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现当代美术

2024-06-24

地方高校现当代美术(共5篇)

地方高校现当代美术 篇1

高等美术教育应该是经典性、学术性、连续性、现代性的为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即要注重艺术的传承与延续,又要突出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高等美术教育应具有开放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关注一切美术现象,并把它梳理整合到课程教学当中。现当代美术应该成为高等美术教育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具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有所体现。这样才能确保高等美术教育与时代发展的脉络同步,永远具有魅力和活力。近年来,地方高校对美术学专业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涉及课程体系的重建,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手段的创新等诸多环节的配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现行课程体系设计中缺失了现当代美术的相关内容,致使学生对现当代美术的发展现状相当陌生,对自身所处时代艺术的现实语境缺乏认识。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无所适从,无法把握其内在的本质与规律。因此,必须在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现当代美术的教学内容,这将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现当代美术知识谱系,在纷杂的艺术现象中理清思路,找到符合自己特色的专业学习之路。

一、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现当代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1. 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现当代美术课程的现状

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这是高等师范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把《现当代美术思潮》列为美术理论与历史版块的选修课程。实际上在大部分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开设《现当代美术思潮》这样的选修课程。由于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长期以来受到艺术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影响,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弱化人文知识的学习,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意上理论课程,技能课学生学习自由,教师授课轻松,又有现成的作品予以展示,还可以参展获奖,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只有到教育见习、试讲、实习的时候,学生面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大量现当代美术作品时一脸茫然。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应该突出师范性、人文性、学术性的统一,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而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就不能缺失了现当代美术的教学内容,从地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发展来看,开设现当代美术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2. 艺术院系美术学专业现当代美术课程的现状

艺术院校的美术学专业下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如中国画、油画、雕塑等。旨在培养具备艺术创作能力的专门美术人才。艺术院校的美术学专业强调专业的方向性,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技能的学习。目前全国艺术院系的专业教学没有统一的指导纲要,这也是由专业在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大多数地方艺术院校的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均没有现当代美术课程的相关内容,学生对现当代美术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完全依附于任课教师的艺术观念,教师是现实主义风格的艺术家,就强调写实能力的重要性;教师是现代主义风格的艺术家,又强调艺术观念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无所适存。许多学生无法找到符合自己性情的艺术表现方式,常被各种艺术思潮裹挟,在滚滚洪流中迷失了自己,逐渐丧失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只有通过现当代美术课程的学习,才能对现当代艺术思潮与流派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把握艺术创作的本质和规律,主动地选择符合自身特色的专业方向。因此,在地方艺术院校的美术学专业开设现当代美术课程是迫在眉睫的,可以为学生构建艺术历史与现实的坐标系。欲去何方?欲寻何果?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能力做出相应的选择,以便于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美术工作者。

二、现当代美术课程资源融入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方法与途径

现当代美术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把现当代美术课程资源渗透到高等师范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是当前高等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1. 在美术学专业开设现当代美术课程

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现当代美术运动和美术思潮进行观照和反思,能更深入的理解传统美术与西方美术。现当代美术课程既是美术史的延续,又是一个自成体系的专业领域。符合条件的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可以直接开设《现当代美术思潮》《现当代美术史》等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新中国十七年美术、文革美术、“星星”美展、伤痕美术、乡土主义绘画、“八五”美术运动、新古典主义风格、新文人画艺术、实验水墨艺术、新生代艺术、政治波普与玩世主义、观念艺术,以及艺术群落、艺术市场、艺术展览等美术现象。教学内容的编排应遵循合理性、适应性、可行性的基本原则。由于现当代美术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现当代美术教学资源的选择则要符合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优先选择现当代美术中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内容,要选择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在史论课程中融入现当代美术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受到课时、教材、师资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地方院校的美术学专业不具备开设现当代美术课程的条件。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中国美术史》《美术概论》《美术鉴赏与批评》等美术史论课程的教学融入现当代美术教学内容。如果按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要求,能保证上述三门课程60学时的教学时间,就完全可以把现当代美术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上述课程当中。首先,可以在《中国美术史》课程中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现当代美术的章节,让学生的美术史知识具有连贯性。此外,《美术概论》课程中的发展论这一章节也可适当调整,中西方美术形态流变的内容与中外美术史是重叠的,可以列为课外自修内容。用足够的学时讲授当代中国美术的历史描述,以保证学生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最后,《美术概论》《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中的教学范例可以最大限度的选用现当代美术作品,化整为零,积少成多,这也是现当代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3. 通过专业工作室促进现当代美术创作教学

