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银屑病(精选4篇)
状银屑病 篇1
点滴状银屑病是寻常型银屑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红色丘疹, 有少许鳞屑, 刮之点状出血, 发病前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发生。笔者自拟凉血解毒汤治疗该型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点滴状银屑病诊断标准[1]确诊为点滴状银屑病的患者共48例, 其中男26例, 女22例;年龄8~75岁, 平均年龄26~38岁, 病程均在2周以内, 未曾使用过其他药物治疗。
1.2 治疗方法
48例患者均给予凉血解毒汤。基本方:黄芩15g、生地15g、丹皮10g、赤芍15g、当归10g、丹参15g、板蓝根30g、大青叶15g、虎杖15g、白鲜皮30g、甘草10g。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15g、玄参30g;因感冒诱发者加金银花30g、连翘15g、牛蒡子10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g。儿童及年老体弱者用量酌减, 水煎服, 1剂/d, 早晚分服, 每周复诊1次, 8周判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消退>90%, 无新皮损出现;显效:皮损消退60%~89%;有效:皮损消退20%~59%;无效:皮损无明显改善, 皮损消退<2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2]。
2治疗结果
48例患者经治疗, 痊愈23例, 显效15例, 有效9例, 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79.17%。所有患者服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疕”。早期点滴状银屑病多发病突然, 病情发展较快, 中医辨证为毒热内蕴, 郁于血分, 治宜凉血活血, 解毒散邪。故笔者自拟凉血解毒汤治之, 方中黄芩、生地、丹皮、赤芍、当归、丹参凉血活血;板蓝根、大青叶解毒凉血消斑;虎杖、白鲜皮解毒利湿止痒;甘草调和诸药。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玄参解毒利咽;因感冒诱发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解毒清热祛风;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泄热通便。全方共奏凉血消斑、解毒清热、祛邪止痒之功。经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显著, 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经济价廉等优点, 可作为临床治疗点滴状银屑病的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赵辩, 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762.
[2]宝尔础鲁, 斯钦特古斯.中西药结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9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 5 (4) :235.
状银屑病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于我科室诊断为斑块状银屑病的患者62例,所有病例符合高校医学院校《皮肤性病学》教材(第三版)的诊断标准。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14~63岁,平均23.9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分别为34例和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泛发性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50%以上;(2)自愿接受本研究的治疗方案。
排除标准:(1)伴有关节型银屑病者;(2)治疗前1个月曾应用其他维A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或系统抗银屑病治疗者;(3)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功能异常者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4)妊娠、哺乳期妇女或2年内拟妊娠的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阿维A胶囊(商品名:方希,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起始量0.5mg/(kg·d),随主餐顿服,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程度及病情适当调整用量,最佳维持剂量10~20mg/d。
实验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日本美能发源公司生产),用量为75mg,3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8周后,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
(1)PASI评分:PASI计算方法是将人的体表分为头颈、躯干、上肢、下肢四个区域,按百分率分6级测量皮损的面积,并以轻、中、重、特分4级分别记录红斑、浸润和脱屑的程度,然后依公式计算总积分,积分越高病情越严重。(2)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治愈:皮损完全消退或消退面积>90%;显效:皮损面积消退60%~89%;好转:皮损面积消退30%~59%;无效:皮损面积消退<3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在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情况
如表1所示,治疗前,两组PAS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PAS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均见疗效,但实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前者总有效率94.12%,高于后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如表3所示,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良反应出现,但实验组情况稍好于对照组。对各种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停药后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免疫性疾病[2],由于自身因素激活T细胞,移入表皮并释放炎性介质和表皮生长因子而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和斑块形成,不断出现皮疹和大量脱屑[3]。
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无特效疗法。阿维A胶囊是治疗银屑病的常用药物,为第二代芳香维A酸依曲替酯的代谢产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建立在表皮细胞维A酸受体基础上,具有抑制细胞增殖,有调节表皮细胞终末分化,降低角质层的黏聚力,损伤其渗透屏障作用,使皮肤失水增加,促进细胞分化以及抗炎等作用。但阿维A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黏膜干燥及红斑瘙痒,血脂升高,肝功损害等。
复方甘草酸苷类制剂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其药理活性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在肝内的代谢失活可起竞争性抑制作用,具有抑制炎症、抗过敏、抑制病毒增殖、灭活病毒等作用。另外发现,精神压抑和性格特征等在银屑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其共同的基础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4]。复方甘草酸苷因具有镇静、催眠等中枢系统抑制作用,故能阻断因精神紧张、劳累而导致的病情加重,从而控制由此造成的恶性循环[5]。且复方甘草酸苷不良反应较少,无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对血糖、血压、血脂、电解质等的影响也不大。
本研究通过观察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得: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治疗后P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本实验将两种药物联用,不仅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皮损情况,相对地减少了阿维A的用量,还有效地降低了阿维A引起的皮肤黏膜干燥、皮肤红斑瘙痒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因此,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荆夏敏,吴刚.银屑病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3):41-42.
