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选择题终极版

2024-09-22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终极版(通用4篇)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终极版 篇1

★(道德)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德治、礼治)。★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孙中山先生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官本位、“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权力本位)。★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势、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权力研究途径)。★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民众主义)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国家)。★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社会伦理)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伦理政治学)★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科学研究)。★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数据问题)★(现实主义)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治”的结论。★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他所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联合政府》)等著作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作。★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公共权力、人性)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政治权力具有(权威性、扩张性、排他性、强制性、支配性)的特性。★(理论与策略)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规范方式)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君权神授论)。★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申诉和控告权、监督权、批评和建议权)。★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民主权、生存权、自由权)。★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互相监督、长期共存)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公民权)。★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复决权、罢免权、创制权、选举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市场)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人民主权原则)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欧洲共同体、独联体、东南亚国家联盟)。★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限任、监督、选)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司法独立、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体现了法治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苏维埃政权形式、巴黎公社政权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私有制、分工)的产物★(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人民主权原则)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汉密尔顿)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潘恩)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制度化、独立性)为特点。★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单位化)政党的典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参政党)。★(法国、意大利)是多党制的典型。★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社团、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大众传媒、立法机关、超国家机构、政党和议会党团)。★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示威抗议、政变、恐怖活动、司法诉讼)。★英国政府一直在(保守党、工党)的轮流执掌之下。★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组织政府的手段、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两党制以(英国、美国)最为典型。★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英国)。★美国政治学家(达尔)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社会主义将(议行合一)确定为其宪政规则。★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政治改革)。★(罗尔斯)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契约)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布坎南)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马克斯·韦伯)★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的结果。★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合作、伙伴关系、协商)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具体而言包括(制度效率、回应性、管理效率)。★从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就是(效率精神、契约观念)。★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对(公共利益、市场原则)认同之上的合作。★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重叠共识)的形式来实现的。★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英国)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法国、阿根廷)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在现代社会中,(选举)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义务、责任、权利)关系。★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有助于经济发展)。★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撤销决定、制止行为、否决议案、选举权利)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平等选举原则、直接选举原则、间接选举原则、普遍选举原则)。★在现代法治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一般来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要求(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政治参与渠道的通畅)。★舆论监督以其(评价性、广泛性、及时性、公开性)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公民文化》)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新社会民主主义、后社会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葛兰西)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民主制)★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冲突、竞争)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自由主义)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国家干预)为特点。★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福利改革、经济干预)。★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下列关于改良社会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按照道德原则分配财富、反对暴力革命)★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实用主义),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以(法国革命)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1970年代以后,(新右派)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自由经济、强国家)★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现代化)过程。★抽象地看,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包括(政治制度化、减少政治参与)★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政治秩序),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宽容、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 ★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的统一,而要求(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得到承认,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法制、民主、秩序)★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技术革命、各国的制度变革、文化趋同、跨国公司)★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宽容和理性精神、自由原则、秩序原则★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宪政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法治、形式、结、程序)正义★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政府的执行危机、利益冲突加剧)。★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平等)★(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代议制民主理论家提出(有限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等原则,限制公共权力,还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实现公共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一元)民主制。★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19世纪)★多元民主理论认同(代议制)主义的民主观,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持有不同观点。★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的民主化改造。★人们把古希腊(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民主的限度包括(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平等)★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工人阶级、中产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政治文明化)★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宪政民主、人民民主)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文化、政治、道德)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终极版 篇2

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B)社会时期。

A.封建

B.奴隶

C.资本主义

D.原始

2.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3.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D)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A.法家

B.杂家

C.兵家

D.儒家

4.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B)。

A.孔子

B.韩非

C.庄子

D.荀子

5.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BC),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法

B.势

C.术

D.变

6.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ABD),用来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A.联盟理论模式

B.博弈对策模式

C.制度变迁模式

D.理性选择模式

7.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BCD.)。

A.政治沟通分析方法

B.心理研究方法

C.政治系统分析

D.社会学研究方法

8.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ABCD.)。

A.经济分析方法

B.历史研究方法

C.利益分析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9.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ABCD.)。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10.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B)。

A.政治哲学研究

B.政治科学研究

C.政治经济研究

D.政治法律研究

1.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D)而展开。

A.皇位继承

B.治民之术

C.统治术

D.治国之道

2.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3.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民粹主义