目前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逐渐采用了工作室制,这是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改革举措。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体现美术学专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强调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专业技能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工作室制的优势在于突出专业方向性,强调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与现当代美术的联系密切。工作室制采用师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学生可以对工作室的艺术理念、教学方式、教师队伍进行了解,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选择相应的工作室进行学习。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注重艺术规律探究和审美观念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工作室教学的优势,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先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美术现状有深入的了解,然后通过相互比较和互相借鉴,逐步拓展到彼此相关的专业领域,以点带面,由此及彼,全面把握现当代美术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自主选择艺术方向,以创作带动基本功训练,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方式。

4. 通过网络资源拓展现当代美术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艺术的学习与探索是一个无限延展的过程。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要正确引导,不断鼓励,激发学生探索艺术的兴趣。在信息时代,学习艺术更多的依靠学生积极主动的不懈追求,互联网可以第一时间传递国内外艺术发展的动态。对现当代美术的研究离不开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通过学术讲座、艺术沙龙、专题研讨会等不同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一系列现当代美术学术活动。教师针对当前美术界的热点问题选出主题,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整理资料,在研讨活动中师生互相交流,碰撞出艺术的灵感,不断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此外,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要通过各大艺术网站,美术馆、博物馆、画院、艺术院校主页,以及著名美术家博客等网络资源来了解信息,收集资料。长期坚持,学生对现当代美术的了解和认识将不断深入,形成关注专业前言的良好习惯,这是对现当代美术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综上所述,由于地方高校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制约,美术学专业学生对现当代美术的认识和理解相对肤浅。无论是师范院校的美术学专业还是艺术院校的美术学专业,将现当代美术课程资源融入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将现当代美术课程资源融入课程建设当中,让学生对自身所处时代的美术现状有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现行课程体系设计中缺失了现当代美术的教学内容,致使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无论是师范院校的美术学专业还是艺术院校的美术学专业,开设现当代美术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不同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史论课程教学,专业工作室教学,网络课程开发利用等多种途径将现当代美术课程资源融入课程体系当中。

关键词:美术学专业,现当代美术,课程资源,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文海红.当代艺术——美术学院重要的课程资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7(1).

[2]王治平.高师美术教育人文课程的设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7).

[3]彭鲲.现当代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之我见[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4).

[4]梁玖.中国当代学院美术教育重度缺失的内容[J].艺术百家,2011(4).

[5]杨新林.“美术史”教学模式转换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2002(6).

[6]詹武.谈高师美教专业教育改革[J].中国美术教育,2003(4).

地方高校现当代美术 篇2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范生

在当代,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我国的高等教育部分,教育的体系不断革新,招生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也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向我们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教育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也使得当代的高等教育需要对自身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美术教育专业在当前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这里面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当前市场机制等客观原因影响,但是有一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就是当代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革新空间,这里面包括了一些转型和优化的内容,都是需要我们做出思考和探讨的。

一、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现状

根据中国国家教育部在2005年所颁布实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施行)》中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要求就是要培养一批既有理论,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美术教育人才。而当前我们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改进空间。

(一)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现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错位,很多理论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被忽视,这样学习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知识根基较浅,缺乏对美术学科认识的广度,降低了人才的可塑性。而技法类的课程虽然在很多高等教育院校的美术专业课程中得到重视,但是缺乏对技法课程的推陈出新,没有吸纳一些新的艺术技法,实践课程变成一个机械重复的过程,不能激发出青年学生应有的创造力,影响到这批学生的艺术感官的拓展。

