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2024-10-05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共10篇)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篇1

中药汤剂适应中医辨证论治, 随证加减, 能全面灵活地照顾每一个患者或病证, 成为临床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其精华就在于微妙的配方, 于制备过程得以体现。其制备过程是多种药物成分进行理化反应的复杂过程, 因而对大多数汤剂尚无客观、准确的检测方法。因而对其质量进行监控在中药汤剂制备中严格控制影响汤剂疗效的相关因素, 对于提高中药汤剂疗效至关重要。

1 中药饮片质量对汤剂的影响

1.1 药材来源

中药品质的好坏, 决定于其有效成分在药动、植物体内的形成和积累与其药用植物种类、药用部位、生产技术、产地、采收季节、时间、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方面已被历代医家所重视, 李杲谓:“凡诸草、木、昆虫, 产之有地;根、叶、花、实, 采之有时。失其地, 则性味少异;失其时, 则气味不全”。如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高达28%, 如已开花, 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甘草在生长初期 (甘草甜素) 的含量为6.5%, 开花前期为10.5%, 开花盛期为4.5%, 生长期为3.5%, 茎木类在秋, 冬两季采收, 皮类在春末夏初时采收, 杜仲、黄柏等可采用“环状剥皮技术”、叶类在开花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冬虫夏草宜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散发时采收, 中药材的适时采收是生产优质中药材的重要环节。另外, 寇宗爽也说:“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 则药力具, 用之有据”。药理研究表明, 地道药材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如四川黄连、附子、云南三七、木香、宁夏枸杞等与一些引种中药有效成分存在差异, 均对中药汤剂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 用于汤剂调配的中药必须经过鉴定, 符合质量标准。

1.2 加工炮制

如明代《医学入门》在叙述桅子不同药用部位的功效时云:“用仁去心胸热, 用皮去肌表热, 寻常生用”。由此可见,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生药材经加工炮制后, 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净化药材;加工炮制过程中所产生的理化反应, 能分解毒性成分, 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度, 起到降低毒副作用和扩大药物用途增强疗效的作用。如麻黄茎发汗, 根止汗, 区别入药, 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 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黄柏系清下焦湿热之药, 经酒制后作用向上, 兼能清上焦之热、扩大药物的用途。因此, 药剂人员应按照处方要求、严格炮制, 特别要掌握好火侯, 否则达不到预期目的了, 势必影响汤剂的疗效。

2 处方调配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调配是一项技术, 是否符合方意, 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调配处方不仅要药味齐全, 而且要剂量准确, 还要掌握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在调配处方时, 必须掌握中药的常用量, 准确称取, 不充许或多或少或凭视力抓药。一般药品, 全剂量的误差应控制在±5%之内, 对毒剧药品用量应按药典规定进行核对, 调配时要求达到准确称量、分剂量, 对于极量与致死量接近, 用量很小的药物, 使用或称量时更要慎重, 入种子类的中药必须捣碎, 遇粗过厚的饮片, 一定严把关, 不得入方。因此, 对处方要进行全面分析, 准确称量, 精心调配以免影响汤剂效疗的发挥。

3 汤剂煎煮方法对疗效的影响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的恰当与否, 对疗效有直接的影响。明代名医徐灵胎说:“煎药之法, 最宜深研, 药之效不效, 全在乎此”。李时珍说:“凡服汤药, 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药者, 卤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功”。

3.1 煎药用具

一般以陶瓷制品为多, 其中以砂罐最好, 切不可用铜、铁等金属容器, 若用锡、铁锅煎者, 有的药物会发生沉淀, 降低溶解度, 甚至引起化学反应。

3.2 煎药用水

前人常用劳水、流水、米泔水等。现在原则上选用水质纯净的自来水、泉水。若用污染严重的河水、井水, 则不但不能保证煎出药液疗效, 反有药液成分发生改变的危险。也不可用开水煎炖, 以免破坏饮片的组织细胞, 阻止水分浸入饮片, 有效成分难以析出影响饮片的药效。煎用水亦根据药物多少而定, 一般以溢过药物3.33cm (约1寸) 左右为宜, 太多则药液稀释, 药力不够, 还延长了煎煮时间, 有些有效成分遭到破坏, 太少则易煎干、煎糊。

3.3 煎药方法

煎药先用自来水浸泡30min, 水量要高出药面2~3cm, 先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维持25min左右, 补益药可煮沸后再煎40min以上, 解表药25min即可, 一般药煎煮2次后, 合并煎液。对于矿类及其有毒药品易先煎40min以上, 挥发性药品易后下, 贵重药材如人参、鹿茸等宜单煎。对于一些胶类药材需另炖烊化。

4 服用方法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中药服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疗效, 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必须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服药合理可使体内保持均衡、持续稳定的血药浓度, 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一般药物在饭前一小时服用, 2次/d, 均宜温服, 解表药宜热服, 祛寒药宜热服, 清热解毒药以凉服为宜, 止吐药是寒吐者宜热服, 热吐者宜凉服, 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宜饭后服, 抗疟药宜发作前2h服;安神药宜睡前服;病危宜频服, 不拘时服以维持药效, 增强药力;滋补药宜空腹服。峻烈或有毒药物应小量开始、渐增, 得效即止, 勿过量, 以防中毒。此外,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来决定服法, 以达最佳疗效。

5 饮食、烟、酒、茶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在服药其间饮食禁忌对疗效发挥也有一定的影响。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荷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 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中药汤剂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 由于疾病的关系, 在服药期间, 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 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烟草中含有环芳烃化合物、烟酸 (尼古丁) 、氢氰化物、其他生物碱和焦油等有害物质。烟碱可以诱导药物代谢酶, 故对伍用的药物有酶促作用, 吸烟对药物的药效学也有影响, 引起心率加快, 血压及心输出量增加。药物经酒制后, 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而增加疗效。然而大量饮酒, 可以造成洒精中毒, 从而影响很多药物的生物转化;长期饮酒可以诱导肝微粒体氧化酶, 促进药物代谢加快, 影响药物的疗效。茶叶中除含有茶碱外, 还有大量鞣质。鞣质与生物碱类药物和铁剂都可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而影响吸收。

6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中药汤剂与西药联用若配伍不当可能降低药物疗效、增加毒副作用、加重或诱发并发症、影响体内酶代谢、诱发药源性疾病和药物相互拮抗。含有鞣质的中药汤剂如地榆、石榴皮、枣树皮、五倍子、诃子、狗脊不宜与多种抗生素同服。会生成盐酸沉淀物, 使之难以吸收, 降低生物利用度。含有机酸的中药汤剂如山楂、乌梅不宜与碱性较强的西药合用, 会发生中和反应。银杏、丹参、当归、番木瓜、大蒜和抗凝药合用, 使其失效导致出血。由此可见, 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 应该避免不合理中西药联用, 以确保中药汤剂安全、经济有效。

7 其他影响汤剂疗效的因素

除上述因素影响汤剂的疗效外, 患者因素, 中药汤剂贮存的温度、时间、包装材料, 药剂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责任心, 临床辨证准确、用量的掌握等都对中药汤剂疗效也有一定影响。

上述相关因素对中药汤剂的疗效构成直接影响, 在汤剂的制备和应用中应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对影响汤剂疗效的相关因素加以把握, 才能堤高汤剂质量。增强汤剂疗效, 使汤剂这一祖国医学的古老制剂, 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 篇2

关键词:中药制剂质量 因素 有效成分含量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66-02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生产中需特别注重影响有效成分的因素,尽可能地使有效成分进入制剂。影响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料药材的影响

