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染料

2024-08-25

分散染料(精选11篇)

分散染料 篇1

0 引言

分散染料是一种疏水性强、水溶性小的非离子型染料, 主要用于涤纶和涤棉织物的印染加工。为使分散染料均匀地分散于染色介质中, 其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常需借助多种助剂。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大量染料滞留在染色设备内壁、纤维表面和染色废水中, 导致染色废水的色度、COD、BOD和碱度偏高, 增加了染色废水的处理难度[1,2,3]。

20世纪50年代, 微胶囊技术迅速兴起和发展, 并在许多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也为纺织品的染色、印花、化学后整理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微胶囊化染料, 不仅可以制造出色彩斑斓的纺织品, 解决染色上令人头痛的泳移现象;更为重要的是, 利用分散染料微胶囊缓释性能, 无需添加助剂, 利用常规染色工艺, 即可以实现无污染染色[4]。

分散染料微胶囊因具有独特的性能, 对合成纤维染色优点主要为[5]:使用常规染色设备即可进行染色;染色时无需添加助剂;洗涤、染色产生的废水简单处理后可回用, 实现了水的的循环使用, 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从源头控制污染的产生, 大大降低治污的难度和成本。分散染料微胶囊无助剂免水洗染色技术的应用, 可大大减少染料使用量和用水量, 彻底解决困扰印染行业的污水治理问题, 为实现染整行业清洁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 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

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的核心技术是染料微胶囊的制备工艺[6], 其制备工艺如图1所示。

分散染料微胶囊的制备是在染料颗粒外, 包裹一层高分子材料外壳, 形成微米级的球形或不规则的染料微胶囊。采用原位聚合法, 以醚化蜜胺树脂预聚体作为壁材原料, 用特制的功能性高分子分散剂将分散染料分散于水相, 在外力作用下使之形成小粒子, 在适当p H值条件下, 逐步滴加醚化蜜胺预聚物, 预聚物分子向染料粒子表面富集、活化并以较快的速度缩合聚合, 形成壳层。由醚化蜜胺树脂胶囊壁形成网状结构的大分子是热固性高分子材料, 从而使得囊壁具有不溶和不熔的特性, 成为芯材与水溶液之间的缓释半透膜。分散染料微胶囊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和机械强度, 并具隔离和缓释性能。

2 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原理

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过程中, 由于微胶囊囊壁的存在, 其染料溶解过程为:水分子进入微胶囊内, 溶解部分染料形成饱和溶液, 由于胶囊壁材对染料亲和性很弱, 具有半透膜特性, 微胶囊内外染料浓度梯度的存在, 促使水分子带着部分已溶解的染料分子透过囊壁向外释放, 同时水进一步渗透进胶囊, 直至平衡;释放出来的染料迅速向染浴中的纤维表面吸附, 并向纤维内部扩散完成染色;染浴中的染料溶解平衡被打破, 所以溶解、上染不断进行。“溶解→扩散→吸附→上染”这一过程连续进行直至获得所需的色深。由于分散染料的溶解度很小, 染浴中染料浓度极低, 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匀染性。同时微胶囊化使分散染料被囊壁严密包裹, 在染色介质水中孤立存在, 当与织物接触时由于微胶囊的隔离作用而不会污染织物或形成斑点[7,8,9,10]。

经微胶囊化分散染料染色的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水洗性能, 究其原因主要是采用该技术染色涤纶纤维表面沾色很少, 使后续的水洗过程变得不重要。染色后, 在染色条件下用水处理, 还可以促使涤纶纤维表面的吸附染料完全进入纤维, 同样可以达到提高色牢度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标准化学位远高于其在纤维中的标准化学位。

常规染料染色的织物, 由于助剂的存在, 使得染料增溶, 造成纤维表面浮色现象严重, 严重降低产品质量, 因此染色后必须经过彻底水洗和还原清洗才能洗去织物上的浮色, 造成资源浪费, 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利用分散染料微胶囊/活性染料一浴法对涤棉混纺进行染色, 无需使用分散剂和匀染剂等助剂, 就可以达到匀染的目的, 且可以获得较高的色牢度。同时, 由于染色过程中没有使用助剂, 消除了对染料的增溶作用, 染色后纤维表面的浮色大幅度减少, 可省去涤纶织物的烧碱/保险粉还原清洗工序, 避免了还原清洗对活性染料的破坏, 并且降低了耗能、节省了水资源、缩短染色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及生产效率。

3 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的影响因素

3.1 微胶囊大小的影响

分散染料微胶囊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胶囊内染料的缓释速率。在颗粒大小适度的情况下, 分散染料微胶囊的释放速度与常规染料添加扩散剂时的释放速率相似, 但颗粒较粗的分散染料微胶囊的缓释速率比颗粒较细的微胶囊分散染料慢。因此要保证在染色过程中有较好的缓释速率, 要选用颗粒大小适度的微胶囊分散染料。

3.2 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过程中, 改变染浴温度, 染色后织物的染色深度, 即K/S值会发生变化。随着温度的提高, 分散染料微胶囊对染料的释放速率增加, 温度越高, 释放速率越大, 到达染色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可以大大降低染色所需时间。此外染色时间越长, 微胶囊内的分散染料可以充分地释放到染浴中, 有助于织物获得较深的色泽。

4 分散染料微胶囊化对分散染料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染色动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扩散系数、半染时间等。

染料在纤维内部的扩散, 与染料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染料与纤维间的作用力等因素有关, 分散染料的微胶囊化只是在染料分子外面包覆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的外壳, 并未改变染料的分子结构, 故而对染料的化学性能及其与纤维之间的作用没有影响。在微胶囊染色过程中, 分散染料从胶囊中释放出来之后, 完全自由, 胶囊并不会影响染料从染浴向纤维的扩散, 且对染料在纤维内部的扩散亦没有影响, 故分散染料的微胶囊化对染料的扩散系数没有影响。

由于微胶囊化, 在染色过程中, 染料分子需要先从胶囊内缓释出来, 与传统分散染料染色相比, 其染色的半染时间增加, 而且, 囊壁的厚度也直接影响到半染时间。囊壁越厚, 染料分子从微胶囊中扩散出来越困难, 使得半染时间变长。同时由于微胶囊的存在, 使得染料不能完全释放出来上染到织物上, 从而降低了平衡上染量。

4.2 对染色热力学的影响

染色热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吸附等温线、染色亲和力、染色热和染色熵。

微胶囊化的分散染料并未改变分散染料在染液中及在纤维上的分散机理, 故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过程中其吸附等温线仍与常规分散染料相同, 符合能斯特型吸附等温线。

常规的分散染料, 由于在染色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各种助剂, 大量的染料在胶束中以浮色的形式沉积到织物表面, 并未进入纤维内部, 而没有真正上染, 使得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在表现上较小。微胶囊化的分散染料在染色过程中, 由于不存在助剂, 消除了其对染料的增溶作用, 使得残留在染液中的染料量以及沉积在纤维表面的染料量大大减少, 分散染料更多以单分子状态的染料进入纤维内部, 因此, 与常规分散染料相比表现出对纤维较大的亲和力。

常规的分散染料染色, 由于助剂存在, 染料与助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放出的热量较微胶囊化的分散染料在水中溶解并穿过囊壁放出的热量要大, 故染色时染色热的绝对值变大。同时, 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时, 微胶囊中为释放出的染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有序度, 上染纤维后, 有序度增加相对较小, 故染色熵减小较少, 表现出较常规分散染料染色更小的染色熵绝对值。

5 结语

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作为新兴的染色技术, 正逐渐向人们展现出其优势所在。其染色过程无需助剂, 染色完成后不需要水洗工序, 且可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在节水、节能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同时由于未添加助剂, 染色后残液的色度以及COD和BOD值都低于常规的分散染料, 达到了GB 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可直接排放, 减少了废水处理环节,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未来染整行业清洁生产的发展方向。

摘要:分散染料微胶囊以高分子树脂为壁材, 分散染料为芯材, 颗粒均匀、结构坚固, 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与耐热稳定性, 并具隔离和缓释性能。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技术采用常规染色设备, 不需要染色助剂, 染色后不需要水洗, 节水、节能和节约助剂, 实现无污染染色, 是一种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新技术, 适用于合成纤维的机织、针织物和纱线的染色。

关键词: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

参考文献

[1]钟毅等.分散染料微胶囊的无助剂清洁染色技术[J].纺织导报, 2007, (1) :87-89.