B.民族主义

C.精英主义

D.民众主义

4.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

A.城市

B.民主

C.法律

D.国家

5.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ABC)。

A.城市国家的观念

B.城邦的理论

C.世界国家论

D.直接民主理论

6.古罗马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AD)的研究当中。

A.法律

B.城邦

C.社会

D.国家

7.基督教神学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是(A)。

A.托马斯·阿奎那

B.菲尔默

C.马基雅维利

D.圣•奥古斯丁

8.16-17世纪以后,“第三等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和限制君权的想法,反映在政治思考和研究中,就形成了反对专制主义的(ABC)理论的诞生。

A.社会契约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自由主义

9.“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主要的研究方法是(ABC)。

A.经验主义

B.实证主义

C.科学主义

D.理性主义

10.(现实主义)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经验主义

C.现实主义

D.理想主义

1.马克思主义认为(D)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集体

B.政党

C.民族认同

D.利益

2.(ABCD)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3.(压力方式)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命令方式

B.规范方式

C.说服方式

D.压力方式

4.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C)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

A.说服方式

B.命令方式

C.奖酬方式

D.规范方式

5.影响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的因素有(ABCD)。

A.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

B.民族关系

C.文化传统

D.历史状况

6.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A)和道德权利。

A.法律权利

B.经济权利

C.教育权利

D.文化权利

7.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ABCD)。

A.受教育权利

B.健康

C.选择职业

D.保持最低生活标准

8.政治权利的内容在早期关于人权的若干历史经典文献中就有明确体现,这些文献包括(ABCD)。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美国独立宣言》

D.《人身保护法》

9.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ABCD)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A.肝胆相照

B.荣辱与共

C.互相监督

D.长期共存

10.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D)划分。

A.体系性

B.结构性

C.系统性

D.功能性

1.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ABD)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限任

B.监督

C.法治

D.选举

2.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ABCD)体现了法治原则。

A.司法独立

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3.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之外,下列的(ABCD)因素影响着具体国家和历史发展阶段中具体政体的选择。

A.具体的历史条件

B.民族构成C.政治力量的对比

D.经济生活方式

4.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以掌握立法权人数的多少为标准,把政体分为(ACD)。

A.君主政体

B.共和政体

C.民主政体

D.寡头政体

5.马克思主义认为(A)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

B.贵族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6.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ACD)。

A.苏维埃政权形式

B.委员会政权形式

C.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7.当今世界,(ABD)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A.法国

B.中国

C.德国

D.日本

8.“守夜人”的小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主要是(ABCD)。

A.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安全

B.提供一些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C.保卫国家不受侵犯

D.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

9.一般说来,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ABCD)。

A.行政机构

B.国家元首

C.司法机构

D.立法机构

10.下列国家中采取两院制的有(ACD)。

A.日本

众议院,参议院

B.中国

C.美国 众议院,参议员

D.英国

上议院

下议院

1.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在此方面,德国学者(D)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A.叔本华

B.黑格尔

C.康德

D.哈贝马斯

2.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AD)为特征。

A.组织的多元化

B.两院制

C.多党制

D.社会权力的多中心

3.1869年8月,德国创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工人阶级政党,即德国(A)。

A社会民主工党

B.社会工人党

C.共产党

D.共产主义者同盟

4.欧美的保守党、自由党、民主党、共和党等都属于(A)政党。

A.核心会议型

B.精英型

C.支部型

D.代表性

5.政党以其(ABCD)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

A.方针

B.意识形态

C.政策

D.理论纲领

6.(AD)可谓多党制的典型。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7.在目前的政治研究中,人们一般把政治社团组织分为(ABD)。

A.制度性团体

B.协会性团体

C.保护性团体

D.社区性团体

8.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BCD)。

A.农民组织

B.青年组织

C.工会

D.妇女组织

9.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ABCD)。

A.大众传媒

B.立法机关

C.超国家机构

D.政党和议会党团

10.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ABCD)。

A.合法示威抗议

B.政变

C.恐怖活动

D.司法诉讼

1.社会主义将(D)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A.司法独立

B.三权分立

C.党的领导

D.议行合一

2.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D)。

A.政治妥协

B.政治改良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革

3.(A)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A.罗尔斯

B.韦伯

C.托克维尔

D.D.亨廷顿

4.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首先就要求政府的(AD)能够符合市场经济对政治体系的要求。

