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物联网(精选5篇)
统一的物联网 篇1
随着城镇化目标的逐渐深入,借助物联网产业需求再一次关联到一起的珠三角,开始有了新的容貌。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城市群,城市的发展似乎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个体化的成功。随着城镇化目标的逐渐深入,城市之间的纽带性联系变得更为多样也更为紧密。借助物联网产业需求再一次关联到一起的珠三角,开始有了新的容貌。
2014年2月18日上午,国务院办公厅召开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会议宣布,广东省将打造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建设广州、东莞、佛山、惠州、顺德等物联网产业基地,推动物联网技术集成创新,建设省级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打造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南方物联网检测认证等10大支撑平台。
物联网举起城市群
从会议中 传达出的 消息不难 了解,广东省是将打造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与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一起,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事实上,广东对于珠三角的构思已经谋划了很久。而物联网产业基地的建设,将弥补珠三角在交通布局、产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 0 1 3年1月,在广州市代表团小组讨论会议上,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春洪表示,珠三角很多地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合理、不平衡,要通过“三旧”改造对城市的空间格局进行一些优化。广东现在正全面建设城际轨道交通,通过城际轨道交通在一些重要的节点布置一些新的功能区、社区。同时,他也直言不讳的承认,“珠三角世界城市群尚待规划”。如此一来,珠三角在形成智慧城市群和达到世界级标准的征程中,似乎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但是,从已获知的不足中,往往能够实现突破,进而接近全局目标。
按照城市群的标准,城市与城市之间依靠地理、产业等共同优势形成群体能量是城市群组织、建立的基础。物联网产业基地的提出,再一次将广州、东莞、佛山、惠州、顺德等地网络到一起,形成更具群体效应的力量。而就在2013年,广东省又正式出台了《广东省物联网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力争在3~7年内,将广东省建成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全国物联网集成创新高地、全国智慧应用先行示范区、国际物联网区域连接中心,打造世界级的珠三角智慧城市群,基本建成“智慧广东”。《规划》明确指出,全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以市场应用为先导,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在工业生产、农渔业生产、商贸服务、政府公共服务智能化和社会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结合不同行业需求推进物联网应用、管理及体制机制创新,引导技术、产品、软硬件和服务融合发展。
如此,物联网似乎成为广东省推动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开端。广州、东莞、佛山等物联网产业基地的提出,细化了此前对于打造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的设想,并通过物联网产业契机向前迈进了一步。
个体聚成的核心
《规划》指出,要优化全省物联网产业布局,结合广东省“两核三圈三带”信息产业布局,强化产业圈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格局。全省将依托广州、深圳两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构建珠三角“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三大物联网产业核心圈,加快建设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和软件产业园区,着力发展物联网先进设备制造业和高端软件业,培育壮大物联网信息服务和平台运营业,打造物联网高端新兴产业集聚区。
按照《规划》,东莞、佛山等地正是该智慧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之一。中心城市的优势通过辐射影响、带动周边城市 , 是城市群 形成优势力 量最为常见 的发展模 式之一。
物联网技术 只有在应 用中才能将 价值最大化 。于是 , 《规划》对 于物联网技 术的应用 领域做出的 明确的说明,要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在工业生产、农渔业生产、商贸服务领域、政府公共服务智能化和社会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物联网设备制造业、物联网软件及系统集成企业、物联网平台运营服务业和物联网应用企业。这也正是各地物联网基地建设的目的,通过基地集中当地优势力量,将更加成熟的技术经验通过基地平台向外推广,形成更具规模的影响力,均衡各地信息化发展水平,实现辐射效果。
其中,在与东莞密切相关的工业生产领域应用方面,东莞将借助物理网技术发展智能制造,促进生产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产品智能化、生产服务智能化,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转型升级;要研发重大装备物联网关键技术,发展嵌入智能传感器的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培育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链。
