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乳腺治疗仪(精选7篇)
红外乳腺治疗仪 篇1
产后乳房胀痛是指产后3~7 d常可出现的双乳胀满、硬结及疼痛。主要是因乳腺淋巴潴留, 静脉充盈和间质水肿及乳腺导管不畅所致, 若处理不及时还可能引发乳腺炎[1]。防治方法一般是让产妇尽早哺乳。若有硬结, 可在哺乳前热敷并按摩硬结, 也可用吸奶器吸引乳汁, 促使乳腺导管通畅。但因该法不但给产妇带来较大痛苦, 且疗效一般, 导致产妇抗拒治疗进而加重病情[2,3]。广东省韶关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红外线乳腺治疗仪联合仙人掌外敷治疗产妇产后乳房胀痛, 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韶关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分娩并发生产后乳房胀痛的初产妇200例, 年龄23~33岁, 平均年龄29.1岁;发生乳房胀痛的时间为产后27~79 h, 平均49.3 h。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先采用红外线乳腺治疗仪治疗,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规格的接触垫两块, 将治疗仪器推至受检者床旁, 通电开机后, 按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类型及设定好治疗时间, 若治疗仪上探头指示灯亮, 则表明仪器正常运行并已进入下一步治疗模式, 将之前准备好的接触垫固定于探头并交替照射双侧乳房病变明显的部位, 每侧照射时间为30 min, 直至机器自动停机后结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应仔细观察病人反应及询问有否不适, 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红外线乳腺治疗仪治疗结束后, 对产妇进行常规按摩加热敷。按摩前双手应搓热, 热敷毛巾。按摩手法为:左右手相对置于乳房双侧, 一般为右手拇指向上, 掌沿置于乳房根部, 顺时针及逆时针各按摩3圈, 交替反复按摩。然后挤压乳晕, 拇指在乳头根部旁2 cm处, 其余手指置于对策, 往胸壁内交替压挤及放松, 持续20 min, 每日按摩2次。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按摩前应用温水清洁按摩人员的双手及产妇胸部, 严禁使用有刺激性的清洁用品;按摩时手指不要在皮肤上滑动, 手法应轻柔并保持适中的力度, 若按摩到硬结部位, 应顺着乳头方向按摩, 不要挤捏硬结, 随时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 倾听产妇主诉, 防止烫伤[2];按摩结束后, 用温水清洁乳房后方可哺乳。
1.2.2 观察组
采用红外线乳腺治疗仪治疗结束后, 随即将洁净新鲜仙人掌去刺后捣烂, 加入碎冰及蜂蜜搅拌成糊状, 均匀敷于乳房, 注意避开乳晕, 厚度约2 mm。20 min后去除敷物, 热毛巾清洁后按摩挤奶, 每天进行2次。仙人掌捣成糊状后黏性较强, 易固定在乳房上, 若出现无法固定的情况, 可使用文胸辅助固定。仙人掌在清洗时一定要注意将刺拔除, 因为被刺后, 会引发皮肤红肿、疼痛等症状。另外, 在外敷前还应仔细检查乳房周围皮肤有无损伤, 若有溃烂等情况, 外敷仙人掌会加重疼痛。
1.3 观察项目
1.3.1 乳房硬度的判断[3]
硬度按触感分为以下三级:若触感若嘴唇, 在硬结分度上则划分为Ⅰ度, 乳房胀痛程度为轻度或正常;若触感似鼻尖, 在硬结分度上则划分为Ⅱ度, 乳房胀痛程度为中度;若触之如额头, 在硬结分度上则划分为Ⅲ度, 乳房胀痛程度为重度。
1.3.2 产后乳房疼痛的评价方法
设定0~10共11个数字来模拟评价疼痛程度, 0表示不痛, 10表示最痛, 让产妇依据自我观感选择相应数字来代表疼痛的程度。
1.3.3 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第5天母乳喂养情况
全部母乳喂养:每日婴儿尿6~8, 软质大便1~2次;部份母乳喂养婴儿每天全部食物的20%~80%为母乳;象征性母乳喂养指几乎不提供热量的母乳喂养。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组间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乳房的胀痛程度及硬结分度比较
两组在经过护理干预后, 乳房的硬结分度与胀痛程度都逐渐减轻, 在产后第3天, 比较两组乳房胀痛程度, 观察组轻度占77%, 对照组为49%, 而重度对照组占20%, 观察组则只有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观察组的乳管通畅时间较早。两组产妇在硬结分度上差异也具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分娩后第5天, 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观察组的乳管通畅早于对照组, 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2。
注: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母乳喂养是国内外大力提倡的科学喂养方法, 具有诸多优点, 例如使母亲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 促进新生儿情商发育, 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较少出现消化不良及便秘等现象, 还能节省一部分经济开支[4]。然而, 许多产妇在产后都会出现泌乳不足及乳房胀痛等问题, 无法正常进行母乳喂养。目前临床上治疗干预方法较多, 我们通过红外线乳腺治疗仪联合仙人掌外敷治疗, 使得产妇泌乳时间提前, 在疏通乳腺管的同时, 明显减轻了产妇乳房胀痛。现对两种方法的治疗原理逐一分析探讨如下。
