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造型

2024-08-20

建筑造型(精选11篇)

建筑造型 篇1

1 建筑造型与建筑力学

古往今来,多少建筑师在为建筑造型从多角度进行考察研究。古代房屋建造者凭借经验,对于梁柱结构等结构形式造型作出的大胆尝试,成败皆有。令今人震惊的是有些成功的实例其造型与现在的力学研究结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的建筑师已经不用再冒着结构失败的危险,可以直接从力学分析着手,得到结构弯矩图,从而得出有趣的建筑造型。

2 从抗压材料看狮子门

在陈志华的《外国建筑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迈西尼卫城有个3.5 m宽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比两端厚,结构上很合理。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过梁的作用就是承受门窗洞口上方三角形区域中的墙体重量,并且有效的传递到洞口两侧。

在狮子门这个实例中(图1),城墙的厚度有的地方已经达到几米厚。如果过梁上方的墙体不做任何处理,那么也是过梁上方三角形区域的墙体重力由过梁承受并传递。这是由于块材墙在砌筑的时候,通常讲究错缝搭接,增强墙体稳定性。而错缝搭接,在另一个角度上看,就变成层层出挑,相互咬合。因此过梁正上方的部分重量就通过出挑与咬合,直接传递给了墙体,仅剩下三角形区域中的力,由过梁承担。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在狮子门的过梁上,正是把这个三角形区域中的大型石块换成了一块石雕板,由于石雕板的厚度比墙体薄很多,也就减轻了过梁上的荷载。且不说这个过梁上的石雕板带来的整个门的美观视觉效果,单说这种将建筑装饰与建筑构造相结合的做法,可谓美学与技术的完美整合。

进一步,如果仔细观察狮子门的过梁造型,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今天所谓的变截面梁。从受力简图(图2)的角度看,这是一根标准的简支梁。梁的两端简单的支承在门洞两侧的石柱上。这根简支梁所受的外荷载,除了自重(均布荷载)外,就是过梁上三角形的浮雕板带来的三角形分布荷载。在这样的荷载作用下,梁的弯矩图(图3)呈现的是梁两端弯矩为零,跨中弯矩为极值,大致呈三次抛物线形的样式,弯矩分布并不均匀。而三角形分布荷载的作用下,导致梁上部受压,下部受拉,梁截面的高度与拉(压)应力的乘积,反映了梁所能够抵抗弯矩的大小。这个简支梁,两端弯矩小,截面高度也小;而跨中弯矩大,跨中截面高度也大。因而可以说,这个过梁的造型与受力很好的统一起来,使得内部应力分布的相对均匀。当然我们不知道当时建造者在建造的时候是否了解力学原理,也许他们仅仅是从建造经验出发,得到的结果却与今天的建筑技术有如此惊人的相似!

3 从抗压材料看古罗马宙斯神庙

古罗马宙斯神庙建成于罗马帝国时期(AD76~138),位于今天的希腊雅典。从图4中可以看到在第一跨梁的底部已经有明显的裂缝。与狮子门相比,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受力模式,都采用相同的简支梁。但是不同的是狮子门采用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变截面梁,且变截面的方式与弯矩图图形形似,受力合理;而宙斯神庙的梁采用了等截面梁,造型的确简洁,但是受力却不是很合理。

宙斯神庙的梁简单的放置在梁两端的柱子上,也是一种典型的简支梁。在重力荷载的影响下,弯矩图呈二次抛物线形。弯矩极大值出现在跨中处。在跨中,梁的底部受到的最大拉应力,顶部受到最大压应力的影响。作为抗压强度很好,而抗拉强度极差的石材,当采用等截面方式作梁,跨中梁截面的高度不足时,梁截面的高度与拉(压)应力的乘积不能抵抗弯矩的影响,最终造成的梁底处,抗拉强度不足,导致开裂,如图4所示。

当然,如果不改变材料,可以像狮子门一样用变截面方式处理梁的造型。但是这样又使得神庙改变了原有的简洁造型。也可以加大等截面梁的截面高度,以抵抗弯矩的影响。

4 从抗拉抗压材料看蓬皮杜艺术中心

即便是今天的建筑大师,如伦佐·皮亚诺等人在考虑蓬皮杜艺术中心建筑造型的时候,也借鉴了建筑结构的弯矩图,根据钢结构抗拉抗压性能、利用了两端出挑的外伸梁受均布荷载的弯矩图见图5~图8。

通过弯矩图,可以看到弯矩为零的点并不在柱子上,而是在桁架末断快要靠近柱子的位置。这实际上是利用了两端出挑的外伸梁的跨中弯矩比简支梁小的力学原理,降低跨中弯矩值。将沃伦式桁架放置在零弯矩点处,用沃伦式桁架承担主跨中较大的弯矩;再根据弯矩图造型用变截面钢梁做剩余部分。

由于钢结构的抗拉、抗压强度相当,根据结构弯矩图创作建筑造型,让造型与受力相统一,可以有效的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将建筑力学中的美进一步释放出来。

5 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

大胆创新的设计构思,可以是建立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之上。将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带入建筑史、建筑设计的研究之中,能够更加深入的品位前辈们的设计理念,也可以为自己的建筑设计多打开一扇窗。

摘要:有些古代的建筑反映了建筑结构,而某些今天的建筑根据建筑结构作造型。古人凭借经验选择了合理的结构造型,以适应石材巨大的重力影响下的跨度。今天的建筑师可以根据建筑力学的弯矩图、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选择合理建筑造型。对于梁柱结构体系,依据弯矩图,变截面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同样适用于其它结构形式。

关键词: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弯矩图,建筑造型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吕令毅,吕子华.建筑力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张建荣.建筑结构选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安格斯麦克唐纳.结构与建筑[M].第2版,2003.

建筑造型 篇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在外观造型方面也发生着不断演进,人们对于该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成为建筑领域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筑造型设计是建筑各要素的综合体现,纵观建筑的历史可以了解建筑造型变迁的大潮流,通过了解建筑造型从过去到现代的变迁, 可以推测出现代建筑造型的某些方法以及未来建筑造型的发展方向。所以,作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设计实践中不断提醒自己,保持一个开放的头脑,只要大胆创新,激发灵感,将自身的修养正常发挥,才能创造出无休无尽、变幻莫测的建筑造型设计。

学习建筑学已经快两年了,对于造型设计我总是注重功能多一些,只有功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我才会去考虑建筑的造型。其实造型对于建筑同样重要,它是吸引参观者的首要条件。

当我们接到一份设计任务时,首先从建筑物使用功能入手, 根据建设单位意图、设计要求等,按照功能进行设计是建筑学现代设计的普遍原则。“安全、实用、美观、经济”永远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宗旨。徒有美丽的外观,而内部使用功能不能满足要求或不能发挥其效益是不可取的。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相比,更重视其内部空间的效果。简单 来说,更加注重功能的划分。所以说,功能完整性设计是指远远 超越物质需要之上的人类全部心理及精神的需要。所谓建筑的整体空间,是由点、线、面的某种组合而成立的 单位空间作为要素构成的。因此,可以说单位空间作为建筑的整体空间的构成是至关重要的。建筑,作为一个单位空间相对来说是静止的空间,然而在做整体空间构成时便构成为动态的空间。建筑师常用曲面和斜面 来构成空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动态的空间效果。建筑不仅可 以向上发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动。建筑空间有内外空间之分, 做建筑设计时必须将内外空间有机融汇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自由、舒适的感觉,使观者享受实实在在的美。

其次,多样统一应是所有的建筑环境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当然也是公共建筑环境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挂。因而在公共建筑艺术处理中应密切结合“公共性”这一基本特征,善于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辩证关系。然后,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创作的普遍法则,也是公共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准则,因而需要正确解决内容与形式之问的协调,并善于运用娴熟的技巧和新的技术成就,更好的为创造新的建筑艺术形式服务。最后,正确对待传统与革新的问题,善于吸取传统建筑的优秀创作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公共建筑艺术创作中,力求不断创新。

建筑造型没有任何框框限制, 建筑师只要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 严谨构思, 大胆创新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就能设计出更多、更丰富多彩的建筑造型, 同时我们还必须汲取大师留给世人的财富, 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创意 篇3

【关键词】建筑视觉造型;元素;面;设计创意

建筑师通过表皮这个媒介进行建筑与城市最基础的交流,而给人们留下最深的第一印象就是建筑的表皮,它通过设计师赋予它的材质等一系列元素来展示建筑的独到之处。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在发展,建筑表皮的应用与设计也显得越来越活跃,并不拘束于表皮本身,也显得十分自由化,曾经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构件也逐渐被建筑师们所发掘,有的甚至成为决定建筑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与此同时,我们越来越重视这些构造产物,这些建筑表皮也越发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公共建筑,还是私人住宅,都很好的体现出建筑其外表五彩多姿的色彩。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的面是难以被限制的,所以对于设计师而言,每个建筑都可以被建筑师赋予自己独有的情感,并且建筑的面也给与了建筑师无数的创作灵感。因为,对于建筑的面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建筑视觉造型中面的类型与特性

