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教学电工电子技术(精选8篇)
微教学电工电子技术 篇1
景电工程于1999年引进了2台PN1.0MPa DN800型微阻缓闭止回阀, 安装在西干一泵站4#、6#机组出水管道上。然后反复进行了关阀水锤升压试验和快慢关时间、角度调试试验, 得到了一系列资料, 分析得出了阀门最佳运行参数。在最佳运行工况下, 对这两台阀门又进行了2个多月的运行观测试验, 得出了阀门运行良好的结论。随后在2000年至2002年三年间, 陆续在一期工程总干五座泵站安装了19台这种型号的阀门。这些阀门在安装运行2~3年后, 因其设计制造缺陷和使用环境恶劣而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导致部分阀门不能正常工作, 维护强度增大, 给泵站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不利因素。通过对这些出现故障阀门的认真检测分析, 总结出了造成故障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改进方案和运行管理办法。通过技术改进和运行管理办法的实施使这些阀门安全可靠的运行, 保证了提水任务的圆满完成。
1 工作原理
微阻缓闭止回阀在设计时充分利用了管道的压力, 主要表现在开阀阶段和阀板关闭阶段。开阀时利用水泵开机后产生的流速水头压力, 压力一方面直接推动阀板打开;另一方面压力通过换能罐, 经过单向调速阀传给油缸, 油缸活塞杆向外伸出推动阀板, 帮助阀板打开, 油缸活塞杆伸出为阀板实现缓慢关闭提供了保障。关阀时, 当水泵停转管道水流速度为零时, 阀板依靠自重下落, 阀板下部落在活塞杆顶端, 这个过程为快关阶段。阀板下部与油缸活塞杆端部接触后阀后回流压迫阀板缓慢返回, 而油缸回油速度由调速阀来控制, 这个过程为慢关阶段。活塞杆伸出的长短决定阀板快慢关角度, 调速阀回油速度决定慢关时间。所以说, 油缸及调速阀的可靠工作, 是保证管道及设备安全的关键。
2 出现的故障
由于景电工程阀门的运行介质为黄河含泥沙水, 使得阀门各部件的锈蚀及磨损比较严重, 阀门的使用性能降低很快, 致使阀门不能实现其有效消除水锤破坏, 保护管路安全的作用, 危及泵站安全。主要故障如下。
(1) 阀板上的挂钩、阀轴均为碳钢材质, 在水泵运行时因水流冲击阀板, 阀板频繁出现起落现象, 挂钩、阀轴相互不断发生摩擦, 二者相互接触面产生磨损, 而锈蚀加剧了接触面的磨损。磨损量大造成的危害是:阀板中心下降, 使密封圈脱离阀座金属密封面, 导致密封失效;阀板下沿靠在阀体上, 使阀板无法关闭。阀轴上的阀板轴向限位台阶失去作用, 阀板产生轴向位移, 致使水泵停机后阀板靠在阀体上不能完全关闭, 阀后倒流水使水泵持续倒转, 水泵无法再次起动。
(2) 因阀轴的锈蚀、泥沙磨损使轴部密封失效, 轴头漏出大量泥沙水, 影响着泵站的安全文明生产。
(3) 阀门使用时, 油缸活塞杆裸露在介质中, 因黄河水含泥沙量大, 活塞杆易附着“水垢”, 这使得活塞杆再次动作时, 与密封件产生很大的磨擦力, 出现的情况是:水泵开启后, 管道水压力提供给油缸的压力为0.3MPa, 由于阻力加大, 不能使油缸活塞杆推出, 这样阀门关闭时阀板就不能实现缓慢关闭, 就不能有效消除水锤破坏。阀板关闭时, 阀后压力水通过阀板传给油缸活塞杆的推力很大, 由于摩擦力增大, 加剧了密封件的磨损, 造成油缸密封的过早失效。
(4) 在活塞杆的往复运动中, 管道中的水份不可避免的附着在活塞杆表面进入油缸内部。油缸的缸壁为碳钢材质, 这些进入的水份使缸壁产生细小的蜂窝麻面, 使油缸产生内泄漏, 最终导致油缸失去缓闭作用, 危机泵站安全。
(5) 换能罐下方的球阀, 换能罐底部的气嘴时间较长易发生损坏, 损坏后都将影响到油缸的正常工作。
3 技术改进
(1) 通过运行情况对比, 发现挂钩和阀轴磨损的主要原因是锈蚀, 因此改阀轴材质为不锈钢。这样一方面既减小了阀轴、挂钩二者接触面的磨损;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轴部密封材料的磨损, 杜绝了原来因阀轴锈蚀造成的轴部密封失效现象的发生, 延长了轴部副密封使用寿命。
(2) 油缸缸筒改为不锈钢材质, 这样杜绝了因缸壁锈蚀带来的油缸内泄漏现象的发生, 为油缸的可靠工作提供了保障。
(3) 阀轴上靠近两侧挂钩的里侧增设阀板限位装置, 防止阀板产生轴向位移, 保证阀板可靠关闭;同时也使阀座与橡胶密封面不产生错位, 保证主密封性能良好。
4 改进后使用情况
这些阀门经过陆续改造后, 使用效果良好, 油缸拒动作、阀板卡阻、轴头漏水等故障频发现象基本杜绝。泵站运行管理人员通过运行统计发现阀门运行状况良好, 阀门开、关正常, 大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在19台微阻缓闭止回阀技术改进过程中没有发现金属主密封面及橡胶密封圈损坏现象, 泵站10年的运行观测中也没有出现主密封泄漏现象, 说明其主密封性能优良。
5 运行管理
为了保证这些阀门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运行观察、现场维护, 总结出了这类阀门的运行管理办法。
(1) 新油缸安装运行2年后, 利用检修期将其拆下, 将活塞杆上的附着物清除掉, 注意不损坏活塞杆表面, 这样可保证活塞动作灵活。
(2) 每年春季检修期, 检查所有的球阀及气嘴, 更换已损坏件。检查换能罐内液压油油量、油质, 如有缺失及时添加, 如有变质或油量很少则检查罐内膜片, 膜片破损则予以更换。罐内液压油添加完毕后将密封部位处理好, 避免阀门运行中出现液压油泄漏现象。
(3) 运行期间勤检查, 发现液压油泄漏及时处理, 水泵停机时观察阀门关闭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保证阀门可靠运行。
(4) 阀门开启后, 检查油缸行程杆是否按调定要求进入油缸, 如果没有按要求进入油缸, 则关闭换能罐进水口球阀, 用打气筒通过气嘴向罐内打气, 压力通过换能罐上腔液压油传给油缸活塞, 较高压力使活塞杆进入油缸。然后打开已关闭的球阀, 恢复原有状态。
(5) 冬季停水后, 将阀盖打开, 检查阀板、阀轴状况, 将阀体内淤积在油缸部位的泥水清理干净, 防止油缸密封件冻伤。用打气筒提供动力, 使油缸活塞杆伸出顶起阀板, 橡胶密封圈与金属密封面脱离, 防止橡胶密封圈因结冰产生损伤。
(6) 在阀门投运之初调定慢关时间后应将单向调速阀调节螺母锁定, 以防因调节螺母转动改变慢关时间, 从而影响阀门正常安全运行。
6 结语
微阻缓闭止回阀结构简单, 维修维护方便, 但也因于此必须精心维护、管理, 许多兄弟单位因为缺乏管理经验, 导致该型号阀门无法正常使用, 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 只好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更换, 给工程带来很大压力。景电工程在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下, 通过技术改进和加强运行管理保证了19台微阻缓闭止回阀的可靠运行, 保证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这对扬黄提灌工程兄弟单位有很好的借鉴之处。
摘要:本文介绍了景电工程微阻缓闭止回阀使用中出现的各种故障, 论述了通过不断总结得出的结构改进和运行管理办法, 对扬黄提灌工程兄弟单位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结构改进,运行管理
微教学电工电子技术 篇2
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从实际教学出发,提出了一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对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工科高职高专改革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工业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电工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电工电子技术成为工科类专业都要开设的`一门课程,其内容不仅与物理和数学密切联系,还涉及电路理论、电工测量、电机与控制和电子技术等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多种电类基础知识的综合。
由于这门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并且是学生面向企业就业时的必备知识。
开好这门课,无论是对学生的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教学实践,对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以下就此谈谈个人浅见。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教学内容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扩充,同时,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时数在不断减少,电工电子教学学时也在相应减少,为了解决日趋减少的教学时数与日益扩充的教学内容这一矛盾,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电工电子类课程模块式教材,教材的编写除了结构上的模块化以外,最关键是要体现高职特色,既要方便老师教学,又要适合学生自学,还要体现技能训练,真正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按照学科内容属性将电工学课程分为5个基本知识模块(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LC 及EDA 技术)。
