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人才(共11篇)
高校美术人才 篇1
考察中国美术高等教育现状, 我们发现, 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美术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美术在近年来发展很快, 一些就业比较灵活的专业如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摄影等受到考生的欢迎, 报考人数逐年增加, 社会的关注度和就业前景也相对较好, 到2008年, 应用美术类的招生专业规模迅速扩大, 相对于传统的绘画专业, 不仅新增数量多, 而且发展速度快, 成为美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 “术”课的数量较为丰富而基础类课程明显不足。
应该说, 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合理性。“术”课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应用技巧的培训, 这种培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上岗后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理论基础课则源于对文化素养、理论功底的重视, 通过系统培训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提高艺术素养, 养成思维的习惯, 有创新的潜力和发展的后劲。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美术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张, 加上就业竞争愈演愈烈, 立即“上手”的“一步先机”被用人单位不断强调, 使美术技法的培训受到更多重视而素养的提高被忽略了。理论上讲, 技术和理论这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者兼顾, 互相支撑、互相补充、互相激发, 才能形成科学的、既顺应市场走向又适合个体持续发展的培养模式。
当然, 适应性强的人才永远是需要的, 我们希望有既能迅速适应一线工作又具备发展潜力的人, 可是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加, 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兼顾两方面的学习确实比较困难。加上最近几年艺术类学校成为许多考生走捷径的选择, 那些并不真正热爱美术、文化基础又比较差的学生, 很难要求他们在3~4年的时间里既提高技能又提高素养。所以要解决这个矛盾, 首先需要教育部门对高校准确定位。在应用美术类人才的培养中划分层次, 大部分专科层次的学校, 应该主要培养操作方面的人才, 本科中对艺术基础要求比较高的专业院校, 应该坚持对理论基础、内在素质的要求, 至于大部分普通院校, 应该在两者中有所侧重, 准确定位、形成特色。通过几年努力, 让人才市场能通过毕业学校迅速判断毕业生的特点, 增加选择的准确性, 这对于学校和用人单位都有好处。
由于文化市场和媒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应用美术类专业还必须保持前瞻的眼光, 要研究市场, 分析市场, 对需求情况, 特别是几年后的需求情况有准确的预测。教育的效能永远有滞后性, 看到当时就业情况好就一窝蜂上马, 学生毕业的时候却推销不出去, 这样的教训已经不少。应用美术类的教学不仅需要优秀的师资, 还需要相应的教学条件和实践条件, 如果不准确预测, 辛辛苦苦建设了几年, 初具规模之日就成了谢幕之时, 这样的案例已经出现。更令人担忧的是, 这些新建专业的师资一般较弱, 主要靠“一步先机”取胜, 当“先机”失去的时候, 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他们的转向和提高都有一定的难度。最近几年, 教育主管部门对新专业的审批和验收都更为审慎, 这对解决矛盾有积极意义。
更重要的工作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由于大量应用文科类的专业是在扩招中仓促上马, 许多新的专业缺乏师资储备, 课程教师有的半路出家, 有的自己才刚完成学业。在这种状况下要在传授技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显然难度很大。因此, 专业院校应为课程教师们创造交流学习进修的机会, 教师自己的艺术素养、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提高了, 才能有开阔的视野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才能在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里具备前瞻目光, 才能不满足仅仅给学生谋生的技能。
我们对应用美术专业教育的发展前景抱积极乐观的态度, 不断增长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提供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空间, 在这个分层次的空间中, 对“原创”的要求会渐渐明晰, 但随着产业的进步和市场的成长, 专业人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会更为用人单位所看重。在当下新办应用美术专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谁看清这一点, 谁也就抢到了发展的“一步先机”。
高校美术人才 篇2
一、美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指导思想 1、调研活动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结构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艺术类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努力培养艺术类美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山西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2、调研活动思路方法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文件精神,我们深入我省造型艺术行业团体、基层文化馆(站)、中、小学校和画廊等单位,通过书面问卷、个别访谈、电话调查、座谈会、文献查阅、网站检索等方式,分析造型艺术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现状,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相应的职业资格的要求,学生就业去向等情况,进一步完善我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团队,加强实践教学,提升造型艺术专业服务我省经济社会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美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行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社会精神文明和主旋律文化的倡导与普及,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综合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美术事业的发展以多种艺术样式为表现,并以其雅俗共赏的特质为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它同时给我们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它是我们美术专业教育生存发展繁荣的重要社会条件。同时市场的发展变化也为当今的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由于近年来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院校以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为主,美术专业人才逐年减少的现状,美术专业高职教育阶段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美术专业教学的课程结构的改革是我们面对的主要课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审美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丰富,趣味也趋向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带动和促进了我们对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及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在未来的艺术市场中,
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也将有相应的空间。
山西省蕴涵着丰富的传统绘画、雕塑、壁画、书法、民间剪纸等艺术宝藏,从最早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北魏的大同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艺术,北齐娄睿墓壁画,唐代的五台山佛光寺壁画艺术,宋代晋祠圣母殿雕塑艺术,宋代的岩山寺壁画艺术,金代大同华严寺壁画和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画艺术,元代永乐宫壁画艺术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艺术人文资源,它是造型艺术专业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沃土。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兴晋富民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文化产业已成为山西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对于山西传统艺术的开掘、整理和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扬亟需一批专业的美术人才,这为我省高职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也为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2、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我省的绘画、书法、雕塑等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新变化,通过我们认真调研,在全省各地文化企事业、中小学、艺术公司、画廊、画院、各美术中高考培训学校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中都离不开美术专业的艺术人才培养,随着我省的文化事业发展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美术专业教育工作更要抓住机遇,致力于培养我省文化艺术人才,使美术专业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为美术专业教育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创造更好的平台。
根据我系近年来对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综合情况的调查了解,同时也结合了《山西省文化厅山西文化统计年鉴》,具体情况见下表:
文化及相关产业
比例 从事单位
艺术教育业 文化市场经营机构 基层文化馆(站) 画廊 美术中高考师资 其他文化及相关专业 美术设计、出版、报社 18% 10% 20% 3% 15% 15% 15% 中小学美术师资 艺术管理工作 美术宣传工作 职业画师 基础美术技能培养 企事业单位美术工作 美术设计、美编
