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原因

2024-10-21

生产原因(共12篇)

生产原因 篇1

本人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近20年, 对妊娠母猪的异常生产 (早产、流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等) 多次接诊, 并对成因和防治措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现报告如下:

1 妊娠母猪生产异常的原因

1.1 病毒性疾病

1.1.1 妊娠母猪无临床症状, 可产下死胎木乃伊畸形胎和弱仔。

(1) 猪细小病毒病妊娠母猪感染后, 妊娠期间通常无任何临床症状, 产下死胎, 木乃伊, 畸形胎和少量健仔, 产后母猪还会出现发情期延长或不发情, 多次配种不孕。

(2) 猪病毒性腹泻妊娠母猪感染后, 流产, 胎儿无明显病理变化, 但可能出现淋巴结出血和小脑发育不良症状。

(3) 猪乙型脑炎;妊娠母猪感染后, 突然发生流产, 产死胎畸形胎, 木乃伊和弱仔。剖检死胎可见腹腔积液, 皮下水肿, 并有小出血点, 肝脾有坏死灶。

1.1.2 妊娠母猪流产前有临床症状, 每胎产仔少 (少于6胎) , 产死胎, 弱仔及木乃伊。

(1) 猪瘟妊娠母猪症见体温升高, 伴有结膜炎, 先便秘后腹泻, 呼吸困难, 皮肤有出血点 (斑) , 发生流产, 产下死胎木乃伊弱仔畸形胎, 死胎头, 嘴, 四肢, 背部, 臀部, 腹部, 均有不同程度出血点, 剖检死胎可见脾脏肿大有出血点, 肾有出血点, 头畸形 (多为2头) , 小脑发育异常。

(2) 猪伪狂犬病妊娠母猪可症见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等, 并有打喷嚏、咳嗽、呕吐等, 剖检肝脾出现灰白色坏死灶。

1.1.3

妊娠母猪有临床症状, 并且同一胎次可产死胎, 木乃伊, 弱仔, 这种情况常见于妊娠母猪患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猪蓝耳病) 和变异猪蓝耳病。主要症状;妊娠母猪突然出现厌食, 嗜眠, 呼吸急促, 之后便发生流产, 产死胎, 木乃伊, 弱仔, 弱仔抗病力极差, 成活率极低。

2 细菌性疾病

2.1 母猪症状不明显

(1) 猪布鲁氏菌病妊娠母猪在任何时期均可发生流产, 胎儿自溶或皮下水肿, 腹腔积液, 流产母猪并伴子宫内膜炎。

(2) 猪李氏杆菌病妊娠母猪在任何胎龄均可无症状发生流产, 胎儿近于正常, 有水肿和化脓性炎症。

(3) 钩端螺旋体病感染妊娠母猪轻度厌食, 低热, 腹泻, 发生流产, 产死胎, 木乃伊和弱仔。流产多发生于妊娠中期, 流产胎儿多发育正常, 皮肤苍白, 黄染, 水肿。

2.2 原虫性疾病

(1) 猪弓形体病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产死胎、畸形胎、弱仔、少见木乃伊、母猪发热, 呼吸困难, 淋巴结肿大。

(2) 猪附红细胞体病妊娠母猪在临产期可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产后母猪体温升高。

2.3 猪衣原体病

多发生于初产妊娠母猪, 感染后不表现其他异常变化, 只是在妊娠期突然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弱仔, 且弱仔多在数日内死亡。

3 饲养管理因素

3.1 猪饲料运输加工存储当中淋雨或受潮并未及时饲喂, 或清理食槽不勤, 使饲料霉变产生毒素 (主要是黄曲霉素、玉米烯酮毒素等) , 猪长期采食则会引起慢性中毒, 妊娠母猪则发生流产, 产死胎和弱仔, 并出现产道疾病。

3.2 妊娠用药不规范;圈舍夏季通风不畅, 闷热, 冬季保温效果差, 不利妊娠母猪健康和胎儿发育;圈舍粪便清理不勤, 消毒不勤不彻底, 致使蚊蝇孳生传播疾病和叮咬母猪骚动不安, 不利于胎儿发育;圈舍内同时饲喂2头以上妊娠母猪致使相互撕咬, 也可导致流产, 早产和死胎。

3.3 妊娠母猪膘情过肥, 致使分娩无力, 也可产死胎和弱仔。

3.4 妊娠母猪的饲料投放量和饲料配方没有随孕期长短而作调整和改变, 尤其是到妊娠后期 (第11周以后) , 若饲料投放量不足和饲料中缺少胎儿发育必须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及青绿饲料, 也可致母猪营养不良和胎儿发育不良, 发生早产, 流产。

3.5 母猪妊娠分娩次数过多 (胎龄过大) , 一般超过6胎龄, 妊娠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产弱仔的几率增大。

3.6 母源抗体未达标的妊娠母猪所产的仔猪多为弱仔。

4 防治措施

4.1 制定周密全面安全的养殖场免疫程序。依据免疫程序, 定期定时, 保质保量, 规范操作, 接种各类应免疫苗, 提高母源抗体, 保证母猪安全。

4.2 科学接生, 避免分娩母猪产道损伤和感染。

4.3 妊娠母猪隔离饲养, 一头一圈。

4.4 随母猪的妊娠期、膘情、气候的变化, 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饲料投放量, 并搭配富含蛋白质, 矿物质且易消化的富含水分的青绿饲料。

4.5 定期清理圈舍粪便, 勤理料槽, 并全面彻底做好消毒。

4.6 圈舍夏季做好通风对流, 冬季加强保温御寒。

4.7 饲料的运输加工存储, 做好防雨防潮防鼠。

4.8 淘汰胎龄在6次以上的母猪。

4.9 妊娠期用药应谨慎小心。

生产原因 篇2

第十六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事故信息处置责任制,做好事故信息的核实、跟踪、分析、统计工作。

第十七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立即研究、确定并组织实施相关处置措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派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省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认为必要的,可以派员赶赴事故现场。

第十九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及其有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后,应当随时保持与本单位的联系。有关事故信息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及时向本单位或者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第二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定期向社会公布事故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事故信息。

第二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根据事故信息报告的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或者组织有关应急救援队伍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第二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职责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对生产安全事故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较大涉险事故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的,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较大涉险事故是指:

(一)涉险10人以上的事故;

(二)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三)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的事故;

(四)因生产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水源、农田、河流、水库、湖泊等)的事故;

(五)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电站、重要水利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站和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的事故;

(六)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第二十七条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电力生产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篇3

在电力系统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及伤亡人数是触目惊心的,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折射到家庭和个人安危等情况也是严重的。

关键词:电力 生产 安全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电力生产中更是重中之重。而我们对安全的重视可以说已达到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程度,但是,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甚至频繁发生或重复发生,而这些事故发生多是由忽视安全生产和“三违”所致。如果把这些事故作为教材,不断地从事故中總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求减少一般事故和杜绝重大事故的客观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电力系统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及伤亡人数是触目惊心的,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折射到家庭和个人安危等情况也是严重的。如何预防事故发生,杜绝事故发生,应当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来分析,确保安全生产。

一、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查找问题根源

1、忽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管理薄弱。

人是安全生产中最活跃和最关健的因素,是企业管理者实施安全调控最重要的对象。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人,在于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防护能力。如果不能够重视这些基础管理,所有的安全都是空谈,更谈不上文明生产,创效增收,此外,我们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时,应避免淡薄第一,放松了预防,在生产与安全的砝码上,自觉不自觉地向生产倾斜的情况发生,要有居安思危,切实将安全生产落实到人的思想,加强基础管理。

2、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成为一块顽疾

“十次事故九违章”。在生产实践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存在着三种习惯。一种是《安规》不熟。有些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工,对《安规》知之不多,以似懂非懂的状态投入工作;第二种是有些职工为了图省事,怕麻烦,对该检查、试验、维护、核对、监护程序要求等走捷径,就是不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去做;第三种是凭经验做事。有的职工在某工作岗位上时间长了,思想麻痹,在工作中凭经验,想当然这些习惯都是安全生产中最大潜在危险。

3、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任何单位和个人出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责任心不强。有的对安全生产粗心大意,满不在乎;有的班组,工作岗位和岗位之间缺乏联系,各行其事遗留一些间接隐患;有的是懒惰,不履行规程的程序,随意简化手续;有的不把安全规程记在心上,不按科学规律办事,错误判断,自作主张;有的好人主义严重,在一起工作发现问题缺乏提醒、批评、纠正和制止的勇气等,这些都是责任心不强的体现,对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危害作用。

