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癌痛

2024-10-06

中医药治疗癌痛(共9篇)

中医药治疗癌痛 篇1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癌痛中医药治疗, 主要通过辩证施治、四诊合参、审因论治。根据癌痛特点分别采用中药止痛, 针灸止痛及具体药物及针灸和穴位。

关键词:癌痛,中药,针灸

祖国医学对痛症的研究历史悠久, 且有光辉灿烂的成就。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前后成书的《黄帝内经》对痛症已有较详细的论述。如《素问·举痛论》、《灵枢·百病始生篇》等对疼痛的病因、病理、性质、临床表现、治疗等已有论述。金元时期, 李东桓《医学发明》首次提出了“痛则不通”的痛证病理学说, 并确定了“以通止痛”的治则。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阐述了痛证虚实的鉴别方法;并在其《质疑录》中提出了虚痛当补的治则。清代叶天士在《临症指南医案》提出“久痛入络”之说, 主张治络止痛。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和唐容川的《血证论》提出了“瘀血致痛”的病机, 并创立了血府逐瘀汤等活血止痛的有效方剂。可见祖国医学对痛证之病因、病理和辨证论治均有深刻的理论阐述, 对痛证的治疗已具有丰富的经验, 创立了一系列的有效方法。据柯联才报道:“芳香走窜、理气散结、可缓解慢性疼痛、故治疗多用此类药”[1]。

1 中药止痛法

1.1 内治法

1.1.1 气机郁滞

主证:闷胀疼痛, 胀甚于痛, 部位游走不定, 时痛时缓, 胀痛与情绪有关;在局部多呈漫肿或有麻木重坠感。舌质暗红、脉弦。治法:行气止痛。方药:常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加减。药物有柴胡、白芍、枳壳、郁金、元胡、川穹、香附、青皮、丝瓜络、两面针等。中成药有逍遥丸、越鞠丸等。

1.1.2 血瘀阻滞

主证:固定性刺痛、拒按, 入夜更甚, 局部肤色发紫、静脉怒张, 舌质青紫、瘀斑, 脉涩或结或代。治法: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方药:常用血府逐瘀汤, 失笑散等。药物有桃仁、红花、川穹、丹皮、丹参、当归、乳香、没药、三七、香附、五灵脂、土鳖虫等。中成药有云南白药、大黄麝虫丸等,

1.1.3 痰湿凝聚

主证:疼痛隐隐伴见神昏, 嗜睡, 头晕目眩, 全身困重, 胸膈满闷, 呕恶痰诞, 舌质淡, 舌苔白腻, 脉沉滑。治法:健脾燥湿, 化痰止痛。方药:常用半夏天麻白术汤等。药物有陈皮、法夏、白芥子、天麻、枳实、竹茹、生南星、生川鸟、生牡蛎、淅贝等。

1.1.4 热毒蕴结

主证:肿瘤迅速增长, 局部红肿热痛, 舌质红绛、舌苔薄黄, 脉数。治法:清热解毒, 泻火止痛。方药:常用五味消毒饮、白虎汤等。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银花、野菊、连翘、蒲公英、夏枯草、龙胆草、栀子、石膏、蟾酥、麝香、熊胆、牛黄、山茨菇等。中成药有天仙丸。

1.1.5 失容

主证:久病体虚, 伴消瘦、神疲、纳呆、气短、畏寒、便溏、腰膝酸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治法:益气养血, 湿补脾肾。方药:常用八珍汤等。药物有党参、白术、淮山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川穹、首乌、鸡血藤、附子、肉桂、巴戟、狗脊、桂枝等。

1.2 外治法

多为膏剂、酒剂、糊剂等。外用药中多有冰片、雄黄等外用药。用盐时敷在疼痛部位即可。常用外用中药制剂有。

1.2.1 1%~2%冰片酒精, 用棉棒蘸此酒精涂擦疼痛部位, 每天10余次, 约10~15 min见效, 多用于晚期肝癌疼痛。

1.2.2 活癞蛤蟆一只 (去内脏) , 用雄黄30 g, 放入其腹内加温水调成糊状, 敷在肝区疼痛部位, 15~20 min后可产生镇痛作用, 可持续12~24 h, 多用于肝癌晚期疼痛。

1.2.3 新鲜蒲公英捣碎外敷痛处皮肤, 治疗肺癌引起的胸痛, 敷后30 min疼痛减轻, 止痛时间达8 h左右。

1.2.4 金黄散加减, 药用大黄、姜黄、黄柏、皮硝、芙蓉叶各50 g, 冰片、生南星、乳香、没药各20 g, 雄黄30 g, 天花粉100g, 各研成极细末, 和匀, 加水调成厚糊状, 摊于油纸上, 敷贴于肿块上, 隔日一次。治肝癌疼痛13例, 全部收到止痛效果。

1.3 针灸止痛法

针灸止痛法是利用针具或灸具或穴位注射通过穴位, 施行一定的刺激, 使之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状态, 以达到改善机体气滞血瘀, 经络不通所造成的疼痛。现代科学研究认为针灸止痛的机制是: (1) 根据张香桐等研究认为, 针灸穴位激活了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水平的许多结构, 尤其是脊髓后角和丘脑内侧核群, 通过它们复杂的上行性和下行性联系及相互影响而抑制了疼痛信号的传递; (2) 针刺激活了内沅性镇痛系统, 使内腓肽、强腓肽等阿片样物质大量释放, 与疼痛敏感神经元的阿片受体相结合, 使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导致c AMP水平下降, 降低了该神经元对损伤刺激的兴奋性, 从而调整了脊髓上行传导疼痛途径的活动。

