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大部分切除术

2024-07-02

子宫大部分切除术(共10篇)

子宫大部分切除术 篇1

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 (AM) 患者42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治疗42例AM患者为观察组, 年龄25~47 (平均32.5) 岁;同时选择同期42例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年龄24~45 (平均31.5)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等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临床表现

84例患者均表现为月经过多或经期较长, 并伴有痛经, 其中重度痛经66例, 占78.57%;肛门坠痛4例, 占4.76%;性交痛13例, 占15.48%;检查子宫明显增大, 其中超过孕10周以上者41例, 占48.81%。

1.3 诊断情况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及阴道B超检查, 确诊为AM者63例, 占75.0%;血CA125测定结果阳性者58例, 占69.05%。

1.4 手术方法

(1) 观察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取仰卧位, 切入点选择下腹中线耻骨上三横指处作一长7~8cm的弧形切口, 逐层切开进入腹腔, 提拉子宫, 于子宫峡部无血管区打孔, 用止血带在子宫峡位置扎紧暂时阻断宫体供血, 并记录阻断时间, 不得超过30min, 切除范围距病灶经0.5~1cm, 根据患者年龄决定子宫内膜的保留量, 彻底止血并冲洗腹腔, 用1号可吸收肠线间断缝合创面, 确认子宫浆膜层对和好, 子宫创面无出血点后逐层关腹, 本组42例患者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的2例术后用普维拉治疗3~6个月。 (2)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 全身麻醉, 取头低膀胱截石位, 常规CO2人工气腹, 维持腹腔气压15mm Hg, 经阴道向宫腔内置姚氏举宫器, 采用三孔法于切除子宫后由阴道取出。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 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 观察患者3、6、9、12个月雌激素 (E2) 水平变化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雌激素 (E2) 水平及疗效

从两组手术前与术后3、6、9、12个月雌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雌激素分别为522.3±98.2、520.8±107.5pmor/L,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手术后观察组E2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变化, 而对照组术后3、6、9、12个月E2值持续下降, 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12个月,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 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无1例有异常回声。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 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AM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疾病[1], 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 是女性育龄期的常见病[2]。AM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月经过多、痛经及不孕等, 部分患者伴有肛门坠胀。保守治疗效果多不理想,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子宫全切除术, 对女性的心理与生理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3],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为此, 在对病灶进行清除的同时保留部分子宫及子宫内膜, 是一种人性化的手术方式。本研究对观察组42例AM患者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4,5], 术后随访12个月, 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 超声检查观察组无1例有异常回声, 且保证了患者术后的雌激素分泌维持在术前水平。结果提示, 对于AM患者根据手术适应证, 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可清除病灶[6,7], 保留部分子宫功能, 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子宫大部分切除术的优点是保留了部分子宫, 子宫动脉上行与血管得以保留, 从而使卵巢的血供得到了保证, 术后卵巢功能影响较小, 因此未影响到雌激素E2的分泌。

E2是影响女性身体、生理的重要激素, E2过低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8]、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 子宫大部分切除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 不影响雌激素E2的分泌, 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彭超, 周应芳.子宫腺肌症318例诊治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 200l, 2 (2) :72-74.

[2]林琬君, 张娜.子宫腺肌症374例临床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2, 1l (3) :198-199.

[3]王宏, 冷金花, 郎锦和, 等.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指征的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 15 (7) :493-496.

[4]陈春林, 刘萍, 吕军, 等.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37 (2) :77-79.

[5]Fujishita A, Masuzaki H, Khan KN, et a1.Modified reduction surgeryfor adenomyosis.A 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transverse H in-cisiontechnique[J].Gynecol Obstet Invest, 2004, 57 (3) :132-138.

[6]李秀岩.谷部婷.绝经前子宫切除与围绝经期综台征的关系探讨[J].黑龙江医学, 2006, 6 (2) :413-414,

[7]石一复, 薛凤霞子宫腺肌症的病因、诊断及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 (3) :163-165.

[8]姜红叶, 姚书忠, 陈淑琴, 等.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59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10) :788-790.

子宫大部分切除术 篇2

关键词:胃大部分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 急性胃穿孔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34-02

胃穿孔是临床上公认的胃溃疡疾病患者最为常见同时也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出现胃穿孔症状的患者的腹部会有明显的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烈疼痛感,始于上腹部或穿孔存在的部位,可进一步扩散至整个腹部?在早期阶段实施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1]?本次对患有急性胃穿孔疾病的患者应用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两种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性胃穿孔疾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胃穿孔发病时间1-16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2±0.5)小时;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2.5±1.3)岁;治疗组患者胃穿孔发病时间1-18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1±0.4)小時;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2.6±1.2)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单纯修补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麻醉效果达标后,进行常规消毒与铺巾,右上腹直肌位置做切口,探查穿孔部位,对病灶附近的食物残渣与腹腔渗液进行常规处理,排空胃部残留液,用干纱布按压后采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用7号缝合线对穿孔病灶实施缝合处理,通常在3-4针之间,缝合层应该为全层,病灶外应该采用大网膜进行完成覆盖,然后实施结扎固定处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引流[2]?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麻醉后选择与修补术同样的方法,对穿孔位置进行探查并对腹腔实施冲洗,在手术开始前应该对病灶附近食物残渣与腹腔内渗液进行彻底清除,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胃组织远端部分进行切除,实施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或胃空肠吻合术[3]?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腹部剧烈疼痛等胃穿孔症状没有减轻,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穿孔病灶仍然存在为无效;腹部剧烈疼痛等胃穿孔症状明显减轻,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穿孔病灶消失为有效;腹部剧烈疼痛等胃穿孔症状彻底消失,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穿孔病灶已经完全去除为临床治愈[4]?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的胃穿孔手术操作时间?胃穿孔症状消失时间?手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急性胃穿孔疾病手术治疗效果?围术期不良反应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 ±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穿孔手术操作时间?胃穿孔症状消失时间?手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单纯胃穿孔修补术共操作(106.38±12.54)min,治疗后(9.67±2.15)d胃穿孔症状彻底消失,手术治疗后共住院治疗(12.36±2.09)d;治疗组胃大部分切除术共操作(68.24±10.53)min,治疗后(6.59±1.42)d胃穿孔症状彻底消失,手术治疗后共住院治疗(8.94±1.35)d?三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急性胃穿孔疾病手术治疗效果

