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教案教科版

2024-06-29

九年级政治教案教科版(精选9篇)

九年级政治教案教科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概念,理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懂得只有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觉悟目标:教育学生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立志为两个文明作贡献。

教学重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什么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教学用具:简单电化手段--投影仪。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和实例教学相结合。

学法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求学生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身边或社会上实际问题。

2、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物质文明与经济建设科教兴国与精神文明等。

3、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即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定的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教学过程

1、导入 设计

指导学生阅读引言部分内容并思考:

文登的变化从何而来?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①党的正确政策(改革开放)②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那么,什么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者的关系又如何呢?

2、讲授新课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板书)

一、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含义(板书)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思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①改造对象不同②表现形成不同

2、投影仪出示教学实例:下列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选项有( )①南水北调工程;②兴建青藏铁路;③全民健身运动;④揭批“=”图片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深化]: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南水北调工程,兴建青藏铁路是我们战胜自然所取得的两项伟大的物质成果,是属于物质文明的范畴,那么它有没有包含精神文明的因素呢?

(引导学生看投影仪演示)

①南水北调,兴建青藏铁路需不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后盾?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南水北调,兴建青藏铁路需不需要建设者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开拓精神?如果需要,能说明什么?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板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

1、[深化]:这段话反过来也告诉我们,衡量社会的进步与否,应该有两方面内容:物质程度与精神水平。

2、组织学生讨论,投影仪出示讨论课题:

教学首先是一种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正常开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从中能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教学首先属于精神文明的行为,但它的正常开展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物质条件(如教室、桌椅、教学工具等),所以说: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板书)

1、讲一个笑话:如果你的肚子饿了三天,这时你感兴趣的是一只馒头不是部精彩的电影?

2、引导学生看P104最后一段并思考: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其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①物质文明开拓了人们的认识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

3、投影仪出示教学实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了什么观点?

[过渡]:前而我们学习了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基础作用,下面我们看一下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何作用。(引导学生看投影仪演示)

材料一:夏,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洪灾。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诚,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使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材料二:郑州蝶阀厂为提高经济效益,先后聘请100多名高级工程师为技术顾问,选送30多名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深造,靠着这支科技队伍,创出了自己的产品,1995年创产值1亿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

思考: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两种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板书)教师可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两方面作用。

4、[深化]: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要求我们怎么做?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前面文登市之所以发生了如此变化,就是做到了这一点。

八、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入手,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把两具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课堂练习(附在教学过程 中)

布置作业

1、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要切实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否则经济建设也搞不上去。

问: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为什么?

第二课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涵义、任务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能力要求:使学生能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去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思想觉悟:使学生真正从思想情感上接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并初步形成为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努力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论述范围广,实践中有言行脱节现象,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

学法指导

本框内容比较抽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的论述涉及的范围较广。指导如下:

1、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涵义时,让学生比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其他社会制度下精神文明的不同:基础不同;指导思想不同;核心不同;服务对象不同。

2、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时,要学生理解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时,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具体事例,真正体会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幻灯材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向学生提问,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那么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导入 新课:对,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呢?

2、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先让学生了解一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其他社会制度下精神文明的不同,可提示同学们两者基础不同,指导思想不同,核心不同,服务对象不同,然后请学生来说一说,最后教师归纳后得出含义。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先让学生找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并大声朗诵一遍,然后提问同学们: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向学生提问: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奋斗目标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们的现代化不仅仅是指经济现代化,还包括政治上的高度民主和文化上的高度文明,得出: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资料投影)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台阶,但也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乘机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和平演变”,19,我国发生了一场。问:上述材料表明要把握住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怎么做?学生回答:必须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师归纳: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行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资料投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在一些人中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

问:以上材料表明市场经济存在哪两方面的效应,我们应怎么做?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除了经济和文化建设外,还包括什么建设?

