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财目标研究

2024-06-12

企业理财目标研究(精选10篇)

企业理财目标研究 篇1

以目标为导向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特点,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财务目标的指引。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企业理财目标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 其中传统的企业理财目标有企业利润最大化、产值最大化、每股利润最大化等, 现代的企业理财目标包括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及企业价值最大化。虽然这些目标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缺陷, 但它们又都有各自存在的合理性。因此, 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 合理地选择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企业的治理结构

企业的理财目标必须与其治理结构相一致, 有什么样的企业治理结构就会确定什么样的企业理财目标。拥有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 才能实现对企业财权的合理配置和监督, 才能促使企业提高治理效率, 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二)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顾客及其他利益主体, 这些主体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 不同利益主体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企业起关键控制作用、承担更多风险的主体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应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 促使各种利益更好地兼容, 使得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达到均衡的状态, 从而共同致力于企业理财目标的实现。

(三) 宏观环境因素

宏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首先, 最基本的是经济环境。企业应当充分了解政府经济政策, 预见政府对于经济行为的调控方向与力度, 对其优惠与有利政策予以了解, 才能趋利避害。其他影响因素, 如商业竞争、利率波动等, 对于公司的销售收入、设备添置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促进公司理财目标的实现, 必须及时调整经营方针, 适应经济政策, 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其次, 具有保障功能的是法律环境。企业理财目标的设定, 从筹资、投资到利润分配都与企业的外部形式有着紧密关系。为了充分了解与掌握相关法律知识,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在守法的前提下进行, 企业的理财目标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制订。最后, 企业发展最主要的环境因素要数金融环境。企业进行投资及经营活动都是需要资金的, 资金除了从自有资金外, 还可以从金融市场获取, 市场的变化对于企业的筹资、投资及运作都有着很大影响。

(四) 管理决策因素

管理决策因素包括项目投资决策和资本结构决策。二者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 而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多年来, 不少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破产倒闭, 大都是投资失误所致。因此, 应结合企业实际, 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 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 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做出明确规定, 以便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几种企业理财目标的比较分析

(一) 利润最大化目标

作为企业新创造的财富, 利润最大化代表着企业的创造出的财富越多, 其企业目标的实现度越高。作为一个会计数据, 利润容易被人为更改, 并且其对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很难起到全面衡量的作用。由于以利益为衡量标准容易导致短期利益行为, 并且货币的时间价值并没有在利润最大化中得到充分考虑, 对于风险与收益之间的联系也没有充分衡量, 目前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已经被绝大部分企业摒弃。

(二)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委托代理关系下存在着受托的财产责任, 也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以股东或委托人的利益为经营者追求的目标, 为了有效地提高资本报酬, 增加股东财富, 对权益资本进行保值增值。以股票的市价作为理财目标的评价指标, 虽然比利润最大化目标有所提高, 但是仍然会导致短期利益行为, 企业外包信息的不真实往往会由此产生。对于许多非上市公司来说, 股票价格很难用来衡量理财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

(三)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全部资产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已获得的利润水平并不是唯一考虑的要素, 还包括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 包括一定期限内股东权益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作为一个抽象的目标, 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很难加以确定的, 企业所有者所希望实现的利益往往被视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全部, 因此可能会与其他利益关系人相冲突, 企业财务管理受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作用并不大。

(四) 资本配置最优化目标

对于资本要素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就是企业理财的本质。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企业理财对于资源配置功能有着更高的要求, 技术上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 对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会有全面的体现, 可以很好地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但是, 其具有过于抽象的缺点, 在企业的具体经营过程中操作性不强。

(五) 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目标

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下, 企业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目标有助于提升利益相关者的地位, 并且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的信息来源有着重要贡献, 并且作用越来越大, 不能在分配企业剩余时忽视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其财富最大化改变了过往以股东与债权人为理财主体的格局, 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 缺乏严谨的定义;其次, 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对于企业的整体利益并不是都起着促进作用, 有可能导致平均化的蔓延。

三、将社会责任观引入理财目标是当前企业的正确选择

近年来, 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事件及其他重大事件都使得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对于一个企业的衡量不再局限于其产品的价格与质量, 而且包括企业对其员工的福利投入、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对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因此, 企业的理财目标应当将公益事业纳入规划范围, 也就是有必要将社会责任引入企业理财目标。当前,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可促进企业创造利润或财富, 而且可以向国家上缴更多的税收, 给员工和股东发放更多的工资和红利, 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收益, 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现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 在具体选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 应该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去认识。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选用的财务管理目标可能不一样, 而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所选择的具体财务管理目标也不一定相同。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财目标。但是, 不论选择哪一种理财目标, 都必须在追求目标实现的同时, 兼顾社会责任。企业只有重视和履行社会责任, 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 改善企业所处的环境, 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认同, 在提升企业社会地位的同时更好地推广企业。

参考文献

[1]刘晓梅.在企业投资决策中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9) .

[2]张赫然.黑龙江省经济区上市公司理财目标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06) .

[3]唐明.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12) .

我国企业理财目标的合理选择 篇2

关键词:企业 理财目标 利润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给企业理财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也给企业理财工作创造了广阔前景。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企业理财目标,才能提高企业资金营运的经济效益,最终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何为企业理财目标

企业的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一种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主管设定的结果,决定着企业理财的基本方向。也体现理财主体的经营哲学与理财思想,并映射和表现经理阶层与财务主管的财务理念。

二、我国的企业理财目标应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本国国情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企业目标是企业在一定环境下所确定的企业发展方向,它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企业目标和企业理财目标都与各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等有着直接关系。不同国家的理财观念,因其所处的社会制度、文化环境及政治背景等不同,在设定和选择理财目标上客观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合理的企业理财目标应是一个核心突出,具有一定层次结构、能够适应不同环境,能够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目标体系。

我国的财务理论应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财务理论体系,借鉴和学习西方国家的财务理论,包括理财目标理论是十分必要的。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照搬照抄照转,要建立起属于中国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企业理财目标。

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体制确立的时间不长,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大量的法规制度有待于建立和完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企业绝大多数为国家或集体所有,股份制企业为数不多,上市公司数量更少。因此,我国企业理财目标就不可能与国外企业完全相同,应该具有自身的特点。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努力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壮大国有经济是企业理财的一个方向,与此同时还应使企业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争取最大的资产报酬率,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三、企业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责任

1、企业利益相关者

所谓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个体和群体。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常对企业有各种各样的投入,如对企业有资金、劳动或服务方面的投入,同时分享企业的收益,而且他们必须承担起企业相应的风险。企业的决策和行动会影响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他们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可能采取某种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决策和行动。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要求,在制定企业的理财目标时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和考虑。美国的IBM公司将其企业理财目标定位为“为员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共同服务,就是基于对企业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和考虑而提出,值得我国企业在制定企业理财目标时借鉴和参考。

2、社会责任

有人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理财的首要目标,甚至要求充分履行,我认为是不科学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它是企业搞好财务管理,实现企业总体理财目标的先决条件,它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自私”缺陷,它是现代企业理财的具体目标之一,若将其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不能解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而且企业的经营最终是为了获利,并不是完全为了履行社会责任。

四、几种理论的评价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观点强调了资本的有效利用,通过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从而使利润达到最大。这种观点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第一、利润最大化只是指利润绝对额的最大化,不能体现出利润额与投入资本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第二,企业的利润额与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密切相关。不同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利润结果。第三,只强调“利润”最大,而没有明确界定利润产生的时间阶段。第四,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对该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考虑甚少。第五,忽略了对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考虑。第六,忽视投资者所提供的资金成本。

2、股东财富最大化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目标不符合我国国情。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我国的众多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公有制企业,为国家或集体所有,股份制企业为数不多,上市公司很少,所占比重很小,为数众多的非上市公司无法采用股票市价或每股市价这一指标来衡量公司价值的大小。其次,股东所持有的股票的账面价值并不能真实反映股东所拥有的财产价值,而真正能反映股东所拥有财产价值的,应该是股票的市场价格。第三,股票的市场价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公司所不能进行控制的。第四,如果企业的管理当局过分关注每天股票价格的波动,着重眼前利益的考虑,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五,只强调了“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对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第六,企业的经营者,常常将公司的业绩放在首位,更多的注重今后的发展方向,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第七,企业往往会为了使股东财富最大,而不择手段,从事“造假”活动,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风尚。

