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疗法论文(精选12篇)
中医康复疗法论文 篇1
摘要:目的:对中医康复疗法在骨折康复训练应用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骨折治疗恢复,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疗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与恢复效果。结果:经治疗锻炼,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6.7±2.3,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7.4±3.6,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疗法进行骨折治疗与锻炼恢复具有较高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折部位关节功能,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骨折,中医康复疗法,康复训练,应用,作用效果
临床中,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骨折情况,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且术后需要采取有效康复训练[1],促进患者治疗康复。下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对患者实施康复锻炼,并观察其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观察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21~74岁,平均52.3±4.6岁,骨折时间2h~7天,平均2.3±1.4天;对照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20~74岁,平均52.6±4.3岁,骨折时间2h~7天,平均2.5±1.2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骨折治疗与锻炼恢复。即首先采用内固定手术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患者基础生活护理和指导、被动与主动训练、下地行走指导以及疼痛护理等常规锻炼恢复方式,帮助患者加快骨折愈合与骨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治疗效果。
1.2.2 观察组
采用中医康复疗法进行治疗恢复。首先,对患者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根据骨折三期,内服本院骨科治疗制剂(正骨1/2/3号片),即在患者手术治疗后早期,中药口服治疗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为主,服正骨1号;术后中期以壮筋续骨治疗为主,服正骨2号;术后晚期则以补肝肾强筋骨治疗为主,服正骨3号,以促进骨折愈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顾、病症结合、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通过内外结合、整体与局部兼顾方式,加快患者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首先,以外敷2号(本院协定方),以大罗伞16g、毛加皮16g、山椒根16g、穿破石16g、小罗伞16g、鹰不泊16g、两面针16g、大力王16g、马胎16g、铁尺16g、莪术10g、泽兰10g、红花7g、乌药7g、八百力5g,打碎成粗末,米酒浸透后用布袋包装,隔水蒸热30min,在患者切口周围以及右大腿、小腿、右足跟局部进行熨疗,每次3min,每天2次,以促进肢体瘀血消散,肿痛消退,加快骨折愈合恢复。其次,采用推拿锻炼,通过穴位按摩以及循经推拿锻炼方式,帮助患者加强康复训练。术后第一天以艾灸患者足三里、三阴交以及阳陵泉、环跳等穴位为主,对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锻炼指导;术后第二天,推拿按摩同时,采用微波理疗仪对患者术口进行照射治疗,并指导患者卧床进行膝关节弯曲与伸直被动训练,改善微循环,避免下肢静脉血栓;术后3天至2周,患者主要以推拿按摩、微波照射治疗为主,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康复锻炼计划,按照计划对患肢进行被动与主动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屈髋、卧位直抬腿以及收腰等,训练采取循序渐进方式,每天两次,每次控制在20~30min以内;术后第3周可以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下床进行拄拐行走及负重训练,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最后,患者住院治疗结束后,给予日常生活、安全护理、饮食营养等出院指导。康复训练3个月后,对患者训练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1.3 疗效标准
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康复训练前与训练三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对比[2],共100分,分数越高,髋关节功能恢复的越好。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Harr is评分
康复训练结束后,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康复训练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则为22.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临床中,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一种常见骨折情况,其中车祸、摔伤等因素引起的骨折患者数量最多[3],并且发病数量呈现不断增长变化趋势。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以粉碎性骨折和不稳定骨折位置为主,不仅存在较为严重的骨关节损伤,而且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等,临床治疗中,不仅需要通过手术方式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治疗,还需要对患者开展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恢复骨折部位关节功能,减少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结果显示,中医康复疗法治疗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比常规锻炼患者显著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锻炼患者,效果相对突出。这是由于中医康复疗法在患者骨折治疗中,通过内外结合、整体与局部兼顾方式,在患者手术内固定治疗同时,给予本院骨科治疗制剂正骨1/2/3号片内服与本院协定方外敷2号外部熏烫治疗,以在患者骨折复位基础上,以内外结合方式,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治疗,以促进患者治疗康复。其中,本院协定方外敷2号外用方剂是依据壮瑶医民间验方整理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能,能够促使患肢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血流量增加,以达到肢体瘀血消散、肿痛消退作用功效,促进患者病症恢复。在此基础上,在观察组治疗中,还根据患者治疗恢复情况,通过推拿锻炼方式,对患者骨折部位开展早期锻炼,以帮助患者恢复骨折部位关节功能,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康复疗法进行骨折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折部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突出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皓.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康复医学治疗骨折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10):1379-1380.
[2]李传玲,刘海波.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16):118.
[3]沈虹.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324.
[4]王少云.综合康复治疗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9):23-24.
中医康复疗法论文 篇2
一、定义
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职业过去能力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使其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和劳动能力,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作业治疗着着于帮助患者恢复或取得正常、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能力,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用于治疗的作业是经过选择的、有目的的活动(purposefulactivities),治疗师要以患者的需要为中心进行作业的选择,而患者作为一个社会上的成员,其需要不仅有个人日常生活的、而且还有家庭生活、社会和职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所谓“有目的的活动”就是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的活动,进行这些活动可改善患者与其所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完成一项作业活动,常需协调地、综合地发挥躯体的、心理和情绪的、认知的等因素的作用,故可根据患者训练和治疗的重点目标,并运用作业分析的知识,选择以躯体运动为主的,或以情绪调节为主的,或以认知训练为主的作业。
(三)对残疾人的作业治疗,重视利用各种辅助器械,工具,以补偿功能的不足,用新的方式以器械为帮助完成生活和劳动所必需的作业。
(四)作业治疗着眼于帮助得恢复或取得正常的、健康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能力,可能的话还要恢复或取得一定的工作能力(不一定恢复原来的职业),而正常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赖于以下各基本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平衡,即:①生活自理能力;②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影响力;③工作;④娱乐;⑤社会活动。因此,作业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掌握日常生活技能,能适应各居家(住房、居住环境)条件下的生活,以及适应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二、作业活动的分类:
1.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活动如穿衣、进食、行走、个人清洁卫生等,这些日常生活作业是生活自理和保持健康所必需的。
2.能创造价值的工作活动 通过从事这种作业活动,人们可以取得报酬在经济上自给和抚养家庭;作业的成果又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或增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例如各种职业性的工作活动。
3.消遣性作业活动 业余和闲暇时进行,主要满足个人兴趣,消遣时间,并保持平衡的、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如集邮、种花、听音乐、看电视、下棋、打球、游戏等。
三、作业活动功能及生活环境的评估
(一)运动方面 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肌张力、耐力、协调性、粗大运动及精细运动。(二)感觉方面 视觉、听觉、触觉、痛觉、本体感觉、实体觉、平衡觉、感觉运动觉。(三)智能方面 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理解力、抽象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接受程度、行为。(四)心理及社交方面 独立性、积极性、自制力、自尊心、集体活动的适应性、人际关系。(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评估方法有:五级分法、八级分法、Katz分级法、Barthel指数分级、Kenny自理评估等,主要内容有1,个人卫生、洗浴、整理2,穿衣3,床上活动4,体位转移,行走5,进食。
四、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的特点在于强调在完成作业方面,要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和训练;并强调应用器具作为帮助。作业疗法的范围包括下列各项治疗和训练或处理。
(一)日常生活活动(ALD)训练如穿着衣物、使用餐具进食、个人卫生、洗浴、整容、用厕等。训练患者用新的活动方式,方法或应用辅助器具的帮助和使用合适的家用设施,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二)职业技巧训练(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基本劳动和工作的技巧,如木工作业、车缝作业、机械装配、纺织作业、办公室作业(打字、资料分类归档)等,作业恢复工作前或就业前的训练。