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急性胃穿孔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1.0%;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急性胃穿孔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3%?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 围术期不良反应

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期间对照组共有7例不良反应出现,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期间治疗组共有1例不良反应出现,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首先进行堵漏处理是目前临床对急性胃穿孔疾病实施治疗的基本原则,中止胃内容物再次进入到腹腔,使腹膜炎程度减轻,以达到抢救患者生命的目的,其次是对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应该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目前国内的非手术率已经达到50%以上?但非手术治疗对胃癌等一些严重的原发病本身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治疗作用,需择期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另且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故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不能无选择地普遍应用[5]?相对而言手术治疗较为可靠,主要包括穿孔和原发病的处理两个部分,而前者是治疗的重点?单纯穿孔修补术可以在开腹或腹腔镜辅助状态下对穿孔的部位进行修补,其主要优点是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小?并发症相对少,但有80%以上的患者在治疗后病情会再次复发,对原发病的治疗也不会产生明显作用,而胃大部分切除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6]?

参考文献

[1] 布和,李迎春,郑林. 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5):49-50.

[2] 江文华. 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104-105.

[3] 薛玉龙,刘建洛.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75-76.

[4] 王展福,黄许森,王方,等.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11):26-27.

[5] 孙亚伟.吻合器在经腹行全胃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1(10):944-945.

子宫大部分切除术 篇3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子宫大部分切除

弥漫型子宫腺肌病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 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临床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增多伴贫血、疼经并进行性加重、性交疼, 性生活恐惧。全子宫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 近年来我院在学习外院的基础上尝试了子宫大部分切除术[1], 取得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记录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行子宫大部分切除的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病例, 年龄最小36岁, 最大46岁, 平均年龄41岁。均为经产妇, 有痛经病史进行性加重, 性交疼明显, 经量为正常3~4倍, 妇科检查子宫在耻骨联合上3~6cm;彩超提示:子宫体积均匀增大, 肌壁间点状强回声增多。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效果差, 宫颈薄液基细胞学检查均提示良性反应。40例患者均不能接受子宫全部切除术, 并要求保留部分宫体、术后有月经来潮。

1.2 方法

手术均选择在月经过后3~5d, 常规开腹, 于宫角处切断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和卵巢固有韧带;自子宫峡部上约1cm处切断子宫动脉上行支, 自宫底部向下楔形切除大部分宫体至子宫峡部近内口处, 仅保留部分子宫肌层及浆膜层, 保留宫腔深度约2cm;2-0微乔线间断缝合宫腔断端, 关闭宫腔;1号微乔间断缝合子宫肌层, 缝合过程不能留死腔;1号薇乔线间断缝合子宫浆膜层和肌层, 再造一宫体约为术前1/5;再造子宫体形似“贝壳”。将双侧附件断端缝合至再造宫体宫角处, 恢复双侧附件解剖位置[2,3]。

1.3 随访

术后分别于6、12个月各随访一次, 随访内容包括月经情况、腹疼情况及性生活情况。月经情况依据患者更换卫生巾情况判断, 腹疼依患者自我感觉为主, 性生活满意度通过问卷形式判断。术后1个月B超复查子宫情况。

2 结果

40例患者术后均无体温升高及腹痛情况, 术后7d切口甲级愈合出院。术后最短1个月, 最长3个月患者有月经来潮, 月经明显减少者38例占95%, 有2例患者自觉月经量无明显改善。37例患者自觉痛经明显减轻占92.5%, 包括2例月经量无明显改善者, 3例患者自觉症状稍有减轻, 术后无疼经加重患者。40例患者术后B超均提示子宫体积小, 内膜线居中, 肌壁间无异常, 术后问卷调查显示性生活均满意 (表1) 。

3 讨论

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但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手术治疗效果好[4]。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但可能导致卵巢功能早衰[5], 同时大部分女性在要求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还要求有月经来潮, 因此子宫大部分切除术是最佳选择。

沿宫角处切断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峡部及圆韧带后可切除更大部分子宫体, 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40例患者术后有月经来潮, 量明显减少, 减轻了患者术后心理负担;该手术方式同样保持了女性生殖道的完整及自然状态, 可使患者有正常的性生活, 在术后的随访过程中40例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保留部分子宫血管, 40例患者术后B超检查中没有1例患者出现子宫坏死及体温升高。我们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手术方式是弥漫型子宫腺肌病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手术方式适用于弥漫性子宫腺疾病患者, 对于保持女性生殖道完整及改善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充分体现了医疗科学人性化, 在临床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牟慧芳, 王萍, 张同霞.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 2 (6) :51-52.

[2]刘丽霞, 刘静.保留少量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术90例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8, 17 (7) :321.

[3]路永新, 王冲, 施鑫锋.阻断子宫动脉的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0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6, 6 (4) :257-258.

[4]曹冬冬, 王振海, 吴瑞芳.子宫腺肌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 2002, 29 (6) :346-348.

