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非药物疗法

2024-09-28

中医非药物疗法(精选7篇)

中医非药物疗法 篇1

1 免疫力的概念

在我国“免疫”一词, 最早见于明代医书《免疫类方》, 指的是“免除疫疠”, 也就是预防疾病和免除瘟疫的意思。除此之外, “免疫”一词有身体抵抗病毒、恶劣外在环境的能力和精神上的抵抗力的意思。现代免疫学认为, 免疫是指生物机体在识别异己过程中, 识别自我和排除异己, 以维护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其有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而免疫力是机体抵抗外来侵袭和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

2 免疫力与肿瘤

在临床与实验研究过程中, 大量的数据表明免疫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1]。现研究表明, 肿瘤会产生肿瘤特异性抗原, 这些抗原能引起宿主一系列免疫反应, 以细胞免疫为主;其中T淋巴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攻击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 它的监视识别能力及清除异常细胞能力明显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就无法抑制肿瘤细胞的异常增生[2]。可见在监视和阻止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上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换言之人体的免疫力在防治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3 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

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其内涵是不采用任何药物进行防病治病的一类疗法, 本文根据其立论, 分别论述以脏象气血理论为理论依据的疗法, 此疗法分别是基于脏象气血理论, 以调理情志为主要作用的情志疗法和音乐疗法;和基于脏象气血理论, 以疏调气血为主要作用的气功疗法[3]。

3.1 情志疗法

3.1.1 情志与正气

情志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而产生心理、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 具有内心体验、外在表情和相应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可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中, 其反应和表达方式与个体心理、生理状态有关[4]。正气与邪气相对而言, 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及对外环境适应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的抗病、祛邪等作用, 是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机能和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作用的综合表现;从疾病发生的原理来看, 人体脏腑功能正常, 气血津液充足, 则正气强盛, 抗邪有力, 病邪难以入侵, 故不发病[4]。而情志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在表现, 反映了机体对外在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能力, 情志治病就是通过对内脏气血的影响, 直接伤及内脏, 影响脏腑气机;显然, 情志与正气密切相关, 在情志病变中脏腑气血津液的生理机能状态就是正气抗邪能力的反映[4]。

3.1.2 情志因素致病的免疫学机理

情志因素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质是一种应激反应, 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变化而产生作用介导的。情志刺激可导致蓝斑 (LC)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强烈兴奋, 致使主体儿茶酚胺、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加, 胰岛素分泌减少;下丘脑促释放激素、垂体激素以及引起某些神经肽类物质的释放也增加, 这些物质通过与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相结合, 对免疫细胞功能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 皮质醇、性激素与儿茶酚胺可引起免疫抑制, 而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可引起免疫增强;长期严重的情志活动失调 (如:焦虑、恐惧、愤怒、抑郁、敌意等负性情绪) 会导致升高体内免疫抑制性激素, 降低免疫增强性激素, 从而淋巴细胞功能受到抑制, 免疫系统失去对病毒、肿瘤、毒素等畸变细胞的监控;持续强烈应激反应可抑制免疫功能, 导致免疫细胞的免疫防御和监视功能下降, 无法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蔓延, 从而导致病情逐渐恶化[5]。

总之, 情志致病与“正气” (或者说免疫力) 密切相关, “正气”在免疫防御与免疫监视等方面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1.3 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

1978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上, 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有研究认为“各种不良心理社会因素使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失调, 并在较长期的物理因、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其中, 负性心理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人们首先对肿瘤疾病的本质要有新的认识, 不能让负性情绪困扰着自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肿瘤定为慢性病, 把它也看成事诸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伴随人体衰老过程的异常体现。一改既往认为的“肿瘤是不治之症”的传统观念。

3.1.4 肿瘤患者情志治疗方法

常言道“心病还须心药医”, 有大量研究证明肿瘤患者在被确诊肿瘤之前就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困扰, 如彭霞报道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类似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恐惧、孤独感等[6]。所以当患者得知自己患病时对其心理产生了一种沉重的打击。作为医务工作者, 要矫正患者这种不良心理反应, 把世界卫生组织对“肿瘤作为慢性病新的定义”推广出去, 矫正、缓解、治疗肿瘤患者不良心理的状态。

