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发展的因素

2024-12-20

影响发展的因素(共11篇)

影响发展的因素 篇1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广告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第二种空气,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广告, 其发展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形势

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盛衰状况,是影响广告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广告也是显示经济发展是否景气的最敏感的传感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展形势越好,广告也就越繁荣,因此,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同时也是广告第一大国。日本在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同时,也跃居为世界第二强国。

经济因素对广告的影响可以分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形势。进入工业社会以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展开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广告也彻底摆脱了前工业时代的低下水平,进入了专业化、科学化的现代广告阶段。对广告发展影响最直观、最明显的是经济发展形势。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西方世界遭遇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于此同时,广告业也收到巨大冲击,广告公司纷纷破产,广告业陷入空前萧条境地。二战以后,西方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与之相适应,西方广告无论在理论发展,还是具体的经营业绩方面,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据有关数据显示,在亚洲经济危机来临前的1997年,韩国的广告费是80亿美元,日本的广告费是59901亿日元。1998年金融危机席卷东亚各国,韩国的广告费骤降为37亿美元,日本的广告费则降为57597亿日元。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由于日本经济实力雄厚,虽然遭遇了剧烈冲击,但依然能保持世界广告第二强国的地位。由此可见,经济形势对广告影响之剧烈,也体现了广告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二、文化环境

商品营销广告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经济行为,但是这种经济行为不同于资本运作、商务贸易等经济活动,因为广告同时还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为。无论什么样的信息传播,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传播地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并且要适应传播地的文化环境。因此,文化的影响对广告的发展至关重要。广告广泛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历史和宗教信仰各个方面,因此广告主和广告商必须熟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使广告符合当地消费者的文化心理,这样制作出来的广告才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达到其预期的效果。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广告传播也逐渐成为跨国性传播,在这种形势下,文化环境的因素对广告发展的影响便日益凸现出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都有这个不相同的文化传统,因此跨文化、跨地域的广告传播必然要受到不同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广告创意必须与广告投放地的文化环境相契合,才能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雕牌洗衣粉有这样一则电视广告:画面上妈妈拍着小女孩入睡,妈妈出去,小女孩醒来,忧郁地说:“妈妈最近总是唉声叹气……”画面上出现妈妈拖着沉重的步伐,在街上找工作。小女孩又说:“妈妈说,雕牌洗衣粉只要一点点就能洗好多好多的衣服,可省钱了!”小女孩收来一些脏衣服,放人盆中,倒洗衣粉,洗衣服晾衣服,上床睡觉。妈妈回来了,看见小女孩留下的字条: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 (伴有画外音) 。妈妈热泪盈眶,俯身看着可爱而懂事的女儿。然后跳出画外音:雕牌洗衣粉,浙江纳爱斯集团。该广告符合汉文化中以“和”为贵的特定文化设定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和”涉及多种文化侧面及需要。其中一种文化需求就是家庭的兴旺来源于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和睦”。亲情在汉族文化中是最珍贵的一种人类情感。儿女孝顺是一个家庭和睦的重要体现。这种文化信念在该广告文化行为的建构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因此广告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样,“孔府家酒”《回家篇》广告,多年来与“南方黑芝麻糊”《怀旧篇》广告一样在广大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广告创意从酒名“孔府家酒”开始在“家”字上做文章,一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竟能打动无数人的心,就是因为它反映了人们的思乡情怀,适应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庭文化心理,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把酒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显示出一种深厚的文化意蕴。广告所体现的价值观似乎没有丝毫的竞争性、功利性,而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和天伦之乐的大团圆。一个“家”字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情感语汇的温馨,把中国特有的血缘文化、人伦亲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三、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对广告的影响最为直接。在政治开明的社会,广告发展往往呈现出良性的有序发展态势;在极端独裁的专制政治体制下,广告业常常会受到压抑,难以顺利发展。政治环境因素中,政策的调整以及重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对广告的影响尤为严重。比如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紧缩政策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帮助美国顺利度过危机,但是却导致美国广告业在一个时期内处于低迷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广告业的再次腾飞,其实也是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政策策略继续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前半期世界广告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势头,但是在这个时期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却先后两次把战前蓬勃发展趋势的广告业打入了低谷。

四、科技发展水平

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从技术层面看,对广告的发展制约最大,也是推动最大的技术性因素就是媒介技术,纵观数千年的广告发展史,每一次媒介技术的进步,媒介传播效能的提高,都会对广告的发展起到巨大推进的作用。15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后,印刷广告迅速成为那个时代广告的主流。从17世纪欧洲出现第一张报纸开始,报纸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传媒工具迅速发展起来,于此同时,报纸的广告也蒸蒸日上,终于在19世纪中叶,出现了以经营报纸广告为职业的广告人和广告公司。20世纪以来,广播、电视、网络的出现,使广告的繁荣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当然影响广告发展的因素还有其他许多,这些问题是广告行为中必须要切实认真考虑的因素,只有合理地运用这些因素,才能推进广告的发展,才能在广告策划与传播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影响发展的因素 篇2

为什么孩子和孩子之间有那么大的不同?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在众生万象的人海中,是什么原因让大家有了这么多的区别?这就是我现在要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必须承认,人是生而不同的。这个不同不仅表现在身高、肤色、力量和速度上,还有更多的内容。比如不是任何一个人通过努力都能成为爱因斯坦或者毕加索的,也不是爱因斯坦通过努力可以成为毕加索,或者毕加索通过努力就能成为爱因斯坦的。人的天分是有高低的,人的智力类型也有不同,这些不同在遗传中已经确定了。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避免缘木求鱼,就不会再去逼一个喜欢钢琴的孩子学绘画,不会去替孩子报一个很热门但是孩子不喜欢的专业。

 

影响发展的因素 篇3

关键词:档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管理;数据挖掘

1 现代档案开发利用发展的基础条件

档案是作为国家机关的产物而产生的。档案最初的开发利用形式是一种辅助政治活动的档案管理过程,档案的开发利用在特定的政治制度和档案利用观念保守的社会背景下处于一种有限利用的状态,档案的阶级性和特权性突出,只有特定的阶级群体可以查阅档案,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国家统治者的专有权力,档案的影响力和价值作用被禁锢在社会最高层的团体范围内。社会的变革、发展和进步需要档案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冲破旧有的牢笼而走进社会大众的视线。“法国大革命”过后,于1794年颁布的“穑月七日法”确立了档案开放原则,至此档案向公众开放真正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同,档案开放在法理上得到承认是档案开发利用能够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人们对于自身权利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档案的利用也更加深入和迫切,人们的现实需求是档案开发利用能够长足发展的最基本动力。现代社会中更多将档案视为一种信息资源,档案的诸多潜在价值有待人们去扩展、挖掘和利用,这也是未来档案开发利用的重点和意义所在。

2 现代档案开发利用发展的理论影响因素

2.1 档案编纂学。档案编纂实践活动是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理论思想对于档案开发利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国探索档案开发利用过程最初理论及实践发展起点是从档案编纂学开始。

我国档案编纂实践活动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档案编纂实践活动在整个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其间经过历朝历代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的记录、整理出现了大批档案编纂物。进入到近现代社会,随着现代档案管理和档案学理论的发展,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学科体系建设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档案编纂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从无到有。档案编纂学作为档案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在我国的出现最初是借鉴于苏联学者在我国讲授的《苏联文献公布学》课程,之后在大量档案

学者不断总结我国传统历史文献编纂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我国现代档案编纂学理论。

