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型银屑病

2024-09-06

斑块型银屑病(精选5篇)

斑块型银屑病 篇1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以表皮细胞过度增殖为特点的皮肤病[1]。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肯定,且易复发。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及经济上的负担。我们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采用冰黄肤乐软膏辅助他扎罗汀乳膏联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32例,现将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根据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银屑病诊断标准,收集诊断明确的银屑病(斑块状)患者。排除标准:(1)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育龄女性在试验期间及试验结束后1年内不能坚持避孕者;(2)对他扎罗汀乳膏或其他维甲酸类药物及冰黄肤乐软膏以及赋形剂过敏者;(3)半年内接受过抗银屑病治疗及1个月内接受过局部治疗者;(4)不能按预约时间复诊者及不能耐受他扎罗汀乳膏局部刺激反应中断治疗者均不作为观察对象。(5)其他原因中断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男42例,女22例,平均年龄28.5岁(10~53岁),平均病程3.06a(5周~17a),斑块面积自0.5cm×1cm~3cm×4cm大小不等;数目自十几片到百余片不等;对照组64例,男28例,女36例,平均年龄25.2岁(13~69岁),平均病程3.28a(6月~21a),斑块面积大小、数目情况与治疗组基本相同。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静脉输入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批号0110050),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连用2周。外用他扎罗汀乳膏(商品名乐为,成都华邦制药厂生产,批号2006001、2007006),每晚临睡前30min将适量本品涂于患处。用药前,先清洗患处;待皮肤干爽后,将药物均匀涂布于皮损上,形成一层薄膜;涂药后应轻轻揉擦,以促进药物吸收;之后再用肥皂将手洗净。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再间以外用冰黄肤乐软膏(西藏芝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803。成分:大黄、甘草、冰片、薄荷脑)用法:嘱患者用温水洗净患处,将冰黄肤乐软膏薄涂抹于患处,并轻轻地揉搓片刻,每日2次。连用6周,每3周为1个观察疗程。治疗期间忌辛辣、香燥、鱼虾、羊肉等蕴腥发物及酒类。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上海市银屑病防治研究协作修订的标准。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少数点滴状损害;显效:皮损消退60%以上;有效:皮损消退30%;无效:皮损消退30%以下或无改善者。以临床痊愈率与显效率之和作为总有效率。

2.2 治疗结果

治疗第3周和第6周情况见表1。

注:显效+有效=总有效。2组总有效率比较:3周χ2=2.01,P>0.05;6周χ2=4.83,P<0.05。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观察:2组6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应用他扎罗汀主要不良反应有瘙痒、红斑和灼热,少数患者(10%以下)有皮肤刺痛、干燥和水肿,有的出现皮炎、湿疹和银屑病恶化。治疗组除有1例外用冰黄肤乐软膏皮肤起红斑,停用后自行消退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的对照组类似不良反应。

4 讨论

银屑病由于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免疫及精神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为外感受风燥之邪,不得宣通,耗阴伤血而致阴虚,血燥,肌肤失养,血燥生风而起层层白屑[2]。发病机制复杂,而在治疗上往往以内用药为主,只是暂时的缓解症状,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更是困难。因此,我们以局部外用他扎罗汀治疗为主,配合外用冰黄肤乐软膏做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外用冰黄肤乐软膏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止痒润燥等功能。其成分中大黄泻热毒、破积滞,姜黄破血行气,硫黄清热解毒息风,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缓和药性,冰片及薄荷脑分别具清热止痒、芳香止痒之功能。故冰黄肤乐软膏外用可以减轻皮肤瘙痒症状,对抗他扎罗汀外用的局部刺激反应,促进皮肤修复。通过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配合外用冰黄肤乐软膏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他扎罗汀[3]。且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外用药物之前应先用清水清洁患处后,再将药物涂抹于患处,尽量反复抹擦,利于加速透皮吸收。

摘要:目的观察冰黄肤乐软膏佐治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他扎罗汀乳膏每日1次,辅助外用冰黄肤乐软膏,每日2次;对照组外用他扎罗汀乳膏,每日1次。系统治疗2组相同,每周观察记录,每3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6周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为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P<0.05)。结论冰黄肤乐软膏辅佐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关键词:冰黄肤乐软膏,银屑病,疗效

参考文献

[1]朱学骏,范廉洁,沈丽玉.实用皮肤性病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224.

