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疾控中心论文

2024-08-28

铁路疾控中心论文(共8篇)

铁路疾控中心论文 篇1

实习总结

---张晶晶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吉林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长春疾控站

实习目的:通过在疾控科、监测科两个科室的实习,进一步了 解铁路疾控部门的工作性质及工作职能,并逐渐将所学知识与 工作内同相结合尽快掌握工作技能。

实习内容:

长春疾控站是长春铁路的疾病预防控制具体职能单位,承担着 长春管内的卫生监测、传染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 理、环境监测、站车消杀灭、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微生物及 理化检验等工作任务。

由于我所学临床专业限制,对预防医学知识涉猎不及,所以实习期间我选择了相对专业性接近的内容进行学习。在疾控科领导的带领下我熟悉了疾控科的主要职能包括铁路各单位的鼠蟑消杀、防治、监测工作;对疫点疫区的消毒处理要在接到通知后及时进行;对管内流行病和慢性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开展本辖区健康教育宣传,建立健全教育网络,发放宣传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红十字救护队员的培训以及红十字救护药箱的配 发;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临时工作。监测科主要承担公共场所卫生几危害因素的监测、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室内环境及危害因素监测,涵盖了大部分的卫生监测内容,同时兼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采样工作。以及按照上级要求,开展职业有害因素作业人员健康体检;健康证明的打印发放工作。

实习对于刚入职的菜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是每个出入职场人的必修课,它不仅能让我学习到很多从前在校园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还能使我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为我以后更好的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两年的实习过程中,我感到非常庆幸,在诸位前辈的帮助下,我对“疾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加了对铁路疾控的感性认识,锻炼和提高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配备一个红十字药箱需要战战兢兢反反复复询问前辈到独自一人站在讲台游刃有余的讲解救护知识、从办理一个健康证左顾右盼不之从何下手到熟练指导别人运用机器,我想这就是融入这份工作的体现,这就是实习给我带来的成绩。在这里我学会了每一样救护药品器械的使用,我了解了消杀鼠蟑虫害要用哪种药品,我掌握了采集监测样品的技巧,甚至还总结了学校和职场的不同。实习心得:

实习过程中到处顺风顺水让我的小骄傲逐渐升起,但是也有我遇到瓶颈的地方,就像红十字救护培训,每次去培训总感觉力不从心。小小的调查后发现大多数人急救意识缺乏,对救护工作知晓率低,对现场急救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救护”是医院、医生的事,是急救中心的事,与自己无关。被培训单位对救护培训的意义普遍认识不足,多数领导对职工救护技能并不重视,以乘务工作重、耽误乘务员休息等理由拒绝参加,参加培训的人员也是人到心不到,学习听课不积极,还有人只是签个名中途退场,考试再回来抄答案。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就师资力量来说,现有的培训队伍,医疗专业知识够强大,但是不善于授课,课堂枯燥,吸引力不强。另外技术更新不够,未能与国际标准接轨,造成培训人员不敢过多讲解,以免所授内容在救护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可能发生不必要纠纷,产生负面影响。对拿到资质证的救护队员知识很难得已巩固。现行救护员资质为三年,但一两年内如不再接触这一部分内容,很难保证如果施救仍会熟练应用。

以上仅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总结的一点点个人看法。两年的实习工作兢兢业业,虽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也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我可以无愧的说:我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在学习和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立足本职,扎实学习,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虚心想同事们请教,在相互交流中,既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储备,同时增近了同事间的感情,搞好了团结。积极参加实践,通过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本领,努力成为业务骨干。争取做到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面对疫情,作为疾控工作者,做到始终站在防治最前沿。以前总觉得自己学的还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的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工作要求,实际的工作要比想象中要复杂细致的多,这时才领路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真实含义。实际的工作能力是书本没办法教会的,必须要通过实际的工作来积累和强化,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最好的试金石。渴望成功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未知的过程,去迎接满意的结果。

张晶晶

铁路疾控中心论文 篇2

2003年, 美国颁布了“国土安全第8号总统令” (Homeland Security Presidential Directive-8, HSPD-8) , 该法令类似于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旨在加强美国在应对恐怖袭击、重大灾害或灾难以及各种危害 (Hazards) 时的预防、保护、响应和恢复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这项法令构成了美国现行的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 (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 NIMS) [1]的基础, 也是美国各种危害的预防和应对的纲领性文件。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是美国国内各级各类部门或机构的通用事件管理系统, 不管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的部门和机构, 还是事件现场应对的响应人员, 亦或是私人企业和组织, 都使用基本相同的突发事件管理系统。

2008年, 美国发布了国家应急反应框架 (National Response Framework, NRF) [2], 该框架是美国《国家国土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美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反应指南, 旨在确保美国各级政府、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明确其在应急反应中的角色、责任和相互关系, 以实现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高效反应。其地位类似于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框架既是美国国家事件应对的基础框架, 也是美国预案体系的指导性文件, 它包括了基础性预案和三个附件, 分别是应急支持功能 (Emergency Support Function, ESF) 附件、支持性附件和突发事件附件, 以明确开展协调和有效实施国家层面突发事件响应所需的程序和规程。应急支持功能 (ESF) 明确联邦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状况下需要履行的15项应急支持功能, 其中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HHS) 的应急支持职责主要为“ESF-8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3]。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卫生力量之一的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下简称“美国疾控中心”) , 是实现该应急支持职能的重要力量, 具体包括:公共卫生和医疗需求评估、公共卫生监测;行为学医疗保健 (通过行为的, 而非药物的进行医疗保健, 例如心理疏导) ;各种危害应对的公共卫生与医疗方面的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持;公共卫生和医疗信息;载体 (死亡病例、染疫动物、污染的水和固体废弃物等) 的控制。

NIMS和NRF既密切联系, 又有所区别:NRF提供的是国家层面突发事件管理政策的构架和机制, 可概括为需要由谁采取什么样的应对工作;NIMS提供了突发事件管理的标准模板, 即需要什么样的系统来实现NRF确定的协调响应行动;就其本质来说, NIMS可看作是实现NRF的一种管理机制和工具。