中医传统心理治疗方法有情志相胜法、顺意疗法、移情易性疗法、认知疗法等, 情志相胜法是中医心理治疗中最具中医特色的心理疗法。其理论出自《内经》, 是古代中医学中最典型而系统的心理治疗疗法。原理是依据五行相克理论而产生的不同情志之间相互制约, 以情胜情以此来治疗情志疾病。中医学中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说法, 从而演化出“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

但是情志相胜疗法并不适合肿瘤患者心理治疗, 因为尚无科学、规范的分类及统一的标准, 临床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相比之下其他情志疗法临床操作和治疗更加适合如:顺意疗法、移情易性疗法和认知疗法。

(1) 顺意疗法

此方法最早出现在《内经》, 如《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指出, “闭户塞牖, 系之病者, 数问其情, 以从其意,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顺从患者的意志, 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 使之心情调畅而治愈疾病。顺意疗法的要领在于“情舒愿遂”;当然, 在运用此疗法时, 对于患者的要求要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对于合理的、健康的、客观条件允许的, 尽量满足;对于在时间上不能及时达到, 或者客观条件不允许的, 要对患者耐心说明, 并表示理解;对于不合理的、不切实际的欲望, 应对患者善意的说服, 正确引导;总之, 医生要认真做到“数问其情, 弄患者的心理需求, 顺其意, 从其欲”, 如此才会起到治疗效果[7]。

(2) 移情易性疗法

移情易性疗法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使之思想焦点离开病所转移到别处。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情志之郁, 由于隐情曲意不伸, ……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8]排遣情思, 改易心志, 是此疗法的用意所在;此疗法旨在医生指导患者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使之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别处;改变其周围环境, 使患者减少与不良刺激因素接触[9]。通过指导患者培养兴趣爱好, 如看书、听音乐、写毛笔字、绘画、种花、垂钓等, 陶冶其情操、静心、调神;或者可以外出旅游欣赏山水风光, 也会起到移情、驱除烦恼的作用, 不失为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调节方法。

(3)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理论认为, 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与自身的认知密切相关, 扭曲的认知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10]。认知疗法是使用语言和其他方式来启发患者, 改变不恰当的认知方式, 使其逐渐认识到原有的想法、情绪表现是错误的, 从而建立起健康的认知。如在《东医宝鉴》中有写“欲治其疾, 先调其心, 以正其心, 乃资于道, 使病者尽去心中疑虑思想, 一切妄念, 一切不平……能如是则药未到口, 病已忘矣。”此疗法的目的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疗法主要包括劝说开导法、行为开导法[11]。

3.2 音乐疗法

中医里的音乐疗法由来已久,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当中记载了五音可以调节五脏调理情绪, 其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曰:“肝属木, 在音为角, 在志为怒;心属火, 在音为徵, 在志为喜;脾属土, 在音为宫, 在志为思;肺属金, 在音为商, 在志为忧;肾属水, 在音为羽, 在志为恐。”

音乐疗法的五行、五脏、五音、五志及与情志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传统中医讲, 音乐有感染、调理情绪的作用, 人在聆听中曲调与情志、脏腑之气产生共鸣, 使血脉鼓动、通畅精神。音乐疗法是根据宫、商、角、徵、羽 (分别对应1、2、3、5、6) 这五音表现为基础, 以五调式来分类, 力求准确地符合其五脏的生理节律和特性, 分别施乐;并运用五行原理, 五音的相生、相克、相互制约关系, 五音搭配组合, 来调理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 使其身体正常协调[12]。