(三)家务活动训练 如烹调、备餐、洗熨衣服、家具布置、居室清洁装饰、家用电器使用、幼儿抚育等作业的训练,并指导患者如何省力、减少家务活动的能量消耗,如何改装家用设备以适应患者的功能水平。
(四)工艺疗法(arts and crafts therapy)应用手工艺进行治疗:泥塑、陶器、工艺编织(藤器、竹器、绳器等),具有身心治疗价值,即既能改善手的细致功能活动,训练创造性技巧,又可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善情绪。
(五)文娱疗法(recreation therapy)组织患者参加有选择的文娱活动,改善身心功能,促进健康恢复,常用的文娱项目包括旅行、舞蹈、戏剧表演或欣赏、划船、钓鱼、棋艺音乐表演或欣赏。
(六)(play therapy)通过有选择的游戏,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和训练,促进其运动智能和社会一心理能力的发展,常用于智能低下、脑性瘫痪、自闭症和其他肢体残疾的儿童。
(七)工作疗法(work therapy)简称工疗,组织患者在专人指导下参加适当的工作和生产劳动,以转移患者注意力,调整精神和心理状态及进行社会能力的训练,多用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
(八)书画疗法 中国传统作业疗法,通过书法练习和绘画改善精神和心理状态,抒发情感,用一般慢性病和抑郁、焦虑等患者。
(九)感知训练(sensory and perceptual training)对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进行触觉、实体觉(stereognosis),运动觉、感觉运动觉的训练。
(十)认知训练(cognitive training)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复杂操作能力、解题(problem-solving)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十一)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通过种植花草、栽培盆景、园艺设计等作业进行治疗,对身体和精神和训练均有好外。
(十二)日常生活自助器具的订购和指导作用 对有运动障碍的患者提供订制或购买自助器具的咨询,并指导患者使用这些器具,以方使患者藉器具的帮助能完成日常生活的一些动作如梳洗,穿着鞋袜、备餐、进食、步行等。(十三)轮椅处方(Wheel chair prescription)为需要轮椅代步的患者写出订购处方,以选择适当类型的轮椅及必要的附件,并进行使用轮椅的训练。
(十四)手矫形器和夹板的制作和使用指导为手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简单的矫形器(如矫正腕下垂和手指挛缩)或夹板,经过训练,使手保持在功能位下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
(十五)家居环境咨询 根据瘫痪或其他严重功能障碍的情况,为患者提供有关出院后住宅条件的咨询(包括进出通路、房屋建筑布局、设备等),提出必需的装修意见。
(十六)就业咨询(vocational counseling)根据患者的技能、专长、身体功能状况、兴趣和就业的可能性,向患者提供有关就业的意见和建议。
(十七)职前训练(prevocational training)在正式从事职业工作前,先进行技能、心理等方面的训练。
(十八)卫生教育 举办专题讲座,向患者进行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和康复的教育,如对关节炎患者讲如何保护关节、如何使活动做得省力等。卫生教育不但面向患者,而且还面向其家人,使能配合做好家庭康复。
以上作业治疗项目由康复医师和作业治疗师根据治疗目标和需要和设备技术的条件进行选择,其中最重要的和常用的项目是: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职业技巧训练、工艺活动和日常生活自助器具的订购和指导作用。
五、作业疗法的适应证
作业疗法的适应证是十分广泛的。凡需要改善手的运动功能(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和劳动能力)、身体感知觉功能、认知功能和改善情绪心理状态、需要适应住宅、职业、社会生活条件,都适宜用作业疗法进行训练。目前,作业疗法多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科和老年病方面 脑血管意外的遗症、关节疾患、老年性认知功能减退。(二)骨科方面 骨关节损伤后遗症,手外伤、截肢后、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三)儿科方面 肢体残疾、发育缺陷、学习困难或残疾、类风湿性关节炎。(四)精神科方面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焦虑症、抑郁症、情绪障碍。
六、作业疗法外方格式
作业疗法的处方内容包括:作业种类、治疗目的、分量及次数、注意问题
例如,一男性患者,38岁,机械工人,手部损伤术后恢复期,拇指对指及食、中二指的对指和屈伸功能障碍,须进行作业治疗,经过作业功能的检查和评估后,为患者开出以下的作业疗法处方:(表3-3-1)。
表3-3-1 作业疗法处方示例
序号治疗种类治疗目的及活动次数和分量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恢复手细致活动功能,解、结衣扣,手持碗筷,梳头,拧干毛巾60分钟×10~2次/日可给家庭作业回家自己练习
2职业技巧训练为恢复劳动能力作准备,拧螺丝母、装配机械设备30~45分钟×1次/日循序渐进
3工艺治疗训练手细致功能,改善情绪,如泥塑、编织等每周2次,每次1~2小时 4复业前评估和就业咨询治疗后期安排,决定是否需要改变工
至于作业治疗计划的拟订,须以患者残疾或功能障碍问题的分析作为依据。
中医康复疗法论文 篇3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中医骨科康复疗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29-02
中老年人是骨性关节炎的高发群体,该病病理表现包括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及关节四周骨质增生[1],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且用药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本院尝试运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3年度本科室收治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80例,均满足我国《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中此病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无类风湿关节炎、断发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6±5.4)岁;平均病程约为(1.5±0.3)年。观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9±4.3)岁;平均病程约为(1.5±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以布洛芬缓释胶囊为主,剂量为300mg/次,2次/d。持续用药5d后停药2d,然后继续用药。如果患者疼痛较严重,选用透明质酸钠治疗。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3周。
1.2.2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方法如下:①针灸: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进行针灸,并利用红外线进行局部照射;②推拿:按揉、捏拿患者的髌骨部位和股四头肌,1次/d;③药浴:每天结束推拿后,采用药浴治疗。方剂组成:川芎、生川乌各10g,苏木、威灵仙、伸筋草各20g,海桐皮和透骨草各25g。先将药材放入水中浸泡大约30min,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15min即可。每天用药液熏洗患部两次。④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开展适度的关节功能训练,早晚各1次。
1.3疗效评定通过JOY与VAS评分来评判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通过疗效评定标准来进行疗效评定。
1.3.1VAS评分标准 ①0分:无痛;②0~3分:有轻微疼痛,但能忍受;③4~6分:疼痛比较强烈并影响睡眠,但能忍受;④7~10分:疼痛非常强烈,难以忍受,影响到睡眠和食欲。
1.3.2JOY评分标准 如表1所示。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骨科康复疗法在老年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科治疗的8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显著降低,JOY评分显著增加,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科康复疗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应用于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中医骨科康复疗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29-02
中老年人是骨性关节炎的高发群体,该病病理表现包括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及关节四周骨质增生[1],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且用药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本院尝试运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3年度本科室收治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80例,均满足我国《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中此病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无类风湿关节炎、断发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6±5.4)岁;平均病程约为(1.5±0.3)年。观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9±4.3)岁;平均病程约为(1.5±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以布洛芬缓释胶囊为主,剂量为300mg/次,2次/d。持续用药5d后停药2d,然后继续用药。如果患者疼痛较严重,选用透明质酸钠治疗。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3周。
1.2.2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方法如下:①针灸: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进行针灸,并利用红外线进行局部照射;②推拿:按揉、捏拿患者的髌骨部位和股四头肌,1次/d;③药浴:每天结束推拿后,采用药浴治疗。方剂组成:川芎、生川乌各10g,苏木、威灵仙、伸筋草各20g,海桐皮和透骨草各25g。先将药材放入水中浸泡大约30min,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15min即可。每天用药液熏洗患部两次。④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开展适度的关节功能训练,早晚各1次。
1.3疗效评定通过JOY与VAS评分来评判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通过疗效评定标准来进行疗效评定。
1.3.1VAS评分标准 ①0分:无痛;②0~3分:有轻微疼痛,但能忍受;③4~6分:疼痛比较强烈并影响睡眠,但能忍受;④7~10分:疼痛非常强烈,难以忍受,影响到睡眠和食欲。
1.3.2JOY评分标准 如表1所示。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骨科康复疗法在老年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科治疗的8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显著降低,JOY评分显著增加,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科康复疗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应用于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中医骨科康复疗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29-02
中老年人是骨性关节炎的高发群体,该病病理表现包括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及关节四周骨质增生[1],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且用药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本院尝试运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3年度本科室收治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80例,均满足我国《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中此病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无类风湿关节炎、断发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6±5.4)岁;平均病程约为(1.5±0.3)年。观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9±4.3)岁;平均病程约为(1.5±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以布洛芬缓释胶囊为主,剂量为300mg/次,2次/d。持续用药5d后停药2d,然后继续用药。如果患者疼痛较严重,选用透明质酸钠治疗。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3周。
