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切口根治术(共7篇)
三切口根治术 篇1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咽下困难症状,患者逐渐变得消瘦、脱水和无力,进入晚期后可侵犯食管外组织,死亡率较高,预后差。现阶段,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腔镜技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采用全腔镜与右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8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作出如下总结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腔镜组。常规组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4~75岁,中位年龄60岁;Ⅰ期患者8例,Ⅱ期患者26例,Ⅲ期患者11例。腔镜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4岁,中位年龄61岁;Ⅰ期患者6例,Ⅱ期患者24例,Ⅲ期患者1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均为胸中、上及部分下段食管癌患者;排除远处脏器转移及心肺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右胸、上腹及左颈部切口,吻合胃底及食管颈部,右胸后外侧作一常规切口,于患者主动脉弓上将食管牵开,向左前方推移气管,将喉返神经彻底显露出来,对隆凸下、食管旁、气管旁以及上纵膈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
腔镜组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处理,并在胸腔镜下将食管进行分离及胸部淋巴结清扫,取患者左侧卧位,第7肋间腋中线作观察孔,右侧第4肋间腋前线行一4 cm的切口作为主操作口,右腋后线第5肋间作一0.5 cm切口,右第8肋间肩胛下角线作一1 cm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在胸腔镜辅助下肺韧带分离,将下肺静脉显露出来并进行下肺静脉淋巴结清扫;纵膈胸膜切开游离食管,将奇静脉切断,使用超声刀或电凝钩对食管及周围组织进行游离,游离至胸廓入口后分离并清扫胸腔纵膈淋巴结,包括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患者改为腹部操作,对其胃部进行游离,并离断网膜左血管及胃短血管,清扫肝总动脉、脾动脉周围淋巴结;经患者颈部衣领状行一长约8~10 cm的切口,对其皮瓣进行游离,对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进行清扫;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情况比较
腔镜组患者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4.53±2.67)枚,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8.51±2.74)枚,两组患者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P=0.00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腔镜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乳糜胸和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常规组患者的51.11%(23/4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食管癌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易出现远处转移现象,5年生存率大概为40%左右[1]。根据相关研究,颈部、胸腔及腹腔三野进行淋巴结清扫可改善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年限[2]。三切口手术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的常用术式,能够有效将病灶切除并进行淋巴结清扫,但具有手术时间长、对患者机体创伤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弊端。现阶段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腔镜辅助下实施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取得了理想效果[3]。
食管癌预后重要标志就是淋巴结局部转移,对颈、胸、腹三野进行广泛性的淋巴结清扫,可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年限[4]。在腔镜辅助下实施手术能够将术野清楚的显露出来,淋巴结清除率高,尤其是在进行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时,清晰的显露喉返神经,并对组织进行钝性分离,可避免对喉返神经造成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在本次研究中,腔镜组患者给予全腔镜手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腔镜组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4.53±2.67)枚,明显多于常规组的(8.51±2.74)枚(P<0.05);腔镜组围术期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乳糜胸和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1.11%(P<0.05)。
综上所述,在全腔镜辅助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回顾性研究全腔镜与右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情况对比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8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腔镜组给予全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腔镜组患者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4.53±2.67)枚,多于常规组的(8.51±2.74)枚(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51.11%(P<0.05)。结论 全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全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双侧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
参考文献
[1]吴君旭,张明军,石开虎,等.全腔镜与开放食管癌三野淋巴节清扫术的临床应用与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7):1039-1042.
[2]肖文光,马可,彭林,等.胸腔镜与开放食管癌根治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情况的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9):911-914.
[3]姜敏炎,吕亚军,黄骏,等.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15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4):681-682.
[4]闾少冬,李志刚,周维正,等.全腔镜下超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鳞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6):676-680.
[5]王祥,李强,庄翔,等.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结果及淋巴结清扫的比较[J].中华肿瘤杂志,2014,36(11):863-863.
