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分切除术

2024-05-25

胃大部分切除术(共11篇)

胃大部分切除术 篇1

临床较为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就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 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救治, 我国主要采用胃大部分切除的方法, 剔除溃疡性出血病灶, 大大改善出血情况, 将溃疡部位切除, 能够将再次出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1]。目前, 随着质子泵抑制剂同H2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中应用愈来愈广泛, 对于内科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亦有显著提高[2]。为探讨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救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的临床疗效, 该院2007年6月—2013年6月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 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122例入住该院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其中男68例, 女54例, 年龄范围19~71岁, 平均年龄42.6岁。122例患者中61例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发病时伴有以下症状, 如:剑突下疼痛, 恶心呕吐、吐血、头昏体乏以及黑便等, 症状程度不尽相同。通过X线检查, 部分患者膈下有游离气体出现。122例患者中, 92例患者出血量在500~1 000 m L之间, 30例患者出血量>1 000 m L。从溃疡出血到实施手术治疗的用时范围在2~23 h之间, 平均14.6 h。

1.2 手术治疗方法

入院时, 第一时间为患者扩容, 提高血容量 (必要时输血制品) , 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积极抗休克治疗, 与此同时给患者吸氧, 做好各项术前检查, 活动性大出血的患者在抗休克的同时手术探查止血。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的不同给予相应的H2受体拮抗剂以及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及时收集每位患者的病史, 对患者综合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由此确定患者实施择期手术治疗或急诊手术治疗。

术中, 为患者实施全麻, 将胃窦前壁切开, 采用30°窥镜对胃部以及十二指肠进行探查。若是急诊手术, 术前不明确出血点, 术中将胃窦前壁切开, 通过胃镜将出血点找出[3]。胃内积血清除后, 将胃窦切开并且处理残端。之后, 将胃大部分切除, 用手将胃管送入胃部, 毕罗氏Ⅰ式大约10 cm处把引流管放置于残端处, 逐层缝合。毕罗氏Ⅱ式胃管置入输入襻大约10 cm,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残端被缝合后, 应将胃十二指肠动脉以及胰十二指肠动脉处实施结扎, 将十二指肠近端保留。该科多采用毕罗氏Ⅱ。

术后所有患者均要进行常规禁食以及胃肠减压, 并且做好抗感染处理, 直到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 方能将胃管拔除[4]。与此同时, 医护人员应监督患者, 杜绝一切吸烟以及饮酒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胃肠减压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12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均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 治愈122例, 治愈率高达100%, 并且无并发症出现。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减压时间等数据均在正常标准范围。全部122例患者详细治疗结果, 见表1。

3 讨论

国内外专家共同研究表明, 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来说, 胃大部分切除术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并且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亦证实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5]。但临床医生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为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应在以下情况实施手术最为理想, 即:①内科保守治疗没有效果, 或治疗效果不尽人意;②过大的出血量, 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③具有潜在大出血可能。

该院通过多年临床经验, 针对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总结出4点宝贵经验:①开腹后, 将积血彻底清除, 有效的对腹腔进行引流, 针对穿孔患者, 更应该注重彻底清除腹腔中食物残渣、积血以及脓液等, 使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的方法, 冲洗腹腔[6]。②术中, 操作动作要轻柔, 防止损伤十二指肠, 与此同时加强保护切口和周围组织, 确保血供正常, 从而降低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现象出现。若发生吻合口瘘, 应该及时实施造瘘手术。③术后, 叮嘱患者以及家属,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补充营养, 多食含有丰富蛋白质以及氨基酸的食物, 从而使患者的免疫力通过饮食来逐步提高。除了饮食方面应加强外, 还应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以确保患者能够每天都摄入充足的能量。④由于患者在手术前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 因此术后要注射抗生素, 实施抗感染治疗[7]。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以及产气杆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 因此依照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相对较为敏感的第三代头孢菌素, 实施抗感染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全部122例患者手术用时34~71 min, 出血量90~140 mL, 所有患者术后两天内均有排气, 胃肠功能逐渐恢复, 胃肠减压的时间持续在2~5 d。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122例患者, 术后14 d内均治愈出院, 治愈率高达100%。在平均3个月的随访期间,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现象。相关文献结果表明, 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在90%左右, 治疗用时>2 h, 出血量120~170 mL, 文献结果同该院治疗结果相对比, 无论是治愈率、治疗时间, 还是出血量, 胃大部分切除术均显著优于文献中涉及到的其他治疗方法, P<0.05, 所以该院采用的胃大部分切除术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显著高于其他治疗方法。因此, 胃大部分切除术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并发症少、康复速度快以及安全系数高等特点, 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 针对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 不但治疗效果显著, 安全性也有目共睹, 并且拥有较高的治愈率, 同时带给患者的痛苦较少, 康复速度较快, 未出现并发症, 值得将其推广至相应临床中。

摘要:目的 研究与探讨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救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入住该院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12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22例患者手术用时34~71min, 出血量90~140mL, 所有患者术后2d内均有排气, 胃肠功能逐渐恢复, 胃肠减压时间持续在2~5d。术后14d内均治愈出院, 治愈率高达100%。平均3个月的随访期间,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现象。结论 恰当的选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至相应临床中。

关键词:胃大部分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20) :74-77.