[2]纪俊玲, 陈水林, 汪信.微胶囊分散染料的制备及其在锦纶染色浴中缓释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 2006, 35 (5) :22-26.

[3]冯继红, 陈水林.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4, 32 (4) :45-46.

[4]罗艳, 陈水林.分散染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的关系[J].印染助剂, 2002, 19 (5) :7-10.

[5]纪俊玲, 李海乐, 陈水林.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J].印染, 2008, (8) :27-29.

[6]罗艳.缓释型微胶囊的研制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D].上海, 东华大学.2001, 4:20-21.

[7]邵可南.微胶囊化分散染料[J].染整技术, 2005, 27 (11) :10-13.

[8]黄利利, 徐小茗, 钟毅, 罗艳.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动力学[J].染料与染色, 2008, 45 (6) :24-27.

[9]梁治齐.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10]李卓, 陈水林.微胶囊分散染料热溶染色[J].印染, 2003, 29 (1) :6-8.

[11]罗艳, 戚益, 钟毅, 杜鹃.微胶囊化对分散染料染色热力学的影响[J].印染助剂, 2011, 28 (8) :19-21.

分散投资≠分散风险 篇2

个人理财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制订一个人的资产组合,也就是给客户的资产做好配置。在国内实际的理财工作中,客户往往对我为其精心设计的资产配置并不看重,他们常常要求我给其推荐具体的产品如股票、基金以及这些产品正确的购买时问。

资产组合真的不重要吗?我们看到普通的投资者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其95%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具体的产品以及买卖时机上了,几乎很少花精力关心其资产组合的合理性。但事实是,一个投资组合的成功却90%以上是来自其组合配置的科学合理上,组合中具体的产品选择及其操作时机等方面对投资组合效果的影响不到10%。

还有,在讨论是否要进行一项投资的时候,有的人会说要考虑该投资者的风险特征和承受能力。这样的说法不够完整,因为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该项投资在整个家庭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低风险承受力与高风险承受力投资者的区别不仅仅是是否投资股市,而是股票资产占其家庭总资产的比例。

一个人的资产组合的种类是多样的,除了在金融市场上的直接投资外,还持有养老基金、各类保险、住宅、贵金属、知识产权等等,还有非常重要的他们自身技能带来的获利能力。

在资产组合中有一些资产的收益是相互对冲的。比如房屋遭受火灾时,购买的火险就派上了用场。住宅与住宅保险的相互抵消形式稳定了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将资产分布于补偿形式的资产,使之抵消我们可能遇到的某种风险称之为对冲。保险合约便是明显的对冲的工具。在很多情况下,金融市场提供类似的对冲。例如,一个人拥有一个中国的航空公司的股票,那么就存在一个石油价格的上升或人民币贬值给其资产带来的风险。如果其同时在拥有一个海外石油公司的股票就可以有效地对冲该风险。

控制资产组合风险的另一个工具是分散化,这意味着我们将资产散布于各类不同类型的资产中,这保证了任何特定资产所暴露的风险对整体资产来说都是有限的。通过把鸡蛋放在许多篮子中,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可以有效的降低和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分散风险并不是简单地把资金放到不同的产品上。我曾经见过一个在股市上仅有5万元的投资者购买了11只股票,问其原因,她说是要分散风险。这的确分散了一点风险,但只分散了一点不重要的风险,更大的配置的风险并没有分散。

的确,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当涉及到投资分散化的问题时,很少能有一个全局的观点。他们把购买不同的股票或投在股票、债券、现金以及其他资产的投资看作是分散投资了。事实上,证券的分散只是整个分散化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笔者认识一个年轻的证券经纪人,他认为他是证券专业人士,可以近水楼台获得很多信息,因此其金融资产主要投资在股票市场,他也考虑到资产的分散问题,因此他在他所在的金融中心城市的证券一条街上用抵押贷款购买了一套公寓。他觉得他做了很好的分散投资。但事实上他做的分散化的资产组合,实际上是加重而不是减轻了他的风险,因为他所有的“资产”——工作收入、房子以及金融资产,都与股市的反复无常紧密相关。

再举一个例子,最近港股直通车很热,很多内地投资者希望到香港去投资。

一种分散染料洗涤水的处理方法 篇3

洗涤水呈酸性,我们公司的洗水90%以上为硫酸酸度接近1%的悬浮液,悬浮物是偶合过程副反应产生的有机杂质,还有部分副产物溶解于洗水里面,洗水的COD一般2000左右。现在一般公司对洗涤水的处理方法是进行石灰中和,达到中性后过滤,滤渣为硫酸钙,一般处理方法是送环保部门进行填埋,其每吨的填埋费用为1200元。滤液生化处理后进行排放。该处理方法不仅产生大量固废,处理费用也相当高。基于上述种种原因,结合处理成本和环保的角度,我们采取了多种不同方法对其进行了处理,其中我们认为钙离子循环回用的处理方法比较可行。

一、技术方案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大量的小试工作,我们提出了一种更加经济环保的洗涤水处理方案。其具体方案如下:原始洗涤水温度为50℃左右,我们不经过升降温处理,将其先通过活性炭吸附塔吸附,目的是降低部分COD,吸附固体悬浮物。吸附结束后滤液进入中和锅,开启搅拌,加石灰,将滤液中和至pH为5左右,此时有大量的硫酸钙固体小颗粒析出,趁热过滤,使有机杂质尽可能多的保留在滤液中,过滤后滤液用生化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排放。滤渣为硫酸钙,稍作洗涤后吹干,拆卸,然后将其投入到纯碱溶液中(事先在反应锅中配好浓度为15%左右的纯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固体和硫酸钠溶液,再进行过滤,固体为碳酸钙,碳酸钙可以继续参与下一批洗涤水的中和反应,硫酸钠滤液COD已符合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放,也可用活性炭吸附、蒸发浓缩、干燥后制元明粉。

其具体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从第一批投入石灰开始,中间转换成硫酸钙,又用纯碱溶液与硫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过滤后碳酸钙再重复投入到下一批洗涤水参与中和反应(因硫酸钙有一定溶解性,每批中和反应末期需补加少量石灰),循环使用一定批次后进行一次滤渣的填埋,本文各数据以重复套用二十批后计算。

通过对硫酸钙COD的跟踪检测,发现20批内硫酸钙的COD始终固定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处理生成的硫酸钠溶液COD也比较低。说明有机杂质并没有大量积累于滤渣中,因此该循环套用方法比较可行。

该方法优点是钙离子循环使用,20批甚至更多批进行一次污渣填埋处理,相比以往的处理方法,污渣量大大减少了,因此污渣填埋费用下降的同时,对环境也很友好。

二、具体实施方法

实验前从车间取得用硫酸重氮合成的分散滤饼的洗涤水150kg,将其统一配成1%的酸度,测得COD为2659mg/l,每批次洗涤水的投料量为6000g,从而保证实验数据的平衡性。车间实际出来的洗涤水温度一般为50℃左右,因此小试中也将其统一升温至50℃。

首批:将6000g洗水至于容器中,加活性炭5g,开搅拌,保温30min,然后过滤,将滤液收集,搅拌情况下投石灰,待其pH达到5后停止石灰的加入,再保温搅拌30min,过滤,滤液生化处理后排放。滤渣主要为硫酸钙固体,用少量清水洗涤后吹干。

在另一烧杯中加入清水400ml,纯碱60g,搅拌溶解,开始慢慢投入以上滤渣,投毕,继续搅拌15min,测试pH值,补加纯碱直至pH为9,搅拌30min,抽滤,滤渣为碳酸钙,滤液为硫酸钠溶液,其COD在100mg/l左右,直接排放或用1‰活性炭吸附后制元明粉。

第二至第二十批:将6000g洗水置于容器中,加活性炭5g,开搅拌,保温30min,然后过滤,将滤液收集,搅拌情况下投入上一批产生的全部碳酸钙滤渣,投毕,补加石灰直至pH为5,搅拌30min,过滤,滤液生化处理后排放。滤渣用少量中水洗涤一次(此处的中水为生化排放水经芬顿法处理后COD约为100的中水),吹干,收集。

