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2024-08-01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进展(共8篇)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篇1

银屑病是近年来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皮肤病, 其基本损害为具有特征性的银白色成层鳞屑的丘疹或斑丘疹, 临床根据其发病特征将其分为4型, 但笔者在近两年的临床诊治中, 以寻常型和关节病型患者居多, 另两型很少见到。本病西医称“牛皮癣”, 相当于中医“松皮癣”、“干癣”等,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其病因迄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细菌感染 (如扁桃体炎) 、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变态反应、内分泌障碍、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由营血亏损, 生风化燥, 肌肤失养而成。现笔者将寻常型和关节型银屑病50例用中医辨证治疗和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至2014年在我科门诊就诊的银屑病患者5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40例, 男性25例, 寻常型20例, 关节型5例;女性15例, 寻常型12例, 关节型3例;年龄11~45岁, 疗程20~50d。对照组10例, 男性6例, 寻常型5例, 关节型1例;女性4例均为寻常型;年龄7~42岁, 疗程20~50d。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具备银屑病的典型临床特点, 符合银屑病的诊断要求。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1 0例患者可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1 0 mg, 口服, 3次/日, 或病情严重且反复发作者加用MTX (甲氨喋呤) , 每12h服2.5mg, 连续服用3次, 部分病例可采用芳香维A酸类的伊曲替酯0.5~1.0kg/d, 口服, 3~4周, 显效后停用。

1.2.2 试验组患者分两型进行辨证治疗。

(1) 寻常型银屑病:其损害为表面银白色鳞屑的丘疹或斑丘疹, 轻轻搔刮可出现成层鳞屑, 多发于头皮、四肢伸侧, 尤肘膝伸侧及腰骶部, 皮损呈多种形态, 如点滴状、钱币状、花瓣状等单一或二、三种形态并存, 刮除薄膜即见点状出血现象。①风热血热症:若皮损潮红、灼热、点状出血明显、瘙痒剧烈、夏季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 凉血止痒;用消风散和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15g、知母10g、丹皮10g、水牛角20g、苦参10g、蝉蜕6g、当归10g、生石膏30g、野菊花10g、赤芍10g、白鲜皮25g、蒲公英15g、大青叶15g、甘草5g;②血虚风燥症:病情稳定, 皮损不扩大或有少数新发皮疹, 但皮肤干燥或有苔藓样变, 面色晄白、舌质淡、苔薄、脉濡细, 治法:养血、熄风、润燥;养血润肤饮加减:生地12g、熟地12g、当归10g、赤芍15g、天冬10g、麦冬10g、花粉10g、丹皮10g、徐长卿10g、生黄耆15g、全蝎10g、鸡血藤15g、乌梢蛇10g、白僵蚕10g。 (2) 关节病型银屑病:其损害为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基础上出现以手、腕、足等小关节红肿疼痛, 病变较长者呈梭形肿胀, 患者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多年不愈, 皮损紫暗或有色素沉着, 鳞屑较厚, 形似蛎壳, 关节活动不利, 苔薄, 舌有瘀斑, 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袪风润燥。用桃红四物汤或大黄蟄虫丸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白芍10g、赤芍10g、鸡血藤15g、丹参15g、熟地10g、生地10g、玉竹10g、僵蚕10g、乌梢蛇 (研粉分服) 6g。

1.3 疗效判定

痊愈:为皮损消退, 瘙痒消失, 给予易发因素刺激物等未发作;显效:治疗后皮损消退, 瘙痒明显减轻, 给予上述食物时可有轻微复发;好转:治疗后皮损及瘙痒症状消退缓慢, 给予刺激性食物时随即复发;无效:皮损及瘙痒症状消退不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用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其疗效比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且副作用少, 不易复发。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患者中仅2例出现消化道不适, 但患者自述能耐受, 所有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行血、尿常规化验及生化全套检测, 均未出现治疗性异常。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后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 纳差, 血、尿及生化检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部分对照组患者因副作用反应致不能耐受而停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类药物。

3 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原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皮肤病, 常发于头皮及四肢伸侧面, 尤其是肘关节、膝关节附近, 也可在全身广泛发生。银屑病的发生常左右对称, 开始时往往是点滴状红色斑丘疹, 以后扩大或融合成各种形态。银屑病表面覆盖好几层云母片一样的银白色鳞屑, 将鳞屑刮去后露出鲜红色的光滑皮肤, 继续轻刮, 可出现点状出血现象, 这是银屑病的特征。银屑病一般在冬季症状加重, 夏季症状减轻。祖国医学将其归属围“白疕”范畴, 辨证寻常型银屑病当以风热血热症、血虚风燥症为主, 关节型银屑病当以血瘀症为主的辨证治疗。

本研究通过与西医综合常规治疗对照比较, 中医试验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比对照组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痊愈率高, 总有效率高, 无明显不良反应, 表明用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疗效是肯定、安全的。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银屑病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银屑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试验组 (40例) 和对照组 (10例) , 两组均为寻常型和关节型, 试验组采用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方法。结果 试验组用中医辨证治疗, 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无副作用。对照组疗效不肯定, 复发率高, 副作用大。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较西药巩固, 复发率低。

