对患儿进行内固定的效果较好,并且稳定性也较强,该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医生对患儿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组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上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上对于骨折线较接近骺板处的患儿,需要将空心钉经过骺板才可对患儿进行良好的固定效果,但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股骨颈骨折患儿在治疗方法上采取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于患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患儿骨折愈合情况良好,不良反应较少,且术后患儿下肢功能恢复快,另外,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期间固定牢靠,受外力影响较少,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适合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对小儿股骨颈骨折的患儿使用空心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择该院骨科2014年2月—2016年1月接收的72例小儿股骨颈骨折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进行空心钉固定治疗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随访期间经CT检查结果提示35例患儿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儿1例,占比为2.78%。无再次骨折患儿,对照组患儿中有4例患儿出现骨折愈合不全等情况,占比为11.2%,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股骨颈骨折的患儿使用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较好,且患儿在接受上述治疗后后期并发症较少,并且手术对患儿造成的损伤较小,整体的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较大。
关键词:空心钉固定治疗,小儿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驰.改良术式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并发骨坏死预防塌陷的临床及力学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2]连国锋.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ColonnaⅡ,Ⅲ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3]吕宁.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3.
[4]周驰,何伟,王海彬,等.空心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初步观察[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3,7(5):659-667.
[5]刘翔.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6]王俊超.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GardenⅢ,Ⅳ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7]王俊超.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GardenⅢ,Ⅵ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8]安宁,赵德伟,黄诗博,王朝强,杨帆.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及其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23):901-903.
