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实习(精选8篇)
分散实习 篇1
一、会计专业分散实习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一线工作人员。实践能力是高职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因此,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 加强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是各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校期间, 安排学生足够的实习时间, 以让学生积累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既是推进学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 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从“小社会”中走出来, 了解大社会、了解所学专业, 增强对今后所从事职业的认识和逐步增强社会活动能力, 顺利走向社会的重要举措。走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强化分散实习, 是我校会计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分散式实习是指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为主, 学校安排为辅的, 学生按实习要求完成实习任务, 并自我约束, 实习期间所发生的一切人身安全责任及其它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同时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 指导老师不到现场进行指导, 而以实习单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作为现场指导的一种实习方式。长期的分散实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 具有如下的优点:一是促进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实际的会计知识与技能。二是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会计职业的了解,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同时, 分散式实习对实习单位人才的引进也有相当的作用。因此, 近年来, 会计专业的高职学生实习均趋向于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完成。
二、分散实习情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分散实习这种方式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 以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宗旨,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财务工作者。因此, 加强对于分散实习情景下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的研究, 是一项有着实际意义的工作。经过对我校会计专业分散实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本人认为分散的实习, 使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至少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一)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实习情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问题。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开设的思政课程为主, 辅以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常规工作进行, 侧重于“本本教育”与“面对面教育”。尽管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辅导员老师会有意识地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 但是联系到实际中, 它毕竟与生活本身对思想的触动相比, 影响间接, 效果有限得多, 更不可能与职业岗位特色相结合。而分散实习情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 如何让学生能正确的对待现实工作中的人和事?如何在岗位实践中去践行大学里所要求和提倡的思想品德、政治修养及行为规范?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与工作的现实中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 而不是相反?如何实现学校与工作岗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为分散实习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二) 分散实习下, 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无法展开, 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分散实习使得学生处于分散的状态, 地域分散很广, 就是在同一地区, 也极不可能在同一公司或企业, 因为同一公司或企业能容纳的财会实习岗位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 即使是相关信息的传达都有相当的困难, 更何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校内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及传统的校内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和手段, 受制于时间、空间、环境的限制, 是难以作用于分散实习状态下的学生。但是, 思想政治教育是绝对不能放松的重要工作, 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因此, 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 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三) 能否对学生在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发现与解决, 及时展开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一个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思想深入人的一言一行, 学生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上的问题, 是我们开展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很好的机会, 但是, 分散实习情景下, 学生分散各地, 由于无法开展现场的指导,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就无法及时的掌握, 这种滞后性, 由于无法及时解决, 可能会造成隐患, 因此, 如何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克服因空间分散带来的信息与工作的滞后性, 开展适当的教育工作, 是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
(四) 分散实习状态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实习生活与在校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 必然会给学生形成各种心理上的冲击, 大部分学生能适应这种变化, 少量的学生会由于种种的原因, 如严格的上班制度、复杂的人际关系、相对枯燥的职业生活和同学的分离等等, 产生心理上的恐惧, 不能正常的开展实习, 不仅影响到这部分学生能否正常毕业, 更重要的是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造成心理的阴影。对这部分同学进行心理的引导, 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理应成为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一环。而目前, 各高校及实习单位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采取的辅导和教育措施还亟待探索。
三、困境的原因分析
出现这些困境的原因, 有共性的因素, 同时也有高职教育的特性因素。
(一) 共性因素:
1、环境的共性。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经济社会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种变化中, 所有的高校都面临着诸多问题, 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需要适应此种变化进行创新, 以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说教, 提高思政工作的效果;2、教育对象的共性。高职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如本科院校学生一样, 都面临着许多困扰, 如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利益出发审视问题, 容易产生不同的观念。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背景的学生对事物判断价值标准存在着差异性, 少数学生对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主导价值观产生了疑问。同时大量不健康信息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权利意识的增强, 但对权利又没有正确的认识, 由此产生很多错误的观念。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缺乏生活的磨难, 性格比较脆弱, 容易产生自我中心主义、较强功利意识和知行背离倾向等等。
(二) 特性因素:
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的录取分数线下限不确定, 使得学生入学层次差别较大,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又来自经济落后地区, 生活贫困和学习起点低, 极易让他们产生失落感, 性格内向, 行为容易反常。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 重技能轻人文, 也使学生在其素养的全面提高上有所局限。
总而言之, 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整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提出了挑战,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由于其培养目标和方式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在实行工学结合模式后,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四、加强实行校企联合、工学结合模式后的分散实习情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 提高对分散实习情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与研究。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始终把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坚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散实习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产生的新的实习模式, 这种新的模式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这首先要求学校的管理者从思想上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新的变化, 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总体目标, 增强加强分散实习情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开拓思维, 勇于创新。具体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 应该深刻把握分散实习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主动探索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方法。最终要形成学校与企业对分散实习情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的认识, 校企共同参与完成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 校外工作校内做。
分散实习是校外进行的教学。教学的对象没有没有变化, 变化的是环境。因此, 要在学生还在学校的时候, 主动应变,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体说, 应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1、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指导, 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义利观、理想信念教育。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阶段,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 引导他们辨析和冲破各种错误思潮的迷雾, 进而逐步树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进一步加强职业思想教育。
高职学生职业思想的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 只有在学生中强化职业思想教育, 才能为学生的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大学从来都是引领文化潮流、传播科学思想、开创文明新风的地方。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实际, 在校园的综合育人环境建设上动脑筋、下工夫, 通过各种形式, 使职业思想潜移默化的进入学生的头脑, 并自觉的把职业思想与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贯穿于整个大学的过程。
3、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会帮助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保持身心健康;同时能使学生保持广泛的情趣并善于心理调整, 学会放松身心。
4、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打造一直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善于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 因材施教, 在和谐的育人环境之下, 充分发挥教育工作的智慧, 因地、因时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加强分散实习制度建设, 解决学生具体问题。
1、加强工学结合模式的步伐, 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基地。
学生进行分散实习首先面对的实习基地选择问题, 这也是最困扰学生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有些家庭相对贫困, 因而选择实习地点, 相当困难。工学模式, 加快校企联合的步伐, 既可推动学校的教学, 同时也可为广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让他们有一个优良的实习环境。我校会计系通过几年的努力, 建立了近五十家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 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探索。几年来, 为学生提供了近千人次的实习岗位, 确保了分散实习的效果。
2、建立校企联合的实习管理制度, 请实习单位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实习单位的管理资源优势, 请他们帮助指导和管理实习生, 建立校企联合的实习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和利用实习单位的人力资源优势, 委托他们对实习生进行指导与管理, 特别是利用企业的党团及工会组织对实习生在业务上悉心指点、纪律上严格要求, 做人方面注意引导, 实现大学生实习的真正目的。联合企业, 建立实习生考评体系, 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标, 加强对实习生的全方面的考核与监控。
