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效果

2024-12-04

摄影效果(通用7篇)

摄影效果 篇1

摘要:摄影是一门要求较为复杂的艺术, 而构图是摄影艺术的骨架, 是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得以存在的前提。摄影者深入掌握摄影构图的要素及常用技巧, 能够赋予摄影作品以视觉魅力, 使摄影者的摄影技能得到充分体现。本文简要论述了提升摄影构图效果的常用技巧, 期待与广大摄影爱好者共同进步。

关键词:摄影构图,效果提升,常用技巧

引言

任何艺术的产生都有其规律可循, 摄影艺术也不例外;任何艺术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摄影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 摄影艺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当一幅摄影作品呈现于我们的眼前, 它不是对摄影物象的简单体现, 而是融合了人与自然, 综合了技术与艺术两大因素, 涵盖了摄影者的艺术构思与审美取向。即使是一样的场地, 一样的摄影对象, 一样的创作主题, 不同的摄影者也能呈现给我们不同的摄影作品, 或让我们不屑, 或让我们觉得平淡无奇, 或让我们铭记于心。

一、摄影构图的构成要素

众所周知, 掌握摄影构图技巧, 首先要了解摄影构图的构成要素。构图是摄影者思索如何运用不同办法来观察物体的过程。对于摄影者而言, 构图是其进行摄影创作所最需注意的地方, 唯有如此, 才能综合利用摄影构图的诸多元素, 使摄影作品呈现出摄影者所要表达的东西, 取得出神入化的视觉效果, 引发欣赏者们心灵上的共鸣。

通过总结归纳可知, 摄影构图主要由四大要素所构成, 即光线、色彩、影调与线条。

1. 光线

光线是摄影构图的基础与灵魂, 是它为摄影作品融入了生命, 缺乏良好光线效果的摄影作品是呆板而死寂的。正因如此, 摄影者选择并处理光线之时, 为获得优质的摄影画面, 应关注空间、方位、角度等变化对作品光影结构所形成的影响。

2. 色彩

色彩是摄影作品的必要构成要素, 对整个摄影构图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3. 影调

影调是由摄影画面中物象所展现出的明暗层次关系, 它是实施摄影构图的重要手段, 具有反映摄影者创作意图和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

4. 线条

线条是指摄影画面所呈现的形象间的连接线与明暗分界线, 如地平线、成行的树木、道路轨迹等。摄影者构图时关注画面线条的位置及形式, 能够为构图效果的提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摄影构图中常见的构图形式

自从诞生以来, 摄影技术就一直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不难看到, 在摄影构图层面已然形成一些公认的发展, 但我们不能就此将这些发展绝对化, 也不能将其生搬硬套地应用于摄影构图之中。艺术创作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摄影技术中的许多旧有构图法则为新生法则所代替, 摄影者们赋予摄影技术以活力, 他们打破摄影创作中的僵死教条, 将摄影现场状况、摄影者意图、创作主题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 在摄影构图中做自由的决断与灵活的处理, 从而创作出更符合摄影者要求的摄影作品。

三、摄影构图中的诸多禁忌

就如许多摄影者所知, 有时虽然我们掌握了大量的摄影理论, 并深入了解了摄影构图形式和技巧, 但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实践而陷入生搬硬套的泥潭, 有时也不能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摄影作品,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出现画面倾斜现象

我们时常有拍摄高大建筑物的时候, 有些摄影者为了争取空间, 故意在取景时将画面倾斜, 从而将建筑物拍全。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出现了画面倾斜的现象, 往往给欣赏者不舒服的感觉。

2. 出现画面过满现象

初学摄影的人容易将画面拍得过满, 致使照片缺乏空间感, 显得呆板而拘谨, 也不利于对照片的后期处理。

3. 出现喧宾夺主现象

有些摄影者拍摄时重景不重人, 因将镜头抬得过高, 致使所拍摄的画面景物部分过多, 而人物只占画面很少的一部分, 出现人物主体被淹没的感觉, 这是摄影中存在的喧宾夺主现象。

4. 动向空间不足现象

有些摄影者拍摄运动的物体或侧面人物时, 将动向空间留得很小, 致使画面主体偏离了重心, 给人压抑而失衡的感觉。

四、提升摄影构图效果的常用技巧

近年来, 数码相机因其卓越的摄影功能而为人们所喜爱, 但拍摄出让人公认的优秀作品也绝非易事, 这是因为摄影是一门具有极高要求的艺术。若想获得优秀的摄影作品, 需要在拍摄照片时做好框架构建工作, 一般而言, 摄影构图方面有如下几种的常用技巧:

1. 讲究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人像摄影颇为重视主次分明这一技巧。这是因为人像摄影以自然人为摄影主体, 要求对前景和后景做合理的区分。但现状是, 许多摄影者拍摄出的照片中人像过小, 甚至看不清照片中人物的表情。究其原因, 是摄影对象过于接近景物, 距离镜头偏远, 致使人物与背景处于同一位置, 增加了区分前景与后景的难度, 使摄影作品失去了重心依托。为解决上述难题, 摄影构图时应力求保持画面结构的紧凑, 在众多的拍摄对象中选取一个点, 使其成为摄影作品的重心, 可以是一个小建筑、一座小桥或一个桌子, 这样的中心将画面整体联系起来, 使整个摄影作品主次更为分明, 重点更为突出。

2. 讲究构图形式、参照典型

摄影构图形式多样, 优秀的摄影者善于参照典型, 根据画面需求来选取适合的构图形式, 如对角线结构、井字结构和框式结构等。如对角线构图形式, 连接画面的两条对角线, 画面中央会形成交点, 这一交点是摄影者摄影时的参照点, 用来参照摄影的发散、汇聚等效果;如井字结构, 通过井字形的四条直线, 画面被平均分割, 画面上会出现四个交叉点, 而这四个交叉点则成为摄影者放置摄影主体的绝佳位置, 从而取得好的摄影效果。