关键词:银屑病,中医,辨证治疗

参考文献

[1]文海泉, 朱晓明.实用皮肤病性病手册 (中西医结合)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朱文元.临床皮肤科[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3.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篇2

血液净化技术在治疗银屑病中的应用 银屑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有研究表明与多基因遗传,角质细胞增生和免疫机制有关。目前治疗多以中西医结合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光疗等为主。血液净化技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该疗法对久治不愈的严重皮损或并有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人,相对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它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痛苦,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血液净化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尿毒症、抢救中毒、重症肝炎及加强营养支持等方面。临床中,我们对银屑病合并尿毒症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加灌流治疗,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皮损面积也明显减少,多次实践证明血液净化技术对久治不愈的严重银屑病患者,或伴有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治疗痛苦小,治愈率高,安全有效。

是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树脂或者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废物,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主要是使甲状旁腺素(PTH)含量减少,PTH是导致尿毒症患者瘙痒的主要原因,而银屑病患者血清中PTH、IgA、IgG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用血液灌流的方式祛除银屑病患者体内过多的PTH、IgA、IgG,消除机体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毒素,抑制机体炎症和免疫状态的失衡程度,改善免疫功能及内皮组织功能,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这种方法在银屑病的治疗上起一定作用,其原理可能是清除抗体、免疫复合物、免疫介质等,净化内环境,改善了血液流变学,从而起到了改善病情的作用。

50例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药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0例, 其中男27例, 女23例, 最高年龄70岁, 最低年龄16岁, 平均44岁。其中病程最长为30年, 最短7年, 诱发红皮病4例, 脓疱病3例, 合并关节炎2例, 有家族遗传史2例。

1.2 治疗方法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现特点:红斑, 白色鳞屑, 点状出血。按其病程临床可分三期:进行期, 稳定期, 消退期。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2.1 进行期 (血热型)

皮损初起为点滴状、蛎壳状, 上覆有银白色鳞屑, 瘙痒, 轻刮鳞屑可见点状出血。新皮损不断出现。舌质红, 苔厚腻, 脉弦滑, 病程短。给予清热解毒, 除湿止痒治疗, 自拟消银汤方加减。方药:土茯苓30 g, 白花蛇草25 g, 紫草20 g, 茯苓20 g, 鸡血藤20 g, 赤茯苓25 g, 陈皮15 g, 白芍15 g, 车前子15 g, 丹皮20 g, 石膏20 g, 白蒺藜15 g。痒甚者加苦参、防风, 伴关节疼痛者加威灵仙, 脱屑量大者加荆皮、连翘, 伴下肢浮肿者加牛膝。1剂/d, 口服, 早晚饭后分服。疗程为6个月。

1.2.2 稳定期 (血燥型)

皮损稳定, 无新发皮疹出现, 炎症较轻, 鳞屑较多, 瘙痒。治疗原则:养血滋阴, 去风止痒。方药:当归30 g, 熟地25 g, 山萸肉25 g, 牡丹皮20 g, 赤芍15 g, 泽泻15 g, 知母20 g, 蜂房20 g, 全蝎2条, 蜈蚣2条, 白鲜皮20 g, 地肤子20 g, 防风20 g, 1剂/d, 口服, 早晚饭后分服。疗程为6个月。如胃有不适感, 可加粳米、白芍。

1.2.3 消退期 (血瘀型)

皮损表现为环状或半环状, 未见新发皮疹, 鳞屑减退, 尚留有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舌质暗红, 苔厚腻。治疗原则:活血化瘀, 除湿消斑。方药:三棱10 g, 莪术10 g, 丹参15 g, 赤芍15 g, 当归20 g, 龙胆草10 g, 栀子15 g, 黄芩15 g, 车前子15 g, 鬼箭羽30 g, 白花舌草30 g, 甘草10 g。1剂/d, 口服, 早晚饭后分服。疗程为6个月。外治法:可用龙胆草50 g, 生甘草50 g, 水煎, 冷湿敷。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皮损消退面积达到60%以上者为显效, 皮损消退面积达30%~60%以上者为有效, 皮损消退面积达30%以下者为无效。

2 结果

以上50例患者历经1年治疗:显效35例, 有效12例, 无效3例, 随访复发2例。

3 讨论

银屑病属于世界性的疑难杂症。病势表现为慢性, 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目前尚处于控制病情、延缓复发的临床治愈阶段, 通常男性多于女性, 有遇寒加重、得热减轻趋势, 约有20%~30%患者有遗传史, 寻常型银屑病为银屑病的初始阶段, 因其发病原因复杂, 病理机制不甚明了[1], 因而给临床用药带来诸多问题, 且控制不好容易泛发全身, 诱发脓疱型银屑病、关节炎型银屑病。特别是急性点滴状银屑病, 常见于青年, 给患者身心及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一些中草药的药效、剂型被开发出来, 如土茯苓、白花蛇草在治疗银屑病时效果非常明显, 张安和的中成药克银丸、复方青黛丸等, 片剂如消银片, 国随章的雷公藤片及一些注射剂、散剂、气雾剂 (如复方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艾柏熏剂) 等一系列药物, 在为广大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 也给中医药治疗各种皮肤病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2]。该病的病因病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一些精神方面、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导致的银屑病, 借助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物学、免疫学、康复医学来探究病因, 可更好的预防本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银屑病 篇4

