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

2024-07-07

初中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通用14篇)

初中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 篇1

初中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

课题:《色彩的调和》

教材:人美版美术七年级14册第五课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

本课是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色彩基础知识课,讲述色彩调和的基本知识,介绍色彩调和运用的一般方法,并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课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作了知识的延伸,更加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触类旁通,建树新知识。通过对一些应用色彩调和知识创作的作品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认知区别与强调醒目、、突出的对比效果的另一种色彩关系,即强调柔和、协调的色彩关系,并逐步加深对这种色彩关系的理解。实例分析还帮助学生了解应用色彩调和的方法的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点,掌握调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分析和体验色彩调和的美感,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色彩搭配的兴趣,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美化自己的生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色彩的特点及调和方法,通过合作的设计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色彩调和引起的效应及调和要素。

第一个内容是:学习导入认识色彩,通过两个小游戏,区分春、夏、秋、冬及酸、甜、苦、辣来感受色彩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是因为物体的固有色在我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类似的颜色让我们联想到相关的季节.味道.这些都是色彩带给观众的心理感受。

第二个内容主要是:设计、学习、制作为主,通过欣赏我们知道色彩调和更注重是统一而不是对比。课前分好小组,学习设计掌握调和的要点和步骤。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完成。

第三内容主要是:作品展示,评展

我觉得学生对于合作完成的作业都比较感兴趣,给他们感兴趣的设计主题,是对学生一种肯定,学生为此在课堂上很活跃,学起来有动力.互动的效果更好,有趣了,思维活跃了,设计出的作品更突出更有特色。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的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采用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初中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基础知识,色彩功能,色彩设计的原则

经验告诉我们, 生活离不开色彩, 生活需要美化, 没有色彩的装点也就无法想象这个世界将会失去多少美丽。如何让学生使用色彩规律, 美化自己的生活, 体验色彩世界的无穷奥秘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重视基础知识, 理解色彩理论的共通性

要在设计作品中灵活、巧妙地运用色彩, 就必须对色彩好好研究一番。美术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为了体现美术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有关色彩搭配的知识被分配到了六本教材中。在这十几节色彩课程存在共性的基础知识上, 我在首节色彩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了系统地探讨、研究与整理。在出示课题《色彩与生活》之后, 我又同时展示了其后要学习的相关色彩搭配的课题。其目的是让学生感觉到色彩学习的连续性和共通性, 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的许多领域, 色彩搭配的基础知识都是相通的,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

为避免课堂上单调、枯燥的概念性教学,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玩一玩色彩”, 就是让学生不画任何具体的形象, 只要求做色彩游戏, 调不同的颜色, 以三原色为基础, 调配三间色、复色, 看每位学生能调出多少种不同的颜色。同时还让学生利用透明的饮料瓶进行色彩调配练习, 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体验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地变化对色彩地影响。这种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认真地观察色彩变化, 不断地交流、体验、尝试, 了解了色彩调配的规律, 扩大了学生的色域, 奠定了学生的理论基础。

二、了解和运用色彩潜在的功能,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色彩对人的精神和身体都有着潜在的影响, 选择恰当的色彩搭配, 有助于身心健康和正面调节。学生怎样能掌握色彩规律, 提高色彩修养呢?

因为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所以, 在色彩搭配的教学中, “对比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易于促进学生积累视觉、触觉经验, 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同学们, 你相信色彩能膨胀和收缩吗?”在色彩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当学生还在为这个问题感到新奇的时候, 我拿出了几个相同大小的分别装有橙色、蓝色、黄色和藏青色的透明矿泉水瓶子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你能为这几种颜色的瓶子以膨胀感和收缩感分下类别吗?谈谈你的想法吧。”在我提出这个问题后, 各个小组进行了交流、讨论, 学生对该问题进行了小结:暖色系列的像红色、橙色和黄色物体, 看起来比实际的大, 而冷色系 (蓝、蓝绿等) 的色, 则使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小。物体看上去的大小, 不仅与它的色相有关, 明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黄色系中像浅黄色这种明度高的颜色可以将物体放大。而冷色系中明度较低的颜色可以将物体缩小。我又补充说:“明度为零的黑色更是收缩色的代表。例如, 看到有的女教师穿黑色衣服, 我们就会觉得她的腰比平时细, 这就是色彩所具有的魔力。实际, 只是老师利用了黑色的收缩效果, 使自己的腰看上去比平时细。可见, 只要掌握了色彩心理学, 就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完美。”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种经验在我们的家居设计中能有帮助吗?”很快就有学生抢答:“在室内装饰中, 像粉红色等暖色和浅色的沙发看起来很占空间, 使房间显得狭窄、有压迫感。而黑色的沙发看上去要小一些, 让人感觉剩余的空间较大。”看到学生发言的踊跃程度, 我知道他们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 教师继续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各个方面举例子, 并及时予以肯定, 大家很快融入学习氛围之中。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是主导, 结合生活实际展示优秀图例来增加学习的直观性, 引导学生领会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让学生明白人们对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不同的好恶是和人的民族、职业、性格、习惯、素养、年龄分不开的。