面由直线构成,也可以由无数的点组成的线构成,面其本身也可以被看作一个立体的边界面。通过点、线的巧妙组合,建筑能够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通过在一个平面上用线划分出新的平面,使空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此外,这一个平面所包含的线以及其附属品都能够觉得这个平面的主要表情。在建筑中,面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平面,斜面和曲面。

1.1平面

我们可以在建筑群中看到许多的平面,绝大多数的立体建筑都是通过平面的搭配组成的。虽然平面有其缺点:面的表情略显生硬、平淡。但经过设计师的巧夺天工后的设计,建筑依旧会呈现出别样、独特的风采。白色派代表人物理查德#迈耶的作品一向强调面的作用,他设计的马德里美术馆的柱子与墙好像是一块块片状的积木;窗子的位置也为了强调面的感觉;甚至连阳台板也是挂上去的小块面。我们可以把拆面看作是一个扭曲的面,亦或是不同朝向的面的组合。折面通过面的堆叠、排列让人产生运动的感觉,可以感受到面的跳动。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停车场和有轨电车终点站的设计中,扎哈哈迪德运用了流动、场和线等手法,屋面与墙面连为巨大的折面,让人通过视觉已经感受到这里是一个交通体系可以不断相互转换的整体空间。

1.2斜面

斜面通过给整个空间带来轻微的变化,造成视觉的缓冲。斜面相对于空间的面有其一定的动态美。日本日南文化会馆,建筑设计为重叠台阶式,外墙由一系列相互交汇的斜面组成,地坪和屋顶也为倾斜的面,具有力感和动感。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的时候会给单调的平面加上少许的斜面,通过增加交错组合的感觉,让建筑充满一种别样的形象。西班牙里昂音乐厅的外墙面利用小面积的斜面,围合成大小各异的喇叭形窗口,且各斜面倾斜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使原本平淡的外墙面产生凹凸变化,像一幅抽象画。

1.3曲面

另一种建筑中使用的面是曲面。曲面由无数的曲线构成,显得更加温和,有些许亲切与动态美,有曲线特有的活力,给空间带来了许多如流水般的流动性。这些曲面在绝大多程度上都决定着一个建筑形象的表情与位置特点。在建筑师的手里,有时也会把曲线与曲面相结合,让彼此相互交替共同为空间带来形体的变化。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整体造型,波浪般起伏的屋顶使它宛若自珠江飘扬而至。从空中俯瞰,会展中心像一朵云悄然飘至珠江南岸;而从侧面看,它像一条刚跃上岸的鱼,鱼头朝南,动感十足上海某大厦的立面造型,上部的曲面打破了高层建筑常有的单调感,由重复的波形曲面所产生的建筑形象是充满紧张感的,同时也是流畅舒展的,自由曲面形成了自然有机的外部空间,使建筑更生动,在整体环境中脱颖而出。

2、建筑视觉造型中面的设计手法

建筑需要有其内在的魅力,所以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必须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在不失建筑物独有的特色前提下,使建筑融入更多的艺术特点。所以建筑师们在不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过程中,探索出以建筑视觉造型中的面这个特殊的元素来增加建筑的独到形象。

2.1面的图形与构成

立面是建筑的外部观瞻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立面是以图形的形式出现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现代建筑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突飞演变。一代又一代经过现代科技训练的建筑师,对于建筑形态基礎理论和建筑设计实践进行了各方面的探索,突破了传统建筑形式与美学观念的束缚,在建筑艺术上不断创新,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2.2面的虚实与对比

建筑中除了实的面,还存在虚的面。密集的点或线可以形成面的感觉,例如百叶隔断。尽管光与视线可以部分地穿透,空间是流通的,但分割感已经相当强并且对人的行为也有较大的限定作用了。由这样的虚面分割的空间,被分割的两个部分空间有连续性和相互的渗透,具有既分又合、隔而不断的效果。密集的点或线本身就具有装饰性,建筑造型运用这样的虚面,可以产生一个视觉焦点,形象会更生动,引人注意。

2.3面的凹凸与层次

面的设计手法中凹凸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运用凹凸手法可以打破建筑外表平铺直叙式的单调,增加层次感和错落感,从而形成立体感和雕塑感,视觉上产生起伏,使建筑形象多变化、更加丰满。浙江宁波大学图书馆的立面造型,就是通过大小、形状各异的凹凸变化,将原本简单、厚重的立方体变得体态新颖,具有现代感。在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珠宝容器的方案中,设计师利用凹凸变化,将博物馆形成一个中国古时精雕细琢的容器,与装满珍品的容器的意象自然结合,形象简明突出,有强烈的标志性。

结语

建筑造型方法浅析 篇4

古今中外,都把建筑造型称为艺术,尽管它区别于一般的造型艺术,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但是,建筑造型又属于美学的范畴,因此它就带有一定的艺术创作的特性而有别于一般的工程科学。在艺术创作领域里,多元化倾向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了,因此,建筑类型和造型形式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下面仅仅简要探讨一下结构法、母题法、形象思维法等造型方法。

1 结构法

现代建筑学是一门整体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建筑师,他在考虑结构问题时,不仅要同时涉及到功能、技术、经济以及艺术等诸方面的因素,同时,还要统筹处理其它各个专业的技术要求与结构之间的矛盾。因此,尽管建筑师在结构专业的理论深度上可以远远不及结构工程师,但在思考结构问题的广度上,却应当处于领先的地位。早在本世纪初,一贯注重结构逻辑的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就曾这样谈论过摩天楼:“摩天楼大胆的结构构思,随着施工的进展而呈现出来,巨型的钢铁网架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而进一步把“结构构思”这一概念同建筑师的基本技能训练联系起来的,是蜚声国际建筑界的意大利建筑师兼结构工程师P·L·奈维。他关于正确解决技术、结构、施工与功能的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为建筑设计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丰富了建筑设计的科学方法论。

从美学观点来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公认的建筑佳作同时必然是技术上优秀的作品。建筑的技术与艺术是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加艺术。在材料技术中,现浇的和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具有丰富的造型艺术表现力,在力学或者构造上都可以转化为一种富有艺术表现力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思设计是建筑师的一种综合创造力的体现,建筑师不应该在革新结构技术、开创建筑设计新局面的方面成为落伍者,正确地对待和运用结构技术是建筑师出色地完成历史使命的先决条件。

现代建筑中的许多构筑物,如桥梁、电视塔等,虽然体形简单,也没有什么装饰物,但只要对其体形轮廓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便能给人以美感。现代建筑空间的“多”与“大”的要求,为超高层、超大跨建筑等扩展空间型建筑的设计开拓了结构构思的新领域。这类建筑造型主要体现了力学的逻辑美,它所表现的形式美,主要依靠它自身的结构逻辑和力度、稳定性。结构基本构件的形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用构筑物的手段处理艺术殿堂,把艺术中心搞成化工厂的形象,这是对传统建筑造型原则的挑战。它与周围的旧建筑古老的形式形成强烈对比。在这里传统建筑形式美的观念被改变了,它强调了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夸耀施工的效率,是一种反传统的建筑思潮代表。它的建成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大哗,褒贬不一,这恐怕也是它成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另一著名建筑———香港汇丰银行,也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它把结构的骨架设计在建筑立面上,形体沿进深方向有叠加效果,沿高度方向以技术夹层划分,呈现节奏美,整体和局部比例匀称,造型很有新意。在此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巧妙处理的结构外露可以形成特殊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为了突出结构的轮廓线和结构形式的基本特征,可以采取虚实、轻重、粗细、色彩等对比手法;对某些结构的重要部位可以采用饰面、绘画、雕刻等手法形成特色(如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大厅交通中心饰有图腾构件的结构巨柱。

在我国现阶段,在建筑师不是很重视但又离不开的结构设计情况下,以结构构思为主要思维脉络,不失为很好的设计方法。奈尔维预测,未来建筑的造型将主要取决于技术因素,有些技术因素又如自然法则一样稳定、不变。人们探求的新形式,很难直观地体现,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它们都将尽可能符合自然法则,又具有艺术表现力。

