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根治术(精选6篇)
甲状腺根治术 篇1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最常见的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其主要病理学类型, 占86.0%[1]。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术后131I治疗和TSH抑制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颈部淋巴结清扫。这类患者术后未行TSH抑制治疗前处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状态, 少数患者还合并甲状旁腺功能减低[1]。本文通过观察8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的甲功、i PTH、血钙及骨密度测定, 以提高对骨质疏松的防治,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9例, 其中女性64例, 男性25例, 年龄为18~74岁, 平均年龄 (40.2±2.8) 岁。所有患者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 (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颈部淋巴结清扫) , 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个月来我科准备行131I清甲或清灶治疗, 4~6周内均未服用优甲乐TSH抑制治疗。治疗前常规检查FT3、FT4、TSH、i PTH、血钙, 同时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另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20名, 女性30名, 年龄20~70岁, 均未服用影响钙、磷代谢药物, 行FT3、FT4、TSH、i PTH、血钙检查。
1.2 检测方法
1.2.1 骨密度测定。
采用美国GE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 , 测定部位为腰椎 (L2-4) 和髋关节, 包括 (WARD'S三角区, Troch, Neck) [2]。
1.2.2 样本采集。
血清样本采集为采集空腹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置于低温冰箱冰冻保存, 同一批试剂测定。
1.2.3 试剂及方法。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游离甲状腺激素 (FT4) 、三碘促甲状腺激素 (TSH) , 甲状旁腺激素 (i PTH) 检测采用西门子Centaur XP化学发光分析仪;血钙检测采用罗氏公司生化分析仪P800。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术后的甲状腺功能、i PTH、血钙检测结果及术后骨密度检测结果。
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以FT3、FT4、TSH、i PTH、血钙检查结果为依据进行评定, 正常参考值为FT3 4~10 pmol/L、FT4 10~31 pmol/L、TSH 0.3~5.0 m IU/L、i PTH 1~10 pmol/L、血钙浓度2.25~2.75 mmol/L, 超出正常值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低于正常值则提示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甲功、i PTH、血钙检测结果
术后4~6周, 8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FT3平均为 (0.64+0.20) pmol/L, FT4平均为 (2.42+0.78) pmol/L、TSH平均为 (93.36+23.73) m IU/L。89例患者中, 84例甲状旁腺功能正常, 有5例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患者的i PTH、血钙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01。
2.2 8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骨密度检测结果
89例患者中, 19例骨质疏松, T值为L2-4 (-2.63±0.121) , Troch (-2.59±0.168) , ward's (-2.61±0.153) , Neck (-2.60±0.165) ;6 0例骨密度减低, T值为L2-4 (-1.72±0.321) , Troch (-1.59±0.188) , ward's (-1.65±0.271) , Neck (-1.60±0.264) ;10例骨密度正常, T值为L2-4 (1.23±1.221) , Troch (1.59±1.288) , ward's (1.41±1.313) , Neck (1.60±1.277) 。见表2。
3讨论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异常会影响骨代谢。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治术后由于甲状腺组织被切除而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 少数患者因术中甲状旁腺受损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从而导致骨代谢异常、骨代谢紊乱, 引起骨密度减低或骨质疏松。
本研究中, 8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治术后4~6周均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 89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01) ;有60例为骨密度减低, 占67.42% (60/89) ;有19例为骨质疏松, 占21.34% (19/89) 。甲状腺功能减低引起骨质疏松的因素可能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时体内的蛋白合成发生障碍, 可使骨形成受阻;甲减时, 肾脏常发生黏液性水肿,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合成受到影响;同时, 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成骨细胞的直接刺激作用明显减少;还由于甲状腺激素和降钙素水平都显著降低, 共同导致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活性降低, 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时, 破骨细胞作用减弱, 骨钙动员和释放减少, 肾脏排磷减少, 血磷升高, 也使1, 25 (OH) 2D3生成减少, 共同造成低钙血症, 使骨形成的原材料缺乏, 引起骨质疏松[3]。对这类患者应积极纠正甲状腺功能减低, 及时处理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定期复查检测血清钙、磷, 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摘要:目的 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PTH、血钙、骨密度进行测定,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是否需要积极防治骨质疏松。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9例, 所有患者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 46周内均未服用优甲乐TSH抑制治疗。治疗前常规检查FT3、FT4、TSH、iPTH、血钙, 同时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结果 8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治术后1个月, FT3为 (0.64+0.20) pmol/L, FT4为 (2.42+0.78) pmol/L、TSH为 (93.36+23.73) m IU/L。89例患者中, 84例血清iPTH为 (56.76+20.11) pg/m L, 血钙 (2.25+0.26) mmol/L, 5例患者iPTH (3.26+1.63) pg/m L, 血钙 (1.42+0.45) mmol/L。89例患者中, 19例骨质疏松, 60例骨密度减低, 10例骨密度正常。结论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异常会影响骨代谢。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治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 少数患者因术中甲状旁腺受损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从而导致骨代谢异常、骨代谢紊乱, 引起骨密度减低或骨质疏松。对这类患者应积极纠正甲状腺功能减低, 及时处理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同时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骨质疏松
参考文献
[1]杨雷, 郑荣寿, 王宁, 等.2010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4, 48 (8) :663-668.