[2]欧定武.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1上旬刊) :1117-1120.

[3]扈该文.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出血20例外科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17 (3) :43-45.

[4]何元.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疗效观察58例[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0) :250-253.

[5]李晓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20) :74-77.

[6]徐绍俊.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68例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 2009, 1 (11) :272-275.

[7]刘振华, 崔广田.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27) :39-43.

胃大部分切除术 篇2

[ 10-05-11 15:34:00 ]

作者:叶恒江

编辑:studa20 【摘要】

目的 探讨国产吻合器在急诊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应用国产吻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8例,胃窦部溃疡穿孔6例,胃小弯溃疡穿孔2例。采用BillrothⅠ式26例,BillrothⅡ式8例,Roux-en-y 胃肠吻合2例。结果 全组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出血。结论 急诊情况下行胃大部切除术应用国产吻合器除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可反复使用、价廉安全等优点外,还有使手术简单化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吻合器;胃大部切除术;急诊手术

Application of homemade stapler in emergency operation of subtotal gastrectomy

YE Heng-jiang.Department of Surger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Lishan,Suizhou 4413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omemade stapler in emergency operation of subtotal gastrectomy.Methods 36 patients with acute perforation of gastroduodenal ulcer were treated by subtotal gastrectomy and homemade stapler were used.The case numbers of the perforations of duodenal bulb ulcer,sinus ventriculi and arcus minor ventriculi ulcer were 28,6 and 2,respectively.Among the total,26 cases were operated by subtotal gastrectomy of BillrothⅠ,8 cases were operated by BillrothⅡand 2 cases were operated by Roux-en-y stomach intestine anastomose.Results Among the total,no case was reported with stoma fistula,stoma stenosis and bleeding.Conclusion There were many advantages to emergency operation of subtotal gastrectomy with homemade stapler,such as less bleeding,shorter time of operation,rapider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tomach and intestine,less complications,repeatable use,lower cost and higher safety,moreover,it make the operation easy and simple.It deserves to extend the utilization of homemade stapler in more hospitals.[Key words] stapler;subtotal gastrectomy;emergency operation

尽管目前药物治疗已使消化性溃疡治愈率得到很大提高,但近年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发生率却呈上升趋势。据文献报道:溃疡急性穿孔占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的10%~25%,在需要手术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急性穿孔者约占21%,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穿孔多见,约占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93.8%[1]。传统的胃大部切除手工缝合操作比较繁琐、耗时较长、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手术损伤大,患者恢复较慢,不符合现代外科微创、快捷、安全、简便之发展趋势。吻合器在胃大部切除术中的应用早先在国外开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巧[2],我科自2003年6月对3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选择性应用国产吻合器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效果满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6月~2007年2月我科应用国产吻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例36例,男32例,女4例,年龄21~73岁,平均44岁,穿孔时间2~6 h。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8例,胃窦部溃疡穿孔6例,胃小弯溃疡穿孔2例。胃大部切除手术方式:采用BillrothⅠ式26例,BillrothⅡ式8例,Roux-en-y胃肠吻合2例。全组病例均由具有丰富手术经验且熟悉吻合器性能的医师操作。

1.2 吻合器类型、材料

上海手术器械六厂生产的GF-1型管状吻合器、XF型缝合器。GF-1型管状吻合器规格为26#,28#,31#;XF型缝合器规格为XF60及XF90。

1.3 方法

1.3.1 吻合器B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术

常规游离胃大弯、胃小弯、十二指肠。(1)切断十二指肠及胃十二指肠吻合:于十二指肠远端用一把肠钳钳夹,近端用长直血管钳钳夹,在幽门下方切断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残端做全层绕边的荷包缝合。将抵针座放入十二指肠,收紧结扎荷包缝合线。于胃近端后壁大弯侧距预切线残端3~4 cm切一小孔,将GF机身、中心杆从胃腔穿出,中心杆经小孔伸出,使针座、抵针座靠拢。旋紧后击发完成吻合,退出机身、中心杆及针座并检查切缘组织是否完整,完成胃十二指肠吻合。(2)在胃近端预切线处用一把XF(胃体部宽者用XF90,窄者用XF60)缝合器夹住胃前后壁,沿缝合器胃远端切除胃大部,移除标本,调整XF缝合器击发完成缝合。

1.3.2 吻合器BillrothⅡ 式胃大部切除术

常规游离胃、十二指肠同BillrothⅠ式,胃肠吻合方式分为结肠前和结肠后,结肠前吻合方法如下。(1)切断及缝闭十二指肠:用XF60缝合器置于幽门下预定切断的十二指肠处夹住其前后壁,调整缝合器击发完成缝合,沿XF缝合器表面切断十二指肠。也可采用传统方法切断缝合十二指肠,笔者体会只要操作熟练,耗时也不多,这样也可节约费用。(2)胃空肠吻合:提起近端空肠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15~20 cm 处的空肠对系膜侧做2.5 cm的纵行切口,沿切口边缘作荷包缝合线,将抵针座置入空肠,收紧、结扎荷包缝合线,于胃近端后壁大弯侧距预切线残端3~4 cm切一小孔,将GF机身、中心杆从胃腔穿出,中心杆经小孔伸出,使针座、抵针座靠拢。旋紧后击发完成吻合,退出机身、中心杆及针座并检查切缘组织是否完整,完成胃空肠吻合。(3)用XF缝合器同BillrothⅠ式法切断、关闭胃残端。

