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2024-08-01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共12篇)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篇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国家行政事业机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担着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其工作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而疾控中心在开展各种疾病的监测、分析、防治等工作时, 需要有大量的档案资料, 可以给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 促进疾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是疾控工作者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积累的预防疾病传播的宝贵资料, 档案的有效管理为以后的流行病学分析、疫情的预测预报、公共卫生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可为多年以后发现或分析疫情流行规律提供依据[1]。

近年来, 随着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 疾控事业的蓬勃发展, 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也已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文针对我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进行了积极探索, 并根据笔者多年档案保存的经验, 提出了几点建议。

1 我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多年, 在疾病预防工作上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基于我区的发展现状和疾控事业的快速发展, 疾控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又繁琐的工作, 它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 应细致、耐心地做好每一天的基础工作, 做到当日事当日毕。而疾控中心作为公益性机构, 其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再好也无法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这种情况就容易导致大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忽视, 管理意识薄弱, 管理效率低下。

1.2 档案管理能力弱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业务的发展要求, 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存在脱节现象。缺乏对档案的整体把握能力, 未能将档案集中起来管理, 档案分散在各个科室中, 许多档案没能及时归档整理, 档案管理能力低, 档案利用率低, 档案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1.3 档案管理规范性不强。

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 疾控中心没有为档案管理制定出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标准, 没有明确规定各个类型档案的收集整理标准, 这样就使得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差[3]。当需要查找档案资料或利用档案资料时, 往往需要翻箱倒柜找很久, 这样就降低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 档案资料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1.4 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也为我区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指引了方向。目前, 许多工作人员还是习惯性地查阅纸质档案资料, 没有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利用率,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很薄弱。

2 意见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在疾控中心的作用, 更好地为今后的疾病防控保存可供查阅的第一手资料, 建议如下。

2.1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疾控中心多年形成了大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多种数据, 包括文字、图表和声像等。要增强这方面的档案意识, 必须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 进行网络化管理, 从而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业务档案的作用, 更好地为疾控工作服务。首先要建立健全疾控中心档案工作网络, 在中心设立由主管领导牵头, 各科长参加的全中心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管理中心科室负责全中心档案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起草制定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并要经常到各科室检查、指导。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职责范围内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 还应定期、不定期指导督查本单位所属各科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建立各类档案管理制度, 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2.2 建立规范化的档案保管体系。

疾控中心的档案保存可以对未来疾病的预防、查阅等提供有效的资料, 必须建立健全长效保存机制。要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 (输出) 一体化, 最大程度地满足疾控中心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的需要。带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并结合科学的方法, 使档案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以实验报告为例, 第一, 分类管理。将繁多的实验报告分为生活饮用水检测类、食品安全检测类、医疗机构消毒检测类、餐具消毒检测类、公共场所消毒检测类五大类, 每一类按时间顺序排列备案。第二, 编制季度或年度检测样品统计表。统计表内容主要包括:样品名称、检测报告检字号、样品来源、送检单位、检测项目、检测结果, 并统计出送检单位数、样品数、检测项目数、检测结果合格数, 算出合格率, 全年报告的情况便一目了然, 节省了查阅时间, 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

2.3 建立档案工作信息化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在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档案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 使疾控档案管理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网络化管理转变。

2.4 加大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保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包括资料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多个环节, 必须要培养档案管理者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要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训计划, 增加投资, 加大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定期组织学习, 并坚持内训与外引相结合, 多方位地提高档案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质[4]。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关系到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其档案具有种类多、内容多、范围广、周期长、不可复得性等特点, 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大, 这要求各级疾控中心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5], 加大资金投入, 进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培训力度,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让保存完好的档案为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切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尹福顺.浅议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与建议[J].华章, 2013, 31 (22) :179.

[2]蒋业娟.浅谈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和信息化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6 (12) :275.

[3]李丹.浅谈疾控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9 (21) :63-64.

[4]刘俊秋.浅谈如何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J].时代报告 (学术版) , 2012, 28 (11) :335.

[5]盛年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J].机电兵船档案, 2007, 26 (5) :71.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加速率先崛起”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区卫生局《关于在全区卫生系统开展“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质量;健康先行,加速率先崛起”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结合我中心实际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认真查找决策执行、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党性宗旨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和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教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实际工作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违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成效,推进卫生工作科学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我区加速率先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要求 开展此次主题教育,要紧密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强化“五个意识”,着力解决“五个问题”,即:强化宗旨意识,着力解决群众观念淡薄的问题;强化民主意识,着力解决决策脱离实际的问题;强化责任意识,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强化法治意识,着力解决违纪违规办事的问题;强化廉政意识,着力解决以权谋取私利的问题。要把“以治庸强能力、以治懒增活力、以治散正风气、以治慢提效率”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点,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作风不端正、行为不廉洁、办事不公道、工作不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这次主题实践活动,要始终突出以人为本,以干部为主,以领导班子为重。通过抓班长、带班子,抓机关、带基层,抓干部、带全民,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老边卫生发展的人为因素,全面塑造和提升老边卫生人与建设新老边相适应的新理念、新知识、新作风、新面貌。

(一)三项主要任务:

一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重点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责任意识、领导水平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在宗旨意识、组织建设、表率作用等方面存在的 不适应问题,增强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发挥在老边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着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岗位练兵、技术竞赛,重点解决我中心卫生工作人员在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及执法队伍在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执法为民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问题,进一步提高我中心整体业务素质。

(二)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提高工作能力。

1、开展基本理论和形势任务学习。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中心中开展形势任务宣传教育,主要学习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相关文件,以认清老边区以及卫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通过发展看变化,通过要求看责任。切实增强率先崛起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自信意识。

2、开展业务知识学习,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选学与各自工作职能密切相关的内容,学习法律知识、卫生工作知识、心理咨询知识、公文写作知识、网络传媒知识等,进一步增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技能和本领;着力提升中心干部群众的科学思想、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载体、新手段,使卫生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二是改善作风,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机构效能建设,履行卫生监督职责。建立并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政务公开制等;执行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缩短申请许可时间,为群众办理许可证提供方便。

通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整治机关“庸、懒、散、慢”现象和“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改善和优化环境。

三是注重实践,结合实际,推动全面发展。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深刻理解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准确定位疾控机构的基本性质,逐步调整和理顺单位职能,对照《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查漏补缺,进一步加强疾控机构的软环境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全面实行绩效考核,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效能,实现服务“质量好”。

2、快速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提高应急预警能力和指导评估能力。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卫生应急工作,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病以及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

3、拓展健康教育领域性工作为社会性工作。以各级健教组织为核心,充分调动三级网络先导作用和各职能部门的联运作用,扩大健康自愿者队伍,以“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 4 行动”为着眼点,以创建“健康街道(社区)”、“健康示范镇(村)”为切入点,宣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素养”,及时准确地为百姓送上“健康”金钥匙,促进“健康教育进家庭”活动持久开展,使居民真正能做到“知己健康管理”,全面提升全区人民的生命质量。

四、方法步骤

这次主题实践活动按照集中性活动与常态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要求,集中活动时间为半年左右,分四个阶段推进:

(一)学习动员阶段(2011年12月)。

1、宣传动员。按照局党委的安排部署,召开中心“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质量;健康先行,加速率先崛起”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对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各科室要认真贯彻中心实施方案,做好主题实践活动思想发动,动员工作。

2、集中学习。要进一步创新学习形式,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比赛,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效果。要坚持把学习贯穿于主题实践活动始终。领导班子成员要明确分工,搞好重点辅导。中心学习要有辅导、有记录、有体会,达到内容、时间、人员、效果“四落实”。

(二)调查研究和查找问题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

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中心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要对照“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质量;健康先行,加速率先崛起”主题实践活动要求,采取领导点、自己查、群众提等方式,深 入查找宗旨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要根据对照检查和征求意见建议情况,形成对照检查材料,并广泛征求上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以及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三)制定整改措施阶段(2012年3月-4月)。

中心各科室要围绕落实主题实践活动要求,立足工作实际,结合对照检查情况,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进行公开承诺。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要结合岗位实际,就履行职责、服务发展、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公开承诺。要采取不同方式在本中心和服务对象中进行公示,承诺落实情况将作为各科室全目标责任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各科室也要以不同形式公示自己的承诺。

(四)总结深化阶段(2012年5月-6月)。

1、认真自查总结。中心各科室要对照各阶段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认真开展“回头看”,重点检查各环节任务是否落实、承诺是否兑现、制度是否健全、工作任务是否完成、主题实践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2、严格考核验收。将此次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活动结束后,由中心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科室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满意度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责令补课,限期整改。

3、建立长效机制。要及时将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6 进行总结,健全和完善联系群众、民意表达、维护群众权益等制度,形成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五、组织保证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中心成立“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质量;健康先行,加速率先崛起”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支部书记担任,副组长由中心副主任、支部副书记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心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支部副书记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起草实施意见方案、工作总结、汇报材料;筹备安排有关会议,人员培训;负责阶段性工作的督促检查考核;负责创先争优活动的宣传报道,重点做好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编写活动简报和做好实践活动的组织安排。

(二)分类指导,严格督查。中心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集中点评,对活动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督查,推动活动扎实开展。定期对各科室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中心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全面检查、重点抽查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对实践活动不扎实、走过程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限时整改。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开展“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质量;健康先行,加速率先崛起”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方法步骤和主要任务,激发和调动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科室对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努力营造浓厚的氛围。

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管理 篇3

一、完善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

中心职能的转向,带来了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的相应变化。在及时调整卫生防病业务档案分类方案的同时,完善卫生防病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尤为重要,它是丰富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的关键所在。

1、法定传染病、地方病的各项监测计划、方案、总结以及专题性调查分析与总结;2、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预测、传染病疫情爆发流行调查处理、分析、总结性报告;3、慢性非传染病防治计划与专项总结;4、免疫接种监测、免疫水平监测以及免疫预防针对疾病监测的专项总结;5、免疫预防流行病学、人群免疫、免疫接种质量的效果评价;6、重大异常反应、接种事故的调查处理、分析、总结性报告;7、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分析与总结;8、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射线防护、职业卫生的各项监测计划、总结以及专题性调查分析与总结;9、医幼机构、消杀灭产品及病媒医学昆虫各项监测工作总结以及专题性调查分析与总结;10、重大疫情、食物中毒、饮水污染、放射事故的调查处理、分析、总结性报告;11、北京承办国内外重大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专项工作总结;12、微生物学、卫生理化、毒理检验技术性总结;1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题性总结;14、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论文专刊、汇编;15、针对卫生防病工作的建设性、指导性、管理性、综合性论述以及学术论文等。

二、关注卫生防病工作中产生的新内容

1、新发传染病产生的相关材料。注意关注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穴以下简称非典?雪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档案内容,如现归档的“北京市出院非典患者以及家庭成员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北京市1091例严重呼吸综合症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再调查”;针对2004-2005年间国内外禽流感的出现,同样也应关注在防治禽流感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档案内容。另外,要监控每年在开展性病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可能产生的档案内容,如现归档的“性病疫情、艾滋病哨点监测及流行趋势分析”、“北京市艾滋病/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线调查工作总结”、“北京市高危人群行为干预试点工作总结”等。

2、新增慢性非传染病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产生的相关材料。注意关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运用新的医学模式、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探讨与研究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档案内容,如现归档的“北京市城区居民几种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国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北京监测点监测方案与总结”等。

3、新增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中产生的相关材料。注意关注急性职业中毒的调查处理、职业病危害检测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档案内容,如现归档的“北京市洗衣房中四氯乙烯污染现状”、“氯气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影响的调查”等。

4、新增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产生的相关材料。注意关注对突发事件、重大疫情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档案内容,如对猴痘事件、多发食物中毒以及多起饮水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与总结等。

5、新增建设项目卫生评价工作中产生的相关材料。注意关注在开展卫生工程技术防护设施效果评价、对建设项目卫生评价的研究方面可能产生的档案内容。

6、新增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中产生的相关材料。注意观察在工作中有可能产生的,如现归档的“健康体检培训信息系统全市联网管理总结”等方面的档案材料。

7、新增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产生的相关材料。注意关注在开展健康促进项目、对不同人群行为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以及媒体在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宣传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档案内容。如现归档的“北京市居民健康需求调查总结”、“北京市城区老年人需求调查及对策探讨”等。

8、扩充信息统计工作中产生的相关材料。注意关注每年法定传染病及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疫情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档案内容。如现归档的“北京市外来人口传染病疫情分析”、“建国以来北京市人口健康状况变化的分析”、“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体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等。

9、在京举办国内外各种重大活动公共卫生保障工作中新产生的相关材料。如卫生防病保障工作专项总结等。10、新增社会医学与卫生经济学研究部门工作中产生的相关材料。注意关注在北京市疾病控制系统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等涉及建议性、意见性、学术性方面可能产生的档案内容,如现归档的“非典对卫生和疾病控制机构影响的分析与研究”等。

三、提高卫生防病业务档案服务的有效性

1、丰富室藏,提高室藏质量。这是实现有效服务的必要条件,也是拓宽档案信息资源的基本要求。毋庸置疑,搞好卫生防病业务档案基础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是丰富室藏、提高室藏质量的根本所在。特别是机构调整后,卫生防病工作成为中心的重头戏,档案部门更要开阔工作思路,广泛进行收集,深入科室指导,不断充实卫生防病业务档案,使室藏内容更加丰富。

2、准确把握中心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提升卫生防病业务档案服务的前瞻性,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卫生防病业务档案多途径服务。这是档案部门主动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如针对2008年奥运会在京举办,卫生防病保障工作方面的档案将成为近年来档案提供利用的热点。档案人员必须要有服务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开拓思路,主动出击。这样,档案服务工作才能有计划、有准备地提前投入到北京奥运卫生防病保障工作中。