原料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时间、药用部位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对有效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广州地道药材石牌广藿香,其挥发油中的抗菌成分广藿香酮含量较高,但海南产广藿香重广藿香酮甚微;槐米(花蕾)重芦丁含量高达23.5%,而槐花中仅含13%,《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槐米中的芦丁含量不得少于20%;第四季度采收的丹参质量较好,丹参酮A及丹参酮I的含量比其他季节采收的高出2-3倍。《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丹参中丹参酮A含量不得少于0.20%;益母草中水苏碱的含量与其生长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实验证明水苏碱在幼苗期和花期含量最高,所以《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益母草鲜品应在幼苗期至初夏花期前采割;干品应在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是采割。其中水苏碱含量不得少于1.0%。以上种种,说明中药制剂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而且这种质量是一致的,不会因生产批次的不同而波动。

2 炮制方法的影响

严格地说,中药制剂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进行制备的。所谓中药饮片即药材的加工品或炮制品。原料药材经加工炮制后,其中的化学成分、性味、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制剂的品质。为了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所用药材应严格按处方规定,遵照炮制规范进行加工炮制,饮片还需进行质量检验,合格者方可投料使用。元胡中止痛成分主要为叔胺型生物碱,醋制后生物碱可转变成水溶性较大的醋酸盐,使水煎液中生物碱的溶出率明显提高,从而增强元胡的镇痛作用。故元胡止痛片、十香止痛丸等中成药中的元胡均以醋制品入药。又如肉豆蔻,为涩肠止泻药,含有大量油脂和部分毒素,可引起胃肠痉挛。因此制剂中的肉豆蔻须经面煨炮制以除去油脂及其毒素,保证用药安全。特别是对含有毒性成分的原料药如乌头、附子等,必须经炮制后控制其毒性生物碱的限量,方可投料生产。所以《中国药典》现行版对某些常用饮片和毒性药材的炮制品制定了相应的内在质控标准。例如,制川乌和制草乌等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及其毒性成分乌头碱进行限度检查或含量测定。

3 生产工艺的影响

制剂工艺是否合理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合理的制剂工艺,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保证制剂质量。例如煎煮时加水量的多少,煎煮时间的长短,浓缩时的温度、压力,醇沉浓度等都会对有效成分的含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有时工艺对质量的影响不易察觉。但稍一疏忽,即可造成质量差异。在生产含桂皮酸液体制剂时,为除去不溶物采用不同德分离工艺,致使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色泽、稳定性等均产生一定差异。在生产含桂皮酸液体制剂时,为除去不溶物采用不同的分离工艺,致使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色泽、稳定性等均产生一定差异。

4 中药制剂的包装、贮藏、保管的影响

中药汤剂疗效的影响因素探讨 篇3

1 构成中药汤剂的药方

构成中药汤剂的方药是影响临床疗效的一个首要因素, 首先必须要做到辨证准确, 选择合理方药, 才能达到汤剂预期的临床效果, 如辨证之所属寒或热、虚或实, 所选之方药是大不相同, 疗效就自然而异, 甚则相反而贻误病情, 因此在临床实际辨证中必须做到辨证正确, 同时熟练掌握, 灵活运用中药汤剂方药中各中药的性味、性能、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其配伍禁忌等, 才能发挥汤剂的真正疗效。

2 药材质量因素

2. 1药材的纯净度及掺杂假冒多年来中药价格一路攀升, 中药饮片出现被掺入异物, 炮制过程中过度使用硫磺熏蒸或染色, 异地引种使栽培变异, 以及用非药用部位当药用成份使用等情况[1], 致使中药质量不断下降, 特别是名贵药材的掺杂假冒最为严重, 如麝香中掺进矿物、植物及动物的肝和血; 用其他动物的结石掺杂成牛黄甚则用假胆管黄、色素及淀粉做成假牛黄等; 将红花参杂到西红花中当西红花用; 用塑料模型制成冬虫夏草或虫草中残留有铁钢丝、小树枝、竹签等; 据彭肖容等[2]报道中药饮片如白花蛇舌草、金钱草、蒲公英、蝉蜕等中未洗干净的泥粉及杂质含量达10% 左右, 调剂时药中杂质的增加导致纯药量的减少, 进而影响了中药汤剂的临床治疗质量。

2. 2品种差异中药品种是影响中药质量的至关重要因素, 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 同一药名同属不同种, 甚则不同属不同种, 如麻黄科的麻黄有3 个品种, 木贼麻黄、草麻黄和中麻黄, 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 草麻黄次之, 中麻黄最低, 主要成分的差异造成了药效的差别; 有些地方由于用药习惯不同, 同物异名, 同名异物的现象也常有发生, 如防己有防己科的粉防己和马兜铃科的广防己, 粉防己含有肌肉松弛成分, 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 而广防己含马兜铃酸, 具有肾脏毒性, 如误用就有可能导致中毒。

2. 3 产地区别中药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其生长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如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土壤、光照、气候、降雨、水质、生态环境等的生长环境下生长, 其所含有效成份是大不相同, 功效也大不一样, 如苋科植物牛膝, 主产于河南, 习称“怀牛膝”, 主产于四川, 习称“川牛膝”, 怀牛膝性平, 味苦, 能补肝肾, 强筋骨, 活血化瘀; 川牛膝性平, 味甘, 能通利关节, 祛风利尿; 不同产地的甘草, 其甘草酸的含量在1. 16% ~ 6. 11% 之间, 高低相差5 倍之多, 直接影响中药质量的可控性, 从而导致临床疗效的差异, 因此, 为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提高汤剂的疗效, 临床上道地药材是最佳的选择, 如著名道地药材有主产于四川的川药川贝、川连、川断、川芎; 云药有三七、木香、茯苓; 主产于河南的怀药有地黄、牛七、山药; 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的广药有阳春砂仁、广藿香、肉桂、蛤蚧等均是比较著名, 质量又较好的地道药材。

2. 4 采收时间差异药材的采收时间、季节、年限等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 采收时应根据药材各自在其有效成份含量及产量同时处于最适中时采收, 如黄连应在生长满6年时采收, 而在一年中又以7 月有效成分小檗碱含量最高为最佳采收期; 有研究表明人参皂甙的总含量, 以采收6 年生的并在秋季时含量最高; 丹皮以3 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 银杏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在叶子将黄而未脱落时黄酮含量最高; 桑叶应在霜降后经霜采集; 花类中药如辛夷花、丁香、槐米等宜在含苞待放时采收, 菊花、西红花在花盛开时采收; 鹿茸宜在清明后45 ~ 60d ( 5 月中旬至7 月下旬) 锯取, 过时则骨化为角, 所有这些均说明选择正确采收时间、季节对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性, 从而影响到汤剂的疗效。

3 加工炮制因素

饮片是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经炮制后的饮片具有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增强药物疗效及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有利于煎出等作用, 因此中药炮制对汤剂有着不可缺少甚至是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炮制的过程中, 炮制工艺方法、炮制程度的控制、炮制辅料、炮制成品的纯净度和片型等又是影响炮制品质量的因素。

3. 1 炮制工艺方法从药材的清洗到炒、炙、煮、蒸、煅等均应按规范化标准化的方法步骤进行, 如清洗原药材要抢水洗, 以免有效成分流失; 蜜炙时要先用适量稀释的蜜糖水浸润, 使蜜糖渗透到药材内部后用文火炒, 在炒的过程中再加适量的蜜糖水慢慢炒至不沾手, 干而不焦即可, 而不是简单的用蜜糖水煮干, 否则所得炮制品质量是不同的。