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生

1、抓群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

安全生产的基础是群众,是个人。如果能将群防这个主体抓住,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的主要环节。因此各级组织只要加强群众学习教育,使每个职工认识到个人在班组以及家庭中的作用地位和肩负的重大责任,督促每个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熟记安全规程,并把《安规》作为自己工作岗位上的行动指南和防范生产事故的法宝,以此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教育每个职工要彻底克服和消除粗心大意、马马虎虎、侥幸心理等,把过去的事当成现在的事,把他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小事当大事来吸取经验教训,警钟常鸣,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让群抓群防形成安全意识、安全整体、安全防线。

2、制度管理,是落实安全生产的根本。

各种安全生产制度是多年工作的总结,是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纲领法则。因此,要加强安全生产制度管理:一是在思想上维护安全规定的严肃性。要严格要求广大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必须把“两票三制”等安全管理制度作为法规来规范各自的行为;二是在组织上保证安全规定的强制性。《安规》是法定性规程,是非照办不可的,如违规造成损失,不仅要按“四不放过”的原则来严肃处理,若造成重大,特大事故时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三是在个人行动上强化执行《安规》的自觉性。每个职工必须遵章办事,只有自觉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3、态度严谨,尽职尽责,是杜绝事故、落实安全的重点。

要做到尽职尽责,就是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始终坚持三个必须: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职责意识;在完成每项工作前先动脑想一想,怎样才安全,才能防止违规,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保证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必须要采取和运用各种手段,把防范事故的重点放在预先发现,鉴别判断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控制及消缺措施上,做到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必须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大事与小事的关系。要认识到往往很多小事是酿成大祸的基础,大与小是蚁穴与决堤的关系。二是隐患与事故的关系。隐患是发生事故的恶瘤毒害,今天的隐患就是明天的灾难,隐患不除,保人身、保设备、保电网安全就很难,这是轻与重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了这些关系,事故才能扼制,生产才会安全。

反刍动物生产瘫痪的症状及原因 篇4

1 症状

牛发生生产瘫痪时, 表现的症状不尽相同, 有典型的与轻型 (非典型) 的2种。

1.1 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发展很快, 从开始发病至典型症状表现出来, 整个过程不超过12h。病初通常是食欲减退或废绝, 反刍、瘤胃蠕动及排粪排尿停止, 泌乳量降低;精神沉郁, 表现轻度不安;不愿走动, 后肢交替踏脚, 后躯摇摆, 好似站立不稳, 四肢 (有时是身体其他部分) 肌肉震颤。有些病例, 与以上抑制症状相反, 开始时表现的短暂不安, 时出现惊慌、哞叫、目光凝视等兴奋和敏感症状;头部及四肢肌肉痉挛, 不能保持平衡。所有病例开始时鼻镜即变干燥, 四肢及身体末端发凉, 皮温降低, 但有时可能出汗。呼吸变慢, 体温正常或稍低, 脉搏则无明显变化。这些初期症状持续时间不长, 特别是表现抑制状态的母牛, 不容易受到注意。初期症状发生后数小时 (多为1~2h) , 病畜即出现瘫痪症状;后肢开始不能站立, 虽然一再挣扎, 但仍站不起来。由于挣扎用力, 病畜全身出汗, 颈部尤多, 肌肉颤抖。不久, 出现意识抑制和知觉丧失的特征症状。病牛昏睡, 眼睑反射微弱或消失, 瞳孔散大, 对光线照射无反应, 皮肤对疼痛刺激也无反应。肛门松弛, 肛门反射消失。心音减弱, 速率增快, 可达80~120次/min;脉搏微弱, 勉强可以摸到;呼吸深慢, 听诊有啰音;有时发生喉头及舌麻痹, 舌伸出口外不能自行缩回, 呼吸时出现明显的喉头呼吸声。吞咽发生障碍, 因而易引起异物性肺炎。病畜以一种特殊姿势卧地, 即伏卧, 四肢屈于躯干以下, 头向后弯到胸部一侧。用手可将头颈拉直, 但一松手, 又重新弯向胸部;也可将病畜的头弯至另一侧胸部, 因此可以证明, 头颈弯曲并非一侧肌痉挛所致。个别母牛卧地之后出现癫痫症状, 四肢伸直并抽搐。卧地时间稍久, 可能出现瘤胃鼓气症状。体温降低也是生产瘫痪的特征症状之一。病初体温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随着病程发展, 体温逐渐下降, 最低可降至35~36℃。病畜死前处于昏迷状态, 死亡时毫无动静, 有时注意不到死亡时间;少数病例死前有痉挛性挣扎。如果本病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则努责和阵缩停止, 不能排出胎儿。

1.2 轻型病例

轻型 (非典型) 病例较多, 产前及产后很久发生的生产瘫痪也多为非典型的。其症状除瘫痪外, 主要特征是头颈姿势不自然, 由头部至鬐甲呈一轻度的“S”状弯曲, 病牛精神极度沉郁, 但不昏睡, 食欲废绝。各种反射减弱, 但不完全消失。病牛有时能勉强站立, 但站立不稳, 且行动困难, 步态摇摆。体温一般正常或不低于37℃。奶山羊的生产瘫痪多发生在产羔后1~3d, 但也有发生在产后60d左右的病例;一般说来, 在早期泌乳期间对本病最为易感。其症状基本上和牛一样, 但多数为非典型的, 有时昏睡不起;心跳快而弱, 呼吸增快, 鼻腔内有黏性分泌物积聚;常发生便秘。

2 病因

虽然生产瘫痪发生的机理尚未彻底弄清楚, 但现在对引起本病的直接原因分娩前后血钙浓度剧烈降低已无异议。所有母牛产犊之后血钙水平虽然普遍都要降低, 但患病母牛的下降更为显著。根据测定, 产后健康牛的血钙浓度为8.6~11.1mg/100mL, 平均为10mg/100mL左右;病牛则下降至3.00~7.76mg/100mL, 同时血磷及血镁含量也减少。目前认为, 促使血钙降低的因素有下列几种, 生产瘫痪的发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 (单独) 或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分娩前后大量血钙进入初乳

分娩前后大量血钙进入初乳且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 是引起血钙浓度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试验证明, 干奶期母牛甲状旁腺的机能减退, 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减少, 因而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怀孕末期不变更饲料配合, 特别是饲喂高钙日粮的母牛, 血液中的钙浓度增高, 刺激甲状腺分泌大量降钙素, 同时亦使甲状旁腺的机能受到抑制, 导致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因此, 分娩后大量血钙进入初乳时, 血液中流失的钙不能迅速得到补充, 致使血钙急剧下降而发病。

2.2 分娩时甲状旁腺受影响

在分娩过程中, 大脑皮质过度兴奋, 其后即转为抑制状态。分娩后腹内压突然下降、腹腔的器官被动性充血, 以及

血液大量进入乳房, 引起暂时性的脑贫血, 因之使大脑皮质抑制程度加深, 从而影响甲状旁腺, 使其分泌激素的机能减退, 以致不能维持体内的平衡。另外, 怀孕后半期由于胎儿发育的消耗和骨骼吸收能力的减弱, 骨骼中贮存的钙量大为减少。因此, 即使甲状旁腺的机能受到的影响不大, 而骨骼中能被动用的钙已不多, 不能补偿产后的大量丧失。

2.3 分娩前后肠道吸收钙量减少

分娩前后从肠道吸收的钙量减少, 也是引起血钙降低的原因之一。怀孕末期胎儿迅速增大, 胎水增多, 怀孕子宫占据腹腔大部分空间, 挤压胃肠器官, 影响其活动, 降低消化机能, 致使从肠道吸收的钙量显著减少。分娩时雌激素水平增高, 也对消化和食欲发生影响, 而使从消化道吸收的钙量减少。

参考文献

[1]朱宏宾, 张海龙.奶牛生产瘫痪的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2 (10) :30.