3、盘活现有档案室藏资源,多开展专题性的档案编研,充分发挥卫生防病业务档案资源优势。根据利用者不同需求,瞄准档案提供利用的热点和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档案编研,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与实效。同时,也要提高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的使用价值,把最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传递给利用者。如“历年北京市病毒性肝炎数据汇集及动态分析”、“历年北京市狂犬病发病死亡数据与分析”、“历年北京市流脑发病死亡数据与分析”等编研材料,已经常被业务人员应用于科研、专题调查等实际工作中,显示了很强的实用性;再如2002年编制完成的“历年北京市举办大型运动会期间卫生防病要情”编研材料,系统列举了北京市在各种大型运动会期间的卫生防病情况与经验,为中心奥运卫生防病筹备组开展奥运重大疫情及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及时提供了更直接、更具体的借鉴与帮助,档案信息资源有效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4、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可以通过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窗口,开展档案信息多途径的检索、查询,如利用OA办公自动化网络进行档案案卷级、文件级目录检索,并借助档案案卷或文件的题名、主题词、责任者、年度等多种方式进行查询;还可以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及时公布所需要的档案文件信息等,从而达到为中心卫生防病工作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的目的。

疾控中心收入分类与财务管理探析 篇4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人民群众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日益重视, 对各类重大疾病也树立了预防的理念, 加大了对各类疾病的了解。因此,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合理要求, 防控中心的管理机制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于此同时, 会相应的对收入分类和管理机制进行合理的改革。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入分类及财务管理活动的特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入分类主要可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与事业单位收入两大类。财政补助收入指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财务管理中, 取得的财政补助收入应在按照收支功能分类管理的基础上, 再按照支出经济分类进行管理。事业收入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科学研究等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是单位收入的重要来源, 按来源渠道可进一步分为采用财政专户返还方式管理的事业收入 (如卫生检测检验收入) , 本级横向财政拨款 (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 如国家疾控中心从科技部、环保部等取得的拨款, 省疾控中心从本省科技厅、环保厅等取得的拨款) 、非本级财政拨款 (如国家疾控中心从北京市有关部门取得拨款) 、横向合作收入 (如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基金等国际组织及其他单位取得的收入) 、教育培训收入 (如研究生培养学费收入) 、学术杂志收入 (学术杂志版面费、广告费等收入) 等。事业收入在按照来源渠道分类管理的同时, 应按照2013年1月起执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区分专项资金和非专项资金进行管理, 对于专项资金, 还应继续按照收支功能分类分设明细项目进行核算。

财务资金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的经济命脉。为了保证疾控中心收入工作分类的正常运转且充分的利用资金, 良好的财务管理方式必不可少。疾控中心是属于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 其收入分类和财务管理具有明显的特征。从疾控中心的公益性的角度来看, 国家财政为其提供经济支持, 没有筹措资金的负担;从疾控中心是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各种用品的进出量、各种费用的支出和收入及核算员工工资的相关工作, 产生赖账和坏账的几率极低。

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爆发和扩散是疾控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能, 为了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和社会效益。纵观全局, 固定资产管理、应收账目、收入考核、成本控制是疾控中心的收入分类和财务管理需要涉及到的主要相关内容。把握好成本控制需要一定的技巧, 要有好的效果, 可从源头入手并结合合理的管理方式进行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转中的管理机制,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入分类和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一方面, 基于疾控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特殊性, 国家根据预算拨款。因为没有成本和销售的压力, 使其缺乏了内部控制, 以至于疾控中心失去了去完善各种制度的动力;另一方面, 疾控中心在核算成本时不够精细,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利用率。疾控中心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还受到了现今会计制度的制约。

(二) 对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和收入的把握不够准确

疾控中心的经济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 没有资金不足的担忧, 因此不具有竞争和生存压力。疾控中心不用在成本控制上花过多的资源, 也没有动力去做好财务分析, 不能准确的掌握资金的流动方向和控制各项消费的成本, 所以疾控中心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并且不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 内部控制的结构不完善

内部控制结构相对比较混乱, 人员分工不够明确, 岗位有时会出现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 致使工作的堆积, 工作进度停滞不前, 严重的影响了工作效率;有时又出现人多办事少的现象, 没能够充分利用资源,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资源浪费。财务工作分工的不明确导致了不能准确的把握资金和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 容易出现腐败的不良现象。

(四) 信息化程度不够完善, 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 疾控中心的信息化程度还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有待提高。由于专业知识更新快, 多数的员工没能够及时的学习和运用新的专业知识, 在工作中只是凭长期的工作经验做事, 所以在某些方面的能力缺失, 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一) 建全核算机制

疾控中心需要加强成本预算的工作, 对其提出新的要求, 并保证相关工作能够按质按量的完成。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成本花费的各个环节, 在进行成本分析和核算的时候, 要周全、详细的考虑各个环节, 把人力资源成本、物资成本、操作成本等进行详细的归纳、分析、总结, 减少疾控中心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损失, 保证所提供数据的准确性。

(二) 完善收入分类和财务管理制度

除了要做好成本核算, 还需要加强做好财务分析的工作, 制定相应的制度,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做好各项收支的分类, 并对其做一个详细完整的分析, 以确保能够准确的掌握资金的流动方向和控制各项消费的成本, 提高疾控中心的竞争力和保证经济效益能够保持并提高资金使用率。

(三) 建立健全控制系统

首先,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分工要明确具体, 工作人员需要熟悉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工作程序, 准确把握控制的理念, 保证能够充分的利用国有资产, 提高利用率, 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其次, 对于资金的流转, 疾控中心的管理层和相关的财务人员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和控制。把控控制的外部环境和保证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加强信息的传递工作、吸纳全面发展的人才等控制体系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相应的盘查制度, 能够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 更新信息化管理系统

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 使用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程序, 能够提高正确信息的接收率, 减少可避免因素带来的损失, 保全国家的财产安全。疾控中心的优势之一就是能较快的引进高端先进的配套设备, 有利于对疫病疫情的监控, 能高效的处理突发疫情。疾病控制预防的工作要在信息化中有新的突破, 必须提高疾控中心的科学化的水平程度。

(五) 提高收入分类和财务管理的意识

对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学习收入分类和财务管理的前沿知识, 了解相关的影响因素和会计制度。提高人员自身的知识和业务技能, 准确预测潜在的风险, 做好规避方案, 确保工作能够正常的展开。

四、结语

根据以上观点, 疾控中心在收入分类和财务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完善。在实际的操作的过程中, 发现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随着步入信息时代, 疾控中心需要建立健全内外部的控制系统,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机制。工作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 努力积极的提高自身能力技能和树立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 科学合理的解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疾控中心的正常运转, 使疾控中心能更好、更科学有效的开展收入分类和财务管理的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入分类及财务管理的管理机制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关注度的提高, 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入分类和财务管理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疾病预防中心主要的经济来源, 对加强疾控中心收入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并就现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入分类,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颜素珍.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内控制度[J].财经界, 2010 (11) .

[2]董维亚, 许国章.疾控机构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J].浙江预防医学, 2011 (05) .

