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档案

2024-08-06

疾控中心档案(共12篇)

疾控中心档案 篇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国家行政事业机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担着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其工作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而疾控中心在开展各种疾病的监测、分析、防治等工作时, 需要有大量的档案资料, 可以给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 促进疾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是疾控工作者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积累的预防疾病传播的宝贵资料, 档案的有效管理为以后的流行病学分析、疫情的预测预报、公共卫生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可为多年以后发现或分析疫情流行规律提供依据[1]。

近年来, 随着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 疾控事业的蓬勃发展, 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也已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文针对我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进行了积极探索, 并根据笔者多年档案保存的经验, 提出了几点建议。

1 我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多年, 在疾病预防工作上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基于我区的发展现状和疾控事业的快速发展, 疾控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又繁琐的工作, 它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 应细致、耐心地做好每一天的基础工作, 做到当日事当日毕。而疾控中心作为公益性机构, 其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再好也无法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这种情况就容易导致大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忽视, 管理意识薄弱, 管理效率低下。

1.2 档案管理能力弱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业务的发展要求, 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存在脱节现象。缺乏对档案的整体把握能力, 未能将档案集中起来管理, 档案分散在各个科室中, 许多档案没能及时归档整理, 档案管理能力低, 档案利用率低, 档案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1.3 档案管理规范性不强。

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 疾控中心没有为档案管理制定出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标准, 没有明确规定各个类型档案的收集整理标准, 这样就使得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差[3]。当需要查找档案资料或利用档案资料时, 往往需要翻箱倒柜找很久, 这样就降低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 档案资料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1.4 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也为我区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指引了方向。目前, 许多工作人员还是习惯性地查阅纸质档案资料, 没有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利用率,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很薄弱。

2 意见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在疾控中心的作用, 更好地为今后的疾病防控保存可供查阅的第一手资料, 建议如下。

2.1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疾控中心多年形成了大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多种数据, 包括文字、图表和声像等。要增强这方面的档案意识, 必须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 进行网络化管理, 从而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业务档案的作用, 更好地为疾控工作服务。首先要建立健全疾控中心档案工作网络, 在中心设立由主管领导牵头, 各科长参加的全中心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管理中心科室负责全中心档案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起草制定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并要经常到各科室检查、指导。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职责范围内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 还应定期、不定期指导督查本单位所属各科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建立各类档案管理制度, 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2.2 建立规范化的档案保管体系。

疾控中心的档案保存可以对未来疾病的预防、查阅等提供有效的资料, 必须建立健全长效保存机制。要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 (输出) 一体化, 最大程度地满足疾控中心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的需要。带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并结合科学的方法, 使档案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以实验报告为例, 第一, 分类管理。将繁多的实验报告分为生活饮用水检测类、食品安全检测类、医疗机构消毒检测类、餐具消毒检测类、公共场所消毒检测类五大类, 每一类按时间顺序排列备案。第二, 编制季度或年度检测样品统计表。统计表内容主要包括:样品名称、检测报告检字号、样品来源、送检单位、检测项目、检测结果, 并统计出送检单位数、样品数、检测项目数、检测结果合格数, 算出合格率, 全年报告的情况便一目了然, 节省了查阅时间, 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

2.3 建立档案工作信息化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在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档案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 使疾控档案管理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网络化管理转变。

2.4 加大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保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包括资料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多个环节, 必须要培养档案管理者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要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训计划, 增加投资, 加大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定期组织学习, 并坚持内训与外引相结合, 多方位地提高档案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质[4]。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关系到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其档案具有种类多、内容多、范围广、周期长、不可复得性等特点, 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大, 这要求各级疾控中心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5], 加大资金投入, 进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培训力度,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让保存完好的档案为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切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尹福顺.浅议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与建议[J].华章, 2013, 31 (22) :179.

[2]蒋业娟.浅谈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和信息化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6 (12) :275.

[3]李丹.浅谈疾控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9 (21) :63-64.

[4]刘俊秋.浅谈如何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J].时代报告 (学术版) , 2012, 28 (11) :335.

[5]盛年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J].机电兵船档案, 2007, 26 (5) :71.

疾控中心档案 篇2

---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创建省二级档案管理工作汇报

自2002年成立以来,中心在市、区档案局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关心领导下,围绕“规范档案管理,推进疾病预防事业快速发展”的目标,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档案规范化管理,为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获得了省计量认证合格资质,市、区级文明单位、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现将本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建国前无专业卫生防疫机构,仅在县警察局设有卫生警察1-2名,负责卫生监督工作。1949年6月,镇海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成立,兼管卫生防疫工作,设卫生警2名。1954年,镇海县卫生院成立防保股。1956年,镇海县卫生防疫站成立。1958年4月,县卫生防疫站撤销并入县卫生局。1958年11月至1962年12月,县、市合并,防疫工作由市卫生防疫站担任。1963年1月恢复县建制,同年3月镇海县卫生防疫站成立。1985年10月,宁波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决定,撤销镇海县建制,以甬江为界,划分北仑、镇海二区,成立镇海区卫生防疫站。

2002年3月,根据镇海区机构编制委员会,镇编委[2002]1号文,撤销镇海区卫生防疫站、镇海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建立镇海区卫生监督所和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公益性全民事业单位,隶属区卫生局,定编各20名,经费属全额拨款。

二、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职责 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镇海CDC)是于2002年4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的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承担着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警与处置、疫情收集与报告、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任务。中心现设办公室、疾病防制科、性慢防制与卫生监测科、检验科等四个科室,在职在编职工2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7人,中级职称9人。

三、开展省二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基本情况

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前身是镇海区卫生防疫站,是一个有着档案规范化管理优良传统的单位。1995年通过“宁波市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市级标准”。1996年初,又被浙江省档案局评为“档案管理省级先进单位”。2010年初,我中心被镇海区档案局评为“2008-2009年度全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本中心档案共分四大类目,分别是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基建和设备)、特种载体档案(照片、光盘和荣誉实物)。至2010年底,本全宗共有文书案卷级档案1456卷,文件级档案3299件;会计档案768卷;科技档案247卷(其中基建档案21卷,设备档案226卷);照片档案14卷,共959张;光盘档案1卷,13张;荣誉实物档案75个。

泰宇档案软件现代化管理中,文书档案案卷级档案电子条目著录1078条、文件级档案电子条目著录6775条;设备档案案卷级档案电子条目著录226条;基建档案案卷级档案电子条目著录21条;荣誉实物案卷级档案电子条目著录75条;照片档案案卷级档案电子条目著录4条。