通过山西省基层文化大调研的结果数据表明,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中小学、文化市场、基层文化馆站等部门人才缺少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这种现象严重地制约了我省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是省内偏远贫困地区的文化(站)、中小学、美术人才严重缺乏,各地山区的中、小学美术师资严重缺失。二是现有人员年龄老化。三是现有人员存在学历层次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艺术事业的发展。文化教育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但从目前全省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并不能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我省广大乡镇、农村中小学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也需要大量的艺术师资。综合各方面的人才缺口,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需要我们根据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3、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从事美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大体可归纳为:1、从事艺术创作类(主要为各地画院、社会各层次画廊、各大、中、小企业单位、出版社、报社、文
化旅游娱乐场所美术编辑美工等);2、从事教育类(大、中专学校艺术类专业教育、普通中、小学及有关社会办学单位等);3、从事美编、辅导类(有关艺术馆、站和社区文化中心等);4、从事艺术研究类(艺术科研单位等);5、自由美术职业者(职业画师、美术中高考班、农村的民间美术艺人等,数量极大)。
三、美术专业现状调研 1、专业点分布情况
从我省的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的角度看,扩大培养艺术后备力量,既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提高全民的文化艺术素质,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向往,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根据山西省文化厅公布的“山西艺术教育调研报告”统计,我省设置艺术专业的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学校,由以前的不到10所,发展到现在的46所,在校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在全省64所高等院校中,有46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其中,少部分设立了美术绘画专业课程,如:中国画、书法、油画、雕塑、版画专业。影视美术专业和综合壁画专业只有一至两所院校开设。
2、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质量分析
美术专业生源主要来自我省各地区。近年来我省美术生源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从近十年来看,美术考生从两三千人一直发展到近年二万八千左右的美术高考生,生源是有一定保障,但近年来美术生源质量和综合素质明显下降,高职高专生的生源较为突出。美术专业的生源大体由两个部分组成:1、有专业特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2、各类艺术中专学校、艺术类职业高中。
依据全省历年美术专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的统计,毕业生中进入事业单位的占20%,进入行业(企业)单位的占40%,自主择业的占25%,继续深造的占5%。
虽然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从美术专业学生就业去向比例来看,就业情况较为平稳。各类与艺术类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中小学、文化馆、画廊、出版社美工等成为该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此外,由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和本专业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自主择业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进入社会各类私企、画廊、美术高考培训、艺术公司等也逐渐成为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学院在设立造型艺术系,调整了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使人才培养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历年美术专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统计,毕业生中进入事业单位的占25%,进入行业(企业)单位的占45%,自主择业的占25%,继续深造的占5%。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美术专业市场的发展和美术专业的专业特殊性,美术专业学生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择业能力,自主择业灵活就业(开办画廊、中高考美术培训班)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逐渐成为其就业的主要渠道。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山西,60%在太原市就业,30%在地市级城市就业,10%在县城及以下地方就业。
3、美术专业教育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情况
近几年,随着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各艺术高职院校都围绕美术专业职业岗位群建设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对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做了相应的调整。我系结合省内调研情况对本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按职业岗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就业发展需求加入了艺术设计基础课和造型基本功综合绘画表现技法课,同时加大了实践技能训练的力度,加强了艺术写生实践课时的比重,我系在沿袭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基础上努力加强完善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以进一步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
(2)专业实训条件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学校美术绘画专业都建有一定的实训设施,但各学校之间的实训环境和条件差异很大。总的来说各学校在实训设施建设上的经费投入都显不足,离培养高端技能型美术绘画专业人才的要求还有在一定的距离,实训条件还需完善。
(3)推行“双证书”制度情况
目前,各艺术职业院校大多都在推行“双证书”制度,但发展不平衡,有的学校开展此项活动,有的学校未开展此项活动,有的学校获证率高,有的学校获证率低。近年来,我院美术专业学生中级证书通过率达到95%左右。
(4)师资情况
调查显示,我省内各艺术院校美术绘画专业师资配备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当,“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近几年,我院积极组织青年教师深入一线参加艺术实践,鼓
励青年教师报考研究生,参加艺术系列职称评定,使美术专业教师和美术史论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与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美术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随着省内艺术市场对美术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美术绘画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 也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 而是纷纷将眼光瞄准了比较实用的技能型艺术人才,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美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业务能力与史论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美术专业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紧紧围绕绘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改革,为艺术市场发展提供合格的艺术人才。 开拓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1)推进校企对接,加强专业协同合作
为保证本专业学生艺术实践与就业,美术专业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认真调研,聘请社会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创造实现美术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近年来美术专业与社会画廊、中小学、艺术设计公司和各地写生实习基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这些基地的合作,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教学过程中,把美术专业的新技术、材料的运用引入专业教学体系,并把校企共同开发与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有机的融入一体,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社会需
求(行业)紧密结合,校企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努力探索优化美术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中高职艺术教学体系衔接
美术专业在坚持从日常课堂基础教学到艺术实践、生活体验到艺术创作过程中,努力探索高等艺术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围绕专业教学发展动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强化专业基础技能,造型能力、综合技法表现能力与艺术理论基础修养,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思维理念、自觉研习专业学习的主攻方向,坚持造型基础,专业技能与美术专业理论并进的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前两年的教学中,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为高年级打下坚实基础。为艺术实践与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从而达到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双重培养目标。