[2]韩静, 江霞.甲状腺疾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3, 19 (20) :3694-3696.
[3]陈慧敏, 陈弈桦, 胡志宏.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骨矿含量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6, 21 (4) :255-256.
甲状腺根治术 篇2
我院特别重视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办法,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策略与单侧甲状腺癌又有不同,甲状旁腺被误切和血供受损是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甲状旁腺位置的变异,外观的个体差异,肿瘤侵犯是甲状旁腺被误切的常见原因,分离过程中结扎切断损伤甲状旁腺的供血血管导致其术后血供障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15年3月5年间共收治双侧分化型甲状腺癌53例,其中女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18例。乳头状癌37例,滤泡状癌16例,均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辨认并原位保护4枚甲状旁腺的25例,辨认并原位保护3枚甲状旁腺21例,2枚的4例,1枚的3例。其中4例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血中甲状旁腺素可测及,给予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后2~3个月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正常,无一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
1.2方法术中甲状腺的识别与保护:通过分析总结这些病例,我们在双侧甲癌根治术中甲状旁腺保护措施包括:(1)避免误切,术中辨认及原位保护。熟悉解剖位置,综合分析解剖教材及国内外临床实践报道,结合本院实际术中所见认为,上甲状旁腺的位置比较恒定,大多数位于甲状腺中上1/3后侧。约77%位于环甲连接部的后方、与喉返神经及其附近的血管分支紧密相邻,有时并被喉返神经掩盖。腺体大多有一个小蒂,并为脂肪组合包裹。约22%的甲状旁腺附着于甲状腺上极的后方,该位置的甲状旁腺均位于甲状腺包膜之下;切开甲状腺包膜后,有一含细小血管的蒂与甲状腺相连,但极易游离。极少数的甲状旁腺可位于颈总动脉附近,位置较固定,过去认为其血供大多数来自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支,但现在认为甲状腺上、下动脉均承担其部分血供;下甲状旁腺位置变异较多,其中约50%位于甲状腺背面下1/3处,约1/4位于甲状腺侧叶下端近甲状腺下动脉入腺体处,其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或最下动脉。注意个体差异,甲状旁腺外形及位置变异较常见,术中辨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原位保护,游离甲状腺时注意紧贴甲状腺被膜,术中避免使用吸引器。(2)避免损伤血供:处理甲状腺下动脉时,在甲状腺3级分支处紧贴甲状腺离断结扎,使用超声刀作为游离组织的工具,游离过程注意颜色变化。(3)因根治需要术中怀疑为甲状旁腺的取部分组织作快速病理检查,明确为甲状旁腺的予以保留[3]。(4)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应注意辨认及保护甲状旁腺,在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前,一定要确认上甲状旁腺,因为上甲状旁腺位置相对固定。在大多数情况下,下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下极之前方或后侧方,也有相当多数位于胸廓入口的胸腺舌部。极少数可以随胸腺下降至纵隔内或由于早期发育停止而停留于颈部高位。由此可见,下甲状旁腺的分布范围可自下颌角到心包的任何部位。
一般正常的甲状旁腺呈扁平卵圆形,与脂肪颗粒、淋巴结极为相似,呈黄褐色,较脂肪颜色偏深,比一般的淋巴更柔软,出现血供障碍后极易变色。甲状旁腺与甲状腺在胚胎学上具有同源性。由于甲状旁线的供血约80%由甲状腺下动脉提供,上甲状旁腺的供血来源于上行支,下旁腺来源与下极支。约有20%的甲状旁腺由甲状腺上动脉后支或甲状腺最下动脉等其他血管供养,由于这些血管都比较纤细,易发生损伤,因此,在临床上易发生静脉回流障碍而引起的甲状旁腺损伤。
2结果
经治疗后,其中4例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给予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后2~3个月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正常,无1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
3讨论
