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08-26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共10篇)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

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水瓶、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瓶冰水让学生摸摸,说说感觉。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讨论交流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4、这么多方法真让在寒冷的冬天的人热起来了(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5、热的方法分类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实验

1、衣服能让我们热起来吗?用生活中的实例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2、学生交流。

3、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能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四、小结: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今天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加穿衣服、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传热)

吃食物

(食物供热)

跑步等运动

(运动产热)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2

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摆钟内部构造;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到探究摆钟计时的乐趣;感受到科学与技术结合带给人类的进步。【教学重点】认识摆钟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教学准备】摆钟内部结构示意图或录象片段、学生自带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近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摆具有等时性,我们还知道了通过控制摆长,可以控制摆的快慢。那么摆钟又是怎样把摆的这个特性应用进去,制造出摆钟的呢?

2、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利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摆钟的摆锤是怎样带动指针一直以相同的快慢移动的?

二、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学本P64——6内容。

2、交流自学成果。

3、师指出摆钟的几个重要部: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并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部在摆钟工作时是怎样运动的?

4、要求学生进行描述。小组内描述到独立描述。、播放收集到的相关录象资料,加深学生理解。

三、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1、看了摆钟的内部结构,知道了摆钟的工作原理后,我们也来做一个简易摆钟吧。揭题: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2、引导思考:摆锤只需要摆动30次,摆钟就是一分钟,也就是60秒。这是为什么呢?

3、用自带卡纸等其他材料进行仿制。

4、请成功的小组进行展示。不能完成的可后继续完成。板书设计:做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摆钟的主要部: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等每分钟摆动30次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3

(教材P29~30)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知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能够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根据科学原理,通过改造简易电路能够制作出电路检测器。

2.初步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器元件的故障并排除故障。

难点: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1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连接包含有电池盒、灯座和开关的简易电路,也知道了开关具有控制电路通与断的作用。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断开开关,小灯泡熄灭。

2.提问:为什么闭合开关,小灯泡会亮,而断开开关,小灯泡就熄灭呢?(预设:闭合开关时,电流从电池的正极经过导线和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所以小灯泡会发光。而断开开关时,电路不是闭合回路,没有电流经过小灯泡,所以小灯泡熄灭。)

3.活动:出示多组良好的和不同损坏情况的电路材料,组织学生组装。

4.提问:你们连接的电路能点亮小灯泡吗?(预设:能;不能。)为什么有的小灯泡不亮呢?(预设:可能是小灯泡坏了;可能是导线没有夹紧;……)

5.揭题:小灯泡不亮,一定是电路出故障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路故障。(板书:电路出故障了)聚焦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本课进行

【设计意图】探索活动的支撑。同时告知学生小灯泡不亮一定是因为电路出故障了,避免学生不切实际地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电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过渡:小灯泡不亮可能是因为电路出现了什么故障?这个故障可能是因为电路中的哪个部件出现了问题?我们该怎么排除这个故障呢?

2.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和检测方法,并将讨论结果整理汇总到班级记录表中。

3.小结:电路故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连接的问题,另一类是某个部件出故障了。对应的检测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检查法,即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另一种是替换法,即用另外的小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探索二: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1.过渡:刚才大家讨论的检测方法都很实用,但需要反复拆卸与连接电路,有没有更简便的检测方法呢?

2.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0电路检测器的制作方法和“提示”内容。

3.布置任务:让我们来动手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吧!

探索三:检测故障电路

1.提问:你们会用电路检测器查找电路故障吗?如何检测?(预设:把被检测部分连接到两个检测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此部分没有故障;如果小灯泡没有亮,则说明此部分有故障。)

2.讲解: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时,应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并放在故障电路的电池盒中,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另外,一定不能用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3.布置任务:接下来,请大家用你们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组内交流后将你们的检测结果汇总到班级记录表中。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制作电路检测器,有利于完成制作和理解电路检测器的原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小结: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如果小灯泡不亮,一定是电路出故障了。电路故障可能是连接出现问题,也可能是某个部件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检查法、替换法或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然后排除故障。

2.拓展:请大家课后查阅资料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我们家里的电路发生故障时应该如何检测,比较一下和我们学过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调查,激发学生对电路研究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迁移应用电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2.4电路出故障了

电路检测器:电池、小灯泡、导线(不能检测家电路)

常见故障:连接出现问题或某个部件出故障

检测步骤:合理猜测→检测故障→排除故障→小灯泡被点亮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教材为载体,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留下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和验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进行电路检测器的制作之前,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对故障原因进行合理猜测,并指导学生分析每个故障要如何进行检测和排除,帮助学生将面临的问题通过思考、分析转变为可探究的问题。再通过制作和使用电路检测器,使学生明白科学的检测手段能使我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先猜测—再检测—后排除的科学处理方法,进而深化学生对电路的认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4