档案编纂的基础是从档案馆的历史资料中进行,编纂形式包括检索工具、档案史料汇编以及史志资料等。传统的档案编纂学更多是从历史文献的角度来看待档案开发利用,这种现象随着档案类型的丰富和实际需求的扩大,档案开发的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档案开发和档案编纂呈现出一般性和特殊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档案开发的研究对象和实践对象要比档案编纂宽泛,而档案编纂学又是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理论组成成分以及实施开发活动的具体化实践形式之一。

2.2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兴起得益于20世纪中期信息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先行者,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满足政府内因文件激增而产生的文件存放、快速检索、查找和利用的需要率先提出了在政府内部实行信息资源管理。逐渐地,政府和企业由于对信息的高效管理带来的行政效率提高以及经济增长使信息资源成为物质、能量之后当代社会的第三大支柱性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得到空前发展对于档案学的影响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力。档案界对于档案、档案管理的认识逐渐从档案实体转移到档案信息资源的角度上来。从档案学的学科建设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逐渐都将档案学从历史学科的门类下搬离至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领域,这种学科属性的转变自然地将信息资源管理的诸多理论、方法和技术运用到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也逐渐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档案开发内容从较为单一的历史文献加工研究扩充到涵盖多种档案信息类型的开发,在理论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都将其作为档案信息管理的必要过程,信息资源管理更加突出了档案开发利用的普遍性、公众性和效益性。从档案信息资源角度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组织、加工、利用,加强了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的价值属性,而档案自身的原始性、凭证性特征又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得到提升,档案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凝结在档案开发过程中的智力劳动和利用结果得到了体现。

2.3 知识管理。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追求“精益求精”的信息资源形式来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在不断追逐更多效益、利益和竞争优势的状态下催生了知识管理的诞生。知识管理产生的目的是为了透过对于信息的进一步提炼,将隐性、显性知识有效地整合和配置起来,增加企业的智力资本,为支持机构内部进一步良好运转而服务。

抛开实际应用来看,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都是对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的过程,知识管理可以使档案开发利用的归宿得到进一步明确——挖掘档案信息中的知识。档案管理从实体管理、信息管理进一步延伸到对于知识的组织、挖掘和获取,档案开发的任务、目的发生了转变。“档案作为知识管理中知识资产的组成部分,在历经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档案自形成起,其所固有的价值始终处于不变的地位,但是其使用价值不断调整以适应知识管理。在理论升华与实践改革过程中,档案价值呈现出新的特征。”[1]档案自身的知识属性可以很好地契合知识管理的理念,知识管理重视价值增值过程,而档案的深层次加工同样是为了提高档案资源的多元价值,将信息进一步凝结为知识以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回归到现实应用中,档案开发的结果从普遍利用扩展到企业、政府内部的信息获取,为支持预测、决策等利用服务。档案开发利用结果在或多或少地实践着知识管理的过程,知识管理理论将档案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值过程放大,促使档案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有所丰富。

3 现代档案开发利用发展的趋势

3.1 档案开发利用主体和对象的变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产生的便捷性、多样性与日俱增,同时信息的数量、速度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信息的来源覆盖着任何有人参与的信息网络。档案信息的管理趋势从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传统意义上档案馆的管理范围,档案管理已经从社会团体延伸到个人管理阶段,各种信息存储设备、通讯软件和各种网络社区交流平台的使用使人们时刻都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档案信息,这一部分信息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是个人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到有组织的社会团体、专门行业,每天都在产生着档案性质的信息,这一部分信息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多数情况下是由组织内部自身消化、利用和吸收。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不断扩大,专门性突出。对于丰富的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能统一集中到公共档案馆内或由专门人员负责,更多是要靠个人、自身团体对于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认识到档案的价值,为自身和团体的成长而有意识地分析和开发利用档案。档案开发利用主体的个体性会越来越突出,档案开发利用主体的整理结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平面化特征的趋势。

3.2 档案利用需求的多样性

3.2.1 知识性。知识经济社会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一般性的档案整理材料和显性知识,而是想了解更多档案信息之间的关联,甚至希望得出支持决策的结论,尤其对于一个机构、行业以及领域来说,这种利用需求越来越明显,这就将导致对档案开发结果的知识性、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

3.2.2 公益性。档案作为公共信息资源的一部分,档案的开发利用需要体现出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社会责任。目前,在国外这种公益性的档案开发成果的利用趋势较为明显,例如,英国档案馆在2012年伦敦奥运年期间在国家档案馆网站上展出了有关奥运专题的专门档案展览,重温了对于奥运会历史的记忆,同时很好地宣传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满足了人们对于奥运会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回应了社会的关注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未来对于公益性质的精神关怀会越来越突出。

3.2.3 娱乐性。随着一部分历史档案的公开以及人们档案观的变化,在一些影视作品、书籍刊物等文化产品中随处可见档案的影子,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记忆的重述被放置于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内,还原历史事实,将教育与娱乐融为一体。档案的神秘感和真实度足以引起人们对于某一并不了解来龙去脉而又备受关注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档案的极大兴趣。一些众所周知事件的档案被解密后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更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一部分。因此,今后大众对于档案开发利用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抱有的娱乐精神会更加凸显。

3.3 档案开发手段的变化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档案管理脱离了手工管理的模式,数字档案资源的二次开发过程依然沿用传统的档案资料查阅方式挖掘出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对于一部分凡例式的档案汇编可能适用。但是,面对海量数据一味地依靠人工方式分析档案内容找出具有价值的信息则非常困难。未来对于大量档案数据的开发形式将会越来越依赖数据库技术的更新,朝着数据挖掘的方向发展。

数字档案数量增长的客观状况是利用机器代替人工开发档案资源的前提。面对大规模数字档案的产生,“如何真正盘活档案信息,从大量历史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现实服务,……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服务,这将是日后包括档案信息在内的信息资源管理手段的努力方向”。[2]从国内外档案开发发展现状来看,档案的开发模式已经从一般信息迈向数据库以至于更大规模数据存储量的数字档案馆,最近提出的大数据管理概念对于未来档案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利用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现实中,无纸化办公环境的普及以及电子文件法律地位的确立,越来越多档案形式的呈现都将是数字式的,再加上电子设备和通讯网络便捷性的不断提升,数字档案、档案数据库的容量将会形成几何级增长的趋势。利用智能化的软件代替人工挖掘有价值的档案资源是未来档案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在电信、金融、科学研究、市场营销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商企业中的信息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在利用数据挖掘相关软件做类似档案开发的数据分析工作。

人们对于档案数据的需要逐渐扩展为获得辅助决策和预测性的直接情报信息。档案开发的结果不是再拘泥于一定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回报。特别是在一些机构内部产生的档案,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结果的知识性和专业性要求越来越强,对档案中提取的信息含量的凝练度要求越来越高,注重在技术工具的指引下探寻批量档案数据的整体价值。传统的人工档案开发成果最主要的形式是档案文献信息产品,开发主题的主观选择性强,历史总结性痕迹明显,以二次信息居多,开发成果反馈的时效性不显著;而利用机器开发的档案信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更注重档案开发的实时性和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响应性,在海量数据集中存储的逻辑环境下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分类、聚类以及关联算法找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以得出关联性的结果。档案开发的意义所反映的不再只是对于某一个具体事件、活动和人物的历史描述,更多体现的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以作为科学研究,支持决策的结果。

3.4 档案开发提供利用方式的转变。时代在变,但是档案开发提供利用的服务宗旨没有变,以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共享是信息服务领域的共同追求。从目前公共档案事业的档案开发提供利用服务方式的建设来看,我国档案开发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相对落后。档案开发成果的发布途径还只是局限于文献类信息产品的实物展览,利用新型媒体、网络平台的传播和宣传方式还远远不够,各地综合档案馆档案开发成果的数字产品资源匮乏,档案开发成果更新不及时,这对于未来档案开发成果传播具有一定的限制。当下网络平台的普及以及通讯软件、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档案信息的获得在社会信息流通中一直处于较为边缘化和被动的状态,在公众越来越多借助新型媒体获取信息的今天,档案提供利用的服务方式需要和社会发展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步。档案信息在信息内容上的限制不代表在提供利用形式上的限制,更何况对于经过加工处理的档案开发产品来说,借助新型信息媒介发布方式,配合社会热点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档案开发主题,向智能化的主动服务方式转变将会是未来档案开发成果走进大众视线,承担起文化传播作用,获得良好社会服务收益的必然选择。

﹡本文系2012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高校档案中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CSW2012057)

参考文献:

[1]任越,曹玉,乔尔.知识管理中档案价值的重新发现[J].档案学通讯,2012(3):38~41.