3、企业价值最大化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目标,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一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本将会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从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的各种财务关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在完税后净利润趋向最大化。企业在提取盈余公积和留足留存收益后,可以将其余部分以现金或股票形式分派股利,这样也就实现了每股收益的最大化,能进一步吸引众多的潜在投资者。第二,企业偿债能力良好,能够及时足额地完成对债权人的清偿,从而取得债权人对企业的进一步信任,企业的资金来源得到了保障。第三,企业拥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各种税金都会及时足额缴纳,在国家面前体现出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第四,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工资和职工福利,改善职工生活,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第五,一个坚持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应该是对社会负责的企业,能够自觉履行企业对社会的责任。第六,关心客户的利益,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顾客的要求。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国企业现阶段的理财目标应该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总思路下,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并兼顾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独立经济实体,不仅要通过生产经营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体现企业存在的价值,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在努力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还要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起自己的价值形象,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参考书目:

1《公司财务》石瑛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5

2《关于财务理论若干问题研究》李心合《财经研究》2001.1

黑龙江省私营企业理财目标研究 篇3

1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1.1 经营概念。

由于财务管理受到所有制结构的制约, 以利润为目标的管理思想明确。但也正因为如此。使企业财务管理成为了计划利润和制造利润的工具, 而对如何通过会计方法、制度、核算来达到企业经营合理化重视不够。只要能收到现金收入。就是经营的最大目标;只要能减少支出, 甚至能推迟支出的时间, 都视为一种成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对企业已经形成的资产, 往往不够重视, 配套利用不够, 从而导致资产经营的概念弱化。

1.2 岗位职责不符。

设置内部财务岗位职责选择出纳为中心, 便于现金的收支。尽管有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合作, 但私营企业不重视资产的运营、人才的培养, 使企业的行为往往忽略事物发展的趋势, 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判断。

1.3 社会责任缺失。

私营企业在为自身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 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劣质产品、损害债权人及企业员工利益等社会问题。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私营企业的所有者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出于对经营和生存环境的考虑, 私营企业不重视对支出的核算处理, 从而造成在财务信息、管理内容上的不健全、不对称, 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1.4 经验决策。

私营企业存在财务管理地位低, 非科技型小规模企业的现象, 其决策模式主要为经验决策。财务人员参与收集分析信息极小, 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并无规范的规则, 决策信息准确度低, 决策的可靠度较差。尽管私营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的优势, 但决策程序较粗糙。决策所需信息中, 相当程度仍使用以供销人员为主体的偶遇式的市场信息收集方式。

2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政策因素。

宏观社会环境包括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状况等。税法和公司法等法规不以所有制性质实行差别待遇, 为私营企业市场公平竞争、规范管理活动起到推动作用。然而政府有关部门对私营经济意识形态方面排斥, 阻碍了进一步发展。

2.2 资源的利用。

高科技私营企业里,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企业的发展壮大要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科技发展状况影响企业管理机制和利润分配机制, 也影响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发挥。

2.3 资本结构。

组织形式的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 其资本来源结构不同。私营企业选择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组织形式的居多, 资本结构和组织特点影响企业财务监督模式和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2.4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影响财务管理人员选拔使用。财务管理职责权限及财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披露程度。企业文化是吸引和稳定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因素。

3 私营企业合理目标选择的建议

私营企业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公共利益, 承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保护环境, 减少对社会发展的危害;在财务管理上, 注重对社会环境保护投资, 减少和控制对社会环境的污染, 切实执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政策。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考虑社会责任前提下的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它不仅强调所有者;并且强调财富最大化。因为私营企业有四种类型, 这四种类型中有两种是股份制企业, 存在股东;而另两种类型是非股份制企业, 没有股东。所以, 财富最大化的主体应该统一确定为企业的所有者。当私营企业适度承担了社会责任, 将会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有利于企业创造更广阔的生存环境。如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 适度考虑了债权人的利益, 将会得到债权人提供的期限长、利率相对较低的借款, 从而产生财务杠杆的效应;如在供应过程中适度考虑了供应商的利益, 将会得到供应商提供的质优价廉的原材料, 并能保持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如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适度考虑了员工的利益, 将会提高公司员工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助于企业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 使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和规范取决于业主的结构和思维。因此, 改善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问题, 企业的功能和价值取决于企业是否按公司规制设立。也取决于企业机制的设计。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取决于制度规范。取决于机制设计。用制度规范管理更科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吴伟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2]王积田, 仪秀琴.管理会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3]刘莹.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几种主流观点的看法[J].商场现代化, 2009 (4) .

[4]王珉霏.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J].现代会计, 2008 (2) .

根据理财目标选市场 篇4

一边是连创新高的股市,一边是日益上涨的房地产市场,两者都是当下人们投资的大热门。可是到底是做房东还是做股东?或许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很难简单地以孰优孰劣对两者进行比较。

那么到底是做房东还是做股东?我们不妨从财务规划的角度出发,用资金实力、现金流要求、家庭未来财务目标、个人的理财偏好与能力这几个因素做一个综合的考量,看看哪种选择更加适合自己。

资金实力是基础

毋庸置疑,想要成为一名房东,需要具备更强的资金实力。特别是现在全国各城市的房价日益趋高,上个月末央行与银监会又联合出台了房地产贷款调控的相关政策,提高了第二套房产的首付比例与贷款利率,使得成为一名房东的门槛进一步提高。

就以投资一套100万元的房产为例,我们来看看成为百万房产的房东至少需要多少资金的投入。在房产投资中,首付款是最主要的一道门槛。按照央行和银监会的相关政策,尽管目前不少银行尚没有对“第二套房”作出明确的定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投资性房产需要面临房价40%左右的首付比例。依此计算,成为百万房产的房东,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一次性支付40万元的首付款。在一些房地产调控比较严厉的城市,首付款还有可能上升至50万元。

除此之外,在房产的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也比较高。如购买普通住宅需要缴纳的契税和印花税分别为房产交易价格的1.5%和0.05%,房产价格为100万元的话需要缴纳1.55万元。如果购买的是二手房,还有可能产生更多的费用,如房产中介费一般占房产成交金额的1%(买房),在申请房贷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支付担保费用等等,这些林林总总的费用加起来也会给房东带来不小的负担。

就投资性房产而言,投资人获利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房产的升值,另外一种则是房产出租获取的租金收益。如果希望进行长线的房产投资,房东还少不了对房产进行简单的装修,以满足出租的需要。那么在投资成本中还需要将装修费用的因素考虑入内。以简单的装修为例,大约需要的费用在5万~8万元左右。

因此,要想做一名百万房产的房东,最低的投入在47万~50万元之间。事实上,由于房产的变现能力不如其他的投资工具,对房东来说,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房产中显然是不可取的。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保障房产的正常还贷,做一名房东的资金储备还要远远高于此。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首先估算一下自己的资金实力是不是已经达到了成为房东的要求,然后再进一步作出具体的选择。一般来说房产投资在资金的使用上较为单一和集中,而股市投资的资金使用则要自由和宽泛些。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资金规模,自行规划出股票投资的额度。同时,由于股票流动性强的特点,便于股东及时抽调资金。

现金流压力需重视

现金流也是在做房东或股东的抉择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对一名房东来说,除了需要在投资初期,也就是购入房产的时候投入一大笔现金外,如果利用住房贷款来进行房地产投资,还必须保证在房产的持有期间按月及时缴纳住房按揭款。

相关数据显示,近期虽然很多城市的房价都呈现出了较大的增幅,但是房屋租金收益并没有明显的上升。以上海市为例,一套100万元的房屋,月租金收入约为3000元左右,计算下来,年收益率为3.6%。而随着房贷新政的出台,对于第二套房产的贷款利率将上浮为基准贷款利率的110%。目前5年期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为7.83%,上浮10%后的利率水平则为8.613%,超出了租金收益率的2倍。这就意味着房产每月的租金收益可能还不足以偿还银行的按揭贷款。我们以一套100万元的房产为例,假设首付比例为40%,贷款总额为60万元,那么申请一笔30年期的商业住房贷款(利率按8.613%计算),每月需要偿还的住房按揭款为4661元。因此住房按揭款与租金收益之间的资金缺口,需要由房东每月提供一笔稳定的现金来弥补。这一点是房东们必须考虑到的。