疾控中心职工健康体检调查报告 篇5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群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地加快,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地随之改变。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下,健康也越发的重要,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职工人员的健康情况。为了解北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的健康情况以及其生活规律对其的影响,提高我单位职工健康专业性医疗工作,本文特调查我院在过去的两年中,为我北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进行的详细健康检查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制定出相应策略并提醒和建议我单位广大职工注意身体健康,注意身体健康休养方法,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资料与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12月以及5月X年着两年期间我院对我控制中心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进行的健康体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我单位群体的体检资料以及疾病谱的变化规律等情况,并将其疾病情况按照国际级并分类标准进行具体的分类。调查体检项目包括:血压、肝肾功、血脂血糖、乙肝两对半、EB病毒、胸片、心电图、B超(肝胆脾、泌尿系),女性增加妇科、乳腺B超等。此调查将我控制中心在20参加体检的123人与20参加体检的130人中的两份体检单子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分析,并将患有某种疾病或某项检查中存在有阳性指标的体检人员统称为异常,对其进行集中分析,以此来检测和统计该单位人员患有疾病人员在总体中占有的比例。

二、调查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按不同性别,年龄段,岗位,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对我单位职工健康数据资料进行了分类,以具体的统计和分析。

在年12月份的体检人员中,应检人数128人,实检123人,包括有男性职工66人,占体检总人数的53.7%,女性职工57人,占体检总人数的46.3%。其中,其中30岁以下XX%,30-39岁XX%,40-49岁XX%,50岁以上XX%。在职务分布上,科级以下XX%,正科级XX%。在年5月的体检人员中,应检人数136人,实检130人,包括有男性职工67人,占体检总人数的51.5%,女性职工63人,占体检总人数的48.5%。其中,其中30岁以下XX%,30-39岁XX%,40-49岁XX%,50岁以上XX%。在职务分布上,科级以下XX%,正科级XX%。

调查结果发现,在,参加体检的123人中,有XX人的体检结果异常,异常率为XX%。其中,男性在30岁以上者体检异常率明显高于在31岁以上职工。而女性职工则是在30至40岁之间年龄段的患者体检异常率较高。在,参加体检的130人中,有XX人的体检结果异常,异常率为XX%。其中,男性在30岁以上以及在50至61岁之间者体检异常率明显高于在31岁以上职工。而女性职工则是在同20一样,在30至40岁之间年龄段的患者体检异常率较高。而在2012年体检人员与2014年体检人员体检单调查中发现,级别较高的职工体检异常率也较高,其中科级人员体检异常率为XX%,科级以下人员体检异常率XX%。

对数据处理后我们发现,在不断深化发展的形势下,广大职工在承担着责任的同时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在社会环境的影响,精神和心理的负担,工作的压力等因素下,致使许多职工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况态,需要很好地去疏导和调理。

三、调查疾病指标情况

1、疾病检出情况,综合本院对我单位职工两年的体检结果发现,总体患病率交稿的疾病由高到低分别是:脂肪肝XX%、心电图异常XX%、胆固醇偏高XX%、高血压XX%、高血脂症XX%、甘油三脂血症XX%、女性中妇科B超变化率也占有XX%。

2、慢性病检出率情况

从调查的本单位北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两年体检结果发现,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项体检异常率有所增加,慢性疾病的检出率均出现递增趋势,而高血脂症的体检异常率则呈现下降趋势。根据调查分析表明,男性职工存在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的检出率较女性职工而言较高。

3、体检结果对比分析

根据两年的`体检情况,本文做出了具体的数据对比,根据以下数据显示,部分疾病会随着人年龄限度的增长而恶化,例如:肾错构瘤,它会随着时间的在增长而逐年增大,在某为职工2012年体检结果中其左肾错构瘤大小为15×10mm,而在2014年的体检结果中发现其左肾错构瘤大小为19×13mm。而对此类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高血压、妇科B超异常以及前列腺异常等状况大多在30岁以上人群中检出,以此,做好此年龄阶段的疾病预防工作极为重要。

四、疾病异常原因分析

经调查分析发现,在大多数存在有各类体检结果异常的人群中都存在有以下几类特性:肩负家庭与社会责任压力较大、工作竞争力度较高、体力劳动较少、饮食不合理、睡眠不规律等。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疾病的快速漫延,而高胆固醇、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疾病都可能成为引发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进食量过大,过量饮酒、缺乏锻炼等则会容易成为疾病产生的原因,同时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抗病能力减弱也会导致脂肪肝。心电异常登疾病产生。

五、疾病管理对策及建议

1、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力度

经研究发现。高血脂、脂肪肝、以及心脏病等高发性疾病的产生都与精神心理因素以及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直接的原因,因此建议本单位加强健康宣传力度,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2、强化指导,大力推广平衡膳食

经研究分析,存在有体检异常状况的职工人员,大多存在有饮食不规律、营养搭配不平衡等状况。此外正确的饮食也可以调节和调整人体内部激素分泌,降低胆固醇等异常指标。因此,希望单位能够为职工多提够新鲜膳食,做到营养搭配。

3、强化锻炼、定时体检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篇6

关键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应对措施;内部控制;资金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17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5.090

疾控中心属于公益事业单位,在社会健康卫生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重大疾病宣传工作的普及,人们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这也对我国各大疾控中心的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方式需要与时俱进,财务管理是疾控中心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目前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处理的现实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 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新形势下,若疾控中心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无法与新财经法规相适应的,整个疾控中心的工作也无法使社会和民众满意。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由于疾控中心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因此其财务管理者容易忽视严格的财务意识和原则,在办事过程中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机制来管理疾控中心的资金,久而久之会导致财务管理弱化的情况,不利于疾控中心的整体发展。

1.2 缺乏系统而有效的财务控制

疾控中心所获的资金由国家投入,然而国家并没有直接参与资金管理,因此不仅缺乏宏观的财务控制,而且导致一些私自占有资金现象的出现。部分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严格的领导和管理意识,更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资金支配的过程无透明化可言。因此,缺乏系统而有效的财务控制使得一些资金为私人利用、被大肆挥霍,疾控中心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1.3 资金管理岗位不明确

疾控中心是国家卫生部的直隶机构,在财务工作方面没有严格的岗位分离,有时还会出现会计和出纳串岗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整个机构的运转效率,这个问题在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最容易体现出来。此外,资金管理岗位的不明确会导致腐败滋生,出现一些虚报资金支出、公款私用和设置小金库等问题。

1.4 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内部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没有强化的内部管理也就没有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需要资金支出的事项的监督管理无法纳入财务管理中,不利于形成一整套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可以避免制度无约束的局面,目前,在一些单位管理层中时常出现为谋个人或团体的利益做出假账,完全将国家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置若罔闻。管理层的腐败滋生是缺乏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的体现,也是影响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 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与时俱进,并和整体管理内容相适应,此外还应当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层首先需要加强财务的管理意识,然后将其普及到各级工作人员身上。只有领导真正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才能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加快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的步伐。一整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被严格投入使用后,疾控中心的管理者及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将会受到监督,滥用职权的腐败现象也会得到有效控制。对于下级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实行必要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出现在位谋私利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对积极配合财务管理、重视财务工作的部门和个人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2.2 强化财务预算控制

