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设计

2024-09-01

统一设计(精选12篇)

统一设计 篇1

摘要:建筑学集设计和建造于一体, 从建筑的功能和结构等多个方面对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进行严格要求。通常认为广义建筑学的基本内容就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等工作。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内容, 包括搜集资料、初步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纸和详图等几个基本阶段;结构设计则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体现、艺术追求等功能要求来进行构造设计。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 并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共同影响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外观效果。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功能,建筑结构,协调统一

引言

建筑学是一门集设计和建造于一体的基础学科, 它要求工程设计人员能够兼顾建筑物的功能和结构, 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人类的各项需求而服务。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实际上就是广义建筑学的基本内容。

随时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及各学科的专业化, 建筑结构的计算和设计越来越复杂, 相应的建筑规模和功能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在这种背景下,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逐步分化为两个独立的学科:前者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 注重建筑艺术的体现;而结构设计则更加关注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及经济性等技术指标。

在工程实践中, 建筑设计师超于现实的想象力往往会加大结构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 而结构工程师严谨细致的各种条件设置也会限制建筑设计水平的发挥。但是笔者认为, 学科的分离不应该带来分歧,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应该是协调统一的。

1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经验, 建筑设计主要有五个基本的工作阶段:搜集资料、初步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纸和详图等。建筑设计主要是在建造之前按要求将施工、使用过程中的隐患问题进行设想, 以图纸和文本形式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建筑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在备料、施工、使用等各个环节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 为整个工程提供详细的执行方案, 使建筑物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从某种角度看, 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它要全面预见到拟建建筑目前已经存在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 并在设计过程中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功能到构造逐步深化和实践。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依据。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体现、艺术追求和技术要求等, 提供合理的建筑构造方案。为了满足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功能, 需要在构造设计中综合考虑结构选型、材料选用、施工方法以及各种结构件的加工制造工艺等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建筑学各学科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这两个学科的相互配合与统一也就越来越重要。一个完美的建筑设计, 离不开同等完美的结构设计, 而后者又恰恰是整个建筑物安全、可靠、经济、美观的最根本保障。因此, 在工程实践中, 人们往往以建筑设计理念和结构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来实践建筑艺术。

2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关系

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两个最重要的环节, 建筑物既要美观实用, 又必须经济安全。可以说,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制约, 相互协调, 辩证统一, 二者共同决定整个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外观效果。

2.1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相互制约的

每一个严谨的建筑设计方案, 都会对其中大多数具体的结构设计产生影响;相反, 结构设计技术水平的高低, 又会制约建筑设计的层次和效果。

在建筑设计中, 少数的建筑师形成以建筑为中心的思维, 将结构设计放在从属位置, 要求结构设计服从建筑设计。这种做法强调创作的最大自由度, 过分追求建筑艺术的体现和使用功能的满足, 却严重分割了建筑学的完整性, 给结构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建筑设计人员不懂基本的结构技术原理, 忽视力学基本规律和有关结构的受力特征, 致使结构设计人员无法选择出合理的结构体系, 导致结构的不稳定等问题, 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同样, 在结构设计中, 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充分理解建筑设计的根本意图, 敢于创新, 采用严谨科学的结构设计原理来完善建筑设计, 满足建筑设计的艺术体现, 使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在相互制约中得以密切配合, 进而设计出高水平的建筑工程。因此,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建筑建筑设计人员应具备有一定的结构方面基础, 才能与结构设计适当配合;而结构设计过程中, 结构设计人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建筑设计理念, 方可与建筑设计异曲同工。

2.2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相互协调的

建筑设计需要具有创新理念, 而结构设计需要具有务实精神。创新和务实, 是我们进行工程设计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的设计都必须协调好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这两方面的内容。

结构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它是建筑设计的技术依据, 也是建筑设计理念的价值体现。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相互协调, 共同贯穿于建筑工程设计的整个过程, 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等步骤。建筑结构是构成建筑物的最主要元素, 也是体现建筑功能和艺术追求的载体, 它承担着整个建筑物自身重力、外界振动及风力等载荷, 同时对建筑物的整体造型、艺术追求等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优秀的建筑作品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协调的结果, 虽然有时候侧重于美观要求和艺术追求, 有时候侧重于安全要求和经济要求,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建筑, 都凝聚着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 并对二者的相互协调所产生的“美”进行诠释。也就是说, 我们所看到的建筑, 实际上就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之美。

2.3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辩证统一的。

建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 以及人们对建筑审美方面的要求;二是人们对建筑结构和技术方法的要求。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建筑功能对建筑结构的要求多种多样, 不同的结构设计决定每一种建筑功能都需要有相应的结构方法来实现, 而每一种结构类型由于受力情况、构件组成等差异造成的空间形式的局限性, 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要将其功能要求与结构要求相结合。建筑构件是构成整个建筑结构的基本元素, 其发展取决于建筑材料、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建筑功能是整个建筑物的首要目的, 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发展和进步, 社会环境为实现建筑功能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也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当功能要求由于社会环境的局限而无法实现相应结构时, 社会环境就束缚和阻碍了建筑的发展。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时, 要兼顾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 将这两方面的内容协调统一, 共同为完成工程设计而服务。相关工作者在进行设计时, 应把握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要求和功能要求, 根据二者相互制约和协调统一的辩证关系, 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更优秀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黄春燕.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14期

[2]林东.浅谈建筑结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20期

[3]卢深.浅析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J].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18期

[4]王川龙, 徐政.论我国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家, 2011年14期

[5]孙广花.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7期

[6]朱方青.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0期

[7]罗洵.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设计应用[J].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04期

[8]张宗霏.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方案选择与优化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 2011年

[9]李胜男, 张红星.浅谈建筑结构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第13卷) [C], 2010年

[10]栗娜, 薛利辉.居住建筑结构设计中常遇问题的处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第13卷) [C], 2010年

统一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能力培养 :

1、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2、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好处

4、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

5、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2、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3、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教师导入: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多媒体出示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并向学生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即歌曲的歌词,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扫六合”的气氛,产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提问:“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

二、学习新课:

(一)秦灭六国

1、读本节内容,思考:

秦王嬴政在多长时间内、运用什么策略先后灭掉了哪六国?

①指导学生运用第6课“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秦王嬴政采取什么策略先后顺序灭掉六国的?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国。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教师提问: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一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二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三是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过渡语: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下面我们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做的——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教师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

2、学生自读本节内容,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图示在黑板上归纳出秦中央重要官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央集权”。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运用“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向学生说明三点①回忆“三皇”、“五帝”说明“皇帝”一词的名声煊赫与权力庞大。突出政自定“皇帝”称号后这个称号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清朝被推翻为止。②介绍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责、地位介绍地方郡守、县令的职责、地位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官职都由皇帝任免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3、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从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两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看《秦朝疆域图》,了解一个国家的疆界四至。

过渡语:除了政治上建立强权正体外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上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导入“统一措施”一节——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在经济、文化、交通、军事方面秦始皇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呢?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回答:

1、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2、文化上:统一文字。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建直道和驰道。

4、军事上:修建万里长城。

(教师可出示相关的秦统一六国货币图、文字图,由学生讨论回答统一的必要性;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优点。我国文字发展的源流。教师向学生讲解度量衡。度,是指尺寸的长短;量是指升斗的容积;衡,是指斤两的轻重。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巩固秦的统一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统一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还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

运用教材的插图、资料引导学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统一前后的对比观察明确其优势所在。修建长城,教师首先简介匈奴族。提问秦统一后为抵御匈奴族的进攻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最后指出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使其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1万多里用以抵御匈奴的进攻。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组织学生开展对思考题“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道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进步又在哪儿”的讨论。

课堂小结: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课堂训练(略)

板书设计: 秦的统一

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灭六国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建直道和驰道。

4、军事上:修建万里长城。

《秦统一中国》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多、年代久,如何让学生对这一课感兴趣,又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有以下几点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个性设计,青春无需统一定制 篇3

谢天谢地,终于将儿子陈挺转入了这所优质中学!我松了口气,期待这个混世魔王能“近朱者赤”,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一年半后考个重点高中,将来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可我怎么也料不到,开學才两周,这熊孩子就又给我惹出事端来!

老师在电话里用极其恼怒的语气说:瞧瞧你们家陈挺!穿个校服都不正经,不仅在自己的衣服上乱涂乱画,还把全班将近一半同学的校服都弄得乱七八糟!

赶去学校时,陈挺已被“押送”到学校德育处听训。我到那一看,老师说的“乱涂乱画”,其实是在衣服上面画了一只跳跃的海豚,而周围的浪花,则构成一个有些抽象的阿拉伯数字“2”。

这孩子,从小到大都没让我省过心。当着德育处李主任的面,我气急败坏地冲他吼起来:陈挺,你为什么要在校服上乱画!

乱画?我那叫艺术懂不懂!陈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您就喜欢跟着我班主任瞎讲!请仔细看清楚好不好,我们是2班,班名叫“博毅”班!——同学们不愿意跟人家穿得一个样,喜欢我这样的设计,有什么错吗?

孩子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挺形象的。但可气的是他那目无尊长的态度,难怪会惹班主任生气。正要严肃批评他,李主任已把陈挺拉了过去,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是,小伙子你设计得确实不错。不过,你明白吗?校服统一定制是有特别意义的,因为它强化的是学校的整体形象。如果你们真想让班里的同学穿得有个性一点,完全可以设计并定制一套班服啊!

对啊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谢谢主任提醒!陈挺高兴起来,调皮地给李主任行了个队礼。

果然是德育专家,轻松两句便化解了孩子的戾气,还让他心甘情愿地改正错误。我不禁佩服起李主任来。

2

没过多久,果然看见陈挺穿回了一件白色文化衫:蓝色的海,栩栩如生的海豚,特别的数字,穿在身上显得浪漫而青春飞扬。

我夸了一句,陈挺便嘚瑟起来,说:嘿嘿,您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儿子!这班服现在咱班同学穿着出去一走,回头率高着呢!