生产原因 篇5

目录

1、享乐主义主要表现

2、享乐主义的危害性

3、享乐主义滋生的根源

4、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反对享乐主义的途径

定义

享乐主义是指脱离现实可能和需要,大肆挥霍金钱,肆意浪费物质与时间,以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乐趣,以荒淫无耻的生活为追求目标。其实质是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人的生理本能需要看成是人生的最高追求,认为人活着就是要追求个人的物质生活享受。这种腐朽的人生观在党内的滋生和蔓延必然带来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挥霍浪费、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因此,反对享乐主义,是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坚决反对腐败的同时,要在全体党员中大力提倡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一、当前享乐主义在党内的主要表现

享乐主义现象是一种由思想上的腐化蜕变,导致生活上堕落的行 为。当前,享乐主义在党内的主要表现是利用职权公款吃喝玩乐、嫖赌、讲排场、摆阔气,任意挥霍浪费人民的财富。

一是公款吃喝。吃喝之风,古已有之。目前,中国的公款吃喝风却是屡禁不止、越禁越盛,以至泛滥成严重的社会病。公款吃喝,名目繁多,客少主多。上级领导视察、主管部门检查、同行业参观学习、洽谈生意、企业上“等级”、获“金杯”、厂庆等,都要公费请客。公款吃喝,讲究排场,酒要高级,菜要精美,“海陆空”全套上,一、两千元一桌已不罕见,上万元一桌也绝非特区仅有。

二是公款旅游。公款旅游与公款吃喝一样名目繁多,什么考察、学习、参观,什么订货会、经验交流会、产品展销会等,都可作为出游的理由。日程安排上游名山、逛胜地有时比开会、展出时间还长,从而将大把大把的公款耗费掉。尤其是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的人,更是变着法子找机会去旅游,这就造成了公款旅游之风的恶性膨胀,国家的资财也随之流失、挥霍掉。

三是公款娱乐。近两年,动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的风气愈演愈烈。有的官员出巡,天天晚上泡在舞厅、卡拉OK房里,娱乐之后便去享受蒸汽浴、异性按摩,一个晚上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全部变着法儿用公款报销。有的则花费大量公款参与高尔夫球、保龄球、网球等活动。用公款购买的俱乐部金卡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这些官员的感官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享受,身体得到了舒舒服服的“锻炼”,而国家的钱财却大量地流失。

四是挪用公款赌博。赌博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挪用公款赌博 则更加可恶,造成的社会影响更加恶劣。近年来,一些国家公职人员为了追求感官上的刺激,梦想一夜暴富,不惜违法挪用或贪污公款参与赌博,导致这类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五是讲排场、摆阔气。有的领导干部不顾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实力,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兴建或装修现代化办公楼,购买豪华轿车、洋楼别墅,用公款送礼,耗费巨资大操大办项目奠基、剪彩、周年纪念等多种庆典活动。如此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享乐主义的危害性

享乐主义在党内的滋生、蔓延,给党、社会及个人造成极大的危害。

一是使少数党员、干部腐化堕落。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8页)近年来,有少数党员干部受享乐主义思想的腐蚀,认为“理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吃喝玩乐才是最实惠的。”于是,他们追求吃得好,玩得痛快,住得舒服,享受所谓“山珍海味”、“人间乐趣”,不惜为此出卖人格、出卖党性,甚至到了什么肮脏卑鄙的事都干得出来的地步。如原深圳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兼广州公司经理曾利华贪图享乐,为了实现捞够1000万元后出国过舒适生活的目标,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索贿受贿,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捞取个人钱财的资本,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二是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有少数党员、干部,为了达到追求享乐的目的,置中央的三令五申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顾,千方百计地钻党和国家政策的空子,以满足个人的私欲。例如,对于公款吃喝,上边规定不许设宴,下边便以“便餐”、“聚餐”名之,“宴”变成了“餐”,有的花钱更多;财政部门不予报销,他们便在发票上做功夫,巧立名目,或者把吃喝费列入会议经费,或者以购买办公用品为名开假发票去冲公款吃喝费用;你说最多四菜一汤,他于是小碟换大碟,小碗换大碗;你想办法征酒席税,他便串通酒家变着法儿避开起征点„„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严重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是破坏了党群关系。享乐主义在党内的滋生,势必造成党组织与群众的脱离。那些利用职权公款吃喝玩乐、挥霍浪费的党员干部,在群众眼里,与旧制度下那些鱼肉百姓、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没有什么两样,很难把他们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对上号,群众无论如何是不会同他们心连心的,反而鄙视他们,认为他们“根本不像一个共产党员,甚至不如老百姓。”这就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破坏了党群关系。如原惠州市公安局局长洪永林,因受贿罪被二审裁定死刑时还念念不忘如何享受,他后悔:“我什么东西都吃过了,可惜‘路易十三’这种酒还没有喝过,今后也喝不到了。”(他家里有三瓶法国“路易十三”,当时每瓶酒的市价是4500元)他惋惜:“未入住过白天鹅宾馆”,表示 “出去以后一定花几千块钱去租个总统房享受一下。”听其言可知其行,其道德堕落令人震惊,群众对这样的党员、干部恨之入骨。

四是败坏党风,毒化社会风气。少数党员、干部利用职权攫取钱财,而在经济上的暴富又刺激了其追求腐朽生活方式的欲望。一方面表现为腐化堕落,观看传播淫秽书刊,甚至挪用或贪污公款进行嫖赌,毒化社会风气;另一方面表现为讲排场、摆阔气,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使奢侈风蔓延日盛。例如,一些自诩为“久经”(酒精)考验的干部,他们沉迷于应酬吃喝之中,被群众挪揄为“酒染的风采”,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五是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破坏了经济环境。利用职权公款吃喝玩乐嫖赌者,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捞取好处,肆意挥霍浪费,把人民的血汗当酒浆,坑国害民,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破坏了经济环境。据国家统计局测算,近几年全国大中型饭店、酒店60~70%的营业额来自于公款吃喝,每年吃掉的公款数以百亿元计。这笔巨款如用于教育,中国的教育经费在世界排行榜上就不至于在倒数几名的位置上徘徊;如用于扶贫,那么我国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就将较快得到改观。所以有人说,公款吃喝不在于吃了一只鸡或吃了一餐燕翅席,不在于吃穷了一个乡或一个厂,而在于它吃穷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

三、享乐主义在党内滋生的根源

享乐主义在党内的滋生,有其思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根源。1.思想根源:忽视党的自身建设。

近年来,一些党组织忽视以至放松了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使一部分党员思想意识上出现了三个“滑坡”:一是党性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严重淡薄;二是理想淡漠,放弃追求,丧失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忘记了党的宗旨,丢掉了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思想意识被剥削阶级腐朽东西所污染,以至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思想道德品质。这种滑坡,冲决了某些党员防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致使他们在五光十色的开放环境和市场经济的活动中,追求安逸生活,丧失当初投身革命的锐气和热情,成了追求享乐主义的庸人。

2.政治根源:新旧体制转换交替过程中,调控机制紊乱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

目前,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两种体制互相交错,相互制约,各种改革尚不配套,薄弱环节和漏洞不少,多种利益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这样的复杂环境为享乐主义在党内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而现有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关缺乏必要的权力和独立性,也是公款吃喝风、旅游风等享乐主义现象难以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法制不健全,执纪不严,处理过宽,再加上管理工作滞后,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力的惯性作用,使得各级官员手中的大小权力在享乐主义思想的诱惑下纷纷“走”向了市场,加入了“有偿使用”的竞争行列,权力的越轨和商品化,为滋生享乐主义增添了肥沃的土壤。3.经济根源:发展市场经济产生的负效应。

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负效应也会渗透到政治生活中来,腐蚀影响党员干部队伍,对享乐主义的蔓延、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使金钱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些酒家、旅馆、娱乐场所为了追求利润而想方设法刺激公款消费,甚至以提供嫖、赌等条件引诱公款消费者上钩,使公款吃喝、旅游、嫖赌等腐败消极现象得以蔓延。发展市场经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使一些领导干部掌握了支配国家、集体钱财的权力,为少数人的公款消费、挥霍浪费提供了方便。发展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西方腐朽思想会乘虚而入,对我们党员队伍产生腐蚀作用,使一些人羡慕和追求西方腐朽生活方式,追求享乐。

4.历史文化根源: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

享乐主义在党内的滋生有其历史文化根源,那就是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远未肃清。享乐主义,是古今中外一切剥削阶级腐朽人生观的共同特点。在享乐主义者看来,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物质享受达到感官快乐为最大满足。我国魏晋时代的《列子·杨朱篇》里就主张人生应纵欲享受,“墙屋台榭园囿池沼,饮食车服,声乐嫔御”,应该“究其所欲,以俟于死”。他们认为除了纵欲之外,人生别无快乐。挥霍无度,寻欢作乐成了一切剥削阶级的特征。我国隋朝的隋炀帝游江南的排场,俄国沙皇伊丽莎白一人拥有一万五千套法国服装和五千双各式女鞋。美国檀香山市流行的《享乐歌》中所唱的“你活着为享乐,我活着为享乐,今晚你我共聚一堂,何不一起享乐”。以上这些 都是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具体表现。当前,有少数党员、干部害怕艰苦,贪图安逸,利用公款吃喝玩乐、嫖赌,正是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沉渣在新条件下泛起。