2 形象思维法

在现代建筑的构思过程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交替进行的,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使建筑师从闭塞、迟钝、僵化的思想境地中解放出来。尽管后期现代派建筑师对于现代建筑的某些基本原则提出种种怀疑和指责,但是“形式随着功能而来”这句至理名言迄今还是应当被看作是指导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形式随着功能而来”并不意味着建筑师在构思方案时总是机械地按照先功能后形式的程序来进行思维。诚然,在处理功能和技术问题时建筑师一般多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矛盾;在组织空间、体量时则多凭借形象思维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创造。然而就思维过程来看,这两种思维形式往往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孰先孰后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最终能够把两者统一起来,即使在方案构思过程中先有形象观念,然后再合理地处理好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否认由于功能的启示而活跃建筑师的思想,从而借助于这种启示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建筑形象。但与此同时也不应当否认可能出现的另一种情况:即借助于一闪念中出现的形象观念的启示而巧妙地组织功能空间。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体现了力学原理和构造学的日常现象,往往能给我们以宝贵的启示。诸如,由自行车车轮构想到圆形悬索屋盖,由跷跷板或起重机的联想中可以很快了解大跨悬臂结构的力学原理以及它在设计构思方面的妙处所在。

能使我们产生联想的诱发因素也来自自然界。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生物的结构特性,并将获得的理论知识用来改造现有的或创造崭新的建筑结构,这就是新兴学科———工程仿生学。自然界中的生物体,时时处处都要受到各种自然力的作用,因而在它们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存环境的种种形态。生物体要保存自身的形态,就需要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而这些恰恰是与建筑结构的要求相一致的。

著名的悉尼歌剧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座落在班尼朗半岛港湾,是各国进港船只的必经之地,南面是政府大厦、植物园,西面则与长虹横贯的大拱桥相望。因此,地处四面八方观赏视线焦点上的该剧院,其空间造型———特别是“第五立面”(屋顶]就显得更为重要。正是从这一特定环境着眼,丹麦建筑师伍重在形式上大做文章。由钢筋混凝土肋骨拼接而成的两组壳体状屋顶,不但是主要的结构构件,而且是一种符号,一种母题,一种象征,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联想:白帆、贝壳、莲花、海浪……尽管对这一建筑还存在着各种争议,但是,作为建筑造型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从它已成为世界上令人向往的游览圣地这一事实,可以预言,它的审美价值也将象耗尽了巨大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古代金字塔那样而载入现代建筑的史册。又如法国新航空站,其造型恍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形象思维造型的建筑在近年来不断涌现,不仅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于各国、各地区、各城市建筑形象千篇一律、造型风格类同的反感,而且也由于物质的丰富为建筑师提供了空前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建筑师积极探索个人作品的风格,正是这种“艺术的”、“怪异的”形象为建筑师本人及客户创造了非同凡响的广告效果。

形象思维往往是借某种偶然因素的触发,而在瞬息间骤然迸发出来的某种意向或意念,建筑师如果善于抓住它,并以此为契机进而解决设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则往往可以取得某些突破性的进展。如果仅从表面来看,这种意向或意念的产生好象纯属偶然,但这种偶然实际上是建立在长期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存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这种偶然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建立在某种必然性的基础之上的。建筑师在进行方案构思时如果离开了这种思维方式,其结果往往会使设计仅仅成为反映功能关系或技术规律性的某种图解。现在人们常常批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建筑形式死板而无生气,尽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从建筑师自我修养这一方面看,不善于运用直觉、不善于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组合起来考虑并处理问题,也应当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3 母题法

所谓母题法,是在建筑造型中,以某同一要素为主题,经过反复的变化,取得造型形式统一的手法。在建筑造型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无论是独立的建筑个体,还是成组布置的建筑群,实际上都是某种符号似的要素起着统一协调的作用,通常将之称为“建筑母题”。建筑师应尽可能熟悉多的建筑母题,这样才可能在建筑设计的构思阶段,根据各个空间系统与文化含义,快速确定设计对象空间的或技术的、造型的母题。在建筑群的创作中,母题创作构思是最重要的。它的构思阶段时间可能会很长,但是,一旦确立以后,方案的整体框架也就可以迅速地解决了。如果该项设计目标受文化、形象等影响较少时,运用建筑母题法开始设计,可能是最好的捷径。母题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基本图形母题、建筑材料母题、色彩母题、基本形体母题(基本空间)等。构思精巧的母题往往是建筑艺术魅力的核心。如贝聿铭设计的华盛顿美术馆东厅,三角形空间母题引发了一切艺术魅力。卢浮宫的金字塔形母题活化了整个历史建筑群的空间特色。

母题法应用的意义还在于处理新旧建筑之间的矛盾。任何一座历史城市中,新与旧建筑并存是不可避免的。建筑母题设计法是协调新旧建筑之间的桥梁。从旧建筑的形体、空间、色彩或材料运用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价值较高的母题,经过提炼形成新建筑的有机部分,则比较容易使这个新旧结合的群体协调统一,并升华到新的艺术价值高度,象在意大利许多古城中所做的一样。

在使用母题法的时候,同时也要遵守主从的原则,包括形体大小的主从关系,形体的方向主从关系和形体质感的主从关系等等。母题法的应用,应尽量强调它的相异性,使之对比强烈,反差要大,以避免建筑造型过于单调和呆板。

丹下健三设计的某办公建筑群,以建筑四角的圆形立柱作为建筑母题统一建筑群体。在该建筑组群中,如果把组群看作整体,那么每个单体应当服从于整体,以保持整体形象的统一。该建筑群的每一单体相近而不相同,相近是整体的统一要素,不同是局部的差别。建筑个体自身的方圆对比和横竖对比关系也处理得恰到好处。

4 结束语

建筑立柱的装饰造型设计 篇5

关键词:建筑立柱;装饰造型;建筑风格;视觉效果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对立柱造型设计,形成视觉方面的冲击美感。建筑立柱装饰造型是抽象的概念性问题,是综合了点线面和三维立体空间系统化设计。建筑立柱造型装饰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由简至繁,由繁入简的反复循环过程,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建筑在造型形式、色彩和装饰手法各不相同[1]。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首先讲述了建筑立柱装饰的概念,然后简述了建筑立柱装饰原则,最后根据实际案例讲述了建筑立柱装饰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实际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建筑立柱装饰的概念

建筑立柱是建筑物的结构构件,不但承受建筑本身重量,而且是美化生活环境的构件和艺术品。建筑立柱应该以实用美观为设计目的,保证室内环境和建筑风格相互一致。建筑立柱装饰处理是在不损害建筑立柱本身承重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立柱表面加工或者进行装饰处理,简单的来说,建筑立柱装饰是对立柱本身进行美化和微处理的艺术加工。经过多年发展,立柱装饰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建筑应该采用不同的柱体形态,在不侵占室内空间的基础上,为整个建筑增加艺术气息,使得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温馨和舒适。

建筑立柱装饰造型的设计原则

对于当代建筑立柱装饰应该对立柱某些部分进行装饰美化,体现建筑独特风格。立柱装饰要讲究空间布局,一方面讲究立柱本省布局,另一方面注意立柱周围空间的形态布局。建筑立柱装饰应该主次分明,同时突出装饰的重点,根据实际需求和设计现状从工艺材料以及设计风格上面突出建筑立柱本身的美感。此外,建筑立柱造型设计应该和谐统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装饰重点[2]。

建筑立柱装饰设计应该注重立柱比例和尺寸,构件点线面的结合统一,在设计统一的基础上做出变化和改变,统一指的是统一结构元素,要协调和谐、主从有序、相互呼应,多变是变化设计因素,丰富细节。此外,装饰造型应该在对比中凸显设计的调和能力,使得元素之间相互匀称。建筑立柱造型装饰还应该对称与均衡,同时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协调。比较常见的立柱装饰材料有:木装饰板类材料、石材及其施工工艺、金属板类饰面材料、PVC 类饰面材料、陶瓷和玻璃类饰面材料、石膏板类饰面材料、软质铺贴类饰面材料。

建筑立柱装饰造型的实例分析

1.居住环境立柱装饰造型

居住环境是人民表达情感的主要场所,立柱设计应该和整体和谐统一,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柱子高度应该控制在2.8m左右,同时做好细节处理。

如上图所示,建筑立柱以简单大方的方形风格为主,采用米黄色的立柱色彩,砖石呈现猩红色,整体色调为暖色,同时对比明显。同时立柱只干将粗糙和细腻完美结合在一起,触觉细腻柔和。建筑装饰将立柱和周围环境相互结合在一起了,形成了视觉上的整体美感[3]。

2.商业空间立柱装饰造型

商业空间立柱造型不仅应该作为支撑物存在,也不应该仅仅作为的建筑装饰品,而是应该作为商业行为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商业空间立柱应该结合环境因素转化成商业宣传。

如上所示,商场空间立柱装饰造型高度近6m,弱化了立柱本身的庞大感,采用新颖喜庆的红色,减少了人们的压迫感,同时也不会有空旷感。采用网状排列方式,增加了空间协调性。

3.办公环境立柱装饰造型

办公环境立柱装饰不应该有过多花哨装饰,而是应该给人以简洁大方稳重的亲身感受,立柱造型应该凸显办公的性质,使用自然色彩进行表面装饰。某办公环境立柱装饰造型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办公空间空旷大方,柱形立柱和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给人明快大方的感觉,同时以柱形立柱为中心设置了诸多办公座位,增大办公空间的同时,从根本上提升了立柱艺术风格和功能。

4.公共空间立柱装饰造型

公共空间立柱装饰设计应该表现出高档舒适和亲和力,立柱形态在不影响公共空间的基础上,将空间扩展到最大程度。公共空间立柱设计应该从外形线条以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某酒店立柱装饰造型如下图所示。

酒店立柱设计特别注意了照明和色彩之间的集合,保证整个空间一气呵成,不仅仅是视觉上面的暖色感受,而且从美学角度上看,都是极具美感和协调的。

结语

建筑立柱装饰设计应该根据建筑本身风格进行设计装饰,立柱设计应该结合色彩和建筑肌理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在不影响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增强装饰的艺术性和美化色彩。随着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建筑立柱造型装饰必定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195.