1.2.2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方法如下:①针灸: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进行针灸,并利用红外线进行局部照射;②推拿:按揉、捏拿患者的髌骨部位和股四头肌,1次/d;③药浴:每天结束推拿后,采用药浴治疗。方剂组成:川芎、生川乌各10g,苏木、威灵仙、伸筋草各20g,海桐皮和透骨草各25g。先将药材放入水中浸泡大约30min,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15min即可。每天用药液熏洗患部两次。④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开展适度的关节功能训练,早晚各1次。
1.3疗效评定通过JOY与VAS评分来评判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通过疗效评定标准来进行疗效评定。
1.3.1VAS评分标准 ①0分:无痛;②0~3分:有轻微疼痛,但能忍受;③4~6分:疼痛比较强烈并影响睡眠,但能忍受;④7~10分:疼痛非常强烈,难以忍受,影响到睡眠和食欲。
中医疗法对肿瘤康复的意义 篇4
1 中医辨证在肿瘤康复中的作用
中医疗法在肿瘤康复中的应用越来越被大家认可。西医个体化治疗与中医的辨证论治不谋而合。在肿瘤康复中应用辨证分型治疗, 不仅能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而且能够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 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中医学主张调理阴阳, 促进阴平阳秘, 这是肿瘤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2 调节情志对肿瘤康复的作用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格致余论》记载:“忧怒抑郁, 朝夕积累, 脾气消阻, 肝气积滞, 遂成隐核, 又名乳岩”;《素问》:“膈塞闭绝, 上下不通, 则暴忧之病也”。
2 . 1 药物调节情志:临床中广泛应用中药、方剂调节情志。陈杏清[4]等用解郁方 (柴胡、延胡索、制香附、当归、白芍) 治疗肿瘤患者, 结果显示解郁方能缓解多种肿瘤 (如:乳腺癌、呼吸道肿瘤、消化道肿瘤等) 患者的情绪异常, 并能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2.2 注重心理疗法:心理疗法别具特色, 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常用的中医心理疗法包括:劝说开导、移情易性、暗示解惑、顺情从欲。具体方法如下: (1) 启发诱导患者, 解除患者的疑虑, 提高患者的信心, 主动配合治疗。 (2) 据患者病情、性格的不同而酌情运用, 旨在调神。 (3) 通过患者亲友、单位及社会的配合, 共同为癌症患者奉献更多爱心与人伦温暖, 以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5]。
3 音乐疗法的应用
音乐疗法是近几年才受到关注的方法, 而中医理论自古就有五音入五脏的说法, 五音为角、徵、宫、商、羽。五脏为肝、心、脾、肺、肾。宫调为长夏音, 具“土”的特性, 主化, 通脾, 协调脾胃升降, 兼能保肺利肾, 患者孤独苦闷时可多听, 如《蓝色多瑙河》、《春江花月夜》等。商调为秋音, 具“金”的特性, 主收, 通肺, 促进全身气机内收, 调节肺气宣降, 兼养阴保肺、补肾利肝, 患者悲伤绝望时可多听, 如《第五命运交响曲》、《悲怆》交响曲等。角调为春音, 具“木”的特性, 主生, 通肝, 能调节肝胆疏泄, 兼助心调脾和胃, 患者愤怒时可多听, 如《春之声圆舞曲》、《春》等。徵调为夏音, 具“火”的特性, 通心, 促进全身气机升提, 益心阳、助心气, 兼助脾胃、利肺气, 患者绝望时可多听, 如《喜洋洋》、《步步高》等。羽调为冬音, 具“水”的特性, 主藏, 通肾, 促进气机下降, 利于肾藏精, 兼助肝阴、降心火, 患者暴躁时可多听,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小夜曲》等[5,6]。
4 食疗在肿瘤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 食疗在中医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中医的一大特色。食疗也广泛应用于肿瘤康复治疗中, 其原则是:扶正固本, 保护胃气, 调理阴阳[7]。
4.1 扶正固本:肿瘤发生与正气虚弱有密切联系, 因而扶正固本为肿瘤食疗的首要原则, 且临证时需衡量气血阴阳辨证施“膳”。气虚者可食用珠玉二宝粥 (《医学衷中参西录》) 、补虚正气粥 (《圣济总录》) 、山药清汤 (《圣济总录》) 、薏苡仁莲子粥 (《粥谱》) 、百合薏苡莲子羹 (《本草纲目拾遗》) 等[8];阳虚者可食用羊肉羹、狗肉汤等;血虚者可食用桂圆红枣粥等;阴虚者可食用地黄粥、黄精玉竹粥等[7]。放化疗后食用菜花、甘蓝、芹菜等减轻放疗反应;食用银耳、绿茶抗辐射;食用生姜、无花果健胃止呕[9]。
4.2 保护胃气:古人云:“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胃气一败, 百药难施”, 因此肿瘤的康复治疗关键在于保护胃气。顾护胃气选用糯米粥、豇豆粥、红枣粥、鸭汁粥等;提高食欲促消化可选陈皮鸭、白萝卜饼、山碴神曲粥等[7]。
4.3 调理阴阳:食疗应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进行调补。如阳偏胜者, 可食用五汁饮、海带冬瓜豆瓣汤等;而阴偏胜者, 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肉桂甘草牛肉羹等[7]。总而言之, 其目的在于恢复机体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
5 针灸对肿瘤康复的影响
针灸对疾病的疗效已获得普遍认同, 其对肿瘤康复的作用主要有: (1) 缓解癌症疼痛。王盛春[10]等研究发现针刺加穴位注射组比吗啡治疗组镇痛起效快, 且在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吗啡组。 (2) 改善骨髓抑制反应。周俊青[11]等将化疗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 (口服维生素B、 吗丁啉等) , 结果治疗后针刺组的Hb、WBC、RBC数值均高于药物组, 且针刺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 (3) 减轻消化道反应。王孝平[12]等发现针灸治疗放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 (4) 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研究报道针灸不但能提高白细胞数量, 还能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预防感染、协助化疗的顺利完成[13]。
6 运动疗法在肿瘤康复中的作用
运动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的一般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免疫系统功能的提高[14]。中医传统功法, 如传统气功、五禽戏、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八段锦。传统气功注重调整呼吸、身体活动和意识, 是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为目的的锻炼方法。它不仅可以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 也能改善人体的心理功能[6]。五禽戏是以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来练习的一种功法, 主要用于肿瘤康复时期四肢锻炼;太极拳给人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以自身暖和微汗为度, 此功法适用于体力较差的肿瘤患者[15]。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一个重大问题, 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故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随着中医疗法在肿瘤康复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证实中医对肿瘤康复具有可观的疗效, 我们应该重视、肯定它的作用, 并善用这一传统瑰宝。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今后可从更多途径研究治疗肿瘤的方法, 从而在肿瘤的防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浅谈中医疗法与生物反馈疗法 篇5
浅谈中医疗法与生物反馈疗法
姓
名:杜聪
部
门:营销二部
-I
浅谈中医疗法与生物反馈仪
一、概述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存活者中约有3/4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尤以痉挛性偏瘫多见,发病率达80%,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因痉挛而致的废用综合征的治疗日益引起康复医学界的重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而深入研究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机理,探寻有效的抗痉挛疗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医学领域中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探讨其较为妥当的康复治疗方法,现对两种常见治疗方法:中医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进行研究分析。
(一)中医疗法 1.中医简介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2.中医治疗法
偏瘫,肌无力等属中医“痿证”范畴,是一种以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现代难治性病症之一。其特点是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病性具有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轻型患者仅有上眼睑下垂,眼珠转动不灵活,复视、斜视等眼肌受损症状;重型患者则有全身疲倦,动则乏力,咀嚼无力,吞咽困难,饮水反呛,甚至呼吸困难等
–1–
浅谈中医疗法与生物反馈仪
症状。个别患者可伴有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可由于多种原因诱发肌无力危象而危及生命。中医对此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2.1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症状,不同部位偏瘫程度,配制不同处方的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周期较长。
2.2针灸疗法
偏瘫穴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特定穴位之一,临床也采用偏三针,(偏瘫穴,肩痛穴,膝痛穴),重病人可采用“偏五针”,在偏五针的基础上加臀痛穴,踝痛穴。平衡针灸疗法通过对此穴的操作来治疗偏瘫等病症,此方法在病症初期效果明显。
2.3推拿疗法
采用滚、按、揉、摩、点、叩、拍、拿、摇、推、抖等手法,施术于患病相应部位,以缓解痉挛、协调肌力。痉挛型者,手法宜轻柔和缓,施术时间较长;手足徐动型者,施术时应在肩部、髋部加压,以控制身体各部分的稳定性;肌张力低下者,给予稍强刺激,施术时间宜短。
2.4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让偏瘫病人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被动锻炼阶段,从卧床到坐立阶段,辅助站立阶段,辅助运动阶段。轻度偏瘫病人经过
–2–
浅谈中医疗法与生物反馈仪
治疗和运动锻炼,一般在4—5周即可扶拐行走。但是,中度和重度偏瘫病人需经过3—6个月由被动到主动的活动,才能扶拐行走。年老或体弱的病人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5综合疗法
采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方案: 甘露醇+ 血塞通注射液+ 电针(含头皮针)+ 推拿,具体操作步骤略。研究表明: 中医综合方法能显著提高中风偏瘫肢体活动度,但其治疗机理仍需进一步完善。
总结:采用药物、针灸、推拿、运动、综合治疗等方法,虽可改善患者肌肉功能,关节活动度等,治疗周期较长,且适用于偏瘫、肌无力症状早期病症。
(二)生物反馈治疗 1.生物反馈简介
植物神经系统有时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也就是说,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内脏活动(如血压、心跳、胃肠蠕动,皮肤温度等)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也不能进行学习,然而现代科学实验证实血压、心率等内脏反应也能通过一番学习使其上升或下降,加快或减慢。不过通常状况下人们感觉不到内脏活动,更不知道它们是怎样活动着,这是内脏学习被认为不可能及内脏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借助某些仪器把感觉不到的内脏活动变成可观察的信息,并使人根据这些信息来调节内脏的活动,这就是所谓的生物反馈。
2.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一般是指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们通常情况下意识不到的生理活动和生理功能(如肌电、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皮温和血压等)变化,转变为可以被人感觉到的信号(如声、光及图像等),再让病人根据这些信号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功能的治病或训练方法。当靶反应出现时,给予强化刺激,经过多次结合和训练,病人就能控制自身的某些不随意功能。在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中,虽然生物反馈疗法并不能使已经受到损害的脑神经细胞复原,但它可以促进代偿功能,使受