(3)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美术专业在原有教学基础上,针对本专业教学发展变化与各画种的专业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内容。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专业基础技能知识和技法表现能力学习及艺术理论综合素质并重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美术专业教学发展,注重精品课程的建设,加强主干课程教材建设,努力构建特色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4)建设教师团队,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和完善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强化造型基础教学实力与提升艺术创作及理论教学的师资团队建设,积极促进“双师”结构,鼓励青年教师坚持专业基础教学与实践,促进专业骨干教师在艺术创作、教研、学术和
社会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并获取艺术系列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有计划的选聘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促进本专业教学与实践;积极引进与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方面使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青年教师比例的45%以上;深化艺术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业务考核等活动,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师风优良、教学技能强、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使本学科在专业应用领域与实际相结合,力求达到专业教学与社会实用人才需求的有效接轨。
(5)加强艺术实训,转变培养模式
全面推动艺术实践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综合表现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推动艺术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学生与社会实践联系,在日常教学中与社会服务、美术展览、画廊等有机联合,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中鼓励教师引导学生,综合本专业特点和优势积极大胆实践,多与社会接触,并依托学院教学平台,教学指导,为艺术实践实训创建良好的支持,使美术专业教学走向多元化的艺术培养模式。
(6)实施第三方评价,加强教学质量考核监控
艺术教育质量与毕业生就业率以及社会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实施第三方评价,即建立学生及其家长、就业单位、艺术行业、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人文精神下美术人才培养的反思 篇3
中国宋代画院与意大利16世纪迪塞诺绘画学院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美术教育机构。我们通过二者在招考制度和课程设置上等人才培养方面的比较,并结合当下我国美术院校培养现状,反思经验和教训。从人文精神的内涵角度总结出美术人才培养的具体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以真善美的追求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必须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双管齐下,凸显美术教育过程中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一、两所学院兴起的背景与原因比较
宋代确立了中国的画院制度,对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严格意义上讲画院并不是教育机构,但它起到了教育的实质性作用。创建于1563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迪塞诺绘画学院( Accademia delDisegno)是举世公认的现代美术学院的起源。它的出现代表着欧洲美术教育“从作坊到学院”的转变,我们从下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两院的兴起有类似的原因:
二、两所学院美术教育内容之比较
宋代画院综合了绘画与文化两大板块,它继承前朝画院制度,扩大规模,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画家。“迪塞诺”一词源于意大利文“Disegno”:一是指绘画、雕塑、建筑的共同源头,二是指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三是指借助艺术手段再现认识过程中所提炼出的形式和理念。(图1)“学院”一词也由专属哲学范畴转变为可以代指一切学术范畴,所以为学院一词能够运用于美术教育领域提供了可能性。在技法中注入科学与理论知识,它避免了作坊式学徒制教育散乱且无章、局促而冗长的缺点,实现了建立被大公所保护的具有艺术性质的团体(图2)的目标,并担负着重要的教育义务。通过它的探索,标志着美术作为一门专业出现在大众视野。
宋代画院与迪塞诺绘画学院都在世界美术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建院制度上,还是课程设置上,都具有历史性的进步。宋代画院最初兴起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人才,但它对学员能力的诸多要求和相关训练,事实上有着美术教育的功能。与宋代画院不同的是,迪塞诺绘画学院一开始就明确了培养艺术家的目的,它是西方美术教育专业出现的标志。
熙宁二年(1069年)神宗行王安石新法,“图画院”更名为“图画局”,其用意在于加强实际的职务功能。在王安石变法整顿太学的影响下,录用人才采用“三舍法”:刚入学的为外舍生,不限名额:经考试升级为内舍生,限两百人;再考试升级为上舍生,限一百人;上舍生中更优秀的一批可直接为官。这相较于从前的家族承袭和政要推荐更能广泛地从民间网罗绘画人才。画学在开展之初就赢得了广泛支持,还曾一度由国子监直接管理,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其仅存的六年时间里几经波折数次遭遇废止,但画院对其的接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给予了画学新的生命力。画院画家受益于画学,画学建立的教学方法深入画院,并且在大观四年(1110年)画学正式归入画院,“从此画院担任起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的双重任务”。画院与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画院教学离不开画学的影响。
当时的课程内容有文化、书法、经义、画义。在画义中又有专门的分科:“画学之业,日佛道、日人物、日山水、日鸟兽、日花竹、曰屋木。”在文化中又有“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这里讲的“佛道”又称“道释”:“说文”讲文字部首、收字及解说;“尔雅”的“雅”指“正、规范”,直译为解释规范,讲词义解释,包括古言词、方言词;“方言”讲整理与比较方言词汇,与“尔雅”有相似之处:“释名”讲从声音解释含义。在经义中又有“大小经”,指以篇幅长短分为大、中、小三经。一般以《诗》《礼》《周礼》《左传》为大经,《易》《书》《公羊》《谷粮》为小经。宋徽宗信道教,以《黄帝内经》《道德经》《周易》为大经,《庄子》《列子》《孟子》为小经。
宋代画院的学科设置基础为绘画技法、文学艺术与自然法则的结合,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两个部分。宋代画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谙绘画技法,还要求掌握传统文化、文学,崇尚诗意。宋代画院“形成了从技法训练、艺术理论到学问修养的一整套教学方法”。
这种要求来自于宋理学认识论,讲求探索事物原理而求得知识。宋理学是借鉴道家、道教、佛学思想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居正统地位,“理先于天地而存在”的“理”指“道理、原理”,要“致知”先“格物”。在“格物致知”的影响下,考核标准不仅要看绘画水平,还要看其文化修养。所以在考题上多采用诗句,要求学员的文化水平达到涵养深厚。这些题目有“深山藏古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等等,考核中很多诗句的题解都给美术史留下了佳话。宋代画院用诗词作为考题,发挥了考生的想象力,把视觉美与诗意美结合了起来。皇帝宋徽宗(图3)本人参与教学,在画院提倡绘画要有诗意,追求严谨写实,形成既耐看又风雅的特点。
意大利迪塞诺绘画学院创建伊始就目标明确:一是建立一个在大公庇护下的艺术团体,二是教育。1562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即将成为过去式,“文艺复兴三杰”中的达·芬奇和拉斐尔已经离世,米开朗琪罗也是一位老者。瓦萨里在否定样式主义的同时,想要在文艺复兴诞生的巨人们肩膀上为艺术建立法则,使艺术成为具有自身研究价值和教学价值的独立学科。学院确立了核心人物职责和规章制度,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各学科的融合,要求一名合格的学生应具备对事物的理性认知、对材料与技法的熟悉掌握、对个人修养的全面提升,以及对艺术理念的自由表现。开设了数学、物理、几何、解剖、自然哲学等课程,特别强调欧几里得几何学和其他数学科目的学习。(图4)祖卡里还要求学院要定期举办讲座,促进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有层次地使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例如在素描教学中从临摹大师作品到石膏模型写生再到人体等实物写生,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到如今依旧沿用。在教学方法上,结合作坊制的口授,以讨论和实践相结合,让知识通过更接近于“探讨”的“讲授”方式得以传播。在临摹中更侧重于师法自然,从而运用到模特儿写生和创作当中去。学院不同于自负盈亏的作坊,它在大公的庇护和资助下,师资雄厚,米开朗基罗、提香、丁托列托等都担任过学院老师。祖卡里改革迪塞诺期间,他提出在教学上要实行管理与学科分开进行、建设艺术理论科目、制定优秀艺术家奖励制度、设立专门的人体写生教室等。例如开展素描竞赛和向优秀作品作者颁发奖金,还按人体各个部分评比画得最好的以资鼓励。开设的理论课程和讲座有“雕塑与绘画的优劣性”、“关于迪塞诺”、“人体运动的表现”等。后来祖卡里在罗马组建了圣路加学院,也称罗马迪塞诺学院,逐步实现了这些构想。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得知:宋代画院与迪塞诺绘画学院都要求除了技法以外别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宋代画院的独特之处在于要求绘画的文人气质,即诗书画印一体的文学与艺术修养。迪塞诺学院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数学、几何、解剖等科学知识的精准要求。
三、两所学院人文内涵之比较
中国与西方都具有悠久的人文传统,都推崇对世界的理性认知。宋代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息息相关,体现前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意大利16世纪的人文精神旨在冲破宗教的禁锢。中国古代强调“学而优则仕,仕则兼济天下”,胸怀苍生.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以人为本”,个人的自由和发展。宋代画院和迪塞诺绘画学院都要求学员具有全面的综合素养。东西方人文传统的内容和发展走向不同,要在这些异同中发掘出适应当下的人文精神培养途径,即自由发展的氛围和兼收并蓄的态度。见下表:
宋代画院强调人文精神的弘扬,包括宗教和绘画两方面的人文精神。宋代道家主张混沌世界观、大美自然论,提倡人性自由,关注人自身和谐的小宇宙。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山水画与文人画中的人文精神。宋代山水画体现浩瀚的时空意识,画风刚柔并济且和谐一体,总结出对外的生存环境和对内的自身认识,体现文人情怀。文人画首先提出画家必备四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它讲求诗书画印一体,文学修养在先。作品好坏讲求四格:“能格”,再现对象;“妙格”,笔法精妙;“神格”,笔墨传神;“逸格”,创新意蕴。前两格需要绘画技法,后两格讲求全面素养。无论是从宋代画院所处的时代背景,还是从它的研究范围,都可以看出其具有对人自身价值取向、对知识本源的探求,以及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对人类的关怀,这也就体现了人文的内涵。具体来说,宋代画院的招考制度和课程设置都显现出对诗词等文学造诣的要求,希望学员学养深厚、格调高雅。