三切口根治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20例其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43岁~68岁;病人术前均完成常规检查, 胸部CT显示肿瘤无明显外侵, 病变长度在3 cm以内。
1.2 手术方法
采用复合全身麻醉, 单肺双通气。①左侧卧位:经右胸三个小切口胸腔镜下游离胸段食管和淋巴结清扫。②仰卧位:腹部切口做胃游离术, 切断食管, 制管状胃。颈部切口游离颈段食管, 切除标本;胃上提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访视
术前1 d巡回护士访视病人, 了解病人一般情况。讲解手术室环境, 麻醉方法及需要配合注意事项等, 做好心理护理, 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2 物品准备
常规器械剖胸包和腹包各1套、腹部全方位拉钩、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钉仓、高频电刀、超声刀、STORZ腔镜系统、腔镜器械 (30°镜头) 、可吸收生物夹。
3 术中配合
3.1 巡回护士配合
①协助麻醉师做好颈内静脉穿刺, 连接液体, 保证术中输液通畅及麻醉药应用。②体位管理:该手术时间长, 床单和体位垫要保持平整、干燥, 避免压疮。病人先摆左侧卧位, 右上肢手臂常规消毒无菌袖套包好, 术中医生根据需要做好固定。左上肢外展于托手架上。胸垫位置距腋窝5 cm~10 cm, 保持腋下之张力, 避免臂丛神经损伤[2]。胸、背部两侧各垫一个大沙袋, 中单固定。女性病人注意勿压伤乳房。上腿屈曲, 下腿伸直, 两腿之间垫一大软垫, 约束带固定髋部。固定好病人后将手术床尾端向下折30°, 以利于手术操作。胸腔手术完成后, 病人转平卧位, 肩背部垫一圆枕。充分暴露左颈部, 双手用中单包好, 固定于身体两侧。③与洗手护士清点物品。由于有胸、腹、颈三个切口, 器械较多, 认真清点核对胸腔器械、腹腔器械及敷料等物品, 并分别记录、签名。④连接超声刀、吸引器、胸腔镜仪器电源, 测试其性能。术中使用仪器较多, 注意合理放置, 整理并连接各种导线, 按要求调至最佳状态。⑤术中注意观察, 随时调整灯光。密切注意手术进度, 预见性准备手术用物, 及时提供。
3.2 器械护士配合
术中器械与特殊用物较多, 器械护士应提前洗手, 将常规器械和腔镜器械依次摆放在无菌器械台上。仔细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物品。①胸腔镜游离食管、淋巴结清扫:常规消毒后, 递刀片于右腋后线与右肩胛线第6肋间做一个1 cm切口, 置入11 mm穿刺套管, 经穿刺套管内置30镜头, 探查胸腔情况。探查后在内镜监视下分别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中点第7肋间和右腋前线与腋中线第6肋间做两个操作切口。准备五爪形肺叶牵开器, 向前方牵开肺叶暴露后纵隔。递电凝钩沿脊柱前沿纵行切开纵隔胸膜, 游离奇静脉, 用施夹器上生物夹双重夹闭奇静脉, 递剪刀剪断。分离松解右下肺韧带, 并游离下段食管。准备一条30 cm带子用水湿润, 在气管隆突下将带子穿过食管后牵拉食管, 自下而上游离食管。用超声刀夹闭切断供应食管血管。游离食管范围的条索组织, 上至胸膜顶, 下至食管膈肌裂孔。清扫食管周围及二、三野淋巴结, 提前备好消毒纸盒收集淋巴结, 并准确做好登记。游离完成后, 将食管放回食管床。准备温生理盐水清洗并检测肺漏气情况及气管、胸膜腔有无损伤。吸尽胸腔内液体, 彻底止血, 放置胸腔引流管。及时回收胸腔镜器械, 撤除各种导线连接。认真清点手术物品数量。缝合完毕用3M切口贴覆盖伤口, 器械护士应快速清点并收齐所有物品, 将其带至手术室外, 避免遗留与腹部包相混。②开腹游离胃体和颈段食管, 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消毒腹部和颈部皮肤。经上腹正中线切口, 全方位拉钩暴露切口。递超声刀游离胃底、胃体至幽门;结扎胃左静脉并游离膈肌食管裂孔, 将食管下段拖入腹腔;两把直有齿钳离断贲门、胃小弯侧;食管下段用灭菌安全套套住, 10#线扎紧, 防止食管内容物溢出。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纵行切除胃小弯侧制管状胃;胃底大弯缝两针做牵引, 扎上带子与食管下段连接, 并用液状石蜡涂抹管状胃。准备湿纱布覆盖腹部切口行颈部手术。游离颈段食管后, 将胃从腹部经食管床拉至颈部;递小圆针1号线于胃体与食管裂孔处缝合固定3针, 以防胃缩至胸腔。递支气管钳于食管上段切断食管, 收集标本。0/1丝线吻合胃食管;放置鼻饲管。吻合完毕用1∶2 000氯己定消毒颈部伤口, 放置胶片引流。清点器械, 关闭腹部和颈部切口, 纱布覆盖。
4 结果
20例病例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出血50 mL~100 mL, 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5 d~7 d, 无胸腔感染、气胸、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能够达到常规三切口开胸手术相同的切除效果[3]。因术中充分做好体位安置工作, 所有病例均无出现皮肤和肢体受压情况。
5 体会
5.1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了解手术的特殊物品准备。熟练掌握手术步骤;熟悉手术医生操作习惯, 这些都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调试, 检查其性能。手术当日进一步检查物品的准备情况, 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意外, 做好随时中转开胸手术的准备, 做到有备无患。
5.2 娴熟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本手术中途需要变换体位、重新开器械包, 巡回护士应动作敏捷, 有条不紊配合。器械护士对台上的手术器械、物品要心中有数, 熟练掌握;观察手术进程, 集中精力, 以便准确迅速传递所需器械。严格无菌无瘤操作, 防止感染和肿瘤细胞种植。
5.3 熟练使用仪器和设备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本手术所需物品、设备较多, 仪器精密, 这就需要手术护士能熟练掌握胸腔镜器械安装;了解各仪器性能、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并能及时有效解决各种仪器、器械的常见故障,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做好各种仪器、器械的清洗保养及管理, 以备下一次手术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永标, 左传田.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临床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 2007, 2 (1) :45-47.