[2]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30.

[3] 世界建筑导读报,筑语传播图书工作室. 当代个性办公空间.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关于建筑造型与建筑材料的探讨 篇6

关键词:材料质感,体块形式,装饰性图案纹理,雕塑感

建筑不是纯艺术品, 但它与所有其他日用品一样, 人类在保障其使用的基础上, 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 使其能提供更丰富的精神享受。

由于人类对视觉信息的敏感, 优于听觉、嗅觉、触觉乃至建筑自身所特有的空间感觉, 所以视觉造型可以说是建筑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视觉意义上, 完全可以说, 建筑就是能住的雕塑。

与雕塑一样, 建筑的视觉意义也来源于材料质感、体块形式、装饰性图案纹理这三者。在这里如果拿建筑和雕塑类比, 首先可以很容易看到, 建筑的每一个美学流派, 都可以与雕塑的流派相对应。如立体派、构成主义等等。

如果说建筑是一种雕塑, 那么这种雕塑的最大视觉特征就是周身开孔——因为建筑需要开孔采光。然而开口部分采取不同于外墙的材料, 例如玻璃, 这就必然造成一部分建筑的外观上, 两种材料 (外墙材料和窗户材料) 互相分散点缀, 缺乏某些设计者想表达的材料整体感。

建筑师构思出很多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是建筑整体完全采用玻璃或其他透明半透明的材料, 这样建筑的外墙材料就与开口部分材料相一致而形成整体。例如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 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等等, 再比如外墙材料采用色彩光泽与玻璃类似的建筑材料如铝幕墙, 以形成整体协调的外感。这种设计方法适用于需要自然采光的建筑类型, 如办公楼等。第二是对于一些以人工照明为主的建筑类型, 用完全不透明的外墙材料, 取消开口。如剧院、电影院、商场、体育馆、博物馆等, 则外墙不需开口采光。有条件使用单一的外墙材料, 如金属、木、竹、石材, 形成雕塑感非常强的外观。例如鸟巢、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 都有非常整体的材料外观, 给人的视觉感受与现代雕塑无异。

由此可见, 使用单一的建筑材料, 弱化孔洞的感觉, 加强建筑材料的整体感是形成雕塑感的重要途径。但大多数建筑难于使用单一的建筑材料。这就需要退而求其次地寻求弱化孔洞感的途径。

当然, 周身开孔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戏剧性的景观, 有许多建筑师夸大窗的形状, 使建筑立面上窗户琳琅满目, 具有强烈的形式感。例如现代派常使用这一手法, 建筑立面上的窗口方块纵横对比, 犹如蒙德里安的抽象派绘画作品。当然这是一种比较另类的审美观念。适用于一些具有独特意味的建筑, 如商场和教堂等。

而常用的手法是加强一种材料的表面积, 减少另外一种材料的表面积, 一种为主, 另一种为铺, 主次分明。最为忌讳的是两种材料 (墙体和窗) 面积大体相当, 平分墙面。

亦即采用实多虚少或实少虚多的手法增强雕塑感。实少虚多, 用的是加法, 强调体块的咬合。有不透明材料的小体块加入玻璃材料的大体块中。在这种情况下, 建筑可以说是类似于有杂色的雕塑材料, 需要设计师因势利导地进行雕塑, 例如一块青色的翡翠, 杂有小面积的黄色, 这本来是美中不足, 但好的工匠懂得把那一小块黄色雕成一只蝉, 好的构思不但掩饰了缺陷, 而且更丰富和活跃了翡翠的内涵。类似的, 建筑中不同材料, 有B材料的建筑构件 (小体块) 做成加入或镶嵌入A材料 (主体大体块) 的手法。这里用的是加法, 强调体块的咬合。加法运用适度, 可以起到调节建筑外观单一感的作用。

亦可以采用减法, 采用实多虚少增强雕塑感。实多虚少, 给人的感觉是在大的实体体块上挖除小体块。留下了小体块的玻璃材质。人们对一件雕塑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材料质感。同样的雕塑题材, 同样是笔筒、鼻烟壶, 同样是雕一条龙。是用普通石头, 是用新疆出产的羊脂玉, 用沉香木, 用青铜或者白铜, 犀牛角, 乃至用不锈钢。不同的质感引发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羊脂玉的温润、沉香木的古朴, 不锈钢的冰冷精美。雕塑离不开材料美感。建筑也是一样。人们往往在看建筑的第一眼, 便是看它的材料美不美, 并通过它的材质便很直截地感受它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感。如一些建筑采用石材, 一眼看上去给予复古的意味。同样的建筑, 换一种材料便马上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

玻璃幕墙给人予晶莹透亮的感觉, 石材给人予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感觉, 不锈钢给人予精美和高科技的感觉, 木幕墙给人予文学感和古朴情调感, 竹给人予田园的感觉。涂料则往往塑造出零线脚零分割线的墙面, 给人予几何美感, 最适合于现代派建筑。而面砖既不是砖、木等传统材料, 又包含了大量分割线而削弱墙面整体几何美感, 是一种介于现代美感和传统美感的中庸材料, 适合于后现代建筑。

由于审美疲劳, 人们只会对独特的材料产生关注的欲望。某些材料已经司空见惯, 人们就会把它当作普通的背景而忽略掉它。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就要使用一些比较独特的材料, 独特的材料可以提升建筑的审美价值。一些新材料如劈离砖, 刚开始时候以新颖的质感, 引发大众的关注, 而如今由于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已经见多不怪, 不再具备审美价值。一些传统材料如砖、石、木, 在现代加工后, 具有崭新的纹理和色泽, 大众一眼便能判断是现代新颖材料, 他们与抽象的几何形式相结合, 同样也具有强烈现代感。

根据视觉审美心理学, 高档的、新颖的、崭新的、色彩鲜艳的、对比分明的材料更容易引起人的关注。建筑上一个体块一种材料, 几种材料质感色彩对比分明、互相衬托, 体块之间用加 (咬合) 的关系, 大体块局部使用减 (挖除) 是最能体现现代感雕塑感的。

当然也有同一块墙面采用不同材料拼贴, 由于这些材料没有起伏感, 都在同一层次上, 类似一副拼贴画, 实际上属于装饰性图案纹理。如KPF设计的很多办公大楼, 铝板和各种不同色泽的师材相间, 富于装饰性。这实际上是包涵了一种古老的审美意味。工业时代以前的世界建筑, 由于科技尚未发达, 可以选择的建筑材料极为有限, 东亚为木、西亚为土、欧洲为石, 因此材料质感的美学因素不被重视, 同时由于结构类型的单一, 体块形式都很单调,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美学元素是装饰性图案纹理。通过各种装饰性图案纹理, 增加建筑的文学性, 增强美感。进入工业时代, 首先在与工业美学相应的抽象派审美观念的引领下, 简洁纯粹积木般的体块形式成为重要的审美元素;其次人类处理结构能力的高超发展为体块形式的多样化、夸张化、动态化提供了技术保障;而计算机绘图的介入, 为一些三维空间感很强的体块形式如扭曲的绘制, 提供了便利。三方面因素的合力, 使得建筑体块形式空前丰富起来, 方的、圆的、三角的, 倒三角的, 扭曲的, 离散的。体块形式成为重要的审美元素。