3. 讲究背景整洁, 凸显主题

杂乱的背景画面会对摄影作品形成干扰, 不利于其表现自身主题。摄影并不是对所见到的景物或人像的简单记录, 而是为了

浅谈摄影作品中符号语言的表达

张秋雯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作为视觉艺术的表达, 摄影已经能够通过图形符号语言引导读者理解画面意义, 在摄影作品中, 理解和传达所代表的意义不同, 对于视觉表述而言也别无二致, 不论表达的内容如何, 表达方式和载体本身就构成某种意义, 即现实意义和美学意义, 两种意义的融汇贯通构成摄影作品独特的艺术。

关键词:符号;双重性;摄影作品

符号某种意义上指代某种特殊事物, 这种事物会在人的心理上形成图像, 图像就代表事物的结果, 是客观存在的。摄影作品以逼真的视觉图像来储存和传达信息, 通过摄影获得逼真图像再现客观事物, 图像语言、文字表达都属于符号的表述语言, 使摄影作品具备图像符号的基本元素, 提高表达和再现能力。

一、符号语言是摄影作品的灵魂

传统观念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摹仿和再现, 符号作为摄影艺术的一种传播方式, 它对摄影创作的意义不只在于形式方面,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更关注符号本身所体现出的人文内涵。在一幅创作作品中, 画面构成离不开三种符号元素的交相呼应, 模拟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 如象某类征符号所指代的并没有逻辑上的联系该符号是建立在后天的学习认知的基础上的理解, 象征符号的识别要依靠观者了解并掌握的它们的关联关系;同象征符号不同, 指示符号就显得略直接些, 如“烟”就是火的指示符号。对同一符号的不同运用, 在摄影艺术创作过作品中创作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

摄影作品当中加入符号的特征, 使我们能突破传统, 系统的了解艺术。皮尔斯提出的“符号三个层面”[1]也对摄影作品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作品本身具备符号意义, 同时也具备三个层面关系, 对画面的第一感触、感觉;回到真实的画面反应;以及心理活动层面, 他会形成关联既以约定共识的方式把符号和具体的被指代元素进行串联。

二、艺术双重符号结构对摄影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生活中, 如果在拍摄照片是使用不同类型的胶片、不同的背景布光、不同的取景和聚焦方式都会得到不同的照片效果。我们拍摄同一个物体, 最终获得的照片意义也会互不相同。一张有颗粒感的照片会带给人怀旧感, 一张特写使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照片人物的表情和心理活动上, 这一过程中把对图像手法含义的了解和认识加入到了照片的意义读取活动中, 比如焦黄的照片就理解为有年代的老照片等等。符号的表意具有现实意义, 是审美意义的基础, 拓展了形象思维空间, 开创了能通过图像来获得信息以及含义的艺术环境。欣赏摄影作品时根据符号的表意进行理解, 这个过程也是主观随意的, 被赋予图形图像的意义是以读者后天习得的规则或经验为基础的, 但这种主观理解不能停留在

再现这些东西, 凸显其主题与内涵。

结语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 是摄影者的创作结晶, 是摄影者依据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的选择与布局, 其摄影画面的处理严谨而具有章法。摄影构图体现出摄影者的摄影技能及艺术修养, 也体现出摄影者的艺术创造能力。对于摄影者而言, 摄影构图艺术是我现实意义上, 仅仅用现实符号来解说。对于图像的解读不仅要肯定艺术客观存在的意义, 也要了解其主观内涵。摄影艺术画面上所记录的图像是摄影艺术形成的必要元素。如果没有这层含义, 那么摄影艺术会显得空洞, 缺乏灵感, 没学上也将会无所凭附。如著名的《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这幅作品是二战期间所拍的。在纽约时代广场上, 当二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一位海军士兵狂喜不已, 搂住正在身旁的护士便热烈地亲吻。他与护士其实并不相识, 而周围的人看到之后都报以微笑, 这样的画面直观反映了战后人们的轻松心情。这幅作品作为二战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 同时也成为了人类美好爱情的见证。作品发表于《时代》杂志, 它没有任何雕琢, 清新自然。四十年之后摄影者阿尔夫德.伊森斯塔特找到了作品中的士兵与护士, 他们已有了自己的家庭, 子孙满堂。又如作品《乡村医生》作者是尤金史密斯, 拍摄于1948年。史密斯曾作为战地摄影师拍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他认为纪实摄影在拍摄前不仅要对画面进行主观的安排, 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拍摄的画面内容能够被读者理解和领悟。就像《乡村医生》中所拍摄的这位的医生, 他端着几乎末碰的咖啡, 抽着烟, 史密斯用他独到的眼光捕捉着他所观看到的人生感觉。此时的乡村医生不仅仅是医生的身份, 同时也能被理解成为一种艺术上的符号, 具有审美意义, 在摄影史上留下烙印。

创新自古就是艺术的灵魂, 摄影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登场就必然会衍生出多种表现形态。语言符号作为摄影作品与读者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 成为人类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在摄影创作过程中, 创作者借助语言符号来使自己的创作思想得以表达、感情得以传达。艺术家不管是用它来展现真实、记录生活还是创造艺术都取决于艺术家个人的感情和审美情趣。作品表现力也随艺术家的胸襟、素养和观念而富有无穷变化。“从哲学意义上来看, 思想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思维是语言的‘内核’, 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摄影艺术符号作为一种具有结构层次的艺术符号是具有美学意义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观者的欣赏对象同时也是对现实反思的对象, 显示了创作者与观者对艺术含义的体验。

注释:

[1]第一层面-某种感觉.第二层面-某种事实.第三层面-某种心理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春时.艺术符号与解释[M].湖南文艺出版社.

[2]潘嘉来.摄影艺术对文化的贡献[J].新华文摘, 1998.3.

[3]顾铮著.真实的背后没有真实[M].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4]邱志杰著.摄影之后的摄影[M].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5.

们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建军.摄影构图元素与其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12期

[2]胡晨;赵虹.浅析摄影艺术构图与绘画艺术构图[J];大众文艺;2012年第03期.

