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风险(精选12篇)
分散风险 篇1
当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已经跳出了企业和一国的界限, 而是面向全球广泛的市场空间, 从传统的经营内容、方式和方法转向全新的经营策略, 以分散经营风险, 谋求效益的最大化。这是美国、日本等世界发达企业经营最新谋略的集中思想, 也是竞争变化的最新征兆和取胜的法宝之一。研究美日企业分散经营风险求得最佳收益之策, 对于我们的企业转变经营思路、转换经营机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由经营产品转向经营资本
一般人认为, 企业是生产和经营产品的载体, 企业的唯一目标是经营好产品, 以产品取得市场, 获得广泛的边际收益。美日企业界认为, 这在产品经济发展阶段, 或以卖方市场为主的市场特征的竞争阶段, 是非常正确的经营战略指导思想。因为市场总体产品供应不足, 供求矛盾突出, 有了好的产品就会带来好的收益。而在当今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单一经营产品往往难以奏效, 须采用由经营产品转向经营资本的新思路, 以求得资本的最大增值。
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微软公司、苹果公司, 日本的丰田公司、索尼公司、富士公司、韩国的三星公司、现代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无不是经营资本的最大收益者, 其资本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资本收益源源不断地流进企业。现在, 世界企业发展的跨国化经营趋势, 正是经营资本的最好说明。跨国企业已经将资本增值为唯一的最终追求目标, 企业发展亦不再是经营某一产品, 而是集中体现在盘活资本, 提高资本收益上。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计划在亚洲尤其是中国注入资本10亿美元, 在非洲注入资本6亿美元, 现已在我国北京、南京、福州、广州等地建立17个合资、独资企业, 占据了我国一定市场。
现在, 世界发达企业已将经营的集中点放到经营资本上, 我们应当开阔思维, 经营产品应当向高附加值方面努力, 大力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 创出名牌;扩大技改, 首先考虑技改投入的收益率, 使投入快, 收益丰。同时应尽可能多地争取多个共同投资, 以分散市场变化风险, 没有回报率的投入切不可盲目进行, 在商品经营中, 要高度重视资金的运用, 加快周转, 将资产闲置视为最大的资本浪费, 使资本活化, 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增值。
2 由独闯市场转向联进市场
美日韩企业看到, 由一家企业进占某一市场的难度, 随着竞争加剧和科技、信息的进步已经越来越大。为此, 进军市场, 占据决胜地位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联手共进, 以优势互补, 组建新的强大攻势, 达到取胜目的。
日本的汽车制造业迅速崛起, 其过程可以看出联进市场的威力。1950年, 日本的汽车产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270, 世界汽车市场被美国占领。为实现日本汽车进入世界王国之梦, 日本企业采用了联手进攻美国市场的做法, 日本政府制定了“新技术立国”的方针, 拨出巨资进行产业科技经济研究, 不久推出体型小、节油省、价格低、造型美的多种类型小汽车, 在世界汽车市场竞争中一举获得优势。继后, 又联手进军美国市场。到1986年, 日本汽车产量高达1371万辆, 出口802万辆, 出口比重达58.2%, 其产量、出口量均超过了美国, 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企业界为取得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创造了发展高科技产业, 多方面相结合, 重组优势的做法, 效果十分明显。即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 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结合, 产品开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 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相结合, 政府———学府———工业界相结合的形式。美国知名的“曼哈顿计划”、“战略防御计划”、麻省波士顿高技术企业群、“技术公路”、“信息高速公路”、加州“硅谷”科技园区等崛起于昌盛, 军队市场竞争产生深远影响, 提供了联进市场的成功经验。
美日企业联进市场的做法, 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现在我国一些知名大企业也成功走向世界。
摘要:通地研究美日企业分散经营风险求得最佳收益之策, 分析了我国企业如何转变经营思路、转换经营机制。
关键词:企业,经营产品,市场
分散风险 篇2
摘要:,顾名思义,出即支出,纳即收入。出纳工作是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进进出出的一项工作,出纳岗位的风险分为风险、核算风险及职业道德风险,文章就如何降低和分散这三种风险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出纳 风险 降低和分散
一、出纳岗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内部控制风险。从企业的角度看,现金、银行存款等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因此,其内部控制风险也是最大的,一般来说,各个企业单位对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的收支及使用情况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从制度上讲应该是完善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在发现各种违规、违法、不合理的经济业务发生后,出纳人员却往往无法制止或纠正,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很多人对出纳岗位的职责不了解,认为出纳人员应该无条件服从领导,只要领导同意,就必须付款。②管理制度设计尤其是审批制度不合理。目前,多数企业或单位对款项的支付都设计了垂直型的审批环节,即按照单位领导、主管领导、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等的顺序实行签字审批,但由于很多单位领导对各项财务甚至财务工作都不甚了解,仅仅根据管理工作或其他需要就认可了某些有问题的经济业务的发生,由于有了领导的签字,其他审批环节一般也是一路绿灯,等到出纳人员发现时,很多情况下只能将错就错,却已无法纠正或制止了。另外,很多企业和单位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不够。如盘点制度、设立备查账制度、人员定期轮岗制度等在不少单位往往执行的不好。
2.会计核算风险。作为财务管理工作最基础的环节,仅从技术角度分析,出纳工作并不复杂,工作程序也相对简单,但这却不意味着出纳工作难度低,要求低,实际上,由于一般单位设置出纳岗位均不多,相对于其他岗位而言,出纳岗位往往是接触人最多,业务量最大的。如某所高等专科院校,各类在校生年均万余人,再加上各种培训班、短训班,近两万人次的各项收费以及学院的日常往来核算均由几名出纳人员(含收费岗位)负责,其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与其他会计岗位不同,出纳岗位尤其是现金出纳岗位一但发生错误往往是无法更正(专门设有会计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在发生核算错误时,一般情况下可以按规定进行差错更正或账务调整,因此其差错往往是可以更正的),发生损失时,也只能由出纳人员自己承担,这样出纳岗位就面临巨大核算风险,同时也给出纳人员造成了巨大压力,可以说几乎所有出纳人员(尤其是现金出纳)均有过自己承担损失的经历。
3.职业道德风险。长期以来,在企业及其他单位部门的管理中,对财务工作及财务人员普遍不够重视,近些年来虽然已有很大改观,但依然还有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财务工作的评价度不高,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收入偏低,升迁机会少等。而作为财务基础的出纳工作虽然重要,但在整个财务管理中受重视程度却不高,这是因为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观念认为,出纳工作相对程序简单,技术性不强,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高,所以出纳岗位大多由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或业务水平相对较低的人员担任,出纳岗位的设置仅从财务制度及财务管理要求、业务流程、人员配备等角度出发,并未过多考虑其岗位的特殊情况及要求,另外,无论是各项相关财务法规、制度还是日常管理,均更多的是强调岗位的要求及人员承担的责任,却忽视了出纳岗位及人员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因此,出纳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差错,并产生懈怠、反感乃至抵触情绪,长此以往甚至可能诱发职务犯罪。所以说,出纳岗位也面临着较大的职业道德风险。
二、对化解出纳岗位的风险及压力的设想
1.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按照财务法规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设定出纳岗位的工作职能。加强内部控制,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的分人管理,对重要的证、章、票据严格管理,尽量实行分人保管并建立定期核查制度。严格实行定期盘库制度,做好盘点记录,积极核对账项,定期编制银行账户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项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不留后患,对各项由出纳人员记录的日记账要由专人定期审核,建立健全备查账制度,出纳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努力抵制白条入库,杜绝账外资金。完善管理制度,在现有的授权审批制度中,设立出纳岗位初审环节,在经济业务发生前或在费用支出报销时,由出纳岗位人员对该经济业务或费用支出及其相关票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等方面进行初审,对符合各项要求的经济业务或费用支出予以签字认可,然后再经过正常的审批程序后方可付款,对不符合各项要求的经济业务或费用支出予以抵制或责成相关人员改正,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在管理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纳岗位的风险。
2.规范资金的收付制度,积极学习并掌握现代的各种理财手段,灵活运用网上银行、信用卡等现代电子商务技术进行款项的收付,尽量减少并严格控制现金收支业务,从技术上减少出纳岗位尤其是现金出纳岗位的.核算风险。
3.建立健全轮岗制度,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建立岗位考核制度。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但一般来说,会计核算主体的业务范围、管理流程等相对稳定,加之财务工作又严格遵照诸多相关的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财务工作又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建立各个岗位的定期培训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除了综合性较强的一些工作外,使大多数财务人员包括出纳人员都能胜任各个会计核算岗位,应当理解并重视出纳岗位的工作压力,努力给出纳人员创造良好宽松的工作条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出纳岗位上尽量做到人员的新老搭配,创造浓厚的业务交流学习氛围,从各个方面疏导出纳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会计核算风险。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应当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道德典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实行奖惩结合制度,在明确岗位责任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补偿,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途径可以考虑,(1)可以尝试设立特殊岗位风险基金,在财务核算的各个岗位中,出纳岗位相对风险最高,一但出现差错时,损失往往由出纳人员自己承担,这极大地影响了出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设立风险基金则能有效地对出纳人员进行额外补偿。当然,应当在相关规定中明确在何种情况下才能补偿、如何进行补偿、补偿金额如何确定等,原则上应该对由于特殊情况下的工作失误造成的后果并不严重的金额较小的损失进行补偿。(2)针对出纳等风险性高的岗位,也可以考虑实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按照岗位风险的不同,设立额度不同的特殊津贴,从物质上给予支持,尽量减小出纳人员的心理压力,这样就非常有利于保证出纳人员的工作热情,减少出差错的机率,从而降低核算风险。(3)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设立不同的量化指标,设立考核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岗位实行量化考核,对完成考核指标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并且在制度上对出纳等高风险岗位予以倾斜,最大限度地调动出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分散职业道德风险。
涂料巨头分散风险 篇3
欧债危机久病难医,美债危机又拉响警报,全球经济动荡,无数知名跨国公司大裁员的当下,阿克苏诺贝尔这家世界500强的老牌欧洲企业要面对的问题,显然是个“幸福的烦恼”。
虽然只把2011年全年的销售额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净利润(EBITDA)增长定在了5%,但阿克苏诺贝尔在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8亿欧元,同比增长了16%,其三个核心的业务部门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并且,这是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行业背景下取得的。
“我们目前唯一确定的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不确定的世界。”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公司总部,阿克苏诺贝尔首席执行官魏思瀚(HansWijers)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用这样一个绅士幽默来描述外部经济环境的状况,但对于公司既定的增长目标,魏思瀚毫不怀疑,“高于市场的增长率,代表着我们相当有可能不止是5%的增长。”
“要应对这些不确定,我们有一些原则,譬如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这是我们所要做到的。”如果按照不同地理区域划分,阿克苏诺贝尔40%的销售收入在欧洲市场,30%在美洲市场,剩下的30%来自亚太地区及其他市场,但魏思瀚更喜欢另一种划分的方法:60%的业务在成熟市场,4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新兴市场或者称为高增长市场。
阿克苏诺贝尔要如何从早已成为所有跨国公司投资热土的新兴市场掘金?而在未来将会成为其第一大市场的中国,这家此前看起来非常低调保守的欧洲公司,又如何布局?