A.机构精简

B.工作高效

C.人员廉洁

D.职能合理

5.传统政治观点主要关注围绕着国家(C)而产生的行动与思想。

A.合法性

B.治理

C.政权

D.统治

6.(A)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哈耶克

C.罗尔斯

D.诺齐克

7.经济制度效率概念是20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D)率先提出的。

A.布坎南

B.萨谬尔森

C.凯恩斯

D.帕累托

8.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D)精神的结果。

A.法制

B.法治

C.民主

D.平等协商

9.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B)认为,治理与统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A.布坎南

B.罗西瑙

C.俞可平

D.韦伯

10.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合作

C.伙伴关系

D.协商

1.参加政党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多集中在(D)期间。

A.游行

B.集会

C.公决

D.选举

2.作为萌芽形态的选举制度产生于(A)社会。

A.奴隶制

B.原始

C.封建

D.资本主义

3.在国家的选举中,选举一般是指选举(AB)。

A.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

B.国家特定的国家公职人员

C.政党领袖

D.议会首脑

4.(A)在18世纪大革命时开始承认秘密投票。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意大利

5.(ABC)采用多数代表制计算选票方法。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意大利

6.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B)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A.监督

B.选举

C.弹劾

D.罢免

7.自上而下的监督我们称之为政治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包括(ABCD)。

A.司法监督

B.行政监督

C.立法监督

D.政党监督

8.一般来讲,(A)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

B.政治监督

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政府监督

9.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ABC)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

A.撤销决定

B.制止行为

C.否决议案

D.罢免权利

10.新闻舆论的监督方式主要有(ABC)等舆论形式。

A.调查

B.报道

C.评论

D.批评

1.根据阿尔蒙德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ABC)。

A.政治态度

B.政治信仰

C.政治感情

D.政治价值

2.政治理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重要的精神依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AD)。

A.政治动机

B.政治情感

C.政治态度

D.政治行为

3.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4.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B)。

A.代议制

B.民主制

C.法治

D.法制

5.克林顿和布莱尔政府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宣称是一种“新革新主义”,它倡导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并把(ABC)作为其基础。

A.机会平等

B.个人责任

C.公民和社区动员

D.自治

6.20世纪后期在西欧,“新法西斯主义”往往与(ACD)的狭隘民族主义相联系。

A.超国家主义

B.反对民族融合C.反对全球化

D.反对移民运动

7.生态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兴起的(ABC)的意识形态。

A.倡导保护生态平衡

B.相信自然界为有机整体

C.倡导保护环境

D.提倡用温和的改良的办法对待环境危机

8.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ABCD)的过程。

A.知识

B.规范

C.价值

D.规则

9.在成年阶段,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ABCD)来实现。

A.日常社会生活

B.大众传媒

C.政治实践

D.政治活动

10.特定的政治符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BD),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A.凝聚意义

B.代表意义

C.表现意义

D.象征意义

1.马克思主义分析(AC),为我们确定政治发展的含义提供了指南。

A.国家类型历史演变的方法论

B.阶级分析的方法

C.社会发展

D.辩证唯物论

2.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A)过程。

A.现代化

B.民主化

C.法治化

D.法制化

3.保守—改良的发展道路,以(A)为典型。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4.(D)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A.发展经济

B.共同富裕

C.政治发展

D.政治制度化

5.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C),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A.政治稳定

B.政治一致

C.政治秩序

D.政治共识

6.早在古希腊的时候,(D)就指出法律与秩序的联系:“法律(和礼俗)就是某种秩序,普遍良好的秩序基于普遍遵守的法律(和礼俗)的习惯”。

A.希罗多德

B.苏哥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7.(D)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

A.布坎南

B.哈耶克

C.罗尔斯

D.亨廷顿

8.宪政的核心是(D)。

A.形成公民社会

B.依法治国

C.保障自由

D.民主政治

9.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A)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A.宪政

B.法制

C.法治

D.民主

10.(D)提供了全球化的物质基础。

A.政府

B.国家

C.跨国公司

D.技术革命

1.古希腊时期的(AB)等人都把民主视为“暴民政治”或“愚民政治”。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

D.苏哥拉底

2.从历史和理论发展逻辑来说,(C)民主理论是民主理论最早和最典型的形态。

A.自由

B.代议制

C.直接参与

D.间接参与

3.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D)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4.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ABD)。

A.权威

B.平等

C.自由

D.自治

5.民主制度对公民个性的“抑制”,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即(B)。

A.政党的专制

B.社会的专制

C.法律的专制

D.制度的专制

6.美国经济学家(A)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专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

A.哈耶克

B.熊彼特

C.诺齐克

D.布坎南

7.(A)革命实践了“人民主权”原则,通过革命推翻旧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模式。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8.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实现民主化的方式是(CD)。