3、实行全程管理, 建立反映学生实习全程的文档体系。
加强对学生实习教育, 建立学生实习档案, 建立实习定期汇报制度, 建立实习后的实习总结评估制度, 整理收集好各种实习资料, 既推进学生扎实的完成实习课程, 同时, 及进地了解掌握学生实习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 及时解决, 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四) 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途径, 加强学校与学生的个别联系, 及时解决好学生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将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
我们要求会计专业的辅导员老师充分利用网络, 电话等手段, 加强与实习学生的日常沟通与交流, 经常性了解学生实习状况, 使学生在出现各种问题时有倾述的对象, 有寻求帮助的地方, 能极大的缓解学生在实习期内出现的各种情绪和问题。通过解决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在无形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让实习生切实感受到大学辅导员与他们时刻在一起。使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 应该是分散实习情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五) 加强校企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深度合作, 推进工学结合向更高层次发展。
学校与企业在社会功能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社会责任的担当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解决分散实习情景下的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该是两家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同时, 必然是校企深度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必修课题。为此, 分散实习情景下的高职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也有赖于校企之间的更深程度的了解与合作, 以及工学结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与融合。
培养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知识全面、技能熟练高职毕业生, 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分散实习这种方式下,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是一个值得花费精力去探索的课题, 期望同仁有更丰硕的成果借鉴与共享。
参考文献
[1]胡杰武.论财会专业本科生的分散式毕业实习, 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
[2]韩东亮.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分散实习 篇2
关键词:生产实习;分散式生产实习模式;实践教学改革
一、生产实习的重要性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须受到应用方法、开发性研究的基本训练,并且要初步了解生产实际,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准备,能初步将化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因此,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性人才是十分重要的[1]。生产实习是培养应用化学类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生产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重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实习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研究课题与方向等产生感性认识,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管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产实习,直接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各种相关的实践知识,学生可进一步了解社会和国情,调整就业心态,并具有初步的生产管理概念、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的概念,促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1],为今后走向社会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过去的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方向总共有三个班约九十多名学生,过去的生产实习主要是由三名实习老师负责组织这三个班的学生一起到外地的大型企业,如郑州铝厂、苹果铝厂的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为期四周的生产实习。实习模式采用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实习的形式,多年来采用的这种集中式生产实习模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大型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与仪器设备等良好的实习条件、规范的管理制度都是我们达到实习目的、完成实习任务的重要保证。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集中式生产实习模式不能适应宽口径专业教学、多元就业岗位需求
我校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是“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本要求加特色’的模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我们化学化工学院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的原则,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具有特色的多模式化学教学新体系,注重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宽的应用型人才。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方向的毕业生很受欢迎,就业主要集中在各分析检测中心,由于学生的就业岗位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与学习不同企业多个专业模块的内容。按过去的集中式生产实习模式,几个班在某个大型企业同时进行实习,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流程中原料、生产过程的中间产物及最终的产品进行检验,检测方法成熟,重复劳动较多,学生的实习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一,缺乏挑战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习过程中,这么多学生只能深入了解一个大型企业,而对其他感兴趣的企业与单位缺乏了解,不能满足宽口径专业教学和就业岗位需求的需要。
(二)实习经费紧张已成为生产实习的主要瓶颈
学校拨给学生的实习经费较少,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实习交通费和企业实习管理等费用的支出。因此,实习时间和实习质量难以保证[2]。
(三)能接收大批学生的生产实习单位落实难
学生到企业实习,一般很难给企业带来直接利益,反而会给他们带来管理和生产上的不便;许多国有企业改制、调整,内部的事务多,更无暇顾及学生的实习;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由于担心技术和管理方法泄露以及实习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不便而不愿接待;高校实习经费紧张,交给企业的实习费过低,对企业来说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单位为了自身发展和效益,必须把全部精力放在自身发展和创造效益等诸多现实问题上,已无暇顾及大学生实习的需要,缺乏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实习单位落实难的问题[2]。即使有单位愿意接收,由于必须考虑学生人身安全与企业生产安全等问题,大型企业能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践动手机会时也会有所保留,很难保证实习的质量。特别是一个专业方向的近百名学生集中到一个大型企业实习,这样的大型企业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如果恰好碰上金融危机导致大型企业生产不景气,自己的工人都没活儿可干,更不用说接纳大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了。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行生产实习并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是高等教育实践环节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践效果
从2007年开始,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分析方向实习队的几位指导老师经过总结分析以往生产实习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学院自身和新时期企业的特点,提出了新的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思路,认为可以采取“分散式生产实习”模式,在长沙本地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完善生产实习管理制度,以获取良好的实习效果。
(一)提出就近“分散式生产实习”模式,在学校附近、长沙市区联系并建立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的生产实习提供良好的平台
为了保证实习质量,我们将长沙市水质检测中心、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湖南矿冶研究院、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质检中心等多家实力雄厚的单位确立为固定的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单位一道制定了实习大纲(草案),使生产实习有章可依。同时,为让学生在化学成分分析、仪器分析、数据报表管理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实习训练,我们与单位协商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轮换岗位。
这里所指的“分散式生产实习”是将学生分成六至八人一组,把每组学生分配到各个单位中去。这种分散实习模式,受到学生和实习单位的普遍欢迎,符合学生的心愿,减轻了大型企业大规模接待许多学生实习的压力,而我们联系的实习单位也愿意以这种方式接待实习。该实习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由于学生实习分散,每个单位相对人数少,便于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工作[2]。同时,实习单位面广,各个单位的生产情况也不尽相同,学生实习内容非常丰富,便于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此外,由于学生人数少,可以方便学生一对一地跟着师傅学习实践经验。因为采取就近实习的新模式,学生可以早出晚归,仍然住在学校宿舍,每天乘坐公交车或实习单位的班车上下班,交通费比远赴外地大型企业实习大为减少,此外,部分实习基地的企业不收取实习管理费用,这样有效地解决了实习经费紧张的问题。但是对生产实习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时与生产实习单位沟通,才能有效地管理并指导分散在各个单位的实习学生。
(二)优化生产实习管理制度,密切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及时进行指导与调整,保证生产实习质量
生产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实习动员、过程管理及实习总结等几个方面。首先,在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讲清生产实习的意义,宣布纪律,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生产实习的认识,明确实习目的与要求,端正实习态度,为了保证学生实习期间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每个实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早晨一起出发,傍晚一起回校,不允许单独行动,以免发生意外。
其次,严格进行过程管理,要求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定期撰写每周总结。在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指导老师将问题收集后,根据学生专业课学习情况和现场生产状况将问题整理,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同时,鼓励学生向实习基地的师傅请教,或查阅相关资料,尽量找出相关解决办法。这样一来,学生调动起实习的主动性,并在与师傅的交往中深入了解企业状况,增强了社交能力。分组讨论问题,需要学生根据专业知识和实习单位具体情况,集思广益,得出结论,这又是良好的团队精神的锻炼机会[2]。
再次,实习老师根据组长提交的每周总结,及时与生产实习单位沟通,提出指导与调整措施,比如根据需要进行岗位轮换。因为生产实习有四周时间,如果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工作,难免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岗位轮换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际、国内的先进仪器、设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深入实习。
最后,根据生产实习评分标准,加强考核。学生实习完毕后递交生产实习日记、个人鉴定及实习总结报告,并由实习队老师和实习单位的师傅及负责人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评价。最后的实习成绩由平时表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情况以及实习总结报告三个部分组成。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每天都有很多的收获与体会,在生产实习日记里都有详细的记载,大家认为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①深入了解实习单位文化。在不同的实习环境中,通过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和人文文化,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知识和管理知识,从而为自己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②建立正确的就业心态。通过实习,学生知道找工作很难,要专业对口更难,所以要建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③通过实践,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痛苦。生产实际的需要能考验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及时调整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证明,“分散式生产实习”的新模式在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作用。
四、结语
通过改革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就近建立生产实习基地和优化生产实习管理制度,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检验,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采取“分散式生产实习”新模式丰富了学生实习内容,降低了实习费用,增加了学生动手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生产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致谢:感谢我的同事周明达教授、邓飞跃副教授、侯曼玲副教授对生产实习教学环节所作出的贡献,衷心感谢他们给我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邹建陵,匡云飞,冯泳兰,等.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159-162.
