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的护理(共11篇)
银屑病患者的护理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结论 对银屑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能促进银屑病患者的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银屑病,护理
银屑病为一种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顽固难治。临床表现为初起皮肤上出现淡红色点状斑丘疹, 继而逐渐扩大, 部分相互融合形成边界清楚的斑片, 搔抓有银白色鳞屑脱落, 露出光滑的薄膜, 并有细小的出血点。
1银屑病患者的特点
1.1 银屑病的患者多内向
银屑病患者大部分是由于情绪的状况才会引发银屑病的发生, 这些人大都是性格内向的人, 这些人由于不愿意和别人沟通, 性格沉闷, 才会导致银屑病的发生, 所以银屑患者多内向。
1.2 银屑病患者多患有抑郁、悲观的心理
银屑病是一个外表特别不雅观的病, 不太注重自己外表的人经常都受不了自己的外表, 还有的人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 就更接受不了自己的样子, 不敢见世人, 怕被嘲笑, 怕被指点。确实有很多人歧视银屑病患者, 由于外貌的缺陷, 久经不治, 从而性格变得少言多寡, 越来越郁闷, 逐渐变得抑郁、悲观、厌世。
1.3 银屑病患者多疑、多虑
银屑病是一个难看的病, 很多不了解银屑病病情的人, 会对银屑病患者有着歧视的心里, 不仅仅是对外观的歧视, 有的严重的患者, 外表看起来有些吓人, 很多人害怕敬而远之。还有的人认为银屑病会传染, 所以避之不及。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表现, 但是在银屑病患者的眼里他们就是受所有人的嘲笑, 一旦有人笑了, 不是笑他们, 他们也会认为是笑话他们, 容易多疑和多虑。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2.1.1 向患者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转归、预后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告诉患者情绪对本病的正负面影响, 强调患者积极的能力及特点, 同时使患者认识及矫正存在于个人人格中的不良防御机制。
2.1.2 针对患者不同发病期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采取疏导、引导、暗示等方法, 指导患者放松, 不让患者孤立封闭自我, 进行个性化护理和治疗, 同时让家属明白该病无传染性, 无需与亲人隔离。
2.1.3 集体治疗充分利用群体气氛及环境效应, 缩短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 沟通, 消除孤独感, 同时通过集体授课, 学术专题演讲, 发放宣传单张等形式, 提高患者对银屑病的正确认知能力;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文体及社交活动, 注意劳逸结合, 宽容待人, 培养乐观主义思想,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减轻和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护理
辛辣刺激性食物、鱼腥发物, 如公鸡、牛、羊、狗肉、烟、酒、槟榔等均可诱发本病, 使之病情加重, 因此对银屑病患者需加强饮食指导。除忌食上述食物外, 基本饮食应给予高蛋白、低盐、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或普食。血热型患者可食用莲藕、槐花、苦瓜、丝瓜等清热凉血之品, 亦可用鲜茅根、鲜生地煎水代茶饮, 大便干结者宜多吃香蕉、蔬菜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以清热泻火通便。湿热蕴积者要多饮开水, 可选用马齿苋、芹菜、冬瓜等蔬菜, 宜常食绿豆汤、赤小豆粥、薏苡仁粥、山楂、西瓜等以清热利湿健脾。血虚风燥者可服用肉皮冻、龙眼肉、大枣、核桃、蜂蜜、瘦肉、百合鸡汤等以养血补脾。热盛伤阴者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奶、鸡汤面、绿豆粥等, 多饮开水或鲜果汁以清热养阴。
2.3 皮肤护理
做好银屑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可加速其皮损的恢复, 并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复发。指导患者搞好个人卫生, 勤剪指甲, 忌搔抓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 忌用过烫热水、盐水、肥皂水等清洗, 宜用温水清洗, 勤换内衣裤, 穿宽松柔软的棉织品内衣裤。平时要避免接触刺激性物品, 如, 染发烫发剂、发胶、油漆等, 皮损处禁止进行静脉穿刺及使用胶布粘贴。发作期患者不宜用刺激性药物以免引起同形反应, 可在皮损处涂浓度低、性质温和的黄连膏。脓疱型患者忌用热水清洗, 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结痂者不宜过早将痂揭除, 防止继发感染。对于热盛伤阴的重证患者除做好一般皮肤护理外还要注意五官、外阴以及肛门部卫生, 每2 h翻身1次, 防止发生压疮。
2.4 按照医嘱服药, 定期复查, 不要擅自增减或停药, 以防复发。
定期随访, 电话咨询, 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鼓励患者适当参加社会活动, 劳逸结合, 宽以待人, 保持情绪稳定;鼓励患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减少疾病的诱发因素。
3结果
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治疗银屑病,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宣传讲解有关银屑病的知识, 实行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措施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能提高患者的银屑病知识水平, 减轻心理压力, 改善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矫正心理、社会及生物因素间的不良状态, 对促进银屑病患者稳定病情、延长缓解期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治疗银屑病,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宣传讲解有关银屑病的知识, 实行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措施进行护理干预, 能提高患者的银屑病知识 减轻心理压力, 改善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矫正心理、社会及生物因素间的不良状态, 能促进银屑病患者稳定病情、延长缓解期及提高生活质量。
银屑病患者的护理 篇2
不管是银屑病还是其他的疾病,们要是想要更好的去预防和解决这种问题,那么首先就需要了解它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症状,只有这样才可以针对性的去治疗,降低因为这种疾病带来的威胁。
寻常型银屑病 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初期典型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针头至绿豆大小,边界清楚,上覆多层银白色或云母样鳞屑,鳞屑容易刮除,刮除后基底可见一层发亮的淡红色薄膜即薄膜现象,继续下刮红斑表面出现小出血点,即点状出血,又称为Auspitz征。薄膜现象和Auspitz征为寻常型银屑病特征性表现。可缓慢扩大或融合成棕红色斑块,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肘、膝、头皮和腰背部。本病病程长,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期间可反复发作。根据病情的发展,本病可分为进行期、稳定期和退行期。
(1)进行期:为急性发作阶段,新皮损不断出现,旧皮损持续扩大,炎症明显,可有同形反应,即Koebner现象,是指正常外观皮肤在创伤、抓伤、注射或针刺等刺激后发生与原发性疾病性质相同的皮损,一般在受伤3~18天出现皮损,因此抓痕或手术切口出现条状鳞屑性损害应考虑到银屑病的可能。
(2)稳定期:病变停止发展,炎症减轻,不发生新皮损。
(3)退行期:炎症消退,鳞屑减少,皮损缩小、变平、消失,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除皮肤病变以外,甲病变亦是银屑病的常见表现,银屑病可能是最常伴有甲病变的疾病,银屑病患者一生中80%~90%有甲受累,指甲病变高于趾甲病变(图3,4)。银屑病甲病依病理学变化的部位不同而不同,常见表现为甲点状凹陷、纵嵴、沟、增厚、油滴现象、变色、剥离、裂片型出血、脆裂、脱落以及甲下角化过度、甲床肥厚等。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治疗 篇3
关键词 银屑病 心理治疗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因素对银屑病发病和病程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临床发现,银屑病患者多有程度不同的精神紧张、抑郁,心理有自卑感,因为银屑病虽然没有传染性,也不像有些病那样会出现躯体上难抑的痛苦,但是,由于患者皮肤上那些鳞屑状病变,令他人惟恐避之不及。病人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鉴于银屑病引起的躯体痛苦远不如心理痛苦大,而且心理痛苦会诱发或加重病情,所以加强心理治疗,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同样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内容。
