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统一,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人教版)(精选5篇)
文道统一,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人教版) 篇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我们的教育现状,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把平时的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知识训练课,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工具性的训练上,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在这样的基础教育现实当中,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性的语文学科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最终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小学生本来应该是天真活泼的,但是由于现实的教育制度,学校、家庭都要求孩子通过严格而激烈的竞争保持较高的学习质量,而忽视了孩子人格培养和健康成长的过程与结果,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应试性,在语文学科,这种人文性的流失令人触目惊心。科学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可对小学生来讲,在他们最为有色彩的童年阶段接受的教育不再是诗意的,孩子们终日在网络、电视的侵染下度过,没有关注过晚霞和星空,对最真实、最鲜活的大自然缺乏感性认识。就算在与童话、故事、诗歌等美妙的事物相联系的语文课,他们也找不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而是每天必须面对题型复杂的各类试题。一提到写作文,就拿出一本本作文书,象吃方便面一样从书中挑选找到各类版式的句子和段落,即使是写出了一些好词好句,自己也体会不到那种美感。
而教育就成了强制性义务。老师每天的教学活动成了冰冷的知识的灌输,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较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较忽视个性的充分发展。
更为痛心的是孩子们对任何事情表现的相当冷漠,不再感动,从而对社会和家庭的温情视而不见。自私、冷漠、依赖、自暴自弃等个性特点屡见不鲜。很多家庭出现父母在小学阶段就管不了孩子的现象,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听之任之。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缺少了一颗有着人文精神的灵魂。
人文性的内涵
《易经》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语文课的人文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由此可见,所谓的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真实的、自由的精神,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就是不受外在拘束,能够自由地、真实地表达对一篇文章、一个现象、一种事物、一个人等等的看法,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
体现人文性的几点策略
一、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人文性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针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重在阅读中抓朗读,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还能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
案例一:《桂林山水》:
教师先让学生看视频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当学生见到如此美景不由得发出“太美了!”的感慨时,适时地引导他们寻找课文中的优美句、段,然后再品味,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语言、意境--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优美句子熟读成诵。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案例二:《小珊迪》
《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像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跟传统的分段、概括中心思想、繁琐讲解课文内容,要优越得多。
二、在拓展延伸中体现人文性。
课堂延伸是将课文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系的好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可以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与课外行为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案例三:《将心比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写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
1、初读。教师先要求学生初读,理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
2、再读。采用移情体会,让学生进行思考:要是你是哪位阿姨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文中的母亲,你会这样做吗?如果对护士进行责怪或者辱骂,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在相互交流中,反复阅读文中人物的对话,以加深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及善待和宽容他人的美德。
3、拓展。教师将课堂内容拓展延伸开去,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或身边的情景。
学生甲:我有一次去旅游,乘车时要晕车,以为不认识的阿姨让我坐在靠近窗户的座位;
学生乙:暑假我到广州去找妈妈,在中间站的时候,我找不到该怎么样去换车,一位陌生的叔叔就帮我一辆车一辆车的找,直到吧我送上了车他才离开;
学生丙:我到乡下去耍,几条大狗追着我想咬我,几位伯伯拿跟棍子帮我喝退狗
……
然后让孩子们以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在他们回忆和习作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点滴美好感情将对他们的心灵进行洗礼。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真正从内心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三、在作文中体现人文性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在作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要求我们对学生个体以及其在文章中思想情感的充分尊重,由千人一面的共性走向富有鲜活生命的个性,也就是要求学生抒写个性化的作文。所谓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写自己所想写,抒自己想抒发的思想情感并使用自己个性化的写作语言,即作文应该张扬学生自己的个性。
叶圣陶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观察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留心捕捉生活中的真假、好坏、美丑等方面的典型。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亲身体验,用心感悟那此高尚、高雅的情感。教师还要写出诚恳的激励式评语,极力地找到小作者文中的闪光点,肯定作文的优势,真诚地提出希望。这样学生能轻松地接受作文,积极地观察与思考,娓娓地道来,最终写出具有真情的优秀作文。
案例四:以“××,我想对你说”为题的习作。
1、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表达欲望:“最近有几个同学找老师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有的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书:还有的说妈妈一个人在外辛苦摆摊挣钱,爸爸只晓得打牌,希望爸爸改邪归正,不要再打牌了;还有的说爸爸妈妈离婚了,自己很可怜,多希望回到自己有个温暖的家啊!老师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高兴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不愉快的事大家为你解忧,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出主意解决。”一段暖人肺腑的话语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
2、明确要求,拓展表达思路:从那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有什么要求?