1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多为各种内外因素所致机体血分热毒炽盛、耗伤营血, 营阴亏损使肌肤失于濡养, 生风生燥所致皮肤干燥脱鳞屑、瘙痒明显, 甚至伴脓疱、关节疼痛肿胀、全身皮肤潮红等症。究其病因多为外感、内伤所致, 外感自然界六淫之邪, 可直接伤人, 或素体正虚, 复感毒邪, 生热化燥, 耗伤营血。内因多由七情、饮食、劳倦所致, 内伤情志不遂, 郁而化火, 迫血妄出, 伤及营血;饮食过于辛辣肥甘, 易于酿生湿热, 外不能宣泄, 内不能利导, 阻于肌表, 从肌肤而发;内伤劳倦太过, 损耗正气, 伤及气血, 致机体正气亏损, 易受外邪侵袭, 从而好发此病[2]。

2 中医中药内治法

中医辨证将该病分为6型:血热证相当于银屑病

进行期, 该期可出现新的皮损, 有较重的鳞屑和瘙痒, 治疗上清热凉血, 选用清营汤加减;血燥证相当于银屑病稳定期, 该期无新的皮肤出现, 宜养血润燥, 选用四物汤加减;血瘀证多见于银屑病退行期, 皮损逐渐消失, 症状缓解, 以活血化瘀为主, 选用消银化斑汤加减;脓毒证, 属于特殊银屑病脓疱型, 此期在原有皮损基础上可见小脓疱, 治以清热凉血解毒, 方用解毒凉血汤加减;风湿阻络证, 属于关节病型银屑病, 伴有典型的关节受累表现, 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热毒伤阴证, 属银屑病红皮病类型, 伴全身皮肤潮红,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养阴, 方选解毒清营汤治疗[3]。

3 院内制剂

①银屑平片, 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痒

功效, 5~10片/次, 2次/日, 口服, 可用于血热证;愈银片,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润肤止痒, 5~10片/次, 2次/日, 口服, 适用于血瘀证;牛皮癣软膏, 清热凉血、消肿止痒, 可治疗各种银屑病, 1~2次/日, 外擦; (4) 润肤膏:清热养血、润燥止痒, 用于红皮病、血燥证银屑病, 1~2次/日, 外擦; (5) 芩连膏, 外擦,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可用于湿热证银屑病; (6) 复方苯甲酸软膏, 外涂, 能软化角质, 可用于斑块型银屑病; (7) 洗剂:野菊花、蒲公英、侧柏叶、鸡血藤、百部、白鲜皮、红花水煎药浴[4]。

4 针灸治疗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 治疗银屑病可选择针灸针刺, 对治疗慢性、复杂性银屑病效果较好。取风池, 为祛风解表之要穴, 可祛风解毒;内、外关均为络穴、八脉交会穴, 两穴配用, 可起到交通内外、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的目的;足三里, 为保健要穴, 针对银屑病属于胃肠原因所致者, 可起到疏风化湿、通经活络作用;阿是穴可沟通上下;肝气郁结可配期门, 疏肝行气解郁;血瘀证配血海可养血活血润肤止痒[5]。除体针外, 还可选择耳针、梅花针等特色疗法治疗, 都可起到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

5 总结

皮肤疾患中银屑病的患者不断增多, 该病不仅在外观上、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交活动上影响较大, 更是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并且缠绵难愈的特点, 也给治疗上带来一些难度。平素患有高血压病患者, 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 例如:倍他乐克, 可诱发和加重银屑病;更有甚者, 好发于头面部, 大大影响了美观。选择中医特色疗法, 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激素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也会对顽固性、复杂性银屑病的治疗上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应广泛推崇。但是要彻底治愈, 还有相当一段路程要走, 任重而道远。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也是较为复杂难治的一类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进步, 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治疗等都有很大的进步。选择中医特色疗法治疗银屑病, 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疗效, 但要彻底治愈该病, 还需继续努力。

关键词:中医,特色疗法,银屑病

参考文献

[1]王海棠.美容皮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8.

[2]金起凤, 周德瑛.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228-233.

[3]王根林, 张志礼.辨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J].山西中医, 2007, 23 (5) :10-11.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2.

