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

2024-09-27

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共4篇)

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评价钙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的准确性。方法:62例患者DSCTA显示冠状动脉一处或多处钙化斑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钙化斑块大小分为小、中和大。使用各种后处理技术,以确定钙化斑块引起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无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并与CAG比较。结果:DSCTA显示小钙化斑块122处,中44处,大86处。122处小钙化斑块,5%CAG显示有梗阻;44处中钙化斑块,14%梗阻;86大钙化斑块,42%有梗阻。DSCTA与CAG一致95%(116/122)小钙化斑块、91%(40/44)中钙化斑块、67%(58/86)大钙化斑块。DSCTA低估2例小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高估4例小钙化斑块、4例中钙化斑块、28例大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86处大钙化斑块引起的血管腔梗阻,DSCTA敏感性100%、特异性44%、阳性预测值56%、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67%。结论 DSCTA准确显示90%以上小和中等大小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正确诊断约2/3大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判断错误通常是高估狭窄程度。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冠状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

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的金标准仍是传统的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由于其有创及对钙化斑块和小的非钙化斑块显示不满意,对CAD低危和中危人群的早期诊断受限。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为CAD早期诊断开辟了新纪元。由于其无创,不仅能显示冠状动脉腔,同时可显示动脉壁、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虽然DS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由于线束硬化伪影和模糊伪影,在判断重度钙化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常有困难[1,2,3,4,5,6,7,9,10]。有研究报导约50%~70%无症状或可疑CAD病人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11,12,13]。本研究评价DSCTA对钙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的准确性并与CAG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62例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DSCTA,并3周内进行CAG检查患者,男49例女13例,年龄40~87岁,平均67岁。

1.2

DSCTA使用西门子双源CT机(Somatom Definition),检查前常规做碘过敏试验。检查前5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扩张冠状动脉。扫描前按照标准位置放置心电导联线,正常显示心率后先扫定位像,之后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扫描方向为头足方向,范围自气管隆突至膈下2cm。经右侧肘前静脉用Medrad Stellant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0ml/s流率注射德国先灵公司生产的优维显(370mgI/ml)65~90ml,随后按5ml的流率注射生理盐水40ml,以使对比剂快速充盈左心系统、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同时右心室内快速流出。应用人工智能扫描系统,当兴趣区升主动脉根部密度达到预设值100Hu时,再延迟4s后扫描自动开始。扫描螺距0.2~0.43,根据扫描时心率的变化自动调整,扫描条件为2个球管的管电压为120KV,电流350mA,探测器准直为32×0.6mm,层面采集厚度为64×0.6mm。扫描时间7~11s。

1.3

CAG使用Philips公司Integris Alluru Monoplane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机。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常规多体位投照。

1.4资料分析

对每个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进行分析。在原始轴位像上将钙化斑块大小分为小(斑块<50%血管直径)、中(50%~90%)和大(>90%)。然后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对每段血管进行曲面重组(CPR)将血管拉直,沿血管长轴用鼠标滚动光标观察。将狭窄管腔直径≥50%定为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为无血管阻塞。钙化斑块≥50%近段未受累血管腔直径定为阻塞,钙化斑块<50%近段未受累血管腔直径定为无阻塞。每段钙化斑块与CAG图像进行对比。

2.结果

62例符合分析标准(表1)。DSCTA显示小钙化斑块122处,中44处,大86处。122处小钙化斑块,DSCTA与CAG相符95%(116/122),其中DSCTA高估狭窄4例,低估2例。44处中钙化斑块,DSCTA与CAG相符91%(40/44),其中DSCTA高估狭窄4例。86处大钙化斑块,DSCTA与CAG相符67%(58/86),其中DSCTA高估狭窄28例。86处大钙化斑块引起的血管腔梗阻,DSCTA敏感性100%、特异性44%、阳性预测值56%、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67%。

3.讨论

DSCTA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已有很多报道[1,2,3,4,5,6,7,9,10,11,12]。由于线束硬化伪影及模糊伪影,钙化性斑块仍是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判断错误的根源[13,14]。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都是正性重塑(扩张性重塑),而没有管腔狭窄。钙化性斑块越大,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但是较大的钙化性斑块引起严重血管狭窄患者数不到一半。