心理治疗就是在医疗护理的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来解除其痛苦。古人说得好,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说明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首先了解和掌握病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解除顾虑和矛盾的心情,使他们对疾病的治疗鼓起勇气,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案
建立友好的医患关系:医生要同情患者,与患者建立友善的关系,注重沟通,鼓励患者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积极提出问题。
个体心理治疗:向患者详细讲解银屑病的知识,如流行病学现状、发病因素、发病机理、疾病对机体的影响、治疗的目的与现状、目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等,让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
集体治疗:尽量让患者相互交流、沟通,从而消除孤独感。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文体及社会活动,缩短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提高对疾病及其他困难的心理耐受性。
对有人格障碍的患者,要制定一个长期心理治疗计划,并与药物治疗共同实施。
治疗方法
祛除一切可能的诱因,宜进食低脂肪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鱼腥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浓茶、咖啡等可能加重病情的食物和饮料。床单被褥应保持清洁,及时清扫皮屑。要勤换内衣。局部皮损外搽时,在每次搽前先将鳞屑刮去,有条件时最好用热水肥皂洗澡,祛除鳞屑后再搽(急性进行期除外)。
严密观察皮肤破损变化以及病情变化,如部位、分布、大小、数目、形状、鳞屑多少,观察有无同形反应,有无感染,有无抓痕血痂,有无新生皮疹等。避免搔抓、洗烫等刺激破损皮肤,避免外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由于大量的鳞屑脱落,蛋白质损失也多,因此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除了每天的饮食外,还需增加1~2只鸡蛋,以补充失去的蛋白质。
血热症患者宜食清淡食品,忌热性食物;血瘀症患者宜食健脾食品,如薏米粥、赤豆米粥、山药等;血燥症患者宜食平补清补食品,如蛋类、鸡汤、黑芝麻、大枣等。
不要滥用刺激性过强的外用药物,避免皮损加重。
祛除可疑病因,如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等。
用口服药要遵医嘱。某些西药,如乙双吗啉、乙亚胺等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要每周检查1次血白细胞,必要时停用,并加服升白细胞药。逐步停用这些药物。建议最好不要使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摄要适宜,严防感冒,祛除可疑病因,通过临床观察,在病因中由感染引起,发病或使病情加重者居多,而在感染中以感冒居多,其次是扁桃体炎、咽喉炎及其他感染,因此在治疗中,要严防感染因素,避免感冒发烧,防止咽炎、扁桃体炎发生,要特别注意适应气温变化,生活规律,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一旦感冒要及时治疗。
银屑病患者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银屑病是常见慢性易复发的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护理干预130例中, 男68例, 女62例。年龄最大75岁, 最小13岁。首次发病63例, 复发67例。病程1周至30余年。分类:点滴型46例, 寻常型57例, 慢性肥厚型23例, 红皮型4例。随机分实验组76例, 对照组5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初发、复发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指导。既仅对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和皮肤护理干预。患者使用房间定期消毒, 保持床单内衣清洁干燥, 勤更换。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皮肤清洁, 防搔抓。依病情合理选用内服和外用药。
实验组除给予对照组护理外, 又采取了如下方法:建立治疗护理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基本资料、病情、治疗情况、康复情况等。发给患者笔者所在科自制的健康教育卡, 内容包括:科室电话、用药、饮食、预防、心理等方面注意事项。治疗一周后即开始随访。对每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2.2 用药干预
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过早停药, 不可擅自加大剂量或选用毒性较强的内服和外用药。不可随意使用偏方、单方等不明方药。有条件的可先洗去鳞屑再搽药。如使用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药时, 每周需查血常规一次。
1.2.3 饮食生活干预
禁酒, 忌食辛辣、海鲜、生冷等刺激和使皮肤敏感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以补充大量鳞屑脱落造成的蛋白质缺失。不偏食, 合理科学安排饮食。气候变化时更要注意保暖, 要预防感冒, 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各种感染。据笔者长期观察, 有些银屑病的病因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如有感染尽快治愈, 保持正常生活规律, 不可熬夜、受冻, 为提高免疫力可适当进行锻炼。
1.2.4 心理干预
银屑病损害了患者体表和面容, 直观效应明显。家人和周围的人因惧其有传染性, 对患者往往产生疏远、厌恶、鄙视的态度。又因银屑病病程长, 不能在短期内治愈易复发, 所以患者易产生自卑、焦虑、烦躁等情绪。孤独感和压抑感较重。针对上述情况, 护理人员要详尽讲解银屑病的知识、生活注意事项, 及时化解不良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其家人的工作, 消除歧视。尊重患者人格, 提供舒适的家庭氛围。鼓励患者尽量与人交往, 尽量参加集体活动。发展自己的爱好如:读书、下棋、唱歌、旅游等。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护理人员要灵活运用普遍干预和重点干预的方法。对那些性格内向、有偏执倾向、心理状态不稳的, 更要全面细致地耐心干预。及时发现化解长期病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有条件的进行集中宣讲、交流。
2 结果
用问卷形式调查。内容包括按医嘱用药、饮食生活、复发情况、心理状态等方面。获得两组数据。根据卫生部推荐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痊愈:PASI评分降低90%以上;显效:PASI评分下降率为60%~89%;好转:PASI评分下降率为20%~59%;无效:PASI评分降低20%以下。统计学处理, 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2.1 两组干预一年后自我管理情况见表1。
例 (%)
2.2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2。
例 (%)
3 体会
银屑病患者的护理 篇5
大量呕血和便血是消化道系统常见症状之一,一旦发生可导致病人休克。医护必须密切配合抢救,护士应做到以下几点。
立即通知医生抢救并备好急救用品,准备输血。消除病人紧张情绪,以免因此导致反射性血管扩张而加重出血。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在急性出血期应绝对静卧,取侧卧位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应予禁食,溃疡病出血应在止血后24 h给予流质饮食,门静脉高压症所致出血者应在出血停止48~78 h给予流质饮食。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分析出血部位。胃、十二指肠出血的特点是先感胃部灼热不适,继之呕血,内含食物,伴有黑便。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时,胸骨后有烧灼感,呕血量大,色泽鲜红,常有血块。而胆道出血前多有剧烈的胆绞痛症状,出血后缓解,常伴有发热和黄疸。一般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多为呕血,幽门以下者致黑便。护士应认真观察呕血便血特点,协助医生对出血部位做出正确判断,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2)估计和记录呕血和便血量。病人出现头晕、乏力、脉数,表示出血量在400 ml以上,应每30 min测血压脉搏1次,并记录之。如收缩压<79.5 mmhg且脉压变小,提示出血量在1500 ml以上。如为柏油样便、量多且稀,肠鸣音活跃,腹胀明显,提示正在出血或出血加重。(3)注意病人再出血迹象。消化道病人病情常易反复,出血控制后仍应观察有否再出血情况。如病人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加,颜色由黯黑变为暗红,血压脉搏不稳定,中心静脉压恢复后又下降,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尿素氮持续增高,病人感到烦躁、头晕、心慌、出汗、口渴,皆表示再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治疗。
2 配合做好医疗处理
银屑病护理探析 篇6