1.3.3 吻合器Roux-en-y式胃肠吻合术

胃大部分切除后应注意什么 篇3

胃因溃疡、穿孔、出血、肿瘤等常常需要做大部分切除。胃大部分切除后具有消化作用的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大大减少,胃的消化和储存功能减弱,要想身体尽快恢复必须注意术后饮食卫生。

有些病人术后进流食或半流食(牛奶、糖水、粥、面条汤等)会出现心慌、头晕、出)令汗、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这种情况医生称为“倾倒综合征”。因为胃大部分被切除后,胃肠直接吻合口过大,吃进胃里的食物不能在胃里储存而是一下子进入小肠,小肠腔内突然变成高渗环境使肠细胞周围的液体大量渗入肠腔,造成循环系统中血液量骤减所致。另外,与大量食物一下子进入肠道使肠管膨胀、肠蠕动增强、肠道神经受刺激也有关。遇到这种情况,病人和家人不要惊惶失措,让病人耳卧15—30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如果病人出现晕厥,应立目D请医生处理。

胃大部分切除后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控制食量。手术后胃容量比手术前减少了许多,病人的进食量必须控制,宜少食多餐。一次进餐量过多往往会发生倾倒综合征,在喝汤,吃流食、半流质食物后,应平卧休息20分钟左右再起床,可防止此症的发生。②选择食物的质量须注意。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使消化功能减弱,选择食物既要注意营养丰富又要易消化。可选鸡蛋、瘦肉、鱼等含蛋白丰富的食物,做成可口易于消化的菜肴,但不要过于油腻,以清淡为好。而花生米、香肠、腊肉、粘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要给病人吃。芹菜、韭菜、蒜苗含有较多粗纤维的食物最好也不吃。辣椒、浓茶、白酒、雪糕、冰激凌等对伤口愈合不利,也要避免吃。③停服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止痛片、保泰松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对胃粘膜起破坏作用,不利于胃肠连接处伤口的愈合,甚至会造成新的病变。

胃大部分切除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5 年3 月~2015 年3 月收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76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术式不同划分为修补组和切除组, 各38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 :17, 年龄24~53 岁, 平均年龄 (38.3±9.3) 岁;穿孔时间0.5~35.0 h, 平均穿孔时间 (17.4±5.2) h。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3 :15, 年龄23~52 岁, 平均年龄 (37.5±8.6) 岁;穿孔时间为0.5~33.0 h, 平均穿孔时间 (16.4±5.6) 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修补组行单纯修补术, 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或硬脊膜外麻醉, 作切口于上腹正中, 常规探查穿孔位置再用生理盐水清洗, 用丝线全层缝合穿孔处, 完成缝合后覆盖就近网膜并结扎再固定, 右膈下及盆腔可放置引流管。切除术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麻醉方式同对照组, 作切口于右上腹正中, 常规探查穿孔位置用生理盐水将穿孔处残留食物与腹腔积液彻底清除, 将远端部分胃组织切除, 而后行胃空肠吻合术或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同修补置引流管引出。两组术后均常规给予制酸剂与抗生素, 同时开展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肠蠕动恢复后, 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流质食物补充营养。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 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修补组5 例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13.2%, 3 例为术后感染 ( 各为肺内感染、膈下脓肿及切口感染) , 1 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1 例为感染性休克;切除组4 例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10.5%, 2 例为术后感染 ( 肺内感染及切口感染各1 例) , 1 例为十二指肠残端瘘, 1例为胃无张力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8, P>0.05) 。

3 讨论

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临床发生率较高, 因为胃黏膜保护作用被削弱、胃酸分泌量大、机体遭受幽门螺旋杆菌侵袭后感染等致胃十二指肠穿孔使腹腔流入大量胃液[2], 对腹膜产生刺激后诱发腹膜炎, 且患者疼痛剧烈, 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休克。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主要采用手术方法, 胃大部分切除与单纯修补术为常用术式, 其优势各异, 需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

单纯修补术优势在于简易操作、手术与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 若患者出血少、症状轻、无幽门梗阻以及穿孔时间>24 h、年高体弱心肺功能较差者, 则比较适用, 缺点为于术后易复发。但目前针对幽门螺旋体及制酸药物的应用明显降低了复发率。胃大部分切除术可一次性彻底解决穿孔问题[3], 疗效持久, 适用于穿孔≤ 24 h但出血严重与幽门梗阻患者。缺点为流程繁复、操作难度大, 术后需住院较长时间。由此可见, 对于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需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合理选择相应术式。

本组修补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切除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修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2%, 切除组为10.5%,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文海强[4]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各有优势, 且安全性高, 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最佳术式。

参考文献

[1]王展福, 黄许森, 王方, 等.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海南医学, 2012, 23 (11) :26-27.

[2]李春虎.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对比.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0) :1623-1624.

[3]梅策略, 黄孟, 黄冰成, 等.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比较.广东医学, 2013, 34 (15) :2387-2388.

