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2024-05-29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精选5篇)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篇1

地震防护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成因,知道地震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灾害。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让学生明白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教育学生在困难中要学会关爱,学会互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地震资料,知道地震成因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践探究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本课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图片动画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教师通过有关地震新闻,引出问题: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它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教师总结:了解地震的特点,尤其是地震的前兆,并在地震来临时,选择合适的避险方式,掌握一些自我救护的方法,就能把地震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

(二)发展阶段

1、原因和危害

(1)、学生汇报关于地震形成的原因相关资料。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形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烈,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2)、学生汇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如:摧毁公路、铁路、桥梁、水坝、楼房、伤害人和动植物等。(电脑演示说明)

(二)如何科学防护

(1)教师介绍大地震来临时是有些征兆的,如地面颠动,人站立不稳,出现地声、地光等。从地震发生到房屋遭到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时间,如何利用这十几秒钟来进行科学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A、在公共场所避震 B、行走在路上避震 C、坐在行驶的车上 D、在楼房内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汇报方法。

(2)以学校生活为例,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地震来临时如何进行科学防护。

遇地震,先躲避,在桌子边上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预防踩踏记心里。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3)地震后如何自救和互救

(4)考察校园的不同区域,确定地震来临时避险的最佳位置和可以安全疏散的通道,把潜在的危险及状况标记在学校的平面图上。在此基础上,分小组设计不同区域安全避险、紧急疏散的方案和路线图。

学生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法进行演练。

(5)演练结束,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评价找出不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互助精神。

(三)教师总结,以演习结束活动。课后拓展

课后讨论交流在家庭、公共场等如何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防护。

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手脑并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获得相应的技能。

2、在设计与制作活动中,开会学生的创造潜力,产生多元的设计构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激发学生参与设计与制作活动的兴趣和对成功的渴望。教学重点:分析不同场合的标语特征,设计新颖独特的警示牌。教学难点:编写警示标语,制作警示牌。教学准备:收集学校的警示标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学校哪些地方已经有了警示语?那些地方还需要设置一些警示语?课前,同学们都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收集了吧。

“节约用水”、“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大声喧哗”、“爱护草地”“小心玻璃”

“禁止吸烟”等等。

良好的校园环境靠我们大家来维护,请同学们也来参加这项有益的活动吧。

二、发展阶段

1、制定计划

活动主题:设计制作校园警示牌

制作工具:图纸、彩笔、美工刀、卡纸、剪刀、颜料 活动过程:收集警示语

对校园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内容

设计警示标语

制作警示牌

制作步骤:画出草图、电脑设计、确定大小、制作底牌、绘画、着色。

注意的问题:有警示语的地方不要重复

警示语语言简洁,有警示效果

制作警示牌选择的材料要经济耐用,易于制作。

2、收集标语

爱护公共设施(社区)保护环境(垃圾箱上)珍惜资源(洗手间)遵守交通规则(马路边)提倡举止文明(商场门口)

3、警示标语的特点

用词简练,幽默诙谐,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针对性强,让人一看就知道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形式多样,具有艺术性。

体现人性化,语言亲切,易于被人们接受。

4、制作警示标语牌

针对学校不同区域的需要,开始分头设计警示标语。A、修改草图,确定标语 B、选材,泡沫板,卡纸

C、动手制作:把图纸贴在泡沫板上,沿轮廓画出切割线,然后用美工刀进行切割。底板制成后,按照图纸把图案画在纸上,涂上颜色,再把警示标语用美术字写在图案上或者贴在图案之上。

5、总结与交流

设计制作警示牌的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对这次的活动进行总结和交流。

课后拓展

尝试在家里设置一些警示标语。

水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考察访问和成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让学生了解水在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树立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树立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相关资料的收集、调查与访问。

教学准备:活动记录本、资料夹、收集了解相关资料、文具盒、相机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请同学们回答课前思考三个问题,并寻找相关答案或资料:

1、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水覆盖着,为什么还会这么缺水呢?

2、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和城市有哪些?为什么缺少?

3、我家一个月或半年的用水量是多少?

二、发展阶段

1、让学生欣赏教育短片,并思考: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水覆盖着,为什么还会这么缺水呢?

2、根据课前的了解,进行小组交流后,再请同学在全班面前说一说。联合国就世界水资源作过调查分析,认为就全世界淡水资源而言是极其有限的,淡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是一个7 0 %的面积由水覆盖的蓝色星球,水的总储量约为1 3.6 亿立方公里,但其中9 7 %为苦涩的海洋咸水,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和饮用的淡水只占了3 %左右。然而在这3 %左右的淡水中,约有2.6 6 %是人类难以开发利用的两极雪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现在的人类社会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相当于淡水资源储量的0.3 4 %。根据现代科技手段分析调查显示,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地球,有1 / 3 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用水的水平,地球上5 3 亿人口中有约3 4 亿人平均每人每天只有5 0 升水,有近7 0 个国家(地区)严重缺水。面对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人为的浪费、污染、过度开采等,又使淡水资源危机日趋严峻。

3、那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和城市又有哪些呢?请有收集到同学说一说,大家一起了解了解,并把所了解的资料列成表格(教材P19)。

我国缺水严重的地区有:

A,西北地区【西北五省:新疆,甘肃,山西,陕西,宁夏】 B,华北地区【河北,京,津,唐】

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因为这个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浪费严重,降水年变化范围很大。

西部干旱地区约有一千三百万人口严重缺水。缺水成为甘肃、宁夏大部分地区贫穷的直接原因,能让孩子喝上一口净水、洗个澡,是那些地区众多母亲的奢望。

据水利部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

4、现在水资源这么短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自己平均一个月/一天要用多少水?如果按你的用水量计算,全国一个月/一天要用多少水?