–3–
浅谈中医疗法与生物反馈仪
抑制的神经通路开通,最大限度地动员仍然保留的那部分神经肌肉组织的潜力,使其重新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3.肌电生物反馈仪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即通过肌电信号反馈进行治疗的方法。肌电生物反馈是生物反馈疗法中的一种,它借助肌电接收设备记录自主肌肉收缩时的微弱电信号,并以此为源,通过视觉或听觉通路提供反馈信号。将人们正常意识不到的肌电等体内功能变化转变为可以意识到的视听信号,并让患者根据这些信号通过指导和自我训练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功能的治疗方法。
本产品是我司专门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研发的康复治疗设备。利用处方电刺激、自由刺激和反馈刺激帮助病人加强或建立随意控制瘫痪的肢体或随意地控制已破坏的肌肉的残余功能,是我司与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理工大学共同申报的863计划课题研究成果,是上海电生理与康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的产品。
3.1功能介绍
3.1.1.采用直流供电或电源供电;
–4–
浅谈中医疗法与生物反馈仪
3.1.2.带有大屏幕液晶屏,可在屏幕 上看到RMS值柱状图形模型,并可设置阈值,数值超过阈值将会产生电刺激辅助治疗;
3.1.3 有两路电刺激功能,用于辅助治疗; 3.1.4.单通道双工,可作为采集设备也可作为刺激设备;
3.1.5 通过设置刺激参数可实现神经肌肉电刺激及经皮电
刺激;
3.1.6 主程序包括处方刺激、自由刺激和反馈刺激三个模式
① 处方刺激:处方刺激模式为预定义52个处方,用户只需选择相应治疗处方即可进行功能电刺激治疗。
② 自由刺激:自由刺激模式为自定义刺激方案,需用户自主设置相应电刺激方案,确定后进行相应功能电治疗。
③ 反馈刺激:反馈刺激模式通过患者肌肉运动达到阈值而引发的功能电刺激。3.2技术特色:
3.2.1.新的治疗理念:通过预先设定的刺激程序来刺激神经或者肌肉,使肌肉紧张或松弛,实现瘫痪肌肉的某种运动,达到改善或者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的目的。
3.2.2先进的治疗方法:采集偏瘫患者活动时微弱的肌电信号,实时柱状图显示肌电RMS值,患者能自动察觉肌电信号强 弱,根据这些信号指导和自我训练并借助阈值电刺激引导病人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功能的治疗。
3.2.3 最佳的治疗手段:针对卒中患者设有不同梯度的治疗处方,循环、萎缩、增强,循序渐进能帮助病
–5–
浅谈中医疗法与生物反馈仪
人重新建立随意的肌肉活动。
3.3功能优势
★语音及文字提示工作状态
★语音提示软件操作及患者动作指令 ★专业处方使用方便
★专业的方案:提供了52种肌电触发电刺激等处方方案。
★LCD屏、方案化设计:使用简便,操作简单。★自由设置处方
★可根据需要自由设置参数进行治疗;
★信号式反馈主动训练
★实时柱状图显示患者的肌电信号RMS值,并反馈回仪器,通过手动阈值设定或自动阈值控制电刺激输出。
★PS:自动阈值根据患者的肌电信号水平自动调节诱发电刺激的阈值,随着患者肌电水平的不断提高,阈值也自动提高,所以患者每一次都要“跳一跳,才能摘得到”。使患者在一次一次努力中得到不断地进步。
★便携设计,配便携背包。
3.4主要技术参数 ★带宽: 5~500Hz ★短路噪声 :≤0.5μV RMS ★输入阻抗 :≥10MΩ ★共模抑制比 :≥100dB ★电流强度 :0~100mA
–6–
浅谈中医疗法与生物反馈仪
★电流设置分辨率 :1mA ★刺激频率 :1~120Hz ★刺激脉宽 :50~500us 4.肌电反馈疗法优点
•(1)肌肉松弛性反馈训练:适用于肌肉张力高的治疗。
•(2)肌肉兴奋性反馈训练:适用于肌肉瘫痪、肌张力底和肌力弱的治疗。•(3)协调运动功能训练:适用于肌肉运动不协调产生的异常运动模式的治疗。•(4)能够精确的了解每块肌肉的瘫痪程度,分析造成异常运动模式的根源,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5)治疗是在 EMG 信号连续监测下进行,能及时、准确了解每块肌肉的活动情况,特
别有利于异常运动模式的校正和正常运动程序的重新固化。
•(6)由于敏感程度高,特别有利于无可见关节活动的瘫痪肌肉的功能恢复。因为当患者试图努力活动该关节时,虽无关节活动,但可出现肌电信号的变化。随着肌电信号的增强,逐渐出现可见性关节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诱导作用。
•(7)医生和患者能及时知晓训练的进步,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
•(8)见效快、疗效巩固(一个功能级别,脑细胞和传导通路重建,重建后不易丢失,与增强肌力训练不同)。
•(9)不受伤后时间长的限制。
•(10)该方法无任何刺激和副作用,患者无痛苦,称之为“在愉悦中康复疗法”。4.临床应用 4.1废用性肌萎缩
废用性肌萎缩发生于制动后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最明显的改变是肌肉横切面积缩小,但肌纤维数量不变。慢肌纤维比快肌纤维更易发生萎缩。大量的研究表明,NMES
–7–
浅谈中医疗法与生物反馈仪
不能完全阻止、但能延迟萎缩发生,能增强已萎缩肌肉的肌力。Bouletreau等(1987)发现NMES能使长期制动的肌肉的分解代谢减弱,检测两种蛋白将解产物减少。NMES对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移位所致的股四头肌乏力亦有良效。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病人多活动,尤其是早期多做等长收缩。当病人能做主动抗阻运动时,就停止NMES治疗。
4.2增加或维持ROM
关节周围软组织或关节本身的痉挛、挛缩,可使ROM受限。NMES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增加或维持ROM。但它不能取代被动牵拉、主动运动等疗法。作用机理是刺激肌肉收缩,引起关节活动,牵拉关节周围软组织。如果ROM只有一个方向受限,单通道的NMES就够。如ROM有两个方向受限,可用双通道的仪器,但必须能交替输出。例如Colles骨折所致腕关节屈伸均受限,很适宜用这种双通道仪器治疗。对神经支配正常的肌肉,刺激的频率和通断比与治疗废用性肌萎缩相同。Benton(1981)认为要维持ROM,每天的治疗时间必须达到30min;要增加ROM,治疗时间必须更长。
4.3肌肉再学习和易化
Liberson发现电刺激治疗偏瘫或颅脑损伤病人的垂足时,于刺激停止后仍能持续一段时间病人感到足背屈较容易完成。这种效应是麻痹肌发生易化的结果。Bishop认为神经具有可塑性,即神经系统能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4.4治疗痉挛
痉挛是一种肌张力过高、反射亢进的状态,表现为被动活动时阻力很大、腱反射亢进、阵挛等。1952年,Levine等报道给拮抗肌以双相100Hz 方波刺激引起强直收缩,治疗偏瘫、截瘫、多发性硬化。结果痉挛肌的张力下降,ROM增大。作者认为这是交互抑制的结果。从此以后,有很多报道用NMES治疗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瘫等取得成功。
4.5强壮正常肌肉
–8–
浅谈中医疗法与生物反馈仪
基于NMES刺激后肌肉出现有益的解剖和生理学改变,1977年苏联医生Yakowkots报告给优秀运动员用NMES刺激股四头肌后,肌力增加30~40%。由此引发众多学者开展此项研究。所采用的电流有低频脉冲电流和中频电流。下面简述低频脉冲NMES。已有不少文献报道单独用NMES、肌肉主动收缩练习、NMES加运动三者增强肌肉的效果无明显差异,NMES用25~200Hz的脉冲频率,0.1~0.5ms波宽,通断比为4~10s:4~50s,电流强度为引起肌肉最大收缩为限。NMES对那些比较薄弱的、不能理想地主动收缩的肌肉有益。对于完全正常的肌肉,没有必要用NMES。
总结: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外伤或其他疾患引起的肌萎缩、肌无力、关节痉挛、关节活动受限等肌肉、关节病变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且不管在初期还、中期还是末期都有很好地作用。
生物反馈疗法是对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的响应,它的出现只有三十余年的时间,但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为防治各种心身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作为一门学科,它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待进一步研究,如理论尚不完全清楚等。大量研究表明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方法的理论将进一步阐明,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与概括,分别对药物,针灸,推拿,按摩,运动,肌电生物反馈法等方面的阐述,总结出中医法在中风偏瘫的康复前期治疗具有一定作用,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中期、后期都有独特优势。
阳痿患者的内功康复疗法 篇6
阳痿是指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进行性交而言,属男子性功能障碍。究其原因,除了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生殖器官的畸形、神经损害、海绵体肌损害等之外,多数是由于大脑皮层对勃起的抑制加强或脊髓中枢机能紊乱所致。神经衰弱、慢性腰痛、房事过多也可导致本病。至于本病的治疗,首先应分清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如果是器质性的,首先应医治器质性的疾病;如果是功能性的,就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由于长期纵欲过度,则应节制房事。如果阳痿的病程较长,治疗就比较困难,所以发现有阳痿现象就应及早治疗,使之早日康复,现介绍一种对功能性阳痿行之有效的内功康复疗法。
彭祖强阳固精法:每当静坐练功时,宜凝神调息,舌抵上颚,目视顶门,提缩肛门。吸气时提缩,住气时保住,使气由下直贯泥丸;呼气时抵突,使气直冲会阴,重击精关。故吸时宜缓、宜细、宜长,住时宜和、宜安、安久,呼时宜短、宜宏、宜劲。吸、住、呼合为一次,初自36次起,逐渐递增至108次止。住气之时间,亦可逐渐延长,以至能住5分钟为度。
练功毕,可行“肾关按摩术”以助之,其法为:用两掌心互搓极热,摩擦两肾俞穴,共108次,再以左右手各擦尾间骨36次,诀在不急不徐,凝神寂照,此法有加强彭祖强阳固精功的疗效。
中医康复疗法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9例, 年龄28~73岁, 平均年龄 (41.29±9.68) 岁;观察组男23例, 女18例, 年龄27~75岁, 平均年龄 (42.52±9.55)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吡啶、甲氨蝶呤等药物进行治疗, 参照风湿科常规流程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 (1) 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常规抗风湿药物, 如炎痛息康、消炎痛等。急性期主要采用中医辨证疗法, 治则为补益肝肾, 采用六味地黄汤治疗, 肾虚者可加桑寄生、续断、杜仲;患有风湿者加威灵仙、独活;血瘀者加乌梢蛇、地龙、川足;气虚者加用北芪、党参; (2) 身体锻炼。患者站立、坐下时都需保持挺腰, 睡觉尽量不用枕头。强化髋关节、脊柱训练, 腰部、屈髋可缓慢旋转, 早晚各需锻炼1次, 每次30~60min, 运动量可逐渐增加。20天为1个疗程, 疗程间隔3天; (3) 心理辅导。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因疾病恢复缓慢而会出现焦虑心理, 医生应积极与患者沟通, 避免不良情绪,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疗效果[2]。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脊柱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总有效=治愈+有效。
(2) 疼痛评分[3]。利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价, 轻度疼痛:低于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痊愈29例, 有效11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患者治愈24例, 有效10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为 (2.67±0.83)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4.97±1.7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n (%) ]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中“骨痹”范畴, 该病发病较为隐蔽, 患者腰部、臀髋部位时常出现疼痛、发僵等症状, 于久卧、久坐后加重。夜间睡觉时, 患者常感到翻身困难, 起床无力[4], 大部分患者误认为是普通腰椎疾病。疾病早期, 患者仅为一侧间断性疼痛, 随着疾病进展, 疼痛症状逐渐加重, 表现为持续性疼痛, 并逐渐发展至胸颈椎、腰椎等部位[5]。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病机为风寒湿热、肝肾阴精不足等, 采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可取得显著疗效。本研究使用的中药具有充盈血脉、坚软结散、补益肝肾的功效, 结合身体锻炼可提高患者免疫力, 促进疾病转归。
本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谭志斌.42例强直性脊椎炎的雷公藤复方治疗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 (5) :39-40.