四、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反对享乐主义的途径

享乐主义的种种危害性表明,它有悖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有悖于中华民族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必须加以克服。在现阶段,我们反对享乐主义,必须保持客观、冷静、清醒、理智的头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大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廉政建设,从而使市场经济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健康的发展。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享乐观、消费观,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从而有效地反对享乐主义。

一是树立正确的享乐观。正确的享乐观应该是靠辛勤劳动所得,享受科学、健康、有益的、适度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这种享乐观,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从更高的境界来说,共产党人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质,为了人民的利益,艰苦的工作干在前,困难的时刻抢在前,要乐于吃苦,敢于吃苦,以为人民利益奋斗为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去,以饲别人,虽自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这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二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产和消费是统一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在一定的条件下决定生产,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但在我国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但这种改善只能建立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顾客观条件追求奢侈的享受甚至腐朽的生活方式是错误的。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的文明观、幸福观、价值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健康、有益、文明、科学的消费活动。

三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法宝,也是正当享受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不懈的奋斗才可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供广大群众享受。正如箫伯纳所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如我们没有创造财富就无权享受幸福。俗话说:成于勤俭,败于奢侈。因此,我们无论是在战争岁月,还是在和平年代,都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力戒奢侈浪费。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并在实践中给它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丰富与发展其内涵,才能有效地防止奢靡之风的侵入,有效地反对享乐主义。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为了有效地克服享乐主义在党内的滋生,党政机关要建立和完善各种监督制度,把监督的重点放到党员领导干部掌权用权上,放到各种公款消费、公款挥霍浪费的监督制约上。各行各业和各个单位都要从各自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做到制度执行有人管,违反制度有人抓,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要重视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进一步推广和落实“办事公开,群众监督”制度,使“举报箱”、“举报电话”、“领导接待制度”等监督措施真正发挥作用;要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使得同级党委及其成员的监督检查名副其实,切实解决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防止个人说了算和个人专断;要发挥新闻媒介作用,加强舆论监督。总之,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我们党的监督,建立健全党内党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网络,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

3.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制。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廉政建设“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这一指示强调了把廉政建设纳入法制轨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明只有“法治”才是反腐兴廉、反对享乐主义的最佳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监督立法,制定一个完善的国家公务员法,对用公款吃喝、旅 游等什么情况下应按挥霍国家资财论处必须加以明确界定,做到有法必依;同时,强化刑法的反腐败功能,体现罪必罚、罚必当的思想。总之,通过健全法制,把廉政制度转化为法律制度,明确公职人员的廉政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使廉政制度在法律的保障下具有更大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从而根本遏制享乐主义现象的滋生蔓延,使当权者不敢谋私、不能谋私、谋不了私。

4.从严治党,严肃执纪。

敢于决定公款吃喝、旅游、嫖赌者,大多是有权有势,懂得在法律的空隙间,像泥鳅一样滑来滑去,对他们进行严惩是人心所向。因此,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纪,认真查处党内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案件必须坚持“党员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严格按照《党章》、《准则》和中纪委有关党员违犯纪律党纪处分的条规进行。只有从严治党,严肃执纪,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使我们党成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生产原因 篇6

关键词:钢铁工业;转移;转移原因

世界钢铁工业地域自“西”向“东”扩散打破了过去高度垄断局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50年代中期,日本钢铁工业发展极为迅速,一度赶超过法国、英国、原联邦德国后又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二位。同一时期的原苏联也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于1971年排名世界第一名。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第四位,而日本跃居首位。1974-1975年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经济危机,使其经济持续停滞,加之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各国的产业结构都进行了大调整,使得其开工不足产量下降,对钢铁的需求量锐减。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钢铁工业自70年代以来日益壮大,产量逐年翻番。其中亚洲的中国、韩国、印度发展极其迅猛,尤其是中国,接连超过原联邦德国、俄罗斯、美国后成为第二生产大国;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了1亿吨,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一。亚洲的钢产量从1988年占世界总产量的1/5增加到1/3以上。排名世界第八位的巴西年产2510万吨,阿根廷、墨西哥产量增加也极为迅速。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去非洲除南非外其他国家几乎空白,近些年,埃及、阿尔及利亚的产量都明显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钢铁工业的地域结构了除了发生了自“西“向“东”的变化,同时也呈现出了由“北”向“南”扩散的新趋势。

19世纪初期现代钢铁工业开始发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但长久以来,钢铁工业主要集中于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的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高度垄断的局面。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高速发展,钢铁生产的格局发生了了显著的改变,工业地域自西向东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即钢铁工业的发展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体制的变革以及各个不同区域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世界经济活动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开始重新布局。经济发展的的基础产业——钢铁工业也随着发生了改变。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钢铁产量逐渐减少,而发展中国家的钢铁产量大大增加。1980年美国钢产量为10146万吨,2009年美国的钢产量下降为5810万吨。美国由全球最大的钢材净出口国转变为了最大的净进口国。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钢铁的钢铁需求越来越依赖进口,其钢铁工业也逐渐开始向境外转移。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近30年,世界钢铁的需求总体上仍旧保持持续上升的状态,而新增的产能几乎全部都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工业区位论分析钢铁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比较优势变化是促使钢铁产业中心转移的表层动因。伴随着钢铁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革新,钢铁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之从前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钢铁工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仍就是一个需要密集劳动力的产业。在影响区位选择的众多因子中,劳动力因子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因子。作为社会生产发展保证的劳力资源也具有区域差异性,不同地区劳动力的素质和价格往往存在很大差别。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的地理分布是确定产业区位的重要因子。2010年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发展中国家的20倍多,如2010年美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38560美元,而印度仅为1340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发达国家其劳动力日益昂贵,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密集且廉价高效,便吸引许多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大型钢铁公司便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如2003年,澳大利亚最大的钢铁生产商BLUESCOPE钢铁公司相继向中国、泰国和越南投资,投资总额达62亿澳元。除此之外,韩、日钢铁世界也想从中国和印度市场分一杯羹。2004年韩国浦项制铁在印度建设年产1000万吨的炼钢厂,投入资金84亿美元,[1]。廉价的劳动力只是吸引钢铁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最表层、最简单的因素之一,廉价的劳动力仅仅只是钢铁产业在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的基础。

第二,发达国家已经率先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钢铁产量已经达到历史顶峰,国内市场的需求相对比较稳定,呈现相对饱和的状态,于是其将目光转向了高速发展的对钢铁需求

量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寻找更大的利润空间。市场因子对区位的影响包括:①市场与产业的相对位置与距离,②市场的规模,即其商品或服务的容量,③市场的结构,即其商品或服务的种类。后二方面往往构成市场和城市的等级序列。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工业化阶段,汽车,建筑机械,计算机,水利建设等等都对钢铁有巨大的消费需求,为了将利益最大化,许多的跨国公司纷纷向发展中国家投资,以缩短市场与产业的相对位置与距离和占领发展中国家巨大的消费市场。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合作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钢铁工业一直被认为是全球化程度较低的产业之一,在大环境的驱使下,钢铁产业也加快了资本重组的步伐。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大公司、大集团通过并购的形成的钢铁巨头不断出现使全球钢铁产业进入了战略同盟时代。比如当今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阿赛勒集团公司便是由法国的齐诺尔、卢森堡阿尔贝德和西班牙的阿塞雷利亚三大世界级钢铁公司组建成的。

参考文献:

[1]张晓平,张青云:《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影响》,《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篇7

1.1 矿业开发秩序较为混乱, 严重影响治理工作

目前, 我国矿山依然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非法开采、违法开采行为。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事故发生后, 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 还可能出现事故后果扩大化。另外, 小规模的矿山数量非常多, 也给矿山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1.2 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已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需要;原有的许多法律条款与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存在较多冲突;原来行业部门内部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明显滞后, 已跟不上现代矿山企业管理的要求。

1.3 监管体制不健全, 监管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 矿山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尚不完备, 常常出现安全监管定位不明确的现象。有时, 由于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管的职能范围不明确, 容易造成监管职权混乱, 或监管不及时甚至监管缺位的不良势头。另外, 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相对较低, 责任心严重缺失, 最终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落实。

