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

2024-10-04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精选4篇)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 篇1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以“育人”为教学的根本, 让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心理素质, 是一个人理想与道德形成的基础, 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宽容豁达、坚韧顽强、包容他人、严格自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可以使人宠辱不惊、受挫不屈、临危不惧, 为着理想和信念拼搏抗争, 不达目的不止;所以,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内动力源。如果把德育比作一艘巨大的轮船, 那么心育就是它的发动机;发动机出现故障, 轮船则无法航行。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顺应学生心理特点的德育工作模式, 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 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 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精选的课文均具有适合学生、文质兼美的特点, 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 而且弘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 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 使之自觉摒弃思想上、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 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那么, 语文教学中又如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呢?

一、营造课堂氛围, 张扬学生个性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中有所发展, 有所提高, 有所创造,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阅读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喜欢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 对文本的内容、表达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评价。尽管学生的感受理解可能很肤浅, 甚至可能很“怪异”, 但是, 站在师生平等对话的立场上, 抱着尊重学生的态度, 教师不应该轻视学生的感受, 应热情地鼓励、引导, 用心去呵护学生思想火苗, 同时针对其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中的缺陷、偏差, 开展积极有效的帮助。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 也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环境, 因此, 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 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二、挖掘教材德心因素,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初中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 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而这些优秀的文化知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将对学生的思想或行为起导向或制约作用。但语文课本毕竟不是专门的心理教学书, 它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如地下的宝藏。教师可将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挖掘、整理出来, 因材施教,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敬畏、热爱生命类: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敬畏生命》《谈生命》《再塑生命》《热爱生命》等课文时, 要让学生意识到善待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 对待生命须有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如爱情、友情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信》告诉学生爱情的真谛:它远高于生理需要, 它包含“忠诚”、“心灵的追念”、“责任”, 它需要理智、慎重与机警。

三、把握重点, 有效渗透

有时候, 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可点拨的方面很多。教师就要突出重点, 抓住中心。在此, 可以用综合、比较、选择的方法, 找准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渗透的突破口。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 虽然都有其闪光的思想和精神, 但侧重各有不同, 有的是爱国主义, 有的是集体观念, 有的是自强不息, 有的是舍己为公……, 当我们教完一篇课文时, 完全可以把课文中高尚情操和闪光思想联系起来, 综合在一起, 组织学生讨论, 甚至是争议, 最后让他们作出选择。尽管选择各有不同, 但却让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交流, 取长补短。这种方式, 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 是极其自然地突出了重点, 有机地统一了课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最终达到文本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例如, 我们在执教《岳阳楼记》时, 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 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 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

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教学中, 以研习活动为载体,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 学生易于理解, 乐于接受, 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 我让学生将本诗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在情境中, 亲身体验到诗人当时的艰难处境, 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进而体会到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怀, 学生的心灵深受震撼和感染, 有力地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

其次,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 教师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 也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活动中, 学生很注重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如果教师能尊重学生人格, 体验学生处境, 谅解学生幼稚, 呵护学生童心, 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 那么学生将会更加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师生之间这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 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 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 个性品质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总之, 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资源, 作为施教者的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教书”, 更要“育人”, 要充分挖掘经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素材, 依据语文学科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以文之“活水”, 启道之“清渠”, 来塑造人之灵魂, 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 篇2

【摘 要】

陶行知教育理论中“教学做合一”,我了解到,要将“教学做合一”理?全部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去,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入手:教师要在实践中教书,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孩子在实践中学习;营造和谐、平等的环境,促进教师与儿童在教与做中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做中教 做中学

幼儿教育是生命的基础教育。它就像一座建筑物的地基,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然而,儿童的年龄小,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差。再加上儿童大脑的髓鞘化过程尚未完成,所以各种教育信息很快被遗忘,根据儿童的特点,我们把儿童道德教育融入到一日活动中,通过一日活动中的种种现象获得良好的品德教育。

一、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小班幼儿来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哭闹,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一切都变了,面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这样会给幼儿带来不安全感,对此我想了几种方法:

1.对幼儿要有耐心,细心和爱心。

2.稳定幼儿情绪。

3.想办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到幼儿园好玩。

4.适当地教幼儿一些日常常规、歌曲和儿歌。

例如:辰辰刚入园时,整天在教室走廊,不进教室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也不午睡,爸爸妈妈也非常无奈。看到这我决心一定要把辰辰带入正轨。我陪着他在走廊的圆桌上吃饭,仔细地关照他,让他随时都知道老师就在他的身边。慢慢辰辰的情绪稳定了,觉得我很亲近,喜欢和我一起玩了,午睡的时候我就像妈妈一样拍他入睡,活动中有示范的我就让他去做,和小朋友们交流,请小朋友们拿玩具和他一起玩,时间久了,他和孩子们熟悉了,便喜欢和他们一起玩游戏了。

二、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我们遇到过许多性格不同的孩子。孩子们不敢表达自己,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不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波折,逐渐地养成了胆小的性格。

1.帮助幼儿确立自我,促进自己适应环境

(1)克服自负心理

自负是孩子过高地评估和评价自己的表现。比如,有些孩子在班上,因为某些方觉得自己比较“能干”,而且经常被老师表扬,所以很傲慢,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老师可以通过《谁的本领大》《我是小主人》等故事进行教育疏导,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调整。

(2)战胜自卑心理

具有自卑心理的幼儿老是会看轻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别人好,没有能力去和别人比,根据这一点就应该引起我们老师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对策,引导幼儿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要总想着自己的短处。

(3)消除嫉妒心理

观察孩子日常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并避免嫉妒心理的萌芽。我们在日常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对孩子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教育,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和学习其他人的优点,避免嫉妒心理的增长,了解到嫉妒心理的危害性。

2.营造健康心理氛围,满足正当心理需求

每个幼儿都希望获得“爱”:一个能够充分获得成人的爱的孩子,会表现的相当自信。相反,当孩子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则经常会妄自菲薄,产生反向心理。我们教师应该要尊重、热爱幼儿,了解一些可以表达师爱的手段,努力为幼儿建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如果孩子需要关怀时,请亲切地关心他,或者轻抚摸,这些都是表达“爱”的方式。

三、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1.树立教学做合一的家庭教育观――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开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父母过分纵容、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只有父母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才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发挥教学做合一的榜样示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淀

习惯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在小班的家庭教育中进行“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实践,必须经历一个从被动走向主动的过程。如何让幼儿在这个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当一个孩子重复一个类似的动作时,应该给予他什么样的回应?实际的评价对孩子非常重要。当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举止时,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孩子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相反,如果我们一旦发现幼儿有不好的行为习惯时,就可以利用一些处罚的手段,来使幼儿明白不好的行为习惯存在的危险性,并让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四、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小班幼儿习惯将别人对他的评价作为自己评价自己的一个简单再现现象,现在正是他们自我意识发生和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评价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当老师能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并且能亲切地和他们说话,他们就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知道老师是喜欢我的。我发现当老师表扬一个小孩子时,那些没有得到表扬的孩子会认为他们是坏的和沮丧的。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对幼儿做的好的地方做出表扬和鼓励更容易使他们对自己产生正面的评价,更加肯定自己。另外,我们对于幼儿做错的地方,不要做出过分评论和责怪,免得他伤心、自卑。相反,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给做得有进步的幼儿做出表扬或者鼓励的话,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做得还不够好,就会有一个较差的自我评价,比如“我做得不对,不是好孩子……”所以,对小孩子来说,正确的自我意识是从老师给出的正面评价中来的。这样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文以载道 文道合一 篇3

