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2024-07-16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精选10篇)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篇1

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

胃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是目前我国应用于治疗胃溃疡和早期胃癌最普遍的手术方法;传统的切除范围是胃的远侧2/3~3/4,包括胃体大部、胃窦部、幽门和部分十二指肠球部;胃大部切除后胃肠道的重建有毕氏Ⅰ式和毕氏Ⅱ式.护理措施: 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

接受胃大部分切除病人,对接受大型手术常顾虑重重,必须耐心给病人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其顾虑,调动病人和家属的积极性,争取得到他们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术前各种检查治疗

2.饮食和营养

择期手术病人饮食宜少食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

3.消化道准备

术前3天给予少渣饮食,术前晚灌肠以清洁肠道,在手术当日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胃空肠营养管1枚,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留置胃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又方便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胃空肠营养管的位置,术前置保留尿管。

4.贫血的护理

遵医嘱予输血、输液;多吃红小豆,红枣等补血食物。

护理诊断:

1.切开疼痛:由手术损失引起

2.恐惧、焦虑:由于不了解病情而恐惧手术引起,了解病情者因器官缺损、损形而引起

3.知识缺乏:由于未接受专门教育及文化程度有限引起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减少或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5.潜在并发症: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术后梗阻、倾倒综合征、吻合口溃疡、碱性反流性胃炎、营养障碍、贫血、感染

预期目标:

1.病人能够认识疼痛的原因,病人能够采用放松技术有效的缓解疼痛

2.病人对残胃癌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勇敢面对

3.给予术前宣教,使患者理解主动配合完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的治疗

4.病人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5.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与处理

术后护理

进行监护,全麻未清醒前,按全麻常规护理,专人陪护,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常规氧气吸入(3升/分)。清醒后,取30度斜坡位,利于腹腔渗出液低位引流,腹部上腹带,这不仅有利于病人呼吸,而且还可减少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与不适,要鼓励病人深呼吸。禁食期间,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提供病人所需要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素,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遵医嘱予输血,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贫血,有利于伤口愈合。引流管护理:

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及有效的负压吸引,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告知患者保留胃管的重要性,不可随意拔管,并做好基础护理,防止胃管扭曲、阻塞、或者滑脱,定期温热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保持通畅。定期检测生化指标,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患者无紊乱。

胃空肠营养管的护理:在注入营养液前,鼻肠营养管盘好后放于病人耳郭,并用胶布固定,开口端将赛子赛紧。在护理中,特别要注意固定,我们每日检查更换胶布固定,以防导管整体脱落。

尿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妥善固定。并注明引流管的名称,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留置尿管期间,每日会阴擦洗两次。

拔管护理

通常在术后3-4天,胃肠引流量减少,腹胀消失,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病情稳定24h引流胃液小于200ml可拔除胃管。胃肠引流量明显减少,遵医嘱拔除胃管和胃空肠营养管。

饮食护理: 胃切除手术后,病人在1-3d内肠功能可逐渐恢复,当肠道通气后,以有排气者会有饥饿感,应按流食原则先给少清流质饮食,如米汤、稀藕粉、蜂蜜水、面汤、青菜汤、蛋花汤水果汁等,每次饮用100ml左右,每日餐次为7~8次,饮食应保证新鲜,温度适宜。

病人进食后无明显恶心呕吐后,可进食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燕蛋羹等,一般一天进食5~6次左右。

病人进半流质饮食2-3周后,如无不良反应,可改为软食,再经2周左右后,可进食普通饮食。但不宜进食生冷酸辣等刺激性和油腻之品、忌烟酒。在胃切除术后的恢复期,要注意慢慢的增加饮食量,逐渐减少进餐次数,最终恢复到正常人的饮食。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一般在术后24~48h开始试灌,这时小肠蠕动功能已恢复,量由少到多,浓度从稀到浓,患者术后第2天营养管开始为0.9生理盐水慢滴,病人无不适,术后第3天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液瑞素500ml慢滴,病人无不适。并发症

一、出血二、十二指肠残端或吻合口瘘

三、梗阻:(吻合口、输入段、输出段)

四、倾倒综合征

五、碱性反流性胃炎

六、消化吸收功能和营养障碍

出血:术后早期出血包括腹腔内出血和胃肠道出血,多发生在术后数小时内。其原因主要因术中缝合、结扎及止血不完善所致。术后后期出血多发生于术后7~10天,其原因主要因吻合口部分坏死组织脱落或血管接缝扎线过早脱落所致,为继发性出血。临床表现:烦躁、出汗、脉快、血压下降、进行性贫血及胃管内抽出较多量的鲜血,甚至呕血、黑便等。

处理:如出血量少且速度慢,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进食、应用止血药物、冰水洗胃、输新鲜血等,若经积极治疗无效且血压继续下降,应及时再次手术。