我们先看到了根

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科学课教学创新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当代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的不同,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注意层次,普遍开发。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5

一、引入

本周我们进行了几天的实验观察,记录了不同条件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情况。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下汇报交流。

二、交流活动

1、小组活动

整理记录,分析实验,归纳总结。各组选定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2、展示交流

(1)投影仪展示小组记录表、总结,学生代表汇报(2)相互补充,探讨交流。

师适时归纳板书。

3、小结:

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三、总结评价

1、小组自评

谈谈本次观察实验活动中的收获,自身表现,合作情况…… 评出优秀观察记录员。

2、班级总评(1)小组汇报(2)评出优秀实验组

【板书设计】 面包发霉了

营养

温度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我们可以从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大小、气味、表面的粗糙程度等方面描述它的特征。

科学探究:

1.尝试使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 2.尝试使用准确的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3.学习使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科学态度:

1.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通过同伴交流,能及时地扩充自己的科学词汇库。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使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难点:使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意识到有些特征的描述是相对的。

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1.杯子装橡皮10组,杯子装乒乓球10组 2.一块小木块 3.记录单 教师材料:

班级记录表、板贴、盒子内装一个橙子

三、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

1.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我来说 你来猜。2.比比谁的小花最美丽。

(一)聚焦 1.师:小朋友们,橙子是一个物体,我们发现它有很多的特征。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它是什么样的?

师: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发现物体的特征。

2.师:我们继续来玩“我来说,你来猜”的游戏。科学课堂上,我们对说也有更高的要求。

(二)探索

A观察2种物体的特征

1.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发现物体的特征呢? 2.师:有两个注意点:

(1)在实验室里,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去观察。(2)2 人小组合作观察,及时记录。3.记录单指导

4.师:所有的提示都在大屏幕上,如果忘记了,可以来看一看。5.学生小组活动。6.交流:我来说,你来猜

(1)师:先来猜1号物体。请大家用“我们()到1号物体是()。”来说 预设:

乒乓球:黄色、圆的、会滚、轻(重)、大(小)、空心、光滑(粗糙)

师:有的小朋友认为它轻、有的小朋友认为它重,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其实啊,轻还是重是比出来的。请你们上来,把这个物品和小木块来比一比,再说说它的轻重。

(2)猜2号物体了

7.小结:请大家比一比乒乓球和橡皮的特征,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有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呢?

师:原来,不同的物体的特征有那么多的不同,怪不得我们可以根据特征来猜物体。B、和小木块比一比

1.师:请1-10组的小朋友比一比乒乓球和小木块,请11-20组的小朋友比比橡皮和小木块。

2.学生分组活动 3.交流

4.小结:比较,便我们的观察更加全面、更加科学了。

(三)研讨

1.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2.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3.小结:随着我们的继续学习,我们会对这些特征有更多的了解,还会发现更多的物体特征。班级记录表上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四)结课

教科版五年级品社下册教案 篇7

第三单元 不能忘记的历史 第一课 圆明园的诉说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受“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

热情。

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渐丧失主权,遭受

了巨大的民族灾难。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世人对圆明园的种种悲叹,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达到了解历史、以史为鉴。

教学难点 决心奋发学习、振兴祖国的目的。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文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感悟 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读到这么一段话,非常相和大家一块分享。这段话来自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是他于1861年11月25日致巴特莱上尉的信中的原话,是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最

著名的关于圆明园的文字。出示: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以有原型的话。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像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现代人的长期劳动。那么这座像城池一般规模巨大,经过几世纪营造的园林

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类。因为 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渴望有一日法兰西能摆脱重负,清洗罪恶,将会把这些赃物交还给被动夺的中国!”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诉说〗

二、深入课题内容

教师:听了这段文字,大家心里一定有很多问题想一吐为快。请4人小组各自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选一代表把小组内最典型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老师提炼其中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⑴ 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到底有多美多宝贵?〖可参阅语文教材“圆明园的毁灭”〗 ⑵ 法兰西和英吉利为什么要做强盗劫夺圆明园? ⑶ 英法联军在大肆斥动中都有哪些无耻表现?

三、深入了解历史

1、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到底有多美多宝贵?

老师呈现图文资料,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将图片资料在班里展出。

教师:圆明园被焚毁了,它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是深刻的思考。李大钊曾面对着残垣断壁怅然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难道这就是我们的“万国之园!”?

关爱的同学们,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想呢?