生答:民主政治建设。对,但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必须具备相应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目前我国人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怎样呢?请学生看课本后回答:我国人民的思想文化水平与发展高度民主的条件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发展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有的地方对两个文明建设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和根本任务,特别是学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明白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那么我们就要克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课堂练习:

用本课有关知识分析判断以下两种观点:

甲:我国经济技术文化水平还比较低,我们首先应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再来抓精神文明建设。

乙:我国现阶段,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想和封建迷信活动日趋严重,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能加强,决不能削弱,更不能放弃

九年级政治教案教科版 篇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逐步引导学生在对大量感性材料具体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对感性材料特点和规律的综合归纳, 从中抽象出材料的本质,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概念, 最后再及时加以巩固练习,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例如, 在学习“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时, 教师可根据教材安排, 列举出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 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实例的共同特征, 让学生经过讨论后,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在学生不断补充、完善的基础上,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主动参与了概念的形成过程, 打破了对概念的畏难情绪, 学生不但对实际材料产生了兴趣, 还参与了对具体材料的抽象归纳, 使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得以延续和升华, 能力得以提升[1].

二、通过分析, 把握概念

分析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认清概念的本质特征, 是学习概念的有效方法. 通过归纳得出的概念, 如果不进行分析, 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 助长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 把概念分解为几个要点, 具有化难为易的作用, 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例如, 对“元素”这一概念, 在学习中, 提出了这么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判断: ( 1) 同一种元素核电荷数相同; ( 2)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一定属同一种元素. 通过讨论分析后, 学生能把握住“元素”这一概念的三个要点: ( 1) 相同的核电荷数; ( 2) 一类原子; ( 3) 总称. 同理, “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把握四个要点: ( 1) 一定温度; ( 2) 100克溶剂; ( 3) 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 4) 溶解的溶质的质量[2]. 学生通过分析, 领悟出要把握抽象的概念, 就要突出概念的要点. 他们对概念不再有畏难情绪, 增强了学习化学的信心.

三、深入剖析, 理解概念

如果不深入剖析,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会片面和肤浅, 将概念层层分析, 能使学生全面理解概念的涵义, 避免对概念的认识产生歧义.

例如, 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提出问题: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分子能否保持物理性质? “最小”怎么理解? 让学生在讨论和思考后, 体会到: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并不包括物理性质; 分子再分, 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生成了新的物质, 而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所以说最小[3]. 同样, 对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让学生思考“一种”表示什么意思, 能否用“最小”. 然后总结出: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 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粒子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化成原子, 所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并不是最小粒子.

通过对概念的剖析, 对一些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解释, 学生头脑中一些模糊认识得到澄清, 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

四、进行比较, 掌握概念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 可采用比较的方法, 让学生把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从而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

例如, 让学生比较分子和原子、元素和原子、化合物和混合物等概念, 先找出概念间的本质区别和不同点, 再找出概念间是属平行关系、隶属关系或交叉关系等.

五、理解记忆, 巩固概念

对化学用语虽然需要较多的机械记忆, 但对某些化学用语在很大程度上也可发挥理解记忆的作用. 分析概念, 发现规律, 明确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可以更加巩固对这些知识的记忆.

例如, 把化学式和化合价结合起来, 运用化合价正确熟练的书写化学式. 把典型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结构初步知识结合起来, 通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识记元素常见化合价.

六、融会贯通, 应用概念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 也要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学过的概念, 以便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 20℃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a克,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比较a、b的大小.

( 1) 启发学生先弄清、弄懂固体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 2) 引导学生通过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推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表示为: a g/ ( a g +100 g) ×100%; ( 3) 比较. 启发学生根据化学知识可得出关系式a g/ ( a g + 100g) = b/100, 再通过数学知识分析、比较、判断出a大于b.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 在如何运用概念解决化学问题或解释化学现象中, 经教师的正确指点而豁然开朗, 体验出应用概念的无穷乐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既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又有利于学生运用概念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逐步对化学概念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吴臻儒.主体参与课堂实务[M].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9 (4) .

[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6)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科书指瑕 篇3

一、错误之处

1.教材第2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行中的“般”应改为“船”。

2.教材第53页倒数第3行“吸引物体的”中的“的”字去掉。

3.教材第134页末行注释“①……单位是焦每立方米,符号是J/kg”,其中的“J/kg”应改为“J/m3”。

二、商榷之处

1.教材第9页第二自然段,原文叙述:“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

1kg=103

1mg=10-3g=10-6kg

1t=103kg

笔者认为,按照这种表达的逻辑顺序,上面第一个换算关系式“1kg=103g”改为“1g=10-3kg”较为恰当,因为前面提到的是“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

2.教材第41页倒数第三自然段,原文叙述:“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在教材第56页“摩擦力”节的第一自然段,原文叙述:“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后停止下来,这主要是自行车受到摩擦力的缘故。