2 美国疾控中心应急机构

美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采用突发事件管理系统 (IMS) , 来履行应急支持功能ESF-8赋予的职责。在美国疾控中心内部, 专职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的部门是公共卫生应急准备与应对办公室 (Office of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OPHPR) , 其由中心主任直接管理, 下设有若干处, 其中应急运行处 (Divisionof Emergency Operations, DEO) 承担突发事件管理构架的核心内容, 并负责具体管理应急运行中心 (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er, EOC) 。美国疾控中心内部的各业务中心、所和办公室 (Centers, Institutes and Offices, CIOs) 日常也都对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应对, 并不是所有的事件或紧急情况都要启动突发事件管理系统。总体来说, 当事件的应对要求超过了单个中心、所和办公室的资源和能力范围时, 美国疾控中心会考虑启动中心的突发事件管理系统 (IMS) 。

美国疾控中心也使用突发事件管理系统 (IMS) 作为卫生应急响应的指挥和控制系统。该系统既具备标准化的特征, 也具备灵活性。也就是说, 因为政府的各级各类部门、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都适用类似的管理系统, 这就便于美国疾控中心整合不同组织的能力, 较快取得多学科间的相互认可和一致性;同时, IMS也适用于各种情况:不管是小规模和还是大规模事件;不管是流感大流行、大肠杆菌、霍乱这样的传染病事件, 还是飓风、洪水、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 亦或是化学或原油泄露事故、大量人员伤亡事件的医疗救援、或是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

3 美国疾控中心的应急体系

美国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 (NIMS) 由指挥和管理、应急准备、资源管理、沟通和信息管理、技术支持、持续的管理和维护等子系统或要素构成, 其中的“指挥和管理”中包括突发事件指挥系统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 、多部门协调系统 (Multiagency Coordination Systems, MCS) 和公共信息系统 (Public Information Systems, PIS) 等子系统。突发事件指挥系统 (ICS) 既可以看作是IMS的一部分, 但又和IMS有所区别:ICS更加注重现场的响应, 即现场控制和决策, 需要承担一线工作成功或失败的责任;而IMS的作用则更加宏观, 包括协调信息流和响应行动、提供科学的支持、技术协助并提供资源等。

3.1 突发事件管理系统

3.1.1 IMS组织结构

美国疾控中心IMS的组织结构图 (图1) 。整个管理系统包括:指挥模块、科学响应模块和通用应急人员模块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3.1.2 IMS指挥模块

IMS的指挥模块是整个事件管理系统的核心, 包括:疾控中心领导、突发事件管理者、首席卫生/科学官员、通用应急人员主管以及6类特定人员。

3.1.2. 1 突发事件管理者

在突发事件应对中, 美国疾控中心IMS中的应急管理负责人协助中心领导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其通常来自于负有事件处置领导职责领域的人员。在卫生应急工作中, 至少设有管理负责人正职1名, 履行的职责包括:经过批准, 启动突发事件管理构架;明确相关岗位, 以确保配备合格的人员来支持相应的响应级别;保持对事件总体进展和所调用中心资源的把握和认识;获取事件进展简报, 完善后及时呈递给部门领导;保持对指挥人员所需核心信息 (Director’s Critical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DCIR) 的把握;必要时向部门领导和主要人员进行汇报;批准事件过程中的人员调用;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重点和确定突发事件处置的目标。根据事件性质和应急工作任务负荷, IMS还可设立突发事件管理者的副手, 协助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

3.1.2. 2 首席卫生/科学官员

首席卫生/科学官员主要职责为监督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响应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包括:就科学性和卫生领域的议题向突发事件管理负责人提出建议;确定疾控中心各类人员的资质, 以满足特定任务的需要, 确保优质的人力资源调配至优先工作领域;审核对媒体发布的信息和其他文件, 确保科学准确;从科学响应模块 (Scientific Response Section, SRS) 的各领域专家和疾控中心的现场队伍获得科学信息的报告;必要时向指挥人员提供其他卫生和科学方面的建议。

3.1.2. 3 通用应急人员主管

美国疾控中心专门设置了通用类的应急专业人员, 支持和协助专业卫生人员开展应急工作。这些通用应急人员的主管也是IMS指挥模块的重要组成角色, 其具体负责包括:指导和协调IMS响应过程中的具体事务;确保通用应急人员向突发事件管理负责人提供及时更新的判断和方案, 以助于后续的应急行动;指导应急人员的工作节奏协调一致;指导应急人员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流动;监督整个通用应急人员模块等。

3.1.2. 4 指挥模块中的特定人员

IMS指挥模块还包含6类特定人员, 包括:健康保护人员、安全保障人员、联络人员、卫生伦理学人员、战略储备和法律顾问, 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履行特定的职能。设立安全、健康和条件办公室 (Office of 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 确保疾控中心员工的安全并为他们的健康保护提供必要的工具。设立安全保障和紧急应对办公室, 提供主动的、动态的、高效的安全保障服务, 以及必要的国际安全和危险提示。联络官 (Liaison Officer, LNO) 负责就代表疾控中心与联邦政府、疾控中心合作伙伴就应急响应行动开展协调工作;美国疾控中心也可派出联络员驻美国政府的其他部门或机构, 比如国务院、国防部、红十字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际组织、健康和公众服务部等。公共卫生伦理委员会为根据不同的项目或工作, 去确定、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实践中出现的伦理学问题。美国疾控中心是美国国家战略储备 (Strategic National Stockpile, SNS) 的重要部分, 主要负责对抗体、化学解毒剂、抗毒素、疫苗、抗病毒药物和其他与生命维持相关的医疗物品的储备。国家战略储备既有医疗物资的储备, 也有人力资源的储备, 以供快速响应所需。美国疾控中心设有办公室 (Office of General Counsel, OGC) 公共卫生分部, 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法律方面的建议。