1.4 不能从本质上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隐患仍然可见

安全管理会议虽然经常开会, 管理组织却不能真正将安全会议内容在实际生产中加以贯彻落实。安全管理的口号只停留在表层, 造成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严重混乱。当安全检查活动来临, 企业领导只是大事渲染, 积极管理一段时间, 不能做到长期不懈的进行管理。风头一过, 安全管理工作又恢复原来的混乱状态。部分矿山企业取得了一定成绩就骄傲自满, 安全生产的警惕性也随之减弱, 最后, 有可能发生生产事故, 造成重大损失。

1.5 员工自身安全意识不足, 频繁发生事故

目前, 我国许多生产事故都是因为员工工作上的疏忽大意。从本质上看, 还是员工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不能将安全生产, 预防为主的方针牢记心中。当然,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就买下了隐患, 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1.6 生产设施落后, 安全设施不完善

大部分矿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恶劣, 加大了开采难度, 对开采技术的要求也较高, 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 便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另外, 大多企业已进入深部探矿作业, 企业效益不好, 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 最终导致矿山开采的安全设备落后, 安全设施不到位, 这无疑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 矿山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

矿山安全生产是职工生命安全, 身心健康的总要保障, 也是企业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 抓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重要的职责所在。安全与生产是一对矛盾体, 企业有必要也有义务在二者之间做好平衡工作。

首先, 搞好矿山安全生产, 可以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劳动人民在我国享有主人翁的社会地位。毕竟, 矿山企业需要人的推动, 认识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 对人加以有效保护,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次, 搞好矿山安全生产, 可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一旦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受害者的家属会承受巨大的痛苦, 随之会与矿山企业展开漫长的交涉, 甚至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如果在日常生产中就注重安全生产的把握, 那么就会尽量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 也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再次, 搞好矿山安全生产, 可以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矿山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经济效益。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的前提是做好劳动者生产安全的保障, 只有这样, 才能减少事故, 避免出现麻烦, 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稳定, 企业自身也会谋求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3 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

3.1 安全第一的原则

矿山安全生产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作为劳动者的人, 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动态要素, 对企业发展发挥着重大的能量作用。因此, 劳动者在企业生产中, 发挥主观能动性, 成为生产主体的同时, 也理所当然的应当成为生产安全保护的客体。因此, 矿山生产过程中安全都是最主要最首要的条件。在企业生产前, 就应当注重安全什么的考虑, 这样, 当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安全事故, 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力缓解生产与安全之间的冲突。因此, 矿山生产过程中必须遵从安全第一的原则。

3.2 预防为主的原则

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出现后, 会出现很大的破坏, 造成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 甚至剥夺人的生命。因此, 安全生产应当做到预防为主。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所以, 矿山生产应当改变生产观念, 做好生产前的事故预防工作。首先, 要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运用科学便捷的技术, 加强监测功能, 改善监测手段;其次, 生产现场的自然环境、危险系数、安全设施等因素予以厘清确认, 进而设计好相应措施, 降低危险指数。

3.3 群防群治, 防治结合

矿山企业的生产, 可能因为某个人, 几个人等酿成事故。矿山的安全生产绝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 而是带有强烈的群体特点。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也应当由全体成员加以重视。因此, 应当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秉持“群防群治, 防治结合”的生产观念, 不要将安全生产只当做一个口号, 而是要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4 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措施

4.1 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 在全社会形成安全伤残的良好氛围

安全生产问题, 应当引起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共同参与和有效监督, 为安全生产营造更加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 注重安全生产的宣传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 也是企业的重要职责。因此, 应当宣传中普及安全生产的法律知识及科学理念、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 是安全生产的理念进入企业, 进入乡村, 进入社区, 进入每个人的心中。只有这样, 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增强, 从而有利于调动劳动的积极性, 为加强安全生产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

4.2 加强执法监察, 更好的督促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途径。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能够使矿山企业认识到监督检查的重要意义, 整改消除潜在的隐患, 对自身进行裤管真实的评价。这也是执法监察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力的体现。当然, 面对现在的形式, 执法检查部门要积极建立更加规范可行的监察运行机制, 并注重与市、县、乡镇、相关部门的相互沟通与协作。

4.3 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 改善生产设施

矿山企业的运转, 离不开相应的资金和科技力量。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 更是离不开安资金和科技的投入。投入资金和科技, 可以完善相关的设备, 完善保护设施, 为整改消除事故隐患提供了较为便捷的途径。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离不开相关设备设施作用的正常发挥, 设备设施为安全生产加盖了一层保险。因此, 矿山企业应当加大投资力度,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政策, 从行动上确保安全生产。

4.4 提高矿山从业人员的素质, 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矿山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农民工, 其受教育的水平很有限, 未能经过专业培训, 没有掌握专业的生产技能, 素质普遍偏低, 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也就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另外, 他们的素质低下, 直接导致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 在工作中经常疏忽大意, 违规操作, 不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规定行事, 导致生产事故频频发生。

5 结语

安全生产是矿山企业稳步前进, 健康有序发展的生命线, 也是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矿山的坚定基石。然而, 矿山安全生产的管理任重道远。抓好安全生产, 需要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矿山企业需要从基础工作抓起, 长期不懈。企业要做到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的到位, 做好自身的监管工作, 自觉接受监察部门的有效监督, 并通过对员工的定期培训和学习, 提高他们的素质, 安全意识, 使企业达到依法经营, 安全经营, 关爱生命, 敬畏生命的良好氛围。另外, 国家也应当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完善安全生产的监管体系, 促使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呈现一片崭新的面貌。

摘要:矿山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系到企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效益。搞好矿山安全生产不仅是矿山企业本身的职责, 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矿山企业在进行管理中, 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 履行好职责。然而, 在矿山企业的现实生产中, 生产事故仍然层出不穷, 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本文对矿山安全生产问题做一探讨, 从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入手, 总结抓好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提出安全生产的方针, 最后阐述预防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具体措施, 以期对矿山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警示宣传作用。

关键词: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预防

参考文献

[1]赵洪广, 王爱国.当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原因浅析[J].煤炭经济研究, 2005.

[2]陈小松.以人为本创新安全管理工作[J].安全生产与监督, 2009.

[3]崔玉章.如何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J].当代矿工, 2009.

[4]覃锦斌, 朱黔林.论矿山生产事故的预防对策[J].中国锰业, 2010.

养殖专业户生产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篇8

1.1 重生产发展,

不重技术投入农民为了增收,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是很高的,由于市场需求的影响,尤其是发展专业养殖业生产的积极性更是高涨。但是,绝大部分农民由于发展的是养鸡、养猪、养羊、养牛等传统生产项目。对于这些项目的生产,他们认为依靠自己现有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于是,说起发展养殖生产,就大摆摊子,投资建设圈舍,购买种苗,准备饲料等。把规模养殖与零星养殖等同看待,忽视了技术上的准备。

1.2 重生产发展,

不重市场需求一是发展专业养殖的农户不去关心市场需求的变化;二是农民在发展专业养殖的过程中,虽然经常到市场上去交易,可是他们很少收集市场变化的信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市场变化对养殖业生产收益的影响有多大;三是很多养殖专业大户还不懂得运用市场信息指导自己开展生产经营。

1.3 重生产发展,

不重经营管理农民发展传统小规模生产,只重视生产,不重视经营管理,也不愿意学习经营管理方法,他们认为,生产是实实在在的,而经营管理则是虚无飘缈的东西。个别农民虽然了解一些经营管理的知识,但是也很难运用到生产中去。

1.4 重生产发展,不重资金保障

农户小规模开展养殖生产,对投入资金没有数量上的要求,资金多就多养,资金少就少养,一般来说也不会造成什么重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开展专业化、规模化养殖生产,对资金需求的时间、数量就有了严格要求,而且在关键时刻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就会给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农民对这一点并不是很清楚。一是在开始养殖生产时,只考虑了部分资金需要,绝大部分农户仅仅筹集了建设圈舍、购买种苗、购买生产前期饲料的资金,对后期饲养的饲料、防疫防病以及其它费用所需资金,则没有考虑,给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资金需求留下了很大的缺口,致使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资金严重不足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二是不考虑资金来源,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规模化生产对提高经营效益是有好处的,但是,规模的大小要与资金来源相配套,才能确保养殖生产的正常开展,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很多农民在养殖生产中不了解这一点,认为规模越大越好,不考虑资金来源渠道,在生产中因无法筹集到相应的资金,致使养殖生产失败。三是在生产中不能统筹安排使用资金。

