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

2024-10-09

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共9篇)

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 篇1

中国许多城市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发展中形成了特色迥异的文化色彩,它们与特定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有机整合,构成相对稳定并持续演进的完整色系,折射出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深层的文化精神,因而形成了今日我们所见到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对于历史遗产而言,那些比较普遍、历史价值相对较低、数量较多的历史建筑,称之为历史遗存。这些历史遗存有部分保存在未经改造的城市旧城镇之中,它们虽不如文化遗产那样弥足珍贵,却也在历史演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城市化活动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洗涤了大量富有人文特色的老街区,在此背景下,人类正面临着如何保护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严峻考验。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城市都面临着城市开发和旧城保护的冲突和矛盾。在经过许多教训和挫折之后,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历史建筑具有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人文色彩保护也提升到了日程当中,世界上很多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城市色彩规划的相关条例,使得区域历史文脉不断延续。

1 我国的旧城镇

1.1 旧城镇的传统人文色彩

建筑色彩往往是地方色彩最为直观的具体体现,在建筑色彩的选择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这点在我国的历史地段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我国江南一带的粉墙青瓦,黑白分明;闽南泉州一带的红砖民居,色彩艳丽;内蒙的蓝、白色的帐篷,醒目而怡人;陕西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保持着与地貌一致的黄土色,浑然天成。正是这些个性鲜明的色彩和建筑形式,突出了不同地方的特色和性格,使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感受到当地与众不同的生活气息和居住形式。“移城异景”使人们明显地感受到时空的变化。

1.2 旧城镇现状

就地域环境而言,与环境契合的整体性、多重矛盾的综合性以及多元文化并存是我国旧城镇的主要特征。之所以称为旧,是相对于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快慢而言,旧城镇功能大体分为居住区与工业区两部分。就我国的绝大多数城市而言,虽然旧城镇中心从未出现过衰落现象,而且许多旧城镇还一直是城市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商业繁华,人口集中。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城市发展与建设方针及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发展强调充分利用旧城条件,对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质量重视不够,致使大多数城市旧城区的基础设施落后,负荷超重,住宅建设缓慢,房屋破旧,质量较差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城市效益的充分发挥。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用地,往往选择采取另选新地建造新城以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旧城区的更新一般采用改建的方式来改良现有的生活状况。因此,旧城镇的建筑格局才可以完好的保存下来,是居住者生活习惯和行为活动的延续,使得区域的历史文化随着时光的交替而更加丰富。

2 人文色彩的历史形成及城市特色保护

2.1 人文色彩的历史形成

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日照的时间、光量及建设材料均不相同,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域的用色习惯。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存在较大差异,造就了不同的自然色彩与人文环境。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民俗习惯,都有自己所偏爱的地域色彩,把这些色彩应用到群体建筑上,便构成了具有象征内涵的文化色彩特质。

2.2 城市特色保护

2.2.1 特色危机

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记载着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技术成就和艺术创造,是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工程技术与审美观的全部反映,是时代文化的综现。旧城镇建筑群的形态是经过时间的考验而不断完善并形成一定的固定模式的宜居建筑,是符合人们心理并广被人们接受的形式。

当下城市正在加速现代化的步伐,旧城改造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筑设计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建筑技术的提高和建筑材料的统一化,使得现代建筑形态大同小异,传统的文化信息难以在现代建筑的外观上得以体现。城市之间的风格差异渐渐消失,城市走向千篇一律。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只有当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时,它才有自身独特的魅力。

2.2.2 旧城镇人文色彩的定位与更新

1)旧城镇改造应从过去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狂型发展转变为重规划、重结构、重布局、重自然、重功能、重形态、重风貌、重品位的质量型、生态型、艺术型和集约型的发展。 要使能体现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近代建筑、历史地段、历史街区尽可能的得到修复并发挥其功用,只有人们的生活和使用才能保持并不断地增加其人文意义。

2)城市色彩日久弥新。建筑物建造时间不同,色彩的成色也有新旧,建筑的色彩就有更新的需要。例如欧洲的很多小镇至今还是使用他们最初的涂料,以使他们城市的传统色彩能日久弥新。国内像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也在传统与革新中寻找最为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上海的新天地,采用传统的色彩与材料来还原老建筑的气息。

3)区域色彩的定位是整体风格归整的前提,有意见地强调统一区域色彩,对整体风格的统一能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但寻求主色调并非放弃丰富多样。依据老城镇发展的历史轨迹、文化个性和建筑形式,找寻最能代表其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的主导色系。主导色系的确定,并不等于说这个区域内只能使用一种颜色,而是在这个主导色系的基础上进行衍化和搭配,大的基调中柔和小的变化,作为点缀的建筑色彩是色彩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点睛之笔,引导,丰富环境,则可营造出既与老区协调又体现新时代气息、充满活力的城市色彩。

3 城市文脉的延续

城市的人文色彩直接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脉。城市需要发展,但是不能够以割断历史为代价,这是对过去生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生活的负责,如果对传统文化进行“博物馆”式原汁原味、一成不变的保护是不现实的。我们注重的是城市空间功能的连续性,而不是建筑物或城市本身的永恒性,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只要旧城区的传统功能基本不变,或是建筑格局及人文色彩基本不变,那其所蕴含的历史氛围,以及由此创造出的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就不会改变,因此人文色彩作为一种能够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虽然具有新色彩无法取代的存在价值,但是保护传统色彩的目的并不是将色彩的发展步伐冻结固定,或是对已消亡的人文色彩予以恢复,而是对可能要被损毁消失的历史特征和文化特征予以延续,并且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可以说发展与保护两者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两者之间可互相促进,在满足城市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同时,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摘要:针对新城市的建设不断地冲击着旧城镇的传统环境的现状,对旧城镇中所形成的传统人文色彩进行了分析,从人文色彩的历史形成以及城市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定位人文色彩的重要性,从而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关键词:旧城镇,城市特色,色彩定位,色彩更新,色彩文脉

参考文献

[1]丘强.总体城市设计中的色彩规划引导——以重庆城市色彩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6(2):11-12.

[2]傅荣国.城市特色与色彩控制[J].规划师,2003(1):48-49.

[3]邢庆华.色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人文色彩点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篇2

一、把握初中英语人文色彩内容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它的集中表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在现代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每个学科中都体现了人文教育,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英语学科。《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要提高人文素养,来增强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以往我们的普通教学有所不同,人文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语教学中强调人文精神的核心依然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课堂教育不能是束缚,教师要努力营造人文氛围,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学生努力成长,发展潜力,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知识。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不断地学习和进修来完善自己,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种需求。人文性多方面的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掌握,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优化初中英语人文教育落实

人文性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教师在课堂设计听力活动,能够带领学生在听力中学习不同国家初次见面的问候方式,接触不同国家的习俗和文化,不仅要注意语言知识,还要注意听力技能的培养,学习挖掘文本里的信息,得到进一步的人文性教育。在讲到“Different foreign friends”主题内容的时候,教师通过Here are some ways to welcome them引入,以地域文化为中心,介绍在不同国家人们所使用着不同的初次见面相互问候的身势语,通过这些课本讲解的知识,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国家文化,增强国际知识,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从而领悟肢体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可以借助课本讲解分析,带领学生认识“不同国家对客人有不同的欢迎方式”。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例如:

1.What is your mother like?