低血糖反应

为餐后迟发综合症,较少见。临床表现:一般进食后2~3小时发生。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慌、出汗、手颤、嗜睡等。主要原因:食物过快进入空肠,葡萄糖过快吸收,血糖呈一时性突然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当血糖下降后,胰岛素仍在继续分泌,于是出现低血糖。治疗:注意饮食调节,少量多餐。出现症状时稍进饮食,尤其糖类即可缓解。

倾倒综合征:为餐后早发综合症,较多见。

临床表现:进食后,尤其是近甜食后,10~20分钟后发生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心悸、出汗、头晕、乏力、发热感,肠鸣和腹泻等。主要原因: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容积缩小,幽门括约肌功能丧失,大量高渗性食物迅速进入肠道,吸收大量细胞外液到肠腔,以致循环血容量骤然减低而造成。

预防:手术时避免胃切除过多、吻合口过大、进食开始应少量多餐,避免过甜过浓的饮食。进食后平卧10~20分钟。

术后活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胃肠活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引流管道在位,避免脱落,同时注意防止褥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切口部位有无红肿,有无渗液渗血,按时换药,保持切口清洁,以促进切口早日愈合。

生活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整洁和舒适,定时开窗通风,维持病房适宜温度,促进病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患者处于轻松乐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避免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刺激患者。

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口腔护理2次,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加强皮肤护理

每日皮肤护理2次,预防褥疮。

健康指导

1、胃切除手术后由于容量减少,宜少量多餐,并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烂饭、面条、馒头,面包等。一天进食3~4次,七、八成饱为度,如感到饥饿,可随时进食,荤素搭配,不必过多进食高级补品而伤胃。

2、手术后,术前症状基本消失,应感到舒适,如术后仍有某些症状,或出现新的情况,应即到手术的医院复查。

3、胃癌患者在手术后仍需继续化疗,应遵医嘱执行。

4、不要认为胃切除术后就不会再生胃病,术后十年、二十年仍需加以注意,如若有胃病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篇2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并发症

胃大部切除术是常见的手术方法, 胃大部切除范围是胃的远侧2/3~3/4, 包括胃体大部, 整个胃窦部、幽门部及十二指肠球部。手术给患者造成很大损害, 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术后为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将我院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1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男6例, 女4例, 年龄35岁~65岁, 平均年龄50岁。其中胃溃疡5例, 十二指肠溃疡伴炎症、瘢痕及粘连患者3例, 幽门梗阻1例, 恶性变1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除年老体弱或病情较重者, 术后第1天坐起行轻微活动。第2天协助患者下地, 床边活动, 患者活动量根据个体差异而定。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 预防术后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2 饮食护理

术后胃肠减压量若减少, 肠蠕动恢复, 肛门排气后, 可以拔除胃管。拔管当日可以少量饮水或者服米汤, 如无不适, 第2天进半流质饮食, 每次50~80 m L;第3天全量流质, 每次100~150 m L;如无不适, 第4天半流质饮食。食物宜温软易消化, 少量多餐, 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3 体位

术后回病房一般取平卧位, 患者意识清血压平稳后, 为减轻腹部切口疼痛, 可采取半卧位。同时也利于呼吸和循环。

2.4 病情观察

每30 min测生命体征1次, 至血压平稳为止。如患者休克或病情较重, 仍需1 h~2 h测量1次, 定时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出汗、切口渗血、渗液及引流液的情况等。

2.5 胃肠减压

保持胃肠减压为负压状态, 引流管通畅, 促进切口愈合, 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并详细记录。如胃管不通切忌自行移动或拔出[1], 用注射器抽少量盐水缓慢注入胃管, 通畅后再接上胃肠减压器。胃肠减压器每日浸泡消毒, 注意口腔护理, 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2.6 切口护理

切口敷料保持干燥清洁, 如切口渗出液多, 立即更换, 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嘱咐患者打喷嚏、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 防止切口裂开, 若切口裂开应及时报告医生, 重新缝合。

2.7 并发症护理

2.7.1 术后胃出血

术后24 h内胃管内流出少量暗红或咖啡色胃液属正常现象。如短时间内胃管引流出大量鲜血, 甚至呕血, 黑便持续不止, 趋向休克应予紧急处理。上述出血经非手术治疗 (包括输血、止血、禁食) 多数可停止。

2.7.2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其是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 原因多为十二指肠溃疡局部瘢痕水肿, 残端关闭困难, 手术技术缺陷, 缝合不严等。多发生于术后3 d~6 d, 表现为右上腹突发剧痛和局部明显压痛、腹肌紧张等急性弥散性腹膜炎症状, 需立即手术治疗。局部脓肿或外瘘患者除引流外, 还应胃肠减压和积极支持治疗, 促使吻合口瘘自愈;若经久不闭合, 需再次手术。

2.7.3 倾倒综合征

以胃空肠吻合术后或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术后较常见, 临床表现为进甜流质饮食后10 min~20 min, 出现头晕、恶心、剑突下不适、乏力虚脱, 常伴腹泻, 餐后平卧10 min, 多可缓解。告诫患者术后少量多餐, 避免吃过咸、过浓、过甜食物, 以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为宜, 进餐时不宜饮水, 两餐间可饮用, 进餐以后平卧10 min~20 min, 多数患者1年内自愈。