明末清初医学家家喻昌的《医门法律》中记载:“《内经》本宫商角徵羽五音、呼笑歌哭呻五声, 以参求五脏表里虚实之病[13]。”还有清代医书《医宗金鉴》里提到“五声之变, 变则病生, 肝呼而急, 心笑而雄, 脾歌以浸, 肺哭促声, 肾呻低微, 色克则凶[14]。”以上两本医书都论述了五音在临床中的应用, 通过五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以诊断治疗五脏之表里虚实的病症。音乐疗法具有缓解紧张或失常心理状态作用, 同情志疗法作用机理一样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的功效, 起到了防病、养身的作用。

对于音乐疗法的治疗, 如何选择音乐作品,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郭子光教授和泸州医学院的张子游教授, 在《中医康复学》一书中总结了中国传统音乐康复治疗的一些实施方法[15]。例如:“音乐安神法”, 代表乐曲有梁代古曲《幽兰》、晋代古曲《梅花三弄》等, 是以清幽柔绵之曲治疗紧张、焦躁所致的病症或怡情悦志;“音乐开郁法”代表乐曲有汉魏古曲《流水》、唐代古曲《阳关三叠》等, 是以爽快鲜明之曲治疗精神忧郁所致的病症;“音乐悲哀法”, 代表乐曲有汉代古曲《小胡笳》等, 是以凄切悲凉之曲来治疗愤怒暴躁所致的病症;“音乐激怒法”, 代表乐曲有唐代乐曲《离骚》、《满江红》等, 是以激昂悲壮之曲治疗忧思郁结所致的病症;“音乐喜乐法”, 代表乐曲有宋代《黄莺吟》、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等, 是以轻松喜悦之曲来治疗悲哀郁怒所致的病症[15]。

3.3 气功疗法

我国传统气功疗法有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从本质上看, 气功疗法也属于心理疗法, 即通过静心调神, 结合调整呼吸, 进而达到调身的目的。其运动特点是动作柔和连绵, 滑利流畅;有松有紧, 动静相兼;气机流畅, 刚柔相济。以活动筋骨, 疏通气血, 调节气息, 来畅通经络调和脏腑, 增强体质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3.3.1 气功疗法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

现代医学证明, 运动锻炼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应激的策略, 身体运动可使忧郁的人变得放松, 转移注意力, 调节生理功能和情绪以应对应激[16,17];其作用机制是利用运动使人体血液循环加速改善其功能, 使大脑营养状况从而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 让大脑的功能充分发挥, 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 有助于保持好的精力及稳定情绪;运动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 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运动可使循环系统中的性激素水平下降, 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

3.3.2 气功疗法的特点

气功疗法特点是: (1) 遵循整体性改善人的整个机能。 (2) 气功所追求的是自我身心的锻炼, 方式大都是自行练功, 所以可以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潜能, 在调身、调息、调心的同时, 也起到训练自我调控能力的作用。 (3) 气功遵循“顺乎自然”的原则, 讲究根据自身的生理条件及周围自然环境,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锻炼。

3.3.3 气功疗法的运动要领

中医强调运动要“中庸之道”, 任何一切“太过”都会对身体不利;气功疗法的运动量要掌握一个“中”字, 就是要适量运动, 适可而止。王玉侠、王人卫在研究“运动干预对癌症发生、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中指出适宜的运动能够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 改善癌症患者生理机能, 提高生活质量, 在癌症康复过程中起到明显效果[18]。于洋在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对癌症患者身心康复影响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 中低强度运动对抗癌效果较好[19]。除此之外气功疗法贵在坚持, 锻炼身体非一朝一夕的事, “动则不衰”的道理, 要求人们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这样才会有治疗效果。

4 结语

如今, 人们对防病治病意识不断增强, 对防病治病方法要求提高;大众已经改变从前有病打针、吃药的西医老套方法, 希望得到更绿色的治疗方式。所以说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而中医非药物疗法比起西医的优势是: (1) 防病治病范围广泛, 各科疾病均能治疗; (2) 取法自然而副作用少; (3) 价廉、方便、有效; (4) 集治病、防病、康复、保健为一体。与此同时也要承认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种类繁多, 尚无统一的标准, 对每一类疗法的临床文献的回顾性研究不足, 缺乏对临床疗效有实践意义的数据支撑。因此,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临床实际, 加强传统中医特色疗法的科研开发, 重视对临床效果数据的收集与客观评价;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治疗方法与医学理论, 使祖国的中医医学发扬光大。