2.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for you?

通过教师设计的这个话题引起学生去了解自己的母亲,锻炼着为母亲做事情,试探着引领学生能够找出描写母亲活动的动词,体会母亲的爱,深刻的感悟人文性教育。学生从中学习到:Mother does so much forus,but

we do little for her.与此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个讨论题:

1.Which family education do you prefer.lenient way or strict way?Why?

2.What is your ideal family education?

3.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between your parents and you?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学习与父母之间进行沟通,正确处理与父母间的问题,学会互相交流,以得到关系的融洽、相互的信任。这样我们通过讨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例子反映出,从课堂教学中挖掘人文思想,使用一些创设来引领学生人性的温暖,从课堂教育中汲取人文教育,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生活经历。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媒体设备放映精彩视频和图片,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很好的途径。

三、突出初中英语人文教育拓展

在当下的英语应试教育中,语言的掌握和分数的高低牵制了学生,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教育。为了更加规范《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同时也是陶冶情操,磨砺意志,拓宽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发展自己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完善我们的教育目的,学生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更应该具备健康的人格和心态,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势在必行。

让语言知识的传授多一些人文色彩 篇3

过去的语言知识传授沉溺于惟理性教学模式,老师靠强化和填灌,学生靠死抄死背,结果学生变得胆小,缺乏主见,循规蹈矩。当我们发现这个弊端后,却又一下子矫枉过正,陷入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泥沼,什么是主谓宾定状补,什么是文体,何为应用文,仿佛会玷污学生的心灵,扭曲学生的人格似的,一概束之高阁,结果出现了课堂热闹课后空虚,学生说起头头是道写出却破绽百出的尴尬局面。我觉得语基的四个环节:听说读写,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还应多一些人文色彩,让学生从爱语基开始。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问题偶有所触,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听写时要力求挖掘出这个词的人文色彩

在听写这个环节,学生要通过测试,他必须得准备,老师为了改变以前听写时死板枯燥的气氛,为这个环节增添人文色彩,他更要准备。他可以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解说该词,或是意思,或是该词的构造,或是造句,或是该词的有关故事等,让学生刚好写完这个词,期间又没有明显的静场,这可大大提高效率。因为: (1) 现在的学生学的科目太多了,让他们全部自学去查字词的读音、意思、如何运用等,实在是耗时耗体,还不如通过教师定期对他们的耳濡目染,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状态下自然吸收。 (2) 听写毕竟比上课严肃,学生的耳脑手相对集中,在这时适宜向学生大脑输入一些字的偏旁、固定搭配,习惯用法等死的知识。 (3) 听写毕竟也不是大型的考试,学生的心理不是太紧张,这种半紧张的状态用来记忆是最好不过了,但要控制好时间。

下面以一段八分钟左右的听写备课为例(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第二单元):

“妖娆,多形容女子娇艳美好,注意形旁,娆,注音。风骚,骚注音,现有人在骂人时把它拆解为马叉虫,文中指广义的文化。红装素裹,穿着淡装却能显现出壮丽的效果,所以,不管是物还是人,气质还是最重要。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都是。喑哑,都是形声字,注意形旁,指嗓子哑,不能出声,喑注音。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所以注意偏旁,两个都注音,注意我的读音,你的标调。禁锢,用强力限制,束缚人的精神或活动,锢注音,想想孙悟空头上的脑箍。强聒不舍,聒注音,一根舌头在耳边不停地说话,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此种人最讨人嫌。佝偻,指鸡胸驼背,两者注音,注音形旁与声旁,听写时佝偻着是不自信的表现。睿智,英明有远见,睿注音,脑中少根筋的人当然不够睿智了,注意别少一横。恪尽职守,恪注音,用心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陨落,陨注音,一颗小行星从空陨落,此陨与指死亡的殒不同,注意辨别。凌驾,一切权利不应凌驾于义务之上。媚上欺下,这种行为是遭人唾弃的。黎民百姓,可别写成黎明百姓。所以,检查你的听写六十秒,准备上交。”

上面这段听写时刻强调作为语言最基本工具的字和词的写法、注音还有释义,体现了语言传授的工具性,又融合了所学课文的内容,结合班级具体情况,拓展了知识,体现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二、说些读些学生想说想读的文章,在锻炼口语扩充词汇的同时强调人文精神,提倡人文关怀

时代社会在变,时代和社会所推崇的文化也多元化了,我们无法理解现在的学生看起来整天毫无斗志,过一天日子撞一天钟的表象,学生也无法理解我们当时踌躇满志,力争上游的拼劲,我们爱看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他们爱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韩寒的《三重门》,可爱淘的《那小子真帅》。这些都是快餐文化,这样的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无多大好处,但他们就是爱看,他们看只因他们内心太空虚,但他们又有强烈的理想和追求。我觉得可以用相同题材的书来替换它们,至少要让他们因此爱上我所推荐的书。既然他们爱《梦里花落知多少》,说明他们很向往校园爱情生活,就没有理由拒绝《草样年华》,后者无论在情节,立意还是语言上都比前者耐寻味得多;借《三重门》可推荐中篇小说《高四学生》,相信读完这三篇,再加上老师的点评,大多数的学生会觉得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韩寒的《三重门》,可爱淘的《那小子真帅》显得粗糙生涩多了,自然也就不会学习其中的太口语化的作文方式。他们还喜欢看武侠,但大多限于影视作品,对武侠小说原著中一些精华(如诗化的语言,场面的描写,荡气回肠的情节的设置)倒忽略了,为了打进学生内部强调我的人文精神提倡我的人为关怀,我拜读了学生为之疯狂的网络当红的仙侠类幻想小说《诛仙》,有了《诛仙》的共同话题,学生们自然就乐意接受我推荐的其它小说,并争相以看原著为荣,因为在学习小说单元提到如何利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时,我引用了古龙《圆月弯刀》里引子里的原文“青青的弯刀是青青的,青如远山,青如春树,青如情人们眼中的泪水。”引用了《边城浪子》里的“天连着黄沙,黄沙连着天。人已在天边。”这对于他们扩充词汇,拓展阅读面,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有着莫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尽量知道学生所想所爱,从而理解和宽容学生所想所爱,进而才能在推荐的课外阅读资料中让学生辨正地对待自己的所想所爱,在相互理解与关怀中强调人文精神,提倡人为关怀。