2.7.4 心理护理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 应做好术后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手术后康复注意事项健康宣教, 使其保持心情舒畅, 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患者应激能力, 促进切口愈合和恢复。

3 结果

本组病例除1例恶性变术后死亡外, 均得到较好的恢复,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4 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溃疡常用的手术方法, 可兼顾手术止血切除溃疡或闭合穿孔, 解除梗阻。其术后并发症多, 是病死率高的主要因素。早期预防, 及时发现并发症, 给予有效护理措施, 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家庭康复保健 篇3

胃大部切除术是一种损伤较大的腹部手术,由于术后肌体损伤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恢复,因此,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术后的康复保健知识非常必要。

一、平稳的心态

疾病的治愈除了靠切除病灶,还需靠术后长期的调养。病人需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平稳的心态,乐观开朗方能心安体健。

二、合理膳食

1.一般情况下,胃切除手术后,病人在1~3天内肠功能可逐渐恢复,当肠道通气后,就可进食少量清流质饮食,如米汤、稀藕粉、蜂蜜水、面汤、青菜汤等,每次饮用100毫升左右,每日餐次为7~8次。3~5天后可改为进食大米稀饭、小米稀饭、蒸蛋羹、鸡蛋汤、鸡蛋面糊等,每日餐次可为6次左右。此阶段,不要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等)以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豆芽、洋葱等)。在恢复期,患者也要注意慢慢地增加饮食量,逐渐减少进餐次数,最终恢复到正常人的饮食。此时可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蛋类、豆类、鱼类、黑芝麻等)。少食腌熏食物,避免过冷、过烫、过辣及油煎食物,戒烟、酒。多吃蔬菜及水果,不吃油腻和过甜食物。

2.胃大部切除术后容易发生倾倒综合征,这多发生在进餐后,患者可在10~30分钟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无力、头昏、心悸、大汗淋漓等症状。所以术后应避免过甜、过咸、过浓流质饮食,宜摄入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正餐当中不要喝太多的汤汁或饮料,最好在用餐前30 ~60 分钟饮用。进餐后平卧10~20分钟。

三、适量运动,合理休息

1.运动遵循三原则,即“有恒、有序、有度”。病人应根据自身的年龄和体质,循序渐进地、经常地、规律地运动。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爬山、做健身操等有氧运动。

2.避免工作过于劳累,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

四、用药注意

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皮质类固醇等。

五、手术后期并发症的

表现和防治

1.碱性返流性食管炎:多发生在术后数月至数年,表现为胸骨剑突下持续性烧灼痛,进食后加重,呕吐物含胆汁且吐后疼痛不减轻,体重减轻或贫血。症状轻者用H2受体拮抗剂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2.吻合口溃疡:多发生在术后2年内,主要症状为溃疡病症状重现,可有消化道出血,可行手术治疗。

3.营养性并发症:常见有营养不良、贫血、腹泻、脂肪泻、骨病等。应注意调节饮食,补充缺乏的营养素,必要时可用药物预防和治疗。

六、化疗期间的护理

1.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观察有无口腔、皮肤黏膜出血等情况。

2.多饮水,促进毒性代谢产物迅速排出体外。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来本院治疗的胃大部切除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5.3±9.2)岁,原发疾病:胃癌32例,严重胃溃疡17例;实验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4.6±9.7)岁,原发疾病:胃癌30例,严重胃溃疡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路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 入院后护理

热情接待患者并对介绍医院的环境和相关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感。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病情以及患者的文化背景等,充分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 术前护理

在术前探访患者,了解患者的病史、既往史等,并对患者做一个全面的检查。事先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经济情况、文化程度等,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进行相应的评估。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多关心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做好保暖措施,并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在术前10 h禁食,5 h禁水,做好术前准备。

1.2.3 术后护理

在术后3 d内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遵医嘱给患者用药,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引流液性状等,并对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术后4~7 d,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对患者的饮食、日常生活习惯等进行指导。

1.2.4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尤其在饮食方面,建议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且多食水果、蔬菜等。应严禁辛辣食物,并戒烟戒酒。家属可以多带患者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此外,家属应多给患者一点理解,要做到关心照顾患者,保持患者的愉悦心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效果等指标;并自制相关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调查统计,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基本康复;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体征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体征无康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4±1.3)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6±1.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92,P<0.05)。实验组护理效果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护理效果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26,P<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5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5.9%,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9例,满意16例,不满意14例。总满意度为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7,P<0.05)。

3 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严重胃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存在手术创伤大、疼痛大以及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大等特征,因此需对此类手术患者进行特殊的护理疗法[3]。本研究采用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组织相关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状态,制订适合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人员根据制订的临床护理路径逐条对症护理,具有极高的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教育内容具体化,方便护理人员实施,提高了效率和医疗护理满意度。此外护理路径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其能够根据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预见性的护理工作,并且能够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互动,增进护患关系。为探讨护理路径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护理的效果,本研究中对选取的患者中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护理路径疗法。采用的护理路径中包括有入院后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方面,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到达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护理路径在胃大部切除术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少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的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路径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 98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采用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护理路径在胃大部切除术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路径,胃大部切除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卫萍.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改善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疼痛中的效果.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12):140-141.

