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基础教学(共12篇)
高校美术基础教学 篇1
一、国内美术高校基础课部现有课程体系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可以解决的问题
从此次八大美院基础课部教学展示与交流中各位系主任的介绍中可以看出, 目前国内的艺术院校基础部的核心课程仍然是以素描、色彩、和二维与三维空间中的构成训练为主流。
前二者是针对写实艺术为出发点的基础训练, 后者是基于包豪斯体系下的认知与表达训练。前者这种基础训练方式在中国的绝大多数院校的基础美术教育中占绝对优势, 并以中央美院的基础部课程设置为代表, 通过掌握解剖与透视知识并结合大量静物、风景、人体、人物组合的练习, 能完成复杂、大型的场景与人物组合的写实题材甚至具象类的创作。其文脉来自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发展起来的、并借由苏联现实主义美术进而得到加强的写实艺术的深厚传统。后者脱胎于现代主义艺术的再现原则, 在色彩与画面结构构成上要求学生有主观表达、再现的能力, 以中国美院和湖北美院的基础部为代表实施地相对成熟。至此, 我们也可以将国内美术院校在这两个方向对美术基础的认知追溯到徐悲鸿和林风眠在上世纪初的不同的理解和选择上。
二、国内美术高校基础课部现有课程体系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原因
而今天, 国内大多数的美术院系在设置基础课程时都不同程度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但这组看似面面俱到的“组合拳”真的能帮助学生在今天面对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当代艺术时, 建构一套有效表达艺术观点的艺术语言和方法论吗?过去甚至到现在仍被很多人习以为常的逻辑是:只要掌握好学院里提供的坚实地素描造型基础, 才有能力在日后将这些准确地造型进行夸张和变形, 转化为主观形体表现;只有掌握了自然色的原理, 才能学会运用主观色。而且, 造型越准确, 变形越容易;自然色原理越谙熟于心, 主观色彩表现的能力越得心应手, 再加上严谨的构图训练, 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创作中自如地将这些元素串联起来, 组成一幅完整的绘画。而事实上如我们所见, 这种流水线似的培养路径让掌握得好的学生倾向于固步自封——改变的性价比太低, 而且现实中大多数情况是有老师把学生带进传统, 却少有老师教学生突围传统——事实上他们自己也多是这种论调的受害者, 自身已画地为牢;在此近乎严苛的标准下画得“差”的学生自然深受打击甚至放弃绘画。
这种我们熟视的现实与课程设置之初衷的背离何以产生?原因是语境变了。服务于政治宣传的艺术时代已经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样式主流, 在今天, 忠于自我的艺术表达成为这个时代艺术家的普遍认同。这意味着他们所需要的技能基础不再是简单地复制、画准某个形体结构或光色关系。如栗宪庭先生所言:“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永远坚持个人的感觉。对杜尚和博伊斯提过的两个口号笔者深有所感, 一个是生活就是艺术, 一个是人人都是艺术家。它的革命性在于, 是艺术从繁难的技艺、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当语境时过境迁, 又怎么能够企图用过去的方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呢?因此, 面对今日的艺术语境, 这套“组合拳”便如一个既有的技术参考指南, 学生从中获得的营养无外乎业已存在的一些表达艺术想法的风格和技法, 而美术史的逻辑催生新的风格与技法, 如何能企图通过仅仅让学生一一了解过去的风格和技法就让他们从中“变化”出新的风格和技法呢?更何况历史进入后现代主义语境, 艺术早已不是风格和技术的罗列, 传达观念或成为艺术作品的新的使命。
三、针对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基础教学新尝试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 如何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回应这个问题?事实上, 笔者所在的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基础部近些年来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以其课程设置为例, 大一一年的课程为“造型语言基础之素描”、“造型语言基础之色彩”、“图式语言 (黑白) (色彩) ”、及“中国传统造型”, 在教学理念上已经开始将“素描与色彩分而治之”的概念进行合并, 并以具体的知识点教学为线索。具体来说, 以素描为例, 课程被分为“形”、“体”、“色”、“迹”;以色彩为例, 课程被分为“色”、“调”、“空间”、“迹”。而图示语言则重在用形式构成的元素来表达自我的想法;中国传统造型则开设书法与线描课。教研室只给出大的教学思路, 每个教师有相当的自由来调配整个课程的教学方案与细节安排。
在从教期间, 本人参与了前三门课的教学, 执笔的此刻也正进行着素描教学的实验。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自己的构想与实践。首先, 本人的思路是回到原点。回到原点意味着重新思考“‘基础’为何”这个问题。如果艺术的目标不再仅仅只是创作大型主题式绘画, 那么其“基础”自然已不限于为创作如重大题材做前期的技术准备——速写为搜集人物动态与场景素材、素描为准备写实造型能力和深化细节刻画、色彩为全幅作品着色。那么本人以为, “基础”还应该包括对学生艺术观的培养, 甚至可以说, 使学生以美术史的大构架为起点, 把艺术视为一门学科, 进行美术理论的相应阅读, 全面地构建起针对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 逐渐形成艺术观并最终从艺术的角度找到对自我与对外界的认知与表达——这也是使每个学生建立起自身对艺术评价标准的过程。而在这种观念下, 任何技法都可以成为表达自我艺术观念的手段。因此手段的获取或应被视为第二阶段的培养目标——而我们所熟悉的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基础课培养模式多已形成在低年级 (大一或大二阶段) 应培养学生的技法能力, 到高年级进入创作课程的概念。而仅仅拥有技术却未经思维训练的学生在其后的创作课中的创造力很可能乏善可陈。
因此, 本人将教学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课与实践课, 并在系部教学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实验, 尝试打破所谓“素描”、“色彩”、“图示语言”的分隔, 再将其中的所有知识点按新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组合进行教学。
首先是理论课的讲授。虽然艺术院校中会开设中西美术史的相应课程, 但问题是进度慢, 细节庞杂, 学生难以对美术史大观形成概念。在基础部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下, 本人在六周的素描课中以美术史中每个时期艺术风格的形成的内部逻辑为切入点, 在四周的色彩课中以色彩在美术史中的发展为线索。以两条线索展开讲授美术史从古文明艺术——东、西罗马艺术——文艺复兴以来古典艺术、现代艺术、至后现代艺术的发展, 以快速导入与艺术家个案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清晰自己的思维或者技法处于哪个阶段, 并有助于他们打开眼界和思维, 在前辈艺术家的视点之上进一步进行学习。
其次是实践课的教学。笔者以为, 在视觉艺术的框架内, 其基本功的高下在于能否用画面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或感受。以素描教学为例, 在当代艺术的背景下, 以苏派素描教学为主流的坚冰已见松动, 不再成为学院教学死死抱住的不变真理渐成为共识。当下应尝试打破单一的标准, 重新定义基础素描教学。李迪在其文《素描思考》中提出:“恢复并扩展对‘素描’一词的理解是很重要的, 否则有点大词小用了”, “素描的好处在于其方便而直觉, 亦能触及心灵, 触及神经。很少雕琢但见真情。看似简单但能深刻。”在教学中, 笔者亦坚持让学生从学会以视觉艺术的方式表达最简单的感受或想法开始。
在课程前期, 在经过美术高考模式化加工的学生思维禁锢的情况下, 先以肌理实验打开他们动手的欲望,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各种未曾发现的效果会促使其想象力与表达欲的复苏。当然, 以学生目前的年龄与见识必然会有其自身的局限, 这也正是伴随每周理论课的必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艺术作品的阅读会促使其艺术观的形成。在经历一本本草图的锻炼之后, 其思维由具象向抽象的转变、表达的艺术性转化的能力都可见提高。
课程后期再将其中有可能性的草图转化为较为成熟的黑白灰为主的作品 (可理解为素描) , 甚至色彩的呈现 (色彩课在此时作为技术准备进行有目的的插入) 。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的, 一开始就是以“找自己”为起点的, 所以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寻找的过程。重点是,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自己决定是需要用传统写实的方式去表现, 还是用随意的涂鸦方式来表现, 或者其它更多技术或综合材料的探索。此时, 如果是需要过硬的素描基础, 学生自己会在此过程中反复练习, 直到写实技巧充分成熟。如果一开始作品需要的是其他媒材或手段, 学生也会自动寻找资源解决技术问题。在以表达想法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看到, 只要学生有了感兴趣的方向, 技术不会再是表现手段中的障碍。犹如初为人父母之人常感叹受教于孩子的成长, 学生们被激活的创造力也让笔在课程中获益匪浅。