临床上, 针灸止痛的种类繁多, 如针刺、灸治、拔罐疗法、穴位疗法等。在针刺方面, 又有体针、头针、面针、腕踝针、耳针、皮内针、电针、氦氖激光针、音乐节律皮电刺激、微波针等不同的疗法。在灸治方面又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葱灸、隔蒜灸。瘢痕灸等。应根据不同的病症之病情灵活选用。针灸止痛方法如下:

1.3.1 正确的掌握选穴准则

(1) 选择与疼痛关系密切的常用穴位, 如阿是穴、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耳穴常用痛点、枕部、大脑皮质、肾穴等。取阿是穴止痛, 往往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2) 循经取穴, 取肿瘤所在部位的经络之输穴, 即“本经去穴”, 所谓“经脉所通, 主治所及也”。如肺癌痛取肺经穴, 肝癌痛取肝经穴; (3) 取互为表里之经络的四膝肘以下输穴, 如足阳明胃经之胃脘痛取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等; (4) 取肿瘤附近的局部穴位。

1.3.2 常见肿瘤针灸止痛穴位

(1) 肺癌胸痛:肺俞、少商、合谷、胸区阿是穴等; (2) 肝癌肋痛:肝俞、胆俞、期门、阳陵泉、三阴交、胃区阿是穴等; (3) 胃癌脘腹痛:内关、中脘、足三里、合谷、胃区阿是穴等。

1.3.3 正确地掌握针灸治则

一般来说, 针刺止痛的治疗准则是“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菀陈则除之”的经旨为依据。灸法止痛的准则是以“寒则温之, 虚则补之, 陷下则灸之”的经旨为依据。在具体运用中, 阳证多实热, 宜针宜泻, 多针少灸, 刺浅而不留, 出针宜快。阴证多虚寒, 宜灸宜补, 多灸少针, 刺较深而久留, 出针宜慢。

针灸止痛的疗效, 根据临床报道有效率在58%~8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的针刺疗法对国外影响很大, 日本大阪医科大学兵头正义等采用电针穴位/痛点 (阿是穴) 刺激 (SSP) 疗法, 连接各种波形、频率的脉冲波发生器治疗病症。在此基础上欧美又提出了“精皮经络通电疗法 (TNS) ”以圆形 (直径4~5 cm) 或长方形 (5×10×1 cm) 的探极代替针灸, 皮肤涂以导电糊, 再将探极缚于神经走向之某一点, 连接脉冲发生仪, 频率用5~30Hz/min, 持续20 min/次, 用以治疗各种痛症, 均收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参考文献

[1]柯联才.盛国荣应用癌痛散外敷穴位治疗肝癌肺癌疼痛经验.浙江中医杂志, 1991, 76 (1) :34.

不断完善的癌痛治疗 篇2

不论是止痛的观念、对疼痛的认知,还是疼痛药物的研发都在不断改变,目的就是要把癌症患者从疼痛中解救出来。除了最简单、常见的药物治疗以外,还有许多非药物性治疗方法,帮助那些对药物耐受的患者减轻疼痛。

观念进步

止痛是姑息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的观念是,疼痛和肿瘤可以被看作是两种疾病。以往我们认为,肿瘤消除了,疼痛自然就消除了,可有的人有肿瘤的时候不疼,没有肿瘤了却疼,所以这是两种病。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在肿瘤的什么时期,只要病人感受到疼痛,就应该进行积极的疼痛治疗,而非鼓励病人挺着或者扛过去。这是治疗观念的变化,让医生更加重视疼痛。

不会上瘾

其次,止痛药物也在不断进步。病人以往都很怕对止痛药物产生依赖性,也就是俗话说的上瘾。其实现在的药物能够避免患者产生依赖性或者在停药后出现戒断现象。因为现在的药物能做到控释和缓释,药物的有效成分是在有效时间内均匀地释放到我们体内,这样就能够避免药物浓度出现一个峰值。吸毒则是让药物短时间内在血液中达到高峰,从而让人产生快感,所以人才会上瘾。药物稳定而缓慢地进入血液中,不会让人有这种快感,也就不会让人上瘾。

增效减毒

新药物的研发让止痛药在增加效果的时候,减少副作用。例如,以往杜冷丁使用得很多,现在许多正规肿瘤医院都不用了。现在止痛使用的主要是阿片类药物,例如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这些药物的开发和运用,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依赖性和停药的戒断现象,而且能够达到很好的止痛效果。

药物的使用

以前是什么时候痛什么时候吃药,不痛不吃,现在是按时吃,例如奥斯康定。要让血液里的药物维持在能够止痛的浓度,患者必须按时吃药,而药物浓度的稳定也避免了对药物产生依赖性。还有,以前开药是按照疼痛的三阶梯来,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中度疼痛的时候不能够用重度疼痛的药物。而实际上,有的治疗中度疼痛的药物可能根本就不对中度疼痛的患者起效了,加大剂量也于事无补。现在则认为,有时候没有必要停留在二阶梯,有的三阶梯的药能够提前到二阶梯来用。