[2]钱毅.数据仓库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档案,2006(4):29~30,33.

影响网络广告发展的因素 篇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广告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给传统广告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 网络广告的负面影响也阻碍了它自身的发展。本文从网络广告的受众与网络广告的设计因素方面分析了影响网络广告点击率的原因, 试图为网络广告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网络广告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发布传播的商业广告。目前, 网络广告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网络广告发挥的效果也越来越显著, 这都离不开互联网给网络广告带来的生机。作为新兴的广告载体, 网络广告的发展形势是较为乐观的。

而想让网络广告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取得人们期望的业绩, 必须得到来自受众和广告主双方的认同。任何做广告的企业都希望取得良好的广告效应——提高知名度, 增加影响力, 促进销售等等, 而且希望广告效果越明显越好。通常, 所有的广告效果都必须通过广告的受众来体现:只有被受众接受, 才能实现广告的效果;网络广告同样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网络广告点击率下降呢?从内外因辩证关系上来说:内因是网络广告在设计形式、广告内容、视觉要素都不尽人意。而外因是受众有自主权, 大多数受众只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只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广告。同时企业在选择网络广告时, 也难免心存疑虑, 因为他们对网络广告究竟有多大效应没有把握。

一、网络广告内因的影响因素——设计因素

大部分人认为网络广告的效果是通过点击率进行评价的。人们认为点击率的高低能充分体现网络广告效果的好坏。因此, 在很长时间内, 网络广告从未进行过革命性变革。传统广告的表现形式, 以及几年来从未进行过革新的行业标准, 使得网络广告无法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 也使得网络广告的广告主无法完全体会到网络广告的好处[1]。

(一) 网络广告内容与形式的影响

网络广告内容对网络广告的点击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网络上, “娱乐、体育类广告”, “知识、教育、学习信息类广告”、“有奖促销类广告”的点击率较高;“商业公司信息”、“公共服务信息”、“健康医疗信息”等广告点击率较低。

网络广告的形式多以旗帜广告、按钮广告、弹出式广告等为主。网络广告多得可不胜数, 只有有创意的、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才能打动人们的购买欲望, 激发受众的消费需求。一般网络广告的弹出式广告、浮动广告和垃圾邮件为获得广告的高收入和高频率的点击, 他们就像扔不掉的膏药一样屡封不绝。形式百出的弹出窗口广告在互联网上高度活跃, 让受众不堪其扰。众多广告屏蔽软件的兴起正是对这种无视受众心理广告的有力回击。

(二) 网络广告投放位置与投放网站的影响

广告的投放位置是广告从业者精心研究的问题。它涉及到心理学、平面广告的版面、视频广告的播出时段等等, 对网络广告的点击率有重要的影响。网络广告的投放位置, 更多的靠的是设计者的主观判断,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

广告投放在哪一个网站也是长期困扰广告主的一大难题。网络广告中, 新闻网站投放的广告受众点击的可能性最大。而传统观点认为, 门户网站广告信任度高, 所以其点击率最高;游戏类网站、BBS、搜索引擎居第二;还有国内发展很快的QQ, 其点击率也不差上下。

(三) 网络广告基本视觉要素的影响

网络广告的点击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视觉要素的影响。视觉要素在网络广告中主要是以图形图像、色彩、文字、编排设计、创意等元素组成。

现在网络广告在视觉要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图形图像的粗制滥造与缺乏创意的造型, 甚至让人一点儿也看不懂的所谓“创意图形”;在色彩的运用上胡乱搭配, 分不清受众的心理冷暖感情;文字设计缺乏对造型的了解, 文案创作上经常是风马牛不相及;版式编排有点儿过于机械, 缺乏美感;对广告作品整体创意缺乏应有的创新意识等等。所以, 在网络广告的点击率上应注意对广告视觉要素的理解, 应找到合适的符合受众审美需要的规律来表现广告的意境。

二、网络广告外因的影响因素——受众的接受态度

对于网络广告的效果评估不仅仅局限在“点击”这一层面上, 更重要的是要触及目标受众能直接引发的购买行为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对新异的刺激物最为敏感, 人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是被外界的新异刺激物所引起。喜爱内容新奇的广告, 这是消费者的普遍心理[2]。然而受众对网络广告的信任还或多或少地产生怀疑, 对一些极端性的侵犯性的问题还持有厌恶感。

(一) 受众对网络广告信任度低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本来受众对传统广告的信任度就很低, 加之在这种虚幻的空间里, 人们少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 自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不信任。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用户对目前网络广告最不满意的就是广告的真实性无法保证[3]。虚假广告让受众对网络广告的信任度大大降低。网络广告要想顺利地发展, 从商家来考虑, 只有诚信方能铸造品牌, 虚假广告影响了诸多合法经营的企业形象和品牌, 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还有, 在网络上, 只要你的电子信箱地址被发布者广泛知晓, 你就无法拒绝广告。电子邮件形式的广告便成为了产品促销的场所。本来电子邮件因其速度快, 覆盖面广, 成本低,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广告方式, 但因其管理的混乱, 法制的不健全和商家一味地受经济利益所驱使而使得滥发垃圾邮件现象比较严重, 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大量垃圾商业邮件。滥发垃圾邮件给用户和商家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它不仅占用了带宽, 浪费了网络资源, 而且邮件服务商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来治理邮件垃圾[4]。垃圾邮件的增长速度无法遏制, 导致了受众对网络广告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二) 强迫性广告侵犯消费者权益

互联网信息中心、日本电通公司的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网民都非常讨厌“弹出式”广告形式[5]。弹出式广告曾被业界认为是广告效果最好, 点击率最高的广告形式。但有很多广告是被无意中点击到的, 还有的则是不用鼠标点击, 弹出的窗口就不会消失。这种被迫映入人眼帘的广告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网页浏览, 久而久之, 人们对强迫性广告深恶痛绝, 只要出现弹出式窗口, 就毫不犹豫地立刻关闭。随着人们对这种广告无奈的强迫性, 各个拦截软件相应推出。如3721的“上网助手”;Alexa、Google、雅虎也先后推出了AlexaBar、GoogleBar和Yahoo!Companion浏览器, 在自己的软件中加入了拦截弹出广告的功能, 一时间ACtiveX控件窗口、Messenger信使广告窗口都受到了冲击。