意大利迪塞诺绘画学院秉承文艺复兴美术中的人文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反对教会思想禁锢,肯定人的理想,主张自由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既不是一个哲学思想体系,也不代表文艺复兴时期全部的思想学术活动,它只是一个文化教育计划。这个计划所强调和发展的是一个重要而特定的学科领域,即人文科学。15世纪人文科学已明确了学科范畴,即语法、修辞、历史、诗学和道德哲学。”詹姆斯赋予了文艺复兴精神以教育意义,这对于研究从作坊到学院教育中的人文背景具有重要作用。
文艺复兴盛期过后,人文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欲改变中世纪作坊中技术高于自由表达情感之上的现状,肯定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佛罗伦萨学术界涌现出诸多支持的声音。例如,第一个将“学院”一词应用于绘画领域的达·芬奇,致力于将绘画塑造成科学。米开朗琪罗也有同感, “绘画对他而言,就像莱奥纳多一样,不是手工技能,而是精神表达,恰如诗歌”,他还在给侄子的信件中写道:“画画用脑,而非用手。”阿尔贝蒂的<画论》指出:“绘画依赖于数学。”学者黄灿波评价《画论》为“具有一种人文主义的思想,注重艺术家理论知识的素养。”
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迪塞诺绘画学院在课程设置中注入人文意识和科学知识的缘由。迪塞诺绘画学院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学员全面素养提高,才能继续文艺复兴繁盛期的伟大。
从宋代画院与迪塞诺绘画学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国度,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的招考制度和课程设置、不同的培养用途和时代意义,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它们都要求学员掌握除了技法以外别的知识,以求全面发展。
宋代画院以官方手段促进与民间画工、文人士大夫画家的交流学习,用文学修养丰富专业技法,理论知识配合作画实践,有五个特点:
(一)名师教导。如米芾、张择端、米友仁、宋子房等。
(二)写生教学。要求如实还原客观物体,强调形似,注重抓住对象的形和神。
(三)定期鉴赏。重视鉴赏,向学生展示古画。
(四)严格考试。考试要升降、奖惩结合起来。
(五)全面发展。全面地培养学生,如以诗命题,培养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出宋代画院对于培养全面素养人才的重视,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技法依托画理画论。这体现在招考和课程两个方面,一是以经义与画义为主的考学内容,二是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为主的文化课教学。
(二)自然科学了解世界。宋理学核心“格物致知”要求探索事物原理而求得知识,于是画院画家强调绘画应尊重且还原事物本身,这种尊崇世间万物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体系的全面建立。绘画者只有对对象有深入的观察和探究,对自然世界有科学认知,才能满足“写实”与“写真”。例如宋代画家易元吉游历山川,善于观察野生动物生活,甚至在自家后院开凿池塘,放乱石、种梅菊,并驯养水禽山兽,所以他画的动植物都非常真实,这离不开平日细心的观察和思考。
(三)诗词文学丰富自身素养。以诗入画是文人画的特点,这个理论在宋代画院中得到了最好的发挥。宋代画院以诗出题,重视诗画结合,以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审美旨趣,都充分表现出它对传统文化和绘画诗意的推崇。
意大利迪塞诺绘画学院侧重于对理性科学知识的学习,从它整个的建校计划到课程设置的具体实施无不在要求学员自身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回顾过去,从最初的博雅教育,到艺复兴时期的个性解放,再到美术学院的多方位培养,迪塞诺绘画学院有着悠久的培养全面人才的历史,所以在实施上较宋代画院更为彻底。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激发自由表现。从文艺复兴而来的“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为学生的学习和创作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二)数学几何带来理性认知。理性的科学和数字为感性的绘画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透视是第一个教学科目,接着要引导学生进入比例的理论和实践”成为新的教学方法。(图5)
(三)解剖写生体现客观科学。在祖卡里的改革中,解剖写生和理论科目得到更多的重视。他特别要求设立人体写生,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四)自然哲学培养世界观。学院还鼓励学生学习哲学知识,采用讲座、讨论等形式探究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四、当下中国美术院校教育现状之反思
我们从宋代画院与迪塞诺绘画学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人文精神领导下的美术人才培养的意义。美术人才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使他区别于普通技师,而成为学养深厚的艺术家。
人文精神下的美术人才培养是当下美术院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但目前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过分专业化导致缺乏全方位的能力,成为“考试机器”导致缺乏对知识的崇敬和专业的热爱,人文精神缺失导致功利思想侵蚀道德准则。就解决方法而言,通识教育应走进大学校园。这里的通识教育强调的就是学生在人文精神领导下的全面发展。就美术院校而言,过低的招考文化分数线、单一的考试模式等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以2013年各美术院校关于录取条件的公示为例:鲁迅美术学院专业文化比八二划分,文化最低录取213分;广州美术学院专业文化七三划分,文化最低录取360分;天津美术学院专业文化六四划分,文化最低录取340分;四川美术学院专业文化七三划分,文化最低录取225分;中国美术学院专业文化六四划分,其中建筑学院专业文化五五划分;中央美术学院文化达标,按专业成绩排名。专业能力固然重要,文化水平也不容忽视,要把二者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提高。
从现有的招考制度和学科设置可以看出,对高校美术人才的文化素养要求较低,校园人文精神的氛围有待提高,人文精神下对全面素养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人文精神下的美术人才培养是当下美术院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自己都要要求自身在人文精神建设下完成全面发展的目标。
五、美术院校中文化教育的价值
文化的价值在于“文”而“化”之,“文”是内容与实质,“化”是方法与途径。美术教育在中国起源于西周、春秋初期,那时分为国学与乡学,贵族子弟上国学,学德、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仪,自由庶民上乡学。当时已经要求学生完成德行、礼节、体育、书法、计算、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的学习。到宋代画院通过招考内容和课程设置,进一步明确了文学修养的重要性。放眼西方国家,从达·芬奇学院到迪塞诺绘画学院,再到罗马迪塞诺学院,越来越重视学员整体素质的培养,例如数学、几何、解剖、透视、哲学等课程的设置。
当下,如何赋予文化价值以教育意义,特别是在美术教育领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到:“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我们的文化理念到底是什么呢?他继而解释为“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十六字箴言。也就是要求以和为贵、中庸保守、善解人意、大度包容,重德行重和谐的品格。品格高尚且德行统一,知识渊博且勤于实践,重视传统且乐于创新,这就是全面素养所赋予美术教育的价值,让人们更善于去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宋代画院和意大利l6世纪迪塞诺绘画学院是人类在世界美术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两次尝试,它们推动了美术教育向前发展。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但它们对培养全面素养的美术人才的要求有着惊人的相似,充分说明了对于人才培养而言,除了掌握专业技能以外,全方位的个人素养和知识体系是很重要的。这种全面的能力是在人文精神指导下实现的。我们从两所学院的对比研究中可以看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不是工厂,学校的培养并不是为了把学生制造成为学习和考试的机器,而是培养和塑造成为具有完整人格、良好品性、坚韧性格、积极向上、博学多识的人才。
培养美术人才要重视美术教学 篇4
一、注重兴趣, 激发学生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美术教学来说, 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多展示色彩优美的图片, 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感。另外, 教师还要经常作实物演示并讲解相关知识, 同时要作绘画示范, 让学生从内心敬佩你, 从而产生想亲手画的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做简笔画的练习, 这远胜过枯燥的知识讲解。而且简笔画能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都能动笔, 特别是那些在文化课上比较困难的学生, 也许他们在美术上能大显身手, 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发现培养他们的兴趣。
二、细心观察, 用心体会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术教学需要细心观察, 更需要用心体会。教师要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哪怕是一片花瓣, 一片落叶, 一条小虫, 一只受伤的小鸟……因为艺术的根源就是生活, 学生只有用心体会生活, 才能发现生活之美, 才能有创作的灵感。这样用心创作的作品, 才能是有灵
当前教学中, 有关静摩擦力, 总结起来, 我认为有以下这些。
一、静摩擦力方向与离心趋势
如图1, 小物块随圆盘匀速转动, 小物块受支持力、重力、静摩擦力, 其中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合力大小等于静摩擦力, 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 由向心力公式知f=mrω2, 方向指向圆心, ω越大f越大, 由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知, 物块有沿半径向外的运动趋势, 假设此时圆盘突然光滑, 则小物块会沿切线方向飞出, 或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所需向心力, 小物块做逐渐远离圆心的离心运动, 而不是沿半径向外运动。
在上述问题中, 若圆盘转动角速度由零逐渐增大, 线速度增大, 重力支持力依然平衡, 静摩擦力既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性的, 才能给观赏者带去美的享受。
课堂教学中除了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还应该去实践, 适时地上室外课, 让学生观察学校的一草一木等, 然后形成自己的作品。在学生完成作品后, 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并将优秀的拿出来展览, 从而锻炼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 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注重基础, 培养创新