一、德育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人的道德素质、情商指数、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理解宽容的态度、乐观开朗的情绪、直面挫折的勇气等都是各行业对人才招聘的基本要求。五年制高职是初中后五年一贯制的高职教育,跨越从未成年至成年的阶段。在新的形势下,语文教学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做到教书育人,这是语文教师的神圣天职。语文教学中的一篇篇课文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精神的追求,对文化的思考,都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特别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文学形象会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斗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语文教学通常采用阅读欣赏、情景创设、角色体验、课外实践等形式去感受优秀的文化氛围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德育教育,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二、语文课堂教育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我们的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最好的德育美育教材。语文教学对教育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相当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时刻不能忘记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在他们的心灵里播下适应社会发展的种子。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人文教育功能,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树立远大的理想。在教学五年制高职课文议论文《谈骨气》一课时,引导学生列举古今典型事例,学习闻一多、文天祥等人保持中华民族气节的精神,在与人交往中做到不卑不亢。在教学鲁迅的《呐喊自序》这篇课文中,分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鲁迅的成长和思想的发展,认识鲁迅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学生感受到鲁迅的人格魅力。在学习《俭以养德》一文时,针对不少学生因生活条件富裕而奢侈浪费的不良现象,讲解节俭的意义,教育他们崇尚勤俭,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此外,通过讲解《望天门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立志学好知识,练好技能,报效祖国。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总之,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的深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情感教育,做到既教学又育人的目的。

三、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是德育教育重要内容

随着改革形势的不断变化,创新意识的不断加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只凭每周的几节课是远远不能适应要求的,必须开展广泛的课外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所以文化趣味比较平庸和世俗,学生喜欢网络游戏、武侠小说和动漫故事,阅读层次较低。长此以往学生会出现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心灵空虚焦虑。利用语文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提升课外阅读的层次非常重要。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几个主要人物精彩出场的分析和课外影视的观看,布置学生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进行自主讲解,结合苏州与《红楼梦》的关系,让学生寻找《红楼梦》中描写的苏州踪迹,学生的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了。学习《荷花淀》等课文时,组织学生观看故事片,学生谈感受,激发学习热情。学生进入社会就业面试都要进行语言表达,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就必须进行认真的训练,利用早读课开展“文化早餐”活动,让学生进行即兴说话,辩论、讨论形式多样,并要求学生注意说话的对象、场合、礼貌用语等,让学生自编自练上学回家见面相互打招呼、问路、借用归还物品、探望病人等小节目。通过这些活动,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把德育教育贯穿到整个活动之中,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猎取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教师还要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文化活动平台,苏州传统文化的资源非常丰富,每月有重点的带领学习小组探访历史文化名人和行业的名人,撰写心得体会,既练习了写作能力,又了解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另外在语文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一些影视资料,开设多媒体网络语文课,适应高职学生喜爱网上阅读的特点,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扩大了师生互相沟通的渠道,拉近思想交流的距离。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注重言传身教

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还要对授课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所了解,结合专业的素养进行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要用新的知识与学生交流沟通。语文教学注重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这种选择的原则是要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建设,语文教学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坚强意志、审美观念、法制理念等进行渗透。

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激励优先”为原则,激励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让学生维持一种兴奋和向上的状态。高职学生更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参加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注意自身的精神面貌,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鼓励和教诲,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向人生,面向生活,遇到挫折也能认真对待,不灰心,不气馁,语文的积极意义也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总之,作为一名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必须用爱心切实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少一点牢骚,多一分宽容。对学生加强热爱祖国,文明礼貌等思想品质教育。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用语文的美去感化学生,帮助学生拥有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邓惠艳.德育寓于高职语文教学的策略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8).

[2]孔瑞珠.润物于无声之中——浅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4).

[3]张桓桓.基于德育教育的高职语文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8).