在拦截广告软件相继出台的同时, 强迫性广告对受众的侵犯却越来越烈, 从起初的可以找到关闭按钮, 到现在根本没有按钮, 这些广告像是和拦截软件在相互比赛, 弄得网民们苦不堪言。强迫式广告虽然在广告的点击率上很高, 但是, 真正的广告效应却很差。当一个网页页面上不停地出现一些强迫性、侵犯性的广告时, 网民可能会把这个页面关闭, 从而导致点击率下降;点击率的不理想, 网站的收入就可能会下降;同时也会失去广告主的投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所以, 强迫性、侵犯性的广告对企业和产品的宣传都是无益的。对于强迫式广告的失策, 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它激怒了所有人, 人们正在使这种广告失效。我们看到了它取得的成绩, 但是那只是荒唐的数字游戏[6]。

(三) 网络广告的记忆程度降低

网络广告中受众不仅对广告的点击率很低, 而且在网络广告上停留的时间也很短。由于在网络上受众的主动权较传统媒体大得多, 他们对网络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极少数对网络广告进行重复浏览与点击, 因此受众对网络广告的记忆率很低。网络广告一方面要通过互动性的表现形式, 吸引受众的点击率, 另一方面, 还要通过对网络广告视觉语言的基本视觉要素设计来提高广告的记忆率。

除此以外, 广告监测是评估广告效果的必要手段, 但目前我国对网络广告效果进行测评主要是基于网站自身提供的数据, 缺乏专业的第三方的网络审计和认证评估机构,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测评标准也不统一。科学的广告效果监测和评估对促进广告的策划、设计和制作能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 也是设计人员和广告客户进行设计沟通的重要参考。

作为网络广告的设计人员, 应该认清形势, 跟踪互联网的最新动态, 研究网络对信息传播、消费行为的影响, 灵活应用广告基础知识, 力争在这烽烟四起的网络广告大战中占得主动。

参考文献

[1]刘佳璐.网络广告研究[D].2005

[2]秦宇新.网络广告互动传播与受众接受关系研究[D].2004

[3]彭虹.网络时代广告什么[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0

[4]吕学典.网络广告理性思考.江苏商论[J].2003

[5]祝玉华.网络广告.郑州大学出版社[M].2008

简析城镇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篇5

【关键词】城镇经济 影响因素 措施

从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看来,城镇经济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城镇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城镇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镇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城镇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城镇经济贡献大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我国城镇的数量已经十分庞大,还有继续扩张的趋势。虽然经济发展的水平各不相同,但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但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

(二)涌现大量经济强镇

我国城镇依靠自身的资源、劳动力等相关优势,涌现出了一大批经济强镇,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如说江苏昆山市的玉山镇、广东东莞的虎门镇、上海浦东新区花木镇等,这些城镇利用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在中国2014年全国经济强镇的排名中,江苏省玉山镇GDP达到742亿元,虎山镇是776亿元,而广东的狮山镇更是达到803亿元。

(三)靠近大城市,具有区位优势

我国大中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周围城镇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大中城市经济的辐射作用,周边的城镇经济发展迅速。这些城镇靠近大城市,借助城市的相关优势发展经济,城市便利的交通更是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各个城镇结合自己的优势走个性化的发展道路,有的利用工业优势发展工业经济,有的利用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有的则依靠区位优势发展商贸经济。

(四)民营经济发挥推动作用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民营经济为城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城镇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公有制企业和引进外资是不足以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的,城镇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城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支持。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

与我国沿海城镇相比较,中西部地区城镇经济发展要慢一些,偏远地区的城镇发展最为缓慢。沿海城镇有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靠近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大型城市,交通运输比较方便,与国外企业接触较多,出口便利,还有优惠政策的支持,因此发展得十分迅速。

二、城镇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了降低收入差距,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政策来发展城镇经济。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城镇经济的发展有了保障,发展的速度也提高了。

2.良好的经济环境。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镇经济的发展,为城镇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镇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我国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为城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机遇。

3.城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城镇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企业快速发展,城镇企业带动了城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经济结构得以优化,同时推动了就业,城镇企业的发展为城镇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二)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城镇的经济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采用着落后的生产模式,投资收益率较低。城镇经济的增长大多依靠增加物质的投入以及扩大规模来实现,这种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城镇经济发展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无论是在管理方面、技术方面还是设备发面,都与城市企业相差甚大。而且发展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都比较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影响了城镇的城市化进程。

2.城镇就业压力大。我国农村实行土地流转制,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土地和农田被征占,农田的承包使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加快,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转移出来,流入城镇,使城镇的就业压力加大。还有很多难以融入城市的农民工选择回到城镇就业或者创业,进一步加剧了城镇的就业压力。

3.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我国城市的接纳能力有限,城市的农民工并不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一部分城市农民工流入城镇,而城镇的相关机制不够成熟,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居民的相关权益没有很好的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水平,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阻碍了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三、促进城镇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

城镇化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而产业的聚集能带动人口聚集,因此产业聚集是城镇发展的关键。要想实现产业聚集就要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城镇的经济结构,推动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统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科技的研发,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结合城镇的实际情况,可以着眼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新兴的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能带动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收剩余劳动力。

2.合理发展农业加工业。将城镇工业的发展重点放到农业加工业上,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延长产品的产业链,加强产品的特色经营,发展规模经济,拓展农产品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

3.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依靠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例如,以发展旅游业为导向的城镇,可以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一个产业链,不仅要提供观光场地,还应提供配套的餐饮、消费等旅游周边产品等相关服务,让旅游产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4.健全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农产品贸易市场。为了降低农产品的价格风险,可以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定价权,缩小农产品的价差,保障农民的收入。

(二)转移劳动力

由于经济结构的改变,农民手中的土地被征用。政府应该建立土地补偿机制,解决土地流转的后续问题。要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给予农民住房安置、就业扶持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帮助。将城镇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阵地,加强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提升劳动力各方面的素质,解决劳动力的供求问题。我国正在探讨关于取消户籍限制的政策,有利于打破户籍障碍。一旦取消户籍限制,将会有利于解决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推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购买能力,刺激消费和生产,带动经济发展。同时,可以鼓励居民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创业,利用政府政策,借助当地优势资源,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城镇经济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政府政策,抓住发展机遇,采取相关措施,克服不利因素,将我国的城镇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化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城镇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速度,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发展的质量,达到量和质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玉华.试析城镇经济发展影响因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2]张雪.城镇经济发展与进城农民安居就业[J].农业经济,2013,(10):73-75.

[3]王新荣.浅析城镇规划对城镇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3,(25):361

关于影响广告发展因素的评论 篇6

当今的广告发展迅速,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都决定了广告的发展。从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广告发展形势来看,影响我国广告发展的国外因素主要是外来广告公司的发展,国内因素主要有经济基础、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教育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希望广告媒体人能够正确认识影响因素,从而促进我国广告业的蓬勃发展。

一、影响广告发展的国外因素

虽然近年来广告行业发展迅速,广告公司数量逐渐增多,广告创意也有所提高,但是广告业对我国来说仍然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由于起步比较晚 , 目前我国广告业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广告业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 在广告的创意水平制作及表现技巧和内部管理上都有所体现。我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广告市场全面对外开放,逐渐开始允许外国广告公司以独资身份进入中国广告市场,大量的跨国4a广告公司涌入中国市场[1], 发展非常迅速,而国内的广告公司在规模和整体实力上都无法与其竞争,因此,跨国公司强有力地冲击了本土广告公司, 影响了国内广告公司的发展。

