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色彩教学美术教育(共12篇)
高校色彩教学美术教育 篇1
摘要:了解色彩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社会时期、不同地域的色彩心理变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学习应用色彩心理。利用美术鉴赏课让学生先学会欣赏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利用美术色彩写生课让学生观察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利用美术色彩心理课, 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利用美术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利用电脑软件网络手段让学生传播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色彩心理,欣赏色彩,学习色彩,传播色彩
人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色彩这位“自然的化妆师”把一切景物打扮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色彩有它自身的表情和内容, 我们从视觉上和情感上去研究色彩, 从美学角度揭示色彩对人的眼睛和大脑产生的色彩心理。每个人都有自己观察、感受色彩的方法, 在不同的情绪和状态下有着不同的色彩心理。色彩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 事实也正是这样, 学习美术色彩心理对学生的色彩观念及审美理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色彩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色彩本身是无感情的, 色彩的心理反应, 是客观事物及其相关色彩长期对我们的意识发生作用的结果。色彩心理的直接感应是人的视觉对于色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 因此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往往更为直接。很多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不同, 能引起人们各种直接的心理感应。如色彩心理的冷暖变化;明快感与忧郁感;兴奋感与沉静感;轻重感与软硬感;华丽感与朴素感;膨胀感与收缩感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色彩心理变化。色彩心理与年龄有关, 实验研究表明, 人类随着年龄上的变化, 生理心理结构也发生着变化, 看到色彩后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也不同。婴幼儿时期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 色彩感觉相应成熟和柔和, 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年龄越接近成熟, 所喜爱的色彩愈倾向成熟化、理性化。
不同职业的色彩心理变化。色彩心理与职业有关, 从事体力的劳动者喜爱鲜艳色彩, 而脑力劳动者则喜爱柔和的调和色彩;乡村农民喜爱极鲜艳的色彩, 成补色关系红绿搭配成了典型的乡村色彩;高级白领则更喜爱复色、淡雅色、黑色等较成熟的色彩。身穿白大褂成了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的象征;消防队员的红色服装则让人们感到十万火急;军人的迷彩服的军绿色成了希望与力量的象征。
不同性别的色彩心理变化。经调查发现男性的色彩偏好是绿、红、蓝、白、黑, 男性色彩心理表现逻辑思维强, 更趋于理性。而女性的爱好是橘色、粉红、白、亮黄、黑, 女性色彩心理表现思维细腻, 给人感觉甜美, 温暖。
不同社会时期的色彩心理变化。由于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不同。“文革”时期, 中国是蓝绿色海洋。改革开放后, 中国呈现五颜六色的鲜艳色, 高纯度色彩。长期流行鲜明色调以后, 人们会追求沉着色调;长期流行暖色调以后, 人们会向往冷色调。这就是人们的生理需求下所形成的色彩心理需求的生理生态平衡。
不同地域的色彩心理变化。以黄色为例, 不同地域的人看到黄色有不同的反应。在亚洲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古代中国, 黄色是皇室的代表色, 相当高贵。但在亚洲西部的叙利亚, 黄色象征死亡, 受到人们的憎恶。
二、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学习应用色彩心理
1. 利用美术鉴赏课让学生先学会欣赏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在美术教育的色彩心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美术鉴赏课让学生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 并自我分析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教师在课堂上应将理论讲授与作品演示相结合, 强调教学的直观性。如鉴赏服饰色彩一课,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科技手段, 观摩分析优秀作品。从中国纯朴的民间服饰到豪华的宫廷服饰;从少数民族服饰到汉族服饰;从“文化大革命”蓝绿色海洋到80年代的流行色等, 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 在色彩心理上让学生认识体会色彩带来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的各种心理变化。结合自身, 让学生尝试评价自己的穿衣色彩搭配, 从而培养自己的服饰色彩欣赏理念。
2. 利用美术色彩写生课让学生观察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美术色彩心理教学的核心, 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色彩和驾驭色彩的能力。在色彩心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美术写生课来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色彩心理感应。例如在色彩静物写生课上, 要求学生首先短时速记第一眼看到的色彩心里感觉, 找出各大色块, 明暗关系, 组成明确的色调倾向。其次分别从静物本身找色彩, 通过色彩塑造形体, 不断深入, 在反复的练习中把握色彩技巧, 练习用眼观察, 用手表现。最后是逐步形成自己深层次的色彩心理倾向, 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 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艺术魅力。这就要在色彩教学中使学生走好准确“表达”色彩心理的第一步, 再努力追求“表现”色彩心理的第二步。美术色彩写生课的训练, 就是要学生在实际观察色彩的过程中锻炼用色彩表现形体的能力, 加强色彩心理思维的敏感度, 学会合理利用这种色彩心理联想特征。
3. 利用美术色彩心理课, 学习色彩心理, 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
了解色彩心理的知识, 通过对色彩心理的观察, 可以发现不同学生的情绪性格的变化, 通过简单有效的色彩训练达到调整情绪的目的, 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如在美术色彩心理课上, 有些学生对色彩感觉特别灵敏, 情感丰富, 能正确地运用色彩绘画。而有些学生往往性格不稳定, 在美术作品中喜欢用一些不平衡颜色, 甚至用一些刺激性颜色乱涂画。在了解了这些学生的心理后, 利用色彩心理学也可以逐渐改变这些学生不稳定的心理情绪。针对性格情绪不稳定的学生, 教师可采取先控制色彩使用的数量, 然后逐渐增加用色的办法, 使学生逐渐能调和出稳重的色彩, 提高兴趣, 安静下来, 从而改变某些学生浮躁不稳定的性格。利用这种非言语工具, 将潜意识内心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 从而达到疏导心理的良好效果。运用美术色彩心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恰当地使用色彩心理在学习上能减轻疲劳, 提高学习效率, 在生活上能够创造舒适的环境, 增加生活的乐趣, 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 让他们的身心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审美熏陶。
4. 利用美术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些美术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 让学生亲自去做、去组织、去感悟、去体验色彩心理的魅力。高校的美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大学的围墙之内, 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户外写生观察, 接触更复杂、更多变、更微妙的色彩。学习了色彩心理后, 当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所和街道上时, 用另一种眼光来观察高楼大厦及商场的橱窗的色彩设计后, 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色彩带来的色彩心理效应就有了新的认知。如道路上的交通信号、安全标志之所以醒目, 正是红与绿、黄与蓝、黑与白等强烈的配色引起的注目效果, 这种色彩心理的运用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 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幼儿园亮丽的色彩是儿童所喜欢的, 这正是结合了儿童心理学的色彩心理运用, 强烈、跳跃、闪烁、明快的配色更能表现儿童的活泼感, 让儿童更加喜爱。娱乐场所色彩的运用结合年轻人时尚的色彩心理, 采用华丽、兴奋的色彩能增强欢乐、愉快、热烈的气氛。
5. 利用电脑软件网络手段让学生体会传播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现在的学生运用电脑, 比运用画笔更加熟悉,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些电脑软件进行色彩创作。例如Adobephotoshop, Corel Painter, 光影魔术手等电脑美术绘画软件, 简单的操作能让色彩画面立马呈现出菲林、靛蓝、油画、素描等各种风格, 创作符合自己审美趣味的作品。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的变化都在鼠标轻点下瞬间完成, 这种速度与视觉效果的立显, 是现实绘画不可能达到的效果。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人人有QQ, 人人发微博, 人人写博客, 上空间。充分利用这些网络传播的手段, 将探究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在网上拓展, 也是培养大学生色彩心理学习的方法之一。学生可以在QQ空间、微博、博客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及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在网上组织艺术展览, 让学生参与作品的鉴赏、创作的互动过程, 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 对作品进行修改。通过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论, 加以修改借鉴, 从而创作出理想的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成百上千的人在网络上共同欣赏时, 欣喜之情难以言表。这种人机交互的机会, 为当代大学生的美术欣赏与创造开辟了灿烂美好的前景。
色彩心理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 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和发现。色彩心理教学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 都是在塑造学生的审美素养, 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 这本身就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是培养个性、创造性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我们要通过色彩心理的训练, 强化学生正确观察色彩的能力, 增强美术的感悟性, 增长美术技能, 使学生爱上色彩, 爱上生活, 能正确地运用色彩塑造自己, 使作品更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黄国松.色彩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2]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江苏美术出版社.