[2]李锐强, 张艳霞, 张玉芹, 等.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J].中医研究, 2013, 26 (10) :38-39.
[3]蒋红娜.中药熏蒸对强直性脊椎炎止痛效果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12) :957-958.
[4]田水.小活络丹治疗强直性脊椎炎[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 (17) :128-129.
中医康复疗法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脑卒中抑郁症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 抑郁症符合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抑郁症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 女42例, 年龄62~89岁, 平均 (69.3±5.6) 岁, 病程15 d~24个月。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4例, 出血性脑卒中46例。按入选顺序分为治疗组 (奇数组) 和对照组 (偶数组) , 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基本康复训练及一般性心理安慰、劝导。对照组口服黛力新片, 2片/d (早、中餐前各1片) ;而治疗组则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 并加服中药方自拟“活血疏郁汤”化裁。两组病例均以4周为一疗程, 患者出院后转门诊继续跟踪治疗, 共治疗两个疗程。
1.2.1 综合性心理干预
(1) 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指导:鼓励患者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配合治疗。 (2) 集体心理治疗:采用集中式的心理指导, 并且鼓励患者间进行正向沟通、鼓励,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 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最大程度的联系患者家属、朋友、同事参与患者康复治疗的过程, 使患者得到最大范围的社会支持, 使其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关爱, 激发其对家人的眷恋和生活的向往。
1.2.2 中药治疗
自拟“活血疏郁汤”方药组成:赤芍、川芎、归尾、柴胡、郁金、远志、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临证加减:瘀血甚者加桃仁、红花;痰热内盛加黄芩、竹茹、石菖蒲;心神不宁加煅龙骨、牡蛎;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纳呆便溏加炒白术、茯苓。日一剂, 水煎服。剂量随证加减。
1.3 疗效评定
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17项版本, 对所有PSD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末进行评定, 临床疗效评价以HAMD的减分率为依据[2]。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后4、8周末采用HAMD量表进行评分,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4、8周后, 两组患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分
3 讨论
近年来,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30%~70%, PSD的发生率为50%~89%[3,4,5], 且以轻、中度抑郁居多。目前国内外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是以西医为主, 但往往副作用大, 不能长期使用, 而近些年中医针对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逐步开展, 并有学者结合中西医治疗PSD[6,7]。中医认为PSD属于“郁证”一类, 与“癫证”“善忘”等亦有一定关系, 中医对抑郁症辨病为郁症, 辨证多为痰火郁结、阻闭清窍型, 与痰邪有关。患者常因情志不舒则气郁, 思虑太过则气结。气机郁结则水谷运化失调, 致使痰邪产生。痰邪内蕴日久尤如湿物堆积而产热化火, 火被痰包裹则越不易散, 痰得火助则愈加肆意横行。痰火交结则病程缠绵。火为阳邪, 痰属阴邪, 阴阳胜则病态多端。痰火上扰故心烦易怒, 顽固失眠, 焦虑不安, 痰迷真窍故悲观厌世, 敏感多疑, 甚则发呆痴想, 自卑欲死。舌红胎黄为火之象, 脉滑为痰之征[8,9]。脑卒中抑郁症虽然相对比较少见, 但是人们一定不能忽略,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避免造成严重后果。抑郁症状随躯体症状的变化而波动, 治疗和护理对病情的稳定相关。本研究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 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入院时及治疗后4、8周末采用HAMD量表进行评分, 治疗前, 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4、8周后, 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采用综合心理干预结合中医药治疗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 是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红, 王春毅, 赵文莉.初发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针灸, 2007, 27 (1) :9-10.
[2]Huff W, Ruhmmnn S, Sitzer M.Post-stroke depression:diagnosis and therapy[J].Fortschr Neurol Psychiatr, 2001, 69 (12) :581-591.
[3]Katayama Y, Usuda K, Nishiyama Y, et al.Post stroke depression[J].Nippon Ronen lgakkai Zashi, 2003, 40 (2) :127-129.
[4]Carod Artal F J, Gonzale Gutierrez J L, Egido Herrero J A, et al.Post stroke depression:predictive factors at one year follow up[J].Rev Neurol, 2002, 16 (3) :31-35.
[5]金普放.中风后抑郁症中医证治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 2005, 14 (2) :60-61.
[6]梁浩荣, 谌剑飞, 宋颖.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2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 19 (3) :178-179.
[7]王萍, 李曦, 娄涛, 等.疏肝解郁汤合氯丙米嗪治疗卒中后抑郁30例[J].陕西中医, 2007, 28 (6) :666-667.
[8]张振伟, 丁敏, 李梅.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对照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8) :1003-1004.
园艺疗法在康复园林中的应用 篇9
关键词:园艺疗法,康复园林,应用形式
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人口老龄化、身体亚健康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等问题开始困扰我们的生活。针对这些社会问题, 国内外兴起利用植物与自然来治疗疾病, 即园艺疗法。实践证明, 植物与园艺操作活动对人的身心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美国园艺疗法协会对园艺疗法的定义为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 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 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1]。园艺疗法的应用形式可以总结为通过植物对人的五感刺激和人主动的园艺操作活动来影响人的身心。
1 植物对人的五感刺激
1.1视觉刺激
不同颜色和形态的有观赏价值的花叶, 可提供不同的视觉效果。实验表明, 暖色热烈, 鲜艳夺目, 令人朝气蓬勃、精神振奋;冷色静、幽、清, 给人宁静和庄严感, 因此在康复园林中彩叶植物和开花植物应用广泛[2]。
1.2听觉刺激
自然界各种声音对人的听觉有刺激作用, 某种程度上可使人减缓疲劳、放松心情。例如竹叶伴随微风形成潇洒飘逸、萧瑟优美的听觉景观;雨打芭蕉的声音使人产生一种万籁俱寂的情感等。除植物以外, 蝉鸣鸟啼、蛙声一片的景象也给人强烈的节奏感。
1.3味觉刺激
有些植物除了具有观赏价值以外, 还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因此栽种一定量的水果、蔬菜, 如木瓜、枇杷、柑橘、杨梅、桃树、西红柿等, 使病人体验到随手采摘蔬果及与他人分享的乐趣,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刺激病人的味觉神经, 起到治疗保健的功效。
1.4嗅觉刺激
芳香植物组通过茎、叶、花、果各部分散发出香味, 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例如薰衣草、薄荷等具有促进心脏机能、降低血压的功能。应用这类具有治疗作用的芳香植物, 对使用人群产生各种不同的嗅觉刺激, 不仅有利于病人舒缓情绪, 对他们的康复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5触觉刺激
触觉对记忆有很深的影响。使用人群通过触摸各类植物, 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愉悦心情, 并且可通过皮肤毛孔直接吸收一些经触摸挥发的物质, 从而起到健身治病的作用。
2 园艺操作活动
根据操作对象不同, 园艺操作活动的设置类型也应有所区别。
2.1儿童
对健康儿童来说, 学校及社区应该设置一些儿童活动区, 通过实践操作如挖沙、捡树叶、爬树、浇花等活动, 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以及树立自信心、增强成就感的目的。
对智障及自闭症患儿来说, 园艺活动要充分满足不同治疗阶段的康复需求, 从而来增加自闭症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兴趣, 帮助恢复患儿的生理功能, 促进患儿与社会的沟通, 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2.2青年及成年人
对青年及成年人群来说, 可以开展室内室外的种植活动。室内种植主要包括播种、浇水、施肥等, 室外活动包括翻地、播种、种植、植株调整等, 缓解学习与工作疲劳, 放松心情, 调节情绪, 消除亚健康。
2.3老年人
老年人大多数腿脚不灵活、活动能力较差, 因此在进行园艺操作活动时应以活动量较小的室内活动为。例如开展室内简易种植, 插花技术、压花技术等简单活动, 使他们的头、手、足都在运动, 提高动手能力, 这对老年人来说是防止衰老的最好措施之一。
3 小结
园艺疗法以植物为主体, 通过对人体的五感刺激以及人主动的园艺操作活动, 起到调整身心、治疗疾病的作用。在康复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遵循植物生态学的原理, 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 (上) [J].中国园林, 2000 (3) :17-19.