摘要:2016年的3月18日广州美术学院基础部举行了其成立十周年的教学展及研讨会 (广州美院造型基础部于2004年成立, 到此次活动举办时实际已有12年历史) , 国内八所专业美术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的基础部主要负责人均到会发言, 介绍各所美院的基础教学发展现状 (四川美术学院是目前唯一没有设立基础部的专业美院, 但据此次与会发言的该校版画系系主任李川老师的介绍, 其成立基础部的具体操作事宜亦已提上日程) 。笔者于2013年从四川美术学院硕士毕业并进入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基础部工作至今近三年, 担任了“素描”、“色彩”、“图示语言”等课程的基础教学工作, 结合在日常工作中的所想和此次与会的见闻, 值此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基础部成立十周年之际将思路略作整理、成文, 望抛砖引玉使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基础教学得到重视与讨论。
关键词:高校美术,基础教学,视觉艺术
高校美术基础教学 篇2
项德娟广东白云学院艺术设计系
摘 要
随着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各个美术院校也争相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大趋势下,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大家讨论的一个课题,在新的形势下,在以艺术设计教育为主的专业中,美术基础教育该何去何从成为当下美术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设计素描;色彩归纳;装饰色彩;
美术基础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高度重视,在设计教育高速发展的新的形势下, 它如何与光影素描、写实色彩为主的美术基础训练区分,并更好的与设计相联系,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 传统美术基础教学的弊病
从现实状况来看,传统美术基础教学显现了几个弊病:
一、传统由技入理的方法需要长时间的技法训练,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短时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在美术基础教学中,思路还停留的过去苏联式的基础教育体系,不管是针对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不管是针对广告设计、服装设计、或是产品设计专业,其教学方法则采取一刀切的写实性训练,一上素描课,什么石膏、人体、静物,对象永不改变,一上色彩课,临摹写生,摆上几个瓶瓶罐罐、蔬菜瓜果应付了事。
如果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他们在美术基础的学习中,多强调造型能力,速写线描的表现能力,色彩训练则主要是对于色彩关系的认识及色彩搭配的技巧,装饰色彩的运用,如果我们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光影素描,写实性色彩的塑造上,可能一学期下来,很多同学仍然是一片迷茫,不知道对自己以后的专业学习有何帮助。
2.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教育中应针对几个方向进行革新。
2.1学生的思维转换
学生在入学前,大都进入了高考培训班,且大多是为迎合考试而作出的针对性训练,时间短,内容也有局限,缺少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因此,在入学后的基础课里,一定要设置承前启后的过渡性课程环节,尽可能达到对造型和色彩的完整理解和熟练运用,为此对新入学的学生,都应开设提高写实能力的训练课程。
2.2要明确学生的专业方向,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新生在强化绘画基本功之后,就应该进行以改变学生思维方式为目的的课程训练,这样可以承前启后,促使学生开始进入设计师的状态。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有它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例如广告设计专业要求由立体到平面再到空间的思维转化,服装设计专业强调以线造型,培养学生的速写线描等手绘能力,当然还要很好的掌握设计色彩的运用:产品设计专业则强调三维立体造型等:因此,在美术基础课上,需加入与本专业相关的训练,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
2.3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的课程设计
2.3.1 设计素描
素描大致可分为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两种。“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是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与技法,设计素描注重主观, 而绘画素描则偏重于客观。” [1] “设计素描是专门服务于设计领域的素描技法,它是设计者通过对所有设计的对象进行科学的构思、分析、整理、归纳,并通过素描手段在平面纸上,对物象进行刻画、塑造、表现的设计过程,是设计师的思维符号在创作过程中的体现。” [2]
设计素描可以分为三个训练阶段,一为造型基础能力训练,二为语言能力训练,三为创意能力培养。每个阶段依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展开训练。造型基础能力训练是掌握素描的造型方法的最基本的训练;语言能力训练则是通过对于基本形和色的观察、理解,需要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换,归纳解析其形态结构,并能够通过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色,重新构建一个新的物象。其次是材料和机理的运用,材质媒介的综合使用,能充分体现出作品的内涵与作品的表现形式在审美观念上的统一,有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材质媒介去表现设计创意。这些都是形式语言的训练的内容。
最后是在形式语言的基础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素描是转变我们对物象常态的观察方法,培养应用和开发想象的能动性,探索未知领域里的形式构成和与设计相关的抽象艺术形式。想象创意是设计素描的核心。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联想式的素描和意象式的素描训练获得。
2.3.2 设计色彩包含内容比较多,在此主要强调色彩的归纳和装饰化。
色彩的归纳,这一环节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理性认识的能力。学生由在写实写生中获得的关于色彩的感性认识转变到将客观条件色彩分析进行归纳,排除许多偶然因素,如反光、高光、环境色等,得到一个本质的、综合的甚至是主观色彩,但仍然符合立体空间规律和条件色关系的画面理性色彩。色彩的归纳是概括与提炼色彩的一个过程。
“装饰色彩训练是在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专业用色之间搭建一架衔接的桥梁,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地摹拟自然色彩转向主动地规划和设计色彩,„„培养学生策划色彩的能力。” [3]色彩的装饰化是用色彩作为装饰语言的媒介,通过概括、夸张、变形、置换替代、拼接嫁接、对比、移位、错位并置、融合、叠加、削减等表现手法, 以色彩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训练目的是针对学生的色彩创意而设置的。但同样要受到色彩规律的制约,但它与绘画色彩不同的地方是它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用色彩。所以,装饰色彩看上去更自由、更概括,也更有想象力。
总之,正如中国美术学院宋健明教授所说,他认为一个学习设计基础的学生需具备这样几个能力:“首先是绘画能力,„„。第二是构成造型的能力,可以将一个物品肢解再重构的能力。第三是对物的装饰能力,在整个造型文化中,装饰显得尤为重要,„„第四是材料的应用能力,„„第五是勇敢的驾驭新技术的能力,新技术是现代设计必须依赖的手段。我们的教学也是围绕这五个方面进行的。” [4]
参考文献:
[1]杨建平王海涛 《纺织教育》第60页 纺织教育编辑部2006年 01期
[2]王安霞 主编 《设计素描与速写 》第3页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一版
[3]朱小分 著《艺苑》 绘画与设计之间的桥梁——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装饰色彩训练》 第20页2006年08期
[4]林家阳 冯俊熙著《设计素描》 前言II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联系方式: 手机—***,E-mail:sibai1010@163.com,邮编:510450
高校美术基础教学 篇3
关键词:美术高考;高校基础教学
长期从事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一线专业教师,普遍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美术高考培训对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基础教学乃至之后的专业学习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所以要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首先我们得分析美术高考培训热潮形成的一些原因。
1 文化课分数线低与中学追求升学率的误导
在整个社会舆论中,美术生给大众留下的印象是他们靠文化课考不上大学,没有办法才选择艺考,艺考文化课分数线要求低,就造成比普通专业好考这样的误导。他们到底真正有几个是喜欢美术才选择了这条道路的呢?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的分数线确实要比普通专业考生低,究其原因是将专业的艺考成绩作为主要参考,毕竟进入高校后要学习专业的美术课程,之前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才能更快地进入专业学习。文化课分数线要求低,久而久之就拉低了艺术家的综合文化素质,传统的诗书画弈并行的文人时代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了。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创作到高级阶段的时候就会遇到瓶颈,作品无法挖掘更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仅做表面功夫是没用的,知识储备不够,理解判断就会有偏差,作品的上升空间就小。其实艺术家应该是对社会现象拥有最敏锐的感知力的一群人,才能做出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创作作品。