在另一个烧杯中用同上方法将滤渣硫酸钙转化成碳酸钙。

附连续6批洗涤水处理小试数据:(每批6000g,硫酸酸度1%)

从第2批开始到第20批,石灰的平均消耗量为4.98g,纯碱平均消耗量为66g,硫酸钠的平均COD为125mg/l,硫酸钙的平均COD为525mg/l。

实验中硫酸钙COD的测试方法是:每批洗涤水中和后过滤,将滤渣硫酸钙抽干,测含固率,取折干量为1g的硫酸钙湿品置于40ml6%的硫酸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两分钟,使硫酸钙中杂质尽量溶于硫酸溶液,然后转移至容量瓶,调整体积至50ml,静止,取上层清液测COD。

三、车间工艺方案

1. 配料表

首锅:

套用锅:

2. 工艺步骤

首锅:100吨酸度为1%的洗涤水,温度50℃左右,经过活性炭吸附塔吸附,转移至中和锅,开中和锅搅拌,慢慢加熟石灰,调节pH至5后停止,然后用泵将物料打至压滤机过滤,打完用中水洗涤一次(此处的中水为生化排放水经芬顿法处理后COD约为100的中水),滤液去生化处理后排放,滤饼吹干,得含固率为50%左右的硫酸钙滤饼3000kg左右。

硫酸钙转化成碳酸钙:在反应锅中加底水8-10T,纯碱1000kg,开动搅拌,将拆卸下来的硫酸钙慢慢投入反应锅,投毕视情况补加纯碱,使物料pH达到9后停止,搅拌半小时。进压滤机,吹风,滤饼为碳酸钙,多级洗涤后洗涤水作为该反应的底水使用,滤液为硫酸钠溶液,可直排或者用活性炭吸附后可制元明粉。

套锅:100吨酸度为1%的洗涤水,温度50℃左右,经过活性炭吸附塔吸附,转移至中和锅,开中和锅搅拌,慢慢加上批产生的碳酸钙,加完碳酸钙后补加熟石灰直至pH达到5后停止,一般补加石灰83kg左右,搅拌半小时后用泵将物料打至压滤机过滤,打完用中水洗涤一次,吹干,滤饼为硫酸钙,滤液用生化处理后排放。

四、结语

保守估计,按照本公司每年生产分散滤饼20000吨,平均每吨滤饼产生酸度为0.5%的洗涤水15吨计算,每年产生的洗涤水为30万吨,从原料成本和填埋费用这两方面计算,硫酸钙循环法比传统每批填埋的方法节约原料和填埋费用300万。

参考文献

[1]晋生.表面活性剂在液体洗涤剂中的应用.广东化工,2013,16:251—253.

分散实习实习总结 篇4

记得刚进入医院实习的时候,呼吸内科是我实习的第一站,在这里什么都是从头学起,很多时候都让我有点手足无措。在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其他实习同学的悉心帮助下,我学会了开化验单和其它项目的申请单。慢慢地也开始学老师开的医嘱了,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对于一些抗生素的使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查房过程中,带教老师会对某些疾病的要点进行讲解。有新病人时,老师会认真修正我所写的病历,第二天查房时还会讲解一下他们的诊断思路,这让我从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呼吸科碰到的病种较多,有气胸、胸腔积液、copd、哮喘、肺炎等,通过书写病历和体格检查,对这些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也有了进一步的熟悉。从呼吸科出来后去了心内科。由于在校期间书本上的知识有限,对心电图不是很懂,所以跟着老师查房比较累。当老师们对着心电图讨论p波、u波、st段时,刚开始可以说是一头雾水,几天下来渐渐进入状态了,一些简单的还能看得明白。心内科以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多见,常见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症状。实习期间,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诊断手段,比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的测定及所代表的意义,心脏彩超报告单上数据上所代表的意义,心电图的改变及所代表的意义。治疗措施,抢救心衰病人的常用药,常用设备。学会使用除颤仪,掌握了临时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在心内科的时候,还去导管室看了一次冠脉造影,当看着导丝从桡动脉穿刺进入到心脏时,不得不惊叹医学发展之快。有时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听老师们的讨论,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第三站去的是消化内科,在消化内科2周的实习期间,大概掌握了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临床基本技能,熟悉了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如消化系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措施,了解消化系急症,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相关紧急处理,在老师带领下学习了腹腔穿刺的适应症、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内科的最后一站是神经内科,在这有限的实习期间,我大概掌握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和脑出血”、“癫痫”、“格林-巴利综合症”、“癔病”、“过度换气”等常见病的诊治和神经系统查体,能够简单的看化验单,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过两次腰穿,参观过十多次的腰穿,参加疑难病例的讨论,每周星期一和星期五早晨由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带领全科人员大查房,然后他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经验。

内科结束之后便是外科了,外科与内科不同,外科实习更累,但还是挺让人开心的。查房、换药、写病程录、跟手术、写出院小结,每天的生活在这样重复的忙碌中度过。几乎在所有的外科,早上花半个小时交班然后立即查房,之后便是换药、拆线、开化验单和写病程。当然,在外科最苦的是跟手术,往往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在学校里有学过外科手术学,但等真正到了手术室那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实施起来竟然这么困难。手术虽然不是每个都积极的上台,即使跟台看看还是很长见识的,切甲状腺,切胆囊,切脾,切阑尾,胃大部切除,骨折内固定术等等。对腹腔镜技术的了解等让我耳目一新。忘不了第一次看乳腺癌根治的恐惧,那么美的构造就这样被医生血淋淋地割掉了,虽然为了治病但看着也觉得挺残忍的。

在一个科室里待久了,感觉大家真的如同一家人一样,老师的关心和教导,整个科室的协作,让忙碌的工作变得充实而快乐。外科医生大都是性情中人,平时再好,一但做错事,他们批评起人来不给你留一点的面子。等做完手术后又会和嬉嬉闹闹,好象没有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医生做手术时压力很大,特别是手术不顺利的时候,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不要犯错,否则的话真是欲哭无泪,只有挨骂了。

外科的实习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

外科结束后便去了妇产科,在这半个月来,使我充分扎实的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妇产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它的专业功底是很雄厚的,只有真正的去努力学会吃透,才算得上是精益求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产科一些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一些基本操作.使我从一个医学生逐步向医生过渡,使我觉得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产科相对来说病种比较单一,看起来比较简单,可实际也并非那么简单.医生的判断与决策很重要,比如很常见的自然分娩,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决定可不可以自然分娩,以及在产程中如何观察如何评估,以及遇到相应问题然后处理,什么时候有必要终止妊娠等一系列的情况都需要医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及及时而正确的决断,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这几天时间里,我经管过的病例有:孕足月待产的,自然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甲亢,妊娠合并再障,妊娠合并心脏病,多胎妊娠,妊娠剧吐的,先兆流产,稽留流产,引产的,宫外孕的,子宫肌瘤的,前置胎盘的,胎膜早破的,胎儿宫内窘迫的,脐带饶颈的,羊水污染的,胎盘剥离的等等,掌握的操作主要有:拆线,换药,四步触诊,胎心监护,手术术野消毒,测血压量宫高腹围,见识过的手术:剖腹产,子宫肌瘤摘除术,子宫全切术,开宫流产术,清宫术,无痛人流术,诊断性刮宫,会阴侧切术,宫腔填塞,宫腔填塞纱条取出术等等。

妇儿总是连在一起的,妇产科结束后便去了儿科,儿科是一个独特的科室,面对的是个个脆弱的小生命。这更让我意识到医生不仅要医术高,更要懂得如何和他们沟通。对待患儿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做体格检查时要跟有耐心更细心。虽然有些时候会遇到很多焦虑的患儿家属口不择言,而我们医护人员能做的就是宽容。我们可以体会他们的心情,孩子生病,谁的心里都会着急万分的,说一些伤人的话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为患者服务,力争做到最好。每天接触很多患儿和他们亲人的时候,我明白了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生命和健康,而我们的职责正是捍卫健康的生命。儿科的疾病较多也较复杂,在实习期间大概熟悉了儿童的常见病及其诊断方法、治疗手段。