[关键词] 银屑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45-02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它的发病很大程度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影响,该病男性多于女性该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因常常与免疫、感染、遗传、代谢、内分泌等诸多因素有关[1]。目前,银屑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在银屑病的4个类型中,寻常型占99%[2-3]。因为本病性质较为顽固,且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因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因此,银屑病的治疗是困扰患者的一大难题。在中国,久来流传着偏方治大病的说法。对此,相关专家表示,银屑病患者应当在发病时进行科学治疗,不可盲目医治。护理对于银屑病的治疗有着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是目前该病的治疗必不可少环节之一,可谓是患者们治好病的“灵丹妙药”,因此对银屑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护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 心理护理
拥有良好的心理和稳定的情绪被视为治疗疾病之根本,因此心理护理十分重要。银屑病顽固难治,因而患者常常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心态。急、躁、烦、担心害怕、害羞、心态不平衡、自卑的心态在患者中常见。相关的专家表示,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健康紧密相关联,情感上异常的反应乃是疾病发生内在的因素[4]。由于银屑病是皮肤病,且不美观,若病发在人体的暴露部位,患者往往感到窘迫。也由于对于该病了解上不够,许多患者担心是否遗传、是否会传染等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对病患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适时的调节自身的不良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以保证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病情,积极的配合治疗。
不同事物有着自身的特点。由于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接受教育程度差异、个人性格各有不同等原因,不同的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各有不同。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一定沟通了解,对于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鉴于患者普遍存在的自闭心理,医护人员要主动去接触患者进行交流,交流沟通时态度要真切诚恳,教授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对于患者的担忧情绪,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安慰,为他们充分讲解银屑病知识,帮助他们消解不良情绪。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在病情得到好转时,给予及时充分的鼓励。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患者的家属。家属对于患者的了解程度和重要程度远超医护人员。因而,家属的情绪对于患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摆正家属的心态,鼓励家属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和气息,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帮助患者坚定早日康复的信心。
2 治疗护理
患者用药等正确与否关系到疗效的高低。银屑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正确用药,才能发挥疗效,同时避免用药不当导致治疗欠佳或者皮损加重的不良现象
2.1 口服药要按剂量服用,不可随意增减
外用药要从低浓度慢慢过渡至高浓度,小面積先试用,避免过敏。介绍正确的擦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给予示范。
2.2 各项操作注意事项
做皮下注射氧气前,要告诉患者作用和注意事项,避免引起恐慌。注射时要严格地采用无菌操作。在进行NB-UVB光疗时,要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和通风良好。患者和护士都要戴护目镜,且男性患者的生殖器应严密遮盖,并让男性患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光疗前,护理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对紫外线是否有过敏史。每次光疗前,都要询问上一次光疗后的反应。同时,密切观察光疗的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
2.3 个别急性期患者特殊护理
对于皮损面积广、抵抗力低的急性期患者要进行特殊护理。进行消毒隔离,预防病毒与细菌感染;患者使用的床单和被套要消毒后专用,并短时间定时更换;进行输液或者测量血压时,要避免止血带、袖带直接接触到患者的皮肤,消除导致加重患者皮肤剥脱的情况;患者的皮肤严重瘙痒,医护人员要制止患者抓挠的情况发生;根据重症患者病程长与皮损广泛的特点,合理安排治疗顺序;保护患者的血管。
3 皮肤护理
洗澡有助于保持皮肤的清洁,抑制细菌滋生,减少皮屑,从而改善外观,对于皮肤病是有益处的,银屑病患者可以正常洗澡,但医护人员需要提醒患者注意以下3点。首先,洗澡时会洗去皮肤上的油脂成分,容易导致皮肤失去滋养,变得干燥敏感,从而加重银屑病患处上的炎症,因此银屑病患者应当适度清洗,尤其是在干燥的冬天里洗澡次数要控制好,最好不多于2 d一次。每次洗澡时应当选用37~38℃的水温,清洗的时间要控制在20 ~ 30 min左右。洗澡时不可去扯患处的死皮。其次,对于银屑病患者来说,碱性强的洗涤用品会洗掉太多油脂导致皮肤干燥,因此患者洗澡较勤时应选择比较柔和的沐浴液。最后,不论何时,洗澡后患者都应当给全身涂抹合适的润肤剂。
医护人员要提醒患者及时更换被单,患者鳞屑容易脱落在床上,保持被单的干净整洁,可避免细菌的产生;由于患处容易瘙痒,因此患者很容易不由自主的去挠抓患处,从而引发继发性感染,因此应当提醒患者常常修剪手指甲和脚趾甲;定期进行病房消毒,将细菌扼杀在襁褓之中,打造整洁的环境。
在皮肤干燥季节,提醒患者涂抹一些没有刺激性的软膏或者油剂进行润肤,如凡士林、橄榄油等。
急性期的重症患者大部分都存在皮肤弥漫性潮红、水肿、渗出。因此,做好创面护理,防止继发感染至关重要,医护人员要及时防止皮损发生感染现象的发生,避免使银屑病症状更加的严重的情况出现。
银屑病患者大都要经历皮肤上局部的瘙痒和疼痛,医护人员要提醒患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选用湿润的纸巾敷于斑块上,或者用温热的盐水浸湿皮损的部位,不得抓挠斑块或者摩擦到患病的皮肤部位,以免炎症恶化。
4 饮食护理
4.1 提倡患者以谷类食物为主
根据研究显示,当下人们饮食偏好的动物性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与脂肪极高,不利于银屑病患者病情的恢复。因此,医护人员应多建议患者多吃传统的谷物膳食,同时注意多样搭配。比如,可多吃粗粮杂粮,多吃碾磨不精带有些许糠麸的稻米、小麦等食物,保证身体吸收足够的膳食纤维、矿物质等。
4.2 多吃蔬菜、水果
银屑病专家反复强调患者应当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以增强抵抗力。 蔬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B1、B2和天然的抗氧化物等,如白菜、胡萝卜、苦瓜、土豆、茄子等;水果含有丰富的果酸果胶等;红黄色的水果同时富含维生素C与胡萝卜素,如鲜枣、橙子等。
4.3 补充蛋白质
银屑病患者的身体每天都有大量鳞屑脱落,这导致大量的蛋白质丢失。因此应当补充蛋白质,多吃豆类制品。
4.4 适当忌口,应以清淡饮食为主
应当戒酒,不吃有刺激性、过于辛辣的食物。同时,对于容易引起过敏的海鲜应当尽量避免食用。关注日常饮食,对于那些食用后导致病情加重的食物,应当避免再次食用。
5 适度锻炼
身体是革命的根本,强壮的身体是预防疾病发作的良药。首先,医护人员应当鼓励患者适度加强体育锻炼,多出一些汗。从而一方面增强体质,提高患者机体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流汗把体内的毒素排出来,减轻病情,缩短治愈时间。其次,阳光具有杀菌的作用,因此除了红皮病型患者、和脓疱型患者以及对光敏感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当嘱咐患者每天到户外去晒晒太阳。但应注意日光的强度,不可让皮肤处于暴晒下。
6 讨论
通过系统地以及有针对性地对银屑病患者进行护理,可以大大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让患者充分了解到银屑病的复发有着规律及季节性,通过护理人员的解说,可以让患者增强自身的预防意识,减少该病的复发率;与患者交流沟通的同时,也能够促使护士多多掌握该病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边缘科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加强细节上的护理,如操作后帮助患者整理衣服,帮助患者在冬季做足做好保暖的措施,尊重与保护患者的隐私,从而使得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69.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7-122.
