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

2024-10-02

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精选11篇)

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 篇1

1 我国城市园林规划出现大量违反设计规律现象的主要原因

1.1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盲目追求社会效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城市园林的社会效益, 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吸引游客为主, 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 把园林办成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 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迪人们与树木共存;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并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 让人们同植物和睦相处;生产型植物群落告诉人们绿色植物是生存之本;景观植物群落将激发人们爱护自然、爱美的自然本性。在构建城市生态园林、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 城市中的多元因素也制约着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景观效果。

1.2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 形成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这种现象。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在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上缺少客观周密的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城市规划设计的宏观失控, 使得城市规划中的人造景观“泛滥”, 造成大量投资失控。有些地方为促进旅游开发建设, 在园林设计规模上一味地贪大求全, 又花巨资乱上项目, 也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有些规划师在园林设计内容上过于简单, 部分人造景观缺少创意和地域特色, 部分设计背离了市民意愿, 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然而当前世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是使规划设计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 只有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尊重科学规律, 才能使人在生活中更加贴近于自然。

2 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正确发展趋势

2.1 掌握世界城市园林规划的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园林要走向世界就要开阔眼界, 对现代城市园林发展趋势要有清醒的认识。在西方现代城市园林普遍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 注重场地特征、空间塑造、时空效果、地域文化特色, 强调简约和个性化设计风格的潮流下, 我国现代城市园林如果还停留在抄袭模仿西方城市园林大搞形式主义, 注重实体景观而忽视空间塑造, 强调张扬和人工堆砌的设计手法上, 就不可能真正走向世界。

2.2 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发展应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我国城市园林的发展, 必须依赖于本土园林设计师长期的艰苦努力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不断关注现代城市园林的本土化研究, 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景观文化特征的园林作品。好的园林作品是从“乡土”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园林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资源类型和人文历史类型, 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造景元素, 营造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特征的景观类型。

2.3 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发展应博采众长

我国城市园林的发展必须博采众长, 关注园林文化内涵。虽然中西方园林在表现形式上差异较大, 但在本质上存在诸多相通之处。现代城市园林设计最忌讳人工堆砌、矫揉造作, 这些恰恰是当代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中最常见的弊病。在中西方园林发展史上, 真正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 都是那些朴实无华与地域景观和历史文脉紧密联系的作品。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也应研究借鉴西方城市园林的成功经验, 取长补短, 融西方城市园林的现代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于我国本土景观资源与文化内涵之中, 这是加速我国现代园林发展的捷径。

2.4 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化设计

当今, 城市园林设计已成为一门十分综合的学科。这就要求城市园林设计师不仅要用感性的眼光, 更要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自然与环境, 要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城市园林建设。园林设计师还必须密切与资源、生态、生物、水保、哲学、社会学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学者们交流与合作, 这样不仅能避免在城市建设时浪费甚至破坏自然资源, 也能使城市规划设计师产生新观点与新思路。生态化是现代城市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是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总之在城市园林规划的未来将更加尊重自然, 从而正确地处理人与园林、人与植物的关系。园林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但满足了城市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的需要, 更满足了人们遮阴、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 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 更是城市的生命象征。在我国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 使人、园林、城市相互依存、互为融合, 使人与自然良性循环并真正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杨永青, 张新玲, 王希宏.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发展趋势初探[J].河南林业科技, 2004 (4)

[2]胡连真.浅析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方向[J].河南林业科技, 2001 (2)

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 篇2

关键词: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因素;措施

在我国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城市建设中的园林工程也开始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标志性工程。园林建设的功能是在人们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同时,给予精神上的享受,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人们可以利用园林,开展很多业务活动,尽情的享受生活。

一、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具有综合性,由建筑、绿化、水景、假山、园林给排水和供电照明等各项工程组成。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指相关部门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对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这样有利于提高园林绿化施工部门的经济效益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随着园林绿化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纷纷提出创建园林城市,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投资环境。

二、影响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园林施工队伍因素

近年来,随着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园林施工队伍层出不穷,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只是单纯的农民工,不能充分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有的施工队伍甚至连施工基本规范、基本程序、基本资料都不清楚,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再则,从施工现场方面看,施工队伍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施工进度慢,操作时不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返工率高,管理成本高。

2、施工过程因素

园林工程涉及面广,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比如设计、材料、土壤、气候、水质、地形、操作方法、管理制度等,而且园林项目位置固定,施工面积大,季节性强,施工过程中涉及门类多,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急功近利,忽视了很多细节问题,从而导致工程质量普遍不高。

3、后期养护因素

园林工程养护管理工作在园林工程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持续性、长效性的工作,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关园林养护的专业人员较少,养护队伍中大多数是非专业性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在工作中,养护管理不到位,往往导致苗木成活率低、花木杂乱无章、病虫侵蚀现象严重、甚至导致苗木的死亡,不但大大损坏了绿化景致,还给施工单位带来了经济损失。

三、提高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途径

1、做好施工前准备阶段的控制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施工前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及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园林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技术性较强,所以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得到顺利进行的基础。当前的园林工程与城市的整体建筑相互呼应,所以作为园林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不但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对艺术和美学知识都有所掌握,这样才能从城市的整体上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使园林工程与城市的各个项目工程实现良好的衔接。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也是施工前必做的一项工作,根据具体的措施的规定,使质量控制责任具体落实到某一个人或部门,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施工质量控制在最佳的水平。为了更好的实现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需要按照图纸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探和测量,从而使施工得以顺利的进行

2、加强前期的设计工作

为了确保园林工程的质量,前期的设计一定要尽可能的科学合理,只有设计科学性达到要求,才可能使绿化工程的质量达到最好。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绿化区域的土壤条件以及气候条件,从而选择最合适的绿化植物。同时要注重绿化过程中相关配套设施设计。譬如灌溉系统,排水设置等方面,让绿化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尽可能便捷,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要尽可能的环保,把其对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一个好的设计是一件艺术品,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在满足基本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的让其美观,可以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去提高其的观赏性。最后在设计图纸上一定要注重细节,对于相关的技术要求以及特别注意的地方都给予标注,以便减少施工过程中错误,提高绿化工程的质量。

3、加强对园林工程施工材料的控制

(1)严格控制土方

严格控制土方,是加强对园林工程施工材料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土方工程主要控制两个方面:土壤质量和土方造型。对园林工程而言,绿地进土前必须先查看土源,可以依据有关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对栽植土壤进行检测。与此同时,土方造型要兼顾景观和排水要求,景观是功能性要求,排水是技术性要求,应以地形排水为主,做好地形整理工作,满足设计文件标准和植物配置要求。

(2)苗木质量把关

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苗木的合格与否,没有合格的苗木,不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所以对苗木质量严格把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对于苗木质量的把关,要把握好3个关键点,一是选择适宜的苗种;二是苗木的形态应符合造景需要;三是对苗木规格进行检查验收,确保苗木合格。

4、重视具体施工的质量细节

首先应当加大对于土壤处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来讲,土壤的好坏对于日后植物的长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土壤的相关性质进行化验和分析。全面的了解土壤酸碱度、孔隙度、受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理化性质,再根据试验成果选择合适的肥料和培养土。另外还应该着重关注土壤的合理翻挖深度、客土的质量和使用量、地形平整度等方面的要求,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契合。

其次要在方面的处理上加强细节管理。定位要求准确,标记明显,栽种的过程中注意重点位置的标注,种植槽的边线做明显的记号,但遇到特殊情况应该能够自由应对,需要做出合理的调整。在苗木的选取方面也应该严把质量关。综合土壤性质,对于苗木的品种、株型、冠幅还有高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选取生长迅速病虫害少的优良品种。在苗木的栽培方面,栽植之前要进行根系和叶灌的剪修。如果乔木栽植并且根部带有土球,种植部位的底部应该尽量压平,若是裸根乔木,则应将其挖成锥形。填土时不可一次性填满,应分层回填,分层压实,不留任何空隙,并且应当注意观赏免得朝向。自后就是固定支撑技术,要注意细节的处理,胸径较大的苗木要设置支柱进行固定,固定物要整齐并且美观。

5、加强园林工程的养护管理

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其前期的植物栽植工作只是施工中的一部分,而后期的养护工作才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园林工程的重点部分,所以加强后期的植物养护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每种植物的生长习性都不一样,对自然环境及气候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差异,而且园林植物在成长过程中,还需要使其充分发挥绿化和美观的作用。所以需要为植物成长创造良好的生存和成长的条件,使施工单位具有良好的养护管理的意识,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肥料等必备条件,保证植物的茁壮成长。

