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2024-07-17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精选12篇)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篇1

摘要:色彩是美术的灵魂, 色彩写生是美术学习的重要内容, 上好色彩课, 对于高中学生的美术修养提高以及运用色彩能力都显得至关重要, 做好色彩教学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但在实践中, 色彩写生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处, 亟须改进。

关键词:美术,教学,色彩,印象派

现在的高中美术教学, 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还稍显薄弱;忽视学生对色彩的观察与理解;教学方法枯燥不灵活, 没有创新;色彩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显得随意, 目标性不强。这些因素都在制约着学生色彩写生能力的提高, 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效果。如何提高色彩教学的质量, 为高校输送高质量的美术人才, 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色彩客观原理的认知

对色彩的客观原理的认知, 是美术教学的根本, 是色彩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方法, 也是色彩教学的前提、基础。在色彩教学中, 首先要重视色光写生, 在这部分教学中, 要注意观察方法的教学, 对写生对象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其关系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然后进行物体色彩的写生;其次, 作品的色彩及艺术风格是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之上的, 就其创作风格而言, 多属写实风格, 运用形象生动的色彩, 创作出逼真、形象的作品;最后, 在色彩认知过程中, 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色彩效果属审美的视觉艺术, 是一种意识形态范畴, 其价值在于观赏和收藏, 对高中生而言, 具有教化功能, 侧重精神领域的感悟。因此, 我们把色彩的客观认知认定为色彩的形象思维, 同时还是色彩再现思维。

二、色彩教学中的个性化培养

色彩应用的个性正是高中生审美个性上的集中体现, 而且这种个性在美术学习中尤其显得重要, 它可以体现学生的个人才能。与此相反, 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育正是美术教育及美术学习的大忌。缺乏个性的色彩学习导致美术缺乏丰富多样性, 单一的或者说单调的美术作品, 是没有艺术性和生命力的, 失去了美术的真正魅力。因此, 当代学校的美术教育应该特别重视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差异, 重视这种差异就是重视艺术的价值和生命力。重视色彩教学的个体差异, 需要教师在备课、上课、指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活动, 并且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教学目标的变化

色彩教学的目标是宽泛的, 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作业, 画出一幅好画, 更是为了培养高中生的美术修养, 增加学生未来专业应用与从事美术职业的技能。目前, 我国高中美术教学还存在着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多实行纯绘画色彩教学体系和模式, 并且沿用着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规律。美术教学关注的是视觉感觉、情感体验, 也侧重这方面的训练;这是传统的学院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长时间的教学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却存在着弊端。学生科学理性态度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色彩科学的概念在教学中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 也没有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 因此在培养学生科学缜密的理性精神方面, 显得很漠视。

四、重视写生过程

指导写生训练是色彩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 也是具体的实践过程, 事物色彩的规律与知识是丰富多彩的, 需要写生者在物象写生练习中认真体会。美术色彩教学应该重视写生实践的体会和体验, 并且在具体的实践中指导学生感受色彩, 应用色彩, 教师要实行民主化教学, 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表现手法和工具材料上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 体现自己的特色风格。教师应传授色彩写生方法, 教给学生知识以及观念, 不要把创作局限在作业中, 同时要看淡作业成绩, 把作业作为一次创作的体验。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色彩, 激情创作, 强化画面的主观色调, 营造强烈的视觉感受, 以色彩体现对象的感情, 以色彩体现创造作者的个性特征。创设情境, 让学员处于兴奋的状态中, 在这种情绪及思维状态下, 学生必然能够创作出活生生的画面, 画笔下就会产生富有生命力的线条, 富有冲击力的色彩, 写生就是学生自身情绪的渲染, 炽热情感的体现。强调创作感受, 忽略创作结果, 重视色彩规律、色彩情感与色彩表现三者间的关系, 是色彩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写生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积累色彩知识与色彩表现经验。

在色彩写生过程中, 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重视色彩写生的具体实践过程, 在面对写生对象时用心研究, 用眼观察, 用画笔体现自己心中的感受和想法, 正确运用色彩规律与色彩知识, 进行绘画创作,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增基.理性精神的呼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2]王才勇.印象派与东亚美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色彩的造型表现课。我们对于色彩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色彩的特点,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色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色彩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在于对色彩的特征、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色彩分类与要素,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色彩的调和与应用。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人类色彩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对色彩的色相的刻画。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来表达色彩以及表达色彩的情感意义。

三、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色彩,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世界的色彩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过欣赏课件出示的大量精彩图片,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学法分析:

要让学生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设想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先讨论色彩的不同特征与对应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我让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再进行一次次的小练习,使学生的发现得到巩固和形象表现。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运用了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我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的素描和人物速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学们稍加思考后回答:都没有色彩。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色彩的注意。然后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着个世界没有色彩,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同学们会说是痛苦伤心的。由此来教育同学知道色彩的重要性,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实现准备好的不同颜色的小卡片,细心观察一下:我所出示的图片,小结一下色彩的特点,使学生对色彩的结构形成简单但正确的认识。

接下来,我请同学们互相观察周围的色彩(这样互相观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贴近生活),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色彩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的人色彩也有不同。从而上关于色彩三要素内容。

在初步了解了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后,我出示几幅简洁的范作,请学生用同样简洁的方法画一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色彩。这个小练习的目的是巩固之前学习的色彩的特征。

(三)深入

用心

爱心

专心 我神秘的告诉同学们:“你知道吗,色彩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许多变化哦”,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调动起来,这时课件出示各种表情图片,“看看,他们的色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是在不同灯光下人的色彩会发生变化。接下来再详细的分析几种灯光下的色彩变化。

(四)欣赏构思

在画过有表情的色彩以后,请学生欣赏用橡皮泥制作、彩纸剪贴、电脑绘画、废旧材料组合的一些关于色彩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更多表现色彩造型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构思,思考自己用什么样的色彩、什么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与情感等。

(五)作业评价

学生进行关于色彩的造型表现,可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大胆的想像,创作内容上可以新颖、多样、别具一格,并提醒学生可以将前两次作业的内容融合进现在的创作。作业展评时,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总结

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并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色彩的图片和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用心