3、小组合作,学生互动。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教师巡视,倾听,并发现“典型”。
4、模拟情景,典型示范:由老师扮演妈妈或爸爸的角色,一学生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评议,教师小结、点评,强调习作中应注意明确诉说的对象是谁,心里话要真实,可以选择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您”。体裁可以用书信、日记和其他。
情景一:一个小女孩写“爸爸,我想对你说”,选择的材料是写爸爸迷上了打麻将,因此妈妈和爸爸离婚了,自己跟着爸爸过日子,经常晚上回家没有饭吃,忍饥挨饿提心吊胆地睡到半夜,爸爸才回家。她眼含着泪花说:“爸爸,您别再打麻将了,好吗?”
情景二:一个孩子写“奶奶,我想对您说”,写的是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去了,奶奶对自己娇惯万分,什么事情都不让自己做,他对奶奶说:“奶奶,您让我自己动手吧!”
情景三:一个孩子写“妈妈,我想对您说”,写的是自己从小失去妈妈,她的后妈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让她非常感动,她对妈妈说:“妈妈,您就是我的亲妈妈,我感谢您!”
情景四:一个女孩写:“爷爷,我想对您说”。写的是因为自己是女孩,所以从生下来就受到全家人的歧视,自从小弟弟出生以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爷爷就只疼爱和关心小弟弟,对自己百般责骂,她想对爷爷说:“爷爷,我也是您的孙女,为什么因为我是女孩就不喜欢我?”
5、动手练笔,交流修改。选择学生例文,师生共同点评。自我修改。
这次的习作内容很贴近孩子生活实际,教师用激情的话语,生动的例子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打开了学生的思绪,为学生创造一吐为快的宽松环境,让他们敞开心扉,真情交流。学生思维专注活跃,师生感情交流好,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四、在活动中体现人文性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多阅读课外书;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具有典型性且文质兼美的文章,引进阅读教学充实教材。通过背诗星级评比、读书笔记摘录、书香交流会、诗歌朗诵会、故事大王比赛等、家乡小导游各种读书读报活动,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取得很好的效果。大量的古诗词、儿童诗、童话等作品,按计划,有系统地让学生读、背。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意味,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材富。有了这样丰厚的课外阅读作基础,再回到教材中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就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这样就顺利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同时也很好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价值。
我们所上的每一堂课都有着非常具体的目标,但所有的目标都应指向人的发展。语文教育是人文性教育“适宜的花园”,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拥有一颗人文关怀的心,在这个花园中孜孜不倦地培养出生机勃勃的绿树和鲜花。
[让语文教育成为人文教育适宜的花园--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人教版教学论文)]
文道统一,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人教版)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从品词析句入手
品词析句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我们都知道,每一篇文章所蕴含的情感都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因此,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学《颐和园》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的美和作者独到的写法,我先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谈一谈昆明湖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进而让他们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昆明湖美的词句来。于是学生纷纷找出了“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和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等词句。接着,我又让学生议一议作者写法上的特点,引导体会了比喻的作用和“滑”一词的妙处。在这样品析词句的过程中,既帮助学生感受了语言文字的美,强化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又引导学生感受了昆明湖的美,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效地将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以多种形式的读加以促进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读的训练,这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力求通过朗读训练的层次性来引导学生体会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先让学生通过自读体会出长城“长”的特点,进而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词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成龙。”“一万三千多里”等。再读文本,体会一下,怎样读才能读出“长”的特点呢?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后,学生朗读的效果马上有了改善。这时,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长城的实景图片,创设了学习情境。学生被长城雄伟的气魄所震撼,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此时,引导他们再次走进文本,学生的朗读更准确,更深情。这种有层次的读的训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化了对中心的感悟。使得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得到较为巧妙的融合,自感效果较好。
三、注重读写结合
文道统一,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人教版) 篇3
1.《荷塘月色》
1.《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写荷叶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2.运用比喻具体能写荷叶的句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运用比喻具体写荷花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4.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5.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4.《诗经》两首
《诗经·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0.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1.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采薇》
1、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句子是(诗中用对比手法借景抒情诗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写士卒归途生活艰辛、心情低落的句子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4、回首往事,表现了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5直接表现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是):我心悲哀,莫知我哀。
6、《诗经·采薇》中写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饥的场面,其中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两句写了夏天刚长出来的薇菜的叶片肥嫩的样子。
7、《诗经·采薇》中写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然而他们没有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他们忧伤地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8、《诗经·采薇》中“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这是写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挣扎着走向故乡。在这艰难的归途上,戍卒痛定思痛,痛苦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9、《诗经·采薇》中“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几句写士兵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忧心如焚,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还想到:“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表示我的驻地没有安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