[2]罗晓晴,李玉侠.护理路径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6):867-868.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篇5

【关键词】 护理;胃大部分;手术;切除

在对胃溃疡的等消化科疾病进行治疗时,通常需要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方法;临床发现,在采用以上术式治疗之后,如不加以适当护理,则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1]。因此,要重视术后护理,从而改善手术治疗效果,本文分析了实行切除胃大部分手术后的护理体会,旨在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共研究了42例手术患者,25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年龄在24岁至69岁之间,42例的平均年龄为47.1岁;基础疾病情况为,1例为复合性溃疡,20例为胃溃疡,21例患有胃肿瘤;病程在60天至5年之间,平均为2.7年。14例急诊手术患者,其余28例为择期手术患者。

1.2 方法

1.2.1 手术完成之后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 监测患者体位状态以及生命体征,刚完成手术时,使患者保持平卧位,随后根据病情进展保持半卧位;对患者呼吸的状态、心率状态以及血压高低情况等进行密切观察;当需要变换体位时,应确保引流管始终处于通畅状态,避免出现扭曲以及挤压现象,更不能用力拉扯引流管,以预防其脱落。对于引流液,要密切观察其色泽以及性质等;如发现胃出血现象,要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1.2.2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在实行切除术之后,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并发症,即十二指肠的残端出现破裂现象、肠梗阻、倾倒征以及胃出血以及溃疡等。残端破裂者一般会并发腹膜炎,临床表现为腹肌紧张以及腹部剧烈疼痛等;因此在护理时要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密切观察。当出现肠梗阻时,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以及上腹胀痛症状等,且胆汁一般不会出现在呕吐物当中[2]。护理方法为,对肠胃进行减压,并停止进食,维持静脉输液;如经过处理之后,症状仍得不到改善,则要通知医生实行手术,以防止病情恶化。如患者在术后腹部出现了持续烧痛症状,呕吐物当中含胆汁,则提示反流性碱性胃炎的出现;要及时加以处理,以免引发贫血。倾倒征的出现与术后饮食情况存在一定的联系,症状包括肠鸣腹泻、头晕心悸以及大量出汗等,当出现以上症状时,要及时向医生报告,避免症状不断恶化。

1.2.3 术后健康教育指导与心理护理 护士要将活动或者是翻身时应注意的问题告知患者以及患者的陪护人员,例如要在固定好引流管的前提下进行活动,避免翻身的过程中,导管被用力牵拉;对于呼吸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要指导其学会正确呼吸[3]。另外,因手术患者大多病情比较严重,焦虑情绪与恐惧心理等极易在术后产生。因此,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其进行关心以及体贴;对于患者术后存在的疑虑,要细致以及耐心解答,以便让其对于护理与治疗表现得更为配合。

1.2.4 术后饮食护理方法 判断肠蠕动是否已经开始恢复的标志为禁食后是否出现排气现象;如开始排气,便可以将胃管拔出;随后给予少量流质食品,并让患者饮水;如无异常表现,两天之后,可让患者食用流质食品,在此阶段没有出现异常症状,则四天之后,可以进食肉汤以及米汤等半流质食品,注意避免食用甜品或者是牛奶,以免引起胃肠胀气[4]

2 结 果

手术治疗以及对应护理后,42例患者中,39例的手术切口实现Ⅰ期愈合,1例手术切口黏膜出现水肿现象,经过五天的药物治疗后切口痊愈,2例手术切口被感染,在为其换药以及进行重新处理后,创口痊愈;42例的住院时间在7天至23天之间,平均为14.6天;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是98.7%。

3 讨 论

為患者实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之后,无法有效控制并发症是导致其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控制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强化术后护理。在本研究中,为42例手术患者提供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与心理护理等,经过全面护理,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良好,有效减少了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改善了切口愈合状况以及预后状况。因此,可以认为,适当的基础护理措施以及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发现以及预防术后潜在并发症,使患者在治疗时的心态变得安详以及平衡,营养状况也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为疾病顺利康复奠定基础。总而言之,术后细致与周到以及严密护理,对于手术患者病死率的降低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重视术后护理方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其健,陈建梅,唐红英,匡雪春.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综合性饮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23(24):874-875.

[2] 罗彩树,韩佳,覃利琼,兰月文,韦雪菱.23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09,12(26):219-220.