[3]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8-492.
[4] 陈伟兰,刘杰,吴毅丹,等.122环孢素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0):10-15.
银屑病患者的护理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诊断明确[1];②年龄18~78岁;③患者能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④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系统性治疗、心理或行为干预治疗;⑤患者同意接受治疗和调查,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和皮肤科常规护理。基础药物治疗包括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消银胶囊,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卡泊三醇软膏、青鹏软膏。疗程4周。观察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包括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相关性护理干预和生活方式干预,心理行为干预由1名心理医师负责,治疗相关性护理干预和生活方式干预由2名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负责。疗程4周。心理行为干预:①认知疗法:每周1次。首先通过相关医学知识的健康宣教和典型病例的示范作用使患者正确认识银屑病;其次要着眼于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对他人或事物的态度来改善心理问题。②医患集体座谈:座谈会由医师和护士主持,每次60 min,每周1次。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患者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也可提出治疗或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由医师或护士解答,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③放松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每周2次。具体包括腹式呼吸疗法、肌肉渐进式放松和想象放松训练,通过放松训练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
治疗相关性护理干预:①加强医源性护理: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减少医源性感染机会。由于患者皮损的大量脱屑,需要护士及时清扫,并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和被褥,以保持良好的修养环境,利于患者病情恢复。②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首先是按医嘱服药,防止患者按自己的想法随意增减药物。其次是按时复诊,按时复诊有两大作用,一是及时评价治疗效果,二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③指导患者合理使用外用药物:首先应禁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应从低浓度、小面积、性质温和的开始,外涂药物时需充分按摩,以利于药物吸收,且涂药时尽量不要累及周围正常皮肤。对于鳞屑较厚的皮损可通过沐浴或温水湿敷,祛除鳞屑后再外涂药物,以提高疗效,浸润明显的皮损还可通过封包来提高疗效,但应注意封包的时间。
生活方式干预:①指导患者正确护理皮肤:勤洗澡、勤更衣,保持衣物、床铺整洁平整,尽量选择柔软、宽松的纯棉衣物以减少刺激增加舒适度。禁用热水烫洗,适当应用肥皂、盐水等清洗,适宜多用温水洗浴以保持皮肤清洁。②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科学地忌口。已有研究表明,烟酒是银屑病的危险因素,故应戒烟、忌酒,忌食浓茶、咖啡等。鼓励患者饮食多样化,多食优质高蛋白、低脂低胆固醇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合理搭配瘦肉、鸡蛋、牛奶等,提高身体的抵抗力。③鼓励患者进行文娱锻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慢跑、各种球类运动等,锻炼不仅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而且有利于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应注意劳逸结合,做到生活规律。
观察指标: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评分方法。PASI范围0.0~72.0,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2]。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该量表由Zung首次提出,是一种情感自我评定量表,简单方便。SAS和SDS各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的4级评分法:①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存在焦虑/抑郁;②2分表示小部分时间存在焦虑/抑郁;③3分表示相当多时间存在焦虑/抑郁;④4分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存在焦虑/抑郁。正、反向计分所得总分乘以1.25即标准分,50分为临界分,标准分≥50分提示存在焦虑或抑郁问题[3]。
评分与疗效判定: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自评问卷;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由专门医师完成。疗效判定:评价疗效以PASI评分为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PASI评分-治疗后PASI评分)/治疗前PASI评分×100%。①痊愈:疗效指数>90%;②显效:疗效指数60%~89%;③好转:疗效指数20%~59%;④无效:疗效指数<20%。痊愈率=(痊愈例数/病例总数)×10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病例总数×100%。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般资料比较:对照组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18~75岁,平均(38.25±9.24)岁,平均病程(9.27±11.54)年,PASI评分(19.61±7.35);观察组90例,男44例,女46例,年龄18~78岁,平均(40.18±10.37)岁,平均病程(8.36±10.79)年,PASI评分(18.37±6.24),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PASI评分等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PASI评分比较: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银屑病病情明显好转,两组间的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和表2。
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SAS:37.23±12.58;SDS:41.88±1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干预后焦虑和抑郁状态显著改善,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讨论
银屑病病程的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和治疗措施的有限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且有研究显示银屑病的诱发因素中精神因素占12.8%[4]。
焦虑是人处于某一种情境时所产生的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抑郁是指意志消沉的情绪,是人们在忧伤、苦恼或气馁时表现出的某种痛苦体验,当这种焦虑情绪长时间存在时,它会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不利的影响。有调查发现银屑病患者情绪特征中存在易紧张、焦虑的倾向,疾病发作、加重或反复时,情绪反应亦较正常对照人群明显剧烈。冯占芹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寻常性银屑病患者44例,65.91%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5]。梁春梅等调查90例银屑病患者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焦虑得分分别为(58.3±5.2)分和(57.4±6.1)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6]。本研究观察到的银屑病患者的焦虑得分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杨文华等采用SDS自评量表调查发现,78%银屑病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其中轻度抑郁27.0%,中度抑郁33.0%,重度抑郁18.0%,抑郁得分(59.44±10.94)[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抑郁评分与以上结果基本一致。
张锡宝等研究发现,银屑病皮损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和9140trk A的表达水平与焦虑、抑郁评分呈正相关[8]。其可能的机制为情绪异常会使皮肤感觉神经释放P物质,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且通过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加重或诱发银屑病[9]。