战略下沉
在阿克苏诺贝尔今年一季度销售额16%的“逆势增长”中,新兴市场持续的强劲增长贡献最大,其中中国市场销售额的增长幅度高达25.3%。
“我们看待世界经济的方式是这样的,中国目前确实是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我们也希望成为这个经济发展趋势中的主要获利者之一。但这代表我们仅在中国投资吗?不,我们会在任何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发展,当然不只包括中国。”魏思瀚说。
在高增长市场加速扩张,是阿克苏诺贝尔在去年提出的一大战略转变。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印尼以及拉丁美洲等等新兴的、高增长市场,都是其扩张的目标地。实际上,阿克苏诺贝尔三大核心业务之一的高性能涂料部门,其来自于高增长市场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了50%。
而尽管全球人口与财富的增长,使新兴市场呈现出旺盛的需求,但价格仍然是客户经常会考量的重要因素,中端市场虽大,却也并不那么好做,比如中国。
“在中国市场竞争,很累。”阿克苏诺贝尔船舶及防护涂料亚洲区董事总经理陈发德向《英才》记者如此感叹中端市场竞争不易,“中国客户的产品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而我们要做的则是改变客户的想法:我们和客户建立合作,一起开发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产品。”
当然市场也在发生一些变化。阿克苏诺贝尔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创新及研发的爱格慕(GraemeArmstrong)在中国市场发现了两个现象:在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的一些中国大城市,客户并不太担心价格问题,而更看重技术是否领先;另一些原本讲究成本控制的出口制造商,现在对价格的敏感度,也开始下降。
并购新局
这个不是巧合。2010年,阿克苏诺贝尔的三大核心业务——高性能涂料、专业化学品、装饰漆的销售收入占比为33%、33%和34%,收入分布异常的均匀。
“这是我们多年来战略选择的结果。现在的三大业务板块在市场上都是处于第一位或者前三位的。但如果说某个业务单位没有增长或者没有盈利,我们会剥离它,这就是我们过去所做的。”魏思瀚所说的战略选择,具体的形式其实就是并购。
这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646年的公司,在其发展史上,曾经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收购,也转让过诸多的投资,因此,公司业务结构不断在发生着变化。
不过,被魏思瀚称为“一部合并并购与剥离非核心业务的历史”的阿克苏诺贝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并不会通过大型的并购来改变现有的业务范围。
“我们相信,在中期时间内,没有采取任何大型并购,我们也能够实现200亿欧元的销售目标,当然这也不代表我们就排除进行任何形式的并购,我们还是在不断观察市场,寻找潜在的可能的中小型并购机会。”魏思瀚所说的中小型并购机会,更多的可能发生在新兴市场。
阿克苏诺贝尔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高性能涂料的德亨纳(Leif Darner)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在一些我们竞争力不太强的国家或者地区,我们会进行一些并购,比如,在中国收购了常州福莱姆。”
2010年9月间,阿克苏诺贝尔收购了中国最大的汽车修补漆供应商之一的福莱姆汽车涂料有限公司,这家运营优良的本土公司是国内增长迅速的中端市场上的领军企业,由此获得了福莱姆的销售网络和本土品牌,快速占据中端市场;而在今年8月1日,阿克苏诺贝尔收购的山东博兴华润油脂化学公司,是细分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也是其在中端市场的“填空”。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上,充满了不错的并购机会,但现在让阿克苏诺贝尔有点“头疼”的是,好的并购目标,估值正在不断上涨。
扩张中国
或许没有哪个时代,能够让中国的经济规划引起众多全球公司的密切关注。地道荷兰人的魏思瀚对于“十二五”的认知,颇令《英才》记者惊讶。
“‘十二五’是非常符合逻辑,非常理性的一个经济规划。我们看到中国政府确实有意愿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向一个新的层次,就是说不仅是重视量的发展,不只是要把规模做大,也重视质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果实,而不是只有某些富裕人群,我想这是非常好的。”
实际上,阿克苏诺贝尔已经定下了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市场销售收入翻番,达到30亿美元的目标。而且,下注早已开始。
2010年11月,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宣布,其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宁波多元化基地正式启用,投资额高达2.75亿欧元。随后,在今年初,公司董事会决议将宁波项目投资提升至3.2亿欧元。
“我可以把帘幕稍微拉起来一点,让你偷窥一下。”魏思瀚说,中国市场是阿克苏诺贝尔未来发展的关键优先市场之一,目前也是公司第二大市场,但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成为第一大市场。“我们全球研发资源在中国投入了11%,已经与在荷兰和英国的投入相当,并且还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研发成果不仅是用于中国市场,也是面对全球市场的。”
早在1982年就进入了中国,但阿克苏诺贝尔除了多乐士狗的油漆广告之外,鲜为公众所熟知。魏思瀚说,中国很大,而阿克苏诺贝尔还只是在某些地方做生意,至少还有50个以上的目标市场,包括中西部地区市场,根本没有进去。
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探析 篇4
目前, 中国的政府对发展农业保险方面给予高度的关注, 尤其对于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问题。在农业保险承保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条件下, 对于承担风险损失的农业保险而言, 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解决巨灾风险损失所带来的分配问题。因此, 在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 巨灾风险分散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表示, 需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 同时建立中央农业巨灾风险转移金融机制。基于此背景, 本文对农业巨灾再保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总结和分析目前的研究结果, 试图为该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以便将来可以更好地解决农业巨灾保险机制的有关问题。
2我国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现状
2.1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 农业保险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 各个地区的政府正在发展农业保险。2003 年, 我国《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其中就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意味着中国农业保险开始了第三次的试验发展。在2004 年到2009 年期间, 我国连续六年的要求发展农业保险, 且在2009 年的中央文件明确指出, 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扩大试点范围, 同时还必须增加的保险。
2.2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现状分析
我国在2003年之后, 在进行纯粹的商业性农业保险的过程中, 政府也在加大力度支持和推动农业保险。目前, 根据农业保险中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进行区分, 其主要的部分还是地方政府承担的责任。事实上, 已经有不少的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在积极探索, 并已经在实践中发展了大量的制度模式特点。当前, 还是存在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安排缺失的问题, 同时其他分散农业巨灾风险也明显不足的缺点, 农业保险业务已成为一个致命的弱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风险都集中于地方政府, 这已经成为了目前政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最为重要的问题。例如, 黑龙江的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提取的巨灾准备金从保费收入规模就是十分有限的。
3我国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分析
3.1 农业巨灾再保险
为了满足资金需求, 保证风险管理的金融稳定性, 减少保险公司的自身风险, 保险农业巨灾保险公司的将分散到其他保险公司, 也就是所谓的农业巨灾再保险。其中, 农业风险的高相关性的特点在于使得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扩散, 很容易形成巨大的损失, 并将农业保险公司准备金和资本整个吞下, 使得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 对于发展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的建立就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农业巨灾再保险机制运作模式一般有3 种类型, 即为:由政府资助的农业再保险公司, 并在强制保险公司的法律形式开展农业再保险;中国再保险集团的农业保险机制, 开展相关的分散风险, 并实施国家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到国际市场。
3.2 巨灾风险基金
在很多国家的农业保险体系中, 巨灾风险基金制度都是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分担机制的依托中心。考虑到当前的中国国情, 对中国的农业巨灾保险基金基本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指出巨灾保险基金缺乏市场和政府相结合过程存在的明细不足之处, 弥补农业再保险市场缺陷。在理论渊源作了系统的讨论, 指出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来源主要途径, 有效利用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多个不同渠道。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基金通过金融投资, 其中包括农业保险保费的提取和市场募集多种融资的渠道, 且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巨灾损失准备金, 因而有必要进行立法的规定和支持。
4我国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的重构
4.1 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手段
采用分散农业巨灾风险, 尽可能加大力度推广农业保险的实施, 增加农业保险的风险单位, 使得风险可以通过大数法实现直接保险水平上的分散。此外, 如果能继续开展大范围的农业保险, 它能使农业风险分散更顺畅。但在自愿保险的基础上, 因为在保险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问题是不完全理解的农民参与率造成的农民的土地和作物风险的存在是难以有效保证效率分散巨灾风险低。此外, 即使农民的参与也可能是最大的风险, 自留土地和牲畜、农作物等这些作物的风险, 就有可能导致农业保险分散风险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从理论来说, 减少或避免有三种不同的方式:首先, 根据被保险人选择做出主要风险的方法分类, 其次是将面临被保险人的风险相同的风险为均匀设置, 迫使所有的风险投保人提供保险补贴;最后通过利益机制的诱导, 促进投保人保险。
4.2 我国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构想与完善
在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业风险的区域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在很难在短时间内使各行政区的省、自治区、市的农业保险分散的市场格局得到改变。因此, 一个统一的国家农业再保险体系可非常有效地减少金融风险的区域性差异, 降低农业保险的依赖程度。此外, 有效整合农业再保险体系, 可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国家农业保险业务, 并与国际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接轨, 使其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和分散变得更为广泛, 进而可以加强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影响范围。当前, 普通法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农业保险做法就是采用农业再保险, 在目前的实践中, 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运用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业务的政策补贴模式, 当然也部分国家地区家已经建立了自身的农业再保险公司, 其目的就在于可以专门负责具体实施操作。
5结论
综上所述, 在灾难发生时, 保险人承担的巨灾损失的赔付责任, 将恢复从再保险人在相应的赔偿保险。在再保险与原保险人订立再保险合同之后, 保险巨灾风险即可是进行结构重组, 然后基于巨灾债券的风险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以获得资金, 并利用这些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投资, 在支付一定数额的现金后可以去购买巨灾债券, 最后得到相应的风险报酬。因此, 在保险期间内的保险合同, 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 超过预定量的损失, 那么该公司将发行巨灾债券来筹集的保险赔偿的支付资金, 不需要支付利息。因此, 我们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再保险体系和保障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的分散机制, 使得我国农业生产可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立新.美国巨灾风险融资和政府干预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8.
[2]孙悦.我国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 2013.
[3]庹国柱.农业保险需要建立大灾风险管理制度[J].中国保险, 2013 (01) :30-33.
[4]郑军, 刘丽.农业巨灾保险机制的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4) :41-47.