爱心

如何进行高中美术色彩课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一、什么是色彩课

色彩是绘画的气质,如果高贵就给人以尊敬;色彩是绘画的情感,如果深邃会沉于心底;色彩是绘画的血液,没有它就没有生命。可以说色彩是绘画、设计艺术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也是美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中学美术的教学中,色彩教学一直是基础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最重要、最有难度的教学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为了向高等艺术院校输送合格生源,许多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涌现。现在的艺术院校入学考试中,色彩课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考试科目,也是很多专业招生必考的内容,因此,色彩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色彩课对学生有什么重要意义呢?首先,色彩教学能够奠定学生的绘画基础,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其次,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够切实感受到色彩的力量,提高自己的色彩想象力,不断培养自己运用色彩的能力。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得到提高,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经典作品,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色彩画真实地表达自己。但是高中美术的色彩课又不同于其他文理科的文化知识,它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对教学方向进行把握。笔者一直从事高中的美术课教学,在色彩课的教学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很多学生缺乏美术鉴赏力,忽视对色彩的观察与理解,甚至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连色彩最基本的东西都没弄清楚。所以,我们的色彩教学应该怎样教,才能更有利于教学,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确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如何进行色彩教学

1.认识色彩

认识色彩是学习水粉画的基础,过去我们经常听说色彩靠感觉,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可取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做基础,单凭感觉,那么色彩学习就是盲目肤浅的。色彩基本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色彩三要素

色相: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人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比如,红花是红色的,这就是色相的概念。正是由于色彩具有这种具体相貌的特征,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些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颜色也会随光源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

纯度: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它取决于一处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比如绿色,当它混入了白色时,虽然仍旧具有绿色相的特征,但它的鲜艳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为淡绿色;当它混入黑色时,鲜艳度降低了,明度变暗了,成为暗绿色;当混入与绿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降低了,成为灰绿色。

明度:明度是物体颜色的明亮程度,不同的色彩明亮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白色比紫色亮。明度是表现立体感的重要因素。

(2)三原色

红、黄、蓝。

2.分析色彩

(1)理清色彩关系

让学生理解各种色彩的关系,如蓝色的舞台上,各种人物、事物都会产生蓝色的倾向,因为整个舞台是蓝色调。而阴天则是一种灰色调,所以说画面色调主要取决于光源及衬布的颜色。如果对单个物体的色彩进行分析时,则必须考虑物体的固有色,有些学生只顾及整体而忽略了部分,最后再分析冷暖色调的对比。

(2)探究色彩规律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就认真研究了15世纪大师的色彩与构图,之后开启了以中心点出发透视的方法(即焦点透视法),可见大师们也是认真研究自然并从中发现规律,像《岩洞圣母》与《施洗者约翰》这些作品,都是从明暗处理的角度抑制了色彩的对比效果,突出了明暗效果,从而扩展了明度领域,正是由于这些大师们的探究才有了今天伟大的艺术。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认识艺术规律并积极进行探究,使他们通过对色彩的学习,领悟艺术的真谛。

3.分步教学,实现突破

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掌握色彩规律之后,要让学生动手,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操作性训练,分为三步:

(1)感受性训练

让学生观察1~3张色彩画,指导学生在“调色盘上下工夫”,通过对不同明度、不同色相、不同冷暖、不同纯度的红、黄、蓝、绿色彩画的观察,熟悉颜色的特性,扩大学生的色域。

(2)理解性训练

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表现上下工夫,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色彩画造型的优美、和谐,把握物体的主要特征和大的色彩关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几组简单的组合静物,小稿16开纸即可。

(3)复杂性训练

它是在前两步基础上的较高层次训练,通过对色彩冷暖关系的研究,深化学生对冷暖色彩的感知能力。冷暖是构成色彩的重要因素,因为有了冷暖,色彩才更生动。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往往注意物体的明度和色相,忽略冷暖,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色彩冷暖的训练。在室内作画,物体的亮部偏冷,暗部偏暖;在阳光下作画,亮部偏暖,暗部偏冷。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暗部如果偏冷,亮部就必须偏暖;暗部偏暖,亮部就必须偏冷。同样的色彩,离我们近的暖、远的冷。

4.深入整合,提高效率

这就进入了色彩教学的收工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色调的和谐统一。

(1)通过对大色调的处理,仔细观察画面在形体和色彩关系上是否简化与概括、是否和谐

在画面的物体上如果有暗部反光、色调的冷暖关系的,那就用中号笔进行详细处理。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虽然有很多,但画面整体关系的和谐与否,不管对哪一幅画都是一把最终衡量的尺子。

(2)互相观摩

学生的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观摩彼此的作业,集中思考,提出问题,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览,促进认知。

(3)作业讲评

在作业观摩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每一张作业一个个地进行分析、讲评。找出学生的薄弱点,及时进行加强巩固,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共性问题,也能关注到个别差异,效果显著。

经验丰富的画家,能对色彩进行极尽的刻画与表现,高中色彩课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我们也必须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真正地掌握色彩的真谛。

(作者单位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篇4

在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中, 导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 推行发展性教学评价, 对摆脱标准化、单一化评价的框框, 帮助学生去掉仅有个好分数的想法, 走出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模式, 促进学生发展, 发扬学生优势, 达到美术教育所倡导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的目标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此, 笔者就个人在色彩静物写生课教学中有关发展性教学评价运用的实例进行分析、探讨。

一、重视激励, 引发兴趣, 树立信心

发展性教学评价重视激励。教学中, 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信心, 特别是对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很有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现在对其先天优势的赞赏和师生一起欣赏、分析画家作品的过程中, 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受到尊重, 唤起了心中的自豪感, 恰当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自我改进;此外, 学生主动与教师探讨, 包含着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沟通, 这种友好、平等、民主的关系刺激着教学双方不断向前发展。

二、关注发展过程, 开启思维, 促进发展

关注发展过程,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对象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研究表明, 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 先天存在差异, 个别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理解力较薄弱, 找不出色彩变化的关系, 作画时色彩单调, 只看到明度的变化, 于是亮部一味加白, 或在暗部、重颜色的物体上大量使用黑色, 从而令画面产生“闷”、“粉”、“脏”的毛病。观察过这类学生的思维状况后, 笔者详细地跟他们讲解光色变化的原理, 找来印象派的作品让他们观摩, 分析莫奈在《稻草堆》和《大教堂》系列作品中对光色变化的观察和表现, 并推荐帮奈尔的作品。帮奈尔瑰丽的色彩世界丰富了学生的视觉, 解除了他们头脑中“固有色”的观念。