3. 2 炮制程度的控制经炮制后的饮片具有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乌头最主要的毒性成分为乌头碱, 乌头通过水的浸泡、在加热煮沸达到一定时间的过程中可水解成毒性小得多的乌头次碱或乌头原碱; 苍耳子、蓖麻子等含有毒性蛋白成分, 经加热炮制后毒性蛋白受热变性从而降低了毒性; 生麻黄经蜜制后, 辛散解表作用的挥发油含量减少, 辛散作用缓和, 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生何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 具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的功能, 经用黑豆进行6 ~ 7h熬成汁, 用黑豆汁润透蒸制后的制首乌, 其性味转甘厚而温, 增强了益精血、补肝肾、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 再如砂烫醋淬穿山甲、龟甲、鳖甲后, 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尤其是龟甲经砂烫醋淬后其热水溶出率增加约6 倍, 因此在实际加工炮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炮制操作规程和方法步骤进行炮制, 按各自所需要的温度、时间控制炮制品的程度, 做到既要炮制透彻又不能过度, 如炒、炙、蒸、煮、煅一定要做到透彻又要防止过焦或碳化, 才能更好地达到减毒、缓和药性、增效及改变或增强作用部位趋势等目的, 才能提高汤剂的疗效。

3. 3 炮制辅料辅料分为液体和固体, 如酒、醋、蜜、盐、姜汁、油、麦麸、河砂、土、滑石粉、蛤粉等, 应符合炮制的药用要求, 同时注意浓度和用量比例, 太稀太浓或太少均会影响炮制品的质量。

3. 4 炮制品的纯净度和片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 ( 试行) 》的通知要求, 各类炮制品饮片所含杂质药屑不能超过1% ~ 3% , 炮制品水份应控制在7% ~ 13% , 否则水份含量太高会引起饮片发霉变质和引起纯药量不足而影响汤剂质量; 异形片不得超过10% , 过薄过厚的片型会引起糊片或有效成分难以煎出, 从而影响汤剂的疗效。

4 贮藏因素

4. 1贮存时间的影响中药饮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 易引起气味散失、挥发、风化、泛油、氧化变色等, 造成有效成分的含量降低而使饮片的质量下降, 如薄荷、荆芥、藿香、肉桂、沉香、木香、细辛等所含挥发性成分随时间推移易挥发散失、饮片发霉变色、虫蛀走油等, 使饮片质量下降或失效, 进而影响汤剂的疗效。

4. 2贮存温度的影响贮存温度过高, 含油饮片的表面易引起泛油, 如当归、肉桂、柏子仁、杏仁等; 含糖份高及溶点较低的饮片, 如黄精、熟地、天冬、阿胶、枸杞子在温度过高时常易粘连、溶化、泛油, 使形态改变, 泛油、溶化标志着饮片质量的变化。

4.3湿度的影响贮藏的地方过于潮湿, 饮片含水量过高, 霉菌遇到适宜的温度 (20~35℃) 即可萌发菌丝, 并分泌酵素, 侵入饮片组织内部, 使饮片腐烂变质, 气味走失, 有效成分遭到很大的破坏, 甚则产生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 造成安全隐患, 如含有糖类、粘液质、蛋白质、淀粉及油类的饮片有天冬、牛膝、人参、紫菀、苍术、蕲蛇等较易霉变, 因此要注意仓库的相对湿度, 应控制在35%~75%, 以防止霉菌的生长。

4.4虫蛀有些中药饮片如淮山、白芷、薏米、花粉、党参、大黄、当归、柏子仁、乌梢蛇、蛤蚧等含淀粉、糖、蛋白质、脂肪较多, 极易被虫蛀蚀, 虫蛀严重危害中药饮片, 有可能携带致病菌或霉菌, 其粪便、分泌物及尸体会造成饮片的污染, 如当归、党参等虫蛀后易走油而变质, 使饮片质量异常, 有效成分受损坏, 甚至失效。因此饮片的储存保管一定注意易虫蛀药的养护, 其中对抗储存法也是一种不错的储存方法, 如人参与细辛同储, 蛤蚧与花椒, 牡丹皮与泽泻、淮山同储存, 红花与冬虫夏草同储存等可减少虫蛀及霉变等。

4. 5鼠害中药房和药库是老鼠活跃的地方, 里面有其最喜爱的食物如一些含糖及淀粉类较高的饮片麦芽、苡米、火麻仁、扁豆、莲子、芡实、谷芽及油酥动物饮片炮甲、鹿筋等, 同时还有其舒适藏身的絮绒柔软的草类饮片如茵陈、金钱草、艾叶、竹茹、白头翁等, 因此在中药饮片的储存保管中必须要注意严防鼠虫害, 可选择密闭的缸、罐、桶、箱中储存, 严防老鼠的损害及带来的病菌和毒素的污染, 保证用药的安全和质量, 保证汤剂的疗效。

5 调剂因素

调配是一项药学技术, 从审方、调配、核对到发药, 每一过程均至关重要, 其是否正确, 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审方时必须排除配伍禁忌及用法用量中的错误; 调配处方时不仅要药的味数配齐, 还要剂量准确, 不能凭视觉大概估计抓药, 尤其是毒剧药品, 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 调配称量时更要慎重, 必须单剂量精确称取, 一般药品, 全剂量的误差应控制在 ±5% 之内, 有特殊煎煮的要分装好, 入种子类的中药必须捣碎, 过粗过厚过薄的饮片, 不得入方, 以免影响汤剂的质量, 严格执行药方所指定的地道药材如怀山药、云茯苓、南五味等; 核对处方时保证药的品种数配齐, 排除各种差错; 发药时做好特殊煎煮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的药物交待, 确保汤剂的质量, 充分发挥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6 煎煮方式方法因素

中药的煎煮过程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 规范、科学的煎煮有利于增强药效, 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3], 提高汤剂的临床疗效。

6.1煎煮器具的选择选用耐高温的砂锅或陶罐是中药煎锅中最佳选择, 其次也可用搪瓷器具或不锈钢器具, 不能选用铁、铜、铝等金属煎器, 因在煎煮过程中金属煎器中的金属离子如Fe2+、Ca2+、Al3+易与中药汤剂中所含的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影响汤剂的质量和效果, 甚则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4]。

6.2煎煮前浸泡及其用水中药在煎煮过程中一般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药物的有效成份在浸泡和煎煮的过程中溶出;二种是药液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学反应。为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在煎煮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30min, 让药材充分吸收水分, 使各种易溶成分溶解后再煎煮[5], 以更好地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及促进化合反应, 提高汤剂的质量;煎煮所用水应为无污染的干净水, 如自来水、井水等, 浸泡的水量以高出药面3~5cm为宜, 第二煎应酌减, 儿童内服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

6. 3 煎煮方法

6. 3. 1 煎煮火候、时间及次数: 不同性质的中药采用的煎煮方法是不同的, 严格把握好煎煮的火候、时间、次数及药物的加入顺序等环节, 才能保证汤剂的质量[6], 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煎煮的火候在古人就很有要求和讲究, 煎煮时应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则, 在煮沸前宜用武火, 沸后用文火, 保持微沸的状态; 煎煮的次数一般为两次, 滋补药可增加1 次, 一般药首煎沸后20min为宜, 二煎药沸后15min为宜, 解表药一般沸后用武火煎10 ~ 15min为宜, 二煎沸后5 ~ 10min, 滋补药或质地坚硬的药物一般沸后煎30min, 二煎沸后20min为宜, 一般情况下头煎煎出率约为30% , 二煎为40% ~ 50% , 两次合并可得70% ~ 80% , 而三煎、四煎仅占20%[7], 因此充分合理的煎煮, 才能保证有效成分的煎出。