在材料质感方面, 建材品种的空前丰富, 使得建筑设计者的选择多了起来, 象古代一种建材使用千年, 一个街区都是一种建材的历史结束了, 建材开始象流行时装一样, 具有了流行性。就好象一件普通款式的服装用上了独特的衣料业会引人注目一样, 普通的方盒子建筑用上了独特的建材也会引人注目, 我国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在大型现代建筑中, 使用一个很简洁的体块形式, 然后配以新颖建材取得强烈视觉冲击力已成为最新的设计流行趋势。例如我国的国家大剧院, 汉诺威世博会匈牙利馆等等。

在装饰性图案纹理方面, 由于装饰性图案纹理与现代建筑简洁抽象的审美观念风格上有所抵触, 所以现代建筑上的装饰性图案纹理趋于简化, 一般不使用附加的线脚和图案, 只运用和夸大功能性细节 (如分割线和勒脚) 和功能性构件来作为装饰性图案纹理。这些功能性细节和功能性构件亦常采用简洁抽象的体块形式与主体保持风格上的一致。

现代建筑亦有采用额外的构件来做装饰, 比如现在流行的模仿KPF的构架。这些装饰性构件亦采用简洁抽象的体块形式。

可以看出, 现代建筑往往追求新颖体块形式、新颖材料和新颖结构。尽可能减少线脚和分割线等装饰性图案纹理。而传统建筑则注重线脚和分割线等装饰性图案纹理。一些当代建筑大体上采用现代建筑的手法, 同时又运用了大量的线脚和分割线等装饰性图案纹理, 实际效果是减弱了雕塑感和现代建筑的简洁抽象美感, 但同时具有一种传统的文化意味, 表达了文脉。这种后现代的设计手法比较适合用于一些需要表达地方文化的建筑上。

实际上建筑审美就是在简洁和单调、传统和现代、独特和怪异之间寻找平衡、把握火候。传统到什么程度、现代到什么程度, 简洁到什么程度不是单调, 独特到什么程度不是怪异, 都有赖于建筑师结合环境和建筑自身性质赖把握。

大跨度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造型 篇7

建筑从产生之日起就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体。建筑的造型应该也必须是结构形态的真实反映。传统的建筑模式, 无论从西方古典建筑, 还是中国的古典建筑, 其产生和演变都离不开结构技术的主线。在近现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结构的发展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不仅直接作用于建筑本身, 而且对建筑审美观也起到了很大影响, 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运用结构技术来构筑建筑形态, 将技术美学体现在设计构思中, 从而形成全新的建筑形式。

结构应该成为建筑形象表达的一种手段。但是, 对于如何较好地运用这一表现手段, 尚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反省, 在此基础上, 才能形成比较完整和可行的设计方法。

在建筑设计中, 选择结构形式不仅是结构工程师的工作, 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现代建筑的特点是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高度统一。建筑师只有对各种结构形式的基本力学特征和适用范围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自由地进行创作, 把结构形式与建筑造型融为一体 (如图1) 。

1 拱结构及其

1.1 拱的受力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拱是古代大跨度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由于拱呈曲面形状, 在外力作用下, 拱内的弯矩值可以降低到最小限度, 主要内力变为铀向压力, 且应力分布均匀, 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 比同样跨度的梁结构断面小, 故拱能跨越较大的空间。但是拱结构在承受荷载后将产生横向推力, 为了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必须设置宽厚坚固的拱脚支座抵抗横推力。常见的方式是在拱的两侧作两道厚墙来支承拱, 墙厚随拱跨增大而加厚。很明显, 这会使建筑的平面空间组合受到约束。拱的内力主要是轴向压力, 结构材料应选用抗压性能好的材料。古代建筑的拱主要采用砖石材料, 近代建筑中, 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拱, 有的采用钢衍架拱, 跨度可达百米以上。拱结构所形成的巨大空间, 常常用来建造商场、展览馆、体育馆、散装货仓等建筑。

1.2 拱结构的建筑造型

拱结构的造型主要取决于矢高大小和平横拱推力的方式。拱的矢高对建筑的外部轮廓形象影响最大。矢高小的拱, 外形起伏变化小, 呈扁平状, 结构占用的空间小, 但水平推力和拱身轴力都偏大。而矢高大的拱, 外形起伏变化强烈, 产生的水平推力和轴向力都较小, 但拱身材料耗费量多, 拱下形成的内部空间大, 拱曲面坡度很陡, 当采用油毡屋面时, 容易出现沥青流淌和油毡滑移现象。所以矢高大小应综合考虑建筑的外观造型要求、结构受力的合理性、材料消耗量、屋面防水构造等多种因素。通常拱屋顶的矢高为拱跨的1/7-1/5, 最小不小于1/10。采用油毡屋面时, 矢高不应大于1/8, 混凝土自防水屋面的矢高一般取1/6。

如前所述, 拱是一种有水平推力的结构, 解决水平推力的方式不同, 建筑的外形也显然不一样, 通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2.1 由拉杆承受拱推力的建筑造型

在拱脚支座处设水平拉杆来抵消拱推力是最常见的方法, 其优点是支承拱的侧墙 (或柱) 不承受拱推力, 大大简化了支座的受力状况, 可使拱身和桩断面减小。根据使用功能和造型要求, 可以处理成单跨、多跨、高低跨, 平面布局灵活, 形式多样。

1.2.2 由框架结构承受拱推力的建筑造型

在拱的两侧设置框架来抵抗水平推力是又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但框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拱脚与框架连接要防止发生水平位移或倾斜。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造型要求, 框架之间可以布置单跨或多跨。

2 刚架结构及其建筑造型

2.1 受力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刚架是横梁和柱以整体连接方式构成的一种门形结构。由于梁和柱是刚性结点,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柱对梁有约束作用, 因而能减少梁的跨中弯矩;同样,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 梁对柱也有约束作用, 能减少柱内的弯矩。刚架结构比屋架和柱组成的排架结构轻巧, 可以节省钢材和水泥。由于大多数刚架的横梁是向上倾斜的, 不但受力合理, 且结构下部的空间增大, 对某些要求高大空间的建筑特别有利。同时, 倾斜的横梁使建筑的屋顶形成折线形, 建筑外轮廓富有变化。由于刚架结构受力合理, 轻巧美观, 能跨越较大的跨度, 制作又很方便, 因而应用非常广泛。一般用于体育馆、礼党、食堂、菜市场等大空间的民用建筑, 也可用于工业建筑, 但刚架结构的刚度较差, 当吊车起重量超过100k N时不宜采用。

2.2 刚架结构的形式

刚架按结构组成和构造方式的不同, 分为三铰刚架、两铰刚架, 无铰刚架, 无铰刚架和两铰刚架是超静定结构, 结构刚度较大, 但当地基条件较差, 发生不均匀沉降时, 结构将产生附加内力。三铰刚架则属于静定结构, 在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时, 结构不会引起附加内力。但其刚度不如前两种好。一般来说, 三铰刚架多用于跨度较小的建筑, 两铰和无铰刚架可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

2.3 钢架结构的建筑造型

刚架结构常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为了节约材料和减轻结构自重, 通常将刚架做成变断面形式, 柱梁相交处弯别最大, 断面增大, 铰接点处弯矩为零, 断面最小, 所以刚架的支柱断面呈上大下小。根据建筑造型需要, 立柱可作成里直外斜, 或外直里斜。刚架多采用预制装配, 构件呈Y形和r形, 用这些构件可组成单跨、多跨、高低跨、悬挑跨等各式各样的建筑外形。

3 桁架结构及其建筑造型

桁架是由杆件组成的一种格构式结构体系。杆件与杆件的结合假定为铰结, 所以在外力作用下, 杆件内力为轴向力 (拉力或压力) , 而且分布均匀, 故桁架结构比梁结构受力合理。桁架的杆件内力是轴向力, 而梁的内力主要是弯矩, 且分布不均匀, 梁的断面大小常以最大弯短处的断面尺寸为整个梁的断面大小, 因此梁的材料强度未得到充分利用。桁架内力分布均匀。材料强度能充分利用, 减少材料耗虽和结构自重, 使结构跨度增大。所以桁架结构是大跨度建筑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主要用于体育馆、影剧院、展览馆、食堂、菜市场、商场等公共建筑。为了使桁架的规格统一, 有利于工业化施工, 建筑的平面形式宜采用矩形或方形。

4 结论

通过对大跨度建筑造型与结构形态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4.1 从近年来发达国家大跨度建筑的结构形式来看, 以平面结构进行组合的方式占有较大比重。因为平面结构受力关系清楚, 通过适当的变形和组合, 很容易与建筑造型相吻合, 便于操作。还有, 平面结构本身又多采用空间桁架形式。即结构的空间作用是集中体现在局部而不是整天。

4.2 由于新型材料和新型结构的更新速度较以往明显加快, 一种结构技术可能尚未达到完全成熟, 就可能趋于淘汰。人们对结构形式的新颖性要比结构的其它方面更感兴趣, 造型的独特和多变是对建筑的必然要求, 这样, 结构形态设计对于结构创新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代富红, 杜佳.大跨度建筑方案创作中的结构表现手法研究[J].山西建筑, 2011年24期.[1]代富红, 杜佳.大跨度建筑方案创作中的结构表现手法研究[J].山西建筑, 2011年24期.