摘要:中医讲“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指人体的抗病能力, 相当于西医讲的人体免疫力, 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人体的“正气不足”所引起的, 它是内因是决定性的因素。就“驱邪扶正”提高肿瘤患者的人体免疫力这一难题, 传统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就有其“独到之处”, 其方法简便、价格低廉、主治广泛、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符合健康观念总体需求, 也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文章就此只论述三种疗法, 情志疗法、音乐疗法和气功疗法。

关键词:免疫力,非药物疗法

何为非药物疗法等4则 篇2

问:近来的医学科普文章中时常见到“非药物疗法”一说,能否详细介绍之?

江西赣州程远之

答:非药物疗法是指不使用任何药物的一种治病方法,它的范围较广。现代医学中的心理疗法、物理疗法(激光、冷冻、放疗)、外科手术等,从广义角度上来说均属非药物疗法。祖国医学非药物疗法更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中包括:食疗、针灸、按摩、气功、刮痧、熨法、发泡、割治、挑治、放血、火罐、熏蒸、探吐、取嚏、手法复位以及磁疗、水疗、蜡疗、泥疗、砂疗等。近年来又创新了穴位结扎、埋线、埋针、水针、气针、电针等多种疗法。此外还有医疗体育、音乐、书法等多种综合疗法。

非药物疗法对心因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脏腑气机失调等有较好的疗效,能避免和克服药物的毒副作用,变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且简便易行,容易普及,适合基层和农村医院开展。

随着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由心理、社会等原因引起的心因性疾病发病率增高,而当今医学尚无有效的药物来防治这类疾病。因此,非药物疗法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江苏建湖人民医院纪国安王彪

怎样早期诊断胆石症?

问:我的一位朋友胃部长期不适,吃了不少药均不见效,直到最近才确诊为胆石症。请问怎样才能早期诊断出胆石症?

福建厦门刘克昌

答:提到胆石症,人们往往会想到胆绞痛。胆绞痛发作时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但由于每个患者结石所存在的部位不同,表现出的症状也各不相同。结石如发生在肝内胆管,可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发热、黄疸;发生于胆囊内,则感上腹饱胀、嗳气、进食油腻时更甚。往往易被误作“胃病”;发生在胆总管,除上腹痛外,常伴明显的黄疸,易被误诊为“肝炎”。

胆石症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据统计,该症以女性多见。尤其是中年、肥胖及有多次妊娠史的女性。如果患者出现了久治不愈的“胃病”症状,必须作B超检查。以期及早明确诊断。B超检查简便迅速,没有禁忌症。对疑及“肝炎”、“胰头癌”而一时难以鉴别的病人,B超也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上海浦南医院袁秉奎

如何预防老人直立性低血压?

问:近来我起床或站立时、常常会感到一阵眩晕,医生说是直立性低血压。请问贵刊有何预防方法?

江西景德镇刘宝国

答:直立性低血压是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病症。它不仅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还可引起跌倒、骨折、晕厥、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患者自觉视力模糊、语言不清、肌肉乏力、头昏眼花。这些症状往往是在突然起床、站立行走、排尿排便时发生。预防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患者在起床、站立时,应缓慢地变动体位,如起床时可先在床边坐几分钟。②患者在进行站立活动时(如穿衣、刮脸),不要时间过久。双臂超过肩部水平,能使血压急剧地下降,导致危险。③餐后,尤其是早餐后,要避免活动过量。白天最好在躺椅上休息,以免平卧。④抬重物、咳嗽、用力排尿排便时,更应警惕。⑤使用弹力长袜,有一定的预防效果。⑥应积极治疗心脏病、脱水、电解质紊乱、贫血、泌尿系感染等疾病。⑦某些药物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如降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盐酸丙咪嗪和盐酸阿米替林(属抗抑郁药)。使用这些药时应加以注意。

武汉市第六医院任道禄

海藻有何营养价值?