[3] 何建苗,蒲永东,曹志宇,刘卫平.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27(18):596-597.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篇6

【关键词】外科护理;胃大部切除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23-01

胃大部切除术是临床中对于胃癌患者的一种常规的治疗方式,术后患者病情控制较好。但相关研究指出,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期若不能得到合理的护理,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发生,影响手术效果,不利于患者康复[1]。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10例实施外科护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行胃大部切除的胃癌患者共1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男6例,女4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7.3±3.2)岁,同时需BillrothⅠ吻合术的有3例、同时需BillrothⅡ吻合术的有7例;对照组:男7例,女3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58.9±2.9)岁,同时需BillrothⅠ吻合术的有6例、同时需BillrothⅡ吻合术的有4例。所有患者无心、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均知情同意且无退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有可比性,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术后护理:①入院后,针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胃癌相关治疗、预后等方面知识的健康教育;②术前,积极行肠道准备工作,禁食、水并检查鼻胃管放置是否妥当;③术后积极抗感染、静脉镇痛治疗,并做好饮水试验,应在试验成功后方可允许患者进食、水;④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尽早下床活动。

1.2.2 观察组

行外科护理:①术前护理:积极对患者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认识相关疾病知识,指导术后生活训练,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缓解压力,增强对于治疗的信心;术前1天应嘱患者进食食物为半流质或全流质;②术中护理:手术中严格控制输液量,注意监控室内温度以及患者体温,防止肠痉挛等发生,减轻对于术后恢复的影响;③术后护理:术后勤查房,多与患者交流,询问患者个人感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调整镇痛药用量,减轻患者疼痛;控制病房室温,密切监测患者体温,避免低温对于患者凝血功能以及机体耗氧量影响,导致出血和机体缺氧的发生,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苏醒后,应指导患者饮食,早期少量饮水(20~30ml/次),术后1天可食入流质食物,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逐渐增加食入量;积极的术后康复指导,主要包括腹部按摩、床上活动以及床下锻炼等,活动量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作好调整,避免过量运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效果[2]:①优秀:手术切口愈合满意,无各种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10d即可出院且体重无明显变化;②良好:手术切口愈合尚可,仅有轻微术后并发症,10~12d即可出院且体重减轻3%;③中等:手术切口愈合较差,有术后并发症,13~15d内可出院且体重减轻在5%以内;④差:手术切口愈合差,并发症严重,15d内未出院且体重减轻>5%。优秀+良好为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百分率(%)表示所得资料,比较为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所有患者治疗后进行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0%和60%,观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胃癌等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需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明显增多,相关调查显示[3],大多数患者对于手术存在焦虑、畏惧等情緒,担心预后,对术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而外科护理从患者个人情况出发,积极讲解治疗及预后的相关知识,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作详细解释说明,使患者能够充分掌握自身情况,缓解消极情绪,减压作用明显,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外科护理避免了常规的胃大部切除术术前的肠道准备,免除了备皮工作,患者可以进食流质食物,且在术后食物和水的摄入较早,用量逐渐增加,减轻胃部早期的负担,明显加强了个人营养,有助于术后恢复,体现人性化关怀。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外科护理时刻关注并控制室温及患者体温,患者输液量控制也较为合理,避免不良应激反应影响,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按摩腹部可增加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床上上肢力量锻炼,床下扶床行走练习,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患者身体素质恢复明显,增强患者自信。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一段时间外科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一致[4]。表明外科护理可缓解胃大部切除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应急反应,爱伤观念突出,从患者角度出发,减轻患者手术痛苦,抗感染能力较高,对于治疗的信心明显增强,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对临床中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外科护理,患者耐受强,恢复快,疗效显著,在临床工作中应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丽. 胃大部切除术中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27): 3604-3606.

[2]高静. 加速康复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9): 1162-1163.

[3]潘桂琼, 陈雪琼. 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 13(5): 466-467.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篇7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

胃大部切除手术已成为胃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因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前长期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术后机体代谢,能量消耗增加,所以对患者进行术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营养支持方法主要分为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近来研究发现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提高胃大部切除患者的营养指标。现对四川省江安县人民医院4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了两种营养支持方法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2008至2009年四川省江安县人民医院4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8.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差异。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胃肠减压、输液等护理措施。对照组术后在肠蠕动恢复前禁食,由中心静脉每日输注卡文注射液(费森尤斯卡比公司)1440mL。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实验组术后24h通过鼻肠营养管输注能全力营养液(纽迪希亚公司),第1天给予500mL,20~30mL/h;第2天给予1000mL,40~60mL/h;第3~7天给予1500~2000mL/d,80~100mL/h。营养液的温度保持在35~40℃。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者,停止胃肠减压,6~7d后进食流质,停止静脉输液,第8天拔除营养管,经口进食。

1.3 观察指标

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或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前营养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的体质量、总蛋白较术前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较术后也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营养指标较术前下降幅度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比较,见表2。

注:实验组的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注: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地耐心开导,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泻等。输注肠内营养液时及输注后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以免营养液反流至胃内[1]。停止营养液时要逐渐减慢输注速度,或停注后以其他形式补充适量的糖和水电解质,防止发生血糖异常和水电解质的紊乱。

4 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是腹部外科的常规手术。术后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发生的代谢紊乱及持续的高代谢状态,使术后患者营养状况迅速下降,并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影响疾病的转归与治疗效果[2]。要尽早使机体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就需要充分的营养支持[3],肠外营养支持价格昂贵,长期应用可导致肠上皮细胞、DNA含量减少,蛋白质合成减弱,肠腔内黏液层厚度变薄,肠道sIgA分泌减少;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结数目亦减少,肠黏膜屏障功能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大[4]。因此,如何改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它是利用鼻肠管经胃肠道途径来提供机体代谢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支持方式。它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物质,既可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还可以维持肠道的完整性[5],这有利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表明,肠内营养具有以下5种优点:(1)促进肠蠕动;(2)增加门静脉的血流量;(3)直接营养肠黏膜,改善其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易位;(4)促进胃肠激素的释放;(5)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淑霞,高莉,宁福红.胃癌行全胃切除术40例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比较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74-75.