分散风险 篇5
险分散化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子基金及银行储蓄的说法,不正确的有__。
A.基金同银行储蓄一样,都对投资者负有保本付息的责任 B.银行储蓄损失本金的可能性小,投资相对比较安全
C.基金管理人与银行都必须定期向投资者公布资金运作情况
D.基金是一种受益凭证,基金财产独立于基金管理人;银行储蓄存款是一种信用凭证,表现为银行的负债
2、中国证券业协会以“__”为自律管理的工作方针。A.公平、公开、公正 B.法制、监管、自律 C.自律、服务、传导 D.效率、严谨、开拓
3、基金定期定额投资计划的优点有__。A.免去投资者多次申购的烦琐手续 B.风险控制效应 C.成本效应 D.复利效应
4、资产组合理论认为,证券组合的风险越大,则收益____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两者无关系
5、基金销售的规范从内容上主要涉及对__的规范。A.基金投资者
B.基金销售服务机构 C.基金销售行为 D.基金销售人员
6、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的主要职能有__。A.负责涉及基金行业的重大政策研究 B.草拟或制定基金行业的监管规则
C.全面负责对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行及基金销售机构的监管 D.对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核
7、交易清算、资金处理的功能属于__应具有的功能。A.前台业务系统 B.自助式前台系统 C.后台管理系统
D.信息管理平台应用系统的支持系统
8、下列关于封闭式基金利润分配的规定,正确的有__。A.每年不得少于1次
B.年度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已实现收益的90% C.当年利润应先弥补上一年度亏损
D.利润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9、关于证券市场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A.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的前提 B.发行价格受交易价格影响 C.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延续 D.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基础
10、根据基金销售适用性的及时性原则,确保理财经理推荐合适产品的基础包括__。
A.银行网的基金产品销售信息系统要及时定期更新相关基金的风险等级 B.银行柜台上销售的基金的相关宣传资料也需要及时更新 C.对客户的信息要动态跟踪和收集整理
D.基金公司通过各种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来进行投资者教育工作
11、基金销售机构在基金销售活动中的禁止行为不包括__。A.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压低基金的收费水平B.申购期间对申购费用提供优惠政策
C.采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基金份额等方式销售基金 D.通过先收后返、财务处理等方式变相降低收费标准
12、、是基金收益分配的基础。A:基金收取的各项费用 B:基金获得的税收优惠 C:基金净收益
D: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
13、在我国,基金资产__以上投资于债券的为债券型基金。A.50% B.60% C.80% D.90%
14、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所建立的是____的运行机制。A:相互联系 B:相互促进 C:相互竞争 D:相互制衡
15、__可采用不同币种申购基金份额。A.一般封闭式基金 B.一般开放式基金 C.境内ETF基金 D.QDⅡ基金
16、普通股股东行使公司重大决策参与权的途径是参加__行使表决权。A.监事会 B.董事会 C.股东大会
D.公司职工代表大会
17、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包括__。A.资本配置功能 B.资本定价功能 C.投资功能 D.融资功能
18、基金管理认购费和申购费的收费方式有__。A.前端收费方式 B.现金收付
C.后端收费方式 D.账单收付
19、债券与股票的收益率相互影响,表现为__。A.如果市场有效,两者的平均收益率相等
B.债券的平均收益率总是大于股票的平均收益率
C.如果市场有效,两者的平均收益率会大体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 D.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总是大于债券的平均收益率
20、独立董事任职时应具备的条件包括__。A.直系亲属不在拟任职的基金管理公司任职 B.具有5年以上金融、法律或者财务的工作经历
C.最近3年没有在拟任职的基金管理公司及其股东单位、与拟任职的基金管理公司存在业务联系或者利益关系的机构任职
D.通过中国证监会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证券投资法律知识考试
21、下列各项中,__不属于基金利润的内容。A.股利利息收入 B.债券利息投资收益 C.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D.基金募集资金
22、开放式基金基金连续2个开放日以上发生巨额赎回,已经接受的赎回申请可以延缓支付赎回款项,但不得超过正常支付时间__。A.10天
B.10个工作日 C.20天
D.20个工作日
23、一般来说,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价是以____为基础计算的。A:基金单位资产净值 B:基金市场供求关系 C:基金发行时的面值 D:基金发行时的价格
24、假定某基金的总资产为35亿元,总负债为5亿元,基金份额总数为30亿份,那么该基金份额净值为__元。A.1.00 B.1.16 C.1.23 D.1.35
25、按不同的付息方式,利率在偿付期限内发生变化的是__。A.零息债券 B.附息债券
C.息票累计债券 D.浮动利率债券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基金信息披露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是__。A.准确性原则 B.及时性原则 C.公平披露原则 D.真实性原则
2、反映股票型基金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包括__。A.基金分红 B.已实现收益 C.贝塔系数
D.份额净值增长率
3、目前,我国ETF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一般为__。A.10万份或50万份 B.50万份或100万份 C.100万份或150万份 D.100万份或200万份
4、我国股票市场融资国际化以__等股权融资作为突破口。A.B股 B.H股 C.N股 D.A股
5、指数型基金按完全复制指数与部分复制指数的标准,可分为__。A.完全型基金 B.纯指数型基金 C.增强型指数基金 D.部分型基金
6、普通股票是标准的股票,通过发行普通股票所筹集的资金成为股份公司__的基础。A.负债 B.注册资本 C.虚拟资本 D.货币资金
7、下列与基金有关的费用可以从基金财产中列支的有__。A.基金管理费 B.基金托管费 C.基金转换费 D.销售服务费
8、一只基金在收益分配前的份额净值是1.3400元,假设每份基金分配0.0500元收益,不考虑其他因素,在进行分配后基金的份额净值__。A.不会有变化
B.将会上升至1.3900元 C.将会下降至1.2900元 D.不确定
9、根据____的不同,可以将基金分为在岸基金和离岸基金。A:法律形式
B:基金的资金来源和用途 C:投资理念 D:投资目标
10、《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对于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作了明确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__。
A.基金代销机构只要在基金募集前向监管部门报送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的报告材料即可
B.基金公司在宣传推介材料登载其他基金过往业绩的,应当同时提供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
C.为了宣传推介材料的整体美观,有关风险提示和警示性文字应淡化处理 D.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引用不具备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资格的机构提供的基金评价结果
11、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以下不属于私募证券的是__。A.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 B.基金管理公司的专户理财产品
C.发行人通过中介机构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的证券 D.上市公司采取定向增发方式发行的有价证券
12、__是基金评级的基础。A.建立评级模型 B.计算评级数据 C.划分评价等级 D.划分基金类别
13、根据《证券法》规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是__。A.以规范交易为目的的法人 B.社会团体法人
C.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D.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14、如果基金募集不成立,则由____承担将募集资金返还到投资人账户的职责。A: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B:基金管理人 C:基金托管人 D:监管机构
15、关于有价证券的期限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有__。
A.债券的期限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可以对融资双方权益起到保护作用 B.股票一般没有期限性 C.股票可以视为无期证券 D.债券一般有明确的还本付息期限,以满足不同筹资者和投资者对融资期限以及与此相关的收益率需求 16、2007年11月中国证监会基金部发布____,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开展为特定客户管理资产的业务。A:《基金法》
B:《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
C:《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 D:《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7、关于对信息管理平台应用系统的支持系统的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A.具有业务集中处理、数据集中存储的技术特征
B.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C.系统投入使用、系统重大升级、年度技术风险评估的报告应当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
D.系统数据中涉及基金投资人信息和交易记录的备份应当在不可修改的介质上保存10年
18、下列关于期权交易的表述,正确的有__。A.期权的买方必须承担买进或卖出的义务 B.期权的买方可以选择行使所拥有的权利
C.期权的卖方在收取期权费后,就承担着在规定时间内履行该期权合约的义务 D.期权的卖方可以有无期限、无条件地履行合约规定的义务
19、以下不属于我国债券发行方式的有__。A.定向发行 B.承购包销 C.公募发行 D.招标发行
20、开放式基金非交易过户的情况不包括__。A.继承 B.捐赠
C.申购和赎回 D.司法强制执行
21、关于上市开放式基金(LOF)的上市交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A.LOF的上市须由基金管理人及基金托管人共同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
B.基金上市首日的开盘参考价为上市首日前一交易日的基金份额净值
C.买入上市开放式基金申报数量应当为100份或其整数倍,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为0.001元人民币
D.上市开放式基金交易价格涨跌幅限制比例为10%,上市首日没有涨跌幅限制
22、下列债券发行的定价方式中,__是以募满发行额为止的中标者最高收益率作为全体中标者的最终收益率。A.以价格为标的的荷兰式招标 B.以价格为标的的美式招标 C.以收益率为标的的荷兰式招标 D.以收益率为标的的美式招标
23、开放式基金的赎回费率不得超过基金份额赎回金额的______,赎回费总额的______归入基金财产。__ A.5%;25% B.10%;25% C.5%;20% D.10%;20%
24、如果股票价格波动越大,则投资组令的算术平均收益率与几何平均收益率之间的差异____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D:不能判断
25、____指基金在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之外所涉及的资金清算,包括申购.增发新股.支付基金相关费用以及开放式基金的申购与赎回等的资金清算。A:交易所交易资金清算
知天命之年,理财如何分散风险 篇6
经过20年亲力亲为的努力经营后,老张的小加工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现在只有靠低价及关系挽回一些顾客,但代价就是没什么盈利可言,只能赚得“工钱”维持。要挽回竞争力,必须再投资新机器,粗粗一算投入要超过50万以上。想想今年已经55岁,即使投资顺利,也要5年回本。
老张也小有积蓄,现在自住的房子市价约140万元,各类存款基金大约有200万,公积金50万元,可是还有40万贷款。迟婚的老张的两个孩子还在读书,而老伴身体不好,早已内退。
原本老张打算拖一天算一天,但近期他的大客户,要求老张提升其生产质量,不然将停止订单。
老张感叹自己处在尴尬阶段,事业要往前冲却有心无力,而想就此退下生意过退休生活又担心养老本不够。
从“遗憾清单”决定人生方向
从老张所提供的资料,先假设老张在一年后结束生意。他先把房子贷款40万还清,留下160万资产及公积金50万,共210万。没有车贷及房贷情况下,210万能支持多久的生活开支?