高校色彩教学美术教育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2、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色彩重复的构成方法,并运用对比色或同类 色搭配作色彩的重复设计。
教学重点:了解重复的变化规律,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掌握对比色和同类色配色 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重复的变化规律,设计有新意。
教具准备:CAI 课件、电脑。
学具准备:电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课件演示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地球绕太阳公转动画、鸟飞翔和豹奔跑的动画。
师生谈话: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图片)。
师生谈话:这些重复现象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
3、课件演示艺术中重复的运用。
①指导欣赏一段动听的音乐(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师生谈话:音乐中重复的应用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②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在美术中重复的应用也很多,并能创造出很美的视觉效果。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有趣的重复》,那是一种“形”的重复。
课件出示一些“形”的重复作品,指导学生欣赏。问: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请几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形”的重复的制作步骤:①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②设计排列骨式;③确定排列方式;④将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用课件演示重复构成的制作过程。)
引出课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重复构成作品涂上颜色(课件演示),就成为“色彩的重复”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重复”(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色彩的重复”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1)课件出示数幅“色彩的重复”作品,学生欣赏,想:“色彩的重复”是怎样做成的?
(2)请一位学生说说“色彩的重复”的制作步骤。(教师在黑板演示:
①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
②设计一个排列骨式;
③确定一种排列方式;
④将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
⑤涂上颜色。)
(3)教师示范时重点讲解“色彩的重复”的制作过程中较难掌握的地方:
①基本形要设计得简洁;
②骨式图的绘制要规整;
③怎样将基本形不走样地画到排列骨式中?(用硬纸片做一个基本形模子)
④色彩的搭配(用对比色或同类色搭配)。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选用对比色或同类色的搭配方法,设计一件色彩的重复作品。
要求:
1、截取的基本形要饱满,外形简洁,基本形排列要有规律。
2、格子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3、不超过四种颜色。制作精致,画面整洁。
高校色彩教学美术教育 篇3
关键词:硬笔色;彩画;高校;建筑美学
一、硬笔色彩画在建筑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美术要求对线条和色彩基本关系的把握极为重要,建筑美术专业学生要深刻理解硬笔线条的内涵并加以熟练地运用,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通过不断学习硬笔色彩画教学,吸收其系统而新颖的教学理论,对以后徒手绘制手稿以及展开设计思维有莫大帮助。
2.作为新的教学模式,硬笔色彩画的最大优点是色彩和线条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色彩,就是画面中各种颜色之间的关系,却又不仅仅是看到的物质颜色,它还承载着画家的思维,传达着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而线条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注重神韵的表现。
色彩和线条的水乳交融,会使整个画面形色兼备,提高整体的美观性。学生通过硬笔色彩画教学,反复练习线条和色彩的关系并加以巩固,能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掌握其综合性,以便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表现技法。
3.建筑美术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是用画面代替言语,用图画代替文字,用形象表达思维的手段。硬笔色彩把两者紧密结合,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培养,对画面形象结构的控制,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辨别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硬笔色彩画教学的主要内容
硬笔色彩画教学的内容可大致分为四个环节:1.静物素描;2.硬笔建筑速写;3.水彩风景写生;4.硬笔色彩风景写生。
“静物素描”,顾名思义,以静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组合。静物素描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各种物体的质感,掌握各种色调的力度,培养构图原理、结构明暗、空间变化、层次塑造、透视等基本的造型技能。
“硬笔建筑速写”则以素描为根基,主要描绘对象是古典居民和现代型建筑。它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学时用铅笔,重点勾勒建筑的基本外形、描绘建筑的局部,熟练后向钢笔、竹笔等硬笔工具过渡,最后由简入繁,转到较为复杂的场景,仍以建筑作为主要描绘对象,同时还要搭配周围物体。硬笔建筑速写的主要作用有:对结构、空间、透视、构图等造型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培养绘画概括能力,激发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对建筑结构体面转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表现建筑的体面结构和形象特征上,硬笔速写不仅快捷灵活,而且精炼概括,通过这一环节,重复练习速写,切身体验这些优点,学习徒手描绘线条的技能,为以后硬笔色彩画的教学打下技能性的基础。
“水彩风景写生”主要描绘建筑居多的园林或自然景观。开始时在小画幅色稿上进行练习,吸收掌握色彩的理论基础知识、色彩之间的关系和表现方法、色彩的基本变化规律以及水彩画的主要特征。逐步加强对画面整体的基本色调的了解、认识和表现,强化对水彩画基本画法的认知、训练和研究,画面整体的基本色调对场景环境的渲染是本环节的重点。同时,水彩风景写生注重对色彩整体关系的把握,以便在日后硬笔色彩画教学时,能够有与之相对应的色彩基础理论和技能。
“硬笔色彩风景写生”把以上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要描绘各种季节和不同场景下的建筑风景。达到以下目的:锻炼色彩感觉,提升对色彩的概括能力,深化色彩修养;加深生活阅历,提升色彩写生能力和认识自然、表现自然的能力;概括复杂的自然景象,加强设计意识,解决画面构图、色彩色调以及表现手段等问题。
三、硬笔色彩画的教学方法
1.示范讲解。在课堂示范中,加入范图分析,会取得显著效果。范图给人以客观的视觉形象,有助于学生结合理论直接分析。两者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不仅给学习美术指导了明确方向,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技法步骤。一幅画的好坏,与画法、技能有莫大联系。在教学中,阐述技法步骤、分析理论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经验,寻找多种途径,拓展学生思维,为学生吸收并灵活运用技法知识提供具体参照,避免生搬硬套。
3.读画模仿。在对理论基础有了一定了解后,要适当地加入动手环节。让学生结合理论分析自选的范图,并做简单总结。在硬笔色彩画教学中,线条和色彩之间的互生关系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加强两者综合的练习。分析和模仿的相互印证,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很大帮助。
4.写生实践。写生实践是最后一环节,是检验所学知识技法的重要方法。课堂内外都有实践的时间,课堂上用小色稿,熟练之后,由较小画幅转变为课外的大画幅,且课堂内外作业在内容、数量、侧重点上都要求一致。
四、结语
在高校建筑美术专业中,硬笔色彩画教学的色彩、素描双管齐下的方法拓宽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模式,突出了专业特色,深化了美术基础,既加强了学生对线条和色彩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耿旺.硬笔色彩画在高校建筑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探索,2011(12).
[2]雷虹.高職美术专业教学改革浅探[J].文教资料,2010(17).