万丈高楼平地起, 美术教学也要从基本功抓起, 尤其是练笔, 这是一项基本技能。著名画家达芬奇就从最基本的画蛋练起的。美术造型的基础是线条和色彩, 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轻重、虚实都要耐心地进行练习, 这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教师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美术来源于生活, 自然要反映现实。要将缤纷复杂的世界融于美术作品中, 离不开创新精神。有创意的作品才是有生命的。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创新, 让学生放开思维大胆创作, 将眼前之物化为心中之物, 再将心中之物化为纸上之物, 争取达到更美更高的境界。这样, 学生才能在美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 美术教学远远不止这些, 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需要我们突破阻碍, 不断探索, 不断研究, 开辟出一条适合美术教学的切实可行之路, 让学生去创造和感受生活之美, 进而成长为美术人才。
(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青山院中学)
运动趋势方向与静摩擦力方向相反。
二、先后滑动问题
如图3所示:AB两物体随圆盘转动, 若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增大, 哪一个先滑动。
此类问题的判定通常有两个方法, 先判定谁需要的向心力大, 再比较两物体最大静摩擦力大小, 最后随角速度增大, 静摩擦力增大, 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的物体先滑动;第二个方法是由向心力公式知道, 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时求出此时的角速度:μmg=mrω2
ω=μg/r即动摩擦因数相同, 物体运动r越大, 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角速度越小, 增大角速度, 此物体先滑动, 与质量大小无关。
三、连接体问题中静摩擦力变化的分析
高校美术人才 篇5
[关键词]高师 美术人才 创新素质 培养
[作者简介]赵腊梅(1966- ),女,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河南 周口 466001)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184-0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及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给视觉艺术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同时,社会对美术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高师美术人才的创新素质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美术人才的教育。当前,几十年来所延续的高师美术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中学美术师资的要求,这就要求高师美术教育在观念上、体制上、模式上进行变革和创新。
一、高师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高师美术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如何使我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十分关键。高师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适应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美术人才的需要,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形势的发展已促使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界自觉更新观念,将美术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提升为高师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之一,认定它是高师美术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活力所在。这一观念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二)高师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是培养未来合格中学师资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大力倡导创新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是当今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未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具有较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教师队伍。高师培养的美术人才,毕业以后要担负起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重任。他们创新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所以,在高师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高师教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首要目标。
二、当前高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素质”概念理解的偏差
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界在如何理解美术人才“创新素质”,以及怎样培养美术人才的创新素质方面,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少人认为,制作力就是创新能力,其实这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提高。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创造力分为前级创造和次级创造,而制作力是和次级创造相一致的。因此,训练学生的制作技能,只是培养了创新能力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而这一点恰恰是高师美术教育中所忽视的。
(二)学校管理及教学模式单一,教材不适合
在高师美术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没有认识到美术学科和其他各系的管理不一致,不理解为什么要给美术系学生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不少学校每周最少搞一次全校卫生大检查,要求教室、画室、寝室干净卫生,课桌、画架、画具摆放整齐,墙面、地面干净整洁无脏污之处,搞得美术系学生画画时小心翼翼,生怕把油画颜料、油迹搞到地上和墙上。卫生检查已过,同学们还要各自寻找自己画画的位置,摆放画具,重新寻找绘画的第一感觉。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物力。殊不知,如果学生真正全身心地进行绘画写生和创作时,会因为激情来临、感情奔放而情不自禁,也因为第一感觉、第一印象和相对固定的参照物,而不能破坏这个环境。一直以来,我国高师美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上变化不大,变相的“苏式”素描教学、印象派写生色彩教学,20年一贯制的中外美术史、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再加上近乎霸道的英语、计算机、政治、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共同构成了高师美术人才培养的知识框架。有些教学改革也是教学内容的简单调整,课程设置偏重专业性,即以国画、油画等为主,偏重技法课和毕业创作,所使用的教材陈旧,已经不适应新时期高师美术教学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有一定绘画技能的“画师”,毕业后不能胜任中学美术创新素质教学工作。
(三)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高师美术教师观念陈旧,在教学中忽视“创新素质培养”的理念,思想上没有把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作为首要任务。他们培养人才的模式只侧重于对已有的美术理论、美术知识的“传递”和对客观对象形态的描摹与认识。专业教学仍是基于感性经验上,侧重于技巧的传授。年轻教师大多毕业于美术院校,所学大多是国画、油画专业,在授课过程中,仍然使用美院教学模式,以培养画家型人才为己任,也有教师鼓励学生在材料技法上的探索,在表现形式上模仿名画家的作品,没有在教学中突出高师“师范性”的特点,在系统地传授美术理论和知识的同时,对高师美术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
(四)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美术专业成了热门专业,各高校扩大招生,文化课成绩偏差、又不爱好美术的学生,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走“曲线”上大学的路子,按照多年不变的高考模式,突击培训半年甚至几个月,就走进了高等学府。进了大学,仍然按考前惯性“描摹”客观对象,学习没有主动性,画画时没有激情,甚至应付教师。他们没有要表现自己内心情感的想法和需要,不敢突出自己的个性,更不敢在写生和创作时,打破脑子中的固有模式,走探索、创新、表现自我的新路。在我国中小学、高考培训等美术课教学中,学生也往往被要求“应该这样画”“不该那样画”,身心早就被套上了很多无形的枷锁,不敢“越雷池半步”,只会按照客观对象的外在形态去描摹对象,创新意识很难确立,创新能力也无从培养。
三、21世纪高师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确立全新的创新素质培养理念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师范)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征求意见稿)规定高师美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科研水平,具备美术教育能力能适应社会美术专业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高师美术人才,必须从根本上摒弃过去因循守旧、重“技”轻“艺”的观念与模式,建立适应时代需要,面向未来的现代高师美术教育观念与教育体系,还原高师美术教育的本性——创新素质教育和师范性教育。所谓创新素质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发明创新的规律和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活动。21世纪的高师美术教育,应该由单一的“技能性”教育模式转变为“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机制、由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传统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型为个性化教育。应该强调美术教育的多元化、崇尚学生的个性差异、推崇美术创造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高师美术教师必须树立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理念。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开放式、研究式的美术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研究性探索性的美术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造的热情,从而增强学生参与教师职业知识构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及创新性教学能力的自觉性,达到高师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目的。