6. 3. 2 煎煮顺序: 先煎, 质地坚硬和毒性大的中药需先煎以延长药物的煎煮时间使药物难溶性成分充分煎出或使有毒的毒性成分降低, 如生龙齿、生龙骨、龟甲、鳖甲、附子等需先煎; 后下, 是气味芳香类饮片如薄荷、砂仁、木香、肉桂、沉香、鱼腥草等及久煎后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饮片如钩藤、生大黄、番泻叶等, 为缩短药物的煎煮时间, 减少药物因煎煮时间过久所造成的成分散失, 气味芳香类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5 ~ 10min入煎即可, 成分易被破坏类的后下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10 ~15min入煎即可; 烊化, 主要是胶类或糖类药物, 如阿胶、鹿角胶、蜂蜜易沾附在其他药的表面上, 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等, 应加在煎好的药液中加热使其溶化, 混匀后服用; 单煎, 一些贵重饮片为减少其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引起的损失, 可单煎另服, 或与其他药汁和服[8], 如质地较疏松的高丽参、西洋参、西红花等先单独煎煮30 ~ 40min取汁, 质地坚硬的如羚羊角、水牛角等, 则应单独煎煮2 ~ 3h取汁, 再将渣与其他群药煎煮, 所得药液与单煎药液合并均匀后分服; 冲服, 一些用量少的贵细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药的煎液冲服, 避免其他药渣吸附而影响药效, 如三七粉、羚羊角粉、川贝粉、琥珀粉、鹿茸等。

6. 4汤剂的贮存中药汤剂成分较为复杂, 如储存不当或放置过久, 汤剂中所含淀粉、糖分、蛋白质等, 极易变质或易被污染, 使药效降低, 影响汤剂的质量和疗效, 因此应选用干净的砂罐或陶瓷容器或食用袋装放于阴凉处, 在保质期内服用。

7 服用方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汤剂的最佳疗效, 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必须要把握好汤剂的科学服用时间、次数、温度、禁忌等问题[9]。

7.1服用时间饭前服, 病在下焦如膀胱、肠, 欲使药力迅速下达, 故宜餐前服用[10], 餐前空腹服药, 使药物迅速快捷进到肠道, 有利于药物快速消化吸收, 发挥疗效, 攻下药、补益药、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 饭前服指每餐前30min服药;饭后服, 病在上焦如在心、肺部, 欲使药力停留于上焦时间较久, 故宜餐后服用, 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及健脾胃助消化药或毒性较大的药宜饭后服用为好, 饭后服指每餐后45min服;睡前服, 安眠药宜睡前服, 有助于协调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 利于睡眠, 达到安神的目的, 一般在睡觉前30min服;抗疟药宜在发作前1~2h服用, 重病者则不拘时间, 迅速服下。

7.2次数及剂量为保证汤剂的有效浓度和均衡度, 汤剂煮好后, 应将药液趁热滤出, 将头煎、二煎药液混合均匀后, 根据病情分次服用[11], 中药汤药一般每天1剂, 分早、晚2次或早、中、晚3次服用, 每次服150ml左右, 小儿汤剂做到尽可能浓缩, 少量多次服用;有毒性或峻烈性强的药物, 应从小剂量开始服, 慢慢加量, 凑效即止, 严防过量引起中毒反应或损伤人体正气。

7. 3服药温度中药汤剂一般应温服, 特别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乳香、抗风湿类药物及脾胃虚弱者, 均应温服; 解毒药、止吐药及用于热症的寒凉清热药应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再服, 即冷服, 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汤剂各自的有效作用, 减少或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7. 4 服药禁忌了解和掌握服药禁忌是用药安全和充分发挥药效的关键, 如服含有甘草的中药汤剂时, 忌食海带和昆布, 以避免十八反的配伍禁忌发生; 服滋补药时忌同时饮茶; 服镇静安神的中药汤剂时, 忌饮与其作用相对抗的具有兴奋神经作用的浓茶、咖啡、酒及辛辣食物; 水肿、肾炎患者应忌饮含高盐类食物[12]; 过敏体质的哮喘患者及过敏性皮炎、疮疡、肝炎患者应禁食致敏性强的高蛋白鱼、虾、蟹及具有发物性质的猪头肉、鸡、羊、韭菜等食品; 热性病、脾胃虚弱患者应忌食油炸、冷寒坚硬、辛辣、酒等油腻、热性、不易消化的食物; 肝火旺盛、肝阳上亢的患者应忌饮白酒及食胡椒、辣椒、大蒜等助阳辛热食品。胸痹患者应忌食动物内脏、肥肉及饮酒以防引起高脂血症, 加重病情等, 再有蜂蜜、常山忌葱; 人参忌白萝卜; 薄荷忌鳖肉; 茯苓忌醋[12,13]等。

纵观上述影响中药汤剂的诸多因素, 要求从中药的生产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储存保管、组方调配、煎煮到服用均应做到规范化科学化, 从而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使中药汤剂发挥更好的作用, 同时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不断改进提高中药的煎煮方法, 达到科学又方便的目的, 提高中药煎剂的依从性[14]; 其次还有待于探索和改进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 尽可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使之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简单又利于服用的好方法, 从而大大改善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15], 使汤剂在临床应用中更广泛更好的发挥治疗效用。

浅谈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分析 篇4

关键词:中药材 质量 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96-01

中药材的质量的优劣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紧密相关,中药材质量能够客观地表征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据统计[1],我国可用药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已达11559种,其中药用植物9,905种(占85.7%),药用动物1,574种(占13.6%),药用矿物80种(占0.7%)中药品种十分复杂。因此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也很多,这些因素都影响中药材用药的质量[2]。

1 产地不同对中药材質量的影响

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我们首选的中药材,毫无疑问最好是道地药材。为了有效地确保疗效较佳、质量可靠、品种来源正确,我们应该重视道地药材的应用和开发。文献资料研究表明[3]: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原因就在于它具有优良的遗传品种基因,这种因素是道地药材效佳、质优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控制着有效成分合成、抗病虫害能力、物种稳定性等诸多特点。我们以广藿香为例,产地不同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较大,产于海南岛的广藿香挥发油含量虽高,但是广藿香酮含量甚微,且气色较浊,而产于广州的广藿香广藿香酮含量较高,且含挥发油较少,气色纯正,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种植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与种植息息相关,这也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源头,应该逐步将野生药材变为规范化种植的栽培品,有效地实现中药材的可控、无公害、安全、优质。且各种药用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不一,药用植物也受环境的影响,有的只适合在南方生长,有的只适合在北方生长[4]。如槟榔、砂仁、肉豆蔻等宜温热的南方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而人参、细辛、五味子喜寒冷气候,多在北方生长。药用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非常大。“三分种,七分管”是保障药材质量的关键所在。从种植到采收的整个生长过程,必须根据药材的需求作相应的措施。如玄参、牛蒡子在生长过程中要打顶,这样药材的根茎才粗大,种子才饱满,有效成分高。如栽附子、芍药要修根。白术、桔梗、地黄在开花季节要摘花,保证营养充足,根茎粗壮,有效成分高。种人参、黄连要搭遮阴棚,这样人参才长得粗大。每种药材种植后都需要整地、除草、施肥、灌溉、修剪或盖地膜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是药材茁壮成长的因素。但有的药农为了一味的最求经济效益,加大农药的施用量,导致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在药材体内。严重影响了药材的质量。

3 采收时间、季节不同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质量与采收方法、时间、季节密不可分,其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这一点早已被我国古代医家所重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药用植物所含有的有效成分的含量都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在花蕾期,薄荷所含有的挥发油含量可以达到近3%,而到了花后期,薄荷所含有的挥发油却降到1.5%,但是药农为了采割薄荷,一般采割的时间都是选择在花后期,尽管产量能够达到花蕾期的2倍多,但是薄荷的质量却大大降低了。又如甘草在开花前期,所含的甘草甜素为10%[5],而在生长末期,所含的甘草甜素为3.5%,相差近3倍。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忽视中药材的质量,而单纯地去追求最大的产量是不可取的。适时采收中药材,能够大幅度提高其质量。