在北京有各类美术高考的补习班,打着各种特色教学的招牌,招生各有绝招。一些较为大型的培训班甚至可以做到区域垄断,且和某些地区的普通中学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将学校没希望靠普通高考考上大学的学生全部交给培训班,以达到“双赢”的升学目的。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学也看好艺考提高升学率的前景,众多高中纷纷建立美术特长班,劝文化课不好的学生参加艺考,或高学费招收特长生。例如,笔者本地区最好的重点高中面向全省招收美术特长生,中考文化课分数要求也是全省最高,招收的特长生在高二美术高考前送往北京集中培训,只报考清华美院,这样全省考取清华美院的考生不会出自其他中学,对外宣传时连同普通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的竟有十几人,其实这些人中至少有半数都是考取了清华美院的艺考生。学生们或主动或被动的走上了艺考路。那真正又有谁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美术专业才报考的呢?看似文化课要求低,就很容易考上大学。其实专业的要求并不低,也不是谁画两笔都能考上的。而且在准备美术艺考的专业学习时影响文化课的正常学习,艺考结束后再全力准备文化课高考需要比普通考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建议:整体提高分数线,逐年提高高考文化课、专业课的分数线。以此来缩小招生,提高整体美术界的综合文化素质。虽然短期内会出现不良反应,但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改变。将不同的层次的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明确划分,如专科、本科的教学目标定位,研究生的专业培养定位等。并且根据本专业及地区的差异做出相应的合理调整,并不是偏远地區就一定要用低分照顾。低分的照顾政策不仅拉低了整体文化素质,也使为数不多的人才因为种种利益的驱使背井离乡谋求更好的发展环境,毕竟人往高处走。要帮助欠发达地区留住人才,充实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储备,巩固当地的教育和发展。很多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毕业学成归来的硕士、博士,每每谈起教育问题时,总觉得无法将学习的新知识与当地的教学需要合理接轨,久而久之,工作热情以及新的理念无法发挥作用。有时不能全靠一腔报国热情来滋养知识分子的信念。
2 中小学应试教育与分数至上的评判体系误导
让我们来看看美术高考的考试内容在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变化,早年间的高考还是以写生为主,近些年都变成了默写、画照片。原因是现在考生逐年增加,人数太多,考场没有办法实现写生。于美术老师而言,何乐而不为呢?美术高考培训的老师省去了很多准备工作,可以不用练习写生,每人发本画册临摹,临熟悉了记下来就可以默写出来。之后各类奇葩画册和画具也空前繁荣,有针对各大美院的摹本,风格导向鲜明,连水粉颜料都有央美灰,国美红之类的名字。笔者在书店还见到过一整套的照片集合,有一本全是各个角度的头像黑白照片,有一本全是半身像的男女老少的黑白照片,各式各样的静物彩色照片。这些书都很畅销,真不知道出版社出这样的书是帮助学生还是在害学生。关于绘画技巧也有各式各样的特色教学,有罐子公式、果子公式、专门针对五官刻画的公式,还有各类颜色淡雅的衬布专用颜料,画材商家越勤快,学生就越懒。进入大学的学生连调色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显然是应试型的教学模式导致的。美术高考培训的老师无所不用其极的将各种能“短、平、快”出效果的办法如同魔咒般灌输给学生,以至于学生画完三小时后,无法再进行深入长期的刻画,素描如此、色彩更是如此。
美术高考在当下应试教育的大趋势下,已经变味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入校新生在大一上基础课的时候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只会画照片。教室中明明摆着写生的静物或模特非要用手机拍下来画,观察写生能力明显下降。二是只会画短期作业。考前班针对校考考什么就练什么,考多久就会画多久,不会长期深入的刻画。大效果很快就能画出来,但无法进行具体深入地刻画,就算给了长期作业,也只是在画以外磨蹭浪费时间,画面没有任何效果上的改变。三是表现手法模式化。在考前学生都会根据所考的学校的风格分类型的专门加以训练描摹,央美喜欢什么色调、清华喜欢什么笔触之类的怪象已经在各大考前培训班分门别类的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甚至作为招生的特色办学来宣传。学生成了临摹的机器,只会固定的画临摹的画册中的风格,对其他不同的绘画对象没有兴奋而新鲜的表现欲望。四是所谓的创作考题反而进一步扼杀了绘画创作的多样性。校考中有针对专业的创作考题,但多年下来,考前班的应试高手们总结出了一系列万能创作版本给学生,供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套用各种常见的创作题目。例如,“阳光下的XX”、“欢乐的节日”等。
普遍的应试教育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不仅体现在了美术上。就像现在任何一人在工作或生活中一旦遇到问题,很难主动思考自行独立解决,首先想到的是上网找找别人是怎么做的。形成了惯性,没有模本不能活,连写个普通文章都懒得自己动脑。抄袭、山寨等各种产品怪胎应运而生,更不要说在各个领域能有创新性的研究发现了。探索创新精神逐渐弱化,就连垄断荧屏的娱乐真人选秀、竞赛类节目又有哪个是我们自己国家原创的呢?歌曲的翻唱也成为歌坛的流行趋势,再难出现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画坛亦是如此,学生抄老师的、老师抄名家的、名家抄国外大师的。模仿已经成为快速成名的捷径,谁的画卖得好、谁的画在国展拿了奖,就成为大家模仿的对象。创造力对做设计的来说尤为重要,没有创造力美院毕业的设计师们还拿什么创意去说服甲方客户呢?千篇一律的内容和技法的画作还有展览的必要吗?绘画还有存在的意义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政策变成一纸空文。
建议:改变美术高考出题方向与考核模式,逐步恢复写生考试,改变创作出题思路。今年央美的“转基因鱼”以及清华美院的“失重”创作题就给背了多年模板的考前班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也说明各美术高校也认识到了应试考试的问题,并逐渐在做相应的调整以应对惯性产生的弊端,千篇一律的创作没有任何考察的意义。用分数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对人口众多的我国国情来说确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标准,但并不是每个专业都适合,不妨结合借鉴国外高校审核考生的艺术简历设计的方法,将普通素描色彩的基础能力训练作为联考初试,淘汰基础不过关的考生,将创作和艺术简历乃至面试作为校考复试的考核内容,这样就能看到每一个拥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艺术面貌。在推行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相应的现实问题,环环相扣,也得在缩小招生范围,在提升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考核的形式和内容上的改革。
3 高校扩招政策与就业压力的误导
扩大招生的政策从长远计,百害而无一利。扩招已经实行15年了,这些年来貌似大家的文化水平都提高了,家家都有个大学本科生,但为什么就业却越来越难呢?近年来高考人数减少,除出生人数减少因素之外,放弃高考的高三毕业生越来越多。一部分直接申请出国留学,一部分则觉得混四年拿个大学文凭,还不如在外打拼做生意,或不如学职业技术获得一技之长来得实际。众多本科毕业生眼高手低,低收入的脏活累活不愿意干,高精尖的活又不会干,还想拿到可观的收入,用人单位不是慈善机构,你的收入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获取的。
而且各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是有限的。过犹不及,让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再回家继续啃老?还是鼓励他们考研、考博,将扩招再向上推呢?笔者本人就是扩招实行的第二届本科生毕业,随即考研,亲身体验了越来越被看轻的文凭,招聘过程中硕士文凭一文不值,就连现在读的博士也觉得没有了含金量。
现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与时俱进的学科调整模式,但这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难道就业不好就要将这个专业彻底取消吗?那文化的传承重任又由谁来担负呢?美术专业中设计学的专业就业前景好,就都学设计,而绘画就业不好,就取消各个纯绘画专业,反正学出来也挣不到钱养活自己,更不要提创作了。不言而喻,这个时代出不了绘画大师了。
建议: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这两端的人才正是现在社会最缺的,所以必然是今后教育转型的大势所趋。精英教育就是要优中取优,选拔人才就要提高门槛,无论哪个专业,考察的科目要逐步向主观课题与创造力侧重,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造就出来的大学生也会没有特点。但他们作为不同的个体走向社会,没有不同的声音对这个社会和时代都是非常可怕的,会毁了一代人。职业教育当然更突出动手能力,什么时候各行各业的人才都会需要,都去做白领了,蓝领谁来做,没人会维修,那么多设备怎么办,基础工作没人去做了,都想成为指挥别人的人,那谁又愿意被人指挥?