[2]王雅琴, 牟月燕.胸腔镜治疗胸科疾病的手术配合[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3) :432-433.
三切口根治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60例, 男45例, 女15例, 年龄46~70岁, 平均 (56±4) 岁。肿瘤长度为3~5cm43例, 1~3cm17例。术前可进半流质饮食44例, 可进流质16例。手术组30例 (进半流质饮食22例, 可进流质8例) 充分术前准备, 术前抗感染,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保护并改善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术前3天行肠道准备。全组根治术29例食管癌切除行胃代食管经颈部吻合术, 1例肿瘤经探查不能切除, 行食管胃转流吻合术。放化疗组30例 (进半流质饮食22例, 可进流质8例) 在进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保护并改善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同时, 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
1.2 治疗方法
手术组:气管插管麻醉完毕后, 先取左侧卧位, 行右后外侧剖胸切口经第5或6肋间进胸探查, 切断并结扎奇静脉, 游离肿瘤及其上下方食管, 上至胸顶, 下至膈肌食管裂孔, 仔细结扎止血, 注意勿损伤气管、主动脉、上腔静脉及颈部血管, 29例根治性切除者, 同时常规清扫各组淋巴结。1例肿瘤已广泛侵及降主动脉、气管, 粘连紧密, 难以切除。胸部食管及肿瘤游离完毕, 切除肿瘤及上下食管, 用带子将上下食管残端相连, 关胸, 使患者取平卧位。颈段食管癌切除, 一般是在胸部手术结束后与开腹游离胃同时进行, 取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前斜切口, 自甲状腺背面椎前筋膜间隙游离出食管及肿瘤, 游离食管时应靠近食管, 防止损伤左喉返神经及气管膜部, 切断食管时至少保留咽下食管0.5~1.0cm, 便于吻合。同时胸部手术结束后, 取上腹正中切口进腹, 游离全胃, 充分松解胃幽门处腹膜, 避免胃上提后出现幽门成角致幽门梗阻, 将膈肌食管裂孔与贲门分离并适当扩大, 食管自贲门处切断, 缝闭贲门, 将与上段食管相连的带子固定于胃底, 由左颈部切口将胃从腹部经膈肌食管裂孔、胸腔上提至颈部, 在颈部行食管胃底端侧吻合, 吻合毕, 将颈部软组织与胃壁固定3~4针, 以减轻吻合口张力。一层间断吻合23例, 吻合器吻合6例。颈部吻合后, 胃壁与膈食管裂孔固定3针。所有病例均行幽门成形。常规放置胃管和十二指肠鼻饲管。术后3周恢复后给予DDP+5-FU+CF方案进行化疗。放化疗组:首先予前后对穿照射, 分割剂量2GY/次, 5次/周。DT40GY后缩野, 避开脊髓, 改为斜野或侧野照射, 分割剂量1.1~1.2GY/次, 2次/d (间隔6h以上) , 使肿瘤总量达65GY左右, 并加用顺铂20mg静滴, 第1~5天、第28~32天;优福啶3片/次, 3次/d, 口服至放疗结束;同时予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疗效观察
治疗前及结束时作全面体检, 每2周行食道钡餐片1次, 放化疗组详细记录进食梗阻症状得到改善时放疗次数及放疗剂量;仔细观察和记录颈部淋巴结变化情况及消失时放疗剂量范围。手术组详细记录进食情况及吻合口有无狭窄、出血、漏等情况。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全面体检1次, 所有病人都随访3年以上。
2 结果
全组住院期间无死亡。1例姑息手术者术后5个月死于广泛远处转移;2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 3例发生颈部吻合口漏, 经引流换药等治疗痊愈, 未出现胸部并发症, 1年存活率91%、2年存活率68.8%、3年存活率56.6%, 现在仍有存活者。放疗加同期化疗组1年存活率82.5%、2年存活率67.5%和3年存活率57.5%, 现在仍有存活者。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
一般认为, 对上段食管癌手术选择应从严, 手术适应证限定于早期癌瘤, 病变长度<3cm, 而且较为低位。我们认为指征应适当放宽, 因为开右胸食管显露较好, 便于游离肿瘤、食管和清除淋巴结, 因此肿瘤长度不应严格受限。只要肿瘤没有严重侵及周围组织和器官以及远处转移, 均可考虑手术。