[4]袁玲,胡勤平.高职语文德育渗透的新模式[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28).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 篇4

平潭县城关中学 庄诚敏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其中“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其中“做”是教和学的中心,便也是教育的中心,同时“做”也是立足点,以“做”来解决人生,但又不只剩下“做”字.“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情,那么一定要在水里学,水里教,否则,教自教,学自学,那么肯定教不会也学不成,所以真正的教学应当“教学做合一”。

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过去的教学方法总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一味讲解,学生一味地听.显然在提倡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是不适用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我们的课堂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动力.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教授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多进行思维训练,而不是沉溺于题海战术.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成为可能.否则,学生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主观意向,可是不会思考,不会学习也是枉然。

二、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

让学生在做中学,改变被动接受方式,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一文中说:“‘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

(一)行动;

(二)思想;

(三)新价值之产生.“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实践,就是行动,就是做.但仅仅是实践还不够,还必须思考、分析,才能够“产生新价值”,得出科学的结论。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节课,我们就课前就布置学生去收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资料收集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提供的学习资源,搜集到多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课堂上结合教具,请同学到讲台上去介绍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证明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在实践中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同时既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问题,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活跃了课堂气氛。

再如,我们在学习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时,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有没有实例;在学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会让学生拿笔代表直线,拿桌面代表平面,让学生试着去摆放,看看直线与平面间有几种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发现,学生是在实践中探索来的知识,他们有更感性的认识,会掌握得较好。可见,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是使学生更牢固掌握知识的途径之一。

三、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他是这样解释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1.让学生经历“做”的过程

陶行知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让学生通过动手做来学习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使之在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进而在探索中找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主动创造,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学会“做”中解决问题

孩子的天性是爱活动,好奇促使他们什么事都想自己去尝试,而初中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思维往往离不开实物的支撑,动手“做”能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做”是初中孩子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新教材在这方面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机会,通过转一转、比一比、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等方式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坚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紧密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落到了实处,深化了素质教育。

四、实行“小先生制”,互帮互学

在教学中,我们依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原理与方法,还注意开展多种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把学生请上讲台当“小先生”

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台为教师所独有,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当作“鸭儿填”,教师与学生处在相互对立而又不能互相取代的主客体关系上。陶行知对此做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因此,对教师来说,“既当先生,也当学生”;对学生来说,“既当学生,也当先生”。这就是后来陶行知提出的“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教育理论,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著名的“小先生制”。试用“小先生”的方法,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上台讲课,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学生上台讲课,既动手又动脑,还要动口,这种手、脑、口的系列训练,比起答一道题,读一段文字,来得更具体、更实在,学生得到的能力训练更全面,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为教而学”,正如陶行知所说:为了使别人明白,对自己所教内容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样学生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帮助学生确立创新、进取、开拓等新思想、新观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还一改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新奇之感,而且把过去教师一人的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到讲台上去讲解,演示,他们所搜集到的方法,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子.我在上课时,一个题目出来后,我会让学生先分析思路,不一定每名学生都能分析得很完整,即使叫起来的同学不会做,我也会鼓励他想到多少说多少,然后让其他同学帮着补充分析,一起来完成.有时学生提出的方法可能比我备课时准备的方法更巧妙,简捷,让我也有所受益,可谓教学相长.要想实现教学互动,我觉得关键是要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弯下腰去诚心诚意与学生进行探讨,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无形中解放了学生的大脑,真正让教学成为师生双边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我在上课时,当大家在讨论一个问题时,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是不需要举手的,可以直接站起来表述自己的想法,我也会及时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表述的见解进行评价,即使错了也会予以鼓励,找出其中的闪光点,这样就营造了一个较好的自主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愿意表达.2.在班上开展“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

我们根据陶行知“小孩可以教小孩”的教育思想,借用陶行知大力推行的“小先生制”,在班上开展“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要求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后进生,并列出“结对子”的名单,还要求学生开展比赛,看哪一对进步更快。通过这一活动,后进生由于经常得到优生的帮助,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进步较大;优生向后进生讲解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互教互学,转化后进生,培养优生,共同进步的目的。不仅如此,还解决了我们数学教师因所教班级多、学生多而难以因材施教的困难。

陶行知说:“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生活教育就是“向着创造生活前进”的教育,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造。我们坚持“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教学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造就出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今后,我们还将与学生一起“共生活、共甘苦”,继续创造,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上一篇:大学毕业论文下一篇:审计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