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针对专业培养需要和不同的学时要求,构建电工电子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按知识模块进行统一教学要求的规范化教学。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
在模块化教材的前提下,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师授课方式应是:在实验课程前,教师可向学生做必要的辅导提示,把实验的题目、目的与原理、主要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讲清楚。
学生的设计性实验方案课前应交教师进行指导与审批。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优选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实验前应进行理论的预习和复习,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设计方案,查阅大量的资料,提出理论依据或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选择实验方法,确立观察内容,设想实践结果。
学生通过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得到启迪,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的内容,可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进行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实践刍议 篇3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实践
教学的过程是让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 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过程。电工电子专业课不但要让学生懂得其原理, 而且还要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笔者作为一名电工电子专业教师, 非常热爱自己的教学专业, 并从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中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通过电工电子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实践应当突出如下几点:
1 用心善教, 以老带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其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评价、学习和仿效, 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为人师表。如提前候课, 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课前充分备课、上课严谨治教, 体现认真负责的精神;课堂中教学内容应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 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习题课要做到相当熟练, 和学生一道思考进行, 能灵活运用。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向学生交待清楚, 敢于在学生面前做到“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要以自己的行为来熏陶和感染学生, 在各方面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 冲破传统束缚,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自我学习。在电工电子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做一些电子产品, 让学生认识电工电子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 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真、善、美世界观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如通过一些小制作, 激发他们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
同时, 电工电子教师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 还要以老带新, 师徒结对, 特别是搞好同专业教师之间的学习型的互帮关系。通过自己的特长做好传、帮、带, 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实施能力, 上好合格课、优质课, 使电工电子专业课在学校中成为良好专业课程。
2 认真钻研, 准备充分
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熟悉教学大纲, 深入钻研教材, 全面了解学生, 从实际情况出发, 才能在备课中紧紧围绕教学点, 挖掘能力点, 渗透德育点。这样可以开阔学生思维, 提高其应变能力。对此, 教师就必须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以及渗透德育兼顾。①教师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 (如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 及时调整方法、内容、深度和进度, 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总之,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同时, 加强电工电子教师的教学工作常规培训, 内容包括辅导, 培优补差, 作业批改, 网络课的安排, 教学心得、反思的整理, 教学论文的撰写等。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 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有个明晰的计划;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业务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 并加强自我学习, 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和讨论, 创新课堂讲课活动, 积极参与评课议课活动, 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 积极探讨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 以适应和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注重实验, 培育兴趣
电子技术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传统的实验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的模式是:教师依据教材, 按照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论、误差分析等几个环节讲解实验, 学生被动接受, 并划出实验手册里需注意的操作重点, 分组实验, 得到教材想要学生得出的实验结论。②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有:一是整个实验由教师主讲, 由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 学生只能掌握教材上面要求的实验方法, 遇到新型的方法就会出现混乱;二是实验器材由教师安装、调试, 学生的任务只是“做”。只懂得机械地重复教材的步骤, 不懂得器材的基本组装操作, 不懂得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器材问题, 不懂得选用新的仪器器材等。传统实验课堂教学造成学生思维僵化, 缺乏创新意识, 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懂分析, 且造成学生做实验依附性过大, 离开教师, 自己就无法完成一个实验。新课程教学中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改传统实验以师为本、以生为辅的教学模式, 提倡以生为主、以师为辅。搞好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个方面。