三、语法知识的传授与作文讲评同时进行,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法课的道理也一样,虽然现在初中的语法不要求学生掌握,但我觉得,现在的学生表面上见多识广,其实那是许多“快餐文化”补课的结果,语法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写出来却破绽百出,这让语文教师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所以语法课一定要上,但千万不要一开始在黑板便写出语法知识之……,然后来一段开场白“……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语法知识当中的……的用法”,不用说现在学生害怕,以前我在中学时也特害怕这种课,语言分析干涩枯燥,例句全是老掉牙,上完之后整个人感觉晕乎乎的。我觉得,语法课可以这样上: (1) 不必先确定要讲授的内容,什么成语运用、病句修改、关联词运用等,一切可以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2) 提前布置几篇学生感兴趣的小短文,告诉学生要多用成语;多用长句,然后用关联词串起;注意用词要符合身份语气等。 (3) 从中寻找有分析价值的例句,或对或错或值得商榷。 (4) 借讲评短文之机侧重教师的语法教学目标,列举他们这段时间在这几篇短文中出现的语法错误。 (5) 总结本节课的语法内容。下面以一篇小作文(假如你的女儿或儿子在初中阶段谈恋爱了,请你以母亲或父亲的身份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表明你对爱情的看法和对此事的态度)中的例句为例:

(1) 我的儿子,你务必听一个苦口婆心的母亲的话,这样你才不会重蹈覆辙。

(2) 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怎么就不听母亲我的话呢?

(3) 你这样小小年纪就谈恋爱,你会毁了你的前途的。

(4) 你不但让我痛心疾首,还让我肝肠寸断,你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5) 我的好女儿,社会险恶,你不得不认清你身边的男生的真面目。

例 (1) 分析虚词“务必、必须、必需”的用法和成语“重蹈覆辙”的用法;例 (2) 分析反问句的肯定作用;例 (3) 分析判断句式;例 (4) 分析关联词“不仅……还……”、“不但……而且……”的区别;例 (5) 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肯定作用。

当我在黑板上写出这五个例句时,学生的兴致立刻就上来了,通过这堂课,我和学生探讨了五个例句中出现的语法问题并一一纠正过来后,我又创设了几个小情境,让他们有复习和巩固的机会。在确信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的情况下,我和他们讨论起了爱情的话题,我谈起我初中时代的爱情,谈我对如今中学生恋爱的看法,并为他们树立了较为正确的爱情观,达到了语法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所以语文课要闪耀“语文”的光彩,以文句、文法、文理、文论的语文工具教育不可少,以文章、文学、文化和以人格、人品、人性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可少。与其三十年后让成为社会中坚的他们来影响我,倒不如现在我来影响他们。一位工具能力和人文素质兼备的学生,我愿意以后被他影响。

摘要:新课标把语文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上, 这是语文实质的回归。以字词句章, 听说读写为中心的语文工具教育, 这些需要倾注全力去提高, 但这不是语文的全部。语文还必须关注个体的需要和发展, 体现出一种人性的教育, 这就是人文素质教育。所以语文课要闪耀“语文”的光彩, 以文句、文法、文理、文论的语文工具教育不可少, 以文章、文学、文化和以人格、人品、人性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可少。

关键词:语文工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杨东平:《恢复教育的人文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明日教育论坛》, 2001.5-6。

[2]柴子文:《角色·素质·大学宪章》, 《南方周末》, 2005.6.30。

[3]谢泳、余世存:《他们超额完成了历史使命》, 《南方周末》, 2005.6.30。

让小学数学评价闪耀人文色彩 篇4

小学时代是学生的重要经历,是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时期。评价在小学教学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教师及时、正确地给予学生学习上的评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创设民主的评价环境

实践证明民主的评价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激发,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教师要懂得利用民主的评价环境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么如何为学生创设民主的评价环境呢?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个体,学生也是有尊严、有想法的,只有将学生与教师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才能让学生彻底放下戒心,从而更好地融入民主的评价学习中。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尤其是刚升入小学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来自于不同的幼儿园和家庭,无论是在学习习惯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我认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能够妥善处理学生的差异,才能为民主评价环境的创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乘法的简便算法”探索中,学生遇到了这样一道题:37×5×2=?应该采用怎样的算法才能让运算过程更加简便?有的学生在看到了这个题目后选择了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运算得到了37×5×2=370。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了之后先算出了5×2=10,然后计算37×10=370。对于学生不同的表现我问学生:“虽然两个学生都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但是在我看来第二个学生的运算过程要简便得多,你们觉得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课堂民主氛围也形成起来,在民主的课堂评价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选择按顺序计算的学生告诉大家:“我的计算确实比较麻烦,不仅加大了计算的量,也增加了计算的时间。”可见民主的評价氛围让学生敞开了胸怀,不管是成绩偏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偏差的学生都能在一个适当的氛围内实现自我学习的价值。

二、选择合适的评价时机

适时的评价如春雨般浇灌学生的学习,不适时的评价不但不会起到良好的促进学习的作用,甚至于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所以教师的评价一定要选择最佳的时机,评价不要过于频繁也不要间隔太久,过于频繁的评价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间隔太久的评价也无法实现连贯的评价效果。评价要出现在学生的迷茫期和分歧期,例如,学生在遇到了挫折大打击之后就需要教师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讨论中发生了难以解决的分歧后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评价指点。

比如在学习“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的概念时,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讨论两点间曲线、折线和直线距离的大小,当两点间的曲线和折线幅度较大时,学生更容易区分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当折线和曲线的幅度较小时,学生的讨论就会出现很大的分歧,有的认为曲线的长度最短,有的认为直线的长度最短,也有的认为折线的长度最短。我认为这个时候教师的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与其让学生毫无头绪地争论,还不如通过适时的评价帮助学生指引方向。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啊,老师认为你们可以用细绳分别将曲线、直线和折线的长度测量出来,这样不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的结论了吗?”一个看似简单却富有启发性的评价瞬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如此恰当的评价时机和明确的指导建议真是为学生的思维点起了希望的火苗。

三、采取互动的评价方式

在很多教师看来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和指正,即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单向活动,在评价教学中,评价是教师个人的独有的权利,这就造成了评价范围的局限性,使评价教学失去了活力和色彩。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中,我认为互动式的评价方式远比传统单一方向的评价方式要有效得多。在评价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对学生评价、让学生对教师评价都是一种具有人情味的评价模式。