在找色彩、分析色彩关系的练习中, 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被调动起来, 色彩的视觉障碍逐步被打破, 学生感受到色彩之美, 同时, 从技术上掌握了如何避免“闷”、“粉”、“脏”的技法。在这个例子中, 教师的教学活动渗透着发展性评价理念, 不以学生在某阶段呈现的弱点去否定学生的发展, 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状态的观察、分析, 体现对学生发展的指导, 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状态的观察、分析, 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促进, 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向学生介绍美术史上相关的作品, 除了起复苏感觉、启发思维的作用外, 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发展的积极的期望。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可以促进弱点转化, 跨越学习障碍, 得到发展。

三、关注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 培养自主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 课堂上学习的进度总会出现一定差距, 在色彩教学中, 笔者组织学习帮带小组, 树立画得好的学生作为典型, 以点带面, 普通水平的学生在学习领先的学生的影响下, 容易增加作画兴趣, 提高学习信心, 促进水平提升。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笔者按教学计划进度, 循序渐进地进行辅导, 并帮助他们发现和建立其智力优势, 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取长补短, 使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由于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的导入, 教师意识到教育是个体化的教学, 从而配合学生的智力条件, 进行因材施教。此外, 教师对基础好的学生的“肯定”和“放手”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评价, 教师的这种体现教育功能的评价行为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制定目标, 选取研习取向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 而这正是发展性教学评价所倡导的精神之一。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 扩展评价主体, 讨论交流, 培养合作精神

发展性教学评价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在教学评价中, 如果仅仅以作业的效果、抽象的分数来说明, 是无法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的。引入发展性教学评价, 扩展评价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人性化、民主化的互动关注空间, 让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有机会得到展示与表达。

在上述的教学实例中, 由于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的贯串, 不再是简单、片面地着眼于学生作业绩效的评定, 而是将焦点聚集到学生的思维变化, 学习状态的推进, 学习方式、方法的建立, 课堂学习空间的设置上, 这一过程中, 评价关注重点的转移, 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使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观察者、发现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的作用得到切实的发挥, 学生不同的内在需求, 各方面的潜能始终处于重视、激活、释放的状态, 同时, 懂得了如何不断地把自己的学习调整到可发展的平台上。重要的是, 通过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运用, 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真正得到积极的、实质性的开发, 从而有利于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艺术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为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发展性教学评价重视激励教育。教学中, 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信心, 特别是对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很有帮助。

美术色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2、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色彩重复的构成方法,并运用对比色或同类 色搭配作色彩的重复设计。

教学重点:了解重复的变化规律,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掌握对比色和同类色配色 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重复的变化规律,设计有新意。

教具准备:CAI 课件、电脑。

学具准备:电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课件演示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地球绕太阳公转动画、鸟飞翔和豹奔跑的动画。

师生谈话: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图片)。

师生谈话:这些重复现象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

3、课件演示艺术中重复的运用。

①指导欣赏一段动听的音乐(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师生谈话:音乐中重复的应用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②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在美术中重复的应用也很多,并能创造出很美的视觉效果。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有趣的重复》,那是一种“形”的重复。

课件出示一些“形”的重复作品,指导学生欣赏。问: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请几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形”的重复的制作步骤:①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②设计排列骨式;③确定排列方式;④将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用课件演示重复构成的制作过程。)

引出课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重复构成作品涂上颜色(课件演示),就成为“色彩的重复”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重复”(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色彩的重复”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1)课件出示数幅“色彩的重复”作品,学生欣赏,想:“色彩的重复”是怎样做成的?

(2)请一位学生说说“色彩的重复”的制作步骤。(教师在黑板演示:

①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

②设计一个排列骨式;

③确定一种排列方式;

④将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

⑤涂上颜色。)

(3)教师示范时重点讲解“色彩的重复”的制作过程中较难掌握的地方:

①基本形要设计得简洁;

②骨式图的绘制要规整;

③怎样将基本形不走样地画到排列骨式中?(用硬纸片做一个基本形模子)

④色彩的搭配(用对比色或同类色搭配)。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选用对比色或同类色的搭配方法,设计一件色彩的重复作品。

要求:

1、截取的基本形要饱满,外形简洁,基本形排列要有规律。

2、格子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3、不超过四种颜色。制作精致,画面整洁。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篇6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学;色彩教学;美术特长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36-01

一、农村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根据在农村高中学校多年的工作实际,总结了以下几点农村中学美术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学习美术兴趣的缺失

每个人在幼儿阶段对于画画都是很感兴趣的,有一种成人没有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美术学习仅仅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面上,时间一长,学生、教师都会进入一种任务性的传授和学习的“死谷”,美术在学生心中美好的形象也会被打破,逐渐学生会对美术失去兴趣。

2、缺少教学设备,缺乏优秀人才

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是学校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经费有限,学校领导在教育资金分配上只重视对数,语,外等主要学科的投入,使得中学美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导致交通,娱乐,医疗事业的不发达,偏远山区的学校甚至没有美术老师。就算有,也是一些缺乏专业知识,脱离农村美术教学实际的老师,这严重阻碍了美术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农村高中美术特长生的色彩技巧训练

目前的高中美术教学,在对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上还比较薄弱,忽视了学生对色彩知识的观察和理解。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创新,目标性不强。那么,如何提高农村高中美术特长生的色彩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在平时授课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中美术特长生色彩的阶段性训练

高中美术特长生在色彩教学上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理解、运用及表现。所以高中美术特长生的色彩教学,应该注重对色彩的掌握及个性的发挥,增强学生的色彩能力。

1、基础知识的训练。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是要求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个阶段的美术教学对学生要求不能太高,因为这样容易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教师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指导应该注重对调色盘的使用,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性能打下基础。对于刚接触美术色彩教学的学生来讲,他们对色彩的认识还局限在和普通人一样的范围内。所以教师应进一步指导学生对色域的深入了解。