缩小招生人数在之前已经论述了,而缩减招生专业就要求大学的专业设置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而及时地进行一定的调整,当然,使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才是教学的核心,“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适用于各专业各高校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对职业还没有形成较高的认识的时候,老师在结合专业教育的同时要联系实际,讲本专业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运用,甚至可以模拟社会需要进行命题性的专业设计创作。
4 艺术市场的价值评判与社会娱乐导向的误导
现今的艺术市场被各种乱象搅和,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连让画家与收藏家能够进行良好交流的氛围也无法实现。艺术机构如同炒股一般运作艺术品,飘高的作品、天价的成交价格由谁来买单?当然我们不否认那些天价艺术品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但试问他真的值这个价钱吗?同时明星画家的出现,又让专业的画家情何以堪,马云一张作品能上亿,某某影星的雕塑、某某主持人的国画、某某领导的书法也都成为艺术品在艺术市场屡以高价成交,这个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该如何体现,评判标准又是什么。业余爱好者就如同其他行当的票友、粉丝、发烧友一样,自娱自乐就好,更有甚者披着公益事业的外衣,打着为某某慈善机构义卖的幌子作秀,这些娱乐乱象何时才能得到合理的管理。那些踏实画画不谙世事的画家们专注于专业创作却不为人所知,难道不善于炒作自己就不是好画家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绘画专业的学生又能何去何从,他们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不落俗套吗?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该怎么融入社会?报考的学生大都会根据老师的社会影响力,就是俗称的名气选择导师或专业,学校也都靠这些名师来招生,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然而学生进校后,又有几次能真正见到这些名家。有些不知名的高校甚至只是直接挂几个这样的名家的名而已,一年到头甚至整个大学期间都不会做一次名家的专门展览或讲座,学生自然会有被招生广告骗来的感觉。
近些年媒体的舆论导向也无所不用其极,电视上的综艺选秀栏目层出不穷,一夜爆红的参赛者给梦想成为明星的众考生们一剂强心针,谁都想红、挣大钱,那么基础的专业积累是不是做到了,靠运气和机会自然是好,但是不是人人都能如此呢?无良的编导为了增加收视率用各种苦情选手来博得同情,这被更多的参赛选手效仿,不是家里有绝症病人要照顾就是自己是个没人疼没人爱的苦孩子,更甚者很多参赛者辗转各大电视台的各类选秀节目增加曝光率自己宣传。这样的现象让更多的人走上了艺考之路,期盼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一些小县城的招生考试中能见到很多可笑又可悲的事,有考生咨询报考的时候,把艺术学院的音乐、美术、舞蹈、播音等专业的考试要求都问一遍,并且兼报横跨美术、音乐、舞蹈的好几个专业,都是临阵磨枪的备考,像撞大运一般。越是低俗的节目越是受推崇,高雅艺术束之高阁成为小众。这样的现象体现了整体国民的审美素質亟待提升。
建议:将审美教育大众化,普及审美意识,逐步提升全民的审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很多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乱象。从娃娃抓起、从管理层抓起。孩子从小到大的审美意识培养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虽然见效慢但影响深远。管理层的领导的审美水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形象,不是要求领导非得懂艺术,但基本的审美水平是必备的素质,审美缺失也会对决策造成很大的影响和破坏。
综上所述,美术高考培训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彻底改变的,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不好改不代表问题不能改,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有针对性地进行逐步调整,让其进入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的循环中,提升高校基础教学的效果,与高校教育相辅相成的共同发展。
高校美术基础教学 篇4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基础教学,传统教学观念,主动性
随着近几年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科建设的不断多样化, 使高校美术院系对基础教学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 伴随而来的是传统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的显露出来。教育要实现现代化, 首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形态要现代化, 在现代教育中, 多媒体一经推广和应用, 便使我们的教育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进入美术基础教学的课堂也成为必然。那么如何将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在美术基础教学中, 让其服务于美术教学发挥两者的优势取长补短,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下面结合几年教学实践, 谈几点初浅的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改进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传统观念
我国的美术基础教学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学西方, 50年代学前苏联, 80年代又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可以说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曾为我国培养了近半个世纪的高水平美术人才和大批的绘画大师。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民欣赏水平和需要的不断提高, 高校美术教学也相应做出了调整,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美术专业, 这就要求美术基础教学必须要根据专业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做出相对应的调整。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效果的提高上, 教学方法不是只有填压式一种,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对美术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这才是美术教育的内在要求。多媒体教学恰恰能在这方面提供教学技术上的支持, 如在透视学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用大量直观的三维空间图片带领学生体会、理解空间复杂的透视变化规律, 这种效果肯定比在平面的黑板上画图要好很多。所以说教学观念的改革也就是教学方法的变革, 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
传统美术基础教学还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信息更新缓慢的缺点, 而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之后, 教师就要考虑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丰富自己的教学信息以便更好的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在运用多媒体之后, 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逐渐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了。学生能够主动的从多媒体展示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学习的知识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把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学习,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以前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得生动有趣。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需要教师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教学内容, 对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方面的问题都要有着透彻的研究。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断丰富自己知识的涉及面和不断更新教学信息。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够提高美术基础教学的效果
传统的美术基础教学模式中, 课堂基本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容易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思维、动作等被牢固控制, 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缺少创新的主动性又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教学, 我们可以为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提供很条件, 交流也是培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美术基础教学的理论和欣赏课方面, 多媒体技术为这类课程能够提供理想的视觉和听觉环境。我们知道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除了需要技法水平的提高之外, 审美水平的提高也是相当重要的,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美术理论和欣赏课的开设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目标, 进而让学生发现美、创作美。在这类课程中使用多媒体, 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技法, 而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服务的。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对优秀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 同时又能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熏陶, 进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来源于主体性教育的提高, 这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 也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 主体性教育的过程, 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 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兴趣是求知的源泉, 学习的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编制中, 教师轻易能够抓住重点、难点, 变讲授为主为学生主动讨论为主, 从内容、形式、空间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演示, 同时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热烈的讨论, 使学生对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能够主动的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把视听合一的功能和互动功能结合在一起, 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基础, 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