教师要因课制宜, 因生施教, 尝试从实例出发, 探讨出适合本校师生最好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先通过验证性实验的课堂教学和分组实验操作, 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器材操作技能, 进而才能较好地进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注重对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实验则更加关注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两种实验教学模式相互结合, 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种艺术。按照教育教学规律, 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施教, 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因此, 作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 不断探讨学习方法, 奉行寓教于乐十分必要的。专业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善于引导, 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动手欲, 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 在学生制作收音机过程, 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识读元件再测元件然后焊接元件, 识读中提出要点, 引领学生激发兴趣;测量中指导学生注意实践要求, 焊接中让学生充分动手, 产生强烈的实践动手欲望, 成果调试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4 交流开放, 相互学习
为了促进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全面呈现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常规管理创新与成效, 促进反思, 提升质量, 电工电子教学部应当与外校同类专业及其实习单位进行交流和实践合作。为了促进教学质量与就业实践, 对电工电子专业部的所有教师的课堂、实验室、实训车间的教学质量和管理常规、课外实习活动等方面进行开放性有效交流。③通过开放课堂和相互交流, 从而促进教师对职教课堂理念的反思, 让开课教师充分认识到学得会的课堂、有价值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是职校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心期待, 师生通过做中学、体验性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为学生创造适宜、有用、有趣的、有效的课堂,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课后和所有听课教师展开积极的互动, 相互探讨, 力争在分享、交流与反思中不断提高。同时, 避免一些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足, 对其专业部还要进行抽查教师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 重点对学案导学、课堂小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全面检查, 对发现的优点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及时改进, 让教师今后能够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将常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同时作为职业教育一线教师, 努力做到低下身来, 细心倾听学生的声音, 感悟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求, 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为学生有效学习, 快乐生活, 不断进步提供帮助和引导。当然, 这些开放交流性活动, 对于电工电子部全体教师是一次鞭策、一次学习, 更是一次群体智慧的交流、反思与提升, 激励全体教师自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 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 努力把最好的课堂和最精细化的教学实践变为一种常态, 把正确职教课堂理念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内在需要, 不断提高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质量。
5 不断研究, 摸索反思
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促进专业发展, 提高教学、教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 积极开展教师课题研究工作, 并对电工电子专业参与实习单位的相关课题, 实施电子电工学科有效课堂的行动策略的相关研究。电工电子教研组要围绕这些课题, 关注教学实际, 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以期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电子课堂教学新模式。并在研究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各种研究中, 每个老师也是在反思中更新, 发展, 再反思, 再更新, 再发展, 得到了提高和成长, 使自己不断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总而言之,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实践是一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专业课, 也是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与学生相互学习的分享过程, 只有在知己知彼中有效施教, 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技术、真本领, 为实现良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11赵彩凤, 郑雪梅, 吴建强.浅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 (S1) :4-5.
22 刘彦鹂, 杨振兰, 周展怀.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与实践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S1) :147-148.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4
一、实验课程总学时:8 学分:
必开实验个数:4 选修实验个数:0
二、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三、考试方式和办法:根据实际操作及实验报告评分
四、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本课程所用的教材是教研室为配合实验室设备DGX—1型电工实验装置而编写的《电路原理及电工学实验指书》
五、实验项目: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
伏安特性的测绘;掌握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六)实验内容: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测定非线性元件(白炽灯泡、半
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电工实验装置DG09提供的可调线性电阻器、白炽灯、二极管、稳压管。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二:叠加原理实验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加深对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的理解;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测量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DGX-1实验装置。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三:典型电信号的观察与测量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熟悉低频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各旋钮、开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定量测出正弦信号和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初步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六)实验内容:双踪示波器的自检;正弦波信号的观察和测量; 方波脉冲信号的观察和测定。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双踪示波器、低频、脉冲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频率计。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四:用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等效参数