5.《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2、《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回归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4、《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5、《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6、《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7、《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8、《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9、《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0、《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1、《离骚》中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6.《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四句,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精心穿着打扮,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2、《孔雀东南飞》中“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两句,说明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3、《孔雀东南飞》中“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这些诗句是从头到脚,从装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表现出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4、《孔雀东南飞》中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加上恰当的比喻,从手指、嘴唇、步态等方面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的诗句是: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尽管婆婆驱遣媳妇,但媳妇仍然谦恭、礼让,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告别婆婆是说的“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表现刘兰芝不能胜任婆婆的驱使,只好回娘家,但又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6、《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离开时叮嘱小姑要侍奉好婆婆,在妇女欢聚的日子不要忘记自己的诗句是: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7、《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焦仲卿发誓不离开兰芝,不辜负兰芝的两句诗分别是:“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
8、《孔雀东南飞》中写焦仲卿对刘兰芝发誓不离不负,兰芝为仲卿的真挚情意所感,盼望仲卿早点接她回家的诗句是: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9、《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表现了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强。
10、《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忧愁伤感的样子。
11、《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四句,写出了刘兰芝因哥哥性格暴躁,不能随自己心意,料想前景不妙而备受煎熬的心理状态。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短歌行》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6、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7、曹操在《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8、曹操在《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几句写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9、曹操在《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归园田居》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归园田居》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8.《归园田居》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8.《兰亭集序》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10.《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1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2.《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3.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14.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9.《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0.《游褒禅山记》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险以远,则至者少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6、“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8、“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9、“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文道统一,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人教版) 篇4
必修本
第37课时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金湖中学 沈德邻
知识精华
染色体组型:概念、染色体分类 性别决定:概念、类型、过程 伴性遗传:
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类型:患者基因型:XbXbI(患病的女性),XbY(患病的男性)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男 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伴X隐性遗传遗传特点象往往有隔代交叉遗传现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血管瘤、果蝇的白眼、女娄菜的狭披针形叶实例:色盲、血友病、患者基因型:XAXA、XAXa(患病的女性),XAY(患病的男性)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伴X显性遗传遗传特点具有世代连续性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颤实例: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患者基因型:XYM(Y染色体上的基因无等位基因,所以也无显隐性之分)伴Y遗传遗传特点:患者全为男性且“父子孙”实例:外耳道多毛症题例领悟
例题:一位遗传学家在研究甲、乙、丙三只果蝇的两对相性状的遗传现象时,发现三只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EFf(甲)、EeFf(乙)、eFf(丙)。(1)这两对基因分别在哪类染色体上?_______。(2)三只果蝇中,属于雄性的是________。(3)甲果蝇形成的配子及比例可表示为______,乙果蝇形成的配子及比例可表示为_______。
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雌性个体(XX)上成对存在,在雄性个体(XY)上成单存在。从题意可知,甲中的E基因成单存在,说明E、e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且可推甲、丙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故两者均为雄性果蝇,乙含有两条X染色体,为雌性果蝇。F、f基因在两性果蝇中均成对存在,说明它们位于常染色体上。生物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二
答案:(1)E与e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F和f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甲、丙(3)1FX:1fX:1FY:1fY 1FX:1FX:1fX:1fX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人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X、Y性染色体同时存在于()A、卵细胞 B、精子 C、极体 D、体细胞
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是白化病又是色盲的男孩,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A、AaXY和AaXX B、AAXY和AaXX C、AAXY和AAXX D、AAXY和AAXX
3、将基因型AaXX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XY的个体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有()A、4种 B、8种 C、9种 D、12种
4、某种牛基因型AA的个体是红褐色,aa的个体是红色,基因型Aa的公牛是红褐Bb
BBBb
B
BBBBb
B
B
E
E
E
e
e
e色,母牛则是红色。现有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2头红色小牛,这2头小牛的性别是()A、全为公牛 B、全为母牛
C、一公一母 D、无法确定
5、人类白化病和血友病都是隐性遗传病,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其父患血友病)与一个不患血友病的男性(其母是白化病)婚配,预期在他们的儿女中两病兼发患者的几率是()A、1/2 B、1/3 C、1/4 D、1/8
6、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XX蝌蚪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A、1:1 B、2:1 C、3:1 D、1:0
二、简答题
7、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生物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二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
自我评价答案:
1、D
2、A
3、D
47、(1)XBXB、XbY(2)X、B
5、D
6、D
文道统一,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人教版) 篇5
http://
一、教学任务分析:
1.使学生正确形成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能判断常见函数的单调性,会求简单函
数的单调区间.