行啦行啦,别尽整这些没用的!中考都倒计时了,你有时间还不如多刷几套题!我千叮万嘱,并且给他制定了一个短期目标:期中考试一定达到全班中等水平!

知道啦知道啦!陈挺虽然有些不满,不过倒还算听话。他放学后不再出去惹是生非,而是进书房用功学习去了。

原本以为孩子懂事了,能体谅我为他中途转学的良苦用心,然而,不久之后的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单却给我重重的一击。——陈挺的成绩倒数第一,远远落后于班里其他同学!

这孩子的智商不低,按说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心里很是狐疑,便趁他没回来时去书房搜了一遍。这一搜,果然在书桌抽屉里发现了情况:原来这小子这段时间的“用功”,竟然全部花在画画上面!

将一沓画稿丢在他面前,我质问他到底想干什么。陈挺低着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学校好些班级发现我们班服设计得好,便找到我给他们帮忙……

你……你……你不知道还有多久要中考吗?我气得喘不过气儿来。

陈挺知道自己犯了错,赶紧过来抚着我的背道歉,说:妈,对不起,我错了!不过我真不是读书的料,考不上重点高中,更上不了好大学的。读完这个学期,我还是去读中职算了,免得多浪费初三一年……

什么?读中职?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在我的印象中,中职学校无异于“收容所”。初中毕业甚至没毕业就去读技校的,都是一些调皮捣蛋没学校肯收的孩子。到了那里,无非就是虚度年华而已。

陈挺却很固执地想说服我,说:妈,您明知道我文化基础差,听课都很困难,为什么还逼我去考重点高中呢?我喜欢画画,喜欢设计,去技校学习自己的爱好和专长,一定会非常认真的,相信我!

不行,现在大学生就业都相当难,你去读一个中职技校,将来能干啥!趁早给我收了心,好好考高中!我用不容商量的口气说。

陈挺便跟我叫起板来,说:你既然知道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还逼我去读我也许根本就考不上的大学呢?随你怎么说,反正除了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哪个学校我都不会去的!

这句话竟让我一时语塞。这小子读书不行,辩才却很了得。我说服不了他,正想找人帮忙,正巧班主任老师打电话来了。

然后,我没料到的是,这位老师不仅没打算帮我劝陈挺好好读书,反而建议我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提前去读中职!

我认定老师目的不纯,便冷冷地说:你们是怕陈挺拖班上后腿,影响班级中考平均分吧?对不起,我家孩子一定要读完初三读高中的,这中职他坚决不去!

跟班主任沟通不畅,我便想到了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李主任。找到李主任后,我把情况跟他一说,没想到他也支持孩子的选择。

他说:陈挺这孩子是有点儿个性,但还不算太顽皮,如果想继续留在学校读完初三我们也欢迎。但现在的情况是,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与人生规划,我觉得这是件好事。其实,现在的中职学校越办越成熟,很多专业也出了不少人才,就业率比大学生还高呢!

可是……就是要学设计,考上大学后再选这个专业不好吗?我还是不相信去职校能学到什么东西。

李主任笑了,说:问题是陈挺已经极度厌倦了按部就班的学习,估计想考上高中难度也很大。您不知道吧?现在国家政策在调整,高中录取分数线提高了。听说有些地方招生完之后,还将那些低分学生全部退回去了呢!孩子想提前接触自己喜欢的专业真的很好,3年后一样可以考大学,殊途同归嘛!——这样吧,我给你推荐一所管理比较好的技校……

谢谢您的好意,我认定校方是不怀好意,拂袖而去。

3

陈挺一再要求我去技校参观参观,我都没有理会。怕他自己偷偷去报名,我把他的身份证和户口本通通藏了起来。然而,没想到这小子倔起来竟像头驴,怎么也拉不回来。暑假过完后,他真的宣布辍学,赖在家里怎么也不肯回学校了!

我气得打了他几下,他立马儿背起书包就朝外面走,口口声声说再也不回来。老陈担心孩子在外面出事,便把他拉了回来。

与其让他辍学在家无所事事,还不如去技校。能不能学点什么就看他自己,权当是“死马当活马医”吧!老陈跟我商量说。

我别无选择,只能做出让步。为了方便监管,我将陈挺送进了市区离家最近的技校。好在这小子还真没食言,进了技校后,他果然成熟稳重了许多,不再有老师打电话来告状。每次回家,他都是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写写画画,说是想多做点文化衫设计,争取找几家合作单位,卖点钱先养活自己。

孩子的懂事并未让我释怀。每每碰见熟人朋友,如果问起陈挺的情况,我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也有不识趣的人刨根问底,便让我尴尬不已。对于他的学业,我自然没敢抱太大期望。心想只要他在学校不滋事,顺利度过3年,毕业后能找份工作自食其力,也就万事大吉了。

然而,就在我对陈挺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时,这小子却突然给我带回了一个惊喜。

那个周末,我正在厨房做饭,陈挺一进门就兴奋地大声嚷嚷:爸,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获奖了,获大奖了!

你?获什么奖?老陈显然跟我一样不敢相信。

是的,全国青少年文化衫设计比赛二等奖!嘿嘿……当时如果我听指导老师的意见多注意几个细节的话,说不定能拿一等奖呢!陈挺得意地说。

真的假的?我本来还想端着,但第一次听到这个“麻烦精”的喜讯,那份高兴劲儿怎么也藏不住了。

当然是真的啦!妈,您放心吧,老师说这个奖的含金量挺高,对将来找工作相当有帮助。当然,本少爷的理想不仅是找一份普通的工作那么简单,我想当有名的设计师,让自己的作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呢!

哇,我家陈少这么厉害?老爸到时免费给你当经纪人得了!老陈已然一副“星爸”范儿。

嘿嘿,我看行!我也跟着打趣起来。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高考并非通往华山的唯一一条道路。孩子的青春不是需要统一定制的校服,而是有个性设计的文化衫。只有让他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再把它变成特长,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唱响最美的青春旋律!

编辑/张立平

产品形象设计的“三美”统一 篇4

一、通盘考虑实现整体形象美

产品形象是企业形象在产品系统的具体表现, 因为在营销中物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物的功能及形态来传达的。

产品形象设计由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 (1) 基本要素设计。产品视觉形象的基本要素是落实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求, 产品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是建立在基本要素设计的基础上。基本要素设计包括:企业标志、企业标淮字体、企业名称、企业标准色、企业象征图案、企业吉祥物和企业精神宣传标语等内容。基本要素的设计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理念的基础上, 并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精神。基本要素设计必须风格统一并能有效地组合、配合应用, 明确基本要素设计的组合、使用规范, 规范制图的标准及方式, 在实际使用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 正确使用。 (2) 应用要素设计。应用要素设计是以基本要素设计为基础, 根据产品设计中实际的视觉表达事项, 规范基本要素的使用, 在产品的视觉化设计中, 具体应用到以下各项内容:产品的外观造型系统, 包括特定的外观造型、材标准色彩、表面装饰工艺等;产品的包装系统, 包括包装造型、包装的文字、图符号、排列、包装材料、包装纸、包装箱、集装箱等;产品的立面装饰系统, 包括立面造型、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辅助色彩、铭牌、标识等;产品的服务系统, 包括产品货单、使用说明书、技术资科书、质量跟踪卡、保修卡、随货礼品等。

在设计过程中, 应在企业形象的视觉统一识别基础上, 以企业的标志、图形、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组合规范、使用规范为基础要素, 应用到产品设计应用要素的各个环节上。产品的特性及企业的精神理念透过产品的整体视觉传达系统, 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 要将具体可视的产品外部形象与其内在的特质融合成一体, 以传达企业的信息。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是以视觉化的设计要素为中心, 塑造独特的形象个性。应该围绕产品所进行的工程设计、造型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设计, 要求每个体现形象的要素都要符合统一性原则。

二、造型设计实现产品的形体美

产品造型服务于产品的整体形象设计, 围绕着人们对产品的需求, 更大限度地适合人的个体与社会的需求而获得普遍的认同感, 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 产品造型设计, 特别是涉及到人的感官因素等, 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是产品形象的物质基础, 对其起着制约和决定作用。

影响产品造型设计有三个要素:首先, 产品的结构是产品造型的内在因素, 其合理性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造型及产品整体形象, 是产品的成型工艺、材料选择的依据所在。其次, 受众在功能上的需求也决定和影响了产品的造型。如海尔冰箱的冷冻和冷藏空间上下倒置的设计, 就是从受众需求的层面, 从使用频率的角度所作的人性化造型改良设计。该造型设计在满足消费者对功能需求的同时, 较好地传递了企业和产品人性化的良好形象。再次, 材料是产品造型的物质基础, 是构成产品的三要素之一。材料的选择、加工成型技术直接制约和影响了产品的造型。