三、明确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让学生在色彩设计上有章可循

随着学生对色彩从感性认知逐渐的升华到理性认识上, 这时候就应该让学生遵循基本的的色彩组合规律进行应用, 统一性原则:在色彩搭配中起决定作用的大面积的色彩为主色调, 确定主题色调要和设计主题相统一。设计对象的各个方面, 都应在总体色彩基调上统一, 应与设计的主题、整体气氛、意境相符合, 与样式风格相协调, 形成系统、统一的整体色彩, 形成缤纷而不杂乱的搭配效果;主体性原则:色彩设计应该考虑以什么色调来创造整体效果, 构成浓烈的视觉气氛, 突出主体。考虑主体和组成结构的关系, 选择色彩要突出重要部位, 利用对比、特异等方法使主体形象更加鲜明;情感性原则:色彩与人的心理感觉和情绪有一定的联系。把握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受, 充分利用色彩心理感受 (温度感、重量感、地域感、季节感、性别感、尺度感等) , 营造不同色彩搭配效果;生动、丰富性原则:在设计色彩搭配时, 应该避免过于统一或过于单调, 没有变化就会缺乏生机, 要在色彩面积、色相、纯度、明度、冷暖、肌理等方面进行有序、有规律的变化, 给人以丰富的变化感, 增添视觉的欣赏性。

我觉得在美术教学中, 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搞清色彩原理, 掌握色彩规律, 抓住色彩本质,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多方面的实践, 处理好色彩组合的对比与协调的关系, 才能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参考文献

基于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的研究 篇3

一、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色彩写生课而言,初中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尽管他们在小学的美术课上也接触了颜色的学习,但是那只是最浅层的东西,是运用色彩的鲜艳来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那么到了初中,学生才真正意义的接触美术色彩。学过美术的人都知道,写生在大多数的时候是需要绘画灵感,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性的东西。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颜色还只是一些表皮上的认识,在缺乏颜色基础的情况下,在绘画的过程中,只会使画面的颜色显得杂乱无章,没有美感可言,更不用说在绘画方面取得好的成绩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只有了解的色彩的深层内涵,才能引导学生在绘画的时候,结合自己的艺术构造,正确使用颜色,绘画出令自己,令老师同学满意的作品,从而也能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肯定和对学习美术的信心。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的时候,要注意与画面形体结构相结合,把握光与色的协调,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色彩在美术运用中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的绘画中学会运用补色原理,从而做到画面颜色的协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

二、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意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色彩缤纷的世界,生活中处处充满色彩,色彩的影子无处不在。那么教师在色彩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的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在生活学习中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爱上色彩,并进一步的运用色彩,进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意识。例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写生课,使他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和享受大自然的色彩美,从而使色彩走进学生的内心,并真正的喜爱上色彩,进而能够自发主动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绘画出优美的作品。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展示一些著名画家大师的优秀作品,比如梵高的《向日葵》,使学生能够从作品中体会不同的意境和氛围,领悟色彩运用技巧和规律,进而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逐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

在初中色彩美术教学上,其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在美术绘画中能够正确的使用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生活,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重色彩与身边事物的相互联系,并能够发现问题,引发自身的思考,从而逐渐的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分析能力。例如,绿色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颜色,生活中处处充满绿色,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的绿色事物的变化,从而引发他们思考同一种绿色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又有什么不同,比如一块草地在日出,日落颜色的变化会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绿色的理解,并提高了他们对色彩的分析能力,进而在绘画中,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使用哪一种色彩。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异施教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在学习和接受事物上都有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学习色彩上也会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因异施教,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在遵循色彩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色彩的创作中,有的学生会偏爱冷色系,而有的学生会更喜欢暖色系,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教学,进而使学生在绘画中能够平等的对待每一种色彩。初中生由于各方面都在成长中,特别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模式,在学习颜色的过程中,就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来提高自己对色彩的敏感度,使自己能够融入到色彩的世界中去,掌握扎实的美术基础,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得到提升。

关于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 篇4

《色彩的调和》这一课的重点很清楚,用降低色彩纯度的方法来完成一件色彩调和练习的作品。对于色彩调和知识的学习,书中有介绍,所以我让学生先通过对书中内容的自学,然后交流不懂的地方来解决这一知识要点,紧接着赏析色彩调和的作品给人带来的美感,分析调和色的运用方法,最后自己尝试完成一件调和色彩的练习。

因为学生平时作业大都用油画棒、蜡笔、彩铅等这种简便的绘画工具来完成,较少用到水粉颜料,所以在尝试练习的时候学生出现了一些眼高手低的现象,有些力不从心。因此,要记住“熟能生巧”,对于一种学生不太熟悉的绘画材料,在课前应让学生先尝试熟悉他的特性,也应鼓励学生在课后不断练习掌握这种材料的使用方法。

初中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 篇5

《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小学美术《色彩的情感联想》教学反思

高二美术色彩教学反思一 篇6

科任:吴文勋

高中美术班的色彩课程不同于其他文、理科的文化知识,它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向的把握进行思考……目前,高中美术班的色彩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通过美术高考。经过多年的美术高考教学辅导,我深深体会到:专业学习虽然有技巧,但是还有日常的积累。学习色彩要紧紧抓住色彩规律与本质,紧扣学习重要环节,有条不紊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知道,正确而敏锐地捕捉色彩的能力,是画好色彩画的关键。当我们去画风景写生或面对一组静物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许许多多具有不同色彩变化的物体,要想准确、真实地把它们描绘出来,正确的方法就是第一位的了。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怎样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色彩的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出如下几种方法。