[2]宋兆友.疑难皮肤病性病治疗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51.

[3]高彦伟,赵雪艳.他扎罗汀凝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3):141.

斑块型银屑病 篇2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9.014

类风湿关节炎s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银屑病是慢性炎性增生性疾病,与免疫功能紊乱、感染、代谢障碍、环境等因素有关[2]。二者合并极为少见。本院收治RA合并红皮病型、关节型银屑病患者1例,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以资共鉴。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多关节肿痛9个月,全身皮疹3个月,加重3 d于2014年8月3日收治入院。9个月前出现双肩、肘、腕、掌指、指间关节、膝、踝关節疼痛,伴多个关节对称性肿胀,晨僵 > 1 h,遂来就诊。查RF 36.6 U·L-1,诊断为RA。予甲氨蝶呤片10 mg,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10 mg,每晚1次;萘丁美酮胶囊每次0.5 g,每日2次,口服后症状缓解。3个月前患者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出现全身皮疹,伴脱屑、瘙痒,就诊于某三甲医院风湿科及皮肤科,查双手正位片:双手组成骨骨质密度减低,部分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间隙稍狭窄,周围软组织梭形肿胀。诊断为RA、皮炎,予甲泼尼龙、复方甘草酸苷静滴,羟氯喹、柳氮磺吡啶、醋氯芬酸钠口服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后未规律服药,3 d前患者上述症状复发加重,站立、行走困难,时有发热、干咳,最高体温38.5 ℃,遂来就诊。查体:全身皮肤发红,前额、头皮、腹部、腰背部、四肢分布散在、大小不一、暗红色皮疹,大量灰白色鳞屑覆盖,刮开后见刮腊样改变及皮肤出血点,基底皮肤粗糙、增厚。双手近远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肿胀,甲床增厚,甲面粗糙,双肩、肘、腕、掌指、近端指间、远端指间、髋、膝、踝、趾指关节压痛,双手握拳受限,双肩、双髋活动受限,双膝磨髌试验(+),双侧“4”字试验(+),拾物试验(+)。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细湿啰音。查胸部CT示双下肺见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显示不清,余双肺透亮度增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气管及各叶支气管通畅。血生化指标示总蛋白60.2 g·L-1,白蛋白31.1 g·L-1,

尿素10.42 mmol·L-1。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比率77%,RF 50.3 U·L-1,ESR 99.0 mm·h-1,CRP 11.0 mg·dL-1。抗CCP抗体及抗ds-DNA抗体(+)。入院后请本院皮肤科会诊,专科查体:头面全身弥漫性红斑,脱屑,毛躁肿胀,面部灼烧,四肢肘膝关节疼痛,瘙痒剧烈。诊断:红皮病型合并关节型银屑病。入院诊断:①类风湿关节炎;②红皮病型合并关节型银屑病;③双下肺肺炎。予氯诺昔康80 mg·d-1,静滴;复方甘草酸苷80 mg·d-1,静滴;阿奇霉素0.5 mg·d-1,静滴;炎琥宁240 mg·d-1,静滴;双氯芬酸钠75 mg·d-1,

口服;依巴斯汀片10 mg·d-1,口服。治疗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及关节疼痛减轻,皮疹减少,双下肺啰音减少,治疗上逐步停用炎琥宁、阿奇霉素。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后于8月14日加服甲氨蝶呤片15 mg,每晚1次;叶酸片10 mg,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10 mg,每周1次;II型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融合蛋白每次25 mg,每周2次,皮下注射。经治疗22 d后患者好转出院。

2 讨 论

RA是最常见的炎症性疾病,患病人数占世界总人口的0.5%~1.0%,中国的发病率为0.3%[3]。目前,RA的诊断仍沿用1987年ACR修订的分类标准[1]。该患者病程 > 9个月,晨僵时间 > 1 h,多关节肿痛,呈对称性关节炎,RF阳性,双手X线改变,符合RA诊断标准。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严重的银屑病类型,约占银屑病的1%,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多见,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炎症浸润明显,表面大量麸皮样鳞屑,指趾甲浑浊、肥厚、变形,甚至剥脱[4]。关节型银屑病又名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并导致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病程迁延、易复发[4]。一般认为,PsA是皮肤、指趾甲银屑病长期存在及反复发作而侵蚀关节所致。也有人认为,严重的脓疱型或红皮病型银屑病易并发本病[5]。