产品形象设计人员主要应通过产品造型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构成关系营造出一定的产品氛围, 使人产生夸张、含蓄、趣味、愉悦、轻松、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 使消费者产生某种心理体验, 让用户产生亲切感、成就感, 从而建立起一定的产品形象。如对称的直角几何形态显示出构造的严谨性, 有利于营造庄严、宁静、典雅、明快的气氛;严谨又活泼的圆形显示和谐、大同、包容的概念, 有利于营造完满、大气的气氛;曲线能创造动态造型, 使人容易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有利于营造热烈、自由、亲切的气氛。自由曲线接近自然形态、具有生活气息, 有利于营造朴实、自然、环保的气氛。流畅的曲线有放有收、张弛适度、柔中带刚, 适合于现代设计所追求的律动及简约效果。另类的非对称形属于不完整的美, 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前卫艺术感, 利用变异、非对称等造型手段可以营造先锋、前卫的氛围。产品造型的象征性意义, 还体现出产品本身的档次、品质、趣味、时尚等。比如精致的细节关系处理, 能体现产品的优异品质、精湛工艺;通过产品整体造型关系, 局部典型造型等来体现某一产品的等级和与众不同在电器类、机械类及手工工具类产品设计中造型寓义还可以表达出安全性象征意义, 浑然饱满的整体形态、工艺精细的构造、细节的处理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合理的尺寸、避免错误操作的设计等会给人以生理上的安全感。如苹果电脑的设计风格是一种年轻的、新潮的、前卫的风格。一套电脑从彩显到键盘到鼠标, 形成了一套小的形象系统, 设计师运用系统设计的方法, 从整体到细节, 不断重复着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从而强化了产品的形象。在造型方面, 流线形是造型的基本特征。特别是鼠标的弧线造型, 既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 使用舒适, 又呼应整体的特征, 每一个转角都是或大或小的弧度, 没有一个直角, 防止碰撞造成伤害。承袭一贯的卓越优雅。

三、色彩设计实现产品的仪表美

心理学家近年提出了许多有关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 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 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送的讯号, 即时产生联想。色彩学家安契尔霍金曾说过:“色彩能直接影响人类的思维状态与心理活动”。每一种色彩都和特定的心理感受有着内在联系。比如红色传达的是活力、喜庆、热情以及温暖等感受;而绿色所传达的是生命、安全、永恒、生长的意象, 许多产品外型的色彩为了缓解视觉疲劳一般也采用绿色作为主要色彩基调;蓝色则传达出理智、冷静、深沉的意象, 在产品形象设计中, 用蓝色作为标准色能够有效传达出科技、效率的形象特质。

不同的色彩能够引起不同的抽象和具象联想, 即使同样的色彩, 不同的受众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感受, 在产品形象设计过程中, 应该根据使用群体的差异性去判断色彩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情况。例如, 受众定位为中老年人群的产品形象, 在色彩上, 相对于儿童和年轻化的产品形象, 明显偏低的色彩纯度更受中老年消费者的青睐。不同的产品适用不同的色彩, 家电产品强调科学、实用与功能, 多用稳重、沉静、朴实的色调, 并以有活力的纯色相配合;医药卫生产品强调安全与健康, 多取不刺眼的中性色调;儿童用品体现兴趣与活泼, 多用鲜艳活泼的对比色调。要依靠产品本身的固有色, 使人们在包装和其他广告形式上能直接识别商品的属性, 如咖啡和巧克力的包装, 采用褐色和红色, 就显得很有必要, 而选用绿色传达巧克力的性质, 或以黑色表现奶粉就可能引起反感。

在产品形象设计过程中, 产品与空间的协调性也是色彩选择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室内外空间中, 巧妙处理产品与空间色彩的对比度, 能改善产品形象传播的效果。如麦当劳户外灯箱使用的红色和黄色, 与天空的蓝色形成的反对色的对比效果, 非常醒目, 有利于企业及产品形象的传达。在产品形象设计的过程中, 不能孤立地分析和设计色彩, 一味强调个体的色彩特点, 而忽视了产品形象与周围空间的协调性。随着个性化时代和感性化时代的到来, 色彩在产品形象设计中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传统认识, 成为了塑造产品个性形象和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 增强了形象的辨识度。

设计师将自己的情绪通过各种形态、色彩等造型语言表现在产品之上。结果, 产品不仅仅是真实呈现物, 而是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因此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应充分把色彩设计和造型完美结合, 争取在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心。

统一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和台湾问题三个部分,这些都有较强的时代感,也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问题采取“一国两制”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台湾问题更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台湾,有来自岛内和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却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之后澳门也顺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构想既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可能性,也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运用于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这种独创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课标要求:

1.掌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背景和基本内容、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大意义。

2.了解港澳问题的由来、掌握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交流的表现,理解党和政府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及其影响,正确认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设计意图:

新课程视教材为一种重要的而非唯一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讨课程标准,因为它不但是教材编写、考试的主要依据,规定着每个学习单元的学习要点和应达到的程度,也存在着过于笼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解读课标理应是备课的首要环节,备课时要将课标所列学习要点细化,并领会其在识记、理解、应用能力层次上的要求。这样才能以审视的目光分析、理解教材,进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以及这一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要学生明白“一国两制”构想本来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上进行了成功实践。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政府注重发展海峡两岸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打破了几十年的隔绝状态,有力的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三通”,“汪辜会谈”,连宋大陆行等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坚决阻止任何企图制造祖国分裂的图谋,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及历史意义。

(2)思想方面:使学生认识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爱党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突破

1、重点: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策略:教师可以使用背景材料及影视材料,还原当时的情景,为学生创设情景从而更好的探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2、难点:①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②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策略:结合时政知识,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法,得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实质;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探讨,可以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说明依据,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体性。

五、教学资源

1、由教师制作PPT多媒体课件,并精选相关音像资料及图片丰富课件内容。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问题的由来、澳门问题的由来和台湾问题的由来。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师生共创情境,营造氛围,引入新课

[情境营造]:课前3分钟时,展示香港、澳门、台湾风光图片,可配轻柔的背景音乐。[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乡愁》和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作品《七子之歌-台湾》 [课堂设问]:余光中在《乡愁》中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台湾回到祖**亲的怀抱,今天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 回答:诗人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过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某些原因人为地造成了现在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台湾问题”。建国五十多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悬而不决,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历史的使命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时,我们要怎样才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呢?怎样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新课讲解

[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遥远的海岸,北归的候鸟,于右任的《望大陆》,意在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课堂设问]:为完成我们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什么方针呢? 回答:“一国两制”。

(设计意图:可以较好的切入正题,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做好铺垫。特别制作这张课题充满意境的幻灯片,使学生被台湾国民党元老于佑任老先生的诗歌《望大陆》中的悲怆气息感染,“尽早让思乡的游子回到祖**亲的怀抱”这个念头会很自然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时教师再设问“党和国家为让台湾尽快回归提出了什么方针政策”,学生一致回答:“一国两制”。那种敬佩、自豪的情绪就自然而然的体现。(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课件展示]:展示几段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材料

[课堂设问]:(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回答完整)回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课件展示]: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活动探究一]:

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理论形成的过程如何?这一理论又是怎样得到实践的? 教学步骤一:

组织学生看书,小组讨论。根据教师提示的五个关键词“雏形”、“萌芽”、“提出”、“确立”“运用”,归纳“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学生找出答案后,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答案,肯定学生的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重在落实,但教师并不能因此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该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根据关键词找答案的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归纳概括的能力,又能较好体现教师只是课堂的“引路人”,学生才是主体的新课改精神。)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是什么?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一个国家”是指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大前提,两种制度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不变。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政治历史学习中已经学过相关知识,加之由师生共同回忆,难度并不大。)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下,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区有无差别?(难度较大,考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可做提示)

教师总结:差别就在是否可以驻军。港澳地区的“驻军”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外国军队必须撤离。而台湾地区的的“驻军”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所以在保证对大陆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台湾可以驻军。(接着,教师可以就此话题点出下一个教学子目,虽然一国两制是首先针对台湾提出,对台湾也有很多优惠,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构想还是首先在港澳地区实践。)(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在轻松舒缓的心态下结束“‘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子目的学习,也为后面“一国两制”首先在港澳地区的实践做一个平滑的转折。)[课件展示]: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活动探究二]:

香港问题是怎样来的?其领土是怎样被割让与租借的?香港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香港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用动画的形式简单演示香港岛、九龙司、新界被割让与租借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本课教材没有涉及,但是之前已学习过相关知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动画的方式,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教学步骤一:

学生观看幻灯片,根据画面内容归纳“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步骤。

(设计意图:本部分虽然也是教学重点,但纯文字讲授不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且这部分内容是几年前的时事热点,在初中历史第四册更是已经详细介绍过,不必再多重复。所以可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一些图片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按时间顺利播放并配以生动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接受信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香港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以选择题的形式降低难度)

提示:香港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另外,香港的成功回归,为澳门回归、台湾统一提供了借鉴意义。(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对香港回归意义的归纳既是对前面多幅图片的一个自然总结,同时因为香港回归的意义之一是为澳门回归提供借鉴,这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了一个合理的铺垫。)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欣赏澳门的象征标志《大三巴牌坊》以及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教师可做简要的旁白,向学生介绍澳门问题的由来以及“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成功实践。(设计意图:澳门回归的内容,教材着墨较少,但同样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用一个小动画对此部分内容做些必要的补充。动听的《七子之歌》与教师动情的旁白,整个课室会再度被爱国主义情绪渲染,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油然而生。)教学步骤四:

[课件展示]: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可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总结补充)

(教师总结:一共有四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联合声明》提供解决的法律依据。)教学步骤五:

[课堂设问]:香港、澳门回归有何伟大的意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以降低难度)提示:A:洗雪了百年耻辱。B: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C: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教师过渡]: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但是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情境营造]:中国地图,在香港、澳门的大致方位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指出现阶段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设计意图:运用地图,并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接受过程更为直观。)[课件展示]: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活动探究三]:

为争取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在党、政府和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如何?台湾问题的前景如何?现阶段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一: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分析,教师列表总结。

[教师过渡]:虽然台湾当局仍在很多地方设置障碍,但是两岸同胞冲破层层阻碍,交往越来越密切。

(设计意图;这些内容虽然也属于重点,但是书本上介绍详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在看书过程中逐渐培养高度概括史实的能力。)教学步骤二:

[课件展示]:展示当代时事政治材料三段,加强学生联系教材和台湾当今实际讨论: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政府的观点?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提示:A、国际反华势力

B、“台独”势力(认识“台独”的实质及危害)

[情景设置]:展示图片——飞机,大炮,海军陆战队,潜艇等,面对嚣张的台独势力,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

介绍党和国家关于台湾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多媒体显示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片段,江泽民的谈话代表了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对台湾问题的现状作了科学的分析并且明确表达了主张,既不给“台独分子”任何希望,又表达了我们热切盼望和平统一的愿望。我们坚信,既然我们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解决台湾问题,统一大业必将实现![教师总结]:怎样认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示: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台独势力猖獗,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关于台湾问题的发展前景,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台湾问题能否和平解决?为什么?学生的观点明显分为两派,彼此针锋相对,争论非常激烈。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下课后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渠道查找资料,然后再进行交流。

[情景设置]:展望:在五星红旗的照耀之下,闪耀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特别行政区”区徽。(设计意图:再次点出“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做到了首尾呼应,体现了课程的完整性。同时也升华了主题。如果条件允许可设置课后活动,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设计区徽标志。)总结本课内容,然后幻灯片打出教者预先设计好的表格:“运用所学知识,你认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解决台湾问题?”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压轴戏。让教学在高潮中结束,会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快乐教育”、“和谐教育”的理念因此得到较好的体现。)

3、精选练习,课后延伸

单项选择。学生每做一题、选择一次答案,都会得到相应的反馈,1.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A.邓小平访美期间的讲话

B.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C.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就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②香港和台湾也要进入社会主义③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台湾行使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3.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期间,英国政府支持港英当局,大肆宣扬“主权与治权分开”,其实质是()A.归还中国对于香港的主权 B.维护香港现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 C.以主权换治权,尊重中国人民意愿 D.继续维护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4.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表明()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决不妥协 B.中国享有极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D.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5.我国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6.香港回归影响深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B.香港人民从此过上了社会主义幸福生活 C.中国人民雪洗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D.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7.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A.自治权限 B.与中央的关系 C.社会制度 D.生产力发展水平8.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和澳门分别在()A.1997年和1999年 B.1990年和1999年 C.1997年和2000年 D.1984年和1987年

9.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②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③两岸相互投资建厂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下列表述不属于台湾当局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原因的是()A.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及相应政策措施的影响 B.海峡两岸侨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共同努力 C.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等交流活动的促进 D.台湾当局放弃“台独”主张

11.1993年海协会会长江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得以举行主要是因为()A.两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B.两岸授权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C.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D.江泽民提出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12.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 C.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自治权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开拓创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请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阅有关资料,自主探究,并写下你的主张及建议。

七、知识结构(板书设计)

第3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 篇6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时学生一起跟唱,学生感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积极的心理基础。

二、民族问题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师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播放《套马杆》《格桑花》《青藏高原》《吉祥三宝》等流传比较广泛的少数民族歌曲,问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幻灯片展示各民族的衣服,问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列举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问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

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分布情况以及历史上四次民族融合的史实,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师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学生讨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学生的回答有:“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与汉族地区不一样。”“少数民族基本处于祖国边疆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教师进行小结。

3.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在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所采取的措施。教师用PPT展示。

(1)维护民族平等方面:①各民族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不受侵犯等。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2)维护民族团结方面:①每年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和其它地区参观学习,增强各族人民的了解和信任,努力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②国务院于1988年、1994年、1999年三次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③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分裂斗争。(结合近几年国家对西藏、新疆恐怖分子的态度和政策进行讲解)

(3)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铁路、少数民族考生降分录取、取消农业税等。

教师提问:我们国家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作出了如此多的努力,作为个人,我们也应努力维护民族团结。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下列问题:(1)你知道回民的饮食习惯吗?(2)你了解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吗?你应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的这些习惯和信仰?(3)每种面额的人民币反面都印有五个少数民族的文字,你知道是哪五个少数民族吗?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维护民族团结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知道维护民族团结应该做到: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习各民族的文化,与各族同学团结互助。

三、统一问题

教师用PPT展示港澳回归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数据和例子。

1.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

教师解释“一国两制”的含义。提问: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问题上,我国还有哪个地区的障碍?学生答:台湾。全班齐读《乡愁》,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感受。针对台湾问题,教师绝不能回避极少数“台独”份子分裂祖国的事实,应该通过正面的例子向学生证明仅有一小部分人是支持“台独”的,台湾大部分民众是反对“台独”的,从而增强学生拥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用PPT展示台湾民众反“台独”的例子和图片:2003年,台北数万人举行“反台独救台湾”大游行。2008年,台湾举行“入联公投”,遭到岛内大部分民众的强烈反对,也没得到联合国的支持。2014年2月7日,台北数十名高中生和大学教授在台湾教育部外举行反日游行示威,要求台湾政府改革教科书内容,删除其中的亲日言论及“台独”思想。

2. 总结: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PPT展示)。

VI设计之统一与变化 篇7

关键词:VI设计,统一性,变化,辩证统一

CI是Corporation Identity的缩写,一般翻译为企业识别。它由理念识别 (MI) 、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组成。CI的识别性强弱与否与BI和VI出现的频率和视觉冲击力强弱有关。而VI的视觉效果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体符号,如标志、颜色、企业名称等,其本身所含有的意义不需要经过理解即可直接进入人的感觉,都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形成视觉印象,达到识别的目的。

“统一性”是CI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VI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视觉识别的一致性可加强传达信息的频率与强度,产生倍增的扩散效果。统一的设计形式还可以节约设计制作成本,方便视觉识别系统的管理等。为了做到统一,在具体的设计操作中,有些人甚至还准备了一套所谓的“CI”模板,把标志对号入座,一一贴到各项应用要素中,这样虽然用一成不变的标志达到了统一,但明显缺乏生动性,所以在统一中也要尽量做到变化,才能不至于太死板,失去生动性。

(一)关于VI

VI是Visual Identity的缩写。是将CI转化为可视的视觉识别符号,以丰富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它是CI系统中最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的部分。当然,VI的视觉表现是不能脱离MI和BI的,在完整的CI系统中, MI是核心,是最高决策层,给整体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BI是行为活动的动态形式,偏重其中的过程。VI设计要围绕MI和BI进行开展,确保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统一。企业识别系统应以建立企业的理念识别为基础。换句话说,视觉识别的内容,必须反映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方针、价值观念和文化特征,并广泛应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统一的传播,与企业的行为相辅相成。这样,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通过将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通过静态的、具体化的,视觉化的传播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和正确、准确、快捷地传达出去,并贯穿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之中,使企业的精神、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等主体性的内容,通过视觉表达的方式得以外象化。使社会公众能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的信息,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企业识别的目的。

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VI包括基本要素 (企业或组织的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企业造型、辅助图形等) 和应用要素 (产品、办公用品、服装、招牌、交通工具、广告、包装、展示与陈列规划等) ,基本要素看作为信息源的话,应用要素就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各信息要在传播媒介中保持统一一致的形象,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视觉识别VI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一是仔细研究企业精神特质,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使命、企业哲学、企业文化、运行机制、企业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使之演绎为视觉的符号或符号系统。另一方面就是将具有抽象特征的视觉符号或符号系统,设计成视觉传达的基本要素,统一地、有控制地应用在企业行为的方方面面,达到建立企业形象之目的。保持企业形象的统一性、系统性、规范性、预想性、进行有效的传播。

(二)VI设计中的统一与变化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统一性是VI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说统一性体现在VI系统中的方方面面。例如颜色的统一运用(如维京航空公司严格控制标准的红色的运用,不允许任何地方的机场对红色的成分做出更改,哪怕是很小的改动);标志图形或辅助图形以及拓展形在应用要素中的运用;广告版面,包装版面,网页版面等统一编排风格的运用等,都是统一性的具体体现。这点毋庸置疑,但很多设计往往为了追求统一而无变化,就无法对人们产生有效的刺激,会使人感到乏味和缺乏趣味和生动性,就像一潭死水而毫无生机。因此,过分的统一让人感到刻板单调。但过多的变化必然又引起杂乱,使人产生混乱的感觉,分散人的注意力。总之要做到,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在这里具体从基本要素设计、应用系统设计等方面加以举例说明。

1. 基本要素系统

企业标志是通过造型简单、意义明确的统一标准的视觉符号,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经营内容、企业规模、产品特性等要素,传递给社会公众,使之识别和认同企业的图案和文字。企业标志是企业整体的综合、凝练。企业标志还是视觉形象的核心,它构成企业形象的基本特征,体现企业内在素质。企业标志不仅是调动所有视觉要素的主导力量,也是整合所有视觉要素的中心,更是社会大众认同企业品牌的代表。因此,企业标志设计,在整个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标志设计是一个固定的图形,这样可以形成一种统一的视觉形象。而德国奥芬巴和设计学院的教授克劳斯.黑塞尔为06年德国世界杯标志可谓别处心裁,他的标志图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系列,其形象统一在泼墨手法的足球员图形上,而有取自不同的动作各不相同,生动、精彩。再比如“鲁尔地区2010”标志,也不是用一枚明确标志作为视觉形象的核心,而是用一种组合原则来取代单一的标志。为了达到一种统一,每一个城市标志的外形都接近于抽象的鲁尔地区地图的外形,并遵循同一种组合原则(用同一种颜色来统一某个词汇,而字母的排列组合又是变动的),但另外,颜色的不同,词汇组合的不同,又形成了一种变化),寓变化与统一之中。