[2]姜洪起,于延.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泛发性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1):1015.
[3]蓝群友,梁五爱.银屑病的治疗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3):93-94.
[4]荆夏敏,吴刚.性格特征和精神因素与银屑病产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102.
状银屑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四肢斑块状银屑病患者, 其中男51例, 女35例, 年龄23~72 (50.23±2.55) 岁, 病程3月~11年, 平均 (2.67±1.19) 年, 其中进展期29例, 静止期57例, 均为四肢斑块状银屑病。排除系统性疾病患者, 患者1月内均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外用药物治疗, 发病部位均未出现银屑病以外的感染、皮肤病、广泛性瘢痕、色素沉着等症状,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卡泊三醇软膏 (生产公司:澳美制药厂, 批准文号:H20050125) 治疗, 少量药物涂与患处, 每天2次, 患者每周用药在100g以内, 连续治疗4w。研究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 (生产公司:Astellas Toyama Co., Ltd.Toyama Plant, 国药准字:H20110221) 治疗, 在患处涂抹, 2次/d, 连续治疗4w。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4w时采用PASI评分法对患者皮损变化进行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接受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疗效判定:根据PASI评分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疗效指数为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前PASI分值×100%。痊愈:疗效指数均大于 (包含) 90%;显效:疗效指数在60%~89%;进步:疗效指数在20%~59%;无效:治疗指数在20以下[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1、4w研究组患者PASI评分分别为 (9.01±2.15) 分、 (5.66±2.01) 分, 相较治疗前 (12.96±1.66) 分有显著差异 (P<0.05) ;1治疗后1、4w对照组患者PASI评分分别为 (10.08±2.32) 分、 (7.21±2.44) 分, 相较治疗前 (12.88±1.36) 分有显著差异 (P<0.05) 。
研究组治疗痊愈13例 (30.2%) 、显效15例 (34.9%) 、进步12例 (27.9%) , 无效3例 (7%) , 治疗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治疗痊愈9例 (20.9%) 、显效11例 (25.6%) 、进步12例 (27.9%) , 无效11例 (25.6%) , 治疗总有效率为74.4%, 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组治疗期间2例患者涂药部位出现灼热、红斑,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 对照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患病人数较多, 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社交等均受到较大影响, 同时患者多伴随自卑等心理障碍, 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研究显示药物、内分泌、感染、精神压力紧张等均可导致银屑病的发生[2]。在银屑病的治疗中有效控制病情, 抑制病情进一步进展有着重要作用。银屑病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免疫机制, 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甲氨蝶呤、维A酸等。本次治疗中采用卡泊三醇软膏能够对皮肤角化分化及增生, 效果显著, 然而药物长期服用可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他克莫司为一种大环内酯类的免疫抑制剂, 能够对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产生抑制作用, 同时对T细胞增殖及活化产生抑制作用, 外用具有抗炎、局部免疫调节及止痒等效果。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PASI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由此可知, 外用他克莫司治疗四肢斑块状银屑病能够明显改善皮损, 效果显著, 同时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王育珏, 陶娟, 杨井, 等.银屑病的生物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1, 17 (21) :3201-3203.