随着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上对于甲状腺癌根治更标准化、规范化[4]。甲状腺根治术是通过对原病灶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在双侧甲癌根治术中甲状旁腺保护措施具体包括:(1)避免误切,术中辨认及原位保护。熟悉解剖位置,并注意个体差异,甲状旁腺外形及位置变异较常见,术中辨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原位保护,游离甲状腺时注意紧贴甲状腺被膜。(2)避免损伤血供:处理甲状腺下动脉时,在甲状腺3级分支处紧贴甲状腺离断结扎。(3)因根治需要术中怀疑为甲状旁腺的取部分组织作快速病理检查,明确为甲状旁腺的予以保留。这些措施对于双侧甲癌行根治手术病例可有效保护甲状旁腺,防止或减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振东,刘宏伟,董慧蕾,等.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甲状旁腺及其功能的保护[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5(11):899-903.
[2]张滨,连凌云,李小毅,等.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原因分析及功能保护[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3):334-336.
[3]Kai H,Dingyuan L,Mingqing H,et al.Protection of Parathyroid Function Using Carbon Nanoparticles during Thyroid Surgery.[J].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official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13,149(6):845-850.
甲状腺根治术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2011年3月我科行甲状腺癌根治术200例, 男80例, 女120例;平均37岁;手术方式:甲状腺癌切除+同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1.2 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 其中切口出血1例, 手足抽搐9例, 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后, 均康复出院。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护理
病人回病室后取平卧位, 其血压平稳或全身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 颈部给予盐袋压迫, 预防切口出血。
2.2 呼吸道管理
注意保持颈部水平位置, 避免后仰或前屈过度, 影响正常愈合。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给予血氧监测及低流量吸氧, 协助病人翻身、叩背咳痰。甲状腺癌根治术后, 病人一般因咽喉疼痛、发干, 不敢咳嗽, 痰液黏稠, 不易咳出, 应给予雾化吸入, 鼓励病人咳痰, 预防肺部感染。
2.3 饮食护理
病情平稳或全身麻醉清醒后, 护士及时协助病人进食少量温凉或流质饮食, 观察有无不适, 禁忌过热流质, 以免诱发手术部位血管扩张, 加重创口渗血。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的, 由护士协助其进食。
2.4 引流管的护理
注意保持有效负压吸引, 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翻身时扭曲、受压或脱出, 2 h挤压引流管1次, 防止小血块堵塞。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 术后1 h内, 引流液为10 mL~20 mL。全天液量少于10 mL, 可以拔除引流管[3]。如发现引流液呈乳白色, 提示可能有乳糜漏, 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5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5.1 术后出血护理
观察切口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如有潮湿, 应及时通知医生换药。严密观察引流量, 术后切口引流量不应超过100 mL。观察颈部是否迅速肿胀增大, 如引流出血液多而快, 病人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应立即通知医生, 配合医生立即行床边拆除切口缝线, 敞开伤口, 去除血块。
2.5.2 呼吸困难和窒息
呼吸困难和窒息是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 多发生于术后48 h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 颈部肿胀, 切口渗出大量鲜血, 应立即通知医生, 在床边进行抢救, 敞开切口, 除去血肿, 如呼吸仍无改善, 应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 有无呼吸困难、窒息等情况。
2.5.3 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损伤