临床实习六个月是短暂的,按要求要轮完内、外、妇、儿以等科室,这些科室都只是短短2周的时间,其实实习也只能让我们初步了解医院工作的性质及流程,比如在儿科就要学着与小朋友沟通,在手术室就要加强自己的无菌观念,锻炼自己的胆魄,或许在今后的工作中都不会再碰到,但却是不可多得的见识,总而言之实习生活为我的人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所以我会好好积累倍加珍惜。临床结束便是回到我的本专业科室,影像的所有科室。影像的第一站便是超声,进入实习后才发现,超声远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在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诊断,然而临床上所见的并非都是标准的声像图表现,不同的患者即时是正常结构形态也是各有千秋,开始的时候真的很困难,图像很多不认识,我的带教老师要求我先认识正常图像,正常图像认清之后,再记异常声像图表现,只有这样看到了异常图像才能准确的诊断出来,这就需要长期大量的接触病患,多看、多记,才能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超声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手法,深入的手法必须靠在临床上的实践才能不断进步,手法的重要性在于有时即使你能诊断,若手法不到位打不到关键的理想的切面,病变未能清晰显示,诊断就无从谈起了,这就在于超声的实时显像的特点,尤其是心脏超声,婴幼儿的导管未闭,常常是很细微的,需要轻微的转动探头,仔细观察,手法稍一不到位,就会导致漏诊。手法确实是一个艰难的学习过程,手力、臂力,都要用的,特别遇到脂肪层较厚的患者,有时需要双手加压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图像,不然根本诊断不了。刚开始实习确实心比较急,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差距而不断遇到障碍,但是只要坚持,这样一段过程总会成为过去,渐渐的熟悉明了:看到肾盂积液下一步开始找结石;胆囊内的高回声,让患者翻身,动则为结石,不移动则为息肉;看到肝脏的声像图出现声晕征即为肝占位性病变,看到肠管明显扩张考虑肠梗阻等理论和实践渐渐联系起来了,我也逐渐进步了。超声因其简便、快捷,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病人,也让我进一步的学会了如何和患者沟通。在超声6周的实习期间里,进一步掌握了不同部位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及不同疾病的超声诊断报告书写。

实习的最后便是放射科了,在这段时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应如何拍片,同时,也掌握了阅片的全过程。在每日的阅片中,同带教老师一起去询问病人的病况,同时观察病人的病容,认真做好记录。通过此次实习,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身上应有得职责,无论何时,应把病人放在第一,用最好的态度和最负责的行动去关心病人的疾苦。在以后的实习中,我一定会努力更多知识。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普通 X 线、核素、超声还是 X 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使各种影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人体的器官结构,结合病史、体检、化验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显地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实习期间我更好的熟悉了医学影像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及常见并多发病的诊断。明确了做为医学影像专业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了各种检查方法,熟练地掌握 X 线机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常规检查部位的普通 X 线摄影及造影,拍摄出符合诊断要求的 X 线片。掌握 了CT、MRI、介入放射检查的操作规程要领及基本步骤。进一步掌握了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典型 影像学征象;并对其中常见病出现典型征象者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年的实习结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想想这么多天的忙碌,再想想每日辛苦战斗的老师们,才知道医务工作者的不易。

我觉得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医务人员热爱工作,献身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爱护公物。要有专业素质: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按章办事,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情变化,遇有病情突变,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又要在抢救中敏捷、准确、果断;要求语言亲切,解释耐心,要有针对性地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增强其向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礼貌待人,朴素大方;作风正派,对病人一视同仁,对工作严肃认真。要有科学素质: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认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每项临床技术操作都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必须注意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要刻苦钻研业务;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控索,开展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分散投资保住“战果” 篇5

“2·27”,触发了一次全球股灾;“4·1 9”影响了亚洲市场;“5·30”仅让香港市场受了点小惊吓,当日韩国股指创出历史新高,印度股市开红盘,欧美股市似乎没有做出更多的反映。尽管A股市值超越港股,跻身全球前10名,份额仍不足5%。因此,A股对全球投资市场的影响力,仍没有达到举足轻重的份上。

既然全球股市不与A股同冷热,这给目前既想保住丰厚盈利,又想规避风险的投资者,带来了分散投资,继续盈利的大机遇。同样,在海外投资市场上,就有把此市场盈利,投入到相关性较小的彼市场的操作方法。

有好友近日把A股的部分盈利,换成港币买入刚刚在港上市的领先韩国ETF(2813.HK),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组成部分。说来也巧,买入韩国ETF不足1月,已有近8%的收益。如不做这样的投资配置,死抱A股,“黑色5·30'’的大股灾,资产损失和盈利锐减不是更大吗?目前.韩国ETF(2813.HK)已从上市后的最低价35.5港元/股上涨至39.65港元/股,升幅超过11%。

韩国的首尔KOSPI指数,从2005年第5次突破被称之“铁瓮城”的1 000点后,持续保持上升势头,并在A股“黑色5·30”的第二天--5月31日,突破前所未有的1700点大关,相当每4个月上升百点。虽然韩国ETF(2813.HK)不是跟踪首尔KOSPI指数,是以摩根士丹利韩国指数为投资标的,该指数涵盖90多只股票,市值约3000亿美元,受到巴菲特宠爱的浦项钢铁也身列其中。当然,韩国股市作为新兴市场同样也有风险,但它的整体市盈率远比A股低,何况其走势已与A股没有更多的联动性。有海外财经媒体报道称,近期韩国指数与A股走势联动日趋减弱,甚至出现负相关性。因此,从投资组合而言,它比投资H股或港股受A股影响更小,还可与巴菲特的浦项钢铁同进退。

当然,稳健型的投资者,不一定纳入韩股,可把A股盈利放入到波动小,上升趋势明显的海外成熟市场。在美欧日三大成熟市场中,欧洲较之美、日更有吸引力。目前,欧洲的市盈率仅12.7倍、美国为17倍、日本为27倍,股息率欧洲为3.3、美国为1.8、日本为1.1。投资欧洲资产还可分散美元下跌的风险,改用欧元投资更可分享汇率的收益,由此产生资产、货币的双收益效应。因此,投资欧洲应是近期完善资产配置,分散投资的重点之一。

香港市场有许多欧洲基金,一般建议买入价值型的欧洲基金,以分享欧洲正在兴起的企业兼并热,更有投资人士明确建议买入富兰克林互惠欧洲基金。该基金5年收益151.32%,在众多欧洲基金中排名第七。此外,该基金的最大卖点是取得不俗回报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它运用了独创的一套投资策略,无论股价升跌均可获利。

资产配置,还可买入与经济大势相关性较小的房地产基金和生物科技基金。房地产基金特别是亚洲房地产基金,一直是近期香港投资市场连续推出的新产品,在短短的一二年中,已有近10只基金上市。以过去几年的收益计,年均收益在20%上下。

分散染料 篇6

涤棉混纺织物一般采用两浴法, 工艺繁杂、能耗大、对色困难。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意识的增强, 以及分散染料碱性浴染色技术的发展, 采用分散/活性染料一步法染色, 具有缩短染色周期、降低能耗、节约用水和免用保险粉还原清洗等优点。

1 实验

1.1 实验准备

1.1.1 材料和仪器

实验材料:涤棉65/35细布。

实验仪器:JD400-3型电子天平 (深阳龙腾电子称量仪器有限公司) 、气压电动小轧车 (上海衣派印染技术有限公司) 、Y802A型八篮恒温烘箱 (常州纺织仪器厂) 、干热恒温干燥箱 (常州纺织仪器厂) 、测色配色仪 (美国爱色丽公司) 、Y571D型多功能色牢度摩擦仪 (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 、烧杯、玻璃棒等。

1.1.2 实验用染料及药品

染料:分散红3B、分散蓝2BLN、分散黄RGFL、活性染料Kiscozol RED GHF-GD、Kiscozol YELLOE NF-2GR150%, T/Q BLUE HF-G 135%。