[2]樊世林.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0):106-107.

[3]朱兴国,王成宏.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08,12(6):527-529.

[4]杨德喜.肠内营养管在上消化道肿瘤病人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0):47.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篇8

出血是胃大部切除术后较常见、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005年11月—2006年2月, 我科收治1例因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急诊行Bilhoth Ⅰ式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 术后大出血7次, 行7次手术, 抢救成功, 住院100 d, 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1.1 一般资料

病人, 男, 因上腹刀割样痛波及全腹3 h, 诊断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急诊行Bilhoth Ⅰ式胃大部切除术, 术程顺利。术后第2天起出现上腹痛、轻度腹胀、低热和贫血, 第6天腹痛加重, 腹腔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行第2次手术, 术中见腹腔内积血1 500 mL。第2次术后第5天突发腹痛, 腹腔引流管、胃管和空肠造瘘管先后引出鲜血, 次日再次大出血并休克, 行第3次手术, 术中见腹腔内积血和血块2 500 mL, 术后第8天又出现出血, 腹腔引流管、胃管和空肠造瘘管先后引出鲜血, 进行性贫血, 被迫第4 次手术。术后第3天腹腔引流管引出消化液, 第6天腹腔大出血, 行第5次手术。术后仍然肠瘘, 但5 d未曾出血, 第9天再次发生凶猛出血, 行第6次手术, 第6次手术后第9天再次发生大出血, 被迫行第7次手术。此次术后1个月瘘口逐渐愈合, 治愈出院。

1.2 出血的原因

第1次胃出血是“吻合口漏并出血”, 第2次出血是“胃小弯出血、破裂”, 第3次、第4次出血是“十二指肠残端右上缘胃十二指肠动脉破裂喷血”, 第5次、第6次出血是原出血处位于肠瘘边缘, 被腐蚀而再次破裂喷血。十二指肠动脉破裂导致反复大出血少见。分析原因, 手术缝扎时穿透了胃十二指肠动脉, 形成小的假性动脉瘤。术后发生破裂血肿的张力2次使吻合口破裂[1]。

1.3 出血处理方法

采用抗感染、止血保守治疗无效后行缝扎血管手术, 术后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空肠造瘘管, 禁食, 给予护肝、营养支持及综合的护理措施。

1.4 结果

病人共输血1 800 mL, 第7次术后1个月瘘口逐渐愈合, 住院100 d, 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出血病程长且反复。呕血、黑粪、胃管、腹腔管引流液呈血性等症状, 并经受多次手术打击, 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情绪, 并对治疗失去信心。这时根据病人不同时段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2], 有针对性讲解出血的原因、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 同时, 在抢救中药品齐全、抢救设备功能完好, 抢救人员忙而不乱, 操作技术熟练、动作轻柔、表情稳重、情绪平和, 使病人产生安全感、依赖感、信任感, 从而消除病人的疑惑, 使病人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次手术, 配合治疗。

2.2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2.2.1 出血伴休克的观察与护理

出血是临床急危病症, 本例病人出血均属于继发性出血 (术后数日至2周内发生) , 其来势急迫, 可发生休克, 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 做好病情观察非常重要。①意识改变提示脑血流量不足、缺血、缺氧;②病人出现四肢发凉、出汗或腰背部出现花斑纹理, 是休克的主要表现;③呼吸频率反映组织缺血及缺氧代偿性改变情况;④脉率>100/min是休克早期信息;⑤脉压<2.67 kPa提示外周阻力增加, 血管舒张功能障碍;⑥尿量突然<30 mL/h时, 提示血容量严重不足;⑦高度警惕继续出血或再度出血。对本例病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加强观察, 及时发现, 及时报告, 及时抗休克处理。

2.2.2 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2.2.2.1 胃管的观察与护理

妥善固定, 将胃管接上胃肠减压器, 调节负压在合适的范围, 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 做好记录。并勤挤捏胃管, 最初15 min~30 min挤捏1次, 保持引流通畅。如胃液呈血性, 提示有活动性内出血, 立即通知医生。该病人每次出血时, 胃管内持续流出引出鲜血, 量200 mL~300 mL。为避免凝血块阻塞胃管, 按医嘱用等渗冰盐水洗胃后, 鼻饲等渗盐水50 mL+去甲肾上腺素4 mg, 每隔2 h 1次, 夹管1 h~2 h后再开放。