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的组织与利弊 篇3
一、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的现实要求
会计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面向服务的对象相对比较广泛。根据调查了解,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会计学专业采取分散实习的实习组织方式, 在注重实习过程监督与管理下, 其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这就决定了会计学专业非常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日常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中得以实现的。目前, 会计学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需要面对实习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而实习基地有限, 学校实习经费也相对有限。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同时应用人单位的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通过参加分散实习来完成实习任务, 这也同时提出了我们对会计学分散实习的深入思考。
二、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的组织
为确保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的质量, 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 并进行严格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 才能实现分散实习的预期目标。
(一) 分散实习的准备阶段
在分散实习的准备阶段, 需要根据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制定行之有效的实习指导方案, 包括进度计划、人员安排、过程管理以及成绩评定等。
在此阶段, 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负责分散实习的指导教师, 召开分散实习动员大会, 对学生宣讲专业分散实习的重要性、组织过程以及考核方式, 同时还要强调会计学专业实习中对于职业道德的遵守和职业纪律以及注意事项等。在进行实习分散实习动员的同时, 向学生发放实习任务书, 明确实习目的、内容、进度安排和实习报告以及成绩的构成等。实习动员大会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分散实习的认识, 按照要求顺利完成分散实习环节。
对于会计学本科专业而言, 分散实习的动员大会最好在第七学期临近期末时举行, 同时下发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申请表, 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实习单位的联系与选择, 以免耽误分散实习的有效实施, 又给了学校充分的时间, 考虑那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 提前协助他们落实好实习单位。
(二) 分散实习的实施阶段
分散实习的实施阶段实质上是从学生开始分散实习算起, 由于分散实习的特点是单个学生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实习单位, 因此应重点做好实习过程的质量控制, 这直接关系到实习的效果。
1. 汇总分散实习的实习单位落实情况
在会计学专业实习中, 通过限定期限的收回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申请表并进行汇总, 从总体上把握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情况。在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申请表中, 需要填写学生的自然情况, 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以及实习单位的详细信息, 并要求实习单位盖章确认, 同意接收学生进行实习。在校指导教师根据收回的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申请表进行汇总, 对于由于各种原因尚未确定实习单位的学生, 由院部统一安排到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
2. 保持与分散实习学生及所在实习单位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进行分散实习期间, 应保持与分散实习学生及所在实习单位的密切联系。作为日常的分散实习质量监控措施, 可以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日志, 如实反映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感想、解决问题等, 纪录出勤情况, 交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可使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同时为实习成绩的评定提供原始记录。在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实习联系表中提供的信息, 对于外地实习的学生, 可以采取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和所在实习单位保持联系, 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并作好记录工作。对于在学校所在地且距离学校较近的学生分散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应亲自现场走访, 得到学生实习情况的真实资料。为了更多地掌握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还应尽可能地走访外地分散实习的学生及所在实习单位。
(三) 分散实习的完成阶段
该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检查学生实习效果, 进行实习成绩评定, 并不断总结分散实习过程中的经验, 为今后的分散实习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1. 检查学生实习效果, 进行分散实习成绩评定
分散实习成绩主要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在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以及实习答辩成绩构成, 根据这三方面的特点和重要性, 可以将其比例定为分别占总成绩的30%、30%和40%。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可以从其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评语以及打分上加以反映;在校指导教师成绩评定时一般要考虑分散实习实施阶段的记录, 并着重审阅学生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 给出成绩。
对于实习效果的检查, 可以通过学生对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和答辩来实现, 以判断会计学专业学生对实习单位会计流程的了解, 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等的认识, 从而判断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辩可以分组进行, 最后由答辩组给出答辩成绩。
2. 善于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分散实习监管制度
学生实习结束后, 在校指导教师要对上述三项成绩进行总评, 检验学生的实习收获, 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 要撰写实习指导心得, 总结分散实习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成功和不足, 及时完善学生分散实习管理制度, 进行各评定指标的进一步量化, 配合修改学生分散实习指导方案, 为今后更好地指导学生分散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的利弊思考
分散实习有利有弊, 只有充分认识其利弊, 才能发挥分散实习的优势, 实现其应有目标。
(一) 分散实习的优势分析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分散实习具有传统集中实习无法替代的优势,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1. 学生自主选择, 适合会计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采取分散实习的组织形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未来的愿景自由选择实习单位。如就会计学专业而言, 学生对于分散实习单位选择的余地较大, 可以选择小规模企业、家族企业, 也可以选择上市公司;可以从事会计、财务、审计等不同岗位实习等, 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充分彰显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定考量。
2. 缩短了就业适应期, 有利于更好地就业
在进行分散实习前的动员时就强调, 实习单位的确定应与将来的就业一并考虑, 学生在选择毕业实习地点时就会考虑到这一点。分散实习期间就可以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情况, 并在实习的过程中, 锻炼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因而大大缩短了就业初期的不适应时段, 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减轻了学校和指定实习基地的压力
实行分散实习之后, 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个人关系解决实习单位问题, 学校仅需支付相应标准的实习经费, 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负担。相对地, 需要学校安排实习单位的学生人数在不断下降, 也减轻了指定实习基地的压力, 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配合完成对青年教师的双重素质训练,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 分散实习的劣势与不足
虽然分散实习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 但就像一对孪生兄妹一样, 其劣势与不足也显而易见。
1. 监管难度较大, 分散实习质量难以把握
要使各个分散实习的学生完全按照实习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实习, 收到较好的实习效果, 对过程进行监管的难度较大。就目前情况而言, 学校的抽查、询问、走访等质量控制措施并不能完全保证分散实习的质量, 因此需从质量控制人手, 进一步探索分散实习管理的长效机制, 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并使之有效运行。
2. 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从目前分散实习的指导教师情况来看, 很多在校指导教师身兼数职, 忙于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 对于实习过程的关注度不够, 因此影响了对实习效果的监管。同时, 实习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学生实习内容的多样性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尤其是对实际实习单位供、产、销等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有全面的了解, 才能胜任。因此, 应全面提升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
四、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的建议
针对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的特点, 应充分认识其优势与不足, 客观分析目前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面临的问题, 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分散实习的效果。
(一) 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各项分散实习控制程序, 为分散实习提供制度保障
详尽的规章制度和控制程序是保证分散实习正常而有效实施的关键。这些规章制度应涵盖学校、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各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 有序有效地实施, 完善的考评机制相结合, 并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途径, 加强学校与学生的联系, 及时解决好学生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将控制程序或制度有效落实到日常管理活动中。
(二) 逐步建设一个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和一批实习基地, 为分散实习提供资源保障。
要做到分散实习质量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有必要加强对分散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吸引更多的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到实习指导工作中来, 对实践工作加大投入, 同时加强对青年指导教师的培养, 形成一支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以此同时, 由于一部分学生仍需学校安排实习, 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使学生能够通过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获得良好的实习机会与实习环境。
综上所述, 分散实习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把握好这一环节, 对于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合格的财会人才以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都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新国.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的组织与利弊[J].石油教育, 2002, (5) .