(二)教师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
21纪的高师美术教师,是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是高校进行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创新意识是教师创新素质的核心,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进行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高师美术人才。高师美术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美术创作经验,更要具有创新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树立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积极投身于教学和科研的创新实践中;要终身学习和研究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方法,研究国内外美术人才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要及时关注国内外美术发展的新动态,探索新材料、新技法及新的绘画表现语言;敏锐感受时代特征、科技动向、人文环境,拓宽美术创作途径,用画笔表现日新月异的客观世界,表达自己内心的审美感受;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撰写高师美术人才素质培养方面的学术论文,提高自己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学术水平。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博采众长,接受新知,更新观念,保持敏銳的认知力,为高师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提供知识的来源和动力。
(三)学校要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
要提高高师美术人才的创新素质,高师美术课程的改革是当务之急。课程改革应该从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新时期基础教育对美术师资的规格需要,改革课程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向综合性和实用性发展,使之逐步科学化、综合化,从而建立起合理的课程结构,拓宽课程设置范围,突出高师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及其“师范性”特点。与此同时,公共课中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应根据艺术专业的特点,综合艺术教育学、艺术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使美术专业理论、专业技法、教育理论与美术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美术表现与创造等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到全国各大美术博物馆参观和实践,并积极参与美术社会团体的学术交流活动,使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与社会实践活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使高师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高师美术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对话式、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所提出的:“未来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显著之点,就在于教育将由单纯的传递性转向开发性和创造性。”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美术教学全过程,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高师美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创作体验,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互相交流、相互探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教育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最终实现高师美术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素质和教育艺术的中学美术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师范)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征求意见稿)[J].中国美术教育,2004(5).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3]刘念群.对高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浙江师大学报,1998(5).
[4]谢芳.创新教育——21世纪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基石[J].中国美术教育,1994(2).
[5]尹少淳.创造力与美育[J].中国美术教育,1994(2).
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培养艺术人才 篇6
一、转变观念, 提高意识
农村中小学对美术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 首先就是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味追求教育教学成绩, 完全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相抵触。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型人才, 需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 所以对于我们教育者而言, 必须重视艺术类学科, 彻头彻尾地转变常规的教学观念, 以培养出更多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二、完善师资配备, 提升教师素质
目前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配备极不完善, 即便有了专业教师, 其专业素质也是参差不齐, 这无疑给当前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带来巨大的发展障碍。对于农村中学美术教师来说, 美术教育教学也几乎都是零起步, 因为大多数小学美术课几乎形同虚设, 所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要想提升水平, 配齐美术师资力量势在必行。
当前, 教育管理部门不够重视, 学校资金紧张、条件有限等, 都成为提升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瓶颈。加强美术教师素质提升是当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环节之一, 只有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队伍才能创造出优异的业绩。
三、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选用艺术作品中和现实生活中美的形象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感情, 陶冶高尚的情操, 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我们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把学生进行分组, 让学生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能使学生在玩和乐的过程中提高绘画水平和艺术素养。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 让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 同时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直观的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我们还可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让学生走出去, 利用家乡的山、家乡的水, 使孩子们更加贴近自然, 从而引领学生走进美术、喜欢美术。
2. 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按照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组建各种兴趣小组, 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创一些有特色的兴趣小组活动, 如剪纸、泥塑等,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更多的艺术型人才。
3. 定期举行各种类型的绘画比赛和展览
以年级为单位定期举办绘画和书法比赛, 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表现的艺术平台, 创造校园浓厚的艺术氛围, 同时不断展出学生的艺术作品, 让学生在成就中不断提升自身绘画素质, 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高校美术人才 篇7
一、营造有趣情境
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不仅要靠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家庭氛围的潜在熏陶,而且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因为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重要途径。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生动有趣的事物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提高幼儿的探索兴趣。教师要根据所进行的美术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美术热情。
幼儿阶段是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和艺术能力的基础,学生既对美术活动充满了渴望,又有面对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创设合理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中。如在学习“五角星”的绘画时,教师可以在屏幕上播放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壮观画面,并配以《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童谣歌曲,使幼儿在美妙的视听享受中对“五角星”产生亲切感,既引起了幼儿对“五角星”的绘画兴趣,又陶冶了幼儿的爱国主义热情,有效地将幼儿美术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促进幼儿形成对美术活动的好感。