中医辨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94例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4例病人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 其中男性58例, 女性36例;年龄最小者17岁, 最大者57岁, 平均年龄为31.6岁;病程最短者26天, 最长者28年, 平均病程为7.83年。除6例首次发病未经任何治疗外, 余88例来我院治疗之前均接受多种中西医治疗, 疗效不佳, 病情仍反复发作。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为:基本损害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 上覆成层银白色鳞屑, 有薄膜和点状出血现象。皮疹形态大小不一, 分布广泛, 呈对称性, 身体各处均可发生, 也可长期局限于某部位。 (1) 血热风燥型:皮疹扩散迅速, 基底潮红, 鳞屑易剥离, 自觉明显瘙痒, 搔刮后点状出血现象明显, 伴有口渴、咽痛、烦躁、大便干、小便黄等现象, 舌质红或暗红, 舌苔黄, 脉弦滑或滑数; (2) 血虚风燥型:皮肤干燥, 皮损基底淡红或暗红, 鳞屑较厚, 瘙痒明显, 搔刮后点状出血现象不明显, 大便正常或秘结, 舌质淡红, 舌苔薄, 脉缓或弦细。

1.3 纳入病例标准

凡符合本病诊断标准者, 可纳入病例。

1.4 排除病例标准

过敏体质及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脓疤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银屑病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1) 血热风燥型:土茯苓30g, 忍冬藤15g, 草河车15g, 白鲜皮15g, 北豆根10g, 板蓝根15g, 威灵仙10g, 生甘草6g, 槐花30g, 茅根30g, 紫草15g, 赤芍10g, 每日1剂。随症加减:若皮损鲜红, 面积较大, 重用生地或加丹皮、生石膏、知母;若鳞屑较厚, 加黄芩、大青叶;若瘙痒较甚, 加白芷。

(2) 血虚风燥型:生地30g, 丹参15g, 元参15g, 麻仁10g, 大青叶15g, 北豆根10g, 白鲜皮15g, 草河车15g, 连翘10g, 当归15g, 白芍12g, 每日1剂。随症加减:若皮损紫暗, 加赤芍、桃仁和红花;若鳞屑较厚, 加当归、鸡血藤;若瘙痒较甚, 加白芷。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两个疗程内皮损和体征完全消失, 自觉症状消失, 皮损处恢复正常或仅留下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显效:皮损消退80%左右, 自觉症状明显消失;有效:皮损消退40%以上, 自觉症状减轻;无效:皮损和自觉症状无明显变化或仍有新的皮损出现。

3.2 治疗结果

94例患者中, 痊愈67例 (71.31%) ;显效14例 (14.89%) ;有效8例 (8.51%) ;无效5例 (5.32%) , 总有效率为94.68%。服药治疗时间最短者28d, 最长者80d, 平均53.79d。治疗中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但有4例患者出现腹部不适, 轻度腹泻, 经辨证加减药物后症状消失。

4 随访观察

治疗结束后, 每年进行2次随访观察, 其远期疗效标准, 仍参照本文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痊愈67例中, 随访观察2年, 除有3例轻度反复外, 余未见复发;显效14例中, 随访1年内复发者9例, 2年内复发者12例;有效8例, 随访1年内复发者7例。

5 典型病例

胡××, 男, 36岁, 2003年9月1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全身反复泛发弥漫性片状红斑鳞屑性损害已7年, 伴有瘙痒, 皮损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 以躯干和四肢伸侧为甚。伴有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数。临床诊断: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分型:血热风燥型。治则: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辨证治疗 (土茯苓30g, 忍冬藤15g, 草河车15g, 白鲜皮15g, 北豆根10g, 板蓝根15g, 威灵仙10g, 生甘草6g, 槐花30g, 茅根30g, 紫草15g, 赤芍10g, 黄芩10g, 白芷8g) 。连服30剂后, 皮损基本消退, 皮损处仅留色素减退斑, 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获临床痊愈。随访1年, 未见复发。

6 讨论

银屑病的病变特点比较明确, 所以其诊断比较容易, 确诊后关键是辨证准确, 方可论治。中医学认为血热风燥或血虚风燥, 致邪客肌肤为其基本病因病机:素体“血份有热”, 若复因外感六淫, 或进食辛辣厚味、鱼虾酒酪, 或心绪烦忧、七情内热, 以及其它因素侵扰, 均能使血热内蕴, 郁久化毒, 以致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2];或禀赋素弱、营血亏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初起多夹有风寒或风热之邪, 侵袭肌肤, 以致营血失和、气血不畅, 阻于肌表而生;或因湿热蕴积, 阻于肌表而发;或因病久风寒、风热、湿热之邪, 耗伤气血, 致使血虚风燥;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 致使营血亏损;或因调治不当, 毒热流串, 入于营血, 内侵脏腑, 导致气血两播而发病[3]。病初, 皮损多分布于阳侧, 即背部及四肢的伸侧, 病属阳经, 病浅易治, 预后较好;病久, 因失治误治, 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激素, 细胞毒性药物, 伤伐正气, 邪由阳转阴, 不仅阳侧有皮损, 阴侧皮损更重”[4], 病程迁延, 容易反复。

血热风燥型, 根据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在卫汗之可也, 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需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 采用清热解毒法, 着重清泻气分热毒, 营血热毒可随之而消。血虚风燥型, 由于风燥日久, 伤阴耗血, 需滋阴养血润燥与清热解毒并用, 攻补兼施, 以免苦寒化燥, 或滋腻敛邪。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守方不移和随证易方相结合, 若辨证准确, 服药1~2周即可见效, 一般需要坚持服药8~11周;血若热风燥证经一段时间治疗后, 皮损由鲜红转为红褐色或淡红, 需以血虚风燥证用方;若血虚风燥证在治疗过程中复感外邪或饮食不当, 皮损加重或又有新起斑疹, 需加重清热解毒药的用量, 或以血热风燥证用方。

银屑病病程缠绵, 症状顽固, 易反复发作, 是皮肤科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 中医药治疗该病效果较好, 并且有可长期服药、副作用小的优势, 如何发挥优势, 提高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4.