[2]黄锡远.分散式实习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J].内江科技, 2006, (9) .
[3]胡杰武.论财会专业本科生的分散式毕业实习[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5) .
[4]牛丽文.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其组织方式设计论[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3, (1) .
物业管理专业分散型实习模式探讨 篇4
一分散型实习的特点
1. 分散型实习可让学生较早地接触社会, 有利于缩短其工作适应期和学生就业
分散型实习要求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学生在此过程中, 需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 甚至需要通过用人单位的考核才能获得实习机会。获得实习机会以后, 学生还必须认真负责、主动热情地完成工作, 积极表现, 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以后, 才有可能获得留用的机会。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对社会有了进一步认识, 也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
2. 分散型实习有利于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发挥
分散型实习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 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 如各类物业管理公司;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相关的实习单位, 如有英语特长的学生可选择到英语培训机构实习;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就业意向选择实习单位, 如毕业后准备自己办工厂的学生可选择自主创业, 对房产销售有兴趣的学生可选择到房地产公司实习。实践证明,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 可调动他们的实习热情和实习积极性。
3. 分散型实习灵活性较大, 较容易让企业接受
分散型实习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实习地点, 从而扩大实习单位的选择范围。同时, 学生可通过亲戚、朋友关系联系实习单位, 也较容易让实习单位接受。作为企业, 由于需要接受的学生人数较少, 指导工作量较小, 且便于管理, 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往往也较乐意接纳实习生。
4. 分散型实习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学生集中实习, 由于人数众多或企业对学生不放心, 往往不愿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 学生实际动手机会较少, 实际操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相反, 由于进入实习单位的学生人数较少, 大多数学生都能直接参与到工作中, 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分散型实习面临的问题
1. 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有些学生虽找到了实习单位, 但在实习单位所从事的工作却是一些非专业性的工作, 诸如打字、复印, 此类工作与物业管理专业技能要求关联性不大, 且技术含量较小, 因而无法达到加强专业技能的目的。
2. 指导和监管困难
由于学生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性质、不同规模的单位实习, 指导和监管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困难。学生无法像在学校上课时那样, 有问题当场提出来, 让老师及时进行解答指导。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监管也有赖于学生的自觉配合, 因而, 指导和监管的困难较大。
三完善分散型实习模式的建议
1. 建立学校和实习单位联合的管理模式
学校应和实习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应充分利用并挖掘实习单位的资源优势。如在安排学生实习时, 学校可邀请相关企业到学校举行宣讲会或洽谈会, 积极推荐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又如, 学校可聘用企业骨干, 委托他们帮助指导和管理实习生, 及时将学生在企业的情况反映到学校, 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企业的规章制度, 用心传授业务知识, 让学生真正了解实习的目的, 在实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2. 建立学生跟踪管理制度
分散型实习不应是“放羊式”的管理模式, 应建立学生跟踪管理制度, 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 并予以帮助,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比如, 由于各种原因, 在规定的时间里仍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他们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 对于这部分学生, 学校应当予以重视, 可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 帮助他们落实实习单位。
再有, 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及时给予其心理辅导。学生在外实习, 既应重视对其业务能力的培养, 也不能放松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学生到实习单位, 面临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 心理会出现一些困惑和迷茫。实习过程中, 常有学生反映实习单位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等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开解,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走出阴影, 让学生有一种被关怀的感觉, 从则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校、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同时, 顶岗实习一般时间较长, 学校应与实习单位沟通, 要求实习单位给予学生必要的劳动保障, 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另外, 应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生跟踪信息记录, 可聘请往届优秀毕业生担任学校实习单位代表, 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 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沟通。
3. 实习检查应制度化
目前, 对于分散型实习的检查,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采取派出专业教师对实习点进行巡查的方式, 一方面对实习学生进行检查、指导和慰问;另一方面, 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 表示感谢。事实证明, 这种检查对于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 可对实习单位作进一步考察, 了解实习生情况, 增进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相互信任;其次, 可体现出学校对实习生的关心, 鼓舞士气;再次, 还可深化校企合作。因此, 学校应将实习检查纳入制度化管理。
4. 保证实习教学经费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实习教学管理, 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学校应予以高度重视, 保证实习教学的经费, 保证专业指导老师到实习单位走访、巡查的检查方式能够顺利实施, 保证实习检查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同时, 也应安排一定的经费奖励优秀实习生, 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
四结束语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通过顶岗实习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实习质量的高低, 影响着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 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前途发展。抓好这一环节, 对于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摘要:顶岗实习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物业管理专业特点, 分散型实习的教学模式可行性强, 但就其实施和推广, 仍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分散型实习教学, 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影响重大。重视顶岗实习环节, 努力探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适合学生特点的工作措施, 确保顶岗实习取得成效, 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分散型实习,能力,培养,跟踪管理,制度化
参考文献
[1]覃事娅.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分散型毕业实习模式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0) :148~149[1]覃事娅.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分散型毕业实习模式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0) :148~149
[2]孙国祥、潘立新、方美娟.高职毕业实习管理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 2009 (7) :176~178[2]孙国祥、潘立新、方美娟.高职毕业实习管理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 2009 (7) :176~178
分散实习 篇5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实践环节[1]。各高职院校都明确规定在校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专业顶岗实习以学校指定企业的集中型顶岗实习和学校推荐与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的分散型顶岗实习为主, 集中型顶岗实习便于学校监督指导和企业的整体管理, 但学校联系一次性接收整班同一个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难度很大, 也不利于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对接;分散型顶岗实习主要是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 借助学校招聘会平台推荐或者自己联系的方式, 学生到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专业均采用后者这种形式。有关院校已经认识到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的重要性, 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但在具体的操作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分散型顶岗实习优势及存在问题