国内外研究证据表明心理行为干预有利于心理学指数和银屑病皮损的改善,并尝试心理行为治疗银屑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0]。通过心理激励,使机体处于正性情绪状态中,综合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特定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进行有效的宣教、指导和情感支持,使患者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11];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缓解心理应激反应,对于改善症状、延缓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中综合护理干预是采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相关性护理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给患者提供全面的综合性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同干预前相比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干预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下降,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银屑病皮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可操作性强,效果可靠,使患者终身受益的有效非药物性治疗措施。
摘要:目的:调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对病情的改善。方法:随机将1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问卷调查,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前两组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1),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具有显著改善的作用,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银屑病的护理 篇8
关键词:银屑病病人,护理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 俗称牛皮癣, 较多发病于青壮年, 且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因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通常与免疫能力、感染程度、遗传基因、代谢能力、内分泌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然而其真正的病因尚有待进一步查明。常见的银屑病有四种类型, 其中寻常型占很大比重。银屑病具有病情顽固, 病程时间较长, 易反复发作, 且不容易根治的特点, 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就目前情况而言没有药物或疗法能够彻底根除该病, 因而银屑病的治疗成为患者的最大困扰[1]。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科共收治了80例银屑病患者, 并对其进行了皮肤科常规护理和针对于本病特点的针对性护理。现将护理情况及体会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共收治80例银屑病患者。其中56例男性, 24例为女性。年龄为14~75岁, 平均年龄为34岁。银屑病病程为1~8年, 其中48例为寻常型银屑病, 19例为脓疱型银屑病, 13例为红皮型银屑病。
1.2 银屑病患者的特点
1.2.1 银屑病患者多性格内向。
经调查研究发现, 在银屑病患者中大部分人都性格内向, 不愿与外界人沟通, 沉默寡言, 性格沉闷, 情绪低落。而正是因为他们不良或不利于健康的情绪状况和内向型的性格, 导致银屑病的发生, 甚至加剧了其病症。总之性格内向是银屑病患者的主要特点之一[2]。
1.2.2 很多银屑病易患者患上悲观、抑郁的心理病症。
众所周知, 银屑病是一种非常不雅观的皮肤疾病, 就算是不太注重外表的人, 都会因自己的外表而羞于见人;更何况, 把自己的外表看的十分重要的人, 他们通常会因为自己外表上的缺陷, 怕被取笑羞辱, 而不接触外界的人。而且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人歧视银屑病患者, 这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患者的胆怯心理。由于病情的久经不治, 长期不与外人接触, 他们会愈来愈少言寡语, 愈来愈抑郁沉闷, 久而久之, 出现心理问题, 变得悲观厌世[3]。
2 银屑病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首先要向患者说明并强调积极的心理调节对病情的好转、治愈和防止复发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并让患者深刻认识到其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情的治愈和恶化, 要鼓励患者积极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 保持良好的情绪, 尽可能的排除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其次针对于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具体可采取引导、指导、暗示等方法, 帮助患者放松心情, 避免自我孤立, 与外界保持良好沟通[4]。另外, 要使患者家属明白该病并没有传染性, 病人不必和家人隔离, 以保持病人良好心情。
2.2 饮食护理
对银屑病患者加强饮食指导, 饮食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鱼腥发物, 例如牛肉、公鸡肉、羊肉、狗肉、槟榔及烟酒等;因为这些食物均可诱发本病, 使之病情加重。而且要特别安排患者的食谱, 应让患者多食用一些低盐、高维生素、高蛋白的半流质食品。另外要根据不同特点的病症相应在患者食谱中加入一些食物, 例如血热型者应食用槐花、莲藕、丝瓜、苦瓜等, 以清热凉血, 还可用鲜生地、鲜茅根煎水代茶饮;血虚风燥的患者可食用龙眼肉、肉皮冻、蜂蜜、大枣、核桃、百合鸡汤、瘦肉等以养血补脾;热盛伤阴的患者应食用具有丰富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 如鸡汤面、绿豆粥、牛奶、豆奶等, 同时多饮用鲜果汁及开水以清热养阴;湿热蕴积的患者应多饮开水, 同时可多食用马齿苋、冬瓜、芹菜等蔬菜, 及常食用绿豆汤、薏苡仁粥、赤小豆粥、西瓜、山楂等以利湿清热健脾;大便干结的患者宜多食蔬菜、香蕉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以清热、泻火、通便[5]。
2.3 用药护理
药物护理应从两大方面加以注意。首先, 在使用外用药时, 要从低浓度, 小面积着手, 在病程进行期应采用诸如氧化锌软膏、10%硼酸软膏此类性质温和的药物;病程稳定及消退期可使用如浓度为0.1%~0.5%的蒽林软膏及水杨酸软膏等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剂与角质促成剂, 并且在此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 如果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应立即停止用药。在病程急性期, 为防止病情恶化加重, 患者应忌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其次, 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时, 护士应积极配合医师定期做有关实验室检查, 以防止在治疗前及服药期间因药物可能引起的造血系统及肝功能障碍。如果一旦发现免疫抑制剂药物对肝功能或造血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或不良反应, 应该及时进行处理, 以免加剧病情。
2.4 皮肤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要切实做到以下方面:为防止对患者皮肤产生刺激, 应尽可能的不使用强刺激性的药物;密切观察有皮肤损伤症状患者的皮损变化情况;及时更换床单、被褥以保持其清洁;避免患者破伤皮肤, 要及时为患者剪趾、指甲;不能对患者进行身浸浴护理, 而要用温水为患者擦浴, 动作要轻柔, 以免对其皮肤造成损伤;对长期卧床患者, 要每小时一次, 帮助其翻身, 并对其受压部分进行按摩, 以保持皮肤的完好[6]。
3 结果
通过正规的治疗及对症临床护理, 80例银屑病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4 讨论
银屑病在临床皮肤病中最为常见, 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银屑病的发病率为2.4‰。其类型大概分为五种, 分别是寻常型、红皮病型、脓包型、渗出型、关节病型。寻常型银屑病在其急性发作期若受到诸如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外用、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等因素的刺激易引发红皮型银屑病;剥脱型皮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伴有发热、寒战、疼痛、刺痒等症状的皮肤湿红和大面积脱屑;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是患者皮肤的损伤处出现米粒状灰黄脓疱, 除此之外, 还会出现有白细胞数量增多而导致的严重病症;关节型银屑病的主要特征是关节肿痛并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 其因子检测结果为阳性, 这是与风湿性关节炎的本质区别。目前, 医学界对银屑病的诱因和治疗方面的认识还很不全面, 尚待深入研究, 一般认为流行性感染、免疫力低、遗传、代谢失调、内分泌障碍等均有可能引发银屑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根除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并长期严重困扰患者及医师。因此, 为了缓解患者症状和心理压力, 采用及时有效, 全面细致的护理和心理健康指导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戴迅毅, 李明, 杨莉佳.红皮病5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9, 12 (5) :545-546.