中心历经两次档案资料进馆。第一次进馆为1991年,进馆资料为1974年至1984年的文书档案10卷;第二次进馆为2005年,进馆资料为1962年至1995年的文书档案337卷(其中照片档案7卷,392张。底片档案1卷,382张)。

近几年来,中心经过不断的整改,档案工作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根 据《浙江省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认定标准》,中心对综合档案室工作进行逐条对照,自评得分93分。其中档案工作管理机制标准分30分,自查得28.5分;档案工作业务建设标准分45分,自查得42.5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标准分25分,自查得22分。我们在扎实做好日常基础工作的同时,重点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管理健全

中心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列入中心发展规划,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亲自担任组长的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档案鉴定小组,将档案工作列入领导日常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讨论。同时,中心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将具体职责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建立了档案管理中心、科两级责任制,将各科室档案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年终考评体系,将考核结果与文明科室评比、奖金分配相挂钩。在二级档案管理体系中,由中心综合档案室档案员负责档案质量把关,由各科室档案员负责各自档案组卷归档,确保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入库。同时,中心制订了《档案归档制度》、《档案整理制度》、《档案保密和利用制度》、《档案统计制度》等制度,实现了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

中心在原有防疫站设施的基础上,对档案管理软硬件设备给予了改善,购置佳能数码相机、SONY摄像机、明基刻录机、惠普扫描仪、三星录音笔、理光复印机、档案管理专用电脑及泰宇档案管理软件、配备了4列组合式档案密集架、20个档案柜、去湿机、碎纸机、灭火器、温湿度计等,做到档案库房、阅览室、办公室三分开。中心档案办公用房面积近100平方米,其中档案室库房达40平方米、阅览室18平方米。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中心综合档案室设在办公室,有1 名档案管理人员,取得了宁波市档 案管理岗位考试证书,并参加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班。同时,中心每年举办各科室兼职档案员业务知识培训,对档案管理新知识及时组织传达,利用每月业务学习组织全体职工学习《浙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办法》、《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管理制度,并多次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省档案局与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组织的档案管理培训班,赴省内其它兄弟单位参观交流档案管理经验,不断提升中心档案管理水平。

在做好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同时,中心开展对区内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档案的指导,制订了《镇海区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考核办法》,并将档案工作纳入考核。每年到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档案员进行现场指导。同时,积极对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员进行培训,提升镇海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2008年3月,邀请市疾控中心档案员李海芬老师进行了“宁波市乡镇街道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办法”的培训;2009年3月,邀请区档案局罗勇勇老师进行“疾控档案规范化整理”的讲座;今年3月份,中心组织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人员及档案人员赴宁海县深圳中心卫生院参观“宁波市乡镇疾病预防控制五星级档案室”,促进了各镇(街道)疾病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四)撰写编研材料,提高档案利用率

为有效利用档案,中心编制了多种检索工具和编研材料。目前,中心综合档案室有计算机泰宇文档检索、文书档案案卷目录、会计档案案卷目录、设备档案案卷目录、实物档案案卷目录、照片档案案卷目录、光盘档案案卷目录、基建档案案卷目录等多种检索工具,形成了《大事记》、《年鉴》、《组织沿革》、《工作总结汇编》、《基础数字汇编》、《论文汇编》等数十种编研材料,有效地提高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

档案的生命在于利用。在做好档案归档工作的同时,中心努力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中心疾病控制档案的社会效益。

四、档案工作体会

档案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中心规范建设管理的基础性工程。经过中心近年的发展,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档案工作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也是推动我们做好档案工作源动力。

但目前,我中心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尚未取得档案中级技术职称;对于档案工作与设备、基建等“四同步”管理还有一定的欠缺;档案归档质量尚待提高;数字化档案室建设尚需推进;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实行异地备份工作还不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建立规范化综合档案室仍有一定差距。

所以,非常希望能借此机会,请各位领导、专家多加批评指正,使我中心在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使我中心档案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控中心档案 篇3

关键词:防病业务;档案管理

1.前言

疾控业务档案是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防病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了提升疾控中心的工作水准,务必对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及時解决当前管理所存在问题。运用合理科学的手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为疾控中心的卫生防病业务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利保证。

2.当前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管理所存在问题

从当前疾控中心卫生防病档案管理工作看来,在工作上难以开展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存在部分问题,具有表现问题如下:

2.1档案管理模式待有改进

随着当前社会的进步,我国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档案管理要求,传统管理模式主要采用纸质档案为主,这就导致了医疗记录均通过文字形式进行,造成保存之间过短,记录过程花费大量时间等问题,从而与电子信息技术脱节,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因此,档案管理模式待有改进。

2.2档案管理人员未能达到专业需求

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上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聘用的管理人员在专业技能未能达到专业需求,这就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管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到位,疾控中心的管理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导致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这就让档案的利用率大幅度下降。出现“弃档”的情况[1]。

2.3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由于当前卫生医疗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深,加上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欠缺,导致对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在资料进行归档时,没有按照归档规范进行存放,资料整理没有按照重点与次要进行编排,编排顺序也是胡乱一通,造成档案管理保存不科学、不合理等混乱状况。

2.4信息的利用程度低

虽然各科室有意识的开展了档案的管理与收集,但结束归档工作后档案资料就没有再进行利用,针对不同的业务信息资料综合利用就更为匮乏,加上档案管理人员对资料的保管与编制没有按照相应的业务档案保管规范标准执行,使得归档编排顺序存放换乱,不方便查阅,以此造成大量的业务档案资料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作用[2]。

3.改善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库

在电子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利用计算机建立电子档案能够更好的对档案进行存放以编写,同时还能够立即进删除及修改档案内容,加快档案资料的更新,提升工作效率,不仅如此,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查看,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传统模式存档多数利用纸质,不但不方便保存,而且还占用空间,利用电子档案存放安全且方便,还不占用空间,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质量,为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依据。

3.2加强相关工作人员专业学习

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政策性等特征,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有着极高的要求,针对各项工作环节务必保证工作进行的完整度,落实到方方面面。包括资料收集、编写、修正、鉴定、编排、存放等。因此,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尘埃落定,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学习,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并组织省、市相关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加强同行之间的了解,提高综合专业素质。以专业人员的身份为档案管理工作献上一份力量。使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3.3 规范档案管理管理标准,确保档案完整、准确