术后护士鼓励病人发音、进食, 注意有无声音嘶哑以及进食有无误咽和呛咳, 以便及早发现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损伤的征象, 及时对症护理。加强对出现上述症状的病人在饮食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 应关心、安慰病人, 告诉病人这些现象多为暂时性, 可以通过理疗等处理后自行恢复。如发生误咽和呛咳, 协助病人坐起进食, 并鼓励其进半流食或固体类食物。
2.5.4 甲状腺危象
多在术后12 h~36 h出现高热 (40 ℃以上) , 脉快且弱, 脉搏>120/min, 烦躁、大汗、谵妄甚至昏迷。出现此种情况应立即行物理降温, 给予氧气吸入, 补充碘剂、激素,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若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 还应补充甲状腺素, 并长期服用。
2.5.5 手足抽搐
多为甲状旁腺受损[4], 在术后1 d~3 d出现。严密观察病人面部、口唇周围和手、足有无针刺和麻木感。饮食适当控制, 限制含磷较高的食物, 如牛奶、瘦肉、蛋黄、鱼类等。给予病人高钙低磷食物, 如绿叶蔬菜、豆制品等, 症状轻者, 口服钙片, 每周测血钙或尿钙1次, 随时调整用药剂量, 抽搐发作时, 应立即静脉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 以解除痉挛。2周~3周后轻者可恢复, 严重者可出现面肌、手足持续痉挛, 甚至发生喉、膈肌痉挛, 引起窒息而死亡。
3 讨论
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术中可能损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甲状旁腺, 术后存在发生甲状腺危象的风险, 因此需加强围术期护理, 满足身心各方面的需求, 以最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由于从颈2~颈7棘突由短到长, 关节后仰的活动相应由大到小, 使上颈段脊神经根受压迫较下颈段脊神经明显, 因此引起的临床表现为以压迫耳大神经、枕小神经为主的头部疼痛及压迫膈神经引起的恶心、呕吐[5]。病人术前手术体位训练能够减轻术中病人躁动, 防止误伤神经、血管和甲状旁腺[6], 减轻术后疼痛。另外, 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如有异常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咳出呼吸道分泌物, 痰黏稠不易咳出者, 给予雾化吸入。如有呼吸困难, 应观察有无血肿、皮下气肿等, 如有压迫气管, 尽快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注意观察颈部伤口引流情况, 观察有无手足抽搐、麻木及胸闷, 进食后有无呛咳、声音嘶哑等[7,8]。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协助其下床活动及排便, 做好出院指导。通过对病人精心护理, 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了病人早日康复, 对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癌根治术病人的术后护理。[方法]对200例甲状腺癌病人行甲状腺癌切除+同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同时加强术后体位护理、呼吸道管理、饮食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 其中切口出血1例, 手足抽搐9例, 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甲状腺癌根治术病人的术后护理, 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杨翠梅.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5) :838-839.
[2]陈丽英.15例甲状腺癌根治术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3A) :1740-1741.
[3]彭雅玲, 伍石华.甲状腺癌病人术后护理体会[J].南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7 (2) :241-242.
[4]孙梅.1例甲状腺癌颈胸联合根治加全喉及部分气管切除胸骨柄造瘘术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9, 5 (10) :17-18.
[5]王芳歌, 范军.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预防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 (2) :30-31.
[6]迟慧梅, 贾士金.甲状腺癌根治术209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7) :65-66.
[7]赵敏, 夏志卿.甲状腺癌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增刊1) :43-44.