DSCTA评价较大的钙化斑块时,很容易高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本组未见假阴性,提示即使钙化斑块较大,DSCTA仍可以可靠地排除血管梗阻。我们回顾性分析严重钙化斑块DSCTA图像并与CAG对照,总结了避免过高估计血管狭窄的一般原则。(1)尽可能使用血管跟踪技术,获得CPR图像,将血管拉直,在长轴位和短轴位上观察,在长轴位像上旋转从不同角度显示斑块邻近的管腔,如果斑块厚度≤50%邻近未受累近段血管腔直径,钙化斑块可能未引起管腔严重狭窄。(2)在短轴位像上沿血管长轴用鼠标滚动光标观察,如果轴位像上钙化斑块呈偏心性,厚度≤50%邻近未受累近段血管腔直径,也表示钙化斑块未引起严重管腔狭窄。如果钙化斑块充满整个血管腔的中心部分,血管可能严重狭窄。(3)轴位像钙化斑块≥50%邻近未受累近段血管腔直径,但未完全充满管腔,提示严重狭窄,但可能过高估计狭窄程度。对于一些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难以确定血管腔是否有严重狭窄的患者,冠状动脉MRA可能有帮助[14],但是国内冠状动脉MRA开展较少,经验不多,临床应用受限。

本研究未使用精确定量方法分析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引起狭窄的程度,特别是有线束硬化伪影及模糊伪影时,精确定量常有困难,而是用主观分析方法,这正符合实际工作中影像科和心脏内外科医师阅读冠状动脉CTA的方法。

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 篇2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钙化

通过冠状动钙化斑块定量分析可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可对其未来发生冠心病风险进行分层。近年放射CT血管造影由于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及采用心电门控技术, 广泛用于临床无创检出及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本研究探讨了放射CT血管造影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临床结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86例, 其中男52例, 女34例, 30~86岁, 平均56.5岁, 心率49~90次/min, 平均67.5次/min。

1.2 检测方法

16层CT血管造影扫描机;图像工作站, 配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分析软件。所有病人屏气后扫描, 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水平至心脏隔而下, 扫描同时记录心电信号。扫电压120Kv, 电流1331As, 矩阵512×512。

1.3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确定

冠状动脉钙化的域值设定为13Hu, 即表示相邻2个或2个以上像素CT值要130Hu时被确定为钙化灶每层图像在软件中, 超过或等于域值部分将自动变粉色。若心脏区内出现噪声或伪影所致点状或条状粉色灶时, 为区别钙化斑块, 与噪声或伪影, 与原始重建图像比较并作局部放大及调整窗宽, 窗位处理, 并由2名有经验放射科医生观察取得一致意见后确定。每一病例原始数据进行2种方法重建, 1mm组:层厚1mm, 层间隔1mm;3mm组:层厚3mm, 层间隔3mm。

1.4 统计学方案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定义为P<0.05。

2 结果

2 种方法对钙化斑块检出结果见表1与图1、2。显示:3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最多为86个, 其中小钙化斑块数达64个。以1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及其中的小钙化斑块数为标准, 3mm检出的钙化斑块及小钙化斑块敏感性相对较低 (图1、2) 。

3 讨论

近年随着放射CT血管造影出现, 因其扫描速度快, 可采用心电门控技术, 应用范围广, 且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与心电图有良好相关性从而逐渐替代心电图作为无创检测冠状动脉手段。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积分高低可对患者进行冠心病风险分层, 预测冠心病发生危险程度。并在<40岁年龄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50%特异性100%, 说明冠状动脉一旦出现钙化即可能存在明显冠状动脉狭窄;在>60岁无典型胸痛年龄组因其高的阴性预测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除外冠心病的一个有价值指标。因此钙化斑块存在及积分轻度变化将影响病人诊断及风险级别, 临床需要, 确定敏感检出钙化斑块、准确计算钙化积分方法。钙化积分沿用Agatston及其修正方法, 由钙化面积、体积、血管分布因素决定, 按照每1mm2作为积分基本单位, 以CT值>100Hu为钙化, 总钙化积分由峰值积分与钙化面积的乘积得出。