胃大部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 篇5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 并发症 临床分析

当前,胃大部切除术在胃十二指肠疾病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临床实践证明,胃大部切除术后常伴有胃大出血、急性胃穿孔、瘢痕性幽门阻塞及胃溃疡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文选取3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探讨了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32例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26~64岁,平均年龄为(42.6±4.5)岁。32例患者住院后行临床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6例,胃癌患者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例;均给予切除术治疗,其中毕氏I式手术患者10例,毕氏II式手术患者22例。术后24小时~11天出现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8例,术后残胃蠕动无力7例,术后梗阻14例,术后倾倒综合征3例。

1.2研究方法

就32例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患者统计资料进行了X2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26~40岁患者4例(12.5%),40~50岁患者6例(18.8%),50~64岁患者22例(68.8%),其中50岁以上群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P<0.05),可见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多发于老年群体中。32例患者中毕氏I式术式患者10例,12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有40例采用毕氏I式术式,并发症发生率达25.0%,毕氏II式手术患者22例,120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采用毕氏II式手术方法,并发症发生率达27.5%,两种术式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32例患者中有8例术后出血患者均采用毕氏II式手术方法,发生时间为术后2~6小时,出血量均少于300ml,24h后自行止血,出血原因为术中残留或创面渗血,出血并发症为术后正常现象;术后发生残胃蠕动无力7例,临床表现为拔胃管后开始进食时伴有上腹饱胀、呕吐、钝痛等病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及促胃动力药物治疗2周后病症消失;术后发生14例肠梗阻,具体包括输出段梗阻8例,输入段梗阻6例,均为单纯性梗阻,给予对症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症消失;术后发生3例倾倒综合征,临床病症包括上腹胀闷、肠鸣腹泻、出汗、头晕、呕吐及心悸等,大部分患者面色苍白,血压升高,脉搏加速,给予饮食调节并指导进食体位半年后患者病症消失。

3讨论

现阶段,胃大部切除术的实施多采用毕氏胃肠重建术,该手术方法在溃疡及远端胃癌治疗中也有应用。临床实践证明,胃肠重建术实施方法可以切实减少吻合张力等因素的限制作用[2],进而降低术后溃疡的复发率,应用价值较高。本文32例临床观察发现,毕氏胃肠重建术的不同术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未影响差异,可见胃肠重建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胃肠溃疡等疾病,推广应用价值较高。但是该手术方法操作方式较为复杂,胃空肠吻合后解剖生理改变较多[3],并发症的诱发因素较多,术中处理稍有不慎将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临床数据统计发现,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既有术后正常表现,也有术中损伤、术式不科学等因素引起的,基于该结果笔者认为应该基于病因分析针对术后并发症类型加以防控。

胃大部切除术后多见、常发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吻合口梗阻、空肠输出或输入段梗阻、倾倒综合征等,本组32例并发症患者具体包括术后出血8例,术后残胃蠕动无力7例,术后梗阻14例,术后倾倒综合征3例,其中术后出血属于术后正常表现,经过对症的止血治疗后病症消失。术后残胃蠕动无力患者均为60岁以上,术后虽禁食,但是因手术切除了活跃的胃窦及幽门,胃排空障碍发生率较高,发生残胃蠕动无力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老年患者应该注意日常胃肠减压及对症护理。术后梗阻并发症发生率在各项并发症类型中发生率尤其高,梗阻的原因多与强迫体位的维持、胃肠液潴留等因素有关[4],患者术后应该多下床活动,护理工作中也要着重进行疼痛护理,并指导患者避免强迫体位的保持。术后倾倒综合征在各类型并发症中发生率较低,该并发症发生后患者多伴有强烈的临床病症,对患者舒适度影响较大。针对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医护人员应该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实施过程中注意操作的科学度,定时进行二次手术探查,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郑丙来.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2(05):638-640.

[2]李清元.2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4(10):53-53.

[3]潘世春.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27(15):179-179.

[4]李刚.46例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预防[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25(04):46-47,51.

(作者单位:湖北省崇阳县妇幼保健院)

胃大部分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患者临床资料, 诊断符合胃瘫标准[2]。其中男28例, 女12例, 年龄34~72 (54.12±2.15) 岁。原发病:胃溃疡出血11例、胃溃疡穿孔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8例、胃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6例、胃癌4例、胰腺癌2例。毕Ⅱ式吻合24例、毕I式吻合术后16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排气不畅通、胃蠕动消失、饱胀腹痛等临床症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 具体如下。首选要求患者禁止进食, 并采取持续有效的肠胃减压, 针对比较严重的患者, 可以利用胃内残渣用激素加以3%温盐水洗胃洗出, 以减轻低吻合口及残胃的水肿症状。为了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 可以为其采取有效的营养治疗措施, 针对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采取肠内营养及全肠外营养方法治疗。同时, 保持患者体内酸碱及水、电解质的平衡状态。最后给予患者服用适量的胃动力药, 肌注胃复安10mg, 每隔6h肌注1次;西沙比利10mg, 3次/d;胃管内注入吗丁啉20mg, 3次/d。为了稳固治疗效果, 可以采取中医进行辅助治疗, 胃管内注入生大黄15g, 2次/d, 配合治疗足三里等穴位。