为保证档案完好存档,档案管理办公中心应制定相关文件管理规范,明确各项档案依照规范标准,进行编写、修正、鉴定、编排、存放等,确保档案保存科学合理。严格对照编排日期,明确保存期限,保证档案的利用价值,同时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工作汇总,对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或者建议,通过工作报告总结,后由总管理负责人提取其精华纳入管理规范,不断完善管理规范,从而出色完成档案管理工作[3]。

3.4明确管理人员工作岗位责任

管理人员工作完成率需要考核机制进行定数,同时也是为了约束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防微杜渐,避免档案资料散失在个人手中,因此需要进一步制定《档案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担当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档案管理工作达标情况,根据工作管理人员每日进行的档案录入,一个月进行一次工作达标情况检查,当月无法生任何档案资料不完整,丢失等可作为完成,若达不到将按星级评比,每一失误以此减一星,次数多者,将要开展批评大会,给予警告处分。第二,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员工升职考核环节。明确员工个人职责,管理人员担当的各项工作相互明确,工作人员不能以任何理由将出现问题的个人负责环节推至其他人身上,除特殊情况外。在职岗位负责的工作进行如何将直接对个人今后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4]。

4.结束语

综上所诉,在现阶段现阶段的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旧没能解决档案管理所存在问题。档案管理工作还是未能实现尘埃落实的局面,为了让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管理能够得以落实,就需对当前管理存在进行问题,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一部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档案管理工作迈向更高的层面[5]。

参考文献:

[1]陆秀芳.疾控业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卫生保健,2014,(02):187

[2]祝小平;唐雪峰;方刚;刘伦光;杨超美;张成云;罗湘蜀;刘兆炜;邱东川;邓佳云;兰真;刘玲玲;朱洪斌;张灵麟;吴建林.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的卫生防病工作[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04):136

[3]唐雪峰;吴先萍;吴建林;祝小平;张成云;方刚;罗湘蜀;刘伦光;袁珩;邓斌;吕强;钟波;陈丹.芦山地震后2周卫生防疫绩效评估[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05)

[4]辛清华.探讨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档案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产业,2015,(03):123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 篇4

1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疾控中心的机构历史比较悠久, 从疾控的前身防疫站时期就留下了大量的纸质档案, 伴随着国家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 由疾控中心负责的业务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 每年都将会产生数量巨大的疾控档案资料,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单一的纸质管理模式, 既浪费了人力和时间, 降低工作效率, 更可能会因落后的管理方式而造成重要信息丢失, 给疾控事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而采取档案信息化建设则可以杜绝以上情况的发生, 更可以通过档案管理软件提供的关键字检索、数据库分类、文件自动整理归档等功能, 对疾控档案进行管理和利用, 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人力和物力。

2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 各地的疾控中心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相关的信息化平台来开展工作, 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也不例外, 以作者所在的南通市疾控中心为例, 在档案管理的硬件配备有台式电脑, 扫描仪, 光盘刻录机等数字化设备, 并配备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软件方面有中心于几年前采购的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单机版, 也出台了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已经无法满足中心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3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3.1 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疾控中心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的投入还远远不足。以笔者所在南通疾控中心为例, 尽管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提高业务部门实力, 但对于疾控中心档案的管理还处于纸质文件为主、电子档案为辅的阶段。疾控中心对与档案管理有关的信息化制度建设还未展开, 尤其是对电子档案的规章制度制定几近为空白。而疾控档案所需要的相关配套设施和环境, 如数字化网络、档案存储与安全、档案数字化加工等硬件设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从国家到省、市、县的档案信息的连通与共享网络建设更是缺乏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因重视程度不够,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备、资金投入不充足的问题。

3.2 人员素质较低

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需要有一支专门专业的档案管理队伍, 但是目前管理人员不论是工作能力或者是思想意识还较为滞后。目前疾控中心的档案工作人员要么是由医疗卫生的专业人员来兼职从事, 要么是由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来从事。由于其所学专业不完全对口, 医学专业人员缺乏对计算机有关软件和系统的熟练操作, 容易导致档案出现安全问题;而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缺乏对医学防疫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对档案进行收集、分档和整理时, 往往不能快速准确的进行专业数据处理。缺乏“全才”直接影响到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3.3 安全存在隐患

疾控系统这类档案, 如科研档案、疫情信息资料、突发性流行病、传染病、艾滋病及公共卫生等信息资料涉及到国家、省、市及病人等多方面, 因此具有高度保密性和特殊性。而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子档案容易受到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软件安全及人员安全等多重威胁, 具体比如硬件故障、网络病毒袭击、文件被泄露篡改、监守自盗等, 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3.4 档案管理软件落后

目前各地的疾控中心所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几乎都是面向各行业的通用版本, 并没有针对疾控中心的业务特点进行过优化, 导致很多软件提供的功能用不上, 同时又有很多疾控业务档案所需要用到的功能软件不提供。尤其是目前市面上的档案管理软件几乎都没有提供外部接口来与疾控中心独有的如疫情网络直报、传染病监测等信息化平台相连接, 所以相关的业务档案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整理归档, 造成了极大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4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4.1 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与资金投入

疾控中心的领导及有关部门, 必须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这一工作在对疾病流行和趋势预测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因此要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 结合本地疾控中心的工作特征和实际情况, 制定出操作性强、合理有效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尤其是对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储存等操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并通过绩效考核这一办法, 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 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优势。

此外, 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增加档案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以增加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主要包括了档案部门硬件设施建设 (如指物理环境良好的档案馆、安全的电路) 、档案管理硬件配套设备及软件 (计算机及其操作系统、防火墙、杀毒软件、文件加密软件) 。而档案管理系统从长远来看更是实现省、市、县疾控中心档案连通的重要媒介, 这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资金进行系统设计、试验、运行及维护。

4.2 加强档案人员培养, 引进复合型人才

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高低对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引进、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是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针对拥有专业背景但缺乏计算机有关技术的档案管理人员, 通过开展定时系统培训的方法提高其操作能力;对拥有档案管理能力及一定计算机能力的人员来说, 可以通过疾控中心各部门举办的定时讲座、学术讨论等科研活动增加医学专业知识, 同时经常性的与各业务部门进行交流沟通。此外, 加大对具有专业化背景与丰富信息技术经验的人才的引进也是一个重要的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渠道。