总之,只有通过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才能使工程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用先进的施工管理技术,把园林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多的园林精品,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亮点。

参考文献:

[1]陈继祥.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要点[J].吉林农业.2010(07)

[2]唐志亮. 园林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问题初探[J].现代园艺.2011(09)

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 篇3

在园林大众化, 平民化的今天, 对于我国各个地域古典园林的比较研究, 有助于发扬园林的地域风格, 对传承当地的文脉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影响山西园林和江南园林的物质因素比较

1.1 自然条件对园林山水的影响

1.1.1 地形水文条件对山西园林山水的影响

山西因居太行山而得名, 自古有“表里山水”之称。山区、丘陵占其总面积的2/3以上。虽有相对较多的河流, 但气候干燥、土地贫瘠、雨量不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山西园林际山枕水, 引水入园, 凿池堆山的特点。山西著名的晋祠和绛守居园都是如此。以绛守居园池为例, 充分体现了山西的地形水文对其园林山水形态的影响。根据历史资料记载, 它正是由于引山间鼓水泉之水来兴修水利、灌溉农田, 导水入城流经于此地时, 引水入园, 并蓄池沼, 植花栽柳, 园子才最初形成的。园中理水运用较长的水渠, 从园西北部引入活水, 一部分引入木腔形成瀑流流入园中大面积水潭中, 另一部分依地势几乎环池一周, 最后流入园外城野阡陌中。由此形成了溪、渠、潭等动静结合的水景, 同时增加园内的相对湿度, 改善局部小气候, 改善了人居环境。关于绛守居园池在山形地势上的营造更具地域特色。首先它远外借九原山。园内堆山以土为主, 以石为辅, 这是挖池堆山的结果。而土山以真为假, 以山西特色“塬”为蓝本, 即堆成高而平的地形形态。

1.1.2 地形水文条件对江南园林山水的影响

江南地区则沃野平畴, 水量充沛, 河湖密布, 水道纵横。园林的选址多为城镇之内, 地形大多起伏不是很大, 很少有可供依附的山体。在理水方面, 受地形平式平坦的影响, 虽有引入自然的河湖之水, 但是水景形式还是以池这种静景为主, 动景之水相对对较少。堆山上则是通过湖石、黄石等人工的叠石为主, 以微缩写意山水的方法, 而使居住者“不出城郭, 而享受山林之美”。可见, 江南园林的叠山理水是对自然界真山真水的模仿, 在极为有限的空间里用象征的手法造成咫尺山林的气氛, 达到的是一种“虽有人作, 宛自天开”的效果。

1.2 地方物产对造园材料的影响

1.2.1 山西园林的砖雕

山西园林中比较有特色的当属砖雕, 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砖雕艺术形成于这一带, 砖雕由东周的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 它们所需的原材料都是黏土。在河南、山西这带的黄河流域自古以来有着丰富的黏土资源, 正是这些原材料及山西砖雕艺人才使砖雕到达如此的艺术成就。

1.2.2 江南园林的湖石

江南园林地区主要多产石料, 南京、杭州等地多产黄石, 苏州自古以来就出湖石。这些都为江南园林的掇山置石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结合计成、石涛等一批掇山置石名匠为江南园林假山的堆叠提供技术条件。

1.3 经济因素的影响

1.3.1 晋商推动的山西地区经济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历史, 园林的兴衰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的关系。经济繁荣昌盛之时, 也是园林建设的兴盛之时。山西自古商业发达, 周代就建有工商馆, 春秋时期商品交换就很活跃, 宋代是达到成熟, 到了明代已居全国商业的首位。明清, 广袤的位于山西地区的华北平原作为了一个纽带, 其陆路交通是唯一可与同时期江南水乡交通网络相媲美的地区。所以, 这一时期华北地区的经济实空前繁荣。另外, 晋商在华北地区各城市通过官商结合的方式设立各种经营项目的商号, 更使该地区新兴商业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起了大大的推动作用。

1.3.2 盐商推动的江南地区经济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 扬州地区是处于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往来贸易的一个交通枢纽。曾有诗句“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 可见这边积聚大量的财富, 经济空前的繁荣。这些财富的拥有者主要是徽商、各地盐商等。正是这些徽商、盐商强大的财力与物力。曾有相传, 在乾隆下江南时期, 盐商们为了取悦皇上, 一日之间竖立了瘦西湖白塔之说。由此可见, 强大的经济基础为园林兴建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影响山西园林和江南园林精神因素比较

2.1 影响山西园林的精神因素

2.1.1 神灵圣贤的崇拜

在历代的山西园林之中, 祠庙类的园林居多。艰辛的生存环境与积累的土地竞争, 形成了山西特有的观念:对皇天后土的崇敬、对各路神明的虔诚、对风水禁忌的严格尊从。以晋祠为例, 这里有晋水七贤:豫让、李白、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于谦、王琼;历史人物:鲁班、关公;神话人物:太上老君, 东岳大帝, 传说之治水神台骀和水母柳氏等。

2.1.2 佛教为主的宗教信仰

佛寺类的园林在山西园林的历史应该也是数不胜数。北魏之前, 五台山胜地之说在山西已存在。北魏时期, 佛教被为国教后, 在山西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中国化佛教对园林寺庙的影响深远,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精神核心, 禅家对自然山水的亲近、对野逸之趣的爱好, 不亚于文人, 以至于寺庙园林的选址重点转向了城外山水环境之中。此外、受禅宗“自悟顿现”思想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形式从写实、再现自然转变为写意抒情, 重视主观内心的感受。

2.1.3 务实勤业、从商入仕的民风

一种民族特性的形成, 莫不受到地理、生活、气候条件的影响。干燥的气候, 贫瘠的土地, 不易的水利灌溉, 较低的农业生产收益。这些都促使山西的人们有着务实勤业, 简朴度日的品质。同样为了摆脱生活的困境, 山西人选择从商或入仕。山西的“晋商”与“徽商”一样齐名天下。

2.2 影响江南园林的精神因素

2.2.1“师法自然”、“归隐逸世”道教思想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都是道教思想的观点。在江南园林之中, 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山水的营造上, 追求那种“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效果。文人大夫归隐思想的产生, 同样是受到道家思想主张的独善其身、归隐逸世的影响。正因为如此, 江南园林在命名的时候就已经蕴含了园主归隐之心, 如拙政园、寄畅园等。

2.2.2 注重精神、文化的享受

江南园林有着的造园实践的, 又具有极深的文学修养的文人、画家和工匠的参与造园设计, 达到了“实中见虚, 虚中见实”的生境、画境和意境的三境合一。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 寓情于景。

3 结语

综上所述, 山西园林拥有真山真水自然环境, 但干燥的气候, 贫瘠的土地是人们在造园更注重山泉、河流之水引用。水体利用山体地形的高差, 有的叠溪成瀑, 有的作渠凿池。在自然中又体现着人工。叠山的处理以土为主, 石为辅。江南园林中较少有真山可借。园中虽也多见山水, 但多引自河流, 且是模仿自然山水之形态。它们注重在人工中突显自然。叠山的处理上则主要以地产的湖石、黄石为主。山西园林受到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 对神灵圣贤的崇拜, 佛寺祠庙类的园林相对较多, 私家园林相对较少。江南园林则更多受到道家思想“师法自然”、“归隐逸世”影响, 私家园林比较多。另外, 务实勤业的山西人注重园林的生态功能, 着重对水的治理上。江南一带的文人大夫则更加注重园林意境等精神上的享受。

摘要:山西园林和江南园林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部分, 由于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不同, 它们又有着本质的不同。文章就影响其发展的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因素进行比较, 由此分析找出造成它们园林风格上面异同的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山西园林,江南园林,比较

参考文献

[1]朱春艳.巴蜀园林与江南园林之比较[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2]王爱敏.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美学特征的比较[D].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 2008

[3]王瑜, 刘庭风.山西园林show (一) 晋祠[D].Garden园林, 2010 (5)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 篇4

安徽经济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是较落后但是发展势头较好,这里除了一些历史问题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有利因素: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附近有许多经济较好的城市和省份可以帮助安徽发展。