财务预算控制和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包括编制、实行、考核等多环节,它是保证单位财务预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也维系着疾控中心的整体运行。传统的预算编制采用基数法,在去年预算的基础上简单进行加减得到今年预算,这种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由于疾控中心的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两大类,因此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可以将其分别考虑,对收入预算可以使用原先的调整法,对支出可以使用零基法,如此可以有效提高财务预算的可行性,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也更容易实现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保证财务预算的权威性,需要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力度,同时建立科学而公平的财务预算考核体系,拉动各部门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2.3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决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直接因素之一,在疾控中心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单位在聘用财务管理人员时,必须选择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优良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能力适当调整岗位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单位需要增加财务管理的业务技能培训,鼓励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和掌握信息化、电算化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国家关于财务工作的新制度、新法规在不断出台,因此财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有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精神,积极了解最新的财务政策法规,不断加强继续教育的观念,保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

地位。

2.4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国家在将款项划拨给疾控中心后并不参与财务管理工作,因此需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来确保资金的正当流通,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确保各个财务岗位的分离,领导层定期严格清查疾控中心的每项支出和收入,对亏损部分查明原因,确保资金和账实相符;其次,财务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疾控中心各项业务的性质和流程,控制目标、控制点和相应措施都要有明确的把控,防止国有资产的不明流失,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最后,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越来越普遍,也为财务工作带来不少便利,因此疾控中心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鼓励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符合疾控中心运行模式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良好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这比传统的人为计算更加精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做出有效的应急反应,提高疾控中心的事件处理能力,尤其是在传染病方面,可以降低公共损失,为人民谋取更大的利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疾控中心还存在诸多影响机构正常运行的问题,我们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和管理机制,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最新的财务法规和政策。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引入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疾控中心整体的运行效率,促进我国疾控中心向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运行模式发展,为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青.试析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问题和策略[J].中国外资,2014,35(1).

[2] 敖学斌.浅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J].商,2013,3(8).

作者简介:邵亚岚(1974-),女,江苏宝应人,扬州市宝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4-2010年中心管理体系内审和外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1.2 审核

1.2.1 审核方式

1.2.1. 1 内审

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制订年度内审计划和实施计划, 组织内审员按计划对中心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将审核结果报告提交管理评审。

1.2.1. 2 外审

由外部独立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考核评审, 用以检验本单位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最新标准。

1.2.2 审核范围

质量审核工作涉及管理体系中全部要素和全部活动以及所有场所与部门。

1.2.3 审核依据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1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21《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卫生检疫实验室的应用说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等。

1.2.4 涉及内容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所涉及要素主要分为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 包括:4.1组织, 4.2管理体系, 4.3文件控制, 4.4要求, 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4.5检测的分包, 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7服务客户, 4.8投诉, 4.9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 4.10改进, 4.11纠正措施, 4.12预防措施, 4.13记录的控制, 4.14内部审核, 4.15管理评审, 5.1总则, 5.2人员, 5.3设施和环境条件, 5.4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5.5设备, 5.6测量溯源性, 5.7抽样, 5.8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 5.9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 5.10结果报告。共计25项。 (表1)

2 数据分布情况

2.1 数据分布

观察2004-2010年度的不符合项报告, 7次内审共有57项不符合项, 分布在25个要素的14个之中, 6次外审共有45项不符合项, 分布在25个要素的18个之中。总计102项不符合项, 涉及20个要素。其中涉及管理要求的有11个要素45项, 涉及技术要求的有9个要素57项。 (表1, 图1)

3 讨论

3.1 数据分布

3.1.1 体系审核结果发现102项不符合项

涉及管理要素45项次, 占不符合项总数的44.1%, 其中内审发现27项, 外审发现18项。涉及技术要素57项次, 占不符合项总数的55.9%, 其中内审发现30项, 外审发现27项。

3.1.2 各次体系审核发现的102项不符合项

涉及20个要素, 出现最多的前三项为要素4.3文件控制、5.3设施和环境条件和5.5设备, 共有36项, 占不符合项总数的35.3%。其中涉及最多的要素5.5有15项, 占总数的14.7%;涉及要素4.3的有13项, 占总数的12.7%;涉及要素5.3的不符合项有8项, 占总数的7.8%。其余出现较多的有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13记录的控制和5.8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等要素, 共有21项。

3.1.3 各要素分析

在2004-2010年期间的体系审核中都发现了有涉及要素5.5的不符合项, 其次是要素4.3, 不符合项出现在除2004年以外的每个年度中。其他出现次数较多的不符合项也分布在不同的年份中, 没有发现在同一年份中集中出现的趋势。

3.2 内审与外审结果比较

从覆盖面来看, 中心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涉及14个要素, 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涉及18个要素。从涉及要素来看, 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项涉及管理要素的有27项, 外审有18项;涉及技术要素的内审有30项, 外审有27项。

3.3 不符合项产生原因

3.3.1 数据分布

数量和分布都排在第一位的是5.5设备, 反映出仪器设备管理问题一直是中心管理体系的关键薄弱点, 主要体现在记录不完全、标签标识不清晰、没有及时按照校准报告进行评价等环节。究其原因是因为检测人员只注重仪器使用的过程, 而轻视及时记录, 采用定期整理数据或事后补做记录的不当方式, 容易造成原始信息的遗漏缺失和记录的不完全, 由此而产生的不符合项。排在第二位的是4.3文件控制, 涉及此要素的不符合项主要表现为文件的受控性、文件的唯一性标识两大方面, 主要是由于需要受控的文件数目大, 而质量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遗漏并且没有及时定期检查更新所有受控文件。新仪器新方法的使用虽然编制了作业指导书和相关文件, 但相关科室未能做好沟通, 导致文件没有及时受控, 由此产生不符合项。

3.3.2 其他不符合项

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13记录的控制和5.8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 主要表现在:缺少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的缺失或信息不全、缺少服务商评价资料、缺少人员培训记录、样品存放不当、过期样品未及时处理等, 经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经分析有:⑴实验室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对体系文件的执行不彻底, 没有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开展工作。⑵对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学习不够深入, 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有偏差。⑶管理体系文件还不够完善, 依然存在不少问题。⑷体系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充分。

3.3.3 数据比较

中心内审员在内审过程中对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的审核较为平均, 而外审专家进行质量审核时更注重对技术方面的各项要素进行观察。同时, 专家对各项要素审视的角度更为宽泛, 能从内审中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找出不符合项, 指出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内审员与专家还存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来缩小这样的差距, 提高内审工作的效能。

4 改进措施

4.1 加强宣传, 提高意识

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 人员始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主体。因此, 加强对检测人员、管理人员, 尤其是新进、转岗员工的培训和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中心应使用各种有效方式方法, 强化管理体系的宣传,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树立单位质量文化。

4.2 加强设备、标准品管理

针对设备管理及标准品管理在中心管理体系审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 应加强日常的监督, 确保人员能严格按照程序文件和相关规定对设备、标准品进行管理, 做好建档、标识、检定、期间核查等工作, 以避免相关不符合项的再次出现。

4.3 分析审核报告, 跟踪纠正措施

对于在审核过程中重复出现的不符合项, 相关职能部门要引起重视, 进行跟踪审核, 查找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 严禁类似问题的再现。

4.4 提升人员能力, 提高工作质量

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 注重内审人员知识更新与提高, 使其熟悉相关的各项标准和中心的管理体系运行过程, 从而提高其审核水平和能力, 缩小与外审专家之间的差距, 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4.5 重视日常监督工作

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一些不可预计的偏离体系的现象出现, 这就要求质量监督人员和实验室人员在工作中持续有效地按照体系要求进行监督和自我检查, 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从人员、环境、设备、检测方法、样品和标准品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原因, 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

4.6 完善质量体系, 健全相关制度

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根据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范, 在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有相应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支撑, 并由管理人员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相关文件和规范, 确保体系的正常运转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ISO/IEC 17025:2005) [S].2006.