论建筑造型的客观设计 篇8

出水的礁石是什么?即抹煞设计的客观性, 等同艺术创作而主观臆造。

1 建筑形态的涵义客观性

什么是建筑设计构思的客观性呢?我个人认为寻求认同基础社会的集体意识, 以求建筑涵义的实效, 正是建筑构思的客观性。寻得泉脉打井, 才是井, 不顾有泉无泉乱掘, 只是窟窿, 建筑的涵义, 是需要社会的认同。方案构思易混同艺术创作, 在构思多项途径中, 最易混淆于艺术的, 是建筑涵义的实效, 是建筑涵义的表现。例如:前几年在北方地区, 住宅和宾馆设计中, 哈、齐、牡、佳黑龙江四大城市, 都出现差落几层的T型建筑造型, 且顶层为了造型需要, 又增加一层高空间的起脊, 可能这一方案, 一类仿古, 却无时代精神。二类单纯求新, 不顾地方古建筑特点。三是不顾地方气候特点, 一味追求造型艺术, 造型是独特、新颖了, 却出现了多面冷山墙, 造成室内温度达不到供热标准, 浪费了国家的热能资源, 起脊的空间更是无限浪费空间, 制造冷墙面, 然而, 某种约定俗成。有一定的文化历史积淀, 社会集体意识对于建筑设计是客观存在。有人在物质世界, 精神世界之外, 并列了信息世界, 它不以人们的意志所转移, 正在此中蕴含文化内涵的源泉, 表达认同的强力。我认为建筑的涵义, 不可信口乱诌, 强加于人, 而需要社会意识为前提的。

2 物质性的源泉

江海使不会水者狼狈, 海员却畅游其间。客观的物质条件与要求, 是制约, 更是源泉, 实用要求, 是设计者应对社会负责的客观准则。大师在小溪里翻船, 如米斯设计范斯沃斯小宅。将一座全玻璃的盒子, 强加给单身老太婆, 在公众间展示其私生活。这场诉讼控告了谁?主观臆造, 站在被告席上, 永在建筑史上淌冷汗。究竟是设计服从生活, 还是生活服从设计?鲍持曼认为共享中庭开一代新风。创造城市旅馆至公共建筑的新模式。此构思立足于功能, 大受欢迎, 影响深远。这是主动发掘社会的使用要求。提炼社会乐趣, 因而成功。技术与经济, 是两项苛求的制约?谁蔑视, 谁就必受惩罚。双料的畸形儿是悉尼歌剧院, 在经济技术方面, 都记录了不光彩的主观臆造, 先是十年之久, 无人承担其结构设计。后又因为力学与施工所限, 壳体变得拘谨, 对称, 失去原方案随手曲线之潇洒、优美。毕竟非艺术, 不能不受技术制约。施工中不断追加经费, 超过预算多倍, 当局难措, 直到澳方忍无可忍, 撤除伍松职务, 他不得不落荒而走。试看剖面图, 其壳体显然过分高大, 表里差距如此悬殊, 浪费可见一斑, 如此片面, 主观的设计者, 难怪再无灵气的表现。格罗庇乌斯坚持工业化方向, 从包豪斯教工住区、西门子工人村, 到晚年的预制装配体系的研究, 都着重经济的发展, 影响深远, 至今焕发着青春活力。从水晶宫到蓬皮杜文化中心, 众多高级建筑源远流长, 并极富戏剧性的创新。香港的中国银行正与汇丰银行新楼争辉, 技术何曾是制约, 倒是散发着未来梦的诗意。设计构思不能不严格遵循物质条件的客观制约, 又不会没有巧妙利用它的途径。适应客观条件, 是必要而基本方面, 利用客观条件, 更有积极意义。从苛严的物质条件中, 很可能引出绝妙构思。可见, 客观条件对主观设计者都是麻烦, 对客观构思却是高招之源。

3 总体构思的合理性

森林不是一堆叶、一堆枝、一堆杆、一堆根, 它们生为一体, 方能花繁果硕。构思生命, 还在于贯彻客观设计在实用、技术、经济和造型等多方面, 合为一体。在建筑功能设计方面, 实用要求来建设单位, 这是客观设计, 技术方面结构工程师应分析不同处理, 在保证功能合理的情况下, 进行结构设计。还要有把经济条件充分考虑进去。可见经济作为客观要素, 亦塑造建筑。除去实用、技术、经济, 尚有环境的构思。上述各方面的客观因素, 分别体现在相应方面的构思, 又有机融为一体, 成为一个客观性整体构思。水无定形, 全随地形、地质、植被等不同, 随为溪、瀑、江、湖。幽曲、或浩荡、清澈, 或混沌, 客观设计应如水, 那样客观而随和。无形而千姿百态, 不僵而无所不在。

总之, 影响设计有种种物质性与社会因素。这些客观因素交织, 决定了建筑设计以客观性为主。方案的实现, 要靠技术设计与施工贯彻。客观制约太多, 建筑要表述某种涵义, 实在艰难。以造型表述涵义, 对大量性一般建筑来说, 并非必要, 对少量特殊性建筑, 似可有, 又似可无。只要独特, 便成地方特色, 倘为公众接受, 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 受到喜爱, 有无什么涵义, 又有多少必要。建筑有审美价值或艺术性, 却不等于艺术。建筑设计是客观的, 让我们一起努力, 创造出更加新颖, 更加合理的经济适用型建筑。

摘要:本文通过一些建筑实例的分析, 从建筑的涵义、物质条件的制约、设计的整体构思、从设计到建成的整个过程等方面论述了建筑设计的客观性。

关键词:客观性,主观臆造,艺术

参考文献

[1]郑光复.建筑学报, 1990年8版.

浅谈建筑造型设计 篇9

1 功能完整性和创造性空间

设计一个建筑物,首先从建筑物使用功能入手,根据建设单位意图、设计要求等有关方面着手,按照使用功能进行设计的原理是建筑学现代语言的普遍原则。“安全、实用、美观、经济”永远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宗旨。徒有美丽的外观,而内部使用功能不能满足要求或不能发挥其效益是不可取的。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相比,更重视其内部空间的效果。简单来说,更加注意功能的划分,当内部功能适用时,不必考虑外部窗口的排列关系,在尺寸上可能有大的、有小的。所以说,功能合理性设计是远远超越物质需要之上的人类全部心理及精神的需要。 所谓建筑的整体空间,是以点、线、面的某种组合而成立的单位空间作为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说单位空间作为建筑的整体空间的构成是至关重要的。建筑,作为一个单位空间相对来说是静止的,然而在做整体空间构成时便构成动态的空间。建筑师常用各种各样的面来构成空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动态的效果。建筑不仅可以向上发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动。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做建筑设计时必须将内、外空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自然、舒适的感觉,使观者如痴如醉,陶醉在其中。

2 平面构思

建筑的平面形状设计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或者是上述几种形式的演变和组合体。平面造型主要取决于建筑师的总体构思,所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与面积,建筑技术条件和地址的具体环境。按几何平面的形状、数量以及各个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组合,在平面构成上又可分为独立式、连体式、变平面式、组合体式及自由体式。

1)独立式其特点是结构受力性能好,计算简单和施工方便。方形平面代表有深圳国贸中心大厦,圆形平面的有深圳特区发展中心大厦、香港合和中心等。其他还有等边三角形、等边菱形、风车形平面等。

2)连体式是异于双体式的独立塔楼。连体式建筑则是用一个核心筒把两个或几个对称的塔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这种平面构成可以使建筑形象更加丰富。

3)变平面式是整个建筑高度上呈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几何平面。它打破了方盒子建筑千篇一律的单调感,使高层建筑立面丰富多变,最典型例子是香港中银大厦,建筑师联想到竹子的形状,一节高于一节,下粗上细,大厦整体外部造型显示了中国人特有的气质。

4)组合体式及自由体式都是建筑师因地制宜、根据建筑格局需求而设计的,实际建筑的平面与造型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

上述几种形式的平面与立面构成是常见的建筑造型设计,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通过建筑师创造性的劳动,必然创造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建筑形象。