学时:2学时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学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交流功率表测量元件的交流等
效参数的方法;学会功率表的接法和使用。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等效参数;测量电感、电容串联与并联后的等效参数;验证用串、并试验电容法判别负载性质的正确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自藕调压器、镇流器、电容器、白炽灯。26套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篇5
一、教材选用方面
以往用的教材内容太陈旧, 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 强调学科的系统化, 教学内容多而难, 严重脱离实际, 没有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不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我院教师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革, 采用项目式教学, 以任务驱动, 项目引领课程为主体结构, 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从岗位需求出发, 尽早让学生进行工作实践。以“强化实践、重在应用、学做一体”为重点, 培养现场设备维修、应用能力训练和技术综合一体化能力, 为在相关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践技能训练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操作性、实验性和应用性。针对这一特点, 电类专业的教师不断研讨改革实训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及时引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等知识内容。设置合理的实训课题, 使学生通过实训课进一步熟悉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作具体的实训内容, 掌握相关的技能, 让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各种实训技术和测试技术,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中较成熟的、较前沿的在工程实践中较为广泛应用的各种器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课程, 使学生具备借助于各种设备仪器进行综合实训, 测试和设计的能力。
对于实训内容教材已正式出版。在新系列教材中, 舍弃了过时陈旧的内容, 如模拟电路中过多的分立元件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中过多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实验;引入新的内容, 如集成运放的各种应用、电流型运算放大器和跨导型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等。增加了电子线路软件仿真的内容, 使硬件软件相结合, 丰富了实训手段。新教材还增加了大量的简单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 并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在电路理论课程结束后对电路综合实训独立设课, 学生经过电路课程的学习和电路课内的基本实验, 已掌握了比较完整的电路理论知识, 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 而且拥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有可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个性化地做出一些有创意的测量方法来完成我们布置的实训任务, 而不再是传统的按照指定实训线路“依葫芦画瓢”。因此在电路综合实训中, 我们只提出实训目的、内容和要求。实训线路主要由学生课外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去寻找参考资料自主完成。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引学生合理选取、择优组合已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 启发学生把注意集中于解决问题上,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扩展了课堂的教学时间, 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多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性。
三、教与学的结合
在教法上, 要充分发挥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注重因实践环境施教, 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指导式教学, 教师现场操作教学和棋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实践指导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清各种电路的原理, 辅导学生连接理论和实践知识,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开放与应用, 采用电视录像片、电子教案、实践教学光盘、模拟软件等多种形式教学。如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图文并茂、色彩鲜艳、信息量大等特点。例如我们将每个实验内容作为幻灯片, 可在理论课堂上花费少量的时间进行讲解, 使学生有更多的亲自动手实践的时间, 强化了实验效果。
此外, 我们还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 开阔实验教学视野。例如我们在教学“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现代电子技术系统设计”时, 一般仅将设计题目中所用的器件型号或仅提供设计题目, 要求学生自己查明器件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参数或设计电路, 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优势, 设计出最新最好的电路, 达到题目要求。实践表明, 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 阅读文献, 提高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为实训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在学法上, 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实践前有预习;实践过程中有步骤;实践后有总结, 及时写总结报告, 归纳技术与操作要点, 分析不足与改进方法。
四、实施多元化的学生考评体系