例如,氨酚待因等二阶梯止痛药有天花板效应,就是说到了一定剂量,它的效果就不会更好了,吃20片和吃2片都不能止痛。既然这样,肿瘤患者的疼痛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改善,那为什么不把三阶梯的药物拿到二阶梯来用呢?这样,病人使用的药物剂量又小,止痛效果又好,可以长期使用。

个体化给药

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同,根据个体情况给药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个体化给药最重要的是两点,一个是滴定,一个是联合给药。滴定就是指,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反复痛和爆发痛等情况,反反复复调整剂量,达到一个最佳的稳定的给药剂量,保证止痛又没有副作用。联合给药是因为,有的人不仅痛而且还抑郁或者还焦虑,那么就需要联合抗焦虑或者抗抑郁的药物来治疗。医生需要个体化分析病人疼痛的原因,有神经痛、有软组织痛。还有的患者可能无法口服药物,那么只能选择贴剂、肛塞等方式给药。

预防毒副反应

无论是否为阿片类药物,药物都有一些毒副反应,例如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或者肠胃道。医生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监测和预防,甚至处理可能引起的问题。例如,阿片类药物可能会让患者便秘、恶心、呕吐,所以在给止痛药的同时,还需要联合用一些通便类和治疗恶心的药物,增加病人服药后的舒适感。这些都是不断完善的细节。

非药物止痛

除了使用药物来止痛,还有很多非药物的止痛方式。例如,骨转移所引起的疼痛,用放疗来治疗效果更好。同位素治疗是一种小剂量的放疗,对癌症患者的骨转移性疼痛有很好的效果,甚至化疗也可以起到止痛效果。因为有的患者疼痛是因为肿瘤张力,就是肿瘤长得太快了撑得痛,一化疗,肿瘤缩小了,患者可能就不疼了。

癌痛的治疗体会 篇3

1 癌痛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 癌症的治愈率平均为45%左右, 50%~80%的癌症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疼痛,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高达60%~90%, 至临终前仍有30%的患者疼痛未能缓解。

2 癌痛的原因

癌痛的原因很多, 概括起来主要分4类: (1) 直接由癌症引起的疼痛; (2) 与癌症相关的疼痛; (3) 与癌症治疗有关的疼痛; (4) 与癌症无关的疼痛, 如患者原来有的通风或关节炎等。

3 癌痛的治疗

目前, 癌痛的治疗应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真对 (1) 、 (2) 原因引起的疼痛, 应给予抗肿瘤治疗, 可使疼痛部分缓解, 抑或全部缓解, 如白血病、部分淋巴瘤、骨转移瘤等。而另一方面即为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选用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用于一阶梯, 适于轻度疼痛者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用于二阶梯, 适于中度疼痛者;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用于三阶梯, 适用于重度疼痛者。

4 治疗的体会

根据肿瘤的部位、转移范围、疼痛的原因及患者的全身状况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 以达到最佳效果。

4.1 按阶梯用药

对于每位疼痛患者选用止痛药物由弱到强, 剂量由小到大, 逐渐增加, 我们选用药物为扑热息痛-可待因-吗啡。

4.2 按时用药

以往我们多采用按需给药, 患者承受很大痛苦, 现在我们采用按时给药。首先要我们医护工作者用耳去听、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 分析患者疼痛性质, 用药缓解时间和程度, 然后按时间用药, 既使患者免受疼痛的煎熬, 又减轻家属的困惑及担忧。

4.3 个体化用药

患者的用药量以达到有效的镇痛为目标, 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 根据具体患者的实际疗效调整剂量、剂型及用药时间, 不要片面的认为患者会产生精神或身体上的依赖性。因为癌症患者所要求的是止痛效果, 而不是精神上的享受。我们的住院患者可以达到止痛疗效, 但门诊患者很难达到疗效, 原因是多方面的。

4.4 姑息化疗

对于化疗敏感的肿瘤晚期压迫、浸润所引起的疼痛, 在可能条件下, 我们采用适量的综合化疗, 可使疼痛缓解, 并可减少甚至停用止痛药, 能达到止痛药所不能达到的止痛效果, 如恶性淋巴瘤、骨转移瘤等。

4.5 其他治疗

如神经节阻滞及并用抗抑郁或抗惊厥类药等。

总之, 癌痛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健康问题, 为了癌痛患者的健康, 我们每位医务工作者都应为患者提供缓解疼痛及其痛苦症状的有效手段, 使他们能安渡余生。

摘要:癌痛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50%~80%的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晚期癌症患者有60%~90%发生癌痛, 让癌症患者无痛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治疗癌痛的中药方七则 篇4

1.冰片麝香酊

取冰片10克,麝香3克,75%的酒精100毫升。将冰片、麝香和酒精一起放入瓷瓶中密封浸泡24个小时即成。在使用此药时,可用消毒棉签或脱脂棉球蘸此药液将其涂抹于疼痛处,每天涂药3~5次。此药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一般来说,癌痛患者在使用此药15分钟内其疼痛的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

2.如意金黄散药糊

取如意金黄散、凡士林各适量。将如意金黄散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稀糊状,均匀地涂于油纱布上(涂药的面积应根据疼痛的范围大小而定),贴于疼痛最明显处,可每隔一天换药一次。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通络的功效。一般来说,癌痛患者在使用此药30分钟后即可取得显著的止痛效果,而且其效果可维持3~4个小时。