3 个性建筑

1)突出平整外形的设计造型较多体现在办公、宾馆建筑。

2)突出、强调建筑物的竖向线条是当代建筑师常采用的手法,它能使建筑物产生一种飘逸而上的感觉,一种直抒胸臆的情怀,常常使人联想到勃勃的生机和气息。

3)棱柱形建筑多用于高层和超高层设计,通常是表皮统一整体的清新、高耸平顶的棱柱形。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的网络式圆屋顶,就是一种完全以球面造型的建筑形式。这种结构不需要内部支柱或承重墙。这样的内部空间可以任意地划分隔断,使其具有最合理的空间和最充足的光线。北京国家大剧院就是最典型的球形建筑。建筑造型应该是活泼的,没有任何框框和限制,建筑师通过长期工作实践,严谨构思,大胆地和富有创造性地探索出现更多丰富多彩的建筑造型,因此,必须吸取、学习大师留给世人的财富,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4 细部构思

一栋建筑在考虑整体的前提下,细部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正是这些细部才使建筑有了丰富的视觉感受。现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这一观点。

4.1 建筑物入口处理

建筑的入口对于建筑如同人的脸部一样重要,建筑入口,是人们对建筑产生的第一印象,是总体形象极为重要的部位。因此,建筑师精心考虑建筑入口对塑造建筑形象非常重要。不同类型的建筑,其入口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一些大型的行政办公建筑,通常加大其入口宽度、增设踏步和抬高入口标高。一些古典的行政建筑,大楼两旁往往用列柱、石狮以增强其崇高和威严。 商业性建筑入口则考虑人流和购物的需求,与室外地面齐

摘要:针对建筑造型设计的重要性,结合实践经验,就建筑造型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整体空间及平面构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个性建筑及建筑物的细部处理,以促进建筑物建筑造型的设计。

关键词:建筑造型,设计,建筑设计,整体空间

参考文献

公共环境中建筑与雕塑造型的关系 篇10

As progress is being made in the process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public sculptures have been one of main fo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e space of the city. Sculptures, which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s of the public art, have certainly a lot to do with the common attributes of the public space, which includes some space factors, such as the humanistic attributes, the functional attributes and the architectural modality and so on, and then, when the sculptures are put in the harmonious space environment, it is certain that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aesthetic language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paper is put forward from such factors: the style language, the dimension scales, the esthetic morals,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so on, which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in the aspect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and buildings , in the hope of bringing better visual beauty appreciation enjoyment to the public from the useful analysis.

引言

首先,我们把生存空间城市比喻成一个抽象的“面”。而把建筑与道路比喻成在这个空间面上排列与交织的“线”。最后把公共雕塑比喻成存在于这一空间线条上的“点”。三种因素在空间里构成了抽象的“点、线、面”的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很好理解它们在空间中的存在关系。进而,在整体上给建筑与雕塑的空间属性,定了一个大的框架。然后我们再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 、公共空间中建筑的风格样式与公共雕塑审美趋向的关系

建筑作为组成城市空间及构成城市形态的一个基本要素,对城市的形象,城市的功能及城市的肌理起到了一个空间属性上的基奠作用,进而也决定了公共空间的存在形态。而建筑造型的风格样式及审美方向,又对于公共空间的文化属性有一定的烘托与引导作用。大家都能体会到,不同风格样式的建筑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其审美韵味也不尽相同。如,当你进入到由中世纪建筑所形成的空间时,就会有一种崇高肃穆的空间感受。而当你身处巴洛克式的建筑广场空间时,因其建筑的曲面意识就会传达给你很强烈的运动感受。这是建筑风格与其审美样式对公共空间的限定。同时,也构成了这一空间所特有的审美属性。进而,使我们在进行雕塑创作设计时要充分思考与之相适应的造型因素,使得雕塑的造型语言紧密地与这一特定的空间氛围相结合,并对建筑的形体语言有一个连接的作用。但这种连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内容上的连接、形式上的连接及材质上的连接等手段或综合运用。意在适应建筑审美方向的同时,突显其公共空间的文化属性,使观众在视觉审美上消失一种突兀感,使空间在和谐之中提升艺术的情趣。

二 、公共空间中建筑的尺度、体量与雕塑造型的关系

上一节中,我们是从视觉审美的角度来探讨两者的关系,而建筑作为一个空间中存在的实体,其空间的尺度与体量也对雕塑的造型起着一定的影射作用。因为,不同尺度与体量的建筑所围合的空间形态不尽相同。如有横向的空间延伸和纵向”的空间延伸等空间变化,进而也会给公众带来不同的空间感受。且雕塑在这一空间里是借于建筑与人之间一个调节的要素,通过对雕塑造型尺寸的控制,可以来缓解建筑在空间尺度上给人带来的空间压力,在活跃生活空间的同时,拉近了建筑与人之间的视觉距离。使纵向的建筑空间有一个阶梯状的空间变化,同时也可以增加雕塑的互动意识,使公众在参与的同时延伸了建筑空间的人文理念。进而,拉近了建筑于公众之间的距离,使建筑空间变得更加人性化。

同时,也可以利用对雕塑造型体量上的控制与建筑物实体进行空间上的对比。进而消解建筑体量的空间单一性变化。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置身在一个体量巨大的建筑物之前时,因其空间单一,且视觉上又要处于一种仰视的状态,就会使我们产生一种自我消失的失落感和心理压力。这是由于体量较大的建筑,其空间形式在相当程度上有单一性的空间倾向,所以会给人带来一种空洞乏味的视觉感受。而在这种特定的空间状态下,雕塑的造型可利用镂空、解构、线材造型等创作手法,在消解自身造型体量的同时,与建筑的实体空间形成一种互补性的对比,使两者在空间中有一种虚实的对比变化。在消解建筑体量单一性的同时,既丰富空间的表现语言,同时,也给公众带来一种视觉审美上的变化与审美心理上的满足,也减弱了建筑体量的空间张力,拉开了建筑与雕塑之间的空间视觉维度,使观众产生广阔的空间想象,又调节了公众的视觉心理。

三、建筑的材质色彩与雕塑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与之相符的建筑风格。同时也正是在各种风格审美的建筑作用下,才赋予了材质和色彩一种美的语意,使它们在公共空间中成为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对公共雕塑的造型创作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方向性指引。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材料与色彩的开发和运给当代的公共雕塑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和诸多的形式展望。但对于它们的运用不应只是一种文化意识的体现,而更应折射当前人类思维理念的传达。涉及到雕塑与建筑的结合关系时,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结合。一种是,在和谐中体现与提升建筑材质色彩的空间关系。第二种是在对比中给建筑材质色彩一个互补性的空间提升。根据以往的创作经验,在雕塑的设计之前必须要对其空间现状有一个具体的分析。包括空间的公共属性,公众的审美方向和功能属性等一系列空间因素,都要有一个具体的分析思考过程。这样才能使我们更明确对于雕塑造型材料,及尺寸和色彩的和谐方向等相关的思考。有了这些因素的思考之后,我们才能综合空间中的审美需求进行创作。首先,在和谐建筑材质与色彩的时候,我们可以选与建筑相似的材料,或与建筑视觉感受相同的材质。如混凝土建筑——石料,砖混建筑——青铜,钢结构建筑——抛光材质等。这样可以在视觉上使两者融为一体,消失视觉上的突兀感,对建筑起到一个装点与美化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空间的艺术审美高度。而在色彩的运用上,一般选用与建筑色彩相类似的色系,并在其中选择明度较暗或较高的色彩(包括具有反光性质的镜面材质),意在凝聚建筑空间的视觉焦点。同时,这样的处理也可拉大建筑与雕塑之间的色彩层次,进而增强空间色彩的立体厚度,丰富公众的审美视域。“亨利.摩尔”为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所作的《斜卧像》,就是采用了洞石作为雕塑的创作材质,不但在材料语言上有一个与建筑背景的连接,而且在色彩上也和谐了建筑空间审美语意,很好地对建筑空间起到了装点和美化的作用。

其次,雕塑与建筑的材质和色彩协调上也可选择对比的关系,但这要由公共空间的功能属性来决定,大多都体现在老城区的空间改造上。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其空间的属性与功能也会有与之相应的改变。要想赋予空间以新时代的活力,可以拉大雕塑与建筑材质和色彩的对比。进而,利用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来调动空间视觉审美活力。如运用 石材建筑——金属(抛光,喷色),砖混建筑——玻璃(综合材料、线材)等手法,意在对比中求得一种视觉上强烈的反差,进而使公众产生一种思想上的反思。而雕塑色彩的设计上可选择与建筑物色调的纯度和明度有着较大差别的色系。通过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来打破空间中原有的色调体系,同时营造出一种活跃的空间气氛。“亚历山大.考尔德”的作品《高速度》,作品的材质色彩与空间形成强烈的反差,在突显作品视觉冲击力的同时,给原有空间也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艺术气息。

另外,雕塑和建筑的材质与色彩对比语言的应用,更有利于消解建筑的材质与色彩给人带来的单一性的视觉感受,使公众在雕塑造型与色调的调节下,感受到建筑温馨的一面,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公众视觉审美上的疲劳。给公众一种艺术审美的高级享受。