一、讨论法

赫钦斯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

俗话说:欣赏是营养。这句话更加适用于美术欣赏活动。色彩考试的最终目的是检查考生的色彩修养,而欣赏是吸收营养的很好方法。许多考生只知道多练,但忽视了多“读画”,不知道好色彩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就有责任安排一定课时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范画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有针对性地结合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色彩教学中可运用讨论的方法。首先一定要让学生欣赏一些色彩绘画的作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讨论中,教师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提出问题,展开思路,帮助学生自己思考。面对展示的所有学生作品,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完成的。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你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你认为哪些作品效果不大好?原因在哪里?如何转变?”“有哪些作品部分画得特别好?”等问题,可以让每位学生评说,可以让典型的同学介绍,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

这种讨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绘画。

二、游戏法

洛克在《教育漫画》中说:“教育学生的主要技巧是把学生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色彩教学中,往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色彩很单调,美术作品中没有几种颜色。学生常用概念的颜色、习惯的颜色作画,幽默点说:“颜色很穷。”为了扩大学生的色域,可以带学生做色彩游戏,就是让学生不写生对象,不画任何具体的形象,只要求作色彩游戏,调不同的颜色,每调出不同的颜色才能画上去,而且只画一小块,看每位同学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颜色。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纯度、不同冷暖的黄、红、蓝、绿等。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时的色彩单调,摆脱对形体的塑造,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调配色彩上,在调配颜色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色彩认知,扩大了学生的色域。

三、单一法 罗素说:“真正有用的训练,是理解若干的一般原则,对于这些原则在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应用有彻底的基础训练。”

色彩练习的对象很多,教师要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条理地分解训练内容。内容有认识色彩、色调、塑造、步骤;形式有临摹、写生、默写;题材上又有静物、风景、人物;默写又分为黑白稿默写、文字题默写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要根据学生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提出练习目的与对象特点,逐步积累学习色彩的经验。

习惯的色彩教学中,常常是让学生的作业从打轮廓、画明暗,大色调到仔细刻画全过程的作品。学生一次一次地反复的综合练习。但一张色彩作业中包涵诸多的要求:构图、比例、形体、明暗调子、色彩关系、笔触情感等等,学生很难一下子都能把握,往往一次又一次的从头到尾的综合训练中进步甚微。色彩课实施的单一训练,就是把作画各重要步骤作最彻底的基础训练,就像学习游泳可分别学水中呼吸、手的动作、脚的动作的单一训练,最后综合训练。色彩教学也如此,例如可作单一的构图训练、明度训练、色调训练等等。单一的明度训练可让学生用一种颜色画色彩的对象,学会把各种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调子训练让学生画小色彩稿,而且也可以叫学生同时集中画几组不同色调对象的小色彩稿。这样感觉新鲜,也比较中更易把握各种不同的色调,也加强了学生对色彩的灵敏度。

四、综合法

在几种彻底的单一基础训练后,可让学生作综合练习,完整地画一张色彩作业,把在各种单一训练中的体会运用于综合作业之中。这时的综合训练会有意想不到的极好效果。其实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是任何知识的认知规律,当然会对色彩教学行之有效。

教学中经常看到许多学生铺大色调时感觉很好,但随着深入塑造,画面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画面效果,这是因为不会修改调整的缘故。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愿望,尽善尽美,于是看到略有不满就重新铺一遍,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破坏了原有良好的画面感觉,弄得心情很郁闷,导致越改越糟。因此要尽量保留刚刚铺上去的色彩,不要全盘否定或是不自觉地重画一遍,只有在调色不准、形体不充分的地方或是问题最大的地方进行修改调整,学会把小问题放一放。正所谓“小不忍乱大谋”,这是值得每位学生注意的。

五、谈心法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收得成效。”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形式,教师应寻找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灵的形式,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与情感。色彩知识的传授也应符合不同的心灵形式,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情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谈心法就是用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在色彩教学中亦如此,不能用训斥、嘲笑、命令、冷漠等方式和学生交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绝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语言的魅力在于爱心,色彩教学中应用爱的语言去传达。正如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充满爱情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心情舒畅。但缺乏爱情的语言,也就会把颠扑不破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训戒,因此语言对意识和情感的影响显得软弱无力。” 一个技术熟练的纺织工,可以辨认出几十样黑色的布种,一个绘画经验丰富的画家,可以对色彩进行极尽的刻划和表现。色彩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也有其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搞清色彩原理,掌握色彩规律,抓住色彩本质,并进行大量的写生训练,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二美术色彩教学反思二

科任:吴文勋

从事美术高考辅导已经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美术高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习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习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习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平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习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习,在学习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习就中断。

初中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 篇7

一、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的应用方法

在广告设计中, 色彩对比的使用往往使观众产生即时错视感, 这种错视感能满足人体视觉功能的基本需求。其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色相对比

