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疗法管理

2024-07-21

药物疗法管理(通用13篇)

药物疗法管理 篇1

草药医痔

煮法:

加足量水淹没全部药材后快火煮,水沸腾后转慢火熬约30~60分钟。

食法:

晚睡前饮汤,每晚一次,连续饮几晚后开始显效。

药理反应:

本草药味轻涩,食后能促进肠胃蠕动,清除肠道毒素,止痛舒适。

个别人吃药期间会出现便秘,有的又表现为大便比以前畅通了,有的又便血现象加大。反应不一,不必忧心,只是短暂症状,几天后全部好转,痔疾消失。多数人吃后,能止血、止痛显效。

医嘱:

痔疾,属肛肠疾病,表现为:便血,湿痒肿痛,肛周脓肿,等症状。单见便血症状是内痔,出现增生物症状是外痔,两症状都有是混合痔。

药物疗法管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1年期间本院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64例, 其中男37例, 女27例;年龄在36~7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1.5岁;按NYHA标准, 64例患者的心功能均为Ⅳ级;基础疾病为冠心病25例, 肺心病16例, 风心病11例, 扩张性心肌病8例, 先天性心脏病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2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及基础性疾病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给予吸氧、镇静, 西地兰0.4~0.8mg加入20ml生理盐水中, 用静推泵缓慢静推, 20分钟内推注完毕, 地高辛0.125g口服, 并给予呋塞米20mg静推, 治疗并观察7d。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先给予卡托普利6.25mg每日3次72h, 然后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 同时加用硝普钠缓慢静滴10μg/min, 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节滴速, 最大限量为300μg/min, 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 逐渐增加卡托普利的用量并减量硝普钠用量, 最长治疗7d内。

1.3 疗效判定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心力衰竭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组间进行t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并治疗7d后, 观察组的心功能明显改善, 显效16例, 显效率为50%, 有效13例, 有效率为40.625%, 无效3例, 无效率为9.375%;对照组显效10例, 显效率为31.25%, 有效14例, 有效率为43.75%, 无效8例, 无效率为25%。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及无效率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的泵血功能不足, 使机体供血供氧量不能满足需要, 加上静脉血不能充分回流, 体循环淤血, 心脏前后负荷均增大, 进一步加剧病情的发展, 临床表现为运动耐力低下、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心律失常等, 可由各型心脏病引起[4,5]。

卡托普利为ACEI类药物, 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其药理作用除有效降压外, 还可保护心肾功能, 降低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尤其是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者效果较好, 有学者将ACEI类药物作为治疗心功能Ⅰ~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石, 可抑制ACE活性, 使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 缓激肽的降解减少, 使血管舒张、减少回心血量, 降低心脏前负荷, 并可降低血压[6];硝普钠是动静脉血管扩张剂, 可增加心排出量, 减轻心脏后负荷, 降低心肌耗氧量, 并且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供血, 改善肾血管的血液循环, 抗心力衰竭作用较为全面[7]。

单用ACEI类药物, 其降压效果较为明显, 加用利尿药后疗效可显著提高, 尤其是肾血管性高血压, 可增加对心肾脑等器官的保护作用;另外, ACEI类药物能减轻心肌肥厚程度、逆转心血管的病理性重构;ACEI对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无作用, 其降压效果不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 并且可以防止利尿剂的使用而产生的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8]。对顽固性心衰及使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无效的心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硝普钠联合使用, 可在扩张周围静脉的同时, 使动脉阻力降低, 增加外周血管容量, 使回心血流量减少, 减轻了心脏前负荷, 减轻肺循环淤血。动脉阻力减低后, 心室的后负荷也随之下降, 从而使心排血量增加;心排出量增加后室壁张力减低, 从而减少了心肌耗氧量, 有助于改善心功能[9]。将硝普钠短期应用联合ACEI类药物长期应用, 可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 增加治疗效果, 本研究证明, 联合应用卡托普利和硝普钠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厄贝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重症CHF患者临床效果佳, 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减少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均相似, 且不良反应均轻微, 均可做为治疗重症CHF的新药物之一[10]。将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硝普钠联合应于治疗重症心力衰竭, 可有效改善心功能, 降低心肌耗氧量, 减轻患者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应小剂量应用, 而硝普钠则需要短期应用, 防止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硝普钠长期应用引起的副作用。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硝普钠,卡托普利

参考文献

[1]田峥.卡托普利与硝普钠治疗重症心力衰竭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8 (36) :14~15

[2]夏福纯, 周双陆, 陈均良, 等.联合用药治疗重症心力衰竭[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3) :405~406

[3]陈丽, 林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7; (4) :4~6

[4]刘云峰, 张军, 陈长青, 等.卡维地洛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09;11 (6) :969~970