例如在一次“找规律”过程中,我在黑板上的第一行画了一个圆圈,在第二行画了两个圆圈,在第三行画了三个圆圈……以此类推让学生找规律。一个学生告诉我:“下面一行圆圈的数量比上一行多一个,并且圆圈数量和它所在的行数是相等的。”对于这个学生的表现我表示非常惊讶:“你回答得真好,大家觉得他回答得怎么样呢?”有的学生表扬他独到的眼光,有的学生肯定他回答问题的流畅度……大家都积极地加入到评价活动中,此时评价已经不单单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更是让数学课堂充满了人性化色彩。

四、倡导积极的评价语言

评价语言在态度上可以分为积极的评价语言和消极的评价语言,我觉得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是懂得褒贬有度的,甚至在大多数的时候应该倡导积极的评价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积极的评价语言不仅仅是对学生个别表现的肯定和表扬,更是对学生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此外教师的评价语气也要以和蔼温和为主,并尽可能以反问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在评价一个性格胆小的学生时,教师就需要坚持使用积极的、温和的评价语言,如“你的表现一次比一次棒哦!”“如果能够再大胆一点,你会成为我们班的小霸王哦!”在评价一个平时一向粗心马虎的学生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处理问题的方法非常巧妙,不过如果能够算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就更加完美啦!你觉得呢?”在评价一个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是十分肯定的学生时可以这样评价:“老师认为你的想法很新颖,你认为自己这样处理问题怎么样呢?”教师各种积极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关注学生学习,关爱学生成长,评价教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评价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获得长足的发展,也让我们的小学生获得持续性的发展,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最高追求。

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 篇5

细田守于1967年出生于富山县中新川郡上市町。初中时受《银河铁道999》及《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的冲击, 开始和同学制作动画, 毕业于金泽美术工艺大学, 并于1991年进入东映动画公司, 2005年离开东映动画公司, 在这期间, 细田守遭遇了几次起起落落, 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把他的创作才能磨去, 反而大放异彩。

2006年, 细田守推出了《穿越时空的少女》, 从此一炮打响了他的动画导演的名气, 摘下东京动画影展等六项大奖, 并获得国内外的青睐, 同样该片在中国的07年OACC金龙奖中也荣获海外年度最佳剧场动画奖。《穿越时空的少女》取材自同名小说, 全新构思, 故事背景转移到现代, 讲述小说主角的侄女——高中生绀野真琴有一天因缘巧合获得了穿越时空的能力, 围绕着“成长”, “青春”和“爱情”发生了种种事件, 从而认识到“time waits for no one。”

2009年, 细田守创造了以《夏日大作战》为名的奇迹。作为细田守首部原创动画电影——《夏日大作战》, 该片中混入了虚拟世界、亲情爱情和家族羁绊等热门要素, 讲述了一名胆小的却是数学天才的小矶健二和学姐筱原夏希代表的阵内大家族为中心一同阻止暴走的人工智能系统“love machine”, 从而拯救世界的故事。该片布局庞大, 角色极为多元, 人物个性丰富, 展现出细田守在创作上的野心, 细节有所取舍却毫不含糊, 不因脉络众多而失衡, 反而让每个角色都活灵活现, 紧紧攫住观众的目光。

2011年, 细田守创立了自己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studio地图”。在2012年夏季, 上映了该公司的第一部作品《狼之子雨与雪》, 取得了票房超过42亿日元的好成绩, 再次获得了东京动画奖的“年度动画奖”。这对于细田守导演来说, 是继06年的《穿越时空的少女》、09年的《夏日大作战》之后第三次获得“年度动画奖”, 同时也是首位连续三部作品获得该奖项的导演。《狼之子雨与雪》讲述了一个叫花的女性13年的故事, 包括了与狼男坠入爱河, 结婚, 生育两个孩子。同时, 作为狼孩出生的姐弟俩雪和雨通过与人和自然的相遇, 渐渐明白自己到底是作为人活下去抑或是作为狼。

二、细田守的人文主义

之所以细田守被誉为“宫崎骏第二”,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细田守的作品与宫崎骏作品有着类似的思想。然而, 在具体表达方式上, 细田守导演有其独特的处理方式, 譬如无影作图。同时, 细田守导演是本着“只是想做出有趣的动画”这样的初衷, 在进行着创作。从这点上出发, 细田守导演的作品已与中国一些以盈利为目的所作出来哗众取宠的作品有着天壤之别了。细田守创作的动画电影所拥有的魅力是来源于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灵魂要素, 其中我认为人文主义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人文主义是指对于人性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物活动抱以关心和爱意, 并承认人类所固有的特殊性, 尊重其价值观和尊严, 而对于非人类的生物持以保护的态度。

细田守的这三部作品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作品中人物的设定都带有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从内容上来说, 《穿越时空的少女》讲述了女高中生绀野真琴有一天因缘巧合获得了穿越时空的能力, 这种能力非其他生物所有, 而是设定于人类, 并且还是一个普通的女高中生, 由此也可看出, 细田守导演作品中所带有的女性主义色彩同样十分浓重, 这一点我将之后加以详述。

在《夏日大作战》中, 最后战胜人工智能love machine的契机是因为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的oz账号作为赌注托付给女主人公筱原夏希, 拜托她保护自己所爱的家人朋友和这个世界, 从而反败为胜。这个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类的能动性,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团结, 从而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样的结果也是对人类所给予的莫大的肯定。细田守曾说过, 他比起那些在科幻电影中的英雄, 更想看到会害怕会动摇的普通人战斗时候的身影, 同时, 他也会被那些普通人所拥有的意外的“那个”所感动。该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以及参加这张“战役”的人类, 皆是细田守所说的“会害怕会动摇的普通人”然而, 也正是这些普通人他们的不放弃不畏强暴, 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从而团结起来拯救了世界, 同时也引起了观影的“普通人”们的共鸣。这就是细田守作品中独有的人文主义形式。

并且, 同样的内容在细田守导演所监督的另外一部作品——《数码宝贝剧场版我们的战争游戏》 (东映动画制作, 2000年) 之中也出现过。全世界的人类在面对危机之时, 将自己希望寄托给了数码宝贝世界的孩子们, 从而获得了最后的胜利。面对这两种相似的设定反响, 细田守导演做出了如下解说:“……通过作品的创作, 更加鲜明地意识到与十年前相比, 如今的生活与交流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夏日大作战》虽然和《数码宝贝剧场版我们的战争游戏》有相似的场景, 但是两者完全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的战争游戏》之中, 只有孩子们通过网络在冒险, 然而在《夏日大作战》之中, ‘通过网络在冒险’这件事发生在了祖孙三代身上。”这说明了, 细田守导演对于人文主义形式的表现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作品内容要符合时代背景是细田守导演的一个坚持。