4.3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安全管理技术

解决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必须从安全管理制度这一根本入手。除了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还应该落实工作责任制, 实行赏罚分明原则, 对于系统安全运作可以实施双人负责原则或最小权限原则。此外应该对各类文件进行安全级别划分, 对一些机密档案可以实施物理隔离, 与外网隔绝, 对一些网络档案或内部传输档案, 可以加强对密钥的管理。对有关系统的运行实行跟踪制度, 自动生成系统日志以监督、维护分析、故障恢复。最后, 还要重视各类系统软件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防范。

4.4 开发档案管理软件, 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结合当地疾控中心实际情况, 开发出一套简洁实用又针对疾控中心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模块, 而且软件能够提供外部接口, 可以方便的与疾控特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和OA系统相联接, 对相应的业务档案进行管理。既杜绝了信息孤岛, 又大幅度的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

摘要: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对于疾控中心档案的保存、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后目前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人员素质、安全问题以及系统落后等多方面不足之处, 本文试图针对这些现状对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冯秀芳.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疗装备, 2014, 7.

[2]杨洁.浅论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J].现代商业, 2014, 4.

参观疾控中心总结 篇5

2013年11月11日,伴随着“双十一”节日热烈的气氛,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两个班五十名同学开展了大学的第一次班级社会实践活动,到大连旅顺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参观调查。活动进行了一下午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作为负责人之一,我从此次活动之中收获了许多。

前期准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期准备工作足够充分,那么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

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联系疾控中心方面,然而,整个联系的过程并不顺利。我先挑选一个工作日到旅顺口区疾控中心,想要取得负责人的同意并讨论一下具体的时间和流程,几番周折之后却被告知人不在,只留下了一个电话。由于疾控中心工作繁忙,多次联系后最终将时间定为11月11日。在联系过程中,我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学到了许多与人打交道的方法和技巧,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胆量,收获了许多。

社会实践进行时 1.向着目标出发

下午一点半,我们预防两个班的同学准时乘坐租用的校车前往目的地。大家都显得兴奋又好奇。而我,作为负责人之一,不仅对下午的活动充满期待,更是时刻关注着同学们的安全,清点人数、组织指挥,时刻提高警惕。很快,我们就顺利到达了旅顺口区疾控中心。

2.王老师的科普讲坛

下了车,迎接我们的是来自疾控中心的王老师。王老师热情的带领我们走进工作楼,在一楼的科普展厅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讲解。

首先,王老师叙述了就业的观念及目前疾控中心的发展。之后,王老师根据展板上的内容依次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点防护的疾病,如夏天肠道传染病、伤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而随着科技发展,其实目前最严重的就是电脑和手机引起的疾病,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就要注意用眼卫生,并且经常做一些颈部、腰部的小运动,让自己处于健康的状态。另外,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百病预防为主,其实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营养,保持平静心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战胜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疾病。

3.了解病媒微生物

听完了王老师的精彩讲解后,我们又来到二楼的病媒生物展示室参观。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展示室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病媒生物,其中最常见的四害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展示室内的老师也热情地为同学们讲解,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同学们都听得聚精会神,受益匪浅。

4.参观实验楼

离开了病媒生物展示室,我们一群人又浩浩荡荡的前往实验楼。实验楼中我们分别参观了环境、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霉菌实验室、涉水产品实验室、气相色谱实验室、原子吸收实验室、离子色谱实验室,看到了各种先进的实验仪器,了解了目前国家在预防方面的发展现状。

过程中,老师不仅为我们传授了专业知识,更教给我们一些将来就业需要的能力与技能。其中老师不断强调看懂仪

器使用书的重要性。只有看懂仪器使用书,才能正确的使用仪器,从而进行科研,所以我们需要培养相关的技能。除此以外,不仅要培养专业技能,更要全方面发展,如文学功底、电脑、开车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老师的一席话中,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加有了奋斗的目标与方向,更加懂得自己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做。

5.分别时刻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完成了所有参观流程,依依不舍地与疾控中心的老师们道别并致以感谢。预防两个班的同学们在大门处合影留念,第一次班级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总结

刘向曾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社会实践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从课本中收获知识只是一方面,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以后才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益的人才。从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1)专业的知识。在各位老师热情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许多 专业性知识。如一些疾病的预防方法、病媒生物的相关知识等,增加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

(2)能力的锻炼。组织一次班级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各方面的能 力都有所提高。与工作人员和同学们的交流提高了我的沟通表达能力;安排各项工作使我的组织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得到锻炼;和小伙伴们一起工作提高了我们团队合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我要时刻注意同学们的安全,注意时间进行的节奏,注意各项事务的安排,这增强了我的责任心,磨练了我的品格,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很好的铺垫。

(3)就业的了解。参观过程中,疾控中心干净、舒适的工作环 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也有了一定了解。过程发调查问卷的心的工作有了过问卷反映出正常,工作时时间短,出差来说工作条件的。而这类工上的学历,而的工作经验。

中我们通过分形式对疾控中一定了解。通这类工作班制间适中,加班情况少,总的还是很优越作需要本科以且最好有一定调查结果有利于我们对未来的工作有一定了解,明确奋斗的方向,树立奋斗的目标,从而充实有效地度过大学生活。

(4)除了以上几点收获,还有一点令我感触颇深。我意识到了 勇气的重要性。以前的我是一个内向,害怕失败的人。所以在联系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时候,其实心里是十分恐惧的,害怕遭到冷冷的拒绝,但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热情使我倍感安慰。在发放调查问卷时,虽然屡遭拒绝,但是我已经在磨练中可以坦然面对并锲而不舍,勇敢地向奋斗的目标前进。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都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确立了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我相信,通过书本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我们都会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班级:预防二班

疾控中心疫苗管理分析 篇6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各种新疫情的出现,人们对疫苗需求不断的增加,基层疾控中心疫苗业务不断扩大,这对基层疾控中心疫苗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基层疾控中心的实践工作,剖析了目前疫苗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加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疾控中心;疫苗库存管理

疫苗是利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按种类可以分为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一类疫苗和公民自愿自费接种的二类疫苗(也称作有价疫苗)两种。随着公众的免疫观念不断增强,政府的政策导向与支持,疫苗需求量稳定增长,发展前景乐观,这给基层疾控中心疫苗流通与库存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一、加强基层疾控中心疫苗库存管理的重要意义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科学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关心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基层疾控中心应该充分认识到疫苗接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社会影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国家卫计委制定执行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疫苗管理制度,加强对疫苗采购、运输、储存、发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和监管职能,确保疫苗质量。