而在物联网基础不错的佛山市,顺德区物联网技术工程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从较为细致的角度出发,目前在技术公共服务方面,中心已累计为111家企业、单位提供了物联网技术、政策、市场等咨询服务。顺德物联网中心主任蔡宇才介绍,面对世界级智慧城市群的新要求和顺德区政府今年发布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升顺德区制造业竞争力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7年)”的大背景,中心将重点挖掘企业实际需求,收集企业成功应用案例,整合市场先进技术资源,通过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与顺德区物联网产业联盟这两个平台,培育出几个具有市场盈利前景的解决方案,逐步由依赖政府和理事单位支持过渡到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助力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按照《规划》,2014年广东还将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珠三角智慧城市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一体化,围绕“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三大经济圈,在城市运行关键领域统筹建设基础设施智能感应、环境感知、远程监控服务等系统,加快部署短距离无线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和M2M终端及网络,建设珠三角地理空间信息、智慧城乡空间信息等公共平台,全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珠三角智慧城市群。
7400亿元,这是广东为全省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提出的要求;7年,是广东给自己的最长期限。借助技术带动产业发展对于技术和产业基础都不差的城市来说并不是件难事,但广东肩负着珠三角城市群体的希望。智慧城市本就有较高要求,智慧城市群不能简单等同于群体优势相加,还需要具备产业协调、城市互助等更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物联网成为助珠三角一臂之力的成功推手。
统一的物联网 篇2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人类之前的思维方式。过去,人们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融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并达到“智慧”状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物联网应用从技术层面讲主要涉及三个部分,即对外感知、感知信息传输(可能需要节点利用无线组网实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回馈控制。智能技术贯穿整个物联网之中,是核心技术的核心。
从本人的亲身感触和专业领域(信息工程)来说,我觉得我所接触的、所认识的物联网技术主要体现在智能化校园、智能化交通与物流、智能化信息处理等方面。
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拥有一张校园一卡通就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的日常需求了。无论是吃饭、洗浴、购买日常所需、上网亦或是图书馆借书,校园卡通通搞定,真正做到了“一卡通”。由此可见物联网在智能化校园的发展促进了校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校园一卡通主要实现功能包括:电子钱包、身份识别和银行圈存。电子钱包即通过刷卡实现主要校内消费;身份识别包括门禁、考勤、图书借阅等,银行圈存即实现银行卡到手机的转账充值、余额查询。目前校园一卡通的建设,除了满足普通一卡通功能外,还实现了借助手机终端实现空中圈存、短信互动等应用,实现学生管理电子化,老师排课办公无纸化和学校管理的系统化,通过一张薄薄的“学籍卡”,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精细管理。
同样在我们日常出行与网购体验中,物联网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票务、车管专家和公交手机一卡通五种业务。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利用车载设备的无线视频监控和GPS定位功能,对公交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智能公交站台通过媒体发布中心与电子站牌的数据交互,实现公交调度信息数据的发布和多媒体数据的发布功能,还可以利用电子站牌实现广告发布等功能。车管专家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无线通信技术(CDMA)、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中国电信3G等高新技术,将车辆的位置与速度,车内外的图像、视频等各类媒体信息及其他车辆参数等进行实时管理,有效满足用户对车辆管理的各类需求。公交卡作为城市公交翼卡通的介质,除完成公交刷卡、地铁刷卡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小额支付、空中充值等功能。同时,城城互通工程也在逐步发展中,在不久的未来就可以实现一张南京的公交卡在苏州、扬州等其他城市、其他省份都可以使用的可能。
智能物流打造了集信息展现、电子商务、物流配载、仓储管理、金融质押、园区安保、海关保税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以功能集成、效能综合为主要开发理念,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为主要交易形式,建设了高标准、高品位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为金融质押、园区安保、海关保税等功能预留了接口,可以为园区客户及管理人员提供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