此外,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往往和普通的美术专业课程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美术技能的培训过程中,忽视了美术教育专业的师范特性。在目前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计划中,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比重都比较少,而且这类教育类课程的内容都是普通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没有能够体现出美术教育的学科特性。这样,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师范生技能就被弱化,无法成为带领新时代美术基础教育的排头兵。

(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当前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由于一些高等院校把专业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中心,并且片面地以市场为导向,因此过分细化了美术教育专业,使到这个学科的人才知识结构还是比较担保的,不能培养出丰富的可塑性。

而且本科院校很多在美术教育专业中担任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是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这批教师由于面临着来自家庭、经济、工作多方面的压力,因此有部分教师的教学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个性,为了保持稳定而缺乏在教学上的创新。

美术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上还存在实习方面大部分属于“放羊式”的教学,缺乏组织与引导,也使到这些美术教育的师范生不能够真正在实习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一些师范生只是找了一些普通的机构等应付实习,对这些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阻力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新的思想也冲击这批美术师范生,他们往往因为理论课程与市场的接轨程度较低,因此忽视理论课程学习,不注重美术基础素养的培养,转而注重实际的利益,缺乏对美术专业的深入探讨学习,这个方面也给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二、对当代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建议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当前很多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和培养模式的打造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虽然这些问题不尽然都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本身所产生的,但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本身也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关键的一点就是革故鼎新,把美术教育专业的竞争力给提升上来。

(一)对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些建议

首先,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加入更多具备提升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力的课程。目前美术教育课程理论课程缺乏的局面要有所改变,但是并不是单纯地加入一些文字阅读型的课程,或者是对美术历史的一些简单回顾,而应该引入一些美术比较研究的课程,对中西方的美术进行各种性质地比较,通过比较来提升学生自身的美术品鉴能力,多了解、多进行学习研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而且,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不能够忽视这个专业的师范特性,增加这一特性。一方面要注重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中要有一些针对美术教学的课程,包含对美术教育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教学难题的探讨型课程,对美术基础教育的一些模拟训练;另一方面要在实习期提供导向,对这些美术师范生提供一些相关类型的岗位供给其实习,提高美术教育的执业能力。

(二)对美术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一些建议

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要注意两个方面的改革。一个方面是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引导。由于美术教育专业本身并不是一个与市场接轨程度很高的行业,需要一批美术人真正静下心为美术基础教育作贡献,这就要对这批美术师范生的思想引导予以重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注重对这些人才的思想引导。另一方面是对这些学生的实践培养,除了课程设置内的教育实践,还应该鼓励这批学生能够多参与美术教育实践,并且更多地自行对美术理论和技法的创新,可以通过一些学校的组织或者学生自行的研讨,来培养美术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 常瑞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蕊.高师美术教育改革与课程建设研究[J].装饰,2002

地方高校现当代美术 篇3

一、开阔学生视野, 强调开放性与包容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东西方文化正在逐步结合, 从我国的情况看, 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引入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分为多种性质、多种类型, 创作的形式也较多, 对我国艺术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艺术的本质来看, 本身就有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任何艺术观点都可以共存。同时, 在现当代艺术下, 还包括了传统艺术所不具备的全新形式, 例如行为方式、观念设备等等。但同时也有着传统艺术的影子。在绘画方面, 现当代艺术已经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 采用全新的方式进行, 例如光、电、数字化等等。通过现当代艺术的特点可以看出, 美术正在和其他艺术领域互相融合, 同时也丰富了美术本身的内容。随着艺术国际化的深入, 为美术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形式。传统学科下的艺术特点已经不再具有代表性, 美术和其他艺术交流形式正在不断的融合、创新。在这种艺术发展形式下, 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也不能像过去一样进行细致的划分, 而是应当向着交叉领域发展。因此, 高校美术教育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现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通过全新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任何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仅仅需要传承, 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而在我国传统的高校美术教育中, 大多都是通过素描、色彩等进行教学,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 大多也只能接触到笔、纸、颜料等常见的绘画材料。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 这种学习方式难免会让学生失去对美术的兴趣, 学生的精神一直处在被压抑的状态, 严重影响了高校美术教育的质量。