二、基层疾控中心疫苗库存管理存在问题

1.岗位设置不够全面,职责分工不太明确;规模较小,人员配备不够齐全,拨入经费有限。

一线业务科室是疫苗库存的实际管理部门,由疾病预防控制科室负责报送疫苗的采购计划和进货,购入后作备查登与出入库手续,并承担疫苗的储存、管理、调拨以及疫苗接种业务指导工作,这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中规定的物品保采购、保管即不相容岗位需要相互分离的原则,疫苗库存管理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管理问题突出,会计核算不规范。疾控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意识淡薄,疫苗库存管理存在缺陷和疏漏,具体表现在:一类疫苗由国家无偿调拨,基层疾控中心只在数量上做三栏式备查登记,未纳入财务核算体系;各基层疾控中心的二类疫苗核算方法不统一,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疫苗收支存等情况,缺乏纵向与横向可比性;未建立完善的疫苗定期与抽查盘点制度,而是根据财务账面数来盘点库存,盘点流于形式,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未及时查明原因,不作相应处理,容易造成漏盘,账实不符,也容易滋生腐败。

3.技术手段落后,管理方式欠佳疫苗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加大了疫苗管理的复杂程度,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工作量大,易出错,既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效果,又未能实时掌握库存的动态信息,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财务和后勤仅仅依据业务部门提供的出入库清单进行核算与监督,缺少对疫苗库存的有效监管。

4.缺少采购计划,报损审批不严基层疾控中心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疫苗库存和需求情况,没能设置合理的安全库存量:对疫苗需求估计过量,会出现疫苗积压、批号过期报废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与财产损失,对疫苗需求估计不足,会出现疫苗断货,无法满足公众对疫苗接种需求的情况发生;疫苗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破损、过期等现象,对于这些疫苗疾控中心往往处置不规范,报废缺少严格的逐级审批程序,难以追究相应岗位管理人员的责任。

三、改进疫苗库存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设置合理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为保证疫苗库存管理安全,应加强基层疾控中心对疫苗库存的监管,设置合理分工,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把疫苗仓储和物流管理分离给后勤部门负责,由财务部门负责核算、监督,业务科室则专门负责疫苗的使用指导、采购、调拨。这不仅能起到科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也能实现相关职能科室之间的有效制衡;建立健全疫苗库存安全管理制度,在月末、季末、年末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实地盘点,分批次,按种类地填写盘点表,并与财务数据核对,及时发现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旦出现舞弊情况,严厉查处并督促整改,甚至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2.增强管理意识,规范疫苗核算单位领导应重视库存管理工作,并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将疫苗库存管理制度化。基层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疫苗管理人员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类疫苗虽为国家免费调拨,但管理上不容忽视,应纳入财务管理核算;二类疫苗收入应全额、及时上缴财政非税专户,以准确核算二类疫苗进销存及其成本、利润情况。管理与核算规范化,保证在账薄、报表、备查簿中真实反映、监控疫苗的实际情况,利用疫苗库存信息做好数据分析工作,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3.利用网络化信息管理手段管理好疫苗库存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替代手工是疫苗库存管理的必然趋势,基层疾控中心应建立信息化库存管理系统,实施网络化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单位间信息的有效传递,提高疫苗库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电算化需要根据职责分工对操作权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信息安全、信息维护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在具体操作上,应先对系统进行调试和维护,录入单位信息和各类疫苗库存初始化数据,收到疫苗后,与采购单认真核对疫苗的数量、金额、生产厂家、批号、失效期、规格、剂量等信息,生成本级库存的入库单,并录入系统。一类、二类疫苗应分开录入,信息必须填写完整,以提高数据准确性、有效性。库存电算化管理不仅方便查询疫苗的批次、种类、出入库数量与金额等情况,也有利于数据预测、分析、汇总,有效杜绝舞弊的发生,为疫苗的事后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4.加强疫苗用量的预见性,严格审批程序为保证合理的疫苗供应量,管理人员必须准确预测疫苗需求数量,以适当储备、保证需要、避免浪费为基本原则,适时调整计划,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际效果,并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审核的办法;监控疫苗有效期,坚持“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对质量异常或过期疫苗采取果断措施,将其隔离、停止发货,避免过期疫苗流向市场。疫苗的被盗、破损、报废应形成书面报告,走正规审批流程,分析破损、报废的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改进建议,且向上级行政部门报告、备案。过期、破损疫苗应记录下种类、批号、数量、出库等信息,由疫苗生产厂家收回后统一销毁,不得擅自处理。

四、结语

随着基层疾控中心不断发展壮大,中心领导和科室对疫苗的库存管理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也日趋完善。疾控中心应在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从与省、市、县(区)级疾控中心经验交流中,逐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探索,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加以解决,以规范疫苗库存管理,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疾控系统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Z]. 2013(3).

[2]蔡志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浅析[J].新财经.上半月,2013(3).

[3]亓恒梁.基层预防接种单位第二类疫苗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4).

[4]颜凌云,颜丽,穆冬枚.疾控中心生物制品的核算和管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Z].2005[6]国家卫计委.预防接种工作规范[Z].2005.

疾控中心档案 篇7

关键词: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途径

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 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等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疾病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的开展, 给疾病控制档案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和要求。人事档案管理是将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人事档案管理是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构成部分, 科学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疾控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随着近年来疾控中心管理制度的改革, 社会思想潮流的变化, 医患关系的改变等, 对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 与时俱进的推进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 已经成为新时期疾控中心工作全面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开展分析, 旨在为新时期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新的借鉴。

一、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 尤其是现代化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之后, 档案管理的技术性要求更高, 包括硬件系统的维护、保养, 软件系统的应用、开发, 网络风险的防范等等, 都需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有非常专业的知识。而很多疾控中心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学历比较低, 而且缺乏完备的档案管理知识。为此, 各疾控中心需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 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体和个体的培训, 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培训。另外, 还可以创新性的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轮岗, 轮流参与继续教育, 能者上, 不能者下。对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内部来说, 也可以定期的举行业务知识大比武, 使之形成一种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荣的一种良性竞争氛围。为此, 各疾控中心需要营造一种人人重视档案管理的氛围, 让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具备开展各种活动的软硬件条件, 并且要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创造条件。