4 加工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药用植物采收后,除少数要求鲜用如生姜、芦根外,绝大多数需产地简单加工(拣、洗、切片、蒸、煮、汤、干燥等)。因此严格加工,符合药用要求是确保药材质量与运输安全的必要过程。产地加工对药用质量的影响非常大,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不彻底,影响药材的纯净度。在加工或修制过程中未按药典规定进行操作,会使药材质量严重受损。如在熏硫过程中为了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变质,就延长熏硫时间,致使药材熏硫后残留硫化物,影响药材的质量安全。有些药物经熏硫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大大降低。如白芷经熏硫后其有效成分香豆素类严重降低,影响用药质量。同时熏硫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有大量的劣质药才上市,就是因为种植方法不当、加工不规范,产生大量的劣质药材,势必影响药材的质量[6]。

5 掺假掺杂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一些不法商贩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在中药材运输、使用、储存、经营、生产等环节中掺假掺杂,这样一来,使得中药材的临床疗效和商品价值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人参伪充西洋参、平贝母的幼小鳞茎和东贝母的小鳞茎伪充松贝、以大叶木兰伪充厚朴等等。

参考文献

[1] 杜晔.探析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1,(24):227-228

[2] 华国栋.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0):102-105

[3] 杨立娟,于顺平.浅谈中药炮制在中医药学中的必要性[J].黑龙江医药,2010,(01):159-162

[4] 万定荣.药材检验中某些技术与方法性问题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7,9(6):1825

[5] 黄淑杰.中药质量下降影响中医发展的思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6:120-121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篇5

资料与方法

从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各类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 且所有对象均接受中药饮片治疗, 未服用其他西药, 其中男50例, 女36例;年龄23~72岁, 平均 (56.4±8.4) 岁。其中妇科系统疾病20例, 呼吸系统疾病20例, 消化系统疾病20例, 泌尿系统疾病20例, 其他疾病6例。

方法:对本组86例患者的临床中药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PASS 17.0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表示。

结果

经研究发现, 药物因素和使用因素是影响中药饮片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其中使用不当75例 (87.21%) , 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包括药物的调配、配伍、煎煮和服用剂量等因素, 所占比例分别为16%、38.67%、24%和21.33%。具体数据, 见表1。

讨论

药物自身因素的影响:从研究得出的结果可知, 中药饮片临床疗效不佳由药物自身因素所导致的有11例 (约12.79%) , 具体来说, 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中药品种混乱和加工方法不当两种。 (1) 中药的品种比较混乱:因为制作中药的材料比较繁多, 有很多名字相同但是材料不同的药材。以木通为例, 根据植物分科的不同, 它可以分为关木通、木通和川木通3种。虽然这3种药材都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 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别, 关木通主清火利心, 木通则主利尿, 川木通主祛湿除风[1]。如果在临床治疗中不能正确区分3种木通的主要功效, 就有可能因为临床应用的不合理而影响疗效。 (2) 中药饮片的加工方法不当:在中药饮片的加工过程中, 除了要坚持配方方便和药材纯净的要求之外, 还必须满足去除毒素、促进融化和转化的需求, 这样才能满足临床疾病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2]。但是从目前我国中药饮片加工的现状来说, 药材的前加工过程不细致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草药类的中药材最为严重。同时, 由于未严格按照中药材的制作要求进行加工, 导致中药饮片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中药使用不当的因素:在本次研究中, 中药饮片临床疗效不佳由药物使用不当所导致的有75例 (约87.21%) , 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调配、配伍、煎煮和服用剂量等因素。 (1) 药材的调配不当:在本次研究中, 该因素所占的比例为16%。因为药方的调配是制作中药饮片最基本的部分, 各种药材的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以果实类和种子类的中药材为例, 必须将其充分捣碎, 才能将其中的有效成分煎出[3]。 (2) 药材的配伍不当:这是药物使用不当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种影响因素, 约38.67%。从目前中药饮片的配伍使用来看, 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过分强调不同药材之间性味和功效的差异, 却没有对它们物理成分之间的不同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黄连、大黄和黄芩的配伍为例, 黄连中所含有的甘草酸、大黄鞣质等酸性物质会对药效产生极大的影响[4]。 (3) 药材的煎煮方法不当:首先, 中药材的化学性质不够稳定, 容易和其他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其次, 煎煮药材的器具受热不够均匀;最后, 浸泡药材的水温>60℃等。以上这些因素就是煎煮不当的主要原因, 在本次研究中所占的比例为24%。 (4) 用药的剂量不当:中药饮片中每种药材的使用剂量、药材之间的配比比例和每天的服用量等都是影响其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在本次研究中所占的百分比约21.33%, 但是一直以来并未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从目前中药配方的现状来看, 大多数的药材剂量根据相关规定和临床经验控制在10~15 g, 然后再据此计算出1 000个的单位剂量[5]。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但是却缺乏足够的科学根据。因为复方中的每一种药材都处于一种或者多种关系中, 所以每一味药材的使用剂量都会对其他药材的用量产生影响。

控制影响中药饮片临床疗效因素的主要对策:从本次研究得出的结果来看, 药物本身的因素和人为的使用因素是影响中药饮片疗效的两大主要因素, 所以相应的预防对策也可以从这两方面展开: (1) 加强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这是从中药自身角度提出的对策, 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a.严格按照要求的时间采集药材。因为中药药材以植物类为主, 所以对采集的时间和入药的部分都有严格的限制。它们在不同的生长时期, 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所含有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 药性的强弱也有较大差别, 所以按照时间要求, 在有效成分最多的时候进行采集可以为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保证。b.栽培药品的使用要科学合理。栽培品用于临床之前, 应由医药学科科研人员对栽培品与野生品的等效性进行论证, 合理使用。 (2)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使用:这一对策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a.在调配药方之前进行严格审查, 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b.严格按照药材煎煮的方法、容器、水量、时间和火候等要求规范煎煮。c.合理安排服用的时间、方法和剂量。

综上所述,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把好药材的质量关, 正确使用才能保证其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中药饮片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86例, 对影响中药饮片治疗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研究发现, 药物因素和使用因素是影响中药饮片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其中使用不当75例, 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包括药物的调配、配伍、煎煮和服用剂量等因素。结论: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把好药材的质量关, 并正确使用才能保证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药饮片,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格.影响中药方剂临床疗效的因素[A].中国药理学会.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中国药理学会:2010:3.

[2]张同领, 王瑞玲, 余行俭.浅谈影响中药汤剂临床疗效的因素[J].光明中医, 2007, 2 (15) :15-17.

[3]黎随燕.影响中药疗效正常发挥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7 (16) :621-622.