摄影效果 篇2

摄影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构图的概念,掌握构图的基本要求和各种结构构图形式。

重点:构图的基本要求

难点:各种结构构图形式。教学程序:

一、引人课题

展示两幅不同类别的摄影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提问:两幅作品它们在构图形式美方面有什么相同或不相同,画面这样处理对作品意图的表达有什么用处?进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摄影艺术的创作,在对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谁都想拍摄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当你很熟悉了解自己的照相机和各种感光材料的性能并掌握了一定的用光,布光知识和技法;当你把镜头对着人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对着雄伟的建设场景和壮丽的山河风光,你考虑的一定是如何构成一个理想的画面,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象来。也许就在这个决定作品命运的一瞬间,你深深地感到构图是那么重要,那么关键。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因此,研究摄影构图的实质,就在于帮助我们从周围丰富多彩的事实中选择出典型的生活素材,并赋予它以鲜明的造型形式,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摄影艺术作品。

(一)构图的概念

1、什么叫“构图”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构图还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叫“意匠”。意匠的精拙,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概括地说,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则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2、构图的目的

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物象-人、树、房或花的时候,应该撇开它们的一般特征,而把它们看作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和立体物的结合体。通过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视觉美点。也就是说,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作为摄影者,不过是善于用眼睛渤视大自然并把这种视觉感受移于是画面上而已。

但构图不能成为目的本身,因为构图的基本任务,是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

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这话可真切地表达了构图的目的。

3、构图的性质

构图和设计可以通用,因为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设计的精确概念和它的原始含义是构思,即艺术家为了明确而动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适当安排各种视觉要素的那种构思。

构图不仅指具体操作,而且还意味着把整个形态作为与复杂的摄影规则相联系而描绘的对象,把自然物象引入到一个现实的境界,成为不同于自然的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任何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一个复杂的思想艺术的统一体。作品的复杂性是由生活的复杂性决定的。然而在画面处理上贴切自然,五彩缤纷,浑然天成,绝少斧凿痕迹,这是什么缘故呢?原在就在于摄影者在创作时,就象“工师之建宅”,经过一番选择提炼,筹划安排,组织结构上下了功夫,在“经营位置、置阵布势”中体现了摄影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匠心独运。因此,我们在创作中一定要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安排,巧思结构,精心布局,突出主要的方面,强调出本质的东西,并把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到鲜明的形象组织中去。

构图学就是要研究一切构图的结构形式和规律,研究构图结构的原理和原则,研究构图和各种思维形式的对应关系。构图学必须建筑在全部思维科学的基础上。但构图是否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规律,至今人们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画无定法”,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情感思想内容更是纷纭复杂,所以谁也讲不出构图结构的规律。恩格斯说“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因此可见,规律就是普遍性的形式。实践证明,构图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中国画论时的“经营位置、布置、布局、结构、光色”等都是有关构图规律精辟论述。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结构称为“章法”或“布局”,“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位置经营如同围棋,下子格格皆可落,切勿乱迷。素纸也可处下落墨,切记不可胡乱抒笔。棋有棋路,画有画理,一笔走失如棋败局。古人将章法(构图)比作下棋,摄影变如此,也要有一定的章法与布局,置阵布势。

因此构图称为画面总要,所谓总要就是纲要、概要的意思,画面构图象写文章一样,做到有章有法,有次有主,相互呼应,虚实对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疏密无间等的构图规律,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的统一,这就是构图最终的目的。

(二)构图的基本要求

构图的基本要求是丰富、简练、有表现力。应该力求使整个画面干净,避免多余的物体出现在画面上影响主体。而且应以不同的表现方法,强调和突出想要表现的内容。

1、丰富——就是整个画面不拘一格,不呆板,无论是画面的形式还是画面的效果都是多样而不是单一的,被摄体无论是外观还是形状都应该多元化,这样整个的画面效果才会比较自然美观。

2、简练——整个画面的效果应该为主体服务,画面中那些可有可无的景物应该删去。因为整个画面的范围是有限的,不能因为一些多余的景物和个体影响整个画面和主体的效果。

3、有表现力——在安排景物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尽可能地让被摄体突出的原则,同时也兼顾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样拍摄出来的效果才会更有吸引力。

(三)构图的各种形式

1、线条——摄影要在画面中表现万物的形象美,就离不开线条这个基本因素。线条不仅具有形式美,而且还富有情感色彩,如果在画面中选用得当,可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1)线条的造型美

画面是用点、线、面结构而成的。线条在画面中的艺术职能,是连接各个物体或块面,使支离破碎的被摄体富有整体感,形成连贯的结构;线条又可使画面的块面分切明显,经纬清晰,主次分明,呈现出骨架脉络。线条的种种结构形式都有利于形象的塑造。如何在实景中提炼线条的美感?首先通过拍摄角度来强化线型的表现力。拍照时,我们围绕主体,通过相机的取景框仔细观察,选取最佳的拍摄点,使线条富有美的形态;其次,注意景物早晚的光影变化,即物体上明与暗的交界线,以及物体被照射而形成的投影线条,这类线条结构是根据光源方位变化而变化,形式简洁优美,清新悦目。

画面是两度空间的平面。为使它具有立体感,就要运用线条的透视规律,给人以三度空间的印象。因此,线条透视是画面空间造型的一个主要因素,它研究的是三个坐标向的点、线、角、面、体,伴随着视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画面线形的远近、大小、粗细,以及线条的发散与聚集,都随着视距变化而变化。因此。在画平面上能通过线条体现出物体的空间位置和深度,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态。

我们欣赏一幅线条比较突出的摄影画面时,视线往往会不自觉地随着画面的线条进行视点位移,最终被引向画面的主体或中心。画面中的线条对读者具有指向的引导作用,它用自身的走向来约束人的视线外流。我们在处理画面的线条造型时,要掌握这个特性,用线条抓住读者的视线,使其一步一步地了解画面的中心含意。

(2)线型的系列

线条指被摄体具有明显的线性结构,使得在画面中可以形成的一些线条,如轮廓线、地平线等。线条构成的作品是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线条的形式有很多,线型可分为两大系列,直线和曲线。硬线条的折线是直线向曲线的过渡,是两者的组合。