3.1.3 IMS通用应急人员

IMS的通用应急人员指的是卫生应急领域的通用专业人员, 按照其职能, 分为运行模块、计划模块、后勤模块、应急人力配置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形势把握模块、联合信息中心等7个功能模块。这些通用应急人员是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向突发事件管理负责人提供应急管理方面的指导、辅助和协调, 以确保应急响应行动符合既定规则和程序的要求。

3.1.3. 1 运行模块

运行模块 (Operation Section) 是IMS的核心模块之一, 也是应急运行中心的大脑和中枢, 该模块实现信息、协调和支持等三个功能即及时传送信息和开展协调, 确保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响应。具体来说, 信息功能是指运行模块是各州各地的卫生部门和美国疾控中心各领域专家间的联络中心;负责疾控中心内部的各业务单位 (CIOs) 与其员工 (包括正在路途或已派驻海外的人员) 之间保持信息联系, 确保健康和安全的渠道;随时掌握并向疾控中心领导和美国健康和公众服务部 (DHHS) 提供事件进展和应对情况的相关信息。协调功能是指激活应急指挥中心, 与中心内部及外部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协调和实施行动方案、标准操作规程及草案;通过开展有关应急工作程序的培训, 强化运行部门的准备工作和中心内部及外部的合作伙伴一起, 协调、管理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和全方位实战演练中所有的行动。支持功能是指为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办公室、EOC以及备用运行设施提供所有的视频设备、通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

运行模块的运行团队包括日常运行团队、应急状态运行团队和EOC支持团队等3类, 其中EOC支持团队主要负责上述运行模块的支持功能。运行模块的具体人员配置和轮换机制由响应工作决定, 当需求改变时随时补充和整合人员, 必要时从疾控中心应急志愿者库中补充。

3.1.3. 2 后勤模块

后勤模块功能是为所有突发事件应对所需的后勤需求提供支持和管理, 包括:办理疾控中心应急人员国际和国内的差旅事务、协调解决额外的空间和设施需求、协调运输工作和动用疾控中心的飞机以支持应急工作、提供派遣人员的装备和日常用品、协助采购部门订购物资和服务以及向疾控中心相关团队提供实验室和医疗用品。后勤模块的核心任务就是向正在派遣的和已派遣到位的, 包括位于EOC的应急人员提供365天24小时的全天候物资、运输和差旅的后勤支持, 以支持疾控中心应对暴发和突发事件的响应工作。

3.1.3. 3 财务管理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分为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的人员来自疾控中心的财政管理办公室, 职责为提供事件/事故应对相关的花费追踪、财政政策指导和共同账户 (CAN) 的控制。采购部门的人员来自于采购和补助金办公室 (PGO) , 职责为协助进行市场研究、订购供应品/服务以及调配联邦合约办公室的官员。

3.1.3. 4 应急状况人力配置模块

应急状况人力配置模块的作用是在符合疾控中心调派原则的前提下, 提供人力资源和协调人员部署, 既要满足IMS系统中各类应急人员配置的需求 (EOC内的人员) , 又要满足对人员派出和部署的人力需求。简言之, 就是在卫生应急响应中, 做到“合适的人、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技能”。该模块的作用包括:管理疾控中心IMS系统中和位于处置现场这两个区域的人员配置, 开展与现役人员准备和部署办公室 (OFRD) 的协调工作, 在突发事件管理负责人、中心内部各部门的应急协调员和中心领导之间开展协调工作, 及时更新和报告人员配置的统计信息以及制定和发放应急响应中的相关补助和奖励。

为做好应急状况下的人员调配和部署, 美国疾控中心对应急人员开展四级阶梯式培训。第一级培训主要为介绍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 (IMS) , 培训后的应急人员尚不能在疾控中心应急运行中心工作, 也不会被作为应急队员派往现场;第二级培训会增加突发事件指挥系统 (ICS) 和国家应急框架 (NRF) 的介绍、单一来源和初级行动事件应对等内容, 培训后的应急人员在应急响应期间将会被配置到疾控中心应急运行中心某个功能岗位;第三级培训将会增加突发事件指挥系统-300 (中级事件指挥系统) 的实践性操作, 培训后的应急人员将能够被派往现场;第四级培训是突发事件指挥系统-400 (高级事件指挥系统) 的实践性操作, 受训后的应急人员可作为突发事件管理系统负责人和联络员, 或是作为现场工作队负责人。美国疾控中心非常重视应急人员培训工作, 这为应急状况下的有效人力调配和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3. 5 计划模块

IMS的计划模块的主要职责是制订工作计划、指导开展培训和演练, 以及评估疾控中心的公共卫生准备和应急响应功能。包括:制定基于清晰目标的, 针对不同危害和事件的, 短期和长期的计划以及应急工作计划;针对应急响应方案和应急运行中心的运行, 开发适合个体和群体的培训需求;在疾控中心演练的编排、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 减少分歧、相互整合和保持步调一致;对各部门的演练和应急响应行动进行有效的, 分析性的评估和总结, 编写行动后报告 (After Action Report, AAR) 和改进计划 (Improvement plans, IP) 。

计划模块负责两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文件的制定, 即现状报告 (Situation Reports, SITREP) 和突发事件行动方案 (Incident Action Plans, IAP) 。现状报告 (SITREP) 是总体概述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 已经实施的计划和采取的行动, 以及与灾害或突发事件相关的一切主题, 即:已经发生了什么。该报告是在特定时间点对事件情况的一个“快照”, 常被用作官方的报告或简报。突发事件行动方案 (IAP) 包括明确的, 可测量的事件处置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总体策略, 即未来工作的重点, 用于说明在下个运行时期内需要开展的工作。