而且住房按揭与租金收益之间的缺口存在着不确定性。容易预见的风险是,央行可能还有进一步加息的举措,这就意味着住房按揭款的利率也有可能上升。而房屋出租的收入相对来说并不稳定,在房产出租的闲置期,房东可能面临租金为零的情况,这就需要房东拿出自有资金还贷。

因此在成为一名房东之前,建议投资者需要按照市场的情况,对房产持有期间所需要满足的现金流进行充分的预算。这一点对于贷款金额较高,或是投资房产比例较大的房东们来说尤其重要。否则在房产的投资过程中,弦绷得太紧,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给自己的投资带来被动的局面。

而选择成为一名股东,在目前的政策下是无法通过贷款的杠杆效应获得高额的增值,也不会出现因贷款而产生的现金流压力。一般对于股东来说,可以在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其他财务目标的前提下,将大部分闲置资金进行股票投资。

与理财目标相结合

房地产和股票具有不同的性质。房产属于实物投资,除了房产可以增值外,其本身还具有可供居住的使用性功能。一般来说,在土地供应量逐步减少的城市中,房产的增值是必然的趋势。但是房产的变现能力较差,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走弱的环境下,满意地售出房产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而股票是一种虚拟的金融资产,它的价格由上市公司的业绩、未来增长的预期以及其他因素来共同决定。股票投资也有很强的周期性,但是相对而言,将股票变现更加容易。

因此,在选择做房东或股东的决策中,也需要考虑到投资的目的和作用。如果投资目的属于短期性的目标,比方说你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帮子女筹划一年后的出国留学费用,那么显然做股东更加适合你的目标。这是因为短期内房产市场受到的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如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可能导致房价无法继续上涨,而为自己的房产寻找一个合适的买主需要你付出较大的耐心。此外在房产的交易过程中,特别是投资期限较短的房产,需要支付较高的交易成本,如营业税、房产增值的个人所得税等等,这些因素都会较大地影响到你的实际投资收益。在理财目标期限较短的前提下,流动性较强的股票则更加适合作为你的投资对象。当然,为了更加稳妥地实现你的目标,你还需要在投资过程中对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将一些低风险的产品加入到你的投资组合中来。

与之相反,如果你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也有能力满足投资过程中对现金流的要求,作为一项长期的理财手段,房产投资则是一种理想的方案。从这一点来说,不动产会使你的资产结构显得更为稳健,而且其长期的增值效应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理财偏好起重要作用

在上述因素之外,投资者的理财偏好也是选择做股东还是做房东的重要因素。有的人

对实物资产有一种天生的偏好,他们觉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房产让自己产生安全感,而股票这种虚拟资产则属于“纸上富贵”,对此产生排斥感。也有些人会觉得变现能力较强的金融资产让自己进退方便,他们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实物财富中。对于这样的投资者来说,兴趣和偏好也是主导他们选择投资对象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理财目标研究 篇5

把西方经济发展史与经济思想发展史相对照, 可以发现, 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的演变, 基本上与经济的更迭变迁过程相吻合。不同的经济政治背景的世界, 呼唤不同的经济理论和企业理论。企业财务理论是企业理论的重要内容, 理财目标是企业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 企业理财目标的演变正是是基于一系列企业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企业的理财目标是特定企业理论背景下的内生性的产物。由于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公司治理问题,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产权问题。故对企业理财目标问题的探讨, 应置于不同的经济政治背景下的不同的经济企业理论背景中, 并且应以企业产权理论的变迁为路径。

二、各派产权理论背景下的企业理财目标综述

总起来看, 产权学派可划分为新古典产权学派和利益相关者学派。新古典产权学派发端于古典企业世界, 此时人们对产权的认识较为朴素。到了股份公司世界, 关于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认识, 在阿尔钦和德姆塞茨 (Alchin&H.Demsets, 1972) 、曼内 (Manne, 1965) 、詹森和麦克林 (Jensen&Meckling, 1976) 、哈特 (Hart, 1995) 和张维迎 (1999) 等人的论著中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新古典产权学派主张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应由投资者单方面享有, 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利益相关者学派是近些年兴盛起来的, 与之相应的理财目标是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

(一) 古典企业世界、新古典企业理论、朴素新古典产权学派与利润最大化

20世纪60年代以前, 新古典企业理论是建立在以亚当·斯密及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和经过萨伊、杰文斯、门格尔、互尔拉斯及马歇尔发展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它适应了当时的企业制度, 即个体业主制和合伙制等, 不妨称其为古典企业世界。在古典企业世界, 企业的法律形态主要是业主制和合伙制,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古典企业制度。在古典企业制度中, 企业不具有独立于企业主或伙员的法律人格, 所有者与经营者或者是同一个主体或者是两个主体但目标函数相同, 故产权界定清晰。古典企业世界里的企业特征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 或者说用现代企业理论的术语,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统一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 1972) , 我们可以称其为朴素的新古典产权学派。其后科斯等人才从真正意义上使新古典产权学派的理论趋于完善和丰满。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对理财目标的影响弥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企业理财目标都是和“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这一认识相一致的。但是后来发展到股份公司世界, 利润最大化目标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和企业理论的新发展。

(二) 股份公司世界、现代企业理论、新古典产权学派与股东财富最大化

1837年, 美国康涅狄克州颁布了第一部普通公司法, 规定了标准的公司注册程序。1856年, 英国议会确认了合股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只负有限责任。至此, 股份公司制度得以在英美两国确立, 企业发展史步入股份公司世界 (这里注意, 古典企业世界和股份公司世界并无严格的时间界限, 更多的是两个概念性的范畴) 。

股份公司世界里, 由科斯等开创的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 (Coase, 1937) , 也称为现代企业理论。它有三个特点: (1) 企业的契约性; (2) 契约的不完备性; (3) 以及由此导出的所有权的重要性。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组合, 企业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 企业行为是企业成员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 并且认为契约是不完备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未来风险与收益的不确定性, 要使所有企业成员都得到固定的合同收入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剩余索取权的由来。同样, 因为进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 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 当实际状态出现时, 必须有人决定如何填补契约中存在的“漏洞”, 这就是剩余控制权。谁拥有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 谁就是企业的所有者, 企业的目标就应该为其制定。

哈特、张维迎等论证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集中对称配置给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企业产权契约具有最优性。其中, 哈特论证了两者对称配置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关键, 而张维迎则论证了两者的对称配置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制度基础, 即此种所有权安排能使加总的每个参与人的行动的外部效应最小化。因而, 为实现企业所有权的最佳配置, 股东应同时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可见, 体现了股东价值追求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论有着其内在的产权动因。

在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关系中, 二者对应是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基本要求。由此必然演绎出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在具体的企业所有权安排中, 所有者应该掌握企业的剩余控制权 (最终控制权) 和剩余收入索取权 (利润索取权) , 这是最有效率的产权安排。“股东至上主义”强调出资人即企业所有者的身份和地位, 公司企业唯一真正的主人是股东。股东依法拥有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并且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生死存亡, 决定着他本人财富的增减变化。与此相适应,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最重要的目标, 因而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应该由最具有追逐利润动机的股东拥有。

(三) 知识经济世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产权学派与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

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1996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首次提出了知识经济 (Economy Based on Knowledge) 的概念, 认为人类已经进入了对知识进行生产和消费的世界。知识经济世界的显著标志就是知识成为一种生产要素。

在知识逻辑下, 公司经理作为专业管理知识的拥有者, 似乎也应该享有类似股东的权益, 包括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以知识型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利益分享的现实催生了利益相关者学派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源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布莱尔 (1996) 认为公司应该承认利益相关者的所有权并吸收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与利益相关者学派企业理论相适应,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布莱尔、我国的杨瑞龙和周业安 (2000) 等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利益相关者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产权学派反对投资者是企业的最终所有者, 强调企业的所有权应由投资者、债权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 即是要遵循共同治理逻辑。

在财务领域, 由利益相关者产权学派衍生的财务管理目标称为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所有权主体并不仅仅是股东, 而应拓展为投资者、债权人、员工、供应商与用户、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共同享有。企业的财务行为与财务关系应围绕着相关利益集团的不同要求而均衡展开, 并最终达到利益相关者权益增加的目的。