而在现当代艺术中, 采用了和传统艺术不同的表现手段。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当代艺术开始使用多样化的材料, 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被应用到技术中, 例如激光幻影技术、摄影技术等等, 为现当代艺术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

对于高校美术教育来说, 现当代艺术的这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对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全新的媒体材料打破了传统材料的桎梏, 让学生在艺术的领域里畅游,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从艺术的角度理解生活

现当代艺术不仅仅存在于艺术领域,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所表现, 包括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理念与思想, 根据不同人的生活、精神状态以及人们对社会的理解都进行了表述。现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比较明显, 很多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都能从作品中了解社会中的百态。同时, 现当代艺术也让我们对传统的艺术进行了思考。

当前时代下,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息息相关, 已经不仅仅表现在高校美术教育方面。美术已经成为一种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 美术作品可以通过视觉语言让人们了解其内涵, 从而起到展示美或警示的作用, 能揭发人们生活中的困惑以及压力等等。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在体会现当代艺术的过程, 也是对生活的体验过程, 锻炼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能力。

四、美术史论和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对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 在美术知识方面比较贫瘠, 认知程度较差, 大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缺乏实践锻炼。因此,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宣传设计等来拓宽学生的见识, 加强学生对现当代多源艺术的理解和运用。现当代艺术和出逃农的绘画、设计有所不同, 因此, 高校美术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运用能力, 引导大学生的美学精神。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个高校纷纷开设美术专业, 学生的数量也在连年增加, 美术专业也逐渐从专业性教学转向非专业性教学, 很多高校通过美术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 在教学中, 应当将现当代艺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来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推动艺术和教育发展

现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也有一定的区别, 当代艺术完全否定了传统艺术的内容, 而现当代艺术则是借鉴和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 将其融合到当代艺术中。现当代艺术只有建立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 才不会出现肤浅、盲目迎合的现象。从传统艺术上来说, 也能从现当代艺术下学习到一些内容, 从而对自身进行完善。新的教学内容的融入, 对于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来说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因此, 现当代艺术的引入是一次剧烈的冲击, 对于艺术以及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在高校美术教育中, 一定要秉持包容性的思想, 让学生接触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引导学生的艺术观

现当代艺术有着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 因此在引入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认为通过新媒介、新观点就可以创作出好的作品, 而出现了一些低俗的行为。因此, 教师在引入现当代艺术教学内容的过程中, 还应当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观, 让学生多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 在欣赏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意识到, 一幅好的作品不仅需要好媒介、好观点, 同时还需要以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 而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哗众取宠[2]。

七、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高校美术教育方面, 也应当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 引入全新的教学内容, 如现当代艺术等。通过这种方式,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改善目前教育中存在的知识有限、教学单调的困境。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现当代艺术中,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 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有研究人员认为,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引进当代艺术内容,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根据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情况, 对当代艺术和高校美术教育之间的影响和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当代艺术,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贺.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重要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11:166.