[5]李庆军.9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震荡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 17 (15) :1845~1846

[6]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965~984

[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30 (1) :7~23

[8]戴悦.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利, 2002;4 (6) :441, 446

[9]陆再英.心力衰竭.内科学 (第五版) .叶任高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0) :159

药物熏洗疗法 篇3

历史渊源

祖国医学对于熏洗疗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熏洗疗法包括烟熏、蒸汽熏和药物熏洗三种方法,狭义的熏洗疗法仅指药物熏洗的治疗方法。

熏洗疗法历史悠久。在古代,当人们用水洗浴身体,用树叶、柴草等点燃熏烤某一部位,发现可以起到减轻或消除病痛作用,这就是熏洗疗法的起源。

作为医学著作最早对熏洗疗法记载的是《五十二病方》,该书记载了用熏洗疗法治疗痫症、痔瘘、烧伤、瘢痕、干瘙、蛇伤等多种病症。

如治疗婴儿癫痫,用雷丸三颗,水煎取汁“以浴之。浴之道头上始,下尽身,四支(肢)母濡。三日一浴,三日已”。

又如痔疮,用青蒿、鲫鱼、肉桂、干姜水煎沸,置坛中,上盖带孔的草席,将痔疮对准孔中任蒸汽熏,至药汁变凉为止,每天熏3次。

再如治疗小腿外伤或烧伤已久而致溃烂成疮,运用的熏洗疗法设计构思都很巧妙新颖。用时首先煮汤药于容器中,汤内置可以滚动的木踏脚,患者置足于药汤中洗浴熏蒸时,足踩木踏脚,可以随意滚、滑动位置,容器也可以随时加温,使药汤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此当为熏洗疗法药用器械的最早文字记载。

《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经》中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可以讲,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

到了清朝,是药浴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不但在民间流传,在清代一些宫廷秘方中,有许多沐浴、洗头、洗眼睛及其他外洗方。临床应用基本与内科治法并力,并广泛用于急症、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科目数百种疾病的治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在各类方中有洗涤类方,认为“洗涤之法,乃疡科溃腐,而无壅滞也。凡肿在四肢者,溻渍之;在腰腹脊背者,淋之;在下部者,浴之。”在儿科杂病心法要诀中对初生婴儿用五枝汤浴之,免于日后生疮。

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不断提高,对生命意义理解的不断加深,中医养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而其中沐浴、熏洗、熏蒸养生更为大众所青睐。

昔日唐明皇、杨贵妃游戏华清池,慈禧每日牛奶浴身和如今的一些休闲旅游、时尚SPA结合创造出人们时尚生活的现代养生概念。而熏蒸疗法,更由于蒸汽对身体的蒸腾作用,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无处不至,可起到滋养津液、滋润肌肤、健脾和胃、壮肾利水的作用。熏蒸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疾病,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病,并可用于养生保健,治疗肥胖症等。

熏洗疗法所用熏、洗、蒸之物包括了中草药、鲜花、天然香料、牛奶等等有香体、洁身、修身、嫩肤、美肤美体及治疗疾病的功效,令肌肤更加健康。熏洗疗法重新焕发了光彩。

适用范围

熏洗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改善肢体微循环等多种功能,发挥了药到病除的特殊治疗效果,成为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法。适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雷诺综合征、血栓性浅静脉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稳定期及后遗症、静脉性溃疡、各种血管炎、淋巴水肿等多种周围血管疾病。

另外,凡属皮肤、经脉、肌肉、关节、筋骨、呼吸、男科、妇科、肥胖、失眠、疲劳等症人群都适用。尤其适宜目赤肿痛、筋骨疼痛、皮肤病、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均可以选择熏洗疗法。

同时,现代医学实验证实,熏蒸时湿润的蒸汽,能加速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另外皮肤温度升高,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炎性水肿的消散及改善组织缺氧和营养状态。由于温热的刺激能活跃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加上中药的特殊作用,并具有定时、定位、定速、持续的特点,主要是减少与靶组织的接触,避免副作用发生,达到温经通络,“痛者,通则不痛”。