高校油画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思考 篇4
油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主要画种,具有500多年的历史。油画的特点是色彩造型,是将形、色、神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色彩是刻画人物、表现自然的重要手段。而现在高校油画专业的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色彩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忽视了油画专业色彩特殊语言和油画专业特有审美角度的培训,单单重视技巧和常识的训练,所以高校油画专业学生多停留在基础写实手法的延续层面。高校色彩教学缺乏对创造能力的培养,色彩的表现力薄弱,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依据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高校油画专业色彩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西洋油画传入中国400余年,在20世纪初油画才真正被视为一种绘画体系引入中国。油画因其色彩绚烂、表现手法丰富、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而在中国扎根。油画在大众文化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各大院校均开设油画课。但是现阶段油画课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停留在技术性层面,而忽视了艺术个性及创造力的培养。写生是现阶段我国油画专业的色彩教学中主要的内容,静物色彩写生、人物色彩写生、风景色彩写生是目前在课程设计中写生的主要形式。色彩观念和技术储备接近印象派技术,传统的色彩教学虽然推动了油画发展,但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未来艺术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油画色彩训练中有其自身的弊端,只是重在技巧熟练,没有创新。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色彩常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大多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基础写实上。如今艺术教育的创造性更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过去的技术性时代必须改变,否则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观念也变得多元化,艺术的造型要求要有时代特色。所以注重色彩教学十分重要,要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两方面入手。
二、高校油画专业教学思路分析
1.要注重色彩理论的创新。传统的油画色彩教学具有只注重色彩理论的试验分析,只是重现了已有的理论成果,而没有感性分析的弊端。在色彩的研究方面缺乏创新思路,民族传统色彩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高校油画色彩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校学生学习的课时有限,所以要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发展中要依据色彩的特点和要求来完善教学体制和内容。目前有许多从事油画专业的教师非常重视技巧研究,忽视文化素养的积累和色彩理论的研究,所以要想改变传统的观念和知识结构,必须先改变油画专业教师的观念,教师的观念不改变,学生的观念很难改变,也就没有对色彩理论的创新了。只有教师提升自己对色彩理论的创新意识,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对色彩理论的创新研究。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避免单独性的理论讲解,要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以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
2.重新定位色彩表现性。在我们的审美教育里,古典和谐美一直处在主要位置,对艺术形态而言,这种艺术形态定位从思想上是陌生的,二者之间是相互抵触的,有人居然把不同和简单的艺术形态等同起来,这种用混淆的观念和理论阻碍了艺术的发展,古典和谐美的尺子衡量一切也严重阻碍了艺术之间的交流合作,高校的艺术教学自然而然被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影响着。当代油画色彩教学不拘泥于感性直觉,它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这使得我们要对油画色彩教学中的色彩表现性必须有重新认识和定位,必须把它的重要性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传统油画给我们一种绘声绘色、有血有肉甚至以假乱真的视觉冲击,其结果必定是扼杀了学习者的创造精神。因此,当代油画色彩教学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怎样在作品中剔除被动性、表面性、繁琐性的自然主义倾向。在现在的色彩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判断和审美,超越对象的表象,大刀阔斧地改造传统油画色彩教学,重新定位色彩的表现性。
3.注重培养创造力。随着油画色彩教学的发展,目前色彩教学体制日趋完善,但从传统教学成效来看,大多数学生墨守成规,并没有太多创造性思维和抽象艺术的具体体现,这就大大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个性化发展,长时间的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退化。这些现象都在提示我们,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培养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个体之间生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个性表现色彩的语言各有不同,所以必须尊重个体的差异,打破常规划一的教学模式,开启个性化的教学之路。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每个人出生成长的环境不同,色彩的表现功能也就不尽相同,油画色彩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自然色彩的研究并且提高学习主体的表现能力。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和时代潮流的迅猛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开拓性、艺术性、创造性一应俱全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三、对高校油画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方式的建议
1.重视肌理、综合材料的应用。油画发明至今五百年的漫长历史诗篇中,各种画家在实际的作画过程中研究绘画技法,总结出适合他们自己的绘画材料。时代是发展的,随着发展和改变,绘画技巧也有改变,已和现在有非常大的不同。在现如今的油画色彩教学中,正逐步把中心放在综合材料的技法训练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发展史表明,不同的造型观念始终是由材料的应用体现出来的。而在现代绘画艺术中,综合材料的介入体现着现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特征。运用综合材料是为了使观众通过视觉联想呈现在眼前,这并非是无意义、无逻辑的生活想象。这种冲击力和震撼力具有可触摸性,与这种肌理美在现代艺术绘画中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色彩实验教学。当代社会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在发展中,视象艺术异军突起,材料划分不明确了,架上绘画、装置、行为艺术、实物拼贴,相互交流渗透,以什么样的态度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代美术教师所面临的最大课题是怎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英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其《艺术史话》中提出:“实验性是西方艺术最主要的特征。”把实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推动着油画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创新,使实验教学规范化,对各种流派和风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实行自律自足性、兼容性的教学模式,才能给当代油画教学带来无限动力。
3.将计算机应用到色彩创造力训练中。是数字化信息社会、技术和观念在发展中不断更新,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就要有所改变,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学生对作品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受到重视。以研究为主的互动课堂模式应用到现在的教育教学中来,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模式必须改变,计算机时代有力推动了新技术、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催化作用,将计算机与传统的色彩教学结合起来,注入新的生机,催生出科学合理的新型色彩教学体系。
4.要解构与融合民族色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更是民族的瑰宝,中西结合与色彩理念融合,将提取民族色彩的精华,运用在现代色彩理念中,开展特色教育。利用中国特色,学生们的注意力向艳丽色彩转移。以前忽视的对地域色彩的感知被重新重视起来,中国色彩的审美规律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教并普及,色彩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色彩,必须得到重视。
浅淡高中美术色彩教学----2 篇5
摘 要:色彩是美的体现,色彩教学是绘画、设计和艺术的主要课程之一。它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吸引人的艺术语言。在中学艺术教学中,色彩教学一直是美术教学内容的基础,也是美术教学内容中最重要最难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为了将合格的学生送入高等艺术机构,许多普通高中艺术课程纷至沓来。现在艺术学校入学考试中,色彩课程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也是很多专业招生的必须内容,因此,色彩课堂教学尤为重要。高中美术特长生必须掌握丰富的色彩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下艺术院校的招考模式,成功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艺术院校。而色彩课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在课堂中和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色彩的规律,增强色彩感知力,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本人以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认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重复教学,而学生必须在课堂上掌握美术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不断积累,学生和教师在积累中共同进步。接下来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探究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关键词: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首先,色彩教学可以为学生绘画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其次,在课堂上或者时间活动中,让学生对各种艺术品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和分析,充分感受作品体现的色彩的力量,在观察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就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色彩运用能力。最后,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色彩感知力的提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经典作品,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色彩绘画真正表达自己。对色彩客观原则的理解是高中艺术教学的基础,学习色彩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前提。在实际的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写生、素描的培养。这部分教学方法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绘制内在颜色、光色和环境色彩的对象,并进行细微的观察,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切意识以物质为基础,物质决定意识,色彩和艺术风格是实在的艺术作品的体现最后,创作的过程是一个现实存在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明白,色彩教学的价值不仅仅是观看和收藏,而且还能使学生能够建立客观的色彩原理认知。
一、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 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着美术学生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高低。只有牢牢掌握色彩基础理论知识,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众所周知,色彩的三大要素是色相、色调、色度,这三大要素是高中美术理论教学中的重点所在。而这三大要素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色相,学生必须准确地了解色相的具体表现。色相圈是由基础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按照光谱的顺序排列而成。学生理解颜色谱系的主要依据是这种色相圈,它为学生准确、科学地使用色彩带来便利。在色相圈中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原色、间色、冷色、暖色等之间的关系,对色相圈的掌握能够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在绘画过程中,学生的原色和色彩更容易识别,但重复混色的复杂色彩难以识别。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设计上就要求教师能够采取一些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让学生在接受教师所设置的训练之后,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色彩感知力和实际绘画操作能力。例如,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于色彩的调节不熟悉,操作比较困难,所成的作品色彩不是太重就是程度不够,往往很难把握那个度。因此,此刻教师应该提醒学生积极采用纯色来进行部署画面,利用纯色的各种组合来解决一些绘图问题。