1.1 分散型顶岗实习的优势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用分散型顶岗实习形式, 主要是因为与集中型顶岗实习相比具有以下的一些优势决定的。首先, 这种实习形式使得企业接收学生更容易, 因学生分散实习, 同一家企业接收实习生人数的压力减小, 企业根据自身需要, 可以安排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其次, 学生在学校分散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内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便于学生发挥自身优势, 按照自身条件,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自主选择合适的实习企业, 学生实习目的明确, 提高工作积极性。再次, 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分散型顶岗实习鼓励学生自主落实实习单位, 学生通过参加企业面试、考试等过程, 让学生提前体验就业过程, 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需要, 去选择实习企业, 这个过程为学生就业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与企业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 抢占先机, 为毕业后的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部分企业因学生在实习单位表现良好, 将学生的顶岗实习直接认定为试用期, 等实习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转为正式员工。
1.2 分散型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2.1 企业方面
首先, 企业以营利为目标, 为了保证生产任务的正常进行, 大部分企业并未按照学生的顶岗实习需求提供实习岗位, 仅按照企业自身需求设定岗位, 由此不能保证学生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 分散型顶岗实习中因人数规模小, 多数企业仅与学生之间签署实习协议, 而未能与学校签署实习合作协议, 这样不利于学校对学生利益的保护。再次, 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没有针对性, 多数企业把实习生与社会招聘人员一同管理, 指派的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仅停留在生产操作表面步骤上, 学生只需要记步骤, 无法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上进行指导。
1.2.2 学校管理方面
学校缺乏高效的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首先, 顶岗实习的学生分散在多个不同企业, 不同的岗位上, 学校无法派驻专人教师对顶岗实习的每位学生进行全程管理与指导, 实习生在企业多数是由企业进行管理和指导。其次, 即使学校指定了实习的专业指导教师, 教师的指导也只能是定期打电话、qq、微信进行即时沟通, 但指导教师还要完成其他教学工作, 对学生在实习期间产生的问题和疑惑不能完全及时答复, 对学生的实习环境和工作情况不能保证直接监督和管理。再次, 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实习情况仅凭考勤、实习企业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几方面划分出学生成绩的优良中差等级, 这种评价方式主观性和随意性太强, 不能公平合理的体现出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最后, 学校指定的专业指导老师, 不一定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性格特点, 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各种问题, 仅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缺乏人性化管理, 尤其是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疏导。
1.2.3 学生个人方面
目前学校的顶岗实习学生全是90后, 学生的自主意识强、缺少耐性和责任心, 以自我为中心, 在分散型顶岗实习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1) 学生在实习期间纪律性不强, 没有认清自己既是学生又是岗位员工的双重身份,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 缺乏团队意识, 过多强调个人得失, 对待工作缺乏上进心和主动学习的心态。
(2) 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在半年左右, 一般都在最后一学期, 在实习期间还要完成毕业设计或者是毕业论文, 学生实习期间仅按照企业管理要求上班参加实习工作, 业余时间少有积极主动思考学以致用的问题, 学生的实习内容与完成的毕业设计或者论文相关性不高, 部分学生未能将实习收获与所学知识、技能结合起来完成毕业设计或者论文。
(3) 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日志填写不认真、不规范, 形式单一。因分散型实习的特点, 指导老师不能及时查阅学生实习日志填写情况, 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 不注重归纳总结, 学生对实习总结重视程度不高, 抄袭现象严重。
2 应对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顶岗实习因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心理素质等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针对上述提出的诸多问题, 为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更好的完成, 使顶岗实习工作真正有序并有效的进行。实现学生与企业在实际意义上的“零距离”接触, 这里提出以下的应对策略:
(1) 学校为实习生接收企业建立企业管理档案, 对学生反馈较好的实习企业, 主动建立长效合作关系, 在学校内为企业免费做宣传, 在下一届顶岗实习中推荐优秀学生到企业实习, 并在企业参加学校毕业生招聘会中, 优先考虑优秀实习企业到学校招聘毕业生。
(2) 学校为顶岗实习学生在下企业实习锻炼之前, 进行实习动员, 这项工作要课程化, 针对不同专业, 以系为单位, 在学生下企业前进行课程教育, 内容应包含劳动法、安全操作规范与常识、历届实习学生安全常识典型案例等, 保障学生从法律上、安全上、生活上都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3) 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选派实习班级的班主任老师为专业指导教师, 如果条件不成熟, 也可以选派给班级上过专业课程的老师为实习指导教师, 这样在指导顶岗实习期间, 教师更容易掌握学生的情况。学校对实习指导教师也要组织实习指导培训, 针对实习期间学生心理问题的引导、生活问题如何引导、遇到紧急情况, 指导教师如何快速应对等方面进行培训, 以此保障学生能顺利完成顶岗实习。
(4) 在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 学校制定相应的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协议, 在协议中明确双方承担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 合理合法的保障学生应有的权益, 避免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安全事件后彼此推诿的现象。
(5) 对顶岗实习的过程质量监控进行进行网络化管理, 目前虽然实习指导教师借助qq、微信等软件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和指导, 但这些软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不利于信息的保存和整理归纳, 建议指导教师和学生借助企业周报管理系统、今目标管理系统等目前运用较成熟的公共管理平台及大学城云空间, 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可以将实习日志、工作小结等检测信息电子化, 对学生的实习日志、工作图片等信息可以及时查阅、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及时提供指导意见和参考资料, 同时在这样的管理平台中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答疑和资源共享, 共同进步。因系统自动记录时间和活动轨迹, 这样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状态、思想状况、出勤情况等都有详细记录。系统中有学生的顶岗实习日志、周记、总结, 这些记录信息中有相关企业指导教师的审阅意见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审阅意见。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哪些同学认真填写实习日志, 也可以实现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记录, 及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帮助及监督查阅工作情况记录进行管理, 公共管理平台属于免费软件, 免除了软件开发成本和购买成本, 方便实用。
(6) 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 进行相关性考核, 这样更好的保证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 此外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评定应结合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实习同事三方评价。评价标准应包含考勤、工作态度、环境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过程性文档完成情况、实习总结等多方面分值化进行评价, 三方打分, 再按照比例折算形成最终的顶岗实习成绩。尽可能的客观公正的评定。
3 结语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3]。通过分散型顶岗实习锻炼, 学生既能与工作岗位的要求紧密对接, 又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并且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顶岗实习是学校与企业, 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每个高职学生毕业前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实践任务。综上所述, 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改革和完善管理对策, 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 同时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提升的关键教学环节。在分析高职学生分散型顶岗实习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学校为依托平台, 以公共管理软件为实习过程质量监控工具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分散型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淑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精细化管理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4 (85) :119-122.