红外线乳腺治疗仪[2]是以祖国传统医学为基础, 采用中医经络治疗方法, 使用微电脑模拟控制, 利用红外热辐射、药物离子导入等高科技手段将高浓度药物作用于病灶, 改变末梢神经兴奋性, 刺激相应神经、血管等以引发多种生物效应来达到治疗目的。它不仅能缓解产妇乳房胀痛, 对合并乳腺增生者也具有一定疗效。若配合合理饮食, 对产后泌乳不足的产妇还能起到催乳的效果。
仙人掌在我国作为药用首载于我国清代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据该书记载, 仙人掌味淡性寒, 功能行气活血,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润肠止血, 健脾止泻, 安神利尿, 可内服外用治疗多种疾病[5]。《湖南药物志》记载:仙人掌消肿止痛, 行气活血, 祛湿退热生肌。《岭南采药录》记载:“仙人掌焙热熨之, 用于治疗乳痈初起结核。《中国药植图鉴》[6]也记载:仙人掌外皮捣烂, 可敷火伤、急性乳腺炎等。外敷法使药性通过皮肤由表及里, 在病灶直接发挥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作用。仙人掌外敷于乳房, 药性经吸收后可迅速起到消肿散淤、缓解疼痛的效果。且因方法简单有效、经济实用, 患者因无痛苦也易于接受, 适合在基层进行推广应用。
乳房胀痛严重影响着母乳喂养的成功。我们不仅要通过科学的健康宣教让产妇积极配合治疗并掌握实用的育婴知识, 还应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防止乳汁淤积引起乳房胀痛进而导致乳腺炎的发生[7]。本研究显示, 相比单纯应用红外线乳腺治疗仪治疗, 加用仙人掌外敷后, 观察组不仅在乳房硬度与胀痛程度上均较对照组为轻, 且母乳喂养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这也侧面反映了观察组乳管通畅时间较对照组更早。
综上所述, 红外线乳腺治疗仪联合仙人掌外敷治疗, 能在不增加产妇痛苦的前提下较快消除产妇乳房的胀痛感, 帮助产妇重新找回母乳喂养的信心。该治疗极大减轻了患者在治疗时的不适与痛苦, 使得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增加, 无形中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 能产生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3.
[2]张洪侠, 高淑芹, 王海琳.红外线乳腺治疗仪治疗产后乳房胀痛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7, 2 (1) :278-279.
[3]揭兴钰, 舒德喜.35例丝瓜络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 2007, 13 (5) :490.
[4]关丽雯, 王小玲, 许春荣.仙人掌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08, 15 (10) :65-66.
[5]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663.
[6]肖红, 龚良晨, 罗美华, 等.两种预防产后乳房胀痛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1) :1606-1607.
红外乳腺治疗仪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近红外线乳腺扫描社区妇女4400名, 其中, 乳腺增生2420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的55%, 乳腺良性肿瘤48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1.1%, 乳腺4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0.9%。
1.2 方法及原理
1.2.1 方法
对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工作中, 首先对整个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3~60岁的妇女建立妇女健康档案, 电话通知本人进行妇女健康体检, 包括双乳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应用近红外扫描诊断仪, 在暗室内进行, 被检查者取前倾坐位, 上身裸露, 距摄像机0.5~1.0m距离, 用探头探照乳腺各个象限及乳晕, 通过红外摄像头将图像显示在屏幕前观察, 对病变部位的图像可采用局部灰度增强、放大、伪彩、灰度数值化等计算机处理, 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周围血供情况。
1.2.2 原理
人体不仅是一个天然的红外线辐射源, 而且也是一个最佳的红外线吸收体, 近红外乳腺诊断仪是依据人体软组织对红外线辐射有选择吸收的能力, 利用血红蛋白对红外线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的特点, 在图像中显示出肿块的不同灰度, 血管影的变化原理来诊断疾病。尤其是对乳腺癌的三大特征, 即肿块灰影、血管改变及血管与肿块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更具有特殊意义。
1.3 诊断标准
正常情况下近红外线透过乳腺, 在荧光屏上呈现从光源中心向外依次为浅灰、灰、深灰、黑绿、不均质的黑灰色5种色环。若出现色调倒置, 或在浅色区出现深色调, 则表示异常, 共5种类型: (1) 血管异常像, 指病变处血管增多或增粗以及血管边界不清楚, 血管加压不易中断。 (2) 单发或多发的灰色吸光团块影。 (3) 外围型深灰色或黑色吸光团块。 (4) 实性黑色吸光团块。 (5) 血管型深灰色或黑色吸光团块。病变处血管增多, 出现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灰色吸光彩, 多为良性病变, 如炎症, 导管扩张综症, 严重的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若增粗的血管与深灰或黑色吸收光团同时出现, 由高度疑诊乳腺恶性病变。