因此,现代熏洗疗法因为所用器具的改进,所适宜的人群更为广泛,除了上述人群之外,还特别适宜亚健康人群,压力大,气郁和血瘀体质人群。

但是应该注意,感染性病灶并已化脓破溃时禁止使用局部熏疗;有过敏性哮喘病的患者禁用香包熏法。严重高血压、心脏病、骨质疏松及高龄者不可用熏蒸疗法。

家庭疗法

熏洗方法有全身熏洗和局部熏洗两种。

全身熏洗 方法是将中药熏洗液倒入清洁消毒后的浴盆或浴缸里,加入热水,然后把水调到适当的温度,即可洗浴。

局部熏洗 本法是借助热力和药物的综合作用,对局部皮肤进行熏洗。有头面浴、目浴、坐浴、手足浴等等。

手熏洗法

根据病症先选定用药处方,准备好脸盆、毛巾、布单。

将煎好的药物乘热倾入脸盆,患者先把手臂搁于盆口上,上覆布单不使热气外泄。待药液不烫手时,把患手浸于药液中洗浴。

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避风。

足熏洗法

按照病症先定用药处方。准备好水桶或铁桶、小木凳、布单、毛巾。

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倾入木桶或铁桶中,桶内置1只小木凳,略高出药汤面。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足搁在桶内小木凳上,用布单将桶口及腿盖严,进行熏疗。待药汤不烫足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没于药汤中泡洗。根据病情需要,药汤可浸至踝关节或膝关节部位。

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患处皮肤,注意避风。

眼熏洗法

按照病症先定好用药处方,准备好脸盆或热水瓶,消毒药棉或消毒纱布、布单、毛巾。

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倾入脸盆,患者取端坐姿势,向前微微弯腰,面向药汤,两眼紧闭,然后用布单将脸盆口盖严。勿使热气外泄。或将煎好的药汤乘热注入保温瓶内,患者将患眼对准瓶口先熏,待药液降温至不烫手时,用消毒棉花或消毒纱布蘸药液频频热洗患眼;也可用洗眼杯盛温热药汤(约为全杯容积的2/3),患者先低头,使洗眼杯口紧扣在患眼上,接着紧持洗眼杯随同抬头,不断开合眼睑,转动眼球,使眼部与药汤接触。如患眼分泌物过多,应用新鲜药液多洗几次。

熏洗完毕后,用于毛巾轻轻擦干眼部,然后闭目休息5~10分钟。

坐浴熏洗法

按照病症定好用药处方,准备好脸盆、横木架或坐浴椅、毛巾。

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倾入盆内,在盆上放置横木架,患者暴露臀部坐在横木架上进行熏疗;或用坐浴椅,把盆放在椅子下熏疗。待药汤不烫手时,把臀部浸入盆中泡洗。

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更换干净的内裤。

一般每天熏洗1~3次,每次20~30分钟。其疗程视疾病而定,以病愈为准。

坐浴熏洗时注意事项

1、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注意掌握药液温度,防止烫伤皮肤。

3、被包扎的患部,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敷料,重新包扎好。

4、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坐浴法。

熏洗疗法注意事项

首先找中医专家进行诊治,进行中医辨证,针对不同个体选择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洗浴。中药洗浴最好是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洗浴后应当在洗浴地点休息半小时后再到外面,以防感冒。

1、饭前、饭后半小内不宜进行全身中药熏洗。

2、全身中药熏洗后应慢慢从浴盆中起身,以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造成一过性脑部缺血或眩晕。

3、洗浴时间不可太长,尤其是全身热水浴。由于汗出过多,体液丢失量大;皮肤血管充分扩张,体表血液量增多,造成头部缺血而发生眩晕或晕厥。如一旦发生晕厥,应及时扶出浴盆,平卧在休息室床上,同时给病人喝些白开水或糖水,补充体液与能量。或用冷水洗脚,使下肢血管收缩,头部供血充足。

4、临睡前不宜进行全身热水中药熏洗,以免兴奋,影响睡眠。

5、中药熏洗温度应适度,以免烫伤皮肤。

6、中药熏洗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

7、外用中药熏洗不可内服。

高危药物管理措施 篇4

一、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胰岛素

【作用机理】

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浆葡萄糖。【剂量与用法】

1.动物胰岛素(包括正规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2.人胰岛素(中性短效可溶性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中性预混人胰岛素-30R和50R)。

3.人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胰岛素和超长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适应症】

1、Ⅰ型糖尿病

2、经饮食控制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的Ⅱ型糖尿病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

4、外科围手术期及妊娠、分娩时。【配伍禁忌】

1、胰岛素中通常只能加入与其相容的药物。

2、胰岛素混悬液不能加到输注液体中。

3、在本品中加入其他药物可导致胰岛素的降解(如含有基或亚硫酸盐的药物)。【用药后观察要点】

1.未开封的胰岛素2-8℃冷藏,不能冰冻。静脉应用胰岛素,开瓶7天后不再使用。2.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打开一周后不再使用;胰岛素笔芯在25℃的室温下可保存4周。3.短效和长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先抽短效后抽长效,并充分混匀。预混胰岛素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使用前一定要摇匀。

4.冰箱取出的胰岛素,应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后使用。5.胰岛素使用前要注意效期、外观和剂型,剂量准确,注射准时。【不良反应】