[2]梁五爱, 彭淑仪, 谭少英, 等.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J].现代医院, 2011, 11 (5) :77.
[3]徐满意, 姜功平.银屑病护理疗法[J].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8, 22 (3) :263.
[4]李丽.门诊银屑病106例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9) :55.
[5]杜秀川.银屑病408例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04, 33 (10) :55.
银屑病患者的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银屑病患者为实验对象, 其中, 男性24例, 女性16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72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 (45.4±1.1) 岁, 患者病程在1年至12年不等, 平均病程为 (6.5±0.4) 年。其中, 18例未点滴状银屑病, 22例为斑片状银屑病。
1.2 治疗方法
本次临床实验选用上海西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S-05AB型光疗仪进行临床治疗, 将照射强度设置在45mW/cm2, 峰值设置为311nm, 使用窄波UVB照射患者全身。依据患者的实际皮肤类型确定初始的照射剂量, 一般情况下将初始剂量设置为0.5J/cm2, 再次治疗时每次增加0.1J/cm2的剂量, 最大累计剂量为1.3J/cm2, 每周治疗2次, 连续进行8次治疗, 2个月为一个疗程[1]。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PASI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皮损程度进行评价, 其中, 治愈, 指患者PASI评分在90%以上;显效, 指患者PASI评分在60%以上;有效, 指患者PASI评分在25%以上;无效, 指患者PASI评分在25%以下[2]。总有效率= (显效+治愈) /病例总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所有40例银屑病患者中, 20例治愈, 占50%, 12例显效, 占30%, 7例有效, 占17.5%, 1例无效, 占2.5%。总有效率为80%。
2.2 性别与疗效关系
经过临床治疗, 男性患者中8例显效, 12例治愈;女性患者中4例显效, 8例治愈。由此可见, 紫外线照射治疗对于男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男性患者的皮肤更易吸收紫外线, 能够加快皮疹的消退速度。
2.3 皮疹形态与疗效关系
22例斑片状银屑病患者中, 痊愈12例, 显效7例;18例点滴状银屑病患者中, 痊愈8例, 显效5例。由此可见, 斑片状银屑病通常皮屑较薄, 且皮损面积较大, 因而更加容易吸收光, 且光疗的穿透效果更好。
2.4 照射剂量与皮肤类型的关系
所有40例患者中, 13例患者为Ⅲ型皮肤, 27例患者为Ⅳ型皮肤。治疗效果表明, Ⅲ型皮肤患者中, 所有患者均显效, Ⅳ型皮肤患者中, 只有16例患者显效, 这一结果对比表明不同类型的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除此之外, 初始的照射剂量设定为0.5J/cm2, 只有6例患者由于存在日光性的皮肤过敏症, 而将剂量设定为0.3J/cm2, 其治疗效果均为有效, 这类患者是否能够随着治疗的进行而逐渐增加剂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5 光毒反应
所有40例患者中, 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光毒反应, 这一结果表明, 窄波UVB治疗银屑病所产生的副作用较小, 符合临床医学研究的结果。
3 讨论
窄波UVB能够加速银屑病患者皮肤中浸润细胞的凋亡速度, 与其它种类的细胞相比, 窄波UVB治疗后, T细胞凋亡速度会逐渐加快。另一方面, 临床医学研究结果表明, 接受窄波UVB照射治疗后, 银屑病患者的皮肤浸润T细胞的数量会发生较大的下降, 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于, T细胞自身的凋亡, 而且, 对于窄波UVB治疗而言, 由于这一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会导致真皮中的T细胞逐渐凋亡, 由此可见, 窄波UVB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宽波UVB的疗效, 仅经过8次治疗, 总有效率就能够达到80%以上, 与国外相关临床研究所报道的81.8%的治疗有效率相接近, 因而是一种能够被广大的银屑病患者所接受的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3]。
国外大部分相关的临床研究都以Ⅰ型或Ⅱ型皮肤患者为基础, 而我国的相关研究则大多以Ⅲ型或Ⅳ型皮肤为基础, 窄波UVB照射治疗的初试计量会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次临床实验以欧美照射治疗的初始剂量为基础, 使用0.3至0.5J/cm2, 对4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 结果表明, 这一起始的照射剂量标准是有效且安全的。国内外相关的涉及照射剂量递增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 一种为增加初始计量的10%至20%, 另一种为固定的适当增加量, 这一增加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光毒性反应的发生几率, 所以, 本次临床实验选择按照后一种方法增加固定的剂量, 每次增加0.1 J/cm2左右, 且临床治疗结果显示未出现光毒反应。由此可见, 实验窄波UVB光疗法治疗银屑病, 能够利用减少窄波UVB照射治疗的累计剂量和次数来达到缩短疗程的目标, 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
综上所述, 窄波UVB治疗银屑病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 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且该治疗方法所产生的光毒反应发生率较低,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实验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世云.复方甘草酸苷结合窄波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 2010, 19 (11) :963.
[2]王晓云.窄波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3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 21 (1) :25.
银屑病患者的护理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银屑病患者和72例健康患者, 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43例, 女29例;年龄为13~75岁, 平均年龄为 (44.3±0.5) 岁;病程1~8年, 平均病程为 (4.5±0.6) 年。对照组男45例, 性27例;年龄为14~72岁, 平均年龄为 (43.4±0.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行静脉采血3m L, 同时留置于普通的试管, 实行血清的分离工作, 然后放置于—85°进行储存, 通过标准的试剂加以酶免疫的稀释, 然后对EB病毒抗壳抗原/Ig G和Ig M/VCA﹑Ig G/EA—D和Ig G/EBNA—1抗体进行严格的检测。
1.3 评判的标准
采取试剂盒确定质控血清的A值, 同时对其判定值进行认真的计算。如果判定值高于1.1, 则代表其属于阳性。若判定值低于0.9, 则代表其属于阴性, 在两者间的判定值, 则可以判定为可疑。
1.4 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3.0, 实行统计学方面的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 标准差应用代表, 通过组间进行对比, 以配对t进行检验, 组间的对比通过X2进行分析和检验, P﹤0.05, 则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抗体阴阳结果的对比
通过统计和分析, EB病毒抗壳抗原/Ig G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 观察组的检出率为54 (75) , 对照组的检出率为15 (20.83) ,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Ig G/EA—D抗体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 观察组的检出率为32 (44.44) , 对照组的检出率为4 (5.55) ,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最后Ig G/EBNA—1抗体检测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EB病毒抗体Ig G判定值的检测对比
对照组EB病毒抗体Ig G为:1.339±0.305, 观察组为:1.878±0.672。对照组EB病毒Ig G/EA—D为:0.581±0.538, 观察组为:1.311±0.915。对照组EB病毒Ig G/EBNA—1为:3.166±0.375, 观察组为:3.976±0.698, 两组患者EB病毒抗体Ig G判定值进行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3 讨论
EB病毒, 为疱疹病毒的一类, 主要的特点为:嗜人类B淋巴细胞特征。其产生的原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的增加, 且呈对称发展[2,3]。通常情况下, 感染急性期会产生抗EA抗原颗粒, 然而其持续时间并不长。其主要针对抗EA—D抗体, 但是Ig M/VCA抗体通常会存在于急性感染﹑近期感染。感染的时间增加, 阳性检出率就可能消除。因此, 现阶段临床方面一般会于急性感染期进行检验。与此同时, 抗壳抗原/Ig G抗体, 通常也会产生于急性感染期, 持续的时间明显比Ig M长, 同时可能发生在免疫抑制患者[4]。两者的差异在于, EBNA抗体会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而提高[5]。其存在嗜人类B淋巴细胞的特征, 属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原因, 其和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有直接的联系。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EB病毒Ig M/VCA进行抗体的检测,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显示为阴性。但Ig G/EBNA—1抗体进行检测的时候, 检测结果同为阳性, 由此可见银屑病患者和健康的人群均为既往感染。两组患者EB病毒抗壳抗原﹑Ig G/EA—D抗体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即可看出银屑病患者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 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会存在一定的障碍, 导致潜伏的EB病毒出现活跃的状况。
综上所述, 银屑病和健康人群体内的EB病毒进行比较, 银屑病患者的EB病毒的活性更大, 所以很大程度会处于激活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段西凌, 邱练芬, 胡开华, 等.银屑病患者血清抗EB病毒抗体的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 (1) :13—15.