2 确保专业养殖生产成功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创新思路

一是要真正认识规模化、专业化养殖生产与传统养殖生产的差别。传统养殖生产的观念、思维、方式、方法都不适用于专业养殖生产,需要摆脱其束缚,进行全面转变和更新。二是要真正认识到专业养殖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经营过程,决不能沿用传统养殖模式发展生产,更不能轻视专业养殖生产。对待专业养殖生产需要放弃传统的思维方式,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开展生产经营。三是要真正重视专业养殖生产,不能盲目行动。农户发展专业养殖对农业经济发展,对增加农户收入,对城市市场供应,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发展专业养殖生产上,既要有敢想敢干的精神,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有利和不利的条件要进行全面分析。

2.2 以知识改变命运,以智慧创造财富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以劳动力开展生产解决温饱。商品生产的市场经济,则需要以智慧创造财富。这对农村专业养殖生产户如何发展专业养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提示,发展专业养殖生产需要知识和智慧。从成功者的经验来看,专业养殖生产户至少应从三个方面作好知识上的准备。一是要学习专业养殖生产技术知识。二是要学习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农民对经营管理知识感到陌生,不了解,也不想理解。因为传统生产都是以平面思维、线性思维方式在考虑问题,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则要以立体思维、系统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经营管理知识是确保生产达到成功的必要手段,所以农民开展专业养殖前,学习好经营管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三是要学习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现代生产经营需求多方面的知识,对一个生产经营者来说,学习好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农民开展专业养殖,需要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有利于开展生产经营。同时,养殖业生产的产品是关系城乡居民生活的食品,目前国家对农产品、食品等方面的生产加工,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策规定,把这些知识掌握好了,就可避免给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总之,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专业养殖户,就必须是一个知识丰富,充满智慧的人才。

2.3 瞄准市场变化方向,精确选择养殖项目

农民发展专业养殖生产,能否取得成功,达到增收的预期目标,选择好养殖生产项目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发展专业养殖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专业养殖户因为遭遇市场变化致使其产品没有市场销路,造成严重的经济亏损导致失败。因此,一些专业养殖户认为,发展养殖业太难,市场不稳定难以把握。其实,不稳定就是没有市场,所谓的稳定只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说,养殖专业户只有主动掌握市场变化的规律和市场发展变化的方向,精确选择养殖生产项目,才能很好地发展专业养殖生产。一是要认识市场、了解市场,学会以市场观念和意识指导生产。二是要学习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农民开展专业养殖生产,需要学习很多方面的知识,其中,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小规模的生产,只要有产品就有销路,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产品,不一定有销路。所以,专业养殖户学习营销方面的知识,增强产品营销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三是广泛收集市场信息,运用市场信息发展生产经营。从事专业养殖的农户,可以从各种渠道收集市场信息,其中可以在市场上直接收集,可以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为了确保专业养殖生产的成功,养殖专业户必须收集市场信息,运用信息指导生产经营。专业养殖务必通过收集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变化,根据市场变化指导生产经营。

2.4 坚持运用科技知识,发展专业养殖生产

生产原因 篇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腿, 全国各地的经济建没工作正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矿山、道路、建筑、工厂无不表现出勃勃生机。但是, 就在发展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 全国各地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断发生, 并呈上升的势头,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究其原因, 我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法不依、有章不循, 安全意识不强, 制度形同虚设

2003年11月1口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法律法规, 它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 是我国安全生产纳入法制化的标志。

近年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以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些与《安全生产法》配合实施的法律法规。例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交通部发布的《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建设部颁发的《建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发布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通过这些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使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断的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但就是在这么多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的过程中, 我国各地的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发生, 先是盂南庄煤矿的瓦斯爆炸, 造成厂62人命丧黄泉;接着是黑龙江省鸡西特大矿难, 造成115人踏上不归之路。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灯会发生踩踏事故, 造成37人死广;同日, 山西灵石煤矿又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9人死亡;2月15日下午, 浙江海宁发生特大火灾, 造成39人死亡, 同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又发生特大火灾, 造成53人死亡, 71人受伤的特大事故;这一系列的血案反映出一个共同的事故原因, 就是有法不依, 有章不循。在有些事故的现场, 规章制度、安全标语随处可见, 操作规程制定了一大堆, 但在执行中都成了摆设, 领导把规章制度当成了儿戏, 工人一问三不知。

2 流于形式、安于现状, 造成安全隐患处处可见

安全管理会议大开、小开, 安全管理的组织上建下建, 但真正实干的太少, 要么资金措施不到位, 要么人员制度不到位;总之,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混乱, 安全管理名存实亡。每当有上级部门来参观、检查、达标升级验收时, 企业领导就大张旗鼓的抓一阵子安全, 对职工考核严上加严。还郑重声明, 谁影响了达标升级和考评, 就砸谁的饭碗。可是, 检查一过, 又是一切照旧。有的企业安全生产刚刚取得一些成绩, 就自以为安全管理的水平达到了最高境界, 于是管理者从真抓实干到一般号召, 职工也由高度警惕到慢慢放松和忽视, 认为只要生产正常了, 一切就都安全了, 结果最后在大意中栽了根头, 造成经济效益和生命财产的双重损失。

3 粗心大意、违章冒险, 检查不细、整改不严;造成事故频繁发生

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在一瞬间的疏忽中, 这归根结底还是预防意识不够。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只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才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减少粗心大意、违章冒险造成的伤害, 这也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循的原则。

另外, 整改不严, 检查不细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安全检查要么什么问题也没有检查出来, 要么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不积极加以整改, 安全措施项目上的资金投入比大海捞针还难, 但请客送礼却挥金如土, 结果安全隐患不断增加, 最终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造成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上几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尚有许多原因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加以总结。要想真正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下去, 总结各地的经验和教驯, 我认为必须要认真确立以下几个观念。

4 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要确立几个观念

4.1 预防观。

安全生产是关系人命的大事, 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悲剧。有道是:“事未至而预图, 则处之常有余;事即至而后计, 则应之常不足”,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工作永恒的主题。“亡羊补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羊”毕竟丢了, 且“补牢”是以“亡羊”为代价的。因此我认为:一切事故都源于隐患, 唯有加强源头预防, 才是根除隐患的治本之策。

4.2 基础观。

安全生产无小事, 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实, 离不开基础工作。从近些年来《安全生产法》的执行情况看, 许多地方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实行, 致使基础工作薄弱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 置安全于不顾, 该投入的资金不投入, 该改造的设备不改造, 该执行的制度不执行, 该遵守的规程不遵守,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还在生产经营, 最终酿成事故, 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因此, 要实现安全生产, 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

4.3 责任观。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及所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 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 主要领导要负起责任。《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基层单位建立起安全责任制, 形成对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4.4 落实观。

要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问题, 必须要严格管理、狠抓落实, 特别是安全隐患的整改要抓实, 安全基础工作要夯实, 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铜梁县蚕桑生产下滑的原因与对策 篇10

1 蚕桑生产下滑的主要原因

1.1 蚕茧比较效益走低, 茧价不稳定

近年来, 物价指数总体上扬, 特别是粮油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较大, 但蚕茧价格涨幅不明显;全球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的茧丝绸带来的影响尤其显著, 如2007年综合均价14.11元/kg, 比2006年下降7.24元/kg, 降幅33.9%;2008年综合均价13.07元/kg, 比2007年下降1.04元/kg, 降幅7.4%;2009年综合均价17.34元/kg, 比2008年增加4.24元/kg, 增长32.3%;2010年综合均价25.21元/kg, 比2009年增加7.87元/kg, 增长45.4%。由于蚕茧价格不稳定, 蚕农心理不稳, 承受能力差, 栽桑养蚕积极性极易受挫。

1.2 蚕桑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近年来, 蚕茧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蚕种、蚕药、蚕室、蚕具、化肥等价格逐年提高, 如蚕室、蚕体蚕座消毒需求量大的石灰, 每张蚕种需石灰50~60kg, 价格由原来的400~450元/t提高到800~1000元/t;再如蚕种价格2000年20元/张, 2005年25元/张, 比2000年涨幅25%;2007年32元/张, 比2005年涨幅28%;2010年晚秋蚕开始涨到36元/张, 比2007年涨幅12.5%。蚕农养蚕纯收益微薄, 必然导致蚕农主动调整生产规模, 减少饲养量。