低血糖时胰岛素治疗中最频繁发生的不良反应。低血糖症状常突然出现。据文献报道,偶有注射局部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及局部皮下脂质萎缩或增生。全身过敏反应(全身皮疹、呼吸短促、气喘、血压下降、脉搏加快、汗多、严重病例可危及生命)罕有报道。

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1.首次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当班护士要向其宣教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预防要点。

2.定时监测血糖。

3.观察有无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表现,一旦出现,立即报告医生,测血糖,遵医嘱予以甜食或50%的葡萄糖应用。

4.15-30分钟巡视一次病人,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输液滴数。

5.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人,大夜班注意观察23:00的血糖值,若血糖小于5.6mmol/L,嘱患者睡前加餐,并加强巡视,特别是凌晨1-3时,必要时叫醒病人,观察有无凌晨低血糖或无感知性低血糖发生。发生低血糖者,要及时记录,严格交班。

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5-FU)

【作用机理】

本药是以抗代谢物而起作用,在细胞内转化为有效的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后,通过阻断脱氧核糖尿苷酸受细胞内胸苷酸合成酶转化为胸苷酸,而干扰DNA的合成。【剂量与用法】

针剂:5ml:125mg 10ml:250mg 用法:静滴 每次0.25-0.75g,qd~qod,1个疗程总量8~10g。治疗绒毛膜癌时可剂量加大到25~30mg(kg·d),溶于5%GS1000ml中点滴6~8小时,每10d为一个疗程。【适应症】

用于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子宫颈癌、肝癌、膀胱癌、皮肤癌、外阴白斑等均有一定疗效。【禁忌症】

对本品过敏者,伴水痘或带状疱疹者,衰弱患者,妊娠初期3个月内妇女。【用药后观察要点】

重点观察有无药液外渗、注意患者主诉症状。【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严重者可有腹泻、局部注射部位静脉炎,少数可有神经系统反应如小脑变性、共济失调,亦有人出现皮疹、色素沉着、甲床变黑等。

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注意事项】

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伴发水痘或带状疱疹者禁用

2、肝功能明显异常者、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低于3500m3、血小板低于5万者、感染、出血或发热超过38℃者、有明显胃肠道梗阻者、失水或酸碱、电解质平衡失调者慎用。

3、用药期间应严格检查血象

4、本品可口服、局部应用、静注或静滴,单由于本品具有神经毒性,不可用作鞘膜注射

5、若突然出现腹泻、口炎、溃疡或出血,应立即停药,直至这些症状完全消失

6、眼科用药注射时药液不能外漏,一旦外漏应立即冲洗结膜囊

7、用本品时不宜饮酒或同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以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意外情况处理措施】

1、发生不良反应,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调整药物并作好记录。

2、一般反应:对症处理;严重反应:配合医生积极救治。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奥沙利铂

【作用机理】

奥沙利铂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 的合成,产生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活性。

【剂量与用法】 粉:50mg 100mg 用法:每次单剂量为130mg/m,联合用药剂量为100mg/ m或130mg/m,静脉滴注2h,21h后重复1次。【适应症】

对乳腺癌、卵巢癌、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癌、睾丸癌等非常有效。与5-FU联合应用科室胃癌和淋巴瘤缓解,与5-FU和叶醛酸合用继之手术,科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长期存活和治愈。【禁忌症】 已知对奥沙利铂过敏者 ;哺乳期妇女;肾功能不全者、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用药后观察要点】

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重点观察有无药液外渗、注意患者主诉症状。【不良反应】

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另外可见血液系统毒性。在当总剂量累计达105 mg/m2 或以上时,观察到可逆性周围毒性作用,但剂量不能超过200 mg/m2。【注意事项】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对其他铂类物质及铂类衍生物过敏者、有感染、严重骨髓抑制者、肾脏或肝脏功能障碍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外周神经病或既往史者慎用。

3、不要用NS溶解稀释本药。

4、用药期间,勿吃冷食、禁用冰水漱口。

5、禁与碱性药物或碱性溶液配伍输注。

6、在制备药液和输注时勿与铝制品接触。【意外情况处理措施】

1、发生不良反应,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调整药物并作好记录。

2、一般反应:对症处理;严重反应:配合医生积极救治。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10%氯化钾注射液

【作用机理】 治疗、预防低钾血症。【剂量与用法】

规格:10ml:1g;严重低钾血症和不能口服者,将5%GS+10%KCL,注射液10-15ml静脉滴注。【适应症】

1、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性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后引起的低钾血症等。

2、预防低钾血症,当患者存在失钾情况,尤其是如果发生低钾血症对患者危害较大时(如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需预防性补充钾盐,如进食很少、严重或慢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失钾性肾病、Bartter综合征等。