甲状腺根治术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例,男性1例,年龄37岁,女性1例,年龄52岁,病灶均于左侧,病理报告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出现乳糜胸的时间分别为术后第4天和第5天,乳糜胸引流量每天300~400mL,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乳糜试验阳性。均给予持续胸腔闭式引流,补充血容量,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1例行2次手术探查缝合漏口后治愈出院。
2 讨论
2.1 乳糜胸发生的原因
甲状腺癌是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大多数患者需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乳糜胸是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少见但对生命有潜在威胁的严重并发症,其原因有:(1)胸导管解剖上的变异,颈段胸导管在解剖上变异较多,注入部位也不恒定,可注入左颈静脉角或左锁骨下静脉[1],因此颈淋巴清扫手术时易于损伤。(2)胸导管断裂后,手术医生可能比较重视胸导管注入静脉处的结扎,而胸导管远心端的回缩往往容易忽略,致使临床上出现胸导管结扎后仍出现乳糜瘘[2]。(3)胸导管破损后结扎未确切,致使乳糜液外流不畅,穿破纵隔胸膜注入胸腔而形成乳糜胸[3]。(4)胸导管管壁薄、脆性大,手术结扎胸导管后,纵隔段胸导管压力增高,破裂而致乳糜液外溢至纵隔、胸腔。因此,术中结扎好胸导管或淋巴管破裂口是预防和避免乳糜胸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
2.2 乳糜胸的观察及处理
术后1~2d,颈部负压引流管中以血液、淋巴液等渗出为主。由于未能正常进食,乳糜液呈淡黄色混在引流管中而不易被发现。由于普食中含有大量的长链三酰甘油,经肠道吸收进入淋巴系统,增加乳糜液的形成,所以一般都在术后开始进食时较容易被发现。正常情况下颈淋巴结清扫术后24h内引流量约30~150mL血性液体,以后逐渐减少,呈淡血性,当引流量减少至5~10mL时拔管。正常拔管时间平均为术后2~3d。本组2例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引流管内引流量逐渐增多,外观为淡黄,继而为白色,术后第4天和第5天患者突感胸闷、气促、烦躁,同时胸前区及左锁骨上皮肤出现片状溢斑、急诊床旁胸片示双侧胸腔中等量积液,考虑为乳糜胸,立即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颈部引流适度加压包扎。本组1例患者经保守对症处理后乳糜胸得以控制。1例患者引流6d后未见引流液减少,采用颈部拆开切口,找到漏口进行结扎缝合,静脉角碘仿纱布堵塞,加压包扎后治愈。
2.3 颈部引流护理
2例患者均采用左颈部持续负压吸引(吸引负压在-2.2~-6.8kPa之间,一定要保证皮瓣下密闭不漏气[4])保持引流管通畅,负压引流器须每日更换,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及牵拉脱出。定时捏挤引流管,以防引流不畅,引起切口水肿。引流管留置时间以24h引流量<10mL考虑拔管。
2.4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闭式引流管主要靠重力引流,因此,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水封瓶液面须低于胸腔引流口60~100cm,引流瓶须低于患者的胸腔引流口,防止引流液逆流,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水封瓶内玻璃管中水柱的波动,以及是否有液体自引流管口排出。
2.5 饮食护理
出现乳糜漏的患者须低脂饮食,因高脂肪类饮食会影响淋巴管的愈合。乳糜液的主要成分为脂肪、蛋白质、葡萄糖、电解质,引流量过多时可致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因此,须加强支持治疗,从静脉给予高营养支持,本组2例患者日补液量为3 000~3 500mL,脂肪乳剂支持治疗,均未出现营养不良情况。
2.6 心理护理
当患者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打击。如出现术后并发症,加重了恐惧心理,护士应安慰、关心、耐心解释,帮助患者亲属解除悲观情绪,实事求是告知手术过程,治疗中、康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使患者亲属情绪稳定,协助做好患者的疏导工作,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3 小结
乳糜胸是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通过2例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到严密的生命体征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做好乳糜胸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动态,为医生确诊及进一步治疗打好基础,以致乳糜胸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正红,唐平章.颈廓清术后乳糜瘘的治疗及预防[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4):244.
[2]樊天友,沈飙,朱汉达.胸导管结扎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1,14(6):428.
[3]戴玉姣,吴雨雷,梁东梅,等.颈部手术乳糜瘘的处理和预防[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3):262.