二是:交通发达。安徽交通发达,水网密布,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71万公里。高速公路客运异军突起,零担和大件、集装箱货运满足了不同的运输需求。以合肥为中心,城市为枢纽,内联乡村,外联省际的客货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集装箱货运量逐年增长,大件运输生产初具规模。客运铁路 :主要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沪蓉线等。高铁线路 :主要有:京沪高铁、宁安城际铁路、合安城际(规划中)、合福铁路、合蚌客运专线、商杭客运专线(规划中)、合武高铁、沪宁高铁等。其中,京沪高铁与合蚌客运专线、合福铁路组成京福快速通道;沪宁、合宁、合武共同组成了沪蓉快速通道的一部分。水路交通 :淮 河 流 域:一级港口:蚌埠港、淮南港、阜阳港,二级港口:凤阳港、凤台港、利辛港,三级港口:怀远港、五河港、寿县港。长 江 流 域: 1

一级港口:芜湖港、马鞍山港、安庆港,二级港口:铜陵港,三级港口:池州港。空运: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黄山机场,阜阳西关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管道运输: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气东输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设省内支线管道,实现安徽省管道运输“零”的突破。根据安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南京—安庆输油管道的前期工作。

三是:资源丰富。安徽拥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安徽省的成矿地质条件得天独厚,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生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建国后40多年来,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产96种,矿产地2000多处,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有67种,矿区711处。其中以煤、铁、铜、硫铁矿、水泥用灰岩和明矾石的探明储量居多,除煤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7外,其余5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均居全国前5位,是安徽省的优势矿产。能源矿产已发现7种,有煤、石煤、石油、天然气、地热、铀、钍等。已探明工业储量的有煤、石煤、石油3种。其中煤炭尤为丰富,保有储量246亿吨,居全国第7位,华东第1位。黑色金属矿产已发现的矿产有铁、钒、钛、锰、铬等5种。除铬之外,其余4种均有探明工业储量。其中铁矿保有储量30亿吨,居全国第5位。有色金属矿产已发现的矿产有铜、锌、钼、钴、锑、铝、镍、锡,钦、镁等。其中的铜、铅、锌、钴、钨、钼、锑已有探明工业储量。铜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5位。贵金属矿产已发现的矿产有金、银、铂族(铂、钯、锇、钉、铑、铱)等。已探明工业储量的只有金、银2种。金矿保有储量150吨(含伴生金),居全国第10位。

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篇5

[关键词]幼儿 创新教育 常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第一、 “绝对控制”与“绝对放松”

(1)“绝对控制”,以传统的“好孩子”为标准。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那种乖乖的听成人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正这种所谓的“好孩子”标准束缚了孩子创新的积极性,抹杀了蓬勃的天性。因为有创新能力的孩子常常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喜欢从不同角度去探究事物,外显行表现为。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孩子的种种创新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一部分教师往往产生错觉,并会在言语、行动上不自觉的压抑甚至扼杀孩子创新的萌芽。

(2)“绝对放松”,把发展幼儿的创新等同于放任自流。这种观念认为不干预孩子的任何活动就是让幼儿尽情的创新。实际上,完全让幼儿自发的学习,缺乏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不仅不能发挥

第二、“绝对溺爱”与“绝对专制”

(1)绝对溺爱型。有些幼儿由于某些原因特别受教师的关注和喜爱,于是在生活中对他们教师或家长有时会表现出事事帮助、替代,纵容了幼儿依赖、懒惰的性格,生活依赖感转移到学习依赖感,导致其在学习上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畏手畏脚,缺乏把事情干到底的决心和毅力,体验不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乐趣,更谈不上创新了。

(2)绝对专制型。有些教师对孩子要求严格,惯用命令式语句,让孩子沿着她们设计好的方式去发展,这是一种以剥夺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为代价的短浅发展。许多幼儿研究表明,专制型教师班的幼儿遵守各项纪律的表现较好,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则较差,因为高压气氛限制了思维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切实有效地进行幼儿创新教育,根据前文所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在教育观念上要树立起主体观念和尊重观念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指出:“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的运用集体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都体现了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做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作为幼儿群体,他们有着该年龄段的一般身心特征;作为新时代幼儿,他们有着许多新的心理色彩;作为幼儿个体,又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动的关系,即幼儿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第二、在教育行动上要有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

(1)教育活动要体现游戏化

幼儿教育必须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的原则”。幼儿创新教育的设计主线和最佳活动载体也是游戏。儿童教育心理学早就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

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文学巨匠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他甚至认为,艺术和游戏的产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一个最后标志,也是最重要的标志。哲学家马丁·海德格也指出:“儿童为什么要游戏呢?儿童游戏就因为他们游戏。‘因为二字在游戏中消失了,游戏没有‘为什么,儿童在游戏中游戏。”

创新教育作为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需要走出“成人化”的思维误区,将游戏真正还给幼儿,让他们充分游戏,快乐学习;使孩子们主要通过游戏来了解自然、探索社会、体验人生,同时在游戏里学习认知、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和合作,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创新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实验证明,游戏甚至比模仿、观察更有利于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 教育方法要强调开放化

强调开放化,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过去我们的教育方法,过多的强调了“收”的做法,即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大多注重自我的表现意识,教师的示范表演色彩强烈,对知识点的答案、结论,常常是教师告诉给幼儿,而往往忽视了“放” 的做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就是放弃对幼儿手把手的教育方式,让幼儿积极行动起来,学会如何寻找工具以及寻找什么样的合适工具去猎取为自己所需的知识,其实这就是“放” 的做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有机的把握“放”与“收”的度和量,真正体現幼儿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要启发性地“教”。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幼儿“学”;不能满足于幼儿 “学会”,更要引导幼儿 “会学”。教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要再教,最终使幼儿成为无师自通。其次,教师要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要让幼儿多发表意见,要鼓励幼儿学习中的探究和怀疑。教师要尽量提出具有扩散性问题,使幼儿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调动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幼儿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重新组织现有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资料,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3)教学气氛要体现宽松化

园林绿化栽植影响因素的分析 篇6

关键词:园林绿化,栽植,影响因素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因而对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就相应地有所提高, 对园林绿化的要求明显有所转变, 即由之前单方面的美化环境向着保护环境、净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转变。园林绿化中植物的栽植施工贯穿于园林的整个建设过程, 因而必须对有可能对栽种产生影响的因素加以考虑, 尽量减少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以保证施工质量。

1 园林绿化栽植的原则

1.1 掌握植物生长特性

不同的绿化植物所具有的生长特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尤其是反季节栽植需要特别注意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等, 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栽植方法。夏季气温相对较高, 蒸腾作用明显, 鉴于此, 夏季栽植树木应当重点注意各种苗木的生理特征与生长期变化规律。

1.2 植物的适时适地原则

不同的植物所适宜生长的季节也不同, 对于土壤条件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因而, 在选择植物时, 应当针对当地气候和土壤选择合适的树种, 综合考虑其习性, 如耐寒耐湿、喜阳喜阴等, 以保证能够为树种的成长提供合适的环境与条件。

植物有着属于自己的生长规律, 以及最适合自己生长的气候条件要求等。因此, 在选择园林绿化苗木时, 首先应当顺应时节;其次根据绿化地区的气候条件, 合理选择所需要的植物种类。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施工成本, 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栽植技术的发展, 当前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反季节栽植, 虽然满足了美化环境的需求, 但却大幅度增加了后期的养护费用, 而且对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会更高一些。鉴于此, 在绿化工程允许的条件下, 最好选择当地适时的植物。

2 园林绿化栽植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场地因素

在移植苗木之前, 应当先做好施工场地的准备, 以保证做到苗木随到随植, 尽量缩短栽培的等待时间, 加快绿化速度, 这样可以提高移植的成活率。而且要保证移植苗木的种植土拥有足够的厚度, 并在移植前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 以保证种植土疏松肥沃, 能够为苗木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种植土具有较高的排水性与透气性。为了保证苗木的健康成长, 还需要在移植前对种植土进行必要的消毒、施肥等处理, 同时将种植地表清理干净, 拔除杂草, 并保持平整, 将高差控制在30cm的定额以内, 坡度控制在2.5%-3.0%之间。

通过化验对种植区的土壤进行分析, 并检测土壤的PH值。当PH值介于5.5-7.5之间时, 表面土壤呈疏松状, 有利于栽植。如果土壤不符合种植条件, 则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在种植浅根性苗木时, 应当先对30cm厚的表土土壤进行过筛处理, 并施肥、喷洒农药, 以为浅根性草坪和花卉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料。应当将绿化区域内, 地表的土块、树根等垃圾清除干净, 为新苗木的栽植提供平整的地表。苗木的栽植, 应当尽量保存原有的表土, 将施工过程中挖起的地表土, 保存在附近, 同时严禁有重型机械在地面上进行滚动建设。完成地形改造后, 将原有的表层土壤平铺于预定的位置, 从而防止形成滞水。施工完成后, 需要对取土区域进行深翻、做细, 并将表土复原地的地基翻起到一定的厚度, 以有利于苗木的生长。