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考评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终结性考评方式, 主要是依据一张试卷或一份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直接导致学生格外关注考评结果, 忽视学习过程, 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积极性, 不利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们把学生考评体系建设作为深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按照“面向教学过程, 重平时表现, 重实践能力, 重创新思维”的原则, 建立和实施总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查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评体系。根据理论课程的目标要求, 我们主要采用“随堂测试+课程研究论文”的方式, 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做法:在课堂教学中, 强化诊断性的过程考核, 每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任务, 随即进行随堂测试, 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对已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协调。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篇6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对比试验,教学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研究电工基础、电机与拖动、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的基础课。概念多、抽象、难学、难理解是该课的主要特点。为了使学生加强记忆, 加深理解, 在讲授电工电子技术概念时,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形象直观、抓住重点
概念是知识的核心、思维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则必须将抽象的概念作出形象直观的解释, 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 关于直流电路的组成、性质等一系列概念, 可以用水路与电路对应解释, 水路中的水源、铺设的管道、水阀、用户, 分别类似于电路中的电源、输电导线、开关、负载, 然后画出实物简图, 再画出电路图, 这样直观而自然地表明了电路的组成, 引导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2 对比性试验在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线路学是一门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科学。为了充分发挥演示试验的作用, 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 设计了各种类型的对比性试验, 引导学生从比较中理解所要阐明的问题。
2.1 导入新课的对比性试验
教师由对比性试验开始导入新课, 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而且有利于向学生阐明新课题的目的性。例如, 在进行“晶体二极管”这一新课题的教学时, 先演示两个引导性的对比试验:试验一, 在一音乐卡片中正向串接一只晶体二极管 (可适当升高电源电压) , 接通电路, 学生会听到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试验二, 断开电路, 将晶体二极管反向串接在电路中, 再接通电路, 结果无音乐发出。学生无不感到新奇。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到被研究的对象晶体二极管上, 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出本课要研究的对象。
2.2 形成概念的对比试验
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 对比性试验的好处在于化抽象为具体, 变教条为活用;通过边试验、边分析的教学方法, 进行对比和分析, 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进而形成概念, 完成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例如, 在“滤波”这一概念的教学中, 设计如下对比试验:首先在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滤波器, 接通电路后, 让学生观察半波整流输出的电压波形, 这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脉动的不连续的直流电压波形。然后, 在电路的输出端并接滤波电容, 接通电路, 让学生观察滤波后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 学生看到的输出电压波形变得连续平滑了。教师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观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教师及时地归纳出“滤波”的概念, 通过上面的对比试验, 从而使学生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
2.3 通过试验提高兴趣
试验教学可分为教师演示试验和学生动手试验两方面进行。通过观察一些现象, 得出某些结论,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直接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推动学习的作用是明显的。
3 结合实物、挂图, 动手授课
《电力控制线路》是电工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的学习, 要使学生掌握电力拖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 为今后解决电力拖动控制的一般技术问题以及承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维护与修理等任务打好基础。在教学中, 注意抓住“电器线路结构原理分析运用”这条主线, 建立起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便做到纲举目张, 具体做法是:
3.1 抓住关键,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入学前对专业没有感性认识, 开始接触专业有一定困难, 特别是对线路图中的电器符号, 同一电器的不同部件画在不同的电路中以及如何分析电路的功能等难以理解、接受。为此, 在教学中抓住这个关键不放。
3.2 结合授课内容, 恰当运用教具, 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 尽量多采用电器实物、分析图、挂图、演示实验直观教具, 把严密的科学性和生动的形象性结合起来, 激励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如在讲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时, 以手动正转控制线路为主线, 配以点动正转和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演示教板, 采用边讲解边画图的形式, 进行理论上的电路分析。采用示教板, 又可对线路进行直观分析, 接通电源, 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电器动作的全过程, 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接触器控制系统原理很直观地展示出来, 使学生从直接感受中了解事物, 掌握知识, 较快地掌握电路原理。
3.3 重视试验教学,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将理论教学与试验相结合, 可以使学生在从理论知识到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一个飞跃。例如:通过做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试验, 使学生学会运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区别同一联锁和双重联锁的不同接法, 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每次不是以教师为主体,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 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 如资料、仪器、工具、器材和问题, 然后指导学生设法解决有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习新的知识。在一体化课堂上, 把“教、学、做”三者穿插进行。