3.2 手术切口选择
根据多年经验及习惯我们选择右胸、上腹加左颈三切口。自右侧第5或第6肋间进胸, 食管和肿瘤显露充分, 也便于清除气管叉下淋巴结, 同时右胸内可直视胸导管和奇静脉, 若肿瘤侵及可一并切出其受累部分。这一切口不切开膈肌, 术后呼吸影响小。
3.3 食管癌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放疗成为中上段食管癌的重要手段。单纯外照射的失败原因88.9%是局部未控、局部复发、穿孔和转移。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 食管及头颈部肿瘤经放疗后出现补偿性加速再增殖, 表现为治疗周期延长、肿瘤局部控制下降。因此局部控制率、转移仍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问题。
顺铂和5-F U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放射增敏及抗肿瘤药物。优福啶是替加氟-尿嘧啶。替加氟是氟脲嘧啶的衍生物, 在体内经肝脏微粒体酶P450活化逐渐转变为氟脲嘧啶而起作用, 其化疗指数为氟脲嘧啶的1/4~1/7。口服吸收良好, 2h后作用达最高峰。作用持续时间长, 脲嘧啶可加强替加氟的作用, 可阻断替加氟的降解作用, 特异性提高肿瘤组织中氟脲嘧啶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 持久发挥抗肿瘤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持续静注5-F U的作用。作为放射增敏剂及抗肿瘤药物, 优福啶在理论上更具优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 手术加化疗近期疗效明显优于放化疗组, 但远期疗效两组相似。
参考文献
[1]万钧, 肖爱琴, 高淑珍, 等.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介标准[J].中国放射肿瘤学, 1989, 3 (4) :205~207.
[2]谷铣之, 殷蔚佰, 刘泰福, 等.中国放射肿瘤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
[3]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
[4]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1610.
[5]吴英恺.国际心胸外科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428~460.
浅析腋窝小切口腋臭根治术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资料共47例, 男21例, 女26例, 年龄14~40岁, 平均22岁, 有家族史者38例, 外用药物治疗23例, 经药物注射治疗无效4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异味, 腋毛生长完整。无其他疾病, 无凝血功能障碍, 腋窝局部无明显疤痕、结节、囊肿、痈肿等。
1.2手术方法
1.2.1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 清洁局部, 女性避开月经期。剪短腋毛, 术中患者仰卧于手术台, 双上肢外展、屈肘、置于脑后, 消毒术区。
1.2.2麻醉方法
用2%利多卡因10ml, 加生理盐水90ml及0.1%肾上腺素0.1ml配成含0.2%利多卡因麻醉剂。每侧注射40ml左右, 主要注射在皮下脂肪层, 分离皮肤及浅筋膜, 范围超过腋毛生长区10mm。
1.2.3手术操作
在腋毛区下缘和远端两点分别顺应腋纹横行切开皮肤2cm至皮下脂肪。用止血钳在两个切口处作皮下脂肪层顿性分离, 再用细长组织剪贴近真皮下锐性剪除皮下粘连的脂肪、皮脂腺等皮下附着物,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 使术区皮肤与浅筋膜完全分离形成一个完整的腔。操作中将手指放在皮肤表面感觉皮肤的厚度, 避免皮肤被剪破或局部残留物过多。将术区皮肤修剪成全层等厚皮片, 用刮匙搔刮皮片至皮片轻度变色腋毛大部分脱落为止, 用负压吸引器吸出脂肪、脱落的毛发及液体等杂物。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腔, 止血彻底后, 腋毛区下缘切口放橡皮引流条。用传统1号丝线缝合小切口, 远端切口缝合关闭, 腋毛区下缘切口边缘缝合一针固定引流条, 再用传统4号丝线在手术区缝3针将皮肤与浅筋膜固定, 后距腋毛区边缘15mm每侧均缝4针填纺锤样纱布加压打包包扎, 外用棉垫包扎, 24h除去引流条, 3d后拆加压包, 7~9d拆线。