二、影响广告发展的国内因素

(一)经济基础方面的因素

归根结底,广告是一种营销手段,应该服务于商品经济, 向大众传播商品信息[2]。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广告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市场的需求,提升了人们的购买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广告对于社会的价值。 当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广告行业在越来越大的需求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果经济发展出现危机,那么随之而来广告行业也会萧条,这一点可以参考很多国外的例子,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对于广告的发展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在广告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其背后可能出现的泡沫经济,致使出现虚假繁荣的现象,最终阻碍广告业的发展。

(二)政治环境方面的因素

政治环境对广告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广告都必须在政治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传播,广告内容一定要符合我国国情、民情和文化, 不能触碰政治敏感话题[3]。由此可见,广告的发展会受到政治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的稳定能为广告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提供的政策保障和物质支持会大力促进广告的发展,但是如果发生政策调整或者是重大规模的政治运动,都会严重影响广告的发展,例如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 使原本发展势头强劲的广告业跌入低谷。

(三)文化环境方面的因素

虽然说广告是一种营销行为,但是同时也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为,信息传播就会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而且传播内容要适合当地的文化环境。广告设计者必须要深入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样设计出来的广告才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容易被大众接受,达到传播效果[4]。孝道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例如前几年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开始是妈妈给孩子一边洗脚一边讲故事,后来妈妈出去了,说一会儿回来再给孩子讲,然后画面切换到另一个屋子,这个妈妈要给孩子的奶奶洗脚,奶奶说 :“忙了一天了,歇歇吧!”妈妈说 : “妈,我不累”,这一幕被孩子看见了,妈妈回房间之后发现孩子不在,这时孩子正端着一盆水过来,说 :“妈妈,洗脚”, 妈妈欣慰地点了点头,这时画外音响起“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相信很多中国人看了这则广告之后都会有所触动,既传播了孝道,又告诉家长父母对孩子应该以身作则, 这就是符合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好的广告。

(四)教育水平方面的因素

要想促进广告行业的发展,就要有高素质的广告人才作支撑。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广告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广告的制作水平不高,品味不足。在教师配置和硬件设施上能达到专业要求的高校屈指可数,大部分高校开办广告学专业都很盲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远远不够,而且在教育过程中不注重与企业的交流,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业水平不足,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除此之外,在广告行业中还有一些非专业的从业人员,他们的素质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因此为了不正当的竞争经常会出现虚假广告,损害了行业的形象。

(五)技术发展水平方面的因素

广告制作的技术性很强,先进的技术能够丰富广告的表现力,在广告技术的发展史中,从最初应用印刷技术的纯文字广告,报纸成为了主要的传播工具 ;后来发展到摄影技术的应用时期,带图像的广告出现了,它可以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将广告展现出来 ;再到现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出现,广告已经不再只是静态的视觉语言,而发展为动态的视听语言,大大提升了广告的质量和表现力。由此可见,技术发展的水平极大地推动了广告的发展[5]。

结束语:

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篇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梦”能否更早的实现, 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尽快实现, 我认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及农业综合生产力都在显著提高。如何制定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体系, 建立和健全农业科技管理体制, 只有变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 利用高新科技手段, 则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市场的需求决定创新努力的有效配置。中国现在的主要农产品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还受到传统的价格体制等因素的干预, 农产品的价格和需求量现在还不能够体现市场的需求。我们都知道农民是利益的主体受益者, 这就决定和反映了市场需求的规模。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农产品的出口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春天”。还是要看我国农产品的主要竞争力如何, 这就取决于农产品的质量, 怎样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就需要依靠科技的创新。近十年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粮食的价格也随之攀升, 如何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这就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

1 分析问题

1.1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为了能够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我国实行的是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战略, 把农业中的资金强制性地转移为工业化积累, 在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现代工业在城市迅速扩张。而相比较而言, 农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整体的徘徊不前发展艰难。改革开放以来, 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 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 加强了科研院所的组建, 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农业科技专利成果交易。农业要发展, 农民要增加收入, 我认为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还是要依靠高新科技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的支持。

我国的农业经济由于一些不健全的体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使得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我们现有的经济总体发展有一些不同步,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科技的主体不清晰。我们现代的农业就是要依靠高科技和适用的技术把传统的农业转变为靠科技、靠人才、靠投入、靠管理的新型模式。农业的发展是由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因此我们要遵循其发展规律,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1.2 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阻力

在我国农民占大多数, 而且文化水平也较低, 虽然说我们现在的科技传播手段很发达和多样, 但是我认为怎样把新型的管理模式与方法能够更快的传递给农民, 还是应该靠面对面的沟通和手把手地传递。由于我们的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还没有建立起更快、更有效的传递机制, 使得原本不错农业科技成果和管理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我们国家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 用于基础农业设施的资金还比较缺乏。虽然说目前国家每年都要从财政收入中拿出相当一部分来支持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完善, 而且地方财政也会有相应的一部分。但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效果不够明显。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农业的国际竞争, 农业竞争实质上就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较量。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 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必须加快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 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从总体上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 增强农业竞争优势,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化解一切阻力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2 解决问题

2.1 转变农业发展的方式, 创新农业发展的模式

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 怎样改变?向什么样的方向改变?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 深刻的认识到新形势对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的更高需求, 这就要求有创新科技的支撑和普及。把农业经济逐步的导入产业化、模式多元化、专业化、组织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对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利用网络进行视频教育, 为广大农民进行业务的培训, 使其能够更好更快的掌握技术。在以科技创新来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的品质的同时, 以文化创意来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的品位。科技就是生产力, 通过科学的种田、科学的养殖来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健全基层信息服务平台, 使得在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信息化。

逐步的完善科技管理体制, 对农业的发展要从战略的高度作出前瞻性的部署。我们还应该在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管理的立法和执法, 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 加大奖励制度。制定长远的农业经济发展计划, 使农业经济长期保持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们国家的综合经济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正在处于上升期, 使我们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国家农业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都要从长远出发形成三层力量的最优配置, 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2.2 强化惠农政策, 增强科技支撑。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我国农民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您的3/4, 但是整体素质和人均收入偏低。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对农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解决农民医疗难、社会保障难和子女上学难等突出问题。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体制, 最大限度的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健康水平。

同时要加大高新科技手段介入农业生产过程, 彻底使农民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农产品的生产和深加工以及无污染的生产资料等问题要解决, 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得到健康、无公害的产品。今后一个时期, 现代农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 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严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本依靠是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农业科技将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我相信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 我们的农业经济一定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状态, 制约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对农业经济发展和推动有着巨大的影响。只是两者还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 怎样能够多方面的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怎样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农业经济,因素,科技,管理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5-1.

[2]李顺, 李霄峰.提高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2011-2.