A.暴力革命

B.军事战争

C.妥协

D.选举

9.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ABCD)。

A.地理条件

B.经济条件

C.平等和福利

D.设施条件

10.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ABCD),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A.宽容

B.不要期望过高

C.自立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终极版 篇3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7月14日,涵盖了2008年7月至2021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如何理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

答: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还是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政治以其特定的社会作用,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体现着特定社会的各种经济利益和要求。这里的含义可以理解为:

首先,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

其次,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体现着经济关系的要求。

第三,政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现实性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政治是阶级关系的体现。因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所以,政治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因此,经济建设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在强调经济基础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基础是具有反作用的,政治的进程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基础的方方面面。

21.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

答: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

(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良好社会要求对立利益的各方尽可能地理性地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对一己利益的坚持。如果对立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的目标、原则、要求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合理的和公正的,并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应该全部抛弃的,这样他们往往会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求,可以想象其结果只能使矛盾更加尖锐,合作无法达成。因此,在良好社会里,人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解决制度,法治的根本作用在于让人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自愿地做出裁决。在人治的情况下,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而在法治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制度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人们在政治中有序地解决其利益冲突。

(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了讨价还价的内部选择。协商机制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制度,更多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

(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从经济管理上看,它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从社会管理上看,它还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乱的重要环节。

22.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

(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什么是政治?

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21.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

22.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义是什么?

答:(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1.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

(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2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3)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二是妥协精神;

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21.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哪些特性?

答:(1)阶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特定的职能性。

22.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含义?

答:(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呀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含义:

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

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

再次,权力是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22.“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2)普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额了公共领城与私人领城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3)善治是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3分)(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1.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22.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学校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3)大众传播工具;(4)社会政治组织;(5)政治符号;(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21.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2.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答:(1)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2)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3)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政治权利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2.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答: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秩序原则;(2)自由原则;(3)平等原则;(4)宽容和理性精神。

21.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答:(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22.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什么?

答:(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22.现代国家的远举原则是什么?

答:(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统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1.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2.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统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1.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神权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2.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2.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答:(1)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政策;(2)通过财政、金融、货币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调节市场,引导社会经济发展;(3)通过经济立法执法等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4)扩大政府社会控制和社会服务功能,维持社会秩序,提供社会福利;(5)优化政府本身的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的法制化和高效化。

21.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答:(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22.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答:(1)暴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操纵);(3)命令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式(灌输);(6)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遏制)。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答:(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22.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1.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2.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21.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2.政治自由主义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政主义原则。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5)司法独立。

21.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

则为限度。

22.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5)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21.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22.政府具有哪些特性?

答:(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1.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2.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权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1)经济市场化;(2)文化世俗化;(3)政治文明化;(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21.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22.政治自由主义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政主义原则。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5)司法独立。

2.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3.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政党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经济市场化;(2)文化世俗化;(3)政治文明化;(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3.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申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良主”;(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2.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3.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1)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拳源,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3.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总会“弃暗投明”,返璞归真;(2)对公共权力也多持肯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偶尔出现“恶政,或“暴政”,那一定是当政者个人品德出了问题,需要整顿,需要思想教育,加强领导人廉洁自律,以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3)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保证选拔最优秀、最可靠、最完美的“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包括哪些内容?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补充资料: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3.诸子百家的政治的研究成果?(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4.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

答:(1)暴力方式;(2)压力方式;(3)命令方式;(4)规范方式;(5)说服方式;(6)奖酬方式;(7)处罚方式。

5.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6.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说客直接对参与决策的议员和行政官员进行说服工作。(2)决策咨询: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不同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顾问,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3)社交活动。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展开公关活动的重要方式就是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在竞选过程中政治社团通过支持候选人的提名、提供政治捐款、协助选民登记、动员选民参加投票等活动,支持对其表示友好的候选人当选或连任。(5)主导舆论:政治社团利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6)非常规方式:政治社团有时候也采用非常规手段或方式实现利益表达,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7.传统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8.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9.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10.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11.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12.自由主义所遵循的原则?