目前,国际上仍缺乏PsA的统一诊断标准,多采用Moll-Wright诊断标准[6],若相关检查不完善,临床上患者如果有银屑病并同时出现关节炎,也可以确立诊断[7]。患者入院时患有红皮病型银屑病,同时合并关节炎表现,红皮病型合并PsA诊断明确。该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症状表现严重,考虑是因为患者有RA病史,本身存在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加之患者平素用药不规律、肺部感染诱发了红皮病型银屑病,而红皮病型银屑病极易并发PsA,二者合并又加重了病情进展。患者RF、抗CCP抗体阳性,考虑不仅可以协助明确RA诊断,也提示PsA的进展情况。近年来,国内外报道,PsA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RF阳性者为5%~16%,抗CCP抗体阳性者占8%[9-12],抗CCP抗体阳性的PsA患者更易出现对称性的多关节受累,且肿胀及压痛的关节数增多,易出现早期关节侵蚀及功能受限,是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13]。其次,患者总蛋白、白蛋白降低。白蛋白降低一方面考虑是与患者患病以来饮食不佳、营养不足有关;另一方面考虑患者皮肤大量银屑剥脱使蛋白质(角蛋白)大量丢失。

对于RA及PsA的治疗,均以NSAIDs、DMARDs为主。而生物疗法的引入,使关节炎的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能有效控制外周关节的症状和体征,改善生活质量,阻止放射学进展。PsA患者治疗不建议采用羟氯喹、糖皮质激素等,认为可加重皮损。3个月前患者治疗使用了甲泼尼龙静滴、羟氯喹口服,这是否也加重了病情进展尚有待讨论。其次,一般认为,约75%的PsA患者皮疹出现在关节炎之前,同时出现者约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者约10%[14]。该患者有RA病史后合并PsA,根据现有资料无法推断患者皮疹及关节炎症出现的时间顺序。

据此病例,笔者也受到了启发,对于典型的RA患者,在出现皮疹、指趾甲改变时应加以重视,密切随访,注意鉴别患者是否合并PsA,争取早日诊断及治疗。其次,对于抗CCP抗体、RF阳性且具有典型银屑病表现的患者也要提高警惕,排查有无PsA合并RA的可能。二者合并,可能造成病情进展迅速,诊断明确后应及时用药,早期干预,阻止关节破坏。

3 参考文献

[1]陆再英,终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8-855.

[2]范平.不稳定性银屑病临床探讨[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5(16):63-64.

[3]菲尔斯坦.凯利风湿病学[M].栗占国,唐福林,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089-1148.

[4]华伟.红皮病型银屑病38例临床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07.

[5]彭强,郑刚,王新波.8例银屑病关节炎手部X线表现[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1):45.

[6]Moll JM,Wright V.Psoriatic arthritis[J].Semin Arthritis Rheum,1973,3(1):55-78.

[7]赵金霞,栗占国.从病例分析看银屑病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7):436-439.

[8]Moll JM,Wright V.Familial occurrence of psoriatic arthritis[J].Ann Rheum Dis,1973,32(3):181-201.

[9]Inanc N,Dalkilic E,Kamali S,et al.Anti-CCP antibodi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psoriatic arthritis[J].Clin Rheumatol,2007,26(1):17-23.

[10]茹晋丽,张改连,张莉芸,等.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13(10):717-719.

[11]Alenius GM,Berglin E,Rantapaa-Dahlquist S.Antibodies against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 in psoriatic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joint inflammation[J].Ann Rheum Dis,2006,65(3):398-400.

[12]Korendowych E,Owen P,Ravindran J,et al.The clinical and genetic associations of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 in psoriatic arthritis[J].Rheumatology (Oxford),2005,44(8):1056-1060.