二、不断丰富人事档案收集和管理模式, 提高档案收集和利用效率

档案的搜集和整理, 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加强档案搜集和管理的制度建设, 对于提高人事档案搜集的数量和质量, 展现人事档案整体价值有重要意义。长久以来, 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的收集主要依靠档案管理部门, 而在疾控中心的人事档案工作之中, 产生的档案大部分都单纯依靠档案管理部门收集, 效率不高。因此, 在新时期, 疾控中心的各个科室都需要选派档案管理员, 或者说每个职工都要有搜集档案的意识和能力, 档案管理人员其实起到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筛选和整理。另外, 人事档案的日常管理也需要转变传统思想中领导说了算的意识, 所有的管理程序都要有严格的规定和章程, 依法办事。在此, 可以创新的将档案收集与管理应用的成果应用到对职工工作考评之中, 对于那些积极搜集档案, 在档案管理利用方面有所改进的, 要给与奖励, 并将此纳入年终考核之中, 激发人人参与档案收集管理的意识。

三、加速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模式应用, 推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步伐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单纯重视对信息的收集整理, 而缺乏对档案的深度利用。当前, 伴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过去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随着疾控中心工作的发展, 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系统化的编研工作和对现代网络技术的综合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些工作的前提就是要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 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人事档案管理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为此, 各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要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必须引入计算机技术, 添加高科技装备, 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硬件设备可以考虑如何与学校整体的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共享, 数据库系统等软件设备可以结合购买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等方式。另外, 也要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及时更新换代、完善档案管理设备的购置与维护机制, 使得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在收集档案信息、提供档案服务、确保档案完整性等方面发挥更加良好的作用。

总之, 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直接关系到疾控中心人事工作的全局, 为此, 各疾控中心需要站在政治的高度, 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全单位上下一起努力, 各部门相互协调, 才能最终为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雨霞.浅析人事档案的现代信息化管理方法[J].华章, 2011 (9) .

[2]李宪寅, 张燕超, 张务恒.做好档案工作促进企业发展[J].煤炭工程, 2011 (S1) .

[3]林晓云.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J].北京档案, 2011 (7) .

疾控中心档案 篇8

1 人事档案管理现存的问题

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其内在的功能相较出现了一些滞后和不相适应的倾向问题, 其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格式僵化, 信息量不足, 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档案应该是一个终生活动的科室和缩影, 应能清晰的看到这个人的活动脉络, 个人的德、能、勤、绩、廉, 甚至是发展的潜能。现行人事档案在内容上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格局, 多是静态资料性描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档案需要对个人的工作能力和道德信用进行综合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才的高效流动提供参考, 才能为干部的提拔任用提供依据, 现行人事档案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2) 失真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可信度。 (1) 由于缺乏监督机制, 档案在形成与补充过程中, 个别人甚至个别组织在填写档案材料时, 不严肃认真, 弄虚作假;或者给他人下评语、写鉴定时, 有意对存档内容进行歪曲等。 (2) 档案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对档案材料甄别能力差, 对一些假文凭、假职称、假履历等“来者不拒”, 致使这些虚假材料顺利进入个人档案。 (3) 由于技术、设施等原因, 在收集、加工、转递、利用诸环节中造成档案材料遗失、缺损、变形, 导致人事档案信息失实失真。

(3) 个人档案没有知情权, 公共档案的利用率和更新率低。我国人事档案长期以来奉行的是内向型封闭式管理模式, 任何个人不能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当事人对自己的某些情况记忆模糊, 本人要求查档的情况, 但按照目前人事档案的提供利用制度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提供利用制度与公开、透明的现代法治精神不相符合。这种人事档案很难客观评价当事人的真实情况, 某些偏的东西甚至给个人造成一生的悲剧。、

(4) 随着就业多元化的现实, 一些地方了现了弃档现象。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 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人才流动也越来越普遍。为了引进更多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各地都在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一些地区和单位为了消除高层次人员的后顾之忧, 在重金聘任的同时, 甚至允诺为引进人才重建档案等。这些情况, 严重地干扰了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关于改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建议

现行的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存在着严重脱节的问题, 使人事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如何改进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性思考:

(1) 开展对人事档案正确使用的宣传, 加强党和国家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借阅利用等制度的宣传力度,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改革开放环境中, 人事档案与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密切相关, 人事档案管理人中应掌握和贯彻党和国家有关人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2) 顺应时代的需要, 打破现有僵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在当今的形势下, 如果仍然以个人身份来管理档案而不按从业性质来管理档案, 势必会造成人档分离。原档案材料与新档案材料的分离, 是很难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全貌的。同此, 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提升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就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人事档案内容, 使人事档案真正做到“观其卷、知其人、用其长”。

(3)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 (1) 要建立准确、完备的人事信息数据库, 通过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 方便、快捷地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所需要的人员基本情况、简历及综合信息。 (2) 重视人事档案“纸质”材料的收集, 并按一定要求进行整理归档, 为干部的考核、任免, 人才的聘用、选拔、职工退休手续的审核、批准, 提供详细、完整、真实可靠的依据, 保证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和基本训练,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从源头上保证人事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4) 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政治思想素质好、法制观念强、专业基础扎实、信息处理能力强的高学历、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为人事档案工作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5) 建立科学、实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6) 管理设备要达到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达到现代化, 管理设备现代化是其主要内容和核心, 而计算机管理是当今最主要的手段。

(4) 维护个人档案信息的知情权与相对的保密性相结合、适当提高档案的开放程度。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以人为本, 对于只要不属于保密范围的, 个人应享有对自己档案的知情权。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 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 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 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人事档案信息部门向个人开放, 不仅大大方便了公民, 有利于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 使人事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公民服务。

(5)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每一位档案管理者都应明白,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 人事档案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 是一个单位乃至社会的无形资产,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目前社会上人们的档案意识还很薄弱, 不少单位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每一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更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 过硬的业务能力, 严格的组织原则性, 严肃认真的地把好关。对需要归档材料要认真严格鉴定, 识别真伪, 做好这点是决定人事档案质量优劣的关键。档案管理人员也应主动多渠道、多途径地宣传档案知识, 并在接待、提供利用档案信息时为领导在选拔、任用人时当好参谋, 为人才流动架起桥梁。