问:目前市场上海藻类食物供应充足,但不知其营养价值如何,烦请解答。

江苏新沂王丙林

答:海藻是生长在海水里的一类植物的总称,现在被人类食用的藻类主要有:海带、紫菜、羊栖菜、石花菜等。海藻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还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

现代研究表明,有些海藻具有食疗的作用,可以防治肠癌、乳腺癌和胃溃疡、高血压、胆石症,心脏病、脑血管病等。特别是紫菜,可有效地防止血管内形成血栓。海藻中的食物纤维还可以解决现代人纤维素摄取量不足而出现的健康问题。

海藻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食用方法也多种多样。无论哪种吃法,只要您经常食用,对健康一定会大有好处的。

中医非药物疗法 篇3

笔者在临证中,根据红外热像图标示的体质相关疾病经络皮温图象的特点,指导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即建立经络红外皮温中医非药物疗法体系,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把三阴病证的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及其相应非药物疗法选择做一介绍。

1太阴病证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及其相应非药物疗法选择

该病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如图1所示。

皮温分析:患者脐周、四肢皮温低,督脉红外轨迹于胸段有中断,提示:中焦虚寒。

中医非药物疗法举例:

应用具有温中作用的方法:如贴敷、温灸、烫熨、药竹罐以神阙、中脘、上脘、足三里等为主,循经刮痧疗法,以任脉及脾胃经脉为主。

2少阴病证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及其相应非药物疗法选择

2.1少阴热化证

其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见图2。

皮温分析:督脉红外轨迹断续,头、胸、胁肋部、手足皮温高,提示:肾精不足,阴虚火旺。

中医非药物疗法举例:

在应用具有滋阴效用中药的同时,配合耳尖、指尖或胸胁部刺络拔罐放血以散郁热,穴位埋线、针刺、刮痧调理肝肾经脉,以促阴血而和阳。

2.2少阴寒化证

其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见图3。

皮温分析:周身皮温偏低,以面颊、脐上、下肢明显,督脉红外轨迹局限于腰段。提示:肾阳亏虚。

中医非药物疗法举例:

贴敷、温灸、烫熨以助阳祛寒,推拿(捏脊)疏通经络,以助运阳气。

2.3少阴阴盛格阳证

其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见图4。

皮温分析:头颈部、手心皮温高,胸腹及后背部皮温低,督脉红外轨迹只于局部显现。提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中医非药物疗法举例:

于足底贴敷以固肾阳,温灸以固护元气,行背俞指针疗法,疏通经络,引火下行归元,如头面处火邪甚盛时,少予刺耳背络脉,以暂舒火热。但治以温通为本。

3厥阴病证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及其相应非药物疗法选择

3.1厥阴上热下寒证

其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见图5。

皮温分析:头腹部皮温高;下肢皮温低;督脉红外轨迹显示不清晰,上段温度高,中下段温度低,形成上热下寒的厥阴病证。

中医非药物疗法举例:

于耳背静脉刺络拔罐放血祛热,足底或足三里贴敷、浴足温通下肢经脉,行背俞指针或针刺、埋线于背俞穴处,调和经气,交通上下。

3.2厥阴热化证

其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见图6。

皮温分析:胸胁部皮温高,四末皮温低,督脉红外轨迹断续,提示:厥阴经脉郁热,四末不温。

中医非药物疗法举例:

以刺络拔罐放血祛热,选取肝俞、胆俞、脾俞等背俞穴,或是肝胆本经穴行针刺、背俞指针等,疏通经络,交通阴阳。

3.3厥阴寒化证

其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见图7。

皮温分析:双目、鼻、颈、胫前侧皮温高,胸腹及后背皮温低,督脉红外轨迹显示不清,厥阴虚寒伤及少阴。

中医非药物疗法举例:

以贴敷、温灸、烫熨、浴足助阳祛寒,推拿(捏脊)疏通经络以散郁热。

4结语

综上,可视化的红外热像图可以较好地反映三阴证型的证型特点,并与临床主诉有较好重叠性,可以较为真实地

反映经络气血的虚实表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观察探讨。

摘要:根据红外热像图显示的体质相关疾病经络皮温图象特点,指导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针对三阴病证,进行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分析及治疗方法举例:太阴病证以腹部、四肢皮温低为主,治疗以贴敷、温灸等以温中阳。少阴病证,热化时督脉红外轨迹断续,全身皮温较高,治疗以刺络放血、针刺等调阴血;寒化时周身皮温偏低,督脉红外轨迹或有局限,治以贴敷、灸法等以温养;有独头面或手足心皮温高,余处低温者为阴盛格阳,治以贴敷、刺络放血,引火归元。厥阴病证皮温高低错杂,治疗以调和阴阳为要。

怎样用非药物疗法治疗失眠 篇4

1.推拿调治。推拿是中医学中颇具价值的医疗保健法,具有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畅通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对失眠有很好的疗效。失眠患者可在睡前进行抹额、按揉脑后、搓手浴面、按摩耳廓、拍打足三里穴、泡足踏石,或用手指点压按摩百会穴、劳宫穴、涌泉穴等穴位。这些推拿调治法可使该病患者的心情逐渐放松,从而使其安然入睡。常用的推拿穴位的方法如下:①推按攒竹穴。攒竹穴位于人的面部,眉毛内侧边缘的凹陷(即眶上切迹)处。患者可用两手的拇指交替地在两侧攒竹穴之间推按,并向上推按至前发际,应反复推按数次。②推按坎宫穴。坎宫穴是指沿着眉毛,从眉头至眉梢形成的一条直线。患者可用两手的拇指分别从眉头推按至眉梢,反复推按数次。③按揉太阳穴。太阳穴位于耳廓的前面,前额的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患者可用两手的中指按揉两侧的太阳穴,反复按揉30次。④按揉风池穴。风池穴位于耳后部,枕骨的下方,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患者可用两手的拇指旋转按揉该穴,反复按揉30次。⑤按揉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患者可用一手的拇指按揉该穴,反复按揉50次。⑥按揉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人体的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患者可用手掌旋转按揉该穴,反复按揉多次。⑦按揉肾俞穴。肾俞穴位于人体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患者可用两手的拇指旋转按揉该穴,反复按揉数次。⑧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人的膝盖下方3寸,胫骨前嵴外l寸处。患者可用两手的拇指分别按揉两腿的足三里穴,反复按揉100次。

2.心理调治:导致失眠的最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在调治失眠时,一定要了解该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解除或缓解其心理压力。在失眠患者的情绪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开导安慰,保持其心情舒畅。

3.饮食调治:调整饮食是改善睡眠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失眠患者在睡前可饮用少量的牛奶或水果汁,但不可饮用浓茶、烈酒和咖啡,不可吸烟,不可吃得过饱。在平时,该病患者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营养、口味清淡的食物,如海带、空心莱、紫菜、地笋、绿豆、玉米、淡菜、动物心脏、肉汤、鱼汤及各种水果等。

4.养生调治:失眠患者的卧室应保持整洁,经常通风换气,以保证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湿度、温度。应减少居室内外的噪音及恐怖、惊骇等突然而来的声音刺激。该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在睡前可在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30分钟或听一些轻松的音乐,但不可做剧烈的活动,看电视、小说的时间不宜过久,以免使精神过度兴奋。失眠患者可使用一些“放松术”,如缓慢地深呼吸、默念数字、听单调的滴水声和钟表滴答声等,从而使心境变得宁静平和。此外,该病患者还可应用菊花枕、磁石枕、夏枯草枕等保健药枕进行调治。此类药枕具有缓解身体不适症状和镇静的功效。