2、重点知识的训练。这一阶段的美术色彩教学要比基础知识的入门训练复杂的多。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阶段的训练后,他们的脑海中就会形成对色相、冷暖、明度、纯度的理解和运用。而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训练,学生会对相对复杂性的色彩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控制。这个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深入研究纯度和明度变化。

3、难度知识的训练。通过对美术色彩教学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训练,学生对色彩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接下来的难度知识训练主要是通过对色彩冷暖关系研究,强化学生对冷暖色彩的感知能力。水粉画色彩的冷暖关系非常微妙,仅凭借直观的观察,很难发现画中的重要含义,所以教师必须借助理性的知识来指导学生充分理解当中内涵。

4、对色调的了解及分辨。具有一定独特色调的美术绘画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如果作品中的色调杂乱没有章法,就难以给人美感。学生对色调的运用,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训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对色调进行分辨。以色相进行辨别,包括紫调子和褐调子等;以明度进行辨别,包括亮色调和暗色调;以色性进行分辨,包括冷色调、暖色调及中性色调。这些对静物色调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深入理解。

(二)加强学生对色彩客观原理的认识

对色彩客观原理的认识是高中美术教学的根本,是学习色彩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前提。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色光写生的培养。这部分的教学方法是注重培养学生对写生对象的固有颜色、光源颜色和环境颜色进行细微的观察,找到它们中的内在联系。另外,作品的色彩及艺术风格是建立在具体形象之上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写实的过程。最后,在培养学生色彩认知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色彩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和收藏,更在于能够使学生建立对色彩原理的客观认知。

(三)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色彩应用的个性化是高中美术特长生对于审美的集中体现,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在美术上的个人才能,而这种个性在美术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太过于整齐一致的教学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缺乏个性的色彩教学,导致学生的美术作品没有生命力,艺术性更难从作品中体现出来。所以,目前的美术教学要重视个体的差异,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珍视这种有价值和生命力的差异,更好的培养学生对色彩知识的理解。

三、结束语

美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农村美术教育发展与素质教育改革观念还有一定差距,但我相信只要通过我们美术老师不断的努力,学校的全力支持,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美术特长生通过努力学习色彩教学和自身的不断成长,农村美术教育事业一定可以不断改善,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 赵巍.高中美术特长生色彩教学的策略研究.教改聚焦.2012(12).

[2]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论高中美术色彩课堂中的几点反思 篇7

一、色彩调配尝试, 让学生自主发现色彩调配规律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或者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内完成为主要形式, 这种方法下, 学生能够接受大量的美术知识, 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做一定程度的应用, 但是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性不强, 对于知识的印象不深, 因此,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下, 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美术色彩课堂中, 如果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尝试色彩的调配, 并从中发现规律, 教师再进行知识的补充, 则学生对于美术色彩方面的知识印象将更加深刻, 其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色彩教学教学中,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掌握美术色彩的基础知识, 如色彩的三原色、三要素等等, 同时对于颜色中色调、透明度和饱和度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让学生对于色彩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然后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自主的尝试色彩的调配, 并在其过程中进行指引纠正。例如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色彩, 制作成图画, 让学生进行赏析, 然后向学生介绍这一类色彩在调制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颜色比例、色系、调和工作等, 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 开始摸索颜色的调配, 按照教师的步骤逐步进行, 并在其中慢慢总结实际的经验。教师在课堂上所要做的是指导的工作, 帮助学生把握基本的方向以及正确的调色方法, 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尝试来发现其中的规律。最后, 色彩课堂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色彩调配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自身的收获进行补充总结, 来进步一填补课程内容的空缺, 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知识。

二、体验对比, 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差异性

对于在美术色彩课堂中经典案例的教学, 传统教学方法下, 美术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将某一画作展示出来, 让学生欣赏其完美的色彩搭配。虽然通过案例教学, 学生能够感受色彩搭配的美妙功效, 也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对于利用色彩展示风景特色的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对比性, 学生很难更加深入的发现某种色彩搭配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差异, 因此也很难更加直观的了解其中的奥秘, 故对于色彩搭配和创作的知识技能掌握也仅限于表面。

教师如果能够利用相似作品的对比, 或者是不同时间点风景的作品对比, 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颜色对于事物美感表达的差异性, 则对于色彩作用的解释更加具有说服力。例如在美术课程中对于某一街口风景进行创作的时候, 教师通过一年四季, 街道边上一颗树木树叶颜色的变化来展示四季的景色, 虽然街口其他事物都没有变化, 也没有人物在其中显现, 但是学生通过树叶颜色的对比, 能够很好的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 甚至能直观的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热。这种对比教学方法下, 学生对于色彩的作用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同时对于应用色彩知识以及色彩调配的方法展现同一载体不同特色的技术掌握的更加深入。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尝试性教学方法结合

根据文章前期的研究,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为主导, 因此学生在色彩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接受关于色彩应用的知识, 但是对于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需求以及困难, 课堂上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 因此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跟随课程知识的安排来进行一步一步的学习, 不能有效的通过课堂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 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 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尝试性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教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自主的进行尝试练习, 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在美术色彩课堂教学过程中, 发挥好美术教师的指导作用, 通过前期课程知识的丰富以及课程任务的提前设定, 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美术色彩的尝试和创作, 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现色彩应用的经验以及问题, 而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进而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使得师生互动有了更多的主题, 同时也加强了课程教学的目的性。

总之, 高中美术课程能够帮助高中阶段的学生提升想象能力, 加强对于艺术创作的能力, 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在文体方面的综合能力, 美术课程的教学经常被不断的革新研究。而色彩课堂是美术教学的基础, 传统的美术色彩课堂的不足, 引发对于美术教学的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应当充分的让学生进行色彩调配尝试、采用对比性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色彩知识, 同时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将美术色彩课程完美的体现出来, 使得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摘要:高中阶段对于美术色彩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艺术创造的能力, 尤其是在美术特长生的教学过程中, 显的尤为重要。而在美术色彩课堂的教学中, 对于美术色彩调配的技能培养、灵感启发、审美训练等内容, 是美术课程良好开展的基础内容, 对于内容讲授过程中的反思, 有利于优化美术课程的结构, 提高美术色彩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色彩课堂,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蒋美珍.“探究”让课堂有声有色——高中美术色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之尝试[J].美术教育研究, 2011, (4) :143, 145.