3.紫金锭膏

取紫金锭、蜂蜜各适量。将紫金锭研成细末,用蜂蜜调成稀糊状,均匀地涂于双层纱布上(纱布上药糊的厚度应为2~3毫米,涂药的面积应根据疼痛范围的大小而定),贴于疼痛最明显处,可每隔两天换药1次,在夏季可每隔一天换药1次。此药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散结、化痰行滞的功效。一般来说,患者在使用此药1~1.5个小时后即可取得显著的止痛效果,而且止痛效果可维持5~20个小时。

4.癌痛膏

取水蛭、全蝎、细辛、荜拔、乳香、没药、血竭、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蟾酥、珍珠粉、冰片各10克,麝香2克。将前10味药和后4味药分别研成细末,再混合均匀,装入瓷瓶中备用。在使用此药时,可每次将适量的此药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疼痛部位(敷药的厚度应为2毫米左右),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可每次敷药12个小时,每天敷药1次,连续用药2天为一个疗程。此药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功效。笔者曾使用癌痛膏治疗36例晚期癌痛患者,在用药15天后,有94%的患者其疼痛的症状有所减轻,有55.4%的患者其疼痛的症状明显减轻。这些患者在连续使用此药治疗半年后,均未出现药物成瘾、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5.穿山甲乳没膏

取穿山甲、乳香、没药各5克,冰片1克。将上述药物一起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肚脐孔处,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可每日换药1次。此药具有活血通络、散结止痛的功效。

6.癌痛灵

取生南星、生川乌、生白附子、雪上一枝蒿、山慈姑各50克,乳香、没药、荜拔、细辛、白芷、玄胡索、花椒各30克,胡椒、蟾酥、冰片各10克,香麻油3000克,白蜡200克。将香麻油入锅炒热,将除蟾酥、冰片以外的药物放入热油中用小火熬至药物表面发枯,去渣取汁,将白蜡熔入此药汁中,再放入蟾酥、冰片搅拌均匀,放入瓷瓶中保存。在使用此药时,可将适量的此药均匀地涂敷于疼痛部位,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日涂药1次。此药具有活血化瘀、麻醉镇痛的功效。

7.癌症镇痛散

取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30克,白胶香、五灵脂、黄药子、炮穿山甲、蚤休、皂角刺、芦根各20克,生附子、冰片各10克,麝香3克。将除冰片、麝香以外的药物一起研成细末,与冰片、麝香混合均匀,放入瓷瓶中保存。在使用此药时,可将适量的此药用茶水调成糊状,厚厚地敷在疼痛处,每日换药1次。此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镇痛的功效。

中医药治疗癌痛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确诊晚期肿瘤癌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入组条件: (1) 经病理学以及影像学检查确定的晚期肿瘤癌痛患者, 存在广泛区域或全身转移, 不具备手术、化疗、放疗的指征; (2) 患者小学以上文化水平, 能参与本次调查; (3) 排除条件:脑转移患者, 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计入组89例患者, 男/女比例为68/21, 年龄49~50岁, 体重57~58kg, 疼痛分级例比轻/中/重为15/40/34, 遵循患者意愿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 对照组42例。两组病例年龄、体重、性别、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护理常规对癌痛患者进行质量管理, 干预组由经过癌痛规范化培训的护士按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对癌痛患者进行质量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疼痛评估:对疼痛进行常规评估和全面评估, 彩页数字分级法 (NRS) 量化评估患者疼痛主观感受程度, 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 0表示无疼痛, 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 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疼痛 (1~3) 、中度疼痛 (4~6) 、重度疼痛 (7~10) 。

1.2.2实施治疗:药物治疗: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癌痛的原因、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正确、及时的按嘱使用止痛药, 动态观察患者癌痛变化。非药物镇痛: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态度和蔼可亲, 给患者足够亲和力及安全感, 有效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 耐心听取患者倾诉, 及时疏导, 排解其不良心理障碍, 提高护理责任心与爱心。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 提高治疗依从性, 加强治疗与护理配合。

1.2.3疗效评估:在止痛治疗过程中, 动态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如果止痛药物未发生作用, 疼痛未缓解, 及时告知医生, 更改治疗方案。正确使用疼痛护理记录单, 将患者的疼痛部位、时间、性质、评分、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的日常活动、饮食、睡眠等疼痛伴随症状。警惕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如呕吐、恶心、便秘、呼吸抑制、尿潴留等情况, 一旦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及时汇报医生, 并给予对症处理。

1.2.4 健康宣教:鼓励患者主动向医护人员描述疼痛发作详细情况, 普及癌痛相关教育, 使患者认知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 且多数癌痛在医师指导下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 不要随意自行调整止痛方案及止痛药的给药剂量, 吗啡及其同类药物引起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 不必过于担心, 止痛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调整治疗目标及治疗措施;应当定期复诊或随访。

1.2.5 简明疼痛评估 (BPI) 量表[3,4]:BPI量表能对癌痛进行较为全面评估, 能够评估疼痛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正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乐趣等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当重视和鼓励患者描述对止痛治疗的需求及顾虑, 并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 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 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