社会因素对词汇发展的影响 篇8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 语言是我们沟通的桥梁, 其构成的主要成分就是词汇。下面我们就词汇的发展变化谈一谈。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并具有任意性的语言符号体系, 它在人类活动中诞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语言记录和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风貌, 是其思想和文化的直接体现。时代在变化, 社会在变迁, 文化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语言自然也在发展。作为语言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词汇, 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 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成分, 在新事物、新思想的影响下, 大量新词不断涌现, 许多旧词被淘汰, 原有的词义也在改变。

一、政治因素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词汇是构成的灵魂, 社会由人所构成, 所以社会的发展对于语言的交流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一个特定时期的政治事件必然会对当时的社会语言文化产生影响。国家的语言文化与这个国家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政治方面尤为明显比如:superpower (超级大国) , globalism (全球性) , demino theory (多米诺骨牌理论) , sit-in (静坐示威) , Watergate (水门事件) 。这些词都是由于当时的历史事件所带来的新鲜词, 它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词语, 而是在那个特殊时期的一种现象, 人们在看到这些词语时就会想到那个时期的政治事件。换言之, 它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一种社会现象。

二、经济因素

全球经济一体化, 使得各国之间的交流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桥梁。经济的发展带动语言的革命。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伴随着新鲜事物的出现, 一些新词也相继活跃。像hire purchase (分期付款) , credit card (信用卡) , high-rise (装有电梯的多层高楼) , spin-drier (旋转式脱水机) , microwave oven (微波炉) 。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之间的交流随之增加, 出国购物已经不再是特殊现象了, 这些用来形容它们的新的词语适时出现,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时代的进步。

三、文化因素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 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是文化的一个结果。人类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的。语言为其提供了基本成份和结构。举例来说:open classroom (开放式课堂) , call-in (空中热线) 。这是由于文化的发展, 使得语言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由于文化不同而导致了中西文化的平行性。如:比喻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时, 英语中的表达方式为:Homer sometimes nods。而中文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孔圣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这与两个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有关系。“Homer”是古希腊著名盲诗人, 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诗歌整合写了有关特洛伊战争和海上历险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被称为《荷马史诗》, 因此“Homer”也成了希腊文化中智者的代名词, 而中文中智者便是孔子。他的言行思想主要被记载于《论语》中, 对整个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四、对教育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对于我们的学校教育影响也是很大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词汇大量涌入青少年的口语及书面语中, 并向社会各个层面迅速渗透, 使用的领域渐趋广泛,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国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的文化。在学生口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缩略词, 如MBA、NBA、IQ、EQ等。这些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使我们的交流更为简单。当然一些负面词的影响也是颇为广泛的, 英美电影中的词语同样是这些处于青春期, 喜欢追求时尚的青少年所喜欢模仿的。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到这些, 教学时应当有选择地应用而不是和盘托出。

通过社会发展对语言的影响去分析社会发展对词汇发展的影响, 我们发现语言是社会沟通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发展, 国际交往日趋频繁,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 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看清形势, 根据所教授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和课程的难易程度, 从根本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摘要: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具有任意性的语音符号体系, 它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诞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本文从社会发展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方面对词汇的发展变化作了说明, 以供同仁共同探讨学习。

关键词:词汇发展,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

参考文献

[1]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 1997 (2) .

影响护理学发展的因素 篇9

1 历史原因

医疗和护理活动均起源于人类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萌芽阶段的护理活动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 仍然属于人类生活经验的一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医药卫生和护理活动的经验。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专职医生的出现, 医学理论基础的形成, 标志着医学已成为一门专业学科。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医护不分, 护理活动仍是医疗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护理知识融汇在医药知识之中, 当然也就不存在医护分工问题[1]。随着医院和病所的出现, 有史料记载, 公元前225年, 印度的阿索卡王朝时曾有男性在医院里担任护理工作;公元4世纪, 古罗马帝国的教会医院也已有了看护病人的制度, 但此时的护理基本局限在对病人的生活照料及精神安慰等方面, 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护理活动, 属于劳务分工性质, 与专业要求仍有距离[1]。19世纪中叶, 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医学科学也与之共进, 这些都为护理专业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南丁格尔的巨大贡献使得护理作为一门专业为人们认可和接受。此后, 在众多护理同仁的不懈努力下, 护理事业飞速发展, 不断取得科技新进展。医学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 而护理学从学科的形成、发展到今天理论框架初步建立, 仅有不到两百年的历史, 其理论和实践上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 如护士的权利和义务、护理组织、心理学、社会学护理等, 可见在医学科学中, 护理学仍然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 这是影响护理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也是影响医护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医学模式的影响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哲学概括, 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和医学科学发展阶段, 认识和解决医学与健康问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19世纪中叶, 生物学领域与医学领域内的一系列光辉成就, 强化了人们对生物学的重视和依赖, 从而奠定了生物学在医学科学领域内的地位和作用, 为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创造了充分的条件。生物医学模式把人的疾病视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 认为疾病仅是致病微生物或其他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 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健康是无关紧要的[1]。一方面, 生物医学模式确定了医护分工和医护之间的主从关系, 为护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受其影响, 此时的医学目的便是预防疾病、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此过程中医生起到了决定作用, 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执行医嘱提出的任务, 协助医生完成诊疗护理技术操作。护士只能作为医生的助手协助工作, 从而形成了护士的临床附属地位。

南丁格尔的护理培训思想也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她强调近乎完美的护士行为, 即富有责任心, 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工作勤劳、服从医生, 并且拥有母亲般温柔的品性。这些理想的形象品质, 使护士看起来像受过训练的天使。事实上, 南丁格尔是把母亲和管家的最优秀品质赋予了她理想中的护士形象[2]。虽然南丁格尔使护理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 但是她的这种思想却将护士的社会角色定位于服从医生的监督和领导上, 这一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至今仍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这也是护士职业化难以取得成功、难以建立平等协作的医护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宗教的影响

各国传统医学的起源几乎都与宗教相关。约在公元800年时, 由茅鲁士兴建的福达修道院附设的医疗院所供传染病人居住, 被认为是现代医院的起源[3]。护理工作则开始由传教士领导, 许多虔诚的信徒纷纷加入修道社团担任护理工作。信徒们热忱地服务于病患, 他们对于疾病并不了解, 纯粹为工作而工作。因而, 早期的护理工作被认为是很低下的工作, 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不是一项独立事业, 也未经过专门的训练, 只是教徒的宗教活动之一[3]。后来, 因为一些宗教信徒本身学识高, 服务精神好, 品格高尚, 使护理工作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护理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文艺复兴后, 一方面社会变迁使得一般民众只顾私利, 不重视社会福利, 使护理事业缺乏宗教精神的推动与支持, 因而逐渐脱离宗教的控制成为一项独立事业;另一方面, 宗教发生改革运动, 破坏极其严重, 从事护理工作的修女、修士逃离或被迫害, 由政府、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的非宗教性医院纷纷成立, 而此时的护理多由非教徒担任。他们缺乏经验、工作态度差, 无崇高的工作理想, 仅为生活、服役而工作。这时的护理又恢复成为一种仆役式的工作[3]。

纵观这段历史, 可见宗教曾一度推动了护理的发展, 因而长期以来在护理服务中形成了护士的宗教形象。这一形象也恰恰说明, 信徒们担任病患的护理工作, 仅是其自身实现对上帝、真主、佛无限崇拜的手段之一, 因而护理也就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现象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同时对护理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这种影响正逐步受到削弱, 从而为护理地位的改变提供了一定条件。

4 性别的影响

性别问题一直在解释护士角色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Nursing (护理) 与拉丁文的字根“Nutrix”有关, 即养育之意。“护士”这个名词开始于13世纪, 意为“一个女人照顾看管年幼小孩之意”。到了16世纪, 护士的定义扩增为“一个人, 通常是女性, 做照顾病人的工作。”由于护理起源于“母亲对婴儿的照顾和哺育”, 人们认为护理只能由女性来担任, 妇女因此被定位为天生的护士, 由此也就产生了护士的母亲形象[3]。根据历史记载, 最早从事护理工作的是男性, 到11世纪~13世纪, 男性已经承担了一半的护理工作;直到19世纪后期, 男性仍然与女性一样从事着护理工作 。但是, 随着科学和工业的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从事护理以外的工作, 使男护士数量大幅下降[4]。近代以来, 由于女性护士数量的快速增长甚至占有绝对优势, 护理工作逐渐被认为是女性从事的职业, 社会学学者的研究表明, 由于生理原理、社会气质上的女性本质主义观念、社会性别分工、父系文化、女性经济地位的劣势等原因造成了妇女社会地位与男性的不平等[5], 在我国更有儒家理论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等的深刻影响, 这些体现在医疗卫生保健系统中表现为绝大部分由女性组成的护士群体自主地处于从属地位。但是, 有研究认为, 性别的不平等正在失去其在医护关系间的某些权力, 这种改变可能是以下3方面发展的结果:第一, 护士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第二, 男性护士数量增加;第三, 女性医生数的增加[2]。