浅议疾控中心两种档案管理模式 篇9

一、中心级档案管理模式和科室级档案管理模式相关概念

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过程当中在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控制中心的统一管理指导下对疾病控制中心在检测、分析和防治工作过程当中形成的大量业务技术档案分为中心级业务档案和科室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疾病控制中心常用中心管理模式和科室管理模式两种模式来对档案进行管理,同时这两种管理模式也在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中心级档案管理模式和科室级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

中心级档案管理模式和科室级档案管理模式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两种档案管理模式相辅相成在实际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各自作用来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效率。在这两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到各自的职责、组织体系、制度建立、管理范围以及人员责任,对这些内容分别进行划分和确定。

(一)两种档案管理模式的职责。明确了两种档案管理模式的职责才能做到管理清晰、责任到人,同时分工明确、相辅相成才能帮助疾控中心更好地管理业务技术档案。对于属于科室级档案管理的相关档案,需要由科室的档案员进行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由科室档案室进行管理工作;而对于中心级档案管理的相关档案,则需要由科室的档案员进行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将档案定期提交给中心档案室,由中心档案室进行管理工作。

(二)两种档案管理模式的组织体系。档案管理当中的组织体系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两级档案管理模式科学合理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两级档案管理模式组织体系的共同点来说,都需要成立综合档案室,由办公室、财务科等行政职能部门和质量管理科、免疫预防科、传染病防治科、慢性与健康教育课、艾滋病防治科、卫生检验科、健康体检科等具体业务科室共同构成。两者的不同点在于,中心级档案管理模式下除了要做好中心档案室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外还需要督促、指导科室级档案室的档案管理工作,而科室则只需要在中心档案室的指导下对科室档案室的档案进行日常管理就可以了。

(三)两种档案管理模式的制度建立。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种类繁杂,内容多样,这些都对档案管理造成了一定难度,想要有效且高效地完成对这些档案的管理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疾病控制中心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当地两级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也就是档案立卷的统一标准和规范,这个标准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档案调取和使用的效率,中心级档案管理和科室级档案管理都需要严格遵守这个标准。除此之外,严格的管理、调取、使用的档案相关制度也必须完善,而根据保密原则建立的相关制度需要工作人员格外注意并且严格遵守。

(四)两种档案管理模式的管理范围。中心级档案管理和科室级档案管理的工作侧重点不同也就意味着两者所管理的档案资料内容不尽相同,也就是两种档案管理模式的管理范围不同。中心级档案室档案主要包括反映疾病控制业务水平的档案、监测过程中分析性、研究性和技术性的档案和具有学术价值的档案,总体来说中心级档案室所管理的档案就是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的档案。而科室级档案室档案主要包括疾病控制中心日常工作中所收集到疾病相关资料的档案,这些档案通常都是一手资料,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和总结形成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的档案后可向中心级档案室提交立卷归档。

(五)两种档案管理模式的人员责任。不论是哪种档案管理模式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公民的健康,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在档案管理过程当中严格遵守工作规范、对自己的工作内容熟悉并且负责,在做好档案立卷归档的过程当中必须遵守保密原则,更好的为档案的保管和使用做好基础工作。

三、结束语

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是疾病控制中心整个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是为我国预防、控制疾病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的工作,其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大量的数据、资料和信息整理立卷归档之后,可以为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所以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需要格外重视。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施行的中心级档案管理模式和科室级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主流,它可以更好地帮助疾控中心针对不同的档案进行管理,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潘智慧,程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及档案利用探讨[J].活力,2010(08).

[2]邱小露.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之我见[J].基层医学论坛,2014(19).

疾控中心档案 篇10

一、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疾控中心在资金投入上存在不足, 设备落后。受到财务水平的限制, 很多疾控中心数字化建设还不够完备, 投入不足, 一些偏远地区的疾控中心甚至还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阶段。即便具有信息化管理的单位, 也常常没有建立配套的防火墙、数据软件系统, 无法发挥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作用。

(二) 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很多疾控中心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已经成立了档案信息化管理部门, 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办法。但是, 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却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体系, 数据库的管控不科学, 资料分散, 信息不完整。档案信息室的进、出过于随意, 甚至存在信息泄密的情况, 缺乏详细的操作流程, 不利于管理的严格落实。

(三)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与疾控中心的工作能力息息相关, 也影响着办事的效率, 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要以人才作用的发挥为根本。据调查发现, 我国各大疾控中心不太注重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引进, 档案管理人员常常身兼数职, 且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计算机培训, 对信息化知之甚少, 在检索过程中耗费的时间长, 不能设置防火墙等技术保护信息, 阻碍了信息化管理的效力。

二、解决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已经势在必行, 根据目前我国疾控中心的工作现状, 有针对性地改进问题, 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是做好资料保护, 加快工作效率的关键。

(一) 增加疾控中心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投入。疾控中心的档案信息是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 属于公共性内容, 记录着历史, 承担着职责。在资金上加大投资, 是健全信息管理能力, 发挥信息化科学性的必要手段。所以, 政府单位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疾控中心自身也要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 不断增加资金数额, 引进最先进的设备、管理手段和人才, 并在完善信息化管理的同时, 为电子档案配套布置高性能的计算机软件和防盗技术, 严防不法分子与黑客侵袭网络, 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 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一整套健全可行的制度是提高工作水平, 加快工作效率, 保证团队良好合作的基础。疾控中心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档案资料的多少, 制定完善的信息管理规章, 明确管理的人员、数量、可进入档案室的要求, 细化责任制, 并明确操作的流程, 保证相关工作者按照规范进行作业, 提高制度的严肃性。与此同时, 疾控中心还应该配备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监督手段和奖惩措施, 对违规操作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 对表现优异者则进行奖励, 从而提高相关管理者的工作自觉性和服务意识, 以规范的制度严格把关工作质量。

(三) 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想要真正做好疾控中心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突出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就要提高相关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从多个方面完善他们的能力。

一方面, 疾控中心要做好人员选拔, 对进入档案室工作的人们进行考核, 只有接受过正规教育, 有一定经验, 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和资料管理的人才才能成为正式工作者。

另一方面, 疾控中心要加强对档案人员进行再教育和培训, 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新的网络技术和管理方式, 带领他们积极学习信息化内容, 并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 让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 补充他们在医学上最基础的知识。

(四) 转变档案信息管理者的思想, 树立服务意识。档案信息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繁杂的工作项目, 有些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认为疾病防控工作才是重点, 自己的工作可有可无。针对这样的现象, 我国疾控中心的领导要转变他们的思维, 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并树立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他们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 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疾控中心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涉及到的工作内容繁杂, 是政府疾病防控的主要单位。要转变管理者的思想, 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政治素养, 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为信息化设备的引进提供基础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提高工作的效率, 保证资料信息得到长久地保存,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 简单阐述一下它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找到科学的方法予以完善, 切实发挥出信息档案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刘瑛, 郭宏.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J].职业与健康, 2014 (15) :2193-2194+2197.