对比分析这两段叙述,前一段“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与后一段中的“无论地面多么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后停止下来”是互相矛盾的。

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实际上“光滑”就意味着“摩擦力等于零”,因此教材第56页“摩擦力”一节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无论路面多么光滑”一句删掉为宜。

3.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教材第82页:图13.3~1甲中的文字说明,原文是:“塑料挂钩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能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脱落。什么力量把它压在光滑的墙上?”教材中此处文字说明进行如下修改为妥:将“塑料挂钩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一句中的“光滑”二字去掉,将“什么力量把它压在光滑的墙上”一句改为“什么力量使它不下掉。”

为什么呢?真的是大气压压住吸盘使之不下掉吗?

静止在墙上的吸盘受五个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吸盘受一对平衡力:大气压力和墙面对吸盘的支持力;在竖直方向上,吸盘受竖直向下的自身重力和挂物的拉力,这两个力与墙面对吸盘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平衡。五力作用下吸盘保持静止状态。若墙面是光滑的,即墙面对吸盘的摩擦力为零,此时无论大气压力多大,吸盘在竖直方向上只受自身重力和挂物的拉力,这两个力都是竖直向下的,吸盘是不会平衡的,因此会掉下来。

由此可见,吸盘能够在墙上不下掉的本质原因并不是大气压将其压在墙上,而是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墙上,使吸盘与墙面之间产生了一个较大的静摩擦力,从而使吸盘处于平衡状态而不下掉。

4.同样地,教材第82页中倒数第7行,也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进一步实验:图甲中如果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入吸盘和光滑的墙面之间,与外部压力平衡,吸盘便不可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这几句叙述还是继续误导学生认为吸盘是被大气压压在墙上不下掉的,这样修改为宜:“我们可以进一步实验:图甲中如果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入吸盘和墙之间,与外部压力平衡,使吸盘对墙面的压力为零,从而使墙面对吸盘的摩擦力为零,吸盘便不可能贴在墙面上”。

再就是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中第1行“放在光滑水平板上”改为“放在较光滑水平板上”比较妥当。

5.教材第41页图11.5~3(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中,小车在三个不同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书中是:在毛巾最近、其次是平板玻璃、最远是木板表面,笔者认为应是:在毛巾最近、其次是木板表面、最远是平板玻璃。

6.教材第60页倒数第1行“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把词句这样修补会更好一些,即:“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因为在前边讲力的平衡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平衡状态,那么在杠杆平衡中补上“匀速转动”,这样这两部分知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显而易见,便于知识的联系性和系统性,也便于老师与之比较讲述这部分知识。

7.教材第95页第7行“当水舱充水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时”改为“当水舱充水,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时”为宜。

8.教材第104页第4行“在实际中人们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往往还不得多做些功。”其中的“还不得多做些功”改为“还不得不多做些功”为妙。

9.教材第111页重力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教材第112页弹性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将弹性势能概念中加上一标点符号即:“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这样两个概念前后一致起来,会更好一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4

这节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介绍了四位科学家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然后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这是初、高中知识相衔接的一节课程。学生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以教材中有关“力是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运动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理解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思考、推理过程,学习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实验方法。在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学习上,注重知识的理解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积极性,本课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模式组织教学。

二、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运动的起因是什么

(一)学生阅读历史的回顾并找出四位科学家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

这块内容中有些知识点学生是已知的,也有未知的,但学生都看得懂,所以就由学生来完成,同学们相互补充,教师只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现象:在平路上人推车,车才能运动,人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

2.伽利略:水平面上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摩擦的作用,如果没有摩擦,水平面上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一速度运动下去。

笛卡儿: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即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二)问:以上四位科学家每一位都把人类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试分析每人推进的一步体现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贡献?