人的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 而是用形象思维, 多媒体技术为此创造了契机。它的运用可变单纯理性知识的传授为由感性材料升华到理性知识。运用多媒体, 教学素材的内容丰富多彩, 而且收集的面广又相对方便容易。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的综合性功能, 能以不同的方式传播信息, 并能提供友好便利的交互方式, 对美术欣赏课等有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效果;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 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从而让学生在美的领域里开阔视野, 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审美素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过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基础知识中, 训练了基本技能, 即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 在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多媒体具有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不是简单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为学生开辟了一条道路, 使教学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的结构都放生了变化, 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必将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帅:《建立本土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 《美术观察》, 2003 (4) 。
《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篇5
一、课程性质:
广告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针对广告美术的特点,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美术视觉要素的基础训练,提升学生对视觉审美的判断和鉴赏能力,理解并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技巧,为以后的广告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要求:
要求同学在认知、理解美术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掌握基本绘画规律,并能发挥创意能力,综合运用美术表现技巧来完成主题创意画稿的创作。
四、教学内容提要:
主要从美术视觉元素上进行审美认知与基础训练。
内容包括:绘画基础体验——素描、色彩、透视与构图;绘画艺术资源借鉴——传统美术、现代美术鉴赏;主题画稿创意表现。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学生绘画实践、作品观摩。
六、考试方法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个人作品。
七、教学课时和内容安排:
每周2学时,20周,共40学时。
第一部分 美术基础训练
一、广告美术概述(2学时,课堂讲授)
1.广告的美术含量 2.广告美术应用
二、素描基础(10学时,绘画实践)
1.结构——造型、体积、空间
2.光影——明暗、黑白灰三大面、五大调子
3.构图——透视、布局、平衡、局部与整体关系、形式震撼 4.素描写生a.石膏几何形体组合写生
b.静物组合写生
5.速写实践——用图形记录思想
三、色彩基础(10学时,绘画实践)
1.色彩要素——色相环、冷暖、饱和度、明度 2.色彩体验——色调、对比、协调、空间、质感 3.色彩写生——a.静物写生
b.配色练习
第二部分 美术资源鉴赏
一、传统美术风格引领(4学时,课堂讲授)
1.文艺复兴美术 2.古典主义美术 3.现实主义美术
二、现代美术风格引领(4学时,课堂讲授)
1.印象派美术
——印象派、后期印象派、后印象派 2.现代主义美术流派
——十位现代艺术大师风格 3.战后美术流派
——波普艺术、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
第三部分 主题画稿创作 一、一个概念的主题创意(4学时,课堂讲授)
1.一意多形 2.视觉创意表现
——用图画表达你的想法
二、主题画稿绘制方法(6学时,创作实践)
高校美术基础教学 篇6
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基础课包括了《素描》和《色彩》。《素描》这个从西方传入的造型方式,在当今的我国美术界现已经是公认的一切造型艺术的奠基石,学院美术教育更是如此。素描课是高校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的重中之重,其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创作。《色彩》课虽没有素描课那么大的课时量,但依旧是重要的基础课之一。
1.基础课教学的意义及在整个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素描》是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为目的基础课程,通过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其教学内容是不限定的,但总体上是遵循着由易到难的原则,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人物半身像、全身像、人体等,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目标。素描,首先训练的是“整体”的观察方法,人的眼睛总是看到的是事物的细枝末节,而在绘画过程中如何把握画面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素描对于造型能力的培养是根本的、本体性的,就是从改变局部的观察方法开始的。不仅仅是画面的构图、比例、结构、明暗、主次、虚实等画面造型原理和基本技法的训练,更是对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色彩》也是美术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研究色彩知识和解决色彩问题的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训练学生能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观察和分析客观物象并运用色彩工具表现客观对象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2.近两年来高考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近些年来,除了专业的美术院校之外,很多综合类大学的美术专业招生考试都已经更换了考试方式,显而易见的就是从写生变为默写或画照片。例如:
2013年甘肃美术联考考试题目:《素描》男青年四分之三侧面真人照片写生。《速写》男青年弯腰拖地瞬间挽袖,男青年拖地瞬间动态默写。《水粉》照片写生,一个晶黑色瓷罐,一个淡翠绿色大可乐瓶子,一个白盘子,两个个橘子,两个红苹果,两颗梨,桂圆等若干,切开的西瓜一快,一块底色是白衬布,还有一块象牙白衬布,一块红色衬布。
2014年甘肃美术联考考试题目:《素描》男青年(照片)。《色彩》:白衬布、酱油瓶、砂锅、白萝卜(砂锅旁),油菜一颗、一个绿辣椒,一个白盘子装打的鸡蛋,一个蛋壳,五个小红辣椒。《速写》女青年站姿,看书。
2015甘肃美术联考考试试题:《素描》画照片,中年男子,四分之三侧。《色彩》玩具主题,一辆红色模型汽车,一只红白相间的布玩偶兔子,一只塑料制黄色青蛙,一只红色蚂蚱,一个有照片的照片框,两块衬布。《速写》爷孙2人组合,爷爷半侧身坐在公园长椅上,小孙女坐在爷爷的腿上,手举冰棍儿送到爷爷的嘴边。
从以上列举的材料可以看出,综合类大学的美术专业招生考试要求对物写生的学校是特别少了。由此而引发的考前训练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方面在:
(1)缺乏现实对象写生的能力。学生不注意观察人物的面部结构变化,反而是看着照片抄照片上人物面部的明暗调子。而这些明暗也是死记硬背的涂在自己觉得合适的部位。从图1-3可以明显的看出画者观察和表现的过程,画的是明暗调子,表现的却是对对象的形体、结构、空间的认识和理解。
(2)缺乏空间观察能力。素描造型是艺术家主观的在二维的纸
面上塑造三维效果。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观察对象的层次空间,才能表现出三维效果。任何物体不管它是大小方圆,都是占有空间的实体,要准确反映出其所占有的空间及与周围空间的关系就是对它造型的客观真实的肯定。例如图4观察中应注意从颧骨到耳朵的距离,视觉距离和实际距离是不一样的,反复比较才能找准耳朵所在的位置。图5中三庭五眼的距离也应该考虑到眉骨的高度、鼻子的高度及下颌骨的深度等等。而长期对这照片涂色,使学生丧失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然而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表现在刻画人物头像时没有正面侧面的空间认识,只是一味的刻画五官,没有表现出层次空间及位置的变化,人物已经平面化了。
(3)缺乏细致观察能力。缺少观察无疑会使艺术作品丧失生命。观察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理解对象的过程。而缺少观察对应的就是缺少表现,画面呈现出人物的刻画千篇一律、简单、概念化,没有年龄、长相等等的个性特征,更不用说精神面貌的刻画。
(4)缺乏长期深入能力。考前三小时的速成训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严重。他们往往有固定作画套路,起初看起来具有一定效果,但越往后期制约性越强。许多学生进入到深入刻画时很困难,一直都是简单的几个层次,形体塑造不够饱满。如图6-7所展示的同样的老者胸像,刻画和表现却是天壤之别。
(5)缺乏主观表现力和画面表达能力。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不仅需要合理的构图、准确的形体、深入的刻画,同时还要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抒发作者的审美情趣,展现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而学生的作业往往呆板僵硬,缺乏生动性,更谈不上艺术感染力了。再者,学生在考前往往都是速成式的画室培养。为了能考上大学,老师会指定教材,让其死记硬背的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表现在《色彩》中的问题主要是:
(1)不注意观察,套路化的表现。前面提到考前画室速成式的教育模式,老师会想很多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画面效果。表现在《色彩》上,为了使画面颜色漂亮而提高所有颜色的明度。在画之前铺一遍黄色,目的所谓的色调统一。其实就是画面颜色变成暖黄调。由此而影响的学生在写生中不管对象的色相、色调,画出来的都是那些自己背下的颜色。本来是一组灰暗色调的静物,却变成灰亮调的;明明是冷色调的静物却表现出暖调的画面。乍一看时,画面颜色好看,再看时与写生对象相差甚远,且每张作品都是一样的暖亮色调。如此这样的作画,如同机器大工业时代的产品制造,谈不上艺术的表现。在艺
术训练的道路上,即使做的不好,也应该从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观察感受色彩开始,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认识色彩,直到用色彩来造型。
(2)刻画简单,不能深入。在色彩静物的刻画上,与素描一样不能深入。一直都是简单的三大面,甚至是平涂。主观的将形体简单化,只是画了感性的认识。除了前面提到的不注意观察等问题之外,应该让学生,明白色彩写生不仅仅要颜色好看,更注重的是用颜色来塑造形体,形色结合的重要性。
3.针对以上问题的一些解决办法
高考试题转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当学生进入到大学学习阶段的时候,老师要花很长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每位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太一致,但都是殊途同归,为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
在大一的《素描I》教学中,内容是静物写生训练,目的是解决基本的形体认识和塑造。学生往往是当老师摆好静物时开始拍照,然后看着自己手机上的图片开始作业练习。在他们习惯性画照片的背后其实是两个主要的困惑。(1)构图。当学生看到老师摆好的静物,激动不已,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表现。首先就表现在构图上,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取景框的构图法代替手机。学生可以在画室走动观察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然后用取景框来确定构图。取景框在手中刻根据自己的想法灵活变化,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构图的问题;(2)对明暗关系的茫然。静物的明暗变化是由于离光源的远近及遮挡产生的,所以明暗的本质是物体的高低起伏变化,而“明暗”是表现这些变化的一种手段。在给学生讲清楚这些关系后可以进行一些结构素描的训练,强迫他们用线条来表现静物的结构,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同时,对空间意识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作用。对形体和空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就可以加入明暗的练习。学生理解了明暗是形体结构的附属品,就会根据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调子的变化。其次就是将明暗色调排队,来控制好色调的层次。