直线——可分为垂直的竖线和水平的横线以及有斜度的倾斜线。

竖线:给人有力、坚实、庄严、高耸的感觉。由于垂直竖线的透视汇聚,会使被摄体显得高大宏伟。若是单调、平行的垂直线则给人以沉闷、呆板之感。

横线;像画面富有静态美,它平稳而变化小,行进徐缓。横线条构图其画面视野开阔,场面壮观,宜表现宽广深远的场景。如拍摄清清的河水,静静的湖泊等景物。画面中的水平线能使构图均衡,但是又有单调之感。可用小的物体加以点缀,改变平静的线条,使之有变化。此外,横线结构也适于拍摄海洋、高山,农村一望无际的大地等。画面的横线构图,一定要注意水平线的位置,否则有等分画面之弊。

斜线:一般指上升或下降的,有变化的坡形线条,它具有运动的趋势,适于表现运动的物体。它有较强的视线引向作用,引导观众的视线到达主体,最能突出主体。它还有较强的透视感,可增强画面的纵深度。

曲线——曲线是富有自然美的、情感浓郁的、造型能力强的线条,在选择景物的曲线时,只能因势利导,使曲线的自然美上升到艺术美,曲线才有艺术的价值。曲线在画平面中或上下弯曲行进,或向左右两侧弯曲,或向画面的纵深远行,使画平面增强三度空间性。而波浪式行进,螺旋式旋转,蛇形蠕动的曲线,不但能加强画面的纵深感,而且线形弯转,流畅活泼,富有动态。

使用线条结构画面,不仅整个画面效果鲜明突出,而且画面具有一种和谐的美。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切忌贪多,过多的线条会让整个画面显得凌乱不堪、没有章法。

2、和谐

和谐就是按照烘托主体和保证画面完整的原则,把画面的各个部分协调地安排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整体。和谐分为均衡和对称两种。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1)均衡和谐

均衡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的对比。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画面结构的均衡,除了大小、轻重以外,还包括明暗、线条、空间、影调……等均衡的作用。如图所示。

(2)对称和谐

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常可见到,特别在舞台摄影中用的较多。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的,拘谨的和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为多。

每一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以中心为界限,界限两边的物体的数量、形状、大小等基本一致。对称和谐的画面显得稳重和庄严,一般可用于拍摄建筑、风景等。但是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画面有些死板,缺乏生气。如上图所示。

3、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种差异很大的物体放置在同一幅画面中,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产生对比,以达到增强表现力的效果。对比的类型和作用如下:

影调对比——借助景物明暗反差不同来进行对比,一般以明暗的和暗淡的进行对比

动静对比——利用比较慢的快门,拍摄运动着的物体,利用运动物体的模糊和清晰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动体的动感效果

虚实对比——利用大光圈镜头适当提高快门速度的拍摄,把背景虚化处理,与清晰的主体做对比,以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形状对比——用小衬大,以低衬高,以短衬长等等,用不同的物体外形来进行对比,使其效果更加突出

4、结构图形

结构图形是运用一些平时熟悉的形状来安排画面,使各种景物都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到的效果更加和谐、统一。

(1)平衡式构图——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变化式构图故意将主体安排在某一角落或某一边,能给人一思考和遐想的空间,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这种构图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对角线形构图是最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之一,把主题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衬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画面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构图表现方法,利用了斜线作为主要的构图形式,因为斜线具有动感。在对角线构图在画面中,线所形成的对角关系,使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动式,表现出纵深的效果。其透视也会使拍摄对象变成了斜线,引导人们的视线到画面深处。在摄影画面构图中,除明显的斜线外,还有人视觉感应的斜线,表现在形态的形状、影调、光线等产生视觉抽象线。因此对线性的把握是摄影构图运用线的关键。

(5)交叉线构图——景物呈交叉线结构,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画面以外。前者有类似十字形构图的特点,后者有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6)椭圆形构图——椭圆形构图容易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常用于表现不需要特别强调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者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

(7)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烈,有利于把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者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8)十字形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影调或色彩的变化呈正交十字形,能剩余较多的空间,因而能容纳较多的背景和衬体,使视线自然向十字交叉的部位集中。多用于有稳定排列组合的物体,或者拍摄有规律的运动物体等。

(9)水平线构图——水平线式构图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阔无垠的草原等。

(10)斜线式构图——斜线式构图分立式斜线和平式斜线两种,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11)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三角形构图,在画面中所表达的主体放在三角形中或影像本身形成三角形的态势,此构图是视觉感应方式,如有形态形成的也有阴影形成的三角形态,如果是自然形成的线形结构,这时可以把主体安排在三角形斜边中心位置上,以图有所突破。但只有在全景时使用,效果最好。三角形构图,产生稳定感,倒置则不稳定。可用于不同景别如近景人物、特写等摄影。

(12)S形构图——这又是一种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画面上的景物成S形曲线的方式分布,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画面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物体时,首先应该想到运用S形构图。常用于表现河流、小溪、曲径等。S形构图具有曲线美的特点又能产生变异的视觉焦点,画面简捷明了。然而在安排主体对象时,必须安排在C形的缺口处,使人的视觉随着弧线推移到主体对象。C形构图可在方向上任意调整,一般的情况下,多在工业题材、建筑题材上使。此外,半圆式的C字形构图,留有缺口,其缺口不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都能给人活泼欢快的感觉,并有收敛视线的作用。S形构图是比较美的,也是常用的,它是双弯曲的正反两个方向的曲线组合,有对比又有变化,其双弯曲又相似而又相反,有统一的形,又有反向的对比,这种线条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我们拍摄盘山公路,弯曲的河流,曲折的小巷,产品的自然序列,生活中的瓶瓶罐罐,以及人体的舞蹈姿态,都可采取单弯曲或双弯曲及S形的各种曲线结构。由于心理因素,曲线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如凸形曲线使人有活泼激越之感,凹形曲线则使人感到低沉郁闷。只要曲线和画面内容配合起来,就能形成不同的思想情调。

(13)向心式构图——主体处于画面中心位置,四周景物呈现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视线强烈引向主体,并起到聚焦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4)放射式构图——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向四周扩散放射。这种构图方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尔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现场又比较复杂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效果。

(15)垂直式构图——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纵深。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等。

(16)九宫格构图——这是最为基本的构图方式之一,将主体安排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这种构图方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7)L形构图——用类似于 L 形的线条或色块将需要强调的主体围绕、框架起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L 形如同半个围框,可以是正 L 形也可以是倒 L 形,均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围框以内,使主体突出,主题鲜明。常用于有一定规律线条的画面。