三、结论和展望

以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哈特、张维迎为代表的新古典产权学派倾向于从规范分析的角度, 探讨有效率的企业产权安排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而较少顾及产权的现实分布, 认为有效率的产权安排必是股东至上。这就给以布莱尔、杨瑞龙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学派提供了批判的可能性, 杨瑞龙等更注重实证分析方法, 着力探讨现实中的企业处于何种状况及其原因, 认为人力资本为主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该和股东共同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实际上, 两种产权学派都将企业的产权安排视为一种既定的状态, 而没有深入剖析其发展变化过程。杨瑞龙等倡导的共同治理理论虽然看到了企业产权安排的动态性, 但忽视了初始状态的重要性。

进一步深入研究现实中人力资本地位上升这一事实, 不难在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上对企业理财目标做出合理的逻辑延伸。企业是一组要素投入者为了各自效益最大化而缔结的“契约网”, 各利益相关者或在公司中投入物质资本, 或投入人力资本, 目的是获得单个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基于产权理论的企业理财目标的重新定位不妨遵循这样的路径:

1.各利益主体在企业中的地位如何?谁是其中的关键主体?在企业理财目标函数中, 股东和经营者是两个重要的变量, 在企业缔约之初, 最具有谈判力的两个主体分别是股权资本所有者 (未来的股东) 和人才资本所有者 (未来的经营者) 。而普通人力资本所有者、债权人、顾客、政府及社会等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只是构成企业理财目标实现的约束条件。

2.股权资本所有者和人才资本所有者各自拥有什么样的产权特征?

3.股权资本所有者和人才资本所有者缔结契约的动机是什么?

4.鉴于企业产权安排初始状态的重要性和企业产权安排的动态性, 可以将企业的产权安排动态划分为两个阶段来剖析: (1) 企业初创期所有权的初始安排 (2) 企业运营期剩余控制权的调整。

5.企业理财目标的合理定位。

摘要: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公司治理问题,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产权问题。故对企业理财目标问题的探讨, 应置于不同的经济政治背景下的不同的经济企业理论背景中, 并且应以企业产权理论的变迁为路径。本文试图沿着企业产权理论的变迁路径来透析企业理财目标的演变过程从中理出具有规律性和趋势性的东西。

关键词:企业理财目标,产权,新古典产权学派,利益,相关者产权学派

参考文献

[1]杨瑞龙, 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2]谢志华.出资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 1997.

[3]干胜道.所有者财务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4]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5]李心合, 朱立教.利益相关者产权与利益相关者财务[J].会计研究, 1999 (12) .

[6]陈杰明.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 (1) .

[7]Coase,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vol.4, no.3.

[8]Hart, 1990,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Political Economy, vol.98.

企业理财目标研究 篇6

一、理财目标概述

综合目前有关企业理财目标的观点与研究成果, 具有代表性的理财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种: (1) 利润最大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投资者 (即股东) 出资创办了企业, 利润代表企业给投资者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利润最大化最能体现股东创办企业最直接的目的与要求, 而且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的差额。同时, 利润最大化又能够满足经济理论分析的要求。因此, 利润最大化成为影响最大的理财目标。这一观点曾一度占据了企业理财目标的主流地位。利润最大化理财目标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利润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没有体现收益与风险关系, 同时是一个绝对指标, 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 不能直接根据利润指标评价一个企业优劣。因此, 在此基础上, 研究者又提出了新的理财目标。 (2) 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财务决策为股东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在股份有限公司中, 股东财富由股东拥有的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来决定。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主要有以下优点: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企业只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 使企业更注重长远发展;该目标比较容易量化, 更具可控性。尽管股东财富最大化具有以上优点, 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股票价格不能完全揭示企业经营获利水平, 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一些因素是企业无法控制的;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 有可能损害经营者和债权人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造成股东与他们的利益冲突,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 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资产的市场价值, 它能有效地反映企业预期获利能力, 对企业预期获利能力的计算是按折现方式计算的, 这样就考虑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同时计算折现量还可以考虑风险。这样, 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可以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关系, 不断增加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 使其总价值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价值的计量方面, 企业资产受多种因素影响, 很难准确地评估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易为管理当局掌握,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对企业有利益需求的各方要求的综合反映, 包括股东利益, 债权人利益和职工利益等, 这些具体目标的衡量需要用不同指标进行评价, 因此管理人员很难准确把握。 (4) 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随着近年来有关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确立理财目标, 该观点企业是由投资者、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和政府等组成契约集合体。所有契约各方都按契约向企业投入资源, 都对企业有利益需要, 任何一方的利益受重大损害或利益需求得不到合理满足, 都有可能伤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于是, 契约各方都构成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有协调好各方的利益需求, 追求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实质上, 上述四种理财目标观点基本上都是从投资者角度出发, 将企业视作投资者获取收益的一种手段, 最终都意味着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顾客利益首位化——理财目标新探讨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仅仅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组织部分, 因此, 企业理财目标从本质上讲取决于企业目标, 是企业目标在财务管理活动的具体化。因此, 要建立恰当的理财目标, 必须从正确的企业目标出发。而正确的企业目标又取决于企业的性质, 同时又要经受企业经营效果的最终检验。 (1) 顾客利益首位化——企业目标与企业性质的必然要求。对现代企业性质认识最具代表性、最深刻, 同时又产生深远影响的研究者是美国知名管理学者彼德·德鲁克 (Peter F.Drucker) 。德鲁克 (1974) 正是从批判“企业是一个盈利性的组织”, “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开始的, 并由此确立了他的企业目标观与企业性质观。德鲁克 (1974) 认为“流行的有关工商企业及其行为的经济理论, 即利润的最大化——这只不过是用复杂的方式来表述贱买贵卖这句老话, …, 但却不能说明工商企业是如何经营的, 也不能说明它应该如何经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事实上毫无意义”。一个工商企业是由人而不是由各种力量创建和管理的。各种经济力量 (如投资者对利润的追求) 只是为管理活动设立了界限, 但它们本身并不决定企业性质与企业目标。德鲁克 (1974) 认为要了解企业的性质, 即“什么是一个企业”, 必须从企业这种社会组织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入手。企业这种社会组织所承担的功能是“实现的经济扩张与发展”, 因此企业性质应当是一个社会“实现经济扩张与发展”的特殊器官。企业要承担起这一社会功能, “企业的目的只有一种适当的定义:创造顾客”。顾客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企业只有是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实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 从此企业目标是创造与满足顾客需求出发, 企业理财目标必然是将顾客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 只有首先充分考虑并且满足顾客的利益需求, 企业才有可能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 (如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和政府等) 的要求, 才能实现其他目标。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满足顾客的利益需求, 其他利益相关者 (包括股东在内) 的需求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2) 顾客利益首位化———经得起企业管理实践检验的理财目标。企业理财目标的不同, 决定了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战略, 而不同的经营战略又会导致企业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绩效。如果企业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理财目标, 那么企业经营者随时都面临着短期利润压力, 这种短期利润压力通常会迫使企业投资于一些短期内见效快, 但对企业长期竞争力有损的事项, 如果将产品定价过高, 或者在产品研究开发方面投入过低, 减少长期资本投入等。这样, 旨在增加股东利益的理财目标, 实际上最终损害了企业为各方———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提供长期利益的能力。相反, 如果企业的理财目标始终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 企业通常会倾向于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聚集于面向顾客需求的持续产品升级、为获得长期市场份额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增长企业员工技能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 这些支出虽然会减少公司的当前利润, 但却能提高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和经营绩效。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美国研究者理查德·埃尔斯沃斯 (2005) 等人的研究小组专门对23家明确表明企业追求目标并有浓厚氛围的公司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以把顾客利益放在首位为追求目标的公司不仅比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公司更具竞争力, 而且还能给股东带来更大的长期利益, 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具体数据为: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的公司对股东的利润回报超过其行业平均值的36%;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仅超过其行业平均值的17%;同时, 以平衡各方利益为目标的公司低于其行业平均值的17%。由此可见, 顾客利益首位化是经得起企业经营实践检验的、恰当的理财目标。事实上, 那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长期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公司, 大都是把顾客利益放在首位公司。萨姆·沃尔顿创立的沃尔玛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沃尔顿在谈起沃尔玛时, 声称他信奉的“哲学”就是“把顾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正是由于沃尔玛对顾客利益的极端重视与关注, 并且用这种态度与目标来指导公司的经营管理实践, 沃尔玛才能由最初的一个乡间小镇折扣店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零售巨头。 (3) 顾客利益首位化———管理上行得通的理财目标。在此, 以“顾客利益首位化”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理财目标, 即企业理财目标首先应该充分考虑顾客的利益与需求, 在充分满足顾客利益的前提条件下, 再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没有提出顾客“利益最大化”。因为“利益最大化”通常出现在经济学理论分析之中, 为满足理论分析要求而提出的理论假定。“利益最大化”的提法对于指导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理财实践存在重大缺陷。首先, “利益最大化”在理论上很难解释得通。正如前面利益相关者理论所认为, 许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都有利益要求, 如果使单独的一方“利益最大化”, 其他各方的利益又如何得到考虑与满足。其次, 在企业经营管理与理财实践中, 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理财人员很难的把握, 与此相反, “利益首位化”把握起来就容易得出, 非常便于操作与实践。最后, “顾客利益首位化”既可以为财务人员的理财行为提供一个合理的原则与规范, 还易于取得其他经营管理人员的理解与支持。