请同学们分小组制作一个统计表,看看本小组同学的用水情况。通过这个统计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水在我们生活中的份量,以及思考:我有没有浪费水?我是不是还可以再节约一些水?

四、课后调查思考:

1、我们厦门人均用水量是多少?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哪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严重缺水的城市?

2、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存在浪费水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措施?

五、说一说,评一评:看一些社会上浪费水的现象,你有什么感想?假如你碰到这种事,会怎么做?

六、把课前调查到的浪费水的现象进行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全班总结,并列表统计,并找出问题所在(教材P22)。

七、观看一些节水案例后,小组讨论:节水方案

八、我们在行动:倡议书,宣传日,从我作起,带动影响周边的人。

九、收获感想

通过本单元的主题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写一写,说一说。课后拓展

从不同方面,进一步对水资源进行研究。

爱护我们的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身边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让学生经历访谈、调查、上网等方式搜索资源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近视的问题,引起学生对眼疾问题的重视,形成“爱护眼睛 保护视力”的意识。

3、让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近视的危害,学习有关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知识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调查统计的方法。教学准备:活动现有的资源分析。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激趣导入,引出探究主题。

师:从学生近期体检表中有关所患疾病的一组统计数字入手,引出“爱护眼睛 保护视力”的主题。

2、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提问。

生:围绕“爱护眼睛 保护视力”的主题把自己最感兴趣或最想了解的问题在论坛上发布。

师:主导教师在巡堂中了解学生思考提问情况,帮助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副导教师通过论坛和学生沟通,及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一些独特的问题。

3、提出选题要求,分组定题

师:小结学生提问的基本情况。并指出确立小组探究主题的基本要求:能

够在3-4周内利用身边的资源独立或者合作完成;解决的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作用。

生:通过论坛或者面对面的交流,考虑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成立探究小组。然后确定小组探究的问题并给自己的小组取组名。最后,以小组名义将确定的的课题发布在论坛上。

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定题活动,重点指导学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分组。

二、发展阶段

(一)制订方案、准备探究

1、学生制定探究计划。

让学生分组在探究型课程学习网上或者纸上制定探究计划。

2、指导学生制定可行有效的计划 在已有探究计划的基础上,交流计划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指导学生根据以前学到的调查、访谈技巧,分组制定详细的调查、访谈计划,教师重点指导问题的细化和访谈、调查等活动的步骤。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根据计划开展探究活动,对身边的人进行调查/访问,收集有关资料。

指导教师分工(每人跟踪几个小组)关注、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并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注意随机激励学生。

2、集中交流收获体会。在活动进行几天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将学生集中,各小组互相交流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教师对前期典型问题作面上的指导。

3、继续分组自主探究活动。

(三)整理资料、制作成果

1、提出成果的要求(1课时)(1)小结学生的过程表现情况。

重点点评学生的探究热情、合作参与的态度表现。(2)强调制作成果的要求

①内容充实,能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②要有自己的结论、收获和体会;

③选择适当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

(3)指导学生在组内讨论,准备怎样整理资料、制作成果。

2、分小组整理资料、制作成果。

生:学生分组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参考成果制作要求制作成果。师: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并适时鼓励学生。

(四)成果汇报、自我展现

1、小结:学生制作成果情况,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

2、提出汇报建议。

(1)汇报你们的研究的是哪个子课题。

(2)汇报你们是怎样研究的,例如:怎样分工、怎样开展活动、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有什么难忘的体验和经历?有何体会或收获?

(3)汇报时语言表达清楚。

3、各小组做汇报准备

4、小组汇报,集体评议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交流,重点评价学生的合作情况、资料的分析整理情况。

(五)活动小结、总体评价

1、完善成果:根据成果汇报的意见,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成果。

2、展示成果:将完善后的优秀成果象全校展示汇报。

3、小结、评价

通过展示活动和汇报情况,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作品。然后教师进行小结,并给优秀小组发奖鼓励。

三、活动成果设计

预期学生成果的形式大概会有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调查报告、倡议书、动画、手抄报等几种形式,展示形式将以集中为主,让每一组轮流展示成果,在此基础上向全校公开展示优秀的探究活动和作品,让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评价。

课后拓展

我们了解了眼睛的重要性,知道近视的危害,看看有哪些还可以进一步研究。

生活中的广告

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设计广告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在调查活动中,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在设计广告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广告的作用,了解广告的种类和特点,学习广告设计制作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调查、访问,收集古今中外各类广告及相关资料(含书籍、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等)并进行整理、分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广告。

教学准备:广泛收集优秀的商品广告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则,作简单的赏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题 同学们,课前你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展开了调查,相信大家一定收获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分解出一些更具体的主题。我们先来个热身游戏——“猜一猜”。(多媒体课件:师出示优秀广告语,学生猜商品、相机广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广告语的表达艺术。)

(二)共享成果,分解小主题

1、有谁也收集到了一些有趣的广告语?

2、生多种形式展示收集到的优秀广告语。提炼主题一:广告的表达艺术

3、还有谁有收获呢?

4、生汇报自己就“广告”开展的调查采访问卷,展示各类广告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并谈论发现的问题。

提炼主题二:广告的种类与特征

5、有谁收集到了不一样的广告?

生展示中外可口可乐的广告,并分析中国广告与国外广告的区别。提炼主题三:中外广告探趣

6、听说我们班最近流行一个关于广告的笑话对吗?哪来的?(手机短信广告)

学生生表演小品

这么精彩的表演,谁导演的?