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打破传统的教学程式, 授课以实例导入,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选择实例是关键:所选择的实例要和授课内容密切相关, 应是学生感兴趣和可以理解接受的, 最好可以听到声音, 可以看到明显的现象,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对选择的实例进行调试制作, 这比传统教学的备课量大得多。在上课时, 学生看到实例后, 会跃跃欲试, 进而动手制作。接着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 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在制作完成后, 教师进行理论归纳和总结, 讲述应知内容, 这样就把理论和实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使理论知识运用于有趣的实训当中, 实现了“教、学、做”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对每堂课都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望, 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例如, 在讲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时,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实例导入, 教师预先已作好模拟音响电路, 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模拟音响电路发出“呜、呜……”的间歇声, 此时告诉大家以上音响电路就是由555定时器构成的, 非常有必要学习555定时器;
第二步:实验, 测试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主要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
第三步:实训, 用555定时器制作振荡频率为1KHZ的多谐振荡器, 告诉学生此电路是课程项目制作里电子钟用到的振荡器;
第四步:解答上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进行解答并试操作;
第六步:制作模拟音响电路;
第七步:归纳、理论提升;
第八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九步:布置作业, 课外制作电子报警器。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学方法 篇7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电学的基础学科, 它使受教育者获得了电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了电学基本操作的科学方法。它就像一座高楼的根基, 能否学好关系到了整个电学的成败。然而, 职专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一些底子较薄的初中生组成, 他们往往对这门学科没多大兴趣, 想学的也不知道从哪儿入手。怎样让学生乐于学且学好这门学科呢?“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我认为, 培养学生的兴趣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一、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这对于初学者更是如此。电工与电子基础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只有对本学科有兴趣, 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开学第一课尤为重要。笔者认为, 授课时可安排一两个简单的实验, 如手电筒、五路灯光控制器电路等。还可以带一些实物, 如拆开的电动机、变压器模型等。也可以带一些上几届学生制作的有趣而实用的实验作品向他们展示和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 让学生不再有恐惧感
电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比如电灯、电话、电视、手机。那么, 这些电器是由什么组成的?可打开一两样电器, 让学生看到它的结构,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些电器又是怎样工作的?拿出电路图, 引入电路与电流的概念, 顺理成章, 学生很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 我屡试不爽。电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如小实验、小制作, 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形式。这样做, 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三、提出问题, 制造学习上的悬念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自制力不强, 往往只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有不断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才能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除此之外, 还要不断地制造悬念, 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 从而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 555定时器可以说是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结合的典范, 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定时器、分频器、频率变换电路等。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 如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555定时器?再举几个例子, 让学生先去自己探究, 探究的结果下一次上课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 老师稍加分析会收到明显效果, 起到化冗长的讲授为积极的探索的作用, 老师讲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四、提高动手能力, 强化学习兴趣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把书本知识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 上课时, 老师应加强直观教学, 重视实验实习操作, 利用实物、模型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相互协调作用。如学习日光灯时, 可以带一个真实的日光灯, 让学生了解日光灯电路的连接并让学生操作练习连接;学习电阻、电容、电感等元器件时, 可带上一块电视机电路板, 让学生认识并练习用万用表测量。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 不仅学习了知识, 也掌握了操作, 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其任务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验做得好, 往往能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可以不拘泥教材与教参的安排, 进行一些创新性设计, 让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质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集成在一起, 使老师的表达更为清晰、准确。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器官的感知, 也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 运用电子线路仿真的“虚拟电子工作台”, 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直观可行、生动活泼;通过课件的演示, 动画的制作, 学生更容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探 篇8
1《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在合理构建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课程地位和作用
高等教育作为专业教育, 在其课程体系中, 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占有较大比例和重要课程地位, 是学生构建系统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 特别是基础知识, 是构建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石。而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培养需要结构性的基础知识, 更应注重元认知知识的引导, 从而形成良好的方法论, 体现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和探究性。各门各类学科只有相互渗透, 相互补充, 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才能相互补充, 相互完善。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合理知识构建应提倡多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学习的互补。特别是基础知识突出方法论和元学习知识, 把今典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引入到专业里和其他领域, 以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研究思路, 提高的研究能力。虽然各专业对本课程要求和内容不尽相同, 本课程与专业的联系紧密程度也不尽一致, 但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技术, 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为今后学生从事有关电类的工作打下基础, 以及自学、深造、拓宽和创新打下基础。