1.3 评价标准止痛治疗前、治疗后3d采用BPI量表对每个观察对象进行调查、评估, 比较其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 (包括: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正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乐趣) 。并在止痛治疗后3d, 对患者进行满意率评价;相信患者的切身感受, 止痛满意程度综合评价, 分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不够满意、不满意四级;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合并为满意病例, 据此计算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时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分析, 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情况比较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及满意度对比见表2。

3 讨论

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控制癌痛也是姑息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早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至“2000年全世界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疼痛不仅对患者的躯体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影响其精神、心理、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 使患者身心遭受极大折磨, 也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意志, 癌痛管理仍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大挑战[5]。

临床工作中, 护理工作与患者接触最为紧密, 本文结果表明, 护理过程强调护士应早期参与癌症疼痛患者评估, 同时通过组织护士癌痛规范化护理培训, 进一步实施癌痛规范化流程, 在对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等护理问题进行跟踪评估同时及时实施护理干预, 使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癌痛知识普及, 让癌症患者能够更有效的缓解疼痛, 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了满意度,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Bennett MI, Rayment C, Hjermstad M, et al.Prevalence and aetiology of neuropathic pain in cancer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Pain, 2012, 153 (2) :359-365.

[2]郭素萍, 武艳阳.规范化止痛治疗对癌痛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48 (32) :3975-3978.

[3]沈平群, 蒋韩琴, 方伟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34) :9-10, 13.

[4]刘纪红.癌痛规范化管理的研究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15) :167-169.

癌痛药物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篇6

1 癌痛治疗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癌痛不仅折磨患者本人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给周围人带来心理上的巨大痛苦。痛占癌症患者的85%~90%。在心理、生理、精神及社会等各个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1 不重视癌痛的治疗[2]

临床医学的各个专业学科里, 认为疼痛是太常见、太普通的症状, 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许多医务工作者重视根治, 而不重视消除疼痛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存在医务人员甚至包括患者本人及其家属都认为, 疼痛是癌症的必然, 能忍就忍, 只有到了难以忍受时才予以治疗。这些认识上的误区, 妨碍癌痛的有效治疗。

1.2 过分担心阿片类成瘾性的心理

由于阿片类镇痛药的滥用, 常常是导致成瘾性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把这种经验“移植”到癌痛患者身上, 过分担心阿片类镇痛药的精神依赖性, 甚至把增加阿片类镇痛药剂量误认为是药物滥用。临床实践证明, 阿片类镇痛药用以治痛, 出现精神依赖现象极为罕见。因为癌痛患者体内生成特殊的阿片受体, 能分散进入体内的阿片类镇痛药, 而没有疼痛的个体无这些特殊受体。可见, 过分担心阿片类成瘾性是大可不必的。

1.3 医务人员应用药物治痛的知识、技术不全面

曾对上海市115名医生对癌痛药物治疗认识的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3], 临床实践中遵守三阶梯方案的比例为各科医生的43.8%, 肿瘤科医生为72.5%;知道吗啡治疗疼痛没有剂量限制的占51.9%。一项对128位护士的问卷调查发现, 92%的护士仍认为止痛不能长期服药, 96%认为杜冷丁为首选药。

1.4 注射杜冷丁作为治疗癌痛的不合理处方习惯

是阿片类镇痛药, 但只适合于急性疼痛, 而不宜作为需要长期治疗慢性癌痛患者。因为杜冷丁注射的极易成瘾, 早已被人们所公认和熟知;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不良反应大;杜冷丁注射属于有创治疗, 其弊病是明显的。因此, 药物治疗癌痛选用杜冷丁是不合理的, 应属禁忌[4]。

2 推行三阶梯止痛方案, 有效治疗癌痛

WHO的三阶梯止痛原则是慢性癌痛治疗实用和有效手段, 在国际上已被广泛接受。临床存在药物治痛的认识上和技术上的误区, 究其根源是贯彻实施三阶梯止痛方案不到位, 所以临床药师有责任向临床医护人员宣教其内容和原则, 监护癌痛药物的全过程;医生应全面掌握药物治痛知识技能和癌痛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 护士有责任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癌痛知识的宣教, 讲解有关癌痛治疗知识, 将有关疼痛、疼痛评价、药物使用常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消除其对疼痛治疗的主要障碍, 使其参与治痛计划制定, 并学会自我评价疼痛分级, 学会正确描述疼痛的程度、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等、通过临床药师、医师、护士及其家属共同参与, 以取得更好的治痛效果。

2.1 首选无创给药

无创给药途径, 适应癌痛需长期用药的需要, 绝大多数患者均可通过口服用药途径, 使癌痛得到90%以上的有效缓解。对于口服困难和依从性差的患者, 也可采用经皮肤贴敷或肛塞、阴道用药阿片类制剂等无创措施, 都可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目前, 临床无创给药制剂主要为:吗啡缓控释制剂和芬太尼透皮贴剂。

2.2 一定要按时给药

一般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多是按需给药, 而癌痛药物治疗不同, 一定要按时给药。即在癌痛过程中, 不管时轻时重, 甚或暂时无痛, 都要按时给药, 包括夜间也要按时给予镇痛药物。因为癌痛治疗的目的是全日夜无疼痛, 使患者达到良好的生活品质, 而不是仅让其疼痛减轻或有点疼痛忍一忍。这就要求按一定的时间, 不管当时疼与不疼, 都要按时给药, 而不能等疼痛爆发时再给药;疼痛出现后再给药, 即便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也难以立即止痛, 且治痛效果会显著减弱。所以应在药效终了前给药, 达到有效治痛。