空心钉治疗三踝骨折 篇6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撬拨复位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法,切开复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2009年在本院就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 受伤后至入院时间3 h~9 d, 患者年龄18岁~72岁, 平均 (39.5±5.2) 岁。随机分组:40例为对照组, 女12例、男28例, 右侧23例、左侧17例, 分类:Ⅰ型13例、Ⅱ型15例、Ⅲ例12例;40例为观察组, 女14例、男26例, 右侧25例、左侧15例, 分类:Ⅰ型12例、Ⅱ型14例、Ⅲ例14例, 2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Ⅰ型骨折无移位者在抽出关节内积血或积液、加压包扎后行牵引治疗, 并在牵引中早日行膝关节功能练习;有移位且关节面下陷在2 mm以内、劈裂骨折移位在5 mm以内者可于局麻下行手法挤压复位, 骨牵引维持, 在牵引下练习膝关节的功能, 6~8周去牵引, 做活动练习。Ⅱ, Ⅲ型骨折且关节面塌陷2 mm以上、10 mm以下, 手法不易整复者, 应切开复位行内固定治疗, 将塌陷关节面及骨折块自骨折线用撬拔方法抬起, 使关节面恢复平整, 消除裂开的裂隙, 用螺丝钉或骨栓固定, 并用皮质骨支撑;术后给予石膏固定3~4周;合并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者于术中行探查修复;术后应尽早不负重活动膝关节, 以防止关节粘连, 待骨折愈合牢固后才可负重行走。
1.2.2 观察组
采用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无菌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 膝关节常规消毒铺巾。一助手握大腿, 一助手握前足, 屈膝15°牵引。在电视X线机引导下, 首先手法复位, 纠正骨折块横向移位, 根据骨折块大小及骨折部位, 经皮穿针撬拨复位。以胫骨内髁骨折为例, 在内侧平台前内侧, 沿骨折线部位, 经皮插入4 mm骨圆针2根, 骨圆针前径抵达平台塌陷骨片的下面, 利用杠杆原理或直接向上撬拨复位, 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术中能感觉到骨折移位的骨擦感, 外观畸形逐渐消失, 由助手持续牵引, 一助手持续撬拨钢针的位置, 再次挤压内外侧, 纠正横向移位, 在电视X线机的配合下经关节面下2cm处, 切开1 cm切口, 旋入1枚直径2.0 mm导针, 选好长度适中的空心钉沿导钉拧入固定, 空心钉尾部不超出对侧骨皮质, 使骨折端对合紧密, 经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好、关节面平整、内固定牢固后, 拔除撬拨用的克氏针, 缝合伤口1针, 包扎伤口。如骨折块接近关节面, 空心针无法固定, 可将撬拨用的克氏针撬拨复位后, 直接垂直穿入松质骨中, 起到支撑作用, 缺损部分靠骨膜化骨填塞, 若缺损部分超过5mm, 则需取局部小切口用人工骨或自体髂骨填塞。克氏针尾留在皮外, 6周拔除。
1.3 疗效评价
制定疗效标准: (1) 痊愈:膝关节屈伸度可达正常, 无内、外翻畸形, 平地行走及上、下楼梯正常, 无疼痛, 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 骨折愈合; (2) 显效:膝关节屈伸度可达90°~110°, 内、外翻畸形不超过5°, 平地行走基本正常, 长久行走后产生疼痛, 休息后疼痛消失, 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 骨折愈合; (3) 有效:膝关节屈伸度达60°~90°, 内外翻畸形超过10°, 上下楼梯需借助扶手, 平地行走产生疼痛, X线片示关节面欠平整, 骨折愈合; (4) 未愈:膝关节屈伸度小于60°, 关节行走时不稳定, 而且疼痛, X线片示骨折复位, 但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两组间比较,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详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撬拨复位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法中双头空心加压螺钉采用317 L型钢制成, 能承载高强度负荷和弯曲力矩, 它前段为松质骨细螺纹, 中段光滑面, 后段为带有皮质骨细螺纹的圆锥形体。由于骨折两端均有螺纹固定, 在拧入时前后螺纹进度不同, 加上尾部的圆锥形体, 能在骨折端产生轴向压力, 使骨折面紧密接触, 甚至嵌插。骨折端剪力变小, 压力增加。空心钉中心有直径2 mm孔道, 空心具有减压作用, 能促进骨折愈合。且该法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无手术瘢痕, 住院时间短, 感染机会小, 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笔者采用撬拨复位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结果发现采用复位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法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疗效可靠, 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英杰.胫骨平台骨折72例[J].中华创伤杂志, 2006, 22 (4) :252~252.
[2]瞿兴崇, 康芳宙, 方祖怡, 等.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评定方法[J].中国骨伤, 2006, 19 (12) :736~737.