学生围绕“广告”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发表不同的意见。提炼主题四:广告的利与弊

7、还有谁想上来一展身手? 展示古代广告:“三碗不过冈”以及广告的演变史。补充第三个小主题:古今中外广告探趣

8、欣赏了这么多优秀的广告,你们又这么聪明能干,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个广告?想为谁打广告呢?

提供情景:任选其一:为母校、为奥运、为厦门拟一条广告。反馈交流,评出“最佳创意奖”。

(三)总结课堂,分组实施

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探讨,分享彼此的成果,提炼出了这样几个小主题,接下来我们围绕这几个主题,自由分组,制定方案,开展活动。

课后拓展

我们可以把我们设计的公益广告放置在合适的公共场所。

欢欢喜喜过春节

教学目标:1.体会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2.在春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活动的新鲜事,有趣事。3.学习收集与春节活动相关的资料。

4.学习在人多拥挤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5.表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教学重点:学习在人多拥挤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

教学难点:学习收集与春节活动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能充分运用这些资料。体会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教学准备:1.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收集有关春节的图片资料(如窗花、对联等),收集反映春节内容的工艺品和服饰等。

2.向父母或其他人了解各个地方的人们是怎么欢度春节的。

3.教师收集、拍摄能反映本地生活实际的类似庙会的录像(集市、舞龙灯等),收集红灯笼、彩球、糖葫芦、小面人、风车等庙会常见的物品。

4.布置教室:请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春节的图片资料(如窗花、年画、对联等)用于布置教室,营造新年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出示小兔贝贝并播放画外音)。“大家好,很高兴又见面了,今天的教室布置得真漂亮,小朋友的脸上个个喜气洋洋,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呢”?(齐声高兴地喊:过新年)。

高兴吗?为什么?(学生自由说:又长大了一岁;可以拿压岁钱;还可以放鞭炮、走亲戚„„)

过渡;“老师发现小朋友把课外收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都带来了,有的还带来了春节时拍的照片,穿过的唐装等。要不,我们现在就来举办个‘春节展览会’怎么样?”

二、发展阶段

活动一:春节展览会

1.屏幕出示展览会要求。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展览品,其他同学认真听;(2)推选代表,准备参加班级竞选;

(3)小组合作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布置成小型展览会;

(4)参观其他小组的展览会,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收藏品还可以问一问。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做相关指导。

3.每组派代表交流、评选“最佳展览小组”“最佳解说员”。活动二:简单了解各个地方过年的不同习俗

1.过渡:“刚才的展览会又使我们想起了前几年过春节的情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过个年好吗?让我们一起大声喊“过年啦!”(师点击课件:鞭炮响,音乐起并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

2.查找日历,找找看,春节从哪一天开始?今年的春节是几月几日? 3.过渡: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幅热闹的景象。小朋友,你知道各个地方的人们是怎么庆祝春节的吗?

4.学生自由地说。

5.大屏幕出示图片:摆花市、贴窗花、观花灯。

(指名学生说说你知道这是哪个地方人们在过春节?教师适当补充。)6.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其他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情况,那你能说说我们这儿过春节有什么不同的习俗吗?

7.看迎春的录像(可以边看边动一动):舞龙、舞狮、走马灯。8.说说我们这儿是怎么欢度春节的? 活动三:逛庙会 1.过渡。

我们这儿过年时除了刚才大家看到的表演舞龙、舞狮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外,爸爸妈妈还常常带着我们到热闹的集市去看看,采购一些年货、小礼物,带上新年的祝福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请逛过城隍庙的学生说说自己和家里人一起逛城隍庙的经验。(可以说说有趣的、最难忘的事。)3.过渡。

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和老师、小兔贝贝一起到城隍庙去看看。4.模拟活动:逛庙会。在录像片的伴随下,体会春节的热闹氛围并相互提问:过年为什么要吃汤圆?什么叫“中国结”?吃年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庙会小商品店”开张了,想来买吗?赶快上来吧!(故意制造混乱,创设人多拥挤的场面,引导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1)买东西时,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好吗?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自觉排好队。)游戏:买东西。

(2)在人多拥护的地方你还碰到过什么情况?怎样解决好呢?(3)小组讨论,比比哪组的金点子最多。(4)交流。

(如果有的问题学生没提到,可由老师提出。)怎样防止丢失钱包?

有人乱扔垃圾,这样好吗?你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人多拥挤,怎样防止与家人走散?如果一下子找不到家里人,怎么办? 活动四:过春节

1.今年的春节你打算怎么庆祝呢?(自由说、唱歌、跳舞、做贺卡„„)(根据学生回答可让他们表演一下。)2.刚才老师和小朋友在交谈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非常喜欢放鞭炮,知道吗?放鞭炮虽然有趣但也有一定的危险。你知道在放鞭炮时要注意什么吗?

3.指名回答。

4.师生共唱《新年好》。在音乐声中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小兔贝贝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祝大家都能过一个健康、愉快的春节,小朋友们,再见!

课后拓展

开展一个“合理使用压岁钱”的研究。

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从而增强环保意识.2、知道垃圾应该分类,通过科学处理,垃圾可以再生利用。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地能力,同时让学生聪自身做起,减少生活垃圾污染,维护人类地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教学难点:知道垃圾应该分类并可再生利用。课前准备:了解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说说乱扔垃圾的危害

1、食品吃完后会留下什么?(垃圾)(出示生活中的垃圾)对呀!这些都是生活垃圾,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会产出的,(课件:生活垃圾)你们家是如何处理这些垃圾的?(扔进垃圾桶)都挺文明的。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经常会随地乱扔垃圾,课前,老师让大家调查了身边乱扔垃圾的现象,现在,请把你调查到的现象跟大家交

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

2、老师在课前也作了调查,还拍摄下了许多照片,想不想看一看啊?(出示一组照片: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出点资料,教师给一点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交流乱扔垃圾的现象,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乱扔垃圾的现象无处不在。)

3、这样乱扔垃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呀?