2.2.2.2 腹腔管的观察与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保持引流管通畅的重要性, 避免病人变更体位或下床活动时将引流管拉出, 避免打折、扭曲。该病人因腹胀明显, 经7次手术后切口比较大, 腹腔内组织水肿, 为预防引流管脱出, 用寸带打双套活结套在引流管离皮肤出口处约0.5 cm, 然后围腰腹1圈后固定。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并勤挤捏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畅, 挤捏方法:一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 向腹腔的方向挤压, 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二是捏紧固定引流管的皮肤出口端, 然后向外拉稍用力向外拉, 使引流管变扁, 形成负压, 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一般30 min~60 min挤压引流管1次。如引流液为血性, 提示腹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立即通知医生, 准确估计并记录出血量, 每小时更换引流袋1次, 及时记录。该病人头2次出血都有先腹腔后胃管的特点, 量400 mL~500 mL。

2.2.3 腹部的观察

病人如出现腹痛、腹胀加重、胃部不适、乏力, 提示腹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立即通知医生。该病人多次手术, 易合并肠粘连, 要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及排便情况。本例无肠粘连发生。

2.2.4 大便的观察

随时观察大便的颜色、量及性质, 病人出现黑便, 应高度警惕再出血。

2.3 体位

当确诊为出血时, 立即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取半卧位, 左、右侧卧位要经常变换, 利于引流和预防肠粘连。

2.4 皮肤的护理

病人因留置的管道多, 术后切口疼痛、腹胀等原因, 翻身比较困难, 为此给病人垫水垫, 1 h更换水垫1 次, 每天擦浴2次, 至出院病人无压疮发生。 腹部皮肤保持清洁, 有引流液渗出时及时用温湿毛巾擦抹, 并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至出院病人腹部皮肤无溃烂。病人大便次数增多, 每次大便后用温湿毛巾擦抹后外涂花生油, 至出院病人肛周无溃烂。

2.5 营养支持

该病人多次手术, 营养状况差, 营养支持尤为重要。禁食时实行完全性胃肠外营养 (TPN) 支持疗法, 从中心静脉导管注入;胃肠功能恢复后从空肠造瘘管注入流质饮食, 每天1 500 mL~2 000 mL, 每次200 mL~500 mL[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病人体重不再减轻, 营养状况改善, 能耐受手术及术后恢复。

2.6 加强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该病人有多次手术后出血史, 均发生在术后第5天~第9天, 因此术后5 d~7 d, 护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腹痛情况、胃管及腹腔管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呕吐物、大便的颜色、量及性质。如出现腹部闷胀感, 胃管、腹腔管引流液为血性, 考虑存在出血, 术后病人出现黑便, 证实有出血, 立即通知医生, 立即遵医嘱补液, 应用止血药物等治疗, 保持各管引流通畅。同时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培秋.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大出血行7次手术的教训[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 12 (5) :401.

[2]陈惜遂, 陈剑, 谢丽华, 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见性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5) :458-460.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篇9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胃大部切除术 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60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多数为动脉出血,是由于溃疡基底部血管被侵蚀破裂所引起大量呕血和便血[1],使血压下降甚或出现休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2]。溃疡部位一般发生在胃小弯或十二指肠球部后壁。5%~20%的大出血病例需手术治疗[3]。为探讨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2009年1月~2011年4月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47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7例,均符合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17~81岁,平均54.3岁。其中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复合性溃疡6例。2例合并幽门梗阻,合并穿孔4例。临床表现:黑便32例,大量呕血15例,二者兼有20例。失血量500~1000ml,平均653.3ml,发生2次以上出血5例,休克13例。

治疗方法:①术前准备:47例患者于入院后立即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纠正休克,及时输血、输液、输氧。立即置胃管清除积血并定时多次注入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冰盐水等,积极采集病史、完善各项理化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制定手术方案,适时选择手术。②手术过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常规切开胃窦前壁探查胃及十二指肠,确诊后缝闭胃窦切口,处理残端,然后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插入胃管10cm,并在残端周围置引流管,术毕逐层缝合切口。③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给予禁食、胃肠持续减压、营养支持及抗炎、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进食。

结 果

手术时间40~70分钟,平均52分钟;术中出血量90~190ml,平均125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6±6小时,住院总天数8±1天,恢复工作时间16±4小时,总住院费3566±125元。47例患者经胃大部切除术后均全部治愈痊愈出院,治愈率100.0%,术后为发生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讨 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它的局部表现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临床上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也须进餐来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临床比较常见,是消化道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黏膜浅表性活动出血可予以局部止血治疗,但是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多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治疗原则是抗休克及迅速止血。首先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纠正休克,及时输血、输液。立即置胃管清除积血并定时多次注入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冰盐水等,密切观察病情,适时进行手术。吴阶平等认为,切除出血的溃疡社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及防止再次发生大出血的最可靠方法。但在进行手术时一定要掌握手术适应证:①出血量大,危及生命;②内科保守治疗或姑息治疗均无效,无法止血;③合并穿孔的患者;④近期内虽再次出血,但有潜在大出血倾向;对于有上述手述适应证的患者,医务人员要果断、及时进行取手术,不能犹豫不决,而延误治疗,导致死亡等情况发生。