在色相对比方面主要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融合后, 采用色差形成总体的对比效果, 色相对比主要通过强弱实现对距离的差异性体现, 色彩在色相环中显现的距离越大, 对比出来的效果则越强;而距离越小, 对比出来的效果则越弱。因此可以通过大跨度的差异性, 带动和刺激观众的视觉感受, 但是很多时候会由于过度利用导致感观突兀性。

(二) 色彩明度对比

色彩的明度主要是通过明暗程度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在广告设计过程中, 对于色彩的空间设计和层次凸显等方面都是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进行实现。色彩明暗主要有亮色、中色、低色等三个不同的色调, 同时产生广告的视觉效果。亮色调能够表现出明了、清晰的感官效果, 低色调能够反映出沉闷、压抑的效果, 而中色调相对融合, 因此在广告色调中, 强化对色彩明度对比的积极作用, 能够避免出现设计内容模糊的情况。

(三) 色彩纯度对比

色彩纯度对比主要是通过色彩纯度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由于在广告设计中, 微小的色彩纯度变化都会造成全新的效果和色相, 从而给用户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在广告设计中, 往往针对不同的视觉效果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 使用强烈的纯度对比, 易产生活泼、生动的视觉效果;相反则会产生低沉、单调的效果。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及时把控色彩纯度的应用, 使之形成鲜明的特点。

二、色彩调和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在广告设计过程中, 和色彩对比有所不同, 色彩调和所注重的是画面可以呈现出色彩与和谐的视觉效果。色彩调和会使得广告呈现出一种平衡的色彩美, 因此受到广大设计师的喜欢。在具体的应用中, 色彩调和的主要应有手法有色彩加强法、面积调整法、色彩介入法。以下是对几种应用手法的具体介绍。

(一) 色彩加强法

这种手法是广告设计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广告中色彩单调的状况, 在广告画面中, 色彩比较单一通常会使观众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色彩加强可以使比较单调的画面变得生动形象。一般情况下, 通过对色彩的纯度、明度以及色相中色环的调整来达到色彩加强的效果。例如, 对于色彩明度差异比较明显的广告设计, 对明度进行调整可以使色彩得到加强。通过色彩加强处理之后的广告画面能够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二) 面积调整法

这种手法指的是在整个广告画面中出现对比较为强烈的色彩时, 通过调整一部分色彩的面积, 从而突出主色调。例如, 在以暖色调为主的广告画面中, 通过增加冷色调的面积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突出主题。这种应用手法主要应用于以对比和互补为基础的广告中, 通过调整色彩的面积, 使得广告的画面感得到提升。

(三) 色彩介入法

在广告的设计中, 如果画面中出现色彩对比比较鲜明的情况, 需要通过色彩介入法对其进行调整, 具体来说是在对比比较强烈的色彩中加入无彩色。无彩色指的是除彩色之外的其他色彩, 常见的颜色有灰、黑、白、金等, 通过这些色彩的调和, 可以使各种比较鲜明的色彩之间有所缓和, 使得画面比较柔和, 为观众带来比较舒适的视觉体验。

总之, 在广告设计过程中, 色彩对比和调和是比较常用的处理方法, 通过色彩对比, 可以使广告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 加强广告的表现力, 色彩调和则可缓解比较鲜明的色彩之间的冲突, 使广告的视觉美感和舒适度增强。这两者之间不是孤立的, 而是色彩处理方法中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应用方法。在广告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要正确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合理地应用两种方法对画面进行处理, 增强视觉效果, 达到广告的宣传目的。

参考文献

[1]马传明.浅析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5 (6) :59, 61.

[2]田浩.浅谈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与调和的运用[J].戏剧之家, 2015 (22) :161.

新课程下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探讨 篇8

一、重视探究性与创造性的教学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开放的心态,让美术学科内容之间以及美术和生活之间产生内在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著名的教学家夸美纽斯曾说:“知识的获得最初都是来自一个人的感官”。美术课是一种形象性很强的视觉艺术课程,要想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美术品位,具有深厚的美术素养,最佳教学方式就是充分运用课件、实物资料等等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受,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可以完全体验到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

1.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常常会忽视基础的东西,色环就是如此。制作色环的过程很单调乏味,但是却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有益影响。在教育学生时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在缓慢的探索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美术色彩的美丽。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眼睛看见的未必是真实的,这都让学生很难体会到其中深藏的秘密。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习惯用刻板的观念,比如天空是湛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的,花朵是鲜红色的,故他们常常会对真正看到的风景视而不见,其实印象中的风景并不是他们真正看到的风景。也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莫奈的《夏日的麦草堆》和《日出·印象》时才会产生无限的惊讶和巨大的心灵震撼。

2. 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固有颜色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脑海深处,所以在观察几何形体时,学生常常能感受到石膏的白色,却很容易忽视灯光的黄色,衬布的蓝色,且看不到这三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欣赏自然界景物时,学生也不容易感受到光线变化对大地景色的影响。同一朵花,由于上午的光线带了少许黄色,花的颜色就会呈现橙色;而下午的光线偏蓝色,就会让花的颜色呈现紫色,随着光线的变化,下午的花与上午的花色彩有很大差异。大自然万千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奇异的景象,但是我们却没有用心欣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抓住不同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搞清楚色调的基本概念,一幅绘画作品可以使用多种色彩,但是整体上会呈现一种倾向,或者偏红色、暖色,或者偏蓝色、冷色等。