浅谈美术色彩基础教学 篇8

一、美术色彩基础教学入门阶段的训练

1、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从哪里入门

有两个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认为美术色彩基础教学入门应从色彩语言本体多做考虑,即暂时抛却物象,从强调色彩本身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对比等方面抽象因素带给人们的不同知觉与情感入手,利用大量时间进行色彩抽象因素带来的知觉与情感联想训练,比如利用画面色彩的不同调配与组合,表现高贵典雅或朴实无华;表现色彩与味觉的联想如酸、甜、苦、辣;表现色彩与情绪联想的喜、怒、哀、乐等。在训练中还可以让学生听音乐,然后用色彩画面表现如古典、流行、民乐、爵士、摇滚等乐段。这些训练之后再逐步强调色彩抽象因素与具体物象的写实性结合,是从色彩的平面抽象转向物象立体具象塑造的过程。这种训练方法有些象中国文人写意画训练从书法笔墨入手的路子。即先学会墨分五色和用笔抑扬顿挫使转之后再用这些来自于平面的抽象笔墨去表现具体物象。其二,从单色素描造型入手,利用素描造型手段先解决好具体物象的写实造型问题,之后再转入色彩诸因素的训练当中来,有了素描造型基础再把色彩中的冷暖、色相、明度、纯度、对比等抽象因素按照光色理论就位到各明暗调子之中,从而完成素描中立体造型到色彩塑造的顺利过渡。两种色彩基础教学入门的套路似乎殊途同归,但作为基础训练效果却颇有不同,两种教学路子中各自的优点即是它的不足。在教学中不要过于偏执一方,要注重矛盾双方的转化与共融性。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经过探索和实践后认为先强调素描立体造型诸多因素的协调性,进而再解决素描与色彩因素的结合,以此顺序作为美术色彩基础入门教学训练较为顺畅合理,这也是由我们目前学校美术色彩基础训练由写实色彩作为基础所决定的。

2、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中对素描训练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幅色彩画来说其中素描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与素描是分不开的。目前素描的塑造方法有所不同。倾向于国画专业方向主张把线或线面结合的手法作为主要塑造手段,突出线与黑白布局的韵律感节奏感;倾向于设计专业方向主张所谓的结构素描,注重透视线与结构线相互转化;倾向于西画专业方向主张明暗素描塑造方法,注重明暗调子、黑白灰的刻画,主张对物体结构光感明暗变化进行全方位全因素的塑造。明暗素描方法的价值在于它充分反映画面中黑白灰色调深浅的节奏韵律,注重表现物象空间体积与质量感,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最好结合。我主张在色彩训练中重点练习明暗调子素描,因它注重光感,恰而,光又是色彩光色理论当中的母体。所以明暗调子素描的光色理论与色彩光色理论正好相合。

素描训练当中要注意三点要求:其一,以整体贯穿于绘画的始终,它是完善绘画方法、步骤的载体;其二,用明暗五调子塑造体积方法,在解决比例、结构、透视基础上,注重五调子的分布及黑白灰特点,做到下笔准确果断,干净利落;其三,注重利用画面虚实塑造物象前后空间关系,充分利用明暗调子把空间对比前后关系拉开。以上三点是在素描训练中为将来能顺利完成色彩基础教学提出的最首要最基本要求,至于质感、量感、画面节奏、个性等素描要素当然也要进行循序渐进适度的引导。

3、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中素描训练与色彩训练的结合

适度的素描训练之后转入色彩塑造训练,因为有了素描学习中对物象整体空间体积塑造能力的达标训练,色彩训练中则主要强调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与物体上明暗五调子的对应关系了。在对光源颜色的感知能力训练中,观察不同光源颜色对画面色调的影响,观察光源颜色影响物体的部位。固有色在物体上体现最明显的部位在哪里,环境颜色影响物体的哪些部位,这些部位与明暗调子如何对应。如果素描的明暗与物体上条件色彩、固有色彩体现的区域能够对号入座,使色彩与素描明暗完美结合起来,再能通过色彩冷暖虚实等对比因素的利用拉开画面物象空间,那么作为写实色彩入门训练基本上就达标了。万事开头难,入了门槛,进了色彩艺术的殿堂,倘佯其中再求变通就会乐趣无穷。训练当中对色彩的把握,要多观摩参照西画印象主义大师们的作品,欣赏印象主义作品既能充分体会色彩与素描结合的写实性,又能为提升作品写意性提供充分的营养。

经历以上色彩入门训练以后,接下来就应是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提高巩固的阶段了。下一阶段中又应有哪些努力方向呢?

二、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中提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笔要以形当先,笔落随形讲求写味

色彩基础训练基本以短期作业为主,在短期作业当中不可追求工细之美,一般要求以“写”字为感觉。初学者用笔肯定无所适从,应以随“形”用笔,逐渐再追求层次性,这里所说的“以形当先”不单纯指外轮廓形,还包括物体本身内在的“结构形”。做到了随形用笔,那么素描中体积、空间等诸多要素就会很好的展示出来,用笔也有了目标、方向,初学者就不至于茫然无措了。在基本的“随形用笔”解决之后再考虑画面整体构成中的用笔布置需求,从而感悟画面整体的气势韵律和整体的协调统一。

2、感悟色彩,协调画面各因素关系形成一曲完美的交响乐篇

大千世界是绚丽多彩的,为了让我们的画面能发出光彩,就需要我们了解色彩的规律,运用色彩规律更好地表现客观世界。色彩是不稳定的,它会因光线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起变化。有人说“色彩会在空气中跳舞”,这有一定道理,我们就是要依靠色彩变化的原理和自身的色彩感觉来捕捉色彩。协调各种不同对比因素构成画面的整体丰富性。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阴阳学说玄妙无穷,阴阳无极充满着智慧哲理,对立因素互为依托从而构成世间万物的丰富多彩,画理更是深谙此道,利用如大小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曲直对比、进退对比等知觉因素,再融合色彩的情感因素进而相互协调构成美丽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就会如一曲完美的交响乐篇令观者着迷。