2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1例因皮瓣中央形成浅表溃疡导致伤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恢复良好, 疤痕不明显, 皮瓣与基底贴附牢固, 无明显疤痕增生, 近期皮肤色深, 弹性差3例, 上肢感觉异常 (局部麻) 1例, 轻度肿硬共2例, 三个月内消失。全组病例腋臭异味消除, 未见复发, 外观满意, 上肢外展无牵拉感, 功能无障碍;术区腋毛生长稀少, 局部皮肤干燥。
3讨论
腋窝的汗腺位于真皮中层到皮下组织层, 主要位于皮下组织层。大汗腺也称顶泌汗腺, 分布范围与腋毛的分布范围大致相符, 但是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乳头状大汗腺分布可超出腋毛边缘, 这也是部分患者无论保守或是手术治疗疗效均不佳的原因之一。目前普遍认为腋臭的产生原因主要是腋窝部大汗腺受到内分泌的影响, 出现分泌功能的异常, 大量汗液排出到腋窝皮肤表面后, 汗液中的有机物被寄存于此处的革兰阳性杆菌、需氧性白喉杆菌等分解, 产生短链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而形成臭味。由于青春期汗腺分泌活跃, 故青春期狐臭异味明显,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至老年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部分有家族遗传性[4,7], 根据外科手术学要求手术尽量在直视下进行, 整形外科学要求形态和功能相统一, 避免全层皮肤缺损, 避免直线切口导致较大疤痕, 减少创面张力等原则。笔者所选的切口有以下优点:顺应皮纹行走方向, 两个手术窗口可使手术尽量在直视下进行, 切除的范围比传统手术大, 清除毛囊和汗腺较彻底, 减少复发。术中使用少量肾上腺素可以收缩局部毛细血管, 减少创面出血及麻药的吸收, 还可以延长麻醉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皮瓣缝合固定及外纺锤样纱布加压打包包扎避免皮瓣移位导致皮肤表面愈后不平整, 增加止血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尽早建立。皮瓣蒂部宽大, 血供不受影响, 切口愈合后疤痕小而隐蔽, 由于皮肤无缺损及手术创面表浅故上肢功能不受限, 术后腋毛生长稀少, 6~8个月切口痕迹可以消失。说明了本术式既尊重原则又有改进, 治疗和美容兼顾, 满足患者对现在医学发展的要求, 是一种较理想的腋臭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腋臭根治的手术方法。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腋窝腋毛边缘沿皮肤纹理行走方向小切口切开皮肤, 清除附于两侧皮瓣上的脂肪组织、毛囊、汗腺及适量浅筋膜下的脂肪组织, 缝合包扎, 第7~9d拆线, 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结果 47例患者术后效果满意, 1例因皮瓣中央形成浅表溃疡导致延迟愈合。结论 沿腋窝皮纹小切口腋臭根治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的优点, 比传统的手术方法效果好。
关键词:腋窝,腋臭,小切口,根治术
参考文献
[1]杜洁, 曹彦.腋臭的外科治疗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 2008, 17 (10) :1555-1557.
[2]沈华, 沈尊理, 黄燮青, 等.四种方法治疗腋臭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04, 13 (6) :686-688.
[3]王玲, 陈群英, 俞蓉萍.激光治疗腋臭226例报道[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 15 (2) :75.
[4]李菊妹, 刘小舒, 王金屋, 等.腋臭手术范围与疗效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 21 (3) :239-240.
[5]王高松.实用整容手术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3:14.