(18)黄金分割式构图—— 所谓“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 ”A:B=B:A+B,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提5:8的比率来表示,对于实用,尤其是摄影的构图来说,已经是足够准确了。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现时的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师也不例外。黄金分割式构图又称三分式构图法(井字构图法)。将照片的横与竖各分成三等份。形成井字格。这种分割是符合黄金分割律的。井字格的四个交叉点是视觉重点,而右侧的两个交叉点又是视觉趣味中心。这是人的视觉心理的规律。它们往往是景物主体的理想位置。这种构图适宜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也可表现大空间,小对象,也可反相选择。这种画面构图,表现鲜明,构图简练。可用于近景等不同景别。黄金分割的作用

●处理好画面的稳定感:稳定在摄影作品中一般指景物的水平线、垂直线是否正确。

●处理好画面的空白:空白指画面上的空间,一般在拍摄动体照片时,必须注意运动方向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白,这样有助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在人物拍摄时,人物视线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就不会留下阻碍的感觉。

●调整视觉重点的位置:照片上最能吸引人的那一部分,就是视觉中心。若要突出主体形象,就要安排在视觉中心的位置上。

黄金分割—荷花

(四)摄影构图需要注意的地方

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在迈入摄影艺术的自由王国之前,只有掌握其基本规律和标准方法,才能避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之现象。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

1、画面撑得太足: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2、地平线倾斜:有的人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面倾斜的方法。这实在是个得不偿失的做法。如此,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衡,视觉感受不舒服。

3、头撞南墙——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4、附加物缠身——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5、落格——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6、画面分裂——取景时没有处理好地平线的位置,将其置于画面正中,于是画面被一分为二,呈分裂状,缺乏和谐、统一之感。

7、喧宾夺主——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使主体物处于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8、缺乏趣味中心——取景时缺乏忍痛割爱的精神,“鱼”取、“熊掌”亦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小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9、各顾东西,神情不一致——在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10、画面失衡——在构图时没有顾及画面的影调结构、色彩结构的协调,造成画面色彩,影调失衡,影像照片效果。小结:

构图的基本形式分为:线条、和谐、对称、结构图形等几种。思考题:

摄影效果 篇3

【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评价;原发性乳腺癌;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7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59-01放射治疗已成为乳腺癌主要的综合性治疗的一种手段,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可以显著提高其生存率[1]。但是放疗过程中,通常胸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必须及时对其进行识别,以免误诊成转移、感染性炎症以及结核等,导致错误治疗。因此,原发性乳腺癌经放射治疗以后,需要定期采取乳腺X线摄影检查,以便了解乳腺癌與正常乳房组织之间的放疗反应,及时发现复发。现通过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4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采取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其放射治疗的效果加以评价,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4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是女性。年龄均在28-54岁之间,平均年龄(40.85±4.36)岁。全部患者在放射治疗前通过穿刺活检被确诊为乳腺癌。

1.2方法本组42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后均使用乳腺钼靶X线机进行头尾位(即为轴位CC)与内外斜位(即为MLO)常规摄影[2]。在必要时进行局部电压摄影,对比放射治疗前后本组患者乳腺癌病灶的疗效情况。

1.3指标观察①肿块形态、大小。②局限性不对称致密。③结构出现扭曲。④钙化情况。⑤腋下是否有淋巴结。2结果

2.1本组42例患者放射治疗前,X线摄影表现①肿块者11例,包括2例类圆形,12例分叶型,8例不规则型。肿块密度表现不均匀,边界不清,有4例患者周围显示长短不一的毛刺。②局限性不对称致密者12例,具体为乳腺实质内表现局部密度升高,边缘不清呈小片状阴影,并且中间密度最高,然后向四周逐渐变淡,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明确的界限。③结构较为紊乱、扭曲者8例,具体是乳腺小梁表现局限性变粗变直,并且局部腺体结构呈紊乱性纠集,丧失了正常形态。④钙化者20例,包括3例患者大量针尖样、分叉状以及短棒状混合型钙化,10例患者肿块大小均匀变现针尖样成簇钙化,4例患者稍有钙化点。⑤2例患者腋下淋巴结致密,没有显著性肿大。

2.2放射治疗后,X线摄影表现①22例患者肿块比疗前发生不同程度降低,6例患者肿块周围毛刺比疗前变短。②12例患者局灶呈不对称致密中,5例患者比疗前致密范围缩小,腺体密度变小,2例患者范围增大,腺体密度变浓。③8例患者结构紊乱、扭曲比疗前明显改善,乳腺结构更加清晰。④20例乳腺钙化患者中,12例患者钙化程度与疗前基本相同,6例患者钙化比疗前增多,而且钙化范围增大。⑤2例腋下致密淋巴结患者略微减小、变淡。

乳腺X线摄影能够清晰的反映出乳腺癌肿块的形态、大小、密度以及范围等,利用对比分析疗前疗后指标变化情况,可以准确良好的评价放射治疗的效果。3讨论

乳腺X线摄影是现阶段一种新型的乳腺摄影技术,通过非晶硅或者非晶硅平板作为摄影成像的载体,把X线曝光信息直接变成X线影像信息形成数字图像,将有应用价值的X线数据全部保存起来,所以系统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对比度,更加容易观察病变组织发生的细微变化。乳腺X线摄影可以分辨出乳房每个层次,可以更清晰的显示出乳房的皮肤乳头、乳晕、皮下脂肪层、腺体等,并且还能清晰显示出微小钙化、密度变化以及乳腺轻微结构等,提高了早期乳腺癌、致密腺体中检出乳腺癌的机率[3-4]。同时还能清晰显示出乳腺癌肿块的密度、边缘、大小以及形态等重要特征。

采用乳腺X线摄影能明确诊断出乳腺癌征象(间接征象与直接征象)。其中,直接征象主要是钙化、结节、肿块以及非对称性局限性致密影。间接征象主要是腋下淋巴结肿大、乳腺静脉影变粗、乳腺结构发生扭曲变形、皮肤增厚、乳头凹陷以及乳晕增厚[5]。以上征象中,常被用于评价放射治疗的效果的有腋下淋巴结出现肿大、局部腺体致密、乳腺结构发生扭曲、钙化、结节以及肿块。