(设计意图:课前的调查,会促使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方面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可以为课堂深入明理做必要的铺垫,课前是先导,课堂是主体,从学生课前调查的结果出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必将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必将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会使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垃圾带给人类的危害之大。

4、看来,垃圾乱扔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影响到了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真是太可怕了!其实,有些垃圾看起来不是很起眼,但是它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呢!(教师出示一节废电池)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将它乱扔,然后腐烂之后会带来什么危害呢?(学生交流)

(课件配乐:一节废电池扔到大海里,可以使三条小鱼死掉;一节废电池扔到田里,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寸草不生;一节废电池扔到小河里,会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辈子的饮用水量。„„)

这是一节废电池的危害,看了之后想说什么?

想象过没有水喝的日子吗?没有水喝,我们的生命能延续下去吗? 板书:1个家庭 1个月 扔1节 54个 12个月 „„

如果全校一年要扔多少?全市所有家庭都这么乱扔又会怎么样呢?(设计意图:特地选择了“废电池”这一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通过课件的音响效果,让学生从心灵上受到震撼,通过让学生算一算,从而感受到废电池会对我们生存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危害,在讲透乱扔垃圾危害大的基础上,通过算一算,运用数据凸现废电池污染的严重性,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高度关注,主体参与该问题研究,激发学生主动要为环保作贡献的情感。)

二、发展阶段

活动一:知道垃圾应该分类并能再利用

1、是啊!这可是灾难性的泛滥啊!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哪!危害实在是太严重了。废电池危害这么大,怎么办呢?你有好的处理办法吗?其实,废电池经过科学地处理,经过加工后还会变成一节新电池呢!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也可以利用,变废为宝的?(学生交流)(课件:再生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直接利用的作品)

2、看来,垃圾有两类,一类是回收经过加工后可以再利用的,我们把它

称为可回收垃圾。一类是不可回收垃圾。

3、那这些生活中的垃圾,(生活中的垃圾)你觉得该如何扔放呢?(学生交流)

4、谁愿意来分一下?(学生交流——学生点击,叫男女两位学生)

5、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也可以分别装入这两个桶?

(设计意图:不局限在老师呈现的几种垃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拓展,让学生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到底该如何进行恰当地归类。)

6、生活中的垃圾基本上就是这样分的。看来,并不是所有垃圾都可以回收,当你不能确定到底可不可以回收时,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帮你去判断,想知道吗?(课件:可回收再利用标志)这标志看到过吗?

7、找一找包装盒上可回收的标志。(哪一组愿意派代表上来介绍一下找到的标志。请几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介绍。原来,这些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

(设计意图:听到的容易忘记,只在书上看到的印象也不深,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刻骨铭心,终身不忘。这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一找,可能对“回收再利用”的标志认识得更深。)

8、那么,那些不可回收的垃圾怎么办呢?还有没有利用价值!是如何处理的呢?是不是也可以变废为宝?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件:垃圾处理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呈现不可回收垃圾的科学处理办法,让学生知道原来这一些又脏又臭的垃圾经过处理后也可以派用场,也可以为我们人类服务!使学生领略到科学技术的神奇魅力,自发地产生一种自豪感!)

9、垃圾经过处理之后,变成什么了呀?(垃圾经过这么处理后残渣做成了砖块,蒸汽经过能量转换后发出了电,进入华东电网,还产生了热能,服务于人类,没用的垃圾都变成了宝。)

活动二:我能为垃圾处理做什么

1、原来,可回收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废为宝,这些又脏又臭的不可回收垃圾经过这么一处理,也派上了用场!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用处,现在,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垃圾,你准备怎样处理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想做什么宣传呢?(从现在开始,你准备怎么做呢?)

(有许多人还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办?)(我们将垃圾分好后倒到哪里去呢?学校、社区有分开的两个垃圾桶吗?你又想怎么做呢?)

小组里商量商量你们下一步的行动!(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大家讨论甚至争论,发散思维,受到启发,从而深化、扩展认识。)

是呀!想把垃圾变成宝,需要大家的一起努力,日常生活中不光自己要做到垃圾分类扔放,而且要向爸爸妈妈、周围的人做好宣传。这样,我们的生活

垃圾将会得到最好的、最有价值的再利用。

课后拓展

组织环保小组,每天为学校清理垃圾。

可爱的家乡——家乡的食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饮食文化的探究兴趣。

2、通过活动能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走访,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观察、走访、调查等活动,锻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饮食礼仪、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学会考察的方法和家乡饮食的一些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物化。教学难点:资料的收集、整理、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利条件,确定自己的研修主题。供选择的主题: A、家乡的特产 B、家乡的景观 C、家乡的风情 D、家乡可喜变化 E、家乡的历史

F、展望未来

2、分组,确定组长和指导老师 A、家乡的特产 B、家乡的景观 C、家乡的风情 D、家乡可喜变化 E、家乡的历史

F、展望未来

3、分组确定研究方法、方案,老师可适当指导 第二阶段:

1、分小组收集资料(查书籍、资料、上网查询)

2、小组内资料整理、形成初步的系统材料。第三阶段:

1、每人完成一个简短的“家乡导游词”。(指导老师:李玉霞)

2、分小组展示研究成果。第四阶段:

1、分小组准备一个《可爱的家乡》主题班会方案。

2、利用一个课时,在班上举行一个《可爱的家乡》主题班会。第五阶段:

成果物化——资料整理、成果物化、活动总结。课后拓展

学习做一道家乡的特色菜。

可爱的家乡——福建的茶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的茶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2、使学生学会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考察交流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在实践参与中体验成功,在社会生活中感悟真谛。

3、了解家乡的茶文化,懂得家乡茶文化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懂得弘扬茶文化对家乡经济和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茶文化。教学难点:设计制作茶叶的包装。

教学准备:宣传短片、茶叶包装样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播放“走入茶乡”专题片。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几乎每一页都渗透着茶的芳香。其中,茶道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历代名人雅士。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茶道”呢?