空心钉治疗三踝骨折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18 例, 男15 例, 女3 例;年龄21~49 岁, 平均35 岁。右侧14 例, 左侧4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3 例, 摔伤5 例, 均为新鲜骨折。按Hawkins分型, Ⅰ型12 例, Ⅱ型5 例, Ⅲ 型1 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8 d, 平均3.5 d, 住院时间16.2 d。
2 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 气囊止血带止血。手术取踝关节前内侧切口, 自踝关节近侧胫骨外侧缘, 止于舟骨背侧, 显露距骨头颈和距骨体, 暴露骨折端, 尽量少剥离距骨周边的软组织和骨膜, 用骨膜剥离器插入骨折端轻轻撬拨复位, 如距骨体骨块自踝穴脱出, 可牵引足部, 增大踝穴, 前推后脱位之距骨体骨块, 使之复位, 尽可能不扭转、撕扯或剥离骨块与踝部相连的软组织。复位骨折过程中, 同时注意距下关节也应良好复位, 注意足背动脉, 尽可能避免损伤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解剖复位后, 由前向后用2枚直径1.5 mm的导针从距骨头部前内侧向后外成30°~40°角, 水平面向下10°~15°角进针, C型臂X线机透视见对位对线及导针位置理想后, 予以钻空, 打入2枚4.5 mm的空心加压螺钉, 均匀加压, 达到坚强固定。Ⅲ型骨折可采用延长切口, 在内踝后直接暴露骨折块或行内踝截骨, 用1~2枚直径4.5 mm的加压空心螺纹钉从后内向前外进行加压固定。修补踝周损伤韧带, 如有踝部其他骨折也应一并固定以稳定踝穴。术后第1天即可行足趾活动, 术后2周拆线, 短腿石膏功能位固定6~8周, 去除石膏后不负重行踝关节功能锻炼, 3个月后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后才可完全负重。每3个月随诊1次。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Kenwrght四级分类法评定[2]。优:伤足无不适, 除融合关节外, 踝关节及距骨周围关节活动范围达正常的90%, X线片示正常, 关节融合者应具有无痛稳定步态;良:在激烈运动或崎岖不平地面行走时有轻微症状, 活动度达正常的50%~90%, X线片示轻度退行性改变;可:中等度活动时疼痛, 活动度为正常的25%~50%, X线片可见中等度退行性改变;差:经常疼痛不适, 活动度不到正常的25%, X线片可见显著退变。如临床表现与X线所见不相等, 则以临床为主要评定依据。
3.2 结果
本组18 例, 随访时间1~3年, 平均1年10个月。按上述标准评定, 优10 例, 良6 例, 可2 例。
4 讨 论
4.1 距骨的应用解剖
距骨分为距骨头、距骨体, 位于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之间, 是足的支持和活动中心。距骨体有6个关节面, 表面75%被关节软骨覆盖[3], 仅由滑膜、关节囊和韧带相连。距骨的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的跗管动脉和三角支后结节支, 胫前动脉的颈上支和跗骨窦动脉以及腓动脉的穿支和后结节支。本身无独立的滋养血管, 由胫前后动脉和腓动脉发出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的不定形距骨动脉环通过增厚的韧带与关节囊分布于距骨并供应其血运[4]。当距骨发生骨折、脱位时, 经常将周围的软组织撕裂, 有限的血供易受损伤, 未断裂血管因局部软组织挫伤、肿胀及脱位骨折块的挤压导致血供进一步受损, 破坏了距骨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距骨不愈合、距骨缺血性坏死等。
4.2 手术时机的选择
距骨骨折是足部的一种高能量损伤, 骨折部位以颈部较为常见, 而距骨的骨折、脱位及手术的创伤都能破坏距骨的血液供应系统, 是导致距骨体部缺血性坏死的重要原因。由于损伤当时距骨周围血液供应的破坏情况基本确定。所以治疗上不仅强调距骨骨折解剖复位, 而且时间越早, 预后越好。因此临床上多选择在骨折6 h之内手术, 超过6 h或过于肿胀者, 给予石膏固定, 同时应用脱水药物, 5~6 d后肿胀消除后尽早手术。早期手术治疗, 可尽早恢复局部解剖形态, 减少组织压力, 更快消除水肿, 及时解除血管痉挛, 从而最大可能地保证距骨的血运。手术时间延迟将会给骨折复位造成困难, 而且将增加距骨无菌性坏死的可能性[5]。我们认为无论开放与否, 主张尽早手术治疗, 有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切开复位: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难于整复或固定、有血管神经压迫症状、关节内有碎骨块、手法整复失败。
4.3 手术入路的比较