2、法兰西和英吉利为什么要做强盗劫夺圆明园?

⑴ 师生共同阅读课本P47~48的内容,教师适当解释相关内容。⑵ 对于这段历史,大家还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上台演说给大家听。

3、英法联军在大肆掠劫中都有哪些无耻表现? ⑴学生交流汇报搜集资料。

⑵教师:教师把自己搜集到的英法联军的无耻表现写在纸条上念给大家听,读后便将纸条撕得粉碎扔到垃圾桶里〖告知学生就像扔掉这一段屈辱的记忆一样〗。⑶ 学生自由上台照老师的样做。

4、教师:同学们,此时此刻,请说出你的感受!

5、同学们起读一读: 落后就要挨打!!挨打意味着什么?意味着: 财富,被一笔一笔地掠去; 土地,被大片大片地呑噬; 鲜血,被一滴一滴地吸干。

四、小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圆明园的美、侵略军的无耻以及清政府的昏庸无疑已经引起了你们深深的思考。欢迎大家继续和老师来进行交流。

五、活动延伸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8

1、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

2、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3、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三、材料准备:

按组准备小皮球、注射器、橡皮、空气枪、纸面巾、水;每人准备科学文件夹。篮球两个(一个气不足,一个气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一)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初步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

(二)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三)日常运用

(四)整理器材 小皮球

注射器

篮球两个、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

空气枪

1、(出示小皮球)你打算怎样来玩这个球?

2、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做好记录)

3、你们组有哪些发现?(板书)

4、对于这些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选定今天的研究课题)(1)为什么小皮球能被捏瘪?(2)手松开后为什么能弹回?

(3)为什么有的小皮球弹的高,有的弹不高?

5、你们猜测一下是什么原因?(板书)

(1)空气可能可以被压缩。

(2)压缩空气可能有弹性,会产生弹力。(3)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

1、(出示注射器)谁有办法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做好记录)

2、谁有办法证明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

3、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1、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里利用到压缩空气?

2、怎样获得更多有关压缩空气的知识?

1、学生回答。

2、学生观察、记录。

3、学生汇报、交流。

4、学生汇报、交流。

5、生讨论,汇报,交流。

1、分组探究,记录,上台汇报、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一生上台实验。

1、学生汇报、交流。玩空气枪。

2、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课题:流动的空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的热的也有冷的;

2、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体验风的存在;

3、鼓励学生用画图、想象等多种方法来感知空气的流动。

二、教学重难点: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

三、材料准备:一瓶花露水、每组同学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把扇子。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一、引入

实物投影

1、出示谜语;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 讨论,猜谜; 思考,回答。

用猜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

1、了

2、提问:怎样看到风?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类型的风,我们是怎样判断的?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觉、听觉来了解风的知识。

2、游

1、在教室门口打开花露水的瓶盖;

2、提问:谁把香味带到了你的鼻子里?

闻到香味后举手,观察其他同学闻到香味的先后顺序; 画出香味在教室里飘散的线路图并作说明; 回答问题。

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通过嗅觉来亲身感受风的存在。

3、实

烟的实

实物投影

1、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提醒学生不要对着香吹气;

2、展示学生画的空气流动路线图。

点燃香,观察烟飘的方向; 观察其他小组的烟飘的方向; 画出教室里空气流动的线路图; 想象空气在教室里流动的情况。

通过实验来感知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情况;通过想象来感受教室里风的存在。

制造风

指导学生制造不同的风。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9

熟读背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重要知识点

学生姓名

检查背诵的情况【

一、填空

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重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浮)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重量),它就会(沉)到水底了。

2、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体积)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如一块铁放在水里会(下沉),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上浮)。

3、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液体)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4、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重量)和物体的(体积)有关,还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排开的水量)。

6、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能(上浮)。盐水比清水(重)。

7、当物体的重量一定时:比较大的物体容易(上浮),比较小的物体容易(下沉)。当物体的大小一定时:比较重的物体容易(下沉),比较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8、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方法有:(改变重量)、(改变体积)、(改变液体的性质)和借助外力。

9、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水中是(沉的),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1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11、原来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在水中(体积),这个物体就可能变成浮的。

12、一个量杯原有200毫升的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3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30)毫升。

13、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她为水的(浮力)。

14、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5、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6、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17、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这个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是(下沉)的;比同体积的液体轻,这个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是(上浮)的。

二、判断题

1、(X)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轻重、体积有关。

2、(X)在水中沉的物体可以在油中浮。

3、(X)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沉浮的。

4、(X)某种液体烘干后有白色颗粒残留物,这种液体一定是盐水。

5、(√)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6、(X)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7(X)如果一立方厘米的物体重一克,在水中是沉的。