[2]CNAS—CL0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2006.

[3]CNAS—CL1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2006.

[4]韩应成.基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2009, 16 (4) :94-95.

[5]陆碧茹, 丁灿华, 肖惠贞.疾控中心内审结果分析与改进[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2010, 17 (6) :101-103.

[6]朱晨光, 黄伟华.检测实验室日常监督机制的控制点[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2007, 23 (5) :481-482.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篇8

1 当前仪器设备管理状况

1.1 仪器设备制度管理缺陷

某些管理制度纸上谈兵, 落实不到位, 使得管理工作漏洞种种:部分使用科室没有设置仪器设备管理员岗位;部分仪器使用人员缺乏培训, 不熟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管理意识淡薄;少数仪器使用人员不按规定和要求使用仪器, 不按规定维护;有些仪器多人使用无专人管理, 导致仪器设备故障率增高等等。

1.2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得到重视不够, 工作态度不够积极, 抱有“多做多错, 少做少错”的想法, 规避管理职责。部分仪器操作人员只懂得按操作手册进行简单的仪器使用, 不知仪器工作原理和性能, 加上维护保养不到位, 导致有些仪器设备正常使用期限内无法工作。

1.3 仪器配置不合理, 利用率低下

有些仪器设备重复配置, 使用率偏低, 年度内仅开展几次工作甚至长期闲置, 有效利用率低, 导致仪器配件老化等故障, 增加维修开支;有些科室共享意识缺乏, 认为科室内的设备属于科室财产, 闲置设备也不愿调配给其他科室使用, 造成仪器资源浪费。

1.4 仪器设备档案信息不够完善

仪器设备档案是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包含仪器设备从采购申请至报废期间的所有相关资料, 它的建立能反映仪器设备基本参数、性能完好状态、计量检定/校准等信息, 从而掌握在档仪器运行状况, 确保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部分仪器档案由于历史和人员变动原因, 建档缺乏, 或虽有建档, 由于资料收集不全, 仪器运行状态信息掌握缺失。

2 加强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建议

2.1 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完善仪器设备管理网络

只有建立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注重落实, 责任到位, 才能顺利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疾控机构的仪器管理一般采用中心及科室二级管理网络, 质量管理科为一级管理机构, 设立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员, 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建档、维修、检定和使用过程中的定期检查等工作;使用科室为二级管理机构, 设立科室仪器设备管理员和设备负责人, 设备负责人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期间核查、自校及辅助性设备检查等, 科室仪器设备管理员主要负责仪器设备三色标识的维护管理, 并对本科室的仪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对设备责任人职责执行进行监督。

2.2 规范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教育

仪器设备管理, 人员是根本。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对工作做得好的进行奖励, 不好的进行戒勉谈话, 直至追究其责任。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以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水平, 购买仪器设备 (尤其是大型仪器) , 应要求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培训, 使其熟悉设备性能特点及工作原理, 解决一些简单故障问题, 并根据不同仪器的性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如:常用仪器使用后要注意防尘防污;光学类仪器应每周通电一次防潮防霉;带蓄电池类仪器要按规定充电和定时放电, 防止电池损坏;某些有防潮部分的仪器, 应放置干燥剂, 并定时检查更换等等。

2.3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贵重仪器设备购置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本着适用、节约的原则, 做好可行性调查, 避免购买项目无开展或极少的仪器。对于使用率低的仪器, 应本着资源共享原则, 进行合理调配, 以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延长仪器设备寿命。

2.4完善仪器设备档案信息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完整直接关系到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设备到货后, 质量管理科应组织使用科室、总务科进行三方验收, 验收合格收集完整资料进行建档。完整的档案应包括以下材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仪器设备验收报告、仪器设备信息登记表、购销合同、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卡、检定/校准证书、期间核查、安装调试报告、使用维护记录、维修记录、停用/报废记录。

总之,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是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关键, 相关环节都要落实到位, 责任到人, 相互配合。只有不断完善仪器设备管理, 才能避免检测工作中与之相关差错的出现, 从而保障实验室数据准确可靠,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病能力和卫生检测水平。

摘要:针对基层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结合本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的体会, 对如何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提出几点认识, 以保障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篇9

1 人事档案管理现存的问题

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其内在的功能相较出现了一些滞后和不相适应的倾向问题, 其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格式僵化, 信息量不足, 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档案应该是一个终生活动的科室和缩影, 应能清晰的看到这个人的活动脉络, 个人的德、能、勤、绩、廉, 甚至是发展的潜能。现行人事档案在内容上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格局, 多是静态资料性描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档案需要对个人的工作能力和道德信用进行综合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才的高效流动提供参考, 才能为干部的提拔任用提供依据, 现行人事档案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2) 失真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可信度。 (1) 由于缺乏监督机制, 档案在形成与补充过程中, 个别人甚至个别组织在填写档案材料时, 不严肃认真, 弄虚作假;或者给他人下评语、写鉴定时, 有意对存档内容进行歪曲等。 (2) 档案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对档案材料甄别能力差, 对一些假文凭、假职称、假履历等“来者不拒”, 致使这些虚假材料顺利进入个人档案。 (3) 由于技术、设施等原因, 在收集、加工、转递、利用诸环节中造成档案材料遗失、缺损、变形, 导致人事档案信息失实失真。

(3) 个人档案没有知情权, 公共档案的利用率和更新率低。我国人事档案长期以来奉行的是内向型封闭式管理模式, 任何个人不能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当事人对自己的某些情况记忆模糊, 本人要求查档的情况, 但按照目前人事档案的提供利用制度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提供利用制度与公开、透明的现代法治精神不相符合。这种人事档案很难客观评价当事人的真实情况, 某些偏的东西甚至给个人造成一生的悲剧。、

(4) 随着就业多元化的现实, 一些地方了现了弃档现象。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 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人才流动也越来越普遍。为了引进更多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各地都在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一些地区和单位为了消除高层次人员的后顾之忧, 在重金聘任的同时, 甚至允诺为引进人才重建档案等。这些情况, 严重地干扰了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关于改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建议

现行的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存在着严重脱节的问题, 使人事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如何改进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性思考:

(1) 开展对人事档案正确使用的宣传, 加强党和国家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借阅利用等制度的宣传力度,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改革开放环境中, 人事档案与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密切相关, 人事档案管理人中应掌握和贯彻党和国家有关人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2) 顺应时代的需要, 打破现有僵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在当今的形势下, 如果仍然以个人身份来管理档案而不按从业性质来管理档案, 势必会造成人档分离。原档案材料与新档案材料的分离, 是很难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全貌的。同此, 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提升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就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人事档案内容, 使人事档案真正做到“观其卷、知其人、用其长”。