2.2 苗木种类因素分析

当前, 园林苗木的反季节种植现象越来越普遍, 为了保证移植后的苗木能够健康生长, 需要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此必须严格选择苗木的种类, 并尽量选择植株粗壮、长势旺盛的苗木。所选苗木的土壤应当为壤土或粘壤土, 并保证土球完整, 从而对苗木的根系进行保护, 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对苗木的损伤。如果部分苗木的株型较大, 可以对其进行断根处理, 但要注意断根位置。对于水生植物来说, 要选择植株健壮、根茎发达的苗木。如果是需要保持全冠的苗木或是不易成活的苗木, 应当选择容器苗。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苗木, 选择时都要选择无病虫害的树种。除上述因素外, 选择植物时还需要注意其他细节问题, 如, 有些容易落果和招蜂的植物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因而不适宜栽植在人群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 以防止发生人员伤害等意外。而且, 植物的栽植还应当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一致, 以免引发民族文化上的冲突。在满足绿化工程的基础上, 植物的配置最好具备保持水土、降噪除尘、净化空气等各种生态功能。用于播种的草坪、草花等植物的种子不得有病虫害, 大苗则应当做好断根和移栽处理。

2.3 苗木移植方法因素分析

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 充分掌握苗木的栽植时间。由于园林绿化工程的特殊性, 即所投入的苗木材料, 是有生命的绿化植物, 因而苗木的成活率对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息息相关。不同种类的绿化苗木, 所具有的生长规律也是不同的, 而且适宜的栽植季节与时间也各异, 在最适宜的季节栽植苗木, 能够显著提高成活率。在我国, 最适宜栽植的季节就是春季, 在栽植过程中, 将树苗垂直放入树穴当中, 并用适当的土填入四周, 再将其踏实, 然后浇灌适宜的水以固定植物的根部。最后, 还需要对苗木进行定期的养护。园林绿化应当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施工, 尽量缩短苗木移植的等待时间, 待苗木运送到施工现场后, 要及时栽植。

另外, 要求将基肥与碎土进行充分的搅拌, 直到均匀为止;成列的乔木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并按照自然的高低排序;对于自然点种的花草, 也应当采用自然的种植方法, 以保持其最真实的原貌, 呈现出具有层次的景象。绿化施工前, 可将苗木的部分侧枝进行剪除, 摘取可摘叶片, 而对于保留的侧枝也需要做适当的处理, 处理过程中要保护树木的幼苗不被损伤。完成苗木的种植后, 要及时浇灌, 以保证足够的湿度。

2.4 灌溉因素分析

2.4.1 首先保证进入施工场地的各种材料都符合质量要求。

由于园林绿化施工的特殊性, 要求各种管材必须使用达标的产品。因此, 施工单位要设置专业人员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 保证材料具有完整的生产厂家、生产时间等信息。另外, 还需要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分析, 一旦发现有不达标的产品, 严禁入场。

2.4.2 材料使用前需要进行预处理。

例如, 管材在完成焊接后, 应当通过涂刷防锈漆、沥青等, 达到除锈防腐的目的。而且在预处理过程中, 还应当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检测, 以保证材料的除锈工艺均匀。

2.5 园林苗木养护因素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中, 除了要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后期的养护工作也非常重要。然而, 部分施工单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美化景观方面, 侧重规划与设计, 但对后期的养护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以至苗木的成活率不高。因此, 为了提高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应当做好后期的浇水、松土、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养护工作。

对于刚刚完成栽植的苗木, 必须保证其拥有足够的水分, 防止因缺水而枯死的现象发生, 但水分也不能过多, 否则会导致苗木烂根, 甚至死亡。松土的作用在于保证苗木能够更好地吸收水分、养份等, 为其快速生长提供条件。围堰一般主要针对乔木或灌木丛, 以防止水土流失, 提高水、肥的利用率, 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 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治理.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及栽植技术探过[J].中国城市经济, 2012 (08) .

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 篇7

1 客观因素

1.1 社会生活方式改变

在进入文明期之前,原始人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主要是狩猎,进入文明期之后,由于生活资料获取的方式已经转移至农业生产阶段,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分工越来越明细,生活资源也越来越集中,产生了脱离劳动的贵族阶层,由于帝王贵族们越来越强调娱乐化、礼仪化的行事与享受方式,这就在一定的范围中产生了对鸟兽的繁育,保留了天然的草木,对池筑台进行挖掘,以便供帝王贵族们游乐,在之后园林的发展中也继承了这种艺术风格,并在不断完善[1]。

1.2 自然崇拜

在原始时期由于生产力不高,人类主要依赖于大自然,对自然界保有一颗敬畏、恐惧的心理,难以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比如电闪与雷鸣等。在上古人类中,人们尽最大化地去模仿自然崇拜物,对山月的崇拜就滋生了民族对山岳的模仿,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并且以此来象征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其中在中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俗语中就充分地体现了人们对山岳崇拜的心理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的活动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一路传承与此同时影响着传统的园林艺术创作,在造园中更加注重植物景观、筑山构水的布局结构,从而形成自然风景的模式。

2 主观因素

2.1“比德”思想

“比德”思想主要在春秋战国时期流行,是一种在功利、伦理的方面对大自然的审美意识。一般情况下,人们之所以会对大自然的山川林木产生美感,主要是因为这些形象可以体现和人高尚品格相似的特点[2]。比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俗语,孔子从人类人格修养的角度对智者、仁者两者具有的不同的品格进行说明,这就说明了人类在对自然现象的喜爱过程中,也因为自然现象具有与人相似的精神品质,使自然景象人格化,对自然上水的赞美,其实就是对本身理想人格的赞美,从而将“高山流水”当作品德高洁,将山水当作大自然风景的总称,园林形式也相应地朝着风景式的方向发展。

2.2 神仙思想

神仙思想其实就是道家学说、自然崇拜间的产物,神话的内容体现为仙人居住山上,山中长有神木,这些均反映了对山岳、植物的崇拜,也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的宇宙、生活观念。另一方面,由于蓬莱神话中出现了水的素材,水体思想也就在园林景观中得到了确立,形成了山水体系。比如在兰池宫中秦始皇建筑了蓬莱山以表达对仙境的憧憬。在园林中神仙思想发挥着主要导向作用,进行对神仙境界的摹拟,其实也就是山岳风景的再现,促进园林顺着风景式方向发展。

2.3“天人合一”的思想

孔子提出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思想,其实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如出一辙,充分地体现了人、自然间的联系。而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则是充分地体现了万物本身就具有存在规律性,崇尚顺应自然的思想,把优美的自然环境视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3]。“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伦理、道德的角度上确立了人的社会性,也在“天道”“人道”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自然性。由于“天人合一”的影响,园林被当成“第二自然”,要求其山水树石的布局结构,以及禽、鸟、鱼、虫的养育要保持一种自然状态。

2.4 隐逸文化和山水画的影响

隐逸文化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出现了一批遁隐于大自然,以此摆脱时代险恶的环境,寄情于大自然山水的隐逸之士。过去由于没有专门的造园家,都是由人们直接参与建设,其中许多画家对造园从山水画中进行提炼与概括,将画中的三维空间应用到生活中,将园林中整个山水呈现出山嵌水抱之势,反映着大自然界最理想的地貌,也是大自然界山水成景的概况[4]。

3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园林艺术风格形成过程分析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简析在传统文化化环境的影响下传统园林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了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目的是为了更好、更高效地满足我国园林艺术风格的发展,为了更好的造园质量而服务。

参考文献

[1]樊丽.传统画论“比德”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J].西江月,2014,20(3):198.

[2]王先浩.我国园林建造艺术与西方园林建造艺术的风格对比[J].中华民居旬,2013,22(58):44-45.

[3]陈静勇.对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中传统住宅室内陈设艺术理论[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5,9(21):141.