2 教学思路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 以培养具有显著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知识内容以学生够用和实用为原则, 结合本课程特点, 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能够基本掌握和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能够对一些常见的电、磁现象作出解释和对简单电路的分析处理, 着力解决好学生三个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知识能力的培养应使学生掌握和正确理解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概念、基础定律和定理、电路分析的方法和工作原理, 以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为基础, 突出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以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万用表, 功率表, 绝缘电阻测试仪, 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 , 电路元器件的特性的认识, 常用电子元器件 (二极管、三极管、可控硅等元件) 识别和判断方法, 交、直流电路和电压放大常电路的连接与调测, 常用门电路及典型数字集成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现, 让学生的建立起系统观念和工程观念。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 注重学生条理性思维能力、综合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梳理, 通过类比、归纳和总结等方法, 将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 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方法论,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并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程教学中, 还应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如安全专业, 应增加电气安全知识的讲解。又如机械类专业, 机电一体化是发展趋势, 将电动机、直流稳压电源、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章节作重点讲解, 使所讲授知识内容贴近专业, 做到有的放矢, 学以致用。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1 学生学习情绪和兴趣的培养、调动和激励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教学的目的是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并通过学生个体接收、理解和内化, 实现知识的传播和重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个体的知识接收与学习, 其直接诱因是“兴趣”, 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任课教师如何激励、调动和保持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 是完成教学过程的第一要务。
首先, 发挥好本课程首节课的作用。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和偏好, 往往反映在对老师的第一印象上。朴实得体的着装, 良好的精神风貌, 即体现教师的职业素养, 又给学生留下第一感性印象;教学内容组织精炼、有序, 逻辑性强和语言流畅的讲解, 并用始终关注学生的目光,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丰富的学识和被关注的心理需求。在本课程的引入上,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 绘“声”绘“色”介绍《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沿革和在当今前沿学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突出课程的基础性、研究性和发展性, 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其次, 应把握好知识难点、章节转换和课后习题教学环节, 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三个环节最容易滋生“厌学”情绪,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点多, 知识内容较抽象, 学生在学习时不易理解和掌握。一两个知识点不懂, 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还能维持, 当多个知识点都不懂时, 特别是知识难点, 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就难以维持和延续, 出现对本门课的“厌学”情绪;受总学时的限制, 本课程各章节内容转换较快, 随着知识难度加大, 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 导致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下降;课后习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检验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的手段, 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尤其是《电工与电子技术》类的基础课程, 综合题、难度题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分析方法联系起来, 实现知识和思维的迁移才能完成。当学生面对多道习题速手无策时, 就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放弃”念头, 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 学习的主动性会下降。总之, 学生的这种“厌学”情绪是妨碍本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原因。因此, 教师应做到有的放矢, 心中有数, 精心组织、合理编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难点知识;注重各章节知识内容的引入, 讲清各章节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课后习题布置数量要适度, 难度要适中, 即要达到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 又要起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及时评讲习题中的问题, 特别是综合题、难题。