距骨骨折的手术入路主要有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及后外侧四种。前外侧切口由于对距骨颈、体显露均差, 且不易进行内固定而很少应用。前内侧切口在距骨颈骨折中被广泛应用, 它可暴露较易产生碎骨块的距骨颈内侧, 并在直视下复位距骨颈, 但有损伤内侧血管可能是其缺点。后内侧入路显露距骨, 其优点是:可行内踝截骨直视距骨颈、体的内侧;若有内踝骨折同一切口完成内固定;将内踝翻向远端可保护三角韧带和距骨的内侧血运;可直接显露脱位的距骨体并有利其复位;由后向前固定距骨颈较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后外侧切口可较好地由后外向前内固定螺钉, 既垂直于骨折线, 又置螺钉于骨密度最高的区域, 常可达到生物力学的最佳值。黄昌林[6]报告腓骨下段截骨可保护距骨的血供, Ly与Fallat认为经外踝截骨是治疗部分复杂距骨 (特别是距骨体) 骨折的重要方法, 这些方法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为以后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前内侧切口, 术中可以较好的暴露距骨的上、内、下3个面, 可以充分了解跟距关节和胫距关节的受损情况, 同时还可以延长切口及内踝截骨暴露距骨体部的骨折, 解剖简单、操作方便, 距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胫前动脉、跗外侧动脉、三角动脉 (亦称三角支) 和内踝前动脉。胫前动脉分支的颈上支主要分布于距骨头、颈的上方及外侧面, 内侧三角支的血液供应主要分布于距骨颈后方的三角韧带, 提供距骨体部的血液供应。该入路介于胫前动脉和三角动脉之间, 为血管吻合部, 经三角韧带的前上方暴露头、颈部骨折, 不损伤三角韧带及其相应的血液供应, 尽可能避免损伤内侧血管。因此, 此种手术切口的选择可尽可能减少对距骨的血液供应的影响。
4.4 手术方法的选择
距骨表面75%被软骨覆盖, 血液供应特殊, 骨折后距骨体容易发生坏死, 而预防距骨缺血坏死的根本方法是早期手术和坚强可靠的内固定[7]。加压空心螺纹钉为钛合金材料, 具有理想的组织生物相容性, 同时用钛钉固定后不影响MRI检查, 能及时了解伤处的血液供应。普通加压螺钉没有空心加压螺钉导针的定位和导向, 术中易加重损伤, 而且导针也能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空心加压螺钉既可以精确定位又可以防止进钉过程中引起的头颈部的不必要的旋转。2枚加压螺纹钉可以均匀加压骨折端, 同时达到坚强内固定。而且由头端往体部进钉较为表浅, 愈合后拆除简单, 可局麻下进行。由于空心钉有很强的拉力作用, 而且强度大, 可促进骨折块之间的加压,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与距骨血运的重建, 避免骨不连的发生, 对预防距骨缺血性坏死有重要的作用。而一般的克氏针固定不牢靠, 且无骨折间的加压, 术后容易出现再移位和骨不连的情况。骨折得到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 加速了骨折的愈合, 缩短了石膏外固定的时间, 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条件, 故大多数患者能获得一个好的功能。但功能锻炼一定要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术后处理原则[8]。Waston认为[9], 即使距骨失去血运供应, 发生无血管坏死, 如能达到解剖复位, 仍可能有血管再生, 功能恢复相当满意。此外还有报道其他的治疗方法, 如刘立峰应用Biofix可吸收材料治疗9 例距骨颈骨折, 效果满意;Hangody报道行自体软骨移植的患者36 例, 有34 例疗效显著;还有骨瓣移植术和关节融合术等方法, 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和比较。
4.5 预后
本病主要并发症为距骨坏死和距骨周围的创伤性关节炎, 表现为去石膏后关节的疼痛, 其次为踝关节活动功能的受限, 故早期无负重下的功能锻炼是极为必要的, 患者在指导下经过功能锻炼后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由于骨折得到了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 加速了骨折的愈合, 减少了骨不连, 防止骨折畸形愈合, 降低了创伤性关节炎和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即便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 在延长负重期后多数能自行恢复, 即使缺血性坏死不能恢复, 但关节功能大都良好, 整体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卢巧华, 吴国飞.距骨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 2007, 13 (11) :663-665.
[2]胡文跃, 全仁夫.踝关节前内侧入路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距骨骨折[J].中医正骨, 2005, 17 (7) :35-36.
[3]姚太顺, 孟宪杰.关节外科[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14-61.
[4]邵云潮, 张光健, 周建平.距骨的血液供应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7 (7) :457.
[5]陈庆泉, 刘岩, 陈爱民, 等.生物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 10 (13) :1338-1339.
[6]黄昌林, 崔华明, 黄涛, 等.距骨骨折脱位手术入路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 1994, 14 (12) :736.