二、加强美术色彩课程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美术是整个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转而走进生活学习,通过色彩教学,把美术课本中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生自身拥有实践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快乐的体验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动力,而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课堂情形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中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快乐的学习体验。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大教堂》系列作品中光色变化时,充分调动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打破视觉障碍,让学生在感受到色彩美的同时,还能够掌握一定的写生画法,避免出现“闷”、“脏”的画法。依据教学目标,多为学生介绍美术历史中的经典作品,启迪学生思维,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丽就无处不在。

三、通过实践活动,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帮助他们认知生活中的各种色彩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知识,并加强实践;为了使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可以多安排几次调查活动,让学生初步研究美术知识,掌握搜集、整理学习资料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他们所学的知识才会深化,才能在繁杂的现实事物中发现真理,学会探索性学习,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初中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2、感受春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及五彩缤纷的色彩,积累和丰富美感经验。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2、难点恰当使用各种色彩,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小朋友们,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重要的小客人,她是谁呢?她就是最漂亮的春姑娘。(出示春姑娘图片)春姑娘来到人间,人间的变化可大了,你们看------(出示一组春的图片)评析:让幼儿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记住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界的关注,并让幼儿对本节要画的春天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二、说春天

1、请小朋友们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师小结:孩子们的回答精彩极了,的确是这样,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花开了,草绿了,冰冻的小河开化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就连小姑娘们也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正在草地上放风筝呢,是春姑娘让这一切变得是那样五彩斑澜。你们听,春姑娘正高兴地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吗?”

三、画春天

1、教师板前示范画春天。

2、小结:老师笔下的春天就是这样的,孩子们,你们有信心画出更美的春天吗?

3、幼儿试着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要大胆作画。

4、教师随机指导,要求幼儿要注意画面的工整以及布局的合理。

5、要求幼儿给自己的作品涂色。

6、教师指导幼儿在涂色时,要选择一些适合的鲜艳的颜色,那样画出的画才会更漂亮。

7、小结:因为时间关系,没画完的小朋友课下接着画,画完的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于黑板上,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四、赏春天

1、集体点评幼儿作品,并指出优缺点。

2、教师小结:看来本节课上大家画得不错,说得也不错,可是我们赞美春天的方式很多呀,我们不光可以画春天的画,还可以唱春天的歌,讲春天的故事,背春天的古诗和儿歌。老师这里就有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你们听(师背村居这首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五、赞春天:让幼儿自由表演赞美春天的各样节目,用来激发幼儿对春天的热爱。

六、找春天

教师总结:春天实在是太美了,真希望孩子们永远喜欢这个季节,大家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真希望孩子们下节课上还能有这么好的表现,现在老师已经等不及了,就让我们一起唱着歌到外面去寻找春天,拥抱春天吧!

教师和幼儿共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走出教室,至此,全课结束。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初中美术《色彩的调和》教学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色彩的冷暖,明暗给人带来得视觉效果。

2、尝试用不同色彩来表现“心情”或“感受”

3、提高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夏冬两季的色彩画两幅(图一、图二)

2、“我的梦”色彩画两幅(图三、图四)

3、图画纸、画好画面没画背景的图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以聊天形式引出话题

二、感知色彩的冷暖、明暗

1、出示图一、图二,通过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色彩的冷暖。

师小结:红、黄、橙、绿……色彩在一起给人感觉很热很暖,所以咱们叫他们暖色;紫、蓝、白……色彩在一起给人感觉很寒冷,所以叫冷色。

2、出示图三图四,通过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色彩的明暗。

师小结:淡黄、浅绿、天蓝、粉红……,这些颜色在一起给人感觉很明亮、宁静、柔和;深蓝、大红、褐色……这些色彩在一起给人感觉很暗,很恐怖。

三、巩固色彩的明暗、冷暖请幼儿在自己的油画棒中找一找那些是冷色,那些是暖色?那些颜色明亮,那些颜色灰暗?

四、尝试用色彩来表现“心情”或“感受”

1、讲述自己的经历以及感受。

2、师提出要求,幼儿创作;尝试用色彩来画出自己的心情或感受,不画具体的事物,画好后,可让别人猜猜你遇到了什么事?幼儿自由选择话纸进行创作,教师循坏观察、指导、并通过交谈了解幼儿想法,鼓励其大胆常试,肯定其创作,即时给予适当评价。

五、集体欣赏幼儿创作,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用的是什么颜色?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或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绘画基础知识和练习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而设置的。这节课主要培养学生感受和认识色彩的冷暖,能辨别冷色调、暖色调并感受其美感,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主要使学生从对色彩的冷暖的认识到掌握并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知识这一过程,是一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空洞地去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让学生明白的,说不定还会越来越糊涂,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大量的色彩图片和冷暖色对比图案,充分利用课件及书中的图片、作品等。通过对比,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同一画面不同色彩的冷暖感觉,而且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讲解举例,并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来联想不同的物体,辨别是冷色还是暖色,这样比起理论上的讲解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感觉谈体会,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色轮中找出暖色和冷色。最后,我给了学生两幅一模一样的没有色彩的风景图案,请大家帮我分别用冷色调和暖色调来填色,使它们变成秋天和春天的景色。学生体现出了非常大的积极性。这样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发展开阔了他们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色彩对比调和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色彩对比 色彩调和 广告设计