[4]韩仁勇.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7 (11) :2278-2279.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篇6

1 药物的因素

1.1 中药品种较多, 容易出现混乱

中药的来源相对繁杂, 同名不同类的药物较多, 如仅木通就有三种, 毛莨科川木通、木通科木通、马兜铃科关木通,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功效, 即利水渗湿, 但不同的是川木通主治祛风湿, 木通主治利尿, 关木通主治清心火。说明品种不同注定了功效与适应性的不同, 对中药的疗效起到了影响作用[2]。

1.2 中药质量不高, 对疗效造成影响

随着中药的不断发展, 很多质量好、疗效好的药材闻名中外。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与良好的生长环境造就了高品质的药材, 有利于形成并累积活性成分。当下的药材市场, 过多注重产量与价格, 而忽略了中药自身的质量。在很多零售市场, 不对中药材进行产地与等级的划分, 不论优劣, 同价出售, 造成中药材市场混乱, 药材质量难以保证, 最终影响病情的治疗效果[3]。

2 社会因素

2.1 患者用药不规范, 对疗效造成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得知, 不严格遵循医嘱用药, 最终导致病情难以控制的情况较多, 因此, 严格按照医师嘱咐进行用药非常重要。研究还得出, 52.5%的患者更希望尝试新药;52.4%的患者在患病时更愿意直接去药店而不是去找医师。少数患者不注重用药方法, 比如, 煎药时不讲究步骤和方法, 将各种药材汇聚一起进行煎煮, 导致药性流失, 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少数患者到药店直接购药, 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长期毒性把握不清;少数患者擅自更改药方;少数患者只选药物价格昂贵的中药, 以为高价药的效果就一定很好, 造成误导。

2.2 医师的用药行为不规范, 对疗效造成影响

少数医师由于自身专业水平有限, 滥用中药;少数医院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少数医院的临床医师和药剂人员之间的配合不好, 造成工作脱节。譬如, 虽然少数中药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但因为医师获取用药消息的时间较晚, 所以造成病情的延误, 从而丧失最佳治疗时间;此外, 少数医师自视过高, 对患者用药不结合实际情况, 仅凭经验, 最终影响治疗效果[4]。

2.3 中药师配方应付, 不求质量, 影响疗效

2.3.1 炮制品种单一:

由于炮制品种单一, 配备不齐, 应付配方时以同种药物的一种炮制品替代多种炮制品应用。例如, 半夏的炮制品有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之分, 其药效侧重面也不同, 若均以姜半夏代替, 岂能收到佳效。

2.3.2 配方不规范:

在调配处方时未按等量递减的原则分剂量, 而是主观估量分剂或随意抓配, 剂量相差悬殊, 使每剂超量或不足, 从而影响疗效与用药安全, 毒、麻药品危害尤甚。

2.3.3 处方脚注交代不清:

需特殊煎法的药物, 例如, 该先煎的生石决明、生磁石应打碎先煎30min后, 再与群药同煎, 否则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因未将脚注向患者交待清楚, 导致煎法差错, 该先煎的未先煎, 该后下的未后下, 导致药效下降或消失, 影响了治疗效果。

3 加强中药疗效的策略方法

3.1 规范中药材质量管理

建立集中的中药材示范基地, 并进行统一的养殖和栽培。同时, 国家应加大对药材的调控, 将无序化的药材生产变得井井有条, 对药材价格进行调控, 实施地方保护政策, 形成合理的药材价格机制, 对药材按等级进行销售, 以优质优价的原则出产药材。

3.2 统一药材加工规范

药材的加工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要求。少数药材厂只注重药材的效益, 而忽略了它的质量, 引进一些低价、劣质的原材料, 最终导致市面上的药材质量普遍较低, 对治病效果造成影响。所以, 从药材货源进行控制, 统一药材加工规范, 使药材的加工一定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加工工艺进行, 保证药材的出厂质量, 为广大患者负责[5]。

3.3 中药师应提升专业水平, 确保中药疗效的正常发挥

(1) 中药师对保证中药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中药师一定要具备专业的水平, 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对药材的采购与验收要进行严格把关, 规范用药操作, 对药物进行精心护养, 认真调剂处方。 (2) 中药师对用药的合理性具有指导作用。对患者讲解中药的煎煮与服用适宜, 对临床过程中的用药知识进行解答。充分应用各种药讯、板报、宣传栏等方式来加强对中药防治的宣传, 使患者更好地认识中药, 使中药的作用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芦柏震, 周俐斐, 侯桂兰, 等.影响中药疗效正常发挥的因素及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 2006, 17 (2) :155-156.

[2]陈巧霞.中药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 :23.

[3]张丽霞.浅析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因素[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 (4) :51.

[4]关燕婷.不同中药针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的影响[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篇7

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由品质、产地、培养、采收以及贮藏等方面综合起作用的:

1、品质产地, 药材质量的优劣除与药材品种, 品质密切相关外, 其有效成分在药用动、植物体内的形成和积累与其产地关密切。2、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也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及时采收是保证药材质量产量的关键因素。 (1) 采收植物类产地、采收时间、采收季节、采收方法等的影响。药材所含药用成分高低与采收季节有密切的关系。民间就有这样的俗语:“当季是药, 过季是草”, “三月茵陈四月蒿, 五月六月当柴烧”, “知母、黄岑全年刨, 唯独春秋质量高”。大部分中药材质量受采收季节的影响较大, 但有些中药材采收时间也会对中药材质量产生影响。中药之采集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集, 然目前对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消长规律尚不清楚, 故可按传统经验, 主要从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 采收的难易, 以及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一般消长的规律来指导各类药材的采收。药材的采收, 必须在不同的药用部分及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节进行, 才能获得高产优质。 (2) 采收动物类包括不同种类、不同药用部位、采收时间等的影响。动物类药材的采集, 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如昆虫类药物, 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 如蝉衣在夏秋季黑蚱蝉蜕化之时收集;桑螺蛸须3月前收集, 过时虫卵孵化成虫;蚯蚓6-8月刚开始活动时捕捉;蜈蚣在清明节前后捕捉较好;动物药蛤士蟆秋末进入冬眠期, 易于捕捉, 且蛤土蟆油于体内较多;对动物药材熊胆、牛黄、麝香、马宝、蟾酥在捕捉后或屠宰场采收, 近年更有人工种植牛黄、活麝取香、活熊抽取胆汁等新的采集方法。 (3) 采收矿物类包括开矿采掘、开山挖地、人工冶炼、在水利工程中取得和升华方法制得等不同条件的影响。3、加工方法不同, 则对中药材的质量有不同的影响, 加工方法则分为:拣、洗、漂、切片、去壳、蒸、煮、烫、熏硫、发汗、干燥等。在炮制过程中, 加热方式的不同、火力的小、时间的长短, 都对中药性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干姜辛热, 回阳温中、温肺化痰;炒焦后的炮姜苦温而涩, 辛散与温中作用减弱而用于虚寒性的吐血、血崩等症;火力加大而成姜炭, 则辛辣物质破坏而专温脾止血。中药采购过程中也时遇到炒黄的药炒焦了, 炒炭的药不存性, 蜜炙品炼蜜老嫩不适而粘结成团等, 都影响了药物疗效的发挥。比如中药切制是为了方便调剂、制剂、炮炙、提高有效成分流出率。4、中药的贮藏保管对质量亦有直接的影响, 如果贮藏保管不当, 药材就会产生不同的变质现象, 如虫蛀、生霉、变色、走油、风化、潮解等, 降低中药的疗效。如黄芩中的有效成分黄芩甙, 对多细菌和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同时又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能消除高血压的症状;但当黄芩贮藏保管不当而颜色由黄变绿后, 黄芩甙则水解成黄芩素而利尿解毒。5、人工栽培或饲养的中药材原料, 与原产地的野生品种的中药材的质量存在着相当差别, 因为人工栽培的药材与原产地的药材生长环境就有差别, 比如水土的差别、无机盐等的差别等因素, 使药物药效降低或改变。6、自然环境的客观因素。

本文通过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简单探讨, 略抒拙见, 望有所启示和帮助, 中药产业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的方法手段, 根据中医药特点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 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期望对以后他人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摘要:通过对不同的采收时期, 加工方法和贮藏条件下的中药进行品质以及疗效的比较, 研究探讨出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以其为中药材的质量提供可靠的资料。结果通过实验比较, 中药在品质、产地、培养、采收时间、采收方法以及贮藏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下会有明显的差异。总结出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对中药材种的人工培养和保存有极高的研究意义, 因此建议国家有关中药研究团队能够深入研究每种药材的品质、习性, 培育出更好更优质的药材。