3.1.3. 6 形势把握模块

IMS中形势把握模块 (Situational Awareness) 的设立是基于“更早知道和更快知道会更早响应和更快适应”的理念。形势把握模块让疾控中心具备全球“各种危害”的形势把握能力从而提高信息共享, 通过“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支持行动的一致性并加强决策支持, 从而支持疾控中心的应急响应工作。该模块的具体职责包括:开发和维护“知识管理”, 加强纵向的和横向的信息共享;向疾控中心IMS人员提供支持和协作;提供分析性的和含有地理空间信息的产出;搜集、处理和分析不同的数据, 获取行动支持信息以满足运行需求;监测全球的“各种危害”的发生情况, 以备美国疾控中心可能的国内或国际应急响应工作。

3.1.3. 7 联合信息中心

在美国国家响应框架 (NRF) 中界定的联邦政府需履行的15项应急支持功能 (ESF) 中, 美国疾控中心除了主要履行第8项职责-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外, 其第15项职能-应急状况下的公众信息和外部沟通 (ESF-15) 是所有政府部门都需要履行的应急职责。IMS中联合信息中心 (Joint Information Center, JIC) 的设立就是确保在ESF-15的范畴内协调一致的信息发布, 即向受影响的人群 (包括政府、媒体、含特定需求人群在内的当地居民) 提供准确的、一致的、及时的和易获得的信息, 以协助联邦政府的响应协调一致。

联合信息中心具体负责新闻媒体、美国疾控中心主页、健康警示网、全球频道、医师列表服务和电话会议 (Clinician List Serve and Conference Calls)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同盟以及流行病信息共享平台 (EPI-X) 等10余个美国疾控中心官方健康建议发布平台的协助运行。应急风险沟通是联合信息中心的重要功能, 主要表现为其负责指导疾控中心在面对各种危害时的准备和响应过程中的应急沟通工作, 确保在突发事件过程中, 向公众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一致、有针对性的、可行的信息。

3.1.4 IMS科学响应模块

IMS的科学响应模块 (Scientific Response Section, SRS) 在首席卫生/科学官员带领下, 负责向突发事件管理负责人提供科学的和技术方面的指导, 同时参与制定突发事件行动方案, 以协调和确保应急响应工作的科学性。此外, 科学响应模块还负责开发用于指导行动科学性的课程。该模块由公共卫生的各领域的主要专家组成, 包括流行病学/监测、实验室检测、社区减缓措施、传染病、环境和职业卫生、疫苗可预防疾病、医疗保健及对策等领域的专家。这些专家日常在疾控中心的相应业务部门工作, 突发事件应对时进入科学响应模块, 履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协助职责。根据应急工作的任务需求, 科学响应模块的规模可大可小。

3.1.5 IMS启动的标准

如前所述, 当事件的应对要求超过了单个中心、所和办公室的资源和能力范围时, 美国疾控中心会考虑启动中心的IMS。例如:发生了传染病的暴发 (流感大流行、大肠杆菌、西尼罗河病毒、鼠疫、非典、肝炎、汉坦病毒等) , 非传染病事件 (洪灾、公用设施破坏、流感或甲肝疫苗的大规模免疫接种、社区活动或公众聚会等) 、或是规模人员伤亡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等。

3.2 突发事件指挥系统

突发事件指挥系统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 是美国总结既往突发事件管理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 旨在最大限度避免应急过程中的缺乏问责、沟通不佳、缺乏系统的规划过程、突发事件指挥人员负荷过重和无法整合部门间的需求等问题。该指挥系统汲取美国数十年来组织和管理突发事件的教训并不断完善, 是近30年来美国各级政府和私人企业在突发和非突发事件应对中最佳实践的产出成果, 经过美国商业和军方的实践, 被证明行之有效。现行的ICS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标准化, 即采用标准化的结构, 将设施、设备、人员、程序和通讯联合为一个整体, 因此ICS简单、灵活、富有弹性, 适应于各种类型和大小的突发事件;加之其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不光结构统一, 使用的术语和响应程序也是统一的, 因此便于有效的交流和部门间的良好协作。

ICS的组成构架 (图2) 。其中的突发事件指挥人员、公众信息官员、联络官和安全官员均属指挥人员, 下设由4类通用应急人员组成的功能模块:运行模块、计划模块、后勤模块和财务管理模块。安全官员职责为确保应急工作人员和演练中的观摩人员的安全;联络官负责协调和联络疾控中心外部的应急响应队伍;公众信息官员负责媒体和公众沟通。4类通用应急人员中, 除财务管理模块外, 运行模块、计划模块、后勤模块人员主要由公共卫生应急准备与应对办公室下属的应急运行处的人员组成, 其职责与IMS基本相同。

3.3. 应急运行中心

3.3.1 EOC概述

突发事件管理系统 (IMS) 是美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中的应急管理系统, 也是应急工作的组织构架, 应急运行中心 (EOC) 则可看作是承载这一系统或构架的物理平台, IMS主要是在EOC里面得以展开和得以实施。美国疾控中心的EOC是一个协调各方信息与资源, 以支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行动的物理设施和场所, 它占地超过24 000平方英尺, 配有232个工作站点, 可根据需要设立15~17个功能小组的办公室。EOC的视频墙有27个独立的屏幕, 可以转播来自疾控中心内部和外部网站的、数据库、简报、电视频道、电话会议和其他媒体的信息。此外还配备远程视频电话会议、加密的电话系统、HF收音机 (短波电台) 和卫星电话。

3.3.2 EOC职能

常规情况下, EOC负责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做出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决策、维持组织机构的连续性以及向相关部门与人员传达决议。在美国疾控中心应对国际和国内公共卫生威胁时, EOC作为协调各方应急工作的指挥中心, 协调中心内部开展准备、评估、响应、恢复和评估等活动, 并提供全天候的, 全球的形势把握。

EOC最常规和基本的人员是值班小组, 即IMS运行模块的日常运行团队, 其主要来自于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应急准备与应对办公室下设的应急运行处人员。他们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值班, 负责保持美国各州和地方的卫生部门和美国疾控中心各领域专家之间的联络;也是美国疾控中心各中心 (所、办公室) 与其员工 (包括正在路途或已派驻海外的人员) 之间保持联系, 确保健康和安全的渠道;该值班小组也掌握所有与应急响应相关的信息, 为疾控中心领导和健康与人类服务部 (DHHS) 提供事态把握。