2 结果
本组统计红外线诊断乳腺增生症2420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的55%, 乳腺良性肿瘤48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1.1%, 乳腺癌4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0.9%。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对月经前期有肿块的病例, 建议经期后5~6d复查, 并嘱其定期观察随访。
3 讨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由于环境、人文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 使乳腺疾病明显增高,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乳腺癌, 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项目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健康项目之一。红外线扫描仪的优点是: (1) 便携式机携带方便, 易于外出开展社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 (2) 多方位操作, 灵活多变; (3) 可反复检查, 简便易行; (4) 无痛苦, 患者乐于接受; (5) 无放射性损伤、安全、可靠。
3.1 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 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乳腺结构紊乱的非炎症非肿瘤疾病, 个体间不同年龄, 不同部位其症状存在明显差异。同一个体中双侧乳房不同象限乃至同一病灶在月经周期的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增生体征 (形态, 质地) 因此该病具有个体性, 多样性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 约有75%以上的女性一生中曾经或正患有乳腺疾病。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乳腺增生患者毫无症状或仅乳房内无痛性肿块, 这类患者更要高度警惕乳腺癌的发生。
3.2 乳腺增生症的CDI图像表现
乳腺增生症又称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 临床上根据症状不同分为乳痛症型, 腺病型和囊肿型。
(1) 乳痛型以青少年女子多见, 大多为发育较差的小乳腺, 突出的症状是乳腺间歇性疼痛, 常与月经有关, 经前明显, 经后减轻, 可扪及双乳腺散在小结节, 质软, 有压痛, 多位于上象限, CD1图像表现为双乳腺均质透亮, 血管走向双侧相似, 可见云雾征或鱼网征。
(2) 腺病型是乳管和腺泡增生, 临床上可扪及类似乳癌的肿块, 但CD1下肿块区无明确灰影或淡淡的灰影, 小于或等于扪及的肿块的大小, 多位于乳腺上象限, 可发生在一侧, 也可累及两侧, 边缘联清, 与周围组织稍有固定, 有弥漫性痛, 无异常血管改变。
(3) 囊肿型多发生于40岁前后, 早期有乳腺疼痛和触痛, 囊肿形成后疼痛消失, 可扪及不规则肿块或多囊性结节, 根据囊内所含内容物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影像, 含清液体单个囊肿CD1表现为肿块区中心高度透亮, 形态规则, 边缘清晰、光滑、无血管异常。多发性小囊肿影像表现为肿块区灰影深浅不一, 密度不均, 似棉絮状, 灰影大小与肿块相似, 无血管改变。
红外线扫描仪的临床诊断总结。
(1) 凡是社区妇女经临床问诊触诊后, 应首选红外线扫描仪进行辅助检查。
(2) 近红外光扫描对乳腺增生检出率高, 可单独使用, 少数有较大密实伴有结节者应做综合检查。
(3) 乳癌患者可先行红外线扫描, 典型即可诊断。病灶较深且小或乳房大而密实者应结合B超综合检查。
(4) 病灶在乳房根部近胸壁上者, 应首选B超、CT或磁共振检查, 红外线扫描及钼靶X线摄片因达不到病灶无法使用。
(5) 良性肿块可用红外线扫描加B超综合诊断。
(6) 哺乳期乳腺一般不用红外线扫描仪, 因光束不能穿过含大量乳汁的乳腺, 图像呈一片漆黑, 哺乳期发现肿块时应尽量吸干乳汁的情况下使用B超、钼靶X线片及CT综合诊断。疑有乳腺癌者须断奶后再检查。
(7) 对乳头溢液、溢血、外伤血肿等其他病症均应结合使用以上设备。
总之,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乳腺疾病是社区妇女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而乳腺癌, 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晚期死亡率高。应用近外红扫描对社区妇女乳腺的普查, 对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诊断, 特别是乳腺癌早期诊断, 予以健康教育, 健康干预, 做到乳腺癌的早诊断, 早治疗, 提高其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谷振声, 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73.
[2]阐秀.乳腺癌的癌前病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5) :261.
[3]张军.乳腺疾病钼靶摄影诊断误诊2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6) :25~26.
[4]张儒秀, 石俊.彩色超声多普勒在乳腺疾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27) :75~76.