答:(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政主义原则。

13.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答:(1)家庭;(2)学校;(3)大众传播工具;(4)社会政治组织;(5)政治符号;(6)此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14.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15.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16.我国当代宪政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17.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答:(1)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2)由“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3)由“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4)由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18.民主具有什么价值?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终极版 篇4

考研政治选择题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在分数上最容易拉开,考研er一定要重视起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些选择题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的选择题复习有所帮助。

一、识记水平类:

这是选择题中的低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考试分析对这类题的要求做了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此类题主要用于考查再认能力、判断是非能力和比较能力。主要题型有:

1、组合型:

例题1: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2006年多选第25题)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答案为(CD)

2、数字型:

http:///kaoyan/ 例题2: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所得税法>的决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2006年单选第15题)

A、800元

B、1200元

C、1600元

D、2000元

答案为(C)

方法:以上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大致类似。可先将含有明显错误的选项予以排除,那么,剩下的选项就必定是正确的选项。此类题型需要熟记知识点。

3、判断型:

特点:此题型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考生只要记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正确回答出来。

方法: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把题肢与题干联系起来,用记住的知识去挑选正确的题肢。

例题3: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2006年单选第7题)

A、股份制

http:///kaoyan/ B、股份合作制

C、合伙制

D、公司制

答案为(D)

识记水平类是较为简单的一类题型。拿到高分必须熟记知识点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二、理解水平类:

这是选择题中中等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考试中心的要求是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主要用于考查我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主要题型有:

1、比较型:

特点:此题型的题干是两个认识对象。题肢对题干中两个认识对象进行比较后的回答。学生只要记住所学的基础知识,就能正确进行比较,并从比较中识别各个认识对象的特征。其形式常用“不同点是”“相同点是”或“区别是”“联系是”等词语把题干与题肢联接起来。

方法:是把题肢与题干逐一比较,凡符合题干要求的,就是正确题肢。

例题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2006年单选第13题)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http:///kaoyan/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

2、内涵型:

特点:此题型的题干内容多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题肢是对题干的理解,它不仅要求考生了解基础知识,还要求考生理解基础知识,把握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形式多用“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应当这样认识”“是指”等词语把题干与题肢联接起来。

方法: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看它们在内涵上是否一致。内涵与题干一致,就是正确题肢。

例题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2006年多选第28题)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为(A、C)

3、发散型:

http:///kaoyan/ 特点:此题型要求题肢对题干的内容作多侧面、多角度的理解或说明,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理解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其形式常用“正确的是”等词语把题肢与题干联接起来。此类题型是毛概、邓论、时事政治多选用的题型。

方法:凡是与题干有关的正确题枝都可以入选。

例题6:

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有(2006年多选第26题)

A、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C、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

D、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

答案为(A、B、D)

4、因果型:

特点:此题型要求考生回答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题干是“果”,题肢是“因”,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其形式一般用“由于”“因为”等词语把题干与题肢联接起来。

方法: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看题肢是否正确回答了题干要求回答的原因。

http:///kaoyan/ 例题7: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2006年单选第6题)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答案为(A)

三、运用水平类:

考试中心规定考生能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是选择题中的高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主要题型有:

1、事例型:

特点:此题型题干的内容选取现实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实材料,要求考生思考并正确回答材料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或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其形式常用“这个事例说明”、“这表明”等词语把题干与题肢联接起来。

方法:解答方法是首先要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词语,以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然后再逐一把题肢与题干相对照,凡能正确分析、评价材料的题肢,都是正确题肢。

http:///kaoyan/ 例题8:主要在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发生的禽流感于2005年10月扩散到欧洲、中国、中东及美洲等地。一直被认为是传染病“拒入”地带的俄罗斯、乌克兰、克罗地亚、希腊、瑞典和英国等欧洲国家也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世界各国都感到了危机。这一事件表明(2006年多选第33题)

A、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B、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直接导致了这一全球问题

C、协商对话和携手合作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理性选择

D、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答案为(A、C、D)

2、引文型:

特点:此题型与上述材料型的不同,在于题干的内容引用了某人、某文件、某著作中的论断或论述。其余特点均同于材料型。此类题型哲学和毛概中多选用。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副对联形象地讽刺了(2006年单选第8题)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

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A)

http:///kaoyan/ ▶

3、计算型:

例题10: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A、80万,100%

B、40万,400%

C、40万,100%

D、80万,400%

答案为(D)

距离2018考研初试还有60多天,同学们想要了解更多考研资讯、考研复习资料与备考经验,可以搜索文都网校进入考研频道,查看2018考研冲刺课程,咨询专业老师考研相关内容;也可加入到2018文都考研交流群531582433,交流备考经验,寻找研友,共同学习进步。

上一篇:门诊收费处操作说明下一篇:完整的结婚筹备流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