3、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

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禁忌症】

1、高钾血症患者。

2、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用药后观察要点】

1.口服本品溶液后出现腹部不适、腹痛等消化道刺激症状,服用氯化钾片时,有造成胃肠溃疡、坏死或狭窄等并发症的可能,宜采用本品的10%水溶液稀释于饮料中,在餐后服用,以减少刺激性。

2.静脉用药时一般每小时滴入氯化钾不超过1g。3.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尿畅补钾,尿量在30ml/h。

4.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脱出、移位,局部有无红肿疼痛。5.观察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临床表现。6.告知患者补钾注意事项,勿随意调节滴数。

7.补钾期间,监测血钾的变化(正常值:3.5-5.5mmol/L)。【不良反应】

1.口服氯化钾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可能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2.静脉滴注过量可出现疲乏、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注意事项】

1、老年人肾脏清除钾功能下降,应用钾盐时较易发生高钾血症。

2、下列情况慎用:①代谢性酸中毒伴有少尿时;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者;③急慢性肾功能衰竭;④急性脱水,因严重时可致尿量减少,尿K+排泄减少;⑤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低钾性麻痹应给予补钾,但需鉴别高钾性或正常血钾性周期性麻痹;⑥慢性或严重腹泻可致低钾血症,但同时可致脱水和低钠血症,引起肾前性少尿;⑦胃肠道梗阻、慢性胃炎、溃疡病、食道狭窄、憩室、肠张力缺乏、溃疡性肠炎者、不宜口服补钾,因此时钾对胃肠道的刺激增加,可加重病情;⑧传导阻滞性心律失常,尤其当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⑨大面积烧伤、肌肉创伤、严重感染、大手术后24小时和严重溶血,上述情况本身可引起高钾血症;⑩肾上腺性异常综合征伴盐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3、高钾血症时禁用。

药物疗法管理 篇5

二、医疗机构应当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三、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其他医疗机构医师、药师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调剂资格。

四、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五、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篇6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试行)、抗菌药物2009年38号文、抗菌药物2011年56号文、抗菌药物2012年32号文、抗菌药物2012年84号文等法规规定,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专家论证,根据本院使用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二、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原则

1.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注册的在职临床医师经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根据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并严格执行。

2.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3.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会诊同意后开具。

4.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5.住院病人进行抗菌治疗前,必须先留取相应样本,送细菌培养,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予以抗菌治疗。

6.门诊病人及危重患者的抗菌治疗,按照《指导原则》中的相应规定执行。7.氟喹诺酮类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应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感染;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三、管理与督查

1.药剂科负责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和督查。

2.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组织修订新增加的品种,并通过下发文件、药讯、药事通讯、医疗质量简报、院务会等形式公布。

3.院感办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细菌耐药趋势分析,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并及时与各临床科室、药剂科进行沟通,定期在医疗质量简报上刊登分析结果、改进意见,同时在相关会议上予以通报。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非药物疗法 篇7

王医生对小勇的父母说:根据小勇以往身体健康和这次心电图检查正常,初步判断小勇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良好的,不犯病时跟正常人一样,如若犯病就要看急诊。因为阵发性心动过速若长时间得不到治疗,会引起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王医生还特别给他们介绍了几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再犯病时不妨一试。

一、刺激咽喉法

犯病时用筷子或小勺或手指伸向咽喉部,反复刺激,使患者产生恶心、呕吐样发作,多数患者可以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低头或弯头试验

在家人的协助下,让患者的头部尽量向后伸弯,或者向下弯腰,头部尽量弯至最低位置,有时可终止心动过速。

三、冷水试验

用一盆冷水或冰水,让患者屏住气后,把颜面浸入冷水中,或浸入-4℃的冰水中。通过患者的颜面温度感受器,反射性地刺激迷走神经,抑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四、侧转颈运动

犯病时坐在椅子上,先将头向左侧偏转5次,然后再左侧偏转5次。侧转时尽量转向侧后方,反复进行数次可恢复正常窦性心律。转颈时不能太快,速度要匀称,一般每分钟转动15~20次。侧转颈运动时最好双手握着一个牢固的物体,保持身体稳定,防止眩晕摔倒。

五、按压颈动脉窦试验

让患者平卧,然后用左手垫在患者颈部,让患者头向后仰并歪向左侧,以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右侧下颌关节角下,当触到颈动脉明显搏动时,在此部位用力向颈椎方向按压,每次按压不超过15秒,无效时暂停1~2分钟后再按压。通常,先按压右侧,无效时,再按左侧,但绝不能同时按压两侧,以免有阻断脑血流的危险。70岁以上的人,有脑血管病或颈动脉阻塞者,不宜采用此法,否则有弄巧反掘之忧。