5 教育的影响

首先, 我国的护理教育层次偏低, 长期以来都以中等护理教育为主, 近年来中专护理学校招生锐减, 逐步形成大专、本科教育、硕士及博士学位教育的护理教育体系。但目前绝大多数护士的学历层次都较医生低, 文化素质较差。第二, 护理理论不完善导致护理学, 特别是临床护理学的理论从定义、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依靠医生来完成, 甚至不少护理教材都是由医生编写, 受临床医学教育的影响很大, 加之心理护理、社会学护理的理论及实践均不够完善, 导致护理教育尚未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三, 在护理教育评估方面, 我国医学教育评估由国家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 护理教育并未单列, 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评估之间缺乏专业的独特性, 造成护理专业教育计划缺乏专业特色, 实质是附属于医学教育, 沿用医学教育的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 限制了护理教育专业化发展和护理学知识的体系化[6]。

6 制度的影响

在职称晋升方面, 我国各个级别的医院中, 医生岗位绝大部分是按照人才结构和比例设置, 而护理岗位常常设岗不合理, 正高职称每千人中仅设1名, 副高职称也较少, 加之评聘分离, 打击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导致部分护士不专心于本职工作, 甚至改行到行政或其他岗位。某些医院的政策还规定护士50岁以上或工龄满 30 年就得提前离岗退休, 而医生可以工作到60 岁, 退休后仍可返聘;很多医院甚至还规定护士35岁以上不得竞聘护士长职位, 这些做法均完全否定了护士知识和经验的价值。工资方面, 我国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医护人员薪酬支付和评价体系, 医护人员的收入基本上是来源于医院的业务收入, 而现行护理服务收费标准低, 甚至不收费, 给人的印象是护士是由医生的劳动来支撑的, 因而在很多医院的收入分配中存在重医轻护的现象, 加剧了医护之间经济地位的差距。

此外, 学者们认为我国护理立法层次低、可操作性及超前性差, 偏重护理人员的义务规范, 对护理人员权利的规定欠详。随着护理专业的服务范畴不断扩大, 需要对护士的种类、职责范围进行重新界定[7,8]。这对于医护之间的协作分工关系在法律上予以明确, 保护医护双方的正当权益均具有重要意义。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上述因素正是建立平等、协作、分工的新型医护关系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从政策、法规、组织、措施上建立一整套的保证机制, 才能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进而将新型医护关系付诸于实践, 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和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桂生.现代护理学理论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10.

[2]威廉.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1.

[3]张芙美.护理学史[M].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3:6.

[4]Susan T.Caring Knows No Ge nder.Break the stereotype and boost the number of men in nursing[J].AmJ Nvrs, 2003, 103 (5) :65-68.

[5]庄渝霞.中西方关于女性社会地位的理论综述[J].社会, 2003, 12:40-43.

[6]姜安丽.中美护理教育比较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 :38-41.

[7]郭燕红.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护士立法工作[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5) :389-390.

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篇10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葵涌二小足球队男女队员共100名,三年级学生270名;本区的一线体育教师30名,足球队教练20名,葵涌二小足球队员家长100名,本校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共50名。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设计相关问卷对葵涌二小足球队员、三年级学生、足球队的家长以及本区的教练员进行测试。为确保问卷有效性,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逻辑性分析,并将相关问卷呈送有关专家进行效度检验,问卷基本满足论文的攒写要求。

2. 访谈法

根据论文需要,我约谈有资质的专家,走访有“足球示范校”的中小学,对我区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从中获得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全区总体情况

我区共11所中小学共有30名一线体育教师,其中足球专业的8名,30名教师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上课和训练每周达共20节以上,尤其是女教师达80%以上,女教师除了学校工作外,还需要照顾家庭和孩子,这样对足训练存在一定的影响。

(二)对葵涌二小的50名语数英教师进行调查

调查得知,我们学校60%的教师喜欢看世界杯;对于现阶段看好中国足球发展的占64%;只有28%的教师认为80分以下的学生支持参加足球训练。担心踢球影响成绩的占76%;愿意把上课时间给学生比赛的占30%。这表明,我们的70%以上的教师存在观念陈旧,各项比例显示更为突出的是女教师。这说明女教师不喜欢足球也不支持足球运动。

(三)对葵涌二小足球队的100名队员和家长进行调查

对于100名学生的足球运动员家长的调查,父亲的比母亲更喜欢足球,支持率达90%以上,而母亲的支持率只达40%,我们的家长们看到了孩子踢球了,就看到了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为何我们教师看不到呢?担心学生踢球后影响了考试的分数,其实不明,真正影响素质教育的是应度教育,每位学生都会自己的发生空间,困此请我们的母亲和女教师们加强素质教育的理解。

(四)对葵涌二小三年级全体学生和家长各270名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三年级的75%学生喜欢踢球,但只有37%的家长喜欢踢球。对于校园足球的了解情况,67%学生表示了解,33%的家长了解;支持参加校园足球的学生70%,而家长则26%;担心影响学习的学生75.6%,家长90%;支持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家长人数占所调查人数的81.5%。说明大多数学生家长意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支持自己的孩子从事体育运动,加强体育锻炼。从调查对比可以清楚的看出,极大多数的家长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但是家长更喜欢孩子参加其它一些体育项目,而不是足球。

(五)学生学业负担重

抽取五、六年级的270个学生周末时间安排及其家庭作业调查结果显示以学习为主(课内和课外作业)的占36.3%,(2)以户外活动为主(运动、郊游等)的占18.1%,(3)以看电视为主的占13,7%,(4)以玩电脑为主的占17.1%,(5)以参加兴趣班为主的占(如学习类兴趣班)14.8%。可见现在的学生学习作业过重,也是影响校园足球的发展。

显示59.3%的小学生每天要花1~2个小时的课外时间来写作业,38.5%的小学生则要写2个小时以上的家庭作业,现在就作了硬性规定,作业量不超过1小 时。可见我们影响校园足发展的是课外作业。

三、实施与对策

(一)进一步调整体育教师结构

我们从调查中发现体育教师工作量过大,结构不均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体育教师工作量的核算应关注各学科间的平衡,不宜采用课时系数的方式,应在致力于缩小学科间的差异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拉大差距上做文章。应通过抓好体育学科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消除不利影响。

建议:通过教学质量优劣的评价实行在一定范围内的弹性核算基本工作量的方法,是克服出工不出力的问题,进而激励教师提升绩效可以考虑的方式。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普遍较高,且教师承担学校课余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大部分不给折算成工作量。诸如此类的现象反映出,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认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与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我们现状的体育教师不是全部都是专业足球体育教师,因此,教师示范上都存在一定困难。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差,体育教学主要是教师的示范为主,动作示范不到位,造成误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怎样来提高足球教学质量?