另外,企业标志设计是一种平面视觉艺术,人们在接受图形所传达的信息的同时,其标志美感也在作用于人们,并引起人的美感冲动,所以,企业标志设计作为图形设计本身,同样应遵循统一与变化的美学法则:愈是统一的标志图形愈单纯,愈简洁,愈具有美感。人们观看图形时就会有畅快的感觉,同样,统一性是标志图形设计最根本的美学原则。同时还要遵循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在变化中求统一,主要是在构成图形美感图案的点、线、面、体、色彩、质感、量感中去发挥它们的一致性,寻求它们内在的联系。而统一中求变化,则是在有机联系中利用美感因素中的差异性,引起冲突和变化。

标准色的设计,单一标准色更容易形成一种统一的视觉形象,但有时未免过于单调,不同颜色的补充可形成一种丰富与变化。

标准字的设计也要做到统一与变化,不同场合可以选用不同的字体,但整体风格要一至。

组合规范的设计主要指标志与其他基本设计要素的组合规定,目的是对未来标志的应用进行规划,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从而提高设计作业的效率,保持一定的设计水平。为实现统一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可以用强有力的标志来统一各关系企业,采用统一标志不同色彩、同一外形不同图案或同一标志图案不同结构方式,来强化关系企业的系统化精神。

2. 应用系统系统

VI设计中的基础要素系统和应用要素系统必须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在应用要素系统的设计当中同样要求寓变化与统一之中。并不是标志设计好以后,把标志一一贴上应用要素中就算完事,也要考虑到具体的环境,也可以在统一的原则下进行变化,如:把标志图形在同一原则下进行组合或变形,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运用到应用要素系统中,既实现了统一的目的,又能有所变化。例如德国莱比锡申办2012年奥运会VI系统中,标志以取自奥运五环的五个同心环组成,颜色从里到外,有浅入深。以企业标志为基础延伸而成的识别图形,在不同对象上各不相同。首先把每个圆环标志的五个圆环统一为一种颜色,即: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的圆环标志,然后把这五个不同颜色的圆环标志略加错位,错位程度不同,效果不同,再把错位形成的图形或局部加以应用,这样也达到了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

在进行应用设计时除对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信息传达媒体,像办公用品、招牌、旗帜、服装、交通工具等和企业为促销商品而进行宣传的传播媒介,例如产品造型与包装设计,陈列与展示应用设计,促销宣传用品,广告应用设计等进行设计外,还应对未来可能使用的媒体进行预想性设计,力求统一化。如果在使用中发现事先设计的规范有不够全面或不适用,也要按照设计的宗旨,进行补充修正,使应用项目设计前后一致,形象统一。

另外,应用系统的设计包括的范围较广,如信笺、信封的设计、包装盒的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等,都属于平面设计范畴,在自身的设计当中同样要遵循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的美学原则。在变化中求统一,主要是在构成图形的元素点、线、面、色彩、图案、质感等中去发挥它们的一致性,寻求它们内在的联系。而统一中求变化,则是在有机联系中利用各因素的差异性,引起变化,产生动感与变化。

总之,统一于变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则会如一潭平静的湖水而平淡无奇,只有变化而无统一,则会因为不能形成统一的视觉形象,而无法达到识别的效果。在VI的设计开发当中要坚持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参考文献

统一域名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篇8

1 需求分析

根据应用级灾备工作的规划, 新建DNS系统应包括:

1.1 功能需求

域名服务系统目前已经成为某公司绝大多数信息系统应用的实际寻址方式, 应用访问方式都基于域名系统进行。

随着应用级灾备建设的开展, 对于应用系统基于域名技术的多种应用以实现应用切换, 将是完成应用级灾备建设的重要保障。

根据灾备建设的需求, 将在目前域名服务系统的整体架构上, 进行适应性调整建设, 以期确保在信息系统应用切换时, 可以提供支撑服务, 减少切换时间, 保障客户对业务应用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访问。

1.2 可靠性需求

目前某公司根域名服务系统和二级域名服务系统基本为主从架构, 物理部署在同一生产机房内, 仅仅具备本地的高可用性。在面对极端灾害情况下, 区域节点如总部、省市公司一旦发生域名服务系统中断, 将会导致客户无法正常访问信息系统。

在应急或者演练情况下, 客户需要访问切换到灾备 (数据) 中心的业务系统, 在省市公司生产中心域名解析系统中断服务时, 客户将无法通过第二网络汇聚点对灾备 (数据) 中心业务访问请求。

为确保客户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信息系统访问的不中断, 需要完善域名服务系统的部署架构, 提升可靠性, 以保障为客户提供不间断的域名服务能力。

1.3 运行管理需求

目前总部、各分部和各省市公司均已建设了域名服务系统, 并和总部的根域进行了级联。对于域名地址的变更管理采用分布式管理, 由于开源软件命令行操作的不便捷性, 所有操作均需要命令行操作, 操作过程中无错误检测功能, 容易发生人为错误, 对于各个节点运维人员有较高要求.

对于Qps监控、审计、访问统计等域名服务运行状态, 无分析和预警措施, 缺乏域名服务应用的监测机制, 无法对运维人员实时展现。

按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工作的集约化发展要求, 结合未来三地集中式数据中心对于域名服务的需求, 需要对域名服务系统进行统一的整体管理。

1.4 安全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域名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不断加大, 不论是2009年暴风影音的5.19事件, 还是2010年百度的DNS域名记录被劫持事件, 均导致大范围网络故障, 使得高达数省的用户无法进行网络访问。由于对DNS服务器的安全性问题不够重视, 致使类似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某公司的大量客户端机器中安装了诸如暴风影音等视频播放软件, 此类软件会定时、频繁的发送大量无效解析请求, 加重了域名系统的解析压力。

域名服务系统是某公司网络的一项核心服务、中枢神经系统, 事关网络的安全与稳定。域名系统的故障会导致信息系统应用的访问中断。针对网络攻击、域名劫持等威胁, 需要加强域名系统安全防护, 建立完善域名安全技术手段, 确保域名解析正常, 域名系统的安全运行。

2 架构设计

统一域名项目的整体架构如下图1所示。

2.1 内网部署

1) 本方案中根域名服务系统同时负责管理配置解析顶级域abcd.com.cn和各网省授权子域。三地灾备 (数据) 中心DNS服务器将作为内网的权威DNS服务器, 提供公司的所有的域名地址解析服务。

2) 省市公司、直属单位的原有域名服务器更改为forward工作模式, 仅作为缓存服务器使用, 物理设备继续使用原有服务器设备。

3) 根域名服务系统物理设备部署在A、B、C三地灾备 (数据) 中心, 采用主辅架构。三地灾备 (数据) 中心权威DNS服务器之间实现信息实时同步, 当单一灾备 (数据) 中心停止域名解析服务时, 其他灾备 (数据) 中心权威DNS服务器可以继续为全网用户提供不间断服务, 提升域名解析系统的高可靠性。

4) 用户可以通过配置所属灾备 (数据) 中心权威DNS服务器为自己的备选DNS服务器, 以保障在所属生产中心主汇聚点网络不通的情形下, 可以通过第二网络汇聚点访问业务。

2.2 内网解析流程

内网用户请求域名地址解析时, 首先向用户本地的DNS缓存服务器提出域名解析申请, 本地缓存DNS首先在自己的缓存区进行查找, 查看是否有相关域名的A记录, 如果有直接将域名地址解析给用户。如果没有将向三地灾备 (数据) 中心权威DNS服务器发送请求, 请求相关的域名地址解析, 权威DNS服务器应答请求, 将解析结果通知给用户本地缓存DNS, 用户本地缓存DNS将解析结果通知给用户。

首次解析记录结果将会被存放在缓存DNS服务器的缓存内, 记录在缓存内存的持续时间是由权威DNS服务器设置的TTL值来决定的, 当持续时间到达了规定的TTL时间后, 本地缓存DNS服务器会自动的将此记录删除, 并且不会主动的发起新的请求, 只有当再等到用户请求此记录相对的域名地址解析时, 本地缓存DNS服务器才会重新发起请求。

2.3 外网部署

1) 在A灾备 (数据) 中心部署两台DNS服务器, 用来替换原有外网权威DNS服务器, 负责解析权威域, 同时也负责解析授权子域。

2) 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再申请一条NS记录, 并将相应的DNS服务器部署在B灾备 (数据) 中心, 和原有部署在A灾备 (数据) 中心的两台外网权威服务器组成一个分布式部署的异地高可用。

3) 省市公司、直属单位原有外网DNS服务器维持原状。

2.4 外网解析流程

外网用户请求域名地址解析时, 首先用户请求会提交到本地ISP供应商提供的DNS中, 如果DNS有相关记录时, 直接返回结果, 如果没有, ISP供应商提供的DNS会直接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提供的根域DNS服务器提出申请, 根域DNS服务器会将abcd.com.cn的四条NS记录信息随机选择一条传递给ISP供应商的DNS, ISP供应商的DNS根据NS记录找到相应的公司外网权威DNS服务器, 由公司权威DNS服务器进行域名地址解析并将解析结果通知给ISP供应商的DNS, 后者将解析结果通知给用户, 完成解析过程。

由于目前互联网对于域名解析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ISP供应商的DNS设置也各不相同, 可能在解析过程中返回给客户端的缓存时间并不遵循公司外网权威DNS服务器的TTL值设定, 无法控制域名解析记录的缓存时间。

3 系统设计

3.1 域名功能

域名服务系统集中部署在灾备 (数据) 中心的内外网权威服务器具备以下功能:

1) 能够处理来自某公司内部网络和外部互联网的任何客户端的查询请求;

2) 权威服务器主辅之间实现安全的区数据传输;

3) 支持DNS安全协议扩展 (DNSSEC) ;