地方高校现当代美术 篇4

一、湘西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的现状

湘西民间美术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苗绣、刺绣、蜡染、 苗族银饰、蓝印花布、剪纸、滩头年画、凤凰纸扎、苗画、 土家织锦、苗族服饰、祭祀绘画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民间美术反映了湘西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悠久深厚的历史内涵,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当地政府和各部门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在国家层面,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湘西地区已经有二十多位民间艺术家被政府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这是对湘西民间艺术形式的肯定,也是一种通过荣誉和物质的形式对传承民间艺术的奖励。在地方政府层面, 湘西州政府和文化部门定期开展各类民间艺术活动以及凤凰旅游节来推广和传播湘西民间艺术。本土高校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利用地域优势也开设了湘西民间美术相关课程并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等等。

然而,尽管政府和其他部门在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事业上做出了很大努力,我们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湘西民间美术日益变得式微,很多美术形式甚至已经到了濒临灭绝,后继无人的境地。这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随着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喜欢民间美术的大众数量逐步减少, 这也直接导致了从事民间美术事业的艺人的减少。其次, 民间美术本质上要扎根本土文化,而湘西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大量青年不得不外出打工,这客观上导致了民间美术继承人才的缺失和断层。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艺术研究机构尤其是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大多遵循西方式美术教育形式,忽视了对民间美术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传承和保护,使得民间美术研究和高级创作实践人才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湖南地方高校在培养民间美术人才,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形式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二、湖南地方高校在湘西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

总体上来看,湘西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协调,而笔者认为,本土高校美术学院是湘西民间美术传承的重要机构,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来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湖南地方高校集中了大量美术师资人才,能够有效开展科研和教学实践。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据笔者了解,尽管湘西民间美术开始变得式微,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在湘西民间美术理论和创作方面具有深厚的学养和功底。由于湘西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很多美术学院的教师或直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或者将湘西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自身的创作实践中。因此,作为湘西民间美术人才储备库,尤其是理论人才储备库,湖南地方高校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和传承这一艺术形式。

第二,高校的非功利环境有利于传承湘西民间美术。 众所周知,民间美术的根基在于民间艺人,其主要的生存环境则是农业社会的生产模式。然而,如上文我们提到的,由于现代工业文明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冲击,当今湘西地区的青年大多离开这片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而奔赴南方打工,湘西民间美术的传承已经在现实的经济冲击和生活压力下变成了无足轻重的东西。这样一来,既然湘西民间美术创作和研究总体上难以带来经济上的功利目的,而高校机构作为知识、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能以非功利的目的去研究、传播、保护湘西民间美术。

第三,高校展开湘西民间美术教学有利于这种艺术形式的广泛传播和推广。艺术需要推广才有持久的生命力。目前的情况是,湘西民间美术囿于其偏僻的地理环境和地方经济条件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而在高校开展湘西民间美术教学,学生毕业后将会遍布全国各地,能够有效推广和传播这一艺术形式,将湘西民间美术精华带到祖国各个角落甚至全世界,这是湘西民间艺人个体传播和推广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由此可见,湖南地方高校能够在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前有条件的高校应该改变固化的以西方美术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为中心的思维, 将湘西民间美术直接或者间接融入日常教学中,这既有利于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也能让当代美术散发出更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

三、湘西民间美术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式

(一)激发学生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的自主意识

与教授其他美术形式如油画、水彩画、素描课程不同的是,湘西民间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向学生传达一种迫切的传承湘西民间美术的责任感。如果说一般美术门类课程主要注重创作技法,那么湘西民间美术教学应该首先让学生意识到湘西民间美术的价值、意义、文化审美内涵,尤其是其巨大艺术魅力和价值与其日益濒临边缘化甚至消失的现状,让学生在自主意识上认清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年轻一代,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美术专业的学生完全有责任和义务为保护传统美术做出应有的贡献。一直以来,很多人甚至包括不少美术专业人士以及学生对民间美术抱有一种狭隘的看法, 认为民间美术代表的是粗糙、俗气、缺乏深度,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民间美术的动人,主要来自它的审美品格: 以特有的形式所体现的人格特征,即审美形式的劳动人民的人格特征——质朴、天真、活力。[2]因此,教师在开设有关课程前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授、民间美术作品展示、理论阐述等形式向学生阐明民间美术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地位,以及湘西民间美术辉煌灿烂的历史和现状,逐步激发学生内心的保护愿望。