3、追求色调的情感情调,达到色彩的升华

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提高训练阶段时要着力抓色彩的基调,画面里的每一块色彩都要与基调和谐,从而组成一幅画的色调。如果一幅画没有调子,就会在颜色上出现脏、乱、灰、碎的现象,导致画面琐碎。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去组织画面的调子,调和各种色彩关系。如一幅田野风光的画面,主体是绿色的原野,于是就形成了绿色调子,给人感觉生机勃勃。色调从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方面分为:红调子、黄调子、绿调子、冷调子、暖调子、高调子、低调子、艳调子、灰调子等或它们的组合。这些调子指某一类颜色所占画面面积大小比例来确定命名的,不同基调所带来的情感感受是不一样的。如高雅与朴实、传统与现代、奔放与忧郁等等。古人云:“大匠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了解了色彩的基本规律后,就要通过实践来掌握色彩的表现力,在不断调色过程中使自己的色彩语汇丰富起来。对于初学者着重于入门阶段训练的同时要逐渐加强对提高阶段训练要求的领会与感悟。

三、结语

在色彩基础教学中,素描是色彩的灵魂而色彩是素描的升华。通过对色彩的分析,对素描的解析来达到二者的融合。以上是作者历年来总结的一套思路,撰写此文并不是号召把教学搞死板僵化了,而是求得一个畅通之路来节省美术色彩基础入门教学训练时间,以求效率。

摘要:通过分析提出色彩在关术基础教学中不同阶段的目标、方向以及要求,并探索如何完成色彩基础教学由入门到提高的一系列过程。

关键词:基础教学,印象主义,用笔,色彩的升华

参考文献

[1]1黄今声著:《色彩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美术色彩写生及教学创新分析 篇9

一、美术类专业发展现状概述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程度的掌握。学生的绘画天赋、基础, 学习的认真度都有可能成为左右学生成绩的重要原因。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身, 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改进, 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考试效果。

色彩教育通常情况下关注的成果是:学生作品的构图是否完整, 具体形体比例是否准确, 大致的色彩应用是否基本上符合色调, 大色块倾向与对立统一是否做到和谐。学生要学会对物体的色彩进行准确的塑造。优秀的色彩画作不光要有完整的构图, 还要在色彩丰富的过程中实现物体形体的准确塑造。

色彩写生是美术类院校设计专业与造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师范类学院美术教育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色彩教育。色彩写生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方法与表现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 虽然出现不少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 但色彩写生同样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手段。

色彩作为重要的绘画元素, 在高中生跨入艺术类院校之后将会接受到系统的色彩训练。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色彩科目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的感觉能力与表现能力, 通过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解色彩知识, 让学生充分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与正确的写生步骤, 最终实现色彩应用能力的提高。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三棱镜折射太阳光的原理后, 通过物理实验将太阳光区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七种颜色聚集起来又可以合成为白色光的色彩规律, 最终被应用到美术上。光学规律上的相关发现让光学现象研究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艺术色彩与科学之间的相互结合, 让艺术色彩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 美术专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 有部分美术类学生学习初期的兴趣点并不在美术上, 只是为了规避相对较高的文化课分数而选择学习美术类专业。针对当前美术类学生色彩写生基础的现状, 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提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与运用科学的引导方法, 最终加强学生色彩知识的理解与色彩能力的观察。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知色彩写生的能力基础上, 在重视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的原则上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美术类院校的招生比例也在逐年地扩大, 学生色彩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也困扰着不少高校的色彩基础教育。不少高校忽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色彩的观察与理解通常情况下得不到学校的重视, 学校的色彩教学方法相对于高速发展的教育而言, 方法简单、模式陈旧, 再加上教师的随意性太大, 导致高校的色彩基础教育缺乏相应的针对性, 不少高校也缺乏相对有效评价教师绩效的监督体系, 最终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依赖性较强。

二、面临的问题与相关解决方法

色彩写生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充分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师范学院的美术类专业通常情况下存在着多重属性, 作为培养教师人才的学校, 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史是中国师范类学校专业训练的基础科目, 师范类美术生今后极有可能走向中国各个阶段美术教育岗位, 对中国全民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师范类美术专业发生了巨大的发展, 师范类高校作为教师人才培养的重地, 承担着推动美术专业向前发展的重要责任。

在教师训练学生的过程中, 风景写生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色彩与提高基本应变能力的基础课程。学生在选景、构图与调色的过程中实现了审美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让学生的视野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开阔。在写生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正确引导, 除了组织学生实践写生之外, 也要在过程中多交流写生心得。美好的景致通常情况下会促使学生拥有写生的冲动。例如, 春季与夏季的景物多以绿色系居多, 而秋天则多为暖色调景物, 冬天的景物通常情况下以冷色调为主。在写生主体的选择上, 作为文物的古建筑会加深学生对视觉构图的理解。

浅谈高考美术色彩教学策略 篇10

色彩需要作画者的眼睛不同于平常人。针对当代高中生思维灵活、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教师要想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教师平易近人的作风、宽容的态度可以鼓励学生,从而使他们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并在学习中有所创新。

二、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要求

高中美术考试说明对美术考生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考查考生对色彩的感受、认知和色彩技法的表现能力。鉴于此,美术教师平时要有意培养学生的色调意识和色彩感觉,要求学生构图合理,色彩关系力求做到明确生动,色彩与形体结合紧密,表现生动,形体刻画深入,画面富有美感。

三、注重静物的直观性,做好示范

纵观近几年色彩高考内容,多为我们常见的花卉、蔬菜、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属器具和各式衬布等静物。因此教师要利用好静物的直观性的特点,让学生先仔细观察静物,对物体的色彩、冷暖、形状、质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教师要做好示范,利用分步演示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好作画的方法步骤,再通过临摹、写生、默写等一系列训练,就能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四、端正色彩观察法

首先要教会学生配色,一个物体的颜色一般由几种颜色配成,例如橘子,明暗交界线部位为橘黄+少量橘红+少量赭石+少量熟褐。其次,色彩观察应遵循一定的科学性,强调整体性。对描绘的对象要有一个整体的色调认识,比如是橙色调、蓝色调还是红色调;是明色调、暗色调还是中间色调等。色调的第一感觉应该是我们看到对象的第一印象,凭借第一印象把整体画面的色调定下来。由于很多教科书上有“固有色”的概念,因此有些学生在脑海中也就形成了“固有色”的观念,认为物体的色相是“固定”不变的,其实物象颜色本身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变化,不仅有明度的变化,而且还有纯度和色相的变化。