二、发展阶段

1.确定主题“探寻茶文化”,查阅资料。

思考:我们能从哪些地方知道有关茶的知识呢?

图书馆、上网、参观茶园、观看茶道表演、听茶歌、看茶舞等。2.参观茶叶商场

在参观过程中,认真观察各种茶叶、茶具。观看茶艺表演,学习简单的绿茶茶艺表演。茶包装创新设计

3.家乡的茶可与西湖龙井媲美,只是宣传力度不够,另外产品 包装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请同学们给家乡的茶好好装扮装扮。老师设计了几款既有传统美,又有现代风格的包装盒,先让大家饱饱眼福。学生设计时,要注意包装不仅要美观,还要考虑成本,更重要的是要有响亮的广告词。

4.总结与交流

学生在活动中收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制成展板和手抄报、宣传手册、宣传网页等。

学生对活动的收获和体会进行总结和反思。课后拓展

了解其他地方的茶文化。

北师大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2

本课设计遵循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的理念,注重在学习语言知识和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各种活动,力求做到面向全体,促进全员参与。通过体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1)能够了解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2.知识目标:

(1)基本掌握核心词汇When, birthday, autumn, spring, March, September, October,及短语happy birthday. 能说,能简单运用。

(2)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It’s March 12th.

How old are you?I’m eight years old.

(二)教学重点:

1.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自己的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型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习题

(四)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s and warm-up

Step2 Set the scene

(1)T: Today is my friend’s birthday. I have a gift for her.

(Ss review and read the word: gift.) Here is a birthday gift.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birthday.(Ss read and practice the pronunciations).

Let’s sing it!

Ss: Sing a birthday song together, and say “happy birthday” to the friend.

(2)整体感知

Watch the flash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Whose birthday is it? (It’s Mocky’s birthday.)

(3)Read the story one sentence by one sentence.

Show the pictures of the four seasons and a calendar, learn spring, autumn, October, September, and October.

(4)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repeat: Today is Mocky’s birthday.

T: When is Mocky’s birthday? How old is Mocky?

Write down the dialogue and read.

(5)Then do the exercise: T or F.

Step3 Paper work:

(1)Show table 1 and fill Mocky’s birthday and age.

Then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1 in groups.

Check the answers.

(2)Show a calendar again, and ask Ss to answer:

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old are you?(Point at the right picture and talk about it.)

Ask 3 friends about their birthdays, and complete the table 2.

Ask 2-3 to show their table and read the sentences.

Step4 小结: 新单词和句型.

T:Today we learned five new words…

Ss: Spring, autumn, March, September, October.

T: And how to ask and answer your friends’ birthday and age?

Ss: How old are you? I’m … . 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 .

Step5 Say Goodbye.

(五)板书设计:

Unit 4 Mocky’s birthday

When is Ken’s birthday? How old is Ken?

It’s March 12th.

He’s 10 years old.

New words:

springMarch

autumnSeptember

October

(六)作业设计:

1.Read the story.

2.Tell your parents your birthday in English.

三、教学反思

“Mocky’s birthday”是小学英语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关于询问及介绍生日,年龄的句型,以及十二个月份的学习。本堂课的教学选择了第一课时,关于课文教学。课文由Mocky看到桌上的礼物,猜测是谁过生日,由此引入关于询问和介绍自己生日和年龄的对话。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由听力练习,到模仿对话,学习单词,再到自读课文,运用对话,由学习到模仿再到运用。

反思这堂课,在前半部分学习新知的环节上,先设计学生整体感知,再由整体到句,词,对新单词的学习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边听边读边学,分解了课文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也就不会有太难而学不懂的感觉。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英语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英语,使他们喜欢英语,乐学英语。

作者简介:

曾丽娜(1981~),女,四川成都人,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人物情感的变化。

3.运用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语,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中授课老先生和“我”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大体了解课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自信第一课》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打开书,老师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清每一句话。(指名读,读完之后,校正字音。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钝”“沧” “涕”“菌”“锥”“苛”“诲”这7个字都是形声字,但是认读都有一定难度,在认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字音。“菌”不能读成“jǔn”,“苛”不能读成 “kě”,“诲”不能读成“huǐ”。“纤”是个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n”。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恩”和“思”、“衷”和“衰”“哀”、“诲”和“悔”等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冤”字是上下结构,下边是个“兔”字,别丢掉最后一笔“点”。)

三、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汇报交流

1.提出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师生交流解答。

2.思考:第1小题“快速浏览课文,了解相关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三个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文中直接找出来,1969年“我”从北京到西藏当兵;1972年“我”来到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军医学校上学;老先生说明了考试扣分的理由之后,“我”觉得冤枉是因为在5000米以上的高原气候恶劣,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时不用抗生素,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等到临床上出现明确地感染征象时才开始用抗生素的话,就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了。老先生只给“我”的分数改过来是因为“我”在高原情况下使用抗生素的做法是正确的,还因为“我”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不是因为教授自己知识的老师是就放弃自己的观点。)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五、布置作业

1.写要求回写的生字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再次学文,齐读课题

二、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朗读,选择重点:

(第5、8、12、14、17、18自然段)