人文主义中所含有的“尊重其价值观和尊严”在《狼之子雨与雪》中, 表现地较为明显。动画后半部分的高潮是狼之子的姐姐雪和弟弟雨在选择以后要走的人生道路上, 产生了分歧。对于选择了作为狼活下去的雨, 一开始母亲花采取的是反对态度, 然而在影片最后, 花选择尊重雨的决定, 并含泪笑着目送他离开。哪怕是一个只有10岁的孩子, 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这个时候, 作为父母, 不该是扼杀而是理解。片中, 母亲花的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 其中也不乏是因为细田守导演在片中渲染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效果。此外, 该片中对于花他们对自然的态度描写, 也表现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例如片中出现的在广阔的雪地中奔跑的场景, 主人公们与自然的互动中仿佛自然也赋予了“活力”一般。另外花还参加了自然观察员的工作, 以及之后雨逃课跟狐狸老师一同在森林中奔驰, 在山顶看到的风景等一系列的画面无一不展现出对于自然的尊重与憧憬。

那么, 刚才我从作品内容上进行了剖析, 其实从人物设定上来说, 人文主义思想也是毋庸置疑有着重大的作用的。《夏日大作战》中的小矶健二的形象在三部男主人公之中显得尤为一般。健二不似《穿越时空的少女》的千昭那样来自未来, 也不是一个狼族后裔, 而是一个看起来十分胆小却数学了得的普通高中生。这样的人物设定, 乍眼一看似乎过于平淡, 却恰恰是为了表现出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能够战斗, 哪怕只有数学好, 也能够拯救世界这样一个落差。细田守导演比起那些厚脸皮的人, 他还是比较喜欢那些班级中看起来不太起眼, 甚至被叫做宅男的孩子, 有些孩子只是比较沉默就被人说恶心。他认为他们其实内心都是善良的, 只是对于外界较为敏感, 因此他想要给这些孩子给予肯定。如同本片中健二的形象, 看起来胆小气弱, 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是, 就算是这样的他, 也有一样值得骄傲, 那就是数学。细田守导演坦言说:“无论是谁, 肯定有一样拿手绝活。只是, 对于这样的自己是否有自信那就另当别论了。像数学什么的, 虽然平时都看得见, 但是却派不上大用处。可是即使如此, 在危机之时, 一定会有它发挥用处的机会。因此, 不仅限于数学, 大家一定也拥有着什么, 我希望这样的人能够对自己有自信。”

在《穿越时空的少女》, 《夏日大作战》, 《狼之子雨与雪》三者海报之中不难发现, 三部作品都强调了女主人公的存在。在人物设定的笔墨上也可看出, 对于三位女主人公以及《夏日大作战》中的阵内荣奶奶的描写, 都十分出彩, 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细田守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女性主义倾向。女性主义思想主要是指女性在社会, 政治, 经济上的权利同男性平等, 发展女性的能力和促进分工, 尊重女性主张。作品中充分表达了细田守导演对于女性的尊重和对女权的倡导, 女主人公的设定哪怕有些是大大咧咧, 有些是耍赖不成熟, 但最终她们都有一颗勇敢善良的心。譬如《穿越时空的少女》中的真琴拥有穿越时空的能力却没有自视甚高, 最后还为了他人用掉仅剩的一次穿越机会, 也会为了自己的过错而痛苦不已试图挽回。

《夏日大作战》中对于夏希和荣奶奶的描绘精彩之处也是有目共睹。一开始的夏希不过是不谙世事的少女;但是,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和世界, 夏希在健二的感染下坚强起来, 直面love machine;花牌决战之时, 夏希跟她的形象一样, 从一个青涩的女孩蜕变为身披羽衣的天女, 赢得了胜利;在最后千钧一发之时, 夏希坚定地站在健二身后, 告诉大家我们还没有输, 鼓励所有人不要放弃。同时, 不逊于女主角光彩的荣奶奶则是一位看似严厉却内心慈祥的老奶奶。她是阵内家的支柱, 也是在一开始混乱的时候给予全日本鼓励的救星。片中夏希也好, 荣奶奶也好, 都是坚强无畏的女子, 给予迷茫的男人们一个前进的方向, 给予绝望的世界一个希望的光亮, 凝聚起所有力量来渡过难关。

《狼之子雨与雪》中的花从一个少女变成狼男的妻子再到两个孩子的母亲, 该片跨越了13年。同时, 在片中也不止一次出现了各种花的场景, 有抚子花, 桔梗等等。足见在设定“花”这个名字上, 细田守导演也有所想法: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 做出怎样艰难的决定, 希望她像花一样永远绽放着笑颜。当狼男死去的时候, 当农耕好几次都失败的时候, 当雨差点死了的时候, 当雪和雨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时候, 花都隐忍着自己的悲伤艰辛, 还是绽放出了笑颜, 哪怕带着泪花。因为她知道, 自己肩负着孩子们的希望, 她需要带领他们向前走而不是原地踏步。哪怕最后, 他们都启程远行塑造自己未来的路, 花也在家中为他们默默祝福。就是这样一个坚韧温柔的花, 在我心中描绘出了伟大母亲的形象。

三部作品中人物的塑造都体现出了男女平等, 互相帮助的思想。在最后遇到危机与抉择时, 细田守将希望都寄托在少女们的身上, 男主人公们也会帮助她们, 使事情圆满落幕。这三位女主人公大多都是涉世未深, 却勇往直前的个性。她们不是躲在男性的背后的温室里的花朵, 而是勇敢地走到他们身边, 甚至走在他们前头, 反抗不合理的安排的女子。她们是男性们学习和钦佩的榜样, 同时身上的闪光点也值得观影者的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鲍玉珩, 李悦。品味《Summer Wars》的夏日温馨——浅析《Summer Wars》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动人情感[J]。《电影评价》, 2010年, 第17期:37-39页。

[2]:浅野俊和。「つながり」こそが、ボクらの武器--アニメーション映画『サマーウォーズ』論[J]。Journal of treatises on children's literature, 2010年, 第15期:13-25页。

给谈话节目增添人文关怀色彩 篇6

当前各电视台人文关怀节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曲高和寡”。二是“观众至上”。三是在对人文关怀理解表现为片面的、浅层次的、偏执的、畸形的、一厢情愿的形式上的关怀。四是节目选取的新闻事例不具有代表性。五是节目达不到应有的深度, 浮于表面, 人文关怀浅层次化。六是节目选题内容、主持人设计及嘉宾选择不统一, 难以形成正常交流。

在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中构建人文关怀理念, 涉及到节目构成的各个要素。一般电视谈话主要有4个组成因素:话题、主持人、嘉宾、录制现场。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中构建人文关怀理念, 也需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首先, 从节目选题上来看, 节目选题应当符合当前社会背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的新闻谈话类节目永远是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问题单”联系在一起的, 这本身就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和对人的生存及发展的尊重。同时, 节目在选题和内容上, 要注重传达给观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这样才能将人文关怀真正贯彻到节目中, 不负谈话节目的社会功能。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认为:“一个好的脱口秀应该激发人深思, 引发一个新思路, 也许在绝望时给你一点希望, 使你有一点受到鼓励的感觉。” (1) 而那些脱离群众生活且不能反映积极生活态度的节目最终会被观众所淘汰。