5.针灸调治:在相关穴位上进行针灸,能不同程度地刺激失眠患者的大脑皮质,使其逐渐恢复生理平衡。常用于治疗失眠的穴位有神门穴、内关穴、三阴交穴、行间穴等。该病患者应在睡前2个小时左右接受针灸治疗。耳穴贴压法也是治疗失眠的一种简便易行的疗法,比针灸更易被失眠患者接受。用此法治疗可起到镇静、安神、宁心的功效,并可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因此,该病患者若经常使用耳穴贴压法,可保证睡眠质量,促进病情的康复,并能避免因服用镇静剂而导致的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常用的耳穴有心、神门、枕、交感、内分泌、皮质下等。此外,该病患者还可用朱砂外敷脚部涌泉穴的方法进行治疗,这种方法也有安神镇静的作用。■

中医非药物疗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就诊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诊断标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2]。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药物等所致的脂肪肝。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40例。治疗组男2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55.4±3.1) 岁, 平均病程 (42.1±4.3) 年。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 (54.9±3.7) 岁, 平均病程 (44.3±5.2)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 如改变饮食结构、加强锻炼、控制体重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党参、茯苓、生姜、龙胆草、虎杖、陈皮、柴胡、芍药、甘草、山药、山楂、麦芽等中药, 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两个月。在治疗期间两组均不服用其他治疗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主要包括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血脂、肝功能。使用美国贝克曼CX7+CX 4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脂 (TG)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水平。

1.4 疗效标准

按照疗效指数制定疗效判断标准[3]。疗效指数=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疗效指数达100%为痊愈;疗效指数在60%~99%为显效;疗效指数在30%~59%为有效;疗效指数<3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体重指数、腰围变化的比较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 治疗组血压、体重指数、腰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且显著低于治疗组治疗前 (P<0.05) , 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的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TC、TG、ALT、AS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 (P<0.05) , 且显著低于治疗组治疗前 (P<0.05) 见表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注: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查血常规、心电图、肾功能均正常, 未损害现心、肾及造血系统。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肝脏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NAFLD发病率不断上升。研究报道, NAFLD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40%, 而Ⅱ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发病率高于此值。且NAFLD多发病于40~50岁, 呈低龄化趋势, 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终末期肝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NAFLD药物, 西药治疗可促进恢复疾病, 对改善预后也有一定作用, 但临床观察疗效不理想[4]。临床主要采用非药物治疗方式, 如调整饮食结构,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等。

目前学者们对NAFLD的发病原因尚缺乏统一认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二次打击学说”, 该学说的核心观点是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 胰岛素抵抗导致肝脏的脂肪沉积是首次打击, 在此基础上诱发脂肪变性, 而原有致病因素和应激产生的细胞因子产生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 成为二次打击, 导致肝脏发生炎症。持续发生的炎症形成炎症-坏死循环, 进展为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坏死等。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 但根据其病因及临床表现, 涉及“积聚”、“痞满”、“胁痛”、“痰痞”、“肝癖”等病证范畴。NAFLD病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中气不足等, 气机被痰性黏滞所阻滞, 导致气机不畅, 进而使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淤血湿热阻滞而痞结于肝络。

本研究采用益气健脾、除湿化淤的中药治疗NAFLD患者。本治疗组方中当归、党参、茯苓、生姜补中益气;龙胆草、柴胡、虎杖清湿热、泻肝胆实火;陈皮、柴胡、芍药、甘草疏肝解郁, 行气止痛;山药、山楂、麦芽消食化积, 行气散淤, 活血祛淤止痛之功。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中药治疗NAFLD患者有较满意疗效, 患者血清中TG、TC、ALT、AST均有显著好转, 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且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调节血脂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无不良反应发生, 体现了中医疗法治疗NAFLD的优越性。

总之, 中医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其确切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党参、茯苓、生姜、龙胆草、柴胡、虎杖、陈皮、芍药、甘草、山药、山楂、麦芽等中药, 疗程为两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 治疗组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脂 (TG)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安全可靠。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疗法

参考文献

[1]曾武武.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 (2) :102-104.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5) :641-644.