神经康复中的注射疗法应用进展 篇10
1 注射疗法的种类和穿刺途径
除过常规通过肌肉和静脉注射治疗方法,衍生出来的注射给药途径较为广泛。使用时的选择主要根据疾病的种类和性质。神经科使用注射疗法由来已久,如椎管内和蛛网膜下腔、各体表可以达到的神经节等。这些方法的使用,大大改善了神经科重诊断轻治疗的形象,也使神经科医生增加了除挥笔开药外的治疗利器。现从易到难分述如下。
1.1 痛点注射
明确引起疼痛的根源在神经干或分支走行部位,选择最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注射。如坐骨神经痛在臀部的梨状肌部位最为明显,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三叉神经眼支的眉棱骨和太阳穴处、肋间神经走行区局部。
1.2 局部注射
瘫痪单神经主干或末梢局部。如面神经的神经管出口,桡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卡压后麻痹的起始部位。红斑性肢痛的神经近端。肌痉挛的神经肌肉接头等。
1.3 穴位注射
在经络走行路线上的一些特定部位,采用该法要符合经络学和腧穴学的取穴理论,而且不适宜选穴过多,这是把局部用药和经络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适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截瘫、单神经病变等[1,2]。
1.4 神经节注射
近于体表的神经节如三叉神经半月节、星状神经节,和通过内镜注射的胸交感、椎旁交感神经节等。
1.5 腔内注射
通过腔道给药以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治疗相关疾病。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可以采取该方法。如蛛网膜下腔、小脑延髓池、侧脑室穿刺用药或者干细胞疗法。
1.6 动脉穿刺注射
神经系统的介入治疗。急发的脑梗死可以通过颈动脉穿刺给予溶栓药物治疗。
2 注射疗法用药或材料
2.1 激素类
用于局部消炎,减轻水肿,免疫抑制。如神经根痛、神经卡压后肌无力。常用有得宝松(二丙酸倍他米松)、甲基强的松龙,根据需要用生理盐水1mL~2 mL溶解。上药可以同2%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等联用,依据损伤的位置调整用量。
2.2 维生素类
主要用于神经营养和修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6、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维丁胶性钙注射液。穴位或局部注射。
2.3 中草药制剂
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补气养血等作用。常用药有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针注射液、人参注射液等。穴位或局部注射。
2.4 无水乙醇
主要用于神经毁损。如经久难以缓解的神经痛、神经瘤等,用该药局部注射。
2.5 神经营养药
主要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的修复。该类药物有神经节苷旨每支20 mg,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支9 000 AU,损伤部位或者鞘内注射。
2.6 A型肉毒毒素
主要用于神经支配的肌肉效应器。针对肌痉挛、挛缩或疼痛(如神经球、灼性神经痛),有衡力和保妥适,规格每支50 U,每支100 U。
2.7 神经干细胞
主要用于修复受损的神经,起组织再生作用。针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损伤,局部使用或鞘注。目前有脐血源、脐带源、自体外周血源、自体骨髓源、胚胎组织源干细胞等多种。
2.8 其他常用药物
5%~10%葡萄糖、生理盐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氯丙嗪等。
3 注射疗法适应证
注射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大部分疾病都可用本法治疗,本研究主要涉及神经系统疾病。
3.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失眠、癫痫、中风偏瘫及其他并发症、各种疾病和损伤所致截瘫、颅脑外伤恢复期、脑炎后恢复期、变性疾病、小脑脑干病变的各种综合征等。
3.2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吉兰-巴雷综合征、面神经麻痹、眼外肌麻痹、三叉神经痛或感觉异常、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臂丛神经疼痛或麻痹、尺桡正中神经麻痹、腕管综合征、末梢神经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脊神经后支痛、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或疼痛、腓总神经疼痛和麻痹、胫神经麻痹。
3.3 肌肉疾病
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脊髓肌萎缩等。
4 注射疗法注意事项
4.1 患者知情宣教
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
4.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使用前应注意药物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药。并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如已变质即应停止使用。
4.3 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反应和过敏反应
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盐酸普鲁卡因等)必须先做皮试,皮试阳性者不可应用。副作用较严重的药物,不宜采用。刺激作用较强的药物,应谨慎使用。
4.4 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
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再注射。如误入关节腔可引起关节红肿热痛等反应;如误入脊髓腔,会损害脊髓,须注意。
4.5 在神经干旁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或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
如神经干较浅,可超过神经干之深度,以避开神经干。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就须退针,改换角度,避开神经干后再注射,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但是神经血管较密集的地方,须在B超引导下注射。
4.6 躯干部穴位注射不宜过深,防止刺伤内脏
背部脊柱两侧穴位针尖可斜向脊柱,避免直刺而引起气胸。
4.7年老体弱者,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剂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
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禁针穴位,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4.8 脊髓腔、侧脑室、小脑延髓池的穿刺
应慎之又慎,尤其是后二者,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作为首选。
5 操作方法
5.1 针具选择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浅,选用不同规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一般可使用1 mL、2 mL、5 mL注射器,若肌肉肥厚部位可使用10 mL、20 mL注射器。针头可选用5~7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或腰穿用的带芯针头,面部等敏感部位最好使用美国DB公司产的微量一次性医用针头。
5.2 操作程序
如穴位注射,根据所选穴位、部位及用药量的不同,成人和小孩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如是固定进针部位,要掌握注射深度和关键点,象茎乳孔、球旁穴、星状神经节等。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5.3 注射角度与深浅
根据穴位或注射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浅。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坐骨神经的闭孔处在深部,注射时宜适当压迫肌肉深刺或专用穿刺针穿刺,或在B超引导下用7号腰穿针效果更好等。
5.4 药物剂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0.1~0.5)mL,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2~6)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坐骨神经痛治疗时,局部注射消炎止痛药物可用10 mL左右,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1~2)mL。非穴位注射的药物视病情而定,如做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注射治疗,配药量在10 mL。而肉毒素多点注射,多配为2 mL/100 U,根据肌肉痉挛的程度和大小确定注射量。
5.5 疗程
病情不同,时间不同。球旁注射弥可保每日注射一次;耳后茎乳孔外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反应强烈者,可隔(2~3)日一次。神经阻滞注射治疗则是1周一次,取决于病情和注射药物的性质。一般穴位注射B族维生素,10 d一疗程,休息2 d~3 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6 几种特殊病情的注射疗法
6.1 肌痉挛的注射疗法
肌痉挛最常见的是面肌痉挛、Meije’s综合征、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书写痉挛,其次是中风、脑外伤、截瘫、多发性硬化、小儿脑瘫后瘫肢的重度痉挛、阵挛甚至挛缩。肌痉挛属于复杂临床问题,只有少部分轻度面肌痉挛的患者和脊髓水平痉挛的患者,可以通过服用卡马西平或者巴氯酚得到部分缓解。对于比较严重的痉挛如面肌痉挛2级以上,四肢骨骼肌肌痉挛达改良Ashworth分级3级及以上,目前比较简捷的方法,主要选择A型肉毒毒素多点注射治疗。但也有采用皮下埋置巴氯酚泵,将导管引入硬膜外腔,微量泵入巴氯酚药液,在药液耗完之前,根据设备报警加入药液。但此设备目前价格昂贵,限制了使用。对于痉挛的责任肌,通常进行治疗前的定位。面部的痉挛肌肉用肉眼观察定位,为防止上睑下垂,上睑只定两侧各1点,下睑及颧肌、口轮匝肌、下胲肌、颊肌定位根据痉挛的程度确定注射密度,最小0.5cm,大则(0.8~1.0)cm。四肢骨骼肌的定位,要准确确定引起挛缩的肌肉,在肌腹部用红色笔标记,每隔1cm定为1个注射点。大范围消毒备用。目前有多种定位方法,一种为盲法经验型注射,一种为B超引导下定位注射,另一种为肌电图引导下注射。前者注射要有经验,穿刺针进入肌梭时,会引起肌肉强烈收缩,证明穿刺正确,可以注射。后者为多次侵入性治疗,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肉毒毒素注射尽管在西方国家使用多年,在国内也有12年的历史。目前看来安全系数大,罕有明显致命副作用,疗效亦较理想。但是运用不当或者某一部位过量,轻则局部无力,重则矫枉过正。比如,面肌痉挛的上睑和口唇,易于出现比例掌握不准导致眼睑下垂,口唇偏斜出现轻度面瘫。因此,必须让患者填写知情同意书,告知可能发生的问题。