其次, 在主持人设计上, 须注重细节打造。首先, 新闻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这样才会对任何选题能够挥洒自如。其次, 在节目定位上要求主持人在共情的基础上和嘉宾做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交流。正如《鲁豫有约》主持人鲁豫所说, 她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改变世界, 但可以做到温暖人心。再之, 主持人也应当认识到谈话节目应该追求文化品位, 强调人文关怀, 但是“人文绝不是文人的代名词, 人文节目不只是文人卖弄雅趣雅兴, 如果仅限于此, 观众就会觉得人文节目就是文人艺术沙龙、书房聊天, 跟千家万户没有关系。” (2) 所以, 人文两个字不应当有非常强的贵族化表情, 主持人也不应把自己变成天然道德完美主义者。把自己的语言变成一个圈子中的语言, 主持人在主持方法上, 要注意倾听的技巧, 做到节目以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为中心, 正确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当然, 这并不否认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个性张扬, 相反, 主持人要通过自己的提问, 既要展现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兴趣, 还需要展现出所主持的谈话节目的价值取向。例如, 对同一个话题, 不同的主持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同样是关于毒品的话题, 在崔永元的《实话实说》里, 他以生动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诫人们“珍惜生命, 远离毒品”, 而温弗瑞则从自己年轻时被骗吸食大麻和戒除的经历说起, 谈论毒品的可恨但并不可怕, 努力给人们一些积极的启示。

再次, 合理“设计”嘉宾。在邀请嘉宾时, 首先要“请对人”, 即一定是对新闻事件的亲身见证者或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其次, 要在录制前与嘉宾多交流, 寻找双方及观众间的共鸣点, 这种对观众负责的态度实质上是人文关怀理念在节目中的体现。例如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谈话》, 为了制作《我的孩子不完美》这期节目, 编导花了有半个月的时间, 跑了很多小学, 前前后后见了五十多个孩子和家长, 最后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孩子和家长, 从而制作出一期精良的节目。

最后, 综合运用多种电视手段打造现场。现场录制是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制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而录制现场需要关注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录制场地、现场观众、大屏幕, 以及一些道具及其他电视手段、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从录制场地来说, 实地拍摄的成本相对较高, 但是也更为真实、现场感强。看过《张越访谈》中的《我叫刘小样》的观众, 都会对其中的开头画面印象深刻, 一个幽暗的门洞后, 是张越和嘉宾谈话的绰约身影, 似乎隐喻着刘小样身在狭小的农村, 内心却充满着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期盼。不同风格的谈话节目要采用不同的演播室设计, 以突出不同的节目风格和节目个性, 体现出节目制作者对嘉宾和观众地位的认识, 表达了他们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如《相约夕阳红》中曾有一期节目《孔英上学》, 讲述的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为求学上高中的故事, 这期节目将谈话现场设计成了教室, 既结合了话题内容, 又使嘉宾进入到熟悉的环境中, 容易敞开心扉。

在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中构建人文关怀理念, 还应具备上述四个方面的系统性与一致性。只有把节目制作团队与观众放置在一个平台之上, 人文关怀理念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也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Upfront Goes to Zip-A-Dee-Doo-DahLunch with Oprah”Chicago, November 1985, P56

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 篇7

一、新授课

概念图首先是一种学习新知的工具。它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将内容图式化, 学习思维过程可视化, 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它由上到下是一种演绎思考方式, 能有效呈现辐射思维, 使学生的知识保持时间长, 知识面宽, 更能解决问题, 肯动脑筋。因此, 概念图在新授课中得到最广泛的运用。

高中历史新教材以模块和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 每个专题围绕一个基本的历史概念展开, 这就为在高中历史教学应用概念图创造了一个先天的优良条件。在一个新的专题开始前, 老师先让学生明确这个专题, 即明确这个基本概念。历史内容的展开具有线性特征, 在专题内容的展开过程中, 老师逐渐以概念图的形式介绍历史知识, 使学生在学习各课内容的同时掌握各课内容 (即支概念) 与专题所要介绍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基本概念的内涵逐渐丰满并最终形成完整的关于该基本概念的知识体系。

二、复习课

概念图从下到上是一种归纳思考方式, 能有效呈现收敛思维, 将零散知识组织及联系, 能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 建构知识网络, 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进行有意义学习, 提升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特别适合在复习课中大量运用。复习课知识面广量大, 概念繁多, 概念图因此成为整理知识、巩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首选工具。此外, 复习课中大量的知识点和概念需要学生记忆, 这对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希鲁纳说过:“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保存在记忆里的, 除非把一件事物放在构造得很好的模型里面, 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因此, 经过加工、浓缩、设计处理, 更为简明化、条理化、结构化的知识点才更加易于记忆。而概念图正好具备了这种知识的简洁性、明朗性, 无疑会有助于学生科学、准确地记忆历史知识。

笔者在2013年的高二第二学期高三一轮复习中, 尝试并坚持使用概念图整合复习内容, 强化知识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 要求学生对单元内容进行自我整合, 自主构建概念图, 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课堂课外一起用力, 双管齐下,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评价课

新的评价模式要求全面测试学生在一个阶段学习后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情感认识等方面的现有水平, 这就要求教师舍弃单纯依靠一张试卷, 一个分数进行测试评价的老办法。同样, 概念图

学生要理解一篇文章, 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主旨, 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众所周知,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 语文教材中很多优秀作品都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 有直接刻画, 正面剖析, 有间接描写, 侧面烘托。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仔细咀嚼, 深入体会、感悟, 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言为心声”, 语言最能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通过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 写出了窦娥怕婆婆看见她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而伤心, 表明她内心处处为别人着想, 即使即将受刑, 考虑的还是婆婆的感受, 充分表现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纯洁善良的人, 却被昏官污吏屈打成招, 最后被处决, 更加重了悲剧的效果。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从而收到更加震撼人心的作用。再如, 老舍《茶馆》中通过人物的个性化对话, 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第二幕中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巧遇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 他们各自的语言充分表现了各人的心理:松二爷胆小怕事, 一见特务就鞠躬请安。常四爷正直善良、敢作敢为, 富有正义感, 即使面对曾经抓过他并让他入狱的特务仍不甘示弱, 在他的身上充分表现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的反抗精神。确实是“小茶馆, 大社会”。