4) 同时具有IPv4和IPv6两个协议栈, 可以处理来自IPv4和IPv6网络中的客户端域名查询请求。

域名服务系统中部署在省市公司、直属单位和地市公司的缓存服务器具备以下功能:

4) 能够处理来自某公司区域内部网络和外部互联网的任何客户端的查询请求;

6) 正确执行递归查询过程;

5) 能够按照权威服务器返回的信息生存期 (TTL) 时间进行域名数据缓存。

3.2 域名管理

域名服务器集中部署在三地灾备 (数据) 中心, 对于域名记录的管理能够由三地灾备 (数据) 中心统一管理, 也可针对单位建立角色账号, 分级分权管理域名记录信息。不同区域的管理员通过自己的用户名登录实现只管理自己的区域的记录, 并实现增、添、改功能, 并且不会对其他区域的内容造成影响。超级用户admin可以管理所有区域的配置, 管理者 (admin) 可以对附属权限的域进行增删改操作, 超级管理员 (administrator) 可以对全局域进行管理。

3.3 安全防护

域名服务器的安全风险主要有DOS (Denial Of Service) 攻击、域名劫持、域名欺骗、区传输泄密等方面, 针对风险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手段来进行安全防护。

4 加强安全防护体系

1) 技术:更新和完善安全工具、软硬件设备、管理平台、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安全扫描、评估分析、入侵检测、入侵取证、陷阱网络、备份恢复、病毒防治等。

2) 管理:完善安全技术规范、管理制度、高水平的安全技术人才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建立网络安全专人负责制度, 建立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制度, 建立定期备份制度, 限定口令定期修改制度等。

3) 规划:对新的技术和产品及时了解, 深入调研国内外信息网络安全的状况, 了解黑客技术的进展, 在广泛融合的基础上作出前瞻性规划。

5 技术手段保护

域名服务器可以根据对解析流量来源、目的地或端口的监控, 使用分组过滤、建立访问控制列表等手段来限制或拒绝用户对域名服务器的访问。安全加固DNS的运行环境, 内核安全优化, 升级到最新的补丁程序, 关闭无关的进程和端口, 配置防病毒模块等。防火墙划分不同区域, 设置严格的访问策略, 配置ACL、ACL longing, 启动Do S、DDo S功能。

6 安全协议

针对权威服务器的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的之间的同步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安全可以通过事务签名 (Transaction Signature) 协议来保障, 对于缓存服务器从权威服务器获取的查询结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可以由域名系统安全扩展 (DNS Security) 来保障。

7 域名信息同步

为确保三地灾备 (数据) 中心在对同一解析请求时, 返回相同的结果, 保障域名服务器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 域名服务器之间必须具有对域名文件和策略文件安全的信息同步机制。

部署在三地灾备 (数据) 中心的域名服务器相互之间的域名记录信息能够采用自动同步模式, 使得三地灾备 (数据) 中心的域名服务器都拥有全网的域名信息记录, 能够实现三地灾备 (数据) 中心域名解析服务的平台化、同步化。

三地灾备 (数据) 中心的权威域名服务器之间在建立同步关系时, 必须设置为同一组, 组内所有域名服务器实时校验域名文件和策略文件的时间戳, 任一域名服务器中一旦有文件时间变更, 则能自动启动同步机制, 将信息同步至其他权威域名服务器。权威域名服务器组能够和某公司统一时间源进行同步。

8 结束语

目前公司的权威域名服务器TTL值设置为24小时, 意味着如果应用业务是基于域名方式访问的, 当应用业务地址发生变化时, 客户端最坏情况下需要48小时才会访问到正确的地址。

如现阶段集中部署后的某A业务平台对于RTO要求为30分钟, B业务系统的RTO要求为4小时, 域名服务系统对于A业务平台的域名记录, 缓存时间TTL值需要设置在15分钟以内才可以满足RTO要求, 而对于B业务系统, 缓存时间TTL值则需要设置为2小时才能满足其RTO要求。

江苏电力统一流程平台设计思路 篇9

随着江苏电力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其企业内部已搭建了包含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应用集成平台在内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平台。同时,基于SOA理念,实现了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的项目全过程管理、工程资产的账卡物一致等跨多个业务系统的横向数据共享和流程互通。江苏电力各业务系统已普遍初步使用了工作流技术,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2江苏电力原有工作流问题分析

2.1 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业务系统均从自身角度设计、开发了简单的工作流程序,其设计理念、功能取舍、模式支持程度、开发方式、监控跟踪机制等方面均不尽相同,所以直接影响了各系统工作流机制的成熟度,导致大多数流程效率低下、标准不一。这给企业业务流程的横向集成造成了很大难度。

2.2 缺乏统一的处理与管理入口

对于企业中的用户,其待办分散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为了处理其所有的业务待办,用户必须切换不同的业务系统,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而对企业而言,为了提高流程管理的效率,流程管理员这一角色应该绑定在单位这一层次的组织上而非各业务系统独立设置。因此,不管对于普通用户还是流程管理员而言,都需要一个整合的、统一的流程入口。

2.3 缺乏完善的监控、追踪功能

目前,在各系统中,系统管理员无法对工作流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跟踪,进而难以对影响工作流运转的关键环节、关键流程进行改造,同时也难以满足各业务系统对工作流提出的实际监控、跟踪需求,不能很好地进行流程的效率分析,从而也不能进行流程优化和重组。

2.4 难以支持企业级系统应用

目前,各系统采用的工作流机制对跨部门、跨业务系统的工作流支撑力度较差,难以直接满足企业级应用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不同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集中集成,更是难以给予有力支撑。

3 已有流程产品的不足

市场上的众多工作流产品中,一些产品有着较好的规范性,但是难以满足企业内部各种不符合工作流规范的特殊流程;一些产品源自实际需求,能较好地适应规范所不能满足的各种特殊性要求,但与工作流标准规范有一定的差距。各类工作流产品在江苏电力直接使用,存在诸多不足。

3.1 难以适应企业内部具有复杂要求的组织机构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江苏电力内部存在较为复杂的组织结构。首先体现在组织机构层级较多,包括省、市、县、工区、班组等多层结构,且各基层单位组织结构各不相同;其次组织机构的组织分类方式复杂,如人力资源系统建立的是行政层次的分类关系,而党务系统要求建立党委支部党小组的组织分类;再次各级各类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较多,对应用系统要求分级分层、垂直对口管理。而通用的工作流软件很难适应如此复杂的组织机构的实际需求。

3.2 无法使用已有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目前,江苏电力已集中部署了一套自开发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但市场上的工作流产品均无法直接使用该认证系统。对于部分非开源的产品,如“信雅达”“西安协同”“上海普元”等,若其不具备较好的开发接口或厂商不愿提供完整的开发接口,此项问题将难以解决或需要完全依赖厂商处理。

3.3 难以同时适应众多业务系统的需求

目前,江苏电力开发的多个业务系统对于工作流的需求不尽相同,通用工作流软件产品目前基本能满足某一特定需求的业务系统,但难以同时适应多种业务系统的需求。正如前文所述,通用工作流产品均可支持对某一特定应用系统的“嵌入式”支持,而IBM、BEA等类似产品可以对跨系统的业务进行部分整合,但尚无某一产品能较为全面地适应江苏电力众多业务系统的需求。

3.4 无法满足需求的不断变化

通用的工作流产品有一定的稳定性,其产品化后对系统的升级、修改、变更将更加慎重。而江苏电力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种业务需求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工作流产品可能无法对需求变化做到快速反应,从而直接影响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4 构建统一流程平台

基于以上对江苏电力原有工作流不足的分析和通用工作流产品的分析,江苏电力决定设计并构建自己的统一流程平台。由于使用工作流的主体江苏电力是一个国有集团型企业,因此设计的工作流平台在遵循业界主流的工作流标准(WFMC接口一、BPMN)与规范的基础上,还必须匹配国有企业的管理特点。

4.1 支持多变的流程模板

为适应企业业务流程的调整,统一流程平台支持多版本的流程定义模板。流程定义模板以版本号区分,流程定义模板发布后在发起流程时指定发起流程所用的版本定义即可发起所需版本流程。同时,流程定义模板做到热发布,即流程定义模板发布后即可用该流程定义。同一流程定义的多个版本可同时运行,运行时按照该流程发起时定义所用逻辑进行流转。

4.2 满足复杂的企业组织权限模型

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复杂繁多,权限模型必须统一并可实现多业务系统共享。为了实现流程平台“统一”的特点,统一流程平台与江苏电力的统一权限紧密关联。该权限模型提供企业内统一的用户和权限管理的技术方案,其支持多套组织机构和企业角色、业务角色、业务组织角色,同时提供权限的分级授权和分级管理功能,是一套相对完备且适合国有集团型企业使用的权限模型。统一流程平台在设置活动的参与者或流转中的业务规则时,真正做到了统一权限与流程平台的无缝连接,极大地提高了统一流程平台对江苏电力组织与权限的支持。

4.3 可流转跨系统、跨部门的业务流程

统一流程平台在流程模板定义中可对流程及其中的活动指定其部署系统与节点,流程发起及处理中的业务逻辑由提供活动节点的业务系统完成,这样既满足了业务逻辑与流程逻辑分离而保证流程引擎运行的可靠性,又保证了流程数据与业务数据的独立性。对于跨单位、部门的流程,通过使用统一权限的基准组织与业务组织的映射可做到运行中组织权限数据的对应。

4.4 适应环节多而复杂的业务流程

江苏电力内部的业务流程环节多而复杂。对此,作为复杂的业务流程建模的支撑,统一流程平台提供了支持包括20种工作流模型的建模的解释与执行的流程引擎,可以满足电网行业复杂业务流程的需要。同时,针对江苏电力内部业务人员的实际特点,提供了基于B/S架构的简单、直观的流程建模工具。使得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的业务人员在了解业务规则与需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流程定义工具中口语化的脚本工具进行流程跳转条件及活动参与者的设置。流程设计提供的线性、扇状、回圈、会签、加签、条件式判断流程类型,并支持动态退回机制、调用流程,用户可依据实际业务自行组合,满足江苏电力的各式需求。