三、“顾客利益首位化”理财目标的实现意义

把“顾客利益首位化”作为理财目标, 并不是为了标新立立异, 原因在于:一方面, 正如前文所讲, 这是企业性质与企业目标的必然要求, 同时, 又能够经得起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 对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企业整体经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首先, 顾客利益首位化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平衡多种理财目标提供指导原则。正如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如述, 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有利益需求, 企业财务管理就需要考虑和满足多方面的利益需求, 因此同时存在多个理财目标, 如通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 保证对企业债权人的还本付息要求, 满足员工的薪资需求, 满足投资者的利润要求等。因此,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有多种目标而不是一个唯一的目标, 追求“唯一的正确目标”不仅是有害的, 并且会使人误入歧途。但是, 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不处于同一位置, 企业必须在多种理财目标中进行平衡, 而平衡又需要把握好主次关系, 这才是最重要的。企业需要将顾客利益需求放在第一位, 首先满足顾客的利益需求, 只有顾客认同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企业才会有收益, 才能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正如老子的《道德经》中讲, “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顾客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 离开了顾客, 企业财务管理如同舍本逐末, 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于是, 凡是真正为了股东利益的经营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 一定首先非常关注顾客的利益, 凡是那些在企业使命宣言中以及在日常运营中把顾客利益摆在首位的企业, 他们的股东反而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其次, 将其作为理财目标能够为企业员工 (包含经营者在内) 提供深层次的激励动力和合理的评价标准。现代企业的员工 (包含企业经营者) 基本上都是高素质的员工, 单纯的高薪酬很难充分调动这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必须为这些员工提供一种深层次的、经得起思考的、能够获得所有各种方认同的, 使员工能够努力工作的理由与奋斗目标。如果企业员工看到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就是为一些通常不在企业工作的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那么他们的工作热情根本就无法被调动起来。相反, 把顾客的利益与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的首要奋斗目标, 可以使员工的工作更富有使命感和崇高意义, 使员工能够在为顾客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激励员工深层次的、持久性的工作激情, 而员工持久的工作激情是企业未来成功的基本保证。同时, 能否增进顾客利益既可以成为判断经营管理决策和理财决策是否正确首要标准, 又可以成为评价员工工作业绩的首要标准, 即凡是无助于增进顾客利益的决策一定不是正确决策, 凡是对顾客利益没有增进的员工一定不是一名合格的员工。最后, 将顾客利益首位化确定为企业理财目标还有助于企业超越地区和国家局限, 成为全球化的公司。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企业的经营空间通常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狭小范围, 日益向全球化企业发展。企业员工的来源地与文化背景日益复杂, 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员工成为企业这一组织的共同成员。与此相反, 企业的股东 (通常是主要控股股东) 却仍然局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范围之内, 显然植根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并不能充分调动多元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相反, 顾客利益却可以将企业多元化的员工融合成一个整体, 得到员工的共同认可和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Haim Levy and Sarshall Sarnat, Capital Investment&Financial Decisions[M], Prentice Hall, 1990.

[2]Peter F.Drucker, Management: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M], Harper&Row, Publishers, 1974.

[3]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企业理财目标研究 篇7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的行为一定不能有害于社会, 而应当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一种义务关系, 是企业为其周围的社会环境所承担的义务。企业的义务可以区分为不同层次和范畴, 与企业有关的主体称为“利益相关者”, 他们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和要求, 企业在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的同时, 还应当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一)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与企业决策有关的、现实的、以及潜在的有影响的一切相关者, 具体包括企业的雇员、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债权人等等, 即包括股东, 又包括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则、资源和环境、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所制约的群体。对于企业而言虽是由出资者设立, 以获取盈利为出发点, 但企业毕竟是存在于社会之中, 与社会及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以利益相关者视角来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推广。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客观存在着许多利益相关者, 如管理者、投资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和政府等, 他们都对企业进行了占有性投资并承担因此产生的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处理同各种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 而股东只是利益相关者之一;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 就必须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其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

(二)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内容。比如说, 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局限于企业的慈善性活动及其它福利活动;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生存安全的关注, 企业社会责任又增添了环境责任、资源责任等新的内容。由于本文是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就仅指在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责任, 具体包括对股东、对员工、对消费者、对供应商、对社区、对政府的责任六个方面。一是对股东的责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人们通过投资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成为股东, 股东与企业的关系已演变为社会与企业的关系。因此, 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也是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 (1) 保证股东的资金安全; (2) 向股东提供真实的经营信息及财务信息; (3) 尊重股东权益。二是对员工的责任。企业经营状况和员工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对员工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企业对员工负有的责任主要有: (1) 依照劳动法的规定, 保证就业员工就业和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技能培训权、社会保险福利权等; (2) 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和机会, 重视员工的意见和要求。三是对消费者的责任。企业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 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主要体现在: (1) 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 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要; (2) 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 (3) 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及时为消费者解决问题; (4) 抑制通货膨胀和扰乱物价。四是对供应商的责任。供应商作为生产资料的提供者, 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包括: (1) 遵守契约内容, 合法、善意的交易; (2) 公平交易, 保证供应商的合法权益。企业与供应商虽然是以利益为纽带的市场关系, 但这种关系不能丧失公平交易的底线。五是对社区的责任。企业所在社区为其提供基础设施、治安服务等, 进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应该承担对社区的责任。具体来说, 企业应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的公益活动, 利用自身优势吸收社区人员就业, 扶持社区的教育事业, 改善社区的经济状况, 保护社区环境等。六是对政府的责任。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照章纳税和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 接受政府的干扰和监督, 不得偷税、漏税、逃税和非法避税。

二、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理财目标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财务管理环境构成了财务管理的起点, 财务管理目标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导向, 财务管理目标要根据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因此, 在承担社会责任, 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 企业理财理目标的选择应当直接反映了这一环境的要求。

(一)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要求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即企业取得得合法权益的同时, 必须兼顾各个利益相关人、国家、关联客户、周边社区及整个大社会的利益, 具体包括: (1) 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遵纪守法, 照章纳税,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2) 企业的发展必须不断开发与改进新技术、新产品, 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增强企业的后劲与再生力。 (3) 企业的发展应有利于增加新的就业机会, 维护社会的稳定。 (4) 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 拒绝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 (5) 维护社会公德, 合法经营、公平竞争,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

当前不少企业习惯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导致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突出问题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有的责任, 尽量逃避税收和社保缴费;二是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 将包袱甩向社会, 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三是较少考虑环境保护, 将利润增长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四是一些企业唯利是图、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欺骗消费者;五是降低职工的收入和福利、雇用童工、随意克扣工资、超时和超强度工作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六是对公益事业不热心;七是缺乏公平竞争意识;八是普遍缺少诚信。由此可见, 目前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状况不容乐观, 如果不改变, 将会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而最终受损的是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利益。在我国经济利益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下, 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 不仅是中国企业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门票, 更重要的, 这是我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需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二)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约束企业必须爱护环境

和谐社会的根本标志之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标志之一, 要求企业合理、有效、可持续的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在激烈的市场条件竞争下, 在人类进入环保时代的背景下, 企业不得不正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和困扰。为了在竞争中取胜, 必须要在减少环境成本, 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降低物能消耗等方面进行变革, 节约资源, 推行绿色财务管理。也就是企业在资金的筹措、使用、耗费、回收及分配过程中, 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融入, 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管理环节重视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经济效益。