针对学生刻画简单概念的问题,可以从教他们观察开始。学生刻画概念化,往往就是缺少对写生对象的观察。可以引导他们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缺少观察,就丧失了创作的源泉,作品也失去灵魂。在观察过程中,除了让他们注意整体的对比关系,还要注意细节或局部。从整体到局部的协调好形体与局部的关系,然后对局部能进行深入的刻画,表现清楚每个部位的结构变化及质感、空间等等关系。与此同时,可以进行课堂示范和范画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形体塑造能力。
从《素描II》开始头像的学习,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根本性的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在《色彩》的教学中,可以从改变绘画材料开始。考前学生以水粉为主,这种材料虽然容易上手,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水粉反复修改容易变得“粉气”,颜料覆盖套厚也会出现脱落等情况,不易进行长期作业的练习。改变绘画的媒介材料也会打破学生原有的绘画模式,近而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能力。水彩和丙烯都是不错的选择。水彩有悠久的历史,可以找出大量的资料供学生参考。丙烯虽宜干,但总体还是可以把握。这种材料色彩亮丽,质感很强,并且干湿变化不明显,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除了材料之外,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做一改变,例如可以让学生用点彩的方法开始色彩的训练。从块面到色点,就会强迫他们去观察色彩的变化,避免不加思考的大面积平涂。如果能在《素描》教学中解决形体和观察的问题,在《色彩》教学中解决颜色的观察和表现,学生的造型能力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结语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推动美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关系到广大美术工作者的切实问题。如何建立健康发展的美术教育理念,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美育,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研究的。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美术学院)
高校美术基础教学 篇7
一、突破程式
突破传统教学程式, 是实现健康合理教学方式的前提。
在教学之初, 我们要明确教学目的。此类教学不是单纯为了传授技能或培养写实性能力为教学目的的。作为实用美术的基础教学, 我们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而非描绘能力。从施教对象自身去分析, 他们不同于提前批次招生的美术专业学生, 没有经过艺术高考的考前培训, 从而没有所谓的美术基础。此外, 由于我国中小学阶段艺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造成了他们在入校之前对美术知识知之甚少, 对自身美术素养重视不够。同时, 他们往往文化课相当优秀, 有较强的自尊心。由于此学科的突然介入, 上述诸多原因使他们中的一些学生对美术基础教学不是充满兴趣, 而是存有戒备心理, 进而产生恐惧, 更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综合上述现象, 我们深入分析得出:技术上短期内的不可逾越是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致命因素。并且针对此类专业的美术训练课程设置时间较短, 往往通过十几次课就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但在短时期内, 我们往往不能使他们达到技术熟练的程度, 因此我们要避免单纯运用考前培训的模式来提升学生技术。这种“有所为”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的根源。
因此, 我们在教学之初, 要解决这些问题, 使学生自我战胜已形成的心理戒备, 通过欣赏大师作品、观看本专业优秀学生作业等合理方式, 树立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的,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才是教学的关键。
二、建立体系
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 是实现教学的主体。
“不知看画, 学必差矣”[1]P22, 任何人在学画之初都要依靠大师, 从大师作品中吸取精华。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震撼心灵, 塑造崇高的灵魂。因此, 在每节课开始时, 我们可以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大师作品进行赏析, 使学生了解美, 发现美, 从而创造美。作画之初就使他们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体系。另外, 要充分利用周围的一切可能因素, 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资源, 通过参观、临摹等, 丰富各方面相关的知识信息, 使形象感知与美感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通过融合中西方优秀艺术作品的学习与临摹, 积累本专业所必需的审美要素, 达到自身素养与艺术品位的双重提升, 实现个人的长远发展。
告诉他们依靠眼睛, 相信自己。这些学生基本都是理科生。他们在平时应对问题中, 往往运用理性思维, 而忽视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察思考习惯使之在作画的过程中不免主观推理臆造, 运用常规解题的方式观察与表现, 从而忽视了自己的肉眼和真实的感受。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要防止主观臆断, 运用一些司空见惯的母题, 让学生切身地发现美、表现美, 通过欣赏最普通的事物产生最深刻的艺术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诱发学生的童心, 使其用单纯的眼光观察世界, 重新认识世界, 并采用自己擅长的语言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很多学生在这之前是从来没有碰过画笔和颜料的, 这也决定了他们第一次往往不知从何做起。能够放下思想包袱, 真正动手去做相当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让他们自己选择兴趣所在, 是他们动手去做的源动力, 也是完成教学的第一步。
三、发挥优势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长处与短处往往只是一线之隔。
在常人看来, 由于此类学生没有经过艺术高考考前培训, 因而没有所谓的美术基础。这往往被认为是他们学习美术的不足之处。而认为, 这恰是此类学生自身的优势所在。林风眠说过, “美不分区域, 不分派别, 只有真和假”, 只要真诚地去表达, 并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技术。“绘画的技巧成分越少, 其中的绘画成分就越多”。[2]P333在没有技术的前提下, 学生们会更用心地去表达眼前所见、心中所想, 较少地被一些表面的技术成分所迷惑, 而这些正是其艺术表达方式的可贵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 而技术的非程式化, 往往使这些感觉的表达更加强烈而直接。这种直接性远离了表达方式的技术层面, 而更接近于艺术表达的层面。在以往常规的教学中, 所谓的专业技术化的强调, 往往抑制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因此以“无为而无不为”[3]P146的思想为指导, 发挥学生自身最原本的表达能力, 缩短了冗长的熟练技术的阶段, 直逼教学目的。对于防止教学中的千人一面, 调动学生创作表达的兴趣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全面提高
教学相长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提高, 不仅是指学生表达能力与感受力的进步提高, 更是教师自身艺术修养的升华。在“无为而为”的氛围中, 通过健康自由的教学形式, 不但减轻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心理压力, 增强了他们学好、教好此门课程的自信心, 而且在健康自由的氛围中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不但启发了学生最原本的艺术表达方式, 而且丰富了教师创作表现的艺术生命力。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和出乎常规的表达方式对于教师自身的艺术创作也能够带来很多的启发与借鉴。
综上所述, “无为而为”健康自由的教学方法,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意识, 培养了学生较高层次的艺术审美创造能力, 不但激发了学生与教师的艺术冲动, 更实现了教学效果与教师自身艺术修养的双重提高。在“无为而为”的教学过程中, 能够实现各方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柯文辉.龚贤画论臆解[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2008.
[2][法]布拉萨依.毕加索谈话录[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
浅谈美术色彩基础教学 篇8
一、美术色彩基础教学入门阶段的训练
1、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从哪里入门
有两个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认为美术色彩基础教学入门应从色彩语言本体多做考虑,即暂时抛却物象,从强调色彩本身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对比等方面抽象因素带给人们的不同知觉与情感入手,利用大量时间进行色彩抽象因素带来的知觉与情感联想训练,比如利用画面色彩的不同调配与组合,表现高贵典雅或朴实无华;表现色彩与味觉的联想如酸、甜、苦、辣;表现色彩与情绪联想的喜、怒、哀、乐等。在训练中还可以让学生听音乐,然后用色彩画面表现如古典、流行、民乐、爵士、摇滚等乐段。这些训练之后再逐步强调色彩抽象因素与具体物象的写实性结合,是从色彩的平面抽象转向物象立体具象塑造的过程。这种训练方法有些象中国文人写意画训练从书法笔墨入手的路子。即先学会墨分五色和用笔抑扬顿挫使转之后再用这些来自于平面的抽象笔墨去表现具体物象。其二,从单色素描造型入手,利用素描造型手段先解决好具体物象的写实造型问题,之后再转入色彩诸因素的训练当中来,有了素描造型基础再把色彩中的冷暖、色相、明度、纯度、对比等抽象因素按照光色理论就位到各明暗调子之中,从而完成素描中立体造型到色彩塑造的顺利过渡。两种色彩基础教学入门的套路似乎殊途同归,但作为基础训练效果却颇有不同,两种教学路子中各自的优点即是它的不足。在教学中不要过于偏执一方,要注重矛盾双方的转化与共融性。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经过探索和实践后认为先强调素描立体造型诸多因素的协调性,进而再解决素描与色彩因素的结合,以此顺序作为美术色彩基础入门教学训练较为顺畅合理,这也是由我们目前学校美术色彩基础训练由写实色彩作为基础所决定的。
2、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中对素描训练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幅色彩画来说其中素描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与素描是分不开的。目前素描的塑造方法有所不同。倾向于国画专业方向主张把线或线面结合的手法作为主要塑造手段,突出线与黑白布局的韵律感节奏感;倾向于设计专业方向主张所谓的结构素描,注重透视线与结构线相互转化;倾向于西画专业方向主张明暗素描塑造方法,注重明暗调子、黑白灰的刻画,主张对物体结构光感明暗变化进行全方位全因素的塑造。明暗素描方法的价值在于它充分反映画面中黑白灰色调深浅的节奏韵律,注重表现物象空间体积与质量感,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最好结合。我主张在色彩训练中重点练习明暗调子素描,因它注重光感,恰而,光又是色彩光色理论当中的母体。所以明暗调子素描的光色理论与色彩光色理论正好相合。
素描训练当中要注意三点要求:其一,以整体贯穿于绘画的始终,它是完善绘画方法、步骤的载体;其二,用明暗五调子塑造体积方法,在解决比例、结构、透视基础上,注重五调子的分布及黑白灰特点,做到下笔准确果断,干净利落;其三,注重利用画面虚实塑造物象前后空间关系,充分利用明暗调子把空间对比前后关系拉开。以上三点是在素描训练中为将来能顺利完成色彩基础教学提出的最首要最基本要求,至于质感、量感、画面节奏、个性等素描要素当然也要进行循序渐进适度的引导。
3、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中素描训练与色彩训练的结合
适度的素描训练之后转入色彩塑造训练,因为有了素描学习中对物象整体空间体积塑造能力的达标训练,色彩训练中则主要强调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与物体上明暗五调子的对应关系了。在对光源颜色的感知能力训练中,观察不同光源颜色对画面色调的影响,观察光源颜色影响物体的部位。固有色在物体上体现最明显的部位在哪里,环境颜色影响物体的哪些部位,这些部位与明暗调子如何对应。如果素描的明暗与物体上条件色彩、固有色彩体现的区域能够对号入座,使色彩与素描明暗完美结合起来,再能通过色彩冷暖虚实等对比因素的利用拉开画面物象空间,那么作为写实色彩入门训练基本上就达标了。万事开头难,入了门槛,进了色彩艺术的殿堂,倘佯其中再求变通就会乐趣无穷。训练当中对色彩的把握,要多观摩参照西画印象主义大师们的作品,欣赏印象主义作品既能充分体会色彩与素描结合的写实性,又能为提升作品写意性提供充分的营养。
经历以上色彩入门训练以后,接下来就应是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提高巩固的阶段了。下一阶段中又应有哪些努力方向呢?