关键词:中药材,影响因素,药材质量

参考文献

[1]万定荣:《药材检验中某些技术与方法性问题探讨》,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9 (6) :1825。

[2]李家实:《中药鉴定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16。

[3]王利华:《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 (4) :90。

[4]《中国药事》, 2009年第3期, 264-266页。

中药药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8

中药要在患者的病情需要及辩证论治条件下, 才能使其药理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中药药理作用的发挥,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患者机体因素、药物因素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关于中药药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已越来越被医学工作者所重视, 本文将探讨以下几个因素对中药药理的影响。

2 患者的机体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患者机体因素包括患者的生理状况及病理状态, 以下分别说明。

2.1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生理状况方面的因素

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及情志等生理状况均会对中药药理的发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用中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对于不同的个体、种族等的用药, 有时会出现相差好几倍的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1]。患者的性别不同, 对同种药物的药理反应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当女性在月经与怀孕及哺乳期, 会对一些中药产生不同于平时的敏感性[2];患者年龄的因素也会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发挥, 比如一些老年期与少年期的患者服用同一种中药, 所产生的疗效可能存在差异;此外, 患者的精神状况与情志等主观的情感因素也会对中药药理产生影响。

2.2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病理状态方面的因素

患者的病理状态可对中药药理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 我们所熟悉的药物穿心莲及黄芩等, 这些药物对体温正常的人并不起降温作用, 但是对于发热的患者, 服用之后就会产生解热的作用。再举一个五苓散的例子, 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 五苓散在小白鼠身上发挥不了的利尿的效用, 但对于在临床上水肿及小便不利的患者, 则有很好的利尿作用, 在试验中, 一些对实验动物治疗效果不怎么理想的中药, 对人的治疗效果确是非常显著。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实验动物与人的病理状态之间, 存在着中药药理作用机制发挥的差异。

3 中药药物因素对药理作用机制的影响

中药药物因素对药理作用的发挥存在着明显的影响, 如中药的产地、品种、采药的时节、贮藏药物的条件、中药剂的类型、剂量及给药途径, 都会对中药药理产生影响, 下面就提到的几个因素作相关的分析说明。

3.1 影响中药药理产地方面的因素

中药的产地会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质量及其疗效, 所以历代医家均会重视药材的出产地问题, 自古就流传着“道地药材”这一说法[3]。植物药是中药的主要组成部分, 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地域性;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 如水质、土壤、气候及雨量等都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开花及结果等一系列的生态过程。在这些自然条件中, 土壤成分对中药的内在成分的量与质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我国的中草药医学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对不同产地的中草药性状作出了特别的强调, 认为相同的植物会因产地的不同而致使植物内部所含的有效成分出现差别, 进一步引起其的药理作用也存在区别。如药物人参会因产地的不同, 致使总皂苷的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别[4]。长白山野山参与朝鲜及东北各省的园参所含的总皂苷量不同, 其不同的皂苷单体含量也是不一致的。人参茎叶当中的皂苷含量差别也存在较大差异, 此外在不同产地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所得的人参, 其有效提取物的量也各有不同。

3.2 影响中药药理品种方面的因素

中药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本国自产的, 有少部分药物是移植或者是进口的。在中药的用药品种及范围上, 历代的本草著作均有增加。但是在一些本草著作中发现有中药品种混乱的状况, 所以对中草药品种考证及鉴定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广泛使用的厚朴、独活、贯众等中药, 来自于二十多种不同的种属植物。再如, 中药大叶青, 各地使用的中药材品种不相同, 主要的有爵床科、十字花科、马鞭草科及蓼科蓼兰等品种, 取植物的药用部分, 各地也是不尽相同的, 有的取叶, 有的则是取带叶茎枝。在一些本草著作记载中, 发现了有多种中草药为同名异物。中药品种不同, 其有效化学成分含量及药理作用自然是有很大的不同, 在临床用药时, 要注意仔细鉴别。

3.3 采药时节的影响

不同药用植物的根、叶、茎、花、果或种子及全草均具有特定生长期与成熟期, 所以采药的时间与方式是不相同的。我国经纬跨度大, 地域广阔, 各地的气候条件相差大, 所以采药的时间应该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 做到因地制宜, 但是要坚持的采药原则为:选择在药用植物的有效药用成分达到最高含量的时节去收采[5]。植物的药效成分会因为不同的生长季节与不同的用药部位而不同。如在每年的七月至八月, 青蒿中所含青蒿素最高, 在青蒿出现中花蕾之前为最高峰, 所以青蒿应采收于其开花前;在每年八月之后, 人参皂苷的含量最高, 秋季的麻黄生物碱含量最高, 采收这两种中药应该在秋季进行;此外, 花蕾时期的槐花芦丁含量较高;薄荷开始出现花蕾时, 植株所含挥发油的量最大。而古人对采药的时间则是完全来自于实践的经验, 如降压药臭梧桐, 五月摘取其叶, 此时对动物有较强的降压作用, 而在之后摘取的叶子, 当中所含的减压成分就会有所减低, 药理作用也受到相应地影响。

3.4 用药部位的影响

同种药用植株, 不同的部位所含的有效成分是不相同的, 所以不同的用药部位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有研究发现, 人参的不同用药部位, 所含人参皂苷的量有较大的差异;麻黄中所含生物碱的量以麻黄茎髓为最高, 而麻黄节中生物碱的含量较少, 在麻黄的根部则没有生物碱的存在。

3.5 影响中药药理的贮藏条件方面因素

相关的本草著作中关于药物贮藏的描述认为如中药贮藏不当, 将会引起药物性状的改变, 以至于影响其药理作用。贮藏的方法不当, 药物可能会霉烂变质、虫蛀及走油等, 如果在临床治疗之中使用这样的中药, 不仅会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治疗的质量, 而且很有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命的安全隐患。在对中药进行贮藏时, 要注意堆放场所的选择, 用于储藏的仓库, 管理工作要做好;对于一些特殊的中药, 要注意保管好, 如一些贵重药材、胶类药材及芳香性药材等, 做到定期检查与防治虫害。若中药的贮藏工作没做好, 可导致一些药材发生氧化或分解及自然挥发, 这类药材多是含有挥发油成分, 如冰片、樟脑及麝香等, 当这类药材没有贮藏好, 其药理成分减少, 药理作用自然也就受到影响。此外, 还有一些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会因长时间的存放, 直接导致被酶分解。

3.6 中药炮制手段对药理的影响

药物在炮制之前与炮制之后, 其药理成分的质与量都会发生改变, 药理作用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将变得不同。如在炮制中对药物进行的减毒与去毒等。一些有毒的中药在患者服用后就会产生毒副作用, 但在对一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又必须利用到这类有毒的中药, 因为只有这类药物才具有控制与治疗某些疾病的能力。而对此类有毒的药物进行炮制加工, 可以减轻甚至消毒这类药物中所含的毒性。例如中药乌头, 其有毒成分为乌头碱, 乌头碱可导致心脏中的心肌纤维发生颤动。但是经过浸漂及煎煮等一系列的炮制过程, 可对乌头中的乌头碱起破坏作用, 经炮制后的乌头毒性可降低, 但有效成分消旋去甲在经过炮制后却仍然保留在乌头中, 因为其有效的强心成分为耐热成分, 不易被分解。此外中药附子经过炮制后, 其毒性可降低70%~80%。见表1。