[2]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152-157.

[3]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490.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银屑病患者142例, 治疗组72例, 男39例, 女33例;年龄20~71岁, 平均45.5岁;病程0.5~3.0年。对照组70例, 男38例, 女32例;年龄19~75岁, 平均47.0岁, 病程0.5~2.5年。两组病例病情、病程及年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1) 血热证:临床表现躯干、四肢有泛发性红斑, 上覆鳞屑, 瘙痒, 舌红, 苔黄, 脉弦。治法:以凉血解毒, 清热祛风。方用:土槐饮加味。药用:生地、白茅根、土茯苓、生槐花、炙蜈蚣、乌梢蛇、板蓝根、忍冬藤、威灵仙、生甘草。心烦易怒加山栀子, 便秘加大黄适量。水煎服, 每日1剂, 分2次服用。 (2) 血虚证:临床表现四肢、躯干有广泛黄豆大红斑, 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 瘙痒, 咽喉肿痛, 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治法:治以祛风养血, 润肤止痒。方用:养血润肤饮加减。药用:当归、麦冬、生地、白僵蚕、桃仁、天花粉、鸡血藤、丹参、土茯苓、红花、何首乌、生甘草。瘙痒甚者加露蜂房。每日1剂, 水煎, 分2次服用。疗程2个月后皮疹基本消退。 (3) 血瘀证:临床表现皮疹已遍及头皮、躯干、四肢, 瘙痒, 舌淡红, 苔黄, 脉弦。治法:以活血化瘀, 清热散风。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当归、牡丹皮、桃仁、红花、川芎、忍冬藤、郁金、赤芍、丹参、蚤休、徐长卿、白花蛇舌草。皮疹经久不消加三棱、凌霄花、莪术。水煎服, 每日1剂, 分2次服。

1.2.2 对照组

(1) 灭滴灵0.2 g, 3次/d, 口服。 (2) 甲硝唑0.2 g, 3次/d。 (3) 免疫制剂:胸腺肽8 mg, 肌内注射, 隔日1次。 (4) 干扰素治疗。 (5) 维生素A、维甲酸。

1.3 疗效标准[3]

(1) 临床治愈:经治疗后皮疹全部消退或者有个别皮损; (2) 有效:皮疹消退50%以上者; (3) 无效:皮损消退<30%。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比较,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疗效结果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银屑病属于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之一。银屑病中药治疗方法, 首先是彻底清除血液中致病因素, 治病去根。因为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是有机物的大分子, 它带有很多活性基因, 它可以黏附血液中的致病毒素形成更大的复合物, 利用中药独特的利尿作用, 从肾脏排除到体外[3,4]。其次是中药的清热解毒药物等有效抗感染成分不易对链球菌产生耐药性[5,6], 可以有效抑制咽部炎症, 不让毒素再次进入血液, 它可以避免细菌对抗生素所产生的耐药性, 从而抑制了银屑病复发。最后中药治疗能调节免疫功能, 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有许多药物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果免疫功能得以恢复, 银屑病就不会复发。总之, 对于银屑病来说, 选择中医治疗, 只要科学得当, 完全可以免受许多不必要的痛苦, 从而提供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中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治疗组72例采用中医治疗患者与对照组70例采用西医治疗患者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50例, 占69.45%;总有效率为90.18%。对照组治愈29例, 占41.43%;总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清热而不伤脾胃, 解毒而不伤阴血, 滋阴散结而不伤正气, 具有分型简便、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银屑病,疗效

参考文献

[1]黄建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2) :22.

[2]梁莹.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6 (5) :9.

[3]樊金卿.治疗皮肤病经验介绍[J].黑龙江中医药, 2008, 37 (1) :26.

[4]范华.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30例[J].现代中医药, 2010, 18 (3) :44.

[5]杨洪浦.阴虚阳亢型银屑病的中药治疗与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7 (2) :282.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篇7

1 银屑病———T细胞介导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T细胞介导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典型的皮肤表现是境界清楚的具有银白色鳞屑的红色斑块, 轻者可表现为几个硬币大小的肘膝部位斑块, 重者也可以全身皮肤受累。当学者发现环孢素等降低T细胞的活性及T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的药物可以改善银屑病后,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Wrone-Smith T发现将银屑病患者未受损皮肤移植到SCID鼠身体上, 并予注射银屑病患者自体T细胞, 结果移植的皮肤上出现了银屑病皮损[1]。大量文献证明T细胞识别的抗原多肽能够加重银屑病[2,3,4], 而且银屑病患者的T细胞会增强对链球菌M蛋白和人表皮角蛋白的同源肽反应[5]。因此, 学者们推测可能是T细胞与链球菌M蛋白、人角质蛋白抗原决定簇的交叉反应导致了银屑病的发生[4,6,7]。腭扁桃体是链球菌感染的常见部位, 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 并且扁桃体中含有抗原提呈细胞和T细胞, 是免疫系统的一个岗哨, 可能是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部位。