红外乳腺治疗仪 篇3
关键词:红外线乳腺诊断仪,乳腺疾病普查,临床应用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对近几年该病的普查中发现,乳腺疾病发生率在逐年的增加[1]。随着红外线检测的普及,由此发现的乳腺疾病不断增加。本文主要探讨红外线对女性乳腺疾病普查的临床应用。就近期选取的300例女性进行红外线检查结果进行课题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9月4日至2012年10月18日我院300例常规体检女性进行红外线乳腺疾病检查。经过检查发现:正常129例,占43%;乳腺增生症159例,占53%;乳腺囊肿3例,占1%;纤维瘤4例,占1.33%;脂肪瘤1例,占0.33%;导管疾病1例,占0.33%;乳腺癌2例,占0.67%。
1.2 仪器及检查方法:
采用北京威力恒VLH-CS型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在暗室中进行检查,被检者取坐位,充分暴露双乳,身体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将探头置于检查部位对侧,紧贴乳房表面,摄像机对准欲检查乳房,依次检查乳房的各个象限,观察显示屏上出现的乳腺血管,有无灰影(灰影大小、形态),灰影分级及灰影与血管的关系。检查前详细了解被检者是否有乳腺病史,家族史,月经、生育史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使用红外线进行检查时,观察仪器的各个参数,对病变的位置、大小等情况进行观察,综合诊断检查者病情。同时分析检查结果和检查者的年龄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对病患的分析,诊断结果与年龄的关系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300例乳腺疾病进行红外线的检查中发现,正常例129例,占43%;乳腺增生症159例,占53%;乳腺囊肿3例,占1%;纤维瘤4例,占1.33%;脂肪瘤1例,占0.33%;乳腺导管疾病1例,占0.33%;乳腺癌2例,占0.67%。双乳小叶增生有150例,占50%。乳腺疾病与年龄段的关系,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取的食物以及精神压力等造成女性乳腺疾病不断的增加[2]。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乳腺癌。根据统计,美国女性患有乳腺癌已经达到230489例,这在新发肿瘤疾病中占了30%[3]。根据我国的统计发现,近几年女性出现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增加,日趋年轻化。在早期对乳腺进行检查和诊断已经成为乳腺癌预防的主要手段。目前,使用红外线乳腺诊断仪进行乳腺疾病的普查已经十分普遍,而且取的了良好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是双乳小叶增生疾病,这种疾病主要在30~50岁女性中发生概率高[4]。红外线检测乳腺疾病原理是根据人体软组织对红外线具有吸附能力,使用红外线光源探头对乳腺组织进行扫描取像。当然,这种检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我国对其诊断的标准还没有统一,红外线诊断仪操作人的水平和经验会影响检查结果。其次,红外线诊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对此,医师要在诊断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了解诊断的标准,以便尽早的进行诊断和治疗[5]。在本文中对选取的300例使用红外线诊断仪进行乳腺疾病的普查中发现乳腺增生症占总数的53%,这说明使用红外线乳腺诊断仪进行乳腺疾病的检查是实用和高效的。
参考文献
[1]杨景发,徐景智,赵庆勋,等.医用红外热像仪在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8,30(1):42-44.
[2]龚立宏.近红外线及B超检查在乳腺疾病普查中的联合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2(6):661.
[3]裴艳蕾,韩子民,王冰,等.电脑红外线乳腺检查仪在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9,33(1):122.
[4]付珂妍.近红外线扫描在妇女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长庆油田1782名女职工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8,16(11):683-684.
红外乳腺治疗仪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为生育年龄妇女, 年龄分布20~54岁;职业:在职职工890人, 全职家属540人, 自由职业596人。
1.2 检查方法
检查者在暗室进行, 患者取坐位, 稍前倾。裸露双乳, 以探头探照乳腺各个方向, 在屏幕上显示血管情况, 有无阴影, 阴影的大小, 灰度及阴影与血管的关系。
1.3 几种图像的特征
红外光扫描是利用透过乳房的强度不同的红外光而显示透光、暗亮及各种不同的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物阴影。红外光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较强, 由于癌血管丛生, 癌性充血以及癌组织周围血红蛋白的增加, 照射时大部分红外光被吸收产生吸光影。若红外光全部被吸收, 则产生黑色吸光团, 透过红外摄像机转换到监视屏上可以显示不同的灰阶度和血管阴影, 通过血管和不同灰阶的交叉作为评定病变性质的依据。
1.3.1 正常乳腺图
乳房呈均匀一致的浅灰色或透高色。血管分布于乳房内, 边界清楚, 走向连续。两侧对称。属于A级血管, 0灰阶度。
1.3.2 乳腺增生症