实验药品:尿素、小苏打 (Na HCO3) , 渗透剂JFC、5%海藻酸钠 (防泳移剂) 、纯碱。

1.1.3 实验小样的测试

染色后织物的颜色深度用L*值表示, L*表示明度, 也就是颜色的深浅。对于织物上染率的测试, 本实验采用符合CIE1976标准的D65光源的全自动测色配色仪。利用GSB A67002-86陶瓷标准白板作为白度、色度测量用的定标标准, 以未经染色处理的空白样作为参比试样, 对染色布样间的差值△L, 偏红、绿色度差值△a, 偏黄、蓝色差值△b以及活性染料染色布样综合总色差△E进行了比较测试。以白布为标准样品, 测染色布与白布之间的色差△E值。

皂洗牢度的测试按照国家标准GB/T3921.1-1997进行;摩擦牢度的测试按照国家标准GB/T3920-1997来进行。

1.2 实验工艺流程

浸轧染液 (两浸两轧, 轧余率60%~65%) →烘干 (热风, 温度待定) →热熔 (温度待定, 时间待定) →冷水洗→热水洗→冷水洗→烘干。

皂洗条件:Na2CO32g/L, 合成洗衣粉3g/L, 温度为95~100℃, 时间为15min。

而分散/活性染料两浴法工艺流程则是先采用分散染料染涤纶, 经过后处理清洗后再通过活性染料套染棉。

1.3 涤棉染色各种染料比例配比确定

通过观察来样确定所用染料分别为:分散红3B、分散蓝2BLN、分散黄RGFL、活性染料Kiscozol REDGHF-GD、Kiscozol YELLOE NF-2GR 150%、T/Q BLUEHF-G 135%。

染色工艺初步定为:分散/活性染料一浴法工艺流程:浸轧染液 (两浸两轧, 轧余率60%~65%) →烘干 (热风80℃) →热熔 (185, 90s) →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初步确定实验配方见表1。

通过观察布样明显发现配方1、配方2打样布样明显与来样不符, 配方3布样以红色为主要颜色与来样比较后相符程度较多, 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改进后的配方见表2。

通过测色配色仪测试测量两试样后有数据如表3。

说明:L*表示明度, 也就是颜色的深浅;a*代表红绿值;b*代表黄蓝值。D L*为“+”表示颜色偏浅, 为“-”表示颜色偏深。D a*为“+”表示颜色偏红或少绿, 为“-”表示颜色偏绿或少红。D b*为“+”表示颜色偏黄或少蓝, 为“-”表示颜色偏蓝或少黄。

根据对上述表格数据的分析发现, 配方4试样的颜色偏浅, 而配方5试样的颜色偏深。可能由于各种染料之间浓度与来样有差距, 以及各个染料之间的配比还存在问题。配方4试样的颜色与来样比较后发现偏红偏黄 (或少蓝) , 配方5试样也偏红偏黄 (少蓝) 。而且两个配方的偏红的程度都较大。

通过上述的比较继续调整小样配方。

通过测色配色仪测试测量两试样后有数据如表5。

根据对上述表格数据的分析发现, 配方6配方7试样的颜色均偏浅, 可能由于各种染料之间浓度与来样有差距, 以及各个染料之间的配比还存在问题。也可能是工艺参数有不合格的, 在以后的实验中需加以验证。配方6的颜色与来样比较后发现偏红少蓝, 配方7试样也同样偏红少蓝。但是明显配方6试样的Db*小于配方7试样的Db*, 说明在来样的染料组成中蓝色的染料多于黄色的染料。

通过上述的比较继续调整小样配方, 见表6。

通过测色配色仪测试测量两试样后有数据如表7。

表7通过测色配色仪测试测量结果 (三)

根据对上述表格数据的分析发现, 配方8配方9试样的颜色均偏浅。可能由于各种染料之间浓度与来样有差距, 以及各个染料之间的配比还存在问题。也可能是工艺参数有不合格的, 在以后的实验中需加以验证。经过调整配方后发现, 配方8试样以及配方9试样偏红程度有明显下降, 尤其是配方9试样偏差已大幅度的减少。试样的黄蓝值也与来样相差不大。

通过上述的比较继续调整小样配方, 见表8。

通过测色配色仪测试测量两试样后有数据如表9。

根据对上述表格数据的分析发现, 配方9配方10试样的颜色均偏浅。可能由于各种染料之间浓度与来样有差距, 以及各个染料之间的配比还存在问题。也可能是工艺参数有不合格的, 在以后的实验中需加以验证。经过调整配方后发现, 配方8试样以及配方9试样偏红程度有明显下降, 尤其是配方10试样偏差已大幅度减少, 基本已经符合来样标准。同时试样的黄蓝值也与来样相差不大。

2 结语

2.1 采用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可以染出与来样相符的颜色来, 是可行的。采用这一工艺有较好的染色效果, 所用的染料无论是分散, 还是活性染料都是常用的, 而且国内生产厂家都有生产。

分散染料 篇7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

100m L、50m L烧杯,BS124S型电子天平,聚合实验装置。

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二羟甲基丙酸(AR),丙三醇(AR),氢氧化钾(AR),吡啶(AR),邻苯二甲酸酐(AR),邻苯二甲酸氢钾(AR)。

1.3 分散剂的合成与表征

1.3.1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

该反应在1 个1000m L装有氮气入口管、回流冷凝器、加热装置和真空设备的聚合装置中进行。将丙三醇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 混合添加到反应釜中,充氮气3 次,将反应釜加热到162℃,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保持在162℃反应4h,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真空。

1.3.2 在墨水中的稳定性

超支化聚合物由三乙醇胺、吐温60、蒸馏水和炭黑混合而成。搅拌3h后加入墨水中。将墨水放入一个高度大约10mm的瓶子,然后在25℃把瓶子放到langmuir Turb lab测试稳定性。

1.3.3 酸值

酸值指中和1g超支化聚酯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称量3~5g的样品溶解在水中,用酚酞试剂作指示剂,用0.8185 mol·L-1KOH的水溶液进行滴定。

1.3.4 羟值

羟值是由乙酰化作用的羟基基团与邻苯二甲酸酐发生水解,过量的乙酸和游离酸通过KOH滴定。根据ISO标准,羟值由其酸值确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抽真空时间对羟值和酸值的影响

将丙三醇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 混合添加到反应釜中,充氮气3 次,将反应釜加热到162℃,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

从实验结果中看出,酸值随着抽真空时间增长而降低,这表明羧基数量随着抽真空时间减少,抽真空时间影响酯化反应的进行,它可以促进酯化反应的方向,真空时间6h最佳。

2.2 真空度对酸值和羟值的影响

将丙三醇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 混合添加到反应釜中,充氮气3 次,将反应釜加热到162℃,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保持在162℃反应4h,然后在不同真空度下保持6h。酸值和羟值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表明,酸值随真空度增长缓慢。随着真空度的增加几乎是一条光滑水平的直线。羟基值在30 k Pa存在峰值,羟基在真空度40 k Pa之后趋于稳定。所以30 k Pa是最合适的真空度。

2.3 丙三醇和DMPA的比例对酸值的影响和羟基值

不同比例的DMPA和丙三醇添加到反应釜中,充氮气3 次,将反应釜加热到162℃,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保持在162℃反应4h,真空度30k Pa下保持6h。酸值和羟值的结果如图3 所示。

酸值越小,对酯化反应越有利。羟值越大,聚酯超支化程度越高。图3 表明,DMPA和丙三醇的比例是1∶2,酸值低于其他值时,该羟基值是合适的。

2.4 不同比例DMPA和丙三醇下的稳定度

超支化聚合物先由三乙醇胺、吐温60、蒸馏水和炭黑混合而成,然后测试超支化聚酯在墨水的稳定度。不同比例的注射剂和甘油的稳定性显示在图4 中,曲线的值越小,墨水更稳定。图4 表明,实验2是最稳定的。实验7 是最不稳定的。因此,DMPA的配比是42.14%,真空时间是6h,真空度是30 k Pa,分散剂稳定性系数在0.2 以下,是最佳反应条件。