[6]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
三切口根治术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腋臭患者40例, 男18例, 女22例, 年龄15~35岁。40例患者中, 5例曾经做过其他治疗, 其中行注射治疗2例, 激光治疗2例, 小切口汗腺刮除治疗1例, 均因为效果不佳而放弃, 而进行本次研究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资料等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患者在手术之前, 要做好准备, 女患者要在术前洗澡, 并且避开月经期, 要注重清洗腋窝皮肤。在手术的过程中, 患者要取仰卧位, 双臂展开, 双手放于枕头下, 充分展露腋下部位。手术人员在对切口进行设计时, 在患者腋中部顺沿皱襞画两条平行线, 两条线的间距3~4cm, 以此为切口线, 用碘酊对其进行固定。还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 再注射利多卡因, 注射的含量要有所控制, 对患者局部浸润肿胀麻醉, 以使患者的皮下组织肿胀[1]。在进行手术时, 手术人员在切开皮肤至脂肪组织时, 要沿设计线切开, 然后再分别向两侧锐性分离皮瓣, 一直到标记线为止, 用左手将皮瓣提起, 将其从皮面支撑时要用到示指和中指, 然后再让皮瓣翻转。对皮瓣底面上的多余脂肪组织剪除时, 一定仔细, 让真皮下的血管网保留下来。修剪完之后, 就可以看到凸起的褐色毛囊, 它是在皮瓣的底面。当修整完皮瓣之后, 就需要剪除一层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的厚度大约5mm, 在止血的过程中要用到电凝, 当剪去两侧皮瓣的皮缘后, 需要对创面进行冲洗, 然后再用丝线将切口缝合, 还需要挂住一点深筋膜。手术后术区打包加压包扎, 术后第3天换药, 需要对患者的外层敷料进行更换, 继续用绷带绑扎。在第7天, 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拆线, 拆线后需要控制上肢活动的时间, 控制时间2个星期, 患者在1个月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2]。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可知, 判断患者的异味是否消除, 需要根据患者皮瓣有无坏死、是否感染、瘢痕明显程度和活动是否受到限制来判定。在进行综合评价时, 需要根据患者的满意度和客观检查来进行, (1) 优:取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2) 良: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3) 差:患者术后无效[3]。
结果
在40例患者中, 来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的有39例, 失访1例,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 如感染、皮下血肿、皮肤坏死和延迟愈合等情况等。对患者随访6个月, 有39例患者的异味完全消除, 无出汗时有轻微异味者。对患者随访1年, 有38例患者的异味完全消除, 1例患者出汗时有轻微异味。对患者随访2年, 有36例患者的异味完全消除, 3例患者出汗时有轻微异味。患者的瘢痕都不显著, 上肢活动没有受到限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优92.3%, 良7.7%, 差0, 见表1。
讨论
对于腋臭而言, 其发病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腋部大汗腺分泌过度, 使得分泌物经细菌作用, 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腋臭症大汗腺处于表皮下较深的部位, 并且腋臭症大汗腺腺体的体积也较大, 所以, 要想达到根治的目的, 就必须使浅筋膜以上的脂肪、汗腺和毛囊等能够充分祛除[4]。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而言, 其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但非手术治疗产生的效果却无法令人满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开始采用手术治疗腋臭, 但是手术治疗往往也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直至今天, 人们开始采用顺沿腋皱襞双平行切口根治术, 不仅满足了整形美学要求, 还能取得满意的治疗疗效, 成为医学界人人关注的焦点。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采用顺沿腋皱襞双平行切口根治术治疗40例腋臭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采用根治术治疗腋臭有很多优势, 首先就是切口设计比较合理, 手术人员在切口时, 是根据皱襞来进行的, 使得患者两侧臂和腋窝轮廓线相一致, 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力的方向得到分散, 所以做完手术后患者的瘢痕并不明显。其次, 就是能取得满意疗效。最后, 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对患者采用肿胀麻醉技术, 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在采用沿腋皱襞双平行切口根治术治疗腋臭患者时, 还会破坏毛囊, 所以在手术完之后, 大多数的患者都不会再长出腋毛, 对于爱美的女性而言, 这可谓是一举两得[5]。
综上所述, 用顺沿腋皱襞双平行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患者不仅满足美学要求, 还能取得满意的治疗疗效, 是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并发症少的治疗手术,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 汪立川, 解永学, 等.“几”字形成切口腋臭根治术[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2, 10:175.
[2] 曹广信, 王少华, 吕建平, 等.改良“z”形切口根治术治疗腋臭180例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 2013, 15 (11) :1263.
[3] 李菊妹, 刘小舒, 王金屋.腋臭手术范围与疗效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 21 (3) :239-240.
[4] 夏东胜, 陈晓晓, 何冬梅, 等.经小切口皮下修剪联合筋膜切除治疗腋臭[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17 (6) :820-821.