本课第5自然段和第12、14、17、18自然段都是具体描写老先生语言的段落,指导朗读这些段落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读第5自然段的时候,要表现出老先生对乱加抗生素做法的不满,读出人物生气的语气。读第12、14这两个自然段的时候,语气要平和,语速适中。读第17、18这两个自然段的时候,要表现现出老先生在修正自己错误的时候,对“我”的肯定、表扬、感谢、支持、教诲,语气诚恳、严肃。

课文第8自然段是描写“我”陈述自己“冤枉”时所讲的一段话,指导读这段话的时候也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心情。“我”虽是在讲冤情,却要用平和的语气来读。因为“我”是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在治疗方案中添加抗生素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讲科学,不是来争分吵架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但是思路很清晰。先讲“我”从西藏来到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然后讲“我”因为在提出的治疗方案中添加了抗生素,被批评并扣分。接着讲“我”觉得老先生的讲评不够全面,找到教务老师说明情况。再讲老先生了解了“我”加抗生素的原因之后,肯定“我”的做法,把扣掉的分补回来。最后讲这件事对“我”产生了深刻的教育和影响。理清文章的顺序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知很重要的。

五、再次默读课文,感受两个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并加以批注。

课文中两个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都是很大的。“我”接到通知以后,并没有向别人那样喜出望外,似乎缺少对生活的向往和激情;在学校考试中因为在常规的治疗方案中加了抗生素而被批评和扣分,“我”感到冤枉;当老先生让“我”站起来很注意地看“我”的时候,“我”很害怕;当老先生向“我”道谢,表扬“我”的时候, “我”深受感动,敬仰老先生虚怀若谷的气量和磊落的品格。文中的老先生是一位可敬学者。最初,我们认识的是一位正在发火的老先生,他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为什么要给使用抗生素的同学扣分,看得出来他很生气;接着,我们看到的是令人敬仰的老先生。他一改多年的习惯站着讲课,表情庄重严肃。听了他在了解“我”为什么在治疗方案中添加抗生素的原因以后那一番话,我们看到了这位老先生的磊落的胸怀。一位的医学听到年轻学员的不同意见能认真反思,当他认识到这样的做法是对的,积极肯定,而且把扣掉的分改过来。他维护的是学术的,而不是自己声望的。第18自然段是讲老先生为什么只给“我”一个人改分。与其说是老先生在讲述该分的理由,不如老先生在为我们每个人上了一堂课,告诉我们“忠诚于病情和病人,要比忠实于导师更重要”。这时候的老先生从“我”身上看到了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医生都应该具有的实事求态度,这份认真求实的严谨让老先生感到欣慰。所以,他的表情和话语是严肃的,但是他的内心是高兴的。教学时,要结合阅读相关段落,体会人物感情变化,把握人物的特点,进而认识文中两个人物优秀品质。

六、回归文本,总结全文

课文中主要是从神态、动作和语言这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这位老先生的。请你想一想,当教务老师把“我”的意见转给老先生的时候,老先生会想到什么?

七、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诱惑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3、认识一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读写“无拘无束、悠悠然、仙翁、咀嚼、沉沦、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2、大家看,老师也搜集到了从各个场景拍摄的地平线的图片。(课件播放)

解说: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傍晚,夕阳从地平线缓缓坠落,广阔的大漠,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都有地平线的身影,美丽的地平线,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板书课题: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渭、咀、嚼

①、“渭”的偏旁是什么,能猜一猜它与什么有关吗?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

②、“咀”、“嚼”的偏旁都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

3、谁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写了作者从发现地平线,追求地平线,到后来从中受到感悟的事。)

4、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自然中的地平线、人生中的地平线)

三、解读“自然的地平线”。

1、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地平线是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地平线的样子的?在文中做上标记。

2、解读地平线:

①作者发现的地平线是什么样子的?

②这道地平线在“我”的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地平线的标志是“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

4、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会是什么心情。(惊喜),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

四、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

2、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

3、“我”第一次是怎样追寻地平线的。出示句子: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赶到

树下时,发现天地依然平行。“

读着“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指导朗读。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是因为“我“充满了希望,而看到”天地依然平行“心情又会怎样?(失落)

五、解读“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

2、自由读5—12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一是地平线是永远走不到的;二是地平线是个谜。)“永远走不到”和“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分角色朗读5—12自然段,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号,“我”问时的好奇、急迫,老人家说的“天边”要读的疑惑不解,后面的话是意味深长。

4、听了老人的话后,“我”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六、体会哲理

1、引读:两次追寻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齐读第13自然段。

2、出示第13自然段:

①、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可理解为“反复思考”或是“不断品味”)②、“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

③、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

④、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

小结“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著的探索精神。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不是浪费时间,不是在冒傻劲,而是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

8、指名朗读13自然段。

七、解读“人生的地平线”。

1、师述:后来,“我”一天天长大,踏上社会,“我”还会追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齐读第14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①、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②、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追寻的内容和结果)为什么这样说呢? ③、反复诵读:

是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20岁、30岁、40岁、50岁追求的地平线各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齐读)

也许,在我们遇到挫折,处在失败的低谷时,这时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男生读)

也许,在我们取得成功,处在胜利喜悦中时,这时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女生读)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

—(齐读)

3、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此刻,你有什么感言呢?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在40分钟的时间里,共同阅读了《地平线》这篇散文。现在,老师要问你,地平线是什么,它是谜吗?能把你的理解写出来吗?