2 扁桃体———咽部的免疫岗哨

口腔、咽喉和上呼吸道的黏膜表面是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重要屏障。扁桃体是一个免疫活性器官, 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 故具有防御细菌病毒的屏障功能, 咽部是呼吸及消化道的共用通道, 较易隐藏病菌和异物, 扁桃体执行着机体这一特殊区域的防御保护任务[8]。不过此处也易遭受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等病菌的侵袭而引起炎症。扁桃体网状上皮具有独特的细胞组成, 包括上皮细胞、基质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 (DCs)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9], 是采集生产性抗原的理想部位, 在网状上皮下是富含B细胞的淋巴小结。在一些B细胞、T细胞和DC细胞亚群的相互作用下, 淋巴小结能够促进记忆B细胞和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分化。在扁桃体中已经鉴定出6种DC表型[10], 每种表型都有不同的位置分布和功能。DCs有很强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能力, 在T细胞介导的反应中, DCs也能影响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的平衡[11]。

3 链球菌与银屑病

反复感染及扁桃体过度肥大是最常见的扁桃体疾病[12], 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与急性和复发性咽喉感染有关, 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则被认为能刺激肥大反应。已有研究充分证明, 咽喉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的发病及症状急性加重相关, 其也是惟一明确的外源性诱发因素[13,14,15,16,17]。国外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发生咽喉痛的概率是普通人的10倍, 咽喉链球菌感染可加重慢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病情[15]。Whyte[18]调查的20例点滴状银屑病患者中80% (17例) 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 (ASO) 滴度超过200 Tood单位, Nyfors等人[19]调查的245例银屑病患者60%ASO抗体滴度大于200 Todd单位, Wilson[20]等人发现54%的点滴状银屑病患者ASO滴度大于200 Tood单位, Nicholas发现4%的银屑病患者ASO滴度大于200 Tood单位。点滴状银屑病患者皮内注射链球菌抗原后可发生过敏反应, 皮肤或皮内接触到链球菌及其产物可产生新的银屑病皮损[21]。并有研究表明青霉素和红霉素或利福平治疗慢性银屑病患者, 所有患者皮损均有所改善[22]。通过β-溶血性链球菌超抗原已经证明, 在银屑病患者体内T细胞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CLA) 的表达提高[23,24], 皮肤中80%的T细胞碳水化合物基团的表达及患者的血液中CLA+、CD8+T细胞数量与银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5]。链球菌感染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IL-17产生及上皮细胞激活有关[26]。另外, 感染链球菌后外周血中M蛋白特异性的T细胞增殖, 被细菌分泌的超抗原活化后随机移行至皮肤, 活化的T细胞刺激角蛋白的产生及表达, 导致角朊细胞的增殖和角化不良。Sigmundsdottir H发现在同一银屑病患者的不同斑块中分离出了相似的寡克隆T细胞, 摘除扁桃体后患者病情得到了缓解, 从而进一步支持了以上观点[27]。