子宫大部分切除术 篇4

【关键词】重度子宫脱垂;手术;临床疗效分析;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中国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62-01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常伴有阴道前壁和后壁脱垂[1]。重度子宫脱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南通市通州华山妇科医院对自2008年06月~2009年09月期间收治的重度子宫脱垂患者15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对其诊断和治疗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_6.5岁。均为农村多产妇女。脱垂程度II度6例,III度9例,合并子宫肌瘤5例,合并阴道前壁脱垂(膀胱膨出)及阴道后壁脱垂(直肠膨出)各13例。15例均经阴道手术治愈。

1.2 临床表现: 15例均自觉有阴道脱出,伴有腰背痛及下腹、阴道外阴坠胀感;尿潴留5例;张力性尿失禁4例;便秘、肠胀气3例;大便困难,需用手用力下压臌出阴道后壁方能排便2例;合并反复发作性膀胱炎2例;走路时需用腿分开慢行1例。

1.3 手术方法 : 15例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组织钳牵拉子宫颈管,先分离膨出的膀胱前壁,于膀胱前壁腹膜返折处注入盐酸肾上腺素盐水,便于分离膀胱前壁腹膜。呈"八"字游离膀胱前壁腹膜,在游离过程中,要反复自尿道插入金属导尿管以做引导,然后分离直肠前壁膨出部分,同样注入上述盐水,沿宫颈口向后呈"V"字仔细分离,以免损伤直肠前壁。游离完善后,处理子宫两侧韧带、血管,切除子宫,缝扎子宫血管韧带,缝线暂不剪除并依次打结,闭合残端。羊腸线缝闭膀胱壁返折腹膜,然后各在膀胱壁和直肠前壁上做2~4个由小到大的荷包缝合,悬吊膨出膀胱和直肠。行阴道成形术2例。

2. 结果

15例重度子宫脱垂的患者经正确有效的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出院后一年随访:上述症状消失15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恢复正常生活;性生活满意8例;丧偶2例。

3 讨论

重度子宫脱垂是盆腔脏器脱垂中最严重的一种,常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以并发阴道前壁膨出多见。临床表现为阴道脱出肿块、腰骶部疼痛及下坠感、排尿习惯改变。本病发病原因是(1)分娩损伤为重度子宫脱垂最主要的原因。足月妇女分娩过程,特别是急产、滞产、阴道手术产均可使盆底组织和子宫韧带过度伸展甚至部分断裂[2]。产后未得到适当营养及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多次分娩也增加盆底组织受损机会,诱发重度子宫脱垂。(2)长期腹压增加如长期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排便困难、经常超重负荷、长期站立工作、腹盆腔巨大肿瘤或大量腹水等均可使腹腔内压力增加,、迫使子宫向下移位。(3)盆底支持组织薄弱或退行性变。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可导致子宫脱垂;绝经后期妇女因雌性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萎缩退化,也可发生子宫脱垂,尤其是重度子宫脱垂。本组病例中均为中老年农村多产妇女,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旧法接生等因素。

重度子宫脱垂的手术治疗通常有传统的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方式,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不受盆腔粘连和病灶子宫大小的影响,但需要开腹,有术后疤痕、腹壁伤口疼痛禁食时间长、感染机会多等缺点。经阴道手术改变了手术路径,避免了腹部切口,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可以更早下地活动,更早进食,减少静脉补液治疗,对肺功能干扰更少,减少血栓的形成,术后感染率下降[3]。由于腹部无切口和手术瘢痕,患者更乐于接受,而该手术操作并不复杂,且不需要昂贵设备。尤其对体型肥胖、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开腹手术者更是一种理想的术式[4]。对于担心切除子宫后影响性功能的患者,可加行不损伤粘膜的阴道紧缩术[5]。本组治疗的15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中,笔者认真总结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整个手术操作要点,体会如下:①术前常规行B超检查,了解子宫的大小、肌瘤或病变的位置;必须仔细进行三合诊检查,了解子宫的活动度,附件区是否有肿块;还必须行宫颈活组织检查排除宫颈病变及诊刮术排除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术时在麻醉条件下再次检查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情况及术者的经验综合考虑[6];②配备专用器械,如阴道拉钩,特别是卵巢固有韧带钩形钳,这样可以降低手术难度,保证手术安全完成;③正确选择切开阴道粘膜的位置及深度,切口过低难于进入间隙,有时误进宫颈管内,切口过高容易损伤膀胱和直肠;④切开前要先于阴道黏膜下注射稀释的盐酸肾上腺素,以利于进入间隙及减少出血;⑤不必强行打开前后腹膜,当直肠窝有粘连,可先打开前腹膜将子宫从前窟窿翻出阴道外口后,再锐性分离,反之亦然。打开困难时,可紧贴子宫两侧钳夹、切断、缝扎子宫骶主韧带、子宫动静脉,继续向上处理宫旁组织和血管,此时膀胱及直肠反折会随宫旁组织的处理而被自然打开,顺利进入腹腔;⑥紧贴宫颈分次钳夹主、骶韧带子宫动脉及阔韧带,切断后近子宫侧无须缝合,外侧双重缝扎保留结扎线,子宫动脉结扎线不保留,以节省手术时间;⑦翻出子宫底困难时,可用手指或小拉钩钩出圆韧带及卵巢固有韧带,在直视下一并钳夹打结保留缝扎线[7];⑧子宫体积较大时,则钳住宫颈两侧,自宫颈开始将子宫体纵形切开,实际对半切割法,或肌瘤剥出或碎解,将子宫缩小再取出子宫;⑨结扎子宫动、静脉是进行缩减子宫体积的先决条件,术中各韧带缝扎保留线应依次顺序排列,结扎要牢固;⑩同时进行附件切除术时,注意垫开肠管,避免切除时损伤。

因此,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不需昂贵复杂的医疗设备、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诸多优点,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选择术式时应综合考虑手术禁忌症、术者技能经验以及严格掌握适应症等,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当然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开展,全麻下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复杂的重度子宫脱垂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42~346.

[2]王淑玉. 妇产科学【M】.第1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8:337-338.

[3]杨晓辉,李巧云.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1):4263-4264.

[4]LIN Q IO N G , ZEN LP, LI SQ . A Contrast and A nalysis between the N on-Breakaway W om b W hole-Excision V ia V agina and the Excision via Cut-O pen A bdom en[J].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 ynecology A nd O bstetrics, 2004, 20(7): 410-411. Chinese.

[5]张燕. 阴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16:861-862.