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大艺术的时代,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敞开了他们各自的界限,这其中也包括雕塑和建筑。从学科的角度两者都有其各自的研究方向,但从形式上都从属立体的造型艺术。尤其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从材料和技术上给予了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我认为两者应打破那种借鉴与互补的关系,更应走向一种融合的高度,给空间以最佳的造型方式,来营造最适合公众审美需求的空间氛围,使我们的生活空间更美好。

参考文献;

1.《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M.(德)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翻译 潘耀昌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 2004 年

2.《现代环境中的雕塑设计》M.作者 吴顺平(山东美术出版社)济南1989 年

3.《公共雕塑》M.作者 温洋(机械出版社)北京 2000 年

4.《共公艺术在中国》作者 孙振华鲁虹(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香港 2004 年

5.《公共艺术时代》M.作者 孙振华 (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3 年

现代建筑立面造型细部设计 篇11

1.1 建筑的使用功能

不管是建筑的整体设计还是针对局部设计, 最先考虑到的就是建筑自身的使用性。从现代建筑设计发展来看, 都是从建筑基本的使用功能方面进行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 做好市场分析以及考虑建筑的实用性能、功能方面以及经济性能等, 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实用性能的分析就是要重视建筑内部空间带给人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也要对内部空间考虑到是否有进一步的深入, 是否对外部或者整体设计有限制等;功能方面就是需要满足人们的居住环境, 比如说阳台的空间设计, 窗户的方向设计、楼梯的宽窄设计等方面是否能达到人们的要求;经济性能就是要提前核算建筑的总成本, 整个工程造价都要做好估算, 以便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对使用的建筑材料或者施工方法等需要资金的地方做到心里有数。对使用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后, 才能考虑对建筑造型设计或者立面设计工作。

人们经济收入逐渐提高, 对居住的建筑和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开发规模比较大, 占地面积也会很大, 尤其是居民楼或者是建筑群, 是影响城市建筑整体规划的一部分, 因此, 整体的建筑群外观造型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在设计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城市整体景观。

1.2 住宅建筑的内部或者外部的空间分布

现代的建筑的设计, 尤其是住宅建筑设计, 对整体形象要求很高, 当然对内部的空间分布要求也是很高, 做到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因此对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两点, 一是单体的结构设计要结合整体结构;二是内部设计要有可开发的空间。

第一, 对住宅区的外围环境进行考虑, 特别注意的是住宅区要与城市连接的道路景观相结合。比如公共道路周围的建筑会有很重要的经济或者商业价值, 对这些重要位置的建筑造型要特别设计。同时要考虑整体的协调性, 对沿街的商业建筑要做出适当的序列处理, 因为建筑本身就有秩序性。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 既发挥它的商业价值也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第二, 对住宅建筑来说, 居民可能更在意的是建筑区的内部环境。比如说, 住宅的入口设计、小区内部的道路景观以及公共空间的休闲场所等。因此, 对这些半公共空间的造型设计应该是设计者重点注意的地方之一。结合当地环境和地形创建休息区等, 丰富造型, 促进邻里交流。对住宅区的半公共空间设计时, 需要对小区入口做好处理, 使居民一进入小区内部就给人安静的氛围, 对公共绿地要留有足够的空间, 对小区内部的各栋建筑要留有足够的距离和空间, 给居民带来舒适的居住环境。

第三, 对建筑的灰色空间设计中, 比如建筑的一楼大厅属于公共空间, 走廊、楼梯以及楼梯拐角的空间也属于公共空间, 这些就属于灰色空间, 对于这些灰色空间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全面的考虑问题。做好底层空间的结构设计, 处理好住宅区过度空间的造型处理, 确保居民在进行邻里交往的时候有良好的公共空间, 确保建筑区内的公共道路和公共绿地等自然景观和谐一致。

第四, 从人们的角度来看, 建筑的造型设计、整体的形象、建筑的立面设计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能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好的建筑设计特别是住宅建筑, 要处理好小区的入口位置、公共景观、公共走廊等, 在与周围和谐的建筑融为一体时能突出自己的个性。

第五, 对一些综合楼来说, 有住宅用处也有商业用处, 其复合功能比较多。比如说一些综合楼, 底层用于商业用途, 上面的楼层用于办公或者居住。设计者在设计这类的复合建筑时要考虑与周围建筑造型协调统一, 也要与周围的住宅建筑协调统一。不仅要带给人们视觉统一的效果, 也要突出独特的造型。

1.3 建筑造型与环境相结合

建筑造型要与环境协调统一, 这也是建筑设计工作需要坚持的原则之一。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的结合涉及到地形和气候条件。比如, 住宅建筑不仅要考虑到它的建筑材料、立面设计等方面, 还要做好与人文和自然环境相融合。

2 建筑立面设计的原则和设计形式

2.1 建筑立面设计的原则

(1) 细部设计需要以整体为依托。人们对建筑美的衡量标准是设计的表现以及建筑结构之间的和谐程度。整体造型的构建为细节设计奠定基础, 为具体细节的设计方法提供思路和大概方向。从本质上来讲, 建筑的立面设计是对建筑整体设计的一种细化和完善, 确保细部设计和整体设计的协调和统一。

(2) 细部设计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是局部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增强整体的设计理念的感染力, 深化设计理念的内涵, 利用细部设计体现整体设计的现代感。作为深化的造型设计, 建筑的立面设计显得更加亲近。在细节处理方面, 对建筑立面设计的构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设计过程中插入色彩搭配、节奏韵律以及比例尺度等方面。

2.2 建筑立面的设计形式

(1) 装饰性的细部设计。建筑的构建一般会用到雕饰、栏杆等容易构图的优势, 为整体提供新鲜的视觉元素, 装饰性的构建可以体现多种层次的意义, 更能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2) 构造性的细部设计。主要针对的内容是, 建筑功能、建筑结构以及建筑设计活动。建筑的细部设计表现一般是以功能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定型。构造性的细部设计它的本质是利用建筑语言来表达建筑潜在的美感和力学特征, 增加建筑魅力, 提升建筑的整体品位。

3 提高我国现代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水平的途径

3.1 规范合理的建筑市场

从目前的建筑业情况来看, 出现了很多不规则无序竞争的现象发生, 导致很多的设计公司对建筑立面造型只讲究整体或者只讲究大感觉, 不能认真仔细研究细部。因此, 需要规范建筑设计市场, 相应增加设计费用以及延长设计周期等, 只有这样才能让建筑设计师有足够的精力去仔细研究建筑细部问题。建筑设计中的细部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详细研究, 结合先进的构造技术进行实施, 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 需要设计者的耐心和强烈的工作态度, 切记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3.2 保障建筑师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的建筑师工程管理制度, 建筑设计者维护自己设计作品的合法权益, 不能被随意剽窃和更改的权利。建筑是一种公众事业, 因为建筑的公众性, 设计师设计的作品直接代表者自己的声誉, 建筑设计师需要维护自己的设计作品不能被随意更改的权利。因此, 应该提高建筑领域对设计者的尊重度和社会认同度, 增强开发商和施工单位对建筑设计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公众对建筑设计的支持度, 确保建筑设计者的社会地位, 使建筑设计者拥有专业上决策的权利。

3.3 提高建筑设计者对细部设计的认识

整体建筑是由无数的细部组成, 细部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整体建筑带给人们的感受, 以及表现出来的细部精神和情感力量。适当的比例和尺度、材料的质量、细部的节点位置与交接等等, 都是设计者设计工作的重点。建筑设计师的作品不仅局限于建筑本身, 还包括室内装修与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 这些都应该纳入设计工作中。

要提高现代建筑的细部设计水平, 不仅要提高业主方和施工方对建筑认识水平, 也需要建筑设计者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对建筑细部的设计掌握能力, 使设计的作品值得社会和时代的推敲, 而不是短暂的构筑物。

3.4 加强建筑教育的细部设计

建筑师的学习阶段, 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 在学校教学课程中增设建筑细部设计的学习, 结合实践加强学生对细部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并且从建筑的尺度、材料、技术以及色彩上等培养学生严谨的设计态度和设计技巧。

4 总结

从目前我国现代建筑细部设计出现的问题来看, 在实际的工作中, 还需要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从本质上解决出现的问题, 设计者才能够设计出精致完美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志朋.建筑形态学.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建筑造型】推荐阅读:

大空间建筑造型08-25

造型语言07-15

造型特点07-20

造型05-19

盆景造型05-22

逆向造型06-10

车身造型07-12

造型人物07-23

工业造型07-27

结构造型08-05

上一篇:齐奥尔科夫斯基下一篇:兼职档案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