4 环境因素对中药药理的影响

众所周知, 环境会对药物产生影响。这里的环境不仅指自然环境, 如, 气候寒暖及地理条件;也包括了人文环境, 如家庭条件环境及饮食起居环境等, 这些环境都会对人的健康状态产生重要的影响。环境有时辰节律及四季交替更迭之分, 患者的有机体生理活动及中药药理作用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周期性改变。比如, 在不同的时间对小白鼠用同一种药物天麻素, 研究观察发现天麻素在小白鼠体内发生药理作用的过程会随昼夜的变化而变化。在二十点左右对小白鼠用药, 其药理作用明显, 小白鼠对药物成分吸收较快, 见效也快。早上8点对小白鼠用药, 其药理作用较差, 此时血药达峰较迟;而凌晨两点对小白鼠给药, 其血药的浓度与时间曲线的围成面积最小, 表明此时小白鼠对药物的利用率最低。再如, 中药雷公藤中的提取物乙酸乙酯, 若在中午十二点对动物用药, 此时动物的病死率较高;而在二十点到次日八点对动物用药的病死率较低。以上的例子说明了时间因素会对中药药理作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在临床上治疗患者时, 要注意对患者给药的时间, 以确保中药药理作用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

5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中药药理产生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 在临床的实践与治疗中要多注意了解及掌握影响药理作用机制的因素, 以保证临床诊疗的工作能顺利进行, 减轻患者的痛苦。

摘要:本文对一些影响中药药理的因素做了分析及探讨,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理,中药,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96-197.

[2]于振春.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几项因素[J].养殖技术顾问, 2012, (2) :222.

[3]孙保忠, 林桂玉.浅谈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M].陕西中医, 2011, 39 (2) :27-30.

[4]陈学习, 彭成.附子毒性影响因素探析[J].陕西中医, 2009, 30 (2) :218-219.

影响降压药疗效的生活因素 篇9

张某:我血压高,只相信吃药,对医生“三分药,七分养”的忠告当耳边风。我唯一的爱好是打麻将,不是为了赢钱,而是消磨时间,解除寂寞。常为拿到一副好牌而激动万分。会因打错一张关键性的牌而后悔不已,也经常因总结打牌的经验、教训而失眠。结果我的血压仍然很高。后来我想,这性命可比打牌要紧,就戒了打牌,用收听电台文艺节目来解除寂寞。这一改变就是灵,再加上吃好降压药,血压就正常了。

按:高血压与精神经常紧张、情绪不稳定切切相关。像玩牌这样的事常能使人过度的喜怒哀乐,从而影响机体心血管、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即使服降压药也是不会降压的。

李某:我开了爿饮食店,一早起来就得去市场买菜,店里店外就我和丈夫两个人干,一到晚上已是很累,可还得结帐。一天睡觉不足6小时。因此我的高血压虽服了药也没用。现在我雇了两个职员,有些工作让他们去做,自己轻松多了,又坚持服降压药。这不,血压就下来了。

按:繁重的体力劳动,长时期过度用脑,都有可能导致血压的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劳逸结合。

王某:我的高血压在服用降压药后本来已经正常了,但我爱看电视,特别是体育节目。广岛亚运会期间我每天晚上都要看完“广岛竞技场”节目,往往在12点以后才睡觉。一天只睡5个多小时,于是血压又升高了。现在我给自己下了规定,看电视不超过9点钟,几次量血压,正常了。

按:休息不好,睡眠不足,是高血压患者的大忌,而适当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则有利于机体血压的调控。因此在服降压药期间,应排除影响睡眠的因素,如睡前不喝茶或咖啡,不接触刺激性强的视听节目,不毫无节制的聊天等,是非常重要的。

赵某:我嗜好烟、酒,吃菜也喜欢咸点。虽然医生告诉我这对降压不利,但我习惯成自然。直到血压很高,症状明显,才想到医生忠告。一个月前戒除了烟、酒,并选择低盐饮食。现在血压已恢复正常。

按:烟、酒不仅对机体有生理危害,更对心血管有直接影响,当戒除。过多食盐对血容量、血液渗透压均有不良影响,低盐饮食是高血压病人的明智之举。

影响中药栽培质量的因素考究 篇10

关键词:中药,栽培质量,影响因素

中草药是中华传统医药的瑰宝。中药材长期多为自然生长和农户习惯栽培种植的状态,因缺乏标准化管理种植技术的滞后、中药基源品种混乱等问题,导致中药材普遍存在质量下降、生产流通不规范等现实问题。目前野生中药材资源逐渐减少,有的品种甚至资源枯竭。为了扩大药源,必须依靠栽培,才能满足需要。药材栽培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中药药效的发挥。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长时间以来由于改变了所栽培中药原有的生长环境,水,肥料等,使得栽培药材的性状和临床疗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尽管人工种植在部分常用品种种植环节上总结一定经验,但标准化管理、研发投入方面明显不足,相同品种不同批次生产过程差异性较大,产品质量难以稳定,直接制约产业发展,故然研究分析影响中药栽培质量的因素将有利于科学化指导中药材栽培,稳定药材质量,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适宜的生态环境

适宜的生态环境对中药栽培至关重要,其中气温、积温、土温与冻土层、降水量、干燥度、风、雾等气候条件最为明显。药物生长区域气候因素在植物出苗期、开花授粉期为影响关键因素,栽培中药应根据雨量及湿度。适当的注意灌溉,才能保证水分的供给。有些中药适宜酸性土壤,有些中药适宜碱性土壤,有些是适宜砂地土壤,有些是适宜泥地土壤的,还有一些是不需要土壤的。本草纲目“牛蒡,古人种子,以肥壤栽之”、“石菖蒲也,人以砂栽之”、“石斛集解项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等例证说明选择土壤栽培是其中主要条件,道地药材产自道地产区就是这个原因。

2 科学的品种选育

良种是获得优质中药材的前提条件,观察分析药材各生阶段药用成分等步骤使其不能一般农作物一样进行选育。目前大多数中药材存在品种相互混杂,品种不纯问题,如果经过严格的、科学的品种选育形优质的药材就难以出现。在中药材育种过程,要根据中药材的种类、遗传特点及育种任务等而灵活选育。

3 正确的栽培方法

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规律,采用套、间、作等栽培模式,提高复种质量扩大药材生产效益,一般来说应关注药物连作重茬问题,因为单位区域范围内经济价值高的药材,区域连续种植的可能性越大。而连续种植可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4 合理的施肥措施

施用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多采用传统施肥法,很少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土壤供肥特性合理施肥。在所施肥料中氮肥较多,磷、钾肥较少,微量元素肥甚至没有,长久医疗营养肥料比例失调。因此要防止药农因施肥造成土壤污染,合理配置肥料配方,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5 有效的病虫防治

由于中药材为特殊商品作物,有效成分含量、产量通常是中药栽培考察的重要指标,严重的病虫害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斩断病害来源、切断病害传播途径、提高抗病性、抗虫性,选择合理生物农药现代技术方法对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

品种混乱、管理粗放是目前中药材生产处于盲目无序状态的主要表现,栽培技术差异、采收规格不一是导致产量低、质量差的直接原因。道地性,是道地药材的品质要求,通过优质规范的中药材的基地化建设,可有效保证中药材质量,推动新技术在中药种植领域的生产和应用。也是保护药材品牌,提供优质药材的必由之路。由于我国中医药人才大幅度减少,懂药、懂得植物栽培技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只有实行药材产业化生产,才能稳定中药材生产,只有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才能确保质量,适应市场的要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实施管理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文件,通过规划基地产业化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标准操作,形成制订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规程(SOP),将逐步扭转目前相对随意、凭经验的生产管理现状。稳定中药栽培质量是确保中药材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前提,分析探索影响中药栽培质量的因素将为建立中药材质量保证体系及生产全过程的可追溯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文娟,杨光,陈美兰,等.AFM在中药栽培病害防治研究中的应用[C].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0.

上一篇:柴油机维修装配下一篇:高一新生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