笔者假设通货膨胀4%,老张的资产回报率保持6%,那这笔资金只足以支撑14年而已,老张想要靠这资金轻松养老不太现实。
假如老张注资100万投资再发展事业,又面对怎么样的挑战呢?以老张的情况,考虑到自身年龄、身体状况、子女年龄与配偶状况,延伸至生意上的评估与取舍,决策应更贴近家庭生活。要作最佳选择,就一定要回到自己最初的理想。说白了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设想到自己晚年会为什么事感到最遗憾。从“会让自己遗憾”的事件中,开始规划人生,完成心里最想完成的责任与理想,满足老伴与孩子的需要与期望,实现自己所期望的生活方式。
与老张深入沟通后,可以分析出他希望人生不要有太大的风险,即不想为生意再冒风险注入更多资金。对他而言,无论是注资、融资、找新伙伴,内心总有股莫名的不安,没把握能应对接下来的挑战。老张自认没有勇气再面对生意亏损的窘境,更输不起手上仅有的积蓄。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一个很古朴的投资理念,笔者建议老张将理财方向放在其他地方。
1.专心经营余下客户,总收入虽然将减少一半,但至少还能维持大约万元利润,这应足以应付基本生活费。因此,小加工厂无需关门大吉。
2.尝试代理、销售其他相关的产品,在没什么大成本下可争取新收入,也为未来工厂关闭后,能继续有些收入。
3.经营其他小本零售业,考虑范围包括小五金、香烛店、水果店等。
4.在未来1~3年投资一到两间有租金回报率的店面。
经过与老伴讨论后,老张将储备两人的养老金置于最为重要目标,孩子教育费、婚育费就做最低的准备。这一来,就渐渐拟出一个大纲。接下来老张要做的,就是处理一些需增加或删减的执行工作。
在制定理财计划时,老张要注意三个方面:
1.把资产表的资产从一般资产类别转成更具理财目标:例如,退休金的来源是公积金、私人退休基金、投资的店屋、信托基金与保单等,越清楚越好。对财务上的需要及落差的数额,自己能一目了然。日后,依据个别财务需要,按照重要优先排列做适当调整。
2.风险与保险规划:老张的健康不尽理想,应尽快了解自己的医疗保障,若有不足,须预先进行医疗紧急储备金,以及家人的医药保险规划等。
3.担保责任:把成为第三者担保人的责任也置于负债表内。生活中,很多人担任担保人时,不重视担保人的法律责任。好心做担保人,却造成自己的财务危机。因为当借贷者无法履行责任时,担保人就要负起相应责任。因此建议把担保人的财务责任一并计算在负债表内,以确保退休规划顺利完成。
相关链接
退休理财规划要分阶段
1.勇敢诚实面对现在的自己,整理当下的财务状况,建立个人及家庭资产表,检讨过去的消费与投资方式,以及对金钱的态度。
2.深入探讨退休后的期望,越全面越好,以了解退休生活的需要。一般距离退休的日子越长就越模糊,越接近退休就越清楚自己的需要,但大多数人当越接近退休时,能准备的时间却剩下不多,因此选择机会也相对受限。
3.退休目标可分阶段性进行,把最终目标分成阶段性小目标来执行,将会更容易完成,也易于调整。
4.制定年度预算案与执行计划方案。
5.财富累积方面,须有计划性地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可长远投资的财富累积方式。
6.一定要考虑因通货膨胀所造成的金钱贬值。
7.别低估自己的寿命。
8.退休者应保护好退休金,千万别轻易将退休金借给亲戚朋友。
分散风险 篇7
随着商品指数基金、高频交易策略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大宗商品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化进程中的投机行为与价格操纵导致大宗商品供需扭曲和价格波动剧烈,从2003年美联储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大宗商品的实物交易后,以摩根大通、高盛等投资银行为首的国际资本进入国际商品市场,使得商品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量大幅超过实物产量,金融机构取代传统商品买家和卖家,成为市场主要力量。金融投资者不仅进行金融交易,也通过买入大宗商品仓库,囤积商品投机获利,使得大宗商品金融属性凸显,扭曲了市场正常的供需曲线。大宗商品的价格水平和动态收益更多地由金融部门而非实体部门决定。另外,随着大宗商品金融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大量非商业交易者在多个市场同时操作,使得商品期货与传统金融资产的联动变得更加复杂[1]。
相关的早期文献主要探讨商品期货是否应当作为一种资产纳入到最优资产组合中来分散风险,以获得风险调整后的较高回报。商品期货对构建投资组合的分散化优势得到大量实证证据的支持(Satyanarayan和Varangis,1994;Gorton和Rouwenhorst,2006;Chong和Miffre,2010)[2,3,4]。然而,最近越来越多学者对商品期货的风险分散功能产生质疑,不少学者认为随着大宗商品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模式正在改变,商品期货和股票之间的相关性已经表现出系统性的上升,这使得将商品期货加入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效果下降(Li等,2012;Annastiina和Susan,2013;Buyuksahin和Robe,2014)[5,6,7]。Choi和Hammoudeh(2010)[8]分析了布伦特原油、WTI原油、黄金、白银、铜与标普500指数的收益率数据,发现商品期货与股票资产的相关性自2006年开始上升,并且两个市场在极端外部冲击下可能表现出超出预期的协同变动。Creti等(2013)[9]研究了25种商品期货与标普500指数的动态相关性,发现金融危机后商品期货与股票的相关系数增大至历史高位,并且波动也随之增大。
尽管国内大宗商品的衍生品市场并不成熟,但随着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不断加强,特别是2012年底CTA业务的正式开闸,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有可能在市场投资需求的推动下加速金融化,促进商品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整合。国内对大宗商品金融化的研究尚未深入,目前学者们主要从定性角度进行相关研究(饶育蕾等,2013)[10];也有学者如张雪莹等(2011)[11]基于BEKK-GARCH模型发现我国商品期货与股价指数收益率之间存在较低的相关性;而田利辉和谭德凯(2014)[12]则通过构建AVGM-BEKK计量模型发现,股票指数是中国商品现货价格收益率和波动率的格兰杰原因,中国大宗商品定价存在金融化问题。可见,现有实证研究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综合看来,在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关性是否已经表现出系统性的上升目前尚不能明确,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实证的问题。此外,当商品期货的金融属性凸显时,基础面的供求力量就不再是决定商品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商品期货与金融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呈现出非线性以及结构异化特征,因此刻画商品期货对资产配置的分散效果也需突破现有文献采用的线性研究方法。基于此,本文将首先通过构建DCC-MVGARCH模型,从商品期货与股票资产的动态相关性这一层面考察其长期变化趋势,接着引入MS-VAR模型,将其作为处理变结构问题的工具,分析在不同区制状态下商品期货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分散效果,以为国内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提供决策依据,以有效降低投资组合风险,提高投资组合决策的针对性。
2 模型构建及估计
2.1 DCC-MVGARCH模型
本文采用Engle(2002)[13]提出的动态条件相关的多元GARCH模型(DCC-MVGARCH)来研究我国商品期货与股票资产的动态相关性。该模型不仅允许所研究的各收益率序列存在条件异方差,而且允许各收益率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随时间改变,可以较准确地刻画不同资产间的动态相关性,另外,DCC-MVGARCH模型相对其他刻画动态条件相关性的模型,有便于实现、应用广泛的优势,因此符合本文的研究目的。
假定第t期k种资产的收益率rt服从均值为0,协方差矩阵为Ht的条件多元正态分布:
其中rt为k×1维向量,It-1表示第t-1期的信息集,Ht为条件协方差矩阵,Rt是k×k阶的时变相关系数矩阵。k阶对角阵是时变标准差矩阵。单变量GARCH模型的标准化残差εit=Dt-1rit,εit~N(0,Rt),则动态条件相关结构为:
其中Qt是标准化残差uit的n×n维时变协方差矩阵,珚Q=E(utut′)是uit的n×n维无条件方差矩阵,α和β是DCC模型的系数,满足约束条件α+β<1。只须Qt为正定的或半正定即能保证时变相关系数矩阵Rt的正定性。
DCC-MVGARCH模型的估计采用Engle提出的两阶段法。首先是估计每一项资产的单变量GARCH模型,得到标准化残差然后利用标准化残差uit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出动态相关结构的参数,通过两阶段方法估计得到的DCC估计量具有一致性和渐进正态性。
2.2 MS-VAR模型
徐绪松和陈彦斌(2001)[14]、张永东(2003)[15]等国内学者认为我国股市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具有不同的收益率、波动率以及相关系数,因此研究商品期货与股票资产的动态相关性也必须要考虑这种非线性以及结构异化等特征。马尔可夫区制转换(Markov-Switching)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是Hamilton(1989)[16]提出来的,它是当前学术界较流行的一种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该模型包含多个结构方程,因此可以描述金融变量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机制生成特征。因此本文进一步采用MS-VAR模型分析不同股市状态下商品期货与股票资产间的动态相关性。
滞后p阶MS-VAR(p)表达式如下:
其中,St为状态变量,vt(St)为常数项,它来自不同状态下的母体,Ai(St)为外生变量的系数向量。
依据方舟等(2011)[17]对我国股市状态的研究,认为我国股市存在三区制状态,即常有的股市膨胀期、股市低迷期、股市平稳期,因此可以假设本模型存在三种状态(价格膨胀时期、价格低迷时期、价格稳定时期),当St=1时是价格低迷时期,当St=2时是价格稳定时期,St=3时是价格膨胀时期。
三状态的马尔科夫模型的状态转换矩阵可由式(7)加以表示:
其中,表示状态转换的概率。本期(第t期)处于状态i而下一期(第t+1期)转换为状态j的概率为Pij.
对MS-VAR模型可以使用EM算法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具体过程见Hamilton(1994)[18]。
3 商品期货与股票资产动态条件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3.1 数据选取与处理
我国的商品期货主要分为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及能源化工期货三类。因此本文选取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粕期货合约作为农产品期货的代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期货作为金属期货的代表以及天然橡胶期货作为能源化工期货的代表为研究对象,并且这些期货品种市场规模和影响较大,交易活跃,流动性较好。股票则选用上证综合指数为代表,依次记为Sm、Copper、Aluminum、Nr、Stock.