8(X)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在清水中是浮的。

9、(X)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

10、(X)把体积相同的铁和银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不相同的。

11、(X).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12、(√)人在游泳时会感到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13、(X)只有盐水和糖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14、(X)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

15、(√)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16、(X)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17、(√)历史上“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的浮力原理。

18、(√)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9、(X)把橡皮擦切成八分之一放入水中,橡皮擦就会浮起来。

20、(X)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1、(X)液体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就能让马铃薯起来。

22、(X)酒精灯烧干液滴后留下许多白色的物质,同学们猜测是食盐。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可以尝一尝来判断是否食盐。

23、(√)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三、选择

1、下列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②)【①铝球    ②干木球    ③铁球】

2、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③)【①它的重量   ②液体浓度   ③它的体积】

3、下面哪种物体放入水中会浮起来。(②)

【①小石头

②萝卜

③橡皮】

4、马铃薯放入(③)中会浮起来。

【①淡盐水   ②清水   ③浓糖水】

5、同体积的塑料块、清水、食用油比较,(②)最重。

【①塑料块   ②清水   ③食用油】

6、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①)重力时就下沉。

【①小于

②大于

③等于】

7、同样50克的方木块,(②)容易浮。

【①体积小的②体积大的③一样】

8、下列物体在水中上浮的是(①②⑤⑥⑧⑩),下沉的是(③④⑦⑨)。

【①香油 ②塑料瓶盖  ③硬币 ④蜂蜜 ⑤乒乓球 ⑥树叶 ⑦铁钉 ⑧木块 ⑨石块 ⑩泡沫板】

9、我们会想出一些办法让潜水艇在航行中沉浮自如与(A)有关。

【A改变轻重

B改变高低

C改变大小】

10、塑料在(C)中会沉。

【A清水

B盐水

C食用油】

11、同体积下列物体,最重的是(C)。

【A马铃薯

B清水

C浓盐水】

12、测得一物体在空气中重19牛,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是13牛,这物体在水中是(A)。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13、轮船浮在水面上,轮船受到的浮力(C)重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14、浮着的物体被拉到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B)

【A重力

B重力加拉力

C重力减拉力】

15、用同样多的橡皮泥做船,甲做的橡皮泥能承受22个垫圈,乙做的能多承受2个,排水量大小比较(B)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16、潜水艇在水下时,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浮力变化情况(B)

【A慢慢变大

B不变  C逐渐变小】

四、连线题:请用线将事物和对应的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方法连接起来

淹不死人的湖

改变物体的大小

钢铁造的轮船

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水艇

改变液体的密度

五、原理分析

钢铁在水中是沉的,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钢铁制造的船改变了原来钢铁的体积,船舱内部是空的,使排开的水量增大,即增大了水的浮力。浮力远远大于船自身的重量,所以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六、简答题

1.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吗?(看谁的办法多)

答:①是把橡皮泥做成空心的形状,如船、碗、盘子等。②是把橡皮泥捆绑在一个能在水中上浮的大泡沫块上。

2.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答:(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重量来实现沉浮的。因为潜水艇有一个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海水进入,重量增加,潜艇下沉;打开进气管道,利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重量减轻,潜艇开始上浮。所以“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妥善保管

熟读背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重要知识点

学生姓名

检查背诵的情况【

一、填空题

1、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多穿衣服)、(跑步)、(吃热的东西)、(晒太阳)等。

2、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传递。

4、双手握住一个装有热水的杯子,手会慢慢地(热)起来;要是握住一块冰,手就变得越来越(冷)。

5、我们平时所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

6、(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7、衣服是(不会)产生热的。

8、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9、同体积的热水重量比冷水重量(轻)。

10、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将一杯冷水变成热水。

1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12、酒厂没有把酒瓶装满,是怕酒因受热后(体积膨胀)而发生爆炸危险。

13、(温度)变化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

1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1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架在(滚轴)上。

16、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

17、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9、同温度的水装在同体积的钢杯和塑料杯中,冷却最快的是(钢杯),冷却最慢的是(塑料杯)。

20、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二、判断题

1、(×)水在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2、(×)液体和气体都会热胀冷缩,但是固体不会热胀冷缩。

3、(×)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4、(×)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5、(×)热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热水温度高。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钢铁造的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滚轴的作用是让车开起来更稳一些。

9、(×)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本领比铁小。

10、(×)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较,它们的重量也相同。

11、(×)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量,让我们感觉很温暖。

12、(×)体积相同的热水和冷水,重量也相同。

13、(×)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4、(×)厂家为了多赚一些钱,他们总是不愿把瓶中的饮料装满。