二、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创新
临摹复制是一种较好的训练办法,学生通过对现有作品的临摹来提高自己的基础技能和学习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艺术成品进行临摹,在临摹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学习思考,这样能够让学生更真实更直接地感受到具体实物的色彩变化。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进行课堂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提醒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分析演示的内容,此时教师的演示程度要求教师好好把握,演示不足的话,学生获得的信息过少或者理解程度不够,那么学生的操作能力就不足,如果教师演示过度,那么学生获得的内容的消息就过多了,过多的消息对学生的创作会造成负担,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理念教学的发展。
三、如何加强学生对色彩变化的理解
素描是通过线条、阴影和方块来塑造特定的形式,而彩绘是利用颜色的变化和转化来表达空间的使用和塑造具体形象。通过对物体的分析对物体剖面图的了解并绘画物体的剖面图,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明暗部分中的颜色成分。在一个圆的情况下,四周有明亮的色调和暗色调,和一个确定在圆圈的右上方或者左上方的特定的光源,并通过光与物体表面的夹角可以用来表示对象的受光程度。学生需要了解绘画物体的不同部分和不同部分与光线所成的角度,不同的角度色彩的构成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接收表面与光线成直角关系的话,那么这是光源的颜色在接收面的直接反映等。运用这样的分析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会提高学生对色彩关系的理解程度,积累更多的学习和操作经验。
四、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高中色彩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进行,教学训练内容必须明确目的,条理必须清晰,根据个别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积累更多的经验。比例、构图、色调、色彩关系等教学内容,如果让学生们极速全部掌握那是非常困难的,每次从开始到结束的综合训练效果也不显著。教学过程要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稳步中前进,不断积累经验充实自己。期间,教师应经常在学生面前展示实体多面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观察和描绘,正确自由地使用光和影对物体对象进行描绘,从改变的角度和变化的灯光对色彩进行分析,反复练习,这样能从各方面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和对色彩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五、注重经验的积累
素描是高中生进行实践创作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素描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准确的运用色彩。教师还应实施民主教学,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指定不同的要求,鼓励和引导大家作用技能、熟练地使用工具和相关材料,在创作实践中突出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不同之处。创作过程中要摆正心态,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更不能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而过多地限制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色彩、激情创造,强化主观色调,创造视觉体验,彰显自己的情感与独特个性。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能够创设一个特定的具体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创作的热情和兴趣。所谓速写,就是能体现出创作者内心世界内心情境情感的现实实践活动。创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内心情感表达的过程,所以必须注重掌握美术色彩规律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教师要领导学生端正自己对创作结果和成绩的态度,不要太注重成绩结果,教学实践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知识技能积累、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结 语
高中阶段,艺术学生只有继续加强基础技能,才会取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技能才能有更高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深厚的艺术才能。色彩教学必须遵循色彩规律,让学生奠定学习基础,与系统教学训练的各环节各部分密切相关,以达到教学的乘数效应。在素质教育深化的情况下,色彩教学是艺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情感在笔尖体现的另一种模糊隐晦的方式,它委婉而不失内容,巧妙地作用色彩的跳动形态来表达内心的狂热与激情,在艺术手法上达到不可思议的效果,这样的情感来的激烈。色彩是世界对人类的馈赠,是最好的礼物和财富,作为新时代的主体,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运用色彩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和美好世界增添更多的色彩。参考文献
高校色彩教学美术教育 篇6
关键词: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近年来,我国教育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进入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高校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很多毕业生也踏入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迅速发展,这就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促进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发展。
1 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传统的写生色彩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流程如下:首先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色彩基础知识,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静物写生训练,达到巩固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起到强化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但是学生陷于一种模仿的处境,影响设计色彩的技能的提高。目前,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对设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在现实中,却比较缺乏。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加强色彩的训练,融入自己的思想,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型的设计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
1.2 受到学生自身美术基础的影响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不是精英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很多学生选择了设计色彩专业,但是,很多学生美术功底薄弱或者几乎没有美术基础,在色彩的认识上比较薄弱,对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足。而且,在学习设计时,注重模仿,忽略了创新,所以,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教学的方法。
2 目前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模式不符合设计专业的需求
在设计色彩专业中,很多教学模式都来源来西方,教学内容注重绘画性,追求形似。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只是盲目追求写实,不利于学生深度探求色彩教学的目的,从而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课程内容缺乏对设计色彩理论的探究
目前,很多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写实性,忽视了对多元化理论教学内容的教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会传授一些关于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造型,但是忽略了色彩的历史、人文内涵等,从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的缺失。再加上,学生获得的色彩知识比较片面,因此,学生在后期的实践中,往往不能正确运用色彩,从而影响色彩的实际应用,并且在应用中不能充分发挥创造性。
2.3 色彩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实践环节。这个环节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环节中,很多教师的设计比较简单,实践内容比较单一。而且,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未能充分发挥个性,在实践中自我意识不足,也未能将色彩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充分结合,影响了设计色彩课程实践的开展。
3 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
3.1 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模式”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纯绘画,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片面,不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素质模式”教学的方法,可以采取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对自然的形、色等进行全面的观察,便于学生加深对色彩的印象,更好地进行感知;第二,要提高学生的全面分析的能力,和日常所看到的紧密联系,并总结出规律,从而在头脑中进行创新;第三,要使学生重视“画”的意识,可以尝试利用不同的工具和介质进行创作。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教学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3.2 改革传统的作业方式
在传统的作业方式中,学生更加重视做工,在色彩的关系上把握不准,而且,创作的时间比较长,因此,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设计色彩。所以,可以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将电脑作为设计色彩的重要工具,提高学生设计的效率,激发学生的设计色彩的兴趣,并且可以学到更多的技术,开阔学生的眼界,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而且,通过电脑设计出的作品,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当在进行明度推移训练时,传统的方式需要调节好明度关系的颜色,然后填入草稿,但是若一种颜色用完,就需要重新调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调制出完全一样的颜色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会影响作品的效果。但是,通过使用电脑图形处理软件,将会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的情况中,要按照实际需求来定。
3.3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传统的设计色彩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向学生讲授教学理论和各种技巧,知识点众多,且比较枯燥,因此,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因而,这一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因而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当教师在课堂讲评作业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首先让学生小组谈论,推出代表进行互讲,互评,并提出一些意见,然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可以提高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4 结语
目前,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对设计人员的需求逐渐增多,但是在现实中,设计色彩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加强色彩的训练,融入自己的思想,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在高校设计色彩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模式”教学;改革传统的作业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叶蕾.从绘画色彩到设计色彩的突破——简论高校设计色彩课程的创新与实践[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83-86.
[2]刘冬梅.浅谈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2(20):137.
[3]戴悦.从绘画色彩到设计色彩的突破——高校设计色彩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01):144-145.
