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2024-06-27

乳腺癌的保乳治疗(精选10篇)

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篇1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机构2000年的数据, 世界范围乳腺癌发病率相差很大, 高发病国家已达 (56.9~129) /10万。近年来,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乳腺癌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 每年上升约2%~3%, 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达到50/10万。在发病年龄上, <30岁的病例很少见, <20岁的极为罕见。从30岁左右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开始上升。而在我国目前尚无全国统一的统计学数据, 而亚洲地区的妇女 (以日本为例) 发生乳腺癌的高峰年龄大多在40~50岁, 在绝经后5~10年有一个小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 乳腺癌发病率不断提高, 年龄成为本病的一个主要因素。在美国, 1998~2000年, 60~70岁的女性每13人中就有1人患乳腺癌, 而40~59岁女性每24人就有1人患病, 年龄<39岁时每229人中1人患病[1]。总之, 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50岁的女性。美国癌症学会 (ACS) 的统计结果表明, 在75~7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 ≥80岁则有所下降。乳腺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 这可能与不同年龄段的钼靶检出率不同有关。虽然目前医疗水平较往昔有显著提高, 但仍未能改变这样一个现实, 即大部分因乳腺癌死亡的病例仍为≥65岁的老年患者。上述结果均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肿瘤研究所 (NIH-NCI)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SEER) 数据库所提供的最新资料一致。因此, 我们亟需了解这一特殊群体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 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及随访原则, 以改善其预后。

在所有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生命预期值的预测。年轻女性合并症较少, 因此她们的生命预期值可达20年以上, 如何预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命预期值十分重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活水平的上升使得人们的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在老龄人群中, 乳腺癌患者将会显著增加。总体来说, 与年轻乳腺癌患者相比, 老年患者的细胞分化较好, 癌肿较小, 淋巴结转移较少, 雌激素受体 (ER) 和孕激素受体 (PR) 阳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 HER-2) 阴性肿瘤比例较高, S期细胞比例和Ki-67指数较低。这是因为乳腺癌的形成经过多个步骤, 并受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影响, 而老年人往往改变的基因数较少, 因此发展较慢。此外, 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周围组织环境也与年轻患者不同, 如血管新生较少, 无法提供充分营养以利快速生长, 淋巴和血运转移的机会也较少。并且, 在老年人中也容易见到发展较慢的黏液腺癌、乳头状癌等病理类型。而老龄患者机体本身存在着各种合并症, 对于她们其生命预期值较低。这就迫使我们要特别重视这部分人群, 采取较小的创伤努力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1老年乳腺癌保留乳房的手术治疗

18世纪, FrancoisLeDran最早提出乳腺癌是局部病变, 经乳腺淋巴循环播散, 因此当时对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普遍采用根治术, 切除包括肿瘤表面皮肤的整个乳腺组织、胸大肌及腋窝组织[2,3,4]。但随后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有了许多改进。这些改进源于检测技术和能力的提高, 使得较小的肿瘤能被早期发现。另外还发现更彻底的手术并不提高生存率, 所以便考虑是否能够减少外科损伤。因此, 乳腺癌根治手术逐渐减少, 仅切除全部乳腺组织、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术或单纯全乳腺切除术逐渐成为早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从1991年开始, 保乳治疗也成为早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指切除肿瘤及周围一些正常组织而保留大部分乳房, 术后辅助放疗[5]。保乳手术的宗旨是在获得与根治术相同的生存机会的同时保留相对完好的乳房外观, 以此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 因为无论年龄多大, 形体和乳房缺失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大部分老年乳腺癌都有保乳手术的指征, 然而几位研究者发现, 老年患者坚持接受保留乳房的治疗方案要低于年轻患者, 甚至在伴发疾病得到控制后社会认知能力和经济条件都允许的条件下也是如此[6,7,8,9]。Yancik等[10]报道80~84岁接受保乳治疗加放疗者为19%, 而55~59岁为41%。虽然如此, 随着各项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 在积极治疗共发疾病的同时, 国内外文献均提示老年患者选择行保乳手术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1.1老年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的适应证、绝对和相对禁忌证

1.1.1适应证:

保乳治疗主要应用于0期的导管原位癌和Ⅰ、Ⅱ期浸润性乳腺癌。这些病人只要没有禁忌证就都可以视为保乳手术的适应证。

1.1.2绝对禁忌证:

(1) 原发癌灶为多发且位于不同象限, 或乳腺钼靶片显示广泛的癌性微小钙化灶者; (2) 乳房区域曾行放疗者。为了避免乳房接受过多的放射照射, 也不宜保乳; (3) 妊娠。对于老年乳癌患者, 能够妊娠的只是极少数人; (4) 多次合理的外科扩大切除后切缘仍阳性者。

1.1.3相对禁忌证:

(1) 有胶原血管病史, 因其对放疗的耐受性差。而多数放疗学家将胶原沉着病和活动性红斑狼疮作为保乳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2) 位于同一象限者的多个肿瘤, 切除后乳房体积缺失过多影响美容效果; (3) 肿瘤大小不是保乳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尽管对肿瘤>5cm的患者行保乳手术的资料较少;但小乳房大肿瘤为保乳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因肿瘤完全切除显著降低乳房的美容效果。如果患者要求保乳手术, 应考虑进行术前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待肿瘤缩小后再行保乳手术;或进行部分乳腺重建术; (4) 乳房大小可以作为保乳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乳房过大或下垂者如果放疗摆位的重复性和剂量分布的均匀性能够保证, 可以施行保乳手术。

1.1.4以下临床和病理特征不影响患者接受保乳手术:

(1) 临床和病理上发现腋窝淋巴结阳性; (2) 肿瘤的位置不是选择治疗方式的因素;乳晕区浅表肿瘤可切除乳头乳晕复合体已达到切缘阴性, 而不影响治疗效果; (3) 乳腺癌家族史不是保乳治疗的禁忌证; (4) 全身高危复发转移不是保乳手术的禁忌证, 而是辅助治疗的指征。

1.2老年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的手术操作

1.2.1切口的选择和设计:

切口的设计首先要考虑有利于肿瘤原发病灶的完整切除, 以便获得完好的切缘质量, 另外还要考虑保证切缘方位的准确性, 以备需要时能准确地进行相应部位的再切除。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切口对乳房外观的影响问题。影响保乳治疗后乳房外观的因素有很多, 乳腺组织的切除范围是最重要的因素, 切口的大小、部位、切入的方式、创腔的处理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情况等对外观也有影响。一般来讲切口应恰好在肿瘤的表面, 这样最有利于准确把握切除的范围、准确标记切缘方位, 需要再次切除时这样的切口也最容易准确确定切除的范围。这样的手术切口最便于术后的放疗定位。切口最好设计成沿皮肤Langyr线横切口或弧形, 如肿瘤较大且位于乳房下部时可以考虑取放射状切口。除非肿瘤侵犯皮肤, 否则没有必要切除皮肤。

1.2.2老年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中的腋窝淋巴结的处理:

20世纪以来,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外科处理的标准治疗模式, 并在乳腺癌的分期、判断预后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各年龄段患者都应当慎重进行, 因为该术式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腋窝积液、乳房和上肢淋巴水肿、肋间臂神经支配区的麻木、肩部活动受限、腋静脉血栓形成及胸长、胸背神经和臂丛神经损伤等。特别是严重的上肢淋巴水肿, 易造成患者很大程度的生理及心理痛苦, 也会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对于老年患者来说, 因与乳腺癌相关的伴发疾病较多, 生命预期值较低, 所以腋窝的处理应该在不影响临床病理分期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最大限度减少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带来的并发症。20世纪后期, 乳腺癌腋窝的外科处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过去的10年多中, 出现了一种创伤小、准确率高的判断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新方法:术中淋巴结定位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 node, SLN) 活检术。SLN从解剖学角度讲是指收纳某器官, 某区域组织淋巴液的第一站淋巴结;从临床角度讲, 是某器官的某一具体部位原发肿瘤转移的第一站区域淋巴结, 具体到乳腺癌, 即为乳腺癌癌细胞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可以使用染料、放射性示踪剂来定位这些淋巴结。SLN的概念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广泛认可, 并将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 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对SLNB成功率、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和准确率依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肿瘤大小进行了大量研究, 结果表明SLNB具有高准确率和低假阴性率, 大多数研究显示SLN的数目为1~2枚。尽管目前没有大规模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Ⅰ级循证医学证据, 但在欧美国家的临床治疗中, 对于SLN阴性的乳腺癌病人, 已用SLNB取代淋巴结清扫术 (ALND) 成为标准的治疗模式。以下理论依据支持上述观点: (1) 淋巴结转移为全身疾病的预测指标, 但并非均有远处转移; (2) SLN可能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3) 新发肿瘤减小、淋巴结转移比例降低、淋巴结受累数目减少; (4) 辅助性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应用依据肿瘤大小、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指标、淋巴结状况及阳性淋巴结数目, 如原发肿瘤有不良预后特征, 无论淋巴结状况如何, 随机临床研究结果均支持辅助性全身治疗, ALND对指导治疗的作用降低;新辅助化疗研究结果证实化疗可使局部区域肿瘤降期, 为较低负荷转移淋巴结的治疗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 只要病人被准确分期, 不需行ALND; (5) 临床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ALND或区域复发后再行ALND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 一系列研究表明延迟ALND无不良影响, 但尚需NSABPB-32 (SLN阴性者) ACSOGZ0010 (SLN阳性者) 等随机研究的证实; (6) 保乳术后切线照射野包括低位腋窝并进行有效治疗; (7) 新近诊断的乳腺癌病人大多数仅有SLN转移, SLNB足以完成分期和治疗。

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 由于其伴发疾病较多, 恶性程度较低, 腋窝的处理更应采取损伤小的手术方式。有文献报道, 在老年患者中进行SLN活检的成功率较年轻患者低, 但这并不影响该项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2010年美国临床肿瘤病学会 (ACSO) 和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均将老年乳腺癌SLN活检列为可以选择的适应证, 但同时应将患者的全身状况加以全面考虑。有学者认为腋窝评估对临床Ⅰ期、ER阳性且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价值甚微, 但若需了解腋窝淋巴结状态时, 则仍有必要进行。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中较少的ER阴性者, 腋淋巴结切除是标准的治疗。

1.2.3保乳术后美容效果的评价:

根据美国外科和放疗学会、美国病理学会及外科肿瘤学会联席会议推荐[12], 并在哈佛医学院放射治疗联合中心 (JCRT) 应用的标准如下[3] (1) 优秀:与未治疗侧乳房相比几乎无差别; (2) 良好:与未治疗侧乳房相比有微小的差别; (3) 一般:与未治疗侧乳房相比有明显的差别; (4) 差:治疗后的乳房有很大的美学上的缺陷。影响乳房美容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为乳腺组织的切除量, 肿瘤扩大切除较乳房象限切除有更高的、更好的美容效果。影响美容效果的因素还应包括患者乳房大小、肿瘤所在的象限、肿瘤的大小、深度等因素, 在实行保乳术时都应考虑。

1.3老年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综合治疗

老年乳腺癌的全身辅助治疗及局部的放疗是综合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 决定后是否使用或使用哪种辅助治疗是根据使用后是否可改善复发、生存、以及不良反应是否耐受。从辅助治疗获得的益处在治疗后最初几年即可见到而且还在继续, 这种老年乳腺癌从辅助治疗获得的益处不用等很多年, 同时治疗期可影响正常生活的不良反应对老年患者尚可接受。

1.3.1老年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化疗:

老年乳腺癌最常见的化疗方案是CMF (C:环磷酰胺, M:甲氨蝶呤, F:5-氟脲嘧啶) 和AC (A:阿霉素, C:环磷酰胺) 。传统的观念认为, 老年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增加, 从而限制老年患者进入临床对照研究。尽管有上述偏见, 最先文献指出老年健康患者可以接受化疗。此外, 大量新的辅助化疗药物可用来支持老年患者化疗, 如细胞刺激生长因子等, 这些药物中的很多可以降低不良反应。>70岁患者, 化疗并发症常见的骨髓抑制引发的血液病, 可以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预防性治疗。对于高危保乳术后的老年患者, 生命预期值达一定水平且无并发症者, 使用更强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类, 比6疗程CMF或4疗程AC效果好。Muss等[14]回顾性研究发现, 老年患者接受更强的化疗方案比中、低强度化疗方案的生存率、健在率高。

1.3.2老年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内分泌治疗:

辅助性内分泌治疗对于任何年龄的ER或PR阳性的原发乳腺癌都是标准治疗, 甚至包括那些仅1%细胞着色弱阳性者。他莫昔芬是研究最深入的内分泌药物, 对于绝经后和老年患者仍推荐此药物。托瑞米芬近年来显示和他莫昔芬有相同的效果和益处。其不良反应亦与他莫昔芬相同, 这种药物对老年患者无额外益处。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已经成为绝经后妇女的一线用药。对于有静脉栓塞史、有用他莫昔芬或雌激素治疗造成静脉栓塞史或妇科肿瘤的老年患者应考虑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同时应密切注意与骨丢失相关的骨折等疾病。

1.3.3老年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保乳手术后进行放疗是标准的治疗模式, 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这已经是共识。辅助性放疗的耐受力和规范化治疗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来说是困难的。放疗可使所有年龄段的患者10年复发率减少三分之二[15,16]。放疗的好处是使总的死亡率稍微下降, 最近的meta分析表明, 术后胸壁放疗, 可使20年的死亡率下降1%~2%。这样对健康的>70岁的患者而言, 术后放疗, 可预期有微小生存率的改善, 但局部复发的危险显著降低;相反, 对合并症多、预期生存率低的老年患者, 几乎不能从放疗中获得益处。因此, 对于行保乳手术的老年患者复发危险性高的, 应根据预期生存率和本人的意愿, 考虑是否放疗。近年来, 保乳术后、术中放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欧美的一些大型肿瘤中心广泛应用于年龄较大特别是老年保乳术患者。术中放疗减少了术后放疗的时间, 对于共发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提供了很好的治疗手段。

1.3.4老年乳腺癌的生物靶向治疗:

研究发现, 对于Her-2/neu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 早期使用赫赛汀可以使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来说, 往往存在较多的伴发疾病。使用赫赛汀后会加重心脏负担, 特别是本身并发心脏病的患者。但是, 对于身体状况良好, 高危复发的老年乳腺癌患者, 可以在严密观察下使用。

总之, 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这一人群, 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特殊性, 以及本身伴发疾病较多, 生命预期值较低。因此应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而现代乳腺癌治疗观念已经转变为由“最大的耐受性治疗”转至“最小的有效性治疗”。所以, 为了减少手术损伤, 在与老年患者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 根据患者的意愿进行保乳手术, 符合现代医学的治疗理念。

乳腺癌保乳治疗20例疗效观察 篇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90-01

随着乳腺癌早期患者的增多,保乳治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 I-II 期乳腺癌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研究证实,局部广泛切除合并放疗与乳腺癌根治术相比,远期疗效相似[1] ,我院2005年开始采用保乳治疗乳腺癌, 共计20例,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均采用2005年1月-2013年10月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2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 I-II期乳腺癌,年龄33-61岁,左侧8例,右侧12例,肿瘤位于外侧区14例,内侧区6例,病理类型:浸润型导管癌12例,浸润型小叶癌4例,粘液腺癌3例,髓样癌1例。

2.治疗方法:

2.1手术治疗:

20例均采用肿瘤边缘快速冰冻切片,证实切缘均为阴性后,以肿瘤为中心,1/4乳腺组织连同边缘2cm皮肤、胸大肌筋膜一并切除,同时清扫同侧腋窝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有无转移,如果存在转移,立即行改良根治术,不宜一味强求保乳。术中乳腺组织缝合尽可能保持乳腺外观,尤其是乳头的直立和对称。

2.2 辅助治疗:

术后3周切口愈合后开始常规放疗一个疗程,化疗方案采用CMI x 6次,内分泌治疗采用三苯氧胺每月300mg,连续服用2年。

3.结果:

平均住院15.5天,所有患者均无皮瓣坏死,放射性肺炎2例,胸膜炎1例,随访时间8-86个月,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1例,放化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

4.讨论:

乳腺癌是中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0-15%,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上升至第二位[2]。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最早始于1924年,Keynes采用乳腺肿块切除和镭针插植术肿瘤早期乳腺癌获得成功。其后许多欧美国家都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研究。1995年英国牛津大学早期乳腺癌试验协作组汇总资料显示: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術加放疗取得了与乳房切除手术同样的疗效[3]。近年来由于影像学诊断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完善,早期癌所占比例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特别是对术后形体完整和美容愿望的不断加强,与此同时放疗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普及,新的化疗药物的问世和优选方案的运用,以及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参与,保乳手术已成为I-II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需要郑重说明的是,虽然保乳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但是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于不能坚持完整后续治疗的患者,不能为了单纯保乳而承担癌肿残留的风险,甚至给自己留下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隐患。综上所述,规范化的保乳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目前在我国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将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保宁 ,邵志敏,乔新民,等.中国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J].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1):680-684.

[2]吴在德 .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57.

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效果观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有1082例Ⅰ~Ⅱ期的周围型乳腺癌, 均为女性患者, 将患者分为2组: (1) 乳房切除手术组 (对照组) 590例, 年龄为29~64岁。双侧乳腺癌有40例, 单侧乳腺癌有550例; (2) 保乳手术组 (保乳组) 492例, 年龄为23~60岁, 肿瘤最大直径为3.0cm, 均为单侧乳腺癌, 肿瘤位于左乳腺234例, 位于右乳腺258例。2组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年龄及激素受体阳性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乳房切除术, 手术后按CAF方案化疗, 病理经证实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行相关区域放疗。激素受体阳性者在化疗结束后服用三苯氧胺20mg/d, 服用5年。

1.2.2 保乳组手术方法

(1) 手术范围。根据肿瘤与皮肤关系及其大小, 作弧形或梭形切口切除肿瘤表面皮肤2~3cm, 行锐性分离切除乳腺组织部位, 手术中触诊肿瘤外2cm两侧切开乳腺组织, 深至乳房后间隙, 完整切除肿瘤乳段及胸大肌表面的筋膜。在肿瘤周围内、外、上、下、基底5点处缝线标记, 送快速冰冻活检, 冰冻病理报告如某一部位发现癌, 则应向外切除乳腺组织1cm, 然后将新切缘送快速冰冻活检, 如果二次病理报告仍见癌, 应放弃保乳手术, 行乳房切除手术。如果2次冰冻病理报告均无癌, 应将乳腺腔的内、外、上、下4点处做银夹标记, 可以有利于手术后的放疗。

(2) 切口设计。应根据肿瘤部位设计手术切口。外上象限, 采用放射状切口, 肿瘤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由同一切口完成, 切口长5~8cm;其他象限采用弧形切口或放射状切口, 切口长5~6cm, 在腋窝部胸大肌外缘后2cm腋后线与腋前线切开5~6cm, 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并发症