2 结果

所有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后, 手术后拔管时间15.21±1.31d, 治疗后胃动力平均恢复时间16.21±2.31d。在7d内恢复4例, 14d内恢复7例, 21d内恢复16例, 30d内恢复5例, 大于1个月恢复8例, 均无再次手术患者。患者术后平均痊愈时间18.45±2.31d, 平均住院时间21.35±5.31d。

3 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潴留、残胃蠕动无力、胃排空延迟等,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患者胃动力不断下降, 临床症状大多维持14d以上的时间, 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3]。研究中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等检查方法, 具有简单性、无创伤性, 可以定量, 有利于测定胃排空, 成为提高胃瘫综合征诊断准确性的关键手段[4]。胃瘫综合征采取保守治疗, 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相当显著, 在治疗中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 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 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了促进胃动力恢复, 可利用温盐水洗胃以及进行置胃管减压操作, 保持患者水电解平衡状态, 可定时检查患者生化指标, 以保证良好的诊治效果。最后给予患者补充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胃动力药物等, 以改善患者全身情况。最后采取刺双侧足三里治疗, 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以及胃排空等, 采取胃管内注入大黄等中药辩证施冶治疗, 达到抗感染、抗炎、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作用。通过以上研究表明, 4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患者经过取保守治疗后, 其手术后拔管时间、胃动力平均恢复时间、平均痊愈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不断缩短。

综上所述, 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临床治疗中, 采取有效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摘要: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患者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手术后拔管时间15.21±1.31d, 治疗后胃动力平均恢复时间16.21±2.31d。在7d内恢复患者4例, 14d内恢复患者7例, 21d内恢复患者16例, 30d内恢复患者5例, >1个月恢复的患者8例。患者术后平均痊愈时间18.45±2.31d, 平均住院时间为21.35±5.31d。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发病因素多种多样, 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作为诊断此疾病的首选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保守治疗, 疗效显著, 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

参考文献

[1]苗乃棣.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25例诊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36) :9052-9053.

[2]李君, 徐新林, 赵汉平.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诊治体会[J].腹部外科, 2012, 25 (3) :191-192.

[3]孙甫兰, 陈骁, 钱锦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 2011, 28 (2) :126-127.

胃大部分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常宁市中医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0例残胃癌患者, 其中男性35例, 女性15例, 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 (52.6±6.8) 岁。发病原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例, 胃窦部溃疡11例, 胃体部溃疡5例, 复合溃疡3例。临床表现:上腹不适、腹痛、胸骨后烧灼感及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黑便等;晚期病例则表现为贫血、进行性消瘦和恶液质;出现症状距确诊1~12 (3.9±1.9) 个月。残胃癌病理类型:BorrmannⅠ型10例、Ⅱ型11例、Ⅲ型22例、Ⅳ型7例;TNM分期法:Ⅰ期4例、Ⅱ期8例、ⅢA期16例、ⅢB期12例、Ⅳ期10例。

1.2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证实为残胃癌的确诊率95%;消化道钡餐检查仅42%诊断为残胃癌。

1.3 方法

1.3.1 原手术方法

原行Billroth-Ⅱ式胃手术38例, Billroth-Ⅰ胃手术8例, Billroth-Ⅰ式加胃迷走神经切断术4例。

1.3.2 残胃大小

残胃>50%占38例, 残胃<50%12例。

1.3.3 残胃癌发生部位

胃空肠吻合口35例, 其中8例累及输入袢, 9例累及输出袢;胃十二指肠吻合口6例, 近贲门小弯侧4例, 胃体前壁3例, 胃体后壁2例, 全残胃1例, 贲门部2例。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 部分呈萎缩性炎症改变。

2 结果

50例中手术切除35例, 切除率为70%, 无手术死亡。根治切除者18例中, 10例残胃全切除者, 术后生存3年6例, 5年4例, 8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生存均为3年。12例姑息性切除者, 术后生存2年6例, 1.5年6例。5例短路吻合术加空肠造瘘术中, 3例术后生存分别为10个月, 2例生存1年。