本文所有样本均为日度收盘价,出于考虑在2002年左右,大宗商品期货的金融化趋势开始凸显,选取样本期为2002年7月12日至2013年7月11日,剔除节假日及不匹配的交易日后,共2667个观察值,数据来源为Wind数据库。各资产收益率通过对数差分方式计算,即rt=ln(pt/pt-1)。采用ADF检验对收益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发现所有收益率序列在1%置信水平下平稳。
3.2 实证结果
为简化研究过程,也出于主要研究两种资产间收益率的动态条件相关性,本文对均值方程的设定采用很多学者(胡东滨和张展英,2012;Paul和Eric,2013)[19,20]提出的基本形式rit=ui+εit,关于GARCH族类模型滞后阶数的选择,研究表明当p=q=1时DCC(1,1)模型最适合拟合金融时间序列[21],并且在待估参数个数上相对节俭,具有较好的计算优势,适用于估计大样本的时变相关系数矩阵。因此本文设定模型条件方差的设定形式为GARCH(1,1),DCC模型的阶数也为1,运行结果在MATLAB7.0上实现。对建立的GARCH(1,1)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ARCH LM检验,结果发现残差序列已无ARCH效应,这说明GARCH(1,1)模型对均值方程和方差方程的设定是合理的。
本文采用Engle两阶段法估计DCC-MVGARCH模型参数,并采用公式计算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为了更加清楚地反映资产间相关性的长期变化趋势,本文采用Huang等(1998)[22]提出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对DCC-MV-GARCH模型所估计的时变相关系数进行信号分解,滤除波动成分并分离出其中的趋势分量。经DCC-MV-GARCH模型估计的时变相关系数结果及其EMD趋势分量如图1至图4所示。
在商品期货与股票资产的动态相关性方面,除连豆粕期货与上证综合指数始终保持低相关性以外,沪铝、沪铜和沪天然橡胶与上证综合指数间的相关性均表现出了系统性的上升趋势。经扩展样本检验后发现,自期货合约上市日以来,沪铝、沪铜和沪天然橡胶与上证综合指数间的时变相关系数基本在-0.1~0.1波动。直至2003年左右,三种商品期货与上证综合指数的相关性都进入了一个明显的上升通道,在2011年左右达到极大值并保持相对稳定。
由EMD分解的趋势分量可知,目前沪铝和沪天然橡胶与上证综合指数的相关性在0.4附近波动,略低于沪铜与上证综合指数0.5的相关性水平。趋势分量的方差贡献度均大于80%,可以看出长期趋势分量对沪铝、沪铜和沪天然橡胶与上证指数间的动态相关性有良好的解释作用,各阶波动分量对动态相关性的实际影响不大。因此,如果没有发生系统性的重大冲击,沪铝、沪铜和沪天然橡胶三种商品期货与上证指数的相关性仍将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其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分散效果明显下降。
与上述三种商品期货不同,豆粕期货自上市日起一直与上证指数间保持着低相关性,其时变相关系数基本在-0.1~0.15波动,样本期内均值为0.0488,具有很好的风险分散能力。这种区别可能是由于豆粕合约金融属性相对较低造成的。豆粕是大豆提油后的副产品,基本被用于饲料的生产,其工业用途单一、市场整体规模较小并且不适合长时间保存,这些都限制了豆粕成为一类“准金融资产”。相比之下,铜、铝和天然橡胶的金融属性更加明显,具有更好的金融化基础。随着跨市场信息流动和跨市场交易的增加,宏观经济中共同的基本面因素、投资者的资金约束以及资金“安全转移(flight to safety)”等原因都可能增加商品期货与股票市场的协同变动,引起相关性上升[5]。
4 基于马尔可夫区制转换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下面采用基于马尔可夫区制转换的VAR模型,它允许回归参数依赖于一个不可观测的区制变量而时变,且此不可观测的区制变量遵行MS过程。
4.1 股市收益率和沪铜收益率的动态条件
相关系数与股市收益率的二元MS-VAR
下面建立CORR_CU_SH和R_SH的二元MS-VAR模型。本文首先利用Eviews6.0软件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依据AIC、HQ、SC等准则综合判断模型滞后期选择为2;接着关于区制m的确定,依据前文分析,本文将我国股市设定为股市膨胀期、股市平稳期、股市低迷期三种状态。最后根据模型截距、方差、均值等是否随状态变化而变化,形成各个参数随状态变化的MS-VAR模型,分别建立线性VAR模型、MSM(3)-VAR(2)、MSMH(3)-VAR(2)、MSI(3)-VAR(2)、MSIH(3)-VAR(2)、MSIAH(3)-VAR(2)模型,从AIC、HQ、SC规则和对数似然值LL规则来确定最优模型。综合比较发现MSIH(3)-VAR(2)是最优模型。MSIH(3)-VAR(2)模型的LR检验值为30.3695,卡方统计量的P值小于1%,显著地拒绝线性系统原假设,因此选择MSIH(3)-VAR(2)是合适的。
本文用Krolzig的OX-MSVAR包在Givewin平台对模型进行估计,表1详细列出了模型MSIH(3)-VAR(2)的参数估计结果。比较表1中的各方程在不同区制下的截距项可知,区制1表示的是股票市场处于低迷时期的状态;区制3表示的是股票市场处于膨胀时期的状态;而区制2表示的则是不处于区制l或3的状态,即股票市场处于平稳发展时期的状态。
从变量对区制转换的响应来看,当系统不论是维持在区制1还是从区制3、区制2转移到区制1时,股市收益率与沪铜收益率的条件相关系数显示为负,并且负向程度呈增强趋势,说明当股市处于低迷期时,股市收益率与沪铜收益率的负向相关性较高,沪铜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分散效果较好;当系统不论是维持在区制2还是从区制3转移到区制2时,股市收益率与沪铜收益率的条件相关系数也呈负向增强趋势,但是较区制1的负向程度较小,且当从区制1转移到区制2时,股市收益率与沪铜收益率的条件相关系数呈上升趋势;当系统不论是维持在区制3还是从区制1、区制2转移到区制3时,股市收益率与沪铜收益率的条件相关系数呈上升趋势,说明股市处于膨胀期时,股市收益率与沪铜收益率的相关性较高,沪铜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分散效果较差。总体来看,股市低迷期下沪铜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分散效果最好,其次是股市平稳发展期。
接着针对沪铝、沪天然橡胶建立CORR_AL_SH、CORR_RU_SH和R_SH的二元MS-VAR模型。发现变量对区制转换的响应与沪铜相类似,都是股市低迷期下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分散效果最好,其次是股市平稳发展期。
4.2 股市收益率和连豆粕收益率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与股市收益率的二元MS-VAR
建立CORR_M_SH与R_SH的二元MS-VAR的具体实证步骤如上文。由MSIH(3)-VAR(2)回归结果及区制概率图可知,区制1表示的是股票市场处于低迷时期的状态;区制3表示的是股票市场处于膨胀时期的状态;而区制2表示的则是不处于区制1或区制3的状态,即股票市场处于平稳发展时期的状态。
从变量对区制转换的响应来看,当系统不论是维持在区制1还是从区制3、区制2转移到区制1时,股市收益率与连豆粕收益率的条件相关系数显示为负,并且负向程度呈增强趋势,说明当股市处于低迷期时,股市收益率与连豆粕收益率的负向相关性较高,连豆粕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分散效果较好;当系统不论是维持在区制3还是从区制1、区制2转移到区制3时,股市收益率与连豆粕收益率的条件相关系数呈上升趋势,说明股市处于膨胀期时,股市收益率与连豆粕收益率的相关性较高,连豆粕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分散效果较差;当系统无论是维持在区制2还是从区制1转移到区制2时,股市收益率与连豆粕收益率的条件相关系数呈正向增强趋势,但是较区制3的正向程度较小,且当从区制3转移到区制2时,股市收益率与连豆粕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股市低迷期下连豆粕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分散效果较好,股市平稳期与股市膨胀期下豆粕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分散效果较差。
5 结论
本文利用2002年7月至2013年7月的数据,运用DCC-MGARCH方法测算沪铝、沪铜、连豆粕、沪天然橡胶与股市收益率的动态相关系数,并进一步运用MS-VAR方法分析商品期货与股市收益率的动态相关性与股票市场特征的关系,从而为揭示金融化背景下不同商品期货的风险特质以及为提高投资组合决策的针对性提供新的线索。主要结论如下:
(1)商品期货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分散价值出现了分化,金融化程度较高的铜、铝、天然橡胶等有色金属期货、能源化工期货与股票的相关性从2003年左右开始出现出了系统性的上升,其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分散能力下降,而金融化程度较低的以豆粕为代表的农产品期货则一直与股票保持着低相关性,风险分散能力最好。
分散风险 篇8
1.1 单指数模型基本思想
单指数模型的基本思想:证券价格由于某种共同因素的作用而有规律地上升或下降。某一证券的收益与某一指数有密切关系。当市场股价指数上升时, 市场中大量的证券价格走高;相反, 当市场指数下滑时, 大量证券价格趋于下跌。
1.2 单指数模型的基本假设
第一、证券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因素对非系统风险不产生影响;
第二、一个证券的非系统风险对其他证券的非系统风险不产生影响, 两种证券的回报率仅仅通过因素的共同反应而相关联。
1.3 单指数模型
单指数模型假定证券价格变动主要受市场投资组合变动的影响, 在该模型下, 证券的收益率与方差分别为:ri=αi+βirm+εi;σundefined=βundefinedσundefined+σundefined。
其中:ri为证券i独立于市场变动的收益率;βi为证券收益率对市场变动的敏感度;且εi为证券收益率的残差;σundefined为证券收益率的方差, σundefined为市场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方差, σundefined为残差εi的方差;并且贝塔系数undefined。
且满足假设: (1) E (εi) =0; (2) Cov (εi, εj) =0, ∀i≠j; (3) Cov (rM, εi) =0。
所以, 风险σundefined可分解成两部分:
(1) βundefinedσundefined:系统风险, 它反映了证券与证券市场相关联的不确定性, σundefined表示市场推动的大小, 或者说市场整体风险, 而βi表示证券i对市场推动力的响应程度, 或对市场整体风险和敏感程度。并且系统风险是不可分散的。
(2) :σ2 (εi) 非系统性风险, 它反映由证券自身个别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进行分散。
2 证券风险的分解
2.1 投资组合风险
对N个证券进行投资组合模型如下:
投资组合收益率为undefined, 其中ri=αi+βirm+εi, 带入整理得到:
投资组合收益率为:undefined
投资组合的方差为:σundefined=βundefinedσundefined+σundefined
非系统风险为:undefined
其中:σundefined为投资组合的方差, βp为投资组合的加权β系数, σundefined为投资组合残差的方差;并且有undefined为投资组合中所包含的证券数量, wi为第i种证券在投资组合中的投资权重。
βundefinedσundefined为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 不随证券组合中证券数量N的变化, 是不可分散化的部分。因此, 可以不予考虑, 只要考虑非系统风险σundefined即可。
由单指数模型的假设条件之一:证券与证券的误差项不相关, 有:
undefined
从而, 可以最终得到单指数模型条件下的非系统风险变为:undefined
2.2 证券投资风险分散化分析
记所有σ2 (εi) 的上限为σ2, 即∀i, 有σ2 (εi) ≤σ2, 将资金以相同的权数分散到N种证券上, 每种证券的投资权重均为1/N, 则有:
undefined
当N→∞时, σ2 (εp) →0也就是组合的分散程度越高, N越大, 则非系统风险也越小。
3 分散化投资应用——投资基金的积极意义
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基金投资所采取的策略是把种证券进行投资组合, 降低投资风险, 证券的的数量越多, 投资风险越小。为了能把非系统风险尽可能的降低, 但是对于证券的数量又不能无限的选择, 如果选择的证券数量太少, 不能有效降低风险, 如果选择数量太多, 投资成本又会过高, 因此选择适当的证券数量进行投资组合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是选择证券数量与风险降低程度的数量关系。
3.1 基金重仓股数量的的选择
在实践中, 即使随机地选择证券 (如从标准普尔500中进行选择) , 即使证券之间不存在零相关性, 也能大大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从图1和表1中可以看到, 当所持有的证券数量从1增加到10的时, 投资组合的方差σ2 (εp) 下降的很快, 从原来的100%下降到10%, 也就是说基金投资在做证券投资组合的时候选择大概10只证券就能大大降低投资的非系统风险。从而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重仓股的数量为10。
3.2 基金投资组合证券数量的选择
基金管理公司的在做投资组合的时候除了基金重仓的10只证券之外还要选择其它证券, 投资组合中证券的数量最少为30只证券, 一般在都在100以内。对于小点的基金管理公司选择的数量为30-70, 较大的基金管理公司选择的数量为70-110只。
从上表和图还可以得到, 当投资组合中证券数量超过30后, 投资组合方差的减少幅度变得非常小, 证券数量为30的时候, 投资组合的方差为原来的3.3%, 当证券的数量增加为80时, 投资组合的方差变为原来的1.25%, 证券数量增加为100时, 投资组合的方差变为原来的1%, 证券的数量增加的数量大而风险减小幅度比较小, 并且几乎降低到了最小。鉴于这个原因和佣金费、监管大量证券的信息成本就可以解释较小的基金管理公司更倾向于投资较小数量的证券组合。
4 结语
本文采用单指数模型, 根据投资组合原理, 分析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原理, 主要讨论证券投资组合中证券的数量对于风险分散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得到, 证券投资风险与证券数量成反比, 随着证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选择证券进行投资组合时, 证券数量的选择相当重要, 关系到投资风险大小和投资组合证券管理成本, 选择证券数量太少, 节省了成本, 但风险不能得到有效降低;选择证券数量太多, 风险可以有效降低, 但投资成本过多。从而选择合适的证券数量对于投资者, 特别是基金管理公司尤其的重要。
在分析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原理基础上, 综合考虑证券管理成本和风险分散效果, 得到基金管理公司做基金投资时基金重仓数量为10只证券, 基金旗下的证券数量一般为30-100只, 较小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中证券的数量一般为30-60只, 较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中的证券数量一般为60-110只。这里使用数量方法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和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所包含证券的数量是吻合的, 从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验证了投资组合所含证券数量的合理性。
摘要:证券投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其中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多种证券投资组合分散和降低。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在现代金融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是基金管理公司做基金投资。在证券投资组合程序中, 证券组合数量的选择尤其重要, 关系到证券管理费用以及投资组合的成本的高低。通过单指数模型分析投资组合风险分散原理及其应用, 并综合考虑投资组合成本, 分析基金重仓股数量为10的原理, 以及基金证券数量为30-100对于基金投资风险分效果最佳。
关键词:投资组合,单指数模型,风险分散,证券数量
参考文献
[1]曹志广, 韩其恒.投资组合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36-48.