保乳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0) 。

对照组术后并发宽度<2cm的切缘皮瓣缺血46例, 患侧上肢肿胀20例, 皮下积液10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6.9%。保乳组492例中, 术后并发宽度<2cm的切缘皮瓣缺血20例, 患上肢肿胀12例, 皮下积液38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4.2%。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随访

对照组、保乳组患者分别失访20例和12例, 随访率分别为96.6%和97.6%, 随访时间0.5~14.5年, 平均6.5年, 2组的3、5、10年总局部复发率及生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3。

3 讨论

乳腺癌保乳术的术后生存效果及局部复发率决定了这种术式能否广泛开展。本研究表明, 除了局部复发机会略高外, 保乳手术相对于乳房切除手术, 无论是总生存率还是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虽然保乳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不是每例患者均适合做保乳手术。保乳手术适宜于0~Ⅱ期的乳腺癌患者, 要求为单发肿瘤, 且距乳晕区2cm外[1,2];对有远处转移病例、多发肿瘤及肿瘤靠近乳头部患者不宜使用[3]。国外研究人员掌握保乳手术的适应范围较宽, 对肿瘤直径>5cm患者, 采用术前化疗和放疗, 在肿瘤缩小后可以行保乳手术。在行保乳手术早期, 多规定直径≤2~3cm。但后来经医学证实, 肿瘤大小并非禁忌证, 重要的是乳房和肿瘤大小的比例。对于乳房偏小的患者, 彻底切除肿瘤后对乳房外观影响较大, 因此不适宜保乳。而对乳房较大的患者, 只需保证局部切除彻底, 且对乳房外观无明显影响, 即使直径>3cm的肿瘤也可行保乳手术。

导致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率升高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是否放疗、患者年龄、切缘状态等。其中以术后放疗及切缘状态最为重要。对于局部切除的范围, 通常是切除肿瘤周围1~2cm的正常组织[4]。本研究中手术设计为局部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 从病理检查结果判断近切缘是否安全可行。手术中应结合病理检查判断, 如果发现切缘阳性, 应行切除, 直至阴性为止。对于切除后的局部残腔, 可以在腔壁最边缘处放置4个标记, 以便于局部加量时确定照射位置, 从而可以更好地降低局部复发率。保乳手术应以保证乳房具有良好重建外形及完整切除局部肿瘤为原则。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通常发生在原切口附近, 因而为了达到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 保乳患者应进行术后放疗。本研究中保乳组492例术后均行50Gy的中等剂量放疗, 并行瘤床追加照射10Gy, 这样可以避免大剂量放疗后所导致的乳房萎缩硬化。保乳组中放疗后残乳复发32例,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本研究表明, 选择合适的患者, 化疗科、外科与放疗科密切配合, 可以是保乳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保乳手术的主要特点是乳房外形美观, 手术创伤较小, 而后续治疗条件要求较高。随着经济及技术的不断提高, 保乳手术将成为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术式, 其比例将不断提高。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参考文献

[1]李金锋.乳腺癌保乳治疗及其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肿瘤, 2007, 16 (10) :761~763.

[2]张涛.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 2004, 14 (6) :555~557.

[3]左文述, 徐忠法, 刘奇.现代乳腺肿瘤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84~388.

保乳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篇4

保乳术为一种治疗乳腺癌的手术。在乳腺癌的治疗上,保乳术就是手术切除范围趋向缩小,尽量维护患者乳房的美观效果,保留住女性自信象征,但同时保乳术也保证切除肿瘤,减少转移和复发。保乳术则具有创伤小、痛苦小的特点,它在保留乳房外形完整性的同时,又兼顾了术后的功能恢复。保乳术及术后综合治疗已成为了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本院自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保乳手术结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33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3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9~61岁,中位40岁。绝经前28例。病灶位于肿瘤左侧22例、右侧11例,位于外上象限25例、外下象限6例、内上象限1例、内下象限1例。肿瘤最大直径1cm,平均2.1cm,肿块边缘与乳头的最小距离均>3cm, 位于乳晕外>2cm(平均3.8cm)。门诊活检5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小管癌及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各1例),其余为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术前铂靶摄片,无多发病灶及多处细小钙化灶;肿瘤和乳房比例适中;患者有保乳的愿望;具备放疗条件。一侧乳房内的单个病灶,临床Ⅰ期和ⅡA期,属于T1~2 NoMo(AJCC标准),腋窝无明显肿大淋巴结或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小者;乳房丰满, 肿瘤大小与乳房比例适宜;患者有保乳的愿望;具备放疗及终生随诊的条件。术后病理检查小叶原位癌4例、原位癌伴早期浸润12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髓样癌1例。其中Ⅰ期18例、Ⅱ期15例。

1.2 治疗情况 先行肿块切除术,作冷冻切片检查,确诊乳腺癌后再行保乳手术。肿块位于外上象限者(25例)则采用单切口并适当延长,肿瘤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由同一切口完成。其余采取双切口,切口选择位于肿物表面平行于乳晕的弧形切口,另取腋窝平行于腋折线的斜切口长6 cm。33例均行包括原发灶肿块在内的象限切除,22例加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冷冻证实为原位癌者不行腋淋巴结清除术,伴有早期浸润或浸润癌患者行腋淋巴结清除术。术中对肿瘤标本进行全方位(上、下、内、外及基底各方位)切缘冰冻快速病理检查有无残留癌,保证切缘阴性,无癌残留。切缘如为阳性则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再次活检仍为阳性者放弃保乳,改行改良根治术。术后3~15周开始放疗,中位期6周。行全乳切线照射,全乳腺照射范围包括整个乳腺及乳腺组织下方和外侧部分的胸壁组织,,乳剂量为50 Gy/5周,后缩野对瘤床补量10 Gy。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常规锁骨上下区和内乳区放疗,若腋窝无淋巴结转移,只作全乳腺照射。化疗原则同改良根治术,本组均采用环磷酰胺、甲氨喋呤、五一氟尿嘧啶(CMF)方案化疗,放疗前化疗1个周期,完成放疗之后再化疗5个周期。常规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测定, 本组15例激素受体阳性者,加用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10mg,2次/d口服,连服5年)。

手术分类:

1) 肿瘤与周围少许乳腺组织切除术; 2) 楔形切除术;

3) 象限切除术,该术式目前欧美国家应用较多。至于保乳手术的适应症,目前国内尚未制订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选择病例时需满足以下的条件:

①一侧乳房内的单个病灶,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边界相对清楚,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②癌灶位于乳房周边,肿瘤边缘距乳头的距离大于3厘米,以便于手术后的修复,及保持乳房的外形美观; ③患者有强烈的保乳主观要求,且有条件接受术后综合治疗和长期随访。另外,考虑术后的外形效果,还要综合评估瘤体大小和与乳房的比例,乳房丰满者更为适合。

2 结果

术后33例患者随访。随访时间12~90个月,中位42个月。无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术后病理检查腋淋巴结阳性者9例,转移数目为1~9枚,中位为2枚。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8%。2例出现上肢水肿,腋窝淋巴结清扫未出现胸壁外形改变、前臂麻木、上肢功能障碍等其他并发症。有3例局部复发,行补救性改良根治术,分别随访21、26、46个月至今。3例出现乳房的纤维化、局部疼痛。胸壁外观效果表现为:双乳基本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2cm,外形较好,无明显瘢痕牵拉所致乳房变形及萎缩,手感较好,满意率为92%。

3 讨论

3.1 适应症 1) 肿瘤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 2) 肿瘤最大直径≤3cm; 3) 钼靶X线提示乳房无广泛沙粒样钙化; 4) 临床检查及B超和钼靶片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 5) 单发肿瘤,无皮肤和胸壁受累征象; 6) 肿瘤距乳晕≥2cm; 7) 肿瘤/乳房比例适当,估计保留乳房术后能保持较好外形; 8) 局部晚期癌治疗后降至Ⅰ、Ⅱ期者。

3.2 禁忌症 保乳手術的禁忌症主要有8个方面:病灶大于4cm,边界不清楚者;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或临床上考虑有淋巴结转移者;病灶为多发者;不能保证可获得有效、充分的放疗者,乳腺区域既往有放疗史者,患有胶原血管性疾病者;乳房较小,但肿瘤较大,术后不能保持乳房外形者;不愿接受保乳手术治疗者;因为早、中期妊娠者是放疗的绝对禁忌症,所以不宜行保乳手术,但晚期妊娠者可实行保乳手术,待分娩后再行放疗;癌瘤位于乳头、乳晕者。

3.3 效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报道保乳手术206例10年生存率为80.0%,10年局部复发率为7.7%,与国外报道相同。2002_1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时发表了2 篇有关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随机、大样本长达20年的随访报告。Veronesi等中位随访20年结果表明,生存率分别为58.3%和58.8%,各种原因所致病死率在保乳组为41.7%,根治组41.2%(P=1.0);乳腺癌所致病死率分别是26.1%和24.3%(P=0.8)。正因为两组具有相同的远期生存率,因此保乳手术是乳腺癌瘤体相对较小者的首选治疗,也证明了保乳术式的远期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慎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新进展.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 13(5):363~366.

[2]保宁. 乳腺癌外科100年. 中华肿瘤杂志, 2003,25(6):618~621.

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9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年龄最小28岁, 最大67岁, 平均年龄 (42.3±6.3) 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术治疗, 对于非恶性肿瘤患者应将肿块切除, 并且应及时对切片进行冷冻检查, 对于包块较大的患者应在手术前进行化疗。对于肿瘤位于乳头上方的患者则应选择横向、放射状或弧形切口;而对于肿瘤位于乳头下方的患者则应采用放射状切口;对于肿瘤位于表浅部位的患者则应采用梭形方式切除肿瘤表面10~15 mm的皮肤。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清扫时应先在患者腋窝皮肤褶皱部位切开一个适当大小的弧形切口, 再清扫腋下淋巴结及胸肌间淋巴结, 同时应在腋部清扫处放置橡胶负压引流管, 缝合皮肤, 并进行加压包扎。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 对于非恶性肿瘤患者应给予其肿块切除治疗, 明确诊断后给予患者改良根治术治疗。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化疗, 2周后再给予两组患者内分泌治疗及放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转移情况比较

观察组48例患者中皮下积液2例, 切口边缘局部坏死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3%, 对照组48例患者中皮下积液4例, 切口边缘局部坏死5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8.8%,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术后随访1年,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病灶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现象,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据统计乳腺癌的发病率约占全部乳腺肿瘤的80%左右, 且近年来,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并逐渐趋向年轻化, 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2]。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上通常将改良根治术作为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式,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该治疗方式极易导致患者乳房残缺, 对患者外形美观造成影响, 因而极易导致患者产生消极、自卑等负面情绪, 从而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3]。近年来, 随着临床上对乳腺癌研究的深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保乳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该治疗方式可在有效清除病灶的同时, 尽可能保留乳房形态, 同时辅以放疗及化疗, 可达到根治与美观的双重效果, 能有效的预防因手术所造成的患者乳房残缺现象发生, 从而可有效的减少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4]。因而, 该治疗方式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方式。作者认为在给予乳腺癌患者保乳术治疗时必须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通常认为患者肿瘤直径<3 cm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同时在给予患者保乳手术治疗时还应充分对手术方式进行考虑, 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以尽可能提高手术效果。另外, 在给予患者保乳术治疗时还应加强对患者术后放疗剂量的重视, 避免因照射剂量过大而引起乳房皮肤纤维化, 进而对乳房的美观性造成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随访1年,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病灶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现象,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保乳手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且并发症少, 患者乳房外形良好,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单双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8例, 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治疗, 观察组行保乳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随访1年,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病灶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现象,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保乳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且并发症少, 患者乳房外形良好,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柏兴华, 臧爽.乳腺癌患者放疗期间携带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2) :2448-2451.

[2]陈雁平, 吕辉生, 潘炳坤.新辅助化疗对Ⅱ、Ⅲ期乳腺癌短期内转移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15) :2479-2480.

[3]刘丽丽, 唐毅, 唐振勇, 等.尿8-羟基脱氧鸟苷在乳腺癌围手术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14) :2250-2253.