放射CT血管造影采用连续容积扫描, 后处理重建时可采用多种层厚、不同重叠方式。我们的研究采用层厚1mm和3mm;层间隔分别为1mm和3mm即重叠50%的重建方法使用重叠重建的原因主要是重叠重建提高了纵向分辨率, 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因小斑块更易受部分容积影响, 重叠重建使漏诊小钙化斑块可能性降至最小, 并可明显提高CAG积分扫描间可重复性。重叠程度一般认为间隔越窄, 重叠程度越大效果越佳, 但重叠过多会造成处理时间延长, 储存空间加大, 处理速度减慢。目前认为重叠程度选择至少50%最为合理。

本结果显示1mm二层厚图像发现的全部钙化斑块及其中小钙化斑块多。以1mm层厚为标准, 3mm层厚检出全部钙化斑块的敏感性85.9%, 小钙化斑块的敏感性83.7%, 说明层厚越薄, 发现的钙化斑块数及小钙化斑块越多。我们认为造成敏感性降低原因是层厚与图像空间。分辨率密切相关, 当层厚增大, 容积效应影响增大, 空间分辨率降低, 如果层厚相对于病灶过大, 将会漏掉病变。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容积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检出钙化斑块时, 3mm层厚是不适宜的, 1mm层厚较3 mm层厚可检出更多钙化斑块, 尤其是小钙化斑块, 对于临床确定钙化斑块的存在是适合的。

参考文献

[1]甘洁, 刘平, 王营.利用MS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6:91~93.

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 篇3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并行PTCRA及PTCRA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患者80例, 年龄61~74岁, 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心肌梗死患者类型等基线资料方面, 未见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临床症状符合WHO和WHF关于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等的临床诊断标准[4]。 (2) 造影结果显示, 主支冠脉有明显病变且伴有严重的钙化现象。 (3) 排除先天性心脏疾病、先天性冠脉畸形等疾病。 (4) 冠脉钙化情况和病变程度符合PTCRA的使用指征。 (5) 排除恶性肿瘤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 (6) 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接受PTCRA治疗, 由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7) 该项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排除标准:凡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任何一条者, 均不纳入研究范围。

1.3 手术及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Judkins方法行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 测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计算侧支循环积分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对病变施行了PTCRA或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前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及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 手术当日早晨停用β受体阻滞剂, 术中间断经冠脉给予硝酸甘油。从选择较小的 (1.25~1.5 mm) 旋磨头开始, 缓慢推进旋磨导管, 每次旋磨时间为15~30 s左右。术中旋磨头的平台期转速为150 000~180 000 r/min, 注意避免转速突然下降>5000 r/min。手术成功标准:术后冠脉管腔残余狭窄<30%, 无死亡、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冠脉穿孔等即刻并发症。

1.4 围术期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围术期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 术前的准备护理:术前遵医嘱通知病人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和术前治疗, 并熟悉病人的检查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变换体位练习、卧位深呼吸、屏气和咳嗽练习、卧位解大小便练习, 嘱患者术前6 h内禁食并排空膀胱, 防止术中发生恶心呕吐后胃内容反流进入呼吸道。术前1 d备皮 (双侧腹股沟) 。必要时术前晚上给予镇静剂, 以利病人休息, 手术日用紫外线消毒病人床单, 并更换床单、被套等。 (2) 术中护理:监测血压、心率。建立静脉通道, 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监护仪等。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变化, 尤其在旋磨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心电图ST-T改变及症状, 及时向医生反馈, 善于观察处理术中并发症,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5]。术中备好冲洗液, 在生理盐水中加入肝素5000 U, 也可同时加入硝酸甘油和 (或) 维拉帕米, 在旋磨时通过旋磨鞘管远端持续给予, 肝素1000 U/h追加1次, 给药后注意患者血压情况。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3) 术后护理:协助患者进食半流质食物, 关注患者的饮水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体位, 注意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 准确记录出入液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 嘱经股动脉途径治疗的患者术后平卧24 h, 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术后4 h拔除动脉鞘管, 拔除后按压15~30 min, 局部无出血予加压包扎, 拔管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情况, 备好阿托品防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注意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血肿, 观察患肢皮肤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嘱患者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按压沙袋以免腹压增高造成伤口出血。因术中造影剂用量较大, 应适量静脉补充生理盐水, 嘱患者多饮水。术后按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5~7 d, 口服氯吡格雷。注意观察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咯血及便血。术后应特别注意观察血压、心电图、血清心肌酶等的变化, 预防血管阻塞及痉挛。遵医嘱酌情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口服钙拮抗剂。