[7]杨泉森, 袁中兴.距骨严重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4, 9 (2) :115.
[8]刘立峰, 蔡锦方, 梁进.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移位的距骨颈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3, 17 (5) :368.
空心钉治疗三踝骨折 篇8
关键词:空心Herbert钉,手舟骨骨折
舟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腕骨骨折之一, 约占整个腕部骨折的82%~89.2%, 占全身骨折的2%, 且具有坏死率高、愈合率低的特点[1]。腕关节背伸着地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 常见于摩托车车祸或体育运动[2]。空心Herbert钉解决了手舟骨骨折长期制动的一大难题, 且临床疗效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4例手舟骨骨折的患者均于2009年6月~2012年12在我院外科进行治疗。观察组12例, 其中男10例 (83.3%) , 女2例 (16.7%) , 年龄18~39 (33.5±1.5) 岁, 受伤到手术时间1~7 (4.5±1.5) d, 体育运动手周骨骨折7例 (58.3%) , 跌倒手周骨骨折4例 (33.3%) , 车祸手周骨骨折1例 (8.34%) ;左侧10例 (83.3%) , 右侧2例 (16.7%) ;根据Herbert对骨折进行分型, 8例A2型, 4例B2型。对照组12例患者, 其中男9例, 占75%, 女3例, 占25%, 年龄19~41 (37.5±0.5) 岁, 受伤到手术时间1~8 (4.5±0.5) d, 体育运动手周骨骨折8例 (66.7%) , 跌倒手周骨骨折3例 (25%) , 车祸手周骨骨折1例 (8.3%) ;左侧6例 (50%) , 右侧6例 (50%) ;根据Herbert对骨折进行分型, A2型7例, B2型7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受伤到手术时间和发作原因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12例患者, 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12例患者, 进行早期切开复位, 空心Herbert钉内固定进行治疗, 麻醉方式为臂丛麻醉, 术后用石膏固定。术后3周左右关节囊愈合便可作腕关节主动或被动的活动, 以促进软骨的再生和修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术后平均愈合时间进行观察比较, 改良版McBride的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进行判定。
1.4 疗效判定
根据改良版McBride的评分标准对术后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进行评分。若患者骨折愈合, 手舟骨功能活动正常视为优;若患者骨折愈合, 手舟骨功能活动接近正常视为良;若患者骨折愈合, 手舟骨功能从事一般工作但长时间会有疼痛感视为中;若患者骨折未愈合, 手舟骨功能不能正常活动, 关节疼痛无力视为差。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率为100%, 且全部患者在6个月内愈合;对照组的骨折愈合率为83.3%, 10例患者在6个月内愈合, 2例患者的愈合时间>6个月。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McBride的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的McBride评分情况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舟骨骨折在青年人中的发生率较高, 且腕骨骨折的发生率居于首位, 约占51%~90%。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新鲜舟骨骨折被漏诊进而成为陈旧性骨折, 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3]。Herbert钉通过螺丝两头的螺距不同产生的加压作用使螺钉拧入软骨面, 解决了传统治疗中骨不连的缺陷, 且无需二次取出, 给手术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临床效果好。本文观察组12例患者采取早期切开复位, 空心Herbert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方法, 达到了100%的骨折愈合率, 且术后的McBride的评分情况也好于传统疗法的对照组, 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同时, 它在改善骨僵直方面也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金伟, 宋海峰.空心Herbert钉治疗手舟骨骨折32例[J].武警医学, 2011, 22 (11) :1005-1006.
[2]陈杭.Herbert螺钉治疗腕舟状骨骨折[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6) :2263.
【空心钉治疗三踝骨折】推荐阅读: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07-28
经皮空心钉06-24
微创经皮空心钉内固定08-27
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11-14
Gamma钉治疗10-13
骨折治疗10-19
颌骨骨折治疗10-18
髌骨骨折的治疗09-12
肋骨骨折的中医治疗05-11
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