4 扁桃体切除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

近一个世纪前, Winfield[28]提出一系列的6个病例报告, 第一次引起了人们对扁桃体引起的银屑病的注意。随后β-溶血性链球菌被确定为银屑病的致病原[29], 它能诱导点滴状银屑病的发生及慢性斑块状银屑病的恶化。链球菌不能被青霉素或者红霉素等抗生素彻底消灭[30], 因为这些抗生素不能穿过宿主细胞, 而链球菌是兼性胞内菌[31,32], 常规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利福平和克林霉素在胞内有活性, 能同时消除胞外及胞内的链球菌[33,34,35,36]。但是, 抗生素的治疗可能只是得到暂时性的疗效, 大约20%健康无临床症状的个体咽喉中携带有β-溶血性链球菌, 这就很可能导致在停止治疗后细菌在患者的咽喉中再次繁殖[4]。1967年来自德国的一份报告描述了92例患有慢性扁桃体炎的银屑病患者, 其中56例接受了扁桃体切除手术, 手术后, 36例患者64%的病情有所改善, 20例患者36%的病情没有变化;与此相比, 对照组的36例未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中, 8例患者 (22%) 的病情得到改善, 28例患者 (78%) 的病情没有变化[37]。之后Nyfors等人[38]进行了非受控的回顾性研究, 调查了扁桃体切除术对74例青年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疗效 (平均年龄14.2岁) , 发现局部治疗很难治愈。在回访期间 (平均4.5年) , 32%的患者依然有明显的银屑癣, 39%病情得到相当大的改善, 22%病情无变化, 7%患者病情加重。另一个病例报告[39]介绍了扁桃体切除术对2个年轻姐妹的影响, 这对姐妹在上呼吸道感染和严重咽喉肿痛1周后患上了点滴状银屑病, 两人均携带人类白细胞抗原-B37等位基因, 此基因与银屑病高度关联。扁桃体切除术后2个月内这2例患者的皮肤病灶几乎全部清除。1996年, Hone等人[40]报道了对13例顽固性银屑病患者 (平均年龄17岁) 进行的非受控前瞻性研究, 本组研究对象包括6例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和7例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 扁桃体切除后1个月内, 这些患者病情均有好转, 7例患者病灶完全清除, 3例患者银屑病得到显著改善。点滴型银屑病患者的术后恢复数据更令人印象深刻, 5例患者的疾病彻底清除, 剩余1例患者病情有明显好转。同年, 日本的一项包括3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研究报告[41]指出, 扁桃体切除术后49%的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 扁桃体切除术对女性的作用 (84%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比对男性 (31%) 更为有效。在年轻患者中也更有效:20岁以下的患者中83%的人病情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 30岁以上的患者好转率则降为68%。1998年, Rosenberg等人[42]报道, 扁桃体切除术后, 14例中有9例患者银屑病得到清除, 剩下的5例病情有显着改善。这14例患者的扁桃体都有链球菌定植, 并且使用抗生素不能消除链球菌。1年后, Mc Millin等人[43]给出了两个病例报告的细节, 第1例是一名患有严重早发性银屑病的5岁女孩, 有扁桃体肿大和一次链球菌性咽炎史。第2例是患有初发型点滴状银屑病和复发性链球菌咽炎的11岁男孩。与先前Hone等人的报告一致, 儿童早在扁桃体切除1个月后及16个月的随访检查中, 银屑病均得到显著改善。同年, Ozawa等人[44]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 此项研究包括385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 他们的报告指出, 扁桃体切除术对16.7%的患者有效。Prinz组随访了3例有点滴状银屑病皮疹的顽固性慢性斑块型银屑病, 扁桃体切除术3年后银屑病完全缓解, 对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基因重排的分析表明来自相同T细胞克隆的T细胞同时出现在这些患者的皮肤和扁桃体中[27]。赵鹏等报道青少年组予以扁桃体切除加青霉素等抗生素使用的点滴状银屑病及斑块状银屑病的痊愈率, 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45]。2010年王传永等人报道对42例点滴状银屑病行扁桃体切除术, 1年后随访19例痊愈 (45%) , 14例好转 (33%) , 9例无效 (21%) , 所有随访病例术后均无进行药物治疗, 有效病例术后7 d~10 d皮肤瘙痒有不同程度减轻[46]。2010年刘阳等报道对72例慢性银屑病伴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中行扁桃体切除33例, 非手术39例, 健康人正常对照30例, 治疗后4, 12周手术组痊愈率分别为48.5%和39.4%, 明显高于非手术组;治疗前2组患者血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治疗后4, 12周手术组较非手术组明显降低, 提示IL-8和TNF-α可能是参与银屑病皮肤损伤的重要细胞因子,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达水平有变化, 且随着疾病的治愈其表达接近正常水平[47]。2012年, Thorleifsdottir RH报道, 扁桃体切除术后, 86%慢性银屑病患者 (13例) 病情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并指出这是因为腭扁桃体产生识别皮肤角蛋白决定簇的效应T细胞所致[48]。2013年, Sigurdardottir SL等人[49]报道了一项自2011年开始进行的前瞻性、受控的、观察员双盲试验, 这项研究涉及到29例具有咽喉疼加重银屑病史的慢性银屑病患者, 他们被随机分到扁桃体摘除术组 (n=15) 或对照组 (n=14) , 随访2年。试验组中, 扁桃体切除术后, 13例患者 (86%) 出现持续改善, 病情的减轻范围在30%~90%。该研究除了临床随访, 也评估了血液T细胞对人表皮角蛋白和链球菌M蛋白短肽库的反应, 发现临床改善程度与患者血液中的肽反应性皮肤归巢T细胞的数量减少有密切的相关性。扁桃体切除组与对照组相比, 患者不仅皮肤病变减轻, 所需的对症治疗也有所减少, 在对照组中没有观察到相应的临床或免疫学变化。

5 展望

中医治疗不孕的研究进展 篇8

1 不孕的病因病机

关于不孕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有着不同的观点。肾虚,肝郁,痰湿,血瘀等都能导致不孕。《素问骨空论》督脉者,……此生病,……其女子不孕。”《素问·上古天真论》:“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曰:“子脏冷无子者,由将摄失宜,饮食不节,乘风取冷,或劳伤过度,致风冷之气乘其经血,结于子脏,故无子。”《丹溪心法·子嗣》曰:“若是肥盛妇人,察受甚厚,态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行湿燥痰。”《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女子不孕之故由伤其冲任也……或因体盛痰多、脂膜壅塞胞中而不孕。”《褚氏遗书·求子论》曰:“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丹溪心法·子嗣》云:“态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傅青主女科·种子》曰:“瘦人多火,而又泄其精,则水益少,而火益炽。此阴虚火旺,不能受孕。”《沈氏女科辑要·卷上》:“此求子全赖气血充足,虚衰即无子。”