注射治疗在具有定时消毒的治疗室进行。注射前,充分暴露术野,先用红色标记笔作好注射标记,然后大范围在注射区消毒。同时按100 U药物用2 mL生理盐水溶解,静置1 min后,分别抽吸到2支1 mL注射器中,用微量注射针头进行面部及儿童的四肢肌肉注射,7号细针头做成人四肢肌群注射;面肌痉挛、Meije’s综合征、痉挛性斜颈的注射治疗,最好能诱发出肌肉的痉挛,通过观察痉挛程度,确定不同肌群的用量。儿童对疼痛的耐受有限,应预先给予镇静剂,一般用法用量是,儿童给予5 mg咪唑安定,静脉缓慢推注,直至入睡,停止推药。
具体注射眼睑周围均每点2.5 U,颧肌、口唇等抽搐较轻的每点注射(3~4)U,严重的达到面肌痉挛分级的4级,则应酌情加大注射密度和用量到5 U。四肢肌张力高或者挛缩、强直,要用足量治疗,通常每个注射点(10~15)U。儿童量宜小,每点不超过5 U,成人根据情况在痉挛责任肌肌腹每点用(10~15)U分层注射。注射时要回抽无血,方可推药。每点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压迫针孔,以免淤血。注射后一般于次日就可见效,疗效达高峰是在(5~7)d。随着B超的广泛应用,在复杂区域的痉挛肌群注射时,B超引导下注射治疗优势明显,如前臂屈肌群,小腿胫后肌,上肢的胸大肌和肩胛下肌都需要在B超引导下才能打得准确。四肢肌张力下降后,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可使痉挛的四肢肌张力下降的成果保持得更久。一般初次治疗,其有效期约可达到6个月,此后逐年有所衰减。
6.2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结合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3]。使用时,将注射针刺入穴位后,作提插手法,使其得气,抽吸无回血后再将药液缓缓注入穴位,从而起到穴位、针刺、药物三结合的作用。一方面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了经络上的穴位,产生一定疗效;另一方面,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可增强与延长穴位的治疗效能,使沿经络循行以疏通经气,直达相应的病理组织器官,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再次,药物对穴位的作用亦可通过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系统作用于机体,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产生更大的疗效。所以穴位注射疗法不仅为针刺治病提供了多种有效的特异性穴位刺激物,而且也为药物提供了有相对特异性的给药途径(经络穴位),能减少用药量,提高疗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穴位注射疗法有如下特点:(1)既有针刺对穴位的机械性刺激,又有药物等化学性刺激,二者发生协同作用,更有利于调整机体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2)穴位注射操作方法,虽较一般注射稍微复杂,但与针刺术的手法比较,则易于掌握。(3)穴位注射用极小剂量的药物,即可取得和大剂量肌肉注射同样的效果,所以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用药量。由于用药量的减少,相应的某些药物毒副作用也减低。(4)一般患者穴位注射以后,即可随意活动,较之针刺留针法缩短了治疗时间。(5)注入的液体用量多时刺激范围大,且吸收需要一定时间,注入穴位可维持较长时间的刺激,延长治疗时效。穴位注射应用举例:(1)肘管综合征(尺神经麻痹),患者仰卧,屈肘,前臂旋后,肩外展90°,于尺泽穴处进针,抽取2%利多卡因(3~5)mL、泼尼松龙(5~10)mg的混合液共计(5~8)mL,于局部分别向上、下、前、后方向作由浅至深的浸润注射,注药后作轻柔按摩。因注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的尺神经麻痹,应事先向患者交代清楚。注射后尽量保持肘关节处于伸直位,以防复发。每周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2)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先侧卧,患侧耳垂与地平面平行,选耳垂尖后方0.5 cm凹陷处垂直进针约1.8 cm,有酸麻胀痛感,推入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0.8 mL,或者神经生长因子2 mL。其余穴位可选同侧阳白、颊车、地仓、颧髎任1至2穴,平刺入0.5cm,推药0.2 mL。隔日1次,可选不同穴位交替进行。此法适宜面神经麻痹分级的各个不同损伤段,分级为4级的Hunt’s综合征、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孕后期妇女、脑桥损伤等、部分分支较重者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3)其他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穴位注射,也依照以上取穴原则。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选穴曲池、手三里、足三里。用药: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胞二膦胆碱、ATP、CoA,维生素B1、B6、B12注射液、维脑路通注射液。多发性神经炎。选穴上肢:曲池、外关;下肢:足三里、阳陵泉。用药:三磷酸腺苷、辅酶A、加兰他敏,维生素B1、B6、B12注射液。腓总神经麻痹。选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用药可选: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三磷酸腺苷、辅酶A、加兰他敏,维生素B1、B6、B12注射液[4]。小儿麻痹后遗症:脾俞、肾俞、足三里、曲池、悬钟。当归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胎盘组织液、三磷酸腺苷、辅酶A、加兰他敏、神经生长因子、维生素B1、B6、B12注射液。
6.3 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是注射疗法的一个类型。主要这对神经末梢或者神经节。以麻醉或者毁损神经而达到止痛的目的。通常在用常规方法不能起作用,疼痛已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采取的一种近于极端的方法。也有注射于神经节,而广泛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的阻滞方法,如星状神经节阻滞等等。拓宽了治疗学的应用方法。
6.3.1 三叉神经痛阻滞
神经阻滞方法适用于对卡马西平等药物没有反应或副作用太大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也适用于各种手术(包括颅内三叉神经节减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对于三叉神经痛难以明确诊断或无法确定是哪一分支引起的患者,也可考虑应用局部麻醉药阻滞进行诊断。根据三叉神经痛的不同分支作不同部位阻滞。有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耳颞神经。在经准确定位后,用5号注射针头,1 mL注射器,吸入2%利多卡因1 mL,在相应部位注射(0.3~0.5)mL,5 min后检查注射野的感觉和痛觉是否存在,如已消失,为产生效果,如无其他并发症,(15~20)min后在同部位注射同样剂量的神经破坏药无水乙醇。高纯度无水乙醇对局部组织有损坏作用,因此化学纯足可生效。
位于卵圆孔后方的三叉神经节过去亦曾为神经阻滞的区域,但对此处的神经破坏,往往波及的感觉层面较广,只有广泛的三叉神经痛且其他方法无效,手术破坏风险较高时,才可考虑使用这一阻滞方法,但仍难准确精准达到效果。因此,最多是使用三叉神经分支的末梢阻滞方法。但是该类方法目前已有被射频热凝术取代之势。另外,三叉神经减压术也是一种选择。
6.3.2 星状神经节阻滞
该法是神经阻滞技术的代表方法,在一些国家,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占整个神经阻滞的60%左右。适应症:有通过改善循环,消除水肿而起治疗效果的疾病,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症、胸廓出口综合征、雷诺病、雷诺综合征、梅尼埃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突发性耳聋、耳鸣及紧张性头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过敏性鼻炎、外伤性颈部综合征等。其作用原理是:(1)改善交感神经性疼痛或交感神经依赖性疼痛。(2)交感神经阻断可引起血管扩张及循环改善(或减轻水肿);(3)抗炎症作用;(4)改善由于交感神经紧张引起的自主神经紊乱。其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使颈部充分伸展。术者戴无菌手套,充分消毒患者颈部。穿刺点定位于第6颈椎水平,以利手的食指和中指触及阻滞侧的胸锁乳突肌附近的颈动脉搏动。颈动脉走行的内外侧及其深度因人而异。若甲状腺处于颈动脉上,则将其用指背向内推,继之用指腹将胸锁乳突肌同颈动脉一起轻轻向外侧推,但应注意避免压迫颈动脉。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用指尖易摸到,但对于颈部肌肉发达及颈部较短的人则不易摸到。此时,应用食指或中指慢慢地向头尾、内外侧推动,如碰到硬的东西或无法推动时,即可确认。在此状态下,进针(5~15)mm左右,即可到达横突起始部。阻滞操作不熟练者多在食指(或中指)垂直下方所触及到的横突起始端的方向进针,但针尖要能触及横突起始端比较困难,且容易引起声嘶、颈浅神经丛阻滞等并发症。回抽注射器确认无血液回流后,每次注射0.5 mL,共2次,进行试验性注入。若无任何异常情况,边观察患者情况,边以每次(4~6)mL剂量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时,多数患者阻滞侧肩胛部有疼痛感。主要与刺激了分布在横突起始部周围的脊神经后支、内侧支有关,这也是针尖到达适宜部位的标志[57]。拔针后,协助患者用其非阻滞侧的手压迫穿刺部位约5 min。若穿刺部位有出血,或拔针的针尖端有血液时,术者应亲自压迫局部5 min。阻滞后原则上保持静卧30 min,对于老人或阻滞后行走困难的患者,应适度延长时间。
6.3.3 硬膜外阻滞
亦是经典操作方法,主要适应下肢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和椎间关节症为主的脊椎疾患,尤其急性期以缓解疼痛为目的使用该方法的很多;伴随神经根炎的病例,同时注入激素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单次腰椎硬膜外阻滞以正中线棘突间隙作为进针点(正中穿刺)。充分消毒皮肤,局麻后,经皮肤表面垂直进针2 cm(使用7号或者9号腰椎穿刺针),接着,拔出针芯,接上充满生理盐水的5 mL玻璃注射器,边推边进针。针尖通过棘上、棘间韧带时常有中等程度阻力感,接近黄韧带时阻力感更强。当针进到硬膜外腔时,阻力感突然消失,停止进针。确认无脑脊液流出后,注入1 mL局麻药(常用2%利多卡因)。此时多数患者诉说有轻度压迫感,等(30~60)min后,若无明显异常变化,再追加局麻药。但发生蛛网膜下腔阻滞时,患者早期即诉说热感或疲劳感,就不可再注入药液[46]。阻滞完毕,用敷贴覆盖穿刺部位。患侧向下侧卧(15~20)min,之后静卧(1.5~2)h后即可[8]。
6.4 鞘内注射
硬膜外腔再向深部穿刺,就进入蛛网膜下腔。该腔神经内科应用广泛,用作采集脑脊液进行分析化验,冲洗血性脑脊液等。但是目前对于颅内感染,脑膜炎、乙型脑炎等的治疗,常常通过该腔注入药液。对于脑和脊髓的病变,该途径也是神经干细胞治疗的重要通路。干细胞通过脑脊液循环途径到达病灶,起到修复再生和替换作用[4,9]。
参考文献
[1]杨桂玲.穴位注射治疗颈肩综合症102例[J].光明中医,2008,23(1):30.