二、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中提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笔要以形当先,笔落随形讲求写味
色彩基础训练基本以短期作业为主,在短期作业当中不可追求工细之美,一般要求以“写”字为感觉。初学者用笔肯定无所适从,应以随“形”用笔,逐渐再追求层次性,这里所说的“以形当先”不单纯指外轮廓形,还包括物体本身内在的“结构形”。做到了随形用笔,那么素描中体积、空间等诸多要素就会很好的展示出来,用笔也有了目标、方向,初学者就不至于茫然无措了。在基本的“随形用笔”解决之后再考虑画面整体构成中的用笔布置需求,从而感悟画面整体的气势韵律和整体的协调统一。
2、感悟色彩,协调画面各因素关系形成一曲完美的交响乐篇
大千世界是绚丽多彩的,为了让我们的画面能发出光彩,就需要我们了解色彩的规律,运用色彩规律更好地表现客观世界。色彩是不稳定的,它会因光线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起变化。有人说“色彩会在空气中跳舞”,这有一定道理,我们就是要依靠色彩变化的原理和自身的色彩感觉来捕捉色彩。协调各种不同对比因素构成画面的整体丰富性。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阴阳学说玄妙无穷,阴阳无极充满着智慧哲理,对立因素互为依托从而构成世间万物的丰富多彩,画理更是深谙此道,利用如大小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曲直对比、进退对比等知觉因素,再融合色彩的情感因素进而相互协调构成美丽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就会如一曲完美的交响乐篇令观者着迷。
3、追求色调的情感情调,达到色彩的升华
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提高训练阶段时要着力抓色彩的基调,画面里的每一块色彩都要与基调和谐,从而组成一幅画的色调。如果一幅画没有调子,就会在颜色上出现脏、乱、灰、碎的现象,导致画面琐碎。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去组织画面的调子,调和各种色彩关系。如一幅田野风光的画面,主体是绿色的原野,于是就形成了绿色调子,给人感觉生机勃勃。色调从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方面分为:红调子、黄调子、绿调子、冷调子、暖调子、高调子、低调子、艳调子、灰调子等或它们的组合。这些调子指某一类颜色所占画面面积大小比例来确定命名的,不同基调所带来的情感感受是不一样的。如高雅与朴实、传统与现代、奔放与忧郁等等。古人云:“大匠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了解了色彩的基本规律后,就要通过实践来掌握色彩的表现力,在不断调色过程中使自己的色彩语汇丰富起来。对于初学者着重于入门阶段训练的同时要逐渐加强对提高阶段训练要求的领会与感悟。
三、结语
在色彩基础教学中,素描是色彩的灵魂而色彩是素描的升华。通过对色彩的分析,对素描的解析来达到二者的融合。以上是作者历年来总结的一套思路,撰写此文并不是号召把教学搞死板僵化了,而是求得一个畅通之路来节省美术色彩基础入门教学训练时间,以求效率。
摘要:通过分析提出色彩在关术基础教学中不同阶段的目标、方向以及要求,并探索如何完成色彩基础教学由入门到提高的一系列过程。
关键词:基础教学,印象主义,用笔,色彩的升华
参考文献
[1]1黄今声著:《色彩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初中美术的基础绘画教学分析 篇9
一、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特点
(一 )具 有 概括 性 和 向 导 性
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课程标准中提出具有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 并且提出这些标准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例如,在八年级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中对造型要素进行讲解时, 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实际的情况中讲述造型的要素:点、线、面、体块与空问、光与色、质地等,以便学生能在现实中体会美术,加深对美术的感受。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 )教学 与 生 活 紧 密 联 系
传统的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课堂中,老师先板书美术基础知识,再由老师展示绘画作品的沉闷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往往缺少有效的互动,模式仅限于老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听课这样单一的教学形式。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中,更提倡老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自然中的美好,领悟生活中细微的点滴,不再局限于沉闷的课堂教学。
(三 )强 调 师 生 之 间 的 交 流
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实施课改之后, 区别于过去的已形成的初中美术传统教学方式, 现在的初中美术老师应该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根据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大纲对学生制订对应的教学方案, 这样教学针对性强,有利于人们之间的有效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四 )注 重 培 养 学生的实 践 能 力
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实际教学中, 尽管美术老师已经非常认真负责地为学生讲解了具体的绘画原理, 但是由于仅仅只是讲学的形式,因此学生实际达到的效果比较一般,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难以做到得心应手。
由于人教版的教材并没有为学生设定一个硬性的发展标准,希望学生能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比如在美术作品的赏析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讲解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再讲解相关知识,这样可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实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问题
(一 )教 师 教学方面
在初中美术的基础绘画教学内容这一方面, 虽然现在对美术越来越重视, 但是由于受之前长期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目前的教学存在一种强调让学生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化倾向,这种倾向,使得老师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技巧, 反而回避了审美的传授, 把美术学习当做纯技术型的学习。
很多中学美术教师错误地将美术与画画单纯地画等号,美术欣赏只被当做图片欣赏, 而忽略了美术欣赏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让学生自己发挥,要引导学生,做到美术审美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步培养,这是一个需要被注意的方面。
(二 )学生学习方面
由于教育环境长期对文化的重视要高于艺术,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并不高。
在实践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美术教学的内涵、教学手段、课型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强化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除了要重视美术欣赏方面以外, 美术创作也要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美术老师要倡导学生自己多动手,体会美好,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承担着教会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任务。教师不应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要深入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绘画潜能,才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绘画的热爱,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浅谈高职院校的美术基础教学 篇10
设计师所画的呼之欲出的效果图, 并不是以写生方式获得的结果, 而是设计师根据预想的设计构思所画的结构图, 经过科学的推敲、推算出来的。因此, 素描、色彩写生技法, 并不是设计美术教学的关键。设计师成功的关键, 取决于设计师是否有创作的灵感, 他的设计构想是否有很高的艺术性、独创性。绘画和表现技巧, 仅是设计师表达构想的媒体。一个设计师如果在设计上没有突出的表现, 那么再高的绘画技巧也无济于事。特别是计算机的使用, 电脑绘图软件为设计师提供了便利的绘图条件。因此, 绘画技巧已不再是设计师创作表现的重要问题, 必须要选择有利于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作灵感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艺术设计专业和绘画虽然在艺术规律方面有着共性, 但在功能和目的上有明显的差别。绘画在教学中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 而艺术设计的美术基础教学核心问题是造型与设计, 提高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所谓造型能力是包括写生能力、速写能力、默写能力、临摹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包括对造型的构思、形式的探求、意识的萌动等方面想象思维和创造力, 以具象、意象或抽象的方式有效传达感受、认识和构想的表现能力。教学中首先强调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 要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时透过现象看本质, 由表及里地深入研究物体的内在结构和形体特征, 突出物象的结构组合关系应从以下入手, 即解剖结构、形体结构、构成结构、透视结构。研究构造、探索空间是设计意识的体现, 也是踏入设计的第一步。具象绘画体现的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抽象绘画体现的是人的思想、精神的存在。
抽象艺术看来似乎脱离现实生活, 抽象艺术家们在人们还不太理解情况下, 不惜付出巨大代价去追求, 因为抽象艺术是艺术家对自然界所产生的感受为前提, 用这种感受去提炼梦幻中的美, 然后用梦幻中的美去概括感受中的美, 两种高级的美正是抽象艺术所发展壮大的生命力。通过从具象图像逐步演变到抽象图形的路径, 可以使同学们初步涉及设计思维的模式及方向性。这在写生观察中对学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人们常常依赖于正常眼睛反映的现实物象而思考, 创造性训练就是打破习惯性, 重新发现, 通过这种训练来诱发学生的想象, 使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分析、运用多种形式去表现自然和设计新形态, 以此获得设计的眼力、设计的思维方式、设计的表现技能, 达到眼、脑、心、手的高度协调统一, 为今后的进一步深入设计领域, 创造必要的条件。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更新知识结构, 不要以个人艺术情趣去判断学生作品的好坏, 更不要以此来约束学生。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引导学生阅读和讨论与设计相关的艺术史、设计史及大师的优秀作品, 了解艺术、科技的发展脉络及审美的多元化, 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教师自身的审美意识、教学观念及造型方法将直接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 教师在坚持自己的教学思想的同时, 应比较客观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不同风格的作品, 介绍作品可以涉及面广一些, 不只讲解素描、色彩, 可以是雕塑、版画, 也可以是油画等等, 一是让学生开阔视野, 增大知识面;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到求新、探索、尝试的学习方法中。在写生训练中不要过于谨小慎微, “宁拙勿巧”、“宁脏勿净”都是讲究一种探索精神, 起码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当然, 高职艺术设计领域所包含的范围很广,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应根据每个专业的不同特点,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敢于打破常规, 设计有新意的课题, 打开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用全新的、自由的角度去观察和表现自然世界, 这样才能呈现出千人千面的作品,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有许多学设计的学生在认识上有这样一个误区, 就是搞设计不需要美术基础, 只要有了灵感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这样的情况也许在有些时候可以成立, 但是如果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成功的设计师, 这是远远不够的。素描和色彩的训练不但可以解决造型的基本问题和一般问题, 还可以解决造型的应用和特殊问题。所以说, 素描和色彩是工具简单、表现丰富的造型形式, 它可以完成从初级到高级的造型学习任务, 因此, 学习设计要从美术基础开始, 在教学期间很多专业课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在课程的初期, 也就是需要绘制设计草图的时候, 很多学生会因为手绘能力差而表达不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效果, 老师就需要利用更多的时间用在深入指导一些设计的问题上, 这样学生就有机会学到更多的专业方面的知识, 也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虽然现在科技发展很快, 做设计很多时候会用电脑, 可是不仅仅将绘图软件学会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对作图的帮助是每一个作设计的人都能感受得到的, 是决定一个设计是否会成功的关键。必须要有美术基础的训练过程, 才能够得心应手。