3 结论

分散染料 篇8

本实验选用的天然染料是姜黄,黃芩和紫草,姜黄中的天然色素主要是姜黄素,属酚类衍生物,其结构式见图1(a);紫草的色素成分则主要是具萘醌类结构的紫草素,其结构式见图1(b);黃芩中的天然色素主要由汉黄芩黄素,黃芩黄素,黃芩新素构成,属黄酮类衍生物,其结构式见图1(c);。天然染料染丝绸时,主要依靠范德华力、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固着在底物上[2]。

本实验选用的X型活性染料为活性嫩黄X-6G、活性艳蓝X-BR、活性紫X-2R,其结构如图2。它们一般含有水溶性的磺酸基-SO3Na,且活性基主要是二氯均三嗪型,反应性强,但稳定性低,易于水解。在温和条件下(低温、弱碱)一个氯原子参加反应,其被丝蛋白分子中的氨基取代,而在强碱、高温条件下二个氯原子参加反应,但水解产物比例上升。

天然活性染料与丝蛋白分子的染色机理,既不同于传统的天然染料,也不同于化学合成的活性染料——因为所有这些染料的着色,本质上都是用染料自身的颜色去遮盖丝绸的颜色;而以环烯醚萜化合物为主的天然活性染料一般是白色或浅黄色粉末,它们通过与丝蛋白发生交联反应以共价键结合而生成颜色,形成了底物——染料——颜色的三位一体[3]。它既解决了活性染料活性基团的水解问题,又解决了天然染料的亲和力低的问题。

天然染料、活性染料和天然活性染料染液的最小抑菌浓度研究已表明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为此,本文主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研究它们所染丝绸的抗菌性,为天然活性染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染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1 实验材料及设备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菌种

大肠杆菌(Escherchia coli)ATCC 2952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6538,由青岛绿谷商贸有限公司向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ATCC)代购。

1.1.2 供试染料

天然染料:姜黄、黄芩、紫草:采购于四川省成都市五块石药材市场。其萃取液相当于样品的含量为0.125 g/mL,制备方法如前文[4]。

活性染料:活性嫩黄X-6G(Reactive Light Yellow X-6G)、活性艳蓝X-BR(Reactive Brilliant Blue X-BR)、活性紫X-2R,由天津市高新染料公司友情提供。

天然活性染料:京尼平苷(geniposide)、马钱素(loganin)、鸡屎藤酸(paederosidic acid)、鸡屎藤苷(paederoside),均由本实验室制备,其结构式已在前文提及[4]。京尼平苷、马钱素在适宜条件下由β-葡萄糖苷酶水解成相应苷元后使用[3],鸡屎藤酸、鸡屎藤苷直接使用。

1.1.3 其他材料

丝绸、纯棉白坯布购于成都荷花池市场。

1.2 实验设备

SW-CJ-1B型净化工作台、SHA-C往复式水浴恒温振荡器(江苏省金坛市正基仪器有限公司)、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高温高压灭菌锅MLS-3020、核酸蛋白仪DU-800(美国BECKMAN公司)、生物显微镜、电子天平(型号:AL104,Mettler-Toledo Group)、冰箱。

2 实验方法

2.1 各种染料对丝绸的染色

2.1.1 丝绸预处理

将一定量的丝绸用10%NaCO3溶液浸泡30 min,温度为95~98 ℃,浴比30~40∶1,pH为9~10,用清水洗涤;再用10%的洗涤剂浸泡30 min,温度为95~98 ℃,浴比30~40∶1,pH为9~10,最后用清水洗涤,晾干后使用。

2.1.2 天然染料对丝绸的染色

(1)染色曲线

预处理丝绸→染色→水洗后处理[5],如图3所示。

(2)染色方案

2.1.3 活性染料对丝绸的染色

(1)染色曲线

预处理丝绸→染色→固色→水洗后处理[6],如图4所示。

(2)染色方案

2.1.4 天然活性染料对丝绸的染色

(1)染色曲线

预处理丝绸→染色→水洗后处理[3][7],如图5所示。

(2)染色方案

2.1.5 染色后处理

采用皂液2 g/L,浴比1∶30,温度95 ℃,时间15 min进行皂洗处理,再水洗一次,干燥。

2.2 被染丝绸的抗菌性检测

2.2.1 标准空白样的制备

纯棉针织坯布→煮炼(NaOH 15~20 g/L,100 ℃,浴比1︰6,3 h)→水洗→酸洗→水洗→中和→水洗→漂白(H2O2 3~4 g/L,100 ℃,pH10.5~11,浴比1︰6,3 h)→热水洗(60~80 ℃)→水洗→烘干→检测

2.2.2 被染丝绸抗菌性能的定性检测——晕圈法

(1)试验准备

试样准备:将已各洗涤一次的标准空白试样、不同染料的被染丝绸试样,各取1.5 ㎝×1.5 ㎝尺寸的4~6块。将试样用小纸块包好,在103 kPa、121 ℃灭菌15 min,备用。

接种菌夜准备:将事先制备好的细菌悬液,用0.03 mol/L的PBS缓冲液稀释至活菌数1×106 cfu/mL~5×106 cfu/mL。

琼脂培养基的准备:向已消毒的平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 mL,室温凝固。

(2)试验操作

试样接种: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种接液,在平皿的琼脂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3次,每涂抹一次,平皿转动60°。最后用棉拭子绕平皿边缘涂抹一周。盖上盖,置室温干燥5 min。

贴试样:将试样平贴在培养基上,用无菌镊子轻压样片,使其紧贴在培养基表面。每个平皿内可贴一块标准空白试样及不同染料的被染丝绸试样。各样片边缘相聚1.5 ㎝以上,与平皿边缘也相距1.0 ㎝以上,每次试验做两个平皿的平行样。

(3)培养及测量

培养:倒置平皿,放入生化培养箱中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37±1)℃ 16 ~18 h,培养时间过长,部分细菌可回复生长使抑菌圈变小。

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两个平皿中的抑菌圈外沿总宽度及试样总宽度,求出平均值。测量时,应选择均匀而完全无菌生长的抑菌圈进行测量。为降低误差,对同一试样,至少应进行三次平行测量,取其平均值报告抑菌圈宽度。

(4)抑菌圈宽度计算

undefined

式中: D —抑菌圈宽度,mm; T — 抑菌圈外沿总宽度,mm; R — 试样总宽度,mm

(5)试样有效性判断

阴性对照的标准空白试样,抑菌圈宽度D=0时,判断试验有效,否则判断试验无效,需要重做试验[8]。

2.2.3 被染丝绸抗菌性能的定量检测——奎因法

(1)试验准备

试样准备:各取不同染料的被染丝绸、标准空白试样5~6块,试样尺寸为2.5㎝×2.5㎝。将试样用小纸块包好,在103 kPa、121 ℃灭菌15 min,备用。

接种菌夜准备:将事先制备好的细菌悬液,用0.03 mol/L的PBS缓冲液稀释至活菌数5×104cfu/mL~1×105cfu/mL(参考数值,金黄色葡萄球菌取其上线,大肠杆菌取其下线)。

半固体培养基准备:将一份营养琼脂培养基溶解于3份蒸馏水中,即制成了半固体培养基,分装烧瓶,封口,在103 kpa、121 ℃灭菌15 min,备用。在营养琼脂培养基配制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可加入1/100000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剂,则细菌菌落为红色,十分便于观察。注意染色剂应在半固体培养基冷却至60 ℃左右时加入,随用随配,温度太高或放置时间太长染色剂会变质不稳定。

(2)试验操作

接种:在已消毒的空平皿里,分别放入不同染料的被染丝绸、标准空白试样,吸取已经准备好的菌液0.1 mL,至少分5个点均匀涂抹在每块试样上,应尽量使菌液吸收在布内。

干燥:在无杂菌污染的条件下,于37 ℃左右置于生化培养箱内,放置干燥1~3 h。注意,要让试样上已经接种的菌液完全干透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贴培养基操作,否则菌种可能溢出试样外生长造成计数误差。

贴试样:将营养琼脂培养基注入平皿内约15 mL,冷却。再将已经干燥好的试样平贴在培养基上,用无菌镊子轻压样片,使其紧贴在培养基表面。每个平皿内可贴一块标准空白试样、一块不同染料的被染丝绸试样。每次试验做两个平皿的平行样。