二、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孙犁的名篇《荷花淀》中, 水生对水生嫂说, 为了配合斗争形势,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他是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水生嫂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低着头”表现了水生嫂的心理, 她是一个传统的, 很贤惠的农村妇女, 她对丈夫是很顺从的, 但出于对丈夫的担心和牵挂, 又有一丝的嗔怪, 表明了她识大体, 明大义的性格, 水生嘱咐他“不要叫敌人、汉奸抓活的, 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流着泪”并不表现水生嫂的懦弱, 恰恰表现了她对丈夫的忠贞, 这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一种美德。

三、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心理

莫泊桑的《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前坐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 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 上面绣着古装人物, 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 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 被人艳羡, 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表现她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 而置身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因为传统的评价方法只能考查学习者的零散知识, 而概念图却可检测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供基本概念和几个支概念, 要求学生制作概念图, 也可以提供一个残缺留有空白的概念图让学生来补充完整并说出核心概念和支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与支概念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样的测试模式更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程度。

四、探究课、研究性学习课

鉴于个人的思维总存在百密一疏, 一幅完善的概念图往往是多人合作的成果。所以概念图还是合作交流的工具。此外, 概念图是人们产生想法、交流复杂想法的手段。画一幅概念图好比经历一次头脑风暴, 而且会引发新的念头。在众多思维节点组成的概于上流社会, 成为生活优裕, 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 而正是这种虚荣心导致了她后来生活的不幸, 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玩物, 金钱至上的观点。

四、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萨姆沙的一段内心独白:“啊, 天哪, ”他想“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 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 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 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 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 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 永远不会变成知已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作辛苦, 饮食低劣, 友情淡薄, 心里烦恼是造成他的心理压力的原因, 也是他变成甲虫的一部分原因。表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善良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困惑”。

五、由作者或作品中的“我”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

《琐忆》中作者说:“听着鲁迅先生的谈话, 昏沉沉的头脑清醒过来, 我又觉得精神百倍了。在苦难的梦魇一样的日子里, 鲁迅先生不止一次地给我以勇气和力量。他的深刻的思想时时散发出犀利的光。说话时态度镇静, 亲切而又从容, 使听的人心情舒畅, 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如坐春风’……真的, 站在鲁迅先生面前, 我有好几次都想呼喊, 我想大声呼喊:我爱生活!我爱一切正义和真理!”在这里, 表现了鲁迅在作者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以及他的伟大思想给予“我”的深刻教育、巨大感召和鼓舞, 他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什么叫“正义”和“真理”, 教我懂得如何去热爱“生活”, 热爱“正义”和“真理”。而这一切, 都是在看似平凡的交往中发生的。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永久的怀念和深深的崇敬。

六、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中, “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用“好”赞美雨, 一定会唤起对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 把雨拟人化, 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 正需要雨的滋润, 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而且这雨伴随着和风细细下个通宵, 诗人想象明天会是一个花的海洋。诗人喜爱这样的“好雨”,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 但“‘喜’意都从罅隙里迸透” (浦起龙《读杜心解》)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表现作者内心的欣喜。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第四中学)

念图上, 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关的所有思维点, 便于深入、全面地联想所有关联思维, 特别是在思维点非常多的时候。概念图中的交叉连接需要学习者的横向思维, 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的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 所以, 构建概念图也是一项极好的创造性工作, 对学生具有启发性、想象性, 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而探究课和研究性学习课又是最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课型。既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身能力, 又能够对某一历史问题展开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甚至有可能形成一些全新的研究成果。鉴于此, 概念图在探究课和研究性学习课上应有十分光明的应用前景。

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 篇8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每门学科中都渗透着人文教育,英语教学更不例外。当前,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交际能力培养。《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可见, 与以往的教学明显不同,人文精神是英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英语教育中强调人文精神,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人的因素:学生和教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塑造美丽心灵。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实践和探索

(1)利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对所学内容进行人文思想的挖掘。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和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注意教材中的语法结构和信息含量外,还应该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尽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修养。所以,我们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素材,创造性地找出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内容,并进行有深度的思想内涵的挖掘。

如针对初中生的对立自主意识增强,随之而来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矛盾不断增多的问题,即generation gap.如在牛津教材9A Unit 3 Teenager Problems这一课,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lenient way &. strict way)。由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讨论题:

1 Which family education do you prefer,lenient way or strictway?Why?2Whatisyouridealfamilyeducation?3Doyou haveanyproblemsbetween yourparentsand you?4Howdoyou dealwiththeproblemsbetween yourparentsand you?5Ifyou don’tagreetheeducation methods your parents adopt,how will you do to solve theproblemsbetween you and yourparents?

讨论后,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Parents should find a balancebetween the lenience and strictness to educate children.In addition,both ofthemshould bemoreunderstanding.

这节课后,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用英文给父母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该生和父母之间的问题,希望学生们通过和父母交流,正确的解决和父母之间的问题,同时能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从内心感谢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并衷心希望他们今后能以理性的态度处理好与父母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并取得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对课本中人文思想的挖掘主要采取了生生对话、师生间对话,并充分利用pairwork和group work的形式展开,使课堂英语气氛浓厚, 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这都是体现外语教学的人本主义精神。这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研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结合教材,对语言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有选择的介绍和扩充。文化信息是语言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了解其他国家的社会现状、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学生从中品味,进而受到感情的熏陶,让学生增长知识,扩大眼界。例如牛津教材7AUnit5Halloween中,我补充讲述了东西方各种节日的风俗,其中特别提到 :At Spring Festival,people usually visit their relatives andfriends.At Christmas,people usually give some presents to each other.这里面所涉及到的内容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体现了家人、朋友间的那种关爱、和谐,这些浓浓的团圆和友爱氛围都会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这些内容时应注意渗透相关的文化知识。

(3)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人文氛围。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课堂不是束缚的桎梏,而是心灵放飞的铺垫。因此,要营造人文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用积极的态度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底蕴与发展潜力,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成功欲望。作为教师,要学会运用赏识表扬的教学评价艺术,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肯定、加以赞赏,为他们心中播撒自信的种子。

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 篇9

一、第一乐章《日出》递进勾勒出向上的人文思想

全曲开始乐章结构为三部曲式, E大调, 主体部分是小行板, 6/4拍子。从引子开始, 格罗菲的器乐色彩观就已经萌发, 打击乐组开始演奏, 低音定音鼓反复敲出主音, 采用轻柔的滚奏, 等待着一天的开始。弦乐组在高音区慢慢进入, 几乎全用泛音演奏, 音响宽度拉开, 两支单簧管吹出徐缓的上行音阶, 夜色慢慢被冲淡, 大峡谷经过黑夜洗礼后的容貌即将呈现在我们面前。此时铜管组乐器开始发挥, 小号组吹出一种鸣叫般的音响, 有序而不持续, 间歇出现, 像是大峡谷内某种声响的回荡, 万物因为黎明的到来而开始骚动。在这种组合的背景音衬托下, 具有华彩性质的旋律由长笛奏出, 明亮、清脆, 同音的反复及颤音, 好像是大峡谷内鸟儿在欢叫。紧接着带五连音节奏的旋律出现, 具有丝丝神秘性格, 音乐故意刻画出大峡谷晨曦全景的朦胧和玄幻。