牛月华[3]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不孕症病因虽然多种多样,但以血瘀最为多见。曲文玉教授[4]认为肾虚肝郁,瘀血内阻,湿热邪毒内侵是免疫性不孕的病因病机。李光荣教授[5]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得出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病因病机是气血失和,疲血阻络,胞脉不通。李丽芸教授[6]则认为脏腑和气血病理生理在不孕症中起着重要作用。肾、脾功能与女性排卵紧密相关,血旺则子易生。

2 不孕的治疗

2.1 中医药治疗

中医在治疗不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讲究辩证论治,辩证不同,治法方药就不同。传统中草药治疗不孕的疗效优于西药,给患者带来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较小[7]。曾敬光[8]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不孕应认真辨其虚实寒热以施治。认为不孕症的常见证型不外乎血虚、血瘀、痰湿、肾虚、肝郁五种。李丽芸[9]认为不孕的辩治当以肾为本,并应适时调补阴阳。

陈莹教授[10]认为不孕应以肾虚为主,又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并提出“补肾为主,佐以健脾柔肝”的观点。陈莹教授拟更年宁汤治疗卵巢早衰不孕,拟方如下:菟丝子、淫羊藿、枸杞子、生牡蛎、巴戟天、山茱萸、熟地、山药、白芍、茯苓、白术、五味子、龙骨。韩明向教授[11]认为现代人生活压力较大,肝郁气滞、脾失健运是产生不明性不孕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治疗时,调畅情志必不可少,方选加味逍遥散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王秀霞[12]认为瘀阻胞宫及湿热瘀阻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主要致病因素,王老认为此类不孕可从中医癥瘕的治疗,可选三棱、莪术、刘寄奴等消癥积药;亦可从中医内痈来治疗,用药可选双花、败酱草、冬瓜子等择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病程中适当加入杜仲、牛膝、桑寄生等补肾助孕药,临床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

中医药与针灸结合治疗不孕,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王克林[13]认为肾阳虚是不孕的基本病机,并发现中药结合温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中广泛运用。中药方运用淫羊霍、巴戟天、鹿角片、当归、白芍、熟地、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等药物温肾阳,调气血。穴位选取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以补肾调冲任,生血充精,调和百脉,使患者易于受孕。补肾中药具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14]。

赖新生教授[15]运用通元针法结合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通督养神,滋阴养血即运用引气归元,多取天枢、中极、关元、归来,并配合肝俞、肾俞、三阴交治之,酌加足三里、丰隆以化痰。临床上配合八珍汤合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或两地汤合苍附导痰汤加减治疗。赖新生教授独创的通元针法对不孕的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马茹[16]经过临床实践证实,平衡针灸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针灸主穴:肾病穴;配穴:胸痛穴、升提穴、腰疼痛经穴。中药用自拟散瘀促孕汤保留灌肠治疗。方由当归、川芎、赤药、桃仁、枳壳、元胡、三棱、莪术、路路通、丹参、红花甘草。可酌情加减。每日1剂,水煎,保留灌肠。运用这类方法治疗不孕患者73例,治愈68例。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协同治病,效果显著且更快捷。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为不孕患者创造更好的孕育条件,提高受孕机会[17]。

马艳君[18]在对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101例内分泌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101例患者在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成功受孕有81例,受孕成功率为80.2%。患者通过服用促进卵泡成熟的中药,如肉苁蓉、菟丝子、陈皮、山药、当归等,并同时服用克罗米芬治疗后,肌肉注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并服用促进排卵的中药,如赤芍、红花、淮牛膝、蛇床子等。患者排卵后服用黄体中药方,方中有熟地黄、菟丝子、紫石英、淮山药、肉苁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治疗,患者的受孕率明显升高,并且不良反应大幅度降低。

程婷婷[19]在治疗宫腔粘连性不孕症时,采用中药与西药相结合的方法,给患者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α每次3.75mg,中药方采用丹赤饮加减治疗,包括丹参、制香附、赤芍、皂角刺、莪术等药物,每日一剂,水煎服。在对36例患者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的妊娠率为80.56%,且缩短了妊娠周期。

王娟、徐丽、张娜[20]观察临床上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口服常规抗生素和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药液为5mg地塞米松、4万U庆大霉素和20ml生理盐水配置而成),并结合中药保留灌肠及口服治疗,灌肠药方由黄柏、桃仁、莪术、三棱、金银花、路路通、败酱草、红藤组成,中药汤剂由甘草、穿山甲、制香附、赤芍、薏苡仁、土茯苓、丹参、路路通、败酱草、红藤组成。对69例患者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的妊娠率为98.5%。患者的妊娠率显著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3 结论

中医药在治疗不孕症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不仅疗效明显,而且毒副作用小,能有效增加患者的妊娠率,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在人类的健康与生殖中,中医药将占有越来越重的地位。

摘要: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群众对不孕的关注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孕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中医药在治疗不孕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且疗效优于西药,给患者带来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较小,能有效增加患者的妊娠率,安全可靠。

上一篇:铁路信号电缆下一篇:初中作文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