[2]Keith Cuthbertson, Dirk Nitzsehe著, 朱波译.数量金融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3]郑志勇.金融数量分析——基于MATLAB编程[C].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128-135.
[4]杨小娟, 王顺江.分形理论与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J].商业研究, 2003.
分散风险 篇9
一、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
(一) 尽可能地增加风险单位
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一种手段是尽可能的增加农业保险风险单位, 尽可能在较广的地区推行农业保险, 通过大数法则使其在直接保险层面上实现空间上的风险分散。
在投保过程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引发逆向选择问题, 如此使得农户的参与率较低, 分散巨灾风险的效率不高。对于减轻或避免逆选择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投保人的风险状况进行精确的风险分类;通过提供保费补贴来吸引投保人参保。
(二) 农业再保险
在国际上, 农业再保险又称为“保险人的保险”。就是农业保险承保人通过签订再保险合同, 从而将自身承担的风险和责任部分的转移到其他保险人身上。通过再保险, 可以将承保人在特定地区累积的巨灾风险责任转移到地区外, 达到扩大风险分散面、分散风险的目的。
(三) 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保障基金
如何更好地化解农业巨灾风险, 单单靠农业保险公司是不能够解决的, 因此, 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保障基金, 通过给遭受损失的农业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补贴, 以提高其抵抗巨灾风险的能力。
中央财政是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 地方财政次之。基金使用范围主要有:若大的自然灾害发生, 对哪些符合相关条件需要承担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公司超额赔偿的部分给予补贴;用于巨灾风险的预防, 如兴修水利工程、提供疫苗注射。
(四) 财政兜底、担保或贷款
如果能够事先建立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 在巨灾发生时就可以做到有备无患。但这里也存在问题:一是巨灾发生时, 基金还没筹备到足够的资金;二是基金的管理运行需要一定的成本。这时应该拓宽思路:当基金准备不足时, 可以由财政担保向银行贷款或是财政担保发行债券。美国、加拿大就有这方面的经验。
(五) 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
巨灾风险证券化是保险人或再保人通过发行金融工具, 将巨灾承保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 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巨灾风险证券化打破了传统的农业再保险的方式, 而是将风险转移到广阔的资本市场, 如此可以扩大自身的承保能力, 同时可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分散风险。证券化工具主要有巨灾债券、巨灾期权和巨灾期货等。
二、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的比较
通过以上对几种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的简要介绍, 可知每种制度的分散路径和机理都有所不同, 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各种分散制度的选择也会不同。本文对各种巨灾风险分散制度作了简单的比较, 为具体的选择提供些借鉴。具体的比较见表1。
三、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的选择
就目前我国巨灾损失的赔付责任通常由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因此, 我们探讨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的选择时应从政府和保险公司经营者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 政府对风险分散制度的选择
建立巨灾损失准备金, 建立巨灾损失准备金的关键是建立几级的巨灾损失基金, 有的地方建立三级, 也有地方建立一级, 值得研究。另外, 准备基金的管理模式、资金筹集方式、监督制度等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农业的再保险, 就我国目前情况, 对农业再保险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由政府成立国有的农业再保险公司, 二是将该项业务直接由中国再保险公司承保。
财政“兜底”, 政府不必建立保障基金, 也不必建立再保险公司, 而是采取兜底的方式承担责任, 如此的好处是简便省事。但如果巨灾损失金额较大, 财政压力会很大。
(二) 农业保险的经营者对于风险分散制度的选择
增加风险单位, 通过精确的风险区划, 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户的逆选择, 从而可以在更广范围内分散农业保险的巨灾风险。
财政借款或担保, 当农业保险发生巨灾风险损失时, 政府可以充当临时“贷款人”和“担保人”, 为保险公司提供贷款或为保险公司向银行贷款担保。
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 对于巨灾风险证券化, 有以下几方面需考虑:发行单一还是多种风险债券、赔偿方式如何选择、风险期间如何确定、以及如何选择发行地区。
四、结语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损失严重, 决定了灾害损失补偿对人民的重要性。而巨灾损失的严重性又决定了任何单一的补偿方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 需要对我国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 在选择上需要充分的分析研究, 以此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摘要:我国遭受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 每年造成的损失给我国的财政和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如何更好地选择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并发挥补偿机制的作用是我国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比较了几种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 并从政府和农业保险经营者的角度探讨了风险分散制度的选择问题。
关键词: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德宝.我国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2]庹国柱, 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3]唐红祥.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担途径探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5 (01) :23-25.
分散风险 篇10
森林巨灾一旦发生是毁灭性的,2008年的南方地区森林遭受严重的低温冻雨雪灾害,造成了573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近年来,森林保险以及森林巨灾风险分散逐步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保监会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示“探索建立森林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各参与森林保险的经办机构,要对森林保险实行一定比例的超陪再保,建立超陪保障机制,提高森林保险抗风险能力。”
森林巨灾风险分散是森林保险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步骤。但现目前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中的森林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提及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只是落在表面性的政策目标之上,而没有解决以及分散森林巨灾风险的具体手段。相比国际上完善成熟的巨灾风险分散体系,在此成为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又一大缺陷。
2 完善政策性森林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途径
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主要原因是政府有能力为该机制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基础与保障,包括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和法律法规的构建。我国地域辽阔,森林资源分布与地方经济实力并不能完全匹配。因此需要在中央政府在初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和缓解森林巨灾产生的损失,从而实现引导建立全国森林保险市场机制,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达到维护林业保值、稳定增值以及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持续发展。
2.1 政府支持组织森林巨灾再保险
再保险:保险人以原来的保险合同为基础,再签订分保合同,将保险人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再次保险的行为,再保险是国际采用最为广泛的巨灾风险分散手段。
我国目前尚处于森林保险发展的初步阶段,离建立起一个具备国际化、技术化的综合性商业再保险公司还有很远的距离。承保机构的承保能力,以及承保机构地区分布差距很大,单独依靠商业机构是无法构建出全国性的相互分保体系。因此,就我国现状来看唯一的解决途径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全国性专营再保险公司,或者是政府直接出资提供再保险。中再集团是我国现目前拥有的专业性的再保险公司,可以依托中再集团,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全国专营再保险公司。
从森林保险市场化需求看,不能一直停留在政府主导的全国专营再保险公司的模式,初期先由政府主导,随着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成熟,政府可以逐渐减弱主导力度,最终达到政府引导、监管为主,实现市场化。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1步:农业保险公司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各地方可以先向国内的再保险公司购买农业巨灾保险,如果灾害高发地区,赔偿比率较高(通常情况下,如果超过60%)可以考虑由外国再保险公司参与到巨灾再保险当中,如果赔偿金额超过再保险公司赔偿额度,由地方和中央政府建立的专项资金直接兜底。
第2步:再保险发展到一定程度与规模之后,政府逐渐退出巨灾保险的直接分保,其职能转变为以监督和管理为主,但应该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完善相关税收和补贴政策。政府退出后,专营的再保险公司进行逐步改制,变为商业化运作模式。
第3步:构建出由内部再保险、专营再保险公司、巨灾风险基金组成的三级保障体系,使我国的整个再保险机构具备规模化、市场化。
2.2 政府引导建立巨灾基金
因巨灾保险因风险具有集中性和损失巨大性。全球灾害多发的地区和国家都采用由政府介入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模式。巨灾风险基金一般是由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国家财政提供相应的财政资助,商业保险公司广泛参与,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协同政府、资本市场等多方主体参与融资、管理与损失共担的一种专项基金。我国现目前情况,可以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建立不同层次森林巨灾风险基金。国家级森林巨灾风险基金由中央财政拨付资金,地方各级的由中央政府和地方资金共同支持,各项资金可以考虑从税收、年度预算资金中按一定比例计划支付。
2.2.1 融资来源
财政税收:以中央财政拨款为主,以及省、地市3级财政按比例适当出资,每年的预算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资金,如果当年没有重大灾害的发生,则滚存入巨灾保险基金;在此条件下国家可对这类公司免征收营业税和所得税,并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最终的目的是让保费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转移支付:从国家用于森林防灾、减灾和就灾的专项资金中支取一部分。对巨灾风险基金实行专业管理。
保费收入:政府应该选择专业的保险公司委托办理业务。对于我国的林业大省,林农中强制征收保费,分层次收取保费或者与其他财产险种捆绑。
保险市场融资:规定经营森林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从年度保费盈余中按比例提取一部分,逐年存入风险基金,允许企业所得税前依据实际金额扣除准备金。
资本市场融资:利用巨灾风险基金的盈余,巨灾基金分保的收益、基金投资运作收益以及巨灾基金委发起人到资本市场融资等。借鉴国内国际社保基金的操作模式,投资到国债,金融企业债券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资产,严格控制投资比例,对资金回收期限做好充分的设计。
2.2.2 组织模式
结合国际的经验设立专业的巨灾保险基金核心机构是各国巨灾基金运用的关键,可以在中央政府的统一下组建由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气象局、保监会、中国再保险公司等联合组成的林业巨灾基金管理委员会,设定为国家林业局下设的单独机构。对森林巨灾基金的建立和总体运作负责、对巨灾风险再保险人和托管人等基金参与主体的选择和监督。充分发挥国家林业局在森林灾害信息管理分析的优势,借鉴中国再保险公司的丰富经验,以及最大限度的获得政府税收、财政的支持。
2.2.3 主要操作模式
投保人向国家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政策性森林保险,保险公司扣除自身运营费用以后,将巨灾部分100%分保给国家森林巨灾基金,基金自留一部分风险后,根据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有率情况,分保给原保险公司一部分份额,其余份额在保险、再保险市场继续按比例分保;对于有再保险超额部分,可以将其在国际资本市场进一步分散,如果风险金额高于以上几部分总额,则由巨灾基金承担,如果超过整体巨灾基金的承担范围,则由中央财政兜底。
巨灾基金主要承担2部分,原保险人将巨灾保费收入缴存入巨灾基金之后,巨灾风险基金风险自留的部分;当巨灾损失超出保险公司的承担范围,再吸收一部分风险。