美术基础教学实践性很强, 它培养的是艺术设计各专业设计的基础, 如果美术基础课上好, 对以后的专业课程教学会起到导向性和示范性。因此, 在注重借鉴传统文化, 吸取丰厚的艺术营养, 形成创造观念的基础上,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 老师应注意有针对性的实践, 培养学生记忆的能力, 观察的能力和表现能力, 过硬的美术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极其有必要的。有了这种种所见、所闻、所感,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 美术基础对于设计的重要性, 所以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 应该更加强调一点, 就是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本去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高职院校的美术基础教学作为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对学生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搞好美术基础教学, 教师要以美术基础教学为主, 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美术基础,教学,高职院校,方法
参考文献
[1]范梦.美术概论,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浅谈美术教学的基础 篇11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学习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正确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打好宽厚扎实的基础,为进入艺术殿堂提供必备的素质。
一、打好基本功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目的
素描在世界各国的美术院校中都是作为首开的基础课,它能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能提高艺术审美鉴赏能力,是高考必考课,是反映造型能力的试金石,素描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基础素描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风格不同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首先要求学生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艺术地表现特定环境与不同光影下的具体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学生的主观感受应该也必须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好“度”,既要防止学生滑入随意的谬误,又要适度鼓励学生突出主观感受。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音乐使学生提高兴趣
学生画素描有时是很枯燥的。记得我以前学美术时,有一次心情特别烦,画不下去了,我的同学拿录音机放音乐,我当时心情就慢慢平静下来,接着画。我现在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教学上,发现学生都特别愿意上美术课,因为他们觉得非常轻松,画画对他们来说没有压力了。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体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不仅是描摹现象,而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是否有顺序感,是否有主体,是否有鲜明的态度,是否能打动自己。要求表现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
四、学生必须做到五多: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记
多看,是指不能光画、死画,而要多看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多看他人的习作,好的差的习作都能给自己以启发。也要多看自己的习作,退后看,换个环境看,画完后挂在墙上反复看,用镜子照着画看等。变换看的角度,可以避免错觉,容易发现毛病。多想,是指多动脑子,善于思考,善于找规律,多给自己提问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多问,就是虚心求教,多问容易通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前人求学之道,我们要发扬光大。多练,即多画、勤画速写、慢写、默写、想象画等。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要想获得过硬的造型本领,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精神。多记,就是要培养形象记忆的习惯和能力,既要长期持久地积累形象,又要坚持随时随地地默记形象,只有日积月累地下工夫,才能达到招之即来、下笔生辉的自由境地。
美术基础在动画教学中的作用 篇12
素描和速写等美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动画艺术创作的水平。如, 二维动画中的手绘功底将决定着影片的动作表现、风格的体现等, 而在目前很火热的三维动画制作过程中, 仍然离不开美术基础, 前期的构图、造型等都需要手绘, 手绘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三维动画的结构合理性。
在动画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如何进行相关美术基础知识的培养呢?高职动漫专业培养的是实用动画设计专业人才, 其素描速写教学正是为学生后续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课程需要我们在短期内培养学生去最大限度地掌握基本造型能力, 这就决定了素描、速写等美术基础课的教学必须要短时高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就要考虑到这一特点, 不能分散教学。
下面, 就美术基础中两门典型的课程进行分析:
一、速写
速写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 有草图的意思。速写同素描一样, 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因此, 速写在动漫创作中有着重要作用, 是一项基本功。
动画制作需要有较强的造型表达能力, 而速写是一项训练造型综合能力的方法, 具有培养敏锐观察能力和强化造型能力两方面的功能, 符合了动画绘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将对象描绘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它具有收集绘画素材、训练造型能力两大方面的功能。因作画时间短, 在描绘对象时, 放笔直取, 它可随时描绘我们周围生活中的任何物象, 特别擅长描写运动中的对象和转瞬即逝的动态。长期坚持画速写, 可为日后搞动画创作积累下丰富的艺术素材。
速写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画出所需要表现的对象。所以, 以线条形式来描绘形象, 是速写表现中最直截了当的一种方法。线条除了具有描绘对象形体的功能外, 其自身还具有艺术表现功能, 它可体现出丰富的内涵, 如力量、轻松、凝重、飘逸等美感特征。学生在画速写的时候, 会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艺术个性, 通过线条的运用而流露出来。以线造型是速写中最常用的表现形式。对线条的熟悉能够在二维动画的创作与制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对同一脚本同一角色的绘制能够做到精致、精准。
通过大量的速写练习, 能使学生迅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 在动画创作与制作过程中能按照不同要求画出人物或动物的不同动态和神态, 为培养实用美术设计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素描
素描和速写没有绝对的区别, 速写画详细了即可成为素描。素描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结构素描, 其以理解和表达事物自身结构本质为目的, 重视结构和透视, 并将透视运用到观察过程当中去, 同时结构素描忽略了光影和明暗效果, 注重三维空间的解析和表现, 所以结构素描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表现能力。而动画角色和场景设计都需要人物想象和创造, 这实际上就对我们的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和把握能力提出了要求, 结构素描需要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 包括其局部或部件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在一起的, 这就需要学生在描绘的时候人为地排除某些细节的表现, 做到提炼和概括, 直接对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进行特写。
结构素描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 因此, 在动画教学过程中, 合理安排结构素描的学习是有必要的, 高职教育要用最有效的训练方法, 能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尽量掌握对今后专业学习有用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动画教学属于比较性学科, 各个学校在教学上各有千秋, 在美术基础的教学上也是如此, 基本上继承了学院派绘画专业的教学方法, 教师只能满足于素描、色彩等传统美术基础教学的方式, 依葫芦画瓢, 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动漫教育不是纯美术的教育, 除了培养个性以外还需要有普遍的共性, 同时, 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能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动画制作能力, 导致学生最终缺乏创新能力、造型能力等。
所以说, 美术基础课是动画教学和创作的基本, 高职院校动画美术基础课将能够推动动画专业的发展, 形成适合动画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方法。
摘要:美术基础是动画教学的基础, 就如何在高职院校中高效进行基础美术的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认为能快速提高动画制作所需技能的美术基础课程主要为素描和速写, 但是其教学过程又不能停留在学院派或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学, 需要和专业相结合, 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动画,美术基础,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珊珊.动画美术基础教学的探索:动画速写训练.现代交际, 2010 (06) .
【高校美术基础教学】推荐阅读:
高校民间美术教学06-17
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刍议06-25
高校色彩教学美术教育08-30
高校美术08-05
高校美术教师06-03
高校美术人才06-21
地方高校美术专业10-17
高校美术创新教育05-28
美术类高校论文07-24
高校美术教育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