[6]王敏,高山,朱楠,等. 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3) : 185 - 186.

胎盘植入部分子宫切除4例 篇5

例1, 29岁, 宫内妊娠19周, 头位, G2P1, 剖宫产后再孕。妊娠18周时B超检查发现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 要求引产入院。入院后超声检查发现胎盘附着于子宫左前壁下段, Ⅰ级, 覆盖宫颈内口, 宫颈处胎盘血流丰富, 考虑存在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术。术中发现宫颈内口左上方及后方胎盘植入、取出困难。立即止血带环扎宫颈内口处, 出血明显减少后, 行子宫动脉主干分离和结扎, 并强行手取胎盘, 局部多次“8”字缝扎止血无效。行胎盘植入部分子宫蜕膜及子宫肌层内壁2/3切除术, 切除面积3 cm×8 cm。再行子宫内膜侧1号可吸收线间断“8”字缝扎4针, 再连续缝合修补子宫壁, 继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术中出血1500 ml, 输血400 ml, 术后恢复好。术后病理回报为蜕膜绒毛组织, 部分区域坏死。术后无产褥感染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产后42天月经复潮, 以后月经恢复至原来的周期、经期和经量。现已随访4年, 4年来无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发生。

例2, 34岁, 宫内妊娠18周, 头位, G2P1, 剖宫产后再孕。此次妊娠于停经16周时B超检查发现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 要求引产住院。入院后超声见胎盘附着于子宫左前壁下段, 回声均匀, Ⅰ级, 胎盘边缘覆盖宫颈内口, 未考虑胎盘植入, 行剖宫产加绝育术。术中发现子宫下段明显拉长, 呈桶状, 胎儿胎盘均在此部分内, 宫体略大, 球形, 子宫下段大量粗大迂曲血管。尽量避开粗大血管, 近体部切开子宫, 取出胎儿, 发现胎盘几乎完全植入子宫左前壁, 剥离困难, 剥离中出血汹涌。止血带环扎宫颈内口处, 取出胎盘, 同时发现原剖宫产瘢痕部位胎盘种植, 且出血活跃。压迫止血同时于宫颈旁分离并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主干, 行胎盘种植部位子宫壁部分切除术, 切除面积4 cm×6 cm, 修补时将子宫体直接缝于子宫颈内口处。同时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术中出血2000 ml, 输血1200 ml。病理回报送检组织为子宫肌壁和胎盘组织, 肌细胞间见绒毛。此患者至今已随访5年, 随访期间无产褥感染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产后38天月经复潮, 以后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恢复至妊娠前水平。5年来无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发生。

例3, 32岁, 宫内妊娠40周, 已产, 胎盘植入, 外院手取胎盘失败, 胎盘完全滞留于宫腔内, 产后出血, 转入我院。已产后6小时, 阴道无明显活动性出血。B超检查发现胎盘附着在子宫前壁, 前壁近左侧宫角处血运丰富, 考虑胎盘植入。在超声引导下行可疑胎盘植入部位子宫肌内注射甲氨蝶呤80 mg, 注射后12 小时再次阴道大出血, 遂行剖宫取胎盘和植入部分子宫壁切除及子宫成形术。术中先分离子宫动脉主干并结扎及用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 再横向切开子宫下段与宫体交界处6 cm, 手取胎盘, 胎盘取出时发现胎盘植入3 cm×3 cm, 位于切口上2 cm处, 局部多次“8”字缝扎和贯穿缝合, 放开止血带后出血仍活跃, 缝扎的针眼均活跃出血, 再次环扎止血带后行植入部分子宫壁全层切除, 切除面积3 cm×3 cm, 并行子宫修补术和输卵管抽芯包埋绝育术。术中出血1400 ml, 输血800 ml。病理回报送检组织为子宫肌壁, 蜕膜内见绒毛组织。该产妇产后未哺乳, 于产后63天月经复潮, 月经周期、月经量、经期较孕前无改变。现已随访7年, 无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发生。

例4, 27岁, 宫内妊娠39周, 因产前出血诊断为边缘性前置胎盘, 术前超声检查发现胎盘后壁下段附着, 部分覆盖宫颈内口, 胎盘附着部位未发现血运丰富处, 行选择性剖宫产术。术中发现胎盘后壁下段附着, 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手取胎盘时发现胎盘植入后壁下段5 cm×5 cm, 取出困难。立即止血带结扎宫颈内口处以止血, 取出胎盘后后壁下段出血活跃, 纱垫压迫止血, 并行子宫动脉主干结扎及反复局部“8”字缝扎止血。 放开止血带后出血仍活跃, 故行胎盘植入部分子宫全层切除及子宫成形术, 同时行输卵管抽芯包埋绝育术。术中出血1700 ml, 输血1200 ml。病理回报送检组织为子宫肌壁和胎盘组织, 蜕膜内见绒毛。该产妇哺乳期1年, 停哺乳后月经复潮, 复潮后月经周期、月经期和月经量均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现已随访2年余, 无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发生。

2 讨 论

2.1 胎盘植入与治疗

胎盘植入是指胎儿娩出后胎盘边缘不易剥离或难以剥离, 分为粘连型胎盘植入、嵌入型胎盘植入和穿通型植入。绒毛直接侵入子宫肌层内, 称嵌入胎盘;绒毛穿通子宫肌层为穿通胎盘, 发生率为9.5/10万。其发生与多次宫腔操作有关, 一般认为宫腔操作损坏了子宫内膜的完整性, 使胎盘附着部位的内膜缺失或受损, 胎盘直接种植于子宫肌层内。胎盘植入也与孕妇的年龄、产次、既往剖宫产史、人工流产史有关, 其发生率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随着产次的增多而增高, 随着剖宫产次数的增多而增高[1]。胎盘植入常与前置胎盘并存, 前置胎盘者中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10%[2]。产后出血是胎盘植入的严重并发症, 胎盘植入时胎盘绒毛穿入蜕膜深层和子宫肌层影响子宫收缩和血窦的关闭, 造成产后出血, 这时的产后出血常常是致命的大出血。胎盘植入的治疗有保守性药物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和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除术。保守性药物治疗多采用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配或不配伍米非司酮口服;保守性手术包括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植入部分胎盘剪除及缝扎术、子宫动脉缝扎术、宫腔填塞术、球囊压迫止血术[2]、子宫部分切除和修补术。目前认为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术是胎盘植入大出血时救治产妇生命的必要手段[2]。近几年我们将子宫部分切除术用于胎盘植入性产后大出血的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避免了全子宫切除。