3 讨论

残胃癌近几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的原因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盛行胃大部切除术及对残胃这种特殊的癌前状态的认识的提高有关。本病男性多于女性, 文献报道[2]的比例为5.4~13∶1, 年龄多在55~60岁。本组研究男女比例7∶3, 平均年龄 (52.6±6.8) 岁。与以往报道基本相符。残胃癌是指在胃良性病变时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 残胃部发生原发肿瘤, 其好发部位为胃空肠吻合处, 其次是胃体和贲门部, 甚至蔓延至整个残胃。本组病例中残胃癌好发胃空肠吻合处35例, 占本组总发生率70%。同时残胃癌发生与原基础疾病有很大关系, 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残胃癌的发生率高达3~4倍。由于残胃失去了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X线钡餐造影检查常可遗漏较小的病灶[3]。本组研究表明, 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证实为残胃癌的确诊率95%;消化道钡餐检查仅42%诊断为残胃癌。提示胃镜检查是早期发现残胃癌的最有效手段。本组残胃癌患者发病的可能原因是与残胃的正常解剖和生理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残胃排空功能障碍, 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 胆汁、胰液及肠液反流入胃, 破坏了胃黏膜屏障, 造成胃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 加速细胞分裂;胃窦部切除以后, 失去了胃泌素对胃黏膜和壁细胞的营养作用, 从而使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碱性液的反流使胃处于低酸或无酸状态, 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为致癌的亚硝酸盐及亚硝胺的合成提供了适当的条件。胃切除术的术式与残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癌的发生远远高于Billroth-Ⅰ式, 这可能源于前者易导致胆汁, 胰液进入残胃有关。本研究原行Billroth-Ⅱ式胃手术38例, Billroth-Ⅰ胃手术8例, Billroth-Ⅰ式加胃迷走神经切断术4例, 以往报道基本相似。另外, 大多数残胃癌发现时已属中晚期, 预后较差。本研究表明, 根治切除者18例中, 10例残胃全切除者, 术后生存3年6例, 5年4例, 8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生存均为3年。12例姑息性切除者, 术后生存2年6例, 1.5年6例。5例短路吻合术加空肠造瘘术中, 3例术后生存分别为10个月, 2例生存1年。提示在能够明确诊断残胃癌的同时应积极手术。残胃癌主张尽快手术治疗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残胃癌就诊时病变范围广, 整个残胃均有发生残胃癌的可能; (2) 残胃黏膜癌变多呈散发或多灶性; (3) 手术器械与技巧的改进和支持治疗的完善, 全胃切除或联合多脏器切除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因此, 不论肿瘤发生的部位和病变大小, 宜将癌肿周围淋巴结连同残胃整块切除。

综上所述, 胃镜诊断残胃癌准确率较高, 特别是对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的诊断, 对胃切除术后者, 应加强随访, 定期行胃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一经确诊应积极争取根治性手术治疗, 早期诊断及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摘要:目的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外科诊治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常宁市中医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50例中手术切除35例, 切除率为70%, 无手术死亡。根治切除者18例患者中, 10例残胃全切除者, 术后生存3年6例, 5年4例, 8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生存均为3年。12例姑息性切除者, 术后生存2年6例, 1.5年6例。5例短路吻合术加空肠造瘘术中, 3例术后生存分别为10个月, 2例生存1年。结论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对胃切除术后者, 应加强随访, 定期行胃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一经确诊应积极争取根治性手术治疗, 早期诊断及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胃大部分切除术,残胃癌,诊治

参考文献

[1]万会来.胃大部分切除Roux-Y胃空肠吻合术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 (4) :400-401.

[2]丁华波.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外科诊治分析[J].医学创新研究, 2008, 5 (17) :61-62.

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的麻醉体会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男36例。女24例,年龄36~72岁,体重48~72kg。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钠0.1g和阿托品0.5mg。TEA组先行T8~9椎间隙穿刺置管,注入1.6%利多卡因+0.2%地卡因4~5ml,出现麻醉平面后再行全麻诱导插管,1%普鲁卡因复合液维持,每隔50~60分钟经硬膜外导管注入混合液5~6ml。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复合液,未用任何拮抗药,术后接硬膜外镇痛泵。

2 结果

BP升高2.67Kpa者仅6例(10%),HR增快大于15次者仅8例(13.30%)。术毕60例均清醒拔管。安返病房。

3 讨论

硬全联合麻醉在国内普遍应用,本文结合我院硬全联合麻醉的实践,从提高麻醉质量的目的出发,探讨硬全联合麻醉的理性认识,以寻求在理论指导下的较佳模式。

全麻术中管理安全,主动服务于手术是其优点。而克服术后恢复差。并发症多,关键在于药物的择优和减量,硬膜外阻滞虽然手术后恢复好,但术中管理潜伏的危险性大,对手术服务的被动性有时很突出,关键在于实施机械通气才能改变被动,全麻和硬膜外有明显的互补性,如浅全麻过强的应激反应和硬膜外联合容易解决硬膜外阻滞由于使手术局部有恒定的无痛和肌松作用无疑是TEA的主体,全身用药不再是直接为手术创造条件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完善硬膜外阻滞服务,主要是克服内脏牵拉痛和达到机械通气耐受性。

单凭全麻只能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或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不能有效的阻断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向中枢传导,BP升高和HR增快对原有高血压、冠心病尤为不利。硬膜外阻滞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兴奋传出,术中应激反应低,有利于保持循环内分泌、物质代谢、免疫、凝血及器官功能的稳定。

全麻时,术中过多的镇痛、镇静及肌松药可引起术后苏醒延迟,甚至呼吸抑制。复合硬膜外阻滞后,术中全麻药用量明显减少,术后可及早清醒拔管。另外,术后硬膜外镇痛可减轻因伤口疼痛及躁动所致心血管反应,也有利于早期咳嗽、排痰,改善肺功能,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是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的良好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忠田.麻醉与监护论坛,2002;(9):34.

[2]王祖谦,译.硬膜外麻醉与镇痛对术后转归的作用.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7;(5):283.