教师通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指明学生要探究的内容与方向,具体由学生们合作完成,教师只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

a)亚里士多德的贡献:通过直觉的观察提出问题为科学家的研究确立了课题。

b)伽利略的贡献:(1)伽利略发现了不易直觉的摩擦力,改变了亚里士多德根据直接经验得出的直觉结论提出运动不需力维持;(2)思维代替直觉认识宇宙。

c)笛卡儿的贡献:(1)明确匀速直线运动;(2)指出速度改变是有原因的。

d)牛顿的贡献:(1)推广到一切物体;(2)提出静止;(3)明确力的作用。

关于谁的贡献大,学生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教师也无需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但是通过对物理学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对四位科学家贡献的探究,它将有助于学生了解物理学家认识和发现物理定理、定律的基本方法。从而“以史为鉴”,培养他们以物理学家认识世界本来面目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在一定意义上,通过对规律认识的历史的还原,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这是设计此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

在该块教学内容中学生未知的是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教师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采用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具体可如下操作。

提问:伽利略用什么方法证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呢?

演示说明:设置一个向下的斜面,再圆滑地连一个向上的斜面。然后拿一个小球放在斜面某点上,由静止运动下来,它将冲上另一斜面。

教师设疑:它能“冲”到哪里,它能回到原来高度吗?如果光滑,结果怎样?

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验发现,它升不到原来的那个水平高度,这是因为摩擦较大。若换一个摩擦较小的斜面,可以看出,它就较接近那个水平高度。若摩擦越小,就越接近。这是实验事实。科学推理:依据这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然后沿着摩擦力越来越小的发展趋势,去科学推理──假如摩擦非常非常的小、以至于没有摩擦,那小球将非常非常接近──以至于达到原来水平高度。这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情景,即小球沿着光滑的斜面总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教师指出“假设”两个字用得很好,它对物理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其结论的得出符合逻辑。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倾角越小,小球为达到原来的高度所通过的路程就越长;倾角越小,通过的路程就越长。然后,我们再去科学推理,假如它最终成为水平面,那小球所通过的路程也就无限长,只能沿着水平面继续运动下去。

教师总结:“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实验,但它不等同于科学实验。真实的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而“理想实验”则是一种思维活动,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并指出理想实验是以真实的科学实践为基础,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了更深入的抽象分析。理想实验是以正确的逻辑法则为依据的。它是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三)演示气垫导轨实验

气垫导轨实验是学生未知的实验,所以采用的方法是由师生共同操作完成,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装置的特点,由学生来推动气垫导轨上的物体,观察它的运动,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让学生们仔细阅读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思考定律包含的几层含义

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能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所包含的几层意思。定律的理解是未知的,但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们相互讨论、自主探究、教师补充共同完成下面的三层含义。

1.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者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阐明了力的科学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揭示了物体普遍具有的属性──惯性。

九年级政治教案教科版 篇5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郭小忠

●【教材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及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与九年级课本知识联系密切,这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时政热点非常感兴趣,但忙于应付中考,忙于作业,没有时间去了解重大时政资料,更难于运用所学知识系统地分析这些重要的时政热点;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难于应付中考。因此,老师应准备充分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分析一年来最重要的时政热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了解中国国际地位作用日益提高的事实;理解“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道理。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具体事实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学会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全球化观念和国际意识,勇于担当历史和民族所赋予的责任。

教学重点:

中国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难点:

青少年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策略】采用学生活动,情景设计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及多媒体等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等活动,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感悟、理解知识。老师结合提纲精讲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

●【教学过程】 【体验导入】

图片导入课题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感受中国的力量,)*朝韩延平岛炮击事件后中国的斡旋;朝核六方会谈中国的作用 *中国加入《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中国出口强劲带动了亚洲经济; *“中国文化年”在法国成功举办; * 中国医疗队在非洲概况; 学生观看照片并交流。

问题: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直观了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重要作用,调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为下一步教学作铺垫。)

【参与感悟】

教学环节一:列举事例 课堂交流

(课前先布置,学生分组搜集世界舞台中的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这三个主题的重要资料)

问题:请你列举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进行的努力。

教师: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高举和平、合作和发展的旗帜,在国际社会中履行着一个大国的责任,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分组课堂交流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的努力。

(1)中国派遣维和部队完成联合国的维和任务。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1450人参与维和行动。

(2)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地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

(3)中国制定了裁军和军控方面的政策,对国际安全做出承诺,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裁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所负的国际责任以及中国对世界和平的关注和关心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交流与师生的共同总结,认识了解中国为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加强学生对中国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的全面认识;让学生多动手,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实分析问题的方法,达到了承上启下目的)教学环节二:案例分析 中国为世界经济所做的贡献

1.呈现袁隆平的照片,学生观看照片并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的故事。2.呈现下面的资料。