五、注重临摹与写生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在集中训练的时间里,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好地掌握色彩技法并将其运用于作品中,除要加强学生的色彩基础理论和色调、用笔、作画等基本步骤的训练外,让学生临摹优秀作品的同时开展写生练习同样重要。我常在备考辅导中拿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在临摹前先仔细观察,找出优秀作品在色调、用色、色彩构成、色块布局、用笔技法等方面的特点,再指导学生根据色彩理论进行作品的临摹,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临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写生练习,写生比较容易,可直接观察静物,找出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冷暖关系、虚实关系等。

六、深入塑造

深入塑造是色彩静物绘画的艰难时期。这阶段宜采取厚薄结合的画法,要力求用笔与用色的准确以及色彩层次的自然衔接,使物体的质感得到充分展现。其中高光是反映物体质感的重要因素,高光的使用不能太过简单和随意,以免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塑造物体要从大局出发,突出主体,切勿面面俱到。画局部时要不断地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进行比较,要经常调整画面不满意的地方,使一切细节服从于整体。同时要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原则,努力把静物的形体、色彩、层次、空间、质感塑造到位。

总之,美术高考色彩备考策略能让学生形成科学、规范的作画习惯,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作为美术教师还要不断加强美术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色彩学习在短时间内出成效,最终取得高考的胜利。

摘要:美术高考色彩备考教学策略能使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规范的作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使学生获得长足的进步。作为美术教师要加强美术色彩备考的教学研究,提高美术生的色彩能力。

关键词:高考,美术,色彩,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娜芬.浅谈美术高考色彩备考教学的有效策略[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4).

刍议初中美术色彩教学 篇11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37-01

大部分初中生对于生活当中的色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但是一旦涉及到一些绘画当中难以把握的色彩描绘时,学生们对于色彩知识的了解程度就水平有限了,在色彩搭配上就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学生们在回话当中就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加以融入,针对当前的现状,教师应该积极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们的色彩绘画技术。

一、提升学生的色彩理解能力

初中生都是美术学科的初学者,对于一些色彩写生课来说,都是初次接触,虽然大部分的绘画作品还是要依靠灵感,但是还是要有必要的技术性铺垫,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也是学生们发挥自身灵感的基础条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图画的次序,避免杂乱无章和毫无意义的作品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和强调学生们在作画过程中对于绘画知识的理解,比如说,在画面形体结构把握这一版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们对于色彩和光的协调以及光和色的变化规律掌握上,重视一些补色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完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绘画,最终达到最佳的绘画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构图方面基础

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们绘画构图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无论是在色彩教学中还是素描教学上都是有所要求的。在进行绘画构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种因素,包括了大小设计、位置设定、主次选择以及实景虚景的结合,甚至是物体之间的亲疏关系,前后的叠加处理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利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绘画当中的主题或者是光线集中角度等等,教师应该在讲解构图方面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物品摆放能力,让学生们在物品摆放的过程中体会美感的存在和选择,然后再对学生们进行快速的构图训练,让学生们能够在大量的练习当中,提高构图的效率和速度,学生们就能够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于绘画构图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培养自身艺术修养。

三、革新教师的美术教学观念

除了日常对于学生们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东西之外,教师也应该逐步地提升自身的素质,我国美术教学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处于一种激发教学的状态,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学生们作品水平的好坏都是以技术作为主要标准的,甚至是以像与不像作为尺度,忽略了对于学生们观念和思维的培养,更是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美术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让美术教育趋向于国际化的发展。

一方面,教师应该正确地看待一些教学示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在学生们进行实践之前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们遵循着这个示范进行作画,示范本身是有优点存在的,它能够让学生们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方式弄懂作画的内涵,但是这种教学示范模式无疑会限制到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们的创作思维趋于单一化,长此以往,将会让学生们陷入到懒惰和盲从的状态当中,将作画转变成了一种盲目的参照作画,学生们的作品丧失了特色的同时,在色彩的选择上也丧失了自我,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求一种突破,引导学生们从自身的兴趣出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色彩产生专属于自己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在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技法上的指导,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地体会美术色彩,绘画的思维也更加地宽泛和灵活,形成真正的艺术特点。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于一些评价标准做出合理的改革,在以往的作品评价过程中,多数是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主要对一些技法的好坏进行判定,并且将这两者作为标准给出一定的枫树,自从教学改革之后,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也融入到了最终的成绩评定过程中,这种观点的提出是有意义的,但是还没有应用到实践当中发挥出具体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引进,比如说,在“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感受的表达,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定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对于同一组图片,有的人会感觉到是冷色调,而有的学生就会感觉到是暖色调,而且伴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变化,冷暖色调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评定学生们评论的同时也不能够采取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该尊重每一个同学的见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色彩关系,形成更好的作品。

四、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对于学生们技巧的培训,更是要让学生们多体会生活中的色彩,通过春游等形式让孩子们对色彩产生兴趣,形成审美,并且善于运用,一方面应该重视对学生们审美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绘画审美的生活化。也为了学生们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色彩本身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色彩教学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于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来说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见解,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的过程,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研究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 帅.试论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美术教育研究,2013

低段美术课堂色彩教学的方法 篇12

小学低段学生的色彩学习基本停留在感性层面:专业的美术用语他们难以理解;技巧性的上色方法他们难以掌握。所以, 使美术专业用语形象化, 对涂色技巧进行难度分解是低段学生色彩教学的关键。

一、形象的比喻, 生动诠释色彩教学中的专业用语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进行色彩教学一定要把教学中的专业用语转换成他们所熟悉的动作或事物的名称, 但是所选择转换的动作或事物一定要与专业用语在意义上有强烈的共性, 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和思考。

1. 摆涂———荡秋千涂法

初学的学生首先要学习色彩的摆涂, 为了让学生能记住摆涂的动作, 可以把来回摇摆的涂色动作跟学生喜欢的游戏“荡秋千”联系起来。当然, 对于“荡”的方向还是要进一步地说明:“荡秋千”的方向是不变的, 但是在涂色的“荡秋千”中, 可以左右荡, 可以上下荡, 也可以斜着荡, 总之, 哪个方向涂着顺手就朝哪个方向荡。有了这个比喻, 学生很快掌握了摆涂的技巧,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 力量的均匀分配、“荡”的速度以及如何在“荡”时控制范围都是需要具体指导和长期训练才能控制好的。