15、(×)空气是不会热胀冷缩的。

16、(×)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铁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7、(×)所有固体都是热胀冷缩的。

18、(×)石头和铁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9、(×)金属条一端浸在热水中,露出水面的一端不会热起来。

20、(√)人们用铁做锅,是因为铁是热的良导体。

三、选择题

1、水在变热的过程中,(②)发生变化。

【①颜色

②体积

③重量】

2、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③)。

【①银和水银

②铁和铝

③锑和铋】

3、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①)。

【①水管冻裂

②沸水外溢

③河水结冰】

4、夏季(③)的温度最高。

【①教室里

②室外树阴下

③阳光下】

5、选出下列最容易传热的物体(②)。

【①玻璃

②铝合金

③陶瓷】

6、下列哪种现象是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②)。

【①热气球升空

②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

③气温计液柱上升】

7冬天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②)【①羽绒服能产生热量

②羽绒服能保温

③羽绒服能传递更多的热量】

8、把一小塑料袋冷水放入装有热水的杯子里,这一小袋冷水会(②)。

【①浮在水面上

②沉在水底

③停在水中的任何地方】

9、往杯里倒入热开水,等水冷却后,液面(②)。

【①会上升一点

②会下降一点

③不变】

10、下列物质中,(③)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弱。

【①空气

②水

铜球】

11、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②)。

【①这些材料能生热

②这些材料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③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12、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片应安装在房间的(①)。

【①上方

②中间

下方】

13坐在炉子或取暖器旁边,脸上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③)的方式传播的。

【①热传导

②对流

③辐射】

14、给空烧瓶安一个带弯玻璃管的橡胶塞,在玻璃管中滴几滴红墨水,当用手捂住烧瓶时,管中的红墨水滴(①)。

【①向外移动

②向内移动

③不会移动】

15、相同体积的70摄氏度的热水和30摄氏度的热水相比较,(②)。

【①两者一样重

②70摄氏度的热水轻

③30摄氏度的热水轻】

16、实验证明,(B)的热胀冷缩现象最明显。

【①液体

②气体

③固体】

17、下列物体不会热胀冷缩的是(②)。

【①牛奶

②锑

③空气】

18、我们经过实验知道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度最快的是(②)。

【①铝

②铜

③铁】

19、把水倒在大小相同的(②)里凉得快。

【①玻璃杯

②铁杯

③塑料杯】

20、将一瓶常温下的水放入一盆装满水的盆子里,我们发现瓶子里面的水液面明显下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盆水应该是(②)

【①热水

②冰水

③常温下的水】

四、探究题

1、想办法让套在烧瓶口上扁着的气球鼓起来,看谁的办法多。

答:(1)、(双手捂住烧瓶)(2)、(把烧瓶全部放入热水中)(3)、(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

2、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答(这是为了防止车胎内空气受热膨胀而引起轮胎爆破)

3、观察野外的电线,冬天和夏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如果在夏天架设电线应注意什么?

答:①观察到——冬天:(电线拉的紧些,这是受冷收缩变短的现象);夏天:(电线拉的松些,这是受热膨胀变长的现象)。②应注意——(如果在夏天架设电线应注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太紧,否则到了冬天电线遇冷收缩变短就会崩断电线)。

4、小明的乒乓球被小刚不小心踩瘪了,但没有漏气。小刚要赔一个新的给小明,小明说不用赔的,他有办法使乒乓球完好如初的。你有办法吗?请你想一个办法使乒乓球鼓起来,把你的想法和理由写下来。

答:方法——把踩瘪(没有裂口)的乒乓球,用镊子夹住浸人开水里烫一下,乒乓球就重新鼓起来了。理由——这是运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原来是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将瘪了的外壳重新鼓出来了。

5、为什么铁路上的每根钢轨之间都留有一定间隙?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排头学校 高峰

第一课时

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教学难点: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们想自己动手设计房间里的电路吗?这节课我们来设计一下,看谁想的方法最好?

二、探究过程

1、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1)出示一个纸盒做的模型房间,用我们学过的电路知识,象电工那样为这个纸盒房间设计照明电路。

(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 要解决哪几个实际问题? 采用怎样的电路安装?

(3)交流汇报: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评说别人的设计方案。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4)讨论交流后,把我们组想好的设计方案用简单的电路图画下来。

2、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

(1)提出安装的要求:各组安装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安装每一个线路看看电是否经过了用电器,特别要注意断路现象。

(2)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一遍照明电路的连接,在通电。(3)每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组的小屋组装的电灯最亮。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上一篇: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下一篇:音乐教案华夏音乐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