六、乏萨氏、苗氏试验

让患者深吸一口气,将声门紧闭憋着气,直至不能坚持为止,然后再用力作呼气动作,将吸入的气体全部呼净,此称之为“乏萨氏(VaIsaIa’a)试验”。无效时,让患者深呼一口气,将声门紧闭憋气,直至不能坚持时为止,然后,再用力作吸气动作,此称之为“苗氏(Muller’a)试验。”

七、压迫眼球法

让患者平卧位,用拇指及食指慢慢压迫眼球上部,以产生疼痛为止。如无效,可同时慢慢压迫双侧眼球,每次压迫时间可持续10~15秒。如果反复压迫无效,可改换其他方法。此方法有引起视网膜剥离的危险,尽量少用。

治疗早泄的非药物疗法 篇8

1阴茎冠状沟按压法。早泄患者的射精刺激闯值很低。为了提高其射精刺激阈值,此病患者可进行阴茎冠状沟按压法等性反应训练。阴茎冠状沟按压法可使早泄患者在受到性刺激的情况下不发生射精,重新建立较高的射精阈值。此疗法的操作方法是:让早泄患者的配偶通过各种手法不断地刺激患者的阴茎。当患者产生要射精的感觉时,其配偶可将大拇指放在其阴茎冠状沟下缘的阴茎系带处,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其冠状沟的背侧,将三指同时用力按压其阴茎的冠状沟十几秒钟,可反复进行这样的训练20~30分钟后再让患者射精,应每天训练1次或每周训练2~3次,可连续训练3~6个月。阴茎冠状沟按压法可显著地抑制患者的射精反射,缓解其早泄的病情,因此在国外十分盛行。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差异性,此疗法在我国早泄患者中还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2阴茎根部按压法。阴茎根部按压法也是一种性反应训练,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过性生活时,早泄患者若出现了要射精的感觉,便立即压迫自己阴茎的根部,以抑制射精反射。此病患者可将拇指放在阴茎根部的腹侧,将食指和中指放在阴茎根部的背侧,将三指同时用力进行按压,应反复训练20分钟后再射精。早泄患者可自己施行此法,也可由配偶帮助施行。

3牵拉阴囊法。男性在出现性兴奋及性高潮期间,其,阴囊可发生收缩,睾丸可向上方(即胸腹部的方向)移动。如果在此时向下方牵拉阴囊和睾丸,男性的性兴奋就会降低,发生射精的时间就会推迟。因此,在早泄患者即将射精时,其配偶可用手适当地将其阴囊和睾丸向下方牵拉。这样可取得推迟其射精、减少或消除其性冲动和射精紧迫感的效果。

4使用避孕套。早泄患者在叶过性生活时可使用一个或多个避孕套,使阴茎头受到的刺激减弱,从而取得延缓射精的效果。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篇9

一、本院目录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二、本院目录是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最低要求。各科室可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将“非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限制使用级”,或将“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特殊使用级”以加强管理,但不得下调抗菌药物管理级别。

三、各科室应加强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分级管理,建立培训、考核和权限授予机制,有效控制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

(一)我院按以下原则授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各级医师均具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主治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无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的科室由科室主任开具处方或医嘱。

(二)医务科要定期组织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和调配权限。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病人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篇10

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加强我院抗菌药 物合理应用的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抗菌药物是指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 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药物。

3、医院应建立、健全、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4、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检验科与院感染科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向全院反馈,未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细菌流行病学依据。

5、药剂科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6、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应有指征应有抗菌药物。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应控制在50%以内。对感染性疾病应尽早确定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尽可能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送检标本,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中,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选择用药。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

8、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

9、严格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10、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药物选择、给药时间、给药方法、疗程等规定。

11、医院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管理。

神经性皮炎的非药物疗法 篇11

根据:冲经性皮炎的上述特点,专家反复强调,在对其防治过程中,一要有耐心,不要因久治不愈而失去信心;二要将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密切结合起来。

局部治疗的基础性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可外贴、涂抹或行皮损区局部封闭。另外,理疗、磁疗、蜡疗及针刺疗法也有一定疗效。局部治疗可缓解瘙痒症状,减轻苔藓化病变,但它尚无法阻止复发和苔藓化程度加重。要减少复发,避免苔藓化程度加重,还需与非药物疗法结合起来。以下简介神经性皮炎非药物疗法的几个要点。

1、避免局部刺激:任何对皮损局部构成的刺激,包括用手搔抓、衣领反复摩擦或用其他物品摩擦局部皮肤,用热水烫洗或用盐水搽洗瘙痒部位,以及用酒精、葱、姜、蒜等带刺激性的物质涂搽病变局部,都是必须禁忌的。这些刺激虽能起到暂时的止痒效果,但很快又会出现瘙痒,而且会因加重皮肤的干燥与肥厚,使瘙痒感进一步加重。所以,患者必须摒弃以上做法,瘙痒剧烈时加服抗过敏药或局部用药,其止痒效果会更好一些。