图像随内分泌环境变化而改变,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 乳腺增生有以下特点: (1) 乳痛症:可扪及双乳散在小结节, 质软, 有压痛, 通常图像表现双侧乳腺透亮, 血管走向双侧相似, 可见云雾症或鱼网症。 (2) 乳腺囊性增生:根据囊内所含内容物不同而表现不同的影像。含清亮液体单个囊肿表现为孤立的中心高透亮区, 形态规则, 边缘锐利光滑, 无血管改变。多发性小囊肿, 肿块区灰影深浅不一, 密度不均匀, 似棉絮状, 血管反应灰影大小与肿块相似。 (3) 腺病:因腺病是乳管和腺泡的增生, 临床上可触及类似乳癌的肿块但扫描下肿块区无明确灰影, 既不显影又无血管改变, 或者可见浅灰色的、淡淡的、质均匀灰影, 不规则, 小于扪诊包块或与之相似, 血管改变不明显。
1.3.3 乳腺纤维瘤
肿瘤与附近组织透光情况相似, 将瘤体表面组织尽量推开或将其顶到皮下, 可依稀看到浅灰度均匀阴影, 瘤体边界光滑清晰, 部分病例可见血管环绕灰影行走, 推动肿块无血管同步移位现象, 若临床能扪及明显包块, 并有滑脱感, 而红外光透照看不到明显灰影者, 支持乳腺纤维瘤的诊断, 但较小的肿瘤应注意与早期乳癌相鉴别。
1.3.4 乳腺炎和乳腺脓肿
乳腺感染可见弥漫性的亮度降低, 发生脓肿时可见深灰或深黑色团块灰影, 对这种图像必须连续动态观察。图像可有明显动态变化。
1.3.5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可见乳晕区的中灰或深灰色阴影, 吸光度较强, 可与乳头灰度相似, 为0.5~1cm。边界光滑清晰, 无血管环绕、中断现象。压迫阴影可见乳头有棕红色液体溢出。
1.3.6 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晕区的肿块灰影边界不清, 从乳晕朝向基底部散布, 灰影在非炎症急性期时其灰度差略高于乳癌, 接近于腺体组织, 血管反应小, 无明显血管中断。
1.3.7 乳癌
表现为血管数目增多, 粗大, 屈曲或小血管丛生, 有局限的灰阶影, 呈中度到深度灰阶。包块阴影较触诊大, 有时可见到血管穿过或绕过肿块或突然中断现象。
2 结果
乳腺增生1520人占70.03%, 其中乳痛症1020人占总人数的50.44%;纤维瘤4人, 占0.20%, 完全正常506人, 占29.97%。异常者经进一步检查确诊和两个月随访诊断符合率98%。
3 讨论
红外乳腺治疗仪 篇5
关键词:乳腺疾病,近红外线扫描
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乳腺增生、乳腺癌等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成为现代女性健康的大敌, 被医学界称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对乳腺癌发生机制的"多阶段发展"假说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位癌[1]已成共识, 因而对乳腺增生症的关注程度上升到了相当的高度, 尤其是对癌前病变的研究和认识, 如何及时准确识别癌前病变, 并且干预其向癌发展的一级防治已是当前研究的一大课题。近红外线扫描是近10a来应用于乳腺检查的一种新手段, 因其简便、快捷、对人体无损害、对乳腺疾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目前已成为乳腺临床检查的常用方法之一。经统计我愿近1年来经红外线扫描乳腺4218例次, 其中乳腺增生3458例次, 占81.98%, 经手术病例637例, 其中乳腺癌186例, 良性肿瘤451例。为探讨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1月行近红外线扫描共4218例次, 手术治疗病例637例, 术前病人均经近红外线扫描和超声检查, 手术切除标本全部送病理检查, 同时经手术治疗乳腺癌186例次。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使用LEO-1202型电脑红外线乳腺扫描仪, 检查在暗室中进行, 检查时要手检与红外线检查相结合。手检是为了明确重点检查部位, 一面遗漏重点。检查时被检者取坐位;距摄像机镜头50-80cm, 裸露上半身, 双上肢下垂, 上半身前倾、含胸, 充分显露乳房;先做手检, 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方向依次检查乳房的每个象限以及乳晕、乳尾处、腋下等部位;然后将红外探头置于乳房下部, 与摄像机镜头相对应, 调整好光源、光圈及焦距, 按手检顺序依次检查。通过红外摄像头将图像显示在屏幕前观察, 对病变部位的图像可采用局部灰度增强、放大、伪彩、灰度数值化等计算机处理, 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周围血供情况。
1.2.2 原理与诊断标准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是依据人体软组织对红外光辐射有选择吸收的能力, 利用红外光透照乳腺组织时, 被血红蛋白选择吸收的特点, 在图像中显示出肿块的不同灰度、血管影的变化原理来诊断疾病。乳腺癌患者乳尤其肿块附近血管丰富、增粗、对肿块灰影、血管改变及血管与肿块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具有特殊意义。1.3近红外线扫描血管和灰度的判断标准 (1) 正常情况下近红外线透过乳腺, 在荧光屏上呈现从光源中心向外依次为白、浅灰、灰、深灰、黑绿5种色环。若出现色调倒置, 或在浅色区出现深色调, 则表示异常。有5种类型:a.血管异常像, 指病变处血管增多或增粗;b.单发或多发的灰色吸光团块影;c.外围型灰色或黑色吸光团快;d.实性黑色吸光团块;e.血管性深灰色或黑色吸光团块。病变处血管增多, 出现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灰色吸光影, 多为良性病变, 如炎症、导管扩张综合症、严重的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瘤或为妊娠早期的乳腺。若增粗的血管与深灰或黑色吸收光团同时出现, 则高度疑诊乳腺恶性病变。 (2) 灰度测定:该仪器点灰度测定值与灰影成反比, 即测定值越低, 灰度越高, 显像阴影越暗。
2 结果
本组统计红外线诊断乳腺增生症3458例次, 占同期患者的81.98%, 给予对症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建议定期随访。手术治疗病例637例, 手术切除标本全部送病理检查。637例手术病例中恶性肿瘤186例次, 近红外线扫描确诊171例, 误诊15例。良性肿瘤451例, 近红外线扫描确诊433例, 误诊18例。
3 讨论