[2]韩旭, 宫相荣.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J].职教通讯, 2014 (11) :29-31.
分散实习 篇6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教育方式, 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 顶岗实习分为集中型顶岗实习和分散型顶岗实习, 技能性较强的专业一般采用集中顶岗实习的方式, 而像营销专业、中文专业以及商务英语专业等大都采用分散顶岗实习的方式。分散型顶岗实习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及技能特点, 通过校企合作, 自主选择等方式到相应的实习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方式贯彻的好, 就能够使学生在契合度高的岗位上得到良好的岗前培训, 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但是一旦贯彻不好就容易造成学生与顶岗岗位契合度差, 岗位更换频繁, 工作缺乏连续性等问题。
因此,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分散型顶岗实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也使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 实效性原则
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充分体现实效性原则。因此, 在建立顶岗实习考核体系时, 考核数据的指标不宜定的过大, 但是数据指标要求要具备鲜明的代表性, 既便于操作又能够体现出测算价值。另外, 所制定的指标所采用的信息要便于采集, 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
(二) 系统性原则
顶岗实习系统的考核体系不仅仅建立在对顶岗实习结果的考核上, 还应该具备系统性, 包括顶岗实习筹划、顶岗实习实施和顶岗实习总结等全过程。由于顶岗实习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学生不仅地理位置分散, 连顶岗实习内容、岗位要求都很分散, 管理难度较大。因此, 想要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就必须对顶岗实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在进行考核评价时要将考核结果充分的与考核过程相结合, 充分体现评价考核体系的过程性与终结性。在进行考核评价时也要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分散型顶岗实习的质量, 使整个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切实找到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为提升顶岗实习效率提供改善方向。
(三) 导向性原则
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方面的考核和评价, 有助于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和具体化, 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因此, 考核评价体系必须具有鲜明的培养目标和评价计划, 需要配备专门的专业负责人与校内考核指导老师对接, 积极调整分散型顶岗实习的管理措施, 不断创新和改革顶岗实习管理手段、内容和方法。顶岗考核评价体系的引导性要具备明确的考核目标, 并朝着目标作出努力, 就拿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 营销专业在对应的岗位中种类较多, 总体目标和分散目标都要有,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切实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效果。
(四) 多元性原则
学生分散顶岗实习时, 其考核评价结果需要从多角度开展, 既要有学校完善的考核方法, 又要有对接企业的考评办法, 两者要具备不同的侧重点并相互结合, 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校分散型顶岗实习的效率, 促使顶岗实习在专业与岗位的契合度。比如, 对于营销专业的顶岗实习而言, 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日志和实习报告、实习答辩等方面进行考核, 而企业则需要用真实的工作考核办法对岗位上的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包括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二、高职营销专业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的现状分析
目前,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集中型顶岗实习与分散型顶岗实习在专业上区分并不明显, 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计划性和专业性。另外, 在调查中发现, 不管是分散型实习还是集中型实习, 其考核评价体系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都十分死板, 灵活性差, 因此, 到对顶岗实习进行评价时, 尤其是分散型顶岗实习进行评价时容易出现以下结果, 导致考核评价体系流于形式。
(一) 指标制定模糊, 企业评价随意性强
在调查中发现, 许多学校并没有针对分散型顶岗实习的学生制定出明确的评价指标, 因此, 实习单位和企业的指导老师只能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做出评价, 这种评价带有明显的主观意向, 影响了考核评价的导向性和客观性。在已经具备考核指标的学校进行调查发现, 考核指标虽然已经制定, 但是却存在着指标不全面, 不系统的问题, 尤其是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 针对性大大降低, 仅靠销售数据评价学生实践效果, 对考核评价的引导性产生了较差影响。另外, 还有一些企业给学生配备的指导老师技术水平不同, 工作内容也有差异, 在没有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指标的情况下, 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只能根据企业指导员自身来评估, 大大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 监管不到位, 评价片面性强
由于分散型顶岗实习具有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岗位的分散性, 甚至同一个专业的学生都会分布在一个城市的多个企业或多个城市的几十个企业当中。作为校内指导老师, 只能对分散的学生进行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 对不同实习内容和实习岗位的学生也很难产生时效性强的引导, 因此, 老师很难清晰掌握学生在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进展情况, 只能根据最简单的标准考核实习情况, 或者通过学生书写的实习日志, 实习总结以及企业递交的实习评价进行考核。因此, 目前的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结果上容易出现片面性, 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三) 把关不严, 实习报告形式性强
实习报告是反映学生实习效果, 总结实践经验的重要依据, 也是对顶岗实习成绩进行评定的重要考虑因素, 但是大部分学校存在对学生实习报告考核不严格的现象。一般情况下, 只要学生在鉴定表上填上实习单位评语和单位印章, 学校就会通过。在调查中发现, 许多营销专业的学生的实习报告都做得十分精美, 但是问及其实习收获时却总结不出来, 主要是由于学校实习考核评价与实际岗位评价脱钩造成的。实习报告的要求过于苛刻, 难以满足多种实习岗位的报告需求, 因此, 学生只能自己在企业埋头做业绩, 在学校埋头憋报告。这种把关不严, 报告形式性强的现状, 需要从顶岗实习筹划时就做出考虑, 进一步将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融入到每一次实习过程中, 为提升顶岗实习效率做出贡献。
三、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考核体系的构建
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实习过程上的, 因此, 需要对顶岗实习的岗位任务、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养、实习报告和实习答辩等进行全面计划, 使考核体系既能够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又能够具备全面性。需要着重考虑以下这几个方面, 并根据本校的实际给予不同的考核权重。
(一) 岗位任务
在确定学生的岗位任务时需要考虑顶岗岗位与学习专业基本对口, 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一般的分散型顶岗实习指标中具有顶岗实习契合度与岗位层次两个方面。其中, 契合度指的是学生顶岗实习时实习内容与专业的关联程度。而岗位层次则指的是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岗位位于企业的哪一个层次。这两个标准是岗位任务的重要内容, 从这两个角度进行考核既能够鼓励学生在实习中谋求岗位提升, 又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延伸专业与岗位的关联性, 提高学生的实践适应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设置这两个指标能够在客观上起到鼓励学生到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较完善的企业进行实习, 进一步达到考核指标中的岗位任务指标。
(二)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核心目的, 提高职业竞争力, 增强就业能力是顶岗实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 不同的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在职业技能上具有较大差距, 不同岗位又会对职业技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 在对职业技能考核指标进行设定时需要从岗位胜任程度和工作质量等进行。尤其是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 其专业技能性不像机械类、建筑类专业这么鲜明, 因此在进行岗位胜任指标, 工作质量指标进行设定时要充分考虑, 根据其营销内容, 进行有机分类, 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评价的合理性。
(三) 实习报告
在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分散型顶岗实习的实习报告是以顶岗实习手册的形式出现的, 有详细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日志要求。许多学校将顶岗实习手册作为考核实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但是这一标准却存在着很大的浮动性和主观性。因此, 需要学校进一步将顶岗实习手册进行完善, 充实填写内容, 鼓励丰富的填写方式, 与企业联合建立监督性, 制约性强的填写模式, 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实习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 使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收获真正体现在实习日志当中。对学校而言, 多样化的实习报告形式也是提升学校顶岗实习管理水平, 掌握学生反馈意见的有效方式, 可以推而广之, 为实习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四) 职业素养
在当前社会经济下, 职业素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招收员工的重要标准, 因此, 要将职业素养标准纳入考核体系当中, 并增强这一标准的评价依据。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 不仅要考核他们的职业技能, 还要进一步考核期职业素养, 使学生能够在实习阶段就对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切身体会。这样才能使考核体系趋于完善, 考核效率也能够得到提升。