一、基本原理

(一)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是现代广告中常见的一种色彩关系,达到突出广告画面感的作用。色彩对比即是运用两种或以上的色彩,在时间或者空间的作用下,凸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从而出现对比效果。在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可以让广告画面体现出变化,呈现丰富多彩的形式,使立体感得以凸显。在广告视觉效果上,色彩的对比能够使人们明显感觉到变化,正是这种感知能够激发观众的紧张感,达到广告画面特征深入人心的目的。

(二)色彩调和

在广告设计中,为了某种效果的实现,设计师会将两种或以上的色彩进行组合,经过处理和调整,呈现出一种和谐并有序的状态,给广告受众舒适的视觉效果,这就是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调和。进行色彩调和,能够缓和广告中不同色彩的冲突,使整个广告画面柔和。调和色彩的广告,拥有统一与对立的和谐美,给观众一种意想不到的享受。

二、应用规律

色彩对比与调和,看似独立的两种色彩运用方式,但却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理解两者的本质关系,掌握运用规律,是广告设计师进行设计的必经之路。

(一)对立统一关系

在广告设计中,广告画面缺乏色彩对比,没有突出的冲突,就会显得广告寡淡无味;反之,广告画面中只运用了色彩对比,而忽略色彩之间的调和,那么色彩对比过于强烈,会使整个广告画面给人突兀感。因此,广告设计师在广告设计中,要认识到调和和对比的重要性,可以说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成就了优秀广告的设计。

(二)一般运用规律

1.平等运用

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是为了凸显作品的鲜明个性,而色彩调和是为了整个广告的平衡与和谐。因而,广告设计师在设计时,要一视同仁这两种色彩运用方式,科学的运用两种技法进行广告设计,使设计出的广告作品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2.配合运用

色彩对比和调和只能在性质相同的元素中使用。而色彩必须与广告的内容和目的进行配合,结合广告的图形和文字进行使用。由此可知,色彩对比和调和的运用,必须是在广告意图掌握的前提下,与其他广告元素进行配合使用,恰当对比和调和同种属性的色彩,使广告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三、主要应用手法

(一)色彩对比的应用

在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的运用会让观众产生错视感,这主要是由于连续对比和同时对比技法的作用。这两种模式都是色彩与视觉结合的产物,是较为常见的色彩对比对比方法。连续对比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进行不同颜色的刺激。例如先看一种颜色,马上转向另一种不同颜色。这样就会使后一种颜色蒙上前一种颜色残像。同时对比是指两种颜色并置进行比较,例如红绿并置,就会显得红越红,绿更绿。在广告设计中,同时对比运用更广泛,它主要有三种类型。

1.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指两种或以上色彩组合后形成的色相差别,它是色彩对比的主要部分。色相环上的距离差异决定色相对比的强弱,距离小,效果弱,反之,效果则强。色相对比又可细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两种。正是这些细节上的色彩对比,产生大跨度的差异,让广告给观众刺激的视觉感受,但对比过于强烈,则会产生突兀感。

2.明度对比

色彩的明暗程度决定色彩明度对比。广告设计中,色彩明度对比能够给观众空间与层次上的差异感。使用强弱会使色彩形成亮色、中色调和低色三种,这三种决定着广告带来的视觉效果。如果一个广告没有色彩明度对比,广告中的元素就会模糊不清,观众分辨不出重点,广告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3.纯度对比

色彩纯度对比又称彩度对比。色彩纯度微小的变化都能够出现新的色相,带来观众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在广告设计中往往运用色彩纯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效果,纯度对比强烈,画面就更生动活泼,反之,广告画面就会显得单调。因此,广告设计师要科学运用色彩纯度对比,使广告给观众活泼的视觉感受。

(二)色彩调和的应用

色彩调和是为了广告画面的和谐,进行调和能够呈现一种柔和的色彩美。广告设计中色彩调和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强法

色彩调和中最常见的加强法,加强色彩是为了解决色彩单一问题,当广告画面中色彩太统一,就会给观众枯燥无味的视觉感受,这时利用加强法,能够使广告中的色彩对比度增强,画面就变得更加活泼。一般来说,加强法主要通过改变明度和纯度等来加强色彩效果,给观众强烈的色彩刺激。

2.调整法

调整法是当广告中某一面积的色彩对比过于强烈时,只调整这一部分色彩,达到突出广告主色调的目的。例如冷色调为主的广告设计,增强暖色调面积,使两者形成对比,达到突显广告画面冷色调的主题。色彩面积调整法都用于對比色运用的广告画面中,通过色彩之间的合理调整,能够提高广告的整体画面感。