渐行渐近的物联网 篇3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建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巨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为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自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物联网时代的来临,近10年的时间里,物联网已从概念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现在,物联网已在智慧城市、智能人体健康、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人说,2014 年是物联网应用元年。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应用。
智能农业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有广泛应用,贯穿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例如,在种植准备阶段,可以布置传感器,获取土壤、水文等极为精细的农业资源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在农作物种植和培育阶段,可以用物联网技术采集温度、湿度信息,从而实时应对环境变化,确保农作物环境适宜、高效生长。在农产品质量溯源方面,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全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为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
在我国,许多省市开展了农业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试点探索。北京市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用水管理、环境调控、栽培管理中的应用示范,实现农业用水的精细管理和农业环境监测。江苏省开发国内领先的基于物联网的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通过3G智能手机访问蔬菜大棚智能管理平台,远程监控大棚实时环境参数,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浙江省开展花卉物联网应用,实现了花卉种植全过程自动监测、传输控制。
智能医疗
物联网在多种医疗保健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方面,物联网系统能够采集患者的数据并以无线方式传输,用于连续显示或通报。监测结果可完整、详细地展示患者的状态,让临床医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检查。它取代了专业医务人员定期过来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这一流程。通过连续关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能降低护理成本。
在远程监测方面,物联网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安全捕捉患者的健康数据,采用复杂的算法分析这些数据,然后通过无线连接与专业医护人员分享数据。这样,医护人员就能够给出适合的建议,让人们做出更加有利于健康的选择,采取更多医疗保健预防方法。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药品,给药品贴上智能标签,在供应链中跟踪药品,通过传感器监控药品的状态。这样做有许多潜在的好处:例如,对于需要特殊保存条件的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可以连续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违反了保存条件,马上将其丢弃;药品上的智能标签也可以使病人直接获益,例如,通知病人使用剂量及过期日期、确保药品的真实性,可以提醒病人在适当的间隔内用药,也可以监控病人的用药情况。
智能工厂
物联网技术目前正逐渐融入到各行各业,从原物料的勘探、生产到送达工厂的整个过程,所有的货物及装备都嵌有电子标签,让不同的设备可以互相沟通,包括原物料的采购、库存、销售等领域,都可通过完善优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进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此外,物联网与工厂生产设备的融合,可以对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把传感器应用到设备、油气管道中,可以感知危险环境中工作人员、设备机器、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状态信息等。还可对危险物品的运输进行监控,对每一批运输、每一批物料的特征进行描述,如此一来,就可以追踪到每一个货柜或散货中的原物料,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除了对危险品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工厂在制造过程中,对于水、油、气的运输及设备远程控制的需求也因为油电双涨的趋势,变得比过去更加谨慎。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可以追踪和管理油气资源设施间的输送环节,提高油气运输安全性,并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远程遥控油气管道的阀门开关,平衡油气流动,进而使设备的管理更加智能化。