(三)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兼顾了企业各方利益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理财目标承认各相关者利益的期望值存在不同, 且时常发生冲突。但是, 企业可以在各方所承担风险的基础上合理匹配利益, 实现相关者之间的和谐, 达到共赢。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保证了股东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并不是忽略股东的利益, 而是兼顾包括股东在内的各方相关者的利益, 在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使其他相关者利益达到最大化。也就是将企业财富这块“蛋糕”在做到最大的同时, 保证每一个相关者所分得的“蛋糕”份额最多。 (2)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协调了经营者的利益。经营者具有企业经营管理权, 在经营过程中承担风险, 所以应享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在利益上采取分享制, 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协调了利益冲突, 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3)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协调了债权人的利益。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可以充分考虑债权人的利益, 让债权人放心, 企业的利益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 进而使债权人对风险的预期降低, 实现本金收回的安全性和利息回收的收益性。另一方面有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使企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来提高自身的效益。而且当企业面临财务困难时, 债权人不仅不会向企业逼债, 反而会追加贷款,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在保护自己的利益的同时, 也保护了股东的利益, 从而实现“双赢”。 (4)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保证了职工的利益。在人力资本日益重要的今天, 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员工, 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这是每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充分考虑了员工的责—权—利的对等和匹配, 让员工分享通过自己付出劳动而创造的价值的相应份额, 从而调动了劳动力资源的积极性, 为本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5)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充分体现注重社会公平, 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实现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终目的。

(四)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是现代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和具体体现。适应“共同治理”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强调要在企业理财中充分的协调好企业与利益相关各方之间的财务关系, 积极追求企业利益与股东利益之间的协调, 保持和提高股东的安定性;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 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保持和改善与债权人的关系以争取成本较低、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主动关注并严格执行政府的政策以获得政府的重视和获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法规的机会;此外还十分重视财务信誉、尊重客户的利益, 以提升企业形象、达到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理财总体目标是利益相关各方借助于理性反思和共同博弈所形成的合理共识, 这种共识因体现了各方利益的一致性而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一贯的遵守。可见,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能够平衡相关各方利益、适度地限制企业财务风险, 这不但有利于企业的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 更为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协调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微观经济基础。

(五)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积累社会财富奠定了基础

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 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大, 可以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最终结果是增加社会财富。社会财富最大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进行企业理财的结果。只有使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才能促使市场经济高效良性发展, 进而增加社会财富。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 企业的经营活动从采购、储备到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市场营销, 直至售后服务, 每个环节都在创造不同的价值, 每个环节的参与者对其利益都有要求, 任何一个环节的各方参与者的基本利益要求不能被满足的话, 这些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就不能顺利有序进行, 社会再生产过程就可能发生中断, 贫富对立和社会动荡也会随之产生, 社会就不能和谐发展。当每个环节的各方参与者的基本利益要求被满足后, 这些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就会象链条一样连接起来, 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的成本和利益会对前后左右方向的其他环节产生不同的影响。每一个环节都涉及相关者利益, 最终影响到全社会利益。所以务必在理财环节上加以约束和引导。各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利益要求被满足与其最大利益要求被满足, 对价值链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关者的基本利益被满足, 使价值链得以形成并能进行运转, 但这种运转是低效率的;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被满足的程度越高, 价值链运转的效率就越高, 直至最大, 从而创造更大价值。因为高效运转的价值链还能挖掘利益相关者潜在的价值和能力, 并在价值链的运转中产生良性循环。只有价值链的动态运行中形成利益均衡点, 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趋于一致, 从而使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能平衡各利益集团的要求, 各利益集团都可以借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实现自身的最终财务目标, 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 从而实现和谐的大经营局面, 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最终目标。

承担社会责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 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财务目标的重新定位对构建和谐社会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基于社会责任观视角的理财目标的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企业理财目标研究 篇8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 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 盲目投资, 导致企业损失巨大, 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 很多企业对投资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能力低下等原因, 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效益, 投资无法按期收回, 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 扩大市场占有率, 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 这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 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 盲目赊销, 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失控, 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 直至为坏账。另一方面, 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 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和存款占用资金1.42万亿元, 占流动资金的36%。在全部中央企业中, 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流动资金比重超过50%的有37家。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 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 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该观点认为, 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财富, 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是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 即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债券的市场价值之和, 与股东财富相比, 企业价值更能全面反映契约各方关系人的利益。但是从企业价值的计量公示来看, 这一目标并不适用于企业。因此,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相比虽然考虑了时间价值, 考虑了风险, 考虑了相关方利益, 但因其计量具有很大的估计成分, 不符合可靠性原则, 可操作性不强。笔者认为它不适于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在理财环境的变化和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目标方面, 入世对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冲击。加入WTO后, 我国将逐步开放许多市场, 其中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大影响的莫过于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金融市场的开放, 使得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金融工具的创新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多种投资组合的方式同时也派生出更多的金融风险;产品市场的开放, 使得许多外国先进且廉价的产品进入我国市场, 在丰富我国国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我国企业的产品结构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 要么不能有效地协调契约各方的利益, 要么虽然兼顾了各方的利益, 但可操作性欠佳, 均不能适应新的理财环境的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目标势在必行。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创新。知识经济是以科技、信息、知识、智慧为基础的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 知识将超越物质资源而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首要经济资源, 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看重的只是所有者的权益, 管理的重心是物质资源, 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没有对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在新经济时代, 财务管理的重心应从传统的物质资源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 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把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显然已经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进行创新。

EVA即经济附加值, 是公司营运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额, 是衡量企业在某个时期盈利抵补资本成本的指标, 是目前国际上用于度量企业经营业组的一种财务指标.该指标可用公式表示为:EVA=税后净经营利润 (会计利润) -所有资本成本。可见, EVA所表示的利润是一种真实的利润 (即经济利润) , 而非传统的会计利润。本文认为, 目前应确定EVA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因为与传统目标相比, 它具有以下优势:

能有效协调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利益冲突。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以会计利润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缴的标准, 经营者据此获得薪金与奖励。由于交易中经营者明显享有信息优势, 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说, 任何一个理性的经济人, 都会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因此经营者作为经济人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去操纵利润, 以虚高的利润蒙蔽投资者, 骗取投资者的信任。而经营者这种操纵利润的行为严重时会侵蚀资本, 这无疑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使其为降低损失不得不发生代理成本。这些代理成本会成为企业价值的抵减因素, 企业价值抵减会影响投资者的财富。因此,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 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都不能协调双方利益冲突。若以EVA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评价经营者业绩的指标则是会计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余额, 这就使得经营者更加注重资本维护, 促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协调一致, 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为实现相关者的共同目标提供了保障。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一种法律形式的虚构物。因而所谓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实际上是形成企业的各个契约人所追求的目标。EVA扣除了包括留存收益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 反映的是一种真实的利润。它的持续增长并达到最大化, 可使企业真正拥有更多的财富, 从而为实现相关者的共同目标提供了保障, 而且由于EVA是可以可靠计量的, 不同于理论上可行但不能准确计量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因此在实际中是可行的。

适用范围更广。目前已述及, 在我国企业中, 上市公司只占有极少部分, 把财务管理目标定义为股东财富最大化, 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是不合适的。也就是说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的适用范围很窄。与之相比, EVA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适用范围较广, 无论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可采用, 因为计算EVA所用的数据在任何企业都可以被准确提供。

幸福是理财的终极目标 篇9

理财与幸福的关系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我们理财前。应该先弄清楚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理财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大部分入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累积金钱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累积幸福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

“金钱心理学”指出,金钱不是买卖东西的货币,它其实牵动人们内心深处很多心理因素。许多人认为,有了钱我们就有了能量,其中包括自信、自尊,安全感、对未来的希望,还有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金钱代表自由。其实,正是因为自信、自尊、安全感等等这些,才使我们对金钱兴致勃勃。然而在累积财富时,很多人忙忙碌碌理财,却忽略了理财开始时的意义和目的。他们一味地奔波于财富之中,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累积幸福。有的人以为有钱后可以自由,却发现理财后更不自由了:有的人希望有钱可以讨人喜欢,真的有钱后却认为周围的入都是为了贪图他的财富,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糟糕。这些都背离了我们理财的本意。

这就像为了追求幸福,人们一头冲入理财的跑道,但往往跑着跑着,就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起跑时的终极目的在哪里。 别被“快乐跑步机”拖垮