3.1 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因内分泌失调所致的腺上皮和间质增生复旧不全而引起的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统一命名为乳腺结构不良, 但我国学者认为该病的本质是主质与间质的增生性病变, 因此仍习惯称之为乳腺增生症[2]。本组乳腺增生症占受检病例81.98%, 说明临床有多发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乳腺增生症依据临床表现诊断容易, 但判断增生程度则十分困难。个体间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其症状存在明显差异。同一个体中双侧乳房和同侧乳房不同象限乃至同一病灶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增生体征 (形态、质地) , 因此该病具有个体性、多样性特点。然而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因存在相同的发病机制, 目前该病具有个体性、多样性特点。然而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存在相同的发病机制, 目前通过大量研究正式两者间存在密切关系, 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这一谱带式发展过程[3], 因此乳腺增生症临床诊断的关键在于对增生程度的判断和癌前病变的筛选, 通过筛选判断手术的必要性, 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对于女性来说, 乳腺增生并不是陌生的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 约有75%以上的女性在一生中曾经或正患有乳腺疾病, 其中有4%~6%发展为乳腺癌, 高发年龄段为20~50岁之间。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乳腺增生患者毫无征状或仅乳房内有无痛性肿块, 这类患者更要高度警惕乳腺癌的发生。
3.2 乳腺检查乳腺检查的手段有多种, 但手术活检是乳腺肿块诊断的最重要、最可靠的指标, 但手术创伤不易被患者接受, 且多发可疑病灶并非少见, 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细胞学穿刺检查也是一种创伤小而又简捷的好方法, 有报道诊断率高达95.9%, 敏感性97.2%, 但必须注意诊断率取决于材料获取 (受定位取材的影响较大) 和正确的细胞学诊断标准[4]。然而漏诊和误诊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细胞学或手术活检前, 利用影像学检查对乳腺增生程度和癌前病变的判断和筛选, 以及定位具有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价值。目前乳房疾病常用影像学检查有X线钼靶、B超、近红外线扫描等, X线钼靶检查较为成熟, 对早期乳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但X线对人体有害, 对腺体型乳腺的显像较差, 且对比较边缘部位的肿块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血管及血运的改变同样缺乏特异性[5]。近红外线扫描方法具有简便快捷, 对人体无害, 可重复性及价廉的优点, 对乳腺疾病诊断具有独特性, 近红外线光对乳房组织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穿透能力和对血红蛋白吸收作用而产生遮光灰影, 不同乳腺疾病其组织结构和血运的改变不一, 扫描成像的灰影和血管影也表现各异, 尤其是对血运不同疾病的反应具有独特的敏感性, 是X线和B超所不及的, 能显示B超和X先不能看到的血管及血运改变, 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6]。
3.3 值得注意的是 (1) 近红外线也必须结合临床体检, 便于在近红外线扫描时对重点可疑部位仔细观察, 避免遗漏误诊; (2) 定期随访的患者选择月经周期的同一阶段, 最好是月经结束后2~3d内进行近红外线检查随访; (3) 女性要定期乳房自查。包括视诊:脱去上衣, 在明亮的光线下, 面对镜子做双侧乳房视诊:双臂下垂, 观察两边乳房的弧形轮廓有无改变、是否在同一高度, 乳房、乳头、乳晕皮肤有无脱皮或糜烂、乳头是否提高或回缩。然后双手叉腰, 身体做左右旋转状继续观察以上变化。触诊:取立位或仰卧位, 左手放在头后方, 用右手检查左乳房, 手指要并拢, 从乳房上方顺时针逐渐移动检查, 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腋下顺序, 系统检查有无肿块。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 不要用指尖压或是挤捏。检查完乳房后, 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挤压乳头, 观察是否有带血的分泌物。通过检查, 如果发现肿块或其他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自查的最佳时间:月经正常的妇女, 月经来潮后第9-11d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 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 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容易发现病变。在哺乳期出现的肿块, 如临床疑为肿瘤, 应在断乳后再进一步检查。
总之, 无论是手术活检、细胞学穿刺检查还是上述3种常用影像学检查各有利弊, 以往的研究和认识均侧重于乳腺癌的诊断和良、恶性鉴别。近红外线扫描以其简便快捷、无创伤、无损害的特点且通过点灰测定达到灰度量化标准, 结合血管影像改变和临床表现, 对增生程度做出判断, 知道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及时、准确筛选癌前病变, 手术敢于阻断其向乳腺癌发展, 对提高乳腺癌的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振宙, 柳光宇.重视乳腺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5) :259~260.