三切口根治术 篇6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食管癌病人,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50岁~81岁,平均65岁。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提示为食管中段癌,病理证实为鳞癌。术前增强CT检查提示肿瘤无明显外侵,纵隔淋巴结无肿大,均行食管胃颈部吻合。
1.2方法
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右胸抬高45°,右手外展,消毒左颈、右胸、腹。上腹正中切口10cm游离胃,同时清扫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贲门淋巴结。充分游离下段食管,于贲门部切断食管并结扎。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将胃制成管状胃,加强缝合胃残端后备用。将食管残端经食管裂孔推向胸腔。单肺通气取右腋中线第7肋~8肋1cm切口置入胸腔镜,探查胸腔后,再做腋前线第4肋间1.5cm切口为胸腔镜器械置入孔,置入5mm超声刀或离高束、小卵圆钳。助手左手经腹部切口右侧肋弓下腹膜外进入胸腔,向前扒压不张的右肺,充分暴露后纵隔,将食管断端经食管裂孔推入胸腔,并将结扎线从操作孔牵出。提起食管残端用超声刀充分游离食管及肿瘤,由于有操作手的辅助,可轻松游离奇静脉弓下食管至胸廓入口而不需切断奇静脉弓。清扫食管旁、下肺静脉旁、右支气管隆突下、气管旁、上腔静脉旁淋巴结。并在电视胸腔镜的监视下将管状胃经食管裂孔、食管床一气呵成拉至颈部与食管吻合,减少了上提胃过程中胃扭转的几率。取左颈斜切口,在颈部用21号吻合器行胃食管吻合,加强吻合后关闭颈部伤口。检查胸腔、腹腔分别置入胸管、腹腔引流管后关闭。术后撤去体位垫,安置好病人。撤去胸腔镜仪器及相关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后备用。术后认真做好腔镜器械的清洗、保养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
1.3结果
本组病人无胸部切口的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为160min~180min,胸部手术时间为25min~30min。术中出血100mL~300mL,术中清扫淋巴结无明显困难。术后24h胸腔引流液180mL~500mL,48h拔除胸管,72h~96h能下床活动。无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术期死亡。18例病人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期1个月~24个月,术后恢复好,无吻合口狭窄,无复发。术中无一例因手术中体位安置不当而引起并发症。
2 护理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术前访视
有报道表明,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2]。无胸部切口的食管癌根治术是本院近年来开展的新手术,病人对此缺乏更多的了解,常表现出紧张、焦虑心理,对手术中发生的情况以及手术治疗效果十分担忧。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其重要。巡回护士要在查阅病历、参加术前讨论了解病人的情况后再访视病人,可以根据该手术的优点简单向病人介绍一些手术的相关内容、手术治疗体位、效果等缓解病人心理压力,使病人处于良好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1.2器械物品准备
奥林巴斯高清电子胸腔镜及其配套设备、超声刀、血管结扎束闭合系统、体位垫及支架、床卡若干等需在术前检查是否准备到位。上台的器械彻底灭菌,以防感染,不能耐高温高压的均使用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3]。手术器械和电视监视系统均属于贵重仪器,因此,工作中应仔细谨慎、轻拿轻放,使用前认真检查,接电检测,以确保功能良好。
2.2巡回护士配合
2.2.1术前体位安置
病人行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由麻醉医生负责保护,手术医生以及工勤员站于病人左侧负责病人翻转45°,巡回护士负责体位垫的置入,右上肢置于特殊手臂托架上,保持手臂功能位置,两侧床卡分别放入减压垫固定,髋部用约束带固定,双腿间置一软枕。安置体位必须多人协作、动作一致、妥善约束,确保病人安全。
2.2.2术中体位观察
术中应严密观察床卡、约束带固定情况,注意不能使病人的手臂受压或过分外展,防止臂丛神经受压。病人双眼以眼罩保护,左耳棉球填塞后3M贴膜封闭,防止消毒液损伤及眼球暴露引发角膜伤害。
2.2.3术后病人护理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负责气管插管及头颈肩部,手术医生在病人左侧负责扶持躯干,巡回护士依次松解右上肢托架、床卡、约束带,迅速撤去体位垫,协助将病人安置平卧状态,协助麻醉拔管后将病人送入麻醉恢复室。
2.3器械护士配合
术前20min洗手上台,认真检查胸腔镜手术器械及手术相关器械各部件的完整性,关节是否灵活、小部件是否齐全,清点物品后协助医生消毒,手术中迅速准确传递器械,及时清理超声刀、离高束、高频电刀头上的黏滞物,镜类器械仔细安置,避免碰撞、受压扭曲,防止滑落、划伤、摔下等,护士一定要熟悉手术步骤及各种器械的功能,以便做到及时、迅速、准确地传递器械,熟练配合手术医生,以缩短手术时间[4]。手术结束按流程分类处理相关器械。充分的器械物品准备、消毒和灭菌是配合手术的关键,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5]。
3 小结
无胸部切口的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与胸腹颈联合切口食管癌根治原则相同,不同的是病人胸部切口被两个不超过1.5cm小洞代替。因此,护士除了熟悉普通食管癌手术的配合流程,更要进一步熟悉无胸部切口的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做到术前准备好器械,以最佳使用状态给术者备用,做到术中迅速而准确配合,并及时有效的解决各种器械仪器的常见故障,在术后做好各种仪器及器械的清洗保养及管理,以备下一次手术使用[6]。手术过程中护士紧张、熟练、有序配合及围术期科学、恰当、细致的专科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备条件[7]。
参考文献
[1]刘晓.经腔镜深静脉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12) :44-45.