高校色彩教学美术教育 篇7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培养出一批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 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必须要求该专业的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要与实践结合, 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面对这样的培养目标, 作为该学科基础课的色彩课程必须着重培养学生在色彩上的设计意识, 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艺术设计的专业领域中, 不管是视觉传达艺术还是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色彩的应用和色彩的设计意识尤显重要, 这就要求在色彩基础课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传统的模式, 仅对自然物和人造物进行客观的模仿, 而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色彩设计意识和表现意识, 引导学生逐步从客观走到主观, 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及视觉和心理要求来设计色彩和组织色彩, 真正从模仿阶段进入到色彩设计阶段, 为以后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我国, 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都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模式和模仿阶段的表现为主要实践要求, 虽然在后期教学中也加进了一些装饰色彩的表现, 但是对于色彩设计意识的培养还是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国内一些院校常用的教材, 大都侧重基础知识的表述, 而对于设计意识方面的表述却蜻蜓点水。这些内容并不能使学生掌握设计意识的知识点, 当然也更谈不上对该知识点的实际运用了。因此, 为了更好地突出设计专业的特点, 色彩课程的教学就必须改革创新。本着这样的目的, 结合教学实践, 探讨出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过程中必须经过的四个教学阶段, 即色彩模仿、色彩归纳、色彩设计和综合材料的使用。色彩教学只有通过这四个教学阶段, 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设计意识和表现能力。
一、色彩模仿阶段,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和表现能力
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色彩不仅在绘画艺术中表现出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和生命力, 而且它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之一, 在任何设计艺术中都是非常有魅力的艺术语言, 并非常直观和重要。对于色彩课程的教学改革仍然要以基础的色彩知识和表现为基础, 也就必须经过色彩的模仿阶段。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向学生讲授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和本质规律, 如光影变化、形色关系、色彩冷暖、色彩虚实等等。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写生为主, 对自然或人造物象进行模仿和再现。通过写生来研究和探索色彩表现的规律和方法, 了解物象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的形、色、虚实等的变化, 在这些变化因素中结合理论知识探寻色彩的本质规律。
写生色彩的训练无疑是色彩模仿阶段最行之有效的艺术表现方法, 写生不仅能挖掘学生的视觉美感, 还能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本质规律和色彩语言的表现方法。在训练中, 教师一定要强调色彩三要素的原则, 即色相、明度和纯度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变化, 告诉学生不能盲目的抄袭物象, 要用敏锐的眼光去感受物象并用色彩语言生动地将其表现出来。在写生实践中,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分辨能力和表现能力。可见, 色彩教学中的模仿阶段非常重要, 它能让学生更准确更生动地体悟出自然界色彩中的微妙变化, 提高分析色彩的能力, 为培养色彩的设计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色彩归纳阶段, 引导学生对复杂色彩进行归纳、概括和提炼,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高度概括能力和主观表现能力
在基础部分教学结束后, 学生对色彩知识已经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我们不能局限于只要求他们对色彩永远进行模仿再现, 而是要根据专业特点逐步向色彩的设计阶段转变。那么色彩归纳是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色彩设计意识的最好教学方法, 它能使学生由传统的绘画模仿色彩转变为概括提炼、主观表现色彩。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 突破以往常规的色彩基础表现方式。
色彩归纳主要是通过写生的形式, 在物象原有的光色原理中, 以归纳为主要手段, 对色彩进行提炼和概括, 使画面呈现出和谐的色彩装饰效果。客观的物象色彩变化无穷、纷繁复杂, 写实性的绘画色彩是用科学的视觉原理来反应这些色彩的, 而现在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观察和表现方法, 要将变化无穷的色彩主观地、理性地进行整理和概括, 通俗地说就是把同类的几种色彩归纳为一种或两种可以概括这几种同类色的平均色彩, 使之与其它平均色和谐相处。在面对一组物象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种简单的审美方式把纷繁复杂的色彩变化进行主观减法, 注重画面的色彩搭配、色彩呼应和色彩调和。归纳色彩并不是减少而是一种简化, 在实践过程中要大胆主观的进行色彩编织, 色彩经过大胆理性的概括提炼之后, 表现手法是采用平涂的形式, 与完美的构图相结合产生和谐的装饰美感。
色彩归纳阶段中的概括和提炼色彩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客观感受色彩的同时, 能敏锐的发现和概括出平均色, 比如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与固有色合成后, 会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概括色, 或者渐变色等等, 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在客观基础上主观用色的能力和色彩的搭配能力并引起学生对色与形装饰性表现的兴趣和感悟, 从而培养色彩设计意识。所以, 色彩归纳阶段的教学必不可少, 它是学生设计意识的开始, 也为后期的色彩设计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色彩设计阶段, 培养学生设计色彩和表现色彩的能力, 使其由被动模仿、概括色彩转向主动规划、设计色彩
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装饰色彩表现为主。装饰色彩是在色彩归纳的基础上对色彩进行主观整理、变化、想象、夸张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色彩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和作者的主观感受以及主题的要求来合理搭配, 力求创造出特殊的艺术效果, 并通过特殊的构图、变化的造型和对比调和的色彩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或者从中获得某种启示。因此装饰色彩在用色上要符合设计要求, 要大胆地对色彩进行缩减、夸张、寓意、升华或者符号化, 并融入主观的感悟和创造, 使整幅画面主题更明确、形式更美观、内容更益身心健康, 甚至达到艺术功能之外的视觉感触。
装饰色彩不拘泥于形式, 色彩上不受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限制。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对色彩进行主观创造, 加强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意识, 强化画面的主观色调, 考虑每一块色之间的明度、纯度、色相、面积等的对比, 并注意它们之间的搭配关系和调和形式。装饰色彩是一种理性的色彩表达方式, 它必须建立在熟练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和属性的基础之上, 只有这样, 才能自由地发挥主观想象力并游刃有余地利用色彩的魅力以达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由此可见, 装饰色彩阶段不仅能考察学生是否能充分的掌握和运用色彩的基本规律, 更能培养学生主观用色、主动规划和设计色彩的能力, 使学生利用具有的设计意识从表现方式上由一个绘画者转变成一个设计者。
四、综合材料的使用阶段, 能培养学生广泛的设计意识和审美情趣, 并创造出特殊的色彩视觉效果
一直以来我们的基础色彩教学都仅局限于用水粉、水彩、油画等颜料作为表现工具, 绘画的纸张也是与上述颜料相符合的规定纸张, 在色彩的初级阶段很是受用, 并且对高考也很有帮助。但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我们所面临的不是升学的压力, 而是如何应对设计需要, 如何培养设计意识, 如何用设计者的身份去看待、去规划和表现色彩。所以, 作为基础课程的色彩课, 必须本着这一目的引导学生多动脑, 面对色彩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一味的去画, 而是要思考, 并根据主观感受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材料使色彩作品充满生命力和视觉冲击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同样的或者不同的主题, 从而产生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比如在材料上面, 不仅可以用色彩颜料, 还可以用油画棒、马克笔、水溶性彩铅等等具有表现力的工具, 或者使用不同的纸张如底纹纸、色卡纸等来进行色彩的表现, 不同的工具、材料能使画面产生丰富的肌理效果。除此之外, 综合材料的拼贴也可以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例如报纸、杂志等根据主题思想需要的形式、色彩和内容进行剪切和拼贴重组, 使画面产生另类的视觉效果。
综合材料的使用这一阶段, 可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组合和色彩特殊效果表现的兴趣, 能开阔视野, 培养学生广泛的设计意识和审美情趣, 并顺应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 人们在观察和感知世界时, 视觉神经对色彩的反应是最快最敏感的。人们在观看一件事物的时候, 首先感知的就是事物的色彩, 并且对色彩的注意力达到了80%。由此可见, 色彩在设计艺术领域中所占的比重和发挥的作用非常之大, 这也对未来的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要有很强的色彩驾驭能力, 不仅能完美的搭配色彩, 还能用各种材料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冲击。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设计创新意识。这些, 就是综合材料的使用实践要达到的目的。
总而言之,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课不能传统的说教, 也不能一味的对色彩进行模仿, 而是要注重将色彩的基础知识与设计创意思维表现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色彩模仿、色彩归纳、色彩设计和综合材料的使用这四个阶段要做到有机联系和充分配合, 在明确教学目的后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在实践环节中, 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从最初的色彩模仿表现转变为主观地设计色彩和组织色彩, 即让学生从一个绘画者转变成一个设计者。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色彩, 必须与现代设计接轨, 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教学中要本着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这一目的, 逐步使学生具备主观表现色彩和驾驭色彩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更早的感受到设计的魅力, 并为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等.设计色彩[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7
[2]孙为平.色彩归纳写生[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4
高校油画色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8
1.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