温家宝在第六次亚欧首脑会议发表了题为《加深亚欧合作 共同应对挑战》讲话摘要 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2005年5月,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旨在为世界消除贫困事业作出贡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分析讨论回答)

上述材料说明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为世界范围内缓解和消除贫困做出了贡献。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明白事理:让了解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从而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环节三:中华文化独具魅力

学生观看幻灯片中的图片,交流各自的看法。

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事实。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加深了解中国文化发展对世界影响的重要性。)教学环节四:分组讨论交流

青少年如何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课前先布置有关事项及要求,可从一热点事件入手分析,)

师生共同归纳:

1树立平等、开放、关爱的国际意识好,关注世界和平。2学会接纳、尊重不同的文化,相互理解和彼此沟通。3对世界和人民有更多的爱和关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己对世界和平和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树立国际意识和全球化观念。)

教学环节五 归纳提高 课堂小结(由学生来归纳)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了解了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使我们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及理解和懂得自己对世界和平和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要树立国际意识和全球化观念。(设计意图:体现归纳总结的生成性,突出其自然性。)教学环节六 诗朗诵(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带着情感集体朗诵课文中的诗《和平颂》(设计意图:情感体验和升华。)

●【板书设计】

一 中国为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政治军事)二 中国为世界经济所做的贡献 三 中华文化独具魅力

四 青少年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拓展延伸】

你从我国大力无私援助闹饥荒的“非洲之角”而西方列强却大肆在利比亚制造人道主义灾难中想到了一些什么?(下一堂课班上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十分关心的热点事件,帮助学生提高、升华、延伸所学知识和道理,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辩论赛中的表现从参与积极性、论据充分与否、辩论技巧等方面按好、中、差进行评价,并记入学生平时成绩记录单。

2、设置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教材中的辅助材料,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系统分析当前国内外的一些时政热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并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思考问题、分析解答时政热点的一些重要观点和方法,具有时效性。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又形象具体地展示了一些重大时政资料,有助于引导学生关心世界、热爱祖国、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九年级政治教案教科版 篇6

(三)学习目标

1.综合运用电学相关知识解决串并联电路中有关电功率的较复杂的问题。2.比较熟练地掌握解决电学问题的分析思路,掌握初步的解题技巧。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列出所有的电学公式。

2.完成下题,并写出解决较复杂的电学问题分析思路。现有一个小灯泡,其上标有“6V3W ”字样,一个输出电压为9V 的电源,需要怎样连接一个多大的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工作?

3.R 1标有“5K Ω10W”,R 2标有“10K Ω5W”,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其电功率之比为(),如果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其电功率之为(。

A.1∶2 B.2∶1 C.4∶1 D.1∶1

二、尝试学习

1.如图所示的电路.电灯L 上标有“12V 3W” 字样,滑动 变阻器上标有“12Ω 2A” 字样,当滑片P 置于a 点时,灯L 正常 发光,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 移动到b 点时电灯L 的实际功率。

2.如图2所示电路中,小灯泡 L标有“2.5 V, 1 W”字 样,电阻 R为5Ω。当开关S 闭合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则电源电压为 V,小灯泡电阻为 Ω,电流表 示数为 ______A。课堂学习

1.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为6V,R 1是滑动变阻器,其

调节范围是0~20Ω,R 2为一个阻值等于20Ω的定值电阻,调 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R 2消耗的功率()(多选)A、最大值为1.8W B、最大值为0.9W C、最小值为0.9W D、最小值为0.45W 2.两个灯泡, L 1标有“6V3W” 的字样, L 2没有标记.测得 L 2的电阻为6Ω, 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某一电路中, 它们均能 正常发光, 那么该电路两端的电压和L 2的电功率分别是多大?

[及时练习1] 把标有“6V, 2W” 的灯L 1和标有“12V, 8W” 的灯L 2串联在某电路中,要使其

中一灯正常发光,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多大? 图 2 2.在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灯L 上标有“6V 3W ” 字样。当开关S 闭合时,L 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求:

(1)通过灯L 的电流;(2)电阻R 2的功率;(3)在10s 内,电流通 过整个电路所做的功。

3.如图,是一种电加热器的内部线路图,这种电加 热器按功率从大到小有几个档位?其开关的连接情况分 别是怎样的?