甲状腺根治术 篇5
关键词: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临床效果
甲状腺癌属于临床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于青壮年女性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癌患者占所有甲状腺疾病患者的7%~10%,且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1,2]。临床治疗甲状腺癌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但由于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涉及范围较大,加之甲状腺解剖复杂,人体重要神经血管于颈部密集分布,患者手术后病情容易反复,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3]。由此可见,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于帮助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采用了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方案对患者展开护理服务工作,并收获了良好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详细情况与相关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4月-2016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根治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中随机抽选76例作为本研究的护理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依照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甲状腺癌诊断标准被确诊为甲状腺癌。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采用数字抽选的方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观察组中,女34例,男4例;年龄22~53岁,平均(37.69±5.25)岁;病理类型:髓样癌2例,滤泡腺癌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对照组中,女33例,男5例;年龄22~54岁,平均(37.74±5.18)岁;病理类型:髓样癌2例,滤泡腺癌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9例。将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案
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案,其中,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疼痛护理、切口负压引流管护理、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地与患者交流,尽快消除护患间的疏离感。帮助患者熟悉病房及医院周边环境,掌握医院常规设施的使用方法,以缓解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在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生活背景等其他相关个人情况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抒发内心对于癌症、手术的焦虑与恐惧。由于患者还会担心疾病给未来工作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列举相关疾病的治疗成功案例,强调手术医师的高超技术与手术的安全性,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前护理:手术前1 d,护理人员应主动探视患者,并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治疗对于疾病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引导患者以正确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另外,护理人员要将手术的进行流程、术中注意事项以及配合事项提前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此时,护理人员要以温和、亲切的态度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提醒患者于手术前6 h以内禁止饮水,12 h以内禁止饮食,必要时还可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使患者提前掌握手术结束后的正确咳嗽、呼吸方式。(3)呼吸护理:手术结束后,为患者除去枕头,保持身体平卧体位,使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以确保患者于麻醉状态下呼吸顺畅。当患者逐渐清醒,且血压波动趋于平稳状态后,可适当改为半坐卧位,便于患者能将痰液顺利咳出。此外,半坐卧位还能使渗出的液体得到引流,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与性状,避免因引流管发生堵塞而导致患者手术切口出血。同时,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应急措施。(4)饮食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应禁食6 h,当无恶心、呕吐等情况出现时可适当给予少量易于消化的温凉流质饮食,为了防止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切口渗血的情况,选择的食物温度不宜过热,避免选择辛辣刺激的食物。当病情与身体功能缓慢恢复时,可逐渐调整饮食结构,循序渐进地实现流食至半流食的过渡。若患者出现音调降低、饮水或进食时发生呛咳的现象,护理人员则应帮助其坐起进食,少量慢咽,防止误吸。通过减少甜食的摄入,而尽量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5)并发症护理:由于患者的手术创面较大,颈部血管压力有所增加,因此,术后出血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防止术后出血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及时为其更换敷料。患者出现饮水、饮食呛咳的现象表明患者的喉上神经内支神经可能受到损伤,所以,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认真记录患者发音是否嘶哑,以准确判断神经损伤程度。当患者出现口唇发麻、手足搐搦或痉挛性抽搐等症状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情况告知主治医师,并提前为其做好补钙准备。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护理干预后,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切口出血、声音嘶哑、手足抽搐等,计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间数据的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计算方法: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此外,请所有患者填写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以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问卷内容应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舒适度以及护理技巧等,设置问卷总分为100分,95~100分表示患者为非常满意;85~95分表示患者基本满意;85分以下表示患者不满意。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分别计算满意度,并比较组间数据的差异。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5,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1.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2,P<0.05),见表2。
3 讨论
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追求高质、舒适的护理服务逐渐成为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5,6,7]。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巩固手术治疗效果,更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于推动患者康复进程具有正面积极作用[6]。
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办法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了护患之间的疏离感,增加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手术前,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事宜,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铺设,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与并发症护理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8,9]。此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大部分患者的认可,显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给予采用根治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还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护理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周丽波.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4,4(32):320-321.
[2]张艳,彭南海.1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食管瘘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71-72.