4.5 统一的待办展示与集成方式

统一流程平台对江苏电力所有业务系统的待办进行统一展示,并提供与其他流程引擎待办层面的推拉式集成机制。即,除了展示平台所产生的待办,同时还可展示推式待办(其他流程引擎通过调用流程平台接口存储的待办)和拉式待办(流程平台通过调用其他流程引擎注册的服务地址实时取得的待办)。

4.6 提供统一的流程管理与监控

作为企业级的应用,统一流程平台提供了统一的流程管理与监控入口。流程管理员可通过统一的流程监控管理功能,包括对运行中流程实例、历史流程实例的监控和管理。对于所有的流程实例都能够图形化地展示流转的历史记录。对流程实例的发起信息、每一步活动的处理信息、流程及活动的所有数据进行展示。对于子过程活动,还可看到对应子流程的流转全过程,实现企业级流程全貌展现,能够在流程图上模拟流程流转的全过程。

5 结语

统一流程平台是建立江苏电力统一开发框架的基础,是今后江苏电力信息化建设中将大量采用的核心框架。它的设计理念、功能需求将以企业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结合其他工作流产品的优点与长处,在规范性与实用性中寻找一个较优的结合点。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推广将有利于江苏电力信息化项目的设计、开发,有利于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必将促进江苏电力信息化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摘要:江苏电力信息化建设在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对不同业务系统流程的统一规划与集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江苏电力原有工作流的问题,阐述了构建统一流程平台的想法并描述了其设计思路。

关键词:江苏电力,统一流程平台,流程平台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彭俊.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银行统一认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篇10

银行业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开辟了新的业务和服务方式, 同时也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展中, 各个应用系统依次开发, 分别应对了银行的不同需求, 然而由于开发的时间不同, 开发商家也不同, 用户界面繁多, 对于员工来说形成了较大的负担, 在系统内部, 也由于各系统的独立数据库, 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数据不具备共享性, 也就导致对这些数据的应用难以充分, 目前银行信息业务面临着挑战:

用户使用和管理的不便。多个系统和多种认证方式, 导致用户使用不方便, 银行管理者也面临工作的挑战。

目前银行业务系统大多出于安全性的要求, 往往没有采用统一认证平台, 这给银行业务带了了一些负面影响。对客户而言, 各个系统的独立, 导致多次重复登录, 同时要记忆多个账号密码, 影响服务效率, 并降低了安全性;对银行而言, 各个系统的用户信息和安全策略均是独立且分布存储的, 这样导致管理权限分配的复杂化, 安全策略和审计策略不易实施;对业务系统而言, 信息难以共享, 缺乏实时性, 降低了工作效率。

银行统一认证平台定义

统一认证平台的需求是因为在SOA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架构下, 需要对银行内部数量众多的业务系统的用户身份管理和访问控制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认证平台, 可以解决应用系统账号统一性问题, 实现账号、口令的统一, 降低用户管理成本, 保障人员信息安全。

身份认证, 就是判断一个用户是合法用户的过程, 统一身份认证就是对于统一网络的不同应用系统而言, 采用统一的用户电子身份判断用户的合法性。银行服务网络中各应用系统的功能不同, 如果均采用独立的身份认证, 则用户需要多个身份和密码, 而且需要反复登录才能进入不同系统, 这给客户带来极大不便的同时, 也为银行的安全性和实时性带来了挑战, 故而统一身份认证是银行身份认证的发展趋势。

统一认证平台的相关技术

1.单点登录

单点登录 (Single Sign On) , 是目前企业业务整合的解决方案中较为常见的一种。SSO的定义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 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具体的过程可以简述为:用户访问系统1, 系统会进入登陆界面, 将用户导入认证系统, 而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 系统会返回一个认证凭据, ticket, 该凭据会伴随用户访问其他系统, 而系统2、3等会对凭据ticket进行检验, 这样用户就无需多次登陆不同系统。该技术的具体规范有NET Passport和Liberty等。

2.联邦数据库技术

联邦技术 (Ferderation) 是指用户对多个数据库进行查询, 在数据源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的情况下, 只需像对一个数据库一样进行操作。该技术的主要推动者是IT巨头IBM, 联邦技术为异构数据提供统一的接口, 便于银行对合并账户的操作。高级的数据库联邦技术, 首先, 能够掩盖底层数据源的差异, 对用户而言无需知道数据的存储位置或者程序接口, 也就是透明性。其次数据源具备异构性, 数据存在于不同的硬件和网络协议上, 将种种不同的数据库封装在联邦体中。另外该技术应该具有扩展性和开放性, 便于应对更多的需求和技术。

统一认证平台的设计

根据以上的需求和技术, 我们提出该认证平台的设计方案。统一认证的核心在于, 将分布于不同系统的认证变成统一的认证。首先需要对银行系统的数据库通过联邦技术进行结合, 使异构数据库成为一个透明的, 具备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整体, 并且提供一个合适的信息安全系统来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利用单点登录系统对用户登录提供方便。

具体的系统流程是:用户进入登录界面或者其他服务页面, 提交登陆要求, 该要求调用认证服务器, 由认证服务器对用户输入的账号和密码进行校验, 确认正确后, 产生凭据ticket, 认证请求回应传到代理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将用户进入的不同系统提出的认证方式, 提供不同的登录通道, 客户提供的口令信息产生相应的声明, 传到认证服务器上, 认证服务器进行认证之后, 通过则提取账号和密码, 创建访问权限, 传至代理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便通过相关信息提供给用户相应界面, 便于访问。而用户访问数据库时, 一个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可以确保用户能够获得合适的授权, 对不同应用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统一认证平台的实现

有了设计方案, 我们进行了具体的实现。

统一认证平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单点登录代理, 由代理服务器实现, 该部分是应对用户不同请求时的快速接入, 提供相应页面, 同时伴随着对用户的服务提供访问控制以及各个具体应用系统的入口。该部分按功能可以分为认证代理和策略代理两部分, 前者用于针对客户的认证并传递结果, 后者用于控制用户的访问。

第二部分是统一认证中心, 该部分采用统一认证服务器实现, 按照sso部分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服务, 并且为通过认证的用户提供授权服务。可以分为四个模块, 认证模块——为用户提供不同认证机制的身份认证服务, 授权模块——提供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 为合法用户建立平台级的权限, 管理模块和审计模块——增强的系统功能, 便于管理者的控制和策略制定。

第三部分是综合信息库, 即中央数据库, 对用户信息, 安全策略和审计日志进行综合存储, 为整个系统的合理运行提供数据基础。对于该数据库, 采用了IBM的联邦数据技术, 这样有效降低数据库的管理维护成本, 提高安全性。中央数据库可分为本地数据库和各系统中的数据库, 本地数据库是物理数据库的实现形式, 可以分为平台用户、角色、平台角色对应权限、平台审计日志四个分支, 而各个系统的数据库则分散在系统中, 这样形成一个逻辑上集中, 物理上分布的中央数据库, 实现安全高效的数据管理。

总结

统一设计 篇11

关键词:统一登录;JavaWeb;过滤器;票据

中图分类号:TP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随着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企业或单位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多应用系统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提供服务的前提和基础。[1]首先,必须保证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访问相应的应用资源;其次,实施安全保护措施时应尽量避免增加用户的负担。[2]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采用不同的口令,这虽然能保证用户对相应资源的合法访问,但增加了用户负担。为了方便记忆,用户会采用简单的口令或将口令记录下来,这大大降低了应用系统的安全性[3]。另外,用户每访问一个应用资源都需要登录一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统一登录又叫单点登录,是一种目前比较流行的业务整合的解决方案之一。[4]统一登录定义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本文探讨如何设计一个安全的、简易的、高效的统一登录方式。

1统一登录流程

用户通过URL发起请求,此URL指向服务系统A,此时服务系统A检查本地应用域中是否有session信息,如果有session信息,则获取session中的信息,并且直接登录系统,用户可以直接进行操作,或者获取自己寻找的资源。这是最快捷直接的访问方式,这种方式一般出现在用户刚刚访问过此应用,又通过同样方式进入应用的形式。之所以查找是否有session信息,就是为了用户方便,使得用户不必每次都重建session。

如果在验证session的时候没有session信息,则获取URL中的Ticket信息,Ticket信息就像一张门票,上面有用来进行身份验证的信息。如果没有Ticket信息,则验证失败,返回验证失败,或者直接跳转到登录界面。

如果URL中带有Ticket信息,则获取Ticket信息,服务系统将Ticket信息发给认证中心,认证中心验证Ticket的有效性,如果Ticket是伪造的或者是过时的,则返回验证失败。

如果Ticket在认证中心存在,并且是有效的,则返回认证成功。此时,服务系统拆解Ticket,将Ticket中用户的唯一标示提取出来。然后根据用户的唯一标示,重建session,这样用户就可以像成功登录服务系统一样正常使用系统,并且当遇到第一种情况的时候,就不用去认证服务器进行认证了。

2统一登录票据生成与验证

用户登录成功之后,认证中心要做三件事:

第一、生成六位随机字符串。随机字符串的生成,是为了增加门票的随机性和非重复性,生成两个相同随机数的概率是十亿分之一,属于极其小的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是不可能事件。假设生成的随机字符串是“E23B4W”。

第二、获取系统时间。获取服务器系统当前时间,这也是防止重复的另外一个手段,系统时间精确到秒。再搭配六位随机数,在同一秒内重复概率又进一步降低。系统时间的格式为yyyyMMddHHmmss。