地平线是——

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丑石》《秦腔》等

板书设计

7、地平线

大自然中的地平线 人生的地平线

2.张石匠拜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艺无止境道理,训练朗读。2.继续学习根据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展开合理想象,训练说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齐读。

3、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预习心得:

课前,同学们已按“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着,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投影:

(1)学习生字词,通读课文。(2)读准字音,认清形,理解词语。

惊涛骇浪 艺无止境 不急不拙 龙飞凤舞 远近闻名(3)给课文分段,说说理由。

(4)想:张石匠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要拜师?文中找找句子,可用——— ……划出张石匠,小伙子两人手艺高超的词句。

1.学习小组派代表交流读生字词。2.理解词语

3.在字词方面,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4.速度课文,想如何分段,说理由。出示填空:

张石匠与小伙子比(),他们先比(),又比(),结果()。

5.小结,过渡。

你觉得张石匠是个怎样的人?(骄傲自大)三.学习描写张石匠的句子:

(一).骄傲自大

1.从哪里看出他的骄傲自大?读有关句子 2.想张石匠当时心情,语气怎么样

3.过渡:看人不能片面,再看看张石匠是个怎样的人?

(二)手艺高超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

词:远近闻名 手艺精 根底硬

句:(1)活儿干得漂亮……丝毫不走样。

(2)这条石链环环相扣……显然是用一块石料锻成的。

2.师指导朗读: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石匠真不愧是位老石匠,果然手艺精,功底硬,洗出的字,锻出的石链令众人叫好,连声叫绝。这高超的手艺,应用怎样的朗读来表现?

(1)自己准备。(2)个别示范读(3)男.女生分别读。

3.过渡:张石匠的手艺的确不同凡响,值得大家钦佩,可手艺那么高超的他为何要拜师呢? 4.再速度课文,找出文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1)交流

“自愧不如”什么意思?

(2)齐读第十节1.2句,读出“羞愧,惭愧”的语气。

四.学习描写小伙子手艺精湛的句子:

1.张石匠“自愧不如”,到底哪里比不上小伙子呢?让我们去看看小伙子的手艺,划划有关句子。2.交流,读句

3.你觉得小伙子哪些地方更胜一筹呢?以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1)学习小组讨论读,交流读,学习读。(2)派代表读给大家听。(3)学习,模仿,齐读。

4.过渡:这样看来,小伙子的确计高一筹,此时此刻,张石匠是自愧不如,甘拜下风,而小伙子不是要他拜师,只不过教训他,让他懂得道理而已。完成填空:

自从与小伙子比试后,张石匠知道了(),更懂得了()。感情朗读第10节。

五.重点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项新本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复习方法。

3.出示三段段意,请一生读。4.交流,点评。5.齐读主要内容。六.拓展,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是啊,虽然这次比试张石匠是输了,但他却有了收获,懂得了道理。

故事其实还没完,你想象一下,当小伙子说完这番话后,张石匠会说些什么?今后又会怎么样?

(1)学习小组讨论,想象。(2)交流 3.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其实也是一则含义较深的故事,从中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七.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把这故事讲给父母听。2.以“张石匠变了”为题,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2.能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能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前准备:今日古诗:《劝 学》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诗人的名字。有这样一位诗人,你知道是谁吗?

【课件出示】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其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交流:陆游【课件出示】

2、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他写的一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生背诵,师板书:示儿)【课件出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仍然“读书有味身忘老”,还像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

刚才诵读的《示儿》,属于悲壮的爱国绝唱,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则常被世人津津乐道【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对比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1、对比一下,这两首诗从题目上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师讲解:子聿,陆游的幼子。)交流:相同点:都有“示”字,都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的。

不同点: “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示”不仅有“把事物摆出来给儿子看”的意思,更含有“指示、训示、教育”的意思。【课件出示】

2、从题目上你还知道了什么?(交流)时间:冬天的一个夜晚;诗人在读书时生发了感想……

3、小结:题目告诉我们,诗人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写了一首诗来教育小儿子。

4、再读课题。

过渡:陆游教育小儿子子聿了些什么呢?

三、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1、【课件出示】自学古诗:(1)读通顺、流利;(2)以小组猜猜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试着解释诗句意思,做出简单的批注。

2、检测朗读。个别——集体

四、深入理解,交流感悟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1)重点字词意思:【课件随机出示】 ①“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②“遗”: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③“始”:才。

(2)诗句意思【课件出示】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3)联系实际:

A、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成语故事吗?(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B、你知道哪些人都是青少年时代花费了工夫,到后来取得了成就呢?(王羲之、岳飞、玄奘、司马光、包拯、唐伯虎……)

(4)老师想到还有一个词:功夫。我们经常会混淆,今天我们来做个练习,看能不能给弄清楚了。【课件出示】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 功夫 A.他三天()就学会了游泳。B.这个杂技演员真有()。C.明天有()再来玩吧!D.中国(),名扬海外。

师:通过选择比较,我们知道:“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现在我们知道:古人做学问,强调积累,要花平生工夫才有所成就,用现在的话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比如我们以前在学习《滴水穿石》这一课时,认识了一位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5)小结: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做学问: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6)齐读前两句,边读边想诗句意思。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重点字词意思:【课件随机出示】 ①“终”:到底、毕竟的意思; ②“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③“躬”:亲自; “躬行”:亲自实践。(2)诗句意思【课件出示】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联系实际:

A、历史上曾经发过一个与这两句诗相关的动人故事,那就是——“纸上谈兵”。【课件出示】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B、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一故事的看法。(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C、教师启发:看来,“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赵括就是没有做到第二层意思的要求,所以大败而死。

D、生活中,我们也学到一些名言警句是说得“躬行”的,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 【课件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俗语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古波斯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4)提示:“觉”“绝”音同义不同,写得时候要注意。

(5)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交流,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了,后两句中陆游告诉小儿子子聿一个什么道理呢? 交流小结: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板书:真正的学问=书本知识+实践经验)(6)齐读后两句。