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 篇8

关键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因素,对策

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品味的提高, 城市发展的需要, 种种原因推进我国园林产业的迅速发展。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 我国现有700 个城市设立园林管理部门, 1000 多家园林设计院或公司, 相关花卉园林企业高达50000 多家。城市建设中, 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和方面。而在园林绿化过程中, 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至关重要。提高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 不仅能降低园林苗木种植的成本, 更能加快城市绿化效果的呈现, 城市绿化过程中“一次成园、短期成景”的目标也能得以实现。提高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既有经济效益, 又有社会效益。这样以来研究影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 以及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就很有意义。

1园林苗木移栽过程

城市绿化过程往往不会选择从小种植, 而是选择移栽成长一段时间的园林苗木。这一项移栽工程一般需要如下几个步骤。

1.1 移栽土壤的耕作和整理

一般情况下, 城市绿化用地不是熟地良田, 这样的土壤条件一般需要进行有效的耕作和整理, 要求做到平整、土壤疏松, 以便利于灌溉和储蓄水分。

1.2 园林苗木的选择

考虑到功能性和适应性, 选择园林苗木一般依据以下2大原则。 (见表1)

1.3 园林苗木的起苗

园林苗木的起苗首先要修剪树干, 移栽后一定不能保证原有水分的供给, 需要修剪其树枝甚至树干, 剪除过程一定要适当, 可以整枝整形, 不过要保留基本的结构, 保证其成活。起苗过程就是将园林苗木从原有种植环境中取出, 当前有2 种起苗方法:裸根起苗法和带土球起苗法, 2 种起苗方法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和优缺点。

1.4 树苗苗木的运输

当前园木苗木的移栽一般都需要运输, 有些运输距离较远。所以将园林苗木的运输也视为园林苗木移栽的一部分。园林苗木运输过程需要考虑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过程枝干和根系保护措施等因素, 以便最大程度保护树苗苗木的完整性, 防止园林苗木收到意外伤害。当然, 园林苗木的种植是移栽最关键的部分, 种植完毕后, 后续工作即园林苗木的后期管理, 也可以被认为是移栽工作的一部分。

2影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

2.1 园林苗木成活的必要条件

园林苗木皆是植物, 植物类物质生存有其自身的必要条件, 需要合适的气候、适宜的土壤环境、良好的生存环境。除非采取必要的措施或者技术改造, 将原本不适合在某地区生长的植物强行种植在该地区, 其生存成活的可能性不高。植物的营养成分基本来源于土壤, 适宜的土壤是植物成长生存的必要条件, 不适宜的土壤不能提供必要的水分、元素物质, 甚至可能供给不利的物质。生存环境是一些除气候和地质条件之外的一些外在因素, 例如, 人为的干预。园林苗木还需要经历移栽这个过程, 期间园林苗木自身结构的完好程度也是成活的必要条件。

2.2 影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

综合园林苗木成活的必要条件, 可以得知影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有2 个:园林苗木自身的因素和园林苗木所处环境因素。

2.2.1 移栽前后园林苗木自身的因素。移栽前, 预计移栽的园林苗木自身的生长情况是一项重要因素, 是否有虫害、疾病;其自身的生长周期处于什么阶段, 是否已经进入衰退期, 自身的枝叶、躯干是否有损坏。移栽过程影响因素主要有2 个枝干的修剪和根系的保护。枝干的修剪程度需要考虑园林苗木生长周期, 一些树木的年龄已经很长, 其自身分裂能力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新枝叶不容易长出, 修剪过程可能影响成活率;如果不修剪, 移栽后, 根系不能提供足够的水分, 可能引起枯萎甚至死亡, 根系的保护也是源于这个道理, 移栽后, 水分和营养成分都需要根系从土壤中获取, 其根系的完整性是决定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2.2.2 移栽后园林苗木所处环境因素。移栽将原有园林苗木从原有生存环境中转移到新的地方, 园林苗木需要面临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变化, 当然, 其成活率固然和园林苗木自身的适应性有关。可新环境中土壤性质、酸碱度、土壤疏松程度、排水情况等对此有重大影响。一般情况下, 新的环境因素必然导致园林苗木出现一些不适的情况发生, 可是如果其新的环境真的不适宜园林苗木的生产, 一定会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当然, 移栽初期, 人工的养活也是帮助园林苗木快速渡过不适宜期的一种办法, 不良的人工养活也可能导致园林苗木的死亡, 所以, 移栽后面临所处的环境因素还包括人工养活的质量情况。

3提高园林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对策

综上情况, 提高园林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对策主要从保障园林苗木成活必要条件入手, 以改善各种影响因素为出发点制定。一般情况下, 可以总结为从移栽技术层面、移栽容器方法 (主要针对植物) 和后期管理几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办法。

3.1 移栽技术层面方面相对用的办法

移栽技术主要涉及园林苗木的选择、移栽环境的改良、移栽时间的确定、移栽手法的完善几个方面, 下面就一一进行说明:

3.1.1 移栽园林苗木选择方面。首先需要从功能性和适应性2 个大的方面考虑园林苗木的选择问题, 在保证栽植成活率方面主要考虑适应性。不同的地质条件适应不同的树种, 这是其一, 更大方面需要考虑气候等因素, 在该地区计划种植的范围内, 不能出现不适应当地期气候条件的园林苗木。其次, 每个移栽苗木选择也是一项关键的步骤, 单体的成活率才能构成整体的成活率, 单体的生长形势、年份都是考虑因素之一, 需要选择长势良好、年份适当的单体, 这样才能保障后期栽植的成活率。移栽单体时, 需要特别注意大型苗木的移栽, 有些大型苗木不宜移栽, 强行移栽只能使得该苗木进入死亡期, 这不是移栽的根本目的。

3.1.2 移栽环境改良方面。移栽技术中, 重要的是了解移栽地的环境, 如果环境良好, 适应移栽;如果环境不适宜则需要改良。土壤是环境因素影响园林苗木生长存活最为关键的因素, 判定土壤主要依据为土壤腐殖质含量、排水能力、通气性、湿等地质条件, 这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就要修复和改善。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这方面的改良方式, 一般是依据不同园林苗木的生活习性, 进行必要的庇荫措施, 还可以选择不同种植间距和种植搭配来做到阴阳相得益彰。移栽环境改良方面, 最常见做法就是修整土壤、增加肥料、浇灌水分等措施。

3.1.3 移植的最佳时机的确定。移植苗木的最佳时机是在大规模移植时必须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当秋天到来之后, 树木进入冬眠期而停止生长, 一直到第2 年的春天, 树木开始发芽之前, 都是移植树木的最佳时机。春天到来后, 万物复苏, 树木开始发芽、生长, 在这个时间段移植树木, 将大大提升树木的移植成活率。

3.1.4 改良移植的技术。对移植的树木进行一些改良, 比如, 修剪树木的枝叶, 清理有病害、受损伤的树叶, 使营养不易流失, 并且为了减少水分的流失, 修剪一些不发达的根茎等等措施, 都可以大大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3.2 移栽容器层面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于移栽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容器栽培技术的产生, 能大大地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但是容器移栽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3.2.1 有空气修根作用的栽培容器。树木在容器中生长, 其根茎的伸展受到限制, 不能任意延伸, 因此容易出现窝根现象, 不利于树木的成活, 为了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现在常常选择具有空气修根作用的容器。空气修根是指在容器的表面涂抹上一层材料, 使树木在容器中生长, 当其根茎生长碰触到容器边缘之后不再生长, 从而避免窝根的产生, 这样就更好地保持根茎的生长能力, 这样养育出来的苗木在移栽之后更容易存活。

3.2.2 根据苗木选择合适的栽培容器。苗木的生长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求, 随着苗木的成长, 其对生长的空间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应该适时地更换栽培容器。合适的栽培容器能更好地适应苗木的生长, 更好地保障苗木的吸水能力。

3.2.3 移植苗木时应将土球一起移植。树木适应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 为了提高移植成活率, 在移植苗木时, 应将栽培容器内的土球一起移植。

3.3 关于苗木移植后的管理对策

对于苗木的移栽, 要注重养护合一, 不要只养不护, 也不能只护不养。苗木移栽之后要对其长期管理, 特别是苗木刚移栽的前几年。移栽了苗木之后要充分地了解其移植植物的特征, 观察其生长发育规律, 并且根据这些特征制定一些合理的适合当地生态的养护措施, 以保证移栽的苗木不仅能成活下来, 还要活得漂亮。如果只是移植, 并不对其合理养护, 大部分苗木在移植后会出现缺水、生病等症状, 进而枯死, 这样会大大影响移栽成活率。