[13]牛红清,张莉云,李小峰,等.类风湿关节炎与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5):390-392.

[14]中华医學会风湿病学分会.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9):631-633.

斑块型银屑病 篇3

关键词:Secukinumab,斑块型银屑病,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疗效,安全性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2%[1]。 目前该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 白细胞介素(IL)-17A是Th17细胞的效应性细胞因子, 但其也可来源于其他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性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 γδ T细胞等[3]。 研究显示,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及皮损中IL- 17A均明显增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 IL- 17A可以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分泌大量趋化因子和促炎介质介导其他炎症细胞的浸润[5]。 因此,IL-17A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Secukinumab是一种人源性单克隆抗体, 可以选择性拮抗IL-17A[6], 是目前应用于治疗银屑病的新型生物制剂, 并于2015年初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批准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 研究表明Secukinumab对银屑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缺乏相应的系统评价。 为此,本研究对这些临床试验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Secukinuma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为该种新型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提供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5月。 手工检索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及相关会议文献。 文种限中、英文。 纳入有关Secukinumab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银屑病、Secukinumab和随机对照试验; 英文检索词为psoriasis、Secukinumab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1.2文献纳入标准

1.2.1研究对象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 dex,PASI)评分≥12分;病程≥6个月;年龄≥18岁性别不限。

1.2.2干预措施治疗组给予Secukinumab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前12周的治疗点为0、1、2、3、4 8周。

1.2.3文献类型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试验,无论是否采用分配隐匿或盲法。

1.2.4结局指标1临床疗效指标:患者于治疗12周时PASI积分下降75%、90%、100%的患者例数(以PAS 75、PASI 90、PASI 100表示);2安全性指标: 患者治疗12周时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AEs)发生率。

1.3文献排除标准

1非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 2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3相关的文献综述或Meta分析;4重复发表;5缺乏全文。

1.4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如遇分歧讨论解决或由第三方裁决。 资料用表格方式记录,提取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文献题目、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方法、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研究样本量、干预措施、结局指标及其测定时间、不良反应、失访人数和失访处理等。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7]。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资料以相对危险度(RR)表示,并给出95%可信区间(95%CI)采用 χ2检验对各纳入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 若P > 0.1,I2< 50%, 说明各研究结果间不存在异质性,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若P ≤ 0.1,I2≥ 50%,说明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分析异质性来源。 若纳入文献异质性过大,则作描述性分析。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经过筛选,最终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8,9,10,11], 均为英文文献,共2490例患者,治疗组1441例,对照组723例,依那普利组326例。

2.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2.3临床疗效

2.3.1 PASI 75 4个研究[8,9,10,11],5个随机对照试验(Lan- gley等[11]的研究中包含a、b两个随机对照试验)均报道了在第0、1、2、3、4、8周肌内注射Secukinumab 150 mg和300 mg与安慰剂, 治疗12周时PASI 75的情况。 Secukinumab 150 m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间比较各研究无统计学异质性(P = 0.80,I2= 0%);Secukinumab 300 m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各研究间亦无统计学异质性(P = 0.71,I2= 0%),故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 Secukinumab 150 mg治疗组与Secuk inumab 300 mg治疗组比较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 0.06,I2= 5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 Meta分析结果显示:Secukinumab 150 m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4.79,95%CI 10.47~20.89,P < 0.000 01)(图1a);Secukinumab 300 m治疗组与安慰剂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RR = 18.04 95%CI:12.80~25.43,P < 0.000 01)(图1b);Scukinum- ab 150 mg治疗组与Secukinumab 300 mg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20,95%CI:1.07~1.33,P = 0.001)(图1c)。

2.3.2 PASI 90和PASI 100 4个研究[8,9,10,11](包含5个随机对照试验)同样报道了在第0、1、2、3、4、8周肌内注射Secukinumab 150 mg和300 mg与安慰剂, 治疗12周时PASI 90和PASI 100的情况。各研究间均无统计学异质性,故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Met分析显示,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图2~3)。