3.介入法

在广告画面设计中,色彩对比过于鲜明时,色彩介入法就会发挥真正作用。具体操作就是通过无彩色的加入,柔和鲜明的色彩对比。无彩色常见的有金、银、黑、白、灰等。五彩色的介入,能够使色彩对比鲜明关系缓和,整个广告画面色彩趋向柔和,画面突兀感被消解,观众得到的是温和舒适的感受。

四、结语

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处理好画面中的色彩,使广告画面给观众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能够增强广告的表现力。色彩对比和调和不是孤立的两者是矛盾的两方,设计师要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广告画面吸引观众眼球,达到商品宣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浩.浅谈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与调和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5(22)

[2]史君.谈广告设计色彩的对比与调和[J].艺术科技.2014(06)

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反思 篇12

一、科学定位美术学科意义

由于美术在教师、学生、家长眼里被视为是“副科”, 这种对美术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忽视了美术学科的意义, 然而, 美术之所以作为各阶段教学内容的课程之一, 有着其学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美术蕴含着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 学习美术有利于学生了解世界文化, 开阔学生视野, 而且, 对美术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是培养其热爱生活的重要学科。

二、创新美术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兴趣

单一的说教式教学不适合任何学科教学模式, 更不适用于美术教学, 因此, 教师要创新美术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心理特征和学习方式, 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来“重组”或“改编”教科书, 来突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让学生以饱满的情感态度投入到对美术的学习中。

三、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 这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美术教学时, 除在课堂上讲解专业的美术知识外, 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这包括学生的爱国情操、思想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参考文献

[1]徐海华.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反思.中国校外教育, 2012 (01) .

《色彩的调和》教案 篇13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 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

难点: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准备: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欣赏教材上两幅同名的范画《池塘》。

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学生欣赏、感受。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三、自主研究。

1、色彩调和有哪些方法呢?

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法?(1)、同色相调和。

单一色相变化其明度、纯度或冷暖,会很容易得到和谐的色彩效果。(2)、不同色相调和。

不同色相相互搭配,若想得到和谐的色彩效果,必须采用多种色彩调和。用同一色调统一使色彩变得和谐。可以采用带有某种明确色彩倾向的色调,如红调子、绿调子等,也可用弱化各色相的个性或直接采用灰色调进行统一等方法。

3、《池塘》这幅油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教师引导分析:先找出颜色,再到色环上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研究色彩调和的方法。)学生回答: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红色。观察分析后回答。

四、实践操作。

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色彩调和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里有四张画,用的也是书中提示的四种方法,请你归归类,说出它用的是什么方法。分组研究,讨论。

(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学生欣赏、分析,并归类: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们组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以小组为单位,为草稿的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五、汇报展示。

初中美术的教学反思 篇14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向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用心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持续课堂资料的新鲜感例。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教师要用心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对多年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我发现自己有以下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必须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透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第四课《梅竹精神》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基础知识、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能很好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潜力,知识延展的还不够,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让美术课成为他们学习知识的又一阵地。

3、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故事,游戏和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4、在课堂上我注重主角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他们感受到,上美术是一种享受,自己才是这节课的主角,让他们在那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期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用心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对每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在美术课上的平等和每个人的价值。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几点。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好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对学生艺术的感受潜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更多地与基他学科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

初中美术的教学反思2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

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

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

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

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

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初中美术的教学反思3

由于今年的美术教材是新改版的来的比较晚一些,开学第三周的星期五才见到新教材,姗姗来迟的新教材导致了我前三周的备课反思为零,不过我利用这几周的课上时间学生让学生准备“在灿烂的阳光下”主题绘画比赛,再就是和学生互动讲一些画家的故事学生都很感兴趣到了下课时间还兴奋地讲比平时上课时还踊跃,也算没有虚度,在被点名后也算有一点心理安慰。

课程变化很大,首先课程量大增,有以前的13、14节改为19节课其中有一节为选修课;其次本册内容注重了色彩基本知识的讲解。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有些内容近似的课程要并在一起讲,不然会上不完课;色彩知识的讲解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讲起来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是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学会而且要夯实。

教师是干良心活的,像我们不考试的科目就更是如此了,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是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努力扩大课堂的容量,打造高效课堂,好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更多的美术知识。面对新的教材,我会更加努力,把课上好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美术。

初中美术的教学反思4

一、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入强劲的活力。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那么该如何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理论学习意识,自觉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因为,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容易盲目,容易囿于经验,常常失之肤浅。美术教师务必在意识上解决问题,要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意识,要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全面了解美术课程标准,让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了然于胸。另一方面,理论需要实践的支撑,在实践中丰富、完善。所以,要有实际行动,要有行动计划,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潜力,才能真正站在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人才这一高度,组织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高效的美术教学活动。

其次,提高专业素质。美术教师在专业技能上不能满足现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掌握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此外,美术教师还就应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要多看、多学、多实践、多总结,勤于反思、善于反思。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施展娴熟的教学技能,才能全面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

第三,完善自己的人品和职业道德修养。此刻的学生对老师的为人和工作态度要求很高,他们期盼着热情开朗的、幽默风趣的、温和善良的、宽容大度的、严肃认真的、尊重学生的、可亲可敬的、能够信赖的、有耐心和职责心的好老师。只有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学生才可能会喜欢上美术课,也才能有效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从各种方法渠道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更多学生明确学习美术的目的和重视上美术课。