3.3.1 灌溉与排水。水分是世界万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对于苗木也不例外, 苗木体内40%~80%都是水分, 树叶的水分含量更高一些。水分是苗木进行一切活动的源泉, 依靠它枝叶可以伸展, 鲜花可以更鲜艳, 有了它园林植物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1) 时间。为了保证苗木的水分平衡, 保证苗木的成活率, 保证土壤湿润, 人们经常采用人工方式灌溉苗木, 在天气干旱或炎热时, 还要喷洒树冠和枝干, 最好是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2) 次数和灌水量。①灌溉次数没有一个确定的数据, 它主要根据苗木的种类、移植的地区和当地的地质来决定。②灌水量的多少要根据苗木的种类定, 适量灌水。

(3) 灌水方法。为了减少水分的挥发, 在灌前应疏松土壤, 灌后进行掩盖。

(4) 排水。当土壤中出现过多的水分时, 会对苗木的呼吸不利, 如果不及时排出, 苗木的根茎会出现烂根现象, 对苗木的生长极其不利, 甚至会导致其死亡。因此有积水时, 应该及时排出。

(5) 排水方法。至于排水方法, 采用自然手段最好。

3.3.2 施肥。各种园林植物都需要养分, 且长期需要, 因此即使土壤的肥力很高, 由于年复一年的消耗, 也需要不断地增加土壤的肥力。

3.3.3 中耕除草。 (1) 中耕:土壤如果长期不松动, 其透气性会很差, 不利于肥料的分解, 进而影响根系的生长, 因此要对土壤进行人工松动。 (2) 中耕还有切断土壤毛细管的作用, 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3) 中耕的深度要根据植物及数龄而定, 不可一概而论。 (4) 除草要本着除净的原则。在初春、夏季都要进行。

3.3.4 修葺。苗木的修葺是植物栽培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养护工作, 适当的修葺可以增加苗木的观赏性, 满足人们的需求。

3.3.5 防寒。植物生长的习性需要在冬季对其防寒。首先对苗木适当的施肥、灌水, 可以增加其抗寒能力。在冬季来临前, 可以用包裹和涂白2 种技术手段保护树干。具体做法是:用稻草或者草绳缠绕树木干枝, 用石灰水涂白树干。

4总结

园林苗木移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而保障成活率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影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很多, 通过对相关因素分析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 可以极大地提高园林苗木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张涛, 仝玉琴.提高园林工程中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关键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 2008 (3)

[2] 蔡冬梅.提高绿化苗木栽植成活率的措施[J].现代园艺, 2013 (14)

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 篇9

1.1 施工过程

园林绿化工程具有较广的涉及面, 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和繁琐, 管理制度、施工工艺、地形、气候、水质、土壤和材料等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位置具有季节性和固定性, 施工门类多、面积大, 部分施工企业往往不够注重细节, 导致工程质量低下。

1.2 后期养护

部分施工企业仅仅只对前期建设加以重视, 忽视了后期的养护工作, 轻管理、重栽植, 导致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不强。对于园林绿化后期养护工作而言, 其具有长效性。但实际上, 我国园林绿化缺乏专业的养护人员, 并且养护技术水平不高, 导致苗木成活率低, 出现病虫侵蚀现象, 景观缺乏观赏性, 难以满足园林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利于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1.3 施工队伍

随着园林绿化建设的不断加快, 其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农民工难以充分领会设计意图, 同时施工队伍缺乏明确的基本资料、基本程序和基本规范, 导致施工质量不高[2]。另外, 从施工现场层面而言, 施工队伍管理水平低, 施工组织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 导致操作难以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 施工的进度缓慢, 出现较高的管理成本和返工率。

2 强化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应对策略

2.1 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在强化施工过程管理时, 首先应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由于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其相对较为复杂和繁琐, 工程类型不同则施工方法不同, 对质量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 因此,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十分必要。在施工前应准确掌握设计意图, 并有效落实前期工程, 如给排水工程、定点放线和场地平整等, 从而促进施工进度的加快。此外,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结合设计的要求对植物加以科学种植, 充分发挥其美化和绿化作用, 确保工程质量。其次, 严格把关绿化材料质量。园林绿化材料主要包括植物材料、构配件和施工机具, 在施工过程中应以施工方法和工艺为依据, 合理选择工程材料, 从而保证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最后, 应对绿化分项工程质量加以检验。评定分项工程质量时, 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检查, 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实际要求, 不能盲目降低验收标准, 有效保证评定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促进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提升。

2.2 加强后期养护

为了促进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应建立全面高效的后期养护制度, 完善其管理制度, 科学设计规划与合理组织施工。首先, 认真分析绿地的性质和使用功能, 合理布局选苗、放线、整地、栽植、打桩、除草、浇水、填土和修剪等内容, 增强景观效果。其次, 完善养护管理技术, 在具体操作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引进先进的园林机械, 如绿篱修剪机、起苗机和挖坑机等, 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最后, 积极宣传绿化的作用,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共同构建绿色和谐社会。

2.3 提高施工队伍资质

园林绿化管理部分应认真核实施工企业的资质, 有效避免与信誉差、施工质量低或缺乏施工资质企业的合作。另外, 施工资质企业应重视自身的专业施工水平, 对企业施工人员进行技能深造和专业培训, 不断提高实际能力和理论水平, 建立高素质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从而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2.4 优化管理低价中标

要想优化管理低价中标, 首先完善限价标准, 预防出现超出控制的现象。全面审核设计成果, 及时改正设计文件中出现的错误, 减少不必要变更现象的出现, 同时明确园林材料的质量标准、材质、品种等, 避免产生歧义。此外, 标底编制人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材料市场价格和施工工艺, 对不明确的项目或单价可使用暂定价的模式。其次, 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使用工程量清单法。该方法能够有效落实工程价格, 工程数量的变化不会影响工程单价, 并且有利于形成详细的单价构成分析表, 降低工程变更对造价产生的影响。最后, 可采用资格预审程序, 按专业工程分包工程, 强化现场管理。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串标和偷工减料现象的出现, 促进工程总造价的降低, 提高园林绿化施工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过程、后期养护以及施工队伍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施工质量不高。基于这种现象, 必须要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和后期养护, 提高施工队伍资质, 优化管理低价中标, 从而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促进园林绿化水平和施工质量的整体提升,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摘要:对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和山.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科学之友, 2010 (10)

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篇10

摘 要: 在对河南省舞钢市21个家庭农场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以SWOT为分析模型,分别对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进行统筹分析,认为家庭农场发展目前仍处在“幼年”阶段,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探索合理的发展策略尤为重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土地流转、多元化服务、信贷扶持、保险引导、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创优品牌诸方面在内的提升家庭农场发展的6项战略对策。

关键词:家庭农场;SWOT模型;农业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5)02-0140-06

我国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目前正处于幼年时期,它能否健康“成长发育”关乎农民切身利益、农业发展稳定乃至“四化协调”战略能否稳步实施。目前学界就如何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尚缺乏对影响家庭农场发展因素的全面归纳,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为克服这一缺陷,本文将家庭农场视为一种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在对舞钢市现有21个家庭农场(涉及舞钢市4个乡和4个镇)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管理学经典的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其优点在于可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精准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及对策。

一、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战略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对其发展影响最大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类并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对策性结论。通过将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诸种因素置于该框架下进行分析,便可得出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应战略选择。

(一)Strengths:家庭农场发展的内部优势

内部竞争优势(S)是指家庭农场在参与市场竞争中自身所具有的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或提高竞争力的特有要素。本文将家庭农场的市场交易成本降低、注重产品质量、经营方式灵活视为三个最主要的竞争优势。

1.市场交易成本较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料成本降低: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可以使生产资料交易成本降低(以H家庭农场亩均小麦种植生产资料成本为例,见表1)。不难看出家庭农场在机耕、机收以及购买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支出方面相对于个体农户而言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二是用工成本降低: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所有权成本理论,家庭农场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从而实现委托人与代理人的高度重合,将代理成本降至最低;同时家庭成员的“利益函数”和“目标函数”具有高度同质性和一致性,决定了家庭成员集体决策成本也相对较低,在此我们将某家庭农场的用工情况与当地一家农业公司进行比较(见表2)。三是产品交易成本降低:与单个农户相比,得益于大规模的种养殖经营模式,当地甚至外地许多经销商和农产品公司通常主动登门家庭农场进行订货或是长期签订合同保证货源,降低了寻找客户的成本;与家庭农场签订长期合同的经销商通常直接上门收货又降低了交易成本。