(二)将湘西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美术课程教学中

湘西民间美术的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种,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将湘西民间美术中特有的、突出的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当中。湘西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各类作品色彩独特,造型别致,主题鲜明,图案奇特,这些鲜明的元素都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到当代美术作品中,使得这类作品既保留原有的核心形式,又增添活泼性和陌生审美感,为艺术创新吹入一股清风。事实上,将传统的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现代艺术创作中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奥运标志中国传统印章形式的运用,奥运火炬设计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的“祥云”图案,奥运“福娃”设计中融入的中国传统壁画、 风筝、彩陶等文化艺术元素。[3]由此可见,民间美术不仅不是当代艺术作品的累赘,反而是为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湘西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剥离。例如,在工艺美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湘西刺绣中独特的图案,如石榴、苗王印、 蝴蝶花、星宿花等融入到作品中,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中也可以将刺绣和印染的独特色彩融入其中,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笔者在中国重彩山水画教学中,通过对湘西民间美术中突出的色彩设置、空间布局和表现手法的抽离有机地融入到创作中,并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结合的创造性意义, 进而鼓励他们尝试用这种手法创造出更多具有活力的作品。

(三)开设湘西民间美术课程进行传承

如果说将湘西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各个美术课程中只是传承湘西美术的辅助形式,那么开设湘西民间美术课程则是最佳方式。为了让学生对湘西民间美术有系统的了解,可以开设该类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湘西民间美术的历史、成就、文化内涵、具体门类、 特征、技艺、手法等。此类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涵盖面广, 对于湘西典型的民间美术形式如年画、刺绣、头饰、纸扎、蜡染、印花、蓝印花布、苗族凿花等都有详细介绍。 总体来看,此类课程的性质更多地属于文化熏陶类,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性地教授一种或者几种湘西民间美术技艺,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设计创作苗族刺绣图案并完成一幅小型的刺绣作品作为课堂作业。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教师讲授、 多媒体民间美术作品呈现、案例式分析、实践创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注重湘西民间美术的文化层面讲授,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便能够在学生毕业后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濒临消失的古老技艺。

总之,湖南地方高校肩负着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的重大责任。高校独特的地位、集各种优势于一身的状况也为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也应该充分意识到湘西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让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形式永远流传下去。

摘要:湘西民间美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之瑰宝,由于种种原因,湘西民间美术在当下面临失传的危机。为了能让古老的湘西民间美术得以延续,有必要将湘西民间美术教学引入湖南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体系中,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

关键词:湘西民间美术,高校美术体系,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吕胜中.再见传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59.

[2]郎绍君.质朴·天真·活力——试论民间美术的审美品格[J].文艺研究,1983,(5):32.

地方高校现当代美术 篇5

一、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由于高等教育的迅速扩招, 艺术作为教育资源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教育资源比例较低。老师与学生比例严重不协调, 致使大部分学生无法与老师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教学器材匮乏造成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侧重理论性, 实践性不强, 甚至没有课外实践, 学生的艺术教育就是单调的听课。

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束缚, 学生的艺术素质基础薄弱。地方高校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地级、县级城市和农村, 对艺术一窍不通, 同时又不敢大胆尝试学习, 如书法、摄影和舞蹈等需要一定物质基础和学习基础的艺术课程。另外, 在以理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理科专业的学生课程繁重, 知识结构和思维偏理, 无法在艺术追求上投入足够的精力。因此在追求提升艺术素养方面出现了思想认识的模糊, 以及实际目的的不明确和不单纯, 主要表现为混学分和随大流。

教师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 不能全面地掌控艺术教育本质以至于没有规划出与学生接受水平相协调的教学体制。某些地方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充分, 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 导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失位或不到位, 甚至个别院校视公共艺术教育为可有可无的课程, 更不用谈丰富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艺术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得以显现。