肿块、结节是乳腺癌征象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其包括密度、形态以及边缘等特征。根据乳腺X线摄影显示肿块、结节征象对放射治疗加以评价时,通常认为肿块、结节变小、密度变小、分叶渐浅、毛刺渐短或消失等特点判断治疗效果。治疗后,肿块程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6例患者肿块分叶渐浅,6例患者周围毛刺渐短。反之,肿块、结节变大,密度升高,分叶加深,毛刺增长或更明显均表示治疗无效或病情发生进展,本组患者中未有该征象出现。

钙化也是乳腺癌的一种重要征象,根据乳腺X线摄影显示钙化征象对放射治疗加以评价时,通常认为钙化范围变小或是钙化消失表示治疗有效。反之,钙化范围不变或是增大说明治疗无效,病情发生进展。本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钙化数增多,表现为钙化形态多样,并且分布比较广泛,说明治疗无法控制乳腺癌病情的进展。部分钙化疗前疗后没有显著改变,应该结合病灶其他征象进行综合判断。

乳腺结构出现扭曲变形是临床乳腺癌诊断的一种重要征象。通过此征象评价放射治疗效果时,能利用收缩变形、消退以及进展情况加以评价。本组8例患者放射治疗后,病灶区域结构出现扭曲变形显著性改善,表明治疗有效。

局限性不对称致密主要是乳腺实质内发生不对称局部密度升高,并向四周逐渐变浅,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显著性界限,病灶周围因为水肿形成出现不规则低密度。若是发生局限性不对称致密范围减小,其致密中心的密度逐渐变淡,是放射治疗的有效征象。本组12例患者中,通过放射治疗后,局限性致密出现明显减小,密度逐渐变浅,表明治疗药物比较有效。

与此同时,根据乳腺X线摄影显示出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与密度程度评价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效果。

为了降低评价的误差,还可结合病灶特点,在放射治疗前后择取同一位置,在必要时采取加照侧位、切线位以及局部点压,然后放大摄影。同时由多名医生加以阅片诊断,对病灶表现出的各种征象变化加以综合判断评价放射治疗的效果。参考文献

[1]方世明,钱朝霞,陈调仙,等.乳腺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15(7):493-494.

[2]姚祺.外科检查、乳腺X线摄影和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3,23(14):172-173.

[3]高桂芬,张修石,刘晓杰.数字化X线摄影在触诊阴性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0,34(3):230-232.

[4]顾雅佳,周康.常见乳腺病的钼靶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37(5):439-444.

浅谈摄影作品素描效果的实现 篇4

为丰富院校大学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把培养学生书画摄影素养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将数码照片处理成素描画,不仅能增添照片的艺术效果,还能为学习绘画提供帮助。一般多使用Photoshop来实现,但不少初学者对功能强大的PS望而却步。而“光影魔术手”是一个专门用于摄影作品后期处理的图像效果软件,操作方便,简单易学,感兴趣的同学和朋友不妨一试。

2“光影魔术手”的运用

1)打开“光影魔术手”,点击“打开”,选择并打开前期拍摄的照片(图1)。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虚化的特写背景在这里被赋予饱满与留白共存的意境。合理的留白面积和位置,使画面干净、简约起来,有效突出了主体,有利于制作素描画。

2)选择[效果]—[风格化]—[铅笔素描]菜单项,在打开的[铅笔素描]对话框的预览区中,一边拖动滑杆,一边观察调整后的效果。这里我将“扩散”参数设置为3,“彩色”选择为0(图2)。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素描是以单色的线和面来描画物象形体、神态的艺术,彩色值取“0”为好,主要是调整扩散值。我认为素描效果要质朴、素雅,扩散值也不宜较大。

3)若勾选“使用炭笔”则可制作成颜色深重浓黑的炭笔素描(图3)。

4)点击工具栏中[边框](图4),加上边框。再选择[另存为],选定存放位置和存储格式,在“文件名”框中输入新的素描效果文件名,最后点击“保存”即可。一幅《麻燕》的铅笔素描作品就完成了(图5)。

3 结束语

将数码照片处理成素描画时,生成素描效果的影调、层次完全依赖原图片,应选用影调层次丰富、造型好、背景简洁的图片来制作素描画。这样不仅能增添照片的艺术效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书画摄影素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颜志刚.摄影技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周晓萍.绘画基础·素描[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09摄影军训摄影展方案 篇5

3、用的KT板等展览要用的物品准备与设计。负责人:方森葵、宋福亮

4、具体摄影展的布场;负责人:廉曦瑞、杨晓芬

5、收照片(徐晓虹、黄恬恬)

6、挑选照片,须预约指导老师指导挑选照片。(郭云琼、何宽)

7、晒照片 诸宋萍

8、展览所需物品购买。(在9·24完成)负责人:丁丽文

10、在展示前一个星期,宣传相关负责人做好宣传工作。负责人:黄雪薇、何晓婷 具体宣传形式

(二)活动期间工作:

1、摄影展活动维持2天

2、在展示前3天,布场相关负责人做好布场设计工作(杨晓芬、廉曦瑞)

3、在展前一天的下午,布置好展场。负责人:杨晓芬

4、收场。负责人:黄威

九、宣传

(一)活动前期宣传

1.海报宣传:在学院内、一课大楼、东西区宣传栏均会张贴宣传海报。杨晓芬 2.扫楼宣传:9月25日全班进行宿舍扫楼;(负责人:黄雪薇)

3.从作品开始收集开始,鼓励10摄影的同学都更改各自的QQ签名,宣传军训作品展的活动。(负责人:何晓婷)

5.QQ群宣传:鼓励摄影系的同学牵头把军训作品展的宣传语发至各自的Q群,进一步扩大宣传面。(负责人:何晓婷)