2.3 正确解读按阶梯给药

一般情况下, 应视癌痛的程度和病情需要, 按阶梯逐步提升投药档次。是否从第一阶梯考试给药, 一定要明确患者疼痛的程度, 对于中度疼痛、重度疼痛, 可以直接进入第二、第三阶梯, 而不必机械地先从第一阶梯药物开始。

2.4 个体化给药剂量

癌痛是主观的。由于癌痛的程度、部位、性质和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原因, 用药剂量应个体化, 对癌痛的药物治疗, 除非阿片类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外, 无论是弱阿片类药物, 还是强阿片类药物, 临床上个体需要量差异较大, 如:吗啡个体化剂量无“天花板效应”, 孙燕[5]报告, 目前多数专家应用吗啡的剂量是60~3000mg/d分次口服, 起劲尚无最大限制剂量的报告。长期以来, 由于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现象认识不足, 严重影响治痛效果。因此, 当癌痛控制不完全, 就可以逐渐增加剂量, 直到消除疼痛, 达到完全无痛。因为耐受性的产生, 吗啡的不良反应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应特别强调, 其用量不得突然加大剂量, 否则, 会产生呼吸抑制而致死。

WHO的三阶梯止痛方案是临床癌痛的重要指南, 药物治疗是基础。在美国800万癌痛患者中, 近90%的癌痛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得到有效治疗;在我国大约1000万以上的癌症患者中, 相当多的患者还难以得到有效治痛。因而在我国普及癌痛治疗的药物和技术是十分急切而又是长期的任务.治痛的意义远远超出疼痛减轻消除本身, 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工作能力, 享受娱乐, 使其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正常职能。

摘要: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大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癌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是最基本的止痛疗法。本文分析了临床应用药物治疗癌痛存在的不足之处, 推行治痛的新理念和合理应用药物, 为指导持续有效地消除癌痛提供临床依据。

关键词:癌痛,治疗,止痛

参考文献

[1]孙建纯, 王莉.癌痛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 (二) [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4, 11 (8) :9-10.

[2]孙建纯, 王莉.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 (一) [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4, 11 (7) :11-12.

[3]郑莹, 李德禄, 许德风, 等.上海市医师对癌症疼痛治疗认识的调查[J].中国肿瘤, 2001, 10 (7) :393-395.

[4]李德禄.上海市控制癌症疼痛规划的实施及效果[J].中国肿瘤, 2001, 10 (7) :387-389.

三种中成药治疗癌痛的疗效观察 篇7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 - 04 ~ 2013 - 04 收治的200例晚期癌痛患者, 其中男性113 例, 女性87 例; 年龄25 ~ 79岁, 平均年龄为49. 8 岁; 肺癌51 例, 乳腺癌44 例, 胃癌32例, 其他肿瘤73 例。随机分为新癀片、康莱特、复方苦参注射液以及吗啡4 组。4 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 1)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中晚期癌症患者并伴有中、重度疼痛需药物治疗者; ( 2) 年龄18 ~ 80 岁; ( 3) 语言表达能力正常, 对自身疼痛及一般状况有判断能力, 且能合作评价疼痛。

2 方法

2. 1治疗方法新癀片组: 予新癀片 (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 0. 32g/片) 口服, 每次2 ~ 4 片, 每日3 次。康莱特组: 予康莱特注射液 ( 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 200ml缓慢静脉滴注, 每日1 次, 21 天为1 疗程, 间隔3 ~ 5 天, 可进行下1 疗程。联合放、化疗时可酌减剂量。首次使用滴注速度应缓慢, 开始10 分钟, 20 滴/分, 30 分钟之后可控制在30 ~ 60滴/分。复方苦参组: 予复方苦参注射液 (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滴入, 每日1 次, 滴速以每分钟40 ~ 60 滴为宜。吗啡组: 予硫酸吗啡缓释片:[商品名: 美施康定, 萌蒂 ( 中国) 制药有限公司, 10mg/片], 整片吞服, 不可掰开、碾碎或咀嚼。成人每隔12 小时按时服用1 次。3 组均治疗3 个疗程。

2. 2 疗效评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7 年编制的疼痛治疗手册, 由医生根据患者疼痛减轻程度, 按以下5 度判断记录: 0 度: 未缓解; Ⅰ度: 轻度缓解 ( 疼痛缓解1 /4 以上) ; Ⅱ度: 中度缓解 ( 疼痛缓解1 /2 以上) ; Ⅲ度: 明显缓解 ( 疼痛缓解3 /4 以上) ; Ⅳ度: 完全缓解 ( 疼痛消失)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 明显缓解= 显效; 中度缓解+ 轻度缓解= 有效; 无效:未缓解。

2. 3 不良反应观察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嗜睡、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观察病人的行为、生理反应、疼痛的强度、性质、开始发作和持续时间。

2. 4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13. 0 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 (± s) 表示, 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 χ2检验。