中央建立的巨灾风险准备金严格执行针对商业保险公司进行专项使用、补充亏损、盈余滚存的运作模式;巨灾基金按照丰年、平年的不同计提保费收入。
并且各个保险公司都应该按照基金制定的政策性费率,从该基金中购买政策性超赔再保险,一旦发生巨灾导致保险公司发生约定的亏损,则启动森林巨灾基金予以解决。
2.3 中央政府引导下建立巨灾证券化
巨灾证券化是指运用各种创新金融工具及其变换、组合来实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处理巨灾风险,一直是多元化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认知和接受程度来看,巨灾风险证券化从债券化业务着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债券业务具有收益较其他产品相对稳定的特点,满足我国居民风险偏好程度较低,追求稳定情况;巨灾债券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可以控制(如只承担利息损失,而不危机到本金);债券化产品的设计要求较高,基本可以避免高投机的产品出现,在开发巨灾证券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设计开放水平,推动巨灾风险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
结合我国现状,森林巨灾债券发行途径有可以分为:国内发行,由上文提到的中央政府领导的森林巨灾基金委员会,通过国家财政部发行巨灾债券,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专业机构,建立关于森林巨灾损失的数据库解决巨灾参数估计、债券费率拟定等一系列专业性,数据需求较大的问题;中央政府财政部完全可以利用成熟国债发行的手段用于发行森林巨灾债券由中央财政兜底,使森林巨灾债券具有国家信用,降低信用风险,从而吸引资本市场上更多的投资者。最后森林巨灾基金为森林巨灾债券赔付兜底,进一步增加债券的保障,以及保证资金充分流动;国际发行,已有先例:2015年中再保险集团中再产险发行的巨灾债券Panda Re在境外获成功配售。该债券成为国际债券市场上第一只由中国保险机构发行的巨灾债券,也是中国的巨灾风险首次在国际资本市场得以分散。(2015年07月14日,财新网fi nance.caixin.com)国内部分有赔付能力的大型保险公司,或者中再集团及中再产险将其承担的部分森林巨灾风险以再保险的分转方式将其所承保的风险分保给国际spv公司,由国际性的SPV公司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融资获得的本金将为其承担的风险提供全额保障。
2.4 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
2.4.1 税收政策
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受限,政策优惠往往成为政府支持林业保险的重要手段,同时促进保险公司参与到政策性林业保险巨灾风险的机制完善中,加快其市场化的进程。例如,免征经营政策性森林保险的保险公司的营业税,所得税,和相关税费的减免;部分地区尝试“以险养险”的方式,经营相关的财产险(如房屋险、机动车险等)以及短期健康险寿险等业务从事混业经营,联合银行在信贷融资上优惠,如融资担保实行优惠利率是目前最常见和有效的方式,这样可以减轻保险公司经营森林保险的资金压力。此外,在公众对生态环境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的条件下,公众也承担森林巨灾风险防范的责任,可以合理采用税收杠杆向社会公众征收生态环境保护税、使用税等方式加以解决。
2.4.2 法律体系的完善
森林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点,建立巨灾保险体系首要任务是加快立法,可以促使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部门、各种职能的相互协调,以及法律法规上的保护和支持。
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把森林保险巨灾风险分散作为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的一部分。在立法中应对森林保险再保险的性质、运作模式;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及森林再保险补贴与基金建立和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作出规范,保证森林保险体系的顺利建立和森林保险业务的稳健、高校、持续运作,保护林农的合法利益,保证政府的宏观目标的实现。
在立法目标上,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进最为基本的林业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原则上,强调由政府引导与扶持的同时推进市场化运作;在内容上,利益诱导、财政的承受能力和各个部门之间的组织分工,规范森林巨灾风险性质,以及巨灾基金和巨灾债券以及相关保险公司的监管机制,规范运作主体、受益主体和参与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避免政策性保险中政府作为主体支持的随意性,和森林巨灾风险分散的责任模糊地带。
参考文献
[1]付磊.论森林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N].中国保险报,2009-09-15.
[2]高涛.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3]邓国取.中国农业巨灾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4]冯锐.关于建立我国海洋巨灾基金的构想[D].中国海洋大学,2009.
[5]韩茜.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的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12.
[6]张长达,高岚.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制度探讨——基于福建、江西、湖南森林保险工作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1(5).
[7]高岚.完善我国森林性保险政策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8]王珺,冷慧卿.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六省试点调研报告[J].保险研究,2011(2).
分散风险 篇11
谷歌旗下的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在目前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其早年因免费授权给手机企业使用,并允许手机企业进行定制的开放态度赢得了手机企业的欢迎。不过可能是因为Android碎片化以及希望从中获得更多收益等因素,谷歌正在收紧对Android的控制权。
谷歌早已要求手机企业在设备中预装GMS(Google移动服务),并要求厂商将这些应用放在主要的页面上。不仅如此,有传言指出谷歌将限制手机企业对Android进行定制,虽然目前尚未明确提出这一要求,但是已有这样的动作。只能在未解锁手机上使用的Google Pay很明显是针对root的打击,而针对智能手表的Android wear已明确禁止手机企业对其定制。
由于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中国手机企业在国内市场可以对Android进行深度定制,剪除谷歌的全部应用并植入中国市场的应用。这当中小米算是个中翘楚,其MIUI系统就是基于Android进行深度定制,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用的手机系统。据小米的内部文件显示,2015年通过MIUI获得的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了5.64亿美元(约合37.1亿元人民币)。在软件服务方面的收入让中国手机品牌可以忍受硬件业务的低利润,并以高性价比为武器挑战苹果和三星,如果无法对Android进行定制,中国手机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受到重创。
此前,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在微博上表示:“谷歌打造的Android操作系统和生态极大促进了智能终端的发展并让消费者受益,只要Android系统保持其开放性,华为智能手机就会永远使用该操作系统和生态,并基于Android系统在性能与体验上做些改进,以更好满足各国消费者需求。”
这一模棱两可的回答,也许是华为对于谷歌的提醒,继续使用Android的前提是谷歌仍然对其保持开放,反之则会加大自主系统的研发力度。
Tizen有前车之鉴,自主系统困难重重
开发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并不容易,三星的Tize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9年第一款采用Android系统的手机面世,同年三星推出BADA系统,两个系统推出时间虽然差不多,但即使是在三星的强力推动下BADA都未能获得顺利发展。2012年Intel和三星合作,将双方拥有的MeeGo系统和BADA系统合并成为Tizen系统,2015年三星推出采用Tizen系统的智能手机仅获得大约300万部出货量,大约占三星整体出货量的1%,这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开发自主系统尤其困难的是建立应用生态,由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早已形成了强者恒强的态势,市场份额大部分集中在Android和iOS系统上,而BlackBerry OS、Windows Phone及Tizen等操作系统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到3%,这导致应用开发者普遍没有为其它系统开发APP的意愿。例如,中国的两大互联网公司腾讯和阿里巴巴就因为Windows Phone系统的市场份额太低而停止了该平台上《微信》和《支付宝》APP的更新。
自主研发,不是套壳就完事
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对于财富500强中排名第129位的华为来说,资金不是问题。技术方面,除了挖来诺基亚智能手机开发团队的工程师外,还在去年底招揽到参与第一款iPhone设计的美国顶级用户体验设计师Abigail Sarah Brody,加上华为自身拥有数万技术研发工程师,似乎准备得相当周全。
但是要全新开发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苹果iOS的最底层是基于UNIX的二次开发,Android的底层则是基于Lunix的二次开发,但本源都在于UNIX,两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取得的成果,它们开发成功这两大手机操作系统都花了数年的时间,华为重新开发一个手机操作系统愿意花如此长的时间打造么?不仅如此,建立系统的应用生态需要花费难以估算的时间和资源,更是让开发自主系统难上加难。
华为开发自主操作系统,需要从底层开始研发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自主系统,不仅仅是给Android“套个壳”而已。之前阿里巴巴号称自主研制的YunOS操作系统就被人指出不过是将Android系统的ART虚拟机重抄了一遍。
分散风险 篇12
由于受自然灾害、技术水平和市场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使得农业本身成为一个具有高风险的弱质产业。近年来, 洪涝、旱灾、雪灾和各种地质灾害的频发, 对我国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是非常严重的。例如, 2008年南方冰冻雪灾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2.17亿亩, 绝收面积3076万亩,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2010年初西南五省市持续干旱 (部分地区自2009年就开始) 对农业的冲击。截止到2010年4月, 短短几个月的严重旱情就导致6420多万人受灾, 农作物受旱面积1.01亿亩, 绝收面积110多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达246亿多元。发生这样巨大的农业灾害损失, 在现有的农民自担大部分、政府财政拨款救济为主, 辅以社会救助的灾后损失补偿制度下, 出现农民“因灾致贫”和“因灾返贫”现象, 同时政府出现财政紧张状况。面对社会压力和财政压力, 政府希望通过向保险公司等风险管理机构购买服务将农业巨灾风险转嫁到市场上, 从而摆脱或减轻农业巨灾给自身带来的压力。然而政府这一主体在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是不可以缺失的, 究竟政府在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以及发挥怎样的作用, 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尚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论。
Grace&Klein (2009) 研究了政策对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私营保险市场的干预是怎样影响市场平衡的, 认为政府干预使得市场环境更为恶化, 主张国家应该支持自由市场的发展。孙蓉 (2006) 认为当存在公共品、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性时, 由于微观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会造成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难以起到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政府此时进行干预的资源成本更低, 效率更高。
本文从分析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涉及客体及工具出发, 研究政府与客体之间关系进而对政府在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进行定位和其应发挥的作用。
二、政府与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客体的关系
(一) 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它是整个国民经济波动的起点和重要根源[3]。此外, 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 即满足水和食物等生存需要。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粮食安全作为国家重要安全战略之一, 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 农业也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弱质产业。农业生产是脆弱的,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 生产的恢复是困难的。这是因为农作物的种植跟自然气候、技术条件等众多因素有关, 一旦错过某一时期就不能再进行受灾农作物种植。正是农业经济生产的不稳定性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之间的矛盾, 决定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分散农业巨灾风险。对于农业生产的政策扶持以及自然灾害救济补助等措施都是WTO成员国允许对农业采取的“绿箱”政策, 所以政府必须制定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制度并给予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措施政策扶持。
(二) 农村生产模式