状银屑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均来自重庆三峡医专附属医院皮肤科, 其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龄13~65岁, 平均年龄35.2岁, 病程2~40年, 平均病程8.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的诊断标准[2], 目前病情稳定, 皮损表面覆有多层干燥鳞屑, 面积占整个体表面积的5%~30%。排除标准[3]:有对治疗成分过敏史;皮损有渗出、糜烂或者溃疡者;关节型、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心、肝、肾及精神疾病者;同时使用其他可影响银屑病病情的药物;治疗部位有除银屑病以外其他皮肤病、感染、色素沉着、广泛性瘢痕者;有光敏性疾病;有活动性肺结核、白内障病史;有大环内酯类过敏史或对软膏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等。
1.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治疗组:外用0.005%卡泊三醇软膏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商标名:度芙林) 每天早晚各用药1次, 将适量的药物均匀涂抹在皮损处并轻轻按摩, 疗程8周。光疗采用Derma 308 nm-II型准分子光治疗仪 (半岛医疗集团) 进行局部照射。该系统通过氯化氙产生波长308 nm的单色光, 光纤引导, 瞄准光定位, 通过手柄照射于斑块区域, 且可根据前次的治疗反应程度调整激光剂量 (以m J计) 。治疗前在非暴露部位 (前臂屈侧或臀部) 正常皮肤测得最小红斑量 (MED) 。照射采用30%重叠法, 以避免照射不均匀。初始剂量为3倍的MED, 如果照射后皮损处未发现明显反应, 则根据剂量表增加照射剂量, 直到出现红斑反应为止。如斑块变薄而无色素沉着, 则保持或增加照射剂量从而获得红斑反应。如果出现水泡则暂停对该部位的照射, 水泡缓解后照射剂量减少1个MED或保持不变。1周照射3次, 2周为1个疗程, 8周判定疗效。对照组:单纯使用光疗, 采用Derma 308nm-II型准分子光治疗仪 (半岛医疗集团) 进行局部照射, 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对患者皮损面积、斑块肥厚程度、红斑、鳞屑进行PASI评分, 疗效评价标准:靶损害严重程度积分=皮损面积× (肥厚评分+红斑评分+鳞屑评分) ;疗效指数= (治疗前靶损害积分-治疗后靶损害积分) /治疗前靶损害积分×100%;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进步:2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 /合格病例数×100%;无效率= (进步例数+无效例数) /合格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 根据患者皮损面积、斑块肥厚程度、红斑、鳞屑进行PASI评分, 计算疗效指数。治疗组中30例患者治愈16例, 显效11例, 进步2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中30例患者治愈9例, 显效10例, 进步8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63.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96, P<0.05) ,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
2.2副作用
部分患者用药前后检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其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治疗过程中, 治疗组中有5例发生可逆性皮肤刺激反应, 考虑为外用光敏反应引起, 表现为不同程度瘙痒、皮肤干燥、灼热感、红斑、刺痛, 其中以瘙痒症状较为明显, 但副作用轻微而短暂, 一般不需要处理, 患者均能耐受。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银屑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目前研究认为, 发病机制与其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缺陷等可能密切相关[4], 目前对轻中度银屑病主张单纯外用药物治疗。卡泊三醇为维生素D的衍生物, 是局部治疗银屑病的一线用药, 能抑制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分化, 并有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308 nm准分子激光与NB-UVB相比, 使用较短的疗程和较少的累积剂量即可取得较长的缓解期[5]。国产卡泊三醇软膏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优于单独使用308 nm准分子激光, 卡泊三醇和光疗联合作用于银屑病, 两种不同作用方式共同起效, 提高了治疗效果, 同时减少紫外线积累量, 避免了大剂量连续使用光疗带来的皮肤癌变风险, 起到了增效减副的作用。两者联合治疗的副作用主要为皮肤刺激, 皆为可逆反应, 无需特殊处理, 患者可耐受。另外, 银屑病患者终身需要治疗, 采用国产卡泊三醇软膏适合银屑病患者长期应用, 维持治疗,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王春森.皮肤性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44-149.
[2]赵辩.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011-1014.
[3]刁庆春, 柯丹, 陈德宇, 等.复发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 (5) :444-445.
[4]刘辉, 顾军, 郭峰, 等.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与免疫球蛋白、补体及可溶性IL-2受体的相关性研究.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3, 19 (3)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