[2]师晓敏,张正兰.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腰肌无力55例[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144-145.
[3]姚献花.选择性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剪刀步态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2008,28(2):101-103.
[4]徐绍林,李桃,朴莲玉.穴位注射加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面肌抽搐72例[J].人民军医,2007,50(2):96-97.
[5]张月东.小剂量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颅骨骨膜下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1):66.
[6]贺纯静,邹晋峰,郭春芮.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8,48(5):77-78.
[7]于洪波.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4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618.
[8]郑小敏,范薇,汪昕.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脑卒中和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5):2964-2967.
趣谈中医心理疗法 篇11
传递书信治笑病李其性的儿子大谏中举后连连高升,他喜欢过甚,终日大笑不止。经百医诊治皆不见效。太医指点他儿子大谏,可用假死讯传给其父,其父见信,必将由喜变悲,扭转病势。大谏照此办理,果然见效。待笑遏止后,太医又让大谏再次给父去信.说他又被救活了。李其性见信后,又化悲伤为欣慰,病随之痊愈。
污言辱骂治血淤有位地方郡守,患血淤病很重,无法治愈。一日,请来名医华佗诊治。华佗对其儿子说,此病不可用药,如果能将郡守所作的恶行如实告知,便可有救。其子无奈只有列出。华佗便将郡守的恶行写出并责骂之。郡守大怒,要下令追捕华佗。暴怒急躁时气逆上行,淤血随之吐出,身上顿觉舒适,从此病渐好转而愈。
举手打人治相思一女子日夜思念外出五年未归的未婚夫,忧郁成疾,请来朱丹溪治之。朱丹溪得知病情后,便冲进病人屋里,不问青红皂白打了病人三耳光,并斥责女子不应有不安分的思想。女子无端受到欺辱、号叫大哭,思念之情随之消散。朱丹溪又哄女子说,其未婚夫有信,不久可归。未婚夫果然没多久就回来了,此病全好。
泻出“红蛆”治疑病有一人到亲友家喝酒大醉,当夜便在庭院花园内歇宿,半夜甚渴,便将石槽中的水喝了一碗。天明时,见石槽中有很多蛆虫,便觉得喝了蛆蟲,日夜疑虑,自感胃中不适,百医无效。医者吴球视之,便用红线剪短如蛆状,合于巴豆、面食中,让疾人服了。而后病人泻于盆中,让病人看了,盆中有“蛆虫”泻下,病人自感病有好转,半月后病愈。
脱衣解裤治病手一位女子因打哈欠伸手上举,放不下来。很多医生束手无策。明代医家俞用古前去诊治,先让人脱去女子上衣,再解去裙带。又说要灸其丹田部位,须去掉衣裤方可。正要解其衣裤时,女子怕羞,惊忙用手护其下身。从此,手可放下,逐浙上下自如了。
歌舞戏嬉治厌食项关县令之妻,患不欲进食之证,并有时高声叫骂,凶若杀人。名医张子和叫来两个歌舞艺人,化妆新奇,在病人面前唱歌跳舞,病人见了大笑。翌日,又让两舞女学动物顶角,相互戏嬉,病人见此更好笑。之后,又派了两个饭量大的妇女,经常在病人身旁边吃边夸说饭菜香甜可口。病人见之馋意大发便要来饭菜吞吃。过了几天,病人怒气消减,饭量渐增,病已痊愈。
中医康复疗法论文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 男41例, 女23例, 年龄21~76 (平均39) 岁。病变部位:T11 2例, T12 12例, L1 23例, L2 14例, L3 7例, L1、2、3 4例, L2、3 2例。根据Ferguson分型[1]Ⅰ度15例, Ⅱ度37例, Ⅲ度12例。所有病人损伤均为屈曲型单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不合并脊神经症状, 损伤后进行CT扫描检查椎管形态完整。
1.2 治疗方法
病人仰卧在平板床上, 利用腰椎牵引带做持续性腰椎牵引, 牵引重量为左右各4~6kg, 持续时间为3~6d。同时, 受伤的椎体棘突后方逐渐垫高, 所垫高度约4~15cm。在牵引的过程中, 摄床旁X线片, 参考X线片随时调整牵引重量和棘突后方所垫高度。压缩的椎体恢复到正常高度后, 仍在伤椎棘突后方垫高的情况下间断行腰椎牵引维持, 2次/d, 每次牵引约40min, 2周后停止牵引, 在腰椎牵引1周后开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其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是:开始采用五点支撑法, 以后逐渐采用三点支撑法及飞燕点水法[2], 坚持3~4次/d, 30~50下/次, 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坚持3~6个月腰背肌功能锻炼, 即使下地活动仍要坚持。2.5个月后逐渐下地活动, 3~6个月免做弯腰活动。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还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要应用褥疮防治垫、定期给病人行腰背部按摩避免褥疮的发生, 指导病人四肢肌肉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 防止肌肉萎缩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嘱病人多作深呼吸, 勤给病人拍背, 以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还要注意胃肠道合并症的常规处理等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
2 结果
64例病人经过治疗, 拍X线片显示所压缩椎体高度全部恢复正常。经过2年的随访, 5例Ⅲ度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出现劳累后腰背部疼痛不适, 经休息和用药后症状缓解, 可能与骨折不稳定、病人过早下地活动有关, 其余病人全部恢复正常, 能从事正常的生活活动。
3 讨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 屈曲型单纯性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过去常采取患者卧硬板床休息或仰卧位伤椎体后方腰背部垫高 (垫枕疗法) 进行治疗。单纯卧硬板床休息疗效不佳, 常留有腰椎后突畸形、腰腿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后遗症[3]。垫枕疗法使腰背部过伸进行骨折复位治疗, 该方法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锥体前纵韧带的横向张力使伤椎体复位, 但该法在腰背部所垫高度有限、且仅有横向的复位力, 大多不能完全恢复伤椎体的正常高度[4], 常有腰痛不适等后遗症, 严重者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对于Ⅱ~Ⅲ较严重的、伴后方小关节移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效果常不理想。为恢复伤椎体的正常解剖高度,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近年来常采用手术切开将压缩的椎体牵开内固定的方法, 这样不但增加了痛苦, 同时也给病人增加了较大的经济负担。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其方法原理是在“垫枕法”横向张力复位的基础上加纵向牵引力, 通过前、后纵韧带, 椎间盘的纵向拉力使压缩的椎体复位更加完善、错位的小关节复位。骨折复位后有计划的腰背肌功能锻炼, 通过间歇性、主动的腰背部背伸运动使腰背肌力和前纵韧带张力不断加强, 也可有效预防椎体骨质疏松的发生, 使复位后的椎体高度得以保持。病人下床后的一段时间内避免弯腰活动, 使复位的椎体高度不再丢失, 从而消除或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该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疗效确切, 使用越早越好。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随病人的耐受性及X线片显示椎体复位情况灵活加减牵引重量和腰部所垫高度, 必要时可适当应用止痛药, 注意及时指导病人做腰背肌功能锻炼。另外, 全身支持疗法及并发症的防治也是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重要措施。该疗法仅适用于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对于脊椎的暴烈性骨折、脊髓神经受压合并下肢瘫痪的患者, 应尽快手术及其它方法治疗。
参考文献
[1]饶书诚.脊柱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202.
[2]王和鸣.中医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190.
[3]董扬, 王永刚, 王哲军, 等.保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 3:185-186.
【中医康复疗法论文】推荐阅读:
中医音乐康复疗法06-09
中医康复10-15
中医康复与保健08-15
中医康复科发展规划07-21
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08-25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汇总06-17
风湿病的康复疗法论文08-19
陕西省中医院管理局特色康复项目汇报材料10-20
上高县中医院针灸理疗康复科十二五发展规划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