1.3 农村劳力外出不断增多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吸引大量的劳动力进城, 能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实在太少, 据2009年对我县41个社调查, 有60%以上劳动力外出, 其中, 青壮年占外出劳动力的90%左右, 有20%以上的农户举家外出, 农村劳动力极其匮乏。而蚕桑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虽然我县已推广大蚕期不除沙, 熟蚕自动上蔟等省力养蚕法, 但仍需要人工采摘桑叶, 用工量大, 劳动强度大。据调查, 每张蚕用桑量550~600kg, 其中5龄蚕用桑量约占全龄85%, 采桑用工量占养蚕总用工量60%左右, 而且在家养蚕的又大多数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 既要养蚕, 又要照顾小孩, 繁重的体力劳动难以承受, 从而导致养蚕户量比2006年减少40%以上。有桑园而没有劳动力的农户逐年增多, 造成一部分桑树无人管理, 不仅加速了桑树的老化, 而且严重浪费了资源。

1.4 蚕桑生产投入少

从五十年代开始, 国家出台了提取蚕桑技术改进费这一有利于蚕桑生产发展的政策, 一般按鲜茧收购价格的3%提取, 这一措施有利于蚕桑生产发展及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提高, 一直执行了几十年未改变过。但随着国家各种规费取消, 蚕桑技术改进费也停止收取, 蚕桑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经费源头断流, 科学试验、病虫测报、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1.5 综合利用率低

铜梁县目前蚕桑生产单纯依靠桑园地养蚕的占80%以上, 综合利用的少。粮桑比较效益已几乎不存在, 与花木、蔬菜、水产等项目的单位效益相比相差较大, 蚕桑资源潜力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充分发挥。

2 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目前, 铜梁县蚕桑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完整的产业体系, 明显的规模优势和成熟的生产技术, 仍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虽然从长远看,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务工、经商转移, 劳动密集的传统产业将逐步退出, 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本稳定铜梁县蚕桑产业并实现恢复性增长仍有可能, 也有必要。

2.1 栽桑养蚕仍是我县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收入来源之一

铜梁县栽桑养蚕仍然面广量大, 受益农户多, 目前农村暂时还没有一项大的产业来取代蚕桑, 农村中还有一大批年龄50岁以上、缺乏务工经商的技能和途径的劳动力和纯农业家庭, 栽桑养蚕仍是他们的收入来源之一。

2.2 蚕桑产业是绿色环保产业

铜梁县目前的森林覆盖率39%, 其中桑园4.6万亩, 占森林覆盖率5.9%, 为铜梁县绿化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面积的桑园不仅显著提高了全县森林覆盖率, 而且在净化空气, 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作用明显。栽桑养蚕全过程无污染, 所有副产物均能变废为宝, 比如桑枝食用菌, 既充分利用了资源, 减少了环境污染, 又为市场提供了生态蔬菜, 是一项生态环保的绿色产业。

2.3 蚕茧需求量超过蚕茧生产量

在茧丝绸市场行情正常情况, 铜梁县目前现有缫丝企业年需茧量800 t, 超过蚕茧生产量近1倍, 原料茧存在较大缺口, 每年外调蚕茧也增加了运输等生产成本。目前, 生丝价格较好, 为蚕桑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2.4 蚕丝被已成为百姓家庭消费的新亮点和蚕桑生产发展的支撑点

蚕丝是自然界集轻细柔软一体的天然蛋白纤维, 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用蚕丝制成的丝被, 保温又透气, 冬暖夏凉, 具有防风、除湿、安神、滋养和保护人体肌肤的功能, 被人们称为“纤维皇后”。随着近几年我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蚕丝被已成为支撑铜梁县蚕桑生产发展和进入百姓家庭消费的新亮点。

3 蚕桑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正确定位, 继续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重视

在蚕桑生产的恢复发展期, 政府应继续关心和重视铜梁县的蚕桑产业, 促使各级各部门对其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全县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及作用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正确的定位, 蚕桑仍是铜梁县必须重视和稳定的传统特色农业产业, 在大力发展新兴农业的同时, 继续抓好传统产业的稳定和提升工作。县、镇 (乡) 应有领导分管蚕桑生产, 把发展蚕桑生产纳入乡镇政绩考核, 年初有目标任务, 年终有检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实行量化管理。严格按目标责任内容进行考核、奖惩, 调动蚕桑发展的积极性, 以确保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

3.2 加大蚕桑产业扶持力度

3.2.1 在茧价低于农民承受力或低于生产成本时, 动员、引导收购业主实施保护收购价, 同时政府对蚕种、新技术引进和规模大户设施投入等进行补贴。

3.2.2 重点支持蚕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和发展, 提高蚕农组织化水平。

3.2.3 试行养蚕政策性农业保险, 增强蚕农抗御市场和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 推进蚕桑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面发展。

3.3 狠抓典型示范

3.3.1 认真实施千担村建设项目, 扎实推进“十百千万”优质蚕茧工程, 突出抓好新规划的2011年实施的3个千担村 (永加镇幸福村、大庙镇三品村、白羊镇羊咀村) 项目建设工作。

3.3.2 县、镇、村层层抓好示范片工作, 县蚕业中心建1个500亩以上的县级示范片, 各蚕桑重点镇建1个200亩以上的镇级示范片, 蚕桑重点村建1个100亩以上的村级示范片。

3.3.3 大力培植一批桑园面积在3亩以上、年饲养蚕10张以上, 产茧近500kg的栽桑养蚕大户2000户以上, 引领蚕桑产业发展。

3.4 抓好桑园土地流转

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 出现的桑园撂荒现象, 要通过实施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流转桑园承包经营权, 使蚕桑生产向专业大户转移, 形成适度规模经营, 改变桑园零星分散养蚕, 规避风险, 以实现蚕桑专业化、高效化、现代化。

3.5 大力推广蚕桑实用技术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从事第二、三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铜梁县蚕桑产业的发展, 但是为促进铜梁县蚕桑产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从提高蚕桑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推广蚕桑新技术入手, 大力推广丰产型桑树品种和大茧型多丝量优良蚕品种、生态桑园栽培及小蚕共育、大蚕不除沙、熟蚕自动上蔟、养蚕少回育、大蚕条桑育等技术, 节省劳动力, 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 增加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

3.6加快蚕桑“多元化”生产

蚕桑生产产业链条很长, 可利用的资源十分丰富, 在今后的蚕桑生产中, 不能仅靠“一颗茧一根丝”, 而应逐步实现“多元化”生产。要开展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 如桑椹酿酒、桑椹膏、桑椹汁、桑枝食用菌、蚕沙中药枕、蚕丝被等;大力推广桑—菜、桑—药、桑—草、桑—禽等多种桑园立体套种套养模式;蚕桑产业除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外, 还具有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功能等, 应把传统的蚕桑产业与新兴的旅游农业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 才能延长蚕桑产业链条, 综合利用资源, 增加蚕桑产业综合经济效益, 提升蚕桑生产的竞争力, 适应现代蚕业发展趋势。

摘要:该文分析了铜梁县蚕桑生产下滑的主要原因, 阐述了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提出了继续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重视、加大蚕桑产业扶持力度、加快蚕桑“多元化”生产、狠抓典型示范等对策, 以确保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生产原因 篇11

关键词:谷子;秕谷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15-2

阜新地处辽宁省西部,春旱十分严重。耕地以旱田为主,且丘陵和坡地较多,坡耕地面积达261.5万亩,占旱田面积的59%。而谷子这种作物因其具有抗旱性强、地块适应性强的特点,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但在生产上,由于秕谷造成的减产现象极为突出。据调查:一般年份,秕谷率在15-20%,严重时,秕谷可高达50%以上。秕谷影响产量主要是降低每穗结实粒数和亩实粒数。因此,提高每穗结实粒数和亩实粒数,是降低秕谷率,提高谷子产量的重要途径。

1形成秕谷的原因

形成秕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1.1谷子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谷子是白花授粉作物,长期自交自然会出现许多不孕小花,从而形成空壳。另外,后开的花为劣势花,养分竞争的能力差,也容易形成秕谷。生产上,由于种性退化造成秕谷率高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某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常栽培,由于根系活力降低,在灌浆期谷子尚未成熟之前,植株早枯死。养分停止向籽粒输送,造成大量秕谷。

1.2营养不良形成秕谷

有机营养状况对谷子结实率具有很大影响。即营养充足,绿叶数越多,叶面积越大,净光合生产率越高,干物质积累速度越快,成粒率就越高,秕谷率就相对较低。

矿物质营养不足也是引起秕谷发生的主要原因。氮、磷、钾营养的供应状况对营养器官和结实器官影响很大,特别是在谷子拔节后至抽穗前半个月左右的穗分化期,若氮素不足,极易形成秕谷。钼、铁、硼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使秕谷率提高。