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 我国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即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目前, 人均耕地只有1.4亩, 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按照每个家庭6个人估算, 发现这种生产模式是狭小的, 一方面地处城乡结合地区的农民家庭的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不高, 另一方面地处交通不便的山区的农民家庭总收入不高。根据Anderson (2003) , Hansson (2008) 等人的研究, 这种模式是不利于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工作的开展。他们认为经济体越小, 巨灾对其影响越严重。农户经营的范围小, 规模有限, 承受风险的能力低。在巨灾风险的冲击下, 就会更加厌恶风险从而选择“风险低、回报低”的生产经营模式, 进而导致农业生产缺乏创新动力。因为发生农业巨灾时, 城乡结合地区的农户可以通过进城务工等替代性收益手段弥补巨灾带来的农业损失, 再加上政府的一定补助从而弱化了农户参保农业巨灾保险的意愿, 而山区农户由于本身家庭收入偏低, 无力参与农业巨灾保险。此外, 由于农户以家庭为单位, 发生巨灾时挨家挨户地进行勘查、理赔等工作, 加大了农业巨灾保险的经营成本。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有9亿。农民作为一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对其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帮助和保护责任是主观的、非确定性的道义责任。政府基于社会责任, 保障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的目的使得政府必须参与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工作。
(三) 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手段
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手段有很多种, 常见的方式有:农业巨灾保险、发行巨灾债券、巨灾期权、再保险和巨灾基金等。下面以农业巨灾保险为例, 研究发现其具有正外部经济性、准公共物品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等属性, 这些特性使得保险市场对农业巨灾风险的分散作用是失灵的。
1. 正外部经济性。
从表面上看, 农户购买农业巨灾保险是为了发生灾害后获得财产损失的赔偿, 经营农业巨灾保险的保险机构可能从中获取一定利润。但真正获得利益的不只这两者, 还包括广大的农产品消费者。这些社会成员在未支付任何风险分担费用的情况下, 享受农产品价格低廉、国民经济稳定和物价平稳的益处[7]。因此, 农业巨灾保险的深层次功能是维护了整个社会的利益, 而农户作为投保人所获得的个人效用远小于农业巨灾保险带来的总效用。
在图1中曲线D衡量的是农户对农业巨灾保险的边际私人效益, MSB是农业巨灾保险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 MC是每一份农业巨灾保险的成本。根据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 农户的最大化效用是以P1的价格购买Q1份保单, 但是购买农业巨灾保险不仅仅为农户带来收益, 也给农产品消费者等带来效用, 那么购买农业巨灾保险的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购买农业巨灾保险的边际成本, 有效产出就为Q*。只在市场条件作用下, 农户不能获得农业巨灾保险带来的全部收益, 以P1价格购买超过Q1份保单是不划算的, 结果市场均衡投保数量是低于最优投保数量的。需要鼓励达到最有效率的承保水平, 就需要更低的投保价格P*, 这一点是市场作用无法调整到的, 所以政府应该对农业巨灾保险保费进行财政补贴。
2. 准公共物品性。
准公共物品是一种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物品, 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者是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农业巨灾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因为直接购买农业巨灾保险的农户在发生灾害损失之后可以获得相应的理赔, 而未购买保险的农户不能获得与投保农户一样的损失补偿, 所以消费农业巨灾保险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但是, 在农业巨灾保险消费过程中, 同一地区未购买农业巨灾保险的人可以免费享受到购买了保险的农户带来的好处。例如, 在发生一段时期的干旱之后, 保险公司为了减轻因干旱带来的赔偿对购买了农业巨灾保险的农户田地进行人工降雨。这样该地区未购买保险的农户因为降雨获得灾害程度下降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 消费农业巨灾保险又不具有排他性。
农业巨灾保险具有一定公共物品的属性, 使得增加一份农业巨灾保险所带来的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这份农业巨灾保险给所有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收益之和。在图2中, 社会农业巨灾保险的需求曲线D就是消费者的需求曲线D1、D2和D3的纵向加和得出。因此, 农业巨灾保险的有效产出为Q。一旦农户发现支付农业巨灾保险的价格P取决于自己显示的偏好, 他们就是隐瞒自己的真实偏好以图“搭便车”, 这样社会对农业巨灾保险的需求曲线D就不会显现出来, 难以达到效率最优。根据科斯的产权理论, 只有产权是明确的, 市场效率才会是有效。正是因为农业巨灾保险的非排他性带来的相关正外部经济, 在产权分配不清晰的情况下农业巨灾保险市场是失灵的, 从而为政府介入市场提供了依据。
3. 信息不对称性。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市场体系不会有效地运作, 由此产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在图3中, S高和D高是高风险的农户的农业巨灾保险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均衡价格为P高, 均衡投保数量为Q。S低和D低是低风险的农户的农业巨灾保险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均衡价格为P低, 均衡投保数量也为Q。由于信息不对称, 保险公司对农户的风险状况不了解, 根据预测风险高低农户的投保数量均为Q, 提供供给曲线为S的农业巨灾保险。在供给曲线为S时, 高风险的农户发现承担的价格P比自己愿意付出的价格P高低, 所以高风险农户的投保数量增加为Q高’, 需求曲线由D高右移至D高‘。而低风险的农户承担的价格P比自己愿意付出的价格P低高, 所以低风险农户的投保数量减少为Q低’, 需求曲线由D低左移至D低‘。当保险公司察觉市场上风险高的农户多于风险低的农户购买保险, 就提高保险的价格, 升至P’, 进而排挤出更多的风险低的农户。这样导致因为标的风险过高而无法得到有利的分散, 保险公司无利可图而不愿意进行承保, 农业巨灾保险市场失灵。
此外, 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引发道德风险进而使市场失灵。购买了农业巨灾保险的农户与其未购买保险时的行为就可能发生改变。购买了农业巨灾保险之后, 或许会因为有保险保障而疏于田间管理, 或者因为市场农产品价格下降而故意放任农作物的生长以期发生损失得到赔付。政府介入农业巨灾风险的分散机制的关键作用之一就是谨防通过保险市场分散农业巨灾风险而保险市场失灵的现象发生。
(四) 农业巨灾损失补偿金
农业巨灾的发生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在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 仅靠保险市场是难以有效地进行风险分散的。在例如美国这样资本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 巨灾债券、巨灾期权、巨灾期货等风险证券化工具被用来分散农业巨灾风险。而我国当前资本市场还不足以支持农业巨灾保险的融资需要, 如果贸然将农业巨灾风险与资本市场挂钩, 可能使二者都陷入困境。政府代表公共利益能够通过税收等强制性方式进行资源的分配, 在融资方面渠道更广、成本更低。因此, 政府参与农业巨灾风险分散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临时的流动资金, 防止在发生农业巨灾时, 保险公司因临时保险资本有限而导致偿付能力不足。
三、政府在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中的地位及作用
通过分析农业巨灾分析涉及客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得出政府介入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必要性。进而将农户、商业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社会组织等其他主体纳入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中, 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 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为辅助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图 (如图4所示) 。在政府主导下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体系是多层次、多主体、全方位的损失保障体系。图4所构建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中政府主要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 政府主导地位下促进农业巨灾风险分担主体的多元化
政府可以通过保费补贴、税收减免、强制政策等行政手段把农户、商业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以及社会组织等纳入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中, 使得过去的损失补偿以农户和政府拨款承担为主, 社会救助为辅的形式转变为多主体共同承担。
(二) 政府主导地位下促进农业巨灾风险保障方式的多维化
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把传统的灾后救济转变为灾前预防和灾前筹备, 只有防患于未然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其中, 巨灾风险基金是对农业巨灾损失的重要补偿来源之一, 筹集渠道的多途径形成了多维度的巨灾风险基金融资方式。基金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注资、商业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的专项准备金提取、社会组织的无偿救助资金以及通过基金管理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
(三) 政府主导地位下促进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法律体系的健全化
对于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中涉及的有关组织形式、会计核算制度以及经营方式等事项, 目前我国法律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 从而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缺乏法律指导。如果没有政府参与, 单一根据商业保险公司反映的情况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难免会让人觉得缺乏公允性, 制定的法律条文会被认作是一种对保险公司经营的保护。相比较于商业保险公司, 政府对法律部门的督促和建议显得更加具有效率, 并且所提议的法律完善意见更加具有公正力。只有以政府为主导, 在实践当中掌握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所遇到的困难和瓶颈, 才能够更好督促法律部门进行农业法律法规的健全和为农业巨灾风险管理行为提供法律支持。
四、结论
以政府为主导, 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为辅助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全方位的损失保障体系。制度之间是存在互补性的, 仅仅改革一种制度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进行其他相关制度的安排。对于农业巨灾风险制度的安排同样也是如此, 需要其他相关制度安排的匹配。此外,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随着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等市场的成熟化, 政府的干预会慢慢淡出。但是, 随着政府干预力度的减弱, 市场出现失灵促使政府再干预。因此, 政府参与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在动态上遵循着“干预—自由—干预”的否定之否过程。
摘要:政府希望通过向保险公司等风险管理机构购买服务将农业巨灾风险转嫁到市场上, 从而摆脱或减轻农业巨灾给自身带来的压力。文章利用经济学一般理论分析了政府与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涉及客体之间的关系, 认为政府这一主体在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是不可以缺失的。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为辅助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在政府主导地位下发挥促进风险分担主体的多元化、保障方式的多维化和相关法律体系的健全化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地位,政府作用,农业巨灾风险,市场失灵
参考文献
[1]Grace&Klein.The perfect storm:Hurricanes, insurance, and regulation[J],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view, 2009, 12 (1) :P81-124.
[2]孙蓉.保险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与市场[J].保险研究, 2008 (5) .
[3]庹国柱, 李军.农业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Anderson.Risk in rural development.Agricultural Systems2003 (75) .P161-197.
[5]Hansson, Danielson&Ekenberg.A framework for evaluation of flood management strategie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8 (86) :465-480.
[6]张长利.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7]黄英君, 史智才.农业巨灾保险机制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 201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