3.2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选用何种教学手段应从教学效果和讲授内容两个方面考虑。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单一, 包括教学手段的单一, 都会造成学生在一个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精力不集中, 产生视觉疲劳现象, 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下降。长此积累, 必将造成学生学习情绪下降和学习兴趣的消失, 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在教学中应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与互补,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PN结的形成和单向导电性时, 选用多媒体动画手段, 可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反映载流子的运动, 通过外电场作用, 比较外电场与内电场方向导出PN结的单向导电性。又例如在讲晶体管中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时, 利用多媒体动画反映载流子的运动方向和数量, 从而导出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加以教师的讲解可以起到引导、帮助和强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接收和理解。实物教具教学直观性最有利于体现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起来。例如在讲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时, 利用实物教具和多媒体动画相结合的形式, 更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黑板板书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势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教师思想, 在作推导型的求证教学中, 最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课堂思想活动最易被教师掌握, 在本课程的公式推导和例题讲解中应提倡多媒体加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手段, 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其优势明显, 但也存在弊端, 如画面的凌乱和无序最易缺乏亲切感, 不是所有的画面学生都喜欢, 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反而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学生更易进入视觉疲劳和拒绝感。总之, 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都是不可取,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
3.3 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教学内容精心准备, 教学环节的合理编排, 做到对本堂课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分析把握, 做到对教学效果的预期心中有数。一个有效的教学学时知识点应控制在4-5个。另外多媒体画面要条理清晰, 简洁大方, 逻辑有序, 知识内容讲解循序渐进, 即要把握好课前的导入, 也要重、难点突出,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生情绪和学时状态,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2) 全面、准确讲授所涉及的知识点, 特别是概念性强, 逻辑性强的知识点, 必须讲清楚、讲透彻, 在教法上可多选用范例教学, 并通过较多的实例来让同学们加以理解和掌握, 否者, 学生很难建立系统的概念。例如电路中“等效”的概念, 概念本身不复杂, 但学生在应用时往往容易混淆和模糊, 如引用李瀚荪[1]教授所著的“等效”范例一例来加以讲解,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又例如数字电路中“二值”逻辑概念, 逻辑0、1状态与数码0、1不能混为一谈, 数码0、1是二进制里数字概念, 而逻辑0、1状态是反映事物的两种对立状态。但在二进制中位上的0、1就是两种对立的状态, 因此二进制位上的0、1就可以对应该位的逻辑0、1状态。
(3)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间的一问一答的形式, 应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范围, 并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以启发式为主, 引导学生思维与教师的思维合拍, 达到教与学的互动。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断地开动脑肋,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 课堂例题选用应以基础、基本应用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类型的题, 由浅入深, 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3.4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结合本课程知识点多、难点多的特点, 重点解决好学生条理性思维能力、综合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利用课堂小结、章节总结和电路分析方法的比较等, 引导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行梳理, 将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和迁移, 形成条理性的、系统性的知识, 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讲解例题中有意识选用一题多解和综合型例题, 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得以锻炼。又例如, 鼓励学生一题另解, 和数字电路实验中同逻辑功能采用不同电路实现, 都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总之, 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这种意识, 并去影响学生。
3.5 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环节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学生大学学习阶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以锻炼的重要场所。实践环节分为实验和综合实训两大部分, 实验部分又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强调用实验结果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综合性实验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强调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这种培养需要学生有较宽、较厚的学科知识。对这三类性质的实验, 在层次安排上应先基础后综合再创新的顺序,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实训部分要求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全面、完整和系统的训练, 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系统调试能力和故障分析、判断处理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4 结语
在多年教学实践活动中, 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合, 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和指导思想,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电工与电子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在合理构建大学生知识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课程地位和作用, 本文就该课程的课程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李瀚荪.教材.讲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2007, 5.
[2]秦曾煌.电工学 (上、下册) (第五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谢守勇 (.电工与电子技术) 课程教改探析[J].重庆: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 5.
【微教学电工电子技术】推荐阅读:
中职电子电工教学08-04
项目教学电工技术08-26
仿真教学电工电子教学08-30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05-25
电工教学下电子技术10-04
电工电子技能教学08-04
改革电工电子教学11-20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09-22
仿真技术电工电子教学10-16
电工电子教学的改革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