以美国瓦莱罗(Valero)能源公司为例,在其总部内有一个数字化大屏幕,屏幕上包含瓦莱罗位于3个国家所有工厂的信息,持续监控着2万个资料流程的情况,并对所有信息进行实时汇总。屏幕上还有一个实时报警装置,通过屏幕上的电子仪表,就可以知道每桶油的能耗是否超过了计划用量。导入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后,工厂每年可以因此节省1.2亿~2亿美元的成本。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在家庭生活中的基础应用,直接影响着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还提供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通过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目前,智能家居主要是以单个住宅的智能化为基础,集中于家电智能操控;水、电、暖气等能耗管理;空气、水净化设施等。作为一个个体,它的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智能楼宇与智能社区系统作为弥补,比如,垃圾智能处理;防灾减灾等。未来,一个个智能社区还将和其他智能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一起构成智慧城市,甚至智慧国家。
随着信息系统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物联网也将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不受地理限制的互通互用。
【责任编辑】赵新宇
基于社会网络的物联网架构 篇4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来自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此书中,比尔盖茨首次提及了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Labs)于1999年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定义[2]:“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3]。2009年IBM总裁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Planet)的概念,使得物联网的研究成为全球的热点[1]。
但物联网至今仍未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目前被引用较多的一个的定义是:“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
物联网涉及到许多技术,包括架构、传感器/识别、编码、传输、数据处理、网络等等[4,5]。物联网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标准化,而且也依赖于社会认知、规则和法律等[6]。架构不仅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未来IOT发展的基础。目前,ITU,EPCGlobal,CASAGRAS,u ID等提出了不同的架构解决方案[7]。目前,未来物联网架构仍未确定,需要进行继续研究和确定。因此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物联网架构。
1 社会网络架构
社会网络是由节点和链接这些节点的边组成的复杂结构,节点表示人,边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8,9]。下面依据社会网络中的关系类型,对物联网进行分析。
首先是父母关系,指的是在同一时期由同一制造商制造的物体,也就是让生产批次发挥家庭的作用。这种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仅在发生中断/废弃的事件时由设备进行更新。
物体之间可以建立同一地点的关系或者同事关系,就像人类可以分享个人经验,比如同住,或公共经验,比如同事。当物体(传感器、执行器、RFID标签等)不断驻留在同一个地方时(例如提供家庭/工业自动化服务),或者采取定期的合作提供一个共同的物联网应用服务时(比如应急响应或者远程医疗)可以建立这种关系。在初始化时或执行基于位置或场景的应用任务时物体之间将建立这种关系。这种关系通常根据工作地点或持续时间、互动频率及声誉等频繁变化。
所有权关系指的是多个物体被同一个用户拥有,例如手机、游戏机等。目前将一个用户的所有设备关联起来已经比较容易。而所有权关系通过丰富的设备配置将关联概念进行了推广。
社会关系指的是因为物体所有者的关系导致物体之间偶然或者连续地发生的联系。类似于人们交换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物体在被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自主的相互交流。具有相似特征和功能的设备之间可以分享其他设备解决都会面临问题的经验。设备之间采用自组织网络的形式,以便与其他设备保持一定的关系。
社会物联网(Social Internet of Things,SIOT)中的物体的关系将像人类社会关系一样发展,因此需要加以研究,以最大化SIOT在服务发现和探索方面的优点。社会学、人类学和认知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SIOT的研究。文献[10]中提供了四种最基本的关系结构,分别为公共共享关系、平等匹配关系、权威排名关系、市场价格关系,这些关系可以应用于物联网中。
在公共共享关系中,等价的全体成员反对出现任何形式的个人特色。平等匹配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和均衡交换的平等关系上的。在物体平等相待、提供IOT服务并保持自己独立性的过程中,平等匹配代表着物体之间所有形式的交互信息。在公共共享关系中服务是关系到整组的,而平等匹配关系下,每个物体与一个它相关的服务相关联。
依据优先权、层次结构和状态的权威排名,关系是不对称的,其建立在不同的复杂性和层次(例如RFID读写器和标签,蓝牙的主设备和从设备)的物体上,它们不对称地进行信息交换。这种服务一般是由相关联的组或者最高级别的物体表现的。市场价格关系是依据一个共同规模的价值,通过对称的相互作用建立的。这种关系可以由实现互惠互利的一起工作的物体建立。在许多物联网应用中,只有认为值得做的时候物体才参与这种关系。