[3]陈丽.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 2012, 20 (7) :141-142.

中医非药物疗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80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 每组各40例。4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11例, 女性患者29例, 年龄30.5~45.5岁;4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12例, 女性患者28例, 年龄31.0~46.0岁。在年龄、性别, 以及原发病等方面, 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每日饭后, 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每日两次, 每次1片, 治疗4周, 同时配合按压、热敷颈背部压痛点, 颈椎操练习, 以及颈部、肩部肌肉的活动等非药物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 针对其心理特点, 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缓解其心理压力,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去迎接治疗和护理, 并将成功救治病例告知患者,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日常生活指导:告知患者注意休息, 适当调节自我情绪, 经常参加公共性娱乐活动, 使用温水洗脚, 建议选择轻松音乐倾听, 以此放松心情, 同时, 注意足够的睡眠及良好的睡眠质量; (3) 增强颈部运动:指导患者运动和功能锻炼, 保持良好的颈姿, 避免长时间处于一个体位及剧烈的运动; (4) 用药指导:用药期间, 将药物服药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 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详细告知患者, 紧张性头痛急性发作时, 告知患者要尽早服用镇静剂, 避免由于服药不及时诱发药物性疼痛。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

(1)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2) 显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70%, 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强度降低2级; (3) 有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36%~59%, 持续时间有所缩短, 强度降低1级; (4) 无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35%, 持续时间、强度均没有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 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每月头痛发作天数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两组每月头痛发作天数显著减少, P<0.05;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后观察组每月头痛发作天数明显减少,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1。

注:T2, P2是代表治疗前相比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紧张性头痛多是由于精神因素、头颈部姿势异常所致, 劳累时症状加重, 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 多数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会得到明显缓解, 也有患者疗效不佳。通过有效护理干预, 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心态, 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 告知患者遵医嘱正确服药, 避免漏服和随意改变给药剂量, 同时, 加强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4]。

本研究中, 与常规护理相比, 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的每月头痛发作天数明显减少, 其总有效率显著升高,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 对于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非药物治疗期间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光学, 郑自龙, 吴丽君, 等.非药物疗法治疗32例慢性紧张性头痛[J]..广东医学, 20l0, 13 (21) :213-214.

[2]王灵芝, 王亚静.护理干预对慢性紧张性头痛病人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9 (2) :105-106.

[3]林飞英, 钟秀丹.紧张性头痛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海南医学, 2009, 3 (5) :89-90.王灵芝, 王亚静.

中医非药物疗法 篇7

此次会议将邀请一些国内著名专家授课讲座,是各位同道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增进友谊及相互学习提高的一次好机会。敬请各位同道认真准备、踊跃投稿、积极参加会议,参会代表可获得国家继续教育I类学分。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1. 中医外治药物疗法的文献与理论研究,如组方与治法等内容。

2. 中医外治药物疗法的实验研究,如材料等各种创新。

3. 中医外治药物疗法的临床研究,如技术操作创新、规范化研究等。

4.常见疾病中医外治药物疗法的临床治疗经验及相关研究。

5.其他外治贴剂学术论文。

二、征文要求:

l.论文:正文5000字以内,摘要300字以内。

2.未曾公开发表的论文。

3.稿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职称、研究方向、电话、E-mail等。

4.稿件以Word文档形式,题目3号字、小标题4号字、正文5号字,参考文献小5号字,统一用“仿宋GB2312+ Times New Roman”字体,1.5倍行距,请发送至邮箱:zywztj@126.com (来稿请注明“中医外治贴剂学术研讨会征文投稿”)。

5.截稿日期2013年7月20日。

四、会务联系: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15号院6號楼109室,邮编:100101)

电话(传真):010-64822253 联系人:郭文芳 李绍林 E-mail:sjzxyjh@126.com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

上一篇:财务集中控制下一篇:典型案例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