[2]王丽霞, 吴秀红.气管切除后人工气管植入术的手术配合[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22) :47-48.
[3]曹畅, 贺吉群, 刘秋红.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剜除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12) :20-21.
[4]沈惠青.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合并肠切除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5) :16-17.
[5]李轶敏, 周亚昭.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5) :22-23.
[6]王雅琴, 王海红.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配合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7) :39-40.
三切口根治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的24例宫颈癌患者来自于湖北省荆门市康复医院妇产科。按1995年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对宫颈癌的诊断分期进行判断, 将宫颈癌分为Ia~Ⅱa期。常规组12例宫颈癌患者, 年龄38~60岁, 平均年龄 (45±1.5) 岁, 术前分期为Ia 4例, Ib~Ⅱa 8例, 下腹部手术史3例, 3例伴有高血压合并症, 4例伴有糖尿病合并症。对照组12例宫颈癌患者, 年龄49~65岁, 平均年龄 (50±1.5) 岁, 术前分期为Ia 5例, Ib~Ⅱa 4例, 下腹部手术史2例, 6例伴有高血压合并症, 3例伴有糖尿病合并症。上述患者都没有严重的内分泌疾病, 没有放化疗病史。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发作原因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1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开腹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麻醉方法为在气管内插管, 静脉复合麻醉。然后在下腹部切口6~8cm, 再向肚脐侧延长, 进行子宫大面积切除术和淋巴结大面积清扫术。对照组12例宫颈癌患者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进行宫颈癌根治术。麻醉方法同常规组。先在肚脐上方做1.0cm切口, 插入10mm套管和腹腔镜, 同时向腹腔内注入CO, 压力控制在12~14 mm Hg (1 mmHg=0.133 kPa) ;再在肚脐下方与左右髂前上棘的1/3处放入两个套管, 作为第二和第三操作孔;最后左右耻骨联合距腹中线3em处放入两个套管作为第四和第五操作孔。将举宫器置入阴道, 在腹腔镜下检查盆腔脏器、宫旁组织, 确定其没有侵犯后进行手术治疗。用超声刀先打开血管鞘, 依次对髂总、髂内、髂外、闭孔、腹股沟深淋巴结等处进行清扫。然后下推膀胱及子宫旁边的组织, 将子宫动脉暴露。在下腹部切口后, 将子宫提拉与切口外, 切除子宫[6]。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不同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 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淋巴清扫数目进行比较分析, 具体见表1。将两组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具体见表2。由表1可看出, 两组治疗方法中清扫淋巴数目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常规组手术时间为 (215.8±10.5) min、术中出血量为 (595±80.1) m L、下床活动时间为 (3.8±0.5) d、术后排气时间为 (3.0±0.7) d、住院时间为 (15±4.5) 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 (233.4±20.5) min、术中出血量为 (300±41.3) m L、下床活动时间为 (2.7±0.5) d、术后排气时间为 (2.5±0.3) d、住院时间为 (12±3.5) d。除在手术时间上, 采用腹腔镜为辅助手段的对照组略长于常规治疗组外, 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上, 采用腹腔镜为辅助手段治疗的对照组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 两组各项比较值 (P<0.05) , 有显著性差异。常规组手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 2例发生尿潴留, 1例下肢静脉血栓, 并发症发生率41.7%;对照组发生3例发生尿潴留, 1例发生肠梗阻, 3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 并发症发生率37.38%, 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P<0.05) ,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近些年来, 腹腔镜的广泛运用及相关知识的普及[7], 越来越多的妇科手术已经在腹腔镜下进行。特别是在腹腔镜下治疗子宫恶性肿瘤, 其疗效已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疗效相当。其速度快、创伤面小、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目前已被大部分医院所引进。其比较高的临床疗效, 目前基本已得到肯定, 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痊愈率高的特点, 已被广大宫颈癌患者采用。
参考文献
[1]徐金贵, 金晶, 李锦.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宫颈癌根治术临床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1 (10) :882-884.
[2]郭红丽.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32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0, 50 (47) :74-75.
[3]彭桂华.年轻妇女宫颈癌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5) :12-14.
[4]黄晓莉.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24) :122-123.
[5]Pellegrino A, Vizza E, Fruscio R, et al.Total laparoscopic radical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Ib1stage cervical cancer:analysis of surgical and oncological outcome.[J].Eur J Surg Oncology, 2009, 35 (1) :103-105
[6]Ferrigno R, Campos de Oliveira Faria SL, Weltman E, et al.Rad-iotherapy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cervix cancer withtelecobalt and low-dose-rate brachytherapy:retrospective analysisof results and variable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3, 55 (3)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