多媒体集图、文、声、色于一体, 可以更好地诠释作品。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实行回放以及显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把显示对色彩的理解、审美进行有机结合, 凸显作品的美点所在, 感受画家的创作意图, 继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激励学生进行创作。[1]由于近现代的作品所应用的绘画语言, 通常都高于学生的实际经验以及鉴赏水平, 因此, 学生在作品的认识上往往掌握不准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及其思想感情, 导致美术的教育教学陷入困境, 本文结合多媒体实施教学, 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 世界著名的油画《蒙娜丽莎》, 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达·芬奇的作品, 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此作品,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眉毛、胳膊姿态、眼神、真正的背景颜色等的理解比较含糊。此时, 教师应该把高清版的《蒙娜丽莎》图片通过投影仪投影出来, 让学生仔细观察, 并将搜集好的相关材料 (微笑之谜、背景之谜、原形之谜、眼睛的秘密、眉毛睫毛的去处、真实的颜色等) 投放给学生看, 并做适当的讲解, 有利于缩短学生和画像之间的距离, 培育学生的艺术创作性。如此一来, 学生对该作品的理解会更通透,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经过色彩的表现性,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色彩是油画创作的基本要素之一, 也是画家主观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色彩自身具备无穷的表达空间, 因此, 油画中色彩的表现功能日益增大。创作油画时, 应立足于物像间光色的转化联系, 着重呈现静物的体积、颜色、质感、视感、空间, 从而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鉴赏油画作品里选择的色彩, 感知其使用的语言, 在鉴赏过程中让自己的主观色彩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观, 使色彩变为表现内心体会及其感情的绘画语言。油画作品要凸显自身特有的艺术素养、审美观、民族风情、地域风情及其个性特点, 为突显主体, 从全局着手, 绘画局部的时候, 最大程度上使所有细节顺从全体, 将自身绘画的局部与其他地方实行对比。色彩教育教学上, 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款自身感觉适宜的颜色, 呈现相同的教学话题, 在颜色挑选及其技巧、技术上培育学生个性发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从肌理处理着手,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肌理可以充沛绘画语言, 不同的肌理凸显不同的效果、表现不同的情感。从油画的基本绘画技巧着手, 派生出油画的厚度、角度、肌理、视觉创作手段。第一种是, 先做好肌理, 再处理其色彩, 最后对造型进行整理。第二种是, 一边创作一边处理。第三种是, 一步到位创作。[2]其中第一种手段使用相对广泛, 且越画越厚。教师在教学中需重视培养学生对技巧、技术理论的把握, 如画底层, 教师应嘱咐学生不宜使用含油量大的颜料, 因为每画一层含油量就增加一层, 若加上松节油, 最后的画面将不堪入目。如底层使用的颜料相对较厚, 可以等画面干了之后再续画, 不然会呈现吸油情况。若果厚色层晾干需要较长时间, 在绘画中, 教师应禁止学生用丙烯做底, 因丙烯颜料的时间耐受性相对较差, 只要发生老化现象, 修复工作将不能进行。另外, 使用丙烯做底层, 会出现彻底不吸油的色层, 如此下去, 绘画出来的效果将相对较差。在绘画中, 重视做肌理处理, 讲究技巧、技能, 先做好肌理处理能够使颜料速干以及瘦。应用乳液调颜色, 乳液里水油的含量较少, 干透之后再进行调色, 如此, 能够使在短时间里堆出的肌理呈现厚重感与层次感、立体感。
艺术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其着重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育。通过油画色彩的教学不断地增强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 教师应全方位地培训学生, 使学生能够熟练自如地驾驭色彩, 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艺术型人才。
摘要:当前, 高校的油画色彩教育教学观及其教学方式较落后, 因此, 革新教学方法对培养创造型艺术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油画教学经验及目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对教学法进行具体剖析, 并获得全新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进一步促进高校油画色彩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油画色彩,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金敏.油画色彩教学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3) :43—44.
创新思维在高校色彩教学中的应用 篇9
一、创新高校色彩教学观念
(一) 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在绘画色彩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对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 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和敏感程度也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而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艺术的独特本质所在。因此, 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特性的培养。比如, 莫奈的《睡莲》、凡·高的《向日葵》等作品, 都是对艺术家艺术个性的完美体现。创新是对艺术精髓的最好体现, 进行艺术创新的基础就是要充分尊重艺术个性, 对于个性进行培养和发展, 要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作为进行个体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展开想象力, 对色彩进行充分的感悟和体验。
(二) 培养学生的色彩综合素质
在绘画色彩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对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培养, 还要对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以及对色彩的创造性表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色彩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 还要向学生传授色彩的其他相关知识以及色彩表现手法, 丰富学生的色彩知识体系, 将学生对于色彩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要求学生掌握因色彩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视觉变化, 增强学生对色彩实质以及色彩规律的感知能力, 并指导学生以基础的现实主义作为基础, 进行夸张、想象、象征和抽象等表现手法的写生练习, 增加学生对于色彩的提炼和加工能力, 提升学生的色彩素质, 为色彩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高校色彩教学内容
(一) 完善课程设置
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色彩教学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已经严重制约了对绘画人才的培养。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练习, 然后教师进行指导, 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当今的艺术创作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艺术形式也呈现综合互补、交错复杂、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因此, 色彩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改变单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不断对教学课程进行优化和完善, 加强基础课程和新课程的教学, 增加色彩理论、色彩构成、色彩应用等课程, 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 以满足教学需求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 加强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和理性认识
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是进行色彩学习的初级阶段, 专业的色彩教学就是增强学生对色彩的理性认识, 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色彩的理性分析, 正确推导出色彩变换的原理, 并应用于实践。在进行色彩教学时, 要首先让学生对色彩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知, 然后通过理性分析, 在理性与感性的共同作用下, 对色彩进行创造和表现。这种理性与感性相互交错的教学过程, 既能克服学生对于色彩理解的程式化模式和习惯性的缺点, 同样也能克服对于色彩学习的共性化问题, 从而使色彩教学训练更具创新性, 更能突出学生的个性特色, 促进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改革高校色彩教学方式
(一)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色彩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就会对色彩产生一定的感性认知, 这是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基础。这时, 教师就应该帮助和引导学生对基础色彩知识的感性认知并对其进行认真梳理、概括和总结, 形成一套经验理论, 带领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现和探索阶段, 并将认知应用于实践, 得出结论和经验, 用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在这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亲身实践证明自己的结论, 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能力, 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性。
(二) 重视色彩绘画材料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
在现代艺术教学过程中, 单一的材料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色彩教学的需要, 因此引入一定的综合材料技法教学是很必要的。当今的绘画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对综合材料的应用, 也就是要通过对一些新技法和新材料的应用, 突破平面绘画的传统界限, 突破传统的视觉思维和审美界限, 带给观众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审美震撼。在色彩教学中融入综合材料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 (下接第211页) 的创新思维,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绘画人才, 这不仅是对绘画艺术本身的巨大突破和发展, 也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三) 利用计算机进行色彩教学
颜料不是色彩表达的唯一渠道和介质, 传统的绘画颜料在运用时, 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促进学生对于色彩和颜料的熟练掌握程度, 但是这也是存在缺点的。1. 传统的颜料成本较高, 在色彩教学过程中颜料浪费严重;2. 传统的色彩教学比较耗时, 而且教学效率很低;3. 传统的画架范围较小, 学生在观看教师做示范时, 围观的范围有限;4. 传统调色板调色有限, 在绘画过程中对颜料进行调配时, 最多只能调配出几十种色彩, 而且经调色后的色彩饱和度不够, 产生的色彩种类比电脑屏幕的RGB色彩色域的色彩少得多。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以及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 其具有的强大的图像采取、存储和图像处理功能, 都为绘画色彩教学提供了一种高全新的教学模式。计算机作为色彩教学的辅助手段和工具, 既能弥补传统颜料在色彩教学方面的不足, 节省教学时间,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起到开拓思维的作用,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之上,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为色彩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 创造了机遇。因此, 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手段, 将色彩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 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 重视传统文化的色彩教学
在色彩教学过程中, 要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色彩与色彩教学相结合, 对民族色彩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有效吸收和借鉴, 并应用到现代的色彩教学理念中去,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传统色彩进行观察和感悟, 帮助学生掌握民族色彩的审美规律。我国的传统文化色彩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色彩学习和创作的不竭源泉, 给予学生创作灵感。对传统色彩的学习和研究是学生探索绘画民族化发展的直接途径。绘画艺术的发展, 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材料的丰富性和绘画的制作过程上, 而应该与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多媒体视觉艺术等各方面艺术的全面融合, 并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把传统文化引入教学是实现发展和创新的基础, 可以有效推动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艺术学习, 同时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校对于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越来越重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品鉴能力也在逐渐提升, 在这个艺术作品不断进步的时代, 只有坚持与时俱进, 才能建立一套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重视对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林鹤.高校绘画专业色彩教学方法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15) .