2.2子宫部分切除术的优点

胎盘植入产后大出血的妇女一般年轻, 子宫切除致过早闭经和不能生育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打击, 为了避免或减少对产后大出血需要切除子宫的患者的精神伤害, 最大限度地保留子宫的功能, 对胎盘植入患者进行了子宫部分切除术, 保留子宫随卵巢周期而月经来潮的功能, 甚至可以保留生育功能, 有利于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该文4例患者均为经产妇, 行子宫部分切除术的同时做了绝育术, 避免了再次妊娠的风险, 这4例患者术后月经规律, 经量如初, 且术后无感染和再出血, 亦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生。

2.3子宫部分切除术的技巧

术前通过超声了解胎盘部位子宫壁是否血运丰富, 充分评估发生胎盘植入的可能性, 并充分向家属交代病情及手术方案。术中一旦发现胎盘取出困难, 先不强行取出, 立即止血带环扎宫颈上方控制出血量, 再手取胎盘, 非穿通性胎盘植入, 尽量取出和剪除植入胎盘, 行局部“8”字缝扎止血及子宫动脉或其上行支缝扎止血, 再放松止血带检查缝扎面是否出血。如出血不能有效控制, 系紧止血带, 行子宫出血局部蜕膜层及浅肌层切除或子宫壁部分全层切除及子宫修补术。本文中1例行子宫蜕膜及子宫内2/3肌层切除及子宫修补术, 其余3例行子宫部分切除及修补术。此4例均有效地控制了出血并保留了子宫。此方法适用于子宫动脉缝扎和出血局部“8”字缝扎处理不能有效控制出血的胎盘植入。

参考文献

[1]Sinha P, Oniya O, Bewley S.Coping with placenta praevia and accreta ina DGH setting and words of caution[J].Obstet Gynaecol, 2005, 25 (4) :334-338.

子宫大部分切除术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289例, 所有患者均有生育史。依据手术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 (145例) 和对照组 (144例) 两组。观察组年龄29~52岁, 平均 (35.4±3.2) 岁;病程1~6年, 平均 (3.5±2.3) 年, 其实施部分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年龄28~50岁, 平均 (34.7±3.4) 岁;病程1~5年, 平均 (3.4±2.1) 年, 其实施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各基线资料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 (1) 性生活质量评价:依据国际最新的女性性功能评价表 (BISF-W) 评价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共5个方面, 包括性欲异常症状、性唤起异常症状、性高潮异常症状、性心理异常症状、性行为异常症状共48项。各评价指标评分加权值即综合评分。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和分值呈正比例关系。 (2) 中远期并发症:对两组进行随访, 记录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统计学处理: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1.0分析处理全部数据, 用表示计量资料, 用方差分析检验组间比较;用率表示计数资料, 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性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性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性欲异常症状、性唤起异常症状、性高潮异常症状、性心理异常症状、性行为异常症状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组高, 性生活质量提升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一种妇科生殖系统良性肿瘤, 在临床极为常见, 现阶段对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是外科手术切除[1]。相关医学研究表明, 患者的生理、性生活质量会受到子宫切除术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因此目前临床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将一种对患者性生活质量具有最小影响的手术方案筛选出来。子宫是女性的生殖器官, 能够对生命进行孕育, 同时能够产生周期性月经, 因此多数人普遍认为, 女性的特征会在子宫被切除后失去, 同时会对正常的性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对子宫切除术通常是难以接受的[2]。但是, 事实上, 由于卵巢分泌雌激素, 同时能够促进性交时阴道润滑度的显著提升, 因此卵巢才是有效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的关键, 将子宫切除时只要卵巢和阴道没有受到损伤, 就不会严重影响性生活。但是, 将最为合适的切除子宫的方式选择出来仍然极为重要。

全子宫切除术将患者的宫颈切除后对患者的盆底完整性造成了破坏, 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阴道, 会诱发术后盆底功能障碍, 合并尿道及膀胱膨出、阴道后壁伴直肠以及卵巢功能衰退等中远期并发症, 从而极大降低患者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因此, 如果宫颈的病变并不明显, 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宫颈, 以对盆底的完整性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观察组将正常的宫颈组织保留了下来, 从而对阴道解剖结构进行了较好的维持, 比对照组更能促进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3]。

综上所述, 部分子宫切除术比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小, 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邓敏, 王珍祥.子宫肌瘤术后性心理障碍研究[J].中国性科学, 2011, 21 (3) :236-2371.

[2]杨娟.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31) :4824-4825.