美术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美术学科一向以来都是被当做“副科”看待,再加上家长的不重视而导致学生的更不重视。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美术科不像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那么重要。认为美术成绩对于升学不重要而不喜欢学美术,正是有些学生因觉得美术不重要而对美术学习不重视,并由此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目的不明确。

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肯定不会用心认真地上美术课,也不可能会学有所获。对不明确学习美术的目的和不重视上美术课的学生,就应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美术是富有情感的艺术,美术教学具有突出的情感教育作用。透过学习美术能较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人的情商,而情商有时比智商更重要。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满足,理智上的启迪,灵魂的荡涤,进而追求完美,摒弃卑微,自觉扬起追求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的风帆,这就是美术教学中情商的力量。为了让学生更乐意地上美术课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商,美术教学要重视创设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展形式多样和富有感染力的美术教学活动。

三、要加强对学生掌握美术技法的指导,并注重审美实践体验而促进美术理论学习。

学生反映美术课中遇到的困难是掌握技法,有的学生比较喜欢上操作型的美术课,学生学习美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表现和美化生活的潜力。由此可见,要重视美术基本技法教学,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对美术基本技法的掌握,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务必加强课堂当场的示范指导,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逐步学会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要注重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过程指导,凡是学生在技法实践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渠道加以具体指导。在学生进行课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辅导,要了解全班学生的作业效果状况,要兼顾美术特长生和有困难的学生,个性要热情、耐心地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甚至是“手把手“地帮忙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学生就因美术成绩差而不喜欢上美术课,而目前评价学生美术成绩就是以技法表现如何为主要评价标准。可见,耐心地辅导在技法掌握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辅导学生掌握美术技法的时候,应注意对其进行美术学习方法的辅导,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观察、临摹、分析、比较和借鉴等基本美术学习方法来学习美术,从而更有效地掌握美术技法。

初中美术教学还务必重视审美实践体验活动,注意透过审美体验使学生的美术理论素养得到提高。的学生喜欢上理论型的美术课,其中可能还包括借上欣赏课之机可无所事事,并非真心喜欢学习美术理论的学生。美术理论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比起学习美术技法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比较没用,其实是更有用。仔细想一想,所教的学生最终有几个能成为画家、设计师或美术工作者?既然没用几个,那么学习美术理论比起学习美术技法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更为深远,也更为现实。有的学生以前只是偶尔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有是从来没有的。这说明现实生活中真正需要学生动手运用美术技法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不多,而需要运用美术理论知识去欣赏,并懂得在欣赏中调节人的情绪和丰富精神生活的学生,目前确实太少了。调查结果也反映了此刻所上的美术课与学生的生活还联系不够密切。

因为初中生比较好动,所以纯粹的理论课是会比较不受学生的欢迎,但还是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美术理论的学习,个性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将审美教育贯穿于美术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模仿、设计、创作和评价,注意引导学生以实践为渠道,以体验为形式,以交流为载体,来认识美、感悟美、塑造美,透过动手实践,把形象的塑造,色彩的选配和情感的表达都透过自身的审美实践反映出来。在美术理论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料中的审美因素,讲究教育的艺术性,“寓教于美”、“寓教于乐”,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线条美、色彩美、构图美和意境美,重点发挥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渗透各种美的教育,体现“以美育人”。

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开展互动交流与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活动。

不同的学生对美术学习资料的不同喜好,以及小学阶段在美术方面各自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等诸多差异因素,将强烈地呼唤着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美术课堂,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特征的开放式美术课堂。

在自主、探究的开放式美术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独特的需要、兴趣和求知欲将置于核心地位,这样才能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并产生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在合作的开放式美术课堂中,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可得到更多的互动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这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情谊,让各种教学信息得到很好的流通和及时的反馈,让每位学生能各尽其才和取长补短,让不想说或不敢说的学生在亲密的小组合作交流中,产生想说的欲望和敢说的胆量,并使语言表达潜力和其它多种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那么要如何较好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美术教学活动?

首先,要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多面带笑容,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愉快和较为自由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堂上得以简单地展现自我。在评价学生时,对他们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其次,要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每组的学生在学习潜力、组织潜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同时,为了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避免“职责扩散”现象,教师要提醒组内每个成员要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主角,以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第三,要创设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将教学资料还原于广泛的生活情境当中,让知识在生活情境中鲜活起来而变得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还有课堂上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既要生活化,又要问题化,并且所提的问题就应注意多样化,使其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思考,能包内含为什么、如何做、以及要求解释、比较、决定或找出因素、关系、用途等资料;问题不仅仅要有必须难度,还应适合学生的潜力、兴趣、学习经验等。

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能够有所为,也可有所不为。但是,有一项工作务必得做好,那就是务必加强课堂管理。在个别学生比较容易胡来的美术课堂里,要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明确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这样不仅仅有助于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学习的问题行为,并且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用心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益。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建造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带给必要的物质基础。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因此相当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更需要直观教学。美术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要更丰富多样些,并且各种设备的功能要全面而强大,才能使课堂上的各种信息流通更顺畅,传达的效果更好。

上一篇:弟子规读后感高一下一篇:2011级三班团组织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