2.3.3安全性分析在第0、1、2、3、4、8周肌内注射Secukinumab 150 mg和300 mg与安慰剂,4个研究报道了治疗12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Secukinumab300 m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 0.06,I2= 5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 其他各组间比较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 Meta分析结果显示: Secukinumab 150 m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ecukinumab 300 m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但Secukinumab 150 mg治疗组与Secukinumab 300 mg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图4。

2.4发表偏倚

基于Secukinumab 300 m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间临床疗效指标PASI 75(图5a)、PASI 90(图5b)、PASI 100(图5c)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漏斗图对称性较好,提示研究结果受发表偏倚影响较小。

3讨论

银屑病免疫学领域近几年研究活跃, 发展迅速, 不仅加深了人们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推动了银屑病靶向治疗的发展[12,13]。 目前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有6种,包括阿法西普(Alefacept)、 依法利珠单抗(Efalizumab)、 英夫利昔单抗(Inflix- imab)、 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 依那西普(Etaner- cept)、 乌斯奴单抗(Ustekinumab)[14,15], 还有一些生物制剂正处于临床试验, 如Brodalumab、Ixekizumab[16]我国银屑病生物治疗起步较晚,目前正式批准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包括益赛普和英夫利昔单抗[17]乌斯奴单抗在国内已完成注册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显示临床疗效与国外数据类似[18]。 Secukinumab是一种新型生物制剂,疗效显著[19],但我国尚未引进此药。 本文旨在系统评价Secukinuma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均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均有明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入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平均年龄、性别比相似。 4个研究中,仅1个研究随机方法未明确给出,存在较大偏倚,其他研究均为低度偏倚研究。 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12周时,Secukinumab 150 mg治疗组和Secukinuma 300 mg治疗组中PASI 75、PASI 90、PASI 100改善例数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升高,提示Secukinumab对于银屑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但也会导致患者发生某些不良反应。 与Secukinumab 150 mg治疗组比较,Secukinumab 300 m治疗组中PASI 75、PASI 90、PASI 100改善例数明显增多,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提示300 mg剂量Secukinumab治疗银屑病效果优于150 m剂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升高。 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方法学质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数量较少(仅4个) 2仅分析了治疗12周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由于后续治疗方案不同,存在较大的方法学异质性,未进行更长时间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问题、停药后安全性问题等需要更多临床试验来证实。

斑块型银屑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于我科室诊断为斑块状银屑病的患者62例,所有病例符合高校医学院校《皮肤性病学》教材(第三版)的诊断标准。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14~63岁,平均23.9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分别为34例和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泛发性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50%以上;(2)自愿接受本研究的治疗方案。

排除标准:(1)伴有关节型银屑病者;(2)治疗前1个月曾应用其他维A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或系统抗银屑病治疗者;(3)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功能异常者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4)妊娠、哺乳期妇女或2年内拟妊娠的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阿维A胶囊(商品名:方希,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起始量0.5mg/(kg·d),随主餐顿服,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程度及病情适当调整用量,最佳维持剂量10~20mg/d。

实验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日本美能发源公司生产),用量为75mg,3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8周后,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

(1)PASI评分:PASI计算方法是将人的体表分为头颈、躯干、上肢、下肢四个区域,按百分率分6级测量皮损的面积,并以轻、中、重、特分4级分别记录红斑、浸润和脱屑的程度,然后依公式计算总积分,积分越高病情越严重。(2)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治愈:皮损完全消退或消退面积>90%;显效:皮损面积消退60%~89%;好转:皮损面积消退30%~59%;无效:皮损面积消退<3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在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情况

如表1所示,治疗前,两组PAS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PAS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均见疗效,但实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前者总有效率94.12%,高于后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如表3所示,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良反应出现,但实验组情况稍好于对照组。对各种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停药后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免疫性疾病[2],由于自身因素激活T细胞,移入表皮并释放炎性介质和表皮生长因子而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和斑块形成,不断出现皮疹和大量脱屑[3]。

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无特效疗法。阿维A胶囊是治疗银屑病的常用药物,为第二代芳香维A酸依曲替酯的代谢产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建立在表皮细胞维A酸受体基础上,具有抑制细胞增殖,有调节表皮细胞终末分化,降低角质层的黏聚力,损伤其渗透屏障作用,使皮肤失水增加,促进细胞分化以及抗炎等作用。但阿维A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黏膜干燥及红斑瘙痒,血脂升高,肝功损害等。