(五) 毕业顶岗实习答辩
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项相对熟悉的考核内容, 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却相对陌生。目前, 对于高职生是否有必要设置实习答辩, 以何种方式进行实习答辩, 在各个学校认识和做法都有所不同, 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意见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本人对于毕业顶岗实习答辩却有自己的看法, 虽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以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侧重点的, 没必要进行学术性答辩, 但是对于分散型顶岗实习的专业而言, 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答辩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需要将其列为考核体系之一。通过毕业顶岗实习答辩能够督促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进行实习答辩准备时, 又能够使学生自觉完善总结能力。从分散型顶岗实习的特点来看, 学校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全面监控每一个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 而通过毕业顶岗实习答辩则是对不同学生实习过程的有效了解。使学校能够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 针对性强, 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 顶岗实习考核体系的完善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各方加强有效沟通。因此, 构建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体系, 尤其是像营销专业这种操作性强的专业, 更应该全面构件共赢的机制, 合理规划实施顶岗实习, 完善分散型实习考核体系, 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摘要:构建一套完整、系统的顶岗实习考核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率, 实现就业目标的重要手段, 对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考核体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或者有的院校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顶岗实习考核体系这一现状进行分析, 阐述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体系的构建原则, 并对考核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
参考文献
[1]吴远.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 2014 (09) .
[2]岳贤田.基于胜任力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素质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04) .
[3]王莉.提高顶岗实习效果的策略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1) .
分散实习 篇7
一、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综合我校和其他高校毕业实习情况,在以往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中,存在以下问题[2,3]:首先,实习单位难于安排。一方面,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多,导致毕业生人数骤增,原有的实习单位难以在短时间内接纳如此多的学生。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日益看重效益,而将实习的学生视为负担,不愿接受学生前来实习。即使有些单位愿意接收毕业实习生,只是因为某些学生已签约该单位,毕业实习有利于尽早培养该批学生工作能力,或是该单位存在用人需求,以此吸引就业。其次,实习时间短,学生难以花时间充分参与生产实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完成为期四周的毕业实习,然而传统的毕业实习过程只能持续不到两周时间。总结其原因,第一,因为企业担心出现安全事故,不同意学生下车间跟班实习;第二,有些学生尚未找到工作单位,需要应聘或者参加研究生复试等导致毕业实习无法正常开展。同时,过多的毕业生也使实习单位难于安排,而只能尽量缩短毕业实习时间。以上原因导致毕业实习效果欠佳,学生的工程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培养。
二、校企协同分散实习模式的构建
基于传统毕业实习模式的局限性,自2009级毕业生起,我们对材料成型及毕业实习进行了改革,采用校企协同分散实习的模式,确保毕业实习满足既定时间,学生可亲自动手参与实践过程,培养其工程能力。
(一)校企协同分散实习模式的思路
不同于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校企协同分散实习由学校和多家企业联系,并将每班同学分散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至一家企业,并由企业分派实习领队,负责指导学生的现场实习操作和解答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疑问,在四周的实习期内确保每名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充分掌握生产流程。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对口实习单位完成就业。同传统实习模式相比,校企协同分散实习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将学生分散至多家企业,减少企业方压力,确保每位同学能亲自参与实践过程。第二,在每个小组由企业分派实习领队,可帮助每一位学生理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与注意事项。第三,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既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为工厂提供了优秀人才。
(二)校企协同分散实习模式的实施
校企协同分散实习模式由校方、企业方共同合作,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达成既定培养目的。为保证达到良好效果,我们主要在分散实习模式实施预备、分散实习过程管理以及分散实习反馈和后续改进等三个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 分散实习模式实施预备。
为了保证学生在分散式毕业实习过程中能得到实际锻炼,学生在分散实习前必须掌握相关知识以及基础能力。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培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和校外实训基地研修学习,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除此以外,引进和聘用了10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担任实训教学,从而建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教学科研水平高的优秀教学团队。双师队伍的培养是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以及分散式毕业实习良好效果取得的基础保证。
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与多个企业有深度合作,拥有多个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目前主要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包括湖北全力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铸造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车身厂、武汉延陵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骏腾发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河北北方铸业有限公司、河北志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株洲九方装备有限公司等。这些实践教学基地能完全满足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并为分散式毕业实习提供了众多的实习基地,并解决了企业无法一次性接纳过多实习生的困境。
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方面,改革并修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重点建设设计类和实践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将《铸造工艺及装备设计》、《铸造造型材料》、《焊接结构生产》等铸造和焊接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成理实一体化课程集群。以《铸造工艺及装备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例,该课程将完全面向企业现场工艺设计,教学过程中,摒弃原来的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学生接触实践环节机会少,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缺少对工程能力的训练。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毕业实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分散式实习过程中能够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设计任务,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共同发展的目的,也对该分散式实习模式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分散实习过程管理。
为切实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我们也对毕业实习全过程进行了有效管理。在实习动员工作、强化实习过程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台一套相对完整、操作性很强的实习规程。同时在此模式下,规定了校方、企业和学生的相关责任。校方的责任如下:(1)做好实习动员工作,令学生理解实习的重要性,调动其积极性。(2)分派带队教师,完成实习过程中的巡视指导任务。(3)实习完成后验收实习报告(4)安排优秀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指导就业;企业方的责任如下:(1)安排食宿,对学生进行实习安全培训,分发实习相关安全防护用具;(2)分派学生的实习领队,在实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工作;(3)负责评价学生的实习工作,批改实习报告;(4)为优秀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施双向选择。学生的责任如下:(1)在实习领队的指导下,认真完成实习过程并撰写实习报告。(2)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者,可与企业联系实行对口就业。(3)分散实习反馈和后续改进。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需要取得实习单位的鉴定表并由实习单位带队工程师给出成绩,同时要对实习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写出心得体会,答辩前上交学院。总结应围绕具体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其中,对所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课所学内容进行回炉再学习,加深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还应了解工厂的管理模式、懂得产品如何适应市场等,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真正的融入到面对企业的应用中。