2. 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规模化带来商品化,商品化促进品牌化。依据舒尔茨关于农业生产力的理论,技术变化已成为实际收入的主要来源[1]。家庭农场为了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在农产品实现商品化之后,继而积极考虑如何通过提升技术水平提高质量、打响品牌。尤其是在“无公害、可视化”农产品生产方面,已有许多农场走在了前列:其中T家庭农场目前正在小规模试经营的粮食作物,聘请当地中医院研究人员,以花椒和中草药等天然植物为原料配置天然农药,并结合网络以远程实时可视的方式将农产品生产线置于“全程可视”模式下,让消费者“买着放心、吃着安心”;F家庭农场的经营者自创办家庭农场以来,多次远赴上海浙江等地的农业科研院所学习现代葡萄种植技术,在自家农场进行尝试。目前其自行培育的有机葡萄新品种,不仅挂果期提前且因果肉优质已有葡萄酒加工厂与其签订了订购合同。

3. 经营方式灵活。农业生产对象是具有自然特性的生命体,因此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且产品生产过程与生长过程基本吻合,而这种“农业劳动对象的生命性、生产的季节性、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和不可控制性等因素,都要求生产者收益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2]。与大型的农业公司科层式的管理体制相比,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主体的经营方式实现了劳动者与经营者高度一体化,具有生产上的灵活性,故而能够符合这一要求。同时家庭农场通常采取多种农作物复合经营方式(见表3),与通常经营单一产品的农业公司和合作社相比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能够使其在某种农作物遇灾害或市场行情不利时,与其他收益较高农产品实现盈亏互补不至于大规模亏损。

(二)Weeknesses:家庭农场发展的内部劣势

竞争劣势(W)是指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和市场竞争中内部缺乏或做得不够的因素,或指某种会使家庭农场处于劣势的条件。本文认为资本存量低下、经营模式粗放、抵御风险能力较差是家庭农场最主要的三个“短板”。

1. 资本存量低下。经济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市场场域理论将市场看作是一种社会网络结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则要在市场场域中尽可能地争取资源和机会。市场经营主体在市场网络中的位置状况和资本存量——主要包括经济资本存量和社会资本存量,都对其在社会网络中获取资源和机会的能力产生制约。相对于大型农业公司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而言,同样作为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经济资本存量较小,基本来源于家庭收入积累且大部分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地租支付,经济资本存量薄弱使得家庭农场时常会陷于资金周转不畅的困境[3];同时由于家庭农场继承了小农户的“分散基因”,无论从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上基本处于单干的模式,无法形成“连横”的集聚优势,在与批发商的博弈中,可能损失38.2%的利润[4],以致其社会资本存量亦处于较低水平。

2.经营方式粗放。调研中发现,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相对于小农来说较为超前,但相较于合作社和农业公司,则相对缺乏良好的管理习惯以及紧随市场动向的意识,经营方式粗放。一方面,家庭农场对于基本的收入支出账目,几乎不做记录。受访的21个家庭农场中只有一家对农场账目进行了记录,绝大多数农场主对于投入多少,生产成本多少,利润多少等没有明确详实的登记。另一方面,农场经营者对农场发展往往缺乏科学规划,仍采取以往的“市场跟风”的经营方式,缺乏对于市场信息的关注和在充分收集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对经营方向的规划。对市场信息的后知后觉不仅可能导致错失市场机会,还可能在产品市场销售不利的情况下引发大规模亏损。

3.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仅就人为不可控因素而言,安全事故频发。家庭农场区别于小农户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其配备了较多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操作时需格外注意安全隐患;同时由于保险意识淡漠和处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农场主一般不会为雇工购买工伤保险,这就可能导致家庭农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农场主往往面临破产的危险。F农场的经营者2012年就曾因雇工粉碎秸秆时造成右脚骨折而花费10万余元,许多农场都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前不久隔壁村一个经营烟叶的农场主,雇了几名当地妇女采摘烟叶,由于天气炎热,在地里工作时间过长,2名妇女因中暑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家属不依不饶,让农场主给每人赔偿50万元,农场主不堪重负最终弃地而逃。”

(三)Opportunities: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外部机遇

外部机遇(O)是指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外部有利因素。把握好这些有利因素则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家庭农场的潜力,包括: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制度环境基础、各级政府为发展家庭农场出台的专项扶持政策,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日益提高三个方面。

1.制度环境基础。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制度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制度。若站在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将家庭农场视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那么它的出现需要其他相关制度提供环境前提。家庭农场与农户的区别在于实现了规模经营,土地规模化集中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基础(见表4)。1949-1952年的土地改革及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终结了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的局面,同时也带来了土地细碎化的负效应。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发展的正效应逐渐消散,土地细碎化问题日渐凸显,土地流转应运而生。而后相继出台的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政策,进一步规范了土地流转的程序和事项,使家庭农场大规模土地连片经营成为可能。以舞钢市为例,2007年至2013年10月,全市土地流转总规模已达到14.3万亩,在土地流转力度最大的枣林镇,甚至出现了晃庄村、张卜庄等“无地村”。

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同样为家庭农场的产生提供了前期制度基础。它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 261万人。家庭农场能够大规模流转土地也间接得益于这一制度。

2. 专项政策扶持。在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因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而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这就第一次在国家政策层面认可了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身份。自其出台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针对家庭农场的专项扶持政策。中央及各地政府的各项专项扶持政策无疑给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政策保障。

3.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随着收入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关注的目光已转向生活品质的提升。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8年中国每公顷耕地的化肥使用量达到468公斤,分别相当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和印度的4.54倍、2.25倍、1.68倍、2.92倍、3.20倍和3.25倍”[5]。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发布了“2010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接受调查的中国人中,88%都认为让人不安的食品安全是导致民众幸福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产品是食品的第一来源,较之小农而言,家庭农场由于进行规模化生产,往往拥有更加优越的条件专注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由于经营方式呈现规模化态势,因此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关注品牌效益,保持固定客源。这就给注重农产品质量的家庭农场创造了隐形的发展契机。

(四)Threats: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外部威胁

外部威胁(T)是指外部存在的某些能够威胁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它们的存在对家庭农场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构成威胁。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制度亟待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村庄治安环境有待提升。

1.土地流转制度亟待完善。土地规模化是家庭农场经营的基础。虽然土地流转在制度上被予以肯定,但在现实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程序复杂。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目前均采取“双合同制”,即家庭农场经营者不仅要和流转土地的农户签订合同,还要与农户所在村的村委会签订合同。且在流转过程中有问题出现时很容易出现农户与村委会互相“扯皮”的现象。这源于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二是流转行为有待规范。那些土地流转规模大的农场往往需要流转几个村子的土地,由于农场主对当地情况缺乏了解,在土地流转环节,还出现了流出土地村庄以地形好、土质好、基础设施优良的土地为“样本”套得农场主订金,而后实际流转的却是土质差、基础设施缺乏的土地。这也与“现有立法无法满足农业生产企业化经营的需要”有关[6]。

2.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应是包括金融、农机、农技、市场信息提供、经营管理培训等服务在内的完整体系。调查中发现,虽然家庭农场在用工、种植、收割等几个环节可享受农机合作社等组织提供的服务,但这些服务的提供者通常是一些发展水平较低、规模较小的初级服务组织,远未形成体系;而包括农技、市场信息等内容的服务则更是凤毛麟角;金融服务方面,条件要求极为苛刻,一位农场主诉苦说:“原则上虽然拿土地流转合同可以质押贷款,但担保人必须是吃‘公粮的,而且每人只能贷5万元,我贷40万元得找8个国家干部,我上哪去找啊!”相关研究也显示,“近11年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总体水平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其中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增长最快;农业科技、产业化经营流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增长缓慢;农业生产资料、农业金融和农业保险服务水平提高不明显”[7]。

3.个别村民陋习有待纠正。一些村庄居民尚存在“小偷小摸”的陋习,也对实力薄弱的家庭农场构成了潜在威胁。流出土地农户以往吃的都是自家种的粮食,已经习惯不用花钱买粮,农场经营者又不能时时站在田头垄间看护,一些农户便将“目光”瞄准了农场。一位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妇女这样解释自己的“随意摘取”行为:“俺们村里土地全部包(流转)出去了,以前的粮食都不用自己买,现在又不舍得花钱,只能到地里去拿点儿。”这种在其他农户看来不是多大事的行为,却有可能给家庭农场带来致命伤害。“对于俺们这些农场来说,丢个三五千块钱的东西太正常不过了!前几天俺6亩地的花生一晚全部被盗,损失1万多块!”(某农场主)。W农场主也曾有过500亩辣椒和300亩红薯半天之内被附近村民哄抢一空的惨痛经历,直接经济损失达180万元。