[2]郭哲, 高哲, 马丽娟, 等.银屑病与皮肌炎患者血清中3种抗磷脂抗体的检测[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 (4) :414—416.
[3]蒋逸云, 刘伦飞.银屑病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测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 (6) :120—121.
[4]青小鹤, 刘乐, 王志超.银屑病患者血清抗EB病毒抗体的检测[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电子版) , 2015.
[5]王文生.加味皮炎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 (血热证) 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银屑病患者的护理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1. 1. 1 纳入标准1根据病史、临床症状, 结合病理检查, 确诊为银屑病的军人患者。2调查对象为首次就诊的初发患者, 处于不稳定期。后续重复就诊或住院的次数不再纳入。3患者无其他皮肤疾病, 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史, 无严重的脏器疾病。4剔除妊娠和哺乳期患者。5自愿参加调查, 配合答卷、测试及反馈。
1. 1. 2 一般资料2003 年1 月1 日—2012 年12 月31 日, 我科门诊和住院部接诊的所有初发不稳定期军人银屑病患者, 根据上述纳入标准进行筛选, 并剔除无效答卷后, 对入选的102 例进行研究。年龄: 17 ~ 45岁, 平均 ( 25. 1 ± 6. 8) 岁; 病程: 1 ~ 5 月, 平均3. 9 个月; 性别: 男92 例 ( 90. 20% ) , 女10 例 ( 9. 80% ) ; 所属部队: 野战部队84 例 ( 82. 35% ) , 后勤部队18 ( 17. 65% ) ; 身份: 干部17 例 ( 16. 67% ) , 士官28 例 ( 27. 45% ) , 义务兵57 例 ( 55. 88% ) ; 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33 例 ( 32. 35% ) , 高中或中专以下69 例 ( 67. 65% ) 。婚姻状况: 已婚13 例 ( 12. 75% ) , 未婚89 例 ( 87. 25% ) ; 已婚13 例中夫妻分居的6 例 ( 46. 15% ) ;就诊时承认近期面临重大压力或挫折史的38 例 ( 37. 25% ) , 否认近期有重大压力或挫折史的28 例 ( 27. 45% ) , 其余介于二者之间。随机选取近年护送所属部队患者前来医院的健康官兵275 人, 在征得其同意和合作的情况下, 作为普通军人对照组进行GQOLI-74 问卷调查, 对照组和调查组在年龄、军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方法采用问卷式表格, 无记名式, 受试者在半小时内自填, 统一指导语, 评定时间为1 周以来的情况。
1. 2. 1 调查工具1艾森克人格问卷 ( EPQ, 龚耀先修订) [12]评测4 个维度, 包括E因素 ( 外向Extrovision和内向Introvision) 、N因素 ( 情绪性Nearoticism) 、P因素 ( 精神质Psychoticism ) 、L因素 ( 掩饰性Lie ) 。2 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12]。本量表包括9 个因子, 共90 个项目, 各因子分别对应若干个项目, 反映出患者某方面症状的痛苦程度, 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症状分布特点。每一项目均采用5 级评分法 ( 1 ~ 5 分) :无= 1 分; 轻度= 2 分; 中度= 3 分; 较重= 4 分; 严重= 5 分。因子分= 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3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 GQOLI-74) [13]。该量表为自评式问卷, 经8 550 名社区人群测试后证明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与敏感度。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 个维度, 20 个因子。评分越高, 生活质量越好。
1. 2. 2评定指标评定指标: 1 EPQ-P、EPQ-E、EPQ-N、EPQ-L各量表分。 2 SCL-90 因子分。3GQOLI-74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评分。
1. 2. 3 统计方法1评分采用x ± s表示。EPQ各量表分与王焕林等[14]的中国军人常模比较。SCL-90 各因子分与刘俊丽等[15]所提供的中国现役军人样本比较。GQOLI-74 各维度评分与普通军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运用SPSS 12.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应用t检验。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计算心理患病率: 定义SCL-90 的总分≥200 分或因子分≥3 其中之一为“界限值”, 被试的评分若超过该界限值即存在明显心理问题, 需要接受心理干预。将纳入调查的军人银屑病患者按照年龄、性别、部队属性、身份、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压力或挫折史等进行分组, 计算各组内SCL-90 总分或因子分超过“界限值”的被试人数及发生比例 ( 心理病患率) 。
2 结果
2. 1 EPQ调查患银屑病军人与中国军人EPQ常模[14]比较。EPQ-P量表分高于常模 ( P <0. 05) , EPQ-E量表分低于常模 ( P < 0. 05 ) , EPQ-N量表分高于常模 ( P < 0. 01) , EPQ-L量表分与常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注: EPQ-P—精神质因素; EPQ-E—内外向因素; EPQ-N—情绪性因素;EPQ-L—掩饰性因素。
2. 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测试患银屑病军人各因子得分与中国现役军人样本[15]比较。经t检验, 患银屑病军人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高于中国现役军人样本,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强迫和偏执两个因子略高于中国现役军人样本,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2. 3 GQOLI-74 调查患银屑病军人与对照组比较, 前者在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上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 ;而物质生活维度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3。
2. 4按照年龄、性别和部队属性等分组组别为年龄、性别、部队属性、身份、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压力或挫折史等。计算各组内SCL-90 总分或因子分超过界限值的被试人数及发生比例 ( 即心理患病率) 。结果显示, 受调查的军队银屑病患者的心理患病率居高不下, 绝大多数组别超过了30% , 部分组别接近60% 甚至更高, 符合银屑病是心身疾病的特征。女性银屑病患者的心理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在年龄分组中, 小于30 岁组心理患病率较高; 在身份分组中, 心理患病率排序依次为义务兵、士官、干部; 在文化程度分组中, 高中或中专以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大专以上组; 在婚姻分组中, 以未婚组心理患病率尤其明显, 高于已婚组。明确承认近期有重大压力或挫折史的银屑病患者的心理患病率显著高于另外2 组, 而否认的和不确定的2 组基本接近。见表4。
3 讨论