胃大部分切除术 篇9

关键词:胃排空障碍,胃大部切除术,非手术治疗,胃肠减压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FDGE) 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一般是由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FDGE经非手术保守治疗通常可治愈。本文通过对我院1998年1月-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11例FDG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8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2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11例FDGE患者, 男性8例, 女性3例;年龄在38-77岁, 平均 (49±4) 岁。胃体癌7例, 十二指肠溃疡2例, 胃溃疡2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手术, 行Billroth II式8例, Billroth I式3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FDGE发生在术后3-14天, 其中于术后3-7天, 停止胃肠减压后出现2例 (18.2%) , 7-9天进流质后4例 (36.4%) , 9-14天进半流质后5例 (45.5%) 。患者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均为中上腹部膨隆, 轻度压痛,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闻及振水音。引出胃液约800-2500mL/天。腹部透视:左上腹大液气平面。消化道造影:残胃扩张, 蠕动较弱, 胃肠吻合口受阻;其中5例还给予胃镜检查, 发现胃肠吻合口充血、水肿, 残胃的蠕动减弱或停止, 胃镜可以通过。全部排除了机械性肠梗阻。

1.3 治疗方法

本组11例患者均给予非手术治疗:禁食水及胃肠减压;输液, 静脉营养支持, 提供足够热量;监测血生化指标, 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成份输血, 纠正低蛋白血脂及贫血;用3%高渗盐水及糖皮质激素洗胃, 消除残胃内食物残渣;给予促胃动力药,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其中, 8例患者给予全肠外营养, 3例辅以肠内营养支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了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 统计数据采用±s来表示, 采用χ2检验, 在P<0.05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手术综合治疗疗效

本组11例FDGE患者经非手术综合治疗, 于术后15-45天全部症状消失, 恢复正常进食, 痊愈出院;其中9例术后14-30天恢复, 占81.8%, 2例在31-45天恢复, 占18.2%, 平均康复时间 (23±2) 天。

2.2 Billroth I式与Billroth II式术后FDGE发生率比较

本组11例患者中经Billroth I与Billroth II式术后FDGE发生率分别是3.34%和6.58%, 其中P<0.05。

3 讨论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FDG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文献报告与下列因素有关:术后胃肠交感活动增强, 胃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与胃肠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阻止胃肠平滑肌中的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从而抑制胃的肌电活动, 延缓胃的排空;迷走神经损失, 导致近端胃的舒张、收缩功能减弱;手术切除了胃窦及幽门, 造成胃动力改变;胃肠道重建对胃内环境的改变。本组患者经Billroth I式与Billroth II式肠胃吻合术后FDGE发生率分别是3.34%和6.58%, 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Billroth II式胃肠道重建对胃肠道生理环境改变更大。另外, 术中的创伤、腹腔暴露感染、手术时间、吻合技术因素, 术后的精神、饮食因素, 年龄和全身营养状况等也会对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构成危害[1,2]。

3.2 FDGE的治疗

在临床确诊FDGE并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后应首先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性化的非手术综合治疗, 如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 洗胃;控制感染, 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 纠正电解质、酸碱紊乱;运用促胃动力学药物等。本组患者经非手术综合治疗后, 均于术后15-45天内症状消失, 恢复饮食。可见非手术综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FDGE, 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 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FDGE患者疗效满意, 可避免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颜廷俄.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11例诊治体会[J].临床急诊杂志, 2011, (02) :78.

胃大部分切除术 篇10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胃大部切除术 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60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多数为动脉出血,是由于溃疡基底部血管被侵蚀破裂所引起大量呕血和便血[1],使血压下降甚或出现休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2]。溃疡部位一般发生在胃小弯或十二指肠球部后壁。5%~20%的大出血病例需手术治疗[3]。为探讨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2009年1月~2011年4月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47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7例,均符合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17~81岁,平均54.3岁。其中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复合性溃疡6例。2例合并幽门梗阻,合并穿孔4例。临床表现:黑便32例,大量呕血15例,二者兼有20例。失血量500~1000ml,平均653.3ml,发生2次以上出血5例,休克13例。

治疗方法:①术前准备:47例患者于入院后立即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纠正休克,及时输血、输液、输氧。立即置胃管清除积血并定时多次注入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冰盐水等,积极采集病史、完善各项理化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制定手术方案,适时选择手术。②手术过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常规切开胃窦前壁探查胃及十二指肠,确诊后缝闭胃窦切口,处理残端,然后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插入胃管10cm,并在残端周围置引流管,术毕逐层缝合切口。③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给予禁食、胃肠持续减压、营养支持及抗炎、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进食。

结 果

手术时间40~70分钟,平均52分钟;术中出血量90~190ml,平均125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6±6小时,住院总天数8±1天,恢复工作时间16±4小时,总住院费3566±125元。47例患者经胃大部切除术后均全部治愈痊愈出院,治愈率100.0%,术后为发生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讨 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它的局部表现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临床上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也须进餐来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临床比较常见,是消化道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黏膜浅表性活动出血可予以局部止血治疗,但是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多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治疗原则是抗休克及迅速止血。首先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纠正休克,及时输血、输液。立即置胃管清除积血并定时多次注入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冰盐水等,密切观察病情,适时进行手术。吴阶平等认为,切除出血的溃疡社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及防止再次发生大出血的最可靠方法。但在进行手术时一定要掌握手术适应证:①出血量大,危及生命;②内科保守治疗或姑息治疗均无效,无法止血;③合并穿孔的患者;④近期内虽再次出血,但有潜在大出血倾向;对于有上述手述适应证的患者,医务人员要果断、及时进行取手术,不能犹豫不决,而延误治疗,导致死亡等情况发生。