心理护理组围术期护理措施为在常规护理组的护理基础上重点增加心理辅导和心理疏通护理。主管护士在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效果、必要性、安全性及术后注意事项, 以及简要介绍手术的方法及过程, 通过谈心的方式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 提供个性的护理, 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解除心理压力, 使其能主动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 避免不良情绪导致的并发症。

1.5 术后随访临床效果评价

所有患者术后1、3、6月各电话随访1次, 共随访6月, 询问是否有心绞痛发作、主要心血管事件, 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等发生。术后6月以后建议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采用最小管腔直径、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评价手术效果。采用问卷式调查,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评价其心理状况。

1.6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 且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所有的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80例冠心病患者的86处钙化病变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 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共植入192枚支架。所有患者的最小管腔直径、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积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在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但心理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 未见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2.2 围术期并发症和术后随访

围术期内, 80例患者均未见Q波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冠脉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其中有4例发生心脏停搏, 2例发生心室颤动, 经相应药物等治疗后均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结果显示, 患者的康复情况良好。

2.3 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经围术期护理后的SDS和SAS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心理护理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P<0.05

3 讨论

PTCRA尤为适用于常规PCI无法治疗的冠脉内严重钙化的冠心病患者[6]。在本次研究中, 手术成功率高达100%, 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术后未见心源性穿孔、冠脉穿孔等严重不良事件。结果表明PTCR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冠脉钙化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由于PTCRA的操作技术新颖、难度大, 并且由于多数病人对自己病情估计不足, 对此项技术了解甚少, 多有术前恐惧、焦虑心理[7], 因此护理人员详细了解病人术前情况、解除患者恐惧心理, 是避免并发症发生、配合医生做好手术的重要前提。术前护理要详细了解病人术前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和全身状况 (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患病及用药情况、疼痛情况等) ;对病人做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和疏导, 有效降低患者紧张情绪,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才能对物品准备有目的性、手术过程有预见性, 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作用[8]。同时优质心理护理应加强对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采用缓解焦虑情况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 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 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后, 患者的SAS和SD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 (P<0.05) , 表明心理护理在改善接受冠脉内旋磨术治疗的患者的不良情绪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针对PTCRA临床应用特点, 其围术期护理要点应做到以下[9]: (1) 心电监护:因导管介入术中心血管方面的意外最常见, 因此对病人必须实施多导心电监护仪监护, 及时发现患者因非自身因素引起的心电改变和其他异常的变化, 并予以相应对症处理[10]。 (2) 抗凝和止血:为防止已开通的血管路径血栓形成, 要注意在整个旋磨过程中对肝素的使用。 (3) 护理随访: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 术后教会病人或家属做好自我护理, 注意调整好饮食, 并作好记录, 嘱其定期来院复查, 这对患者的预后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细致入微的围术期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和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 更高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还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Cavusoglu E, Kini AS, Marmur JD, et al.Current status of rotational atherectomy[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04, 62 (4) :485-98.

[2]杨希立, 肖长华.冠状动脉旋磨术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在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 7 (4) :259-261.

[3]Park SJ, Hong MK, Lee CW, et al.Elective stenting of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effect of debulking before stenting and intravaseular ultrasound[J].J Am Coll Cardiol, 2001, 38 (4) :1054-1060.