(3)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 (1) 要建立准确、完备的人事信息数据库, 通过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 方便、快捷地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所需要的人员基本情况、简历及综合信息。 (2) 重视人事档案“纸质”材料的收集, 并按一定要求进行整理归档, 为干部的考核、任免, 人才的聘用、选拔、职工退休手续的审核、批准, 提供详细、完整、真实可靠的依据, 保证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和基本训练,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从源头上保证人事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4) 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政治思想素质好、法制观念强、专业基础扎实、信息处理能力强的高学历、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为人事档案工作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5) 建立科学、实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6) 管理设备要达到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达到现代化, 管理设备现代化是其主要内容和核心, 而计算机管理是当今最主要的手段。

(4) 维护个人档案信息的知情权与相对的保密性相结合、适当提高档案的开放程度。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以人为本, 对于只要不属于保密范围的, 个人应享有对自己档案的知情权。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 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 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 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人事档案信息部门向个人开放, 不仅大大方便了公民, 有利于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 使人事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公民服务。

(5)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每一位档案管理者都应明白,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 人事档案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 是一个单位乃至社会的无形资产,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目前社会上人们的档案意识还很薄弱, 不少单位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每一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更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 过硬的业务能力, 严格的组织原则性, 严肃认真的地把好关。对需要归档材料要认真严格鉴定, 识别真伪, 做好这点是决定人事档案质量优劣的关键。档案管理人员也应主动多渠道、多途径地宣传档案知识, 并在接待、提供利用档案信息时为领导在选拔、任用人时当好参谋, 为人才流动架起桥梁。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篇10

一.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疾控中心在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 不仅不能够衔接新的财经法规, 对于疾控中心制度的执行也不能与之相适应。在管理的过程中, 因为疾控中心是国家单位, 所以财务管理者的意识相对薄弱, 缺乏固定的原则来约束整个办事过程, 没有一套有效的机制来管理资金, 对于财经的法规制度也没有严格的执行, 所以导致疾控中心出现财务管理弱化的现象。

(二) 资金管理中存在着漏洞

疾控中心作为直接隶属于国家卫生部的国家机构, 所以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并没有对岗位进行严格的分离, 甚至还会发生出纳和会计串岗的问题。针对于大多数的疾控中心而言, 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 所以容易出现一些疏漏在财务管理上, 比如公款私用, 在转移资金时采用虚列支出的方式, 设置小金库等。

(三) 财务管理中缺乏系统的有效控制

目前来看, 我国疾控中心主要是由国家投入资金, 但是国家只是单纯的将资金投入到里面, 在对资金进行管理中并没有直接的参与。因此, 很容易出现疾控中心管理者对资金私自占有的现象, 当投入资金时表现的很积极, 在资金完全投入到里面之后, 并没有具体的进行掌控资金的用途。对于那些领导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的疾控中心而言, 并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措施用以资金支配的整个过程, 所以, 这就为有些人为自己利益公费旅游、消费、大肆挥霍创造了条件。

(四)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 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疾控中心占大多数, 并没有将有效的财务管理运用到中心的管理过程中, 而且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不能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纳入到整个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中去。由于没有形成一套强有力的内部监督制度, 在实际管理中出现问题时, 就会出现制度没有约束性的局面。在部分单位管理层之中, 有些人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利为了谋取个人或者是团体的利益让财务人员专门做假账, 这种不正当的做法, 将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完全置若罔闻。

二.针对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一)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 要将财务管理意识普及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 作为单位的领导尤其是要着重加强, 因为, 只有领导真正加强财务管理意识, 才能够真正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 才能够推动和加快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脚步。其次, 在实施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还应该有一套财务监督制度与之相配套使用。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并真正投入使用, 才能够有效的对疾控中心的高层管理者进行监督, 从而防止滥用职权为自己谋利的现象的发生。

(二) 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 培养一批优秀的财会人员

在我国目前的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中, 在对财务人员进行招聘和管理时, 疾控中心一定要在财务管理方面对新招进的人员进行培训, 将国家的财务规定仔仔细细的普及到每一位财会人员的身上, 让他们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只有这样做, 才能让他们对于新形势下的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工作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好的适应, 从而促进财会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 针对国家新出台的财经法律法规, 要及时组织财会人员进行学习, 从而培养出优秀的能适应新财经法的财会人员, 并在疾控中心财务的管理中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新知识, 提高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 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结合计算机网络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已经可以随处看到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对疾控中心的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要将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在对财务进行管理时结合先进的网络手段, 不仅实现了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大量节省, 还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所以, 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管理人员, 一定要随时接收和学习新的知识, 紧跟时代的步伐, 对于与计算机相关联的管理知识要不断的进行学习, 只有这样, 才能将计算机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管理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对较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严重威胁着疾控中心利益的同时, 也让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所以, 今后在对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只有不断的加强管理制度并逐渐的完善, 才能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发生, 从而提高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水平。

摘要:疾病控制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和管理的公益事业单位。它的目标就是通过预防控制伤害、残疾和疾病等, 推动健康环境的创建, 保障国家安全, 促进社会稳定, 为人民的健康提供安全保障。本文在新形势的背景下, 具体分析疾控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加强和改进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财务管理,疾控中心,对策

参考文献

[1]韩向新.探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7) .

[2]马世栋.张志湘.任志红.医疗公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 (08) .

[3]骆光荣.程波.吴宏彬.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4) .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篇11