2.从观察函数图象的升降,到一些具体函数值的大小比较,再到增(减)函数的定义
表述,每一阶段的活动,都是学生认识上的升华,这是本堂课最有意义的地方.
3.考察函数的单调性,可以从函数的图象、函数值的变化情况、增(减)函数的定义
等多方面进行,但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这几个方面的同异点与内在联系,任一方面的作用都不能由其它几方面代替. 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仅由函数的图象或一些函数
值的变化加以说明是不够的,最终应根据增(减)函数的定义加以证明.
4.函数的单调性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变量的变化范围(如
函数的最值、值域)的有利工具,因此,应把这一内容的教学视为学生学习数学思
想方法的奠基性活动.
5.本课内容,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使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工具性作用
得到充分体现. 可以充分利用图形计算器与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功能及数据处理能
力,和抽象符号、定义等表达方式相结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重联系表示”,为学生认识函数单调性提供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成效的学习情境.
二、教学重点:
正确形成函数的单调性概念.
三、教学难点估计:
利用单调函数的定义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四、教具:
学生人手一台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教师准备投影设备一台,图形计算器与计算 机各一台,图形计算器与计算机装有《几何画板》软件.
五、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1)让学生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函数y=x2、y=x3-x的图象.
图1 图2(2)观察图1与 图2的特征(可启发学生观察图象的升降情况).(3)在学生得出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具有特征:“在某些区间上升,某些区间下降”后,指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函数的单调性. 2.单调函数的“直观定义”.
(1)结合学生通过图1与图2所获得的直观认识,给出单调函数的“直观定义”:在区间I上,若函数的图象(从左至右看)总是上升的,则称函数在区间I上是增函数,区间I称为函数的增区间;在区间I上,若函数的图象(从左至右看)总是下降的,则称函数在区间I上是减函数,区间I称为函数的减区间.
(2)与学生一起完成教材上的例1,并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第1题.
(3)结合图1与图2,让学生寻找函数y=x与函数y=x-x的单调区间. 学生应该能得出函数y=x2的单调区间,但要得到函数y=x3-x的单调区间是困难的. 由此指出研究函数
用心 爱心 专心 117号编辑 1
3的单调性,仅凭“直观性定义”是不够的.
以上的过程,学生对函数的单调性有了初步认识,又看到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3.让学生获得单调函数的“描述性定义”.(1)让学生在函数y=x2的图象(图1)上任找一点P,并测出其坐标.
(2)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的“追踪”功能,让学生观察点P在函数的图象上 “按横坐标(即自变量)x增大”的方式移动时,点P的纵坐标(即函数值)y的变化规律:在区间[0,+∞)上,随着自变量x增大,函数值y也增大;在区间(-∞,0]上,随着自变量x增大,函数值y减少.
(3)由学生总结规律后,导出单调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在区间I上,若随着自变量x增大,函数值y也增大,则称函数在区间I上是增函数;在区间I上,若随着自变量x增大,函数值y减少,则称函数在区间I上是减函数.
以上的过程,可让学生自己获得“自变量x增大,则函数值y也增大(减少)”这一数量变化规律,从而完成单调函数的概念用图形语言表述到用文字语言表述的“描述性定义”的过渡,但离单调函数的定义还有距离,主要是连续的数量变化关系怎样转化为任意两量的大小定性关系.
4.使学生从单调函数的“描述性定义”自然过渡到教材上的单调函数的定义.