[4]李文华, 崔连群.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心肌梗死范围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2, 11 (6) :344-346.

[5]袁静, 吉桂珍, 黄小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并发症处理的护理配合[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 18 (4) :441-442.

[6]Jiang J, Sun Y, Xiang MX, et al.Complex coronary lesions and rotational atherectomy:one hospital&apos;s experience[J].J Zhejiang Univ Sci B, 2012, 13 (8) :645-651.

[7]马根山, 冯毅, 陈忠, 等.冠状动脉内旋磨术联合支架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及随访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 15 (1) :8-10.

[8]Hoffmann R, Mintz GS, Kent KM, et al.Comparative early and nine-month results of rotational atherectomy, stent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for calcified lesions in large coronary arteries[J].Am J Cardiol, 1998, 81 (5) :552-557.

[9]Mangiacapra F, Heyndrickx GR, Puymirat E, et al.Comparison of drug-eluting versus bare-metal stents after rotational ather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calcified coronary lesions[J].Int J Cardiol, 2012, 154 (3) :373-376.

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年患者的资料, 其中男56例, 女44例。年龄最大85岁, 最小71岁。按病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无老年退行性瓣膜病, 研究组均患有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临床特点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让患者取左侧卧位, 采用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患者的颈部血管, 主要是检查患者颈总动脉以及分叉位置, 查看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部位, 查看是否有粥样硬化斑块, 把颈动脉IMT、斑块积分、颈动脉积分的测量结果详细记录。

1.3 心脏瓣膜钙化分级

根据心脏瓣膜钙化的程度来进行分级, 可分为3级。0级:观察部位没有发生瓣膜或瓣环钙化。1级:有1个部位发生钙化;2级:有2个部位发生钙化;3级:瓣叶明显的增厚;研究组1级15例, 2组25例, 3级1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情况、颈动脉IMT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3级患者IMT亦高于1级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级和3级患者斑块积分亦显著高于1级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与1级比较, bP<0.05

3 讨论

一般来说, 瓣膜主动脉侧内膜下是主动脉瓣膜病变主要集中的地方, 钙质一般都会从主动脉面的基底部开始, 随着病变的不断发展, 病变顺着主动脉慢慢的向瓣膜游离缘进行扩展, 然后逐渐呈现出线性或米粒状的钙化灶,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 其钙化斑块可填塞瓦式窦[4]。

有相关的研究发现, 风湿性病变引起的瓣膜病变比例从30%已经下降到了28%, 但是退行性瓣膜病变患者的比例从30%上升到了46%。因此, 退行性瓣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对老年患者的心脏功能所产生的影响, 应引起人们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而且有数据充分证明, 退行性瓣膜病变是一个伴有钙化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瓣膜病变, 即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脏瓣膜的钙化存在很大的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 退行性瓣膜病变是主动调节的, 它类似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过程, 这种关系也会跟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明显, 因此, 年龄是该疾病病发的主要基础[5]。一般来说, 年龄在65岁以上的大约为21%~26%, 年龄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48%的都会出现心瓣膜增厚、钙化、纤维化, 如果患者同时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并发症, 那么瓣膜病会加速发展, 特别是会给主动脉瓣带来严重的影响。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也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因为该病早期在临床上没有很明显的症状, 所以很容易被忽视, 导致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造成后期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所以, 对于该疾病来说, 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是关键。结合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患者, 颈动脉IMT增厚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老年退行性瓣膜病者, 证明了动脉粥样硬化会随着心脏瓣膜钙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刘丽, 赵玉生, 王士雯, 等.北京地区军队老年人群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 (10) :836-839.

[2]郭春艳, 王佩显.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与钙磷代谢.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4, 24 (12) :1127-1128.

[3]万里凯.老年前期及老年期钙化性心瓣膜病超声心动图特点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 19 (3) :375-376.

[4]王士雯, 王琳, 余颂涛.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的病理学研究.实用老年医学, 2000, 14 (6) :77-81.

上一篇:路桥工程施工技术下一篇:防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