3.3.3 EOC启动

EOC作为承载IMS运行的物理和功能平台, 启动并转入应急运行状态与是否启用IMS是一致和同步的。当突发事件发生后, 美国疾控中心不管是通过自己的监测系统发现, 还是由外部的其他来源获取信息 (比如州卫生部门的报告) , 所搜集或得到的信息都会汇集到应急运行中心。EOC将事件信息初步分析、整理后, 分别提供给与中心领导和与该事件相关的疾控中心业务部门, 一起对事件开展初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确定是否需要启动应急运行中心的应急功能状态和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如果事件规模、影响较小, 不需要IMS的响应和启动EOC, 则由疾控中心的相关部门进行应对即可 (图3) 。

4 对中国疾控机构的借鉴

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的突发事件总体预案, 充分借鉴美国NRF, 特别是ESF模块, 明确各部分之间在突发事件之间的职责并加强协调, 确保在灾害发生后各部门各行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援, 并加强部门间的合作[1];加强部门间、跨地区的演练活动, 以检验预案、理顺关系, 增强协同作战能力。根据事件不同的情形, 卫生部门可根据事先制订的预案进行配合协助。

NIMS是美国国土安全部提供的一个全国一致的模板, 包括突发事件管理一系列核心的理论、概念、原则和术语等, 使各级政府、私营部门和NGO在发生事件期间能进行协作, 并要求各州、部族和地方部门采用NIMS来处置突发事件。2008年12月, 对NIMS文件进行修订时, 进一步澄清了事故指挥系统 (ICS) 概念, 继续强调计划和准备的重要性。我国在突发事件处置时, 常规做法为成立领导小组或现场指挥部, 下设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后勤保障、专家组、财务组等若干小组。这种做法由于没有事先计划, 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 往往是在应急条件下临时组建成立, 组织框架和小组设置的调整性较差, 容易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或是组织机构运行不畅导致处置效率低而延误疫情处置。建议国家层面统一制定突发事件管理系统, 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包括机构设置、指挥架构、处置流程、信息报告、后勤保障等内容的指挥系统, 为各级卫生部部门提供一个统一、便于实施和操作的模板, 确保事件处置科学规范[2、3]。

加强EOC建设, 建立应急值守制度, 进一步规范并充分利用EOC。近年,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利用国家项目资金重点建设了卫生应急指挥中心, 但日常利用率不高, 大多为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建议同一区域内应急指挥系统原则上不要太多, 加快国家级和省级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平台建设, 建立国家中心平台、省级分中心平台, 市 (第) 级综合利用平台的多级网络构架, 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信息共享优势、指挥协调统一优势;三分建七分管, 尽快完善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的应用功能;最大限度发挥指挥中心效率;建立卫生应急指挥体系的技术标准, 实行全国互联、互通, 避免因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影响全国联动指挥机制的实现;各级卫生部门建立健全应急值守机制, 组建或指定负责应急值守的部门, 原则上为5人以上, 对气象信息、媒体监测、舆情监测、疫情信息、社会和政治等各方面信息进行实时动态风险评估和分析, 必要时上报相关卫生应急信息并提出预警建议, 同时相关内容在EOC大屏进行展示。

感谢美国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准备与响应办公室主任Ali S.Khan博士、公共卫生准备和响应办公室应急运行处主任PeterRzeszotarski博士以及美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领域的诸位专家和同仁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邸泽青.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2008, 35 (12) :2400-2401.

[2]陈雷.日本地震对我国防震减灾卫生应急工作的启示[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 06 (6) :540—541.

疾控中心疫苗管理分析 篇3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各种新疫情的出现,人们对疫苗需求不断的增加,基层疾控中心疫苗业务不断扩大,这对基层疾控中心疫苗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基层疾控中心的实践工作,剖析了目前疫苗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加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疾控中心;疫苗库存管理

疫苗是利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按种类可以分为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一类疫苗和公民自愿自费接种的二类疫苗(也称作有价疫苗)两种。随着公众的免疫观念不断增强,政府的政策导向与支持,疫苗需求量稳定增长,发展前景乐观,这给基层疾控中心疫苗流通与库存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一、加强基层疾控中心疫苗库存管理的重要意义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科学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关心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基层疾控中心应该充分认识到疫苗接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社会影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国家卫计委制定执行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疫苗管理制度,加强对疫苗采购、运输、储存、发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和监管职能,确保疫苗质量。

二、基层疾控中心疫苗库存管理存在问题

1.岗位设置不够全面,职责分工不太明确;规模较小,人员配备不够齐全,拨入经费有限。

一线业务科室是疫苗库存的实际管理部门,由疾病预防控制科室负责报送疫苗的采购计划和进货,购入后作备查登与出入库手续,并承担疫苗的储存、管理、调拨以及疫苗接种业务指导工作,这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中规定的物品保采购、保管即不相容岗位需要相互分离的原则,疫苗库存管理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管理问题突出,会计核算不规范。疾控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意识淡薄,疫苗库存管理存在缺陷和疏漏,具体表现在:一类疫苗由国家无偿调拨,基层疾控中心只在数量上做三栏式备查登记,未纳入财务核算体系;各基层疾控中心的二类疫苗核算方法不统一,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疫苗收支存等情况,缺乏纵向与横向可比性;未建立完善的疫苗定期与抽查盘点制度,而是根据财务账面数来盘点库存,盘点流于形式,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未及时查明原因,不作相应处理,容易造成漏盘,账实不符,也容易滋生腐败。

3.技术手段落后,管理方式欠佳疫苗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加大了疫苗管理的复杂程度,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工作量大,易出错,既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效果,又未能实时掌握库存的动态信息,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财务和后勤仅仅依据业务部门提供的出入库清单进行核算与监督,缺少对疫苗库存的有效监管。