覆盖半固体培养基:用吸管吸取半固体培养基0.3~0.5 mL,将试样均匀覆盖,盖好平皿。

培养计数:倒置平皿,放入生化培养箱中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37±1)℃24~36 h,即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菌落,计数。当试样的菌落达到200时,已难以准确读数,可将试样上1/4区域的菌落数数出,然后在乘以4倍得出菌落数。为降低误差,对同一试样,至少应进行三次平行测量,取其平均值报告抑菌率。

(3)试样抑菌率的计算

undefined

式中:

Y —— 抑菌率,%;

Xb—— 标准空白试样菌落数平均值;

Xc —— 不同染料的被染丝绸菌落数平均值。

(4)试样有效性判断

当标准空白试样菌落数平均值200≥Xb≥50时,判断试验有效,否则判断试验无效,需要重做试验[8]。

3 结果与讨论

3.1 各种染料抗菌性的定性检测 —— 晕圈法

本方法适用于抗菌织物所用抗菌物质的溶出型测试,可用于测定试样是否为溶出型织物,还可为抗菌织物的安全性提供判断依据。若抗菌织物试样按抗菌针织品标准方法进行一次洗涤后测试,抑菌圈宽度D>1 mm,可判定为溶出型抗菌织物;若抑菌圈宽度D≤1 mm,可判定为非溶出型抗菌织物。

由表4可知,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有黄苓、紫草和活性紫三种染料所染丝绸的抑菌圈宽度D>1 mm,由表5可知,对于大肠杆菌,只有黄苓和紫草两种染料所染丝绸的抑菌圈浓宽度D>1 mm,活性艳蓝、活性嫩黄和鸡屎藤苷所染丝绸的抑菌圈宽度都为0。由此可知用于染丝绸的天然染料主要是溶出型,而用于染丝绸的天然活性染料和活性染料主要是非溶出型。

3.2 各种染料抗菌性的定量检测 —— 奎因法

本方法参照美国Quinn Test法并作出适当改进,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快速的方法,适用于吸水性较好和颜色较浅的溶出型或非溶出型抗菌织物。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无论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是大肠杆菌,天然染料所染丝绸的抑菌率都是最高的,而天然活性染料所染丝绸的抑菌率紧随其后;对于大肠杆菌,天然染料和天然活性染料所染丝绸的抑菌率基本相等,活性染料所染丝绸的抑菌率则略低;并且各种染料所染丝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要高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

4 结论

在被染丝绸的抗菌性测定中,天然染料所染丝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最高,天然活性染料所染丝绸的抑菌率次之,而活性染料所染丝绸的抑菌率则较低。

综合看来,天然活性染料的抗菌效果是比较好的,虽然其最小抑菌浓度不及活性染料的最小抑菌浓度,但被染丝绸的抑菌率却高于活性染料所染丝绸的抑菌率,可见染液最小抑菌浓度与所染织物抑菌率是不相一致的,可能是染料的分子与丝蛋白纤维的染色机理不同造成的,其抗菌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实验菌种,对天然染料、活性染料和天然活性染料所染丝绸的抗菌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活性染料所染丝绸属于非溶出型,其抑菌率略低于天然染料所染丝绸的抑菌率,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要高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

关键词:天然染料,活性染料,天然活性染料,染色,抗菌性

参考文献

[1]封纪述.蛋白质纤维的应用发展述评[J].四川丝绸,2006(1):22-25.

[2]梁菊红,植物染色研究[J].丝绸,2001(8):22-28.

[3]林鹏,王洁雪,何达海,等.天然环烯醚萜化合物对蛋白质纤维的染色性能[J].中国皮革,2008,37(21):38-32.

[4]赵晓娟,张宝芹,丁克毅.天然染料、活性染料和天然活性染料的抗菌性研究.I.染液的抗菌性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0,20(4):48-51.

[5]全绍华,吴坚,邓丽丽,天然植物染料的抗菌性能的研究[J].针织工业,2008(2):56-59.

[6]宋慧君.染整概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7]何达海.鸡屎藤中环烯醚萜化合物的制备及其与蛋白质纤维的呈色性能[D].西南民族大学,2010.

分散染料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3-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的病人。

纳入标准:①根据手术的适应征和禁忌症适合检查;②有能力签署知情同意书及完成量表。

排除标准:①自愿选择无痛人流;②有盆腔手术史者;③72小时内用过镇痛剂者;④精神异常;⑤听力异常;⑥视力小于1.0。

终止或退出标准:①实验中不愿参与或病情不允许再参与者;②实验中要求应用其他疼痛干预措施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案将分组序列号随机装入编号为1-150的150个信封内, 研究对象按检查先后顺序与信封编号顺序对应, 根据信封内的分组结果分别进入到A、B、C 3个不同大组内, A组 (听觉分散, 下称听觉组) 检查听CD音乐, 但不看光盘;B组 (视听联合分散组, 下称视听组) 检查时看DVD光盘并听声音;C组 (对照组) 检查时不看光盘且不听音乐。

1.2.2 音乐及光盘的选择

根据正式实验前由研究者对门诊30例接受人工流产病人的调查结果, 准备10张DVD光盘及10张CD。

1.2.3 偏倚的避免

为了避免检查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方法对病人的疼痛水平产生影响, 所有受试对象均由门诊同一名高年资医师完成手术;病人疼痛度属于主观指标, 在作为观察项目的同时, 列入心率、血压等客观指标作为参考项目, 以降低误差。

1.3 观测指标

1.3.1 疼痛程度 用11点数字评分法 (NRS-11) 评估, 0代表无痛, 10分代表最剧烈的疼痛。在刚退出扩阴器病人未从操作床上起来时, 询问病人手术中主观感觉到的疼痛程度, 作为术中疼痛程度的评分。

1.3.2 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的测量 在病人确定行人工流产后, 常规测量生命体征, 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手术中在宫颈扩张完毕开始吸刮时测量病人的血压、心率。测量血压、心率所用仪器均为深迈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MP-900F监护仪。文献表明:情绪激动、紧张、疼痛等都可引起血压升高, 而以收缩压为主, 舒张压受环境影响较小, 因此, 采用术中收缩压、术前收缩压作为观察血压变化的数值, 心率变化则是以术中心率、术前心率。

1.3.3 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量、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的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正态资料的统计描述 以平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分类资料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 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经统计学检验, 3组病例的年龄、文化程度、流产原因、初次妊娠例数比较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3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见表1。

各组比较P>0.05。

2.2 3组病人人工流产过程特征比较

经统计学检验, 3组病人的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量、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3组病人的手术过程具有可比性, 见表2。

2.3 3组病人疼痛评分、心率、血压变化的比较

经统计学检验, 听觉组与对照组、视听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心率变化幅度、收缩压变化幅度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听觉组与视听组的疼痛评分、心率变化幅度、收缩压变化幅度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3、表4。

Q0.05 (50, 2) =2.77, Q0.05 (50, 3) =3.3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各组之间其它治疗护理措施相同, 但听觉组和视听组的疼痛评分、心率变化幅度、收缩压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听觉分散和视听联合分散对缓解人工流产时病人的疼痛有作用。研究表明, 人们在某一时刻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如果把注意力从疼痛转移到让人承担某种感兴趣的任务, 或从事能集中注意力的工作上, 就能阻断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 从而使人感受不到疼痛或减轻疼痛。痛觉的闸门控制学说也认为, 分散注意力可形成闸门关闭效应而抑制或减轻疼痛。本研究中, 听觉组和视听组的病人在柔和的乐曲和清新自然的画面干预下, 精神放松, 注意力转移, 使其对疼痛敏感性降低, 耐受力增高, 疼痛阈值增高, 从而使疼痛有所减轻。本研究提示临床护士可以考虑把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作为一种疼痛控制的手段, 设法为病人提供更加舒适和放松的情景, 以获得较好的疼痛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六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98-400.

[2]徐富星, 季大年.无痛苦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3:221-222.

[3]周会兰.视觉分散和视听联合分散对结肠镜检查病人疼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1:6-9.

[4]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第3版,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65.

[5]张汉鹏.诊断学基础[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110.

[6]Johnson MH..How does distraction work in themanagement of pain Current pain and headache reports[J].2005, 9 (2) :90-95.