2. 色块边线———筑围墙

由于学生的年龄限制, 手和脑还没有达到完全协调的状态, 因此, 总会出现涂色出轮廓线的情况。如果对这种情况不加干预, 儿童画的画面效果始终会粗糙、模糊。这时就可以用“筑围墙”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荡秋千之前先要用铅笔画边线筑一道围墙, 围墙要筑得牢固就要用力些, 筑得厚一些。围墙筑好了就可以在里面尽情地荡秋千了, 但也要小心, 千万不能在荡秋千的时候一脚把围墙给踢破了。教师的讲解如果伴随着示范, 学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3. 混色———射箭涂法

混色是把两种颜色自然衔接的涂色方法, 但是初学的学生往往会将两块颜色拼接。衔接和拼接最大的区别是后者两块颜色中间会有明显的分界线。在涂色中色彩的衔接比拼接更具有整体性, 比较适合低段儿童使用。要将两块颜色自然衔接, 中间没有分界线,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射线的笔触涂色, 但是低段学生没学过射线, 要让他们理解这样的笔触就要借鉴于“射箭”这个动作。笔尖抵住“围墙”一端, 向另一端射箭, 中间就出现了两种箭相互交错的情景, 这种情景就是混色的效果。当然混色涂法也有各种方向:上下混色、左右混色、斜角混色、里外混色、无序混色……随着教师情景化的叙述和演示, 学生能轻松地学会混色的涂色方法。

4. 色相渐变———彩虹混色

学生学会了混色的涂法, 但是对于哪两种颜色一起混色却没有概念。事实上, 这种两色衔接互透式的涂法并不适用于任何两种颜色, 一般来说, 在色相环中的相邻色或相间色才能混出比较好的效果, 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根本没见过色相环, 也不清楚色相环中颜色的关系, 要让学生运用好混色只能借助他们所熟悉的彩虹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中相邻两色间都可以进行混色, 并把这些混色称为“彩虹混色”。

5. 明度渐变——深浅混色

有了色相渐变的基础, 明度渐变很容易让学生理解, 但是明度的概念学生并不清楚, 反倒说同一种颜色逐渐加深排列或逐渐变浅排列学生更清楚。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深浅混色的印象, 可以让学生练习从颜色工具中拿出多组深浅混色的颜色, 例如粉红、玫红、深红或草绿、翠绿、深绿。

6. 深中浅———大哥、二哥、小弟

不管是彩虹混色还是深浅混色, 在混色过程中都会涉及色彩的深中浅三个层次, 为了混色的效果明显, 涂色的顺序一般是从深到中再到浅。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个顺序, 可以把深、中、浅的颜色层次比喻为大哥、二哥和小弟。涂色就像干活, 当然要岁数大的大哥先来, 小弟最后。有了这个比喻, 学生的混色顺序就不会弄错。

二、循序渐进, 递进式地掌握色彩知识

随着学生色彩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色彩运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但是, 提高的幅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教学中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学期教学目标, 从教材出发, 把色彩学习的要求与相关课目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达到学习的均衡发展。

1. 运用几何图形学习涂色块

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于涂色训练, 可以把造型简化到单一的几何图形:一个圆, 一个三角形, 一个方块, 或者是不规则图形, 这样就更能强调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均匀地摆涂和细致地边线处理。浙教版第一册第二课《色彩魔法》就可与以上教学内容相结合。有了一定的涂色块基础后, 可以进一步在教学中进行运用:指导学生处理好多个色块相拼接时色块的涂法, 颜色选择;色块与线、点的结合……浙教版第一册中《我心中的太阳》就为涂色块运用提供了恰当的应用时机。

2. 运用螺旋图形学习涂混色

与学习涂色块一样, 学习涂混色也需要一个造型简洁且适合多种颜色首尾相接混合练习的图形, 螺旋形就是最为适合的图形。如果较快地掌握了混色的方法, 螺旋图形可以少画几圈, 如果一下子掌握不了的, 就多画几圈加强练习的量。美术教学无论多单一的教学内容都要尽可能体现出审美性。无论是彩虹混色还是深浅混色, 表现在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螺旋体上都会呈现出绚烂的画面效果, 让学生深深地喜欢上混色的涂法。

3. 运用课堂铺垫练习学习各种方向的混色

决定混色涂法效果的除了选择的颜色外,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混色的方向。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是上下混色、左右混色、斜角混色、里外混色, 这些混色方向可以让学生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就学习, 而比较难以掌握的“无序混色”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放在一年级或二年级教授。浙教版第二册的《各种各样的树》和《热带鱼乐园》都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各种混色方向的教学课目。

4. 运用立体观察和假设推理学习“光影混色”

相对于混色的种类和方向, 光影混色是一种全然不同的混色方式, 很难用种类或者方向来诠释它, 只能说它的深浅变化都依据客观的光源。正因为它的写实性, 观察和写生是掌握它的最好方法。浙教版课例《蘑菇家园》就适合于光影混色的学习。如果同时观察多个蘑菇的明暗, 还能表现出整体性的光影混色效果。

立体观察可以将明暗真实地展现出来, 但是在实际绘画过程中, 不可能所有的造型都得到实际观察, 那就只能依靠假设光源的分析推理, 即向着光源的地方会明亮, 明亮的地方也有颜色差异;背着光源的地方会阴暗, 阴暗中也会有色彩差别 (随着年级的升高, 可以分析得更细致) 。学生在学习之初会出现明暗分布错乱、光源位置游移不定甚至混淆了造型结构的情况,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观察欣赏力度的加强, 学生在绘画中会越来越多地考虑光线的问题, 这也便于衔接小学中高段甚至是中学的美术教学。

有道是“教无定法”, 但是“无定法”绝不是“无法”, 更不是教学上的不作为。把基础性的色彩知识简单化、趣味化、实用化地传授给低年级的学生, 让他们一步步看到自己在色彩运用中的进步, 从而获得成功体验, 这是最为关键的。

上一篇:成本控制问题下一篇:诗歌创作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