二、推动家庭农场健康快速

发展的战略选择

通过对影响家庭农场发展因素的SWOT模型分析,接下来利用SWOT矩阵对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的战略选择进行归纳,具体分析见表5。

因此,就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的战略选择可归纳如下:

1.土地流转方面:做好土地确权工作,试点推行土地股权化改革,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为农场土地流转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信息发布等服务,充分发挥乡镇土地流转平台的作用;引导农场结合实际进行土地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农场适度提高流转规模,做好农场用地监测工作。

2.多元化服务方面:充分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为家庭农场经营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提升农场经营者安保意识;加大对家庭农场偷盗行为的治理力度,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农村治安环境;鼓励家庭农场之间以及家庭农场与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的合作。

3.信贷扶持方面:财政部门要设立家庭农场专项奖补资金;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场的信贷力度,简化贷款手续,逐步扩大农场有效担保物范围,逐步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4.保险引导方面:对那些存在危险性工作的农场引导其购买工伤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要针对家庭农场逐步开展农业保险项目,对于投保的农场财政部门要给予适当补贴。

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要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为家庭农场提供低成本、全方位的服务。

6.创优品牌方面:鼓励农场参加省级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评选,鼓励家庭农场走“绿色有机农产品”路线,对先进典型给予奖励,引导家庭农场拓宽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途径。

三、结 论

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力抓手,既发扬了传统小农的优势又凝聚了“大农业”的规模经营优势,代表着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当下家庭农场的发展还处在“幼儿”阶段,虽已得到国家政策的认可和各地政府相应的资金、项目等政策扶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能否克服自身种种“成长的烦恼”,同时经受住来自市场与社会的选择与考验,各地政府部门的扶持和具体战略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其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制度优势和发展面临的机遇,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制度效应;同时又要注意规避和防范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威胁和挑战,积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化解不利因素,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 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85.

[2] 高强,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2013(6):48-56.

[3] 翁宏标,王斌会.中国分行业资本存量的估计[J].统计与决策,2012(12):89-92.

[4] 郭云涛.家庭农场的资本、市场与经济效益[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56-61.

[5] 姜长云.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前景[J].经济研究参考,2012(40):12-35.

[6] 邵海.家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困境与经济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106-113.

[7] 韩苗苗,乐永海,孙剑.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水平测评与制约因素解构[J].统计与决策,2013(3):142-146.

Abstract:Based 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21 family farms in Wugang of Henan province, using SWOT analysis model, we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the internal strengths, internal weakness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external threats, and fi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s still in the “infancy”stage, facing many “Growing Pains”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very important. On this basis we propose six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of family farms, including: land transfer, diversified services, credit support, insurance guid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ocial service system for agriculture and enhancement of excellent brands of products.

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 篇11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行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的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美化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大力建设园林景观工程。因此, 需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的意识, 对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 利用现代社会先进的科学的手段来监管施工现场。切实抓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 使每一个园林作品都能够让居民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2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的根本利益跟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建设单位主要是负责建设出具有生态效益、景观效果以及社会效益的园林绿化工程, 从而构建出最适宜的人居环境。而追求企业资质不断升级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则是施工企业的主要目的。由此可知, 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既与企业发展的根本紧密相关, 同时也是建设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它不但与施工企业的效益、信誉紧密相关, 而且影响着城市的美化建设以及社会的繁荣发展。

3 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

3.1 施工前准备工作存在漏洞

设计之前未能做足充分准备工作, 对实际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了解不深透, 存在只简单按有关部门提供的简图或卫星地图的概貌就进行相关设计, 虽然在设计图纸上下足功夫, 但最终结果设计出来的方案在现场实地根本无法实施, 如在高压线下设计种植高大乔木, 在电缆线水泥板盖上种植密集的乔、灌木等等。

施工单位与设计师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 导致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深入落实绿化工程的设计理念。施工单位没有依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订合适的栽植计划, 施工材料以及人员不能进行合理调配, 最终导致质量标准以及技术措施制定均不达标。

由此可知, 缺乏整体严密的规划及沟通就会导致绿化工程具体各分类工程不能很好地进行, 最终导致整体绿化工程质量大打折扣。

3.2 施工过程中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

园林绿化工程涉及范围较广, 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 比如:地形、气候、土壤、水质以及材料等。园林绿化项目施工位置多变, 季节性很强, 施工面积比较大, 将会面对复杂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施工过程中涉及多种门类, 且需要有较多部门的相互配合并协调沟通等工作。在进行具体项目施工中, 施工部分单位不能做到统筹兼顾, 容易急功近利, 在很多细节方面不够重视, 从而使工程质量远远降低。如近些年来部分应急工程, 建设单位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景观工程预期的效果, 要求先种植绿化植物, 然后再对土建、喷淋设施、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进行施工等, 后期土建施工开挖以及管线埋设等活动都会破坏已种植的绿化植被, 既严重增加绿化工程的成本, 也极大程度降低了绿化工程的质量与效果。

3.3 选取的园林绿化苗木的质量不达标

部分园林绿化采购员在选取苗木过程中, 没有全面评估苗木质量, 未能严格对苗木是否有病虫害、长势是否良好进行检查, 未能对选取的苗木是否能适应种植地区的气候与土壤条件等情况进行评估, 导致最后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例如:如果将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的针叶树种, 从高纬度山林地区移栽到污染严重或者是气候比较炎热的环境中, 针叶树种必然不能够良好生存。因此, 在绿化工程中最好选用乡土树种, 而且是在移栽之前, 需要对地栽苗木提前断根假植, 定植一段时间后再移栽, 使成活率提高。绿化施工单位若是单纯为追求经济效益, 购买了质量不达标的苗木, 这样苗木的成活率较低, 影响了施工质量, 而最终对施工单位的信誉及经济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3.4 聘用素质较低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人员

在我国现阶段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具有专业技术的施工人数严重不足, 这就产生了部分技能水平较差, 实践经验缺乏, 未经专业培训的无证人员上岗作业。甚至有一些施工技术人员不能领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也无法以艺术的眼光以及专业的角度去进行施工, 这种现象造成了园林施工工程品质低, 整体质量较差。

3.5 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因素

园林绿化工程只重栽培而轻管理, 对后期的养护工作不够重视, 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 没有认真进行养护管理, 从而导致苗木生长不良、严重的病虫侵蚀现象时有发生、杂草丛生, 甚至有大量苗木死亡而补种不及时的现象等等, 从而导致园林绿化景观质量差。

4 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应对措施

4.1 严格管理施工队伍

园林绿化相关管理部门严格把关, 让越优秀的园林施工企业能更有机会参与到园林绿化工程中。而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则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并且要组织优秀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选择熟悉本工程各项技术操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核心工程的施工。首先, 选择领导能力较强、施工经验比较丰富并且富有有责任心的优秀人去担任工程的项目经理这一重任。该项目经理需要负责提高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员工的质量观与责任感。其次, 现场施工指导的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园林专业知识, 要掌握苗木栽培技术、要点等工序, 能有专业水准以及独到的艺术眼光进行现场指导。最后, 园林绿化施工人员必须进行相关技术方面培训后才上岗, 只有优秀的施工人员才能建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这就需要严格管理施工队伍, 并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从而使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 最终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4.2 对园林绿化工程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只有全面监控整个施工过程, 才能保证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获得预期的的效果, 才能使此项工程达到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在施工过程中, 每一道工序分别对应着一个分部或者是一个分项工程。项目负责人必须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严格控制。从细节之处做好施工的每一步骤, 做到严谨细致, 如施工过程中组景植物的种类定位、大小、搭配以及景观面的朝向等等, 都要周到考虑, 才能有效把握多维空间的核心点, 从细微之处做好施工的每一步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才能使园林绿化工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的境界, 建造出一个个的高质量的园林作品。

4.4 加强对园林绿化的后期养护工作

园林绿化施工单位必须严格依据我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各项技术标准以及操作规范, 以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去管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 这样才能保障园林绿化拥有较高质量的景观。在园林绿化工程结束以后, 要制定出可行的园林绿化养护后期方案, 明确后期养护计划, 依据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以及季节因素等合理安排日常的浇水、除草、修剪、防旱、防涝、松土、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养护工作, 并对绿化养护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建立完整的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文档。

5 结束语

总之, 进行园林绿化施工时, 必须做到科学施工, 严格执行各种施工标准与管理准则, 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控, 确保各项技术符合标准, 尽可能降低植被的损坏与死亡率, 切实提升整个园林的绿化水平, 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闫志磊.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2]张和山.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科学之友.2010 (10)

上一篇: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下一篇:国内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