很多人在理财中有疑惑,本来认为“我只要这次赚了钱,就会开心很多”,可真的赚钱了,却没有当初想象中开心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发现,心情和财富的关系就好比一台“快乐跑步机”。在我们踏上跑步机后,如果维持一开始的速度奔跑,只能原地不动。只有加快速度,超过跑步机的速度,才会有进展。快乐也是如此。原来有了100万元,很开心,但慢慢适应了100万元这个强度,要150万元才会开心,到再下次就变减了200万元。就像跑步机,在适应了一个状态后要更高的强度、更大的刺激才有同样的快乐。正因为有了“快乐跑步机”的效应,有些人炒股票,开始觉得每年有10%的收益很满足,可是真的达成后,就觉得有20%的收益才会开心,这就是人们的心理运作原理。很多人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心理的跑步机,一旦上了机器就下不来了,只有一直不断地奔跑。

真正聪明的人不是光光打理口袋里的钱,而是做幸福的投资者,这些人会清楚意识到可能出现的“不断奔跑”的情况,而能改变这种情况的方式可能只有善用累积的财富。因为金钱如果只是数字没多大用处,只有把它变成真正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事物、活动才有意义。比较直接的可以是感官上的享受。比如去吃顿好的,买套豪宅,穿名牌衣服,提名牌包等等,这些都使人产生快感。然而只做这些当然不够。我们还可以把钱花在有满足感的事情上,例如旅游、爬山、下海等等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很多有钱人会花大价钱、大精力坐飞机去国外,参加铁人三项赛,把自己累得半死,但他们觉得真的快乐。这其实就是寻求心理上的一种快乐、满足。另外,钱财带来的快乐还可以是缘于做有成就感的事情,例如学习某些技能,像摄影、极限运动等等。或者像很多企业家那样投入慈善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又或者帮助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同样快乐。如果有了钱却不能让身边的人幸福,那么自己也不会有幸福感。总之,只有善用累积的财富,才会有幸福感。

穿上幸福的“防弹衣”

另外,我在3年多研究理财情商的经验中发现,从事理财的人中。能真正累积幸福的人都拥有平衡的生活状态。理财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大部分。他们的生活内涵丰富。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朋友关系融洽、家庭美满、工作有成就。他们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不把重心偏侧到任何一边。做轻松的投资者,不做失魂落魄的理财家。我们当然希望财产不要缩水,可就算财产有起伏,这些人是最不容易丧失幸福感觉的。他们有情绪的“防弹衣”、幸福的“防弹衣”,财产的多少不会过于影响他们幸福的感受。

企业理财目标研究 篇10

一、公司财务活动及其运作轨迹解读

百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大型零售企业杭州百货大楼。1992年以定向募集方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组建集团公司, 1994年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6年, 百大集团的大股东杭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7012.36万股和1060.64万股国有法人股分别以31270.30万元和4847.1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后, 西子联合合计持有公司总股本的29.93%, 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百大集团旗下拥有浙江百大置业有限公司、杭州百大置业有限公司、杭州百货大楼、杭州大酒店、商居大厦物业管理分公司等多家分子 (孙) 公司。现正由以百货业为主导向房地产、商业贸易、酒店业、金融投资等现代服务业务转型。

1998年, 百大集团在解释为什么要压缩大酒店二期工程将部分募集资金转投杭州灵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时, 表述了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思维。20世纪90年代, 公司的财务运作与这一表述的财务目标相吻合。公司谋求利润增长的路径主要是:一通过对外投资, 如开发建设了杭州半道红商居大厦, 收购了杭州旅游贸易公司, 组建了灵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 追寻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是拓展主业的经营规模 (完成杭州大酒店和百货大楼辅楼的建设) ;三是由购销逐渐走向联销和场地出租, 实现了百货零售业商业模式的转变, 提升存量资产获利能力。2002年后, 至控制权转移 (2006年) 前, 百大集团的财务运作呈现典型的守业经营特征:

(一) 投资活动:维持现有主业的经营规模

2002年7月, 公司将持有的杭州灵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95%的股权以9500元的价格转让给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灵隐管理处。截止2002年6月30日, 灵隐景区扩建工程已累计投入48, 954.85万元。灵隐旅游公司转让后, 百大集团的总资产由131626.12万元跌落至86770.75万元, 缩水34.08%。百大集团2001-2006年资产数据见表1。

表1数据表明, 2002年-2006年, 公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意示着资本支出规模很小, 连折旧与摊销也补偿不了, 每年计提的折旧与摊销扣除资本支出后的剩余和留存的利润均以货币资金形式存放在银行。这说明, 这一阶段的百大集团, 既没有进行对内长期资产投资, 以谋求主业规模扩张;也没有进行一定规模的对外项目投资, 以追寻新的利润增长点。资本支出主要是百货大楼和杭州大酒店的装修或改造, 以维持现有主业的经营规模为主要目标。截止2006年底, 百大集团也只有杭州百大广告公司、杭州旅游市场有限公司和杭州大酒店旅行社三家规模不大 (合计注册资本580万元, 总资产671万元) 的全资子公司被纳入合并范围。除此之外, 还有5家参股公司和一家参股银行, 长期股权投资总额只有2140.39万元。

单位:万元

(二) 融资活动:以权益资金为主, 其次是经营性负债, 没有有息负债

2002年以后, 由于灵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 公司合并报表上债务总额大幅减少, 加之转让股权所获资金偿还了公司其他金融负债, 有息债务归零。百大集团2001-2006年的负债和权益数据见表2。

单位:万元

表2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 百大集团不仅没有长期负债, 也很少有临时性借款, 流动负债主要是经营性负债。这说明投入经营活动的资本全部来自于股东。这样的资金运作方式虽然可以降低财务风险, 却丧失了债务利息的抵税利益和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可能, 并使公司的资本成本居于高位。

(三) 收益分配:持续的高现金股利支付率

由于没有良好的投资机会与需求, 公司有大量的资金剩余。因此, 盈利的大部分都通过现金股利的形式发放给股东, 现金股利支付率一直在高位波动。百大集团2001-2006年股利分配数据见表3。

单位:元/股;%

二、公司实际理财目标透视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 财务也不例外。企业财务活动是在理财目标的指引下展开的。那么, 什么样的理财目标会使百大集团的投资、融资和股利分配等财务活动呈现出如此轨迹;这样的财务运作行为传递了什么样的理财目标信息, 都有待研究。

(一) 公司实际理财目标是否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创办或投资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富。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原则,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 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拥有最终的决策权或投票权, 同时也具有对公司董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权。因此, 管理层在理财决策时对股东负责,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公司理财目标是天经地义的。

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财目标, 并不是实现权益市场价值最大化 (权益市场价值增加也可能是股东资金投入) , 而是权益市场增加值最大化, 即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经济增加值计算公式为:

这一阶段的百大集团, 既没有积极进行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投资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也没有采取一些方法 (如回购股票等) 以降低资本成本, 任其大量资金处于闲置状态, 使投资资本回报率低于资本成本, 造成股东财富的毁损。公司2001-2006年EVA数据见表4。

单位:%;万元

从公司股票价格和投资收益率看:这一期间公司股票投资收益率低于上证综指收益率。如果投资者于2001年12月31日以收盘价8.08购入百大集团公司100股票, 在前3年亏损率均大于上证综指。持有至2005年底的亏损率之所以会小于上证综指,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泰投资从二级市场搜集筹码以争夺百大集团控股权所致。如果投资者持有到2006年12年29日, 其整个持有期收益率仅为30.94%, 同期上证指数的收益率达62.64%。如果没有银泰投资的股份增持, 或许收益率差异更大。公司股票与上证综指2001~2006年收益率比较见表5。

显然, 这一阶段百大集团的实际理财目标不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 公司实际理财目标是规模最大化还是利润最大化

这一时期, 百大集团的发展极其缓慢, 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成长。公司收入、资产、利润、股东权益、每股收益的增长率很低, 甚至是减少。公司2001-2006年主要项目增长率数据见表6。

2006年末公司的总资产和2006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低于2001年。受益于百货零售业经营方式创新, 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有了较大提升, 从而使营业收入得以缓慢增长。股东权益的增长是因为利润留存。净资产收益率波动于3%-6%, 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的7%-14%。公司2001-2006年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数据见表7。

表7数据表明, 这一阶段百大集团的实际理财目标, 也不是规模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