主题在第一部分开始完整呈现, 属于木管组乐器发挥, 先是由英国管演奏, 背景音乐与引子部分相同, 后有长笛单旋律重复, 木管乐柔和的音色和宽广的弦乐支撑, 恰当的宣叙了万物待苏时清晨的祥和与宁静, 随后英国管和长笛先后吹奏主题的变奏, 变化音的出现让音乐的平静开始出现波动, 特别是重复主题时最后长音的音响, 由色彩偏冷的钟琴和温暖的钢琴担任, 演奏变奏主题中后半段旋律, 与主题形成卡农式对位进行, 由于截取的是个连续下行大二度乐汇, 在音响上与主题形成强调, 一前一后顺序出现的相同音块造成了模响, 就像是大峡谷里面传来的回声。中部调式发生改变, 进入关系较远的G大调, 主题不再由木管组演奏, 交给了光辉的弦乐组, 连续上行音阶的反复模进也不再让圆号参加, 改由木管组和钢琴演奏, 音色的转变让音乐变得更加有活力, 流动性更强。紧接着音乐转向上属调, 弦乐组在D大调上再次奏响主题音乐, 并以卡农对位方式重复, 音乐明朗又富有激情, 大峡谷在沉寂一夜之后, 终于又看到朝霞映红的天空, 不时出现的钟琴声音, 就像天空闪烁的片片光芒, 透亮而不刺眼。

再现部音乐转入属调, 层次感强, 音区跨度大, 主题音乐和主题变奏部分采用复调手法在乐曲的高音区奏响, 比原来更加明亮和清晰。旋律线条越来越多, 关系越来越复杂, 各段的综合旋律和中段的主题音乐纠缠在一起, 迅速推动音乐发展, 音乐情绪慢慢高涨, 随后又回到了D大调。音乐开始越来越激烈, 各种乐器演奏的并行主题越来越独立, 张力越来越强, 个性越来越突出, 争先恐后的表现让音乐热闹非凡, 小宇宙将要爆发, 最后停在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 并进行长音持续, 音响序进急需解决, 伴随着竖琴连续的刮奏, 音乐进入高潮, 太阳终于升到空中, 光芒夺目, 闪耀天空。尾声继续采用复调创作手法, 首段、中段、再现段里面主题的重要乐汇开始反复出现, 并构成对位形态, 在乐队全奏里显得动力感极强, 音乐声响宏大, 激情澎湃, 全曲结尾速度越来越快, 气氛越来越热烈, 最后在极为辉煌的声响中结束。这一部分通过对晨景的刻画形象表达了一个旅行者天空渐亮刚开始旅行时心理产生的微妙变化, 前途梦幻, 但是对未来充满信心, 也体现了他们民族向上的人文思想。

二、第二乐章《沙漠的绚烂》描绘乐观的人文情怀

这一乐章进入色彩较暗的e小调式, 速度变慢, 拍子也转到3/4单拍子, 曲式结构比较模糊, 是一种自由曲式状态, 既有回旋的三部性特征, 又有不断变奏获得的变体主题出现, 这些结构的循序出现, 形成了此乐章的两个主要主题。其中最主要的两种素材, 一种每次都完整再现, 另一种是主题及其变奏以插部形式进入, 两个形象进行了较好的交流与融合, 准确的表现了音乐情景。音乐开始是四小节的引子, 较多乐器参与演奏, 音区划分清晰, 织体流畅, 由中音做同音反复, 八度交替。短笛和钟琴吹出高音八度关系的平行长音, 由于音区偏高, 音响显得尤为刺耳, 让人觉得烦躁不安, 小提琴组采用抖弓拉响空弦G音, 音色没有了小提琴固有的美感, 只有轰鸣的嗡嗡之音, 展示着沙漠的空旷、悠远, 加上竖琴重复演奏的八度跳进片段, 音色明亮而且清脆, 增加了神秘色彩, 让人充满对沙漠的向往和崇拜。

低音单簧管吹奏的主题进入第一段落, 格罗菲采用了阿拉伯音乐素材进行展开, 旋律线优美流畅, 变化多端, 变音体系的加入让音乐充满了阿拉伯风情, 奇妙而不失韵味。背景音依然采用引子的音响, 宽阔、辽远, 随后加入了圆号和大管形成的切分音响。圆号运用闷音技巧, 与大管一起演奏相同的和弦音群, 音响出现对比, 让孤寂的沙漠灵动起来, 蒙上了一层奇幻的面纱。第二段音乐情绪没有很大改变, 继续延续前面的背景音响, 切分节奏还在继续, 格罗菲把和弦的排列进行改变, 他没有受限于传统, 而是用了四度叠置, 把四个和弦组成一组, 三度下行, 并把这一组和声序进重复演奏。这种和声的编排产生了非常奇特的效果, 鸣响较为别致, 让沙漠变的更加奇异。但是这种进行并不是很长, 只持续了十二小节, 并没有构成完整的音乐主题, 更像是色彩性的连接段落。这一段落在全曲中完整出现三次, 间以插入其他主题, 让全曲具有回旋特点。

在第三段的开始又由低音单簧管吹出第一段的主题乐汇, 但是并没有进行展开, 随后进入了插部主题, 英国管和小提琴共同演奏, 转入升d小调, 这也是全曲的主要主题, 律动优美、透亮, 极具歌唱性, 让人陶醉其中, 依依不舍。第二段的奇异景色再次出现, 让人心旷神怡, 构成了第四段落。第五段落是第三段落的装饰变奏, 音乐情绪继续沿用, 结构没有本质变化, 动人的旋律再次响起, 背景音乐加入了第二段元素, 似乎想要融为一体, 随着圆号闷音的出现第二段落再次完整出现, 构成了第六段, 再次渲染沙漠的不同与奇异, 第六部分的结束让人意犹未尽, 格罗菲自然的加入尾声, 对这一乐章的描绘做一个总结。尾声采用第五段结束部分的材料进行变形重复, 主要是木管乐器的发挥, 英国管循环吹奏截取的主题动机片段, 木管组其他乐器以相同的节奏音型鸣响伴奏, 让人在等待中渐渐平静, 充满遐想, 沙漠变得更加深远、虚幻和耐人寻味, 最后在一声拨弦中结束。沙漠本来是荒凉、孤寂的, 但是格罗菲的描述让沙漠充满了趣味, 提醒我们凡事要积极对待, 也反映出他们民族乐观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1.

[2]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上一篇:《一件小事》下一篇:液体硅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