4.缺少采购计划,报损审批不严基层疾控中心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疫苗库存和需求情况,没能设置合理的安全库存量:对疫苗需求估计过量,会出现疫苗积压、批号过期报废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与财产损失,对疫苗需求估计不足,会出现疫苗断货,无法满足公众对疫苗接种需求的情况发生;疫苗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破损、过期等现象,对于这些疫苗疾控中心往往处置不规范,报废缺少严格的逐级审批程序,难以追究相应岗位管理人员的责任。

三、改进疫苗库存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设置合理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为保证疫苗库存管理安全,应加强基层疾控中心对疫苗库存的监管,设置合理分工,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把疫苗仓储和物流管理分离给后勤部门负责,由财务部门负责核算、监督,业务科室则专门负责疫苗的使用指导、采购、调拨。这不仅能起到科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也能实现相关职能科室之间的有效制衡;建立健全疫苗库存安全管理制度,在月末、季末、年末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实地盘点,分批次,按种类地填写盘点表,并与财务数据核对,及时发现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旦出现舞弊情况,严厉查处并督促整改,甚至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2.增强管理意识,规范疫苗核算单位领导应重视库存管理工作,并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将疫苗库存管理制度化。基层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疫苗管理人员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类疫苗虽为国家免费调拨,但管理上不容忽视,应纳入财务管理核算;二类疫苗收入应全额、及时上缴财政非税专户,以准确核算二类疫苗进销存及其成本、利润情况。管理与核算规范化,保证在账薄、报表、备查簿中真实反映、监控疫苗的实际情况,利用疫苗库存信息做好数据分析工作,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3.利用网络化信息管理手段管理好疫苗库存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替代手工是疫苗库存管理的必然趋势,基层疾控中心应建立信息化库存管理系统,实施网络化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单位间信息的有效传递,提高疫苗库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电算化需要根据职责分工对操作权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信息安全、信息维护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在具体操作上,应先对系统进行调试和维护,录入单位信息和各类疫苗库存初始化数据,收到疫苗后,与采购单认真核对疫苗的数量、金额、生产厂家、批号、失效期、规格、剂量等信息,生成本级库存的入库单,并录入系统。一类、二类疫苗应分开录入,信息必须填写完整,以提高数据准确性、有效性。库存电算化管理不仅方便查询疫苗的批次、种类、出入库数量与金额等情况,也有利于数据预测、分析、汇总,有效杜绝舞弊的发生,为疫苗的事后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4.加强疫苗用量的预见性,严格审批程序为保证合理的疫苗供应量,管理人员必须准确预测疫苗需求数量,以适当储备、保证需要、避免浪费为基本原则,适时调整计划,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际效果,并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审核的办法;监控疫苗有效期,坚持“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对质量异常或过期疫苗采取果断措施,将其隔离、停止发货,避免过期疫苗流向市场。疫苗的被盗、破损、报废应形成书面报告,走正规审批流程,分析破损、报废的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改进建议,且向上级行政部门报告、备案。过期、破损疫苗应记录下种类、批号、数量、出库等信息,由疫苗生产厂家收回后统一销毁,不得擅自处理。

四、结语

随着基层疾控中心不断发展壮大,中心领导和科室对疫苗的库存管理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也日趋完善。疾控中心应在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从与省、市、县(区)级疾控中心经验交流中,逐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探索,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加以解决,以规范疫苗库存管理,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疾控系统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Z]. 2013(3).

[2]蔡志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浅析[J].新财经.上半月,2013(3).

[3]亓恒梁.基层预防接种单位第二类疫苗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4).

[4]颜凌云,颜丽,穆冬枚.疾控中心生物制品的核算和管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Z].2005[6]国家卫计委.预防接种工作规范[Z].2005.

疾控中心值班制度 篇4

一、疫情值班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熟悉单位工作流程,掌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

二、疫情值班直接关系到疫情的报告与处置,责任重大,值班人员必须明确值班职责,接到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否则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三、当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心排定的值班表按时到岗值班,有事必须提前一天向应急办请假,经批准后方可换班。中心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按时交接班(上班时间8:30,节假日9:00),做好值班交接并签字(包括值班记录、电视、电话、传真及其他物品),同时做好值班室清洁。

四、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值班期间严禁饮酒,值班时不许空岗或进行娱乐活动。保持通讯通畅,值班用电话、传真做到专机专用,禁止使用值班电话拨打私人电话,以免延误疫情报告。

五、做好日常值班记录。凡接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要仔细询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联系方式等,并做好详细记录,接到电话后立即向应急办报告,说明事件发生基本情况。

六、接听疫情电话时需用规范语言,如“您好、这里是疾病控制中心值班电话”等等,对于接到本人不能解答的问题,要引导对方找相关科室解决,并告之联系方式,并做好记录。

疾控中心中国梦 篇5

——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船,因为有舵而远渡重洋;雏鹰,因为有翅膀而在蓝天自由翱翔;人,因为有梦而铸就生命的辉煌!

梦想,是一个人前行的不竭动力,它是我们身体里存留着的比灵魂还要重要的,支柱一般的存在。因为它我们从不会轻易让自己的灵魂卑躬屈膝,不会轻易的放弃尊严。是它,是梦想使我们永远挺直脊梁,哪怕是灵魂死去,它依然会带着沉默无言的耸立,那是哪怕死亡也无法抽离的信念,它会带着永不磨灭的坚毅,支撑着我们的灵魂,永远的站立下去。

而中国,我们的故土也永远在我们的心中拥有着一个永恒的梦,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总书记在复兴之路阐述的中国梦,他引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

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传奇,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祖国的梦。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无一不对古老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那一串串的科技之光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熠熠发光。中国的火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开启了人类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世界,加快了人类的文明化步伐。在古代,我们拥有着世界最多人口,拥有

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更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华夏民族远扬四方,成为了各国仿效的优秀民族,世界各国纷纷与中国建立经济、政治、军事及外交联系。那时的我们很自信,因为我们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可是在近代,中华民族早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扰,中华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先是英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近代化大门;然后八国联军侵华洗劫了全世界瞩目的圆明园;再者,中日法西斯战争使中国面临着家破国亡的境地。但是华夏子孙并没有仍人宰割。举国上下,团结一致,靠着我们无比的毅力打败了侵略者,这是中华民族悲愤的崛起,我们的国土,绝不容他人染指!