复方甘草酸苷类制剂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其药理活性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在肝内的代谢失活可起竞争性抑制作用,具有抑制炎症、抗过敏、抑制病毒增殖、灭活病毒等作用。另外发现,精神压抑和性格特征等在银屑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其共同的基础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4]。复方甘草酸苷因具有镇静、催眠等中枢系统抑制作用,故能阻断因精神紧张、劳累而导致的病情加重,从而控制由此造成的恶性循环[5]。且复方甘草酸苷不良反应较少,无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对血糖、血压、血脂、电解质等的影响也不大。

本研究通过观察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得: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治疗后P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本实验将两种药物联用,不仅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皮损情况,相对地减少了阿维A的用量,还有效地降低了阿维A引起的皮肤黏膜干燥、皮肤红斑瘙痒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因此,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荆夏敏,吴刚.银屑病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3):41-42.

[2]姜洪起,于延.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泛发性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1):1015.

[3]蓝群友,梁五爱.银屑病的治疗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3):93-94.

[4]荆夏敏,吴刚.性格特征和精神因素与银屑病产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102.

斑块型银屑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四肢斑块状银屑病患者, 其中男51例, 女35例, 年龄23~72 (50.23±2.55) 岁, 病程3月~11年, 平均 (2.67±1.19) 年, 其中进展期29例, 静止期57例, 均为四肢斑块状银屑病。排除系统性疾病患者, 患者1月内均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外用药物治疗, 发病部位均未出现银屑病以外的感染、皮肤病、广泛性瘢痕、色素沉着等症状,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卡泊三醇软膏 (生产公司:澳美制药厂, 批准文号:H20050125) 治疗, 少量药物涂与患处, 每天2次, 患者每周用药在100g以内, 连续治疗4w。研究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 (生产公司:Astellas Toyama Co., Ltd.Toyama Plant, 国药准字:H20110221) 治疗, 在患处涂抹, 2次/d, 连续治疗4w。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4w时采用PASI评分法对患者皮损变化进行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接受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疗效判定:根据PASI评分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疗效指数为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前PASI分值×100%。痊愈:疗效指数均大于 (包含) 90%;显效:疗效指数在60%~89%;进步:疗效指数在20%~59%;无效:治疗指数在20以下[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1、4w研究组患者PASI评分分别为 (9.01±2.15) 分、 (5.66±2.01) 分, 相较治疗前 (12.96±1.66) 分有显著差异 (P<0.05) ;1治疗后1、4w对照组患者PASI评分分别为 (10.08±2.32) 分、 (7.21±2.44) 分, 相较治疗前 (12.88±1.36) 分有显著差异 (P<0.05) 。

研究组治疗痊愈13例 (30.2%) 、显效15例 (34.9%) 、进步12例 (27.9%) , 无效3例 (7%) , 治疗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治疗痊愈9例 (20.9%) 、显效11例 (25.6%) 、进步12例 (27.9%) , 无效11例 (25.6%) , 治疗总有效率为74.4%, 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组治疗期间2例患者涂药部位出现灼热、红斑,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 对照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患病人数较多, 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社交等均受到较大影响, 同时患者多伴随自卑等心理障碍, 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研究显示药物、内分泌、感染、精神压力紧张等均可导致银屑病的发生[2]。在银屑病的治疗中有效控制病情, 抑制病情进一步进展有着重要作用。银屑病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免疫机制, 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甲氨蝶呤、维A酸等。本次治疗中采用卡泊三醇软膏能够对皮肤角化分化及增生, 效果显著, 然而药物长期服用可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他克莫司为一种大环内酯类的免疫抑制剂, 能够对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产生抑制作用, 同时对T细胞增殖及活化产生抑制作用, 外用具有抗炎、局部免疫调节及止痒等效果。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PASI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由此可知, 外用他克莫司治疗四肢斑块状银屑病能够明显改善皮损, 效果显著, 同时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王育珏, 陶娟, 杨井, 等.银屑病的生物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1, 17 (21) :3201-3203.

上一篇:分子筛自控系统原理下一篇:科技支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