当然,有趣的教学情境既可以是由现代技术创设的虚拟情境,也包括能够唤起幼儿美术创作欲望的实际情境。如在进行“五彩的鲜花”涂色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的围墙,深入大自然实地观察形态各异的鲜花,会使他们对五颜六色的鲜花满怀喜爱,对“鲜花的涂色”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
二、丰富活动形式
丰富的活动形式是培养幼儿美术兴趣的有力保障。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容易形成疲惫、倦怠的不良状况,不利于美术活动的开展。为了增强美术活动的实际效果,开拓学生的美术思维,幼儿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将游戏与美术活动相结合能够使幼儿在快乐中学到绘画知识。如在进行“彩色泡泡”的美术创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吹泡泡”的小游戏,教每个幼儿用吸管吹出美丽的泡泡,然后指导大家根据吹出的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完成“彩色泡泡”的作图,看哪位小朋友画出的泡泡最美,给予肯定与表扬。这样,就使孩子们学会在游戏中捕捉美术信息和绘图对象, 展示出美术活动的趣味性。
而表演法也是增加美术活动吸引力的有效形式。表演法是指让一位学生把自己绘画的经过表演给大家,然后由大家共同观察这位同学在绘图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如在画“斑点狗”时,教师可以任意挑选一个幼儿把自己的绘画经过与大家分享。有的幼儿会感觉到:“这个同学画得真好看,我要向他学习请教。”有的幼儿则会指出:“圆圈画得有点过于太密了, 影响了图画的美观。”这样不仅使幼儿在不断交流中学会了相互欣赏和相互尊重,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绘画的主动性,使他们在相互督促中共同进步。
三、尊重个性创作
受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兴趣爱好的影响,每个幼儿对美术的鉴赏力和感悟力也会有所不同。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不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时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创造力,教师要鼓励幼儿“以我手绘我心”,增加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例如在绘画“我心目中的房子”时,有的幼儿将房子的屋顶绘制成三角形的形状,有的幼儿把屋顶画成了椭圆形,有的幼儿选择的是平行四边形……而房子墙壁的颜色格式也是各不相同,这时教师不能用一种固定思维去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应对整体结构和色彩相互和谐的作品都作出肯定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点燃幼儿的美术创作激情。
高校美术人才 篇8
仙游县目前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7人、中级职称工艺美术师385人、工艺设计人员568人。在发挥传统“师带徒”培训工艺美术人才的基础上, 支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仙游职业中专学校、省内美术学院与工艺美术相关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进一步优化职校工艺美术的专业设置, 重点培养产品造型设计、雕刻艺术设计等产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 鼓励龙头企业与大师、名师联合举办工艺美术培训班, 对承担工艺美术实训任务的大师和企业予以经费补贴。
与此同时, 该县每年开展工艺美术职称和技术等级评定活动, 组织技术能手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武和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办的雕刻工、精细木工技师评选活动, 促进一大批技术能手和工艺美术师脱颖而出。落实人才引进激励机制, 协调解决外来工生活待遇、子女就学等问题, 促进各地技艺人才不断流入。
高校美术人才 篇9
一、刻苦的钻研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学习素描的首要条件
认真的学习态度, 对学习素描造型艺术的同学来讲非常重要, 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 才可能有扎实、严谨的素描造型能力, 才能为今后所从事的专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素描应以专业化的态度来准备工具
学习素描应想法采购到一切对素描学习有用的工具, 如铅笔、炭笔、木炭条、炭精条、图钉、钢笔、画夹、胶带、胶擦、油画棒、速写本、削笔刀、裁纸切、毛笔、碳素墨水、小调色碟、干净布片、砂纸等, 同时, 最好备上一个小铁盒来作为你的工具箱。
认真地准备妥工具之后, 你才能专注地完成自己的作业, 而不会因为缺这少那的分散你的注意力, 使想象力受到制约。一般初学者学习素描仅仅使用铅笔或炭笔, 缺乏对其他材料的使用知识。这是令人遗憾的。工具使用的多样化, 才能拓展你素描的表现领域, 开阔你的视野, 从而使你的艺术语言更为丰富。
绘画工具多样化的应用, 一是跟自己的老师学习, 二是找一些国内外的素描画册和绘画技法书来认真研读, 三是大胆实践, 从中体会。
三、临摹是总结前人的经验, 找出可循的规律, 从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这样你才能学好素描
临摹在目前的素描训练中, 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 临摹与写生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常使我们的素描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读读前辈 (包括大师们) 的学习成长过程, 我们将会了解到, 很多大师并未在艺术学院学习过, 他们只是在博物馆里认真地临摹学习那些优秀的作品, 从而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对前辈的作品加以认真地学习和借鉴, 并把前人所表示出的绘画经验与目前的素描写生结合起来, 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计划地临摹一些作品, 是十分有益的。
作品选择好以后, 应努力地去读、去思考, 此时, 要结合自己在写生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或者盲点去进行比较, 直到领会后才能动笔, 心中有数是我们临摹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保证。有些初学者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临摹学习时, 不加分析研究就很随意地匆匆落笔, 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 这是我们应引起重视的。
临摹时要有步骤,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领和主要的东西, 不要错误地认为临摹就可以随便一些, 可不按素描步骤进行。在临摹过程中, 要去认真体验, 认识大师们的绘画形式、技法、情趣。总之, 临摹是作为辅助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素描写生而存在的一种学习方法。
四、学习素描应准备一本速写本, 速写本的大小以便于携带为好
速写是素描训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培养全面地掌握造型能力的重要方法。速写练习能够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能力, 树立整体把握结构观念 (因为在长期的素描作业中, 尤其是初学者, 容易产生依样画葫芦, 离开对象就无从作画的毛病) , 速写能够培养我们迅速的造型能力, 通过速写有限时间的训练, 学生从紧张、快速中得到锻炼 (因为速写不允许我们像素描长期作业那样去仔细思考, 所以只能抓要点而放弃细节, 用最简练的艺术语言, 表现出对对象的塑造) 。
在日常生活中, 养成经常画速写的习惯, 把你对生活中的感受和认识记录下来, 对开拓你的视野, 帮助启发你的联想与构思, 为今后你的创作做好准备, 从另一种意义上讲, 一幅好的速写, 就是一幅艺术品。
速写的练习还应包含着另外两个内容, 一是进一步了解和完成课堂学习中需要补充的题目, 二是培养自己的个性和启发自己的激情。对于初学者来说, 开始画速写时有些胆怯, 在准备开始进行速写练习时可临摹和研究一些优秀的速写作品, 通过临摹学习前人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 从而使你在动笔时胆子大一些, 目的性明确一些。在临摹的过程中还可模仿画页中的表现手法, 参照写生练习, 这样相互交替, 必定使你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研究我们周围生活的一切时, 速写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物写生, 记忆、默写一系列的速写方法, 能不断发展我们不可缺少的形象感受。速写在素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能帮助你在公共环境和大自然中迅速地去发现去描绘, 从而使你手的技巧及眼睛的观察力得以提高。
由于速写不受计划和时间的限制, 只要你有纸和笔, 你就可以在火车站、轮船上、工厂里、运动会以及其他场合中画速写, 从而得到锻炼。速写的练习和记录应成为每一个从事绘画学习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部分。
五、博览艺术世界, 促进个人素描造诣的成长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习绘画的学生, 只知道埋头于自己的专业, 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 只是崇拜艺术家所创造的世界, 而对艺术家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促成艺术家获得成功的相应文化则一无所知, 这是不应该的, 这样会影响你在学艺的道路上正常健康地发展。学习素描时, 还应经常涉及课外的一些活动, 如参观各种艺术展览, 培养自己到图书馆去自觉钻研、借鉴画册的自修习惯, 去听讲座, 同时有目的地阅读一些报章、杂志等。学习造型艺术, 需要热情, 需要对生活的体验, 需要各种知识的补充。
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 还应对油画、雕塑、工艺设计、摄影、建筑有所了解和进行探索。业余时间听听音乐, 读点小说、诗歌、历史。这样, 才会使你在未来的学习和事业中, 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创作道路。
素描造型艺术的学习初看容易, 实际上想学会还得花费一番功夫。要想达到一定的水平还需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各方面的完善配合。因此, 想要学好素描, 我认为: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以专业化的态度来准备工具。临摹是学习素描造型艺术的必经过程, 速写是提高素描造型艺术的必要手段, 博览艺术世界, 促进个人素描造诣的成长等是必经的历程。
高校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应用 篇10