1.3水分及温、湿度的影响

干旱是形成秕谷的主要因素。谷子耐旱性较强,但主要是指苗期而言。谷子一生中的需水规律可概括为“前期宜湿、后期怕涝”。谷子在拔节后耐旱性减弱。从拔节至开花是谷子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若此时水分不足,易造成“胎里旱”和“掐脖旱”,严重影响穗粒数,此期是谷子增粒的水分临界期;灌浆初期到盛期仍需较充足的水分,此时缺水,使谷穗变小,形成秃尖瞎码,秕谷率大大提高,影响产量。因此,此期是谷子保粒的水分临界期。灌浆后期到成熟,双表现为怕涝,田间长期积水时,影响根系的呼吸和吸收功能,也同样使秕谷增加。

谷子是喜温作物,中期要求温度高,但后期要求温度又较低。开花至成熟期间,气温在18-21℃,相对湿度为80-90%,有利于开花。如遇上35℃的高温,或空气湿度过低形成大气干旱,使花丝伸展缓慢,甚至不伸展而卷伏在颖片内,不能授粉结实,从而形成空壳。花期若遇阴雨连绵,花药同样不能正常授粉,或花粉粒受水浸渍,丧失发芽能力,都会造成空壳;因此说,谷子生育后期有句俗语为“晒出米来,淋出秕来”。

1.4病虫危害

病虫危害越重,秕谷越多。从危害部位上大体分为蛀茎、侵叶、伤穗三大类。蛀茎后,破坏植株输导组织,阻碍营养物质向穗部运输。侵叶病虫从植株体内摄取大量营养,破坏了叶绿体,严重影响谷子的光合作用,造成穗部有机营养贫乏而形成大量秕谷;伤穗的病虫和要侵害穗颈、枝梗、吸食谷粒。因此,防治病蟲很重要。科学和实践表明,秕谷产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通过提高科学种田水平、选用优良品种、合理轮作等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能够尽大限度的降低秕谷率,从而提高谷子单产。

2降低秕谷的主要措施

2.1选用抗病、抗倒品种

在合理轮作、减轻病虫害的基础上,选用抗病、抗倒品种,是减少秕谷、获得谷子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肥水较充足的地块,植株生长繁茂,秆高茎细,在灌浆期极易感病和倒伏,影响养分向籽粒输送,影响穗粒重,秕谷率提高。阜新地区当前主栽或推广的品种中,以朝新谷五号、吨谷一号、千斤谷、金谷子等品种的抗病性较强,生产上应积极推广和应用。同时采取异地换种,可提高种性,防止品种退化,对降低秕谷率、提高产量十分重要。

2.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适期播种,则能够充分利用我地区自然条件,使谷子需水规律与我地降水规律相一致。使谷子在花期天气晴朗、日照充足、空气湿润,有利授粉;孕穗期限和抽穗期恰逢雨季,避免或减轻“胎里旱”、“掐脖旱”和“夹秋旱”的影响,有利于灌浆成熟,减少秕粒。播期的选择要根据谷子生育期长短与环境条件中温度、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根据谷子播种期试验结果来看,阜新地区谷子的最适播种期是5月上、中旬。

通过合理密植,创造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相对增加单位面积的成实粒数,降低秕谷率,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合理密植的一般原则是肥地宜密、瘦地宜稀;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短秆品种宜密、高秆品种宜稀。密植一般同度为:山坡地每亩2.5-3.0万株,平肥地每亩3.5-4.4万株,高产田每亩4.0-4.5万株。播种量在O.5kg左右。

2.3加强田间管理

2.3.1压青蹲苗、培育根系通过苗期压青来控上促下,使谷子早扎根、快扎根,形成强大的根系。试验表明:连续2次压青比没压青的7天后调查,平均每株叶片数增加0.8片,根层数增加0.6层,根长增加20.1cm。压青时间宜在出苗后的两叶一心至苗期进行,一般压2 3次。每天压青宜在上午11时至下午4时,早晨和晚间谷苗嫩脆,容易折断,不宜压青。

2.3.2合理追肥谷子是耐瘠作物,但要减少秕谷,实现高产,必须满足谷子对养分的需要。很多农民认为谷子不用追肥,实则不然。拔节期和抽穗前半月左右的孕穗期两次追肥,可为降低秕谷率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在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或复混型追肥10-15kg,孕穗期再追施5-10kg,以保证谷子在增花增粒和保花保粒营养临界期的氮、磷供应。喷磷可促早熟,提高粒重。以稀释7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分别在抽穗、开花、灌浆期每喷75kg,兼有施肥和喷水的双重作用。如果后期植株表现缺氮,可制成700倍的磷酸二氢钾与1-2%的尿素混合液一起喷施。谷子喷硼可使整个开花期间开花数增加,而且明显提高花粉生活力,籽粒灌浆速度加快。所以最好在抽穗、开花、灌浆期分别喷施300ppm的硼酸溶液150kg,对于降低秕谷率极为明显。据试验,谷子喷硼可增产10%以上。

2.3.3及时中耕谷子开花后,根系活力减弱,此时最怕雨涝积水。遇涝后应及时浅锄散墒、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根系呼吸,延长根系活力和叶片寿命,加快地上部营养的合成和向籽粒的运转,以利灌浆成熟。

2.3.4防治病虫害阜新地区谷子上常见的病害有谷子白发病、黑穗病,虫害有谷子钻心虫、粘虫、蛴螬、蝼蛄。栽培中在选用抗病品种和合理轮作的基础上应积极开展药剂防治,以防为主。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200g拌100kg种子比例拌种、或用35%的瑞毒霉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量的0.3%拌种可有效防治白发病和黑穗病的发生;在播种时用5%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5kg/亩土内施药可有效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在粘虫、谷子钻心虫等虫害发生时,要及时用药,在苗长至6-8公分时,未间苗以前便开始用药,用50%甲基对硫磷乳油5075ml对水50-75 kg喷雾或40%甲基异柳磷15g加水30-40kg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生产原因 篇12

1 健全组织机构, 落实农机安全责任制

(1) 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 建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团场与连队、连队与农机户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通过责任书, 可有效督促农机户对农机具保养与维修, 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作业, 同时还能提高驾驶人员遵法守法的安全意识。

(2) 春耕、夏收和“三秋”期间是团场农机事故的易发、高发期,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连队主管领导身上。

2 强化农机安全宣传, 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1) 加强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农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黑板报等多种舆论工具, 连队还应在道口悬挂、张贴农机安全宣传横幅和宣传标语, 大张旗鼓地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使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常抓不懈, 努力提高农机人员遵规守法的自觉性。

(2) 结合“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型团场建设”活动, 以“农机安全生产走进千家万户, 让平安农机理念深入人心”为口号, 深入重点连队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使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为安全农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编印农机安全法规和交通法规主要部分的宣传单、宣传手册发放到农机人员手中, 可与驾驶证年审同步进行。张贴农机安全生产标语及宣传挂图, 展示农机事故图片, 播放农机安全宣教片, 使之达到消除农机安全隐患的目的。

3 加强安全防范, 预防农机事故

(1) 加强各类车辆驾驶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1) 农机人员应经过集中培训和严格的技术考核, 各科成绩合格后发给驾驶证。 (2) 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 使农机人员经过培训, 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机械常识和熟练操作技术。

(2) 检测规范。农机具性能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农机安全生产。为此, 农机监理部门在对农机具的检验工作中, 要特别注意检验的规范, 做到农机检验条件、检验程序和检验标准“3公开”, 切实把好农机安全技术性能检验关, 从源头保护好农机人员和职工的根本利益。

(3) 加大农机监理执法力度。农机监理部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农机安全巡查时, 对连队道路、重点场所, 应当严肃查处各种农机违法违规行为。特别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驾驶人员无证行驶、无照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以及违规载人等行为,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纠正, 及时处理, 避免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

(4) 开辟“绿色通道”。农忙时, 对运送化肥、农药、地膜、种子以及农机具等生产物资违规的拖拉机, 不扣车、不扣证, 以教育为主, 使其不务农时, 确保农忙期间的农机安全生产。

(5) 建立值班制度和事故上报制度。农忙期间, 农机监理部门应实行昼夜值班制, 及时掌握农机安全生产动态, 对发生的重、特大事故, 要求在第1时间内向上级部门汇报。

(6) 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对因拖拉机违法载人导致人员伤亡的农机事故, 要按照“4不放过”原则, 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 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要重点查清车辆登记和年检情况, 查清驾驶人员驾照的申领、换发、审验和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查清机车安全监管责任制的建立与落实情况。

上一篇:桥式固定下一篇:促销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