而在当今,中国更是创建了无数为人惊叹的成果,“神十上天”,“辽宁舰起航”,“歼20战斗机研发”,“诺贝尔文学奖”„„太多太多,都是中国强盛的证明。但现在,中国也并非是完善的,GDP世界第二的背后有着人均100多位的落后,这些却又在讲述这中国的弱小。但是,我们的心中有着中国梦,有着共同的憧憬与信念,我们都盼望着泱泱中华能够再铸盛唐气象,能再向世界输出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希望着我们有最蓝的天,最柔的风,最真实的话语与最温暖的关怀。能在蓝天下共同呼吸,自由穿行。

疾控中心实习个人体会 篇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在xx区疾控两个月的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自己在实习阶段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心里百感交集。在实习过程中,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准确自我定位,在检验科各位老师及主任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各专业知识,学会操作仪器,以及独立进行各检验工作,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发扬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还有老师们无私的关心和教导仍历历在目,至今仍让我为之感动。现在我选择离开这个第一次工作的地方,心里有许许多多的不舍,但是离开是为了在跟多的地方跟好的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我相信这第一次的实习经历会让我铭记一生。下面我将实习两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感想与体会

1、态度决定一切

作为检验科的一员,工作是一定要一丝不苟,认真仔细,有必要时一定要检验自己的工作结果,以确保万无一失,工作的时候我一直保持极大的工作热情,不仅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工作之余还经常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虽然工作中也会范一些错误,受到领导的批评,但我认为这些错误和批评是能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谨慎小心,提高工作效率。在和大家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自己缺失的东西。

2、勤于思考 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刚进入检验科,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检验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如何适应这样的新环境感到迷茫。但为了搞好工作,服从主任安排,积极支持老师们工作。我不怕麻烦,虚心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一些技巧,明确了工作程序,提高工作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并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3、不断学习

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会使你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位上要有所作为,一定要对自己职业的专业知识熟悉,对自己工作所在范围内的工作技能也要熟悉掌握,这样才算是一位合格的技术人员。为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空缺,我每天不断要求自己把这些知识补上,这不管对自己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二、工作成果与收获

1、理化检验

在理化实验室,指导老师是高两届的师兄师姐,自然对我关怀备至,相处融洽,他们耐心的讲解,让我很快的熟悉每个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步骤,也让我对于检验这一专业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了解到许许多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更加具体的检验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如下技能: a、了解食品和水质理化检验的卫生意义,熟悉检验的任务和基本指标,掌握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方法。b、实习理化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c、熟悉水质各项物理指标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食品样品的预处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d、熟悉硫代硫酸钠的标定方法,碘盐中碘含量的测定,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e、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离心机的使用方法。f、掌握检测结果的报告方式。

2、微生物检验

在微生物检验方面,指导老师是检验科主任,主任首先给我进行了生物安全教育。从中我了解到课堂中接触不了的有关生物安全的具体事项,知道在微生物实验室,不仅要求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要求自身保护,毕竟这里是一个被大量致病菌包围的地方。在接下来的几天,我逐渐熟悉自己的岗位,在主任的指导下,我开始协助主任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接种,划划平板,熬熬肉汤。在不断地实践中,我熟练了技术,掌握了知识,渐渐清楚一个检验人员需要做的工作,将书本上的枯燥转变为脚踏实地的实践,渐渐有了自己以后的人生方向和学习目标。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如下技能:

a、掌握餐具的采样方法,培养箱,烤箱,高压灭菌器,净化工作台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b、掌握常用的基础、鉴别、选择、特殊培养基的制备方法。c、掌握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等培养技术。

d、掌握微生物检验常用的染色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e、掌握食品微生物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常见致病菌(致贺、沙门、金葡)的检验。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 篇7

1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疾控中心的机构历史比较悠久, 从疾控的前身防疫站时期就留下了大量的纸质档案, 伴随着国家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 由疾控中心负责的业务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 每年都将会产生数量巨大的疾控档案资料,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单一的纸质管理模式, 既浪费了人力和时间, 降低工作效率, 更可能会因落后的管理方式而造成重要信息丢失, 给疾控事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而采取档案信息化建设则可以杜绝以上情况的发生, 更可以通过档案管理软件提供的关键字检索、数据库分类、文件自动整理归档等功能, 对疾控档案进行管理和利用, 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人力和物力。

2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 各地的疾控中心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相关的信息化平台来开展工作, 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也不例外, 以作者所在的南通市疾控中心为例, 在档案管理的硬件配备有台式电脑, 扫描仪, 光盘刻录机等数字化设备, 并配备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软件方面有中心于几年前采购的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单机版, 也出台了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已经无法满足中心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3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3.1 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疾控中心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的投入还远远不足。以笔者所在南通疾控中心为例, 尽管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提高业务部门实力, 但对于疾控中心档案的管理还处于纸质文件为主、电子档案为辅的阶段。疾控中心对与档案管理有关的信息化制度建设还未展开, 尤其是对电子档案的规章制度制定几近为空白。而疾控档案所需要的相关配套设施和环境, 如数字化网络、档案存储与安全、档案数字化加工等硬件设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从国家到省、市、县的档案信息的连通与共享网络建设更是缺乏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因重视程度不够,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备、资金投入不充足的问题。

3.2 人员素质较低

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需要有一支专门专业的档案管理队伍, 但是目前管理人员不论是工作能力或者是思想意识还较为滞后。目前疾控中心的档案工作人员要么是由医疗卫生的专业人员来兼职从事, 要么是由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来从事。由于其所学专业不完全对口, 医学专业人员缺乏对计算机有关软件和系统的熟练操作, 容易导致档案出现安全问题;而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缺乏对医学防疫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对档案进行收集、分档和整理时, 往往不能快速准确的进行专业数据处理。缺乏“全才”直接影响到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3.3 安全存在隐患