五、整体把握,熟读背诵

1、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教师随机检测学生对于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3、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1)听范读。

(2)请你也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读一读古诗吧。

4、快速背诵。

5、总结全诗,点明这首古诗与课前诵读的《劝学》都是寓理诗,告诉了人们一些道理。

六、课堂检测【课件出示】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儿子子聿。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

(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的精神;

(2)一个既有(),又有()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这句诗。与“实践出真知”意思相同的诗句是()。

七、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

1、默写这首古诗;

2、读一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设计:

示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做学问: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书本知识+实践经验=真正的学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 初识作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四句名言,请你去读一读,力争读懂它们。【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齐读】

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

4、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简介】默默地看。【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简介中的首尾两句。

5、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品析诗句 理解诗意

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初步自学这首诗。【出示自学提示: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

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

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生开始自学,师巡视,提示要扎扎实实把这三个要求落实到位了。一半时间后,可以建议学生互相交流交流。

2、检查诵读。)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鉴”“徘徊”,再指名读】 2)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男生齐读】

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所以这句要读出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齐读三四句,体会一问一答的句式】

4)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3、品读一二句。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板:方塘】多大的方塘?【板:半亩】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板:清】 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示一二句,一起读】 3)“鉴”是个生字,什么意思?(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板:清澈明净】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

4)(“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什么意思?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来回地移动)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

5)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交流】

6)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

4、品读三四句。

1)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出示三四句】

2)“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è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源头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3)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4)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5)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5、小结: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

三、辩论明理 享受诗趣。

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

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机出示填空题: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_________。板书: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 ← 读书汲取 】

2、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

3、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活水”,及问号。后两句要读得意味深长,一语双关)【指名读(2人)——齐读】

四、拓展延伸 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板书:说理诗】

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出示: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

五、反复诵读,完满总结。

1、同学们,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出示,引读】

2、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板:景 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去,这就叫读出韵味。)

4、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六、作业布置。

1、阅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二)》,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灵活机动处理,若时间宽裕,就作为课堂上补充阅读)

2、搜集一些读书名言和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

《餐桌上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学习不限于学校,不限于课堂;

3.语言实践:介绍某次全家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听记引入:

1.小干部用忆记法让学生进行听记:

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因此我们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

2.出示答案,校对,齐读。

3.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这句话是从——(齐读课题)这篇课文的第一小节概括而来的。

[出示] 节一

指读;

引读:父亲常说——

因此他规定——

读到这,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餐桌上是指——(晚餐桌上),那么“餐桌上的大学”是什么意思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课前预习

1.要求:(1)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思考:“餐桌上的大学”的含义;

2.检查:(1)[出示] 聆听

拯救

嘈杂

琐碎

斟酒

压轴戏

鸦雀无声

(2).分组读,思考:为什么这样排列?要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3).你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难理解的词?

琐碎:细小而繁多;

压轴戏:(注释)

(4)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读课文,师随机板书读错的字词,正音;指导难读的句段。

三.初读课文,了解“餐桌上的大学”的含义。

1.轻读课文,思考:你是怎样理解“餐桌上的大学”的?它与学校上课有什么不同?

2.全班交流,知道: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四.合作学习并交流。

1.[出示]

话题1:说说父亲要我们在晚餐时交换知识的原因,并表明你的看法。

话题2:简要说说是怎样交换的。

话题3:在交换的过程中,父母发挥了什么作用?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

话题4:你觉得,这样学习有什么妙处?

(1)四人一小组,分工选择以下话题中的一个。

(2)独立学习(师充分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并且特别关注程度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3)自由交谈——允许学生走动,寻找各自的合作伙伴(选择同一话题的同学)(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展示思维,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4)各同学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教组员学习那部分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父母的哪些表现激励着“我们”学习?默读课文,“——”

[出示]

A.……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B.……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首先,他会把我的话仔细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尼泊尔的人口……恩。好。”

C.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D.“雨生,”父亲又说,“把地图拿来,我们来告诉妈妈尼泊尔在哪里。”于是,全家人

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2)交流、指导朗读:

(父母对孩子的宽容、对知识的尊重以及谦虚,无时不刻鼓动着我们学习的欲望,父母之间的那种默契又不知不觉地把学习引向更广、更深,引导我们对知识进行不断地探究)

五.语言实践

1.分角色朗读全文,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补充听记的内容:……必须不断地学习。

2.介绍某次全家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的情景。

六.语言积累与操练

1.摘录喜欢的词句;

2.动笔介绍某次全家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的情景。

板书设计

晚餐桌上的学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篇5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

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由“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和“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习,

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

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与前两年的学习相比,

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方法措施

2、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3、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

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预期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

并认识

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目标





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 通过“绿豆种子发

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

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一 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 第一章 8 至 《生物与环境》 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 四 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 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

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

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 五 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 第二章 8 至 光 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 八 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 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

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8

第三章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



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

十二

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

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

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

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

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十 第四章 三至 8 运动和力 十六 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 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 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

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

制作一个小车。

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 资料标签 信阳市羊山中学2011年教师招聘启事 特岗 教师资格证 信阳市羊山中学2011年教师招聘 羊山中学 罗山 信阳招教 信阳 招教平桥区 固始 教育学 息县 浉河区 2010年浉河区招教 成绩查询 淮滨 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010年河南省特岗考试试卷及答案 普通话 教育学笔记 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羊山 浉河区招教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 教育心理学 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公共基础知识 河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2011年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 作文平桥平桥区招教 2010浉河区招教 招教考试时间 信阳教师网 特岗教师 PEP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011年信阳招教考试 ·学习永威课

上一篇:酒的味道1500字作文下一篇:泪400字_六年级作文_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