对住院皮肤病患者的调查发现: 军队皮肤病以银屑病居首[16-17], 而地方皮肤病位居前列的为皮炎湿疹、病毒性皮肤病、性病、药疹及荨麻疹[18], 银屑病尚未进入前5 位。由此可见, 相较于地方人群而言, 银屑病对军人群体的威胁尤其突出。而患银屑病前来就诊的军人常常向医生提到最近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诸如繁重的工作、重大演习任务、深入灾区抢险、考学失败、升级竞争、转业复员矛盾、家庭负累或变故、个人婚恋波折等等应激事件或挫折, 提示着这些军队银屑病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
EPQ问卷显示, 银屑病军人P量表分高于常模, 说明其可能存在人格缺陷。艾森克认为P因素代表一种倔强固执、粗暴、心肠硬的特点, 并非暗指精神病。P得高分者表现为孤独、自我、冷酷、缺乏情感, 对旁人有敌意, 攻击性强。E量表分低于常模表明被试者性格倾内向者多。N量表分高于常模显示情绪稳定性或情绪控制能力差, 易出现过激行为。L量表分与常模无显著差异说明二者的掩饰性接近, 真实性差别小。
SCL-90 调查显示, 患银屑病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差于中国现役军人样本。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这几项因子方面表现十分突出, 从多数银屑病患者对疾病的害怕、过度求治不计后果、担心受歧视、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过敏、与医护人员及单位管理人员的对立情绪、放纵自己、自暴自弃等现象明显。而在强迫症状和偏执因子的表现方面则不明显。
GQOLI-74 测试显示, 银屑病对军人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均构成显著的不利影响, 而物质生活状况基本不受影响。部队银屑病患者多数具有躯体不适感, 在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比如睡眠及精力差, 娱乐学习及社交活动中害怕得不到接纳等等, 最终导致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根据表4 计算的心理患病率结果, 分析影响军队银屑病患者心理特征的有关因素。银屑病军人多数集中在≤ 30 岁阶段, 这个阶段的心理患病率达到57. 69% , 其中很多都是入伍不满1 年的新兵, 对艰苦的训练生活准备不足, 对军营生活的预期与现实之间落差较大, 容易导致心理挫折。还应当考虑到≤30 岁阶段还包括了大量未婚军人, 独特的职业要求和环境因素使其缺乏接触异性的机会, 婚恋成功率相对不高, 常怀挫折感, 长期下来可导致心理危机。婚姻状况分组调查中, 未婚组患者的心理患病率远高于已婚组, 也支持了上述判断。文化程度分组结果显示, 文化程度越高, 认知力、管理情绪、心理调节等能力越强。身份级别分组显示, 患有银屑病的干部、士官、义务兵的心理患病率均居高不下, 他们处于各自的人生阶段, 都面对着不同的压力内容。义务兵受到的心理挑战如前所述, 有新兵适应性的原因, 也有后期转士官和考学压力或失败的挫折因素。士官的心理问题则集中体现在升级、留队、退伍出路和婚恋方面。干部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认知能力, 面临问题时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应该较广, 但干部们也面临着诸如工作责任重、晋职调级难、转业安置难、房价高、子女入学难、家属下岗、夫妻感情、人际关系等更加复杂的现实问题, 如表4 中所示干部心理患病率同样居高不下。综上所述, 我国现代军人在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军事背景下, 承担着日益复杂而繁重的任务, 经历着种种生活的波折和工作的变迁, 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他们必须时刻应付来自于各方面意料不到的心理应激事件的挑战和长期的心理疲劳。这些危机和压力容易导致军人发生银屑病这样的心身疾病。由于世人对银屑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银屑病患者自身的认识误区、患者的消极心态、甚至自我放纵的态度、以及患者可能受到的不当治疗或过度治疗引起的恶果, 又反过来加深其心理障碍。
当我们医务人员面对军队银屑病患者时,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军人的心理问题与银屑病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 所患银屑病与潜在的心理问题之间可能交互影响, 构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 医生除了给予他们针对银屑病的各种常规医疗手段之外, 还应当深入地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帮助他们解除潜在的心理障碍, 使银屑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银屑病之类的心身疾病对我军战斗力的不利影响, 为了尽可能帮助军队银屑病患者得到康复, 建议如下干预措施:
首先, 组织各级部队开展必要的心理服务工作, 通过心理知识普及培训, 帮助官兵掌握心理健康常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并结合经常性思想教育, 开展情绪管理教育、挫折教育、青春期心理教育、婚恋观教育、金钱观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 引导官兵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广泛和深入的心理服务工作, 积极而主动的心理教育和干预, 预防部队心身疾病诸如银屑病等的发生。
其次, 对部队银屑病患者除了进行合理药物治疗之外, 同时还应当给予全程的心理干预和个体化的指导方案。由于不少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和对本病缺乏全面的了解, 他们要么自暴自弃, 要么胡乱投医、过度医疗, 最后导致皮损加重, 病情恶化。应当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 制定不同的治疗目标, 合理运用疾病知识教育、行为认知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法等心理相关疗法[11、19], 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正确对待药物的作用, 减少其盲目性, 不断增强治愈的信心、巩固治疗的效果。
摘要:目的 评估军队银屑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为适时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 对102名患银屑病军人进行了测试, 并分别同中国军人常模、中国现役军人样本及普通军人对照组加以比较, 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并分析影响其心理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 ①患银屑病军人EPQ-P分及EPQ-N分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 (P<0.05或P<0.01) , EPQ-E分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 (P<0.05) ;②SCL-90中, 患银屑病军人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现役军人样本 (P<0.05或P<0.01) ;③GQOLI-74评分提示患银屑病军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3个维度的生活质量明显较对照组差 (P<0.01) ;④军队银屑病患者的心理患病率比较, 在年龄分组中, 小于30岁组的心理患病率最高;在文化程度分组中, 高中以下组较高;在婚姻分组中, 未婚的较高;在部队分组中, 野战部队较高;在身份分组中, 义务兵较高。结论 患银屑病军人较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个性改变, 且生活质量较差, 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