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40例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年龄36~71(51.3±6.9)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切除肿瘤组织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癌。其中乳腺腺癌35例,乳腺导管浸润癌29例,乳头状癌11例,单纯癌5例。根据TNM标准对乳腺癌进行分期,其中处于I期54例,II期16例,III期10例。排除IV期(远处转移)及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或有其他乳腺癌根治术禁忌症患者。

1.2 分组与治疗

将所以患者随机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予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试验组40予保乳手术。两组患者间年龄分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合并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试验组采用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梭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稍游离皮瓣,切除全部乳房的1/6~1/5乳腺组织,切除边缘与原肿块边缘的最小距离应大于2cm,并深达胸大肌筋膜层,切除组织经快速冰冻病理报告,切缘无癌细胞残留。对照组采用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式根治术(Auchindos术式)。并采用与试验组相同的淋巴结清扫方式。

1.3 疗效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同时对患者随访观察5年,或者以死亡为终点,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和五年生存率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差异

对所有患者近期疗效判定结果分析统计后发现,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虽然保乳手术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附表。

2.2 远期疗效差异

对所有患者随访分析发现,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85.0%,而对照组分别为12.5%、72.5%;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五年生存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根治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尤其是II、III期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创伤大,切除皮下软组织多,且切除局部淋巴组织后,患者肢体淋巴回流障碍,加之静脉周围粘连严重,术后肢体肿胀、麻木甚至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故疗效大打折扣[3]。保乳手术是近年来逐渐成为年轻乳腺癌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式,具有明显优势,但其弊端亦受部分学者诟病。本研究通过对比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后发现,保乳手术切除组织少,能保留部分残留乳房,同时,随访发现保乳手术组并未明显增加因手术切除不完全所导致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另外,保乳手术能很好满足女性对于乳房美观的要求。

临床上能否选择保乳手术需综合乳腺癌临床分期,而本研究取得满意效果一定程度上与所有患者中I期占大多数有关。对于III或IV期乳腺癌或有其他保乳手术禁忌者,需科学选择手术方式,且术后辅以放化疗或内分泌疗法等[4]。

综上所述,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具有手术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且能满足女性美观要求,同时能确保术后高生存率,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摘要:对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总结随访至今。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和保乳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同时对患者随访观察5年或以死亡为终点,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和五年生存率差异。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7±11.6ml、55.3±22.4min、6.8±2.7d,而对照组对应值分别为156.0±39.3ml、62.7±17.5min、12.9±3.3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分析发现,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85.0%,而对照组分别为12.5%、72.5%;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五年生存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具有手术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且能满足女性美观要求,同时保证术后高生存率,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手术,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郭贵龙,张筱骅.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因素的探讨[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32,(3):202

[2]朱立元,龙光辉,于志强,等.保留乳房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21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5)B332-334.

[3]王斌梁,曾昭冲,陈君雪.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11):846-848.

乳腺癌保乳术30例治疗分析 篇7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女性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为女性肿瘤的第一位。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不断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 只有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 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术后运用放射治疗能使局部治愈率与根治术相似。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采用乳房保留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30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行保乳术患者30例, 中位年龄41岁;绝经前患者21例, 绝经后9例。肿瘤最大直径2 cm者20例;2 cm<直径<3 cm者8例;3 cm<直径<4 cm者2例, 术前经穿刺病理检查证实后, 行化疗3~4个疗程, 肿瘤达到部分缓解 (PR) , 长径小于3 cm。所有病例均为单发肿瘤。肿瘤与乳房大小呈适宜比例。腋窝淋巴结无肿大, 无远处转移。患者及其家属均有强烈的保乳渴望。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21例, 浸润性小叶癌6例其他3例。雌激素受体和 (或) 孕激素受体阳性者19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治疗

运用肿瘤切除口及腋窝解剖切口, 运用弧形或横行切口。切缘至少距离肿瘤边缘2 cm, 切缘如为阳性应增大切除范围;清扫外侧至背阔肌, 上方至腋静脉, 内侧达胸小肌深面淋巴结。前哨淋巴结 (SLN) 活检:手术前以1%美蓝标记SLN的部位。前哨淋巴结如为阳性则清扫腋窝淋巴结Ⅰ级水平。

1.2.2 放射治疗

如手术后顺利恢复, 且无严重并发症, 拆线1周后开始放疗, 最晚不超过手术后6周。如腋窝淋巴结没有转移, 近照射乳腺区和胸壁, 采用常规或三维适形放疗, 全乳剂量为50 Gy/5周, 而后缩野对切口区补充剂量 (10~15) Gy/ (7~10) d;如腋窝淋巴结已有转移, 可加照患侧腋顶及锁骨上区淋巴结。

1.2.3 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术后继续化疗6~8次。如患者ER或PR阳性, 应运用内分泌治疗, 绝经前患者应用他莫昔芬 (TAM) , 绝经后患者运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2 结果

随访1~4年, 没有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患者无病生存率100%。术后6、12个月行乳腺外形评估, 优19例, 一般7例, 差4例, 所有患者对保乳手术满意。

3 讨论

3.1 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适应证

当前保乳手术被许多乳腺癌患者认可。遵循保乳术的适应证[1], 肿瘤与乳房大小的比例是否合适[2], 乳房较大的患者, 如果能够完全切除肿瘤, 且乳房外形未受明显影响, 即使肿瘤直径大于3 cm也可进行保乳术;如果患者乳房较小, 肿瘤直径尽管小于3 cm, 但手术后乳房外观还会受到较大影响, 则也不应进行保乳术。如果患者肿瘤较大, 可以进行新辅助化疗, 使肿瘤能够缩小至符合保乳条件后再行手术。

3.2 切除范围及综合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时应包括正常乳腺组织1~2 cm。腋窝淋巴结清扫不用于0期乳腺癌。Ⅰ、Ⅱ期乳腺癌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最好根据前哨淋巴结结果决定, 术前或术中检查前哨淋巴结可作为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指征, 如前哨淋巴结阳线, 则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3]。乳腺癌向腋窝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是前哨淋巴结, 如前哨淋巴结阴性, 则腋窝淋巴结也无转移。无转移的淋巴结具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 因此不易清除。术后放射治疗应作为保乳术的常规治疗, 术后放疗应尽早进行, 能够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降低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

3.3 保乳术的效果

保乳术的临床研究认为, 乳腺癌保乳术的远期疗效与传统根治术相当[4,5]。本组30例保乳治疗, 随访1~4年, 无死亡及局部复发, 19例 (63.3%) 乳房外形与健侧无显著差异, 满意率为86.7%。笔者认为只要严格遵循乳腺癌保乳手术适应证, 合适选择病例, 术后运用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完全可以可以达到与根治术相同的效果, 同时美容效果好, 创伤小, 恢复快, 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活信心和质量。目前在乳腺癌中保乳手术是一种既能兼顾生存率又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新方法, 全身性综合化疗是保乳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6]。

参考文献

[1]左文述.现代乳腺肿瘤学[M].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750-759.