子宫大部分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①病例来源及分度: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诊断标准参照第8版《妇产科学》),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根据超声测量子宫单侧肌壁厚度(前壁、后壁或宫底)或腺肌瘤最大直径(maximum diameter,MD)将腺肌病分为轻、中、重三度[1]。②入选病例:中重度或经其他方法治疗失败,无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LNG-IUS)应用及下腹部手术禁忌证,无生育要求的16例行MURU患者。

1.2方法

1.2.1 MURU手术方式

具体参见文献[1],术中应用LNG-IUS。

1.2.2彩色多普勒检测方法

每次分别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操作者在同一部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动脉血流及子宫大小,检测前嘱患者休息10 分钟,以排除运动等因素对子宫血流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子宫动脉频谱多普勒频谱形态、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 、舒张末期流速( end-diastolic volume,EDV) 、阻力指数( resistance index,RI) 、搏动指数( pulsatilityindex,PI) 及子宫体积。PSV、EDV、RI及PI用超声直接测量。子宫体积= π/6 × a × b × c计算[3]( a、b、c分别表示子宫长径、横径、厚度) 。

1.4随访观察时间

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测量数据均用±s,计量资料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 例患者行MURU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2.1子宫体积

患者的子宫体积MURU术前为220. 72 ± 80. 06 cm3,术后1 月为74. 60 ± 16. 74 cm3,术后3 月为57. 13 ± 22. 18 cm3,其中3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59. 461,P = 0. 000) ,3 组两两比较,仅术后1 月与术后3 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 009,P > 0. 05) ,而其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2.2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

MURU术前、术后子宫动脉显示率良好,取样成功率100% 。MURU术前、术后子宫动脉频谱多普勒均呈高速高阻型,见图1。

16 例患者术前与术后1 月、3 月3 组间比较,PSV、ED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 PI、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术前与术后1 月、3 月分别比较,PSV、ED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PI、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术后1 月与术后3 月比较,PSV、EDV、PI、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

(n=16)

3 讨论

3.1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现状

子宫腺肌病治疗方式繁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保守性治疗和根治性治疗。保守性治疗如各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局部病灶切除等,存在疗效差异大、副反应大、复发率高等问题[4~6]; 根治性治疗即子宫切除术,适于保守治疗失败及重症患者。子宫切除虽可彻底治疗腺肌病,但也可能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情感及家庭方面等问题。同时,随着妇女健康意识增强及业界对子宫功能的认识逐步提高,保留子宫已成为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治疗意愿。我们前期研究结果已初步验证了MURU治疗中重度腺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从方法学上为重症腺肌病患者和其他方法治疗失败者保留子宫、治疗疾病提供保障[1,2]。

3.2 MURU对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16 例患者行MURU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子宫体积明显缩小,重建子宫大小与正常女性子宫体积相似( 正常子宫体积62. 80 cm3) ,与文献报道相符[1]。术前PSV、EDV值明显高于术后,术前与术后1 月、3 月比较,PSV、EDV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PI、R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术后1 月与术后3 月相比,PSV、EDV、PI、RI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观察子宫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常用的指标有PSV、EDV、RI、PI等。PSV、EDV反应局部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但受血流速度、声束与血流方向之间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PI为反映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弹性指标,RI反映血管舒缩、阻力状况的指标,RI、PI能在一定范围内反映被测器官的远端阻力和动脉管壁弹性等综合因素的情况,且能消除血流夹角的影响,因此,PI、RI能更准确反映被测器官的远端阻力、动脉管壁弹性和血流灌注情况。本研究显示MURU治疗前后子宫动脉频谱多普勒均呈高速高阻型,由此可得出,子宫腺肌病患者行MURU术短期内对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术后PSV、EDV变化的原因可能与MURU术后,子宫肌壁组织被大量切除、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子宫解剖结构改变和血管的重新分布导致的子宫总的血流需求量减少及血流夹角变化有关。MURU术后,子宫肌壁组织的大量切除和子宫体积的明显缩小,势必导致子宫血液总需求量的减少,从而使供应子宫体的主要血管———子宫动脉宫体支发生“适应性”缩小。但这种缩小并非血管本身因素引起( MURU手术并不涉及子宫两侧的血管) ,血管的顺应性和弹性没有发生变化,因此,MURU不会导致PI的改变。另一方面,MURU手术[1]切除了子宫峡部以上、浆肌层内约1 cm和黏膜层外约1 cm的所有肌层组织,这必然会导致子宫肌壁内部血管的破坏、影响子宫的血流灌注与供应。但是,这个过程应该是非常短暂的,重建后的子宫能通过侧枝循环和血管再生获得血运,否则会导致子宫缺血、甚至坏死。因此,MURU虽然可能在术后短时间内改变子宫的血流灌注,但是,由于良好的侧枝循环、血管再生以及术前、术后相似的子宫组织性质,MURU对重建子宫的RI、PI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尽管MURU切除的组织量非常大,但毕竟是一种保守性手术,理论上讲,不可能完全切除病灶组织,因此,术后需有一种预防复发乃至有一定治疗作用的手段以防止疾病复发。LNG-IUS宫内放置后,其内所含左炔诺孕酮能在子宫内膜保持高浓度并持续作用,改变子宫内膜的病理状态[7],有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效果。同时大量研究表明,LNG-IUS宫内放置不会对子宫血流及卵巢功能造成影响[8,9]。

3.3问题与展望

本研究表明MURU近期不会影响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但由于研究样本例数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对子宫血流的影响需要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观察。同时,MURU手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术后患者失去生育能力,仅适用于重症和无生育要求的患者,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评价与改善,寻求更多的循证依据,以利于临床的推广,造福广大子宫腺肌病患者。

参考文献

[1]肖雁冰,赵菁,李青汉,等.“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的术式与安全性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2,35(4):302-305.

[2]赵菁,李青汉,方德容,等.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联合曼月乐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2464-2466.

[3]Haar GT,Rivens I,Chen L,et al.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for the treatment of rat tumors[J].Phys Med Biol,1991,36(11):1495-1501.

[4]甄小红.小剂量米非司酮、LNG-IUS系统及GnRHa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4):18-21.

[5]Zhou M,Chen JY,Tang LD,et al.Ultrasound-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for adenomyosis: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 single center[J].Fertil Steril,2011,95(3):900-905.

[6]Gupta JK,Sinha A,Lumsden M,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J].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06,25(1):CD005073.

[7]Wan YL,Holland C.The efficacy of levonorgestrel intrauterine systems for endometrial protection:a systematicreview[J].Climacteric,2011,14(6):622-632.

[8]Zalel Y,Shulman A,Lidor A,et al.The local progestational effect of the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a sonographic and Doppler flow study[J].Hum Reprod,2002,17(11):2878-2880.