本组手术时间40~70分钟,平均52分钟;术中出血量90~190ml,平均125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6±6小时,住院总天数8±1天,恢复工作时间16±4小时,总住院费3566±125元。47例患者经胃大部切除术后均全部治愈痊愈出院,治愈率100.0%,术后为发生切口感染、肠黏连、肠梗阻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十二指肠溃疡首次手术行胃大部切除若范围不够充分,胃窦部黏膜剔除不彻底及输入襻过长等都有可能导致术后溃疡复发,其部位多在吻合口对侧空肠壁,严重时可并发出血。再次手术时从原吻合口两侧正常肠壁处离断输入襻与输出襻肠管,切除吻合口及足够部分的残胃,再将残胃与原输出襻之空肠行端侧不少于5cm的大口吻合,在此吻合口下30cm处行输入襻与输出襻空肠RouxenY型吻合[5]。本组有5例。

参考文献

1 Shackford S R,Bourguignon P R,Wald S L,et al.Hypertonic saline resusc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head injury: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 Trauma,1998,44(1):50-58.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0-451.

3 Jeng-Shiann Shin,Kuan-Wan Chen,Xi-Zhang Lin,et al.Active,Bleeding Marginal Ulcer of Billroth Ⅱ Gastric resection.A clinical experience of 18 patients.Am J Gastroenterology,1994,89:183.

4 吳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45-1349.

5 Singh G.Triadafilopoulos G Appropriate choic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NSAID-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damage,2005.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并发症

胃大部切除术是常见的手术方法, 胃大部切除范围是胃的远侧2/3~3/4, 包括胃体大部, 整个胃窦部、幽门部及十二指肠球部。手术给患者造成很大损害, 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术后为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将我院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1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男6例, 女4例, 年龄35岁~65岁, 平均年龄50岁。其中胃溃疡5例, 十二指肠溃疡伴炎症、瘢痕及粘连患者3例, 幽门梗阻1例, 恶性变1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除年老体弱或病情较重者, 术后第1天坐起行轻微活动。第2天协助患者下地, 床边活动, 患者活动量根据个体差异而定。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 预防术后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2 饮食护理

术后胃肠减压量若减少, 肠蠕动恢复, 肛门排气后, 可以拔除胃管。拔管当日可以少量饮水或者服米汤, 如无不适, 第2天进半流质饮食, 每次50~80 m L;第3天全量流质, 每次100~150 m L;如无不适, 第4天半流质饮食。食物宜温软易消化, 少量多餐, 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3 体位

术后回病房一般取平卧位, 患者意识清血压平稳后, 为减轻腹部切口疼痛, 可采取半卧位。同时也利于呼吸和循环。

2.4 病情观察

每30 min测生命体征1次, 至血压平稳为止。如患者休克或病情较重, 仍需1 h~2 h测量1次, 定时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出汗、切口渗血、渗液及引流液的情况等。

2.5 胃肠减压

保持胃肠减压为负压状态, 引流管通畅, 促进切口愈合, 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并详细记录。如胃管不通切忌自行移动或拔出[1], 用注射器抽少量盐水缓慢注入胃管, 通畅后再接上胃肠减压器。胃肠减压器每日浸泡消毒, 注意口腔护理, 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2.6 切口护理

切口敷料保持干燥清洁, 如切口渗出液多, 立即更换, 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嘱咐患者打喷嚏、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 防止切口裂开, 若切口裂开应及时报告医生, 重新缝合。

2.7 并发症护理

2.7.1 术后胃出血

术后24 h内胃管内流出少量暗红或咖啡色胃液属正常现象。如短时间内胃管引流出大量鲜血, 甚至呕血, 黑便持续不止, 趋向休克应予紧急处理。上述出血经非手术治疗 (包括输血、止血、禁食) 多数可停止。

2.7.2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其是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 原因多为十二指肠溃疡局部瘢痕水肿, 残端关闭困难, 手术技术缺陷, 缝合不严等。多发生于术后3 d~6 d, 表现为右上腹突发剧痛和局部明显压痛、腹肌紧张等急性弥散性腹膜炎症状, 需立即手术治疗。局部脓肿或外瘘患者除引流外, 还应胃肠减压和积极支持治疗, 促使吻合口瘘自愈;若经久不闭合, 需再次手术。

2.7.3 倾倒综合征

以胃空肠吻合术后或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术后较常见, 临床表现为进甜流质饮食后10 min~20 min, 出现头晕、恶心、剑突下不适、乏力虚脱, 常伴腹泻, 餐后平卧10 min, 多可缓解。告诫患者术后少量多餐, 避免吃过咸、过浓、过甜食物, 以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为宜, 进餐时不宜饮水, 两餐间可饮用, 进餐以后平卧10 min~20 min, 多数患者1年内自愈。

2.7.4 心理护理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 应做好术后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手术后康复注意事项健康宣教, 使其保持心情舒畅, 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患者应激能力, 促进切口愈合和恢复。

3 结果

本组病例除1例恶性变术后死亡外, 均得到较好的恢复,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4 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溃疡常用的手术方法, 可兼顾手术止血切除溃疡或闭合穿孔, 解除梗阻。其术后并发症多, 是病死率高的主要因素。早期预防, 及时发现并发症, 给予有效护理措施, 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上一篇:明星亲子下一篇:国库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