[2]杨先平.论高校绘画专业色彩教学方法的创新[J].美术大观, 2011 (2) .
高校色彩教学美术教育 篇10
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基础色彩教学因沿袭前苏联的美术教育模式,长期以来采用传统的再现性绘画方式,写实主义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其影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目前存在着以下弊端:重模仿、轻创造;重技能、轻思考;重绘画性基础、轻设计性分析。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色彩深层领域的探求,不利于个体主观思维的发挥,不符合设计专业的发展需求。
2 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的意义
色彩是艺术设计诸要素中重要的形式因素,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 是设计中最具魅力和最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作为一门应用性专业,社会需求促使艺术设计专业应有更适应时代要求、促进专业的发展的色彩教学。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科学地学习和研究设计色彩的基本规律,熟练掌握设计色彩的基本理论与表现技巧,提高审美修养和色彩造型能力,以训练思维、创造能力、表达个性为核心,以实用为前提,建立起为设计服务的基本素质,最终通过色彩运用来装饰人们的生活坏境、工作空间,从而创造出更理想、更高境界的色彩。
3 色彩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3.1 转变传统观念
在艺术发展多元化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该向更深的艺术层次探求色彩的本质特征。当前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绘画的教学模式,重技法而轻思维。传统绘画色彩与设计专业色彩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表现光与色、光与影、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关系, 研究色彩的基本规律, 凭借感性,注重对客观事物真实的描绘与表现;而后者是研究色彩的配置规律, 强调的是主观意念的表达, 注重对色彩理性控制, 强调创新思维的训练,以服务于艺术设计为目的,注重色彩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因此,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绘画色彩的基础上向设计色彩进行过渡。
3.2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正如费尔南德·莱热所言:“艺术的内容是创造而不是模仿,艺术必须有创造自由,必须使我们大大超越客观真实。”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现代艺术已经从技术性时代转化为创造性。设计专业色彩教学要树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走上设计创作的道路。在色彩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想象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客观色彩的主观感受,大胆地打破色彩的自然规律,去探索,去创新,把个人独特的观察与感受以及情感带进对客体的认识与艺术表现中。
3.3 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科学完善的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色彩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顺应艺术发展的趋势,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设置,以满足教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色彩教学前期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实验、写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进而掌握色彩规律。在后期阶段,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与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客观物象的理性认识,提高创新意识,强化主观认识。侧重色彩的感觉、直觉、联想、象征、寓意等的表现,运用色彩提炼、归纳、概括等手段,进行色彩情感与设计形式的结合,逐渐向艺术设计的应用过渡,建立集绘画专业基础知识所长和设计专业实用性、创新性于一体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
3.4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的综合素质、艺术修养对色彩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当前艺术类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仍是“师傅带徒弟”式的言传身教和为追求“短期的、表面的”教学效果过分依赖与强调色彩教学中的临摹技能等等。因此, 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艺术设计色彩教学的目的性与特殊性,自身要具备较高的从事教学与艺术创作的经验和能力、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和和专业知识结构,能够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理解自然物象,思考色彩的用途和表达的意义,建立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和各种基本能力。其次,在教学中,既要告诫学生尊重客观对象,又要合理引导、尊重每位学生独一无二的认知、“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相结合,以更好地达到训练目标。
总之,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自始至终要贯彻以创意、设计观念为指导的思想,以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为目标。教学与时代同步,使色彩教学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发挥其真正的基础优势。
参考文献
[1]王中.高等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色彩教学初探[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7.
[2]曹田泉.设计色彩[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3]秦凡, 袁诚.高校色彩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方法的探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2003.
[4]宁新安.高师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探讨[J].艺术教育, 2008, 5.
将色彩教学引入小学美术教育中 篇11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索
一、掌握色彩的观察方法
关于色彩的观察来说,观看是最基本的方法。比如对红色的观察,无论红色的物体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不发生任何的变化,都是孤立的、抽象的固有色。一般情况下,这种观察色彩的办法适用于装饰色彩绘画中。但是,对于同一物体,因为作者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导致出现不同的理解,也是时有发生的。比如,因为作者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可能将正方形的物体看成是梯形的透视形,再换个角度可以是平行四边形或是菱行的透视形等等。色彩的观察亦是如此,要将对象、光源与环境三者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观察,使学生学会把握色彩的不同要素对色彩变化的影响。这种观察方法是基于对造型艺术的技术基础,其中包含美学的基础。色彩美决定着色彩的整体效果,也体现了色彩的关系。
二、用多媒体辨析色彩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当教师在讲解“色彩的冷与暖”前,要针对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将色彩的冷和暖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视觉上的冲击,也可以播放一些具有色彩信息的相关视频,教会学生辨认色彩的冷和暖。除了以上的教学手段外,还可以利用色彩与音乐的结合,来凸显色彩本身的差异性。比如,暖色调的图片展示时,可以结合一些激昂、欢快的背景音乐;当呈现冷色调的图片时,播放一些低缓的、慢节奏的音乐。以加深学生对冷色调与暖色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色彩辨析能力。
三、结合实践,联系生活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有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课堂内容。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对名画进行赏析,针对这些,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当地涉及一些名画赏析,以让学生真正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美的追求和认识,随之也越來越重视对美感教育的要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欣赏、实践等教育方法,实现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成文光.形与色的重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在职培训色彩教学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01).