疾控系统这类档案, 如科研档案、疫情信息资料、突发性流行病、传染病、艾滋病及公共卫生等信息资料涉及到国家、省、市及病人等多方面, 因此具有高度保密性和特殊性。而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子档案容易受到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软件安全及人员安全等多重威胁, 具体比如硬件故障、网络病毒袭击、文件被泄露篡改、监守自盗等, 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3.4 档案管理软件落后

目前各地的疾控中心所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几乎都是面向各行业的通用版本, 并没有针对疾控中心的业务特点进行过优化, 导致很多软件提供的功能用不上, 同时又有很多疾控业务档案所需要用到的功能软件不提供。尤其是目前市面上的档案管理软件几乎都没有提供外部接口来与疾控中心独有的如疫情网络直报、传染病监测等信息化平台相连接, 所以相关的业务档案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整理归档, 造成了极大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4 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4.1 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与资金投入

疾控中心的领导及有关部门, 必须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这一工作在对疾病流行和趋势预测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因此要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 结合本地疾控中心的工作特征和实际情况, 制定出操作性强、合理有效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尤其是对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储存等操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并通过绩效考核这一办法, 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 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优势。

此外, 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增加档案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以增加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主要包括了档案部门硬件设施建设 (如指物理环境良好的档案馆、安全的电路) 、档案管理硬件配套设备及软件 (计算机及其操作系统、防火墙、杀毒软件、文件加密软件) 。而档案管理系统从长远来看更是实现省、市、县疾控中心档案连通的重要媒介, 这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资金进行系统设计、试验、运行及维护。

4.2 加强档案人员培养, 引进复合型人才

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高低对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引进、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是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针对拥有专业背景但缺乏计算机有关技术的档案管理人员, 通过开展定时系统培训的方法提高其操作能力;对拥有档案管理能力及一定计算机能力的人员来说, 可以通过疾控中心各部门举办的定时讲座、学术讨论等科研活动增加医学专业知识, 同时经常性的与各业务部门进行交流沟通。此外, 加大对具有专业化背景与丰富信息技术经验的人才的引进也是一个重要的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渠道。

4.3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安全管理技术

解决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必须从安全管理制度这一根本入手。除了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还应该落实工作责任制, 实行赏罚分明原则, 对于系统安全运作可以实施双人负责原则或最小权限原则。此外应该对各类文件进行安全级别划分, 对一些机密档案可以实施物理隔离, 与外网隔绝, 对一些网络档案或内部传输档案, 可以加强对密钥的管理。对有关系统的运行实行跟踪制度, 自动生成系统日志以监督、维护分析、故障恢复。最后, 还要重视各类系统软件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防范。

4.4 开发档案管理软件, 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结合当地疾控中心实际情况, 开发出一套简洁实用又针对疾控中心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模块, 而且软件能够提供外部接口, 可以方便的与疾控特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和OA系统相联接, 对相应的业务档案进行管理。既杜绝了信息孤岛, 又大幅度的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

摘要: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对于疾控中心档案的保存、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后目前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人员素质、安全问题以及系统落后等多方面不足之处, 本文试图针对这些现状对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冯秀芳.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疗装备, 2014, 7.

[2]杨洁.浅论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J].现代商业, 2014, 4.

非典那年 我在疾控中心的日子 篇8

经过了解,我才知道CDC是疾控中心的简称,而北京市疾控中心的简称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字母B。不过,北京市领导说的当然是市疾控中心。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位于安定门外和平里中街的市疾控中心,与市领导和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一同分析研究数据,深感疫情严重。

4月21日,接到币政府通知,让我单位参加非典疫情统计工作。于是从4月22日起,我和我的同事加入了由卫生系统及各方人士组成的多国部队,在那里一干就是70天。

记得4月22日晚10时,我们奉命进入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只见从各办公室到会议室、机房、楼道,到处灯火通明,一片紧张繁忙的战时景象。穿白大褂的员工和不穿白大褂的外援,有的进进出出,有的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统计室内,来自医院的信息正被录入计算机。协调组内,打印机、复印机不停地运转。狭长的楼道内,几十台热线电话正在收集、解答来自四面八方的询问。而全副武装的流调人员,正乘车出发奔赴前线。

我们架上笔记本电脑,立刻进入战时状态,直到午夜时分,有人来喊“吃饭啦”。在如白天一样熙熙攘攘的食堂用完夜宵,我们又即刻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整个办公楼内,今夜无人入睡……不知不觉中,曙光初现,新的一天开始了。而这,不过是两个多月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记不清有多少个连续的24小时或36小时或48小时,刚躺倒在床,一个电话召唤你重返现场。今夜本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额度,但半小时一个电话,使你无数次从梦中醒来。

记得当时在报上看了毕淑敏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假如我得了非典》。她说,假如我得了非典,在去隔离的时候,一定会调动整个面部神经,给家人留下一个灿烂的笑容。因为我一定还会回来,或者是我已经康复的身体,或者是我永远飞扬的灵魂。当时我想,如果我得了非典,能够这样做吗?完全没有问题,但只是没有给家人留下笑脸的机会,因为我们在这里住了70天,其中50天没有回家。

为了全面摸清疫情,市政府决定以2003年5月18日0时为时点,开展全市非典疫情普查。部署普查工作的那天,在位于安慧桥的国际会议中心,来自全市医疗战线的400多名工作人员坐满了会场。每个人都全副武装,白衣白帽或蓝衣蓝帽,口罩眼罩,一应俱全。只有我们台上的5个人——市监察局局长秦刚,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郭积勇,市疾控中心主任刘泽军和本人,什么也没有戴。现场一片肃杀氛围,使我想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描述。没有风萧萧,也没有易水寒,但很可能一去兮不复返……

非典已经过去了12年。但在疾控中心的日子,却令我难以忘怀。

上一篇:校长培训班研修报告下一篇:3分钟英语演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