第三、获取用户的唯一标示UserID。UserID最为用户账户的唯一标示,是用户在注册的时候生成的,所有用户都有唯一的UserID。UserID的用途就是用来在其他服务系统中重建用户的HttpSession信息。假设用户的UserID为“96577”,我们成UserID为字符串A。

然后六位随机字符串与系统时间相组合,组合成20位字符串,例如“E23B4W20130201103020”。这个字符串是明文的形式,很容易被用户或者其他人员猜出其中的含义,所以要进行加密,这里采用的是16位MD5加密算法。[5]加密之后就是没有意义的16位十六进制字符串,将“E23B4W20130201103020”加密之后的密文是“B8B8967D9A03F873”,我们称这个密文为字符串B。将加密后的密文字符串同UserID相结合,组合成Ticket(B8B8967D9A03F87396577)。

最后,以字符串B为键,以字符串A为值,放入服务器认证中心全局哈希表中,待验证使用。

3票据的销毁

当用户注销之后,或者session失效之后,Ticket应该销毁,否则认证服务器内存资源得不到释放,存放票据的数据结构不断增大。

用户首先发起注销请求,注销的第一步就是销毁本地session,使得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联系切断,不再保存状态。第二步是系统向认证服务器发起登出请求,这个时候是带着Ticket进行请求的。认证服务器票据中心将此票据删除,此后,此票据失效,在此用此票据进行验证,则会验证失败。

4过滤器的配置

在子系统端,用户首先要判断是否通过统一登录的形式进行访问。拦截所有访问请求的是AuthFilter过滤器。[6]如果访问请求中没有Ticket信息,则认为不是通过统一登录的方式进行的访问,进入LogOrNot过滤器。过滤器的配置信息如下。

AuthFilter

AuthFilter

com.demo.AuthFilter

AuthFilter

*.jsp

LogOrNot

com.demo.LogOrNot

5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了解多个信息服务平台各系统的特点,研究了统一登录与单点登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设计了统一登录的流程,设计了自己的票据生成算法、验证机制、销毁流程等。是一个对于统一登录实现方式完整的研究与设计。后续我们会深入研究本地应用与第三方应用统一登录的实现方法。我们认识到,目前的统一登录方法,对于大多数本地应用整合具有普遍的使用性。

参考文献:

[1]吴怡沧.企业门户统一登录的安全实现[J].冶金自动化,2007,S1:585-588.

[2]赵麒,罗军.SSO单点登录解决方案[J].计算机科学,2008,34(7):26-28.

[3]金斌,薛质.单点登录机制的设计与应用[J].电信快报,2007(6):19-22.

[4]金斌.统一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之单点登录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

[5]魏曉玲.MD5加密算法的研究及应用[J].信息技术,2010,7:145-151.

[6]李建.JavaWeb开发中过滤器组件应用及实例解析[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22(11):58-60.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 篇12

1.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 课标分析

本条课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1)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 (2)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 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 为台湾的和平统一提供了依据。

二、学情分析

贵州省兴义市顶效经济开发区中学是兴义辖区内一所学生整体素质较低的学校, 学生基础薄弱,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但他门对历史学科很感兴趣, 学生往往会主动配合老师进行教学。在课堂上, 他们都希望能分到相关任务, 和老师共同学习。作为高一的学生, 通过前阶段的学习, 他们初步具有一定分析、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对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已可以自行处理。

三、设计思路

本课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教学仍是照本宣科, 学生就不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 采用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收集资料 (视频与文字) 、课堂交流、教师指导的方式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符合学生实际, 摒弃那些纯理论性的内容;从发展的观点出发, 尽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理论学习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 理解其内涵。

(2) 了解港、澳、台等问题的由来, 认识我国的对台方针。

(3) 分析我国能收回香港、澳门的条件和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资料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

(2) 联系台湾问题的现状, 掌握中共中央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3) 利用时事资料展示海峡两岸的新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出来的,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2) 认识国家强大是中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性因素, 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3) 通过港、澳回归的实践, 认识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内涵和意义。 (2) 指导学生归纳港、澳回归的过程及意义, 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影响。

难点:利用相关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统一台湾的阻力及方法, 认识祖国统一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六、教法、学法分析

1. 教法

本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浅显, 理论性不强, 但政治色彩浓厚。在教学中,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教师把握学生讨论方向, 对不正确的言论给予纠正;对颇有见解的观点给予表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讨论为主, 教师不作系统分析, 只有当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偏差、遗漏时才给予纠正和补充。

2. 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因此, 课外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课堂上, 一定要积极发言, 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 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和所悟展现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七、教学过程

教师运用多媒体营造课堂气氛,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解说: (播放香港回归视频)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6月30日23时59分, 英国国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 这个“日不落”帝国的国旗终于在香港落下, 标志着香港被英国侵占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宣告结束。7月1日零时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 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上升……

问题: (1) 香港被英国霸占150多年, 为什么1997年7月1日能顺利回归? (2) 香港的回归与中国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关?

(板书: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板书: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合作探究1:“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形成的, 它的内涵是什么?

(师投影第一至第三段材料)

材料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 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1860年, 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九龙半岛以北的大片土地及附近的200多个岛屿, 租期99年, 于1997年6月30日期满。

材料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87年葡萄牙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北京条约》, 清政府同意“葡国永驻管理澳门”。

材料三: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后, 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 导致台湾与大陆分离。

问题: (1) 新中国成立后, 领土、主权上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 (2) 中共政府针对上述问题是怎样做的?

(师投影第四、第五两段材料)

材料四: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毛泽东、周恩来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1981年9月30日, 叶剑英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20世纪80年代以后, 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 全面阐述“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是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1982年12月, “一国两制”的方案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 “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 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材料五:“一国两制”, 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问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 其内涵是什么, 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何在? (学生讨论……)

(板书:1、形成;2、内涵;3、意义)

合作探究2:“一国两制”在中国是怎样得以实践和证明的, 有何历史意义?

(师投影第六至第九段材料及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照片)

材料六: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社会主义现代化迅速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一国两制”构想及具体方针日渐完善。

材料七:1982年,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 揭开了两国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的序幕, 邓小平的强硬态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决心。

材料八:1984年12月,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九:1987年4月, 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

问题:香港、澳门能顺利回归祖国说明了什么问题, 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

(板书: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合作探究3: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有了哪些历史性的新变化?

(师投影“台湾民众反‘台独’示威”图片及材料十)

材料十:2007年是海峡两岸恢复民间交流20周年。上海、台湾两地的交流项目高达2490项, 涉及文化、教育、经济、科技等诸多领域。有741647位台胞进出上海, 有8310位上海居民赴台。上海高校招收台湾学生361人, 台湾学生在沪总人数已达1000多人。全年台商在沪投资项目565个, 合同资金22.4亿美元。为了长期立足上海, 许多台资企业在沪设立总部。

问题: (1)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 (2) 大陆在台湾问题上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师投影材料十一)

材料十一:1979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后, 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 台湾回内地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加。两岸还以民间团体对话的形式, 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接触与会谈。

1995年, 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就台湾问题提出八项主张。2005年, 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师投影材料十二)

材料十二: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 无不体现大陆的一个主导思想——“一国两制”, 这个方针是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来的, 符合我国实际, 用此办法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既可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 符合人民愿望, 也有利于保持台湾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顺应时代潮流, 有利于人民, 功于民族,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

问题:为了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什么一定要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台湾问题? (学生讨论……)

(板书: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八、课堂小结与延伸

假设你就是一位台湾同胞, 请你写出你的真实愿望, 并与大家分享。

九、教学反思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 多年来, 这门学科教学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课堂记笔记, 课后背书;另一种模式是教师把课上得天花乱坠, 课后学生一无所知。从这两种模式来看, 不管是学生抄笔记, 还是作为看戏的旁观者, 都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因此, 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有义务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是义不容辞的实施者。在《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课中, 教师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态度, 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现总结如下:

(1)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新课程提倡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但是, 很多老师并不敢这样做, 在实际教学中, 只要认为是重要的东西, 上课就会并命去增补, 这样, 不但没有给学生“减负”, 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在本课中, 教师没有增添其他知识, 而是把书本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学习新的内容。课堂上, 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 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交流和讨论新知识, 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2)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中, 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如何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 获取新知识, 而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新知识。如果教师教的不是方法, 而是知识, 那学生永远都只会接受, 而不会去获取和思考, 这样的课, 教师是永远教不完的。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没有罗列知识, 而是展现问题, 让学生自己交流,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 努力为学生寻找展现自我的机会。在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历史课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新课程教学中, 实现这一任务的确是一个好机会。从本课的教学来看, 很多时间都是学生在讨论, 但有个别学生总是不交流, 更不用说发言。对于这样的学生, 一定要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 并逐渐取得成功, 在成功的基础上找到自信, 从而养成敢于表现自我的好习惯。

(4) 课堂巩固不要千篇一律。课后的训练题, 主要是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如果每次都是选择题、思考题, 学生无法找到新鲜感, 从而失去了吸引力。在本课中, 课堂检测不是传统的试题, 而是一篇感想, 学生会挖空心思去琢磨台湾民众的心声。当然学生不一定能长篇大论, 但心里话是应该有的。比起那些单一试题来看, 效果当然会更佳。

(5) 不足之处总是不可避免。从本课的教学实况来看, 应该算一次比较成功的示范课了, 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对老师给出的问题总会设法去解决。但却有个别学生好像事不关己, 老师每次提醒总是找其他理由, 并不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另外, 学生讨论问题时, 往往会针对一些小问题展开舌战, 忽视重点内容……

上一篇:债券回购下一篇:中医院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