[及时练习2]CFXB系列“220V 1100 W”电饭煲的原理图如图20-13所示,它有高温烧煮挡和焖饭、保温挡,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 进行调节,R 0为电热丝。当开关S 接高温烧煮挡

时,电路的功率为ll00W,当开关S 接焖饭、保温挡时,电路的总功 率为22 W。

(1电饭煲在高温烧煮挡时,开关s 应与哪个触点连接?(2电热丝R 0的阻值多大?(3当电饭煲在正常焖饭、保温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 焖饭、保 温10 min,电热丝R 0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当堂检测

1.家庭电路中接入电炉后,过一段时间发现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跟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却不怎么热,关于其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炉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得多 B .铜导线外有绝缘皮而电炉丝没有

C .通过电炉丝的电流比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大得多 D .电炉丝的比热容比铜导线的比热容大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4.5 V 不变,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6 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至中点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4 A。求:

(1)小灯泡L 两端的实际电压。(2)小灯泡L 消耗的实际功率。

(3)假如小灯泡L 是额定电压为“2.2 V”、“2.5 V”、“3.8 V”中的一个,估计小灯泡L 的额定功率在1.2 W以内,闭合开关S 后,移动滑片P 到适当位置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9所示。试判断小灯泡的额定电流,并说明理由。

3.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表A 1示数为0.6A,电流表A 2示数为0.8安,L 是标有额定功率6W 字样的小灯泡,刚好正常发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电阻R 消耗的功率为3.6W B .电源输出功率为4.8W C .电阻R 的阻值为10Ω D .小灯泡L 的额定电压为10V 4.小明家新购置一个电饭锅,其铭牌如下表所示,表格中的额定功率均是指电路的总功率,电路原理简图如图10所示,图中的S 1是电源开关,S 2是加热、保温转换开关。小明在一次煮饭的过程

中,同时闭合开关S 1和S 2,通电15min

后,开关S 2弹起断开,电饭锅进入焖饭 保温工作状态,再经过10min 后,锅内 米饭完全煮熟,开关S 1断开。试计算:(1)在这次煮饭的全过程中,电 饭锅消耗了多少电能?

(2)R 1和R 2的阻值分别是多大?

5.如图14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3V 保持不变,R 2=3Ω,小灯泡L 上标有“3V 1.5W”的字样。(1)当开关S

1、S 2都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3A,求R 1的阻值和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2)当开关S

九年级政治教案教科版 篇7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漫画《拒载》中的行为启示我们()

①社会上有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②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③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④应自觉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发表的主题为“2025年非洲粮食安全展望”的研究报告预测,20年后将有4 190万名非洲儿童每天要过食不果腹的日子,比现在多330万。而这种状况在布基纳法索、尼日尔、索马里、苏丹等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将会更为严重。这说明()①很多少年儿童生活在困境中 ②这些儿童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 ③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 ④所有的未成年人都属于弱势群体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3.漫画中这种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因为()

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②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 ③人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④人格尊严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既是按摩师又是软件开发师的杨加昌12岁那年的一场爆炸让他失去光明。但他没有因此而颓废,而是努力学习。2004年开始,杨加昌先后进修中医推拿和临床理疗法,从事理疗工作,自学Windows系统软件开发。成立了梅州市振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他被评为2016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杨加昌的事迹主要说明了()A.残疾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B.人格尊严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C.一些身处逆境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平等的真谛,捍卫了生命的尊严 D.全社会都在关爱弱势群体 5.下图漫画中的做法()

A.能够实现绝对的教育公平B.是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表现

C.是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的表现 D.能够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6.[2017·衡阳]国务院关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指出:“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维护公平的重要性在于()

①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②教育发展需要绝对公平③公平体现着人们对权利的尊重 ④公平能为个人发展提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下图漫画《脱贫致富》中的举措()

①能够实现全国人民同时富裕的目标 ②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全国各级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了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等34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共依法宣告3 718名被告人无罪,受理国家赔偿案件16 889件,赔偿金额69 905万元。这表明()A.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我国依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C.正义的制度能够实现绝对公平D.公平正义能化解一切社会矛盾

9.国家《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印发,提出到2020年,实现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这一举措能够()①保证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上大学 ②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拔掉穷根 ③治贫先治愚,不让贫困代际传递 ④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17·青岛]近年来,青岛市采取教师城乡轮岗交流、“强校+弱校”等措施,使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居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首位。青岛市的举措()①缩小了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②从根本上解决了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③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④为学生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供了机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关注弱势 追求公正。