3 结果见表1 ~ 3。

与其他3组比较△P<0.05

与其他3组比较△P<0.05;与新癀片、康莱特组比较*P<0.05

与吗啡组比较△P<0.05

4 讨论晚期癌症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轻患者的疼痛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新癀片是在传统古方仔癀片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常用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珍珠层粉等,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治疗各种癌症疼痛获满意效果[2]。康莱特是从薏苡仁中提取的天然有效抗癌活性物质 ( 薏苡仁油) , 具有益气养阴、消肿散结的功效[3]。能减少肌痉挛, 并缩短其疲劳曲线, 从而缓解疼痛[4 - 5]。复方苦参注射液是由苦参等中药经现代技术加工制成, 具有良好的长效镇痛作用, 还有抗癌、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止血等功能[6 - 7]。本文结果显示: 吗啡的镇痛效果最强, 起效最快; 复方苦参注射液和吗啡缓释片的镇痛维持时间较长; 3 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对比有显著的差异 ( P < 0. 05) , 尤其是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最少。表明, 3 种中成药治疗癌痛起效不如吗啡快, 但镇痛维持时间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吗啡效果相当, 且副作用最少, 值得临床首选应用。提示, 中医药在治疗癌痛中有积极的作用, 极大地丰富了一、二阶梯 ( 非吗啡类药物) 癌痛治疗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国家肿瘤预防和控制研讨会纪要.中国肿瘤, 1997, 6 (1) :5.

[2]骆学新, 张菁.新癀片治疗癌痛92例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20 (3) :232.

[3]彭晓赤, 廖荣鑫.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癌症进展, 2006, 4 (3) :262.

[4]周毅, 何捷, 刘旭荣.康莱特注射液配合胃肠外营养治疗癌症恶液质.中国肿瘤, 2006, 15 (9) :635.

[5]阿力.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老年癌症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8) :164.

[6]王正艳.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4, 38 (6) :19.

中医药治疗癌痛 篇8

1 治疗存在的问题

1.1 药物来源困难

不少医生和管理者的认识分工错位, 把防范药品流失当成自己的首要任务, 甚至作为一种权力来管理。制度太多, 审批环节太多。1张处方只能开规定的剂量, 不能个体化开药, 所以造成患者需要用强阿片类药物时, 医生不敢开、不愿开、怕担责任、怕麻烦、不作为的现象严重, 造成不能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止痛原则。另外, 由于风俗习惯影响, 在基层大部分晚期癌痛患者不住院治疗, 从门诊取药在院外治疗, 存在的困难更多。部分晚期癌痛患者已不能口服用药, 注射剂又限制院外使用, 其他剂型药物又很少, 如何满足患者24 h镇痛, 保证患者安全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要规范非住院癌痛患者的治疗,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需要政策上的支持, 使社会了解让癌痛患者无痛是社会的责任, 更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1.2 镇痛治疗用药不规范

家属、患者疼痛治疗知识缺乏, 疼痛的程度评估不当。如何及时、有效、安全解除患者的疼痛, 由谁来全面管理非住院癌痛患者的治疗存在很多问题, 村级和社区无强阿片类药物, 也无资格开取强阿片类的药物。患者及其家属还严重存在着“杜冷丁”为镇痛神药的观念, 所以造成镇痛治疗的不规范, 只能是患者实在忍受不住疼痛时临时用点镇痛药, 根本做不到按时用药、个体化治疗。特别是中晚期癌痛患者已进入病危期, 时刻都有生命危险, 何况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的患者, 用药效果如何评价, 药物副作用如何观察, 并发症如何防治, 由谁来具体负责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大的政策原则有, 但具体实施很难, 问题很多。尊重患者无痛的权利, 要让癌症患者真正摆脱癌痛是我们的职责非常正确, 但非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执业地点和执业范围算不算合法, 如果出现医疗纠纷, 医生的权利如何维护。需要明确的制度规范[3]。

2 管理工作建议

(1) 减少用药审批程序, 简化除麻醉药品管理法以外管理方面程式化的要求。 (2) 确保镇痛药物治疗品规, 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对镇痛药物的治疗需求,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 制定政策使癌症疼痛治疗成为基层卫生保健优先项目, 方便非住院癌痛患者治疗。 (4) 进一步加大WHO三阶梯止痛疗法的内容宣传, 尽量使非住院癌痛患者知道如何规范治疗。 (5) 继续开展基层医务人员以及家属的知识培训工作。如何评估癌痛程度, 治疗并发症, 了解非住院癌痛患者治疗风险。 (6) 在基层医疗机构, 为非住院癌痛患者治疗开设专科门诊, 明确职责, 为非住院癌痛患者规范治疗提供指导。

3 小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对疼痛求治逐渐增加, 为了提高非住院患者癌症镇痛治疗服务水平, 让癌症患者全程充分无痛的目标在家庭即可实现, 进一步改善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能够让家居癌痛患者得到规范、有效的镇痛治疗, 尽量减少家庭成员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需要政策的支持, 基层医务人员的努力工作和患者家属的配合, 共同奋斗让非住院癌痛患者摆脱癌痛, 让生命重获尊严。

参考文献

[1]聂鋆.我国癌痛治疗仍处于较低水平[N].健康报, 2009, 04-13.

[2]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20-124.