2 基于社会网络的物联网架构
图1是一个社会网络及社会物联网络的架构模型,社会物联网的模型须依据物联网的特性进行适当的修改。要考虑与主要的SIOT目标相关的标准,包括物体相关的服务发现、组成以及诚信管理。
2.1 SIOT组成部分
图1比较了社会网络服务和SIOT的主要组成部分,SIOT的三个基本部分分别为:
ID管理(ID):要建立保持现有的物体识别体系,并且能普遍的标识所有的物体类别的ID分配机制,采用基于XML的协议可以实现。它允许将采用的ID机制细化,而不仅仅是ID本身。
物体分析(OP):包括物体的静态和动态信息,要根据物体的主要特征将其分类。
所有者管理(OC):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则,以使所有者能够规定对物体可能的执行操作(例如信息共享、允许的关系等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目前已有的安全和访问控制语言。所有者控制包括社会网络服务中的关系控制。
以下是各个组成部分:
关系管理(Relationship Management,RM)允许物联网中的物体智能地启动、更新,并终止关系。依据人类的控制设置,物体选择接受哪个设备的友好关系申请。
服务发现(SD):它取代了社会网络中的社会存在,要寻找到合适的物体,该服务能提供类同人类在社会服务网络中寻找友谊和信息的服务。事实上,发现服务需要物体查询其社会关系网络。
服务组合(SC):它替换了社会网络中的参与模式,使得物体之间可以交互。服务发现利用物体之间的关系找到所需的服务,然后激活该服务。服务组合可以采用被动或者主动的方式。此组件还具有处理拥挤信息的功能,并且可以处理从不同物体获得的信息以及在不同模式的基础上查询得到最可靠答案。
诚信管理(TM):旨在了解如何处理其他成员提供的信息。可靠性建立在物体行为的基础上,与关系管理模块有紧密的关系。诚信可以由社会网络服务的一些概念估计,比如中心地位和威望,以及建立在物联网社会结构上。
服务APIs:这个组件与社会网络架构中的服务类似。
2.2 SIOT架构
图2给出一个三层的服务器端架构。基础层包括数据库、数据管理及相关的描述、本体数据库、语义引擎和通信。组件层包括基础和分组件的实现工具。而物体接口、人机接口和第三方服务在应用层。
在对象端,架构的第一层也就是物体层,包括物理层次的设备及特定的通信接口。而物体抽象层协调采用不同语言和程序的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在对于使用RFID标签的物体,需要一个网关来实现这个抽象层。而对于复杂的设备,自身可以实现抽象层的功能。第三层,也就是社会代理层,实现物体与SIOT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以更新资料及关系,并从社会网络服务中发现或者需求服务。最后,服务管理是与人的接口,用来控制SIOT对象的行为。
3 结语
本文在人类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社会物联网的概念。通过对物体的移动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建模,分析了社会物联网络架构模型。初步结果显示,大部分社会物联网络特点与人类社会网络相似。
社会物联网的一个可能应用场景是物体之间分享它们的最佳经验。例如,同一局域网的计算机可以建立社会关系以解决常见的设置问题,比如网络打印机设置或者AP的配置。同样,同一品牌、型号和年份的汽车可以提供常见的机械和电气问题的解决方案。另外,同一地理区域的设备,可以建立关系交换有用的物理信息,比如手持设备向新的进入者提供无线覆盖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连接服务,以方便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
摘要:物联网的架构不仅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未来IOT发展的基础,但目前物联网的架构仍未确定。基于物联网和社会网络的相似处,在分析人类之间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对社会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介绍,给出了一个初步的社会物联网络架构模型。结果显示,大部分社会物联网络特点与人类社会网络相似。社会物联网可以增强人和物体发现、选择和使用物联网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物联网,社会网络,架构,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1]沈祥金.深度理解物联网[J].电子商务,2011(9):2-3.
[2]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38(11):2590-2599.
[3]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1-4.
[4]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09,31(11):2-9.
[5]孙其博,刘杰,黎羴,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6]NING Huan sheng,WANG Z.Future internet of things archi tecture:like mankind neural system or social organizationframework?[J].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2011,15(4):461-463.
[7]ATZORI Luigi,IERA Antonio,MORABITO Giacomo.SIOT:giving a social structure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J].IEEECommunications Letters,2011,15(11):1193-1195.
[8]窦炳琳,李澍淞,张世永.基于结构的社会网络分析[J].计算机学报,2012,35(4):741-743.
[9]郭瑞,钟宁,李文斌.基于图熵的社会网络演化分析[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9,22(3):360-365.