材料一 2016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也是第24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在脱贫攻坚领域,我县取得的了优异的成绩:经过37年的努力,我国7亿多农村人口实现脱贫。

材料二 2017年2月8日,因遭遇客车事故,张某、王某夫妻离世。其未满12岁的子女小张从此变成了孤儿。2月9日当地党和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帮助小张的具体方案,确保他像其他孩子一样顺利完成各阶段的学业和健康成长。

(1)“小张”这样的群体属于社会的什么群体?请说出这种群体的主体有哪些?

(2)是什么原因使“小张”成为这种群体?

(3)联系材料一、二,党和国家重视扶贫工作、当地党和政府对小张的解决方案,说明了什么?

12.从2003年起,杭州图书馆就开始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至今已有10年。他们对乞丐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把手洗干净再阅读。不少网友对杭州图书馆的做法赞叹不已,称其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1)杭州市图书馆馆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些方面的内容?

(2)请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评析杭州市图书馆的这种做法。

13.[2017·嘉兴]互联网是人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有效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班级建立 QQ 群,通过“群公告”公布“一周班情”。为同学们了解班情、讨论问题、建言献策提供了人人参与、畅所欲言的平台,促进了班级良性发展。

(1)联系材料一,指出 QQ 群的建立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2017年3月29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一时成为广大市民“网上议政”的热点话题。在一片点赞声中,也出现了吐槽、谩骂等不和谐声音,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教育”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正确地行使“网上议政”的权利。

(3)有人说,我国城市网络普及率是农村的740倍,不少农村家庭买不起电脑,所以,公平地行使“网上议政”的权利是不可能的。请运用公平正义的相关知识,就公平地行使“网上议政”的权利,谈谈你的认识。

14.[2017·安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2月16日教育部等6部门在联合印发的《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保障贫困家庭孩子都可以上学,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材料二 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区、市)比例达到95%,建成覆盖城乡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1)“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有利于保障学生的什么权利?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对待这一权利?

(2)为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党和国家近年来采取了哪些举措?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老人和孕妇属于弱势群体,但他们具有平等的权益,而拒载的行为反映了对处于不利地位群体的歧

视,侵犯了他们的权益,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C。

2.D [解析] 在一些不发达国家,有很多少年儿童生活在困境中,疾病、失学、贫穷、战火等是导致他们困境的原因。①②③均为正确答案,④观点太绝对,排除。故选D。

3.A [解析]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因此要尊重人的平等权,而不能以金钱、地位的差异来决定人的尊卑,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绝对,排除。故选A。

4.C 5.D [解析] 漫画中小升初摇号,不分学习好差,一律参与摇号,体现了公平原则。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没有绝对的公平;B说法错误,没有侵犯受教育权;C说法错误,这是公平的表现。故选D。

6.B 7.D [解析] 由漫画描述得知,图中举措全面实施,这一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正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②③④正确,而实现各族人民同时富裕,是错误的观点,排除含有①的选项。故选D。

8.B [解析]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体现。题干中全国各级法院纠正冤假错案,体现了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不合题意;C说法错误,没有绝对公平;D说法错误,过于绝对。故选B。

9.C [解析] 题干中的举措有利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拔掉穷根,治贫先治愚,不让贫困代际传递,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②③④正确;①太绝对,排除。故选C。

10.C 11.(1)①小张属于弱势群体;②弱势群体的主体是农村贫困人口和收入水平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市居民。(2)意外事故(车祸)。

(3)关注、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和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和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全面小康的建成;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等。

12.(1)平等;公正。

(2)①道德角度:杭州市图书馆不拒乞丐的做法是正确的,是对乞丐这些特殊读者的尊重,做到了平等待人。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在人格上,乞丐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有做人的尊严,不容轻视;②法律角度:杭州市图书馆的做法是正确的,是尊重乞丐的人格尊严权。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金钱、地位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生活中,我们应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3.(1)为学生平等、民主地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了便捷条件。