建议学校可以提供场地,开展“足球俱乐部”,聘请教练。每天 4:30后进行训练。从而改变体育教师结构问题不均衡,促使教师存在体力和精力不足,专业性不强。

(二)让训练的时间有保障

《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他们最希望的学习方式是快乐主动学习。我们理解并尊重孩子们的要求吗?孩子们喜欢的教育实践才是好的教育实践,喜欢的教育理论才是好的教育理论,有家长这样说。由此可知,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的根源仍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上。以抽查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不改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就因为如此,我们一些喜欢足球的学生,考试分数达不到80分以上就不容许参加足球训练,或许说只有做完或背完才容许下到球场踢球,在训练当中每天迟到的学生不是学生自己不愿意来训练,而是被老师留做作业。

(三)建立建全的校园足球文化的制度

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内涵和外延.校园是一个不用于其它任何一个的文化机构,而学校体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是全方位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校园足球文化生存与校园中,与学生生活非常密切的联系,只有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相互促进,才能构成有理想有抱负、懂生活、有道德、有内涵、守纪律和有文化且有健壮身体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新生代。

1. 制定有效的校园足球队运动员规章制度

学校足球队,实质上也成为了一种素质教育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可以有效地带动学校的足球活动,创建学校体育特色,更能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同时也是选拔、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2. 完善足球教练的队伍建设

让家长看到希望,把孩子送来踢球。我们学校也要引进一些教练员,至少每个年级有一个技术全面的足球教练,把这些退休的老师和教练引进来,提高我们学校的技能和水平提高上去。每天4:30后进行组织训练。如有条件还可以每班聘请一个业余的足球教练进行定期的技术指导。这个费用可以利用家委会的力量进行组织。

3. 加强学校园足球文化的制度化建设

葵涌二小从2014年11月就《开展创建校园足球文化特色活动的实施方案》。但是,过了时间半年了,实施的进度过慢。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可操作行和针对性,必要的话,设立监管部门来监督。要加大校园足球场地的投资力度,让更多的孩子有球踢,如果没有让孩子们踢球的空间,那一切的校园足球文化都是只是纸上谈兵。

4. 校园足球文化构建的措施

(1)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加强校园足球文化的意识建设,搞好各种宣传,让足球文化足迹遍布校园,使学生能时刻感受到足球文化的熏陶,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育规律,适当简化足球规则,多举办足球方面的趣味活动,真正体现校园足球文化的特点。

(3)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足球文化素质。学校还可以请专家来校进行足球示范课、讲座、与专家面对面。

(4)不断的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境界对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尤为重要。

快递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篇11

经济发展与快递业的关系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摩根大通预测, 未来数年外贸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将微乎其微, 取而代之的是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三驾马车的顺序在未来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消费首次压倒出口、投资被提到第一位置。因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 消费需求增长及其结构变化, 会引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从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实现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增强经济活跃的内生力量和持久动力。但是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在投资与出口, 消费的贡献率长期偏低。5年来,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长逐渐趋向均衡。居民消费率上升,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于2007年首次超过投资, 在“三驾马车”中贡献最大。根据有关统计, 投资每增加1%, 可以拉动G D P0.2%;而居民消费每增加1%, 可以拉动GDP0.8%。在城市化加速的过程中,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由投资、出口型转向消费拉动型。另根据《2003-2004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与GDP增长呈线性关系, 其增长比例为2.93:1, 即如果GDP增长1%, 快递市场规模将增长2.93%。未来5年世界贸易、世界GDP和全球经济将走出经济衰退, 快递业作为消费行业, 以快速低价的服务链接全球贸易, 为国际贸易的发展穿针引线。

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1990~2010年的数据, 指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2009年) 》以及2010年、2011年统计公报。根据我国快递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推导出快递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中国快递业发展策略。本文主要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自变量, 分析它们对我国快递需求量业务量的影响程度, 预测未来快递业务量。

X1为国内生产总值, X2为进出口贸易总额, X3为社会消费品总额, 回归模型设定如下:Y=B0+B1+B2X2+B3X3。式中b0相当于直线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a, bi (i=1, 2, ……、n) 称为偏回归系数, 其意义为当其它自变量对应变量的线性影响固定时, bi反映了第i个自变量xi对应变量y线性影响的度量。

建立回归模型 (分析过程略) 。建立多元线性方程为:y=-4 5 3 2 9.3+0.5 5 6 2 5 1 x1-0.55573x2+0.962749x3

复相关系数R=0.937981, 决定系数R2=0.8798, 多回归标准误差为25786.16亿元, 表明变量快递业务量的87.98%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社会消费品总额三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来解释。在0.05显著水平下, 回归模型在整体上是显著的, 各单个参数也是显著的。F=41.48, 拟合优度明显。

方差分析输出是检验所有回归系数同时等于零的原假设得出的结果。最终的结果是P值, 在输出中的标记为“Significance F”。这里的P值=4.8955E-08, 是从“快递业务量”与解释变量之间无关系的总体随机样本中得到这些结果的概率。这个P值说明要从这样总体的随机样本中看到这些结果是极不可能的, 从而得出至少有一个显著关系存在的结论。

另外, X2的回归系数是-0.55573, X2是进出口贸易总额, 负的回归系数显然是不合理的,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根据吴汉嵩的研究, GDP与进出口贸易强正相关。它拉动经济增长, 应居于主要位置。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服务贸易增幅出现回落。进口增速快于出口, 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 占服务贸易总额50%以上的进口对中国GDP增长不具有拉动作用, 甚至为负, 正好解释了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原理。由此, 进出口贸易总额顺序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现象是很自然的。

变量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总额与因变量快递量之间不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来看走势相同, 明显呈现正的相关性, 而快递量与进出口总额从绝对量来看走势相同, 但相对量来看部分阶段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与拟合的方程很好的对应起来。据此可以认为, 快递量受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显著, 而与国际贸易相关性而言, 没有随国际贸易的大幅增加而出现显著性的变化, 或者说变化不是太明显, 即国际贸易大幅度变化不会引起快递量快速的增加。

进一步分析, 将1990~2010年快递业务量原始数据与预测值进行拟合效果考察。该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 可以用该方程对2011~2015年快递业务量进行预测。根据多变量平均增长速度测算, 假定我国国民收入每年以10%左右速度递增, 进出口总额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15%的速度递增, 带入模型推导预测未来五年里我国国内快递市场的规模。

按照此预测, 我国快递市场的规模是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 与实际上, 近五年我国快递市场的平均增长速度是54%相比, 我国快递市场发展有着巨大空间。

趋势分析思考

第一、网购快递仍成为增长的主基调。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不断发展, 个人或机构对快递业的需求急剧扩大, 快递业提供的服务也从商务文件和小包裹的递送, 向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向延伸。未来快递业务与物流业务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将日趋明显, 信息化将成为快递业核心竞争力, 尤其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信息化普及以及市场对物流服务标准的普遍提升, 原来由航空快递企业所独创的限时服务、门到门/隔夜送达、全程信息跟踪、安全管理等专有的服务模式将被广泛复制到物流领域, 优化快递渠道, 实施标准化管理, 树立中国快递便捷、高效的国际形象, 将成为国内快递公司专注研究的问题。

第二、外贸必将拉动快递高速发展。按照美国服务业联盟 (U S-CSI) 预计, 未来三年中国快递市场将以33%的速度持续增长。美林也表示: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越来越大, 中国国际快递市场正在以全球市场增长率4倍以上的速度扩张, 年增幅达30%。

第三、快递业绩效评价迫在眉睫。调查显示, 国内快递业发展迅速在市场竞争方面, 快递企业数量越来越多, 市场除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 快递行业既有进一步洗牌的强烈要求, 也存在对一些快递细分市场推行绩效评价的必然要求。未来快递业发展依赖质量提升吸引客户, 绩效评价从而越来越引起供需双方共同关注。

上一篇:配电生产运行下一篇:长沙天心阁古建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