胆囊大部分切除术32例临床报告 篇8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中, 男2例, 女30例, 年龄36岁~71岁, 平均年龄47岁, 发病时间2个月~12年。常诊手术7例, 急诊手术3例, 因胆囊炎急性发作而急诊入院, 经保守治疗好转后手术22例。

1.2 手术情况

手术探查见胆囊坏疽8例, 胆囊穿孔1例, 胆囊明显化脓6例, 胆囊壁厚炎症较重且严重粘连17例, 胆囊管与胆总管关系不清11例, 结石位于胆囊颈部8例。

1.3 适应证

胆囊与肝床严重粘连, 胆囊水肿、化脓, 胆囊三角解剖不清以及胆囊坏疽甚至穿孔等情况下, 不能施行常规胆囊切除时选择该术式[1]。

1.4 手术方法

于胆囊底部打开胆囊, 吸尽胆汁, 去除结石。用电刀在距胆床0.5 cm处将胆囊前壁小心切下, 到胆囊颈处要特别小心, 顺胆囊颈或胆囊管黏膜一点一点向前分离, 至胆囊管与胆总管交界处, 仔细辨认胆总管与胆囊管之关系, 确认无误后离断胆囊管, 双重结扎残端。用电刀烧灼肝床上剩余的胆囊黏膜, 置引流管另口引出。部分患者胆囊三角处粘连严重, 解剖不清, 盲目勉强分离容易损伤胆总管, 此时应在能辨认清楚的地方将大部分胆囊切下, 胆囊管残端不结扎, 于残端置引流管另口引出, 并在小网膜孔再置引流管引出腹腔。

2 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治愈。随访6个月~11年, 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小胆囊并有结石复发, 但9年来临床症状很轻微, 故算作治愈。其余患者均无特殊不适。11例胆囊三角解剖关系不清未结扎胆囊管患者中, 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瘘, 于2 d~18 d胆汁自行停止流出。3例引流管中无胆汁流出, 说明胆囊管已完全粘连。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症是外科临床多发病, 胆囊切除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B超在基层医院普及应用以来, 胆囊切除术也在基层医院普及应用, 近年来甚至腹腔镜手术也迅速向基层医院普及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山区经济文化落后, 胆囊结石患者大多都是炎症急性发作时才急诊住院, 本组32例患者中有25例为急诊入院。以往对急性胆囊炎急诊手术时大多采取胆囊造瘘的方法, 需二次手术才能切除胆囊。还有不少患者病程很长, 炎症反复发作, 粘连相当严重, 局部解剖很不清楚, 手术非常困难, 很难实施正规的胆囊切除术。笔者从1996年始采取胆囊大部分切除的方法处理以上情况, 收到较好的效果。

3.1 关于手术适应证

在保证手术安全的情况下还是尽量采取正常的胆囊切除术。如果手术探查时发现胆囊严重水肿、化脓、坏疽、穿孔或严重粘连无法施行正常的胆囊切除时, 可试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若术者认为行胆囊大部分切除仍有危险时, 应放弃该手术而行胆囊造瘘。笔者在1996年以后未施行过胆囊造瘘术。

3.2 关于手术注意事项

胆囊管与胆总管解剖清楚时手术比较好做。难处理的是胆囊管与胆总管关系不清, 粘连严重或炎症水肿, 分离时容易造成副损伤。笔者的经验是, 如遇胆囊三角关系不清时应顺着打开的胆囊管慢慢解剖, 如果术者确实没有把握确定胆总管的位置就停止分离, 在胆囊管肯定确认处离断, 胆囊管残端不结扎, 管腔内置引流管, 附近再置引流管1根, 分别戳孔引出, 本组如此处理11例, 术后恢复顺利。有3例术后无胆汁流出, 说明胆囊管已闭锁。笔者认为, 在炎症较重、周围关系不清的胆囊管残端置引流管, 可以看作胆囊管造瘘, 既将产生结石的胆囊去掉, 又规避了手术风险, 同时给术后胆管造影、处理残余结石留下了通道。

3.3 关于术后并发症

本组32例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胆瘘, 共8例, 其实也可以不看作是并发症, 因为胆囊管造瘘后胆汁流出是应该的, 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48 h后胆汁停止流出, 有2例于6 d~8 d停止流胆汁, 其余5例患者于术后14 d闭管, 15 d行胆管造影, 均未发现残余结石, 次日拔管。胆囊管残端不结扎的患者无论有无胆汁流出, 引流管都应留到2周以上。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2年多发现小胆囊出现并有结石再生, 由于其只有偶尔轻微不适, 且已80多岁, 故未再手术。

回顾本组32例胆囊大部切除的患者, 笔者体会到, 对于一些炎症粘连较重甚至胆囊坏死或胆囊三角解剖不清的患者, 采用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方法比较安全, 效果确实, 对于基层医院尤为实用。

参考文献

大部分胃切除后的胃病调治等 篇9

朱××同志:

你十二年前作了胃手术,不知是患的什么胃病?是因“肠化生”开的刀吗?肠化生只有不完全型的大肠化生才是肠型胃癌的癌前病变。我想你的肠化生是不是作胃镜检查才发现的?胃粘膜活检发现肠化生,最好进行粘液组化染色明确肠化生的性质。轻度的肠化生在许多表浅性胃炎的活检中常可见到,经过治疗后,特别是经过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可以完全消失。你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腹部有烧灼感,甚至延伸到咽部,以及残胃炎,吻合炎。我认为你可能患有反流性食管炎。因此建议你:1.饮食清淡,六成饱,忌辛辣2.忌酒,禁烟3.饭后至少20分钟才能卧床4.将床头脚(不是枕头)提高20公分5.药物治疗是比较棘手的。你的胃已切除了大部分,抑酸剂不宜长期服用,但反应症状严重时(烧心、咽喉部不适),可以短时间服食奥米拉唑。此外,可长期吃维生素C(2片一天三次),维生素E,一天二次,一次1丸。硫糖铝对残胃炎,特别是有胆汁反流者,很有效果(一天三次一次4片,饭前咬碎服)。但有可能加重你的便秘。对于便秘的治疗:①每天吃一个香蕉;②多吃蔬菜;③药物选择:1.胃肠舒片2片,一天三次;2.福松冲剂10克,一天1次。