[2]张涛, 张保宁, 余子豪, 等.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 2004, 6 (14) :555-557.

[3]陆云飞, 曾健, 覃光灵.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85例临床疗效及美容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 2007, 34 (4) :258-260.

[4]郭慧.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效果比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3:30-31.

[5]刘荫华, 李双喜.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62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 (9) :551-552.

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4 年7 月—2015 年5 月我院妇科收治的93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93 例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为33 岁~59 岁, 平均年龄 (41.86±4.69) 岁;肿瘤直径为0.7 cm~2.9 cm, 平均 (1.8±0.5) cm;参照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Ⅰ期48 例, Ⅱ期45 例;93 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 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根据不同术式将93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7 例和对照组46 例, 2 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与TNM分期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备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 其手术措施如下:患者接受全麻处理并取平卧位, 使用美蓝在距离肿瘤边缘的2.0 cm处标记, 并在肿瘤上取切口, 将肿瘤和四周正常的乳腺组织、脂肪组织的1 cm~2 cm切除。止血后, 不缝合已经关闭的“死腔”, 且不进行引流处理, 等血清纤维渗出后, 再填充该腔, 关闭手术切口。

对照组患者采取改良根治手术, 其手术过程如下:在距离肿瘤边缘3 cm处取横月牙形切口, 使用电刀游离皮瓣, 切开皮肤后切除乳腺以及胸大肌筋膜, 清扫其胸大肌间的淋巴结, 并清除其腋静脉四周的淋巴脂肪组织和肩胛下方肌群筋膜, 最后将手术创面清洗干净, 给予引流处理。

1.3 观察指标记录2 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并统计5 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 且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 组患者5 年生存率对比观察组患者5 年内存活者45 例, 死亡2 例, 其生存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5 年内存活者25 例, 死亡21 例, 其生存率为54.3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461, P=0.001) 。

3 讨论

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乳房中可触及约蚕豆大小的肿块, 比较硬, 但不限制患者活动, 且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 少数患者存在阵发性钝痛、隐痛和刺痛[2]。还有部分患者乳房中未能触及明确肿块, 然而经常发生局部不适, 尤其是绝经后女性, 有时会感受一侧肩背部位酸胀、发沉, 甚至累及上臂, 或者一侧乳房有轻微疼痛[3]。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 传统临床上常采用乳腺切除术进行治疗, 后来发展为改良根治手术, 在清扫、杀灭癌细胞方面有积极作用, 但影响乳房美观, 且手术时间较长, 出血量较大[4]。

保乳手术是一种新型乳腺癌治疗方法, 不仅能够根治肿瘤, 还可保留患者的乳房, 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因其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显著减轻了患者精神压力, 因而获得广大患者与临床医生的青睐。经本组研究发现, 与采取改良根治手术的对照组相比, 行保乳手术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 且术中出血量较少, 证实了保乳手术在减小对患者造成创伤方面的优势。另外, 肿瘤局部转移和复发是影响乳腺癌患者5 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由于保乳手术能够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有效避免癌细胞残留以及在术后继续生长, 从而抑制癌症转移和复发,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次研究结果提示, 观察组患者5 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可见保乳手术不仅创伤小, 且能提升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肯定, 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温健, 赵胜雷, 王焰.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1, 17 (19) :2939-2941.

[2]张素花.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0) :167-168.

[3]邱正伦, 冯云, 詹菊辉.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35) :11-12.

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篇9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美容效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0-0041-03

Efficacy comparison of early 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 and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JIANG Zhengshun YOU Xiangzheng WANG Guiq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inhai in Zhejiang Province, Linhai 317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efficacy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treatmentbreast cancer. Methods Line-conserving surgery for 24 cases breast cancer surgery pati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group A, the other options over the same period a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24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s a control group, set up for the B group,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hospital stay of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group.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cosmetic results than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group.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group,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group.1-year follow-up afte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group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 distant metastasis and local recurrence of the average time to surgery, surgery to distant metastasis o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time points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group. Conclusion Early effects of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superio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surgery, has shorter operative time, less blood loss, and low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ower, cosmetic result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relapse rate and transfer rate, etc., should be promoted and applications.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Conserving surgery;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Cosmetic results; Complications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及术后放疗。早期乳腺癌通常采用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但该术式手术损伤大,同时也影响患者的美观[1]。近年来,保乳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之一。本研究对比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旨在为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如何合理选择的手术方式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和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行保乳手术治疗的24例乳腺癌患者,设立为A组,患者年龄28~49岁。另外选择同期行改良根治术的2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设立为B组,患者年龄48~70岁,两组患者的乳腺癌TNM分期除外(Ⅱ期)、肿瘤部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 0.05)。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TNM中的Ⅱ期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

①A组24例患者均行保乳手术:采用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或与乳晕平行的弧形切口。切除范围:肿瘤表面皮肤原则上小面积切除。切除标本标记 4个方向和底部,冰冻病检如切缘阳性则加切 l~2 cm正常组织,若仍为阳性则放弃保乳,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全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及时化疗[2]。②B组:13例患侧腋淋巴结无肿大者,行清扫Ⅰ、Ⅱ级淋巴结 的 Auchinclos式改良根治术;11例有肿大者行清扫全腋淋巴结的改良功能性根治术。术后对两组患者密切跟踪随访1年,包括有无局部复发、死亡情况。

1.3 乳房美容评定标准[3]

优:外观正常,双乳对称,两侧乳头水平高度相差≤2 cm,外形与对侧无明显差异。良:双乳对称,外形基本正常或略小于对侧,两侧乳头水平高度相差3 cm。差:双乳明显不对称,两侧乳头水平高度相差>3 cm,外形较对侧明显缩小。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②乳房美容评定效果;③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包括皮下积液、宽度<3 cm的切缘皮瓣缺血、伤口感染、患侧上肢肿胀等。④保乳手术组的随访1年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手术至局部复发平均时间、手术至远处转移平均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保乳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改良根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美容效果比较

保乳手术组的优良率为83.3%(20/24),明显高于改良根治术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保乳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4/24),明显低于改良根治术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情况对比分析

保乳手术组的随访1年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手术至局部复发平均时间、手术至远处转移平均时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无一例死亡病例,考虑可能与随访时间过短有关,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3 讨论