[3]李丽贞.综合护理干预在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2):1827-1829.
[4]张健冰,余洁明,王颖.舒适护理应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7):70-73.
[5]李晓霞,曾定芬,阳静,等.综合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7):2679-2681.
[6]杨悦,龙磊,赵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实施疼痛管理对护理人员疼痛控制知识和态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78-81.
[7]庞艳萍,洪香君.人性化健康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8):93-96.
[8]樊晓丽.综合护理方法在131I放射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7):121-122.
甲状腺根治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需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76例, 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15例, 女23例;年龄18~51岁, 平均 (35±3) 岁;体质量45~66 kg, 平均 (56.1±2.3) kg。观察组中男13例, 女25例;年龄19~52岁, 平均 (36±4) 岁;体质量46~64 kg, 平均 (57±3) kg。两组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 程度均在1~2级, 术前检测显示胸片、心电图正常。
所有患者实施手术前均不存在明显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病症, 且研究将患有精神类疾病及肝肾类疾病的患者排除。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保证不使用任何催眠或镇静类药物, 日常饮酒量正常 (不会对麻醉效果产生影响)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根据患者体质量每千克使用0.7μg右美托咪定药物, 采用静脉泵注方式, 时间定为10 min。对照组则使用等量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 同样为10 min静脉泵注。两组患者均将靶目标定为血浆药物浓度, 将丙泊酚靶控输注, 把浓度控制在每毫升2.5~4.0μg, 直到其无睁眼反应且对呼唤无反应。根据体重每千克静脉注射0.3 mg顺阿曲库铵以及0.1 mg瑞芬太尼, 2 min后通过气管插管完成机械通气。观察组按照每小时、每千克0.2μg剂量术中复合泵注右美托咪定, 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泵注。对照组使用等量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泵注, 术中应追加2 mg顺阿曲库铵保障其肌肉松弛。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后停止使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
1.3 观察指标
取检测时点:T1 (给药之前) 、T2 (给药10 min) 、T3 (建立气腔) 、T4 (将甲状腺肿物切除) 、T5 (手术结束) , 分别检测两组患者HR (心率) 、MAP (平均动脉压) 、Sp O2 (脉搏血氧饱和度) 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及血氧情况研究
统计两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 HR、MAP、Sp O2的检测值, 两组患者在T2时HR、MAP检测值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T3、T4时观察组HR、MAP检测值与对照组差异明显。但在Sp O2方面, 两组患者均出现检测值波动但变化并不明显, 见表1。
2.2手术情况研究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中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中丙泊酚总用量情况, 由表2可见,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在丙泊酚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表示与T1相比, P<0.05;△表示与同期对照组相比, P<0.05。1mm Hg=0.133 kpa
3 讨论
右美托咪定在临床使用上具有以下优势: (1) 不会引起患者术后便秘、呕吐以及恶心情况; (2) 同时具有抗焦虑以及镇痛作用; (3) 不会抑制患者呼吸、稳定血液动力学; (4) 不会产生药量蓄积。但右美托咪定同样具有使用局限性, 例如患者可能由于焦虑或恐惧产生BP增高、HR加快以及意识不清之类不良反应[3]。作为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右美托咪定具有独特镇静、镇痛以及抗焦虑作用[4]。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T2阶段对照组与观察组在HR与MAP两方面较T1阶段有明显变化。手术情况方面,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丙泊酚总用量方面, 观察组使用量为 (479±77) mg, 对照组使用量为 (639±89) mg, 证明观察组丙泊酚用药量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程度更轻, 患者术后出现麻药相关反应概率更低。使用右美托咪定药物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 实际上是利用了药物对交感神经活性的抑制效果以及镇痛效果, 让使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 右美托咪定的使用能够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 抑制术中不良反应产生率, 可作为较好麻醉辅助药物。
参考文献
[1]朱虹燕.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D].吉林大学, 2013.
[2]王开俊, 任俏, 胡先平, 等.右美托咪定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3 (4) :530-531.
[3]郑琢.右美托咪定辅助静脉麻醉对于手术患者NK细胞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