(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侮辱诽谤他人。(3)①公平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是相对的。只有逐步改善社会条件,才可能使城乡居民公平地行使“网上议政”权利;②公平的获得需要正义制度的支撑,正义的制度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为公平地行使“网上议政”权利提供物质条件;③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4.(1)受教育权。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认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立志报效祖国;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增强终身学习能力等。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第四单元教案 篇8

材料一: 11月10日,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法院对天门城管打人致死案作出判决,分别判定城管孙代榜、熊巍、鄢志明、胡落红等人有期徒刑6年、5年和3年,至此,震惊全国的“城管打死人案”落下帷幕。此案中,魏文华因用手机拍摄孙代榜等人与村民冲突的场面而被孙代榜等人活活打死。

材料二:月20,第五届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为保护乘客财产安全与歹徒英勇搏斗的河南省新乡市运输公司驾驶员谢启民、奋不顾身抢救交通事故人员和财产的焦作市云台山旅游车队司机闫云楠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司机”称号。⑴材料

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⑵请你结合材料谈一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解析:这类试题在中考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大,它侧重考查理解能力,是考查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题型。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然后回归教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这是两则一正一反的材料,材料中人们的行为不同,则导致了结果的不同。然后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运用相关课本知识谈出自己的实际做法即可。

2.在当今社会繁荣进步的同时,我国也存在着不少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社会各界和全体人民长期努力,共同奋斗。近年来,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物,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国存在哪些上述材料中所指的“社会问题”?(至少两方面) (2)请简要写出让你感动的富有责任感的两个先进人物的事迹。

(3)为了倡导同学们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光明中学初二(1)班团支部决定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你把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负责任能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负责任能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如果人人都能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人们之间就能获得更多信任和自由,从而营造出更好的社会氛围。为此,我们倡议:

中考链接】

一、情景分析

1. 中学生小逸在公交车上看见小偷企图行窃,问母亲该怎么办,母亲赶紧说:“千万还要管。”眼见小偷就要得手,小

逸感到很气愤,大声顺道“有人偷钱包!”小偷没得逞,溜下了车。 你如何看待小逸的行为?

二、价值判断

2.国家队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有利于社会公平。

判断:理由:3.小丽投票选举曾经批评自己不认真值日的小林担任班级卫生委员。

判断:理由:4.在学校里,青少年的身份是学生,因此,学习是青少年在学校生活的唯一任务。 判断:理由:

三、生活实践 材料一: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为每个人提供就业机会;推行希望工程和在中小学实行学杂费全免政策,让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开展农民工工资追讨专项治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实行全民医保、低保等制度,保证每个人都享有医疗、生活的保障。

材料二: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只有拥有更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力改善民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反过来,只有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实现较大程度的和谐,才能更好地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科学发展。

(1)结合材料一,你怎样理解“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学目的,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认真批改作业,搞好单元过关,将教学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四单元,是在上学期所学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力学的有关知识。如,家庭用电、电能、材料等。这些知识是上学期电学知识的延续。再通过本学期知识的学习学生才会对力学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这些知识既是基础,又是桥梁,作用非常重要。另外,本学期教材中渗透的某些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很有指导意义。

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要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物理学习需要的潜在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这就需要创造问题情境,特别是要注意每个课开始的课题引入。教师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或简炼的具有强烈启发性的语言,在上课的开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物理课教学。绝大部分同学对物理有一定兴趣,但不够浓厚,对上学年知识的理解、掌握由于放假等原因已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一些基本物理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本学期准备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措施,注意加强优等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促进中等生的整体进步。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要特别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挥究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

(5)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优化创新能力,让物理教学充满新的活力;营选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品质;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创新灵感。

(6)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物理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等特点,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践的技能技巧。

(7)提高自身素质。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研水平,做到表达准确,板书简洁,操作规范,教法创新,使自己的备课、教课、说课、操作、写作等水平不断提高,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方法措施

1、搞好“模式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2、悉心钻研教材,以深入了解学生为一手资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3、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向45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课余负担。

4、搞好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5、认真设计、精心批改作业,把作业落在实处,抓在手上。搞好单元过关,把单元过关当做提高质量的重点措施来做。

6、抓好尖子学生,为各种竞赛和升学打好基础。

7、抓好后进生,提高及格率。

8、做好课外辅导,堵好教学中的漏洞,提高教学质量。

9、搞好物理兴趣小组,提高学生兴趣。

上一篇:来自寓言故事成语下一篇:开停车管理制度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