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中保乳手术最早开展于1924年,Keynes[4-5]采用乳腺肿块切除和镭针插植术治疗早期乳腺癌获得成功。保乳手术即乳房部分切除术,主要包括象限切除、肿瘤单纯切除、和肿瘤扩大切除术。象限切除包括了包块所在区域的乳腺组织,表面皮肤和胸肌筋膜,由于切除组织过多,影响了乳房的美容效果,当今应用较少。肿瘤单纯切除即紧邻肿瘤切除病灶,因其局部复发率高,现很少应用,据报道肿瘤单纯切除术局部复发率高达36%[6-7]。肿瘤扩大切除术,即切除肿瘤连同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因其局部复发率低而且美容效果好,现被广泛应用。

另一种术式即改良根治术也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相对于传统的经典根治术而言,改良根治术保留了良好的胸廓外形和上肢功能,根治效果满意。但改良根治术创伤大,且术后造成女性乳房残缺,引起女性形体的改变,使女性产生自卑感及无助感[8]。

本研究我们对以上两种术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保乳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改良根治术组。保乳手术组的美容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改良根治术组,以上说明保乳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美容效果好的优点。

在并发症方面,改良根治术术后易出现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等并发症[9]。本组资料显示,保乳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良根治术组。以上说明,保乳手术组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因此,术后积极预防和处理皮瓣坏死、皮下积液、上肢水肿,以及患侧上肢功能障碍非常重要[8]。同时术中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设计好切缘,防止皮肤张力过大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纠正低蛋白血症,加强营养支持等[9-11]。

Fisher等研究表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远期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与改良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本组资料显示,保乳手术组的随访1年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手术至局部复发平均时间、手术至远处转移平均时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考虑可能与样本例数过少有关,因此建议扩大病例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低,美容效果好,术后随访复发率及转移率低等优点[10],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兵河. 乳腺癌[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56-161.

[2]张保宁,邵志敏,乔新民,等. 中国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1):680-684.

[3]张保宁,宣立学,王仲照. 乳腺癌综合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4):245.

[4]王斌梁,曾昭冲,陈君雪. 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 (11):846-848.

[5]常兴华,王志军. 乳腺癌保乳术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J].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3):433.

[6]郭黎.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60例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1):51-52.

[7]付林. 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与改良根治术临床疗效比较[J].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6):579-580.

[8]赵紫彪. 改良根治术应用于乳腺癌中治療的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2010,16(20):92-93.

[9]Heller W, Mazhar D,Ward R, et al. Neoadjuvant 5-fluorouracil,epi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docetaxel in refractory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J]. Oncol Rep,2007,17(1):253-259.

[10]黄汉杨.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2010,31(14):1961-1962.

[11]曹永晋,蔡伟华. 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32例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78-79.

(收稿日期:2011-11-14)

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7~60岁,平均44岁,肿瘤直径>3cm且肿块距乳头距离<3cm。术前组织学活检确诊并经超声和钼靶检查确定为单发肿瘤,所有患者有保留乳房的要求,自愿接受保乳治疗和术后随访,排除保乳手术禁忌证。

1.2 手术方法

以尽可能保持乳房外形美观且方便手术操作为原则设计手术切口。病变在上象限者采用弧形切口,下象限者用放射状切口,同时加腋窝处顺皮纹方向切口。术前已有明确病理诊断者遵循无瘤操作原则先行腋窝解剖,再行肿瘤扩大切除术[1]。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2cm正常乳腺组织,术中行快速冰冻检查,保证切缘及基底部没有肿瘤残留;腋窝淋巴结清扫至Berg腋淋巴结分级标准Ⅰ、Ⅱ级水平,腋淋巴的数目大于10个。行单纯肿瘤扩大切除术32例,肿瘤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扫13例,肿瘤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9例,肿瘤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清扫8例。

1.3 术后辅助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化疗和放疗,化疗自术后10~14天开始,包括CMF方案和CAF方案,共6个周期;放疗自术后2周开始,放疗部位主要包括病侧全乳、腋窝以及锁骨上下区等。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予内分泌治疗,未绝经患者采用三苯氧胺或法乐通,已绝经患者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1.4 观察指标

1.4.1 癌残留标准[2]

所有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一端为肿瘤,另一端为残端,距残端5mm内有癌残留者为断端阳性。

1.4.2 美容评定标准[3]

①优良:双乳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2cm,患侧乳房外形与健侧无明显差异,外观正常,无瘢痕所致的乳腺上提或变形,手感患侧与健侧无差别,皮肤正常;②一般:双乳对称,3cm≥双乳头水平差距>2cm,患侧乳房外形基本正常或略小于健侧,手感患侧略差,皮肤颜色变浅或发亮;③差:双乳明显不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3cm,患侧乳房外观变形,并较健侧明显缩小,手感差,皮肤厚,呈橡皮样,粗糙。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手术切口均I期甲等愈合,未见癌残留阳性患者;美容效果优良63例,优良率87.5%。随访12~48个月,未见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功能障碍、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

3 讨论

目前,乳腺癌保乳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乳腺癌保乳治疗应注意以下事项[4]:合理选择适应证,根据肿瘤大小和整个乳房比例将肿瘤切除“干净”,并保留乳房外观可接受;切除范围,镜下切缘无癌即可,切除过大影响术后乳房外形,过小可能致肿瘤切除不净,坚持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切缘,反复或广泛切缘阳性者应放弃保乳;保乳术后应接受规范的乳房放疗;常规应用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生物靶向治疗。保乳手术主要包括象限切除术、肿瘤单纯切除术和肿瘤扩大切除术等,肿瘤扩大切除术即切除肿瘤连同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其局部复发率低且美容效果好,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扩大切除术切口设计应兼顾术后美容效果和手术解剖的方便,根据X线或超声下肿瘤浸润情况确定是否切除肿瘤表面的乳房皮肤;为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术中应认真结扎或缝扎腋动脉、腋静脉及内乳动脉的属支或分支,确保有效止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在保证清除三组转移淋巴结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腋鞘的完整性,以减少淋巴水肿,术后应保持引流畅通;所有患者术后进行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手术切口均I期甲等愈合,未见癌残留阳性,美容效果优良率为87.5%;随访12~48个月,未见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功能障碍、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

综上所述,适合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保乳手术具有临床疗效确切、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等特点,是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伟,徐明丽,赵凤华,等.59例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5):76-77.

[2]刘阳,王立国.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411-2412.

[3]张保宁.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科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3):204-206.

上一篇:文学艺术特点下一篇:应用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