中医药治疗癌痛 篇9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大剂量吗啡经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 对12例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应用靜脉泵入超大剂量吗啡疼痛治疗,采用数字评估量表法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完全缓解9例,明显及中度缓解2例,轻度缓解1例,有效缓解率达100%。结论 晚期癌痛治疗中应用吗啡静脉泵入给药,操作简便、镇痛作用强、效果满意,既可减轻反复肌内注射的痛苦,又可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吗啡;静脉泵;癌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0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00-01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症常见的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大约有60%-90%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50%为中重度疼痛,30%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疼痛原因主要为肿瘤浸润压迫及骨转移,疼痛均剧烈,予每日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120mg-300mg以上,效果仍不明显。持续静脉泵入吗啡后血清吗啡浓度维持恒定的有效水平,避免波峰和波谷现象,可取得连续稳定的镇痛效果,避免了吗啡等药品的滥用和因此而产生的药物依赖[2]。我们尝试应用超大剂量吗啡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12例取得了满意的止痛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自2005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女性12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60岁。子宫内膜癌3例,卵巢癌3例,乳腺癌4例,宫颈癌2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KPS评分在60分以下,无放化疗指征;经过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口服吗啡、贴多瑞吉、反复肌内注射吗啡,效果欠佳。影响睡眠,此时患者入我科进行止痛治疗。

1.2 病人纳入标准 ①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等级标准(ASA)Ⅲ-Ⅳ;②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KPS评分在60分以下,无放化疗指征;③经过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口服或肌注镇痛效果欠佳或不良反应明显者或不能口服者;④预计生存期在2-6个月内,同意长期置管者。

1.3 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外周静脉给药,采用“爱普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DB-I-B/C/D型微电脑电动注药泵,容量为150ml/300ml。按患者每天口服或肌内注射的吗啡需要量,计算出每天的吗啡持续输注量,起始剂量100-360mg/d,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设定吗啡泵入速度,当镇痛效果不满意发生爆发痛时,可以自控追加吗啡剂量。本组患者吗啡平均维持剂量600-1250mg/d。

1.4 疗效评价标准 在治疗终点评定最终止痛效果,采用0-4数字疼痛缓解分级标准。0级:缓解(疼痛未减轻,NRS评分>7分);1级:轻度缓解(疼痛减轻1/4或NRS评分6-7分);2级:中度缓解(疼痛减轻1/2或NRS评分4-5分);3级:明显缓解(疼痛减轻3/4或NRS评分1-3分);4级:完全缓解(疼痛消失,NRS评分0分)。

2 结 果

本组吗啡初次剂量平均117.4mg/d,维持剂量平均334.56mg/d;使用吗啡最超大剂量1100mg/d;使用时间平均58d。完全缓解9例,占75.00%,明显及中度缓解2例,占16.66%,轻度缓解1例,占8.33%,有效率100%。

3 讨 论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中晚期顽固性癌痛,会加速患者病情恶化,造成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的极度痛苦,患者生活质量也会因此严重下降。吗啡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的完全激动剂,可因个体止痛之需增加剂量。自1992年卫生部推行癌症三阶梯镇痛疗法以来,吗啡广泛应用于重度癌痛的治疗。吗啡药理作用为激活脊髓罗氏胶质区、丘脑内侧、第六脑室和脑导水管周围的阿片受体,产生明显镇痛作用,对慢性疼痛优于急性锐痛。还可激活边缘系统和蓝斑核的阿片受体,减轻因疼痛引起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作用时间可长达6h[3]。此外,许多对照试验已经证实,在损伤局部应用吗啡有明显的外周镇痛效果[4]。我们对晚期癌痛患者,采用超大剂量吗啡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使血清吗啡浓度维持恒定有效水平,避免波峰和波谷现象,取得连续稳定的镇痛效果。我们对12例晚期癌痛患者大剂量吗啡应用镇痛有效率100%。2007年卫生部发布的《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晚期癌症患者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无极量限制,即应根据个体对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的耐受程度决定用药剂量,但应注意监控不良反应”。因此,吗啡治疗癌痛无标准剂量,按照剂量滴定原则规范给药,有效控制癌痛即为个体有效剂量。目前仍存在一部分癌症患者忍受剧痛折磨的现象,给药剂量不足是主要因素,其次顾虑剂量管理出现问题及不良反应处理不当也时有发生。

大剂量应用吗啡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①详细了解患者实际情况,谨慎用药,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③建立静脉液路;④持续多功能心电监护,密切监测R、BP、P、SaO2等;⑤做好预防抢救各种病发症的准备,一旦出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综上所述,对于晚期肿瘤患者顽固性疼痛,不能口服或者口服或肌注效果差者,可以推荐持续大剂量吗啡泵入止痛治疗。同时持续恒速静注吗啡血药浓度基本保持在恒定的有效水平,避免吗啡类药品的滥用和因此而产生的药物依赖。我科观察使用静脉泵持续推注大剂量吗啡注射液对缓解患者癌痛的疗效是满意的,用药期间患者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依赖性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考虑与患者长期使用吗啡出现耐受性有关。微量泵静脉持续推注吗啡针剂量可随时调整,简单、安全、经济、有效,是无法口服大剂量吗啡控释片的理想替代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 Devulder JE.Subcutaneous morphine superior tointrathe-calmorphine pain control a patient with hypernephroma[J].J Clin Am,1998,10(2):163-165.

[2] 周晓霞,朱伟珍,徐向玉.静脉泵入吗啡在晚期顽固性癌痛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7(12):947-949.

[3] 刘新民.实用临床治疗药典[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8.

上一篇:小儿全身麻醉术下一篇:现代职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