二、地方美术资源进入公共艺术教育的可行性

作为楚艺术的发源地, 荆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将地方美术资源引入到公共艺术课程中, 可实现在了解美术类型实质的基础上, 唤起大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愿望, 并通过身临其境的欣赏, 开展可视、可游、可触摸的立体教学, 创设美术的现实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其真正掌握艺术规律和特性。

现阶段的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存在受教育群体艺术基础的先天不足与艺术教育内容的不对称矛盾。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必须进行课程调整与创新, 以使艺术教育得以有效进行。将地方美术资源有机地渗透其中, 不仅可以拓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而且可以使地方高校承担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 保护、继承与发展地方文化艺术的责任。

三、地方美术资源进入公共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

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 教师需根据学生群体的层次、专业、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相一致, 达到事半功倍的授课效果。如在“美术欣赏”课上, 分析楚国的镇墓兽时, 可以让历史学专业的学生阐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化思潮, 使艺术与其他人文科学相互渗透与交叉, 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在学习中传承地方优秀艺术, 从而更好地做好保护与发展地方艺术的工作。

2. 注重地方美术资源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内容开发。

地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必须保持活力和吸引力, 增加课程内容, 改进教学形式, 强化地方性和本土化。

地方文化品牌一般被视为历史积淀、文化内涵、现实美学的代名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树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 广泛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选修课程或系列地方美术专题讲座, 并通过各种专业教育、非专业教育、课堂教育、社团等形式与途径进行在校宣传, 使学生在品牌的吸引力下由好奇转为参与, 从而对地方文化产生认同感。

目前, 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主渠道还是课堂, 没有统一的教材, 只进行理论抽象的形式讲授,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本土艺术的理解。所以应该编著一本符合本校学生艺术欣赏的教材, 将传统美术知识与地方美术资源有机组合, 还要在完整的美术信息库中深度挖掘功能各异、特点分明的地方美术资源。

教师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应精心设计和准备教学内容,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注意视觉效果与视听效果, 寻找符合学生实际并相互匹配的地方美术作品, 不间断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达到“内化”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注意传统美术知识与地方美术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如果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不紧密, 教学环节略显松散, 缺乏系统性, 便难以形成合力。

无论是系统讲授, 还是艺术作品讨论会、PPT作品展示、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或画展等形式, 在主题、内容开发上都应当与地方美术紧密联系, 特别是当地时事、与学生的利益和关系发展密切的美术事件。同时, 还要注意巩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将学生广泛参与的艺术实践活动, 如书法、动漫比赛、广告设计等阶段性地纳入课程设置范畴, 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 形成教与学、训与练的互动, 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3. 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渠道拓展。

例如建立××大学公共艺术教育QQ群或者××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微博来开展公共艺术教育, 以获得学生的认同感, 既改变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传统认识, 又加深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了解。此外, 高校还可以创建地方美术资源信息平台, 以此极大地延伸教学空间。

4. 地方美术资源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渗透也应注

意, 因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核心导向是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 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对艺术发展史的认识和对艺术的应用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以及他们对客观艺术现象的深刻洞察力和艺术敏感度, 从而逐步加深对艺术形式、事件、流派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健康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念。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渗入地方美术资源是根据地方高校实际情况而产生的一个教学理念, 教师不能简单理解, 一味地强调地方美术资源的重要性, 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对艺术的学习。

地方美术资源是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我们也不能将其完全放置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这是由公共艺术课程的性质决定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跨域性, 与地方美术资源的独特性和亲和力, 二者有机配合, 才能发挥艺术在历史与现实中的魅力。相反, 如果忽略地方美术资源的吸引力, 就会使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缺乏生命力。

总之, 引入地方美术资源, 创新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模式, 必须充分发挥其艺术审美功能, 以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更好地为我国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增光添彩奉献力量。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 阐述了地方美术资源进入公共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及其具体措施。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地方性,地方美术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Z].2006-03-08.

[2]冯兰芳.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思考[J].人民音乐, 2003, (12) .

上一篇:人才培养工作下一篇:微信朋友圈广告