(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北海536000)【摘要】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目前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质量管理活动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客观和公正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卫生检验【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00-01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1]指出,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应保证能有效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职能。实验室建设涉及内容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建立和运行规范的质量体系是国家对实验室的基本要求,也是疾控机构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质量水平的内在要求。目前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客观存在部分问题但未得到普遍的认识。本文就基层疾控中心在通过计量认证后,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1 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提供准确、客观、公正和及时的卫生检验报告,保证疾控中心各项职能的正常运转。因此实验室必须按照制订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范运行,此外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注意收集影响卫生检验质量的其它因素和环节,并研究相应具体对策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正确看待质量管理和卫生检验的关系,质量管理是卫生检验的保证,卫生检验是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二者不是上下级,是相辅相承的,只有获得准确、客观和公正的检测结果,质量管理才是有效的。因此疾控机构内部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真正的、适合的、全面的质量体系,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沿着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不断前进和提高。2 加强对卫生检验资源的培养和建设2.1加强领导,大力支持。由于受到体制和财政预算的限制,基层疾控中心需要自己创收,常常过于偏向追求经济创收指标,因此实验室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领导不重视,认为花钱多,每台仪器动辄就几十万、上百万,耗材昂贵,但创收少,而我国卫生检验收费项目大多是90年代制定的,收费偏低,有些地方更是全面取消了衛生检验收费,国家或地方财政缺乏预算导致检验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并且长期以来,大多数基层疾控中心的检验人员比例偏低,计量认证[2]或实验室认可[3] 只强调硬件建设和检验人员的技术能力,对检验人员的数量没有任何硬性规定,造成同一检验人员分工检测的项目过多、范围过广,或者兼职其他身份,加班时有发生,检验人员不能集中精力,常常被动应付日常工作,业务水平得不到进步和突破。当前,各地疾控中心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暴露了越来越多实验室的不足,有时基层单位甚至无法承担正常的检测。因此,无论是从体制上、国家财政预算上还是疾控中心的领导来看都应增大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提供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实检验人员的比例,使检验人员无后顾之忧,以全身心精力投入到检验工作中去。2.2建立独立的检验机制:疾控机构需要实验室提供公正的检测结果,必须保证检验工作的独立性。上级领导和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执行质量体系,充分考虑检验工作的特殊性,给予卫生检验人员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使其按专业特点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不受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不能以任何手段及任何理由干扰检测数据的获得和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2.3加强专业技术培养,合理运用人才。检验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未知干扰、少见菌株的发现或者检验标准方法的局限性导致检验过程或结果出现异常,因此必须加强对疾控中心检验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增加检验人员培训、进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培养检验人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应加强检验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开展新项目及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次,要合理运用卫生检验人才,卫生检验是一项专门技术,以前疾控中心实验室的优势是卫生检验人才,这是长期培养的结果,现在很多卫生检验人员都调整做其它工作,这是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损失,也是疾控机构的损失;而且实验室内部也要按照样品种类、检验项目、检测的难易程度和任务的轻重缓急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岗位及人员的组合,充分发掘资源,调动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的保障卫生检验工作的质量管理。3 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工作直接影响到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的决策,其检测数据面向社会大众,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历来各级实验室都非常重视内部质量管理,经常进行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然而日常检测数据的不准确经常为外部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实验室以外的质量控制。要清醒认识到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3.1建立样品采集制度确保采样质量。现场采样不在实验室质量控制范围之内,但与实验室有着密切的联系,采样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样品采集技术,树立质量意识,杜绝草率、随意和不规范采样。为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样品采集的约束机制,包括样品采集的方法、数量、样品采集的部位、种类到具体采集过程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使采集的样品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为准确、客观的检测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3.2建立约束机制保证耗材合格有效。实验耗材包括实验所用试剂、仪器设备等,这些供应品对最终的检测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要求应该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供应品进入实验室,包括严格筛选和审核供应商,选用质量完全合格的服务和供应品,建立供应品采购验收记录;其次负责供应品采购的人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质量意识,与实验室保持密切联系,保证一切供应品合格有效,绝对不能随便采购交差了事。3.3合理计划样品数量,适度控制工作量:采样人员常常不考虑单位时间内仪器设备、检验人员或实验室存放样品的最大承受能力,一天内采集大量样品,检验人员不能按时完成,检验结果受到严重影响;或者由于检验人员的严重短缺,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实验室常常在严重超负荷的情况下被迫违反操作规程,采取各种形式的“偷工减料”,其结果必然降低检验质量。因此,疾控中心应当制订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控制工作量,同时加强采样部门与实验室的联系,保障实验室工作质量。3.4维护外部环境,确保实验正常进行。检验工作能否正常进行还依赖于实验室的外部环境,如有保障的供暖、供电、供水、供气,要有备用和补救措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吹”,如果没水、没电、没气或者是气体的质量达不到检测的要求,即使有高超的检验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顶尖的技术人才也无法获得准确客观的检测结果。同时,实验室的废气废液排放要畅通,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检验顺利进行。总之,实验室工作是疾控中心各项职能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而质量管理是实验室提供准确、客观、公正数据的保证。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但外部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实验室只有严格内部质量控制,规范外部质量保障,两手一起抓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2004,7,23[2]中国标准化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ISO-IEC 17025:2005)CNAS-CL01:2006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篇12

作为我国疾病防控公益事业的重要单位基层疾控中心近些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由于近年来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防控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开始变得日益突出,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从分析基层疾病防控中心财务管理当前的运行情况,并由此提出几点提升基层疾病防控中心的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

二、基层疾病防控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所表现出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科学性不高

部分基层疾病防控中心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特别是预算编制的不科学,编制方法以及过程不合理。不少基层疾病防控中心的财务主管部门往往是结合上年度的决算数据对下一年度的预算进行编制,对此没有进行事前或者事后的评价,这显然不能够对下一年度的经济任务方向做出导向。与此同时在预算执行和管理上也缺乏有效可行的监督机制。而且不少基层疾控中心在管理模式上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模式,涉及到的预算编制内容并没有建立在和其他相关部门支持的前提下,因此预算的贯彻执行效果也不佳。

(二)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意识较弱

部分基层疾控中心的领导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强,认为财务管理部门只要搞好资金管理即可,对于财务管理对疾控中心的发展决策以及日常管理方面的重要性作用往往忽视,这导致了基层防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相对简单的水平,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其重要性作用难以体现,这又进一步弱化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三)内控水平较低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虽然基层疾控中心的主要财政支出是由国家财政主管部门拨款,但是在日常运营以及发展过程中,同样也会面临企业单位所存在着的财务风险问题。在基层疾控中心部分领导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一旦出现内控失误就会引起严重的疾控中心财务风险,从而影响疾控中心的日常工作。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防控中心的财务收益开始出现和预期收益偏离的现状,基层防控中心的资产结构合理度不高,坏账资产以及挂账时间相对较长,资产总利用效率低下,这些都是造成疾控中心财务风险的重要元素。

三、促进基层疾控中心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要想提升基层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水平,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此首先就要让基层疾控中心的所有员工都要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部门领导及管理人员应该明确长期的财务管理计划,明确不同部门所对应的职责,从而确保疾控中心的财务日常运行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然后财务规划必须要根据工作计划进行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的流入和指出预测,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历史数据,确保对资金的科学调度和安排。最后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是完成其他工作的重要前提,要提升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地位,要求其他部门积极支持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要想规避基层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风险,加强基层疾控中心的内部控制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疾控中心的会计控制工作,对涉及到的会计经济活动行为进行规范。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全面,制定舞弊行为以及错误行为的防范制度,对于已经发现的舞弊行为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肃惩处,从而确保资财务资料的安全准确。第二,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及时内部控制制度的细节已经非常全面,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的监督显然难以将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下去。所以要制定定期以及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制度,对疾控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此要结合奖惩制度进行管控。第三,要保持信息的良好沟通。对此可以在基层疾控中心实施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管理,确保信息沟通的快速、准确和共享,这对于提升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样非常重要。

(三)加强核算和预算管理

预算和核算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没有科学的预算,那么核算成本就难以开展,所以疾控中心首先就需要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要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在预算编制上要紧密结合疾控中心的业务收支情况,对投资计划进行统筹预算,确保收支平衡,从而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而在核算管理上,首先要完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然后要结合预算数据和实际使用资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预算和实际成本的差异,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要构建核算服务体系,因为成本核算和财务核算还有所区别,目前财务及会计制度对于成本核算的规定不够细致和明确,所以要进行成本核算之前要构建核算账目,然后结合成本挂历及核算需求,进行整体性的成本核算,从而达到疾控中心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所展现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需要不断完善,通过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预算制度,同时加强成本整体核算,只有如此才能够不断提升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园,李清,钱巧.基于新形势的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3(01)

上一篇:实现机制研究下一篇:传统筋膜内子宫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