[10]FISKE A P.The four elementary forms of sociality:frame work for a unified theory of social relations[J].PsychologicalReview,1992,99(4):689-723.
[11]王成瑞,段富海.物联网关键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研究与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2,2(8):66-68.
融合云计算的物联网 篇5
本文参照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思路,提出了一个物联网的定义和体系架构规范建议,希望能够对统一业界思路、使我们在对话物联网时有共同的语言和参照等方面,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物联网释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理念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有“内在智能”的设备如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以及具有“外在使能”(Enabled)的物品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或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物联网可以基于云计算的SaaS等营运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VPN)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隐私保护)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进程控制、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Things)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服务。
四类型部署方式
私有物联网(Private IoT): 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 可能由机构或其委托的第三方实施并维护,主要存在于机构内部(On Premise)内网(Intranet)中,也可存在于机构外部(Off Premise)。
公有物联网(Public IoT):基于互联网(Internet)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一般由机构(或其委托的第三方,少数情况)运维。
社区物联网(Community IoT):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可能由两个或以上的机构协同运维,主要存在于内网和专网(Extranet/VPN)中。
混合物联网(Hybrid IoT):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
十大基本功能
物联网的最基本功能特征是提供“无处不在的连接和在线服务”(Ubiquitous Connectivity), 具备十大基本功能。
在线监测:这是物联网最基本的功能,物联网业务一般以集中监测为主、控制为辅。
定位追溯:一般基于GPS(或其他卫星定位,如北斗)和无线通信技术,或只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如基于移动基站的定位、RTLS等。
报警联动:主要提供事件报警和提示,有时还会提供基于工作流或规则引擎(Rule’s Engine)的联动功能。
指挥调度:基于时间排程和事件响应规则的指挥、调度和派遣功能。
预案管理:基于预先设定的规章或法规对事物产生的事件进行处置。
安全隐私:由于物联网所有权属性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物联网系统必须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
远程维保: 这是物联网技术能够提供或提升的服务,主要适用于企业产品售后联网服务。
在线升级:这是保证物联网系统本身能够正常运行的手段,也是企业产品售后自动服务的手段之一。
领导桌面: 主要指Dashboard或BI个性化门户,经过多层过滤提炼的实时资讯,可供主管负责人实现对全局的“一目了然”。
统计决策: 指的是基于对联网信息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统计报表功能。
四项技术形态
RFID:RFID是一种“使能”技术, 它可以把常规的“物”Instrumented(IBM “3I”描述)变成和物联网的连接对象。基于相关的EPC/UID和PNL/ONS技术还可作为整个物联网体系的“统一标识”参考技术。
传感网:WSN、OSN、BSN等技术是物联网的末端神经系统, 主要解决“最后100米”连接问题,传感网末端一般是指比M2M末端更小的微型传感系统, 如Mote。
M2M:侧重于移动终端的互联和集控管理,主要是Telco(通信营运商)的物联网业务领域,有MVNO(移动虚拟网络营运商)和MMO(M2M移动营运商)等业务模式。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的信息化升级,工控、楼控等行业的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要推动力,也可包括智能电网等行业应用。
链接
物联网支撑技术
1. 传感技术:包括RFID、WSN、OSN、BSN等小型或微型末端。
2. 控制器/移动终端: 包括M2M、两化融合系统中的各种末端和设施以及各种手持移动终端等。
3. 工业信息化系统: 包括PLC、DCS、MES、BMS(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等技术和应用。
4. 云计算: 提供服务器端数据中心支撑,实现数据大集成和在线后台运维服务。
5. SOA/Web服务:数据集成和设备接口标准化服务的手段。
6. 浏览器: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无处不在的用户界面。
7. XML:提供“万能”的标准化数据表达的主要手段。
8. 集成中间件: 基于通用APP Server/OSGi技术的服务器端和嵌入式端的中间件是实现物联网集成和运营的主要手段。
9. 无处不在的网络: 这是物联网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