2、建立良好生活方式:首先要做到生活有规律,保证足够睡眠,保持稳定的精神状态。其次要做到合理饮食,避免饮酒、喝浓茶及食用辛辣食品,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和新鲜蔬菜多些为宜,既能防止便秘发生,也可减少神经性皮炎的复发率。

药物疗法管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2例入选患者为2008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患者, 21例神经外科病房的患者, 1例为干诊科病房患者。全部病例均具有典型癫痫发作病史, 并经脑电图检查证实, 诊断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年和1989年公布的癫痫发作分类、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标准, 服用单一抗癫痫药 (antiepileptic drug, AED) 治疗, 其中男17例, 女5例;年龄21~86岁;应用苯巴比妥10例, 丙戊酸钠6例, 卡马西平4例, 奥卡西平2例。按照服药品种平均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 各11例。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及各项临床指标见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患者发生过敏症状出现在服药后1 d~6周, 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发热, 也有皮肤损害和发热同时出现, 内脏损害出现较晚, 多数在1~2周。此类药物过敏的一般表现包括:发热、皮肤改变、内脏损害, 本组研究发热和皮肤损害为最常见, 本研究中患者均有发热症状, 皮疹患者17例, 占所有表现的78%。经皮肤科诊断有剥脱性皮炎、药疹、严重水泡型固定型红斑、肢端过敏性皮炎等;全部患者于过敏后均有不同程度发热, 其中10例患者肝胆系统存在损害, 占比45%, 表现为肝脏功能异常、ALT升高、胆红素血症, 其中黄疸1例;4例患者呼吸系统表现剧烈咳嗽伴气道痉挛;血液系统表现有1例淋巴结肿大, 舌及口腔黏膜出血。

1.3 方法

1.3.1 参照组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皮肤改变等情况立即停用抗癫痫类药物。1例患者有既往扑热息痛过敏史, 同时给予停用阿司匹林。并给与抗过敏, 激素冲击脱敏治疗。一般症状较轻的停药后未予特殊处理, 较重者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00 mg静脉滴注3 d, 赛特赞10 mg日一次口服。3 d后激素减至半量持续1周, 根据患者情况有皮肤改变的可选择黄柏液或炉甘石局部涂抹。其中2例应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每周2次, 连用2周。

1.3.2 治疗组在急性期症状控制后予以针灸刺血疗法。一般采用血海、风市、三阴交、足三里 (meirendou) 、百会、大椎等穴位。用毫针泻法, 每日1次, 每次留针28 min。疹色鲜红配膈腧、曲泽放血。水泡大者, 沿水泡进行围刺。吸收明显后可依水泡形态、大小选择十字针刺或米字针刺, 对于特别大的可行基底部针灸, 中间傍刺, 脱皮前局部艾灸, 以增加周围血液循环促进渗出, 使结痂快速。水泡破溃者局部悬灸10 min, 后外擦油调膏, 促进水疱吸收干瘪, 也可减少患处疼痛。同时动态监测生化数据的变化,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有肝肾功能损害时, 多为肝肾阴虚兼痰湿所致。针灸时取肝俞、肾俞、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毫针平补平泻, 留针28 min, 配脊中或筋缩点刺放血拔罐祛痰湿, 起到了治疗内里的作用。在邪侵脏腑方面中医治法以调理体质即扶正法为主, 兼以清透伏邪。扶正取穴时取背俞穴、原穴、任脉、督脉穴等, 并多采用灸法;清透伏邪采用清热的腧穴及刺络放血、拔罐等疗法。

1.4 疗效评价标准[2]:患者于停药后30 d体温正常, 皮疹消退, 水泡干瘪明显, 表面结痂。转氨酶升高患者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剧烈咳嗽伴气道痉挛患者恢复;淋巴结肿大, 舌及口腔黏膜出血患者症状恢复为有效标准。转氨酶未恢复正常或仍有皮疹及水泡未消退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有效10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0.9%;参照组有效7 例, 无效4 例, 总有效6 3 . 6 %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轻症患者均于停用药物后3 d体温正常, 5 d左右皮疹开始消退, 治疗组针刺放血治疗后行针处水泡干瘪明显, 结痂迅速。治疗组中5例转氨酶升高患者均于3周内肝肾功能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结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参照组中4例转氨酶升高患者4周内数值呈下降趋势, 未完全恢复;4例患者剧烈咳嗽伴气道痉挛患者脱敏治疗10 d后恢复;1例淋巴结肿大, 舌及口腔黏膜出血患者, 在中西医结合抗过敏干预综合治疗后8 d好转。见表2。