9.a)需要物资(详细的向宣传委员咨询):向学院借用:两张桌子,大的桌布,向校团委借用:帐篷一个(帐篷不行的话,换用太阳伞)(方森葵)

b)向学院校团委借用展板(孔维伟、钟活勤)搬运展板:

c)需要用到经费买的:双面胶5卷、人形KT板一块、回形针若干2盒、黑纸8张、夹子4盒个、大头针2盒、细线1捆、留言薄1本、笔2支、大场景小照片作为礼品40张、铁丝若干)

印发宣传传单若干张(具体数目由相应负责人确定)d)自备剪刀若干把(钟海婉)10.a)人员安排: 扫楼宣传:

(二)活动后期安排

1、活动过程安排专人拍摄照片,过后经过加工处理,制作出电子杂志或课件等,与其他班级进行交流与互相学习。同时,为今后本班的摄影展提供借鉴意义,亦为师弟师妹们提供资料。(负责人:陈尚东、陈洁瑜)

2.活动结束后,安排人员归还全部物资。(返还物资的负责人:黄威)

布展前期准备与安排

1、月9日前,完成踩点工作,确定展览的形式与布展的事项;(杨晓芬)列出布展所需物资清单(包括桌子,椅子,笔记本,胶布,手提电脑,笔等等);(负责人:方森葵)

2、确定好照片,并把照片拿去打印;(负责人:廖映燕)3、28日,安排出布展人员名单和布展的进程,收集好布展所需物资;(廉曦瑞)4、28日,告知摄影系的同学军训作品展开展的时间和地点;(负责人:何宽)

5、月10日,开始布展。

a)向校资产处借用物品(详细情况咨询宣传委员):展出相片的展板(规格2.2米X 1 米)10块(孔维伟)

(途径:写借条,先让学院盖章,再到校团委找赖老师盖章,再到校资产处盖章)b)向学院借用:桌子,桌布(方森葵)

c)需经费买的,双面胶若干包,图片需用铜版纸(规格16开)打印(具体多少张需等照片挑选出来过后才知道),紫色橙色气球是各一包,还需要A4纸若干张,嘉宾佩戴的胸花,大的留言簿一本,留言笔两支需经费买的:彩打32开的卡片,每个吉祥物4张,总数为20张。

2张红色大的背景纸,2张黄色大的背景纸,2张绿色大的背景纸,2张黑色大的背景纸,2张蓝色大的背景纸。(规格全部为全开)

彩打一张5个吉祥物合在一起的图片(规格120cmX80cm)(具体图片,到时负责生活委员同宣传委员联系)

自备物品剪刀

布展负责人:廉曦瑞、杨晓芬

参与布展人员:顾国康、韦灿华、徐晓虹、徐敏兰、廖伊莉、潘诗欣、梁嘉炜、何晓婷

搬运物资:全体男生

借物资负责人:孔维伟、方森葵 展览三天工作安排

第一天:早上7:00,安排人员布场。10:00,开幕式。12:00—14:00派人员看场。晚上9:00-9:30收场。

第二天:早上7:30,安排人员布场。12:00—14:00派人员看场。晚上9:00-9:30收场。

摄影效果 篇6

1 主导光源与画面主调的关系

主导光源即通常所说的主光,拥有决定画面主调的关键性作用。在摄影过程中,以主光为基础与核心,方能确定接下来的背景光、辅助光以及轮廓光等。而主光的确定是基于被摄体其质感、造型、主体与背景的分离情况以及明暗分配等情况来考虑主导光源的强度和光性。通常意义上,主导光源必须高于被摄体,因为科学实践证明,人体最为舒适的感光角度就是模拟太阳照射的光效,如果主导光源过低,那么就会让被摄体产生一种反常态的底光照明效果;但如果主导光源过高,则又会在无形之中造成一种居于被摄体之上的顶光效果。

2 辅助光对于烘托效果的积极意义

由于主导光源照射会让被摄体产生一定面积的阴影,因此在非画面需要布置强烈反差的情况下,为了改善画面的层次和光影效果,需要在知道光源外布置一定的辅助光。通常情况下,这种辅助光以柔光为主,并且要注意控制好光比(被摄体暗面与两面之间的比例关系),恰当的光比一般控制在1:3~1:6。如果被摄体较为浅淡,则光比应控制在较小的数值,反之则要大些。另外,根据画面的特殊需要,辅助光并非局限于一个,还可以根据画面布局以及效果的需要,增加一个或多个辅助光,大胆使用与背景搭配合理的灯光,将会使摄影画面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提升整体质感与美感。

3 背景对于渲染氛围的积极意义

在摄影活动中,背景主要起的作用在于烘托摄影主题和渲染气氛。因此,在选择背景光和对其进行处理时既要注重画面的和谐,又要把握对比的原则。在对被摄体和背景光的具体把控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合适角度、照明范围以及距离来对其进行控制,或者采用各类不透明的遮光雾或者半透明的漫射体在主导光源与背景轴线的适当位置上进行背景控制,调制到合适的亮度;而如果被摄体与背景之间拥有足够的距离,并且与镜头较近时,则可以选择单独背景布光,这样背景光就不会干扰到主导光源,还能对自身的覆盖面、角度、亮度以及均匀程度进行良好地控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把握背景光的同时,对于基调、颜色以及氛围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比如,在被摄体后添加具有一定颜色的背景,再加上不同的灯光效果烘托背景,使被摄体产生不同的肤色效果,那么摄影画面呈现出的视域将会更加宽阔。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被摄体的情感态度、表现姿态,以及对最佳表现力时刻的抓取,才能取得较好的摄影效果和极佳的情感表达方法。

4 灯光摄影的意义总结

不同的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表现手法。在摄影活动中,对于灯光的布置和选择,对于其最终艺术效果的实现,以及摄影师个人、被摄体的情感态度与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人造光源,灯光摄影如今广为存在于广告摄影、婚纱摄影以及宠物摄影和人像摄影等棚摄环境中,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对于室外环境中一开始便存在的自然光源一—只需要考虑如何利用自然现象即可,而对于人造光源的可控性、技术性和可利用性,需要摄影师更为充分地对其加以研究、分析和理解,从而才能达到熟悉使用的程度。灯光本身的存在形式、使用方法是多样化、多角度的,摄影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摄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合理地选择和利用,才能实现摄影艺术中的最佳表现效果,使其更加明确地表现出被摄体的情感、思想概念以及体现其特征,从而在光影的律动中,充分发挥其潜在功能与价值。