(三) 高现金股利支付率是否缘于控股大股东对资金的渴求

百大集团以财政资金50万元创业, 原控股大股东为杭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1998年2月份, 杭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将其持有的8073万股 (占总股本29.93%) 国有股全部划归杭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杭投控股成立于1997年8月28日, 是杭州市政府直属国有独资公司, 注册资本7亿元, 为一家综合性的国资营运机构, 旗下有控股和参股公司20余家, 分布于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按每股0.1元现金股利测算, 持股8073万股的大股东也仅能分得807.3万元的股利收入, 这对杭投控股来说没有特别的吸引力。百大集团高现金股利支付更多是缘于自身没有良好的投资机会, 而不是控股大股东的资金渴求

(四) 公司实际理财目标为经营者效用最大化

在此阶段, 百大集团为什么没有努力地去追寻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谋求主业的规模扩张?究竟是资金?是市场?是人才?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从2002年开始, 百大集团的货币资金持续上升, 至2006年年末达5.27亿元, 占其资产总额的50%以上, 其中大部分是闲置的。公司没有金融负债, 又拥有市场价值达20多亿元房地产资产, 债务融资能力不弱。作为上市公司, 还可以通过增发或配股筹集权益资金。因此, 对于百大集团而言, 资金不是发展的障碍。同样, 也不是市场机会问题, 即使不考虑多元化发展, 百货零售业和酒店服务业也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浙江银泰百货公司于1998年11月在杭州开出第一家百货零售商场 (银泰百货武林店) 并迅速成长, 发展成为浙江百货零售业“大佬”, 就是一个例征。之于人才, 如果说20世纪公司向旅游业和房地产进军遇阻, 或许与人才缺失有一定的关联, 但其不缺百货零售业的经营人才, 况且人才是可以通过招聘引进。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压力或动力去驱使管理层做大做强企业, 为股东创造价值。这些年来, 控股大股东杭投控股既没向百大集团委派董事长或副董事长, 也没有委派总经理或财务总监, 只有其董事长郑向炜在董事会担任董事。种种迹象表明,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是大股东, 而是以董伟平为主导的高管队团。另一方面, 大股东杭投控股在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上的不作为。公司董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数量很少, 为公司服务的报酬主要来自薪金。另一方面, 2002年4月, 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年薪方案的议案》。该方案规定,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由基本年薪、效益年薪、工作目标考核收入、特殊贡献奖 (利润指标超过计划2%, 增加1万元奖励) 四部分组成, 其中基本年薪=公司职工人均应发工资×6;效益年薪=基本年薪×净资产收益率×30;工作目标考核收入=基本年薪×30%。

大股东的监督约束力不大, 没有偿付到期债务的压力, 在自己非常熟悉的百货零售业和酒店服务业守业经营, 还能得到较高的年薪收入, 为什么要去为创造价值费心费力, 承担风险呢?成功的好处归于股东, 而一旦失败, 不仅影响薪酬收入, 而且还可能面临指责或“身价”下跌的风险。因此, 我们认为:这一阶段百大集团实际理财目标是经营者效用最大化。

三、百大集团理财目标异化的启示

(一) 为股东创造财富是企业经营之根本

股东创办或投资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富。一个企业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 股东就不会为企业提供再资金, 甚至可能作出出售或清算的决策。在经营者效用最大化导向下, 无论是公司的投资政策, 还是筹资策略, 均呈现出极度保守的风格, 这样的运作是很难满足股东创造财富愿望的。对于杭投控股来说, 出售股权获得价款的收益, 会高于公司每年为其创造的1000万元左右净利润 (按29.93%持股比例计算) 。2006年3月和8月, 杭投控股先后将其持有的8073万股国有股股权以36117.40万元价款转让给西子联合。这笔股权转让收入即使按5%收益率计算, 每年也有1800万元收益。

百大集团管理层长期守业经营, 也让大股东看不到未来财富增值的空间。而长期低于6%的净资产收益率, 是不可能通过增发实施再融资。如果百大集团能不断地为大股东创造财富, 或给其一个良好的未来愿景, 或能成为其融资平台, 杭投控股是否还会基于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理念将股权转让, 就很难说了。

(二) 勤勉为股东创造价值是经营者主要受托责任

股东将公司委托给经营者, 为股东创造财富是经营者的主要受托责任。创造价值的基本路径包括持续寻找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不断提升投资资本回报率和降低资本成本。而这需要经营者付出巨大的努力, 积极进取, 不断开拓创新, 勤勉工作。当经营层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而不是秉持为股东创造财富理念经营企业, 股东不是选择更换管理层, 就是出售公司。实际上, 无论何种结局, 经营者都有可能失去现有职位的。

百大集团的国有股转让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国资产权[2006]956号文和1524号文批准, 并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审核无异议后, 于2006年12月完成过户。2007年5月, 西子联合委派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合同管理部部长杨成成出任百大集团的财务总监。2008年董事会改选后, 原百大集团董事长董卫平、总经理李锦荣、副总经理杨祖德、监事长刘文俊皆因任届期满, 不再担任董事、监事或高管。截止2011年6月, 原经营层除何美云外, 均不再担任公司董、监事或高管。

(三) 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需要大股东的“作为”

自利行为原则告诉我们:资本市场中的人是自利的, 在决策时会按照自己的财务利益行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选择对自己经济利益最大的行动。股东与经营者都是自利的, 需要通过监督和激励“契约”来协调两者之间的目标不一致。由于中小股东大多会“搭便车”, 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需要大股东的“作为”。通常, 大股东基于自身利益考虑, 不会放任经营者效用最大化。但对于一家经营者主导的公司, 这往往会成为一个问题。

百大集团的原大股东杭投控股在公司的“话语权”不多, 在业绩考核上也没有给予经营者更多的压力, 或建立股权激励机制赋予经营者创造财富的动力, 更缺乏对高管薪酬方案创造价值导向的把握, 从而导致经营者没有动力, 也没有压力来为股东谋取财富的增长。

(四) 高管薪酬制度的设计应以创造价值为导向

经营者通过为股东经营企业, 创造财富, 以此获取薪酬收入。因此, 薪酬制度的设计应以价值创造为导向, 要体现经营者为之付出的努力, 尤其在激励约束机制缺失或不完善情况下, 更是如此。百大集团高管年薪收入主要取决于职工平均工资收入, 这是否合适, 值得商榷。作为一家国有控股公司, 需要考虑职工收入与高管薪酬的差距, 但也要考虑为股东 (人民) 创造财富, 更何况百大集团还是一家上市公司。

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百大高管年薪收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计算年薪的因子, 极有可能导致经营者为保持净资产收益率而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因为项目大多会有建设周期, 盈利实现时间常常滞后于投资, 极易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短期下降。即使是好项目, 通常也是如此。

公司薪酬方案的设计缺陷与其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密切相关。百大高管年薪方案是由董事会决定 (通过) , 但其董事会的“话语权”基本上撑控在经营者手中, 实为薪酬“自定”。西子联合获取控制权后, 即制定新的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 以替代原方案。

(五) 公司并购是资本市场对经营者的一种自然约束

在资本市场中, 并购重组经常发生。当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率低于资本成本, 就意味着股东财富的毁损;此时如增长率低于可持续增长率, 还会产生现金剩余。这样的公司通常会成为其他公司理想的并购目标。因为其不仅能为收购方提供获取控制权溢价的巨大空间, 还有现金剩余。公司并购成为资本市场对经营者的一种自然约束。

百大集团的投资资本回报率长期低于资本成本, 发展缓慢, 增长率很低。因此, 当杭投控股向浙江的一些民营企业发出国有股转让《征询函》, 拟为百大集团引入新的控股股东, 即迎来了西子联合和银泰投资的激烈争抢。即使在杭投控股已将所持有的百大集团国有股全部转让给了西子联合, 银泰投资仍不言弃。获取控制权溢价是银泰投资争夺百大控制权的主要诉求之一。因为, 在百货零售业惨烈竞争的21世纪, 要提升公司资产净利率或许有一定的难度, 但改变财务政策 (增加有息负债, 降低股利支付率) 不存在障碍或困难。公司并购成为资本市场对经营者的一种自然约束。

参考文献

[1]戴娟萍:《百大集团控制权争夺案及其启示》, 《国际商务财会》2007年第12期。

上一篇:狗文化下一篇:CET-4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