3 讨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抗过敏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中医认为体质不同, 过敏表现亦不相同。皮肤反应属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针刺治疗既能益气固本、疏风散邪、对症治疗, 又可通过多种作用多途径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改变体内某些活性物质的量, 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重型药疹, 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发疹、手套袜套样脱皮等, 可伴有肝损伤, 如不及时诊治可致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3]。此种症状在本组研究中占到64%, 而西医的手段只注重于对症治疗, 患者因愈合过程中的奇痒往往无法忍受, 应用针刺后的解痒功效得到了大多数患者的认可。王宪坤等用针刺加放血疗法治疗荨麻疹66例, 就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痒是各种急慢性皮肤病的合并症, 是外受风、寒、湿、热、毒等邪的侵害, 内因气虚、血虚、阴虚、血瘀的影响所导致。痒的病机是风盛则痒及气血失和。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痒风”、“风瘙痒”范畴。痒的辨证首先要辨病因、病位、虚实, 其次是辨证型。当然这是在个人体质的基础上进行。痒的论治可分为疏风、理血、祛湿、清毒、通下等几个方面。中医理论认为血海可泄血中之热;风市可疏泄风邪, 消疹止痒;三阴交补益气血;足三里多气多血增强机体免疫力, 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肠局部和全身免疫系统都有正向调节作用;大椎为诸阳之会, 疏解风热之邪;百会统领诸穴可疏通气血。膈腧为血会, 点刺放血能活血化瘀, 泻血中热毒;曲泽为心包经合穴点刺可泻热。诸穴共同起到调和气血、调整阴阳、疏通经络、祛邪扶正的作用。中医的由表及里的理念在这类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了巨大优势。

抗癫痫药物过敏的病因不明, 病理机制复杂, 临床治疗难度高。以临床治疗为目的的针刺治疗疗效显著。但部分病情顽固的患者仍难奏效, 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索。临床研究尚有患者医嘱执行不到位, 研究样本量小等不足, 有待进一步改善。总之, 针刺治疗具有简便易捷、灵活多变、绿色安全的优势, 可以联合西医治疗进行法综合治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刺血疗法对苯巴比妥等抗癫痫类药物高敏反应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间22例因服用或肌内注射各种抗癫痫药物所致高敏反应的患者, 按照平均数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 各11例。参照组采用发病急性期激素抗过敏的常规治疗, 治疗组采用抗过敏治疗后, 同时请中医科医师会诊辩证后采用针灸刺血疗法2个疗程, 比较两组30 d内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9%) 明显高于参照组 (63.6%)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灸刺血疗法在抗癫痫药物高敏的治疗中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针灸,刺血,抗过敏,癫痫

参考文献

[1]雷红林, 张博然, 高翔羽.抗癫痫药物高敏综合征二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3, 3 (7) :2732-2735.

[2]郑燕飞, 陈雪梅, 李长明, 等.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针灸治疗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 2015年, 56 (4) :289-292.

药物疗法管理 篇13

为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现制定《XXXX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检查办法》,具体规定如下:

一、日常检查范围及内容

(一)检查范围:全院门诊处方、运行病历、终末病历。(二)检查内容:

1、抗菌药物分级应用;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

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4、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

5、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6、连续两个月使用量排名,始终居于异常前列的抗菌药物;

7、临床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8、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9、药物严重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抗菌药物。

二、人员资质要求

抗菌药物处方及调剂资格:执业医师和药师应参加院内组织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丰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肺病科等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临床药师担任,资格由我院抗菌药物管理组负责认定。

三、检查标准

(一)抗菌药物分级应用

1、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应符合《XXXX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要求。

2、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3、门诊处方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4、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会诊人员同意后,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的医生填写《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意见》,并将其附在病历中,病程记录中必须有相关主任查房意见。

4、限制级抗菌药物如发现超常使用或有潜在风险的,可升级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5、我院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1、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卫生部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表》执行。

2、预防性抗菌药物必须在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3、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4、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的,应不超过24小时。

5、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6、I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对违反上述规定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1、经验性治疗仅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2、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3、不得将氟喹诺酮类药物用作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对违反上述规定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四)对抗菌药物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用量超常预警通报

1、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2、连续两个月使用量排名位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3、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4、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5、药物严重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抗菌药物。

药剂科每月对抗菌药物销售数量和金额进行排名,并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如发现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的、随时监测其销量并对医师进行警告;使用量排名连续两个月居于前列,限量供应并对使用排名前列的医师进行警告,三个月仍居前列者暂停使用;发现企业违规销售的药品进行清退;对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进行清退。(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7、重复给药的;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情况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并给予其考核周期;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

(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七)药师应按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不得发药。

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未进行药学干预的,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四、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1)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

(2)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3)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4)因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上一篇:《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看心得感触下一篇:扫黑除恶整改问题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