[2]步尧.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医药科学, 2014 (18) :140-142.

[3]钱洪智, 朱心强.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 (08) :1985+1987.

[4]冯余生.浅谈疾控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 2012 (13) :42+45.

[5]叶龙成.社区卫生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浙江省医师协会社区医师分会、浙江省基层卫生协会.2012年.

非典那年 我在疾控中心的日子 篇11

经过了解,我才知道CDC是疾控中心的简称,而北京市疾控中心的简称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字母B。不过,北京市领导说的当然是市疾控中心。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位于安定门外和平里中街的市疾控中心,与市领导和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一同分析研究数据,深感疫情严重。

4月21日,接到币政府通知,让我单位参加非典疫情统计工作。于是从4月22日起,我和我的同事加入了由卫生系统及各方人士组成的多国部队,在那里一干就是70天。

记得4月22日晚10时,我们奉命进入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只见从各办公室到会议室、机房、楼道,到处灯火通明,一片紧张繁忙的战时景象。穿白大褂的员工和不穿白大褂的外援,有的进进出出,有的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统计室内,来自医院的信息正被录入计算机。协调组内,打印机、复印机不停地运转。狭长的楼道内,几十台热线电话正在收集、解答来自四面八方的询问。而全副武装的流调人员,正乘车出发奔赴前线。

我们架上笔记本电脑,立刻进入战时状态,直到午夜时分,有人来喊“吃饭啦”。在如白天一样熙熙攘攘的食堂用完夜宵,我们又即刻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整个办公楼内,今夜无人入睡……不知不觉中,曙光初现,新的一天开始了。而这,不过是两个多月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记不清有多少个连续的24小时或36小时或48小时,刚躺倒在床,一个电话召唤你重返现场。今夜本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额度,但半小时一个电话,使你无数次从梦中醒来。

记得当时在报上看了毕淑敏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假如我得了非典》。她说,假如我得了非典,在去隔离的时候,一定会调动整个面部神经,给家人留下一个灿烂的笑容。因为我一定还会回来,或者是我已经康复的身体,或者是我永远飞扬的灵魂。当时我想,如果我得了非典,能够这样做吗?完全没有问题,但只是没有给家人留下笑脸的机会,因为我们在这里住了70天,其中50天没有回家。

为了全面摸清疫情,市政府决定以2003年5月18日0时为时点,开展全市非典疫情普查。部署普查工作的那天,在位于安慧桥的国际会议中心,来自全市医疗战线的400多名工作人员坐满了会场。每个人都全副武装,白衣白帽或蓝衣蓝帽,口罩眼罩,一应俱全。只有我们台上的5个人——市监察局局长秦刚,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郭积勇,市疾控中心主任刘泽军和本人,什么也没有戴。现场一片肃杀氛围,使我想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描述。没有风萧萧,也没有易水寒,但很可能一去兮不复返……

非典已经过去了12年。但在疾控中心的日子,却令我难以忘怀。

疾控中心档案 篇12

一、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管理内容容易出现缺失的现象

在我国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过程中, 档案资料容易出现缺失, 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造假的现象, 这些问题都严重降低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资料的真实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当前大部分疾控中心在发展的过程中, 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从而在设备、技术方面的投入较少, 这样便导致管理工作人员在搜集档案信息时, 无法确保各类信息的准确性, 甚至当工作人员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 便很容易造成档案资料出现失真的现象, 进而对以后利用档案资料埋下隐患;二是当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 整理档案资料的能力欠缺, 不容易发现一些造假的问题, 这样便导致很多虚假的信息进入到疾控中心的档案中, 造成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失去了可信度。

(二) 档案管理的模式方法较为落后

在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一部分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仍然采用的是以前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日常管理过程中, 对各类资料的分类、整理和布局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无法较好地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医疗环境和社会形势。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疾控中心的管理过程中, 大多数资料的管理都是以静态的形式为主, 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这样便不利于疾控中心档案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三) 档案的更新速度和利用效率低

在整个医疗系统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疾控中心并不是一线的医疗阵地, 这样便造成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及时更新疾病的发病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当前疾控中心对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较低, 大部分工作人员并不关心档案资料的整理。这样的现象便造成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遇到新病情的时候, 无法快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二、强化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 注意转变传统模式, 增强服务意识

在疾控中心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当前的形势, 不断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努力打破以前重视档案资料管理, 忽视档案资料应用的管理现状。作为疾控中心档案工作人员, 在日常工作中, 应该切实转变服务理念, 由被动的服务形式转变成主动的服务形式, 有效提高疾控中心领导人的重视, 努力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查找档案资料提供方便, 充分发挥疾控中心档案资料的功能性作用。

增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过程中, 服务是档案资料管理的一项基本属性,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 当前疾控中心领导人应该重视档案资料的利用, 认真指导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当遇到一些特殊的病情时, 档案资料便可以为其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因此, 在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过程中, 相关领导人应该不断强化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 尤其是在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 更需要加强疾控中心的档案资料的管理, 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 有效促进疾控中心的管理水平, 从而确保疾控中心各项疾病控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 注意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大力推行领导负责制

在当前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中, 其基础性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制度规范、管理设备设施、组织机构等。在疾控中心的档案资料管理中, 要坚持实行领导负责制, 将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对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更重要的还应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从而确保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 注意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确保档案中心信息的严密性

在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中, 其中心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疾控中心的发展业务、医用机械设备、疾控中心财务、检验设施和影像。在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中, 一般应用较多的管理模式就是采用科室以及中心档案管理室两种管理模式。但是由于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 在模式和方法的应用上比较僵硬。因此, 在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 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强化改革力度, 提高疾控中心各个部门的资源共享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疾控中心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严密性, 从而不断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四) 注意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有效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 疾控中心在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时必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建设, 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 实现疾控中心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不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电子资料和相关设备的控制, 进而有效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摘要:本文分析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对强化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提出了加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方法。

上一篇:3D立体效果下一篇:古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