我国的民间美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及风俗习惯等,可以说是由劳动人民自主创造的生活文化。民间美术的创造动机多数是为了美化自身或物品或环境等。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文化的大国家,民间美术是由这些广大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并最终供劳动人民享用,它自生自发地扎根在中华大地的沃土中,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子,它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精神、心理素质,可以说民间美术就是我国淳朴民风的结晶。因此,在高等学校美术教学中导入民间美术不仅能培养学生质朴的审美观念,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招生范围在不断进行扩大化,这给更多的人创造了能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机遇,同时也为民间传统艺术能有效地渗透进高校课程带来了良好的机会。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不仅可以提升当代人民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还可以有效促进其在当今社会能更长远和更繁荣地发展。高校美术教学针对民间美术进行传承和发展,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有在思想上摒弃陈旧的观念,才能拓展教学思路,并进行教学模式地创新和变革。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将民间美术进行不断地发展、弘扬和壮大,教师应该引导现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继承是每位中华儿女担负的重任,而作为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对民间美术进行更深入、更细致和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并在继续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民间美术的亲和力进行充分的展示和体现,引导学生在继承民间美术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创新解读。
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新课程的普及,我国教育事业的教学改革如日中天。高等学校作为高素质、高水平社会主义接班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观念的改革,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的进行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地改革,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并丰富教学活动等。首先,要给学生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能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其次,还要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扩充他们的知识体系,并逐渐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在学习上做自己真正的主人。另外,为加速高校美术教学课程和民间美术进行有机融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第一,可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组织他们发展自己的社团,多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多彩和形式变化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自己进行年画、剪纸和陶艺等民间美术作品制造工艺的学习,然后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成果地交流和探讨,此法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还渲染了课堂氛围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第二,高校还要多邀请民间美术的传承人走进校园、步入课堂、走入学生中间,向学生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制作的详细过程和叙述此精湛技艺的发展史,借此可以将民间美术目前正面临失传的紧迫形势传达给每一位同学,鼓励学生投入到民间美术弘扬和发展历史使命中,让他们自觉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第三,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本地的民间美术资源要努力的进行挖掘,然后借本地的乡土文化对学生进行感染。
将教学思路进行拓展
艺术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吸取生活的养分获得更为鲜活的生命力和焕发出绚丽多彩的光芒。但在目前的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对技巧技能的训练,反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进而因为自身对美术教学的狭隘认识,就浪费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想要将民间美术进行不断地发展和传承,不仅要进行教育观念地转变,还要进行教学思路地不断拓展,要充分认识到民间美术是植根在淳朴的生活中、劳动人民的思想中,民间艺人的手中。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像、音频、视频等优势,将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工艺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创设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若对生活多加留心,就会发现很多资源都能作为进行民间美术传承的高校美术教学资源。比如写意的诗句、精湛的书法和生动的画面等这些散发浓郁艺术气息的民间美术,对人们的行为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将高等学校作为民间美术传承和弘扬的主阵地,是最完美和最适合不过的抉择。因此,高校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深刻体会到高校美术教学和民间美术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将民间美术真正的融入到高校美术教学中,进而完善高校美术教育,并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高校美术人才 篇11
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打好坚实基础
如果学生喜欢某位老师, 往往会喜欢其所教的学科。在课堂上, 他会比较兴奋, 投入的精力也多, 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 学生怀着不安、甚至对立的情绪上课, 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再好, 学生也很难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培养其热爱学习的情感。对教师产生强烈情感, 喜欢听这位老师执教的美术课, 就能投入其中, 长此以往, 就知道如何运用笔法, 如何进行线条处理, 如何进行创作等等, 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美术的行为习惯。在习惯中培养观察想象能力, 巩固所学的作画技巧和笔法运用。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美术技能、培养观察思维能力及创作表现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利教利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培养浓厚兴趣, 启迪想象思维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一种强烈的内心渴望, 它能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 积极的态度, 从而产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成为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动力。根据教材内容讲述美术知识的具体含义, 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教师愈能在每一个知识点阐明作画技巧、创作手法, 就愈能引起学生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意向, 就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兴趣, 使之乐于学;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使之善于学。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努力, 一定能发挥美术教学的优势, 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启迪学生的想象思维,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三、培养积极情感, 体会创作乐趣
学起于思源于疑, 采用创设情境, 设难质疑的方法, 能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 这样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首要条件, 学生只有对美术学习产生情感, 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最终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常与情绪状态有密切联系,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如果能创设情绪体验的情景,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则其学习美术的情感将会长久保持, 这样就促使他们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真正关爱学生, 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要注意创造机会, 让学生多多体验成功, 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 有的能力强, 有的能力弱, 有的反应快, 有的反应慢。因此,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 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还可以把学生带进大自然, 在美丽的环境中, 再播放一段优美的轻音乐, 学生会被美丽的大自然所陶醉, 然后老师再让同学们进行写生, 学生们情绪就会高涨, 创作情绪一旦被调动起来, 学生就会一心扑在上面, 这样的写生作品一定会非常美丽, 生机盎然。
四、培养自尊自信, 促进发展
“乐学”“爱学”是学习的动力, 而学生往往对美术的学习信心不足, 感到创作不出想象的画面, 甚至部分学生不愿意探求美术, 那正是由于我们没有能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揭示美术的精彩。其实, 美术也是一门极其优美的学科, 它的每一条线条、每一种色彩都有着一个美好的想象, 包括一个诗人的美好传说。所以课堂上教师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画家的故事, 如画虾的齐白石, 画马的徐悲鸿。使学生知道了画家对人类的贡献, 知道了他们的伟大, 感知美术知识的奥秘无穷, 感受到美术的精彩优美, 促使他们热爱美术。结合教材内容, 让学生知道美术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从而提高了学习美术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生对实物进行素描时, 引导学生观看实物, 了解它的特点, 使他们惊奇地睁大眼睛, 意识到生活中事物也包含着说不尽的美术知识, 这使他们更加热爱美术。树立起学习美术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