教授、主任医师:王崇文

何谓联合用药降血压

高××同志:

兹将你所提出的问题分别答复如下:

1.所谓联合用药,就是指治疗高血压病时,有时用一种降血压的药。效果不明显,此时可加用另一种类降压药。如果两种降压药同用还不能使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则可考虑再加第三种甚或第四种药同用。这种三或三种以上降血压的药物同用,就叫做联合用药。

2.复方罗布麻片,是一种复合制剂,其中有中药成分,如野菊花、汉防己,又有西药成分如硫酸呱生、异丙嗪、双氯噻嗪、肼苯达嗪、心得宁、维生素B1、B6、泛酸钙、三硅酸镁等,对轻、中度高血压有一定疗效。当然凡药都有副作用,好就好在上述各种药的剂量甚小,故一般不良反应少见,你既然服用效果好,又无何不适,就可以用小剂量维持。服用较长时间,该药一般不损伤器官,但有些成分如果剂量大也可能对血脂、血糖、尿酸的代谢有些影响。另外肼苯达嗪还可能引起狼疮细胞,故长期大剂量服用要注意这些方面的监测。

3.复方丹参片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对冠心病、高血压等可辅助治疗,但它并非降血压的药。具体情况你还可以向当地医师咨询。

主任医师、教授:罗发瑞

“脑白质疏松”怎样调治

李××同志:

来信所提到的“脑白质疏松”,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只能说明是脑组织退化的表现。人的退化衰老是不可抗拒的,如何延缓这一过程,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理乐观,性格开朗,人体免疫功能强,抗疾病能力也强,这就有利于延缓衰老,包括延缓脑组织细胞的衰老。信中诉说出现的所谓脑白质疏松等某些症状,可从两方面着手调理:一方面从事些力所能及的功能锻炼,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另一方面可运用增强脑血管血液循环和脑代谢的药物。此类药甚多,如尼莫同(尼莫地平)、脑益嗪(桂利嗪)、银杏叶提取物(达纳康、天保宁)、长春血汀片、都可喜、爱维治、脑苷肽针剂、思经复针剂。其中后两种均为注射用的针剂。又尼莫同、爱维治也有静脉滴注用的针剂。使用这些药,要在当地医师指导下进行。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前及术后护理 篇10

1 术前护理

1.1 为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感, 应做好心理护理。

1.1.1 热情接待患者, 介绍住院环境, 告知患者有关疾病及手术方面的知识, 说明手术必要性及术前准备的意义, 多与患者交谈, 消除其顾虑和恐惧,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感受、认识及对拟行治疗方案的想法。

1.1.2 指导患者进行手术体位的练习, 将软枕垫于肩部, 保持头低、颈过伸位, 以利于手术野的暴露。

1.1.3 对精神过度紧张和失眠者, 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剂或安眠药物, 使其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1.2 为有效预防或及时处理并发症, 充分而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做好甲状腺手术的术前常规化验检查, 如心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喉镜检查、血清电解质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

1.3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指导患者深呼吸、学会有效咳痰的方法。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 指导患者保持头颈部舒适体位, 一般取平卧位, 待其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半卧位, 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2.2 镇痛 行颈部淋巴结扫术后, 因手术创伤大, 疼痛不适会加重患者对预后的担忧, 为减轻患者因切口疼痛而不敢咳嗽排痰的现象, 故需遵医嘱及时给与镇痛, 以利于休息和缓解焦虑, 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并发症。

2.3 护士应重视术后患者的主诉, 同时密切观察生理体征、发音、吞咽状况, 及时发现并发症, 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2.4 保持引流管通畅, 对手术野放置橡皮条或引流管者, 护士应告知患者引流一般会持续24~48 h, 引流目的是为便于观察切口内出血情况和及时引流切口内淤血, 预防术后气管受压。此时, 护士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每2 h挤压引流管一次, 发现不畅随时挤压, 防止引流管扭曲、打折、受压, 保持引流的有效。

2.5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和窒息, 术后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和手套, 对因血肿压迫所致呼吸困难和窒息者, 须立即配合进行床边抢救, 即剪开缝合线, 敞开伤口, 迅速除去血肿, 结扎出血的血管, 同时配合吸氧, 若患者呼吸仍无改善, 则需行气管切开, 或送手术室进一步处理。对喉头水肿所致呼吸困难或窒息, 应遵医嘱给予激素类药, 如地塞米松, 若无好转, 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

2.6 观察有无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损伤 鼓励患者术后发音, 注意有无声调降低或声音嘶哑, 有无饮水呛咳, 及早发现, 及早对症处理。

2.7 观察有无手足抽搐 加强血钙浓度动态的监测, 知道患者口服钙剂, 症状较重或长期不能回复者, 加服维生素D3。抽搐发作时, 可遵医嘱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10~20 ml。预防的关键在于切除甲状腺时, 注意保留腺体背面的甲状旁腺。

2.8 保持呼吸道通畅 适当给予镇痛药物, 还应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痰, 必要时可行超声雾化吸入, 以助痰液及时排出。

2.9 饮食 全麻完全清醒后6 h起, 可进少量温凉流质饮食, 禁忌过热流食, 以免诱发手术部位血管扩张, 加重窗口渗血;若患者在进食, 尤其是饮水时, 发生误吸或呛咳者, 应鼓励患者多进食固体类食物;手足抽搐者适当限制肉类, 乳品和蛋类等含磷较高的食品的摄入, 以免影响钙质吸收。

3 功能锻炼

上一篇:地理综合题下一篇:抗性家蚕品种选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