摘要:在摄影活动中,除了必备的摄影摄像技术外,充分把握灯光效果、使之与摄影师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呼应亦十分重要。其不仅有助于提升摄影工作者对艺术氛围及瞬间灵感的把握和控制,还有助于提升其对艺术和审美的修养。基于此,以“摄影活动中灯光效果与感觉的呼应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主导光源与画面主调的关系,然后研究了辅助光对烘托效果的积极意义,接下来分析了背景对氛围渲染的积极意义,最后对灯光摄影进行了整体概述与总结。望此研究能对摄影活动中光与影的使用与把握产生积极意义,促进我国摄影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光影关系。

关键词:摄影活动,灯光效果,氛围情境渲染

参考文献

[1]孟庆国.摄影棚灯光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

摄影效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20例胸腹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19~75岁,平均(38.2±7.6)岁。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胸腹创伤,创伤原因包括高空坠伤24例,车祸伤43例,撞击伤35例,刀伤10例,压伤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腹部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及痰中带血等症状。所有患者均在胸腹创伤后1~72 h就诊。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DR检查和CT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1 DR检查:在10~12.5 m As,115~120 k V的摄片条件下,采用GE摄影系统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取站立位、仰卧位、水平侧位及前位等摄片,必要时增加肋骨点片,拍摄完成后摄片由GE工作站进行后期处理。2 CT检查:在200 m As管电流,120 k V管电压,螺距取1.3 mm,层厚取5 mm,图像矩阵取512×512等扫描条件下,采用飞利浦CT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在接受扫描时尽量屏住呼吸,取仰卧位,扫描患者胸椎入口至肋下缘之间,全面观察患者胸腹部软组织、胸腔及骨骼等部位的损伤情况。扫描完成后,飞利浦工作站重建图像。由资深医生对图像进行观察,并详细统计胸腹创伤的种类及发生部位。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病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急性期DR和CT检查对于胸腹创伤诊断的符合率。其中,胸腹创伤疾病包括心包积液、皮下气肿、胸腔积液、锁骨骨折、肺不张、肺挫伤、肺塌陷、肺撕裂伤、胸椎骨折、腹腔积血、血胸、肾脏损伤、胰腺损伤、脾脏损伤、纵膈损伤及肋骨骨折等。诊断符合率是指DR和CT判定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结果相同的数占总受检人数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检查中心包积液、肾脏损伤、纵膈损伤、肺不张、胰腺损伤、肺塌陷、肺挫伤、肺撕裂伤、血胸、腹腔积血及脾脏损伤等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DR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在肋骨骨折、皮下气肿、胸椎骨折、胸腔积液及锁骨骨折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例(%)

3 讨论

胸腹创伤为外科常见病,多见于急诊病例,随着交通及建筑行业的发展,胸腹创伤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胸腹创伤患者大多受到不同类型、程度的损伤,包括胸、腹部等器官多系统损伤,伤情大多较为复杂,发病率和休克率较高,因此早期有效的诊断并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胸腹创伤以X线平片检查最为常见,因具有价格低廉及操作简单等特点易被患者接受[2],但这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较低、漏诊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数字摄影技术与X线检查技术相结合,形成了DR技术,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价格低廉且图像质量有明显提高,因此成为胸腹创伤的首选诊断方式[3]。但DR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胸腹部组织较复杂且相互重叠,易造成摄片密度分辨率较低[4],存在漏诊的情况。CT检查明显提高了摄片的密度分辨率[5],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有效克服了DR技术由于组织重叠造成影像不清晰的弊端[6],特别是纵膈、胸膜病变更易显示,确定其病变性质,减少微小组织的漏诊现象,为确切诊断疾病提供有效依据[7]。

本研究中将DR检查与CT检查胸腹创伤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CT检查对心包积液、肾脏损伤、纵膈损伤、肺不张、胰腺损伤、肺塌陷、肺挫伤、肺撕裂伤、血胸、腹腔积血及脾脏损伤等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DR检查,但两种检查在肋骨骨折、皮下气肿、胸椎骨折、胸腔积液及锁骨骨折的符合率无明显差异。可见,CT检查相比于DR检查具有特异性、灵敏度较高的特点[8],弥补了DR检查中存在的不足,CT检查急性胸腹创伤的效果优于DR检查。但DR检查具有方便、快捷及价格低廉等优势,可以在胸腹创伤早期筛选中予以应用[9]。因此临床上对这两种技术予以联合应用[10],使得患者达到最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DR与CT诊断急诊胸腹创伤各具优势,可将两者联合使用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胸腹创伤中应用数字放射摄影技术(DR)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9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急诊胸腹创伤的120例患者均给予DR和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检查在心包积液、肾脏损伤、胰腺损伤、肺不张、肺挫伤、肺塌陷、肺撕裂伤、腹腔积血、血胸、脾脏损伤及纵膈损伤方面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皮下气肿、胸椎骨折、胸腔积液、锁骨骨折及肋骨骨折方面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胸腹创伤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弥补了DR技术由于组织重叠造成影像不清晰的弊端。但DR检查具有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可以在胸腹创伤早期筛选中予以应用,将这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则可达到最优诊断及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胸腹创伤,DR检查,CT检查,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忠勤,徐燕.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636-637.

[2]陈钧强,蒋兆强,肖芸,等.数字化X线摄影胸片与高仟伏胸片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一致性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1):8-12.

[3]高婉仪,曾永威,邓学斌,等.三维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腹超声、DRIVP诊断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的对比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1):45-51.

[4]戴九龙,柳建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胸部DR在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及肺炎声像特征[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2):3630-3632.

[5]袁世俊,陈继,朱锦勇,等.256排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3):386-387.

[6]童元法,严科龙.C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3(4):643-644.

[7]原珍团,张小鸽,张曦娥,等.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股骨颈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J].四川医学,2014,35(8):1051-1053.

[8]周璐,范占明,徐磊,等.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评价肺动脉栓塞的对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1):1-4.

[9]郭乃才,赵玉霞.腹部创伤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5,33(8):613-615.

上一篇:寝室关系下一篇:室内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