[2]古振声, 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73.
[3]阚秀.乳腺癌的癌前病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5) :261~262.
[4]姚榛祥.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筛选手段评估[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5) :268~270.
[5]吕新生, 房献平.甲状腺、乳腺外科[M].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 1998, 366~377.
红外乳腺治疗仪 篇6
自2008年以来, 妇女健康体检中乳腺检查 (人次) , 其中电脑红外光检查乳腺 (人次) 。手术证实3例, 为2 0/00。
1、乳腺的普查目的在于提示有无乳癌存在或者可疑, 这是受检者的主要要求。而电脑红外光乳腺诊断仪正是对乳癌的诊断尤其能对早期者的筛查的准确率和敏感性不断提高。本设备具有准确、快速、显像、医患共观、照片等特点, 使患者都能够满意的接受。
2、早期乳癌的发现从目前可选的设备来看, 该设备可优先考虑。与其它设备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 如无创, 可单独做诊断等, 这些属诊断仪的固有特点;更为重要的是机型质量要高, 诊断符合率要高。我院所用的LX-H767E1机, 就具有上述优点。
3、本设备的操作者要具有技术操作、图像识别、临床检查、手术经验、病理知识等方面的学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技术操作与图像识别二者。前者要造出最佳图像, 后者要做出确切诊断, 实践说明。其中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影响设备性能的发挥, 甚至导致应用搁浅。
4、目前在乳腺疾病诊断开展比较普遍的卫生单位, 用于检查的设备通常有乳腺钼靶X线照像机, B型超声诊断仪以及本机。我院的资料对照说明, 电脑红外光诊断仪在乳癌的单一诊断优于前二者, 在联合的诊断中看作为提示活组织检查的先决依据。
5、本设备在乳癌中能否发挥好设备性能, 操作者应具有一定的上机条件: (1) 正确的操作技术, 辨像准确; (2) 丰富的临床经验, 体检无误; (3) 相当数量的手术病例, 解剖清楚; (4) 拥有基本的病理知识, 标本鉴别; (5) 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诊断结果是上述知识综合分析之后的集中。
6、本设备在乳癌的普查中能否发挥好与普查者的保健意识至观重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自我保健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设备得到了推广。
7、典型癌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时发挥好本设备的重要方法。无论是癌的发现而得以诊断或者癌的误诊而得以纠正, 对受检者来说则至关重要;对机型的质量而言是最显著的表露。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是根本。
红外乳腺治疗仪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智齿冠周炎患者, 根据抽签结果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30例, 男16例, 女14例;年龄17~28岁, 平均年龄 (21.4±0.5) 岁。对照组患者共30例, 男15例, 女15例;年龄18~28岁, 平均年龄 (22.3±0.4) 岁。两组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将3%的双氧水 (3%过氧化氢医用双氧水, 国药准字H23021928) 、生理盐水 (0.9%氯化钠溶液, 国药准字H44024859) 注入冲洗瓶, 患者站立或坐于椅上, 头部微微前倾, 医生握冲洗瓶, 将喷头对准目标部位, 食指与中指一同扣压冲洗瓶的压液扳手, 喷出冲洗液, 交替反复冲洗盲袋, 清理冠周盲袋内分泌物和食物残渣并将其拭干、隔湿, 将甲硝唑片剂 (50小袋×21片, 国药准字H44024120) 碾为粉末后填充盲袋, 局部涂抹碘甘油。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联合低频红外疗法强化治疗, 帮助导入药物离子、提高药效,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活血化瘀、消除炎症[2]。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经治疗48 h内局部疼痛及肿胀、龈袋溢脓、张口受限症状消失, 为特效;上述症状经治疗48~72 h消失, 为显效;上述症状经治疗72 h以上消失, 为有效;经持续治疗未见上述症状消失, 为无效[3]。
1.4 统计方法
该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 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患者29例在治疗3~4 d症状缓解, 连续治疗7~10 d症状消失, 1例患者经治疗无效, 总有效率96.7%。观察组24例患者连续治疗2 d症状明显缓解, 全组患者治疗4~5 d全部痊愈, 总有效率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结果见表1。
2.2 治疗时间
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为 (5.99±0.93) d, 观察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 (3.51±0.16) d, 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冲洗及用药、红外治疗过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该次研究成果与意义
该次研究在深刻认识到保守疗法及单纯冲洗、用药方案治疗智齿冠周炎用时长、效果欠佳等缺陷的基础上, 在常规冲洗和用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了低频红外治疗, 并与单纯冲洗上药治疗结果进行了对比, 发现观察组予以冲洗、上药、低频红外联合治疗后, 特效率23.3%、显效率56.7%、有效率20.0%, 总有效率100%, 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 (3.51±0.16) d, 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实此种综合疗法可在常规冲洗用药疗法的基础上缩短治疗所需时间;接受综合治疗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证实综合疗法安全性高。