(1)让学生在区间[0,+∞)上,从0开始,每隔一个单位取一个自变量的值,然后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算出其对应的函数值,得到下表:
图3(2)让学生在区间[0,+∞)上,从9开始,每隔0.1个单位取一个自变量的值,然后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算出其对应的函数值,得到下表:
图4(3)让学生在区间[0,+∞)上,从10开始,每隔10个单位取一个自变量的值,然后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算出其对应的函数值,得到下表:
图5
用心 爱心 专心 117号编辑 2
(4)让学生在区间[0,+∞)上,任选一个自变量的值作起点,等间隔地取一批自变量的值,然后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算出其对应的函数值,得到一个表,如:
图6
(5)让学生结合单调函数的“描述性定义”,观察以上表格,然后自行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 期望学生或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四个表格都说明,任选两个自变量的值,自变量大的函数值也大.
(6)将上述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用适当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就得到增函数的定义: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7)让学生自行研究减函数的定义: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5.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单调函数的定义,证明函数yx2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并由此总结证明函数是单调函数的一般步骤:
(1)在给定的区间内任取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时规定x1<x2;
(2)判定f(x1)-f(x2)的符号在给定的区间内是否不变,并由此得出f(x1)与
f(x2)的大小关系;
(3)得出f(x)在给定的区间上为单调函数.
6.让学生利用单调函数的定义证明函数y=x2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7.教师示范完成例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练习第3题,并让学生相互评改. 稍后,教师选择学生练习中较典型的练习,通过投影对学生公开讲评.
8.关于单调函数的定义的注意事项:(1)函数的单调性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有些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具有单调性.例如,教材中练习第2题.
(2)有些函数没有单调区间,或者它的定义域根本就不是区间.例如函数
y=5x,(x∈{1,2,3}).
(3)函数的单调区间是不能求并的,即使单调性相同的区间也如此. 例如,函数f(x)=1x在区间(-∞,0),(0,+∞)上都是减函数,但不能说f(x)在集合(-∞,0)∪(0,+∞)是减函数.
(4)对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来说,只要在开区间上单调,它在闭区间上也就单调.因此,在考虑它的单调区间时,包括不包括端点都可以.如本小节的例1,f(x)的减区间可以是[-5,-2),[1,3),也可以是[-5,-2],[1,3];增区间可以是[-2,1),[3,5],也可以是[-2,1],[3,5].
用心 爱心 专心 117号编辑 3
9.探求f(x)=x-x的单调区间.
(1)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在函数f(x)=x-x的图象上找出函数单调性发生变化的33点(如图
7、图8所示).
图7
图8(2)设x1<x2,则
f(x1)-(x2)=(x13-x1)-(x3-x2)22=(x1-x2)(x1+x1x2+x2-1). 2由于f(x)在某个区间上单调,则f(x1)-(x2)在这个区间上符号不变. 易知x1-x
22<0,故f(x)的单调区间应使x1+x1x2+x2-1恒负或恒正. 2由x1,x2可以无限接近,易知x1,x2无限接近332时,x1+x1x2+x2-1无限接近0. 通2过计算并结合图7与图8,我们知道函数单调性发生变化的点应该是x=-
33与x=
33.当x1<x2≤-33或
332≤x1<x2时,x1+x1x2+x2-1的符号恒正,故在区间(-∞,-233]与区间[33,+∞)上,恒有f(x1)<f(x2).所以,(-∞,-
33]与[
33,+∞)均为函数f(x)的增区间.
当-33≤x≤33]时,x1+x1x2+x2-1的符号恒负,故在区间[-
2233,33]上,恒有f(x1)>f(x2).所以,[-
33,33]为函数f(x)的减区间.
所以,函数f(x)的增区间为(-∞,-
33]与[
33,+∞),减区间为[-
33,33].
10.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单调函数的概念,要求同学们掌握单调函数的定义,能利用定义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并掌握以下关系:
f(x)在区间I上是增函数 f(x)的图象在区间I上是上升的在区间I自变量大函数值也大;
f(x)在区间I上是减函数 f(x)的图象在区间I上是下降的在区间I自变量大函数值小.
11.课后作业:
用心 爱心 专心 117号编辑 4
(1)习题2.3 第2题、第4题、第6(2)题;
(2)补充题: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并结合单调函数的定义,求函数f(x)=1x3的单调区间.
(3)阅读本节教材的例3. 用心 爱心 专心号编辑 3 5 -4x
【文道统一,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人教版)】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1-13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10-04
梁文道的经典语录10-07
科学与人文的矛盾与统一09-04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10-10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07-02
统一说辞物业版05-28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10-07
秦的统一教学反思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