三、校企协同分散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及效果
至今为止,本模式已用于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09级至12级近四届学生的毕业实习,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经企业反映,同传统实习模式相比,本模式使学生能更加熟悉地掌握生产工艺细节,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旅游”,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工程能力。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关系,企业由单一的用人单位角色转变为工程人才培养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使用者,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针对性。自本项目实施以来,共有在近四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除一部分学生直接在毕业实习单位就业以外,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工作在其他大中型企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的毕业生基本功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很快地融入到团队中去。
除此以外,经过本项目的实施,本专业也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60%的专职教师具有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双师”教师团队的建立无疑对分散式毕业实习的进一步推进和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毕业实习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们针对传统毕业实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基于校企协同分散式毕业实习的模式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其成为具有在生产一线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总结了分散式毕业实习模式的改革内容和实施效果,为今后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思路。
摘要: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校企协同的分散式毕业实习的改革思路,介绍了分散式毕业实习的实施方式,并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四届学生当中加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目的实施深化了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毕业实习,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5).
[2]刘琪,张光胜,冒国兵.关于强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
分散实习 篇8
毕业实习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的一门主要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综合我校和其他高校毕业实习情况来看,传统的毕业实习中存在着难以联系稳定的实习单位;实习模式单一,学生难以得到一对一指导;难以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实习效果欠佳;学生的工程能力难于得到真正的培养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毕业实习中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困扰一线专业教师多年的大难题。本文结合我校2009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铸造方向本科生开始实施的分散式毕业实习,通过对校企协同分散式毕业实习模式近4年的探索,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分散式毕业实习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自2009级铸造方向毕业生开始,其毕业实习模式由传统的集中制实习改成分散实习模式。学校和多家铸造企业联系后,将全班同学分散成若干小组,一个小组对应分配至一家企业,并由企业指定专人负责指导学生的现场实习操作和解答学生再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疑问,在四周的实习期内确保每名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充分掌握生产流程。表1为我校自2009级以来的多届毕业生分散式毕业实习安排情况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分散式毕业实习的实施需要每年至少4个企业以上,从4届的毕业实习情况来看,分散式实习的实施以1~2个骨干合作企业为主体,每年增加新的企业支持。
二、分散式毕业实习的过程控制
从分散式毕业实习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实习企业可以通过多年的建设逐步稳定成为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从而保证实习企业的数量。但是对于学生来讲,获得良好的实践锻炼需要全过程控制,包括学校和企业方面的多重组织管理和互相配合实施。笔者认为,对于分散毕业实习的过程控制,有以下措施可以实施。
1. 建立完善健全的分散实习规章制度。
学生开始实习前,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包括实习大纲、实习考核方式、实习安全规定、指导人员确定、实习内容的审核等涉及到实习的全方面规章制度。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在实习过程中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实习的正常进行。
2. 分散实习过程中的科学管理与控制。
分散毕业实习的时间是4周,为了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必须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制定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应尽量具体、详尽。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应该实时把控实习过程,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加强实习过程的监督、检查和相关实习信息收集。(1)实习指导老师的不定期巡视。学生到达企业后,实习指导老师应和企业指导人员及时联系沟通,根据企业反馈回来的学生状态,到各个实习企业开展不定期的巡视,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信息,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2)实习指导老师的日常联系和检查。当前,有着QQ、微信、电话、短信等多种实时联系工具。在学生实习期间,可以通过电话随机抽查来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通过建立QQ群和微信群,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开展在线实时交流,督促学生做好实习记录,填写实习日志。(3)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管理。实习前,给每个实习小组制定一名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该组的学生在企业期间的相关实习事宜,并对同组实习同学起到监督作用。整个实习期间,小组长需对同组的同学的实习状态进行比较详尽的记录,实习结束后,由小组长收齐其所在小组的实习日志和实习记录并提交,小组长的实习状态记录将作为学生实习成绩的一项依据。(4)加强和企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学生在企业实习,企业将会掌握学生的第一手实习状态信息。及时地加强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实习的过程控制。同时,可以和企业开展一些学术交流等活动,增强与企业的关系,为后续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地奠定基础。
三、分散式毕业实习的成绩评定
分散毕业实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由于老师不能像集中实习那样全程跟随学生,所以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需要科学合理,尽可能地涵括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根据我校铸造专业方向近4年的分散毕业实习经验来看,学生的分散实习成绩课由实习日志、实习过程记录、实习答辩、企业评价四部分组成是较为合理的。实习成绩评定具体如下:
1. 实习日志。
实习日志占实习总成绩的30%。实习日志主要包括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对于企业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记录,实习日志最后应附上一篇实习总结,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在实习企业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办法、新的行业做法等进行了解和总结,并在现场互动的情况下,在调查的基础上提交小结。
2. 实习过程记录。
实习过程记录占实习总成绩的10%。这部分数据由小组长提供,主要记录小组成员在实习过程中的出勤率、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过程状态数据。
3. 实习答辩。
实习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由实习综合介绍、实习问题回答两部分组成。其中实习介绍占40%,实习问题回答占60%。
4. 企业评价。
企业评价占实习总成绩的40%。该部分成绩主要以实习接收单位给予的评价和反馈为依据,根据实习的规定和指导老师的要求,由企业对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并给出具体的分值。
四、结束语
毕业实习是大学本科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毕业实习过程中的实践锻炼,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互相结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的分散式毕业实习过程控制和成绩评定,是对分散性实习的一种探索,采用分散性毕业实习必然可以作为教学环节必要补充,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近年来湖北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于校企协同的分散式毕业实习的改革思路和实施方式,并重点对分散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监控措施及分散实习的成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