该次研究首先对两组患者予以规范的盲袋冲洗清洁, 将其中的分泌物及食物残渣彻底清理掉, 联合用药治疗。研究中所用的甲硝唑为典型抗厌氧菌药物, 可强效杀死革兰氏阳性及阴性厌氧菌, 从而起到满意的抗感染作用, 该药没有抗生素配伍禁忌, 因而方便与其他抗生素联合抗感染使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冲洗和用药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了低频红外疗法强化治疗, 可帮助导入药物离子、提高药效, 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活血化瘀、消除炎症, 联合低频红外疗法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减轻炎症、提升药效、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收到可靠的治疗效果。低频红外疗法的使用有效克服了过分依赖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引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不足, 安全可靠[4]。
3.2 相关研究分析和对比
目前, 青少年智齿冠周炎较为常见, 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关于口服甲硝唑抗感染的报道称, 甲硝唑的药物性质决定了其起效较慢, 口服甲硝唑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消化道不良反应, 因而不推荐口服使用甲硝唑[5]。有研究将甲硝唑片剂碾为粉末后填充盲袋, 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口服患者, 且甲硝唑本身对厌氧菌繁殖感染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可从根源上阻断冠周炎进展, 预防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及口底蜂窝织炎。规范使用甲硝唑等药物是控制冠周炎的关键[6]。
由于甲硝唑等药物使用不当容易诱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且此药不可大剂量使用, 国内逐渐出现很多冠周炎中医治疗报道, 中医领域将此病归为“牙咬痛”范畴[7], 认为饮食不节、胃肠蓄热、气血淤滞等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 临床以中药合用清热解毒、消炎抗渗、消肿止痛为主, 以使用含金银花、连翘等成分的含漱液为主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关研究表明低频红外治疗是有效辅助疗法。该次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8]。
综上, 低频红外辅助治疗智齿冠周炎疗效确切, 临床上应尽可能减少用药、不要过分依赖抗生素, 推广低频红外疗法。
摘要:目的 探讨低频红外用于智齿冠周炎临床治疗中的方式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智齿冠周炎患者, 根据抽签结果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单纯冲洗、用药治疗, 观察组联合低频红外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29例在治疗3~4 d症状缓解, 连续治疗7~10 d症状消失, 1例患者经治疗无效, 总有效率96.7%。观察组24例患者连续治疗2 d症状明显缓解, 全组患者治疗4~5 d全部痊愈, 总有效率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为 (5.99±0.93) d, 观察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 (3.51±0.16) d, 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冲洗及用药、红外治疗过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基础冲洗用药治疗联合低频红外治疗, 可快速消除智齿冠周炎症状表现, 治疗时间更短、综合疗效满意, 安全性高。
关键词:低频红外,智齿,冠周炎,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涵.替硝唑加地塞米松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J].四川医学, 2013, 34 (3) :357-358.
[2]唐丽君, 郭皓, 高欢, 等.复合抗菌糊剂局部治疗智齿冠周炎的疗效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 (8) :847-848.
[3]杨成, 李培, 马竟, 等.拔除上颌智齿对下颌智齿冠周炎发病率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 6 (3) :234-236.
[4]卢海波, 廖建兴, 康非吾, 等.米诺环素对急性智齿冠周炎治疗效果的观察[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 (3) :214-215.
[5]章奇敏.智齿冠周炎早期拔牙治疗效果探讨[J].健康必读, 2012, 11 (11中旬刊) :184-184.
[6]官莹玉.158例智齿冠周炎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16) :2013-2014.
[7]韦界飞, 邹群.632 nm氦-氖激光治疗智齿冠周炎的研究[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3, 36 (2) :119-121.
【红外乳腺治疗仪】推荐阅读:
红外治疗仪设计05-26
远红外线治疗09-28
乳腺癌的治疗问题06-03
乳腺癌中医治疗研究10-02
微波治疗急性乳腺炎10-13
奶牛乳腺炎的治疗11-08
奶牛乳腺炎的诊断治疗06-23
奶牛乳腺炎的检测治疗10-0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11-11
乳腺癌的保乳治疗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