高校色彩教学美术教育 篇12
一、国内高校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陶瓷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基本上由美术基础和造型基础以及陶瓷设计三个教学部分组成, 而色彩基础课程属于美术基础的一部分。长期以来, 高校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教学, 一直沿袭了学院派绘画专业的色彩教学体系。由于绘画专业和陶瓷设计专业对色彩基础课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陶瓷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课以绘画专业写实色彩基础为主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首先, 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教学中较多地注重了纯绘画性的因素, 而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色彩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和积累, 使后面的相关专业设计课程很难与之衔接。其次, 过多的绘画性倾向的色彩基础训练, 使学生对再现和表现物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断提升的写实基本功在陶瓷设计创作中不能起到绝对作用, 理论知识的不完备以及创意思维的弱化从而减弱了学生对陶瓷设计创新的热情。上述问题造成了高校陶瓷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课没有在宏观的教学结构中准确的进行定位。这种照搬传统学院派的教学方法, 很难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色彩理论知识结构, 势必对其以后的陶瓷设计创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与陶瓷设计专业的教学总体目标相违背。
二、明确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培养目标
“填鸭式”教育这种落后、死板的教育模式普遍地存在于我国的学校教育中, 在高校的陶瓷设计专业教育中也难以彻底根除。专业教师依照学校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 按固定的、程式化的教学步骤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 学生的创造性没能获得更好的开发和培养。陶瓷设计发展至今, 多元化、综合性的陶瓷设计已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这样就需要大量的高级复合型陶瓷设计专业人才。然而, 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学模式己不能满足当今陶瓷设计发展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程结构相对独立、分割, 我们的学生很难在这种缺乏相互间有机联系的知识基础上发挥他们的潜能, 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创新设计。因此, 我国高校陶瓷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定位上应突出时代性和实用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能够让学生拥有较为广泛的知识接触面, 能够胜任综合艺术性较强的陶瓷艺术创作。这种办学理念对色彩基础课的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与新要求, 需要对沿袭下来的传统美院教学模式有选择地接受, 去其糟粕取之精华, 建立符合陶瓷设计专业特点的、完整的、系统的色彩基础课教学体系。
三、确定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教学内容
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 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 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色彩基础这门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针对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的培养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的摸索, 本人总结归纳了以下的教学内容:
(1) 色彩学理论知识。学生入校后第一次色彩基础课十分重要, 教师要充分准备好前期备课工作, 在色彩理论上要做好详实和科学的讲解, 循序渐进地用色彩理论知识武装学生头脑, 并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领悟色彩知识和原理, 让学生认识到艺考加试模式灌输的错误理论, 逐步摆脱不良影响建立正确敏锐的色彩感觉。
(2) 以色彩理论规律为教学目的的色彩练习。在色彩写生教学时, 第一阶段根据所讲授的色彩理论知识, 安排学生进行写实性的写生练习, 摸查和了解学生的绘画功底和艺术个性的差异, 以便于因材施教;第二阶段安排同一静物不同色调的写生练习, 包含装饰效果与色彩写实相结合的系列综合性作业练习;第三阶段安排平面化处理和变形处理的写生练习, 根据对象形体特征归纳和整理变化后作完全主观的色彩处理练习;第四阶段进行不同色彩材料的实验和研究。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综合绘画, 尝试不同的材料、技巧所产生的不同绘画效果, 更好地吸引学生去思考与认识色彩材料的使用规律, 引导他们的探索和研究热情, 拓展他们对色彩材料的运用能力和研究能力。
(3) 装饰图案的学习。这部分的学习重点放在对中国传统民间色彩图案的继承、借鉴和发展上。要准备一定量的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品中的装饰图案, 提供给学生认识和理解, 并由学生自主选择图案进行临摹和进一步研究;另外还要学习借鉴一些传统工艺品上的装饰图案 (例如, 织锦, 刺绣, 缂丝等) ;此外, 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图案也要关注和学习借鉴, 学习其颜色的搭配和图案的排列方式。
(4) 主题性创意教学。所谓主题性创意教学, 就是以师生共同研习为导向, 结合教学环境与实际条件的探究式实验性教学模式。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程主题性创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验教学模式, 用于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陶瓷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程主题性创意教学的设定与训练方式, 可结合陶瓷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创造性地设置主题与教学方式, 体现主题性创意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主题性创意教学训练不但要解决教学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主题性创意的来源可以依据课程的要求和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实际情况, 提前策划确定主题;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兴趣获得或者偶然获得。例如,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有4名同学组
浅谈声乐教学之情知教学模式个别课的具体操作
李雪玲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随着高师声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声乐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声乐教学模式的研究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并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浅谈声乐教学之情知教学模式个别课的具体操作》通过对情知教学模式的含义和情知教学模式的目标的浅析,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稚嫩的、新的、可操作的声乐教学模式。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与认知;教学模式
引言:情知教学模式是指在声乐教学活动中, 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 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 同时又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情”是指人的情感上, 情感本身就是心理的主要品质, 它是人对客观办的内部感受和心情的反映, 属感性范畴。“知”, 即认知, 也可理论为“思想、智力”, 是意志与知觉的综合映象, 属理性范畴。
一、情知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是教育者对某项教学活动在学习者身上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所做出的预先估计。任何教学模式总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创立的, 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构成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 对其他因素有制约作用, 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之一。
情知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 以学生的本性为出发点, 开发学生的声乐潜能, 培养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 累积并深化学生的声乐修养。
针对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 片面地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 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培养的缺点,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专家罗杰斯提出:教学目标“应以学生的本性为出发点。”即以学生的个性气质、心理特征及声乐个性等为基本出发点, 重视学生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 加强学生理性认知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情”、“知”、“能”目标的同步完成。因此, 情知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本性为出发点, 把教学过程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并自我实现的工具, 开发学生的声乐潜能, 形成学生的独立声乐个性, 最终目标是培养真正情知合一, 拥有完美声乐修养和声乐技能的人。
成, 分配任务要求每人在保密的情况下写下一个词汇或短语分别代表主体事物、时间地点和动作, 这样就会出现十分怪异的语句, 例如“新鲜出炉的僵尸在学校图书馆楼顶跳舞”和“穿着比基尼的小鸟哼着歌曲在的大海上走钢丝”等。然后再让小组一起合作把随机组成的创意性主题语句用色彩表现出来。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和不限制材料的色彩创作。学生摆脱了客观自然写生的束缚, 进而进行探索实验和分解表现, 抽象形式的意念表达得到了很好的偶然性诠释。通过一个或一组相关主题性创意作业的训练, 可以包含不同的专业方向、主题创意与综合性内容, 这有刊于学生自发的在学科与专业间、风格与特点间自由的选择, 开发其利用色彩进行表现的创意性思维。
(二) 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
养, 构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观念, 重视学生未来职业教学技能的培养, 修正声乐教学的真正价值取向。
情知教学模式通过情感和认知的多次交互作用,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不断的陶冶、升华。在声乐教学活动中, 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反复磨合, 在老师的引导下, 寻找到声乐学习的轻松和愉快;掌握声乐技能技巧的精髓;领略到声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同时得到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构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观念。其次, 传统的教学目标着重强调了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 却忽视了学生未来职业技能的培养, 造成为“教”而“教”, 为“学”而“学”, 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部分的学生掌握了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 却无法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加以运用和推广, 模糊了高师声乐教学的真正价值取向。情知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重视学生未来职业教学技能的培养。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将现实与理想统一, 将现状与未来协调, 摸清教学的真正价值取向, 才能摆正声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从而推动整个声乐教育的进程。
二、声乐教学情知教学模式个别课的具体操作
情知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实际是指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程序, 是指教学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等。
声乐个别课, 也就是指“一对一”教学小课, 一直以来都是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争论的焦点。根据情知教学模式的含义及教学目标的要求, 我们可以将情知教学模式框架下的声乐个别课教学构建成“范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和“表演达情式教学模式”两种操作变式:
(一) 范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即“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这种范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源于联邦德国现代教学论流派——范例教学, 范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教养性学习”, 即使学生能依靠特殊来掌握一般, 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并能将这些知识自由迁移到新的学习当中。主要适用于学生学习最基本的、可能一辈子都有用的、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声乐基础知识;范例启发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把学生完成学习的主体, 运用各种方式方
上述内容, 在培养陶瓷设计专业学生的色彩理论和综合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 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色彩知识结构,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 为其后来的专业创作及毕业后满足社会工作的要求, 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色彩基础课是高校陶瓷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色彩基础课的学习能够使陶瓷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理论知识。本文结合实践教学, 对当前陶瓷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课程作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和思考, 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案及实施办法。
关键词:陶瓷,设计,色彩,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正安.国外陶瓷设计教育之启示.装饰.2005年10期
[2]李正安.我国高校陶瓷设计教育发生探究.江苏陶瓷.2008年01期
[3]詹伟.陶瓷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年03期
【高校色彩教学美术教育】推荐阅读: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07-17
儿童美术色彩搭配教学10-21
美术色彩构图教学论文07-10
美术高考色彩写生教学07-28
初中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07-07
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研究论文08-22
五年级美术《色彩的明度》教学反思06-08
《色彩的对比》美术课教学反思07-18
装饰色彩教学09-21
色彩构成教学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