本组手术时间40~70分钟,平均52分钟;术中出血量90~190ml,平均125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6±6小时,住院总天数8±1天,恢复工作时间16±4小时,总住院费3566±125元。47例患者经胃大部切除术后均全部治愈痊愈出院,治愈率100.0%,术后为发生切口感染、肠黏连、肠梗阻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十二指肠溃疡首次手术行胃大部切除若范围不够充分,胃窦部黏膜剔除不彻底及输入襻过长等都有可能导致术后溃疡复发,其部位多在吻合口对侧空肠壁,严重时可并发出血。再次手术时从原吻合口两侧正常肠壁处离断输入襻与输出襻肠管,切除吻合口及足够部分的残胃,再将残胃与原输出襻之空肠行端侧不少于5cm的大口吻合,在此吻合口下30cm处行输入襻与输出襻空肠RouxenY型吻合[5]。本组有5例。

参考文献

1 Shackford S R,Bourguignon P R,Wald S L,et al.Hypertonic saline resusc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head injury: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 Trauma,1998,44(1):50-58.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0-451.

3 Jeng-Shiann Shin,Kuan-Wan Chen,Xi-Zhang Lin,et al.Active,Bleeding Marginal Ulcer of Billroth Ⅱ Gastric resection.A clinical experience of 18 patients.Am J Gastroenterology,1994,89:183.

4 吳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45-1349.

5 Singh G.Triadafilopoulos G Appropriate choic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NSAID-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damage,2005.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 篇10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并发症,护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科学的日益发展, 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就是俗称甲状腺功能亢进, 在众多原因中会导致甲状腺素异常性的增多, 并且出现全身的代谢功能亢进、自主的神经功能系统出现紊乱等总称[1]。在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共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的患者120例, 并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科学的回顾性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的探讨, 能够总结出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出现并发症, 并且进行护理的基本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 共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20例, 其中男43例, 女77例;在患者中, 年龄最小为22岁, 最大为48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5岁。在患者中, 有88例患者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32例患者为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治疗方式, 耐心的与患者进行交谈, 从而能够消除患者对病情的顾虑以及心理出现的恐惧, 防止患者的情绪波动变化大。如果出现精神过度紧张以及失眠的患者, 医护人员需要适当的给予患者镇静剂或者是少量的安眠类药物。确保患者的生活环境通风先对良好、环境相对比较安静, 这样就能够尽量指导患者减少活动, 患者在床上需要适当的休息, 防止出现体力的消耗情况。对探望亲友的人员进行合理安排, 减少外来刺激导致患者的情绪出现波动情况[2]。

1.2.2 饮食护理

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 要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质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流食, 流食能够使患者吸收相对迅速, 尽量使患者少食多餐, 对营养要加强给予, 这样就能够保证手术前患者的营养状况相对良好。

1.2.3 其他措施

患者在进行手术前, 医护人员需要教会患者头低肩高的姿势, 也可以用软枕进行每日的基本练习, 这样就会使患者的机体能够适应在手术时颈过伸的姿势。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 从根本上学会有效咳嗽的方法, 对此会有助于手术后, 患者保持呼吸道基本通畅。

1.3 康复锻炼指导

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 选择舒适的位置对头颈部的恢复有利。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 鼓励其早日下床进行适当的运动, 在床上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变换姿势, 如果有起身、咳嗽动作时, 可以用双手对头部进行基本固定, 减少颈部的不必要震动。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进行深呼吸、适当的轻微咳嗽, 必要时需要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措施, 确保能够帮助患者及时将痰液排出, 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也能够使肺部出现的并发症得到控制。在拆线后, 医护人员需要教会患者适当的进行颈部脸上活动, 这样就能够使功能逐渐的恢复[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本院1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 大部分患者都顺利的将甲状腺进行切除, 其中有15例 (12.5%) 患者出现并发症症状, 其中包括术后出血患者4例 (3.3%) , 出现手足抽搐症状的患者3例 (2.5%) , 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有5例 (4.16%) , 2例 (1.7%) 喉神经损伤患者, 1例 (0.8%) 甲状腺危象患者。

3 讨论

通过对上述临床资料情况进行总结, 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行科学的治疗中, 很多患者的甲状腺大部分被切除, 经过及时的手术, 见效相对较快, 治愈率也明显的提高, 但是有特殊情况出现, 会使术后有出血、呼吸困难等难以控制的并发症出现, 甚至死亡。为了做好甲状腺手术, 需要进行相关的准备, 包括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不仅预防并发症出现, 也能够保证手术顺利成功,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胡同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3) :102-103.

[2]张志学.浅谈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及并发症处理.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2) :79-80.

上一篇:班主任走访记录下一篇:训兵秣马的成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