[7]姚泰.生理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96.

提桶染料去发电 篇10

的确,太阳能电池的寿命实在是个大问题,除了体现在电池可以为你服务的时限上之外,更多的则体现在其续航能力方面。一次又一次的充电使它在不断降低自身的工作量,迟缓的工作作风让它更像是一名步履蹒跚的老人。

不过科技的发展总是给人带来惊喜,太阳能电池性能上的这项瓶颈看似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得以突破。前不久,美国普渡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开始研制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设备,而这个新玩意的最大特点就是:自我修复,延长电池寿命并减少制造成本。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解液将电子传输出去从而形成电流。但光电化学电池面临的最大窘境是负责将光子吸入的染料在工作中的疯狂消耗,当这种染料耗尽时,相应的太阳能电池也就寿终正寝。因此,这种染料的更新和修复便成为太阳能电池技术突破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而新研究的这种太阳能电池利用了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学特性,给人们以更替染料的希望。新设计的单壁碳纳米管是一种管直径约1.5纳米的纳米通道,其包含单层石墨片,是纳米通道的极佳选择。在这种新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中,单壁碳纳米管将被作为“分子电线”用以固定DNA的片段,配合科学家对DNA片段的编程操作,将赋予核苷酸特定序列并得以自行识别染料,识别后立刻可以依附染料。这就使得使用者在发现太阳能电池动力不足时,可向电池组加入特定的染料,而染料在被电池组内的DNA识别时,将启动系统自我组装工作,迅速完成染料的更新操作。这就像植物体内天然的光合作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自我再生。而面对那些已经老化的染料,则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简便易行的化学手段增加具有不同核苷酸序列的新DNA片段,从而击落旧的染料分子,新加入染料后,即可轻易实现新旧染料更替。

分散染料 篇11

关键词:基质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苏丹红染料,辣椒制品

苏丹红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油彩、蜡、地板蜡、和香皂等工业中的人工合成化工染色剂, 长期摄入会在体内累积而造成肌体损伤或基因突变而致癌[1]。中国和欧盟均已禁止其用于食品生产中, 但仍有不法厂商在辣椒等食品中非法添加使用。由于辣椒制品基质复杂, 需要对样品进行萃取净化, 常用的前处理方法有固相萃取法、液-液萃取法、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等, 然而这些预处理方法存在耗时、有机溶剂用量大和操作繁琐等问题。现行国标方法中, 前处理步骤繁琐, 且难以准确控制氧化铝的活化程度造成方法重现性较差[2]。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样品预处理技术, 目前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已有较多应用[3]。本研究利用MSPD进行样品预处理, 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检测辣椒制品中4种苏丹红的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Waters ACQUITY UPLC H-CLAS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苏丹红I、II、III、IV标准品 (含量均>95%, 德国Dr.Enrenstorfer公司) ;甲醇、乙腈、正己烷和丙酮 (HPLC级, 美国Fisher公司) ;弗罗里硅土 (60-100目, 阿拉丁试剂) ;中性氧化铝 (100-200目, 阿拉丁试剂)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试验用水超纯水。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B E H C 1 8柱, 2.1×50mm, 1.7μm;柱温:30℃;进样量:2µL;检测波长:苏丹红I:475nm, 苏丹红II、III、IV:520n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 梯度洗脱。

1.3 测定方法

1.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苏丹红I、II、III、IV各10.0mg于100m L容量瓶中, 加乙腈溶解后定容至刻度, 配成100mg/m L的储备液。临用前用乙腈配成0, 0.02, 0.05, 0.1, 0.5, 1.2µg/m L的标准系列。

1.3.2 样品前处理

准确称取0.50g样品于玻璃研钵中, 加入0.50g无水硫酸钠、0.50g弗罗里硅土 (或其他吸附剂) 、0.50g石英砂。将上述样品在研钵中研磨3~5min, 直至获得均匀干燥的混合物。将研磨好的样品装于6ml的空固相萃取柱中, 用玻璃棒轻轻按压平整。填装好的样品, 先加入5m L正己烷除掉脂肪等杂质, 然后加入5m L乙腈进行洗脱, 弃去最初的1m L洗脱液后进行收集, 收集的洗脱液在70℃下用氮吹至干, 加入0.5m L乙腈溶解后作为样品分析液。

1.3.3 样品测定

取标准系列应用溶液和样品分析液各2.0µL上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 以保留时间定性, 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2.1.1 吸附剂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比较了C18、PSA阴离子交换吸附剂、WCX弱阳离子交换吸附剂、中性氧化铝及弗罗里硅土5种不同类型吸附剂萃取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弗罗里硅土, 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回收率, 其原因在于弗罗里硅土对四种苏丹红染料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确保在净化过程不被正己烷洗脱, 同时能很好地被乙腈洗脱下来进行测定。因此, 选用弗罗里硅土作为吸附剂。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0.5g加标浓度为0.5mg/kg的辣椒酱样品, 当吸附剂用量从0.1g增加至0.5g时, 回收率也随之增大, 当吸附剂用量大于0.5g后, 回收率趋于稳定, 因此本研究中吸附剂的用量选取为0.5g, 即样品量与吸附剂量为1∶1。

2.1.2 净化与洗脱溶剂的选择

辣椒制品中含有大量的油脂类物质, 不但影响苏丹红在液相色谱仪上的测定, 还会影响到样品提取液的浓缩, 因此在洗脱之前要对样品进行净化, 通过实验表明, 使用5m L正己烷冲洗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柱, 可以很好地去除脂肪及弱极性的干扰物。

本研究试验了丙酮、乙腈、乙腈-水 (8∶2) 、甲醇5种溶剂的洗脱效果, 结果表明, 5种溶剂均能有效地洗脱苏丹红染料, 但是用丙酮作为洗脱剂的情况下, 样品中的一些极性物质被丙酮洗脱下来, 不能和苏丹红I的峰很好地分开, 干扰其测定。考虑到液相色谱所使用的流动相, 本研究选择乙腈作为洗脱溶剂。

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2.2.1 色谱柱及流动相的选择

苏丹红类染料具有亲脂性, 在反相色谱柱上具有较强的保留时间, 本研究选择BEH C18 2.1×50mm, 1.7μm的柱子作为分离柱, 4种苏丹红染料能得到很好地分离。

苏丹红类染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偶氮基易与邻位的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解离。在流动相中加入一定量的甲酸, 将有利于苏丹红分子内氢键的形成。通过实验, 最终确定以乙腈和0.1%的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下, 4种苏丹红峰形良好, 都能与样品中的杂质得到较好地分离。

2.2.2 检测波长的选择

通过对苏丹红 (Ⅰ、II、III、IV) 标准溶液进行光谱扫描, 确定检测波长为苏丹红Ⅰ478nm, 苏丹红II、III、IV520nm。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 加标浓度为0.2mg/kg的辣椒油样品色谱图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4种苏丹红在3分钟内能得到很好地分离, 样品基质对于测定没有干扰, 在4种苏丹红全部出峰后继续运行1分钟, 使得样品提取液中的类胡萝卜素完全流出, 总的色谱分析时间仅需4分钟。

2.3 方法的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以苏丹红浓度为横坐标, 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结果表明4种苏丹红浓度在0.05~2.0μg/m 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图2) , 以3倍信噪比计算, 上机液中苏丹红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μg/m L。以取样量0.5g, 提取液浓缩至0.5m L计, 样品中苏丹红的检出限为0.01mg/kg。

2.4 回收率与精密度

以不含苏丹红的辣椒、辣椒酱、火锅底料为空白样品基质, 进行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 (0.05、0.1、0.5 mg/kg) 的加标回收实验, 每一浓度水平测定6次。4种苏丹红染料的回收率为83.7%~101.2%, 相对标准偏差为1.16%~7.58%, 这些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3 结论

针对辣椒制品的复杂基质, 本文探讨了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辣椒制品的苏丹红I、II、III、IV含量, 方法前处理简单方便, 分析速度快, 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及低的检出限。为辣椒制品中违法添加苏丹红着色剂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方便、快速、准确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芳, 秦秀荣.苏丹红及其加入食品中的危害[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8, (3) :226-2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9861-2005.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农家乐模式下一篇:改善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